在线开放课程

2024-09-09

在线开放课程(共12篇)

在线开放课程 篇1

风靡全球的大学开放课程教育浪潮给国内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以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 国内众多高校纷纷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网络空间教学的兴起与发展, 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 学历补偿教育任务渐近完成, 传统意义上的成人高校生源开始萎缩, 办学规模逐渐缩小, 不少学校已走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在开放课程大背景下,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借助“世界大学城”平台进行课程建设改革, 探索出一种将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逐步实现以网络空间教学为主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十分必要。

一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当前信息技术已演化为一场革命, 给传统社会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推动政治经济文化迅速转型。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改革。当今“世界大学城”平台上进行的空间教学是当前高等院校流行的一种辅助教学活动。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今天,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渐渐被人们忽视, 甚至遗忘。不少成人教育院校处于维持现状、力阻下滑、徘徊观望的状态。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在教育理念、结构、形态、功能等诸方面进行改革, 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因此, 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二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些在教学中还起到了示范作用, 但也有一些前进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1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较普遍

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立项申报, 高校和课程负责人都很重视, 争指标、取经验、找路径, 反复比较研讨, 紧抓不放。然而, 获准立项后却松了气, 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重视不够。课程团队普遍缺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 有的几年来没有发表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有的没有出版一本教材, 有的没有从事一项教学研究项目, 有的课程负责人退休或调离后长期无人接替。学校层面的跟踪检查、管理、投资有时不能及时到位。以上这些直接影响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2课程网站建设严重滞后

各门在线开放课程申报立项时要求建有网站, 但获准后多数处于停滞状态。在网上巡查时发现, 只有少数精品课程网站可以正常运行, 但网站的内容还是申报时的资料, 没有更新或者更新内容较少。多数课程网站的互动区形同虚没, 没有或很少有互动、访问记录。究其原因, 或缺技术, 无维护人员;或缺经费, 无维护资金;或因教师本人工作任务重, 没时间和精力更新资料等。

3课程资源共享度有待提高

当前网络资源出现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 致使资源在教学有效性方面存在缺失。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使用的核心资源, 应该随着教学进度而不断更新与发展。一般来说, 资源建设初期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 但依然存在大部分群体不了解资源的现象, 资源没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此外, 受知识产权的限制, 大多数视频资源只能在线观看, 不能下载, 无法随时随地享用到课程, 严重违背了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化的初衷。

4开放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缺乏持续评价机制和更新激励机制, 缺乏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部分教师存在思维定势, 对新技术有抗拒心理。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鼓励教师勇于承担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开发任务;要出台配套的人力资源政策, 培养网络课程建设有生力量;要学习、推广现有网络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三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为进一步完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和标志性项目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认识, 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

吸收国外MOOC先进经验, 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理念。利用先进的在线开放学习平台, 使公众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学习者自身的素质, 服务学习型社会。针对目前参与共享的教育资源中重申报轻建设, 学科补充及相关资料不充分不全面, 开放课程教学形式欠灵活, 学生参与度比较低等现象, 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和依据, 规范课程选题、内容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学习的交流与互动、视频拍摄与制作等流程, 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

2加大投入, 完善课程平台支持服务

成人高校应设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 重点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网站建设, 更新设备, 充实内容, 使其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目前大多平台功能模块构成良莠不齐, 在建设初期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与资源定位;用户权力有限, 限制了学习的交流与讨论;因知识产权不够完善, 大多资源不能下载使用, 限制了共享的程度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用户与资源交互的平台, 课程支持服务包括学科相关或拓展的课程资源, 学习的交流互动方式体现了用户的权限, 课程建设者应进一步完善平台支持服务, 提高用户使用资源的效率。

3健全模式, 加大课程资源共享力度

一个规范的运营模式是优质、有效的资源共享建设的良好保障。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定位和服务意识准备是构建模式的必要前提。目前, 资源共享建设模式大多是从建设方筹划与分工方面研究, 缺少详细的资源设计与开发流程, 缺乏有效的对资源建设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

好的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使用怎样的营销策略去宣传和推广开放课程, 也是影响课程达成共享的关键。课程的知识产权归属国家所有, 但仍不够完善, 一些教师或是学校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课程资源获取方面存在一定障碍。随着课程建设需求的逐步推进, 相应地要优化网站的各项服务能力, 鼓励资源建设方无偿贡献更多的资源, 形成所有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的教育资源完全公开,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建章立制, 构建开放课程建设激励机制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际困境是, 学校和课程负责人很难调动教师参与开放课程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同时, 课程团队成员缺乏对教学设计的必要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放课程建设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成人高校要尽快修订或出台有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充实更新内容, 增加管理和执行力度, 明确有关操作程序。如对课程负责人的遴选标准、职责任务、调整更换程序办法、梯队建设等作出具体规定。

提高成教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和课程效果, 还需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网络公开课做法, 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制度来激励并带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让学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来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 在线开放课程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高校课程教学革命性的补充与延伸,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限放大了课程的受众, 真正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便利化的社会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团队配合、制作过程复杂、涉及大量数字资源处理与应用的系统性工程。作为基于网络的一种应用, 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其研究也有待更进一步地深化。

参考文献

[1]胡树祥, 谢玉进, 等.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3) :11-12.

[2]胡树祥, 石鹏建, 郑家茂, 等.美、日开放教育资源考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12) :12-17.

[3]俞福君.创新视野下高校传统课程教学的现代转变[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2) :12-13.

[4]王星霞, 刘桂珍.网络课程:交互、合作学习设计模式及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2) :52-58.

[5]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Coursera评析[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3 (2) :39-41.

在线开放课程 篇2

摘 要:近几年来,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实现了视频化,但辅导答疑部分依然沿用传统在线聊天的形式,以文字和图片作为载体交换意见和看法,难以给学习者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文章基于Flash Media Server和Flash技术构建了视频答疑模块,并对模块的整体架构与核心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视频答疑;Flash Media Server;Flash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寻求自身的变革与超越,实现了由传统课程向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程与在线开放课程的更迭。在此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视频所占的比重在逐渐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的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般来说,MOOC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一是课程讲座视频;二是课程测试;三是辅导答疑。当前,对于前2个构成部分的关注较多,如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1],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2],视频中内嵌的自动化测试[3]等。而对于辅导答疑部分,依然沿用传统在线聊天的形式,以文字和图片作为载体交换意见和看法,难以给学习者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即用Flash的绘图功能完成辅导答疑模块的界面设计,用Flash 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结合Flash Media Server实现辅导答疑模块的文字答疑、音视频答疑等功能。总体设计

本模块由Server端(asc文件)和Client端(swf文件)构成,Server端和Client端的数据通过Real-Time Message Protocol(RTMP)进行实时传输,Web Server通过http服务把内容提供给Client端。模块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使用Flash软件创建视频会议系统的客户端组件,生成的swf文件提供了该模块的用户界面,其中也包含了与Flash Media Server连接和控制的as脚本。服务器端则需要相关的应用程序目录,其中包含了运行客户端所需要的asc脚本,提供多个客户端之间逻辑控制和数据交换。如图2所示。

客户端程序需要发布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这里结合了Web Server。服务器端程序(包含asc、flv等文件)需要放置到正确的应用程序目录下面。具体的位置如图3所示。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该模块主要有用户登录、音视频答疑、文字答疑等几个功能,篇幅所限只将音视频答疑功能的详细设计描述如下。

2.1 建立连接

视频聊天模块的实现,首先在客户端建立客户对象的连接。建立连接的关键代码如下:

conn = new NetConnection();

_root.conn.connect(“rtmp:// 服务器的IP地址/_ definst_”,_root.my_name);

NetConnection是建立链接的类,使用它可以在本地驱动器或HTTP地址上播放FLV文件流,conn是这个类的对象。Connect是NetConnection的方法,可以通过它从HTTP地址或本地文件系统回放视频(FLV)文件的本地连接。

_root.conn.connect(“rtmp://服务器的IP地址/_ definst_”,_root.my_name);这条语句实现的是请求建立连接功能,其中rtmp(the 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协议是实时消息传送协议。它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传输协议,专门为高效传输音视频数据而设计的 TCP/IP 协议,使用RTMP 协议传输的数据是未经加密的,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等认证信息。服务器端应用程序文件在_definst_下,_root.my_ name是传递到服务器端的参数,作为onConnect函数的参数。

在服务器端用onConnect方法来判定是否允许客户端建立链接。代码如下:

当服务器第一次载入应用程序实例时调用application.onAppStart以建立共享对象,该方法在应用程序实例的生命周期中仅仅调用1次。Application.onConnect方法根据客户端发出的验证信息(参数)执行验证。当客户端调用NetConnection.connect()方法时,服务端通过调用application.onConnect来判断是否建立链接。音视频流的获取与发布

在线开放课程 篇3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于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中国元素》在线开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课程特点与总体结构介绍了建设的原则、流程及运行流程,为数字化课程平台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课程平台  中国元素  在线开发课程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2015JSJG514。

【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1-02

1.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在线开放课程是传统课程以网络为平台,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者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称,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数字化课程平台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为教师和学生个人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使学习资源无限丰富,并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正是基于此背景,江苏省教育厅和爱课程网共同打造了为省内各高校服務的在线教学平台—江苏省在线课程中心。在此背景下,我院选取了部分已在校内网络课程平台上建设及使用效果出色的课程,在江苏省在线课程中心上进行创建及使用。《中国元素》于2011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课学生每年近千人。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本课程团队编撰,“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元素》。本课程已在学院课程资源平台上建设,并已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本文根据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实践,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研究符合本课程特点的网络教学模式。

2.课程特点与总体结构设计

《中国元素》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属于人文艺术素质类课程,主要向学习者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人文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课程同时指导学生了解具有中国典型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学习、鉴赏、运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成因、过程和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的教益,增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主要讲授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民俗的内容,饮食文化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历史、分类、营养健康等知识,中国肴馔文化的发展与中国菜系特色;讲授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生产劳动民俗、社会生活民俗和精神生活民俗。

《中国元素》课程结合“爱课程”平台的特点,将课程建设主要分为公告、课程标准、评分标准、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区七个部分。其中课程内容部分主要包括中国饮食习俗概述、人生岁时食俗、茶俗、汤羹、肴馔文化、肴馔艺术、中国菜系、中医药膳、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招幌与市声、节日习俗、姓氏与谱牒、祥瑞吉物、风水与游艺民俗等。

3.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原则和流程

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与设计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以网络为基础,提倡的是“双主”教学模式。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不仅应遵循课程建设的一般原则,如科学性、艺术性、完整性等,还应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开放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从“围观”到“参与”教学活动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在线组织、实施、管理教学过程[2]。

利用“爱课程”进行课程网络建设,教师注册登录后,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创建课程,并对课程进行设计、发布和修改,同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备份和管理。《中国元素》课程网络建设的流程见图1。

图1 课程网络建设流程

4.在线开放课程运行流程

在线开放课程在上线之后的运行流程主要包括发布课程预告、开始每周授课、答疑互动、结课考试、确认成绩五大部分(见图2)。发布课程预告是在开课之前2个月左右发布课程介绍页,提前预热课程,进行招生宣传。随后进行每周授课,首先设定评分规则,创建好每周的教学单元结构,添加教学单元内容后,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发布,并配合每周的教学内容,发布本周教学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开课欢迎、本周内容导学、重难点解析、教学进度安排等。第三部分即答疑互动,是课程开课后,课程团队需关注和引导讨论区的互动交流,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课程内容教学结束后,可安排结课考试,确认成绩。

图2在线开放课程运行流程图

5.课程与网络结合的教学优势与效果

(1)“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中国元素》课程资源平台界面友好、美观,富有吸引力和人性化,有良好的学习意境,依托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以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类混合式教学应用,深入探索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强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多元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为载体,围绕活动设计和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在有效网络交互、师生与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提供了在线辅导、讨论答疑、评价等功能支持学生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有利于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2)拓展网络第二课堂,改革考评机制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网络第二课堂。教师拥有了双重身份,即:课堂上的“真实教师”和虚拟学习空间的“虚拟导师”,密切了师生关系。此外,虚拟导师和网络平台的课程教学管理功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监控与过程性评价。改革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更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过程,弱化期末成绩,形成人性化、综合性、激励性的考评方式。

相信本课程通过进一步的推广使用,配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有趣的视频,高水平的教师,易于操作的平台,合理的考核体系,会吸引更多的校外学生和社会青年学习,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在线开放课程 篇4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 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2001年开始启动的开放式课件项目 (OCW) 带动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08年, 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 应运而生。2012年, 几家大型基金会与MOOC项目展开合作, 极大地推动了MOOC的发展, 这一年也被称为“MOOC之年”。MOOC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 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 也提供交互性论坛, 并为学习者、教师和助教建立学习社区, 将数以万计的学习者, 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传统教学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 而MOOC则以学习者为中心, 关注学习者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MOOC平台上, 学习者从兴趣和需求出发, 在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和先进的学习工具支持下, 将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并同化知识的学习行为, 按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自发组织学习圈, 随时随地展开学习。MOOC项目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体的“异化学习”, 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 发展为以“学”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

一、MOOC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影响

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 能够为每一位渴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无时间和地域要求、无费用和学历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理念并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1.对于学习者来说, MOOC是多样化教育服务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因此, 教育者的任务是在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后, 排除压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外在约束, 鼓励学习者最终完成学习目标。MOOC项目正是在这一点上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使学习者能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并挖掘自身潜力。

2.对教师教学包括两方面

(1) 将MOOC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传授方式, 形成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最初多应用于基础教育。由于MOOC拥有先进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科学的学习设计理念等优势, 不仅扩展了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中的尝试, 还将翻转课堂的实践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提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对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时间留给互动答疑讨论。在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减少了重复性劳动, 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到对教学的细致分析中, 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但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需要有责任、有爱心、懂设计的专业教育者。

(2) 将MOOC作为课程的强化与补充, 形成混合式课程

2012年秋, Edx项目与圣何塞州立大学展开合作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进行混合式课程学习的班级, 学习者期末测试通过率由55%提高到91%。有力地证明了科学设计的混合式学习可以有效地吸引学习者, 大幅度改善学习效果。实现教与学水平在协作与竞争中有效提升的目的。

3.针对教育体系:

利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接轨修读MOOC可以获取学分, 这是开放课件课程项目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的一步。利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体制进一步接轨, 增加了MOOC的教育价值, 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MOOC项目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二、给我国大学开放教育的启示

到2013年初, 开放课程已到达118门, MOOC课程数量增长之快, 如雨后春笋一般, 世界MOOC在线教育领域, 可谓是群雄逐鹿, 各争千秋。

我们国家目前的问题则是理性思考如何将前期开展的国家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资源转化为更有利于学习者持续性学习的资源, 将以内容共享为中心的课程资源转化为以学习为中心的开放课程。我们将从运营机制、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得出如下启示。

(一) 建立以大学为主体的区域联盟,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 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程开发理念为导向, 转变传统学习文化

(三) 加强学习支持, 利用Web2.0理念推进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

(四) 转变评价观念, 课程开发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并举, 保证在线学习质量

三、未来发展空间

先进技术的应用是MOOC项目的显著特征, 未来支撑MOOC项目的技术仍有很大开发空间。

(1) 对学习交互的支持。当前每个MOOC课程论坛都可以支持数量巨大的用户群体同时在线使用, 但是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在线交流时, 难免会产生由于信息过多且杂乱而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资源的问题。MOOC近期推出的课程通过对现有论坛平台进行主题划分, 积极开发第二课堂, 完善Wiki的异步交流功能等方式, 以期组织起更有效的交互。

(2) 对学习评价的支持。目前MOOC部分项目与Pearson等国际考试中心合作, 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评价, 但对随时随地接受考核仍有一定限制;而人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又会限制考核题目的类型,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学科分离趋势。随着远程控制技术的提升和计算机语言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主客观结合的大规模测试方式将得到完善。

(3) 对特殊学习环节的支持。现阶段, MOOC的电学、计算机科学等部分理工类课程在多种多样的虚拟实验软件的支持下, 实现了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这有助于弥补远程教育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网络学习新现象。自2008年出现以来, 已经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 并引起了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和商业资本的极大兴趣。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 对人类文明传承和知识学习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MOOC构建了一个由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 为开放教育带来了革新和新的研究问题。笔者得出了一些MOOC模式对未来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一些启示, 以期为我国未来开放课程的建设, 尤其是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可用参考和借鉴, 发展中国网络课程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开放课程,MOOC,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陈虹.有意义学习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134-136.

[2]陈京军.学习的辩证法:异化与回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6, (5) :19-22.

[3]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DB/OL].[2013-04-22].http://www.jingpinke.com.

[4]康乃美, 叶必锋.远程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9, (4) :48-50.

[5]李青, 王涛.MOOC: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3) :30-36.

在线开放课程 篇5

“在线专家门诊”是瑞星杀毒软件版新增的独家功能,通过杀毒软件主界面的“服务”按钮,瑞星2006版新品的用户可以直接进入瑞星客户服务中心的网络平台,接受安全专家实时的在线帮助。

通过强大的远程网络技术,瑞星“在线专家门诊”解决了大量的电脑初级用户的服务难题。王建锋介绍,“以前由于有的用户对计算机不熟悉,或者说话带有口音等原因,造成对电脑问题的描述不清楚,给瑞星的工程师解决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以往的电话、传真、邮件、等服务手段都遇到难以克服的麻烦,

现在工程师在得到用户的许可之后,可以远程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和修复,往往几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

可以从瑞星软件的按钮进入门诊

除了“在线专家门诊”之外,瑞星远程服务平台还提供远程数据恢复(硬盘修复),以及针对企业用户的远程安全培训、远程安全评估和远程安全外包等服务。瑞星副总裁毛一丁比喻道,以前的小门诊,如今将变成了大医院,这个“网上医院”将给用户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服务体验,是整个安全行业转型互联网的巨大变革的开始。

在线开放课程 篇6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教战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不断融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新任务、新挑战。

本届研讨会将以“探索·融合·实践·创新”为主题,组织广大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家交流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新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和管理的意见》,深入研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适应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加快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届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在本届会议上介绍高等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部署下一阶段课程建设与应用重点工作。

为了更好地交流研讨,本届研讨会将围绕上述主题,研讨以下专题:

1. 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与观念转变;

2.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教学设计;

3. 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改革;

4.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

5.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欢迎高等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务处长、教学院长(系主任)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

报名注册截止时间:2015年11月12日。

网上注册地址:http://www.crct.edu.cn/ Education/reg.aspx。

欢迎登录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网站了解研讨会进展并注册。

研讨会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杨裕南 010-58581590

王青林 010-58582264

传 真:010-58582203

在线开放课程 篇7

1 总体设计

本模块由Server端 (asc文件) 和Client端 (swf文件) 构成, Server端和Client端的数据通过Real-Time Message Protocol (RTMP) 进行实时传输, Web Server通过http服务把内容提供给Client端。模块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使用Flash软件创建视频会议系统的客户端组件, 生成的swf文件提供了该模块的用户界面, 其中也包含了与Flash Media Server连接和控制的as脚本。服务器端则需要相关的应用程序目录, 其中包含了运行客户端所需要的asc脚本, 提供多个客户端之间逻辑控制和数据交换。如图2所示。

客户端程序需要发布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这里结合了Web Server。服务器端程序 (包含asc、flv等文件) 需要放置到正确的应用程序目录下面。具体的位置如图3所示。

2 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该模块主要有用户登录、音视频答疑、文字答疑等几个功能, 篇幅所限只将音视频答疑功能的详细设计描述如下。

2.1建立连接

视频聊天模块的实现, 首先在客户端建立客户对象的连接。建立连接的关键代码如下:

Net Connection是建立链接的类, 使用它可以在本地驱动器或HTTP地址上播放FLV文件流, conn是这个类的对象。Connect是Net Connection的方法, 可以通过它从HTTP地址或本地文件系统回放视频 (FLV) 文件的本地连接。

_root.conn.connect ("rtmp://服务器的IP地址/_definst_", _root.my_name) ;这条语句实现的是请求建立连接功能, 其中rtmp (the 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 协议是实时消息传送协议。它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传输协议, 专门为高效传输音视频数据而设计的TCP/IP协议, 使用RTMP协议传输的数据是未经加密的, 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等认证信息。服务器端应用程序文件在_definst_下, _root.my_name是传递到服务器端的参数, 作为on Connect函数的参数。

在服务器端用on Connect方法来判定是否允许客户端建立链接。代码如下:

当服务器第一次载入应用程序实例时调用application.on App Start以建立共享对象, 该方法在应用程序实例的生命周期中仅仅调用1次。Application.on Connect方法根据客户端发出的验证信息 (参数) 执行验证。当客户端调用Net Connection.connect () 方法时, 服务端通过调用application.on Connect来判断是否建立链接。

3 音视频流的获取与发布

在客户端有如下代码:

在这个函数中首先给参数my ID赋值, 然后建立一个Net Stream类的对象ns, 该类可以在本地文件系统或HTTP地址播放Flash视频 (FLV) 文件。ns.attach Audio (Microphone.get () ) 用来指定要播放的一个音频流, 该音频流是从麦克风获得的。其中后四行代码完成的功能是:从摄像头捕获视频, 在舞台上的Video对象的边界内显示, 并发布这个视频流。

4 结语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 出现了一种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丰富用户体验的Internet应用程序, 这就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简称RIA, 中文翻译为“富因特网应用程序”) 。其最大的特点是, 集桌面应用程序的最佳用户界面功能与Web应用程序普遍采用的快速、低成本部署以及互动多媒体通信的实时快捷于一体[4]。Macromedia公司也借此机会发布了Flash Media Server来促进RIA的开发和普及。开发者可以使用FMS与Flash编写一系列媒体应用程序, 并使用FMS来部署这些程序。我们提出的基于FMS和Flash技术的视频答疑模块具有如下优点: (1) 客户端零部署安装。客户端无需专线接入, 无需专用硬件, 无需任何软件, 用户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操作系统捆绑的浏览器, 实现该模块的应用。 (2) 系统架构的创新。本模块采用RIA的系统架构方式, 同时拥有C/S和B/S的优点。RIA中的Rich Client (富客户端) 提供可承载已编译客户端应用程序 (以文件形式, 用HTTP传递) 的运行环境, 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异步客户/服务器架构连接现有的后端应用服务器, 这是一种新的面向服务模型, 该模型由采用的Web服务所驱动。同时, 结合了声音、视频和实时对话的综合通信技术, 使该模块具有前所未有的网上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晓君, 李东哲, 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8) :105-107.

[2]于青青, 李晓明.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1) :106-111.

[3]王永固, 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 2014 (9) :112-120.

在线开放课程 篇8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顺应趋势,在我国发展如火如荼,在线开放课程加快促使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相对与传统课程而言,在线开放课程指主要由在线平台支持的视频、动画、声音、文本、图片、网页等富媒体课程资源,适合自主学习,服务受众对象广泛的网络课程[1]。

建设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是,是实现大众教育服务功能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途径。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nline open courses)

问题1: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高职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的管理模式表现在重视课程资源建设的数量、轻视质量。例如,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管理上,规定每一门在线开放资源每年必须完成多少数量,而对于应用效果的考核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问题2: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络平台有待规范。

在线开放课程是反映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其依存的网络平台建设非常重要。有的高校延续使用了原有的精品课程平台作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平台,由于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两者建设理念不同,导致了在精品课程平台上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存在先天的缺陷。

目前的趋势是依托云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但是,在线开放课程的云平台建设的选择也存在差异,私有云更安全,但是建设费用昂贵,公有云建设成本低,但是由于资源不是存在学校内部,其安全性又受到质疑[2]。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云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方案,亟待统一标准和规范。

问题3: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使用有待提高。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放程度不够,当前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目前真正在使用的人数偏少,仅仅停留在校内学生层面上,课程资源率低,受益面不广泛。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校际合作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由于校际合作开展的局限性,目前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离校际合作的期望值较远,在学生应用层面和课程资源建设层面上,还有待展开广泛合作。

3在线开放课程应具备的三个鲜明特色(Online open courses'thre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3.1开放性特征

在线开放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课程服务对象、课程建设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

(1)课程服务对象的开放性。在线开放课程服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学生转变为高校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三方,其中社会学习者应该是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参与者。《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开放课程资源给广大的社会学习者,在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推行这个举措,既可以扩大高校课程的影响力和受益面,又满足了广大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可谓一举多得。

(2)课程建设评价的开放性。课程评价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成效,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的开放性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开放性[3]。

评价主体由原来的学院教育主管部门(教务处等)转变为使用者评价,使用者包括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三方。评价内容的开放性是指评价贯穿于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包括调查问卷评价、社会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资源评价、教学辅导评价等。

(3)课程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在线开放课程主要由各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核心课程组成,课程资源建设由原来一所院校教师单一角色转换到由多所院校教师、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学生、社会学习者多种角色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资源经过审核后可上传到课程学习平台。

资源建设向学生开放,即是指学生参与共建教学资源,在学生主体的课程教学理念下,学习者资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由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问题建立的问题库,就是学生迫切需要的课程学习资源。

3.2个性化特征

(1)学习的个性化定制。每个学习者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条件,课程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可以按照学习者的意愿进行自主定制,更加体现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

(2)资源的个性化需求。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的比重应该在在线开放课程中占有比较多的比例。

3.3数字化特征

当今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已经从原来单一的PC机拓展到智能手机、PC机、IPAD,数字化教材集成了影、音、图、文等富媒体元素,契合了这种学习需求,特别适合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4]。例如,适合手机阅读的数字教材中,在教学资源中添加有二维码标识,适合学习者使用手机来应用教学资源,利于学习者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同时数字化教材方便了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痕迹的记录,例如,数字化教材中嵌入电子笔记工具,可以随时将学习重难点和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可以实现智能手机、PC机、IPAD三种同步更新,学习效率极大提高,同时此种带笔记的数字教材共享给其他学习者,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4基于C R P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s based on CRP platform)

我院与广州工程技术学院合作,使用的数字化校园CRP平台,英文为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该平台中的“空中课堂”子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实例,使用已经整7年,全院共59个专业,在空中课堂中搭建的课程数达到851门,其中专业必修课690门、公共必修课46门、选修课115门。2015—2016年第2学期共开设课程由323门,截至2016年6月,在线课程的总访问量达到了235489次,受益的学习者超过万人。

根据各专业及课程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CRP平台,我院将教学改革与现代职业教育MOOC、SPOC等技术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我院教育教学质量。MOOC将传统课堂教学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让学习者在虚拟教室里自由学习的新教学模式[5]。校内SPOC课程,什么是SPOC?其英文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中文含义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生规模在几十人到数百人,秉承了MOOC的设计和教学理念。Small Private是相对于MOOC的Mass Open而言,SPOC以课程资源为依托,在资源开发模式上,将校内已有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应用于SPOC混合学习,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我院的在线课程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的起步摸索阶段、MOOC应用的规范重视阶段、SPOC使用的提高深化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2004年,通过教育部主推的精品课程建设,学生初步养成了在线学习;第二阶段开始于2009年,该年度从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入CRP平台,此时MOOC也刚在国内兴起,学院在推广应用MOOC课程的同时,通过CRP平台初步创建校内在线课程,师生人人参与,纳入考核指标;第三阶段始于2014年,学院加入了联盟课程—爱课程网SPOC平台,目前正着手通过CRP平台和爱课程网SPOC平台融合,共同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016年初,与苏州市其他高职院校合作,加入苏州国际教育园联盟,目前共有13所高校加盟,落实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发建课新形式,加强学院共享课程建设。学院CRP空中课堂创建的在线课程,其具体考核指标,如表1所示。

目前,学院已经颁布了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奖励政策和学生在线学习的激励措施。涉及教师的奖励政策主要有课时奖励和评选教学先进的奖励,涉及学生的奖励政策有个人德育学分和评选学生先进的奖励。

基于CRP平台架构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路径,如图1所示。

在线开发课程中有比较详细的关于本门课程学习方法的介绍,适合于自学的学时安排,有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的导入,配套的练习,以便于学习者检测自己学习的掌握程度。

学生学习流程:利用在线资源制定个性化学习任务—在线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利用参考资料再次进行拓展学习,教师进行答疑—线上作业及测试—学生进入下一轮的学习任务。

教师教学流程: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制作微课等在线资源、发布学习任务资源—将学习资料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辅助学生完成个性化制定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线完成学习任务—组织课堂学习,监督与帮带,进行指导学生—检测学习任务—利用CRP平台反馈统计—学习资源的再次改造(学生可参与到学习资源创建)—制定新一轮学习目标。

5基于C R P平台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创新应用(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RP platform)

我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正在按照三个层次逐级展开,即通过校内SPOC课程—联盟课程SPOC课程—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的建设路径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1)注重多方参与建设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坚持联动协调建设机制

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多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有利于在线开放课程的迅速推广应用。一方面是校企联动,企业可以应用相应的课程资源用于企业内训中;高职院校可以融入企业提供的实际操作方面的资源,将生产项目转变为教学项目,应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之间的联动,共同解决课程开发过程的问题。

(2)注重课程质量标准建设,主动接收社会评价,坚持评价创新理念

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公开在线课程的选修人数,公开在线课程的社会评价度,公开课程资源的使用率。课题资源使用的便利性和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存在价值。而社会评价是评判课程资源的存在价值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增加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使用率,已经在课程建设者中达成了广泛共识。

(3)注重专业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建设质量,坚持公益性服务的理念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教师,做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专业改革同步进行。在线开放课程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线开放课程的课堂是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的开放学习已经深入到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上课的流程都发生了相应改变。

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要求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如表2所示。

坚持公益性服务的理念,建设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主动适应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符合教育部对高校在线开发课程建设的要求。在CRP平台中,依托继续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目前已经开放了社会学习者的入口,实现了社会学习者选修学院在线开放课程,最近几年的社会学习者选修人数呈现逐步递增趋势。

(4)注重全程数字化应用管理,坚持建立数字化课程的理念

课程资源集成平台的数据化应用,通过专门的技术支持,有统一的网络平台支持数据化应用。目前已经招标使用的大数据云平台为EXALEAD[6]。每个学期进行二轮循环数据的采集:每学期的月底和期末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数据,每学期的月底和期末学生进入CRP平台学习的统计学金,每学期的月底和期末教师在CRP平台发布的作业、课件、答疑、测试等数据,每一轮数据采集完毕后,会发现数据未达标的问题学生和教学规范不合格的教师,然后进入数据警示平台,给不合格学生发出学业警示预警通知书,对不合规教师发出教学整改通知书。

(5)注重依据自主学习需求,坚持课程资源共享性的理念

在线开放课程给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带来了一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方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取学习内容和进程[7]。b.提供更加方便的学习交流途径,随着不同院校教师和学生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可以获得随时与教师和学习伙伴接触的机会,可以与不同地域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同时可以方便地获得一对一的学习支持服务。

6结论(Conclusion)

目前全国高职高专类院校都在加快对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性化移动学习水平。我院基于CRP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在“政府引导、高校主体、企业联动、社会参与、服务大众”指导方针下,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Daniel Ward,et al.Mathematical Modeling Reveals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on Proliferation and Lineage Commitment of Human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in Early Erythroid Culture[J].Haematologica,2016(03):101-121.

[2]Abdulaziz Omar Alsadhan,et al.E-courses Unified Process for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rses[J].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4(23):124-131.

[3]Cinkara,et al.Learner's Attitudes towards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rresponding Success Rates[J].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3(02):119-125.

[4]俞国红.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6(08):96-100.

[5]刘禄,袁曦临.互联网思维下的在线课堂设计要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10):55-58.

[6]罗先辉.基于免费云课程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开设方法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5(11):160-161.

在线开放课程 篇9

MOOCs的概念自2008年提出以来,短短几年间犹如一股威力巨大的龙卷风迅速席卷全球。在我国,从2013年起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已经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公司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MOOCs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它的魅力何在?笔者认为,除了课程时间和空间的不限制,课程受众面广等突出特点外,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也是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现有的相关文献和“Coursera”、“学堂在线”两大优秀MOOCs平台,分析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并归纳得出相关结论,为学习者、教学者和课程制作者提出相关建议。

●多媒体表现力概述

多媒体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1]表现力指在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所显示自身潜在能力特点的凸显和流露。[2]目前关于多媒体表现力还没有具体的定义,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上述多媒体和表现力的定义,在本文中将多媒体表现力界定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信息多样化,通过合适的角色加入表现教学艺术感染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大,能提高学习效率。

●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分析

为对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进行分析,笔者从MOOCs优秀平台中选取“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两大平台的教学视频作为资料来源。“Coursera”是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将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门类丰富[3];“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基于ed X开放源代码研发的中文在线教育平台,其合作伙伴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部分联盟高校。[4]本文根据两大平台的课程分类以及结合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随机抽取多门课程样本,并对这些样本中的部分教学视频从时间长短设置、表现形式、练习题设置和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视频时间长短设置表现分析

从“Coursera”平台随机抽取了《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北大)和《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莱斯大学)两门课程统计其教学视频的时间长短设置(如表1、表2)。

2.教学视频表现形式分析

教学视频是MOOCs课程中最重要元素,也是授课教师与学生产生眼神交流的唯一窗口。其中,“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两个MOOCs平台教学视频种类繁多,笔者综合相关课程案例研究的结果,将教学视频的表现形式分为如下六种类型:1出镜讲解,授课者的形象出现在视频当中来讲解知识点。2手写讲解,授课者在概念上标注重点或在推导演示等方法来讲解知识点。3实景授课,授课者根据课程需要走出教室限制,到相应的实际情镜中进行授课。4动画演示,用动画来演示相关知识点。5专题短片,将要学习的知识以短片的形式呈现。6访谈式教学,将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形式运用于课堂之上。

笔者就以上六种类型,对选取的“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上的课程进行了归类,如果存在一门课程同时出现多种表现形式,则全部列举出来。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出镜讲解这种表现形式占的比重最高。笔者认为其缘由是该表现形式容易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形成面对面、一对一授课的感觉,并能使得教学者与学习者产生眼神上的交流,让学习者更加迅速地融入教学情境并沉浸其中。绝大多数的教学视频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那些不太涉及推导过程讲解的课程,如艺术类和人文科学类的课程等。

手写讲解这种表现方式具备传统课堂中板书讲解的全部优点,通过后期加工制作可以减去讲解的拖沓,提升教学效率。与手写讲解比重不差上下的,还有实景授课,这种表现形式是对传统课堂的极大补充,使授课变得更为生动,将抽象的知识直接化为具体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动画演示、专题短片、访谈式教学这三种表现形式涉及的课程比较特别。比如,动画演示适合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类等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的课程类型,专题短片适用于介绍历史背景等课程,访谈式教学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等。

3.教学视频练习题设置表现分析

在MOOCs的课程教学视频中,当讲解完某一知识点,教学视频中一般会出现相应的练习,如相关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和简答题等,学习者完成练习还会有相应的反馈表达,答对了才可以进入接下来的视频学习。例如,在耶鲁大学《宪法》这门课程的“总统权力讲授课”这一节共设置了3道练习题,第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选错就会有信息“Incorrect.Try again”的选项跳出告知答案错误;如果答对就会弹出“Continue”按钮,点击按钮则可以继续往下学习;如有学习者不想做练习巩固,则可以点击“Skip”按钮,跳过继续往下学习。

4.教学视频功能分析

MOOCs课程的教学视频相对于传统教学视频显得其功能更为完善强悍。分别有语速快慢调节、讨论区链接、上下视频翻页、字幕显示和功能快捷键提示新增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例如,杜克大学的《怪诞行为学》这门课程就有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三种字幕,即使有些学习者英文功底较差,也不会妨碍其学习。

●分析结论

1.视频短小精湛,种类繁多,信息展示多样化

从对教学视频时间长短设置的情况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MOOCs的课程视频时间设置主要集中在1~20分钟。MOOCs的课程视频短小精湛告别了传统教学视频的臃肿和漫长,符合心理学上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规律,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由教学视频表现形式可以看出MOOCs视频种类繁多,信息的呈现趋向多样化,因此MOOCs课程可以根据授课知识的需要,不受场地、设备的限制,更自由地编排教学视频的形式和内容。MOOCs课程视频中呈现的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就很好地展示了MOOCs课程中的多媒体强大的空间表现力,使得抽象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具体能见的事物,这样就给学习者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

2.视频录制角色加入,穿插练习,交互性强

传统的教学视频是对课堂的搬家,课程教学者无法与线上学习者产生良好的交流互动。相反,教学视频表现形式种类中的出镜讲解,其视频的录制直接对准授课者,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课程中就能感受到授课者的眼神交流,形成一对一对话的感觉。这种角色的加入,使得编辑效果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此外,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等相应的练习题等。这样的MOOCs课程视频通过创建引人入胜的交互式内容,不仅可以使学习者由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且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把握情况来自动调整学习进度。另外,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能进行监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也充分体现了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特点。

3.视频功能完善,共享性大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教学资源在全球共享变得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MOOCs,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而MOOCs平台的国际化更凸显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共享性。从对课程视频的功能分析可知MOOCs课程绝大部分具有中英文两种以上的教学字幕。这样不仅扩大了MOOCs的学习者规模,更展现了多媒体的共享性。

●建议

1.学习者的角色

MOOCs课程的参与者规模庞大,靠师生的直接交互完成学习是不现实的。为此,MOOCs学习者要对MOOCs学习平台的功能使用以及多媒体表现力清楚明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比如,语言能力较弱的学习者最好能选择一些本国的或有熟悉语言字幕翻译的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使用教学视频中的语速调节按钮,将播放讲解的语速放慢以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此外,要善于利用MOOCs强大的网络共享性,多参与国外的免费学习课程,多了解国际文化,开拓视野,让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体系与国际接轨。

2.教学者的角色

教学者在MOOCs中担任的是主持人的角色。教学者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多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结合MOOCs平台的多媒体特性以及表现力对课程进行设计。例如,教学者可结合MOOCs表现信息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具体化,同时也应思考如何展示知识点,如何调节知识点呈现方式的切换,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何展示,什么样的讲解方式才能抓住学习者的心理,吸引其注意并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课程制作者的角色

优秀的教学视频应是将多种媒体整合,课程信息展示多样化,重难点要有所突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要有良好的交流互动;文件要足够小,响应时间要快,共享性要大等。作为课程制作者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力清楚地展示课程知识点,突出教学重难点,使课程教学吸引人,直观好看,充满美感,进而彰显授课者的魅力。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要和学习者不断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高效传输。

●结束语

在线开放课程 篇10

关键词:MOOC3.0,高职院校,在线课程

MOOC ( 慕课) 是英语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的缩写。 它是一种针对所有人群的在线课堂,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学习其平台所提供的各类课程。 2012 年被称为“ 慕课” 元年, MOOC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并得到广泛关注。 目前, 美国的Coursera、Udacity、ed X和英国的Future Learn是当今国际顶尖的MOOC平台。

2013 年, 中国名校如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加入Coursera、ed X等平台, 在中国开启了MOOC建设热潮。 至2014 年, 国内的“MOOC学院”、“学堂在线” 等都已成为较知名的MOOC网站。2015 年4 月13 日, 教育部发布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重点提到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平台开展合作, 为终身教育提供优质课程, 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 推动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 同时, 也强调要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优质资源,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MOOC已经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作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创新产品, 其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 短短几年间MOOC已经历了热潮与瓶颈期, 迎来了MOOC3.0 的时代, 开始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 努力推动高职教育不断革新, 尽快加入到MOOC3.0 平台的建设队伍中来, 掌握国际上MOOC3.0 发展的最新动态, 积极引进吸收并付诸实践。

一、国际著名MOOC平台的比较分析

MOOC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之所以能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推广, 主要基于其特征:碎片化知识点管理,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 互动式教学过程, 社会化教育评价及多元化的价值运营。 它不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还提供免费的学习体验。目前, 国际上比较知名的MOOC平台是美国的Coursera, Udacity, ed X和英国的Future Learn。 为了更加直观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在此就上述四个国际知名平台的基本情况与运营模式进行一个初步比较, 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见, 在MOOC热潮下, 各大平台还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它们制约着MOOC的持续发展。

(一) 课程完成率低

从表1 中可以发现, 除了Future Learn达到15%的课程完成率, 其他三个平台的课程完成率只有5%左右。 据悉, 宾夕法利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对100 万名MOOC用户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注册网络课程的用户中, 只有大约一半听过一堂课, 而仅有4%的用户完成了全部课程。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龙 (Sebastian Thrun) 的在线课程曾吸引了全世界16 万名学生, 他对MOOC课程的低完成率感到不满, 希望通过雇佣网络到时帮助学生坚持完成课程, 增加完成率, 但试点课程都以失败告终。 由此可见, 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降低中途退学率尤为重要。

(二) 没有开放学分互认、学位认证

国际各大MOOC平台当前普遍尝试的一种做法就是承认学分 (课程认证) 。 据了解,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家MOOC平台与高校签约承认学分, 除了学堂在线外, 还有好大学在线、过来人公开课等。 Coursera最近也推出了全新的认证项目———专项认证 (Specialization Certifications) 。 与此前的单一认证不同的是, 专项认证不再局限于某一课程, 而是融合某一学科领域的多个课程, 形成微专业。 目前, 该认证项目不再免费, 而是每科收费49 美元, 学习者完成相关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后, 可以获得该学科领域的相关证书。 到目前为止, 各大院校之间没有实现学分互认, 也没有开放学位认证。 从深层次讲, 是课程没有与学位挂钩, 以上这些因素给学生在MOOC上的学习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三) 交流互动不足

教学活动从来都不是单向活动, 而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 教育学研究证明, 人们在一起学习时往往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你单向接受课程的时候, 知识的保持率大概只有5%, 当你进行教学互动讨论时, 接受知识的保持率是50%, 如果学生自己讲出来知识保持率是90%。 所以, 我们要促进教学互动, 让大脑活跃起来。 当前各大MOOC网站都包含教学讨论, 在线答疑, 学生互评等社交元素,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教师与学生在MOOC2.0 平台上的互动并不充分, 学生得不到实时反馈, 这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些著名MOOC平台近两年已经注意到了以上问题, 尤其是英国的Future Learn正尝试建立起类似于SNS的MOOC3.0 学习社区, 类似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学习模式, 其优点是让教师与学员之间可以自由交流互动。Future Learn公司的CEO西蒙·尼尔森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强调Future Learn课程的社交方面。 学习者可以关注其他人, 为其他人的评论点赞, 直接回复其他人, 还可以在Future Learn的大规模社区内创建自己的社区。 ”这一谈话正反映了MOOC3.0 的发展趋势。 传统MOOC1.0, MOOC2.0 与MOOC3.0 的区别如下页图1 所示。

在第一个维度中, MOOC1.0 的核心功能是内容的传播;在MOOC2.0 中, 在实现一对一、面对面学习的同时也强调了学员之间的充分互动;在MOOC3.0 时代则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而且强调学员通过自主建立学习社区、课程社区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同时扮演教师的角色, 在学习的同时感受传播知识的成就感。 最终, 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发生多次转换, 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主动交流、互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建设MOOC3.0 的策略研究

MOOC3.0 时代的到来, 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 把高职传统教育模式与MOOC3.0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 必然会推动高职教育革命性跨越。

(一) 实现个性化学习、私人定制一对一的指导

教育是高度多维的过程, 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如何利用MOOC平台为每个人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学习他们需要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MOOC3.0 可通过扩展在线技术, 实现一对一、面对面的学习。 事实上, 该项技术已经到位并广泛应用于视频聊天。 把该技术运用于MOOC3.0 将快速扩展个性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当MOOC变成按需学习时, 一对一学习或小团队学习的组织和安排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 当MOOC3.0的这种私人定制化按需模式启动, 大量的助教与个人教练将会介入。 同时, 还可以通过在线技术给学生量身定做一份电子学习档案,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职业目标、兴趣方向等方面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届时, 课程完成率不高、中途退学等状况会得以改善。

(二) 建立基于SNS的MOOC3.0 课堂

不可否认, 学习既是个体活动也是群体活动, 为了弥补在线学习的缺陷, 继续发扬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部分, SNS (社交网络) 以其强大的记录个人数据功能、 用户相互链接功能与社区功能而为MOOC平台所青睐。 大部分的MOOC课程均使用了各类技术手段来组织在线答疑, 协作学习, 讨论互动。 这些技术平台中就包括有Facebook, Twitter等这样的SNS社交网络。 在这个领域排在同行前列的是英国的Future Learn, 它的平台里设有社交网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用户页, 他可以知道其他学生做了一些什么活动, 并且能够跟踪其他学生的活动, 还可以参与其他学生的讨论和活动。 平台上所有的视频、学习步骤, 学生都可以通过加入一个对话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 这种协作性的学习模式会使MOOC走得更加长远。 在MOOC的快速发展下, SNS必然会与MOOC平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三) 建立高职院校MOOC3.0 联盟机制

目前, 国内外各大MOOC平台基本上都是独立的, 小范围的课程联盟也仅限于将某些课程放到平台上, 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但这些课程并不是体系化的, 而只是部分课程在MOOC体系的应用。 在MOOC3.0的时代, 高职院校应该尽快建立完整的行业联盟体系, 使每所院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专业能力, 实现课程交互。 在知识点的学习上, 可以有几所学校对一个知识点内容进行诠释。 学生可以取百家之长, 知识获取的更加全面。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学生完成学习后获取相应学分或证书, 在联盟体系中的高校相互承认学分及证书,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可以互认学分的非本校课程。 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 不仅要建立国家范围内的高职MOOC联盟, 还要把眼光投向世界, 寻求合作, 建立世界范围的职业院校MOOC联盟。

(四) 针对社会需求, 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整体课程设计必须遵循面向企业需求、岗位需求的基本原则, 让企业也加入到MOOC3.0 平台建设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样, 课程建设将更具导向性, 在平台上完成学业的学生势必更容易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五) 开放学位认证

结合教育部关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指导思想来看, 高职院校在MOOC3.0 平台建设中的另一优势在于其受众面更加广泛, 门槛更低。 对于众多渴望获得教育机会的求知者来说, 通过MOOC平台完成某一专业并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是一条可行之路。 同时, 高等教育文凭通过MOOC平台向全社会开放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因此, 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MOOC3.0 平台过程中, 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推动学位认证的开放, 使之成为重要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

有业内人士将MOOC的发展总结为 “四步走”:课程开放阶段 (如网易公开课) 、学分认证阶段、微专业阶段 (如Coursera等推出的专项认证) 、学位认证阶段。 目前, 国内第一批投身MOOC建设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才刚刚依托国际知名平台进入第二阶段, 发展方兴未艾, 高职院校与这些知名大学之间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 技术上也有成熟的软硬件、 网络平台可以引进。 只要认真学习Future Learn, Coursera, ed X等平台建设的经验,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高职院校很快就可迎头赶上。 高职院校必将很快迎来一个MOOC3.0 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郭玉娟, 肖玉贤, 俞建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探究——以Coursera学习平台为例[J].软件导刊, 2015 (2) :173-175.

[2]马金钟.依托MOOC平台的高校课程联盟运行机制及实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2) :81-84.

[3]张萍.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7) :133-134.

[4]汪基德, 冯莹莹, 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 2014 (9) :104-111.

在线开放课程 篇11

关键词:Mozilla;开放勋章;非正式环境;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17-04

随着网络及其开放性、普遍性和透明度的核心原则的出现,知识的生产、共享及其价值方式发生了改变,更深层次和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扩展。通过增加信息获取,开放网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新技能的获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正规教育和认证系统中,很多这样的学习不易得到察觉和认可。教育机构仍然决定着有限学习类型的“核算”,以及谁有权访问学习。我们知道,基于讲座式的学习和多项选择考试仅仅代表了我们生活学习的一小部分,但这些学习类型能得到正式的认可。[1]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大学把他们的课程材料在互联网上开放,有些学校和教师甚至提供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MOOCs),发生在非传统和非正式的学习环境的学习情况已经大大增加。随着这种情况的增加,已经到了需要重新认识发生在传统教育体系之外的学习认证的时候了。为解决此类问题,开放勋章为发生在任何环境下的学习认证提供一种方法,以及可能持有终身学习的关键在于改善学习动机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它们可以被用来表示和验证获得的成就和学习,它是一种新的可替代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它们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学习者开展可选活动的激励方法,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很强的收集东西的本能,尤其是在如果他可以拿自己收集的东西向他人进行展示的时候,它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激励手段。”[2]

一、开放勋章简介

1.开放勋章的背景由来

传统的物理性质的勋章(也称奖章、徽章等)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例如在军队中颁发给完成各种任务士兵的勋章。然而数字勋章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事物,它与电子游戏领域、游戏化领域(gamification)密切相关,且已经成为游戏的一个要素。2007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主席Eva Baker提出开发一种类似数字勋章的“证书”系统以认证成就,而不是通过标准化的测验。该系统既能用于学校也能用于校外场所,以支持年轻人发展和追求的他们的兴趣。2010年,数字勋章提供商Basno启动了一个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和收集代表现实世界成就的平台。这一举措被标志着勋章由被视为游戏化元素转变为学习的认证。2011年,同伴大学(Peer to Peer University)和Mozilla基金共同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开放勋章系统框架”。该白皮书将勋章解释为一种成就、技能、能力或兴趣的象征或指示器,并认为勋章在设定目标、激励行为、代表成就和显示成功方面已经在许多情境中取得了成功。该书同时清晰地阐明,勋章的更大价值体现在它是如何授予的和为什么授予,而不是它的可视化的表示,但如果这两者的联系越紧密,勋章系统会越有效。随后,Mozilla基金宣布开发开放勋章系统,旨在为不同教学网站的数字勋章的发布、收集和显示提供一个公共的系统。[3]

Mozilla的开放勋章和传统数字勋章是有很大不同,传统数字勋章只不过是共享数字的图片而已,Mozilla的开放勋章不仅仅提供数字图片,而且还包括获得勋章的颁发者,授勋规则等具体细节的元数据。元数据会同数字图片一起发送出去,并同时保存在颁发机构的服务器上。这样开放勋章基础设施便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普通数字勋章所不具有的。[4]

2.开放勋章的基本特征

数字勋章是对所获得的某种技能的网络化象征,而开放勋章则将数字勋章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使得勋章超越了组织机构的界限。作为是一种新的认证学习的网络标准,开放勋章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免费开放。开放勋章不是专利,而是免费的软件和开放的技术标准,任何组织机构都可以用来制作、颁发及认证数字化勋章。(2)随处可用。可以将多种来源(包括线上或线下)的勋章收集在一个背包中,然后在社交等其它网站展示你获得的技能和成就。(3)技能网络。无论用户的勋章由一个机构还是多个机构颁发,可以将这些勋章相互关联起来并展现用户技能和成就的发展历程。(4)信息丰富。开放勋章包含丰富的信息,每个勋章都有内在的重要数据,可以追溯勋章颁发者、授予规则及授予凭据。[5]

3.开放勋章的技术框架

Mozilla的开放勋章技术框架(OBI)包括一个元数据说明文档(使勋章可以互操作的技术标准)、勋章容器的基本框架、Mozilla背包以及一系列应用程序接口(API)。设计该技术框架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开放的技术标准,使得各种各样的勋章系统能够打破各自存储环境的限制,能够协同工作。这意味着任何机构都能够创建、发布和认定数字勋章,任何学习者都可以从不同的发布者那里获得勋章,并在一个与他们Email账号绑定的空间中(即开放勋章背包)管理这些勋章,然后在各种职业网站、社交网站和个人档案袋中分享这些勋章。开放勋章背包则是存储勋章数据、设置共享条件的核心管理工具。此外,OBI还包括了一个认证的通道,该通道可以使显示勋章的显示者与发布者进行通信,进而来确定所颁布勋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6]

4.开放勋章的应用类型

在应用层次,开放勋章有着不同的类型。“小”勋章可以用来激励和提供反馈,应用于时间强度不大的行为或成就;“大”勋章可以用来提供证书的目的,通常由特定机构和权威签发并有着更严格和明细的评价。基本或基础勋章可以提供获取必要技能所需的核心或入门性质的结构;中级和专家级别的勋章可以用来引导学习者最终精通某种技能;低级别的勋章可以作为获取高级别勋章的先决条件,如许多游戏中所常见的。多个勋章可以聚合到高级别的意味更复杂技能的“元勋章”中,这些元勋章可以由致力于发展特定的系列技能的组织来创建和发布。[7]

5.开放勋章的参与机构

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开放勋章始于MacArthur基金会、HASTAC和Mozilla的一个合作项目,后来许多组织机构相继加入该项目。截止到2013年11月,该项目全球已有45家颁发勋章的机构、47家设计勋章机构等等。这些机构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机构、跨国企业、工业协会、非营利性组织、职业发展团体、国际性证书和评价机构、校外学习计划以及个人等,例如微软、NASA、美国艺术博物馆、英国开放大学、杨百翰大学、同伴大学(Peer to Peer University)、纽约市教育局、Moodle、Blackboard等。这些机构的共同兴趣在于使他们的勋章在遵循开放勋章框架的范畴内具有共享性和互操作性。[8]

二、开放勋章的案例分析

1.Moodle的开放勋章系统

勋章系统是Moodle2.5版本新增的一个功能。作为开放勋章计划中的成员之一, Moodle中的勋章和Mozilla开放勋章是完全兼容的。也就是说:“Moodle中的勋章可以在Moodle用户个人资料中展示,也可推送到他们的Mazilla开放勋章背包中的,而且他们开放勋章背包中在其他网站上获得的勋章也可以在其Moodle用户个人资料中进行展示以显示其成就。”[9]

Moodle的勋章系统分为两个层次:站点层次和课程层次。站点勋章对整个Moodle网站的用户和活动有效。例如用户按照勋章规则进行Moodle平台注册后便可获得一枚站点层次的勋章,用户在网站上完成勋章指定的几门或一系列课程后,也可获得相应的站点层次的勋章。课程勋章对那些加入某门课程的用户和该课程内部的活动有效,例如当学生积极参加课程中勋章规则跟踪的学习活动或完成课程后便可获得该课程的勋章。

作为教师,在Moodle课程中具体创建课程勋章时,需要对勋章详情、授勋机构详情、有效期以及授勋规则进行设置,并上传勋章图片。在授勋规则方面,课程教师可选择的授勋规则有三种:由角色手工授予、完成活动、完成课程。其中后两种授勋规则可以实现系统自动颁发。

作为学生,当他们登录Moodle后,可以在个人资料的“我的勋章”中查看、搜索和下载个人已经获得的站内勋章和站外的开放勋章,包括可以导入Mozilla开放勋章背包中的勋章。学生还可以在个人资料设置中对勋章的使用偏好和背包进行一些设置。当学生进入具体的课程中后,可以查看在该课程中获得的勋章的情况。

2.Cloudworks的开放勋章系统

Cloudworks是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正在开发的一个平台,属于开放大学学习设计项目(OULDI)的一部分。该平台主要用来相互分享、讨论学习与教学的理念和经验。在Cloudworks中提供了一个勋章列表,每个勋章都对应一个主题,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获得标准。由于Cloudworks是一个开放性的虚拟学习社区,在此勋章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激励形式,以激励、维持社区成员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一旦已经决定想要获得某个特定的勋章,成员就得去做一些能满足该勋章标准的工作,搜集自己的一些学习证据。根据勋章设定的标准,社区中成员的学习证据可能由博客、照片、文档、图表或屏幕快照等组成。成员必须提供一个学习证据的URL,但这些证据必须都是成员发生在网络上的一些学习行为。成员提供了获取勋章的证据后,是不能立即获得勋章的,成员申请的勋章必须经过一定数量(通常为3人及以上)的社区志愿者审核人员核实后,Cloudworks团队才会颁发给成员以勋章。如果申请勋章被拒绝了,社区成员会收到未能获得勋章的反馈可以让其了解获得勋章的一些改进措施,这些反馈是来自审核人员的评论。当然成员可以多次尝试提供学习证据,来实现获得勋章的需求。也就是说,在Cloudworks上勋章的颁发是手动颁发的。[10]

3.Peer to Peer University的开放勋章系统

Mozilla的开放勋章模型最初是在P2PU的几门课程中得到了反复的实验后,于2011年Mozilla公司在HASTAC和MacArthur基金会的支持下推出开放勋章计划的。在P2PU,开放勋章主要作为成员在其学习项目中获得反馈的一种方式,[11]当然也是一种游戏奖励的形式。就是根据成员在社区中所做的工作和贡献,颁发给一个勋章。P2PU上勋章的颁发形式有两种:自动颁发和手动颁发。目前,P2PU的开放勋章有三种:(1)系统自动认证的勋章。包括一些基本信息,如一门课程参与了多少次,或者在社区中做了什么样的工作,就可以给一个勋章。(2)同伴给予的勋章。该勋章的要求标准比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或者给予他人不同的勋章。如针对同伴的问题解答,可以给一个“优质答案”的勋章。(3)严格评价要求的勋章。获得该勋章需有三个以上拥有该勋章的人(专家)认可。[12]

三、开放勋章在网络教学的应用价值

开放勋章基础设施的基本理念是,人们在正规教育机构之外的学习项目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获得同正规教育机构内的学习项目一样的认证。如果开放勋章项目能够取得成功话,这将是一个特别重大的突破,这会将学习者从传统的教育机构的垄断可信认证的最终限制中解救出来,为学习者免费选择他们的学习资源打开一种可能。[13]

近两年来,MOOCs的兴起和不断影响,使开放教育吸引了更多的在线学习者。开放勋章系统可以为这些学习者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在线学习认证。除此之外,在传统教育中的纸质版的学历证书上面只提供很少的学习细节,在求职过程中雇主单凭一个学位证书很难判断一个学习者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而Mozilla公司提供的勋章系统能给学生在其电子求职简历上提供他们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的详细细节”。[14]关键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参与学习而获得的勋章能够较快得到,不像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位专制制度那样学习者要等到四年大学毕业后才能拿到学历认证。

开放勋章因其游戏化元素和作为一种可替代评价方式,在网络教学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兴趣

由于网络环境的弱控制性和学习者的弱自主性,如何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充分考虑的。在Moodle、Blackboard等中应用等级勋章系统开展类似游戏化的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根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和对新鲜的互动媒体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按照目标分层策略设计到游戏化情境中,在课程中设计可跟踪学习活动的不同等级的课程勋章形式(如,金、银、铜勋章),[15]当学习者完成内容学习可获得勋章。学习过程中勋章作为一种外部奖励犹如游戏中的积分获得,这种勋章形式的外部奖励会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斗志,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娱乐的情境中围绕着学习内容不断地达成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2.评价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成果

开放勋章是一种新的在线识别和认证的学习标准。在教学中应用勋章可以对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评价。例如,教师选择混合式教学时,应用勋章去跟踪课程学习活动,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可自动获得课程勋章,当一门课程结束时,课程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获得的课程勋章适当的给予其在线学习成绩,也就是说课程勋章的获得可以一定的成绩权重参考到最终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中。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课程中的勋章数量应用不宜过多,因为过度强调评价会使学习者寻找赢得勋章的动机增强而非真正的学习。[16]所以,教师在应用勋章开展教学时应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适当的设置课程勋章数量。

3.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进度

在以往的网络学习中,课程教师很难监控跟踪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进度,要想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这是一个相对麻烦的工作。而勋章以其特有的可视化的授权规则和获得凭据,可简化教师跟踪学习者学习进度的工作。课程教师应用勋章跟踪相应的学习活动,当学习者获得一枚课程勋章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某些学习活动。一门课程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勋章,教师通过查看课程中学习者的个人资料中的勋章数量或查看勋章的标准可很明了的看出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情况。然后教师可以此为反馈调整学习进度,去提醒学习者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情况。

四、总结

开放勋章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传统教育之外获得在线识别和认证的标准,这不仅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学习范式,对正规教育垄断性的评价制度形成了挑战。而且,勋章系统还为当下教育改革者应用在线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启示。应用勋章形式的外部奖励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和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学习,而且还为教师提供一种评价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考核方式。数字技术的可用性,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及传统教育高昂的学费会不断加速人们寻求对现行教育体系的评价形式的重构。笔者认为,开放勋章潜在的优势能为教育改革者寻求的可替代评价形式提供了可行性参考。随着人们对开放勋章认识的不断加深,笔者相信开放勋章运动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Knight, E., Casilli, C. Mozilla Open Badges. Game Changers:E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J]EDUCASE,2012,6:277-284.

[2]Ian Glover.Open Badges-A Visual Method of Recognising Achievement and Increasing Learner Motivation[J].Student Engagement and Experience Journal,2013,1:2047-9476.

[3]Wikipedia. Digital badges.(2013-10-23)[2013-12-4]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badges.

[4]Daniel L.Randall, J.Buckley Harrison, and Richard E.West.Giving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Design Open Badges for a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ourse[J].TechTrends,2013,6:88-95.

[5]Mozilla. About openbadges [EB/OL].[2013-11-22]. http://openbadges.org/about/.

[6]Mozilla. Open Badges Infrastructure [EB/OL].[2013-12-4]. http://openbadges.org/faq/#obi.

[7]Mozilla. Badge Systems [EB/OL].[2013-12-4].http://openbadges.org/faq/#badge-systems.

[8]Mozilla. Badges/Issuers [EB/OL].(2013-10-05)[2013-11-21]. https://wiki.mozilla.org/Badges/Issuers.

[9]Moodle.Badges[EB/OL].(2013-05-18)[2013-11-21].http://docs.moodle.org/25/en/Main_page.

[10]Cloudworks.Badges[EB/OL].[2013-11-15]. http://cloudworks.ac.uk/badge/badge_list.

[11]P2PU. About Badges [EB/OL]. [2013-12-8]. http:// badges.p2pu.org/about/.

[12]贾义敏,侯爽,江丽君.P2PU:开放的网络学习社区[J].现代教育技术,2011(8):9-14.

[13]Michael Grahame Moore.Independent Learning,MOOCs,and the Open Badges Infrastructur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3,27:75-76.

[14]Young, Jeffrey R. Badges Earned Online Pose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College Diplomas.[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2, 2:48-52

[15]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3-78.

[16]Samuel Abramovich,Christian Zchunn,Ross Mitsuo Higashi.Are badges useful in education?: it depends upon the type of badge and expertise of learner[J].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2013, 61:217-232.

在线开放课程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优化, 传统的以面授为主的课堂学习比例正在不断压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 使视频化教程得以广泛应用, 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满足。视频、大型在线公开课 (MOOC) 、虚拟课堂等多种在线学习形式纷纷出现, 方便学习者得以反复学习。最近, 中国各大高等院校正大力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定位于“能学、辅教”。“能学”指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 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 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课程要求, 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 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 通过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

1 J2EE的体系结构

J2EE是Java2提供的平台企业应用开发技术架构标准, 主要应用于Browser/Server架构上, J2EE体系包括Java Server Pages (JSP) , Java Servlet, Enterprise Bean, Web service等技术, 它使用多层应用模型 (包括客户层、Web层、业务层和企业信息系统层, 如图1所示) , 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可移植性、兼容性和安全性。

2 课程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功能分析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要针对两个目标对象, 一个是学生对象, 学生通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能够自主地进行课程学习, 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需要提供该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视频、学习过程需要的素材资源、知识列表、扩展专题、在线辅导和学习交流等功能。另一个是教师同行对象, 教师通过该平台主要可以借鉴该课程的教学设计, 并能获得该课程的教学资源。除此之外, 系统还需要提供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课程管理的后台功能, 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课程视频管理模块。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 可以通过课程视频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相关联的知识点, 学生可以容易地得到本次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点, 另外, 在专题库中, 可以对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展, 从而达到三方位的融合。

教师作为一门课程的管理人员, 通过后台的课程管理功能, 可以设置该课程基本的信息, 并设置好课程的教学目录, 上传教学视频, 添加知识点, 并设置每次视频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另外, 通过专题管理模块, 上传本课程相关的专题资源。

管理员作为平台的管理者, 主要负责课程基本信息的创建和修改, 以及教师账号的信息的管理等等。

2.2 系统功能实现

本系统主要应用Servlet来处理客户的所有请求, 调用业务逻辑层 (EJB层) 来完成业务处理, 业务逻辑层主要调用数据处理层 (DAO层) 来完成数据库相关的操作, 并把业务层所返回的数据传递给模板 (JSP文件) , JSP模板中采用JSTL标签库进行数据绑定, 最终显示结果为HTML输出到客户端。另外, 运用过滤器来处理一些公用功能, 比如编码处理, 身份验证等, 其架构

如图3所示。

2.2.1 Servlet控制层

在Servlet控制层中, 所有的Servlet类都继承Base Servlet类, 在该基类中, 实现了一些Servlet中需要共同完成的方法, 比如显示模板JSP文件, 如下面代码所示:

在该方法中, 对显示模板的方法进行了封装。

另外, 如果Servlet类提供异步请求数据的, 将继承A-jax Servlet类, 在Ajax Servlet类中, 实现了输出JSON数据的方法, 其代码如下:

2.2.2 业务逻辑层

在业务逻辑层中, 主要完成系统中的业务操作。所有的业务类都继承BLBase类。为了完成业务操作, 业务逻辑层需要调用数据层来帮助完成数据库操作的功能。比如课程业务类, 通过调用相对应的课程数据层, 来完成从数据库读取课程信息、添加课程信息等操作。

2.2.3 数据层

在数据层中, 所有的类都继承DABase基类, 在该基类实现了数据库的基本4个操作方法:添加、更新、删除、查询。其中查询操作包括:查询一条记录、查询多条记录、查询一个数据值以及数据分页查询。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J2EE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 运用了Servlet、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以及JSP模板实现了教师的课程管理、学生在线进行学习、学生在线进行学习交流以及在线作业提交。本课程平台结合了课程视频、课程知识点以及课程专题三大内容块, 具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丽.J2EE架构下的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 2011 (25) :70-72.

[2]蔡秋枫.基于J2EE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221-226.

[3]杨兰.J2EE技术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20) :4994-4997.

上一篇:国学中的国学下一篇:手足口病临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