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共9篇)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1
在线教学系统的优点
现在,互联网正在颠覆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教育行业也无规避这一趋势。不过,目前在线教育领域还暂时没有出现绝对巨头,这个行业还处于最激烈原始资本积累的竞争阶段、可以预估在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将是凤毛麟角。
在线教育从地域和时间的束缚中解脱,随时随地教学现在整个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在一些特大型城市,或者大型城市中的学生更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师资源。同时,因为城市交通的便利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地域优势。而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的孩子,因为这些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难以享有相对优质的资源。因为在线教育的存在,分布在天南地北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授课和上课。因为在线,老师学生也可以免除路上的奔波,轻松通过键盘的点击就形成高效地互动,实现远程教育。做好在线教育当然离不开一个好的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教学系统是为在线教育服务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包括对学生的管理、考试、互动等功能。制作此系统268教育软件的在线学习系统拥有自己完整的方案,支持功能定制等。在线教育的奇妙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更是从思路、内容,老师的工作模式以及基于大数据而挖掘的学习系统,视频交互,APP应用的不断改进等……这几大方面将使在线教育发挥出在线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2
目前, 高等院校的考试方式多为传统的纸张考试方法,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逐渐的普及, 在线考试系统渐渐被大家所接受。目前, 驾照和英语在线考试已非常常见, 但是高校中的韩语考试还非常少见。如果在线网络考试的方法应用到韩国语课程中的话, 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阅卷、自动成绩分析与统计, 将教师及教务部门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在线考试方法可以避免传统考试的弊端, 使考试更加公正公平, 减少精力, 提高考试效率。
一、韩国语课程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
1. 考试形式单一。
在高等院校中, 韩国语课程的考试形式一般都是卷面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多为理论知识, 实践中的知识内容无法通过考试体现, 所以很多同学都是死记硬背, 考试前临阵磨枪的突击学习, 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在成绩的评定上, 大部分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 平时成绩为辅。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无法正确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降低。
2. 任课教师及教务部门工作量大。
传统纸张考试方法使教师阅卷工作量大、教务部门试卷的印刷量、装定量以及教学部门成绩评价的工作量都很大, 一场考试进行印刷、订卷、装卷等相关工作需要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 成本高, 工作效率却不高。
3. 作弊问题。
在大学考试中, 学生考试作弊一直是学风建设中的主抓问题。对在校朝鲜语专业及应用韩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 85%的学生承认有过作弊行为。作弊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为了得高分、获得奖学金。而采取的作弊手段更是多种多样, 例如, 使用手机、商务通、袖珍无线接收器等等。为防止有更多的学生有作弊行为, 我们更加需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
二、韩国语课程在线网络考试方法的优点
在线网络考试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开放、动态的互联网系统架构, 与传统的纸质考试方式相比, 韩国语课程在线网络考试方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试卷自动生成。
系统按照管理员的配题操作自动生成试卷, 有可能整个考场的考生拿到相同顺序的同一份卷子, 也有可能是虽然整体考试内容相同, 每位学生却拿到了不同顺序的试卷,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题不同, 顺序当然也会不同。任课老师考前准备大量的题库, 那么生成不同的试卷是非常容易的。
2. 考试组织灵活。
我们可以把考试分成很多种形式。可组织在线开放式考试, 选择上机考试方法, 一人一卷, 随到随考, 也可以与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在线面试考试, 随到随考;也可组织在线封闭式考试, 一场一卷, 定时定点。
3. 自动阅卷与网上阅卷。
考试结束后, 考生将自己的答题数据提交后, 系统对客观题进行自动阅卷, 而主观题则由任课教师网上阅卷。虽然主观题还需要任课教师阅卷, 不过这种评卷方式, 与传统考试方式相比, 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考试无纸化。
因韩国语课程在线网络考试全都是在网上进行, 与传统考试方式相比, 不需要任何纸张试卷, 因而可省去传统试卷考试中的试卷印刷, 运输, 分发, 收缴, 装订, 传阅和存档等相关工作, 大大减轻考务工作量。
三、韩国语课程在线网络考试系统研究现状
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在线网络考试。这些国家的在线考试系统起步比较早, 发展模式也比较成熟。在线网络考试系统比较成功的模式是美国的托福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众多大学的课程在线测试。同国外的相比, 我国在线网络考试系统研发比较晚, 但随着科技发展, 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 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不错的成果。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在线网络考试系统不是很多, 韩语课程在线考试系统更少见, 我国的在线网络考试系统仍旧处于研发阶段。目前, 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在线网络考试系统存在着智能性、开放性、安全性欠佳, 考试题型比较单一, 考试系统组卷功能低等问题。
四、开发高等院校韩国语课程在线网络考试的可行性
针对高等院校教学实际情况, 需要量身订制一款韩国语课程相关的庞大的数据库, 为学校的韩国语任课教师与考务工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学校的考务工作实现自动化的考试工作, 将学校以往传统纸质考试所带来的各项弊端, 例如:考试形式单一、任课教师及教务部门工作繁重、作弊等问题加以解决。研发一款能够使学生在线考试、及时阅卷、系统自动组题、学生成绩查阅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 对于提高学校教务工作效率和提升考试标准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韩国语课程在线网络考试实现的功能
通过对韩国语课程在线网络考试系统特点的分析, 需要软件实现如下功能:每一位登录系统的考生, 需要通过考试用机远程登录系统进行答题, 答题过程中, 系统根据学生提交的基本信息, 自动从数据库中选择该生所匹配的试题库, 并将选择好的试题通过网络传回到学生用机上, 在线网络考试系统会对所有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的测试平台。考生通过客户端进行答题, 对每一道题选择合适的答案, 或对每一道会话题进行录音后, 点击“交卷”按钮, 提交答题结果;服务器对学生提交的答题结果进行判定, 系统根据对每一道试题的判断结果, 为考生答题情况评分, 该评分结果记录到考生考试的历史记录中, 以备系统将来的审计之用。针对常见网络安全问题要进行预防, 例如:身份假冒、密码窃取等问题, 要通过身份认证、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机制增强该系统的安全性。根据用户身份不同, 系统可分为管理员类用户及学生类用户。管理员用户可以对试题进行创建、删除、对试题库进行维护。学生类用户主要是参与考试, 完成试卷, 查询成绩。
六、结语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3
【关键词】网络在线 中职英语 Moodle平台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来袭,学校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变化着。原来的课堂里,一支笔、一本书就是一堂课;现在的课堂,iPad、云服务、试听、在线工具、智能手机,已完全颠覆了师生的认知。在校生基本上人手至少一台智能手机,如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使用这种信息化工具,实现利用新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标。现根据我校Moodle平台英语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粗浅地探讨中职英语运用网络在线工具Moodle(魔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Moodle英语网络在线课程情况
国内对Moodle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05年引进Moodle平台,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Moodle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来看,Moodle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有关于Moodle的实验研究基本集中在中学和大学,在中职中的研究稀缺。
三、Moodle平台网络在线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1.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网络信息时代的常态化推动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发展。Moodle课程资源整合(微课程、网络视频音频资源、教材配套PPT)->E 学习(课前咨询收集、观看课程学习)->课堂活动(课堂交流共享、协作学习)->测验评价(完成测验,网络交流,评价反馈)->教学反思。在学习unit 1 School becomes interesting和unit 2 Its easy to make friends时,教师在作业模块中可以引导学生搜索国外的中职校园生活情况和图片,对比国外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选择差异和交友方式的异同等获取知识,完成school lif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ways of making friends语言知识目标的教学。在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并在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方面得到引导。
2.任务驱动和信息手段并行,选定方法拓展学生知识。以Can I take your order?为例:第一个子任务Warming up,提供常见的食物和饮料的美图和词汇:dumplings、sandwich、pizza、French fries等,学生任务为根据图片选择单词;第二子任务选择合适的餐厅和英文练习点餐,学生启用消息功能模式,课中、课后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练习;第三个子任务为测验阶段,即通过Look and match和Exercises两种方式加深对饭店岗位名称的英文;第四个子任务为拓展阅读,要求学生在课程页面上浏览到有关火锅(hotpot)、盒饭(bento)、香肠(wurst)的介绍和图片,讨论中西方国家中存在的饮食文化差异现象;第五个子任务为布置学生课外上网讨论或直接用手机登录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
3.以多元评价激发自主探究,多形式检验教学效果。Moodle里的各个要素是模块化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的接受程度自由组合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删减,设计富有特色的课程,兼顾个性化、专业化、多层次。学生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有利模块进行学习,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不同速度在不同时间段内完成测验。Moodle可以合理协调课堂和课外时间。学生在Moodle平台上学习Moodle课程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自主安排进行补习或自学,完成测验和作业时间、师生互动交流、评价学习成果,这种弹性很好地让学生保持课程的进度和兴趣。教师使用Moodle系统进行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课前、课上、课后和考试的表现,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客观地给出合理分数,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四、Moodle平台网络在线英语课程的教学总結
运用网络在线工具改革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由组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客观地评价。然而Moodle平台英语教学中也存在问题。学校硬软件配给不足,整个网络平台所能承载的资源有限;教师信息化水平有限各门课程在线界面较为单调,部分功能模块不能实现,课程资源建设属于初级水平;中职生在课前利用所拥有的信息化工具完成查阅、课前预习的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而课后利用智能手机完成课程登入提交作业的主动性亦缺乏,无法达到预期的练习、讨论区、消息区功能目的。
总而言之,“互联网+”、e-leraning势不可挡,归根结底,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探索怎样使用Moodle平台在内的各种网络在线课程,帮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做到实用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如何实现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琳.英语修订版(基础模块)第一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4
18.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组织结构呈现 的()趋势。答案:扁平化;
19.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和()。
答案: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20.正式组织以()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为主要标准。答案:效率,感情;
21.一般而言,决策方案的抉择有()、()、()三种准则。答案:最优化,满意化,合理性
2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答案: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17.控制工作的要素包括()、()和()。答案:控制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
18.根据组织满足其成员心理需求来分类,可将组织分为()和()。
答案: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20.目标管理的特点有()、()、()、()。答案:以目标为中心,自我参与,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2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来分类,可将控制分为()和()。答案:预防性控制,更正性控制
22.领导者的职责具体包括(),(),(),()。答案:科学决策,善于用人,统筹协调,统一指挥;
18.缺乏跨文化意识将造成()和()。答案:文化偏见,文化冲击;
19.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和()。
答案: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21.沟通的作用有(),(),()和()四个方面。答案:信息传递,情绪表达,激励,控制;
22.()是用过去的情况指导现在和将来,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控制。答案:反馈控制;
22.人员配备的原则是(),(),()。答案:优化原则,激励原则,开发原则;
网络RTK内插法的原理及其优点 篇5
作 者:潘元 田士军 作者单位:潘元(广东省惠东县756地质大队地测公司,广东,惠州,516300)
田士军(唐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6
1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在该在线辅导答疑系统中, 学生可以通过确填写用户注册页面的要求进行在线注册, 注册完成后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实现用户的登录。用户注册时可以根据选择的性别而选择不同的头像图片。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就可以转入到用户的页面并且拥有相应的权限, 如可以发表新的问题、观点、意见, 或回复其他的用户。
教师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 登陆后拥有最高级别的权限, 可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维护。教师登录后可以直接发表教师的观点, 对学生的下一步学习的要求及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可以对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进行删除, 这也是只有教师才具有的权限。教师同时作为管理员, 正确登录后可以更改自己的管理员密码, 同时可以进入管理页面进行系统维护。在管理页面下, 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注册用户的信息进行查看, 并且可以对已经过期的用户信息进行删除, 例如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信息或提供了虚假个人信息的用户的信息。
最后形成的功能模块框架如图1所示。
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本系统采用ASP.NET开发。ASP.NET的诸多强大的功能特性更为符合开发此系统, A S P.N E T通过A D O.N E T提供的Data Grid等数据库元件可以直接和数据库联系, 使得在开发本系统过程中数据库方面的操作更为简便。ASP.NET页面只需要一次编译后不需要重新编译, 直到该页面被修改或Web应用程序重新启动。这一特点使得系统在多次访问时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
利用A S P.N E T和A D O.N E T技术开发的数据结构辅导系统, 实现了对学生辅导的动态管理, 使得对信息的管理更加及时、高效, 提高了工作效率。
2.1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为如下几步。
(1) 用户登录。用户分为教师, 学生, 普通过客, 凭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其中教师同时作为管理员。学生只能浏览、阅读已发表的问题, 直接回复其他同学的问题。普通过客只能是浏览本系统的已发表信息。用户登录后在主页的相应位置会显示当前在线的用户的用户名。
(2) 新用户注册。注册新的用户需要根据提示填入学号、姓名、密码、确认密码、性别、电子邮箱、选择头像。通过验证后注册成功并进入注册成功提示页面。
(3) 在线辅导-答疑。用户登录后, 浏览本系统的所有信息, 通过点击相应的按钮完成操作, 例如点击我要留言可以转入到留言页面, 此时的用户名已经是用户登录的用户名无需再填, 直接在文本框中填写留言信息。如果用户要离开可以单击退出, 注销已经登录的用户。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已经发表的信息下面的电子邮箱直接给相应的作者发送电子邮件。
(4) 信息管理。教师具有最高权限, 除了可以浏览、发表信息外, 能够删除不恰当的留言, 同时作为管理员可以同过管理入口进入管理页面进行对用户信息的管理, 如浏览所有已经注册用户的学号、姓名、密码, 并且可以删除用户。
2.2 用户登录实现
用户登录模块是本系统中的关键部分, 也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 首先需要实现的一个部分。在登录模块, 根据用户的权限不同转入到不同的页面。用户登录模块的功能在主页面index.aspx实现。载入页面后首先进行调用Bind Data () 页面初始化, 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绑定, 显示数据库保存的信息。
2.3 用户信息管理实现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实现管理员正确登录后, 有权限对已经注册的用户的信息进行维护。显示所有注册用户的信息, 对已经过期或是不和条件的用户进行删除。
用户信息管理功能在页面guanli.aspx实现。
2.4 在线辅导-答疑模块实现
用户登录后具有直接发表问题、观点的权限。与此同时在发表留言时可以根据自己提供的性别选择不同的头像, 以提高本系统的趣味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3 结语
通过网络在线答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达到了以下教学目的: (1) 学生可以及时发布自己在数据结构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辅导教师根据问题给予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此系统交流学习数据结构的经验、方法、心得, 促进学生整体提高。 (2)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给学生发布各种有助于课后学习的各种关于数据结构的学习资料。 (3) 通过分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教师归纳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哪些重点还没有完全掌握, 总结出以后数据结构教学的侧重点。 (4) 延伸了课堂教学, 同时并没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该系统采用ASP.NET开发, 成本较低, 投入使用后能更加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节省师生的精力、时间。
摘要:系统基于ASP.NET强大的功能特性, 将师生在教与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累的学习经验、获得的情感体会, 提供一个方便交流的网络平台。便于师生对网络课程教学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 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教学结构。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7
从20 0 1年开始,我校正式成为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使用京版教材。进入课改以来,我们针对不同的教材版本,引领广大教师坚持走“学习、工作、科研”三结合之路,研究摸索教材间的结合点和创新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研模式逐渐显现出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教学中随机生成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研究;日常事务性工作研究较多,使教研功能趋于退化;教师希望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不能得到进一步满足;教师日益繁重的工作量使教研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我校面临两个校址集中教研的问题,教师的教研工作面临更多困难和疑惑。这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教学要发展,就需要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教研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的内涵。于是,挖掘立足于校情的校本教研的创新点,成为我们新时期的工作目标。我们建立了校长和行政干部牵头,吸收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内的各部门人员实施网络教研的工作网络。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校本教研,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在网络教研的领域里,教学研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束缚及时进行,这样无疑有利于教研质量的有效提高。区研修网的蓬勃发展为我们的设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研修网的建设同时对我们的网络校本研究具有积极和现实的借鉴意义。我校虽然和全区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同,但是很多教师在参与各学科的区级网上研讨过程中,学会了上传文件、下载资源、发表评论、网上研讨。依托区研修网开展研究业已成为不少教师工作中的“常态”。因此根据区情和校情,最终我们决定依托西城区教育研修网,创立“附小在线”协作组。
在研修学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7年1 1月份,我校正式创办了具有西师附小特色的网络研究协作组——“附小在线”:“附小”是学校的简称,“在线”表明协作组要永远保持研究状态,保持网络畅通和有效。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校一线教师和部分区教研员近百人成功加入“附小在线”协作组。“附小在线”的创立标志着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丰富“附小在线”栏目,发挥研修作用
“附小在线”建立后,如何建立好相关栏目进行拓展和丰富,引导广大教师有效地使用它,让它为附小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内容一:读书与交流
校本教研的有效推进必须依靠深入持久的读书学习作为支撑。只有学得实、学得细、学以致用,教师的自主研究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创办“附小在线”以前,教师的个体学习和群体间交流多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结合纸介质交流,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效果难免受到影响。于是,我们分组召开“好书推荐”交流汇报会,将个人的读书感悟与他人分享,在此基础上填写“自主学习读书卡”,全校收集后编成“西师附小自主学习读书总目录”进行推广。我们利用“附小在线”,设置了“读书与交流”上传文件夹,鼓励教师将学习心得上传:有的教师读过《让作业批改充满人文关怀》后写到“作业不应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文需要”;读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语新课改》后,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应把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学生的阅读反应组织进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文本做深刻、丰富的理解和把握”。这些读书内容和心得,供教师们上网浏览,反复阅读,扩大了教师的视野,充实了团队学习内容,同时提升了教师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读书与交流”的推进过程中,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逐步得到有机融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学,促进团队学习氛围的形成。由于教师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加强,学习书目的选择充分体现出自主、实用、针对性较强的特点。“附小在线”这一载体为教师进行读书交流和相互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内容二: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工作室
“附小在线”是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上的尝试与探索,是学校行为。教师个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一方面制约着教师个体的进步,一方面也与学校工作的推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引导教师借助“附小在线”,制订个人发展规划,逐步充实“个人工作室”,并作为网络校本教研的一项任务来抓。其一,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主讲课教案及课件等资源,上传至个人工作室和小组资源相应的文件夹中,便于整理和管理,加快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其二,要求凡参加区评优课的教师,赛课结束一周内即上传教案、教学反思和研究过程。其三,围绕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订,除定出自主研究计划以外,邀请在网页制作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做专题辅导,将其过程制成网页和教学视频上传到资源中。
以前,教师的个人计划通常体现在工作手册上,相互间学习、借鉴的机会很少,而且通常制订的是学校计划和月计划。我校开展的个人发展规划制订并修改的活动,鼓励教师在完成普通Word电子文档的同时,将个人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网页制作结合,使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和其职业规划、个人愿景有机结合。
从实践效果看,这样的举措对有的教师来说确实具有一定难度,但我们没有因此放松要求,因为引导教师对个人职业规划进行设计,本身就是在引领教师认真分析个人情况,思考未来的工作目标,制订相应的实施措施。利用网络平台,从他人的规划中找到个人计划制订的优势和不足,把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作为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个人愿景的过程,促进教师群体不断向前,这恐怕是新时期校本教研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
内容三:专题讨论
在“附小在线”建立伊始,我们即提出设计“专题讨论区”,展开教学专项研讨,提高网络校本教研实效。
我校开展网络校本教研,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两校址连通研讨的问题。“附小在线”逐渐显示出这方面的优势。我们先后选择了一些与工作进程和研究内容紧密结合的话题,逐渐把教师注意力引到网络讨论上来。比如,创立协作组伊始,开展了附小在线网上集中研讨,对使用“附小在线”献计献策,共同研究学校网络教研工作。教师对这样的网上讨论还不甚熟悉,响应者甚寡。发挥教师主动性的关键在于采取行动,而且是循序渐进式的行动。于是,我们一边研讨,一边使用,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引导教师先“用”起来、“动”起来,在行动中进步。同时,学校党支部也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号召党员带头参与网上讨论,围绕“你心目中的学习型组织究竟是什么”,开展为期两周的专题讨论,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经过初步统计,对上述专题讨论内容进行浏览的教师已经占到一线教师的9 5%以上。“附小在线”协作组的使用和建设已渐入正轨。
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方向
从“附小在线”创立以来的使用情况看,网络研究工作的推进对我校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研修不失为一种高效的交流、学习和互动的方式。依托研修网建立的“附小在线”交流平台,一方面减轻了学校负担,一方面在逐步丰富和完善中“为我所用”,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在协作组推进的同时,我们也逐步认识到,网络研修只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首先,如何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网络研修的高效能,是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其次,加快学校门户网站的建立,加强对外沟通和交流,研究“附小在线”、门户网站和网络研究之间的关系,同时共同发挥教科研结合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强校际之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下一阶段,我们将推动网络研究工作向资源管理、个人日志、学校管理网络化三个方面逐步发展。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8
一、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有学者认为:提高网络研讨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是“形”“神”兼备, 其中, “形”是指网站的类别, “神”是指组织与管理。而对于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来说, 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研讨氛围和谐, 教师积极参与
在研讨过程中, 教师们能做到平等对话、文明用语, 不追求学术霸权, 能够相互给予自我展示的空间, 有力塑造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研讨内容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能总结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声和现实需要, 那么, 必然会吸引更多教师热情参与。
第二, 研讨的问题有深度、有争辩, 也有共识
针对所研讨的问题, 参与教师要进行深度挖掘, 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互相争论, 以理服人, 最后形成共识, 使自己的思维得以引领, 这是维系研讨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第三, 研讨结果共享, 可供深入学习
在研讨过程中, 虽然教师有火花的碰撞, 有深刻的认识, 但基于论坛功能的特点, 其研讨成果需要进行整理并形成文本的资料, 以使研讨成果推广能够最大化, 最终促进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存在的弊端
(一) 话题过大
就讨论主题来讲, 其往往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组织者难以把握话题核心思想, 给研前准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在研讨过程中, 教师的讨论缺乏针对性,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深度不够。
(二) 准备不充分
部分组织者和教师在研讨前没有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讨, 并加以理解运用, 而在研讨中大篇幅地照抄照搬文献资料, 造成了参与教师阅读上的困难以及研讨只停留在文献的层面上。
(三) 形式单一
纵观以往的研讨都惯用流程式的讨论, 这样显然有点单一。在线研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道理, 如果常用板书式进行讨论, 不但枯燥无味而且约束参与者的思维。因此, 主持人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研讨内容, 尝试不同的研讨形式, 并使研讨活动向纵深发展。
(四) 时间过短
一个 (类) 问题研究要达到一定深度, 并不是短短的2个~3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甚至几个研讨周期的反复思考、思辨、统合才能形成共识。但就目前的在线研讨来讲, 时间短已经成为制约研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 节奏失度
反观在线研讨中的一些情形, 由于发帖速度较快, 给予参与者思考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 导致在一些核心知识的讨论上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问题研究不深刻。
(六) 重“形”缺“神”
在研讨结束后, 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公布的数据, 如参与人数、发帖量、点击量等, 这只是在线研讨的“形”, 这些固然不可忽略, 但笔者认为在线研讨更要注重“神”, 即主题内容的内在价值和问题探讨的深度。总之, “形神兼备”是体育学术在线网络研讨的诉求。
(七) 总结缺深度
在以往的研讨总结中不难发现, 部分总结者长篇引用网友的发言, 并没有统合成观点, 内化成自己的认识, 而这些发言又更多的是从文献上直接复制所得, 显然这样的总结有失学术规范, 当然, 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体育学术论坛在线网络研讨有效性探析
(一) 精选研究主题, 引导网络研讨
教学研究必须围绕某个主题展开, 正如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一个个问题深入一样。有了主题参与者才会围绕中心各抒己见, 形成思维碰撞, 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2]那么, 这些主题怎么样才能算是“精”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比较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或者欢迎的教育教学话题。一般情况下, 关注度越高, 关键词标引的次数就越多, 所涉及的主题将是研究的热点。如, 教学设计、课程改革、体育游戏、体育兴趣、学生体质这些关键词近几年在期刊网上标引频率较高。
2. 一线话题
一线话题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而把大家聚合起来一起分享成功经验, 探讨疑难问题, 对提高教育艺术、教学能力效果非常显著。如, 《中国学校体育》就设有这样一个栏目, 并在杂志上有话题框架。
3. 体系研究
对某一个项目 (一类问题) 的研究, 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以及教师的知识技能系统的构建, 从而培养教师的系统性思维。如, 球类、短跑、长跑、投掷等。
(二) 优化研讨过程, 提高研究效度
1. 意识问题
(1) 整体观
在线研讨活动应包括研前准备 (文献资料和问题现象的研究、研讨框架设计、问题多种预设等) 、研讨阶段 (研讨形式选用、引导方式、节奏把握等) 以及研后总结推广 (反观研讨内容、分析归类、撰写总结、成果共享等) 。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割裂的,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忽视, 都会影响研讨的实效性, 这就是所说的整体观。
(2) 流程观
流程即是要保持研讨过程的有序性。对于组织者来讲, 研讨流程就是研前预设的研讨步骤;而对于广大参与者而言, 也要遵守这个步骤开展研讨, 否则过程就会失去针对性, 问题探讨就会停留在表面。
(3) 人文性
基于网络研讨的特点——自由和自发性, 网络研讨也应该是在民主的、轻松的研讨氛围中进行, 这也是参与教师所期望的。因此, 在研讨中, 参与教师要做到言语文明、态度虚心, 要尊重其他教师的观点。
(4) 思辨意识
思辨有助于学术的繁荣, 网友的隐匿性特点增加了思辨的可能性, 消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权威效应, 使研讨能够围绕问题和观点展开;此外, 在研讨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摆事实、列依据、讲道理, 能够使研讨的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2. 操作问题
(1) 针对问题发帖
为提高研讨的针对性, 广大教师应根据主持人给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同时, 也应该在一个问题讨论完成后再给出下一个问题。
(2) 合理控制发帖字数
由于参与人数较多, 如果在研讨中大家又都是大段地复制文献, 仅阅读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更不要说深入讨论了, 当然也不能总是说“对、不对、好”之类的奉承话语, 对此, 建议在发帖时在观点明析、案例清楚的前提下要尽量压缩字数。
(3) 把握研讨节奏
在线研讨并非在形式上把帖子发完就是大功告成, 而是要给予教师们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这样才能深挖问题本质, 因此, 主持人一定要把握好研讨的节奏, 当然这点也需要引起广大参与教师的注意。
(4) 整合工具
如, 可以将论坛和QQ群进行整合, 具体地讲, 可在研讨中利用QQ群即时性强的特点做如下整合:Q Q群公布主题 (网址) ——网友进入论坛讨论——QQ群小结——QQ群公布下一主题内容这对把握研讨节奏很有成效。
(5) 主持团队合理分工
在研讨过程中, 主持人对问题的解疑、设疑, 对节奏的把握, 对研讨的进程与深度等都要细致深入地进行研究, 对于一些疑惑和问题, 要在后台管理群经过讨论后再上传至论坛中, 这就需要主持团队中每个人要合理分工、各尽其职。对此, 笔者认为在研讨活动中需要多个参与者组合成一个主持团队, 以提升研讨的有序性、实效性。
(三) 培植主持团队, 引领网络教研
在线研讨中, 主持人要起到引领作用, 其教育思想、研究态度、思维方式都应该引领研讨活动的发展方向, 而且, 立足于论坛的长期发展, 应该不断地吸收多元文化。
1. 可发动网友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报名, 从这一点上可以充分体现民主性。
2. 论坛中优秀的主持人可以去发现和培
养新的主持人, 年长教师可以带动年轻教师, 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帮助经验匮乏的教师, 形成“传、帮、带”的培养模式。
3. 要给予年轻人更多展示的机会, 把
他们推到“台前”组织研讨活动, 鼓励他们勇于实践, 在积极的态度中慢慢培植他们成长。
(四) 制订研讨制度, 确保健康开展
制度是确保论坛健康发展的保障, 因此网络教研的有效性必须要有好的制度来维系。事实上, 一些学术论坛之所以能够有效、高质地组织研讨活动, 正是因为其有很多好的措施。笔者认为, 如果能够将这些措施有机地整合起来, 形成强有力的制度, 促进参与者由约束性向自发性转变, 对于论坛的长远发展非常有意义。如, 资深会员参与的值班制度、论坛总结的资格制度、网络通报和相关问题处理制度、激励和奖励制度等, 将这些措施形成文件后, 将能够为参与教师提供行动的方向和保障。
(五) 深度研讨总结, 确保学习延续
研讨总结并非只是从“粘贴”到“复制”的简单过程, 它是在原有文献资料和研讨帖子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再认识。在以往的一些总结中, 笔者发现有些参与者引用了其他教师的观点, 而且其他人的发言很多都是从文献中照搬出来的, 这样的总结不但没有深度, 反而有抄袭的嫌疑。在此, 笔者也提示广大参与者, 在引用他人观点时要详细标明出处。好的总结, 应该有自己的论点, 当然也可以是运用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证, 也可以是建立在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再认识。如, 《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第一期论坛总结“基于辩证视角学生不良行为有效管理”就总结得非常好。由此, 笔者认为, 要写好在线研讨总结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参与研讨前, 要对文献进行认真研讨, 理解给定主题内容当前研究的现状与进程。
2. 在研讨过程中, 要积极参与, 把握研讨
主题的核心思想, 针对主题中某个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 并和网友交流思辨, 为研讨结束后撰写总结做铺垫。
3. 在研讨结束后, 要反复研读帖子, 整合
他人观点, 提炼内容精髓, 拓展自己的思维, 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4. 参照杂志相关栏目文章的撰写方法,
确定内容与思想的表述形式, 最终形成自己的文本。如, 论坛总结中有很多类似案例分析的文章, 这类文章有理有据, 很有说服力, 值得学习。
5. 反复研读自己的总结, 不断调整文章框架、提炼各级标题、琢磨行文语句, 使文章更具层次性, 表述更准确。
此外, 在线研讨应有一定的延续性。笔者建议, 《中国学校体育》基于新的平台, 可以设立一个单独的版块, 将每期的总结汇总起来, 放入指定的版块中, 这样不但能使资源共享得到最大化, 确保学习的延续性, 还能提高论坛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李文治.教师网络教研原动力浅探[J].教学研究, 2008, 31 (6) :509.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 篇9
关键词:网络社区,影响力发现,舆论领袖
一、引言
“舆论领袖”的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者Lazarsfeld、Berelson和Gaudet在1940年政治选举研究中提出的。舆论领袖会表达他们有影响力的评论或观点, 提出指导意见, 鼓励和指导大众去理解社会问题, 因此舆论领袖的识别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基于在线网络社区的网络交往特征, 人际互动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但是关于在线网络社区中参与者重要性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特别是针对在线网络社区中舆论领袖的识别研究非常匮乏。社区参与者重要性评估、舆论领导者发现及其相关技术目前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为此本文针对在线网络社区中舆论领袖的识别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 本文研究的网络舆论领袖是指那些通过在新兴媒体发表帖子 (文本) 或者回复其他网络用户发表的帖子这种基于文本的交流方式, 将自己的见解、观点传递给其他网络用户, 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 进而影响、改变他们的观点、思想和决策的网络用户。
其次, 通过研究发现, 很多的研究者在研究舆论领袖的识别方法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研究工作侧重于分析网络用户间的外部联系, 如发帖、回帖, 忽略了内部联系, 如帖子的内容。
为此, 本文提出了舆论领袖识别模型IDMS (Influence Diffusion Model Similarity) , 改进了影响力扩散模型IDM (Influence Diffusion Model) , 增加了文本相似度的计算与分析。通过高频关键词识别出具有热点话题的帖子, 然后再通过热帖识别出影响力大的网络用户, 也就是从海量的具有回复关系的帖子中找出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网络用户。只有影响力大的网络用户才是真正的舆论领袖。
二、舆论领袖识别模型
(一) 基本思想
假设C={C1, C2, …, Cn}是一个帖子的集合, 同时Ci (1≤i≤n) 是指任意的一个帖子, 同时本文给出了以下的定义。
定义1: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对于任意的Ci和Cj (1≤i, j≤n) , 假设Ci的发布时间早于Cj, 如果Cj是Ci的回复, 那么Cj和Ci就有外部联系, 如果它们没有关系, 但是Ci和Cj之间有语义上的相似性 (相同或不同) 那么Cj和Ci之间就有内部联系。
定义2:帖子网络。对于任意的帖子会形成两种网络, 内部联系的网络和外部联系的网络。
基于帖子内容和信息传播结构的影响力计算模型多是从词频角度着手。
假设1:在BBS交流环境下, 发帖和回复是BBS成员之间最直接的交互方式, 人们通过发回帖来表达观点和意见, 可以认为论坛对话链体现影响力的传递结构, 即论坛成员通过交互关系传递影响力。
假设2:论坛成员通过发帖表达观点和看法, 帖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词语, 可以认为论坛交流通过词语来表达和传播。
通过挖掘蕴含在网络文本内容和回复结构中的规律来测量论坛参与者的活动, 并假设论坛影响力最高的用户就是论坛舆论领袖。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基于文本的论坛交流环境中, 人们通过发帖、回帖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论坛回复链体现影响力的传递结构;二是词语是组成帖子内容的基本单位, 在基于文本的论坛交流环境中, 交流通过词语来表达和传播。帖子影响力定义为帖子包含的词语集合在回复链传播的程度, 采用回复关系的上下游帖子的词语交集数与下游帖子词语数之比来进行计算。帖子回复链结构表示了个体之间的关系, 一个个体的影响力就是他提交的所有帖子的影响力的总和。因此, 通过帖子的影响力计算就可以找到最有影响力的个体, 也就是舆论领袖。
(二) 影响力计算
帖子内容的主题相关性可以通过向量空间模型来计算。根据当前帖子和它回复帖子之间的主题相关度来分配影响力, 计算的方法是对这些有回复链接关系的帖子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
具体过程如下:两个主题型帖子内容的相关性是根据两个帖子出现的相似关键词和高频关键词的次数总和进行计算的。计算帖子A和帖子B内容的主题相似度算法计算步骤如下。
1.提取帖子A中关键词集Kai。i=1, 2, …, m) , Kai是帖子A的第i个关键词。
2.计算Boostai。Boostai是关键词Kai所对应的位置权值, 其值根据关键词Kai所处的位置来决定。因为帖子中存在HTML标签, HTML标签包围的关键词及标签的属性可以决定关键词的重要性, 即关键词的位置权值。可以根据标签属性设定以下三种情况:一是<TITLE>标签, Boostai=10;二是加粗或斜体, Boostai=1;三是其他, Boostai=0.5。同时, 统计关键词Kai在各个位置中出现的次数FKaij, (j=1, 2, 3) 。
3.关键词Kai在帖子a中的权值Boostai可以由下列公式得出。
4.可根据类似的方法提取帖子B的Kbi, Kbi是帖子中的第i个关键词和计算关键词Kbi在帖子b中的权值Boostbi。
5.帖子A可由向量集Sa={ (Boostai, Kai) }表示, 而帖子B可由向量集Sb={ (Boostbi, Kbi) }表示, 帖子A和帖子B的相似度就是向量集{ (Boostai, Kai) }和向量集{ (Boostbi, Kbi) }的相似度, 其公式为
帖子综合影响力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SIM (A, B) 是帖子内容的相似度, Wi为回复贴的个数, 对于没有明确主题的出链网站采用权值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 对于每一个帖子计算TScore值, 然后根据TScore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分高的帖子就是热门的帖子。发热门帖子最多的网络用户影响力最大。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 数据采集与处理
本文采集了新浪微博2013年6月份的数据。去除重复的数据后共采集3761个不同网络用户的数据信息, 包括用户昵称、用户ID、关注数、粉丝数等信息。从新浪微博上采集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后, 我们通过采用ICTCLAS分词系统对微博数据进行分词, 然后从数据文本中抽取出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关键词, 同时对所有帖子中的关键词的频率进行统计。
本文中采用类似信息检索的评估方法来进行评价。因为舆论领袖识别可看成一种类似的信息检索处理, 即它从相同兴趣空间内、以回复结构链接起来的帖子数据中, 以用户的影响力作为查询进行的一种检索处理, 采用了如下指标。
前N个结果中的正确率P@N, 即
前N个结果的平均正确率Avg P@N, 即
(二) 实验方法
为了验证、评估本文的处理方法, 我们对比了如下方法:IDMS, 本文提出的舆论领袖识别模型;IDM, 基于影响力传播模型的舆论领袖发现方法;Authority, 基于度的舆论领袖发现方法。
通过随N变化的P@N曲线图来定性地评估不同方法的效果, 根据N取不同值时的Avg P@N来定量地评估不同方法的效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当数据节点较小的时候, 三种算法的识别率差不多, 然而当数据节点越来越多的时候识别率最高的是本文采用的舆论领袖识别影响力模型算法IDMS, 这也说明在舆论领袖的识别过程中, 网络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特点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既要考虑网络链接的外部属性, 又要考虑内部属性, 而且通过结合文本挖掘和Page Rank算法才能更加准确地识别出真正的舆论领袖。
四、结语
本文对在线社区网络中舆论领袖的识别进行了研究, 对这个网络进行了特征分析, 通过在线社区网络中发帖者与回帖者及其之间的回复关系, 建立了相应的在线推荐网络, 同时依据舆论领袖识别模型构建在线社区网络中舆论领袖的识别模型, 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筛选出了在线社区网络中的舆论领袖。
参考文献
[1]Lazarsfeld P.F., Berelson B.R., Gaudet H..The people’s choice:How the votermakes up his mind in a presidential campaign[M].New York:Duell, Sloan&Pierce, 1944.
[2]Youngsang Cho, Junseok Hwang, Daeho Lee.Identification of effective opinion leaders in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 social network approach[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 2012 (79) .
[3]Yong Seog Kim, Vinh Loc Tran.Assessing the ripple effects of online opinion leaders with trust and distrust metric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3 (40) .
[4]H.Chan.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tests,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Consumer Psychology[J].Society for Consu mer Psychology, 2001.
[5]樊兴华, 赵静, 方滨兴, 等.影响力扩散概率模型及其用于意见领袖发现研究[J].计算机学报, 2013 (02) .
【网络在线课程的优点】推荐阅读:
教育在线网络课程08-23
贝叶斯网络的在线学习05-15
在线社会网络07-04
在线支付网络05-22
网络在线考试论文05-16
网络直报在线操作说明05-20
网络营销之在线文档推广平台优劣比较10-21
最新2012秋华师在线计算机网络作业10-14
热电产业电厂网络在线培训形成常态化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