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运行(精选10篇)
开放运行 篇1
摘要: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网的建成给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实现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实验室建设情况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体会,旨在提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模式,以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管理
一、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基本上附属于教研室。因此,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的,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一个实验室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弊端。
(一)缺少学科交叉及相互间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的教育趋势,要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实验室相互独立,实验内容也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实验室功能单一,实验设备利用率不均衡,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
在实验室建设中,各实验室只考虑局部利益,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又导致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同类实验设备在某个实验室不够用,而在另一个实验室则常年闲置不用的局面。
(三)实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实验技术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积极性难以调动
由于管理体制原因实验室被分割过细,实验技术人员不能统筹安排,工作任务不均。各实验室人员之间沟通少,很少有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机会,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归教研室管理,缺乏对实验室的长远和整体规划,实验技术人员在教研室中往往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由于实验室和人员方面的制约,很多实验室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机会[2]。
二、加强管理力度,促进教学与管理相结合
为统一协调管理各学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形成相对独立于各学院的教学实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在管理体制中,打破传统的小而分散的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建成一个面向全校的实验大平台。
专业平台实验室的设置遵循了大学科、宽口径的原则,由一系列专业基础实验室组成。它打破了以课程为主体的实验体系,由相关课程群组建实验模块而构成。专业平台实验室主要是面向学院学生开放,这样既有利于实验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又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专业之间的交叉。其操作分为两类:(1)课内式的专业设计性实验,是专业学生必修课程;(2)开放式的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或毕业设计。
相对集约化管理理顺了实验室管理的思路,明确了职能、职责、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集中了优势的人财物力,从而使学院管理部门具有了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新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科学化的配套管理措施。在仪器设备及实验场地上坚持统一管理及实验人员统一调配,大大提高了利用率,避免了重复购置造成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实时掌握专业进度及实施情况,便于实施管理,对某些有前景的科研项目及时组织协调,配置足够的科研力量,使课题顺利进行,对取得高水平的成果提供足够的支持。相对集约化管理为教学科研人员排忧解难,提供了优质服务,拓宽了科研管理与教学相结合的工作范畴,促进了实验管理水平的提高。
适应土木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结合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对集约化管理、开放式使用的模式,具体讲就是设置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相结合的模式,从而能够集中优势人力、财力、物力,为科技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创造优越的科研环境,为学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化配备和使用实验室人才
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技术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实验室硬件建设,更重要在于实验教师队伍的建立和培养。为此学院配备了三个层次的工作人员,第一层次为教学科研思路清晰,知识面广,具有综合科研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第二层次为管理及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实验分室负责人;第三层次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工作态度认真的一般技术人员。实行对德才兼备者重用,对学历高、技术水平高的同志给予积极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个层次的人员互相配合,各司其职,使工作从设计到实施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使用人才的同时要注重人才扶持和培养,因为学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化的实验室,一靠科学管理,二靠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文化和业务素质,管理只是一种制度、手段和方法,而实验室人员文化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则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因素,没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队伍,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
学生是未来土木工程建设的生力军,有很好的学习动机,但往往在启动科研时有很大难度,如果不能立即得到实验技术方面的有效支持,凭有限的资金与热情也难将研究推向应有高度。而集约化管理体制下的开放性实验室,可随时为他们提供设备、技术指导及适当的工作协助,使他们能用有限的资金迅速启动工作,免去筹建实验基地与管理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集约化管理又能充分发挥实验人员的技术潜力,吸收外来人员的技术和经验,有组织地接受培训和学习,迅速形成自身技术积累,并根据自身特长进行技术攻关,开发新的实验方法,避免技术上的低水平起步和重复,不断形成新的技术与物质沉淀,真正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为自身未来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
学院专业实验室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式模式的实现,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新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支持下,能够通过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手段,较好地实现各个实验室的统一开放和管理,一方面能够充分实现新的集中管理模式所体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充分满足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内与计划外需求。目前在我院实现了各个实验室的统一开放式管理,取得一些经验,并且在局部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统一管理,实现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
实验室实行教育超市的开放运行模式,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开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计划,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统一安排教学实验及科研实验计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机动灵活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实验需求
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全院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实验室的使用进行提前预约,这样,可以充分保证重要的实验和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又给师生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实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和使用人员的交流,及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3]。
(三)量化实验室工作量,提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的有效依据
根据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可以做到均衡分配实验工作量,另外,改革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给实验人员的工作业绩衡量提供有效、科学、准确的依据。根据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的需求,合理划拨经费到实验室,作为实验人员的业绩津贴,鼓励实验室充分有效地利用,在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水平、实验人员工作业绩和收入上形成良性循环。
(四)及时准确提供专业实验室运行的各项数据,给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依据
学院可以对实验室的开放、使用率、实验设备的各项数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动作出统计,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需求,给今后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避免建设和管理的脱节,有效利用学校的建设资金。
(五)拓展实验室新空间
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的结合,将部分实验项目统一放到基础实验。这样,专业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随着土木工程的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深化教学体制改革的今天,必须加快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步伐,提高实验资源管理水平,集中有限的物力与财力,提高教学水平,减少人才外流和不安定因素,而对实验室实行相对集约化开放式管理,是目前专业教育一种可行的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目标的实现。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1)统一思想,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学改革的层面设定目标,制订改革计划。(2)在改革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应该和教研室加强联系和合作,避免因体制上的差异和管理上的独立使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之间出现脱节和各行其是的局面。(3)基于实验室开放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生事物,在应用推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要避免因技术故障影响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和开放。
参考文献
[1]白志学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
[2]桑玉军.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3).
[3]孙长华,鞠胜芝,吕长俊等.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开放运行 篇2
交通运输部
民用航空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4号
《民用航空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规定》已于2016年3月24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28日起施行。
部长 杨传堂
2016年3月28日
民用航空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导航设备的运行管理,保障飞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导航设备是指与民用航空飞行活动密切相关的,为航空器运行提供引导信息与位置数据的仪表着陆系统(包含航向信标、下滑信标)、全向信标、测距仪、无方向信标、指点信标、卫星导航地面设备等地面无线电设备。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导航设备,以及提供航路、航线使用的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
第四条导航设备的投产和特殊开放实行许可管理,定期开放实行备案管理。
第五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对导航设备开放、运行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导航设备投产开放的许可和导航设备开放、运行工作的监督检查。
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对本地区导航设备开放、运行实行监督管理,负责导航设备投产开放申请的受理与审核、特殊开放申请的许可,并对导航设备定期开放实行备案管理。
第六条本规定中所用部分术语的含义如下:
导航设备的投产开放,是指新建、迁建或更新的导航设备首次投入实际运行的开放使用。
导航设备的特殊开放,是指导航设备经特殊校验后的重新开放使用。
导航设备的定期开放,是指导航设备实际运行后按照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完成校验后的开放使用。
导航设备的关闭,是指导航设备不提供服务。
第二章 导航设备的开放
第一节 投产开放
第七条新建、迁建或更新的导航设备首次投入实际运行,应当进行投产校验,并取得投产开放许可。
第八条申请投产开放许可的导航设备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设备安装符合国家和民航有关规定,并且验收合格;
(二)设备经飞行校验后符合相关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三)设备试运行结果正常、稳定、可靠;
(四)设备台(站)址已经批准;
(五)设备的频率、呼号已经批准;
(六)设备型号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
第九条申请导航设备投产开放许可,应当向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照本规定附件填写的导航设备投产开放申请表和导航设备资料增改表;
(二)飞行校验机构出具的飞行校验报告;
(三)设备台(站)址批复文件;
(四)设备频率呼号批复文件;
(五)设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报告;
(六)设备试运行用户报告和记录数据;
(七)民航局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地区管理局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并将初步审查意见和申请材料一并上报民航局审核。
第十一条民航局自收到地区管理局上报的申请材料和初步审查意见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许可决定文件送达申请人并通知受理申请的地区管理局。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将书面决定通知申请人和受理申请的地区管理局。
第二节 特殊开放
第十二条下列情况下导航设备应当进行特殊校验,并取得特殊开放许可:
(一)飞行事故调查需要时;
(二)设备大修、重大调整或重大功能升级,包括设备的工作频率、天线系统、场地保护区域、电磁环境等因素发生改变,或者设备主要参数发生变化、导航完好性监视信号基准发生改变以及其它可能导致系统运行风险增大并无法通过地面测试调整进行有效控制时;
(三)停用超过90天的设备重新投入使用时;
(四)设备维护人员、管制人员、飞行人员等发现设备或信号有不正常现象,不能提供正常导航服务时;
(五)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认为有必要进行特殊校验时;
(六)其它需要特殊校验的情况。
第十三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申请导航设备特殊开放,应当向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提交下列资料:
(一)按照本规定附件填写的导航设备特殊开放申请表和导航资料增改表;
(二)设备特殊开放的情况说明;
(三)合格的特殊校验报告。
第十四条地区管理局受理导航设备特殊开放的申请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许可,并根据情况作出是否准予开放的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准予开放的决定文件送达申请人;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开放,并说明理由。
第三节 定期开放
第十五条导航设备应当按照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进行定期校验。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自定期校验结论作出后10个工作日内将按照本规定附件填写的导航设备定期开放备案表和定期校验报告报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备案。
第十六条地区管理局在收到导航设备定期开放的备案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对因校验结论限用而影响飞行程序正常使用的情况,应当及时作出是否继续开放使用的结论。同意继续开放使用的,予以备案。不同意继续开放使用的,不予备案,并责令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关闭该设备。
第十七条导航设备在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内完成定期校验,结论为合格的,予以备案,可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导航设备定期校验结论不合格的,不予备案。
第十九条导航设备定期校验结论存在限用,但不影响飞行程序正常使用的,予以备案。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按照校验结论开放使用该设备的同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公布其限用范围。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对导航设备限用状况以及对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节 技术论证
第二十条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应直接组织或者要求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
第二十一条在导航设备开放许可审查过程中进行的专家技术论证,其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限。
第二十二条参与技术论证的专家应当从空管技术专家库中选取。
第三章 导航设备的关闭
第二十三条取得开放许可和批准并处于正常运行的导航设备不得擅自关闭。
第二十四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需要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在征得相关运行单位同意后,可以临时关闭设备。但应当提前制定维护、检修计划,尽量缩短设备关闭时间。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临时关闭导航设备前,应当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应急预案并且做好应急准备。
第二十五条导航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立即关闭该设备:
(一)导航设备不能提供正常服务的;
(二)导航设备不能提供准确、连续、可靠的引导信号的;
(三)导航设备超过规定飞行校验周期或者定期校验结论为不合格的。
第二十六条导航设备在实施飞行校验期间应当关闭。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关闭情形消失后(需申请特殊开放的情况除外),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立即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导航设备不再提供使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关闭并撤除。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区管理局责令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关闭相应的导航设备:
(一)未取得导航设备投产开放许可将设备投入使用的;
(二)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导航设备应当关闭,但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未予关闭的;
(三)导航设备应当特殊校验而未进行特殊校验的;
(四)导航设备特殊校验后未经地区管理局许可开放使用的;
(五)导航设备定期校验限用结论影响飞行程序正常使用,不予备案的。
第三十条依照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关闭后需要重新开放使用的导航设备,应当按本规定要求申请投产开放许可。
第三十一条依照第二十九条第(二)
(三)(四)
(五)款规定关闭后需要重新开放使用的导航设备,应当按本规定要求申请特殊开放许可。
第四章 导航设备的运行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保证导航设备运行符合民用航空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保持导航设备的持续适用。
第三十三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及时通知相关运行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公布:
(一)导航设备的开放、关闭、中断、恢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
(二)导航设备频率、呼号、位置、工作时间或信号覆盖范围的改变;
(三)导航设备处于飞行校验期间;
(四)导航设备飞行校验结论限用,经评估对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五)其它影响飞行的定期维修活动。
第三十四条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对导航设备运行情况及导航台电磁环境与场地保护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通过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开放许可的,由地区管理局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由民航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撤销其已经取得的许可。
第三十六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未取得导航设备开放许可将设备投入使用的, 由地区管理局予以制止,并建议有关单位对直接责任者和相应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地区管理局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应当进行特殊校验而未进行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擅自关闭处于正常运行的导航设备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导航设备应当关闭未予关闭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导航设备在实施飞行校验期间开放使用的。
第三十八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区管理局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完成定期校验,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地区管理局备案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进行备案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未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在航行通告中公布导航设备限用范围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临时关闭设备前未征得相关运行单位同意或未按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的;
(四)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保持导航设备的持续适用的,或在导航设备出现故障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未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通用机场导航设备的开放与运行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开放运行 篇3
[摘 要]实验室的开放,可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可变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导,变学生按部就班照学照做为学生自己设计、摸索、总结。应该就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内涵进行探讨,就实验室开放实现良性运行的条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就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中的若干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尤其就激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实验提出新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开放;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174-03
目前,在各类专项经费的资助下,许多高校的实验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但从实验资源的利用率来看,许多实验室还远未发挥其最大效益。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验室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开放式管理和运行模式。
实验室的开放,可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可变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导,变学生按部就班照学照做为学生自己设计、摸索、总结。实验室开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模式改革的大方向。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早已成为反映一所大学实验室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实验室开放能够在实际运行中取得成功又绝非易事,需要通过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学生参与兴趣的调动等综合改革才可能成功。
一、关于实验室开放内涵的进一步认识
所谓实验室开放是“指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条件部分或全部向实验对象有目的地开放”。其重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开放,即学生在申请后,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和条件审核,自行选择实验的时间和地点;二是实验内容的开放,即对于学生拟开展的实验,只要实验的内容、手段、方法合理,实验室具备相关的条件,就可到实验室实验。在以上内容中,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要求。面向学生,允许其自主地选择实验时间、地点和内容通常被认为是实验室开放的基本内涵。但在实验内容和开放对象方面,我们可做进一步的拓展。
首先在实验内容上,可以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也可以是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内实验。在传统的集中开展课内实验教学的模式中,难免会有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或者完成实验;还有的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机械地操作可能使他们还有再“回味”一下实验过程的需求,这些情况,传统的实验教学很难改善。但是如果实行开放式的运行模式,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实际上,实验室开放式运行也是实施因材施教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一种有效实现途径。甚至有些课内实验内容可直接以开放的模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这也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最能体现开放式实验管理模式的优势。此外,关于开放实验的内容,还有其他更广泛的范畴: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也可以是实验室提供的;可以是一般的硬件实验,也可以是虚拟实验;可以是综合性实验,也可以是基础性实验;可以是自主实验,也可以是技能训练;可以是操作性实验,也可以是观察性的实验。凡此种种,只要实验室具备实验条件,原则上都可以在相关实验室中开展。
在开放对象上,原来通常指学生,但还应包括教师。首先,部分教师本身有进行实验的需求,这主要是为了验证自己在科研和学术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其次,由于部分年轻教师缺少工程经验,难以将课程内容讲得透彻深入,这就要求他们完成必要的实验。再次,如果教师不注意动手能力的提高,也难以达到指导学生的要求。因此,向教师开放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验室开放的条件
(一)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资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硬件与软件基础,就谈不上实验室的开放问题。一方面,如果实验室的资源条件过于薄弱,那么可以开展的实验必然受到限制,即便实施开放式管理,可拓展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当实验室条件已经非常优越,如果不实现开放式管理,仍然沿用老的封闭式、限制式的管理模式,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完善的管理制度
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开放后的实验室对管理要求非常高,管理模式也要复杂许多,且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制度。[2]只有不断完善改进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开放后的实验室才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三)数量充足的高水平师资力量
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室开放后,所要承担的实验数量将大大增加,且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为了维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足量的高水平教师是决定实验室开放运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实验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就要发动所有相关专业的教师,甚至可以把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学生也融入实验室的管理与指导中,以此来保证实验室的良性循环。当然,通过交流、培训提高专职实验教师的水平,促使其不断学习新技术、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
(四)足够的经费支持
实验室开放运行后,首先,在元器件等方面的消耗将大大增加;其次,即便有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仪器设备的损坏率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再次,为了保持指导教师工作量增加后工作的积极性,或者奖励协助教师指导的研究生与高年级学生,一定的经费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一些立意非常好的实验,也应以立项的形式予以专项资助。这些都需要管理机关通过申请或挖掘开放实验室的经费来源渠道,这样实验室开放才能持续地运行下去。部分地方高校设立有实验室开放基金,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五)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激励机制
1.管理者要牢固树立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理念。首先,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学质量,显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他们将来参加工作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其次,实践教学也可以验证理论授课的结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索精神,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而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精神,也必将反过来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进步。因此,必须要对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
2.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学生重视动手能力的机制。首先,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给学生留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学生的理论课过多,时间就会全部被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占满,学生将没有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其次,要结合具体的专业,单独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各培养阶段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和应达到的实验水平,并相应的设定独立的实践学分。同时加大实践学分在学生综合评定中的比重。再次,与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对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伴随其四年的实验履历卡,记录其在校的所有实验经历,并根据不同结果设定独立的实践动手能力评价等级,将等级水平与遴选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的资格挂钩;等级高的学生甚至可参与实验室管理并指导低年级同学。第四,设立创新学分,对那些实践动手能力表现突出的,尤其是获得奖励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奖励。第五,每年对开展的自主性、创新性实验进行评比,奖励那些优秀的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如果某些实验立意新颖,经评审后,可考虑以专项资金进行资助。
三、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注意安全问题
在正式开始实验教学之前,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首先是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用电安全、接地安全、安全事故处理方案等。其次是涉及仪器、设备安全的相关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保护各类器件的安全使用规则。通过教育,力争尽量少损坏仪器、设备与器件。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损坏的仪器应本着包容的态度予以教育说明,但明显违反操作规程的也应有适当处罚与赔偿措施。
应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准入制度和实验能力等级评定挂钩,只有在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及事故处理预案以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只有掌握相关仪器安全使用规程及损坏处理流程以后,才允许开展与该仪器相关的实验。实验越复杂,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就应越多。在学生实验履历卡等级的升降调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安全操作方面的表现。
(二)与本科生导师制度充分融合
目前,许多高校正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如前所述,实验室开放运行后,现有的实验室专职人员数量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时就要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显然本科生导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力量。学生可在实验的所有环节与本科生导师充分交流。首先是实验方案的预审。当学生提出实验申请后,本科生导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乃至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本科生导师审阅通过,应成为学生实验申请获批的必要条件。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试验后对实验结果的认定与评分直至向实验室汇总提交实验结果都可由本科生导师来完成。
(三)必须要建立网络化平台
实验室开放后,将对实验室管理提出极高的要求。而网络化建设将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几乎所有开放实验室都离不开网络化的管理平台。[4]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用于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网络管理平台产品。在网络管理平台中至少应有以下功能和内容。
1.可远程访问的公示性内容,如实验室开放时间、各类实验室管理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初次注册的学生,还可以完成网上安全管理规定测试,通过后,方可申请实验。
2.各类资源的展示,如各种器件、工艺介绍,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及影像资料,各种实验的过程影像,实验室实验库开放的资源等。其中,实验室的实验库可以积累各种来源的实验资料,这既包括硬件实验,也包括软件和虚拟实验。同时学生成功完成的新实验,也应分门别类录入实验库(相关的仪器使用记录、器件使用记录也都将同时录入,方便统计设备利用率和器件消耗情况时统计),供后续学生查阅或重新申请。
3.实验室开放的申请、过程记录、结果录入和成绩查询功能,实验申请需经本科生导师或专职教师审批后方可获得通过。成绩录入也如前所述,需经教师认可后方能存入个人实验履历。
四、小结
实验室实现开放式管理,目前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不是为了完成示范教学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某个检查指标,也不是为了单纯地在某些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其核心在于实践教学条件与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开放模式的实验室管理,是教育理念的一种更新,是重视实践教学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实验室开放运行后,学生可以在一个完全开放的、轻松的环境中独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过程。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由注入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在发挥实验室硬件资源最大效益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各所高校实验室建设在硬件条件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后,通过实现开放式实验室运行模式改革,实验室管理水平也必将上一个新台阶,进而使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桂萍,李鲁华,韩卫民.对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
[2] 李岩,等.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教育管理,2012(7).
[3] 张心平,梁亚平,张心弟.高等院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
[4] 刘明远,张立山,孟德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4).
开放运行 篇4
1 基础化学实验室开放的条件
基础化学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实验教学学生人数多、专业多,让所有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实验时间是不实际的,实验室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除了必须具有的实验场地和充足的实验经费等实验资源外,还必须建立一个既方便学生,又方便老师的网上预约管理系统[2]。网上预约系统是实验室全面开放的重要技术支持。在实验中心网站上建立了一个开放实验预约系统,这个系统的使用保证了开放实验的高效运作。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必须在有充分准备和对实验内容有足够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验,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知识准备,在得到指导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开放实验室做实验,这样才可保证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基础化学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基础化学实验室开放有以下形式:(1)预约开放。开放初期,学生提前向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项目的要求,再由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学生人数、实验内容和预约实验时间安排实验仪器设备、器材和实验指导教师,然后由学生完成拟定的实验。随着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完善,可以在学期开始时公布实验室这学期开设的开放性实验课程,并将每个实验开出的时间段告知学生,并对预约程序、方法以及每个实验人数限定等加以说明。学生如果看到有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作出安排。学生先进行网上预约登记,然后实验室再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确定实验的时间和人数。预约开放既方便实验室管理学生的实验情况,也方便学生自主的选择实验项目,是当前开放性验室普遍采用的模式。(2)学生自定实验题目开放。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和个人爱好自主设计题目,通过查找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由指导教师审阅,批准后可进入开放实验室做实验。(3)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可以选择教师的科研课题进入开放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4)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得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可到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
3 基础化学实验开放的内容
3.1 实验准备对学生开放
在第一次实验课上,由实验室把各班级本期要开设的实验课教学计划贴在墙上进行预告,学生可提前根据实验内容去预习,写出预习报告,或者查阅资料,自觉探讨实验中所涉及的问题。学生每次到实验室,自觉为当次实验选用器材,而无需教师吩咐。以往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试剂完全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准备,学生没有涉及过准备过程,做毕业论文时,常常连简单的溶液配制也不会。为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准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过程中来,学生每次实验之前轮流到实验准备室,在实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准备当次的仪器,试剂。比如,学生自己准备滴定管,为滴定管涂油,调试天平,调试酸度计,分光光度计,计算、配制一定浓度的试剂如3 mol/L硫酸,0.1 mol/L氢氧化钠,3%过氧化氢,0.05 mol/L高锰酸钾溶液等等。
3.2 面向实验操作练习开放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对象大部分为一年级新生。由于新生所修课程较多,所以可以自己选择支配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各个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课程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实验课堂容量小、实验时间过于集中,学生一般没有补做、重做或者选做的机会。针对这种状况,开放实验室在每学期结束前都集中对全校学生开放滴定、移液、称量、过滤、定容等装置,供学生复习巩固化学实验操作。因为时间短、人数多,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在网上或实验员处登记预约实验室时间。由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准备实验操作仪器和试剂,并负责适时的补充和调整仪器,采取必做实验加开放选做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3.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放
综合性化学实验是应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及组成结构,化合物的制备合成与鉴定、分离与分析、性能和结果测试等,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课题提出的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学得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在综合性、设计性开放实验的内容设计方面,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来开放实验。例如对农科的农学、植保、园艺学生可选做“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草木灰中钾的测定”针对食品科学专业和烹饪专业的学生可选做“食品中钙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的蛋白质”、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可选做“废定影液中金属银的回收”、“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等实验。要求学生对一个实验题目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设计2~3个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方案进行认真审阅,与学生讨论后共同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3.4 趣味性实验的开放
趣味性实验是为非化学专业开设的开放性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可行的前沿型趣味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今与生活相关的前沿化学知识[3]。设计一些容易实现的前沿型实验,让学生了解新型功能材料,感悟化学中的神奇现象。趣味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起到由浅入深的作用,对于生活中的化学、社会中的化学、科学技术中的化学等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改革,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手脑并用的能力更强,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减负”的良好途径,而且还可以使化学教学因此形成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色,倍受学生青睐。
开放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它既能改变学生培养的单一模式,又能提高化学教师的素质,使之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能从事化学实验方面的改革研究。实验室开放期间,还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与使用实验室的能力。随着化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放趣味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还需不断地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大开放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力度,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开放式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融“开放式趣味性实验教学”于整个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
开放的趣味性实验“废旧饮料罐制作净水剂”、“ 红糖制白糖”、“ 变形鸡蛋”、“ 叶脉书签”和“污水变纯水”等等。这些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了解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学会运用所学过的化学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化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为贴近地思考如何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训练这种思维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有益处。
4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式
4.1 明确责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管理上,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全面的参与。但一定要给学生明确责任,并有详细的监管制度跟进。对每位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对实验室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水栓、烟雾报警装置、电闸、水阀、急救药箱等要求每个学生清楚方位、熟练操作,切实降低安全风险。每位进开放实验室的学生都需如实填写仪器设备领用登记表,还必须有指导教师签字,严格登记其使用过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和编号。因此学生在实验前需要检查、调试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在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实验仪器、清洗玻璃器皿,分类放回,清洁台面,按借用登记数量交还。这种管理方式虽然繁琐,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比较及时,有效保证了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4.2 加强危险品管理,杜绝安全隐患
开放实验室中,一般常用药品按类别放在专门的药品柜中。学生实行自助式管理,在《试剂药品领用登记本》上登记药品名称、数量、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等信息后按需取用。对剧毒药品、其它危险气体、易燃易爆试剂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使用,切实消除不安全隐患。
4.3 专职实验员和导师全程参与管理
开放实验室有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主要职责是实验准备,设备保养维护、安全卫生管理等。确保各类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安全,确保实验室能够实现全天候开放。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开放实验的管理,对于一些实验步骤或所使用的试剂等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教师必须指出,给学生交代清楚,同时教师必须严格审核学生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并签字负责。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开放实验管理制度,在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放实验管理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学生、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职责,实行“学生—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提高了开放实验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
5 结 语
实践结果表明,开放的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化学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自己兴趣的开放实验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难免会不理想或者失败,学生能够齐心协力的从失败中找原因、想出办法解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实验室若要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持续发挥其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开放,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和投资效益,把实验室创建成一流的实践基地,以适应时代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摘要:通过研究基础化学实验室开放的条件,开放的形式,开放的内容和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入实验室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对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开放,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敏,罗志刚,卢其明.农业院校公共基础化学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6):231-233.
[2]徐晓勇,王成云,王利民.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3):29-31.
[3]孙根班,董丙祥,蒋福宾.开设超市型开放式趣味化学实验尝试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61-65.
[4]李洪娟,孙居锋.在药物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50.
开放运行 篇5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教育开放的实训中心运行评价
一、构建实训基地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残疾人职业教育开放的实训基地运行绩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更好的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职业院校有效自我评价机制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通过运行绩效考评激励其组织与个人的行为,以更高效、更安全地充分利用资源,使得各方面的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既能让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又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也是提高实训基地为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服务、为企业、社会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确保实训基地持续有效地发展。
二、当前残疾人职业教育开放的实训基地运行现状
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针对残疾人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全省的特殊教育培养任务。学校根据现有各专业所需已建立20个校内实训室和14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生的正常教学配套使用。
而实际教育资源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不高,除正常教学时间外,大部分实训资源闲置,或因阶段课程的设置,部分所需的教学资源存在空置现象,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可公用的实训设备未能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开放,仅限于本专业使用,也使得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鉴于此,实训基地高效、低耗、优质、安全运行就显得尤为迫切。当前,面临如下问题:
(一)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训建设及管理与学校一些部门的关系未能理顺,合力不够。二是大部分实训室实际的开放措施不到位,运行不畅。
(二)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前企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课程建设与企业衔接不紧密,人才培养还不能有效地与市场接轨致使实训技能的培养落后。同时,随着设备淘汰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设备更新速度快、维护费用高。
(三)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需要依托高素质的实训师资队伍,实训教师的数量和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随着实训基地的陆续建成,相关的先进设施设备的陆续购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快速且熟练地掌握这些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在进行实训教学的同时还要为应对进行各类高水平、大规模的职业培训项目做好准备。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激励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残疾人职业院校开放的实训基地运行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开放实训基地运行评价体系指标分析
残疾人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评价体系,是指根据残疾人职业教育开放实训基地中心的目标定位,运用科学、规范的运行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开放实训基地运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
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结合残疾人职业教育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评价指标分级推进:
(一)體制管理方面
1.管理体制健全: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项目领导小组,专业指导与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行院、系、室三级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位;校内专业实训室实行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制。
一级指标与权重1二级指标与分值1主要观测点体制管理
(10%)1管理体制(4)1管理机构的建立制度建设(3)1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机制(3)1保障措施实训条件
(10%)1硬件(3)1场地设施、仪器设备软件(3)1实训资料、实训环境指导力量(4)1师资配置、指导能力教学与研究
(25%)1实训内容与方法(15)1项目任务吻合度、方法创新教学管理(10)1实训报告、实训考核实训管理
(20%)1设备状态(10)1设备管理、设备良好度、
设备使用率、耗材、工具档案管理(10)1制度建设、实训日志实训效果
(10%)1实训课程设置(4)1实验开出率、实训教学效果技能习得(6)1动手能力、技能掌握、技能证书开放与共享
(10%)1培训(5)1对外培训技术服务(5)1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环境与安全(5%)1安全保障(5)1安检制度与安检记录特色创新
(10%)1基地特色(5)1基地管理、训练项目实训环境(5)1工学结合、工程模拟2.制度建设完备:实训基地开放、仪器设备、实训人员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内容科学、规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管理制度与学生实训实验守则等上墙,并遵守、落实。有实验教学与实训工作信息收集与档案管理制度,各类档案齐全,管理规范;信息准确、全面,上报及时;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3.保障机制健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日常运行投入有制度保证,各项经费足额到位,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二)实训条件方面
1.硬件条件:场地面积可根据可开放程度结合合作双方需求配备,创设营造真实企业环境,将学校按实训设备、实训环境、实训管理制度与企业三匹配;安全网络等设施完善;相关仪器设备要做到更新快,完好,数量能保证实训教学需要。
2.软件条件:实训指导手册、实训报告、实训用产品资料、网络资料齐全,并且不断更新。
3.指导力量: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训教学和实训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培养培训及考核制度健全,有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实训教学和实训技术与管理队伍培养培训计划落实,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实训人员接受各类培训培养;实训人员分工明确,有岗位职责和工作日志,有定期考核材料。有专职实训技术与管理人员,学历、技术职务配备合理,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实训室正常运行。
(三)教学研究方面
1.实训内容与方法:实训建设思路清晰,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涵盖基本型实训、综合设计型实训、研究型实训等分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紧跟科技发展,密切联系社会和市场应用实践,融入新技术新工艺和实训教学改革成果,实训项目更新率高。
2.教学管理 :实训原始记录内容完整,实训报告书写规范,教师批改认真,有成绩和签名。有实训考试或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
(四)实训管理
仪器设备帐物相符,低值耐用品管理规范,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有使用说明或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年使用机时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使用效益高;仪器设备与实训设施维护及时,配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设备设施运行良好,维护运行记录完整、规范。
(五)实训效果
1.实验开出率高,达到大纲规定的95%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占开出实验项目总数的30%以上。
2.实训教学效果好,学生对实训教学评价总体达到优良。
3.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
(六)开放与共享方面
面向校内外开出一定数量的开放实训项目,开放时间长,覆盖面宽,不仅要积极为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还要承担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积极向社会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一定的培训场所。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双赢”,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环境安全方面
有安全责任人,定期进行检查,相关记录齐全;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有应对、处理各类突发事故的预案和措施;紧急疏散等安全设施符合有关标准。
(八)特色创新方面
1.结合企业重视对实训场所的生产性功能的发挥和学校重视对教学性功能的开发,为将两者平衡,学校可要求企业在进入学校时按学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出可为学生提供的岗位,这样,不仅保障了学生利益,同时也对企业进行了有效监督。
2.营造仿真的实训环境,贴近生产一线,提高实训效果,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下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基本功的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习惯企业管理方式,由学生角色向“准员工”角色转变,进一步适应企业文化。
3.结合企业还可开设与企业共建的培养模式,如“冠名班”模式,开设不同时段的学制。让学生在实训中做到“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特色,具有一定的示范与推广意义。
四、绩效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实训基地运行绩效评价要求必须构建校企合作评价与监控的多元主体。首先,从校企合作理念的角度来规范实训建设,对其设计、论证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评价与指导。其次还要结合实训基地运行评价与监督的相关部门(如学校管理部门、就业指导中心、各专业教学部)进行评价监督和指导。第三,还要结合作为学校实训基地运行效果的实际感受的毕业生,结合他们毕业后的发展去向进行绩效评价。第四,诚邀行业专家参与到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评价监控中来。第五,积极做好学生與家长、用人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相关行业专业和新闻媒体等的信息反馈加以统计,以最终实现绩效评价的全面性。
绩效评价法是指职能部门运用一定的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为实现其绩效目标,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根据残疾人实训基地开放性运行评价的特点,主要采用问卷法、现场观察法、询问法等比较适合的一些评价方法:
1.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获得评价对象对其中问题的回答结果,从而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此方法适合用于对使用实训基地的单位、领导、教师、学生等进行大范围评价。
2.现场观察法:是调查人员凭借自己的眼睛或借助摄像器材,调查现场 直接记录实训基地正在发生的实训行为或状况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合于校外专家到实训基地现场实地考察,了解实训施、实训环境等硬件设施及现场教学情况的一种方法。
3.询问法:是指将所调查的内容,以当面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以获得所需的调查资料的方法。此方法能使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直接接触,方便了解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适合于当面了解情况时,一对一或少数几人的小范围进行。
此外,考核小组还可通过现场查阅资料、随机抽查、实地听课、召开各类座谈会等评价方式,按照评价标准逐条审议、统计、汇总、打分,确定等级,给出实训基地开放性运行评价结论,作为衡量学校总体办学条件和水平的重要内容。
总之,建立一个适合于残疾人职业院校开放的实训基地运行评价体系,是促进残疾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需要,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建立相应的具有残疾人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运行评价体系,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参考文献:
[1]钱啸寅.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的内涵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10).
[2]张翠英.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3]周文锦.试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绩效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9,(04).
[4]李伟国,刘兵,王三优.楼宇智能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评价体系探讨[J].科技信息,2011,(03).
[5]杨长亮.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绩效评估必要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09,(10).
开放运行 篇6
1 总体模式
目前国内各高校开放实验室大体有两种形式, 全天候开放和局部限时开放[4,5], 主要是为了适应实验学分制改革或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我学院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实验室资源的实际情况, 我们采取了如下方式:
1.1 开放时间
我们尝试采用了实验室局部开放的方式, 实验室除了完成教学实验外, 开放时间与学生日常教学作息时间同步, 如果节假日遇到连续性不可间断实验, 则可提前预约安排使用实验室, 此外, 每学年寒暑假集中时间开放, 寒假1周, 暑假3周, 供学生自由使用。
1.2 开放内容
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开放内容大体可归为两类, 即课程内容实验和科研创新实验。结合我学院实验室的规模和管理水平, 开放内容以科研创新实验为主, 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 具体内容及实施过程
2.1 开放对象
主要针对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大二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 已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 加上大三的学生很快将面临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工作, 对他们开放实验室, 可提供锻炼实际能力的机会, 以适应实践工作的需要。
2.2 项目选题方式
课题组以环境生物实验室为依托, 主要涉及环境生物、环境微生物、环境生态及环境生化分析等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实验选题有三种方式: (1) 主讲教师在上课时, 适当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解决方案。 (2) 由学生提出其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解决。 (3) 以参加“创新杯”、“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为目的, 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讨选题, 向学校“创新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活动组委会提出立项申请, 争取一定的经费支持。
2.3 实验内容及难度定位
以本环境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及所能承担的任务为主, 实验要求的层次定位侧重于科研创新, 兼顾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实验技能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难度不求过高, 形式多样。
2.4 实验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课题选定后,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 查阅参考文献资料,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 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要从实验室的现有条件, 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和整个实验周期的长短, 实验的难度等几个主要方面, 进行可行性分析, 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是否可以实施。
2.5 实施过程
进入实验室前, 集中学生就选题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必要的培训, 主要是一些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等。在实验室开放期间, 安排相关教师轮流值班, 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完成实验后, 每个实验研究小组必须提交实验总结, 可为实验研究报告, 科研论文或实验体会等多种形式, 以便教师及时做出正确评估。
2.6 开放实验室效果评估
开放实验室运行效果的好坏主要从参与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 评估体系采用近期评估与跟踪评估相结合, 由下列五个方面构成: (1) 实验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的质量及水平, 知识的运用情况。 (2) 就本开放实验室活动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式等进行问卷调查。 (3) 学生相应实验课程操作考核成绩分析。 (4) 学生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及实习单位评语分析。 (5) 对参加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及成绩进行综合分析。
3 成果体现
3.1 主要成绩
自开放实验室实施以来, 已完成60多个实验研究项目, 收回有代表性的研究报告约50多份, 实验图片资料一批, 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挑战杯”科技竞赛中有两个项目获广西省级一等奖, “创新杯”有多个项目获校级一、二等奖;同时参与开放实验室项目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相比, 其毕业论文成绩的优秀率提高了近15%;此外, 初步建立了现有条件下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评估体系。
3.2 成果应用
在对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进行探索过程中, 取得了不少经验, 受到了不少启发, 并将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 如在《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增加了设计性实验“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并作为实验课程考核内容等。这一尝试, 可以说是本研究的深入与延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把“开放性实验室”融入日常教学中, 积极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为学生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4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1 存在问题
学生提出的一些实验设计选题内容虽好, 但因经费、实验条件所限, 无法实施;部分学生对本课题的参与积极性不够;此外, 指导老师人数不足, 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有待提高;本项目受益学生人数仍较为有限, 目前只达到全学院学生人数25%左右。
4.2 原因分析
首先, 学校对实验经费的投入跟不上扩招后学生增加的速度, 生均实验经费增长缓慢, 给开放实验室的运行和维持带来困难。其次, 体制上有缺陷, 如实验室开放, 管理人员的编制、酬劳等如何确定, 有待探讨。再次, 开放实验室主要是针对二年级以上学生, 而部分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就业、前途及个人等诸多实际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3 应对措施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学院从对外服务收入中划拨投入部分经费, 学科建设经费中可投入一部分以解决实验室维持经费;学院要求有条件的教师都应作为指导老师, 让更多学生受益;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报酬纳入绩效管理范围计酬。同时, 在学生升学、就业等问题上, 尽一切可能, 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创新能力强, 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我学院开放实验室的运行已步入正轨, 运转状况良好。
5 结语
建立开放实验室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实验室的开放模式要与各个高校自身的情况及各自的特点相适应, 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无论采取那种模式,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表明, 开放实验室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文探讨了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模式。结合本科实验教学, 对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和开放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开放实验室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 实践表明, 开放实验室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念芳, 杨敏.浅析开放实验室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1 (18) :145-146.
[2]陈宇飞.微生物实验室开放管理探析[J].高教论坛, 2014 (2) :503.
[3]蔡英, 周岚, 孟闯.以人为本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理, 2012, 29 (8) :194-196.
[4]张琪, 林向东.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 (3) :279-281.
开放运行 篇7
一、评价的理论基础
1. 指标的选择
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准确性的基础,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指标较为科学。在目的明确, 比较全面和切实可行的原则上定性选取相关指标, 然后进行定量筛选指标。
初选的指标比较全面, 但会有很多重复的信息相互干扰, 这就需要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筛选指标。这里采用利用极大不相关方法筛选指标。极大不相关方法筛选指标的原理:当一个指标x1和其它指标x2......xp相互独立时, 其它指标就不能代表x1, 因此要保留这个指标, 所以被保留下来的指标之间应该是相关性越小越好。首先求出样本相关阵:R= (rij) , 称为x1与xj, 它反映了与xj与xi的线性相关程度, 现在要考虑的是一个变量xi与余下的p-1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称为复相关系数.通常记为pxi|x1...xi-1, xi+1...xp, 现将R分块:R= , R-i是除去xi的剩余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riT和ri分别是相关系数阵R中xi所在的行和列。然后根据Pi2=riTR-1-iri计算复相关系数, 其中R-i-1是R-i的逆矩阵, 据此依次算得p1, p2.....pp后, 取定临界值C, 当pi>C时, 表示xi与其它指标相关性太大, 那么可以将指标xi删除[1]。
2. 指标得分的计算
计算单项指标的得分利用的是功效系数法, 单项指标得分: 。其中xmin是指标xi中最小值, xmax是最大值
计算指标综合得分, 利用复相关系数pi的绝对值的倒数做权, 对单项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平均, 计算综合得分。由于复相关系数表示的是每一个被选的指标xi和其余指标的相关程度, 反映了那些其余指标替代它的能力。因此, pi越大, 其他指标替代它的能力越强, 那么它的重要程度越低, 所以用 做权是合理可行的。故第t年的综合得分为:。利用每年的综合得分做全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综合得分图, 从而进行比较研究。
二、实证分析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很多, 从社会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流通、分配和使用各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 (1) GDP发展速度, (2) 能源生产发展速度, (3) 粮食生产发展速度, (4) 人均GDP发展速度,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速度, (6) 商品进出口总额发展速度, (7) 财政收入发展速度, (8)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 (9)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 (10) 居民消费水平发展速度[2]。各指标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996~2007) 。
采用极大不相关方法筛选指标。首先求出全国10指标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再对相关系数矩阵分块, 指标xi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riT和ri, 除去xi的相关阵即R-i, 求它的逆矩阵R-i-1=riTR-i-1ri, 最后按公式计算各指标复相关系数见下表:
可以看指标出x1, x4分别和剩余变量的复相关系数最大, 均超过临界值0.85, 由此知道x1及x4分别与剩余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 可以被剩余变量充分代表, 所以删除x1和x4这两个指标, 即:gdp发展速度和人均gdp发展速度。
2. 计算综合指标得分
利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单项指标得分di, 根据新指标的全国数据再求各指标间的复相关系数, 利用复相关系数倒数的绝对值求各指标的权重见表二, 最后加权算得 综合得分见表三。
利用历年的综合得分绘制经济运行速度图, 如图一。
三、实证分析结论
从全国经济运行速度综合得分图可以看出, 我国的经济发展快慢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84年, 这个阶段是从建国30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文化大革命确实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但随后国家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调整农业和工业的关系, 并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所以这个阶段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先降后升的状况。
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9年, “六五”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但随后经济过热,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对外开放, 整个社会开始躁动不安, 随后国民经济经历了“软着陆”, 价格“闯关”和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曲折, 在图一中可以看到从1984年到1991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时快时慢上下波动。到了90年代初, 经过整顿经济速度稳步加快, 全国经济运行速度综合得分也到达一个小高峰。之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影响, 经济发展速度遽然减慢, 政府随后通过扩大内需等措施直到到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才慢慢迅速。
第三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6年,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平稳上升, 因为在这个阶段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 此时各地区经济开始协调发展, 并且2001年中国加入WTO加强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这一内一外的经济活动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稳步前行。而2003年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 经济发展速度停滞不前, 直至2004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国民经济有了一个明显的高峰, 发展速度有个小飞跃。随后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的持续, 使得2005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回落。
摘要:本文基于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数据,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筛选指标、计算单项指标的得分和综合指标得分, 综合评价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速度的优劣。
关键词:筛选指标,综合评价,经济运行速度
参考文献
[1]胡永宏.综合评价中指标相关性的处理方法[J].统计研究.2002 (3) :39-40.
开放运行 篇8
关键词:公共物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
公共物品是指供给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产品, 公共物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真正的公共物品应当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即在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时, 其他人也可以同时使用该物品, 并且互不影响。
一、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 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严格的遵守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 如一个国家的防务活动, 是为了保护全体公民的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建设。准公共物品又分为俱乐部物品和公共池塘资源物品, 俱乐部物品是指是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物品, 它能够为一部分人提供服务, 但这些人不能同时使用, 且人数有限制。公共池塘资源物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但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是一种人们共同使用同一个资源系统, 但占据着不同的资源单位的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分为两种, 一种是公益类的物品, 如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的博物馆等, 另一种是公共事业物品, 这种物品具有垄断性, 如自来水、铁路等。 (1)
(二)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物品中的准公共物品, 并且是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出资建设, 并由政府进行管理、维护。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的管理方式, 它的管理、维护费用主要由政府的税收而来。公共图书馆中的书籍类型丰富, 服务面向各个年龄段、社会阶层, 并可以承办地方的文化活动。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由19世纪末发展而来, 建国后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系统。至2014年3月, 我国华北地区共建立公共图书馆13所, 其中首都图书馆是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的公共图书馆;西北地区建有10所公共图书馆, 其中新疆地区拥有三所;华东地区是建有图书馆最多的地区, 共建有包括上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在内的54座公共图书馆;华中地区有22所, 其中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一批公共图书馆, 至今已100多年 (湖南省图书馆在1984年重建, 是当时全国率先重建省图书馆的省份, 并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共投资1000多万元) ;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各有18所、23所和22所, 港澳台地区4所。如今,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正在逐渐增加, 但是农村的图书馆仍然覆盖率极低, 不仅农村的图书馆数量少, 且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 存在馆藏数量少、种类单一, 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2)
三、基于公共物品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运行机制分析
(一) 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拓宽公共图书馆投资渠道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税收, 但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一直是困扰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管理、升级, 使得馆藏图书数量少、种类单一, 并且由于长期不进行维护, 使很多图书破旧不堪, 不少过时、书籍内容证实为虚假信息的书籍仍然在公共图书馆中被借阅, 严重影响公共图书馆的质量。政府应当拓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渠道, 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 如美国的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 除了政府投入的少量资金外, 图书馆有专门的基金会, 基金会由社会上的企业家组成, 为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是波士顿图书馆最大的资金来源。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应当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私人为公共图书馆捐款或捐赠书籍, 拓宽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 使公告共图书馆更加快速的发展。
(二) 创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还不完善, 对于免费开放运行尚有不足之处。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方面, 应当完善资源配比, 根据民众的需求引进书籍, 建立图书馆反馈机制, 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进行改善, 并根据群众的需求安排书籍摆放、安排各种类书籍的引进情况等。在公共图书馆实现免费后, 借阅群众的情况将更加复杂, 读者的年龄段、社会阶级等将发生较大改变, 公共图书馆应当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 如为年轻人提供电子阅览室, 为老年人、知识程度较低的民众提供额外的帮助等。公立图书馆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为读者义务服务, 可以设立志愿者岗位, 鼓励社会上的学生、放节假日的工作人员、退休人员等在公立图书馆进行公益劳动。公共图书馆的接待人流量较多, 服务人员的态度将决定着人们能否得到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员的培训, 对馆员进行业务、服务技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使馆员能够更加耐心、专业。 (3)
(三) 加强读者管理
由于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全部民众, 所以难免出现公众素质参差不齐、诚信度难以保证的问题。由于素质较低, 一些读者可能会出现将书借走后不再归还、故意损坏书籍、不注意爱护书籍等问题, 这些行为都会缩短书籍的寿命, 降低书籍的流通度, 使书不能物尽其用。针对这种情况, 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的读者诚信记录, 在读者来馆之初进行身份登记, 在读者每次借书、还书时根据读者对书籍的保护程度进行相应的评分, 当读者的评分低于一定的限度时, 可此采取对读者进行借书规则培训。并且, 在入馆时, 公共图书馆应当对读者进行诚信教育, 加大诚信借书的宣传力度。
注释
1李大垒, 仲伟周.基于公共物品视角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 32 (02) :29 -30.
2王宁远.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6 (34) :44 -45.
开放运行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基地,政府,合作价值
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建立了高职教学改革与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 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可行方式, 多元化的开放形式及开放资源可以发挥强大的区域性产业知识技能强化与技术创新作用。但基地的长效运行, 需要具备维系合作各方的运行载体, 如地方职业教育集团就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平台, 它能强化“政校企研“四方联动的合作, 使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过程具有更好的机制保障。我们通过对政府职能定位及角色分析及来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基地运行中政府的合作价值。
一、政府是基地合作前景的宣传者
地方政府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需求的角度, 主动引导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敏锐察觉及理解四方合作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有助于拉动地方基础经济、文化教育、特色产业链条、高新技术产业等综合方面的发展。
二、政府是基地运行过程的支持者
通过科研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必要的行政手段, 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项目引入高校, 利用市场及科技资源, 高职院校基地资源, 建立校内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或研发小组, 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创造创新性成果同时, 提高各方资源利用率, 节约资源购置成本, 同时协助院校开拓基于基地项目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政府是合作政策推行者
政府如果加大力度, 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转变观念, 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通过制定法规, 确定职教集团关于开放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在集团内的权利与义务。
四、政府是合作环境的优化者
政府需要发挥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项目中的资源协调作用,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充分利用力所能控的市场力量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服务, 为合作项目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竞争环境, 同时加强地方校企合作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法制建设, 并增强执行力度。
五、政府是扩大合作领域及方式的推动者
政府应支持与协助高校推动扩大合作领域, 诸如科研、社会服务、文化推广等各领域;推动扩大合作方式, 诸如人才合作、产品开发合作、市场推广合作等。政府应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院所和高校共同承担共性关键技术创新, 联合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对引进的技术或知识产权进行消化吸收转换为生产力, 投入市场运行。
六、政府是合作资金的公信者
政府公信力作用会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资金引进的信心, 职教集团可发挥其官方公信功能。以保证合作项目运行进程的各层链条的稳定性及保障;同时政府可建立地方高校公共财政体系, 实现对高职教育类开放性公益事业的资金合理分配。
七、政府是院校专业规划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信息库建设的支持者
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非高校机构与政府合作项目、及企业创新发展规划等重要信息, 对高职院校而言, 难以有效获取, 从而增大了高职院校对于产学研合作立项的盲目性, 容易脱离社会经济及市场。而政府机构作为综合性公共服务者和管理者, 可发挥其职能作用, 出演了与时俱进的实时信息库角色。高校与政府的紧密合作, 可以克服获取信息的障碍, 节约获取信息的成本, 从而保证高校有限的办学资源用于关键之处。
虽然高校由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集权管理向增强大学办学自主性转变, 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多重性, 政府与高校由从属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变。但政府依然是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宏观规划者、协调者、参与者, 所以进一步认知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价值, 并通过有效途径加强院校与政府的沟通, 构建可行性渠道, 从基地具体合作项目中真实体现、院校主导实施、政府参与协调, 突破企业冷介入, 合作共赢促进地方教育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政府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臂距”管理[J].管理观察, 2009, (4)
[2]张海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实训基地.职教论坛, 2009 (12) :38-42
开放运行 篇10
一、MOOC课程模式及主流平台
当前教育体系中具有主流模式趋势的MOOC课程模式, 由主流科技技术平台的支撑, 建立于当代互联网广泛的受众群体, 本文基于MOOC对教育体系的冲击与贡献的相关研究, 进一步梳理各类文献对该模式的介绍及发展趋势。
(一) MOOC的课程模式
MOOCs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课程模式: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 MOOC模式 (“c” 有 “ 联接” 之意) , 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 MOOC模式 (“x”有“学习知识”之意) [1]。
c MOOCs在初期是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关联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学习需要和各节点 (信息) 在一定网络状态下进行连接获取, 最终通过一定方式来显现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 促成个性化的知识网络。 c MOOC开发时带有很明确的目标, 就是探索一种能有效利用Web 2.0支持学习的一种教学法。 所以c MOOC模式侧重于知识建设与创造, 强调创造、自学和社会网络学习, 以及重视学习者自身等角度[2], 相应的c MOOC退出率偏高。
x MOOC课程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 由课程设计者设计和规定, 侧重于知识复制和传播, 常规应用视频、图片、作业和测评等多种学习方式。 Bates T (2013) 指出x MOOCs采用的并非新式教学法, 至今为止x MOOCs应信息传输、计算机评分和学习者之间互评等行为主义教学方法。 x MOOCs课程模式缺乏独特创新的网络学习法和技术法, 采用的较多已经在传统领域应用的教学方式, 仅采用了远程教育的技术平台。 虽然x MOOCs课程模式采用的技术老套, 或是将知识简单的复制, 但由于三大MOOC平台运营商Coursera、Udacity和ed X的加入, x MOOCs课程迅速得了推广并为众人所熟悉起来。这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起到了很大的广泛影响。
(二) MOOC课程模式的历史阶段
MOOCs的快速崛起与应用, 标志着数字化影响着教与学任何一个维度都在发现变革。Ebben M. 和M. J. S. (2014) 通过对具有MOOC项目的排列前9名的院校数据库 (2009年-2013年) 进行实证与分析研究, 将MOOCs模式发展分为两个关键性阶段。 第一阶段 (2009-2011 / 2012) :关联性的MOOCs, 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参与和创造。 在这个阶段, 关联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获得发展, 当然这时期的c MOOCs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也做了大量技术实验和创新; 第二阶段 (2012 -2013) :x MOOCs, 强调的是内容学习、 成绩评价和讨论重点。 在这个阶段x MOOCs得到升级, 进一步完善了MOOC在教育体系中的教学理论、教学平台、学习分析和评估等各环节。[3]
二、MOOC在教育体系中的角色与影响
MOOC在当代教育体系角色扮演中有着关键性意义, 对传统教育体系有着重大冲击和新生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 具有破坏性创新能力
破坏性创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s) 理论由Christensen教授 (2006, 哈佛大学商学院) 提出, 指在打破旧的模式、开发新模式, 或者定位于现有模式的初级用户, 为这些用户提供性能比现有产品性价低廉产品, 因这些产品虽然性能稍有逊色但价格便宜, 能足够吸引用户 (其称之为非消费型用户和过度满足型客户) 。 与破坏性创新理论相对的理论是维持性创新 (Sustaining Innovations) 理由, 该创新定位于高端用户, 是将现有产品或现有服务部分性做以创新与改良以满意高端用户期望, 同时也是足够吸引这些高端用户为此改进投入更多的费用 (其称之为尚未满足型客户) 。[4]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学习方式, 是至今学习方式变换得最为广泛的平台, 就MOOC特征与运营情况不难推论出, 这是当前教育体系中最具有破坏性创新能力的教育平台[5]。 袁莉等 (2014) 从破坏性创新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当前MOOC的发展特点: 当前MOOC创建了一个新市场, 目标用户基本上是高等教育的非消费型客户群体。 对于这非消费型客户来说, MOOC通过互联网平台把费用昂贵、 程序复杂的高等教育供给变得简单而廉价。尽管MOOC将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主要特征是完全具备破坏性表现, 但目前依然很难预料这种新事物模式对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影响程度。 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视角来看, MOOC被Coursera和Udacity视为破坏性创新, 关键在于MOOC发展了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市场, 并针对学习者群体新的需求提供服务。 相反, 对提供MOOC的高等院校来说, MOOC则被认为维持性创新, 因为可以用MOOC来试验其他在线学习创新形式, 从而改善已有的校园教育。 如ed X平台被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创建, 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探索和寻求更有效地利用在线教育服务于校内学生[5]。
(二) 在教育体系中的生态性
黄立波、张昕 (2013) 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角度出发, 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研究比较, 认为MOOC将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具有新型生产者的作用。 MOOC是不能取代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传统生产者的地位, 也不会很快使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MOOC是作为一个新形态的生产者, 加入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中。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与调整后, 该模式将逐渐稳定下来, 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发展, 并更好地完成培养专业型人才, 履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教育职能。
Postman N. (1979) 认为科学技术进步自身具有生态性, 这意味着技术的发展就是在改变所有的事物[6]。 Richardson W. (2013) 指出在这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如果我们把技术只是简单看成富有附加性的工具, 那教育技术平台的应用仅能说比用数字化课件发送给了学生稍好一点点的作用。而真正关键性的是时代性变革, 即教师为主到学生自我控制;从被动学习到真正吸收、转化并创造;从全盘课程学习到学习以致用———这些性质上的变革才能是教育体系生态的转变。互联网时代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 包括教育生态系统, 而不是仅将技术看成为工具。不能仅依据我们已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科技技术, 来思考教育什么、学习什么等传统思维的教学方式, 而是应该发起具有长久及广泛的人机研究, 即创造出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技术平台。诸多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撼动经济、政治、新闻、娱乐等长期占据传统地位的物与事, 教育必定也会随着互联技术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要完全领会这其中的真理的话, 我们就应该很清楚科技力量之所以是重大影响着教育, 是关注了用户的个性需求。
韩锡斌等 (2013) 用辩证思维方式分析c MOOC与x MOOC模式, 并与高等教育生态链进行整合, MOOC是在线教育发展浪潮中的探索形式之一, 必要还会有更远足的发展[7]。陈媛 (2014) 提出借助于信息技术, 关联在线群体智慧是营造学习生态系统、 实现学习向本源回归的重要途径[8]。 王左利 (2013) , MOOC的生态环境中包括平台、高校、教师、学习者, 以及不可忽略的市场, 从生态链的上游环节来看, 市场是提供MOOC发展的技术、资金、应用;从下游环节来看, 就是能信任学习者能通过MOOC获得职业能力并能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的组织, 从而完成一个MOOC在教育体系中的自身闭环生态性[8]。
三、结束语
基于相关文献研究, 本文就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 在整个大教育体系中的不断裂变发展形态归纳简述, 对产生生态影响重大影响进行论述梳理, 可以确认新模式已经对传统教育体系的生态影响是一种快速推动变革状态, 是教育各界不能回避, 而只能积极面对并应用的创新型科技平台教育新模式。引发教育各界一系列生态反应, 跨界思考与应用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摒弃传统的更高要求, 迎战新纪元的能力和勇气。
参考文献
[1]de Langen, F.and H.van den Bosch.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disruptive innovations or disturbing inventions?[J].Open Learning, 2013 (3) :216-226.
[2]Baggaley Jon.MOOC rampant[J].Distance Education, 2013, 34 (3) :368-378.
[3]Ebben M.and M.J.S.Unpacking MOOC scholarly discourse:a review of nascent MOOC scholarship[J].Learning, Media&Technology, 2014, 39 (3) :328-345.
[4]Christensen C.M., et al.Disruptive Innovation for Social Chan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 (12) :94-101.
[5]袁莉, Stephen Powell, 马红亮, 吴永和.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2) :3-9.
[6]Postman Neil.The Technical Thesis[J].Mc Murry Inc., 1979 (45) :180.
[7]韩锡斌, 翟文峰, 程建钢.c MOOC与x MOOC的辨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6) :3-10.
[8]陈媛.基于c MOOC的协同教学模式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 :1-6.
【开放运行】推荐阅读:
开放运行机制07-22
开放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08-14
实验一 C语言的运行环境和运行过程08-02
开放政府07-19
开放类型07-21
强调开放10-18
开放学习10-21
开放社区05-10
动态开放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