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开放

2024-08-09

共享开放(精选12篇)

共享开放 篇1

摘要:从构建信息化开放共享平台、管理体制建设、激励制度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建设、扩大对外服务范围等方面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的各项实践工作,以期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仪器管理体制,推动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开放共享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应牢固确定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贡献。”而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高水平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实验室设备购置经费大幅度提高,高校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购置可行性论证不足、封闭式管理、重复购置、缺乏稳定的运行维护机制等问题,导致大量仪器设备闲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如何规范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合理布局,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减少资源浪费,已成为各大高校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仪器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

1 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现状

统计显示,2000~2010年,我校购置的大型仪器数量显著增长,2000年单价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大型仪器50台,2010年已增至174台(见表1),年平均增长率为13.28%(如图1、图2所示)。仪器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显著增加,为我校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仪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 我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

2.1 构建开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为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促进高校管理体制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借鉴江苏省网大型仪器共享模式,对全校70多台单价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总价值3200多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资源整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全面实行设备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设备所在管理单位日常管理的模式,实现了网上仪器信息查询、网上预约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填报仪器绩效考核等功能,扩大了仪器设备的开放范围,改变了原有部分仪器闲置的状况,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取得了投资与收益的双赢。

该平台提供了HPLC-MSn,GC-MSn,PCR扩增仪等众多大型仪器的详细信息(见表2),包括仪器的型号、主要技术指标、应用范围、运行状态、存放地点、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为机组与用户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设备信息的公布,可防止重复购置,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2.2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率

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才能真正发挥其使用效益。在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同时,我校制定了与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设立开放共享基金,制定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使用管理办法》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运行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基金的经费来源、基金资助的范围、基金的申请审批程序以及基金的用途,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和运行维修创造了良好的支持环境,对运行良好的大型仪器予以运行费及维修、维护费的补贴,形成管理与效益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仪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2.3 创建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提高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的重要推动因素。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可调动仪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以大型仪器设备的机时利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对外服务等作为衡量指标,建立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效益综合评价与考核体系,一方面使学校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现状,为大型仪器购置的前期论证提供可信的参考,避免院系、学科间的重复购置。另一方面为技术人员的岗位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对使用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的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仪器共享的积极性。

2.4 利用外部资源,争取资金支持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共享范围,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截至2010年,我校已有11台仪器加入“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见表3)。2010年度绩效考核显示,11台仪器在对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成国家、省级等科研项目13项(见表4),培养研究生45人,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 1篇。2010年初,我校狄留庆教授负责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外运行绩效良好,获省科技厅通令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对仪器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着重从信息化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体制建设、激励制度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建设、扩大对外服务范围等方面构建了我校大型仪器开发共享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加入我校共享平台的仪器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在色谱仪器,而光谱仪器、医学诊断仪器数量相对较少,提示入网仪器的数量和种类还需进一步扩大,从而提高服务能力。

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开放平台建设,促进仪器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切实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完善仪器运行维护机制,促进共享政策的落实;开展大型仪器技术和管理培训,促进仪器的功能利用和性能提升;扩大资源覆盖范围,加强协作;建立科学、合理、统一的效益评价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对开放共享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使资源共享深入人心,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为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共享开放 篇2

(2020 第 12 号)

《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已于 2020 年 9 月 25 日经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20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 年 9 月 25 日 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政府数据管理

第三章 政府数据共享

第四章 政府数据开放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加快政府数据汇聚、融通、应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数据,按照相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政府数据,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各类数据,包括行政机关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管理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府信息系统形成的数据。

本条例所称的政府数据共享,是指行政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其他行政机关政府数据和为其他行政机关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的政府数据开放,是指行政机关面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

第四条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应当具有合法目的和用途,遵循正当、必要、适度的原则,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隐私。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建立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的重大事项。市、州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统筹管理和政府数据的协调调度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政务信息系统,应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购买服务、统筹资金保障的方式进行建设和运行维护,促进数据汇聚、数据共享、系统互通、业务协同。

第 八条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应当在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开放平台上进行。

省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开放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二章

政府数据管理

第九条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行目录管理。省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省政府数据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编制指南,定期发布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责任清单。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编制指南和责任清单要求,对照本单位职能编制、维护各自的全量政府数据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编制目录时应当听取其他行政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审核。省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将各行政机关的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汇总后,在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开放平台上发布。

行政机关应当对本单位的政府数据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定期进行更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因法律、法规调整或者职能变化需要更新目录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条

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由省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行政机关归集、管理和维护,并通过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在部门间进行无条件共享。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主题领域,由多部门共建项目形成的精准扶贫、卫生健

康、社会救助、社会信用、生态环保、气象水文、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城乡建设等主题数据,由主要负责的省级行政机关会同相关行政机关归集、管理和维护,并通过政府数据共享平台予以共享。

鼓励各市、州人民政府通过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归集、管理和维护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数据、主题数据。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政府数据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及有关标准规范,及时采集、管理和维护政府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可以通过政府数据共享平台获得的政府数据,行政机关不得重复采集。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对本部门共享开放数据设置标识,自然人信息应当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标识,法人及其他组织信息应当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标识。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指定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或者专人负责本部门政府数据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编制以及数据的归集、发布、维护管理,负责配合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协调调度工作。

第三章

政府数据共享

第十四条

政府数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按照共享属性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三种类型。

可以提供给所有行政机关共享使用的政府数据属于无条件共享类。

可以提供给相关行政机关或者仅能够部分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使用的政府数据属于有条件共享类。

不宜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使用的政府数据属于不予共享类。

列入有条件共享类或者不予共享类的政府数据,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依据。

第十五条

政府数据提供部门应当按照共享目录将共享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在政府数据共享平台上发布,并明确数据的共享范围和用途。

政府数据使用部门应当从政府数据共享平台上获取所需的数据,并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数据提供部门明确的范围和用途使用共享数据。

第十六条

属于有条件共享类的政府数据,使用部门通过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向数据提供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

(一)申请部门的名称、联系方式;(二)申请共享政府数据的理由;(三)申请共享政府数据的类型和内容;(四)申请共享政府数据的用途、使用范围和安全管理措施等。

数据提供部门应当在 10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同意共享的,及时提供,使用部门按照答复意见使用共享数据;不同意共享的,数据提供部门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政府数据使用部门申请共享的数据未列入提供部门共享目录的,提供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答复;同意共享的,应当列入目录进行采集,并按照规定实施共享;不同意共享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政府数据使用部门因履行职责确需使用不能共享的政府数据的,由使用部门与提供部门协商解决;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需要使用国家部委或者中央在黔单位政府数据的,可以提请省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与相关单位协调获取。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通过政府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的文书类、证照类等政府数据,加盖行政机关数据共享电子印章后,与纸质文书原件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作为其他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依据。

第四章

政府数据开放

第二十一条

政府数据开放应当坚持需求导向、有序开放、平等利用、确保安全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开放属性分为无条件开放、有条件开放和不予开放三种类型。

可以提供给所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使用的政府数据属于无条件开放类。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提供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使用的政府数据属于有条件开放类。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开放的政府数据属于不予开放类。

列入有条件开放类或者不予开放类的政府数据,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依据。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在开放政府数据前,应当对拟开放的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隐私。

第二十三条

属于无条件开放类的政府数据,应当以可以机器读取的格式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发布,以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利用。

第二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使用有条件开放的政府数据的,应当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向数据提供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二)申请开放政府数据的名称、类型、内容或者便于数据提供部门查询的其他特征性描述;(三)申请开放政府数据的用途、使用范围和安全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五条

政府数据提供部门收到数据开放申请时,能够立即答复的,应当立即答复。

数据提供部门不能立即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数据提供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15 个工作日。

数据提供部门同意政府数据开放申请的,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及时向申请人开放,并明确数据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不同意开放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申请开放政府数据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数据提供部门可以要求申请人说明理由。数据提供部门认为理由不合理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处理;数据提供部门认为理由合理的,应当及时向申请人开放。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定期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或者其他渠道加强政府数据开放的宣传和推广,收集公众对政府数据开放的意见建议,改进政府数据开放工作。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数据资源有效流动和开发利用机制,推进政府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

省和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公平择优选择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非涉密但是涉及敏感信息的政府数据提供脱敏、清洗、加工、建模、分析等服务。

第二十九条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用政府数据资源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构建农业、工业、金融、交通、教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挥政府数据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第三十条

政府数据开发利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安全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合法权益。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每年应当结合地方发展特色、政务协同要求、企业利用需求和公众生活需要,明确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重点内容,指导和监督相关行政机关按照重点内容提供数据,拓展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范围、深化共享开放内容、强化动态更新。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获取到的有条件共享开放的政府数据,不得擅自转让、改变用途或者使用范围,不得利用政府数据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安全管理,做好政府数据保密审查和风险防范,定期开展安全培训、风险评估等工作。

行政机关为提升政府数据质量委托第三方开展政府数据规范治理等工作的,应当履行安全管理责任,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技术监测等措施,保障政府数据安全。

第三十四条

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开放平台应当具备数据调度溯源功能,调度与操作记录应当长期保存,每年定期进行安全检测评估。

第三十五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政府数据开展脱敏、清洗、加工、建模、分析等数据服务时,应当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开发环境,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安全管理责任,保护政府数据免受泄露、窃取、篡改、毁损与非法使用。

第三十六条

省和市、州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政府数据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提供数据服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对省和市、州人民政府的数据开发利用得出的数据模型、数据产品等,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进行安全审查。

提供数据服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与第三方合作进行政府数据开发利用的,应当按照安全管理要求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建立政府数据使用反馈机制。

使用政府数据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获取的政府数据发现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可以向数据提供部门反馈,数据提供部门应当及时补充、校核和更正。

政府数据共享时,数据提供部门有权了解数据使用部门使用相关数据的情况。

第三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考核评价标准,每年对本级行政机关、下级人民政府数据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的维护管理、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共享开放、数据使用、数据开发利用效果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定期通报评价结果并纳入目标考核;还可以委托第三方对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程度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一)未按照要求编制或者发布本部门政府数据共享目录或者开放目录、不及时发布或者更新政府数据的;(二)重复采集可以从政府数据共享平台获取的政府数据的;(三)拒不答复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申请或者未按照要求提供数据的;(四)对已经发现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数据,拒不进行补充、校核和更正的;(五)未落实政府数据安全管理职责的;(六)擅自改变政府数据用途和使用范围的;(七)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并履行了监督管理职责和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法不承担或者免予承担因共享开放的数据质量等问题产生的相应责任。

第四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转让获取的有条件开放的政府数据、改变用途或者使用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 1 倍以上 10 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 1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第四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实施的数据共享开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十四条

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开展数据共享开放活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王锋 开放共享平台的打造者 篇3

他认为要攻克国际轮胎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实现中国轮胎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就必须拥有中国人自己的大型综合轮胎试验场。

他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责任担当,投资11.33亿元、以国际最高标准,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大型室外综合轮胎试验场。

他又以服务全行业的心态,将试验场全权交给国际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打造开放共享的行业平台。

他,就是山东玲珑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锋!

生产上下一门清

“对于轮胎生产的所有工序,董事长都是清清楚楚的。他是一位对生产一门清的CEO。”当谈及玲珑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锋时,这是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孙松涛跟笔者说的第一句话。

玲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琦也表示,只要有时间,王锋就会到生产车间去了解生产情况,检查每一道生产工序。因为有着一线操作工的工作经历,王锋对轮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烂熟于心。

据了解,王锋在1993年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进了当时的烟台轮胎厂,一头扎进了在当时工作环境恶劣的硫化车间,40多℃的高温下,王锋一干就是两年。凭借优异的工作表现,王锋从普通的操作工,一步步升任班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出口经理……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王锋于1998年被调到镇政府工作,成为当时招远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工作深得同事及领导的好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但当得知烟台轮胎厂靠传统斜交胎与其他厂家的新型子午轮胎艰难抗衡、企业发展步履艰难的时候,王锋毅然放弃了在政府的工作,回到阔别两年的轮胎厂,着手进行子午胎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前期考察工作,并在销售和资金方面力图打开局面。

2001年,为深化体制改革,烟台轮胎厂实行股份制改造,成为了后来的玲珑轮胎。当时年仅29岁的王锋,凭借多年来优异的工作表现,被董事会一致推举为集团总经理,成为玲珑轮胎的“少帅掌门”。

除了生产,曾担任过出口经理的王锋也同样在市场销售方面取得过骄人成绩。为了接待客户、与身处不同地区的客户进行对接,王锋跑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曾在同一天内跑5个城市会见8位客户。为了与海外客户形成良好沟通,王锋经常要工作到凌晨,这也使他每天的休息时间少于5个小时。而这样的作息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通过他的努力,近年来,玲珑集团在市场开拓上取得良好业绩。目前,玲珑在国内已经建立起横跨南北、纵贯东西、俯瞰中原的大市场网络,成为国内五十多家知名汽车厂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上,玲珑也与国际一流的轮胎营销巨头建立合作关系,开国内轮胎行业欧美配套市场先河。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日常汇报工作的时候不敢有丝毫马虎,因为只要出现任何、哪怕是细微的生产方面的不合理解释,董事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没有什么是能糊弄过去的。”孙松涛笑着说道。

热心公益报社会

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事业辉煌的同时,在合适的时机回馈社会,才能真正被称作“企业家”。

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厚爱。作为玲珑的掌舵人,王锋从来没有忘记过企业在社会上应当肩负起的责任和担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于公益性事业。作为对社会的回报和对人才的重视,玲珑长期设立玲珑助学基金、积极参与希望工程、捐建希望小学、帮助困难学生圆梦大学、积极参与爱心捐助。

自2006年至今,在王锋的授意之下,玲珑集团在山东省招远市、青岛市等多地的希望学校、高中和高校设立了“玲珑轮胎专项奖学金”、“玲珑轮胎助学基金”等多项专项奖学金,每年资助条件困难的学生,帮其减免各类学杂费,助其圆梦。王锋个人也为其母校山东大学捐赠110万元用于助学,王锋还并带领下属企业发起“爱在玲珑.金秋助学”活动,从小学、中学、大学中挑选困难学生给予资助,在西藏捐助藏区希望小学……

在他的带领下,玲珑集团还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援建“希望工程”,接收安置破产企业职工2500人;投资建设了钢圈厂和橡塑厂两个福利企业,帮助9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发生之后,在灾区都能见到玲珑团队向灾区捐赠现金物资、安排救援车、为救援车免费更换轮胎及相关服务的身影。

通过以身作则的公益表率行为,王锋带领玲珑用切实的行动回报社会,履行着作为企业家对社会的担当。

推动创新建平台

“玲珑是目前国内同行业第一个实现‘每天研发2个新产品’的企业。”在说起玲珑轮胎的创新工作时,王锋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自豪。

在王锋的追求和努力下,玲瓏轮胎现已形成以玲珑本部研发中心为核心,并拥有北美研发中心、北京研发中心的研发格局;建立了玲珑轮胎院士工作站、哈工大玲珑轮胎研究中心,并斥巨资购进动态印痕实验机、滚动阻力试验机、LMS系统等世界领先试验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研发及性能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2015年7月,泰国玲珑全钢产品全线投产,这也是中国轮胎行业在海外生产的第一条卡车子午线轮胎。凭借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以及对当地经济作出的贡献,王锋荣获“2015年泰国年度风云人物”。2016年1月19日,玲珑轮胎也获得了由东盟商务理事会颁发的“2015中国走进东盟十大成功企业”的荣誉。

2016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节油轮胎用高性能橡胶纳米符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王锋作为项目参与人,接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领导人的颁奖。

2016年3月,德国ADAC汽车协会对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玲珑Infinity等16个品牌的185/65R15夏季轮胎进行了全面测试。玲珑Infinity Ecosis以2.8的总成绩获得“满意”评级,测试结果与米其林比肩,优于普利司通。

nlc202309090522

其实,玲珑轮胎一直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玲珑的发展,就是要追求以最先进的技术获得最高的产品附加值。现在,玲珑轮胎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5%。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让玲珑的技术满足了整车厂商对轮胎产品功能与质量的最新要求。“我们的低滚阻轮胎可实现节约油耗3%~5%,雨季胎的湿地抓地力非常好,冬季胎的刹车距离更短,更加安全。我们希望在轮胎细分领域的深入研究,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无论在安全性还是经济性上。”王锋说道。

王锋对技术的不断追求,也使玲珑轮胎在全球市场获得了更多的认可。2016年10月,玲珑的轮胎产品通过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供应商评审,符合德国大众的采购标准及技术要求。通过不断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玲珑依托自身强劲的技术水平、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获得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认可。

在做好企业外,王锋把视线放到了全行业。中国作为世界轮胎生产大国,却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大型室外综合轮胎试验场,新产品每次都要送到国外去检测。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几代轮胎人尝试筹建试验场,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由于近年针对中国轮胎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越来越多,轮胎产业未来对公共服务平台检测平台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出于一个民族轮胎企业的责任,同时也为了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技术提升,我们决定投资建大型室外轮胎综合试验场,彻底解决没有试验场的诸多问题。”

在王锋的坚持下,玲珑轮胎于2013年与世界顶级轮胎试验检测公司——西班牙IDIADA签订了中亚轮胎试验场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16年10月18日投入运营,填补了中国作为轮胎大国却没有大型室外轮胎试验场的空白。

在中亚轮胎试验场立项之初,王锋就已经决定,这不仅仅是玲珑的室外轮胎试验场,而且还是国内全轮胎行业的室外轮胎试验场,是全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平台。为保证试验场运营的公平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王锋毅然放弃了中亚轮胎试验场的管理权,将试验场交由西班牙IDIADA全权经营管理。王锋用这样一个大气的决策,为全行业带来了创新的新希望。

紧抓党建不放松

“不能在政治素质上和业务能力上胜人一筹,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作为玲珑集团的党委书记,王锋在带领玲珑大步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身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在本次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对300个基层党组织予以表彰,并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由中共中央授予,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只有300个党组织获此殊荣。而由王锋领导的玲珑集团党委就位列其中。

这是2016年这一年中王锋第二次走进人民大会堂。2016年1月8日,王锋在这里刚刚领取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而这也不是玲珑集团党委第一次获得表彰。在2008年和2011年,玲珑集团党委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由中组部在上海召开的省辖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王锋就玲珑集团党委作了典型发言。

据了解,玲珑集团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党员553名。近年来,玲珑集团党委秉承“党建为魂、发展为本”理念,积极推进“两学一做”,着力搭建“双航”党建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2016年成功上市以后,玲珑集团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群组织的作用,带领广大员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王锋表示,一直以来,玲珑集团党委都坚持加大党建工作投入,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党建做足保障文章。党委持续深化“双向培养”活动,坚持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管理骨干。到目前為止,集团85%以上的党员都成为了中层干部和生产骨干。

此外,王锋还优化了集团党委考核评比体系,实行党员岗位同岗同考、专岗专考,广泛开展了“党员责任区”“五好党员”评比等活动,先后有52名党员登上了企业光荣墙。王锋的努力,激发了党员生产工作活力和服务奉献动力,让玲珑集团党委活力四射。

瞄准全球奔十强

创业者的脚步永不停息,在攀登轮胎事业高峰的征途上,王锋永远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这位曾经的“少帅”,如今的掌舵人,在走过风风雨雨后,仍然踏实、务实、稳扎稳打。面对日趋紧张激烈的行业竞争,王锋继续带领玲珑轮胎以“国际化”为定位,巩固优势、迎接挑战、正视困难、迎难而上。

“以‘品牌+资本’的全新发展模式,力争‘十三五’期间轮胎年产销量达到8000万套,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轮胎企业。”带着这样的目标,王锋与玲珑一起,朝着世界轮胎前十强的战略目标持续奋进。

(责编:张志国)

共享开放 篇4

1.1 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获取知识和学习知识有了新的要求;同时, 学习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这就要求提供上要更多的信息, 而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 是社会民众获得更多知情权的重要方法。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必不可少的, 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分配, 让广大社会民众都能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1.2 社会发展和高校进步的共同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虽然文化差异越来越小, 但是来自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竞争却越来越大。高校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就必须顺应时代。而开放和共享高校档案资源就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高校档案资源从原有的单一封闭的模式改变成综合开放的模式, 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促进高校的发展。

2 实现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和共享的局限因素

2.1 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操作局限性。首先, 高校档案资源是以纸质信息为主。但在信息时代, 纸质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究其原因是不仅读者在借还流程中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而且工作人员在人工维护上也占据大量精力。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开放与共享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怎样利用信息时代的科学手段与高科技设施让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2.2 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隐患多

随着教育的发展, 许多高校都进行了生源的扩招, 学校扩招带来的就是学区的增加, 这样无形中给高校的档案资源信息建设增加了压力。要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最重要的是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目前, 许多高校的档案资源信息不能统一规划, 馆与部门之间没有联系, 资源较分散, 不能有效调控, 甚至重复建设, 大量耗费资源, 这样不仅为统一、科学、有效的进行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留下隐患, 也不利于信息时代的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和共享。

2.3 高校档案资源信息服务手段落后

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配备计算机等先进设备, 个别高校已经形成了高效的借还服务体系。但这样的情况仅存在于个别学校, 大部分学校在服务上还是利用人工来操作, 自动化办公的程度并不高。大部分高校公开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信息查阅权限有限, 无形中为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增加了一定难度。

3 实现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和共享的有效途径

3.1 更新服务观念

档案资源一直是国家和人民的文化财富, 而高校档案资源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只有真正实现高校的档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才是社会民众最大知情权的体现。部分高校认为, 高校档案资源是属于自己学校的私有物品, 只有特定的人群, 如本校师生才能借阅, 这种思想就要发生转变。再次, 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必然是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要求高校在服务方式上要进行优化, 健全相关制度, 真正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3.2 用数字与网络化的技术保障

信息时代, 数字化和网络化未来在各领域中都被逐渐运用, 而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和共享工作, 运用高科技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不难发现,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如大部分高校都是重藏轻用, 大大限制了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如果采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手段来实时高校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 一方面, 可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让更多人看到珍贵的档案原件, 避免重要文书损坏的情况;另一方面, 减轻了档案工作者的负担。运用这样的科学手段, 不仅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源的查找更加方便, 还打破了借还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3.3 确保档案资源信息安全性

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和共享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即资源信息的安全性。开放和共享就代表着社会民众都有权利去查阅高校档案资源, 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尤为重要。首先, 要对数字档案的网络安全进行有效维护, 网络中时刻有安全隐患, 这就要求涉及到保密性的档案资源不得共享 (或设置一定的权限与安全保障手段) 。其次, 要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从业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直接接触这些档案资源信息, 一方面要让他们快速熟悉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 加强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高校档案资源的安全性。

摘要:目前,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发展, 社会民众对高校的学校动态、学生就业等事项非常关注。虽然高校资源是一种非独占的资源, 但社会民众缺少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 因此, 有必要将高校档案资源共享。互联网的普及让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成为了可能, 但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和共享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关键词:高校,档案资源,开放,共享

参考文献

共享开放 篇5

政府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中起经济治理的作用,对《意见》提及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数据资源有效流动”至关重要。而这一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并且需要在政府数据社会化利用的过程中实现增值,拓展至“丰富数据产品”“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等价值空间。正如美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data.gov)上的声明所言,“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赋能应用程序的开发”;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也只有实现数据的流通与共享,才能激发这种新型基础设施的经济动能。然而政府数据从创建伊始、采集、组织直至开放共享等全生命周期过程,均离不开统一的标准规范作为数据质量和利用水平的保障。

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需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指出“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化程度”“制定实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建立标准规范体系”;《2018 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强调“依托政府网站集中统一开放政府数据,探索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意见》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可见标准体系的建设,对营造安全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十分必要。

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是破解当前现实难题的途径。我国缺乏统筹兼用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仅有广东、山东、上海出台了关于数据开放的地方标准和指南共 6 项,国家标准仅有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研制的 3 项,并且还尚待发布。然而这种现状之下,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标准化建设依然远未引起重视,只有上海、北京、福州等 9 个城市在其发布的数据开放政策文件中略有提及,如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提到,鼓励不同主体参与制定数据开放标准。正是由于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规范的缺失,造成当前 102 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系统各异、“烟囱”林立,各平台共开放的 71092 个数据集异构分散、难以整合,甚至给我国部分政府部门带来了开放共享后数据价值的流失、数据流通存在安全隐患等隐忧,这既不利于用户的利用,也很难使政府数据成为市场有效流动、交换共享的要素。

因此,亟待构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促进政府数据的综合利用。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工作有据可依、规范实施,笔者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主要参考了多个开放数据全生命周期模型,如“开放政府数据生命周期”“关联开放政府数据与元数据生命周期”,由此构建了贯穿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全流程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框架(见图 1)。

依据规范化流程的界定,该体系划分成 6 个标准子体系,按照各阶段不同环节涉及的领域、范围、功能和活动,细化形成 23 项标准,并对其覆盖范围、关键内容进行总结,选择重点领域标准进行研制。

(一)数据创建与汇交标准

数据开放原则规定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最低限度、行动准则和目标指向,具体内容源于国家政策。数据格式标准指明不同领域数据、混合数据应采用的格式类型。数据采集标准从采集原则和方式入手,是获取高质量数据的保证。数据提交标准涉及技术规范,包括提交流程、可用接口及元数据要求;也涉及操作规范,包括提交者的认证方式和数据上传频率。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标准

数据审选标准在内容上涵盖与数据集相关的法律、安全、技术及元数据的信息,流程上建议遵循“数据集映射、优先级排序、实施选择、主题分类、数据目录发布”的次序。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是针对数据中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国家安全等敏感信息进行安全影响评估的指标和流程。数据脱敏标准包括处理敏感信息的原则、流程、方法和工具。

(三)数据描述与组织标准

元数据标准用于揭示政府数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笔者此前已撰文设计我国开放政府数据元数据元素集方案,并在该版本基础上增设了“共享(Sharing)”元素。数据分级标准的重点是确定分级方法,并限定各等级的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数据目录分类标准是从资源属性、基础信息、主题信息、属地类别、业务属性和授权类别等多个角度建立的类目体系。

(四)数据关联与发布标准

数据开放优先级标准要指明重点开放《纲要》明确提到的 20 个领域,优先开放利于促进公共服务效益、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数据集。数据关联标准要遵循 W3C 政府关联数据工作组建议的关联数据发布实践、以及《开放数据五星部署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对关联流程、技术原则和衡量关联程度的指标进行统一规范。数据发布标准规定的是有待开放的数据上传至数据开放平台的流程和方式。

(五)数据发现与利用标准

开放许可协议采用兼容性强、应用广泛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数据开放平台标准提出建立国家和地方层面政府数据开放门户的底层技术架构、统一数据检索协议,同时明确运营管理规则,以确保各平台的功能一致性、运行稳定性。数据互操作标准侧重于规范数据互操作框架和互操作级别,前者用于统一互操作的原则和条件,后者考虑法律、机构、语义和技术等方面的互操作问题。数据利用反馈标准涉及用户的反馈渠道、方式及主管部门分析反馈结果的方法。

(六)数据管理与评估标准

数据保存标准通过规定数据存储的介质、方式、保存格式和编码方式实现政府数据长期保存。数据更新标准参照地方标准的更新规则和模式进行建立。数据管理标准说明数据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责、流程与制度,以及针对人口、法人等政府主数据的统筹管理。数据维护标准遵循“定期维护数据和元数据、检查URI、根据用户反馈进行改进”的流程。数据质量评价标准用于评价数据内容质量,涉及具体的指标和流程。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评估标准包括规范的评价策略、指标和方法。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构建的考虑

(一)广泛吸纳国内外实践成果

该体系在设计之初,除借鉴国外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关注国际动态以外,还通过参考我国大数据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注重与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其所划分的标准类型均能在该体系中体现,如具有基础特性的数据开放原则、数据方面的元数据标准、技术方面的数据互操作标准、平台方面的数据开放平台标准、管理方面的数据维护标准、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

在确定标准的关键内容时,还重视采纳国内外标准、较为成熟的协议和指南的核心内容,如数据格式标准选用爱尔兰《开放数据技术框架》的“开放数据推荐格式”;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根据国际标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隐私影响评估指南》(ISO/IEC29134:2017)的要求;数据脱敏标准规定的原则、流程和方法采用了山东省地方标准《公共数据开放第 2 部分:数据脱敏指南》(DB37/T3523.2-2019)。

(二)立足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

该体系围绕我国建立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识别重点和优先开放领域、分级分类开放共享等需求,分别制定了数据开放平台标准、数据发布标准、数据分级标准,旨在贴合国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设的实际要求。同时,该体系还考虑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以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如数据关联标准着眼于解决关联开放政府数据的发布问题;数据管理标准可为开放共享环境下政府主数据管理的实践提供具体的参考。

(三)面向多个主体的规范应用

该体系所涵盖的多数标准有助于为数据提供方有序开展政府数据的创建、采集、加工、发布等活动提供参考。数据平台标准能对数据平台方解决搭建、管理和运营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问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数据利用反馈标准用于帮助数据利用方以规范的行为获取数据、提交反馈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再利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评估标准有利于引导评估机构开展评测工作。

该体系力求架构完整,界限分明,以及各项标准之间的有序衔接。希望政府部门、标准化机构、高校、企业给予关注,推动该体系在我国试点地区进行验证、实施和应用,加速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整体进程,从而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共享开放 篇6

关键词:跨区域地理教研;创新;开放;共享;绿色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继2014(长沙)首届长江流域六省会城市(长沙、武汉、贵阳、南昌、合肥、南京)地理教研协作研讨会(以下简称“六省会地协会”)一年后,2015年11月4~5日,第二届长江流域六省会城市地理教研协作研讨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长江流域“六省城”的地理教研员、地理教师、高校师生、出版社编辑等共600多人聚会江城。

《基础教育课改纲要》“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机构的指导和服务等作用。那么,如何改进和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效地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作用在学生身上。长江流域六省会城市地理教研员联合打造跨区域联动、互补的地理教研协作体,引起教研界与媒体关注。

一、创新教研模式

1.创新教研形式

传统的教研形式以行政区域为组织构架,区域内教研活动组织以行政指令方式下达参会通知,大型教研活动繁琐的官方程序缺乏实质性研讨内容。“六省会地协会”是跨区域合作式非官方的由六省会地理教研员倡导的民间教研组织,教研活动信息及资料的传递等全部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完成,参会教师不需要缴纳分毫会务费,教研活动直奔主题。

2.创新教研内容

“六省会地协会”年会既有同课异构,又有专家点评;既有课改成果交流,又有顶层专家引领;既聚焦课堂教学,又关注核心素养;既有会上的思维碰撞,又有会后的网络研讨。切合一线教师所需,会议内容充实高效。

二、开放课堂研讨

1.开放课堂教学

11月4日上午的同课异构内容为“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执教的有四位教师,教学对象有高三文科班、高二理科班及高一学生。四位教师呈现的是原生态课,每堂课都让人感觉自然而回味无穷,流露出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真实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也契合近年高考地理命题所强调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考核要求。来自六省会的地理教师、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师生600多人自由选择观摩。一堂高三专题复习课以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气球炸弹”飘送到美国实施“飘炸计划”为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让学生利用该情境尝试命题,由此引发对“气压带与风带”这一核心概念的上位与下位知识的回顾与复习,最后以“气球炸弹”所命试题延伸开来,活化学生思维,提升对高考试题立意、情境、设问的审视能力,课堂的设计、生成实现无缝对接,师生对话思维碰撞,不愧为精准把握高考命题脉搏的高效高三复习课;一位教师针对高二理科班学生学情,临时改变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执教者的教学机智,她创设了两组辨别“是真是假”的地理现象情境,激发兴趣,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最后创设的“智闯难关”情境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回味绵长,使一堂学情较差原本自觉无底的课成为一堂自动生成的高效课,令观摩者叹服教师的功底与机智。

2.开放研讨点评

同课异构后的研讨点评环节有自由发言也有专家点评,参与点评的专家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多维度对四堂同课异构课坦诚点评,无所拘束,开放自由,畅所欲言,不仅仅是挖掘和肯定执教者的长处与亮点,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不足与弱点畅谈自己的处理方法与策略,将名师的教学经验毫无保守地倾囊相助,难能可贵。如有教师针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教学就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给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即“六个风带风向两两相对组成一个巨大的小于号”,也有教师就三圈环流教学难度处理如何基于课标教学提出自己的方法,还有教师认为高三复习应不断攀“高”、高二教学应不断挖“底”,针对学情相得益彰。

三、共享教改成果

1.共享专家成果

11月4日下午两点至三点半,华中师大地理教学论博导李家清教授为与会者做了“核心能力: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与有效教学的诉求”专题讲座,对该协作体开跨区域地理教研先河给予高度评价,并从“深刻认识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背景,着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积极探索高中地理实现有效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诠释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地理教师核心能力提升之间”的逻辑关系,讲座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与参会教师就课堂教学和教科研中的一些困惑进行了深度交流。

2. 共享课改经验

“搭建协作平台,促进成果交流”是“六省会地协会”的活动宗旨,4日下午举行了长江“六省城”地理教研教改经验成果交流会,分享各地区地理特色教研成果。各地教师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生地理实践活动探索”、“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实验操作探究”、“翻转课堂在高中区域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等地理教研教改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专题报告每人发言时间限定10分钟,展示PPT图文并茂,案例丰富,与会者高度评价这些主题交流是饱含思想火花、接地气很实用的精彩发言。

四、绿色环保会议

1.公益教研活动

“六省会地协会”年会轮流在六个省会城市举行,长沙开先河,不收取会务费,不设接待用餐,承接会议的学校免费提供会场及饮用水,组织会议的六省会城市地理教研员竭尽全力做好会务组织工作,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为一线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尽心尽力。一位参会教师深情地说:“在武外参加的两天盛会,虽然有点车船劳累,更多的却是不舍。两天里,我们领略了地理人的风采,他们的智慧、执着、自信、实在……,每一次分别我们期待着下一次另一个城市的相聚”。很多参会教师说“想不到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不交会务费,可以分享这么好的会议内容、享受这么好的会议服务”,教师们对地理教研活动的期待就是六省城地理教研员所构建“六省会地协会”的工作目标,公益教研永远在路上。

2.绿色教研会议

“六省会地协会”已历经两次年会,会议筹备阶段,六省会地理教研员通过QQ群及微信群进行沟通联络,商讨会议主题、流程及细节,会议报到及流程安排全部通过新型社交媒体完成,参会者行程及旅社住宿全部通过互联网预定,会议新闻推送全部通过新型社交媒体传播,会议资料整理共享也全部上传新型社交媒体,建立了长江地理协作体QQ群、长江流域六省会地理教研微信平台,注册建立了网站http://www.changjiangdili.com,会议没有给参会者发一张纸,践行了地理教师的绿色环保理念。年会虽然结束,但网络研讨却风景这边独好。

共享开放 篇7

1 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及共享管理情况

交通行业重点科研基地平台(包括行业重点实验室、行业研发中心及行业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是行业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也是行业科学仪器的主要保有者和应用者。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交通行业69个重点科研基地平台大型科学仪器(指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原值在10万元人民以上的单台或成套仪器设备、系统及软件等)资源调查数据显示,行业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在投入、使用、管理等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科学仪器自身特征:专用仪器多、通用仪器少,普通仪器多、高精尖或独有仪器少。交通行业的科学仪器多以完成特定项目研究工作为目的而购置,针对性比较强,适用范围相对较窄。目前行业内科研机构保有的3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普通仪器较多,高精尖或独有科学仪器因受研究经费、研究水平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少。表1所示为不同原值区间的大型科学仪器分布情况。

(2)科学仪器管理特征:科学仪器的具体控制权大多在机组。目前,我国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的管理主要涉及单位、部门、机组3个层次。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在采购科学仪器后,对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建立台账;科学仪器的具体管理工作由部门承担;科学仪器一般为专人专用,由机组人员负责操作,因而科学仪器的检定校准、维修、保养、使用等实际控制权基本是掌握在机组层面。

(3)科学仪器利用特征:不同原值区间科学仪器利用率相差不大,科学仪器利用率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调查统计的我国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平均年有效工作机时为877小时,平均利用率为54.8%;不同原值区间科学仪器利用率相差不大,如图1所示,与通常设定的1 600小时/年的额定机时相比[3],科学仪器利用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 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障碍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刚刚起步,直接阻碍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开展的因素涉及科学仪器构成、政策制度、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主要包括:

(1)基础性、通用性、高精尖等具有较大共享价值的科学仪器相对较少。如前所述,在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构成中,专用仪器、普通仪器居多。专用仪器一般仅在特定研究领域使用,用户范围窄,共享意义不大。普通仪器普遍应用较多,价格不高,科研单位均有能力自行购置使用,需求潜力不大。基础性、通用性仪器应用范围广,高精尖仪器一般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购置价格高,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这两类科学仪器具有较大的共享价值。而交通行业这两类科学仪器相对较少,从而造成了资源共享能力相对薄弱。

(2)财政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滞后。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科技投资、管理、资源配置等均会形成新的模式或业态,科技资源共享,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即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的重要举措。然而面对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的变化,我国财政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未及时作出调整,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如目前享受免税政策的进口科学仪器的开放存在政策瓶颈。对于享受免税政策的进口科技开发用品、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根据《关于修改〈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和〈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3号)的要求,应当直接用于本单位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不得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只有经海关核准的单位,其免税进口的科技开发用品、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可以用于其他单位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活动。目前交通行业有超过50%的科学仪器为此类享受免税政策的进口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开放服务受上述现行法规制约。此外,科研单位科学仪器开放服务收费许可、单位内部共享服务费用的内部结转等,目前尚无法律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推进。

(3)科学仪器管理单位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多以提供实验、试验、测试等技术服务的方式实现,仪器管理单位若无分析检测资质,难以证明或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很多科研机构受人员、场地、管理等因素影响,暂不具备申请相关分析检测资质的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开展。此外,科学仪器开放服务工作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技能型人才,绝大多数科研单位没有针对这类技术人员设评聘制度,导致这类人员职称晋升、职务晋级困难,人员队伍流动大,技术人员队伍匮乏或不稳定,导致仪器管理单位的技术服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科学仪器开放工作的开展。

(4)科学仪器共享缺乏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后,既会产生大量的试验材料、水电等成本费,也会因科学仪器使用率提高而增加仪器的维修、折旧等费用,这些费用需要通过服务收费来进行补偿,但随之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收费没有标准,往往是单位自行定价;二是很多仪器维护费相当昂贵,如仅通过服务收费来补偿会造成开放共享的使用费用高,很多需要使用仪器的单位支付不起高额试验费,依然无法实现仪器共享共用。

(5)科学仪器共享中仪器损毁、丢失等问题无法避免。生产类仪器,特别是需要在现场进行作业的仪器,如开展科学仪器共享,只能采用租赁、租借等方式,而在仪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设备损毁、丢失等问题的发生。这类问题一旦出现,一方面责任归属和赔偿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也影响开放仪器部门的正常科研和生产活动。

结合对我国交通行业科学仪器管理和利用情况的调研,深入剖析产生上述科学仪器开放共享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

(1)条块分割的科研投资体制。目前,交通行业重点科研平台科学仪器购置经费渠道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部基建项目资金、财政部修缮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基建项目经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单位自筹资金等。2000年我国开始实行部门预算以来,各部门所需科研经费纳入部门预算,部门之间彼此独立,部门预算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相对独立[4]21,各级政府、各部门在进行科研投资时,难以对科学仪器购置进行统筹规划,也很难进行相关沟通和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学仪器重复购置、仪器购置选型不合理等问题。如前所述,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大型科学仪器构成中,普通仪器偏多,具有较大共享价值的仪器偏少,资源共享能力有限,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的科研投资体制。

(2)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科学仪器资产管理机制。如陈光等[5,6]的分析,科学仪器资产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实是造成科学仪器共享存在障碍的重要原因。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科学仪器虽然为国有资产,但具体的控制权在各单位、各部门甚至是各机组。政府部门作为科学仪器投资者,期望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提高科学仪器利用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科学仪器的实际控制者,即各单位、部门或机组则仅仅期望占有科技资源为己所用,没有开放共享仪器的积极性,更不愿意将其提供给同领域具有竞争关系的单位使用。

(3)科学仪器运行和维护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在我国的预算经费安排中,往往只设科学仪器购置费,科学仪器运行、维护费没有来源渠道。科学仪器在其生命周期内,运行、维护等使用成本是一笔数额不小的开支[4]22。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是典型的实物资源共享,不同于单纯的信息共享。信息具有可传递、可复制等特征,其共享、共用不会带来共享成本的提高或信息本身价值的降低;而实物资源的使用会带来损耗,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意味着加速仪器资源的使用,从而必然会增加仪器维修、保养等运行维护成本。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运行缺乏制度性的运维经费保障,科学仪器运行维护成本无法从财政预算渠道获取,若全部依托有偿服务补偿,则很容易造成服务价格过高,用户单位承担不起,仍然达不到共享的目的。

3 推进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对策

交通行业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法律政策框架下推进科学仪器开放,需要解决仪器控制权配置、开放共享成本合理补偿等核心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推进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对策如下:

(1)综合考虑科学仪器资源性质、共享价值、服务能力等,合理确定开放共享范围[7]。符合以下特征的科学仪器鼓励开展开放共享:财政投资购置的科学仪器;基础性、通用科学仪器或高水平、独有科学仪器;原值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在满足本单位科研和生产任务的同时,仍有空余机时;配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2)采用委托测试与协作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如前所述,在科学仪器开放使用中发生的仪器损毁、丢失等问题是阻碍仪器开放共享的原因之一,为规避仪器损毁的责任认定与赔偿问题,采用委托测试和协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仪器开放共享,释放仪器服务潜能。

(3)建立科学仪器中心和依托仪器管理单位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行业科学仪器中心,作为行业内的公共科研基础设施独立运行,是使仪器所有权与控制权趋于一致、减少仪器共享障碍的有效手段。仪器中心是根据行业科技发展需求,以服务和支撑科技创新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仪器为核心组建的专业的、开放性的研究和服务机构,按照公路工程、水路工程、运输工程、交通安全、环保节能、智能交通等学科领域,在考虑地区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以开展仪器开放服务和仪器创新研究为主要职责。科学仪器中心作为专业化的仪器研发与开放服务机构,对科学仪器、技术人员、研究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考虑到行业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建立科学仪器中心和科技部在国发[2014]70号文件中要求的由仪器管理单位组织仪器开放共享相结合的方式,对仪器开放共享进行组织管理。

(4)认可科学仪器开放服务收费制度[8]。以《科技进步法》和国发[2014]70号文件为主要依据,承认科学仪器开放服务收费的合法性,开展有偿分析测试服务。仪器开放服务成本包括:试验耗材支出,房屋、水电等运行支出,维修、保养、折旧等管理支出,以及实验技术人员劳务支出,开放服务机构应根据具体科学仪器的运行成本情况,考虑市场需求和开放服务对象的价格承受能力等因素,制订相应的具体收费标准。

(5)建立科学仪器购置查重和论证机制。少数人占有科学仪器并为他人所用是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最佳状态[9]。把住仪器共享利用源头,优化仪器资源的空间布局,是推进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前提和基础。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原值在一定数额(如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仪器进行查重和论证,如本地区已有应用于相同学科领域的相同仪器,且仪器提供开放服务,原则上不建议购置。仪器购置论证一般采用同行评议方式,重点对拟购置仪器的购置必要性、技术参数选型、经费预算等进行论证。

(6)政府财政对科学仪器开放进行补贴[10,11]。如前所述,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必然会带来仪器价值损耗问题,损耗成本很难完全由开放服务对象来承担,而只能由公共财政对仪器开放共享实施补贴。国发[2014]70号文件和国科发基[2015]199号文件对此也有明确的指示。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在对科学仪器开放使用、服务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相关单位给予补贴。

(7)提高科研单位资源共享意识,推进各单位制订科学仪器共享的人事管理制度。就我国当前的科学仪器管理机制来看,科研单位是科学仪器的保有主体,是开展科学仪器共享的中坚力量,科研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开展科学仪器共享对于本单位开展协作交流、拓展业务从而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科研单位可以在单位内制订并落实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薪酬、评价等政策,有效调动科学仪器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推进本单位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开展。

(8)先公开信息、再开放仪器,逐步推进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共享的三层次模型包括可见性、可及性、可用性3个层次[12,13]。科学仪器作为典型的实物资源,可见即提供科学仪器属性、基本原理、保有单位、运行状况等基础信息公开服务,使仪器为社会所了解;可及即提供科学仪器使用联系方式或在线预约服务,建立获取仪器服务的途径;可用即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保障确保科学仪器正常高效运行。我国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应首先清家底,建立科学仪器资源目录,开放仪器基本信息并逐年更新,进而选择有共享价值和开放条件的科学仪器逐步向行业或社会开放使用,分阶段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摘要:调研我国交通行业大型科学仪器资源情况,分析仪器分布、管理、利用等特征,进而利用资源共享、产权等理论深入剖析阻碍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障碍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行业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对策建议。

共享开放 篇8

一、建立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与开放机制的必要性

目前,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大都是为本校专业教学服务的, 这种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服务对象少, 许多设备和仪器一年只能使用几次, 大量的实训设备和场地空置, 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与此同时, 社会上需要接受培训的企业相关人员却苦于缺乏培训场地。就汽车行业来说, 目前福建省汽车保有量已超过70万辆以上, 已有1类汽车维修企业250家, 2类汽车维修企业1700多家, 由此而产生的汽车制造及汽车售后市场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汽车制造、维修行业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为了满足社会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 近几年福建省内的中高职院校纷纷开办了汽车专业, 但新办院校常常是专业师资短缺, 实验条件不足。

我院2005年被列为国家汽车维修实训基地, 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列为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 同年, 我院汽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 所以尽快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汽车实训基地共享机制以解决社会办学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提高我院汽车实训基地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机制的措施

现代实训基地不仅要为教学服务, 而且应该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为此, 我们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按照政府、学校、企业协作共建、资源共享, 以“对内实行多元化管理, 对外实行互惠互利合作”的建设方案来实现。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院汽车实训基地已建成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1.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

在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 我们注重与企业合作, 借鉴企业中的职业教育理念, 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建设实训基地, 将汽车企业最新的技术培训课程内容引入专业教学, 推进汽车专业课程改革, 为企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2005年开始我们与丰田公司合作举办了“T-TEP学校”, 引进丰田企业的汽车维修技术员培训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们通过了丰田公司技术员一、二级培训认证, 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以及为企业培养考核技术人员。2008年我们又与东风雪铁龙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合作中, 企业提供大量的教学设备、教具、技术资料和师资的技术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使我院汽车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校内实训基地实力显著增强,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训质量, 而且也为企业员工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实现了校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在管理上我们成立了丰田培训室以及东风雪铁龙培训中心, 实行单独的管理机制, 以更好地满足教学与服务企业的需要。

2. 利用实训基地资源优势, 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

我院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国家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及汽车专业示范性建设的资源和教学优势, 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中, 依托实训基地积极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 充分利用综合实训基地的设施和条件,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发挥服务社会作用。我们先后取得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鉴定站资格和交通部职业水平鉴定中心认证的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鉴定站资格, 成为全省汽车专业鉴定项目最多的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鉴定站。示范性专业建设以来, 我院积极为社会及企事业培养汽车相关专业高级人才, 为我省汽车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培训。多次举办了汽车维修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 全省机动车质量总检验员培训班, 并为汽车相关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此外, 我院依托汽车专业设立了福建省汽车联合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福建省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第二检测室等。作为汽车性能检测认定机构, 对外承担了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改装定型试验及汽车专项研究和技术推广, 承担了我省车型的改装定型、试验和鉴定等工作。2008年校企合作组建了汽车检测站与汽车维修厂, 为社会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

3. 组建职教集团, 共建实训基地, 支持相关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 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更加紧密、更加直接地为汽车工业发展服务, 2008年, 由福建省汽车工业行业协会牵头, 以我院为龙头, 由相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参与组建了福建省汽车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坚持“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劳务派遣机构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 为构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对台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职教集团的成立整合了各组成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 为进一步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 我院已成为教育部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基地和省劳动厅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培养基地。

三、建立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机制的成果

1. 建立了一套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机制

经过几年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们建立了一套“对内实行多元化管理, 对外实行互惠互利合作”的实训基地共享管理机制。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 以系部为主管部门, 实训中心为执行部门, 根据不同的实验室特点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 实行岗位责任制。部分校企合作相关实验室, 探索建立较为独立的管理方法, 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 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 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 实训方式与实训过程企业化, 实现企业化的科学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培训管理, 确保学生实训教学及企业人员培训的优质高效, 实现了校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2.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教师

高素质教师是培养学生“高技能”及为社会服务的保障。实训基地共享机制的建立加强了校企合作, 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加大校内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尤其是中青年教师, 在分期分批选送参加合作企业丰田公司的技术培训及参加各类的专业培训班外, 同时安排轮流到校外实训基地及企业挂职实习。在几年的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教师们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汽车专业90%的专业教师取得了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证书, 80%的专业教师为福建省汽车维修工高级考评员, 有6位老师取得了丰田一级技术员培训教师证书, 3位老师取得了丰田二级技术员培训教师证书, 2006年申报了15项学院科研项目, 5项省级科研项目。另外已确定5位老师将在今年参加合作企业东风雪铁龙公司的专业技术教员培训,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改进了教学模式, 提高了教学水平

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与开放机制的建立加强了校企合作, 订单式培养模式使汽车厂家的技术培训体系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 使专业教学水平能与当代汽车技术先进水平保持基本同步, 学生能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培训, 从而实现了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的要求零对接, 提高了课程建设质量, 提高了教学水平。在与丰田公司合办的“T-TEP”学校中, 我们改变了过去理论与实训教室分离的模式, 建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室, 实训室的布置形式以企业实际运行的模式展开, 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训练氛围。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也引入了丰田汽车公司的“5S”理念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 , 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教材的使用中, 我们导入丰田最新的技术教育与培训教材, 即TEAM21课程体系。学习结束时申请参加丰田汽车公司的考核 (包括理论和实操) , 考核通过者可获得企业颁发的证书, 实现顺利就业。

4. 实现了资源共享, 提高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与开放机制的建立加强了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近3年来, 通过汽车实训基地, 我们先后为中高职院校培训汽车骨干教师120多名, 培训了技师、高级技师近200名;承担了福建省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全省机动车质量检验员培训, 组织了3期总检验员培训班, 共培训机动车质量总检验员150余名。在我院校企合作的“丰田T—TEP学校”项目中, 每年为全省18个丰田汽车销售维修企业培养与考核丰田一、二级技术员100多人次。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条件, 为社会和行业开展技术培训、专题技术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服务, 每年为社会及企业开展的各类汽车专业培训近500人次。校内实训基地服务社会, 不仅提高了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提高了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性, 而且提高了学院的声誉, 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院汽车实训基地共享与开放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 已初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有: (1) 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仍然短缺。 (2) 对合作企业外的相关企业技术培训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 实训设施、场地还需进一步完善。 (4) 实训基地共享机制的管理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也是我们以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4) .

[2]黄旭.论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4) .

共享开放 篇9

一、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参与、构建开放存取的意义

1. 降低信息共享空间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

信息共享空间主要由信息资源、环境资源和技术资源三部分组成,其中信息资源是信息共享空间最基本的资源,具有基础性作用。开放存取运动的蓬勃发展为解决信息共享空间的经费问题提供了契机。首先,开放存取运动倡导的一种理念——读者应该能够自由获取各类学术信息资源而不需支付费用,这有力地冲击了出版商的获利意图和动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次,开放存取运动的快速发展,可以为信息共享空间提供大量学术信息资源,大大降低了信息共享空间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

2. 开辟信息共享空间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

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为信息共享空间资源获取开辟了一条捷径,可以方便地从信息网络中发现开放存取资源库并获取有用的学术信息资源。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源相对网络上其他普通信息资源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同类资源相对集中。二是信息资源质量较高、可靠性较好。三是获取便捷。我们根据开放存取资源登记系统直接登录网站便可下载。

3. 拓展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功能。

开放存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汲取已有经验,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开放存取信息资源,整理建库并提供利用;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或参与建设学术信息资源开放存取平台,建立信息交流、共享的全新平台;此外信息共享空间还可以提供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源站点导航服务等。因此,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将得到进一步延伸。

4. 提升信息共享空间的影响力。

信息共享空间可以受益于开放存取运动的快速发展并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不少图书馆、信息机构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上的“推荐学术站点”栏目,推荐了国内外一些预印本系统;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主页上开设的“网络数据库”,介绍了开放存取的概念并提供了一些开放存取资源链接等,这种尝试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普遍关注和赞赏。信息共享空间应顺潮流而动,与图书馆、科研机构及其他信息机构一道,力争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倡导者和率先践行者,使开放存取服务成为信息共享空间吸引目光的一个亮点。

二、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参与、构建开放存取的优势分析

1. 开放存取与信息共享空间核心思想的一致性。

开放存取是由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界等团体和个人提出、倡导的一种学术信息交流机制,它是“一种倡导公平原则、旨在促进学术自由交流的思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在网络环境中可以自由存取文献信息的机制”,其核心思想就是促进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空间是在开放存取运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以丰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雄实知识技术为保障、以舒适和谐环境为依托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空间设计,其职能,一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二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提高信息素养,三是促进信息交流、共享。二者实现方式虽然各有特点,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一致的,即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2. 开放存取与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主体的一致性。

开放存取的具体实施主体主要是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信息机构等。下表1和表2分别是国外、国内部分开放存取实例。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信息共享空间与开放存取的构建主体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等领域,这种构建主体的相对集中性有利于二者在构建主体内部实现融合,图书馆将成为链接信息共享空间与开放存取的纽带。

3. 开放存取与信息共享空间资源建设的一致性。

开放存取是一种旨在促进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理念、机制,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术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其核心环节还是学术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共享空间是集传统信息资源、虚拟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与环境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建设仍然是其中心环节。信息共享空间和开放存取都秉持一个共同的理念———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心的资源观,而且信息共享空间信息资源建设的横向扩展与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源建设的纵深发展可以形成互补态势,若二者能够实现融合则是非常有意义的。

经过上述分析发现,开放存取与信息共享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呈现优势互补的态势。信息共享空间资源建设需要快速发展的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源的支撑,而开放存取实例构建与发展需要融合信息共享空间的一些设计思想、理念。因此,开放存取与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将由各自独立发展逐步走向相互支持、相互借鉴乃至以后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大学图书馆可能是实现这种融合的最佳境地。

三、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开放存取构建策略

1. 自研自建策略。

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主体应加强开放存取理论与技术研究———其缘起、核心思想、实现方式、运作机制、发展概况与前景、开放存取相关技术等。开放存取技术主要有元数据获取技术、数据组织与标引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信息揭示和便于检索的技术、数据信息永久性保存技术以及标准化技术问题等。开放存取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开放存取期刊和机构仓储两种类型,也有学者认为还应该包括个人网站、博客、维基(wiki)、论坛等。笔者认为,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开放存取期刊与开放存取仓储是其建设的两大重点内容,同时兼顾其他一些扩展服务模式。

2. 合作共建策略。

合作是开放存取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大型开放存取项目都是由多方共同参与完成的,比如中国奇迹文库就是由科研、教育、技术领域工作者合作创建的预印本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其中国外预印本门户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共同开发完成的。因此,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摸索构建开放存取也需要多方的支持与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其他机构和团体创建的开放存取项目,学习其先进经验和技术,积累、共享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源;一方面要在自建开放存取项目时争取相关机构、团体的参与和合作,以扩展开放存取项目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与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扩大开放存取项目的影响力,吸引多方学者积极支持该项目建设,积极投稿并广泛使用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源。

3. 开发组织策略。

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构建开放存取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依托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主体的学术环境,把原有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形成可开放存取的信息资源,把原有虚拟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实现开放存取使用,同时要大力宣传开放存取思想,鼓励、吸引广大学者、科研人员、其他机构团体积极参与开放存取建设,鼓励他们积极把自己的学术信息、科研成果投放到开放存取库中,并鼓励他们使用已有的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在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发现并获取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源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发现开放存取信息资源主要是通过查询开放存取平台登记系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开放存取资源(或链接)的关联追溯以及浏览等途径实现的。总而言之,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为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参与开放存取运动、构建开放存取模型将成为信息共享空间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主体应认真分析开放存取运动给其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影响,积极投身到开放存取运动当中去,不仅要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支持者、倡导者、宣传者,还要成为开放存取模式的研究者、建设者和使用者。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 (3) .

[2]陈力, “开放存取”刍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7 (2) .

[3]曾湘琼.学术信息OA模式的实质与前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 (2) .

[4]杨帆.开放存取及其实现方式分析[J].图书馆论坛, 2006 (1) .

[5]王东艳.开放获取实现模式及其资源与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 2007 (1) .

共享开放 篇10

2015年5月7日, 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2.0版 (www.datashanghai.gov.cn) 正式开通。上海的政务数据开放工作位居国内领先地位, 2012年就开通了全国首个政府数据门户网站“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作为全国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站, 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承担着对外数据开放、提供检索下载服务等功能。目前, 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内容已基本覆盖各部门主要业务范围, 涵盖了经济建设、资源环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社会发展、公共安全、文化休闲、卫生健康、民生服务、机构团体、城市建设等11个重点领域, 累计开放数据资源共470项。部分数据已被信息服务企业调取利用, 数据的经济价值初步显现。上海今年将力争把对外开放的政务数据资源增加到1000项, 同时, 所开放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市场价值方面也将力争更好地满足公众、企业的需求。

2015年, 上海市委“一号课题”和上海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均把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摆到了重要位置。经过多年努力, 上海政务数据开放已初步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 其中三大数据库 (法人库、人口库、空间地理库) 已汇聚160万户法人单位数据、2500万常住人口数据和覆盖全市陆域的高分辨率空间地理基础信息, 一系列跨部门重大数据平台 (如网上政务大厅、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 已在科创中心建设、自贸区、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

今年上海将继续摸清各部门的政务数据“家底”, 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政务数据资源编目和注册, 为明年基本实现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共享开放 篇11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吸取精神食粮、充实人生的理想去处。本文主要探讨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基本状况,相应的服务模式,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从而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模式;免费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4-01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吸取精神食粮、充实人生的理想去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服务模式更是越来越企盼。实行免费开放不仅大大拉近了市民与图书馆的距离,方便了读者,提高了读者的到馆率,而且还起到了示范效应,履行了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真正实现公益性文化资源的全民共享。

一、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基本状况

图书馆回归公益,是文化惠民的一个切实有效的举措,能够为更多渴求读书和从中汲取养分的人们带来福音,这既是读书人之幸,更是教育之幸和民生之幸。目前,公益文化娱乐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已成为社会主流。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免费开放的服务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服务模式

1、免费办理借阅卡。公共图书馆向市民免费开放,首要是要解决观念问题。即首先要明确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服务性质定位,明确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宗旨,真正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体现其公益服务性。因此,首要的工作就是消除障碍,实现零门槛进入。就是人人都可持有效证件免费办理一个借阅证,此证可在各个功能部室使用,俗称一卡通。在办理此证时免除工本费、注册费等相关费用,但是还要收取一部分押金,其目的就是保证读者所借阅的读物安全、有效周转而免受损坏和流失,提高其他读者的使用机会和资源利用率。

2、免费使用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后,上网人数明显增多,有时出现人等机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缓解这种压力,通过规定上机时间、上机性质和上机人员成分等举措实现电子阅览室高效合理运行,从而满足不同人员的上机需求。现在上机时间暂时规定每人上机时间为1.5小时,娱乐性上机一天最多两次机会,以避免个别读者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3、加大图书上架量。传统意义的借阅方式是读者通过目录检索到自己需要借阅的读物,再由图书管理员到相应的书架寻找书籍,经过登记将读物借与读者。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根本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为缓解这一矛盾和压力,图书馆应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服务设备,改进服务方式,使用新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上架的流通书籍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新增图书上万册,大大增强了读者选择的余地,彻底解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如今图书馆免费开放,更加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市民看书、看报非常方便,图书馆成了许多人每天必去的地方。

4、信息公开,提供免费咨询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文献咨询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工作的核心。图书馆通过自身的文献优势,通过各种检索工具,解决了读者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图书馆凭借自身的优势,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将咨询服务渗透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更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免费咨询。在咨询服务中,一是要做到信息资源开发的广泛性,广辟信息来源;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一切可能的设备,确保可提供的信息范围适当,内容完整;三是要掌握信息的准确时效性,所提供的信息要及时,要以最快的速度使用户得到所需的最新信息。

三、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保证措施

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对广大读者而言,感受最深的变化就是以前需要花钱才能享受到的服务现在免费就能得到,其过程好像一个非常简单的变化。但是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而言却不是那么容易,它不仅是一个浩大的管理服务系统,而且还必须有可靠的保证措施得以实现,不然就会出现一些连锁性的新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形象,甚至会导致免费开放的失败。为保证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得以顺利实施,要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创设优美的借阅环境。固定的建筑场所是实现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服务的基本保证,其环境和布局在读者阅读书刊、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图书馆的建筑风格,而且还涉及到馆内的布局、装饰、灯光、设施等,这些对读者的阅读心理有极大的影响。富平县图书馆从建筑、设施到服务功能、管理模式基本上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体现了全新的理念:大开间,全开架,集藏、借、阅、检、管于一体。图书馆还在安全、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维修方面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使图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能从繁琐的事务中摆脱出来,全身心的钻研业务,提高服务质量。

2、提高馆员素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更加广泛,图书馆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开放式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馆员的角色也将定位于知识提供者、信息管理者、电子咨询员,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复合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服务技能。如果没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并能积极主动拓展各项业务的工作人员队伍,图书馆就不可能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发挥它最大的潜能。

3、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整合。公共图书馆实现免费对外开放,将各种资源合理整合尤为重要。

(1)人力资源的整合。①要将热爱图书馆事业、有一定专业特长的高素质人才放在接待读者的岗位而不是内务部门,要使一线工作人员真正由图书馆守门员向信息导航员转变;②要整合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做好网上咨询、读者培训以及专题服务等工作,发挥图书馆的学科特长,为有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2)信息资源的整合。面对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仅靠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图书馆间的联合,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资源的共享。

共享开放 篇12

近年来, 我国致力于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加快了政务资源的共享开放进度, 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和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政务资源共享开放方面, 主要采取了政务信息公众开放平台、政务信息增值服务、标准共享数据中心及政务流程管理等4 种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59 个国务院部门、26 个省级行政单位和43 个较大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测评, 并发布了《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 (2012) 》。结果显示, 在信息公开目录、年度报告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基本考核指标方面, 行政机关交白卷的现象明显减少。

作为政务资源共享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透明度一直为社会所关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全国选取了81 个城市样本做了研究并发布《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总体处于不及格的状态。

二、政务资源共享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 我国的政务资源开放共享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9 成政务网站不公开项目审批进展情况, 70%城市环保网站不发布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公民申请政府机关干部任免情况信息公开的难度很大;4 成部委网站未提供红头文件废止信息, 等等。这些问题, 可以从行政体系、法律法规和信息技术三个大的方面来追本溯源。

三、云计算模式下的政务资源共享开放

所谓云计算, 指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将云计算应用于政务资源共享开放领域,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云计算有利于破解行政部门壁垒。一方面, 云计算可以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范围。云计算将分散在不同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统一起来提供一站式服务, 可有效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共享的范围和效率。 另一方面, 云计算还可以满足政务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云计算可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 整合微信、微博、百科等服务技术和模式, 有助于政府有的放矢地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2. 云计算有利于从顶层完善规章标准。云计算可为政务信息资源的用户提供统一的设备、技术和管理平台, 无需用户从自身业务架构出发单设一套系统, 可实现顶层架构的标准和规范化。

3. 云计算有利于节约技术和安全成本。云计算可对政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权限分配、均衡负载、部署软件和控制安全, 并进行可靠的安全实时监测等, 可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用户端可在不改变设备与技术的条件下, 将技术和安全成本精简到最低限度, 以小成本即可获取所需信息。

架构在云计算之上的政务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即为政务资源云平台。 该平台的建成运作, 可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有效提高政府在城市管理服务、产业经济和民生服务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在技术实现上, 政务资源云平台无需完全另起炉灶, 可依托已有的信息化平台进行建设。总体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层、数据即服务层、平台即服务层、软件即服务层、管理及标准规范体系、安全和运维体系。

基础设施即服务层:基础设施层资源池主要包括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 通过资源的池化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再分配和回收, 为数据服务层提供支撑。

数据即服务层: 通过数据的集中比对、处理和融合共享, 为城市的综合管理服务、产业经济管理服务, 也为城市各管理部门的专业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

平台即服务层:依托于云计算基础架构, 把基础架构资源变成平台环境提供给用户进行快速开发、测试和运行。 在将各业务信息系统功能纳入统一面向服务的架构平台后, 还可有效利用和编排组织内部的应用服务构件。

软件即服务层: 方便用户通过WEB浏览器、移动客户端等各种方式, 方便地获取各类服务。

管理及标准规范体系:管理制度包括政务资源云平台的维护、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开发监管、应用效果评价等;标准规范则包括云平台的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的标准规范等。

安全和运维体系: 包括政务资源云平台的数据存储、访问权限安全设定、资源管理和调度、监控及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

四、构建云平台之上的政务资源共享开放对策建议

(一) 建设模式上, 应以外包为主, 自建为辅

政务资源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可采取自建或服务外包, 相比自建, 采取服务外包模式来建设政务资源云平台, 更有利于创新投资、运维和服务模式。 通过实行公司化的运作, 可提供专业化的内容服务, 形成新的利益平衡, 破除条块分割、条条分割的“信息孤岛”。 从长远来看, 应更多地采取外包为主、自建为辅的建设模式。

(二) 管理模式上, 建立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构, 对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政务资源云平台需要实行统一管理, 成立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构来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包括明确政府监管部门与市场化运营单位之间的管理与分工、政务资源云平台运行管理、安全和隐私保障等问题, 以确保云平台的自主、可控和安全。

(三) 推进策略上, 采取 “增量优先、先易后难、先共性后特殊”的方式逐步推进

所谓“增量优先”, 是指将那些新建、改造的电子政务系统优先部署到政务资源云平台上。 “先易后难”, 指的是将技术上实施起来简单、 部门间协调起来容易的系统先行建设。 “先共性后特殊”, 是指业务性质上先迁移各部门共有的对象, 再迁移具有特殊要求的对象; 先考虑对安全要求不高的对象, 再考虑对安全要求高的对象。

(四) 具体做法上, 分步骤、 有计划地将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和业务系统迁移到政务资源云平台

第一步, 对基础数据库实现一体化部署。 在数据即服务层, 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一体化部署, 将这些与部门内部业务联系不是最密切、具有部门间共性特征的基础数据资源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存储、检索、开发与共享服务;第二步, 统一迁移办公系统和网站。在软件即服务层, 将各部门办公系统、分散建设的部门网站统一迁移到政务云平台, 包括邮件系统、即时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培训系统、考核系统和公文传输系统等, 通过云平台统一提供服务, 减少各部门购买软件、维护和升级的成本;第三步, 将各部门业务数据库和业务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资源云平台。 在前面两步实现的基础上, 分步骤、有计划地将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和业务系统迁移到政务资源云平台, 真正实现业务上的融合共享。

摘要:文章概述了当前我国政务资源共享开放的现状, 从行政体系、法律法规和信息技术三方面分析了政务资源共享开放难得原因及由此导致的问题。引入云计算概念, 给出了政务资源云平台之上的政府-企业-公众互动模型和总体架构。最后, 给出了政务资源云平台的若干对策建议:在建设模式上, 应以外包为主, 自建为辅;在管理模式上, 需建立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构, 对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在推进策略上, 应采取“增量优先、先易后难、先共性后特殊”的方式逐步推进。

关键词:云计算,政务资源,共享开放

参考文献

[4]王锐等.政务信息“共享云”及其建设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 2013 (02) .

[6]吕元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04) .

[7]牛力等.我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 2013 (05) .

[8]蔡立辉等.电子政务应用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地方政府与绩效管理创新研究丛书[M].人民出版社, 2012.

上一篇:增养殖种类下一篇:游戏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