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

2024-12-06

洛阳理工学院(共9篇)

洛阳理工学院 篇1

美术学院下设美术系、艺术设计系、造型艺术系和美术理论研究所,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职教师49人,包括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22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1人,在校生1700余人。

美术学院教师实力雄厚,教学和创作均获得社会好评。近年来,教师发表作品数百幅,参加省级以上展览80余次,国外个人展6次,7人20余次参加全国性美展,3人次参加国际艺术交流,多人次在上述展事中获奖。

在1996年至2008年的河南省第五至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学生共获奖155个,其中一等奖45个,二等奖59个,三等奖51个,在全省名列前茅。

美术学院具有高标准的画室、教室,电脑教室、资料室、数码实验室和雕塑、版画制作室等,良好的条件能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美术学院师生不懈攀登新高峰的精神,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专家的好评,199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建校80周年美展1997年,河南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介绍我学院,并称之为“洛阳师专现象”;1999年,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又以专题片形式向全国作了介绍,·2000年6月,我学院党支部被河南省委组织部、高工委授予“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8年4月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创造的一千平方米大型牡丹画和参与创作的洛阳市千米牡丹长卷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全国首创。我院两名毕业生光荣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洛阳段的传递活动。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和绘画三个本科学科,七个专业方向。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包括中国画方向、油画方向、书法方向。主要培养掌握美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美术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创作设计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艺术设计(数码设计方向),非师范类专业。该专业是近几年来设计领域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广泛的人文素质,在艺术设计和文化传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单位从事动画原创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创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绘画(中国画方向、油画方向),是我学院根据专业优势新增学科,主要培养专门的美术创作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洛阳理工学院 篇2

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

截至4月,学校校园占地2850亩,建筑面积近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8.78亿元;有23个学院,3个公共教研部,63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145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

历史沿革

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

1916年8月,河南省立河洛道师范学校成立,学校创建伊始以周公庙为校址。

19,河南省立河洛道师范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7年7月,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第八中学合并组建河南省立中山学校,学校由周公庙迁入东关双龙巷旧迎恩寺内。

1928年,学校又恢复原名,自迎恩寺迁入洛阳城内西南隅南营旧址办学。

1933年,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

1938年8月,学校迁到豫西山区卢氏县涧北村,以该村莫家祠堂及关帝庙为校舍。

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洛阳。不久全面内战爆发,学校先迁开封。

1948年,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流亡江苏。

洛阳师范学校

1950年2月,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洛阳师范学校,在洛阳老城区东华街1号恢复重建,后迁往洛阳治安南街8号。

1958年,洛阳行署在洛阳师范学校基础上挂牌成立洛阳师范学校,定名为“洛阳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4月,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搬回洛阳。校址选在安乐窝原洛阳地区教育行政干校的旧址。

1962年,洛阳师范专科学校与洛阳师范学校合并,恢复“河南省洛阳师范学校”校名。

1978年12月,洛阳师范学校升格为洛阳师范专科学校。

1988年,学校被国家教委表彰为首批全国优秀师专。

1992年4月,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洛阳师范学院

203月,学校与洛阳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洛阳师范学院。

7月,洛阳师范学院成立了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9月21日,位于伊滨区的洛阳师范学院(下称洛阳师院)新校区正式启用。

,学校获批特岗教师在职研究生招生资格。

年1月,经河南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师范学院毕业个人简历模板

2.师范学院毕业生个人简历范文

3.师范学院外语系个人简历模板

4.牡丹江师范学院校徽

5.湖北师范学院师范生个人简历模版

6.湛江师范学院校徽

7.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校徽

8.盐城师范学院校徽

9.绵阳师范学院校徽

10.长春师范学院校徽

洛阳理工学院 篇3

洛阳理工学院院长、学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 关系学院的和谐发展, 关系学院的社会声誉, 关系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关系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也是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做好行风评议工作意义重大。”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全员参与行风建设的氛围

“我院行风评议工作之所以取得好的成绩, 宣传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 形成了全员理解行风评议、全员支持行风评议、全员参与行风评议、全员监督行风评议的工作局面。”洛阳理工学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宁建辉说。

据介绍, 为了让师生全面了解行风评议工作, 洛阳理工学院先后在院报上刊登宣传行风评议内容文章8篇, 办简报10期, 在校园网主页宣传行风评议内容11次。2010年6月, 学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下简称“行风办”) 组织人员精心编写了《洛阳理工学院行风建设宣传手册》, 全院师生人手一册。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 这本多达40页的《洛阳理工学院行风建设宣传手册》分为知识篇、政策篇、调研篇、整改篇、服务篇、监督篇、奋进篇等7个部分, 既有国家及河南省有关行风评议的知识介绍, 也有2008年、2009年洛阳理工学院行风评议的整改情况, 还有学院2010年行风评议的工作安排、服务承诺、举报监督等。

除学院加大宣传教育外, 各职能部门和各系 (部) 也纷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行风办多次召开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座谈会, 向学生介绍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的目的、意义, 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学院的整改措施及时反馈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对行风评议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会计学系分年级对学生开展了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 并对每年获奖的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制作宣传展板, 通过宣传、推广、交流典型经验, 发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事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激发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后勤服务直接关系着师生的切身利益, 也影响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是行风评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行风建设过程中, 后勤集团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10年, 我们树立服务质量先进单位3个、优质服务示范岗23个、优质服务标兵30个, 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 使优质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共识并内化为职业操守和自觉行动, 进而内化为行为准则, 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后勤集团副总经理陈白生说。

宁建辉告诉记者, 在行风评议宣传教育方面, 学院特别注重宣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展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住”:抓住服务对象, 如窗口服务单位等容易出问题的领域;抓住重点问题, 如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抓住整改内容, 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整改情况要及时公布。二是要让所有参与评议的部门和人员都明白评议行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政风、行风问题。

“以前总觉得行风建设是学院和领导的事儿, 我们任课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经过学院的宣传教育我才认识到, 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行风评议中占着很重的分量,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院的评议结果和社会声誉, 也直接关系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 我要从自身做起, 不但把课教好, 而且注意自己的师德师风, 以实际行动参与学院的行风建设工作。”工程管理系教师吕玉辉说。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学生王静在座谈发言时说:“通过学习《洛阳理工学院行风建设宣传手册》我才明白, 行风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利益。学院的机关作风好了, 学生去办事就方便了;学院后勤服务水平高了, 我们可以少花钱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学院的办学质量高了, 我们的就业出路就广了。”

以活动为抓手, 行风建设扎实推进

民主评议学校行风的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办学行为、招生行为、收费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情况、后勤服务情况、师德师风及校风建设情况等, 在很多人看来, 行风评议的过程是“虚”的, 但其结果却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 是实实在在的。在行风评议过程中, 洛阳理工学院没有仅仅为了完成行风评议任务而去开展单纯的应付检查评估的准备工作, 而是以活动为抓手, 扎扎实实推进行风建设。

学生处、团委开展了“尊师爱校月”活动, 大力弘扬“热爱集体、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学院精神。活动的开展使全院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尊师爱校蔚然成风, 为学院行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教务处组织全院教师开展“知荣明耻师为范”活动,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关党委组织开展“转变机关作风, 更好为师生服务”专题活动, 制作文明服务用语标示牌, 编印《机关部门服务承诺》, 倡导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处通过制作收费公示牌, 确保“学生明明白白交费”, 同时定期在网上向各部门提供预算资金使用情况, 强化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机械工程系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 制作了“共产党员岗”标志牌并摆放在办公桌上, 要求管理岗位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中“亮身份”, 模范履行岗位职责, 自觉接受师生监督, 时时处处做师生的表率。为使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系里还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 从政治思想、组织观念、关爱学生、工作质量、团结协作等方面对党员进行考核。

后勤集团围绕“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 开展了“优质服务在我心中”和“科学管理、诚信服务”两项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 后勤部门及时解决了管理和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了后勤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升了服务水平, 强化了服务意识。同时, 为满足多校区管理的需要, 后勤集团实行中层以上领导联系基层制度, 并在日常管理中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 (集团领导要保证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分校区值班巡视, 集团中心经理要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一线工作) , 广泛倾听员工意见, 及时掌握经营情况, 把心用在基层、腿跑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

此外, 在民主评议学校行风过程中, 洛阳理工学院各职能部门、各系 (部) 还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行风评议工作, 一手抓日常工作, 正确处理好评议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教务处把评议行风工作与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相结合, 对全院35岁以下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工作, 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加强他们的师德师风建设。认定工作分两轮:第一轮认定从2010年5月到2010年年底, 在这一轮认定中未获通过的青年教师, 下学期将不再安排教学任务, 集中精力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 并准备接受学院组织的第二轮“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工作;第二轮认定从2011年年初到2011年年底, 在这一轮认定中仍未通过的教师将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并调离教学岗位。认定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并作为年度考核、晋升职称及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师范部把评议行风工作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开展了“优良学风班”创建、“学习型宿舍”评比、“学习能手”宣讲、“自强不息学子事迹展”等一系列活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力地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生处处长李大宏说:“行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院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努力, 更需要各系 (部) 认真做好每一项具体而又细致的工作。以活动为抓手开展评议行风工作, 不仅增强了广大师生参与行风建设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避免行风建设流于形式, 从而使行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服务承诺”让部门作风“晒”在阳光下

“一般事务当时或当天答复, 疑难事务三天内答复。接待来访、来电文明用语, 热情周到, 有信必复、有电必接、有问必答、有答必明。如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要介绍到相关部门办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洛阳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的“服务承诺”。

为加强行风建设, 洛阳理工学院以全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为抓手, 建立了行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要求招生就业处、学生处、财务处、后勤服务集团等22个职能部门制定详细的“服务承诺”, 设立专门的服务电话, 面向全院师生公布。

监察处处长张巧红介绍说, “服务承诺”即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 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接办事宜、处理结果等, 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向全院师生公布, 接受大家的监督, 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落实好“服务承诺”, 学院实行“首问责任制”, 即机关工作人员对到本部门办事的人员提出的问题必须热情办理, 认真解答。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工作延误的, 将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罚。

为使“服务承诺”切实落到实处, 学院行风办设立了意见箱, 公布了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网站专栏等举报渠道, 并在三个校区为全院所有职能部门和各系 (部) 开辟了固定的“公开栏”, 充分相信师生、依靠师生, 广纳民意, 拓宽监督渠道, 通过全院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实现群众对学院行风建设的有序参与和有效监督。

据介绍, 学院行风办对各职能部门和各系 (部) 的监督和考核实施“三看”和“四不放过”政策。“三看”:看态度, 就是被评议部门的认识态度、人员的参与程度和组织力量;看转变, 就是队伍素质提高情况、重点问题解决情况、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和师生满意度提高情况;看进步, 就是评议前和评议后相比, 依法行政水平、系 (部) 务公开、办学水平、工作作风等的进步情况。“四不放过”:发现的问题不核实清楚不放过, 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对政风、行风问题和违纪行为纠正处理不到位不放过, 对行风评议代表和师生反映的问题没有满意答复的不放过。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岩说:“‘服务承诺’让部门作风‘晒’在阳光下, 凡是公开承诺的就必须切实做好, 一旦做不到, 就会影响本部门的形象, 使相关领导受到处罚, 不仅如此, 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到学院整体的行风建设, 这是全院师生都不会答应的。”

据了解, 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督导检查组曾对洛阳理工学院的“服务承诺”给予高度评价, 称其是“学院行风建设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强化整改落实, 一切为了师生利益

整改工作是行风评议中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行风评议工作的实效。在民主评议行风过程中, 学院高度重视民主评议行风整改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 敞开大门征求意见和建议, 做到“边查边改”。

2010年9月, 学院行风办面向全院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发放问卷调查表3000余份, 经过整理汇总出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16条, 及时反馈给各职能部门限期整改, 并在全院学生代表座谈会上进行意见反馈, 对16条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落实。新生入校后, 行风办又组织5个考评组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 (部) 进行检查考评,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有力地促进了行风评议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 针对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督导检查组提出的问题, 学院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 要求整改工作要抓细、抓实, 做到“三定、四到位”, 即“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 思想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逐一传阅督导检查组提出的问题, 并按照各自的分工召开有关会议, 认真研究整改内容, 提出具体落实措施。

在行风评议过程中, 学院各部门对师生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 同时公布部门领导的电话和信箱, 畅通交流渠道。各系 (部) 还以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为契机, 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从诚信教育、课堂秩序、树立典型三个方面入手, 分宿舍学风建设、班级学风建设、系 (部) 学风建设三个层面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通过宣传动员、督导检查、树立典型、实施“五个一”项目、“优良学风班”创建等, 全方位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后勤集团党总支设立“优质服务建议箱”30个, 在集团网站开通了“建议栏”, 并发动学生会、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参与服务监督。针对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集团领导及时召开经理办公会剖析问题原因, 提出整改方案, 能立即整改的就立即改正, 不能及时改正的要限期改正。比如, 针对师生反映的饭菜质量和价格问题, 后勤集团认真分析形势, 克服种种困难, 极力稳定饭菜价格、提高饭菜质量。同时, 后勤集团还进一步做好饭菜价格的公示力度, 增加中低档饭菜品种, 照顾贫困学生的利益, 坚持做好免费汤、免费开水供应, 加强了原材料采购、储存以及饭菜加工、销售、餐具消毒等环节的管理, 降低各项成本, 并最大限度地改进饮食服务的质量。

洛阳理工学院 篇4

第二届“社团巡礼月”

“社团巡礼月”作为我院一个以各社团文化巡礼和模范代表表彰为主的大型校园活动,她不仅是我院社团特色的总汇,也是组织力量的一种体现,更是反映我院校园文化生活的视窗,它可以让品牌在活动中萌生,同样也更好的服务学生成长成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本着“兴校园文化,展社团风采、促团体精神”的活动宗旨特举办我院“第二届社团巡礼节”。

活动宗旨:兴校园文化,展社团风采、促团体精神 活动主题: 发展与和谐携手、青春与社团齐飞 活动日期:3月27日--3月28日 主办单位:共青团洛阳理工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协办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各学生社团

宣传计划:

1、诚邀洛阳理工学院论坛、洛阳大学生论坛等对学生社团巡礼月中的典型活动进行宣传,院报、中国移动手机报、院新闻网、院广播站、社团联合会宣传部、记者团、网编部及各社团网站等为社团巡礼做全程跟踪报道。巡礼活动指导:

1.在本届洛阳理工学院社团巡礼月中,社团联合会将统筹规划,根据社团举办活动的性质,在条件允许时将牵引、促进社团之间活动的联合,以扩大社团活动效果及影响力度;

2.对一部分社团在做活动时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支持(人力、物力等形式);

3.对有影响力的社团活动,社团联会宣传部将会对其进行宣传,记者团将会对其社团负责人或活动负责人进行采访,并在院团委网站公布。

洛阳理工学院第二届社团巡礼月系列活动内容及安排

第一篇章、开幕式

一、开幕式动员大会 时间:3月27日上午10时

第二篇章、社团文化广场

时间:3月20日—4月25日

活动内容详见附表

第三篇章、社团精品

(一)社团活动展览

时间:4月24日—4月25日 活动地点:东区 羽毛球广场 西区 太学广场

北区 学生活动广场

负责人:东区 李 宁 西区 王晓慧 北区 周祖峰

参展作品内容:

1.各社团展示自成立以来的各种奖项及成果(可以以实物形式、板报、图片、纸质说明等);

2.各社团2009—2010主要活动介绍及相应图片(招新、文化活动月、巡礼等);

3.各社团队本社团有重要贡献的理事风采(以写真、图片并对其个人有简单介绍)

参展形式:统一以展板形式为主、手画海报为辅,亦可以用写真形,加入多媒体及模型、实物展示

(二)各社团负责人巡礼月交流会 时间:4月25日上午 负责人: 活动内容:

1.相同性质社团经验交流; 2.优秀社团短片欣赏; 交流形式:

1.各社团可以纸质形式把本社团的先进管理模式、如何做赞助、如何做一场有特色的活动资料提在4月24日前交到各区办公室,由办公室进行分类,方便各社团相互学习;

2.各院级社团把本主要活动做成PPT、DV短片形式在4月24日前交到各校区组织部,选出比较优秀的5部供其他社团学习参考。

(三)、社团及社团干部风采展示 时间:4月30日—5月9日 负责人: 展出内容:

a)、社团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杰出人物与典型代表;

b)、社团的精品成果(招新图片、文化节图片、巡礼等); c)、学生社团风采及取得的荣誉。展出形式:

1、社团联合会及各社团对品学兼优的社团干部以成果展示、公告表扬、人物专访等形式进行宣传,为全体学生社团、会员树立榜样;

2、团委、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对成绩突出的社团通过全校发文表扬、院报手机报活动成果展示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其进行全范围宣传;

3、社团联合会通过制作板报、写真2张,三校区巡回展示,同时通过团委网站进行持续宣传。

活动地点:

东校区教学A楼前及羽毛球广场、西校区太学广场、教学区前及大明桥上,北校区教学楼前及活动广场;

第四篇章、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一)总结报告会 报告会筹备组: 总指导:孟 展 组 长: 曹炳旺

副组长:孔庆武 杨家昌 侯 画

组 员:常军政 李 宁 李世杰 胡永光

陈玉珊 将百泉 孙 孟 张 强

时间:5月9日下午2:30

1、各社团在闭幕式前一周时间内(5月8日前)根据本社团的活动结果上报一份总结(书面版文字及电子版文字、照片),内容包括所开展的活动、活动的目标、活动完成情况、存在的不足、以后工作如何开展等,交到各校区社团联合会办公室。同时,社团联合会整合各社团的意见,写一份综合性的首届社团巡礼月开展状况分析与活动总结,交由院团委社团部备案。

2、评选奖项活动流程 1)初选

活动时间:4月30日——5月8日

选拔方式:各社团在上交工作总结时提出奖项申请,有社团联合会根据日常考核情况完成对奖项的初选工作;

2)决选

选举时间: 5月9日下午2:30 参与人员:团委领导、老师、系团总支、入围社团指导老师、社团代表

选举方式:进入复选的社团代表携PPT、DV等竞选演示材料做竞选演讲,现场老师、学生代表投票表决。

共青团洛阳理工学院委员会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洛阳理工学院 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理论,教学

一、简述舞蹈理论课

舞蹈理论课是高校舞蹈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中外舞蹈史、舞蹈概论、舞蹈作品赏析、舞蹈生理学等。目前随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我国高校的进一步确立与完善,以及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使得专业理论知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相对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舞蹈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也日益成为现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我国舞蹈专业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进一步扩展,理论教学逐渐在高校专本科舞蹈专业培养中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舞蹈理论课也已成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理论课实施现状及原因

(一)普通高校舞蹈理论课实施现状

1. 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舞蹈理论课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易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与实践脱离

在舞蹈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专业技能优秀的学生在舞蹈理论课上却略显逊色,比如在技能课上熟练掌握的动作,在理论课上却说不清它的动作原理,或者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对应、相联系。

(二)相关原因

1. 精力有限

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舞蹈技能课的比重相对高于舞蹈理论课,即舞蹈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技能训练上,因而身体和精神都较为疲惫,面对枯燥单一的理论课堂,难免缺乏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 不够重视

当下,舞蹈人并未完全摆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识,对理论知识的忽视也的确存在于舞蹈学生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一种观点,专业技能就是一切,而理论知识可有可无。且这种观念并非个别现象。

3. 教师引导

部分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而对舞蹈理论课降低要求,导致学生“重技术、轻理论”观念的滋生。

(三)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兼有教育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舞蹈表演专业属于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下的音乐舞蹈系。近几年来舞蹈专业主要为专科,每届设有两个班,每班20-30人左右。

该校舞蹈理论课主要有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生理学、中外舞蹈作品赏析等。由于本人主要担任《中外舞蹈史》这门课的教学工作,以下就以这门课为例,分析该校舞蹈理论课的实施现状。

《中外舞蹈史》这门课属于舞蹈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分为中国舞蹈史和外国舞蹈史两部分,在两个学期分别讲授。本人对该课程的教学主要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每节课精心制作课件,并采取课前复习、边讲边提问、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在最初的第一个学期,本人发现完全按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出现教材忘带、上课睡觉、课后作业不认真、课前提问效果差等不良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上述所有不良现象的背后都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学生对舞蹈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两方面的,从学生角度来说,专科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舞蹈理论知识较匮乏,对舞蹈理论课本身的认知模糊不清,某种程度上而言,理论课并不能称之为专业课,换句话说,专业课就等同于专业技能课,这种观念就必然影响学生对舞蹈理论课的重视和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教学模式单一等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忽视舞蹈理论课的重要原因。

三、相关对策

本人根据洛阳理工学院舞蹈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高校舞蹈理论课教学现状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应对方法和建议: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诸如制作精美生动、图片丰富的课件、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影像资料等,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视听觉体验中,更进一步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知识记忆。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还经常播放一些学生在课下难以找到的相关影像资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关注度。

(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以多媒体设备为辅助手段,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在于难以实现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尤其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化基础较薄弱的现状以及日常技能训练的疲惫感,极易造成他们对理论课缺乏积极性的现象。由此,高校舞蹈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

本人针对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匮乏,经过反复思考以及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试行了一种非传统的教学形式。仍以《中外舞蹈史》为例,上学期的《中国舞蹈史》部分主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以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下学期的《外国舞蹈史》前前半部分按传统教学,后半部分以学生为授课主体。具体实施办法如下: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节课由一个小分组负责讲授教材中的一小节内容。每组学生做好分工,按照备课、制作PPT、上台讲课、课堂提问等环节进行一次完整教学。教师在学生讲课完毕后进行相应的评价与补充,并记录为平时成绩。

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知识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学生在起初的适应阶段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鼓励。

(三)理论与技能相结合

理论课与技能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许多舞蹈专业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技能与理论相脱离。即在技能课上学习的动作原理与理论知识联系不上,或是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无法与日常技能训练相对应。所以,理论课教师应善于将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教学,即善于将理论课上的相关原理或现象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技能训练内容,并在适当的机会进行简单的现场示范,也可以请学生进行技能诠释。将理论与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丰富理论课的生动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结语

洛阳理工学院 篇6

材料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 材料专业类大学生能否很好地就业、工作和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 笔者对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校生的职业意识进行了研究, 同时, 对2007~2009届往届毕业生的职业意识进行了跟踪调查, 初步了解到材料类专业往届毕业生的职业意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目的是为研究影响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因素, 制定提高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对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通过E-mail或外调函发放调查问卷, 对已经参加工作的2007~2009届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复合材料应用技术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共900人 (每届每个专业分别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人数100人) 进行了跟踪调查, 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问卷900份, 问卷有效率为100%。

分别对2007~2009届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复合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各随机抽取了30名毕业生 (共270人) 以“材料专业类毕业生校友访谈录”的形式进行了电话回访。

对学生“跳槽”、违约、毁约比例较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电话采访和实地考察, 同时, 对与我院材料专业类大学生签约较多的用人单位进行了“企业用人标准和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关系”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300份, 问卷有效率为100%。

研究的结果

(一) 材料专业类已就业大学生的“跳槽”情况

“跳槽”率高从表1可以看出, 材料专业类毕业生“跳槽”相当频繁, 半年至两年内“跳槽”比例增长较快。就业半年内约有三成学生“跳槽”, 就业三年内有约80%的学生“跳槽”, 其中,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跳槽”不止一次。另外, 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单位不到一个月, 甚至还没有进入工作岗位, 就以“不适合自己”或“与上一个单位没有多大区别”等理由将单位否定了。

“跳槽”速度快由表2可知, 44.4%的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到单位后, 发现报酬、福利、环境等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 半年之后就会选择“跳槽”;38.9%的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在进入单位一年之后会选择离开, 说明半年到一年期间是毕业生“跳槽”的高峰期和浮躁期。

注:每届每个专业均调查100名学生, 比例按“跳槽”人次计算

(二) 材料专业类已就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

职业定位高在对270名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的“材料专业类毕业生校友访谈录”的电话调查中发现, 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期望仍很高。对“您最终会给自己什么样的定位?”的调查结果是, 有约三成的毕业生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公司领导;约35%的毕业生给自己的定位是高级工程师。

过分看中待遇在回答“什么样的工作条件会让您稳定下来”的问题时, 有90%的毕业生提到:首先要有合适的工资待遇, 其次是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再次是工作时间为每周5天, 每天8小时。

对所在单位满意度低对“您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 哪些地方满意, 哪些地方不满意”的调查结果是, 回答“满意”的占10.8%;回答“基本满意, 还凑合”的占41.2%;有30.6%的毕业生表示对现在的工作不太满意;有17.4%的学生表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正在寻找其他单位。

认为“跳槽”有利也有弊对“您认为频繁换工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调查结果是, 约10%的学生回答“利大于弊”;10%的学生回答“弊大于利”;80%的学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但大都认为有利也有弊。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通过换工作, 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职业, 什么职业适合自己。

(三) 发展较好的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对比

通过对2007届300个毕业生进行“材料专业类毕业生校友访谈录”调查后发现, 这300个毕业生中发展相对较好的大约有30人, 笔者对这30名毕业生的访谈资料进行了分析。

“跳槽”率低从调查结果看, 这30名毕业生中有“跳槽”经历的仅有6人, 其中, 有一人“跳槽”两次, “跳槽”比例约为23.3%, 远远低于我院材料专业类毕业生约80%的“跳槽”比例。

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在对“您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 哪些方面满意, 哪些方面不满意”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 有12人 (占40%) 表示对现在的工作满意;有15个人 (占50%) 表示基本满意;有2人 (占6.7%) 表示不太满意, 要等一段时间再看;仅有1人 (占3.3%) 表示不满意, 准备改换工作。

看重发展空间对工作不满意的学生提的较多是发展空间小, 单位前景不好;因为工资低对单位不满意的比例相对较少;部分学生表示, 趁年轻学到真正的知识, 拓展自己以后的发展空间是关键。

存在问题

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在材料专业类往届毕业生“跳槽”的人当中, 有85%将“待遇好”作为就业的首选标准;约50%的学生表示, 如有单位“条件好、待遇高”, 他们会随时“跳槽”;85%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表示, 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合适, 他们愿意放弃所学的专业。可见, 材料专业类往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强调自我因素而非社会因素。

职业意识仍不成熟材料专业类往届毕业生的职业意识仍不成熟, 普遍存在从众、攀比、求全等心理。部分学生“跳槽”是因为了解到同班或同宿舍的学生比自己工资高, 从事的工作比自己环境好, 心理不平衡。另外, 材料专业类往届毕业生普遍没有对自己进行过深入的分析,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自己的价值观等等, 于是导致职业意识不稳定, 频繁“跳槽”。

职业情感严重缺乏材料专业类往届毕业生严重缺乏职业情感。从2007~2009届900名往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知, 从事材料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占34%, 从事与材料相关专业工作的占22%, 其余44%的学生从事的工作都与材料无关。

职业道德滑坡严重对往届毕业生的应聘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发现, 大部分毕业生的求职材料都经过了人为的包装。约45%的毕业生在求职材料中写到自己是中共党员, 曾担任学生干部, 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 而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没有获得过这些荣誉;另外, 约30%的毕业生通过电脑软件修改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有的毕业生在工作期间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并没有得到多大提高, 却把自己包装成有经验的“工作者”等等, 职业道德滑坡严重。

职业目标缺失材料专业类往届毕业生职业目标缺失严重, 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考虑不多, 没有计划, 对职业的报酬、福利、地位等实际利益的考虑多于对个人事业长远发展和对社会贡献的考虑。

参考文献

[1]吴新风.高职院校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透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 1 (2) :50-52.

[2]董竞竞, 刘佳.面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做些什么?[J].科技导刊, 2009 (7) :7-8.

[3]程淑辉.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的成因及其治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5) :47-64.

[4]郝登峰, 卓晓岚.广州市大中专毕业生跳槽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1) :41-44.

洛阳理工学院 篇7

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转型发展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高校有640多所, 占全国本科高等学校的55%左右。其中, 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为此, 2013年教育部组织了15个省份35所地方本科高校及研究机构, 系统研究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 明确引导国内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途径, 并召开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气会。为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教育部首先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明确国家顶层设计, 出台改革试点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制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次是推动省级政府制定试点实施方案, 落实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支持政策措施。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 遴选若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高校纳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第三是抓紧研究制定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设置标准、专业标准、教师标准、办学条件标准、评估标准等,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标准体系, 为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奠定基础。第四是建立与德国、荷兰等国应用技术高等教育领域的政府间对话与合作机制, 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联盟、协会的合作交流。鼓励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就是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一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 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 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 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更加直接、有效地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定位, 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基本思路是:根据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布局以及地方院校发展的基础, 参考国外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 立足地方、明确定位;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成就学生, 服务社会。

(二)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地方本科院校如果按照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发展, 将与社会经济发展渐行渐远, 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 以全新视角看待当今的高等教育, 面向实现转型发展的国家需求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立足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承担社会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是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 这是国家赋予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 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 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在主动、深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 合理定位, 赢得并拓展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 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获得特色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在。

二、转型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一) 教师在办学中的地位

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 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高校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那些拥有富于激情和敬业精神的教师。

教师是高校实践活动的主体。在高校的发展中, 其主体内容是教学科研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教育对象的素质, 使学生的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发生预期的变化, 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建设人才。

《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赋予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上级部门在核定编制时, 要求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75%。可见这三大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高校发展的最大支撑点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传承主体的教师, 是办学的主要力量, 是育人的主要实施者, 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 教师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师在办学中的地位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也是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高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一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更加直接、有效地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既是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 又要懂得高校教学规律, 具有高等教育教学经验, 善于组织课堂教学, 同时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培养“双师”型教师, 能熟知行业、企业现状, 能够融入企业, 成为企业工作的实践者和指导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实践锻炼过程中不断成长的过程, 要求高校在教师培训上理论的提升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 学历提升与岗位资格证书培训并重, 到高校访学与到企业锻炼并重。想方设法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鼓励教师融入企业, 与企业合作, 开展项目共同研发, 通过项目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 培养教师指导生产、研发的能力, 从而反过来促进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强化学校与企业的有机对接, 同时教师可以把实践案例引入到教学中,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洛阳理工学院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 总体情况

截至2015年9月底, 洛阳理工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共有专任教师1 280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2人 (含兼职5人) , 硕士学位教师716人, 硕士以上比例为70.5%;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05人 (含兼职5人) , 副高职称教师421人, 高级职称比例为40.8%;“双师型”教师528人, 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1.3%。逐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基本适当、结构基本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

(二) 存在问题分析

1.对转型发展认识模糊。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用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导致地方高校对于转型问题持怀疑、迟疑、观望等态度。在学校层面上, 有研究者通过实例了解到, 在部分地方本科院校, 教职工担心“与应用技术搭上边就‘降格’了”, 学校的地位会有所降低。在教师层面上, 一方面教师认为转型要求的“双师型”师资的定位, 会使教师的地位从“学者”降低为“技师”;另一方面, 地方本科院校的中老年教师已经适应学术体系下的教学模式, 对指导学生生产、研发存在抵触情绪。

2.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大多是从一所大学到另一所大学的单向线性成长经历, 对行业、企业了解不够, 缺少实践经验, 动手能力不强, 习惯学科体系下的教学模式而不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讲讲理论知识还行, 真到企业一线去指导生产、研发就没有了底气。目前, 我校拥有“双师型”教师528人, 其中, 拥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有319人。近三年来, 真正在企事业从事半年以上实践锻炼的教师只有47人, 这个比例对于我校转型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力度远远不够。

四、转型发展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 加强柔性人才引进,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本着“不求我所有, 但求我所用”的思想, 通过柔性人才引进政策聘请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人才, 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在高素质人才方面的共训共用机制。一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人才;二是引进横向项目突出、服务社会能力强的人才;三是根据学科发展优势, 结合学科发展需要, 从科研院所、高端企业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技术人才;四是对高素质、服务地方做的出色的退休人员的引进;五是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 对突出的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引进。

(二) 实施“校企人才互动工程”双向挂职锻炼

实施“企业与学校人才互动工程”双向挂职。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学院挂职, 各学院领导到企事业挂职管理工作, 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实习、毕业设计, 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技术人员, 增强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做好科研开发工作。

(三)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转向培养和知识更新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进行专业转向的课程进修。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且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 安排三个月及以上的脱产培训。教师专业转向培养和知识更新培训期间, 工资待遇按在职在岗教师对待。

2.积极倡导, 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为提高我校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结合我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根据学校“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 选派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工程与社会实践或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 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能力。出台了《教师参加工程与社会实践、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实施办法》。教师通过参加实践锻炼, 丰富教学内容和案例, 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推动学校与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政、产、学、研相结合, 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校的转型发展工作, 积极开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途径, 探索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 调动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聘请优秀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 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结构合理、规模适当,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使得“双师型”教师 (含兼职教师) 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四) 重视国际化视野下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一, 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 推荐选拔教师赴国外访学、研修。对于录取为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人员, 报销参加国家公派人员出国英语培训的学费、住宿费, 保留派出人员访学期间的相关待遇, 鼓励他们出去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第二, 利用学校与国外友好大学的项目合作关系, 选拔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对于学校统一派出的人员, 单位为其报销培训费、往返交通费, 来促进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的积极性。第三, 由院 (部) 申报的培训项目或个人申报的访学项目,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资助。鼓励教师到国外访学交流, 并通过组织出国讲座、国外名校课程介绍等多种多形式, 来提高教师申报出国项目的积极性。第四, 开展英语口语培训。为提高教师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命中率, 加强教师与国外大学学术机构沟通交流的能力, 人事处联合国际交流合作处, 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一批骨干教师参加洛阳理工学院第一期英语口语培训班, 目前已经开班, 正在培训过程中。

(五) 用好“绿色通道”政策

从2015年开始, 河南省启动了“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政策, 对于海外留学回国来豫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参加职称评价绿色通道考核认定。职称评价绿色通道采取面试答辩和专家考核认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我校特别注重海外高层次有企业工作背景的留学人才的引进, 对高层次“海归人员”要有奖励, 同时对引进“海归人员”的伯乐也要有相应的奖励。

(六) 用好公共课“副教授考核认定”政策

2015年, 河南省人社厅对我省高等院校副教授任职资格考核认定工作进行了完善和规范。主要适用于从事公共政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公共外语、公共体育、公共大学语文、公共高等数学、公共大学物理、公共计算机等教学的公共基础课教师。鼓励相关的公共课教师把心思用在教学上, 不唯论文成果, 注重对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和业绩能力的考核。开展副教授考核认定是丰富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方式的积极探索, 有利于引导教师立足本职, 教书育人。

(七) 考虑社会服务成果, 改革职称评价方式

针对省里要求的职称评审条件, 并结合我校转型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制订文件对职称评审进行改革。把横向经费引进、实践锻炼等内容也考虑到职称评审条件中, 把职称评审与学校转型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职称评审政策进行引导, 一方面促进教师获得高水平的国家级项目及高水平的论文, 另一方面促使教师获得应用型的项目, 充足的横向经费,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一, 为更好地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 提升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工程与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从2015年开始, 新进的博士必须参加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硕士参加半年以上的实践锻炼, 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 (评审) 。第二, 在以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过程中, 参与工程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的程度直接考虑在内。坚持向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且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的原则。根据引进一定的横向经费实行“直通车”政策, 即达到引进规定的横向经费数额, 可以直接参与学校副高职称推荐 (评审) 或者参与学校正高职称的推荐 (评审) 。第三, 在中级职称的评审中, 在同等条件下, 具有半年及以上工程与社会实践锻炼经历的人员优先推荐。第四, 为提升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工程与社会实践、挂职锻炼, 对于有半年及以上实践锻炼经历、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制作竞赛获奖、引进横向经费的多少等参与到附加项进行量化计分。该项作为申报人积分排名时的重要参考, 评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八) 加大就业指导教师培养力度

此举关系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是大学生进入社会, 实现就业创业的重要一环。从大多数高校的情况看,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重视程度不够, 认识存在误区, 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 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就业指导课师资严重不足。对这此一定要提高认识, 重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挂职锻炼、单科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弥补空缺。

(九) 鼓励教师“双创”

2015年3月1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际上是一个改革。这也是历史的启示。回想30多年前, 正是因为承包制政策的实施, 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 也因为允许人口流动, 亿万农民工进城, 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经济进入新常态, 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必须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 这就需要一个激发社会活力的环境和氛围, 在这样一场改革中, 高校不能超然物外。

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号召, 鼓励我校教师创业创新, 办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及企业。自己成才, 带领学生成长, 引领社会发展。学校专门规划了一栋6层总面积约9 000平米的创新大厦建设大学科技园, 目前已经入驻创业企业40余家, 其中21家企业为我校学生创办, 15家企业为我校教师创办, 入驻的企业都是紧密结合洛阳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家要借助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热潮, 实现产业能力、本地资源与创业行动的良好结合, 努力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要从政策上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各院部要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 积极促进教师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五、结语

转型发展对于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转型发展日益纵深的情况下, 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必须恪守“三严三实”精神, 认真反思、大胆整改、内涵发展、善做善成, 才能使师资队伍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摘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转型发展中, 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的关键, 只有转了型的老师, 才能培养出转了型的学生。基于此, 以洛阳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为例, 从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师资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 对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洛阳理工学院 篇8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走入社会、进行实践

实现中国梦, 需要青年明确责任意识,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的发展, 决定着祖国的未来, 所以, 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重大责任, 把建设和谐家园、实现中国梦作为人生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 学习老一辈的爱国精神, 热爱祖国, 报效祖国。4月4日上午, 洛阳师范学院团委“国学班”和“翔梧班”学生开展了赴洛阳市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曾参加洛阳战役的洛阳市老干部督导团成员于平法老人激动地对学生们说:“你们知道吗?这个纪念碑的两根柱子代表的是参加洛阳战役的两支军队, 碑的四面表示4月, 碑基的五个台阶喻示着5日。4月5日, 洛阳解放的日子。你们身在洛阳, 一定要记住, 今天的美好时光来之不易!”

实现中国梦, 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 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努力, 将个人发展融入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中去,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今天这次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让我感触很大。近期, 中国梦成为时代热词。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会继承先烈遗志, 努力学习, 将自己的小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 为祖国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高芳坚定地说。

实现中国梦, 需要青年学生勇担使命、刻苦学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学生要仰望星空, 更需脚踏实地, 抓住在校学习的黄金时期,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敏于创新, 用青春和智慧驱散“浮云”、笑对“鸭梨”, 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断“给力”。为更好地宣传中国梦, 洛阳师院各个院系在开展的“先锋杯”团日活动中, 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让大家积极讨论和畅想自己的中国梦。

学院各班都相继以开班会、观看主题电影、骑行了解洛阳历史、举行宣誓等形式让学生们对中国梦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时, 很多学生还走上街头, 向广大市民宣传中国梦。

关心社会才能关心国家, 关心国家才会关心国家的未来

3月31日, 中国空军一架苏-27战机在山东荣成海域不幸坠毁, 牺牲的两名飞行员分别为空军航空兵某团副参谋长武勇明和飞行大队长喻亮。其中, 武勇明是洛阳人。为了选择挽救飞机、尽可能减少地面损失, 武勇明与战友反复操作挽救飞机, 直至错失了逃生的机会, 在为祖国守护蓝天的事业中英勇牺牲。

战争年代的烈士值得缅怀, 而在和平年代依旧能以舍我之心笑看生死、一心装着国家和人民的烈士更值得去纪念。4月4日上午, 作为英雄故里的大学生, 洛阳师院学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纪念血洒长空的年轻飞行员武勇明并庄严宣誓:“作为英雄故里的青年大学生, 我们将努力学习, 自律自强, 诚实勇敢, 誓作栋梁, 人民为先, 祖国至上, 从我做起, 振兴中华。”铿锵有力的语言彰显了他们坚定的决心。学生们立志继承英雄遗志, 继承英雄们比生命更珍贵的忠诚与无畏的品质以及为国家的利益而忘我的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并义不容辞地传递下去。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 截至4月18日, 河南已确诊3例H7N9患者。近日, 如何预防H7N9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4月18日, 洛阳师院商学院会计一班的学生走入洛阳繁华的街道, 宣传H7N9的传播途径和应对措施。为提高宣传的效果, 学生们加班加点地搜集这些病症的资料, 还特意去找相关中医医生, 从中医的角度去了解病源, 便于向市民推荐一些科学的预防方式, 让市民们不要过于恐慌, 促进社会和谐。

4月是不平静的一个月, H7N9还未得到遏制, 地震又降四川。4月20日8时02分,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受灾人数不断攀升, 各地房屋损毁严重。洛阳师院学生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奔赴现场帮助救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那颗系着雅安的心却强烈地跳动着。当晚, 洛阳师院多个班级自发在操场组织了为雅安人民祈祷的活动, 捧起的双手、默默的祈祷送出的是对灾区人民的无限祝福, 也是对社会安定、人民安康、国家富强的无限期望。

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是大学生助力中国梦实现的关键

“本案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以及合议庭合议, 现在宣判:被告人曾贤犯故意伤害罪, 判有期徒刑两年, 缓期两年执行。”“审判长”孟玉庄严地宣布。4月11日下午, 由共青团洛阳市委和洛阳师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分会共同举办的“模拟法庭”巡演活动在河南省农业经济学院礼堂举行。法学专业学生分会的学生采用情景再现的形式, 为现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课。

“模拟法庭”活动是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个常规活动。他们每周四都会在洛阳市内小学开展这项活动。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杨晶瑞说:“‘模拟法庭’所审理的案件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演变而来, 我们是想通过案例的再现, 不仅为青少年提供法制教育, 更为我们专业知识的增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 她能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为社会做一些什么, 能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做一些知识积累, 感到很高兴。

此外,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经常组织专业技能活动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增长。“现在大家都在用行动阐述着‘中国梦’。对大学生而言, 我觉得不应只是停留在说的层面, 他们现在既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 他们以后才能为祖国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负责该院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张宁老师说。

身体力行, 中国梦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近日, 为了积极响应“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洛阳师院2012级网络工程班的学生开展了“复兴梦, 高校行”系列活动。他们以河南农业大学为起点, 于4月15日开始奔赴河南各高校, 以“怀揣复兴梦, 青春来践行”为口号, 在各高校校园主干道悬挂横幅, 并制作精美的宣传册和宣传板进行宣传, 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参与。

各高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组织者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青春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争相写下自己的梦想, 活动负责人将把这些未完成的梦想收集起来, 递送到下一所院校, 最后在新浪微博“我曾和青春一起流浪”发出来, 进行梦想接龙和归类, 让更多有共同梦想的人一起去完成自己的青春梦想。在“青春纪念册”活动环节, 不同年龄段的人把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用一条线路表达出来, 回忆自己曾经与青春相关的经历, 做成青春纪念册, 以此纪念自己的青春并向下一个院校传递。最后, 大家纷纷在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留念, 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截至4月19日, 洛阳师院2012级网络工程班的学生已经走访了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7所高校。据了解, 此次“复兴梦, 高校行”系列活动将持续20天左右。接下来, 他们将继续走访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 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重拾青春梦想。

洛阳理工学院 篇9

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前提, 以共同承担国家课题、合作技术研发、共建研发实体为主要合作创新模式, 通过主体之间、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人力、知识、技术、基础设施、资本、信息及政策等创新资源的互动, 实现合作技术创新目标, 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组织形态。 (1)

通过产学研合作, 使学生增加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 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明确自身发展应具备的专业素质;通过在企业里面的实习, 可以为毕业生毕业设计提供素材, 为毕业生独立从事科研提供平台。 (2)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 肩负着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 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 因此地方高校理应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当中, 这就决定了像洛阳理工学院等这些地方高校的工科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 服务于生产发展的需要, 服务于市场发展的需要, 从生产实践中来, 到生产实践中去。

对于企业而言, 可以借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科研力量和师资力量解决企业面临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企业也可以和高校联合攻关科研难题, 成果共享;利用高校的师资优势对内部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定向培养本、专科优秀学生;企业也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发现和培养人才, 吸收这些人才到自己企业里面工作,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学生在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期间, 可以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风险。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目前, 由于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滞后、地方高校综合实力有限、所在地区经济不太发达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地方高校在现阶段产学研合作处于初级阶段, 还处于在借鉴、模仿的阶段。鉴于目前河南省、洛阳市的实际情况,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从实际出发, 采取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三种:

1.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产学研合作的最基本的形式, 不仅解决了高校各种实习基地困难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 这一形式也是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机会, 学生深入企业内部和建筑工地实践, 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切磋, 深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也了解到最新的施工技术, 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实习期间有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毕业选择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些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与企业双向选择, 签订就业协议, 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可以让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能够使学生面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调动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促进了团队合作, 培养了专业业务技能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技术服务合作

高校和企业技术服务合作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学校为企业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二是学校利用教师人才优势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有些企业在承建大型工程项目时暂时严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这些企业就会求助于高校, 高校从教师队伍中组建技术支持小组, 常驻工地提供技术指导、施工指导等服务, 在这期间教师面临的技术问题也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动案例, 丰富了教师的阅历,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3)

3. 校企共同组建研发中心

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研发中心, 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课题等方面的研发, 研究成果双方共享, 风险共担。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科研实力, 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由企业出经费和设备, 学校出人员, 创办由教师、企业专家及优秀学生组成的研究中心, 双方建立中长期的合作关系。 (4) 研究中心成立目的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促进新技术领域的开发, 专利申请, 共同申报科研课题, 培养和稳定优秀的科技人才, 推动创新。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院系一般都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 拥有比较先进的工程分析测试仪器, 而这些资源是企业所缺乏的, 也是企业用来检测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工具。对企业来说节省了购买仪器等实验设备的费用, 对于高校来说, 企业提供了试验场所和工程环境, 一般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科技研发只能做到实验室小试阶段, 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要到相关的工程企业进行测试并逐步完善试验方案。 (5)

三、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分析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本着服务地方、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 选择洛阳市河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洛阳广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洛阳金十地产有限公司、山西太原道桥施工企业、中铁十五局、河南省六零荥兰实业有限公司、河南高远路业集团、华夏邮电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解放军总参某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伙伴, 这些企业从事建设工程、道桥暖通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工程监理, 其资质较好, 在社会上信誉较高、影响较大, 每年能够招收大量的毕业生。洛阳理工学院与这些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规定了合作章程, 保证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运用产学研合作平台, 发挥了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积极作用, 土木工程系有20%的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完成了毕业设计, 在这期间除了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之外, 最重要的是在工地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 实现了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与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直接对接, 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培养了企业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土木工程系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3%, 2013年本科毕业生签约率达到了100%;因为毕业生在单位表现良好、业务素质高, 工作1到2年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和项目经理, 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受这些优秀毕业生的影响, 有些单位还与学校签订了长期接受毕业生的协议。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活跃在洛阳市周边的建筑工地, 参与了城市市政工程的改造, 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产学研合作成果给土木工程系带来了科研经费, 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善了办学条件, 使教师和学生受益。《太原枢纽新建西南环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项目四年来引进资金480万元, 其他项目每年引进资金近100万元;这些资金的引进用来购置教学仪器实验室的改造, 奖励为产学研合作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让整个系部的教师受益, 在成果的激励下, 为下一阶段的校企合作实现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有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一部分顶岗实习工资收入, 减轻了家庭学费负担, 也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 体验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利用产学研平台, 改变了土木工程系的实践教学模式, 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结构相融合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 推动了土木工程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促进了地下工程、供热通风与设备技术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系每年组织年轻教师轮流到合作企业的工地兼职进行技术指导, 先后到河北张石公路三号地至张北段高速公路现场施工技术指导、安徽合肥市高架线I标路段进行施工监测、山西太原市西南环线提供施工技术支持。通过在企业兼职、工地实践和企业同行交流合作, 土木工程系“双师”型教师建设步伐加快, 老师们在教学改革中力争上游, 教材改革也如火如荼, 明显的改变了教师思想素质、教学理念, 师资水平取得长足的发展。

注释

1傅建球, 张瑜.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29 (5) :35—38.

2代郭忠, 刘爱华, 蒋晓曙, 钱爱萍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4 (3) :117.

3孙建.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4) :145.

4孟春丽, 李连举.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1 (4) :78—80.

上一篇:人肾透明细胞癌下一篇:脉冲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