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共3篇)
长春理工 篇1
摘要:近些年来,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的同时, 也存在着就业去向地域选择的问题。该文以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为例, 对独立院校大学生近几年就业去向选择研究分析当前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 并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去向,地域选择
就业是影响人民幸福生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而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社会稳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青年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大学就业的问题越发严峻。大学生就业行为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地域的选择, 研究大学生就业去向地域选择对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学生就业去向地域选择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时对就业地所在城市的选择, 其中包括对就业地所在城市的规模、所处的位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的选择。就业去向地域选择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受就业观念的直接影响, 因此大学生就业去向地域选择是大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发生变化, 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成为主要就业去向。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地级市以下地区就业。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5届的55%。其中, 2013—2015届本科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46%上升为2015届的48%。
近些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的同时, 也存在着就业去向地域选择的问题。一方面, 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趋向于到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另一方面, 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岗位空缺, 却无人问津。
在我国, 独立院校又称三本院校。它是一种依托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旗下, 借助其既有教学资源、自主招生、独立办学、自主管理并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的办学形式。国家教育部门对独立院校的定位是普通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然而, 独立院校收费较高, 大约是公办学校的3倍甚至更高, 导致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必须考虑其投资收益比, 从而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所以, 对独立院校大学生近几年就业去向选择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前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
笔者以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为例, 对独立院校大学生近几年就业去向地域选择进行了研究。
1 2014年、2015年、2016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地域选择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近3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地域选择逐步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发展。表中显示,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毕业生在东北地区就业人数的比例为57.06%、54.54%和49.08%, 呈逐步下降趋势, 2016年比2014年降低了7.98%;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毕业生在北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的比例为6.82%、8.66%和8.74%, 呈逐步上升趋势, 2016年比2014年上升了1.92%;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毕业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的比例为7.50%、9.83%和11.15%, 呈逐步上升趋势, 2016年比2014年上升了3.65%;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毕业生在南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的比例为2.22%、4.31%和5.21%, 呈逐步上升趋势, 2016年比2014年上升了2.99%。
综上可以看出, 近3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地域在东北地区的比例逐年减少, 而去往沿海地区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 近几年来大学生毕业以后都期望去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业, 而在东北地区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少。
2 毕业生就业去向地域选择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方向
2.1 加强大学生职业观念教育
高校即是毕业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参与实践的地方, 也是提升毕业生素养的摇篮, 更是指引毕业生选择人生方向的导师。高校也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引导责任, 给予毕业生足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密集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状况, 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的价值观趋向个人主义, 普遍缺乏到西部、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就业的思想觉悟和实际行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后备建设者和生力军, 高校应把职业价值观念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行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 引导大学生树立既可在东部也可去中西部的就业意识,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2 改善高校培养策略, 引导毕业生灵活选择就业地区
首先, 从大一就开始给学生逐步渗透就业教育, 引导大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 帮助大学生尽可能早地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和相关就业信息, 进而避免临毕业时才开展仓促的就业宣传。同时, 选取正面的就业典型人物进行宣传, 借用他们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帮助毕业生领悟就业的真谛, 提升就业宣传的整体效果。其次, 高校在进行就业宣传和指导时要注重加强针对性, 引导大学生去急需人才的地区就业。
参考文献
[1]黄海涛.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现象的表现及危害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4) :64-66.
[2]陈成文, 胡桂英.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一基于2007年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 :46-52.
[3]葛苏勤.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 2011 (12) :53-56.
[4]刘小强.人才教育分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3 (8) :26-29.
[5]李红亚.地域差异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7) :119-121.
[6]周烁.大学生就业的地域结构失衡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5) :167-169.
长春理工 篇2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对培训工作负总责, 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等多部门配合, 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为将帮扶落到实处, 学校在总结多年帮扶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实际, 制定了分群体、分目标的援助措施, 积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提高了就业援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 科学设计, 破解认定难题
学校科学设计了就业困难在校大学生的认定指标体系, 从市场需求、社会资源、就业观念、就业竞争力和求职能力五方面, 综合评估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情况。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设置自我评估, 辅导员评分, 同学互评的环节, 在学生进入毕业年级之初和中期,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动态评估和调整,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 根据其就业困难原因和求职意愿, 提供有针对性的资金、岗位、信息和培训等就业帮扶, 促进其充分就业, 并定期跟踪反馈就业帮扶效果。
(二) 多措并举, 力争帮扶无死角
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 学校还制定了参训规定, 从出勤、表现、作业完成等情况对参训同学认真考核。培训前组织统一的训前教育;培训中, 指定专门学生负责人加强管理;培训后, 组织参训同学开展交流座谈, 及时总结培训心得。三年来, 我校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
二是多次在校内举办“就业能力拓展训练营”, 通过团体和个体辅导、实战模拟等形式, 围绕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求职技巧、自信心提升和职业视野拓展等内容, 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三年来2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培训。
三是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资助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合作开展了“五项专题活动”, 即对每一名就业困难学生安排一个辅导教师、进行一次心理测验、开展一次个体咨询、组织一次技能培训、发放一次就业补贴。三年来累计发放15万余元。
四是积极开展学生自助活动, 充分发挥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就业自助协会、大学生资助团、大学生心理支援团的作用, 对就业困难学生开展写作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减压训练、素质拓展训练营等活动, 有效提高了就业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五是积极为离校前未就业学生提供需求信息、职业咨询、指导和服务, 帮助其联系就业实习单位, 重点推荐就业。三年来累计成功推荐就业困难学生百余名。同学们纷纷表示, 在学校感受到了关爱、找到了自信, 砥砺了品质, 收获了成长。
(三) 广开渠道, 实现沟通无障碍
一是建设“信息高速路”。学校利用就业信息网、手机短信发布平台、用人单位信息库等组成的“信息服务系统”, 为就业困难学生定制信息套餐, 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二是打造“咨询一键通”。就业困难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 进行职业测评和政策咨询, 专门安排就业指导中心和基层就业指导教师跟踪指导, 跟踪了解其简历投递、笔试、面试等环节, 及时解决学生在职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 积极关注, 总结典型树榜样
学校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介, 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对“自立自强”学生的就业帮扶政策, 宣传提升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活动和就业帮扶活动, 宣传就业困难学生的成功案例, 努力营造关心就业, 关注成长, 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对就业困难学生, 实行无条件的全程积极关注, 定期跟踪帮扶效果, 调查学生的新需求和新意见, 举办专题研讨会, 探讨新形势下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就业援助的思路与方法, 及时调整和改进帮扶措施。
长春理工大学节能倡议书 篇3
发布日期:2014-04-17| 阅读次数:
291
全校师生、党员干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营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氛围,加快在全校树立和形成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与习惯,特发出如下倡议:
节约用水
全校师生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随手关闭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各处的“长流水”;提倡用脸盆洗脸洗手节约用水,自觉做到爱水、惜水、节水;洗手时避免大开水龙头,提高水利用效率;衣物集中洗涤,洗涤剂要适量投放,较少漂洗用水;员工家里的洗脸水、洗衣水用容器承接,用于冲洗马桶;洗拖布用桶,不要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节约用电
全校师生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随手关闭学生宿舍、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的“长明灯”;教学、办公电器设备在不用时或下班后要关闭电源,减少电脑、电器待机时间;不在办公室使用大功率电器;空调机是高耗电设备,能不开就不开,能少开就少开;上自习时提倡集中使用教室,白天去阳面教室自习,照度够用不开灯。
节约使用办公用品
办公用纸双面使用;墨盒要能循环使用;中性笔、油笔更换笔芯使用。节约使用汽油
人员集中出行,使用大型车辆,避免使用多台小型车辆;驾驶员避免急加速、急刹车,要少变线,尽量保持匀速行驶,养成良好驾驶习惯;根据需要购买车辆,尽量选择小排气量车。
节约使用天然气
选择节气型燃气灶具;炊具离开燃气灶具时要将气门关小;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调节火力大小。合理安排 物尽其用
按照合理、节约的原则配置设备,充分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率,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少使用塑料袋。
减少垃圾 爱护公物
全校师生养成良好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产生,不在桌上乱写乱画,不在墙上随意张贴,爱护公共设施减少学校的维护费用。
“成由勤俭败由奢”,要正确理解厉行节约的重要意义,树立勤俭干事创业的思想理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习惯,在自觉厉行勤俭节约的同时,对于铺张浪费的人和事,要敢于指出和制止。
党员干部更要在勤俭节约的行动中率先垂范,以此体现个人修养和对学校发展健康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要争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要勇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努力成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表率。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贵在平时,重在坚持。节约是一种责任,一种涵养,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让我们行动起来,形成人人节约、处处节约、时时节约的良好习惯,继承和发扬崇尚节俭、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建设绿色环保的节约型校园。
节能办公室
【长春理工】推荐阅读: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07-11
长春理工大学招生章程07-11
长春理工大学共青团工作汇报07-14
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07-03
【长春中医药大学专业】长春中医药大学招生网站-长春中医药大学分数线10-10
长春西丁07-20
长春模式08-04
长春新碱10-24
长春听课心得09-11
长春结婚流程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