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听课心得(精选4篇)
长春听课心得 篇1
长春听课心得
2010年10月15日下午,敦化六中派出四名语文教师,参加由市进修学校牵头的全国名师报告团中小学课堂教学及观摩活动。历时两天,与会教师共听4节专家的精彩授课和报告。他们感到专家的课既实在又新颖。他们都深受触动,受益匪浅。
一、这四堂课的共性就是浓浓的语文味,没有多媒体的噱头,不花哨,平实乃至朴素,但是学生的思维被彻底地激活了,如韩军老师的《南来北往》,以诵读贯穿全文,老师故意读错,让学生了解“排语序、辨词义”以及铺叙的写法,课堂小练笔设计得恰到好处,水到渠成。程翔老师的《囚绿记》那么娓娓道来,不疾不徐,颇有大家风范,设计对主题的不同理解可见老师对文本挖掘之深透,多角度理解文意,多么奇妙的切入点。
二、语文课要注重诵读 从韩军老师的《南来北往》《湖心亭看雪》、胡兰老师的《活见鬼》、程翔老师的《囚绿记》、蒋军晶老师的《祖父的菜园子》,无一堂课不是给学生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师生共读,读中练笔,读中赏析,读中领悟。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到语文课何尝不是如此?这也是给六中老师最大的感受吧!锻炼学生朗读水平势在必行。
三、突破语文课堂的模式化,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当前,语文课堂的模式化,课堂教学无外乎是几大块: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分析课文、课堂小结、拓展训练。这样课堂缺乏创意和活力,学生像是提线木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缺乏生成性,而这几堂课则是自然的、不做作的。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创造,这是一种再创造。相反,更朴实。对作者的介绍是贯穿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中,如韩军老师在讲《湖心亭看雪》时,讲“崇祯五年”这个年号时,谈到张岱思念故园的心境,这一交代,较好地起了铺垫,对学生理解文意大有益处。
四、这是受蒋军晶老师做的《基于问题的语文教学》 启发。语文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那些有意义的问题,其实,还是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受蒋军晶老师影响,六中语文教师决心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多提表达类问题;要多提体验类问题;多提诠释类问题;多提批判性问题;要提延伸性问题;多提策略性问题。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会问问题。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敦化六中的语文教师们感到危机与挑战并存,她们决定以此为起点,细心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向名师授课、报告的思想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振兴六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11月15日
心得听课 篇2
杨家小学:陈菲菲
2013年3月21日,我们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豫灵镇上屯小学聆听了来自教研室张建超老师带来的《包公审驴》,课堂教学设计轻松但不乏浓厚的语文味道;上屯小学李田老师的《包公审驴》,课堂环节设计有层次,显重点;王瑞娜老师的《田忌赛马》,精彩的游戏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听完了这三节课,听完了张老师的课后评议,我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1.“语文课堂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课堂应注重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的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最好的验证就是会运用文字。
2.“课文小书和大阅读结合”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本的小框里,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中已有的阅读资源,如张老师在让学生介绍“包公”时发现校园文化墙上就有“包公”;在让学生理解生活版的“刘五告驴”时,引出去年9月初漯河以《设灵棚做法事为奶牛开追悼会》为题的报道;在课堂讨论“故事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时张老师引出《三十六计》中“李代桃僵”“将计就计”“欲擒故纵”…....读书真的很重要!
英语教师听课心得 篇3
当了几年的英语教师,虽说每天都在寻求进步,但是总感觉是在闭门造车,这一次有机会去省里听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收获很多。第一天到达之后已是半下午,安排好住宿后,大家早早就休息了,第二天早上8点钟我们手持听课证进入省教育厅的会场。两天时间共听了3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赛选手进行说课比赛,选手们的基本功都很棒,包括口语都很标准,但个人的表现力却各有不同,有的选手站在讲台上可用眉飞色舞来形容,有的选手却很沉闷,不动地方听了两天的课,如果选手没有精彩的表现,对听众就是一种折磨。
此时此景,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孩子们每天都在听课,在课堂上我是否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我的学生听我的课不觉得枯燥和乏味,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不管以前做得如何,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自己的教态,尽量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讲得绘声绘色,让我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能喜欢英语,这是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
听课心得体会 篇4
木渎南行实验小学 丁淑娟
有幸听取了夏老师和薛老师的精彩演讲,令我受益匪浅。薛老师的演讲中提到温柔二字,让我对教师的“温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学生我们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去容忍孩子犯错误,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在期盼“放纵”,如果一切条框束缚孩子太紧,反而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挣扎与反抗。所以在面对孩子不接触原则性的“不合规矩”也许应该给予一定的包容。面对家长我们更应该调整好心态,犯错误的是学生,我们与家长本身是站立在一条阵线上的,我们不应将矛头指向家长的教育,这样让学生反而成为事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