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

2024-07-17

昆明理工大学(通用11篇)

昆明理工大学 篇1

为了解昆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 为媒体和高校提供决策依据, 2008年6月, 我们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师大商学院 (独立学院) 和昆工津桥学院 (独立学院) 等12所不同类型的昆明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 收回问卷616份, 确定有效问卷465份, 有效回收率75%。

被调查者各项比例为:男性42.2%, 女性57.8%;专科生13.8%, 本科生80%, 硕士研究生16.8%;一年级25.2%, 二年级33.8%, 三年级28.2%, 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为12.5%和4%;涉及工学、理学、医学、文学、农学等11个大学科门类及艺术等其他学科。

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学科等主要指标看, 数据的样本特征基本能够反映昆明市大学生的基本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 昆明大学生在选择一定媒介时心理具有特定需求 (见表1) 。看杂志主要是为了“了解时尚和流行趋势”;读报纸是为了“了解新闻”;看电视是寻求“消遣或娱乐”;而为了满足“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大学生会明显转向互联网。

综合昆明大学生在选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时的各种情况, 可以归纳出:了解新闻是大学生选择和消费大众媒介的最主要心理因素, 其次是消遣或娱乐, 后面依次是放松自己、了解时尚和流行趋势、学习新知识、没事可做、获得社交话题、排遣寂寞、其他需要以及发泄。

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接触媒介时, 主要着眼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关注及自身的调节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无意识地、盲目地、消极地接触媒介的行为。

昆明大学生每天接触各类大众媒介的时间是多少?经过综合测算, 昆明大学生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是103.9分钟, 电视72.9分钟、杂志63.4分钟、报纸43分钟、广播31.3分钟 (见表2) 。

很明显, 昆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互联网, 分别超过电视、杂志、报纸和广播67、76.5、96.9和108.6分钟。近几年来, 我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学生接触网络越来越方便。而网络媒体反应快速、内容丰富、亲和力强, 毫无疑问,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

赋值:3小时以上=210分钟;2~3小时=150分钟;1~2小时=90分钟;31~60分钟=45分钟;30分钟及以下=15分钟;基本没=0分钟

参照世界媒体实验室 (WML) 媒体指标体系, 很明显, 昆明大学生是中度报纸读者 (每天阅读报纸的时间在0.5~1.5小时的读者) , 重度杂志读者 (每周阅读杂志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读者) , 轻度听众 (每天收听电台在1小时以下的听众) , 轻度观众 (每天收看电视在2小时以下的观众) 和重度网民 (每周上网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网民) 。

在信息社会里, 认识和理解媒介将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问卷列举了《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南方周末》4份报纸, 考察大学生对党报这类媒体的认知。结果表明, 认为《人民日报》是党报的大学生最多, 占92.2%;仅有34.5%的大学生指出《云南日报》是党报;还有6.7%和11.9%的大学生认为《春城晚报》和《南方周末》是党报;正确指出两份党报的被调查者仅有136名即占总人数的29.2%。这说明昆明大学生对大众媒介性质认识严重不足, 很多人把影响力大和党报混为一谈。

在“你认为外国资本是否可以在中国独立兴办新闻媒体?”的题目中, 32.5%的学生选择“可以”, 52%的学生选择“不可以”, 15.5%的学生“说不清”。这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结论:大学生对我国大众媒介的相关属性、体制和政策的认知相当薄弱。

另外, 为了考察大学生对媒介功能的认识, 我们设计了“大众传媒能否干预现实生活”、“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大”两个问题。调查显示, 超过半数昆明大学生认为大众传媒能干预现实生活, 对媒介有过高的期望值。但另一方面, 表示“说不清楚”的有31.2%, 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能做出判断。

对“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大”表示“非常同意”的大学生有14.4%, 表示“同意”的有55.7%, 两项合计70.1%。由于问卷设计有意识地偏向绝对化, 所以这样的肯定比例已经可以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在逐步增强。

媒介时代的任何大学都不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无一不受到媒介的影响。对这种影响的自觉意识, 也是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之一。

总的来说, 大学生还是积极评价大众传媒对自己思想行为带来的各种影响 (见表3) 。82%的大学生认为报纸对自己“有重大积极影响”或“有一定积极影响”, 列第一位;后面依次是网络80.4%、杂志77.8%、电视75.7%。而广播被认为是各类媒介中对个人思想行为影响相对较小的, 68.2%的大学生认为广播“有重大积极影响”或“有一定积极影响”, 而认为广播“没什么影响”的大学生高达25.4%, 明显高于网络、报纸、电视和杂志。

同时, 我们还发现在肯定网络积极影响的同时, 大学生也清醒地认识到了网络的负面作用, 4.1%表示网络对其思想行为“有消极影响”, 高于大学生选择其他类型媒介的比例。

这提醒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在接触传媒的态度和方法方面, 继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建议, 帮助学生规避媒介的消极影响。

在看待未来媒介发展趋势问题上, 85.2%的大学生认为传统媒介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见表4) 。

认识媒介建构与媒介表征, 正确辨识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是媒介素养关注的重要问题。

调查发现, 91.2%的昆明大学生对“媒介世界”有清醒的认识, 认为它与社会现实存在距离。2.4%的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媒介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与看法。另有3.4%的大学生认为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完全不一致”, 3%对于这一问题无法判断。

大学生是否相信大众媒介传播的内容?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报纸、广播和电视信任度很高, 表示信任的分别占97.3%、95.7%和91.2% (见表5) 。我国三大传统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把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因此享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赋值:完全信任=2;基本信任=1;一般信任=0;基本不信任=-1;完全不信任=-2

但我们看到, 昆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最低, 经综合测算后的平均信任度只有7。网络内容良莠不齐, 互联网强调迅速、快捷的同时, 往往容易忽视真实性, 因此损害了公信力。而且我国的网站有相当一部分商业网站, 媒介信息含有强烈商业动机, 这也会影响媒介内容的可信度。

广告是大学生平常接触较多的媒介内容。从调查结果看, 半数以上大学生对媒介的盈利模式有较明确的认识, 认为现在大众媒介离开广告已无法生存 (见表6) 。这表明, 大学生已适应市场化的媒介运作, 对媒介与广告关系有一定的判断、辨别能力。

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 既有大量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健康信息, 也不少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消极信息。对消极信息的免疫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

分析结果表明, 有56.3%的昆明大学生能主动抵御媒介中的暴力反动信息, 其余大学生态度不坚定或者根本不能。而66.2%的大学生表示“不太同意”或“不同意”“访问色情网站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这一观点。对这一问题, 高等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大学生作积极引导, 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对于“在作业和论文中抄袭报刊、网站上的内容”的现象, 只有37%的学生表示反对的意愿。17.2%的大学生表示“大家都这样, 没必要追究”, 这说明大学生们利用媒介资源仍然缺乏道德法律意识。高达45.8%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重视学术打假, 提高道德水平, 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又一问题。

能否主动选择和自己相关的信息, 并有效地加以利用, 体现了一个人能动的媒介消费能力, 也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大学生就业这个和自身关系密切的事情上, 大学生如何获取相关信息呢?如表7所示, 超过1/2的人会采取主动查询或主动询问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可见, 大学生的主动信息消费能力还是比较高的。

任何一个社会人在媒介发达的信息时代必须能通过媒介与社会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才能有效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根据调查, 58.5%的大学生表示“会利用媒介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愿”。

创造和制作媒介内容, 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媒介传播中去, 体现了一个人能动的媒介传播能力, 也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表8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参与, 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也成为大学生参与媒介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参与程度则相对比较低。

同时, 表9也显示, 大学生在媒介内容制作上的经历非常有限, 传统媒体的制作经历尤其单薄。而网络改变了单向传播的传受关系, 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媒介传播的广阔平台。

总体来看, 昆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存在不少缺陷, 有待提高。

首先, 大学生在媒介接触过程中还有一些无意识地、盲目地、消极地接触媒介的行为。大学生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 还不够主动和积极, 在与媒介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中, 主体地位有待加强;其次, 大学生对我国大众媒介的相关属性、体制和政策的认知相当薄弱;再次, 大学生对反动、暴力、色情等消极信息缺乏主动抵制的能力。此外, 利用媒介资源时, 明显缺乏道德法律意识;最后, 大学生通过媒介与社会进行合理有效沟通的能动性差。而且, 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的人数比例不高。

摘要:本文全景展现昆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 对大学生媒介消费行为、对媒介理解认知情况、对媒介的批判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媒介传播的能力进行分析, 指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现代传播》, 1997-1

[2]、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新闻记者》, 2006-3

[3]、蔡帼芬等:《媒介素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4]、蒋原伦:《媒介文化与消费时代》,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5]、邱沛篁等:《媒介素质教育论集》,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昆明理工大学 篇2

昆明:大学生村官创业免税3年

昆明市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除降低注册成本外,开业3年内可免征营业税。另外,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大学生村官,每人提供3年期不超过10万元的免利息、免担保、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创业小额贷款。还将享受放宽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限制、放宽经营场所规定和放宽证照办理限制等优惠待遇。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大学生村官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所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创业项目在2年内上缴的税收,将按属地原则全额给予税收返还。对从事科技开发、咨询、中介服务以及物流配套服务的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注册资金不作任何限制。而在符合城市规划等要求的前提下,大学生“村官”家庭住所、租借房、商业用房在保持原房产性质的前提下可视为创业经营场所。并且,首次申请创业成功者并稳定1年以上的,将获得1000元至3000元的创业补贴。

1元办企业住宅可办公 太原拟突破创业准入“铁规”

只要1元钱,就可办一张营业执照;商住房和住宅也可作为营业场所登记……近日太原市出台的《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中,最低30万元注册资本金、企业经营场所必须达到一定条件这些“铁规”有望被突破。

《实施意见》包括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内容。工商部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依据“非禁则入”原则,凡是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向创业者开放。该市具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该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工商首次登记办理个体工商户3年内,免收登记类行政性收费。放宽对注册资本金的限制,法律另有规定外,申请设立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将由国家规定的30万元降至1万元,甚至更低,只有1元,就可办理工商登记。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商住房和住宅符合条件也可作为企业场所登记。推行试营业制度,有效期6个月,要求继续试营业的,可延续6个月。放宽创业者出资方式限制,允许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作价出资。

除此之外,该市还将出台创业者免征、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启动一次性塑料餐盒整治行动

国家药监局、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启动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专项整治。

据介绍,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针对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不包括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行为。按照监管职责,质监部门负责严查生产环节是否依法生产;工商行政部门负责严查销售环节是否依法经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严查餐饮服务环节是否依法使用;工信部门和商务部门负责推进行业自律。

专项整治行动自6月开始,至10月底结束,包括自查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阶段。在检查阶段,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将开展全面检查,重点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大型集贸市场和集中配餐单位进行检查。

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发现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可向当地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相关部门将根据职责依法查处。

浙江:法律未禁止行业领域全向自主创业开放

在近日召开的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将降低创业门槛,注重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结合行业特点,对初创企业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同时,扩大政策覆盖面,对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转业军人等创业人群,实行免除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费用,享受租赁标准厂房补贴等政策。

昆明医科大学形态学陈列馆 篇3

陈列馆以每年5月“科技活动周”为契机,举办科普系列讲座、科普展板展示以及开放陈列室这三种方式进行科普教育,向公众讲解并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开展人体结构组成、日常行为与健康、心理健康、饮食健康、防病治病、优生优育等方面的教育。

(来源:云南科普网http://www.ynkp.cn/ 2015-04-23)

昆明理工大学通用实验报告 篇4

昆明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桌号________________同组人员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明理工大学 篇5

昆航常务副总裁刘睿上台致辞并宣布2013“助梦起航 青春飞Young”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暨昆航团委“志愿服务 奉献暑运”青年志愿者活动正式启动,云南机场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郑超、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党委工作部副部长马莎、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电子渠道部总经理助理和志勇、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监察办主任魏春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35位2013“助梦起航青春飞Young”大学生志愿者和5位昆航团委“志愿服务 奉献暑运”青年志愿者代表以及云南电视台《云南新闻》、《都市条形码》栏目、昆明电视台、昆明教育电视台、《云南信息报》、《春城晚报》、《昆明日报》、《都市时报》、中国日报?云南站、新浪七彩云南、腾讯微博?云南站、FM91.8等媒体的20多位记者参加了仪式。

启动仪式上,大学生苏瑞林和李昊元分别代表“助梦起航”活动2012年志愿者和2013年志愿者发言。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和云南机场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公司领导向2013年“助梦起航”志愿者代表赠送了“天翼飞Young”大礼包以及空港快线“爱心车票”。

为感谢各协办单位对本次“助梦起航”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昆航常务副总裁刘睿向云南省青基会、云南机场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领导赠送了昆航飞机模型,昆航党群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杨薇向昆明机场赠送了2012年“助梦起航”志愿活动答谢锦旗。

最后,各单位领导为35位大学生志愿者及5位昆航团委志愿者戴上了象征着志愿服务的“小红帽”,并在台上合影留念。

作为2013云南希望工程“公益 100”——第四届昆明航空“助梦起航”公益助学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助梦起航 青春飞Young”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由昆明航空有限公司联合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电信网上营业厅、云南机场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云南信息报》及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栏目共同发起。

本次活动招募了35名在省外求学的云南籍大学生志愿者,于2013年8月5日至8月31日期间,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展志愿服务。服务期间,志愿者将使用由云南机场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空港快线“爱心车票”往返于市区和机场之间,并使用由云南电信网上营业厅提供的天翼3G网络发布志愿者风采和活动动态微博。10天志愿服务期满,每位大学生志愿者将可获得志愿服务证书一张、昆明前往学校所在地的“励志机票”一张(含机建燃油费)以及“天翼飞Young”大礼包一份。

昆明理工大学 篇6

网络购物是指通过因特网完成商品的购买活动。网络购物具有方便、购物自由等特点, 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欢迎。本文通过调查, 对中越两国大学生的网络购物进行比较分析, 以期进一步了解两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状况。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作者于2010年2月—2010年3月, 在中国昆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和越南河内师范大学、国家大学各随机发放100份问卷, 问卷回收率、有效率100%。对回收的问卷, 采用excel图表进行数据统计。

问卷采用汉语和越南语两个版本, 共14道题, 内容涉及网络购物的频率、网络购物的内容、网络购物的心理和选择标准、对网络购物前景的看法等。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中越大学生网络购物概况

在中国, 网络购物是近五年开始流行的。在笔者调查的昆明高校内, 大学生普遍知道网络购物这一概念, 但是真正把其作为一个常用购物渠道的人并不多。在越南, 能上网的大学生数量还是有限的, Internet对越南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网络购物的普及程度上, 中国远远高于越南, 有44%的越南大学生从来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 在中国, 这个比例只有4%。

(二)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心理比较

在购物心理上, 共同点之一是两国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都是价格便宜。中国有70%的人、越南有65%的人选择了这个因素。二是两国大学生在网购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质量, 其次才是品牌和商家的信誉度。这说明两国大学生网购时都比较务实, 更注重商品的性价比, 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效应。

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时也有不同的消费心理。首先, “信誉度”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比越南更为明显。在中国, 促使人们因信誉度而选择网购的比例达48%, 这个因素甚至排在方便、快捷、时尚等因素之前。在越南, 只有8%的人认为“信誉度”是吸引他们网购的原因。其次, “品牌”因素在中国不如越南受重视。越南有38%的大学生在网购时会考虑商家的品牌, 在中国, 这个比例只有10%。

(三)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购的主要商品类别和金额比较

两国大学生网购的共同点之一是网上商品种类齐全, 数码通信、书籍和音像产品、电脑配件、服装鞋帽、化妆品、珠宝首饰、食品保健品几乎无所不包。二是两国大学生在网上买得较多的是服装鞋帽、书籍和音像产品、数码通信类商品。在中国, 服装鞋帽占53%、书籍和音像产品占62%、数码通信占31%;在越南, 服装鞋帽占56%、数码通信占29%、书籍和音像产品占28%。其他如电脑配件、箱包、彩妆护肤等商品人们也会买, 但数量不多。三是两国大学生在网购时消费金额都不大。在中国, 每次平均购物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人只占1%, 越南占2%。这说明人们对网购还存在一定的顾虑, 对金额大的商品, 还是不放心在网上购买。

在此我们也发现了中越两国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细微不同, 这主要体现在书籍和音像产品上。书籍和音像产品在中国网购商品中占很大比重, 有62%的中国大学生确认这是他们在网上买得最多的商品, 而只有29%的越南大学生在网上购买书籍和音像产品。

(四)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满意程度比较

中国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满意程度高于越南大学生。中国有35%的大学生对网络购物表示“满意”, 而越南只有7%。同时, 中国网络购物的安全系数比越南高。有48%的中国大学生选择“还不错, 至少我没碰到欺诈行为”, 而在越南, 只有20%的人认为“还不错, 至少我没碰到欺诈行为”。

(五)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前景比较

调查发现, 中国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前景更乐观更充满信心, 越南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前景则显得更为悲观保守。调查中, 有82%中国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发展空间很大”, 在越南这一比例只有40%。同时, 有将近一半 (43%) 的越南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而中国只有8%的大学生是这样认为的。另外, 有23%的越南大学生认为网购不安全, 不打算尝试, 而在中国就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目前中国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前景充满信心, 而越南大学生对网络购物还很犹豫, 很多人不敢尝试这种购物方式。

四、讨论

(一) 中越两国网络购物普及程度有差别的原因

第一, 越南网络没有中国普及和发达。

调查显示, 越南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远远低于中国大学生。中国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81%, 越南是43%。中国每天上网在1小时以下的只有1%, 越南有25%。

第二, 越南网络营销业务起步比中国晚。

网络营销近年才在越南逐步发展起来。在中国, 1998年就完成了第一笔网络交易, 迄今有11年, 经过了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尤其是2003年“非典”疫情后, 网络购物在中国日益活跃起来。

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越南, 尽管网购的普及程度远比不上中国, 但是“经常在网上买”和“总是在网上买”的比例却比中国大 (越南两项合计33%, 中国两项合计19%) 。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网购在越南不够普及的原因之一是网络不够普及, 人们没有机会接触网络购物, 一旦人们体会到了网购的妙处, 他们在网上买的频率甚至超过中国人。当然, 这只是从数据中得到的一个带猜测性的分析, 是否合理还待进一步研究。

(二)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心理不同的原因

“商家的信誉度”在中国比越南更受重视这个现象, 我认为并不是说越南的消费者不在乎信誉高的商家, 而是越南大学生目前在网购时还无法判断哪些商家信誉高。这一点和网络购物系统不太成熟和规范有关。在中国, 网络购物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买家可以对卖家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等做出评价, 这些评价直接体现在商家的信誉度上。在越南, 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体系, 商家的信誉如何在购物网站上根本反映不出来, 人们在网购的时候对商家的信誉度自然无法考虑了。

其次, 虽然品牌在两个国家都不是大学生网购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但越南学生网购时比中国学生更注重品牌 (越南38%, 中国10%) 。我猜测原因是在越南, 人们对网上商品的质量没有信心, 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品牌上。在中国, 有很多有名的购物网站, 比如支付宝就是货到了才付钱, 这保证了购物的质量。

(三) 中越两国学生网购主要商品类别和金额存在差异的原因

调查发现, 中越两国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细微不同, 主要体现在书籍和音像产品上。书籍和音像产品在中国学生网购商品中占很大比重, 达62%, 在越南, 这个比例是28%。

出现这样的差异, 我认为原因是目前中国有几家非常强大的中文图书购物网站, 它们依靠完善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首先, 网上书店的价格便宜。以当当网 (http://www.dangdang.com) 为例, 这家网站上书籍和音像产品都是正版的, 而价格却比实体书店便宜很多。比如, 一本《汉语水平考试HSK模拟试题集 (基础) 》, 在实体书店要卖人民币29.00元, 而在当当网上只卖人民币20.00元, 相当于打了6.9折。其次是人们在网购时往往会考虑到运费、网上支付麻烦且不安全等因素, 这些网站联合快递公司, 推行买书免运费、货到付款等业务, 这自然吸引了人们到网上买书。最后是这些网站对书籍内容的介绍非常详细全面, 除内容、封面、排版、印刷等外, 还有实体书店没有的、看过这本书的人对书的内容的评价, 这对买书的人非常有帮助。

在越南, 在网上买书的大学生比中国少很多, 除因为越南还没有像中国这样完善的网上书店外, 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人习惯买旧书。越南有很多专门卖旧书的书店, 价格便宜, 成为买书人的首选。在中国, 旧书店少, 人们买旧书的现象也不普遍。

(四)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存在差异, 和越南网络购物体系不够完善有关。首先, 在越南, 很多购物网站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网络交易没有保障, 风险很高。其次, 越南目前网络购物的支付手段比较落后, 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 容易发生欺诈。再次, 越南目前网上购物缺乏法律保护, 所以收到质量差的商品或是付款后没收到货也不知道向谁投诉, 只好自认倒霉。在中国, 即使是网上购物, 消费者的权益也同样受到了法律保护。

(五) 中越两国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前景比较

我认为, 越南大学生对网络购物持保守心理, 主要和越南大学生目前对网络购物不太了解、网络购物缺乏保障、还没有体会到网络购物的优点有关。但不能就此认为网络购物在越南没有前景。如前面所述, “经常在网上买”和“总是在网上买”的越南学生比中国要多 (越南两项合计33%, 中国两项合计19%) 。这表明, 尽管目前在网络上购物的越南大学生大大少于中国大学生, 但是, 他们一旦体会到了网络购物的好处, 是很愿意选择在网上购物的。越南网络购物得到普及和完善的话, 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促进中越两国网络购物发展的个人建议

(一) 促进中国网络购物发展的个人建议

中国的网上购物和越南相比已经比较完善, 但也不是十全十美。调查表明, 有82%的中国大学生表示对商品质量担心, 41%的中国大学生对售后服务是否完善、36%的中国大学生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表示担心。这反映了目前中国网络购物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首先, 要让保护消费者的一些规定实行起来更简便。目前中国网店已经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网购服务,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比如, 淘宝网上一些商家实行“7天无理由退换货”、“正品保证”、“假一罚三”等承诺, 另外还有“淘宝先行赔付”的规则。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商品质量的担心。但这些规定执行起来对消费者来说还很麻烦。比如, “7天无理由退换货”, 看上去好像对消费者很有利, 可是这中间往来的运费却要消费者来承担。有些人嫌麻烦, 同时也不想白白损失运费, 所以即使对商品不满意, 也就自认倒霉。只有这些规定执行起来很方便, 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 要进一步改进付款方式。目前中国网购中普遍采用的“支付宝”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但仍不能杜绝欺诈活动。我觉得当当网的操作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他们联合快递公司, 实行货到付款, 顾客看到东西, 确认满意了才现场付钱, 而不必网上支付。这就可以减少大家对网上支付的担心。

(二) 促进越南网络购物发展的个人建议

首先, 要对网络购物进行宣传和普及。调查发现很多越南大学生对网络购物几乎一无所知 (32%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在网上购物, 21%的大学生不知道在哪里进行网上购物) 。越南网络购物的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网络购物的普及和推广, 让大家有机会体会到网络购物的好处, 愿意尝试并接受这种新的购物方式。

其次, 要注意完善网络购物的配套建设。调查发现, 目前越南在网络购物的很多方面都很落后, 比如支付手段、运输方式、售后服务等等。我觉得越南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比如说在支付方式上, 借鉴中国经验, 采取商家和银行合作的方式, 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另外, 要有一个方便、快捷、便宜的运输保证。中国的网购多数采取从门到门的快递运输, 货物从北京运到昆明只要两三天时间, 非常快捷, 运费也不贵。越南网购的商品在路上往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 运费也不便宜。这也是很多越南人不愿意上网购物的原因。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推广, 网络购物变得越来越普及。本文以昆明市和河内市为例, 对中越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普及程度、购物心理、网络购物的满意程度等等问题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 就完善两国网络购物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越南,大学生,网络购物

参考文献

[1]刘希平, 刘安平著.网络营销实战:用互联网把你的产品销往全世界[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Nguyen Tan Phong.在网上买东西不容易.2008-07-12.http://webhay.vietnamwebsite.net/read.php?en-tryid=11&page=1&part=1[E].

[3]易婷婷.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态度及其行为特征[J].科教论坛, 2008, (1) .

[4]柯瑞.网络购物商务模式及淘宝网成功经验.厦门大学硕士论文[D].2007.

[5]陆川.网络营销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6]周颜玲等.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及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 (6) .

[7]朱浩乐等.对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的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 2009, (4) .

昆明理工大学 篇7

(一) 我国“大学城”建设概况。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科教兴国, 在这样的前提下, 全国各高校纷纷掀起扩招热, 进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 再加上城市化加速, 城市用地愈加紧张, 在这些原因的促使下, “大学城”在我国迅速崛起。

在我国, “大学城”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校领域的又一大手笔。2000年8月, 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序幕, 其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 仅两年时间, 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 涉及21个省、市。2002年投入325.89亿元, 校园建筑总面积达1436.97万平方米, 容纳高校134所, 在校学生59.7万人。

(二) 呈贡“大学城”建设概况。

呈贡“大学城”位于在呈贡区洛羊镇, 坐落于朗家营、吴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 占地43.15平方公里, 面积相当于目前昆明半个市区, 距离昆明市区约24公里。这里北接规划中的市级行政中心区, 东接丘陵果园, 独立安静, 环境优美,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期规划投资将达到31亿, 新校区最终规模是15万人, 投资约100亿元。

2003年5月31日, 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现代新昆明战略, 昆明呈贡新城作为现代新昆明东城先期启动。昆明“大学城”将建设成为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魅力独特的新城区。

“大学城”于2004年开始建设, 到2010年三期工程结束后, 包括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7所大学已搬迁入驻, 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以上 。

二、“大学城”建设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 城区土地已不能满足迅速扩张的学校用地的需求。

近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入学率开始进入大众化时期, 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迅速增长, 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在1999年扩招的基础上, 再次大幅度扩招, 2000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为220万人, 比1999年增加35%, 比1998年翻了几乎一番。另外, 近几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持续增加。绝大多数学校校园面积及各种建筑面积开始紧张, 学生宿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导致教育场地不足, 由于大多高校的地段由过去的郊区变成了市中心, 在校区周围扩张已不可能。

按统计数据, 1996~2005年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4.66%, 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43%, 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5.06%, 均显著超过城镇人口增长速度, 如此超负荷的城市用地已无多余可供“大学城”建设。

(二) 政策支持。

在建设“大学城”的过程中, 政府给予对其进行了宏观调控, 进行政策指导, 并对“大学城”建设涉及到的征地、建设、收费、融资等,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提供宽松的环境, 为“大学城”建设提供政策性的保障。

三、呈贡“大学城”建设及其对周边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影响

(一) 收入相对有所减少。

从建设前后的经济收入的范围来看, 可以看出原来的务农收入比较可观, 失去土地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 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收入方式至关重要。

(二) 收入来源发生变化。

从目前来看, 原来这些农民都是从事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业生产, 现在普遍只能通过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方式获得收入, 与原来相比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增加收入是他们面临的一大考验。

(三) 对失地补偿费的利用情况。

失地的农民把失地补偿费主要用于买房、教育、日常消费三个方面, 剩余部分用来储蓄, 用于投资的部分占很小的比重。可以反映出大部分农民没有一个消费计划, 只是应对生活中的日常需要, 投资意识相对淡薄。很多农民对消费都持保守态度, 大多数农民多反映目前农业收入减少, 失地补偿费都仅限于必须花费的项目。

(四) 参加就业培训的意愿。

对于农民的培训意愿, 由于当地农民以前多从事农业生产, 对其他工作适应性不强, 知识、技能有限, 加之外来竞争者的大量进入, 所以他们都极其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技能, 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进而抓住“大学城”建设带来的机遇。

(五) 对待“大学城”建设带来的商业机遇。

由于大多本地人从事一个新的职业, 资金、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缺乏, 竞争能力不足, 当地农民在看待“大学城”建设带来的商业机遇上, 总体上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在对待外来竞争者上, 当地年轻人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希望向有竞争优势的外来者学习, 与他们合作共赢。中老年人则感觉自己力量不足。因为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 对“大学城”建设带来的变化可以较快的接受, 而中老年人思想比较保守, 加之自身学习和应对能力不足, 所以对待竞争者有恐慌心理。

(六) “大学城”建设给周边农民带来的便利。

大多数被访者在被问到:对“大学城”建设最满意的是什么时, 都选了市场繁荣、绿化改善、交通便利等。对于“大学城”建设带来的就业条件、创业机会等却很少被认同。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农民目前看到和体会到的还不深刻,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城”建设中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关注。

(七) 农民对“大学城”硬件设施方面的需求。

在问及“大学城”建设中应增加哪些设施、场所上, 当地农民更有所需, 由于耕地的丧失, 生活环境遭到一定的影响, 且面临的压力增大, 村民要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加之, 当前“大学城”建设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 因此, 他们对公共娱乐设施、公园、活动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都有较强的需求

(八) 对“大学城”建设期待改善的方面。

“大学城”建设, 给农民带来了机遇, 更带来极大的挑战, 祖辈以农业为主的农民要转型, 确实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大多数农民表示, 目前他们的家庭主要困难都反映在收入、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因此, 在问到对“大学城”建设最期待改善的项目时, 大多数的被访者都希望在养老、就业、住房三个方面得到改善。大多数被访者认为这三项是生活的基本条件, 由于土地被征用, 农民失地严重, 祖辈靠土地生活的农民, 没有其他工作技能, 失业现象严重。另一方面, 多数农民并不愿意搬到规划小区, 房价高涨也是问题之一。

(九) 预计所在片区随着“大学城”建设就业形势如何。

“大学城”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直接或间接地为当地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 因此在被问及预计所在片区随“大学城”建设就业形势如何的时候, 大部分人表示了乐观的态度, 这也证明了“大学城”的建设的确带动了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有一部分人持悲观态度, 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积极的引导他们就业, 以达到使农民增收的效果。

四、提升“大学城”周边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应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

被征地农民因土地的失去随即成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人群, 政府应该为其提供无偿的职业介绍服务, 为其介绍其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并为其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使其有一技之长。还应对那些有意愿从事商业的农民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服务。

(二) 在“大学城”周边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就业机会。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政府应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为企业落户于此提供较优惠的政策。并降低进入门槛, 使周边农民都有机会获得工作以解决生计问题。

(三) 吸纳失地农民参与“大学城”后勤服务工作。

“大学城”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劳务人员的加入, 因此可以吸纳大量农民融入到“大学城”的建设与维护中。后勤集团就是最大的吸纳机构。政府可以加强与“大学城”后勤服务部门的联系, 为失地农民争取大量的园林绿化、环卫清洁、宿舍管理等种类的工作岗位。

(四) 鼓励失地农民就近“大学城”发展服务业。

“大学城”的建成, 随着学生的入驻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 为满足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正常生活, 周围必须配备相应的娱乐、餐饮等设施。因此政府可以在“大学城”周边规划一片相应的区域, 为周边农民提供从事商贸活动的平台, 利用政策优惠鼓励当地农民利用这一商机, 投身到服务产业, 在为“大学城”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五) 指导失地农民合理利用失地补偿费。

发放理财手册, 开办理财课程, 为失地农民提供前景较好的投资项目供其选择, 提供专业性的投资咨询服务, 指导失地农民合理有效地利用失地补偿费, 发挥失地补偿费的最大效用。

(六) 为失地农民提供公共娱乐设施、公园、活动中心等。

规划建设公园、活动中心等公共娱乐设施, 开放“大学城”体育锻炼设施, 为失地农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满足农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提升农民满意度。

(七) 为失地农民提供切实的保障, 出台更多惠农政策。

根据失地农民实际需要, 制定养老、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给失地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使其能够消除后顾之忧, 更加投入于生产活动, 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 得到结论:云南呈贡“大学城”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本地创造了很多商机, 大大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优化了本地的产业结构, 也为农民转型与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建设“大学城”的同时需谨慎地处理好失地农民的补偿与发展问题, 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 “大学城”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将其新校区建设在城镇郊区这一现象, 以呈贡“大学城”为切入点, 探讨其对周边农村 (吴家营、郎家营、缪家营、柏枝营、幸福花园小区) 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提升“大学城”周边的土地商业价值、带动城镇人气、为村民提供体育运动设施、增加信息获取渠道等。另一方面, “大学城”也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来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给农民原有生活带来冲击, 从短期来说确有不便, 但从长期而言利大于弊。我们要继续发挥有利方面, 改善不利方面, 逐步提高呈贡“大学城”周边农民经济生活水平。

关键词:“大学城”周边农民,经济生活水平,云南呈贡县

参考文献

[1]徐劲林, 罗建墓.从区位角度探讨“大学城”周边新农村建设——以福州地区“大学城”周边农村为例[J].农村建设, 2006, 5 (3) :117~120

[2]李丽娟.浅谈“大学城”对其周边城镇区域经济的影响——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个案[J].消费导刊.经济研究, 2009, 10:97~98

昆明理工大学 篇8

根据国务院《意见》中的定义, 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 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资源共享空间、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和工作空间。相关部门一直强调, 众创空间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 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 而不是大兴土木的房地产建设。高校众创空间, 一方面, 要打造成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更方便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成长和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 既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源共享空间、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和工作空间, 作为一个生态体系还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 比如媒体资讯、法律财务、工商注册、政策申请、团队融合、商业模式构建、投融资对接、创业培训等。

1 形成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

“双创”是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可以理解为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基本心理状态, 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质四个方面;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 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新特性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不难发现,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终身发展能力, 其目的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异曲同工, 也可以理解为, 一个人创新精神的强弱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其创业能力的强弱, 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 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一致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 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取向理念。即接受“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高校的学生, 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

“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实际上也就是根据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模式。近年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在实践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远未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完整的教学模式, 因此, 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方法, 改进课程, 强化实践, 以培养“多维度复合型应用技能人才”为总体目标, 构建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以及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联网+”人才培养、转型发展人才培养、多样型人才培养、学分制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全方位、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如图1所示, 是津桥学院“双创”空间建设的第一个目标和任务。

2 对津桥学院科技园、创业园进行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 打造国内知名的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基于万联网思维创建的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平台, 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它与过去传统的大学科技园、培训辅导等存在很大区别,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 其服务更加的便捷和完善, 更加的与时俱进, 符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创业活动既离不开外部软环境支持, 也离不开各类硬件支撑, 两者缺一不可。众创空间应着力打造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硬实力”。

津桥学院目前有大学生创业园、场地共2000多平方米。“众创”空间建设, 将大幅对津桥学院大学科技园、创业园进行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服务建设, 以满足不同类型创业团队的需求, 将团队“即入即住”作为常态化运作。硬件改造包括:三年内扩大津桥创业园区场地到30000平方米左右;并且包括改造装修、网络系统改造及办公设备的建设、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培训教室的改造建设。软件服务建设包括:津桥学院创业门户网站建设、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与技术创业协同服务系统建设、信息化培训中心建设、大学生创业及中小企业服务管理基地的建设实施等。

3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创业辅导师队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决策, 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众创空间既应着力打造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硬实力”, 更要着力增强组织、协调、服务、辐射带动等方面的“软实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缺乏的不仅仅是资金、空间、技术, 缺的更多是服务、思维和管理能力。如何持续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根本还是要打造一个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 要能激发一切人和物, 要激发每一个社会因子来共同为创业创新服务。

而创业导师是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业导师们丰富的经验、广泛的人脉资源、独特的视野与洞察力, 是创业者成功的有力保障。打造一支创业辅导师队伍, 让有能力、有知识、有资源的服务机构, 成功企业家参与到创业辅导和服务的事业中来, 通过“传、帮、带”, 造就一批成功创业者, 为他们输送知识、匹配资源, 也就是创业创新服务中重要的一环。

2015年9月8日, 科技部印发了《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指引》指出, 众创空间的服务功能应包括建立创业导师队伍。建立由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资深管理者、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组成的专兼职导师队伍, 制定清晰的导师工作流程, 完善导师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津桥学院近年来,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包括在相关经济领域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技能人才, 成功创业人士以及高校教师等在内的创业辅导师队伍。津桥众创空间将吸引和组织更多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或组成辅导团队, 进一步建立完善创业导师制度, 培育一批专业创业辅导师, 挖掘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 并形成可行的创业导师机制。为众创空间的开展, 提供了人力支持。

4 发展创新创业联盟, 提升津桥众创空间的整体发展水平

“众创空间”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 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为有助于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力量, 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和门槛, 帮助有思想、有激情、有梦想的普通人实现梦想。各个众创空间的合作、联系和交流, 优化配置联盟成员内部资源, 发挥群体优势, 提升众创空间整体发展水平, 推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 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就成为必须。

发展创新创业联盟, 旨在促进各众创空间资源的互联互通, 希望能推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衔接, 从服务内容、方式, 融资、项目、专项问题对接等全方位提高为创新创业者服务水平, 横向打通众创空间的优质服务资源, 纵向打通创新创业的全链条, 以此达到发展提升津桥众创空间整体发展水平的目标。

5 倍增众创空间的团队扶持和参与人数, 提升创业团队的创业质量

津桥学院众创空间力争每年扶持入驻的创业团队100个以上, 并且逐年递增, 争取实现在校生参与创业实践的人数达到60%的比例;众创空间将结合津桥学院工科为主的特色, 重点扶持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力争实现每年30个创业团队在毕业的时候成功带着项目走向社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并且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为众创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

6 升级科技服务, 建成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器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 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 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核心不在互联网, 而在于后面的“+”。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在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领域, 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遇。与此同时, 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 让创新创业者减少了对资产、硬件设施的依赖, 让他们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社交网络、O2O等创新平台, 更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 继而转化为现实产品。津桥众创空间力争打造互联网+的孵化器, 为互联网+创业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

7 结语

当前, 是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 也是创业园、孵化器等创业服务机构自身创业的黄金时代。高等学校作为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平台,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升级改造大学生科技园和创业园, 形成立体式的“众创空间”;加强创新创业的辅导队伍建设;联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 发展创新创业联盟;建成互联网+的科技型孵化器;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业态, 才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望。

参考文献

[1]任长见, 田志文.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高等学校的作用与发展对策[J].教育信息化, 2005 (14) .

[2]卓晓宁, 张一洲.苏北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战略路径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 (06) .

昆明理工大学 篇9

今天我们面临着极度严峻的环境问题, 淡水资源稀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加速灭绝等, 这些已确实地威胁到人类生存。放眼全球, 每年约有3.237亿m2的热带雨林在消失, 同时有485.616亿m2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据预测, 到2025年全球约40%的人将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缺水环境之中。[1]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 这一系列的威胁正是由于人口扩张及人类活动及其附属产业所导致的, 立足于城市的角度, 对于建筑和城市需求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意加剧了环境恶化, 全球的环境如同受伤的组织器官一般在渐渐衰退, 作为城市环境空间由建筑到道路再到城市群, 无疑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呈贡大学城作为春城昆明的新城区, 是温和地区建设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及经济的重要阵地。昆明理工大学作为大学城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城的生态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及绿色城市组织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参与城市可持续服务能力效率变化的重要过程。对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剖析, 由小而大地发现问题, 是有效将建筑周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最终的目的是降低资源能耗, 提高生态人居环境系统的舒适性和健康度, 可以肯定的是绿色建筑实践无论对于建筑本身还是更大范围的城市都具有更广范围的影响力。

1 高校建筑设计与气候的探索

1.1 形式追随功能需求

自2005年大学城建设以来, 呈贡大学城区是集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文化城市功能区。大学由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对该气候下的建筑功能有现实具体要求, 因而学校功能呈复合多元性, 因而建筑形式追随功能, 功能受气候影响在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的体现尤为明显, 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校区颜色整体呈红土色, 由于红壤资源丰富, 占整个云南省土壤资源的50%, 是云南省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 故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受外环境影响, 校区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是“红土精神”的体现, 同时材料和颜色也给建筑建造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方便性和适用性, 使得整个校区符合气候下地域特色。

(2) 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形式稳定, 由于校区地处昆明小江断裂地震带边缘, 且整个校区地处山地, 以图书馆中轴线的建筑大部分呈山地建筑, 一方面对建筑有抗震需求 (设防强度为8级) , 同时也是适应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的需要。

(3) 材料:主要为水泥混凝土及复合材料, 材料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材料易得, 造价低, 抗震性好, 环保 (废料可用于工业废料) , 并且在温和地区能保有较好的耐久性。但同时存在高压强度下易变形, 在云南干旱区地受气候条件限制, 养护和保护期长。

(4) 遮阳形式:云南地区有强烈的西晒, 太阳年日照量据官网统计约为5016-5852MJ/m2, 持续性长, 辐射强度较强, 最高时可高达47.8W/m2, 根据气象部门规定紫外线辐射强度≥30.0W/m2, 则暴晒级别达到最高级别5级, 可以想象大学城的西晒和辐射的等级很高, 对人本身的影响也会很大。因此在呈贡大学城宿舍西向不正对宿舍, 其余建筑在西向主要设置了大量的垂直遮阳挡板。 (图1)

(图表来源:笔者调研自制, 图示来源均来自笔者自摄)

(5) 能源利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 呈贡地区日照时数为2481.2小时, 日照率达57%, 在宿舍和部分教学区装有太阳能, 通过光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供宿舍和教学区的热供水利用, 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以上不仅是建筑适应气候的体现, 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是时间与空间的共同要求, 对人的心理和建筑本身也会产生影响。通过总结和研究可以发现, 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的使用人群, 使用人群的需求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强度。使用强度同时受环境的影响, 最终决定了建筑本身的特点与特性, 气候与功能是相互影响的。

1.2 建筑与外环境分析

校区通过对不同环境要素如绿化、廊道、景观等的布局与安排, 对使用人群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从而加深对大学的理解, 产生与学校相适应的行为, 也可达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同时这些环境要素也是实践绿色技术的关键因素。

(1) 景观绿化:校区各功能包括后勤在内的功能区域都匹配了必要的景观绿化, 种类主要为点状、带状、块状, 整体分区明显、结构清晰、相互联系。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 校园绿化一方面是环境氛围的必要需求, 即功能上发挥了抵御主向西南风、提供休憩等场所、遮阳、防尘、防噪等主要外环境作用;另一方面, 在精神上给学生提供可融入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等融合的积极的感受。 (2) 过渡空间:通过广场、院亭、廊道、过厅、楼梯等过渡空间将建筑与室外、室内与室内联系起来, 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而存在。一方面将空间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和其他元素的组合、融合, 丰富空间的多种可能性, 是环境调节的重要因素。 (3) 建筑与交通:校园交通首要必须满足安全、快捷、可达,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园交通人车分流, 交通可达性好, 但线路过长, 存在交通损耗、可达时间长所带来的能耗、环境等问题。

2 高校绿色实践的必要性

2.1 校区气候与人体舒适度

通过实地调研, 对校区夏季的气候数据进行测量, 根据数据可以看到一天之中或是不同天的同一时刻, 风环境、光环境的变化极大, 室内外呈明显对比, 总结如表1、表2。

(1) 风速:在室外, 风速在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可急剧加强或减少为零, 空旷处、相对高的场所风速更大, 经过测量最高时能高达8.64m/s, 同时也发现在校区, 室内的风速很小, 窗户全开时最高流动风速不超过2.5m/s。 (2) 湿度:由于测量天气的原因, 在室外阴雨天时风速大的地方湿度越大, 但室内的湿度均等且比室外湿度小, 这说明室内空气的流通度不够高, 夏季室内环境比较闷热, 人体舒适度低。 (3) 温度:室内外的温度差距较大, 有明显的对比, 同时从数据上还可反映出昼夜温差较大, 这是云南地区气候的特有特点, 因此如果要有舒适感那么对于建筑的保温隔热也会有特殊的要求。

2.2 不舒适性和不合理区域

通过实地调研和研究, 将校园内的不舒适性和不合理的区域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屋面漏水:主要集中在宿舍区和教学区, 在2013-2014年间由于宿舍和教学区的屋面漏水情况严重出现过大规模的屋面整修, 就怡园宿舍来说, 漏水的厕所屋面每层楼约有2-3间 (图2) , 其实是环境与建筑没有合适的融合的体现。

(2) 水环境的不适应性:由于云南地区干旱, 一方面需要时间控制水的运用时间, 另一方面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的水系统其实可控性很弱, 景观水体或是生活用水都存在味道、维护、治理等本身问题, 所以需要相应的绿色体系来调节缓解这一系列问题。

(3) 建筑的耐久性: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呈贡校区自2008年建校以来至今约7年的时间, 建筑是存在耐久性的损耗的, 从建筑的外表皮到内部结构是有变化和损耗的, 无论是从宿舍区还是到教学区都有。 (图3)

(4) 风环境的危害: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室外风速在强势时可达到6级强风, 虽持续时间不长, 但是对人和建筑也存在影响, 自建校区以来对于建筑外表皮的掉落也有过修复, 说明建筑的形式与环境有不适应性 (图4、图5) 。

2.3 已实施的绿色设计

(1) 图书馆中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分体式热源, 并配备环保、节能型空调处理系统, 面积约占23000m2, 作用是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以最小的能耗范围内将图书馆内空气、温度系统达到稳定平衡。

(2) 中水系统处理站:通过处理教学、食堂、宿舍的生活污水并转换为供校区运用的水资源, 保证干旱时必要的水资源循环, 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3) 太阳能供水系统:在校区三个宿舍园区配置了太阳能供水设施, 以供学生生活用水使用, 但由于呈贡校区缺水以及冬季气候骤变等情况导致太阳能板失效及水箱爆破等情况, 应对突发天气状况难以处理。

基于以上的分析, 正是在此温和气候下仍然有许多环境气候所带来的建筑问题, 并且带来了能耗, 人居环境的不适应性, 因此认为在云南温和地区的高校绿色建筑的实践是必要的, 建筑要与气候环境相适应, 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性, 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并降低外环境的伤害与污染, 保证适宜的人居环境, 并对城市产生积极的影响。绿色建筑的运动已经开始, 而且已经变得越发的透明化、体制化。

3 地域性绿色建筑发展:实则是返璞

今天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 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方式来寻找节能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以保证固有的生态资源, 在高校已然出现了可能实施的生态技术, 虽然也有需要调整的不足。但无论如何, 实际上是对人居环境最自然状态的追求, 是人最基本的生活状态的体现和诠释。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反馈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认为绿色建筑或是绿色技术是推进建筑进步的方式, 实际上是对于真正生活的返璞归真, 将人与自然通过适宜的方式紧密地联系起来。

绿色生活、绿色技术是必要的, 即使是在温和地区也有由于生态地域问题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正因如此, 地域性民族建筑或是原生性建筑发展需要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 不仅仅是对于解决现今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关键, 更是一种对传统地域与现今生活最佳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云南省设计院编写组.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苏红兵.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策略[J].Ecological Economy, 2010.

[3]周伟.叠峰藏径, 追寻秀居: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民居的绿色更新[J].云南建筑, 2013.

[4]柏文峰, 曾志海, 董博.云南绿色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J].动感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 2010.

[5]艾茗, 马庶平, 罗文兵.云南建筑绿色实践探讨[J].云南建筑, 2010.

[6]郭金玉, 李毅, 铁燕, 高天霞.中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西南给排水, 2010.

“台球皇帝”现身昆明 篇10

3点整,亨得利如约而至,尖叫声、欢呼声、掌声汇集成欢乐的海洋。亨得利打扮随意,与以前频频出现在电视直播中西装绅士派头完全不同,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仅身着短袖圓领T恤和牛仔裤,胡子拉碴,还有点无精打采。或许是因为商业活动连轴转的缘故,看上去甚至有些疲惫不堪。

来到球迷中间,亨得利用一句纯正的中文“下午好”问候球迷后,便直奔主题,与几位幸运球迷展开八球交流赛。“跟偶像打球太激动了,平时根本没这样的机会。”虽然在只有一局的对抗中输给亨得利,但昆明台球爱好者杜涛赛后还沉浸在兴奋中。晚间,亨得利还与昆明球手伍小冰进行中式八球挑战赛昆明站的终极对决,此前伍小冰在有64人参与的预选赛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与亨得利对决机会。

世界体坛有不少明星宣布退役后又重返赛场,借“台球皇帝”来昆的机会,记者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便是“你能否重返赛场”,而亨得利似乎早做好准备,不假思索便斩钉截铁地给予回应:“我不会再复出!”而说及退役的原因,亨得利透露主要是步入不惑之年精力有限。

这是亨得利第二次来到昆明,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07年。当时亨得利是世界第一,而如今的亨得利,已在2012年世锦赛后选择退役。退役两年来他并未远离斯诺克赛场,他多次担任BBC解说嘉宾,也经常进行表演赛,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进行中式八球推广工作。如今,作为中式八球全球形象大使的他,已开始踏向中国的各个省区市。

昆明理工大学 篇11

呈贡大学城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规模大、人口多的大学城之一, 坐落于昆明市呈贡区洛羊镇, 坐落于吴家营、朗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 占地43.15平方公里, 面积相当于目前昆明半个市区, 距离昆明市区约24公里。这里北接规划中的市级行政中心区, 东接丘陵果园, 环境优美, 独立安静,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呈贡大学城目前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11所大中专院校, 附带附近的一些企业和居民, 呈贡大学城及周边目前居住着将近15万人口。

二、大学城水资源现状

(1) 大学城地区本身水量不足。1.大学城地区本身缺水;大学城本身位于高原地带, 四周山峦环抱, 山上树木较少,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水分储存能力不足。2.由于气候原因, 昆明呈贡大学城地处海拔2000米左右的吴家营街道办和洛羊镇辖区内, 本身昆明辖区内就缺水, 造成大学城本身水量更加不足。3.大学城地区供水单一;大学城供水主要由滇池水净化供给。

(2) 浪费水资源较为严重。大学城地区居民和师生在水源充足时, 不关注和在意节水, 一旦水源紧张时, 只能自怨自艾。

(3) 水资源再利用较少。大学城较多学校和社区在污水和正常用水处理问题上不够节约, 譬如植被花草用水完全可以用生活中的可再生利用的污水来解决, 而很多都是直接采用正常使用的自来水浇灌花草树木, 造成可循环利用的没有利用, 该节省的没有节省下来的情况,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4) 水资源配送不合理。呈贡大学城地区分为中心高校教育区、边缘政府机关区和房地产及企事业单位区。而相关部门在水资源配送时, 往往对中心高校教育区实行限制拉闸用水的情形, 而对边缘政府机关区和房地产和企事业单位区实行不限水或少限水的政策, 但是数据显示中心高校教育区人口超过10万, 而边缘地区人口不过1-2万, 造成的厚此薄彼的现象, 难免不得不让大部分觉得不公。

(5) 水资源基本设施不够完善。目前的呈贡大学城, 还有较多的区域内没有实现城市化, 下水道等用水方面基础设施尚未完工, 导致部分死角和较偏远社区目前仍然采用人力的挑水喝的情况。

(6) 水资源储存不够关注。呈贡大学城虽然地处山林, 但是附近有松茂水库、关山水库、白龙潭水库以及滇池。部分山腰仍有自然清泉, 可直接饮用, 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措施, 造成了浪费。

三、大学城水资源现状成因分析

2003年以来, 呈贡大学城用水量激增, 但清洁水源日益减少, 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缺水造成的各大学、事业单位、小区生活停水现象经常发生。大学城许多社区由于缺水, 造成居民和学生用水困难, 植被等缺水等许多问题。

(1) 从自然环境和非人为因素来考虑, 当前呈贡大学城的水资源现状主要呈现如下几种情形。

1. 从自然环境成因来看, 呈贡大学城虽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

地区, 地势北低南高, 东高西低, 但是由于昆明地区多雨季节多为阵雨, 为常见的坡面雨, 大学城以北的昆明市城区海拔低, 大学城海拔高, 从北面过来的雨, 每次都要经过一个坡面“爬坡”的过程才能到达大学城所在地, 从而造成雨量相对低于昆明市城区。同时, 从南面而来的坡面雨则刚好被大学城所在的山脉挡住, 也是造成大学城雨量少的一个原因。这也侧面解释了呈贡大学城经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和“彩虹”的景观。

2. 从地理环境成因来看, 大学城地区本身缺水。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近年来云南降水量较少, 昆明近年来缺水严重, 滇池大部分水源供给到昆明市区, 环滇池地区都经常性缺水。同时, 面对几乎半个昆明城区大小的呈贡大学城的建设, 用水量已经严重超过供水的负荷, 地区发展和供水困难成为当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更严重的是, 大学城较多地区地处山岗, 从山底到山腰都是光秃秃的泥土,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本身储水能力差, 一场大雨下来, 经不起一两天的大晴天的蒸发, 气候马上就转变得非常干燥。

3. 从供水系统来看, 大学城地区供水单一。

目前呈贡大学城的供水主要由呈贡区自来水厂供给, 而本身呈贡区不但需要供给呈贡区10多万的居民和工农业用水, 目前更是承担了将近一个呈贡区的人口所在地的供水任务, 本身设施和水源不足。从图1中可以看出, 呈贡大学城周边并没有河流, 无河注入的湖泊不可能长期供水, 地下水有限, 自来水厂最终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大学城西部不远的滇池水净化。

(2) 从人为因素来考虑, 呈贡水资源利用有较大的不足之处。

1.部分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对水资源利用不够。表现突出为学校, 较多学校没有引导师生节水抗旱的观念, 水资源浪费严重, 如经常性的因损坏龙头或水管爆裂, 水资源白白流走长时间无人管理等现象, 这些都一定程度造成浪费缺水。而企事业对节水更是困难重重, 较多事业单位和企业认为在用水问题上, 他们是消费者, 只要出得起钱出水费, 对于节约用水不关乎他们的事, 这样的思想有蔓延的趋势。

2.大学城居民对周边地区水资源利用关注不够。由于呈贡大学城背靠大山, 临近松茂水库、关山水库、白龙潭水库, 本身存在着较多的自然山泉, 如呈贡大学城云南师范大学东校区的梁王路建成三年, 未栽种行道树的梁王路略显荒凉。但一股神秘水源的出现, 改变了这一切, 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白白取水。据专家考证和当地居民介绍, 梁王路神秘水源来自松茂水库, 它出现于三年前, 共有八个大小不等的出水点分布在不到200米的范围内。梁王路的泉水每天24小时不停地出水, 水资源浪费严重。可见, 急需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予以保护高原上来之不易的山泉。

3.大学城对水循环利用不到位。大学城很多学校在对污水分流排放意识不强, 污水排放直接关系到生活污水分类处理的成败, 但是呈贡大学城的生活污水排放并没有实现污水的分流排放。很多学校并没有将生活污水中的冲厕污水和洗澡、洗衣服等洗漱污水分类排放。

四、加强大学城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1) 政府在呈贡大学城水资源管理上的建议

水资源利用保护工作, 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 困难重重。大学城的水资源源头是滇池, 而近些年来, 滇池的污染让人堪忧, 一旦滇池水都不能净化利用, 呈贡大学城和呈贡新区的几十万居民将面临着重大的用水问题。正如许多专家及部门人员所言:“各行政职能部门在保护滇池时存在着保护部门利益的现象”当一些部门利益与滇池环境保护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有时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立场出发, 从而发生回避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和推卸责任的现象, 这也是各部门在滇池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有利相争, 无利推诿”的原因。

1. 对于水资源管理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明确细分各职能部门

的责任, 防止出现推诿的现象, 做到谁的责任谁负责, 以全局利益为重, 从制度上遏制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目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形成开发权力大, 保护责任小, 大道理管不了小道理的局面, 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管理机制缺乏活力和效率。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供水部门和污水处理部门。

(1) 城市供水部门节水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用水户减少了用水量, 还要影响供水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 因此城市及工业的节水新器具和新工艺推广缓慢, 甚至有些地方供水部门因设施老化, 造成漏水浪费, 就用直接提高水费来弥补损失。

(2) 废污水的排放量与供水量成正比, 环保部门希望用水户尽量少用水以免增加污水处理费用。但供水部门不负责污水处理, 希望多供水, 增加水费收入, 节水意识不强, 如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试图在供水环节中加上专门的废污水处理附加费, 以达到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却因供水和污水处理各有各的“婆家”, 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2. 水利部门管理水源, 投入大, 但水资源的利用收益主要集

中在供水部门, 造成相关水资源费无法落实, 有些自来水公司就称自来水价格中不含水资源费, 还有少数城市地下水资源费让城建部门收走了。因此, 要统一水资源的利益和责任部门, 尽可能避免多方受益, 到了负责任的时候, 彼此推脱责任, 最终损失的是大众居民的权益。

3.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调度, 完善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从区域上保护地下水, 防止水质恶化, 应从源头上即地下水补给区进行保护。同时, 水利部门要定期对水资源的质量、价格和排水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进行检查, 保证水资源的最大化的得到充分的利用。水资源是“水源地-供水-排水-治污-水回用”这样一个闭环的系统, 需要统一管理, 才能优化配置, 达到最佳效益继续开展污水资源化、雨洪利用的研究和应用。

4. 对呈贡大学城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

为保证大学城供水安全, 应科学地适度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合理开发利用。对已确定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应尽快投入勘探和开发工作, 对其它地区继续开展调查工作, 寻找新的存在的天然水源, 应急水源, 及时做出处理并完善。

目前呈贡大学城这种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对节水工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让节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2) 大学城居民在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1.相关部门加大节约宣传力度, 居民从思想上增强节省的意识, 提高用水效率。昆明属于干旱地带, 节水抗旱, 人人有责, 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事业机关单位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节水观。

(1) 通过宣传加强民众和单位的节水意识,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甚至是强制性的节水措施。 (2) 节约用水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发展战略方针, 在优先保证大学城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 在无法满足居民用水时, 适度压缩大学城内工业用水。

2.提高水资源的再度利用率, 抑制水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大学城内的居民对水资源利用可以采取多重利用的原理, 如洗脸、洗衣等用水可以用于冲厕等用途。

总之, 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用水居民的全力配合才能促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

摘要:昆明呈贡大学城从2003年开始规划建设以来, 部分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特别在最近几年, 随着搬入大学城的师生越来越多, 以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越来越明显。文章从呈贡大学城水资源现状入题, 阐述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较为适合的建议。

关键词:呈贡大学城,水资源,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尹滔.昆明呈贡白龙潭B地块的市政道路雨水利用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第24期.[2]尹滔.昆明呈贡白龙潭B地块的市政道路雨水利用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第24期.

上一篇:工作基坑下一篇:自动气象站接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