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2024-10-27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共11篇)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1

我是xx工业大学大四毕业班的学生,回望过去的日子,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这一段时光不但让充实了自我,而且也让我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这段岁月不仅仅只是难忘,而是让我刻苦铭心。年华虽逝坚,带不走的记忆却历历在目。以下就是我这两年的自我鉴定

刚到大学时,来自农村,沉默寡言,虚荣自卑,所有与管理有关的品质自己几乎都没有,可是我相信自己有学好这个专业的信心和潜能,于是努力的学习各门知识,认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尤其注重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

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意识到学习管理专业仅仅靠书本是不够的,能力则更为重要。于是我广泛的参加学校的活动,诸如辩论会,英文竞赛,组织同乡会等,并且扩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学习围棋,书法,口琴,日语,评弹等,它们不仅仅让我的大学生活更为充实和有趣,重要的是锻炼了我的沟通,组织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让我可以更好的和每个人交往,20XX年获得xx工业大学分团委的“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计算机课程整合

0 引言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整合就是依据高职教育特色——理论够用、强调技能的原则[1] , 按照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特点, 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特点的课程进行分类, 然后将同一类型的内容重新组合。这样, 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从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上触类旁通,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为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下文简称高职理工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但是,目前我国高职对高职理工专业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根据专业情况开设了各种计算机课程,科目繁杂,知识点零碎。由于所有课程开设的总学时有限,计算机课程的取舍及课时安排成为了关键,开设少了,在工作中不够用,开设多了会占据专业课的学时数,矛盾由此产生了。所以,将计算机课程进行整合[3],设计一套适应高职理工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课程整合的背景

1.1 高职理工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应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4]。对于高职理工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界定,各个专业的要求有所不同,各有侧重,综合起来,应具备以下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

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熟悉Windows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

自动化办公:掌握文档处理(Word)、简单的数据及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应用: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查询和实现网上通讯;能进行网络连接(办公网、宽带)、网络设置、病毒处理、安全防范及维护等工作。

计算机维护能力:常见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简单软硬件故障处理及常见外设安装与使用。

多媒体应用能力:简单的多媒体软件使用。

程序设计能力:能熟练的应用一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主要用于计算机等级考试,可根据需求选定)。

1.2 高职理工专业计算机课程开设的现状与不足

根据上述高职理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时一般采用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由以上的对照表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理工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对高职理工专业的计算机能力没有明确的刚性要求,对所开课程及课时要求更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到各个职业院校,根据调研得知,学院对理工专业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是具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就为理工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

(2)计算机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是作为工具,以服务于相关专业。所以,在制定专业的课程体系时,需要考察该专业与计算机的关联性,确定关联点,从而设定计算机方面的课程。然而,现在多数院校理工专业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虽说也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但是对行业与计算机的关联性及该专业计算机能力需求与对应课程开设考察的太少,所以在计算机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缺乏和计算机行业沟通和交流,使得该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成为零星的点,没有形成系统化设计。

(3)科目繁杂,缺乏整合思想

为了让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真正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服务好本专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及岗位需求,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课程成为了理工类专业的必修课,各个院校根据各专业的情况开设了形形色色的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维护、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语言类等课程,科目非常繁杂,缺乏对相关课程的整合。

从以上现状与不足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理工类专业计算机课程进行整合是迫在眉睫的。

2 高职理工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整合

2.1 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根据高职理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要求,可以将理工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归纳为一个集合,即:

{理工类专业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用性的计算机课程}∪{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其中:

{计算机基础课程}={Windows操作系统,自动化办公软件,Internet基础};

{实用性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应用基础};

{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根据专业特定设置。

根据以上的集合关系,对各知识点和课程进行整合,本文提出高职理工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整合方案为“2+1+X”,课程整合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结合图1,方案“2+1+X”可以分解为:“2”是两门必修课程,即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是本文提出的整合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组建(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数据库基础和Internet基础及常用软件介绍;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多媒体应用技术三部分; “1”是一门计算机语言选修课(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即从C语言程序设计、VF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等3种计算机语言中任选一门;“X”是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由相关专业教研室设定。这样,理工类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设置为:

{理工类专业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C|VF|VB),{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

2.2 整合方案的实施

从上文课程整合方案可以看出,本方案的实施主要是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本文就课程的整合提出实施办法。

(1)课程标准的整合

课程标准是课程开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主要包括课程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其中内容标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的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技术应用等三大模块,原本是三门课程,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没有必要讲的太深,所以将三个模块中最常用的部分提出来,整合在一起即可,如表2所示,拟定了该课程的内容标准,以供参考。

(2)教材开发

没有一套好的教材一切都是空谈,目前在市场上没有成熟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教材,所以,要结合理工类专业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组织教师编写一本整合教材是当务之急,也是这门课程改革的基础。

(3)教师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课程时关键,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整合后的课程包括网络、组装维护及多媒体等三个大模块,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掌握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有这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在教师能力培养上狠下功夫,以适应教学及市场的需求。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合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整合是课程顺利进行的措施保障,一方面,需要改变过去单一课程教学的方法,需要将多种方法和手段并行,如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行“教学做一体化”[5],结合课堂练习、上机操作、综合实训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改变过分依赖一次性考试的思路,变“考试”为多次“考核”与“考试”的结合。如在平时上机练习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分析找出解决得方法,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新的考核方法拓宽了学生发挥才能的空间,变被动的应试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成为考试的主人。以达到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目标。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可以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这部分可占总成绩的40%,平时考核分数的累加占总成绩的60%。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职理工专业计算机课程开设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2+1+X”整合方案,并从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对高职理工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整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都培.浅谈大学计算机教育与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整合[D].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4年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万淑香.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3]安晓飞,李鹏.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4]李晓林.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3

关键词: 管理类专业群;学科品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80-02

陕西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极富陕南地方特色的普通高校,2002年由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两所本科院校组建而成,由于各种原因,管理类专业至今未得到有效整合,这不仅不利于发挥管理学科大类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学科与学术资源的整合共享及其带头人的培养,影响到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与建设,不利于管理学科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分散的局面导致管理类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质量监控等环节的实施与控制缺乏全局性与合作性,优势教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教学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下,将管理类专业的系统协同优化问题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

一、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建设发展现状

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陕西理工学院对相关学科、专业,特别是管理类的学科专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取得预期的成效。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上,高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学科的竞争,国际一流大学之所以蜚声海内外,就是因为在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打造出知名度高、美誉度广、影响力大、忠诚度强的学科品牌,然后在学科聚集的大背景下,根据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办品牌专业。对于陕西理工学院来讲,属于地处边远的地方应用型与教学型本科院校,与传统研究型名牌大学相比,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管理类专业分散于多个院系,缺乏竞争力

根据评估时期陕西理工学院学科专业调整的结果及近几年新专业开办的情况来看,目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科门类下共有工业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图书档案3个大类,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管理系、经济贸易系、经济与法学学院和历史文化系等5个教学单位。这10个专业中既有办学历史近15年的老专业,如会计学,也有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市场营销(2010年开始本科招生),从而出现学科专业资源分散且不平衡的局面,导致新办专业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与长足的发展。

(二)缺乏学科专业品牌意识,建设发展投入效果欠佳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领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今后10年的战略使命就在于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办出特色。尤其是地方院校,如果缺乏特色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地方院校的发展必须创设属于自己的一个或某几个学科品牌,换句话说,特色是品牌的第一要素,没有特色,品牌就无从谈起。而对于陕西理工学院学科品牌的培育工作,陕西理工学院虽然定位于工科院校,但管理类学科专业群却占到全校专业数的近1/3,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科,却没有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学科,这与管理类专业群的资源与数量是倒挂的,而且由于在建设投入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仅造成很多低效的重复建设,而建设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每个管理类专业所在的院系都有图书室和实验室,但却不能共享。

二、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切入点:培育管理学科品牌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的整合与协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找准切入点,并且能够通过某个因素的选取来统领以后的改革发展与资源的投入模式。通过实地访谈、咨询专家和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可以将管理学科品牌的培育与壮大作为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学科专业群整合的依据与风向标,理由有三:(1)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竞争已经上升到学科发展和品牌竞争的阶段,谁能通过学科品牌效应的发挥达到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目的,谁就能更好的生存、发展、壮大;(2)教育中长期发展纲领已经明确作出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是地方高校的明智战略选择;(3)陕西理工学院在管理类学科专业品牌上缺乏应有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与忠诚度。

三、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思路、模式与对策

品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属性是多维的,包括产品(外形、内在)、属性、价值、文化、利益和承诺。对于高校的品牌培育而言,关键的指标是人才培养质量,既指全面的质量,但更为核心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说,明确品牌的构成要素,并制定学科品牌的标准,再对照现实提出优化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思路与模式

由于历史和人员的原因,目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很分散,既不利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更不利于服务社会与文化的传承创新。优化势在必行,但遵循什么样的路径与思路,总体来看可以由高层领导来推动,从更深的层次考虑学科专业的发展,而不能停留在专业归属这些肤浅的问题,应当咨询学科专家来制定科学的方案。笔者认为可按如下思路来进行:首先,进行显性的整合调整,从组织、人员、专业、资源等角度,按照教育部的学科专业目录及陕西理工学院实际,对现有的10个专业进行归属上的SWOT分析,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必须纳入管理学学科下面,有时跨学科办学可能更具优势或者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结合陕南特别是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战略,将其仍然保留在历史文化系,因为该系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师资更适合于开办这个专业,但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不同学科、院系之间的合作协同机制;其次,从内涵建设与实际整合的角度来讲,应当塑造符合管理学科实际的学科文化氛围,将原来属于不同院系的教职工凝聚起来。具体来讲,可以先召集专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这四个层面挖掘管理学学科的通用构成要素,这是第一层次的,再结合每个专业的亮点与特色,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定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二是坚持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规格,第三步就是深入分析陕西理工学院目前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投入以改进之。

(二)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协同优化的对策

从学科品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在完成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群的归属调整后,接下来就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升学科品牌质量,以取信于学生、家长、政府与社会。

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是办学的基本条

件和保证,也是学校生存发展以致追求更高目标的保证。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师资均是评价一所大学优劣最主要的标准。培养优秀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引进优秀教师应成为一所院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作为人才大战中的“弱势群体”, 地方本科院校应研究制订一套破除常规的 “师资战略”, 给教师主人翁的地位,给优秀教师以特殊待遇,给有潜力教师以充分的发展保证。具体到陕西理工学院来讲,可考虑设置一些特殊的教师岗位,例如,重点学科带头人、一般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主讲教师、科研骨干和青年骨干等技术岗位,借助适当的考核指标,更有力地带动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从而加快学校的发展。

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科研能力是学科水平的一

项重要标准,没有科研就没有学校和教师的地位。本科学校的教师若只能教学,不能同时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那么他们的教学质量将十分有限。同时,科研能力的短缺对于学校地位和学科水平的提升、 教师个人的业务进展均是不利的。要提升科研工作的水平,不仅要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且必须组建几个优秀的、战斗力强的学术团队,注重学术梯队建设,改变目前教师孤军奋战的现状。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方面以外,陕西理工学院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密切关注省政府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同时利用各种营销传播媒介、途径及手段,特别是学生的网络与传统口碑效应树立卓越的品牌形象;其二,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环节与用人市场之间的反馈与互动。

参考文献:

[1]薛小荣.立足学科结构 优化专业布局——陕西理工学

院管理类专业资源深度整合问题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8,(9).

[2]何米娜.经管学科实践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08,

(11).

[3]朱七光.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08,

(11).

[4]张党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J].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4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2人

水利水电工程2人

江苏大学9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人

复合材料与工程1人

环保设备工程1人

统计学1人

医学检验技术2人

自动化2人

温州医科大学1人

医学技术类(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1人

湘潭大学8人

金融学2人

法学1人

信息与计算科学2人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1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人

土木工程1人

湖南科技大学14人

安全工程1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人

工业工程1人

勘查技术与工程1人

资源勘查工程1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人

工业设计1人

测控技术与仪器1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人

金属材料工程1人

车辆工程1人

自动化1人

化学(师范)1人

信息与计算科学1人

长沙理工大学6人

土木工程1人

水利类2人

交通运输1人

交通工程2人

海南大学5人

经济统计学1人

法学(卓越人才班)1人

会计学2人

食品质量与安全1人

陕西科技大学2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人

电气类1人

青海大学6人

临床医学(五年制)1人

预防医学(五年制)2人

财务管理1人

水利水电工程2人

★ 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专科批理工类三志愿征集计划

★ 专科录取:文史理工类专科提前批昨征求志愿

★ 提前批和普通批录取通知书一起发吗

★ 贵州高考本科征集志愿时间

★ 江苏提前批乡村教师计划

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自我鉴定 篇5

自我鉴定是对自己的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自我鉴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自我鉴定吧。我们该怎么写自我鉴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自我鉴定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自我鉴定1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系统地掌握金融学、经济写作、管理学等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等计算机方面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而灵活创新的性格特点。

大学以来一直都在班内中上位置,我非常努力加强专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麻醉领域的各项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平时有注意请教老师和同学学术问题,学习认真扎实,注重摸索学习方式。

当今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身的全面提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个人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的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尽量使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付出是显见的,收获总是潜见的,但是只要肯去为目标奋斗,我相信收获绝对远远大于付出!

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自我鉴定2

我叫XXX,现在就读于XX学院。这段时间在X院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进取、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使得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转眼间,行政管理的大学学习就要结束了,毕业之即,对自已在X大X院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和鉴定。

在思想认识方面:我在学习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语文》、《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概论》等课程,通过这些学习使我本身增加了更丰富的知识,也使我的思想进一步的上升,眼界进一步的开阔。看问题、做事情更加理性化。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时候也能用更客观的爱国精神来分析。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本人是从事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的,在x院学习是业余的,上课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公共政策导论》、《行政管理工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战略管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原理与方法》之后,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了很多。在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把所学的理论与工作、管理实践相结合运用,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在XX学院学习。虽然授课教师备课授课认真负责,但因为时间短,学员真正学到的知识还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只能靠学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提升。而且因为是业余的所以和同学们之间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很少。但是只要有问题反馈到学院论坛或email给老师、同学,都会得到他们的热心帮助。这一点感觉学院做的很好,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也非常感谢那些无私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今后的道路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报考其他的资格认证,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将以热情地、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度。

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自我鉴定3

大学四年是我人生最珍贵的时光。在这四年内,我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专业知识。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不足是专业知识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应该更广泛地扩展知识面。今后我一定发扬刻苦耐劳精神,克服不足,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大学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国际贸易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使我能对经济贸易和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原理由一定的了解。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曾获过XX称号,在专业学习和体育运动方面都获得优秀成绩。英语、日语,电脑、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本着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我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炙热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自我鉴定4

春去冬来,转眼四年。暮然回首,我的大学并没有像四年前所憧憬的那样走过。在同学们为找工作而忙忙碌碌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一件简单的工具推向社会的时候,我沉思,庆幸,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学这个埋没无数人也成就无数人的大炼炉,除了洗去我一身稚气,并没能带走我的天真与豪情,我依然骄傲!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主修了市场营销,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WTO知识,外贸实用英语会话,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课程。同时也学会了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工作中的实践,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管理安排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通过学习,我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运用在生活中,使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通过学习熟悉了进出口的整个流程,并对物流,国际结算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过去三年的学习中,我体会到:夜大教育不仅仅是我们获得文凭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认真细致,谨慎持久的学习态度以及让我们脚踏实地做事,做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

四年来,我遇到了比别人多的挫折与失败,但也取得了相对较多的荣誉,抽屉里一沓证书可以证明。记得四年前的我在公共场合讲话都会脸红、发抖,当了两年半的班长,一年半团支书,在班上或其它地方发言过无数次,虽然不是演讲,但的确让我变得勇敢了,现在还会紧张,但再也不会脸红、发抖,除非是激动。感觉最成功的一次是给入党介绍人协会介绍自己的入党历程,下面的朋友给了我很多笑声和掌声。我发现对着镜子的练习不是多余的。

热爱运动使我拥有了健康的体魄。中学时代,如果拿不到三好学生称号,那一定是因为体育考试不合格。现在不是了,学校组织的体能测试,我总是排在小组第一;参加篮球比赛我总是身先士卒。乒乓球,羽毛球,桌球,游泳等各类体育活动我都玩的不错。

我很感激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在教授我知识的同时,也教会我完善我的人格。我很感激。我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朋友,用真诚与真心与他们交往,相信他们也是。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我们获得文凭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认真细致,谨慎持久的学习态度以及让我们脚踏实地做事,做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当然,同时也提高了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承担责任,释放压力的社会经验和能力。大学毕业不是我们追求的终点,而是我们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起点,我将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地迎接挑战,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贸易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自我鉴定5

伴随着毕业的欣喜,老师同学们得祝福声,还有对校园生活得恋恋不舍。我们即将走上人生新的路途。自从xx年踏进了xx外贸大学的校园,开始了这四年的旅程。走过这四年,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更加地认识自己了。

学习上,我也决不含糊,几乎不曾无故缺课,能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自觉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修满学分并不曾有重考现象。大学期间,我也从不同途径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通过看英美电视剧电影学习他们的语言与文化,参加班级的英语角以及在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以及书籍。

生活上,我不仅更加自理自立,还在宿舍管理中得到了许多锻炼,因为我当了四年的寝室长,从宿舍的卫生打扫,到收取舍费,记录每一笔宿舍开销,甚至买宿舍公用的纸巾、订水、充电费等日常琐碎事务,都要学会统筹安排,很多时候还要亲力亲为,我乐在其中。

思想上,我一如既往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关心国家政治,关心社会百态,并积极回报社会。XX年暑假,在xxxx市为一个村里的小孩进行义教,带给他们知识与欢乐,这正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可以贡献的力量。

工作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可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实习,使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也学会如何得体地与外商进行沟通交流。另外,我担任了两年的文体委员,为我的大学生活增色不少,期间,我组织了两届的班级歌唱大赛,还带领我们班在学院的舞蹈大赛上夺得娱乐效果奖。

机械类专业面试英文自我介绍 篇6

2)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I like tinkering with machines.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非常喜欢摆弄机械。

3)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field your company is in. 我对贵公司所从事的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

4) How do you see your career development? 你如何看待你的事业发展呢?

5) Why do you think you are qualified for this position? 你为什么认为你适合这份工作呢? 6) Can you tell me about one of your designs? 你能介绍一项你的设计成果吗? CONVERSATIONS 会话会话会话会话 ?

A=Applicant I=Interviewer? Dialogue 1

I: Come in, please.

A: Good afternoon, Mrs Smith.

I: Good afternoon. Have a seat, please. You are Mr. Sun?

A: Thank you. Yes, I am Sunling.

I: I have read your resume. I know you have worked for 3 years. Why did you choose to major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 Many factors led me to major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I like tinkering with machines.

I: What are you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abou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 I like designing products, and one of my designs received an award. Moreover, I am familiar with CAD. But I can do any mechanic well if I am employed.

I: Why did you decide to apply for this position?

A: Your company has a very good reputation, and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field your company is in.

I: What do you think determines an employee progress in a company such as ours?

A: Interpersonal and technical skills.

I: We have several applicants for this position. Why do you think you are the person we should choose?

A: I have the abilities, qualities and experience that you requested in your job advert, for example I have three years experience in designing products and I got leadership experience while serving the college student union as president

I: That sounds very good. How do you see your career development?

A: After a few years of gaining experience in the company and furthering my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I like to put my experience and skills to use in management. I want to become a supervisor in your R&D department.

I: Have you anything to ask about the job?

A: Yes. Do you offer any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study?

I: Yes. If you undertake additional courses, provided these are approved, and you complete them successfully, you can claim back part, quite a large part, 75% of the costs you incurred. Not just the fees, - traveling and other expenses too.

A: That is fine.

I: Anything else?

A: No.

I: Well, thank you very much, Mr. Sun. I抣l let you know the result of the interview as soon as possible. Goodbye.

A: Thank you, Mrs. Smith. I do hope the answer will be favorable. Goodbye

I: 请进。

A: 下午好?史密斯女士。

I: 下午好?请坐。你是孙先生吧?

A: 谢谢。是的?我是孙林。

I: 我看过你的简历?我知道你已经工作3年了。为什么你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呢?

A: 许多因素导致我选择了机械工程这个专业?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非常喜欢摆弄机械。 I: 关于机械工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A: 我喜欢设计产品?我的一份设计作品还得过奖。而且?我非常熟悉CAD。但如果我被录用?我什么都能做好。

I: 你为什么要应聘这份工作呢?

A: 贵公司的声誉很好?而且我对贵公司所从事的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

I: 你认为在我们这样的公司里是什么决定着一个雇员的发展?

A: 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技术技能。

I: 我们有几个应聘者?你认为为什么你就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那个呢?

A: 我具备你们招聘广告上所要求的能力、品质以及工作经验?比如我有三年的产品设计经验?而且我有领导才能?在大学时担任过学生会的主席。

I: 听起来非常不错。你如何看待你的事业发展呢?

A: 在公司具有了几年的经验以及提高专业能力之后?我想把我的经验和技能运用到管理方面?我想成为贵公司研发部的主管。

I: 对这个工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A: 有。你们提供进修的机会吗?

I: 提供?如果被批准你学习额外的课程?而你又顺利学完的话?你就可以申请补助?多达你所花费的75?。不仅仅是课程费?还包括差旅费以及其他费用。

A: 太好了。

I: 还有问题吗?

A: 没有了。

I: 那好?谢谢你?孙先生。我会尽快告诉你面试结果的。再见。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7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满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国民人文修养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 它是中国民族和世界各族人民研究中国历史文化, 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 随着专业化与功利化的“重理工、轻人文;重物质, 轻精神”社会思潮出现, 深深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正常发展, 甚至因被认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被称为是“华而不实”的专业。而事实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语言应用能力, 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思想价值取向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教育作用, 可以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可见,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提升国民人文修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因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满足培养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中文人才的需要

在理工类院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 是从清华大学复办中文系开始的。目前, 我国全国有536所本科院校开设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 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62.84%, 还有更多的大专院校开设此专业。其中开设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综合类大学有170所, 占全国开设院校的31.72%;理工类大学有81所, 占全国开设院校的15.11%。

理工类大学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大的优势, 就是利用理工类大学的特色专业和行业背景, 为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研、外贸、电力等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兼具人文学科专业素养和理工科知识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中文人才。理工类大学制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是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以培养学生知识理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为主导, 推行一实两创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的教育方针, 打造学用合一的教育管理体系。它有别于以教学为主体的传统师范类院校教育, 也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宽泛的研究性教育, 它要求学生要具备较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 更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因此, 理工类大学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能丰富现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学文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汉语爱好者。至今, 国际上已有数千所大学设立了汉学院或中文系, 专门研究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截至2014年6月, 中国国家汉办也已在全球122国合作开办了457所孔子学院和707个孔子课堂, 推动了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随着留学中国计划的推动, 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而且学历生的比重已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这就说明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发展目标较为明确, 获得学历已成为其来华学习的主要需求, 而汉语言专业在学历生的专业选择中高居首位, 占据总人数的57.3%。因此, 理工类大学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能满足来华留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与教育国际化的程度, 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培养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多少, 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交流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理工类大学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可以促进师资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就大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而言, 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 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和英语水平, 并积极通过访问学者的派出,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 促进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学校管理上, 来华留学生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管理干部的国际化水平。

理工类大学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还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化, 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所有创新能力, 尊重文化差异, 包容多元文化, 把校园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人凝聚起来, 在尊重各自差异中形成某些思想共识, 从而加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张亚伟.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 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1) .

[2]刘素萍.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略——以石家庄铁道学院为例[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3]陈瑜.构建大学文化重塑大学精神[J].现代交际, 2014 (05) .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8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 汉语言文学 就业困境

在理工类院校里,汉语言文学作为弱势学科,易被边缘化,其毕业生亦容易被忽视。本文拟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2009届-2013届)毕业去向状况、学生就业状况为例,来分析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遇到的普遍问题,考察其产生的原因,以便为改善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窘境作一个绵薄努力。

我们首先通过档案查询方式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学专业2009至2013年应届生进行了统计与核实;其次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电话访问;再次,发放了问卷500份,收回456份,回收率为91.3%,其中有效问卷约422份,有效率为92.5%。综合以上工作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毕业生面临一些就业困局及其产生的缘由。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通过横向与纵向分析,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困境一般呈现为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1.文科毕业生的校内签约率低

作为理工科院校,虽然校内招聘会具有针对性强、签约率高和就业层次高的特点,但是这些优势是对于理工科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而言的。虽然校内招聘会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作为理工科院校的文科毕业生,通常难以在校园招聘会上得到好的就业机会;毕竟,来此的招聘单位多以学校的强势、优势专业为目标,从而忽视了文科生群体的求职需要。这就使得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失去了很多在校内招聘会就业的机会。

2.读研逐渐成为一个明智之选

在理工科院校读书的文科生,承受着更多的就业压力,无论是与同校的理工科校友相比,还是跟综合类大学的文科生较量,都常处于弱势。就业压力过大的現实,使越来越多的文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之路,毕竟这是一条最直接有效的回避之法。通过考研,学习能力强的文科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去到综合类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通过继续学习改变本科毕业难找工作的状况。但是考研率的增大,并不意味着读研率的提高。考研未果,再开始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就业的难度,导致就业前景出现不稳定因素。

3.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波动较大,且未来不明朗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09年的毕业生为基准,出国人数占8.81%,待就业人数占1.26%,就业人数占78%,升学人数占10.6%。其中毕业生选择就业比例较大,其次为读研学生。其他年份直接就业比例分别为10年76.87%,11年76.58%,12年80.78%,13年70.93%。平均就业率为76.618%,09年至11年相对平稳,保持在76%的就业率,而在12年上升4.2%后,迅速下降9.85%。鉴于就业率从趋于平稳至大幅度波动,语言文学专业应届生未来预期就业率难以预测。

4.文科生的就业去向多元化,且专业不对口现象逐渐增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09年毕业学生具体去向有:2.52%从事中初教育、10.06%升学、11.32%进入三资企业、3.774%进入其他事业单位、48.4%进入其他企业、0.63%从事科研助理、1.887%进入机关、3.774%进入国有企业、1.258%接受高等教育、4.40%进入地方基层项目、1.258%待就业、0.81%选择出国。由此看出,09年整体就业情况良好,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较为对口。从5年的数据分析来看,09年至11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平稳,变化不显著,但是从12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波动,毕业生毕业去向出现多元化、复杂化以及非专业对口化现象;13年就业率更是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进入私营企业学生受影响较大,但是进入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学生仍然平稳。

5.相比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出现竞争力低、工资低等问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生中,学生第一份工作地点几乎都在二三线城市,也有28%在一线城市,只有村官类型的在乡镇工作,基本无人在乡村工作。由此看来,在北京、上海类大城市找到工作对理工科学校的文科生而言并不容易。毕业生中,也不乏自己创业的学生。另外,薪资在2500-3500元占多数,另有一部分在3500-5500元区间,少数是2500元以下和5500元以上。在第一份工作中,薪资在5500元以上的毕业生或在一线城市,或是自己创业,拿低工资2500以下的基本处于实习阶段。说明理工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在就业之初就拿到较高水平的工资。

6.相比综合性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不稳定性,理工类院校则呈稳定趋势

在问卷中,对毕业一年的学生,只有36%的学生选择放弃第一份工作,仍有64%学生坚持自己的工作。从毕业生对当下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来看,76%的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0%的毕业生表示不满意。对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一般的比例各占12%,说明本专业毕业生对现工作的状态并没有达到很满意的情况,但也不失望。以上结果表明,理工类高校的文科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定位要求不高,缺乏信心。因此,当毕业生遇到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后,便会选择保持现状,不再跳槽,从而使就业状况呈稳定趋势。

二.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

1.理工类高校发展不均衡,汉语言文学专业仍亟待发展

过去国内的大学由于研究方向不同,所以培养学生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理工类高校以理科与工科专业为主要发展目标,并且在相应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绩。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是我国培养气象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逐渐增加,2000年前后出现全国理工类高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潮流。理工类高校因此纷纷努力开设文科专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是90年代中后期,而本科是从2000年开始的。虽然如此,但由于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高校内部是新专业,无法在内部竞争中取得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很难获得同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优沃的学习环境,例如师资力量不强、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与数据库资源使用不便等。因此出现了相对普通综合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更加困难的局面。

2.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学生发展定位不准确,没有差异化与专业化培养

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上述所说为一个学校内本就处于绝对弱势的专业,相比同类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文科类高校,学生在就业时的表现与竞争力就也是处于竞争劣势。由于理工类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发展定位不够准确,而且相比于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文学类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没有差异化与专业化培养。学生的培养方案可选择范围过于笼统,并没有细分模块教育,造成学生受到的教育范围大而不精的局面。

3.学生对未来发展不明确,心理素质薄弱

一般而言,同等层次的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相对于同类综合性大学要低些,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高考成绩只是一个阶段性考验,影响成绩的因素颇多,并不能作为绝对的素质考量尺度。但是由于国内社会舆论以及学生本身的认知和定位,会慢慢从怀疑自身能力到放弃自我。因此,原本只是一时失利的学生会在自我放逐中,降低自身的要求,对未来发展不明确。继而到毕业时,由于软硬条件不佳,在与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竞争时,感到压力巨大,从而出现在面试时表现不佳等情况。

4.社会对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存在认知偏差

在调查问卷中發现,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去向为二、三线城市,因为在大城市中除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社会对其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由国内高考的划分人才层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社会,尤其是企业会对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存在认知偏差,会质疑他们的能力与素质。有时候更会将这些毕业生划分在同类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文学类高校之下,录取通过率因此出现低迷。

5.整体经济环境造成就业困境

在调查问卷中得出,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毕业生大部分去向为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后,尽管经济有所恢复,但是仍然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地产泡沫依然存在,利率依然低迷,投资热度不高,尤其以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艰难,而民间金融借贷与网络p2p金融跑路事件频频,经济依然较为萎靡。由于央行调整利率,加大开放程度,国内汇率波动增加,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生存艰难。而这些中小微企业与出口导向型企业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大比重的毕业去向,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典型的理工科院校,尽管其文科专业学科建设近10年发展非常迅速,如语言文化学院近五年的国家项目有20项,获奖、高级别的论著发表等也都非常多,但因为文科学科发展的“慢热性”特点,仍然不能一下子改变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局势。所以,理工类高校在持续加大对文科类专业扶植力度同时,还应尊重其长线性特点允许其有较大的成长时间,而不可以“今天投资——明天回报”的功利观来看待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尚有待完善和提高,其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当中的竞争力亦有提升空间。在高校院系的建设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应注重学科均衡发展;通过有效可行之策,提高学生素质,差异化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再提高。

参考文献

[1]葛红兵.中国文学教育亟待改革[N].文学报,2010-03-18.

[2]陈鸣.高校文学教育改革,需要破除偏见和成见[N].文学报,2010-03-25.

[3]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72.

[4]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5(3):5.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2009-2013届)职业状况调研——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410300218.

上海理工大学之工商管理专业简介 篇9

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属于原来商学院,虽然上理是二本,高考中此专业是在一批录取的

现在管理学院与商学院合并

工商管理(中美合作)

( 一 ). 专业介绍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与美国北大科他大学(UND)联合办学(北大科他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州立大学,创始于1883年,有170个本科专业,47个硕士点,16个博士点)。该专业课程设置既有工商管理学科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面向市场、与国际接轨的特点,以适应我国企业面临国际化问题对跨国经营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管理学,它的知识结构是跨越经济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的有机组合。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咨询、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资源有效配置等各个不同方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该专业所在的工商管理研究所具有“企业管理”硕士点与本科专业衔接,

( 二 ). 培养方向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营销、外贸、金融、系统分析等理论知识、方法和实务技能,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英语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在基础课阶段强化英语学习,口语由外教小班授课,达到大学六级水平,并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达到计算机三级偏软水平。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市场研究方法、系统工程导论、生产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进出口业务、国家税收及涉外税收、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课程,其中,至少10门课程由外教授课,占专业基础课程的三分之一。

( 三 ).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研究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生产系统管理、电子商务。

( 四 ).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工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跨国公司、海外企业、外贸公司、金融、保险机构、咨询公司,投资公司等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市场开拓,投资决策,国际商务等工作。另外,本专业同时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班,招生简章另索。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10

大家好,欢迎大家报考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理工”)经济管理学院,我是企业管理专业2014年版主,研一,可以加我1714907383。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能看到帖子说明你已经很有心了,下面要做的只是坚持。总的来说,南理工经管院还是比较好考的,而且大都是二本、三本考上的,在复试的时候也不会有歧视,所以不用担心,坚持努力就好。考研的过程中你会面对很多诱惑,能坐得住的就是最后的胜利者。辅导班的总作用真的很少,但是为了心里安慰想报就报吧,但是越往后你会越纠结,越后悔;专业课考研资料个人觉得应该花几百块钱买一份,四门课程中,专业课花钱最少,但提升的空间最大。无论你问谁,上面几句话都是学长会告诉你,这是绝对的经验,考过你就会知道,坚持有多么重要。公共课(政治、英语和数学)中国考研网上有太多的经验,这里本人不再赘述。今天主要讲讲南理工企管的专业课(826企业管理)的复习经验。

本人报考的是南理工经济管理学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我是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专业课了,但是毕竟不是管理学出身,只靠兴趣和狂背了。看过周三多的的管理学,看过罗宾斯的管理学,最后以陈传明的管理学原理为主,觉得都大同小异,管理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相通的,只是表述方式或者案例略有不同,我想管理学的学习主要是提高自己的管理思维和答题水平。我整个复习过程严格按照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参考书目上的指定版次复习的,我先把陈传明的管理学原理看了一遍,然后又抄了一遍书的重点,然后又看了一遍书+课后题。再然后就开始背重点+课后题了,背了两遍。这样背到最后你会发现那么厚的书,不过如此。虽然这次考试没有选择题,但是简单和名词解释很easy,全背到了。关于论述和案例分析,还是问些企管的人吧,完全靠深厚的管理知识底蕴的,最后看本案例集会有帮助的。考试的时候只剩下1个小时的时候 两个半论述和两个案例分析都没有写呢,也就是一大半分没写呢,后面都是匆匆分析写的,弄的并不好。可以加我1714907383关键还是写大题要分点,字要清楚,思路要清晰,这在文科答题是非常非常重要。

理工类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 篇11

我们首先通过档案查询方式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学专业2009 至2013年应届生进行了统计与核实;其次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电话访问;再次, 发放了问卷500 份, 收回456 份, 回收率为91.3%, 其中有效问卷约422份, 有效率为92.5%。综合以上工作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毕业生面临一些就业困局及其产生的缘由。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通过横向与纵向分析, 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困境一般呈现为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1. 文科毕业生的校内签约率低

作为理工科院校, 虽然校内招聘会具有针对性强、签约率高和就业层次高的特点, 但是这些优势是对于理工科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而言的。虽然校内招聘会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但是作为理工科院校的文科毕业生, 通常难以在校园招聘会上得到好的就业机会;毕竟, 来此的招聘单位多以学校的强势、优势专业为目标, 从而忽视了文科生群体的求职需要。这就使得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生失去了很多在校内招聘会就业的机会。

2. 读研逐渐成为一个明智之选

在理工科院校读书的文科生, 承受着更多的就业压力, 无论是与同校的理工科校友相比, 还是跟综合类大学的文科生较量, 都常处于弱势。就业压力过大的现实, 使越来越多的文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之路, 毕竟这是一条最直接有效的回避之法。通过考研, 学习能力强的文科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去到综合类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 通过继续学习改变本科毕业难找工作的状况。但是考研率的增大, 并不意味着读研率的提高。考研未果, 再开始找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就业的难度, 导致就业前景出现不稳定因素。

3. 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波动较大, 且未来不明朗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09年的毕业生为基准, 出国人数占8.81%, 待就业人数占1.26%, 就业人数占78%, 升学人数占10.6%。其中毕业生选择就业比例较大, 其次为读研学生。其他年份直接就业比例分别为10 年76.87%, 11年76.58%, 12年80.78%, 13 年70.93%。平均就业率为76.618%, 09年至11年相对平稳, 保持在76%的就业率, 而在12年上升4.2%后, 迅速下降9.85%。鉴于就业率从趋于平稳至大幅度波动, 语言文学专业应届生未来预期就业率难以预测。

4.文科生的就业去向多元化, 且专业不对口现象逐渐增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09年毕业学生具体去向有:2.52%从事中初教育、10.06%升学、11.32% 进入三资企业、3.774%进入其他事业单位、48.4%进入其他企业、0.63%从事科研助理、1.887%进入机关、3.774%进入国有企业、1.258%接受高等教育、4.40%进入地方基层项目、1.258%待就业、0.81%选择出国。由此看出, 09 年整体就业情况良好, 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较为对口。从5年的数据分析来看, 09年至11年, 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平稳, 变化不显著, 但是从12年开始, 出现了大幅度波动, 毕业生毕业去向出现多元化、复杂化以及非专业对口化现象;13年就业率更是出现大幅度下降, 其中进入私营企业学生受影响较大, 但是进入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学生仍然平稳。

5.相比综合性大学, 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出现竞争力低、工资低等问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生中, 学生第一份工作地点几乎都在二三线城市, 也有28%在一线城市, 只有村官类型的在乡镇工作, 基本无人在乡村工作。由此看来, 在北京、上海类大城市找到工作对理工科学校的文科生而言并不容易。毕业生中, 也不乏自己创业的学生。另外, 薪资在2500-3500元占多数, 另有一部分在3500-5500元区间, 少数是2500 元以下和5500 元以上。在第一份工作中, 薪资在5500元以上的毕业生或在一线城市, 或是自己创业, 拿低工资2500以下的基本处于实习阶段。说明理工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在就业之初就拿到较高水平的工资。

6. 相比综合性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不稳定性, 理工类院校则呈稳定趋势

在问卷中, 对毕业一年的学生, 只有36%的学生选择放弃第一份工作, 仍有64%学生坚持自己的工作。从毕业生对当下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来看, 76%的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 0%的毕业生表示不满意。对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一般的比例各占12%, 说明本专业毕业生对现工作的状态并没有达到很满意的情况, 但也不失望。以上结果表明, 理工类高校的文科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定位要求不高, 缺乏信心。因此, 当毕业生遇到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后, 便会选择保持现状, 不再跳槽, 从而使就业状况呈稳定趋势。

二.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

1.理工类高校发展不均衡, 汉语言文学专业仍亟待发展

过去国内的大学由于研究方向不同, 所以培养学生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理工类高校以理科与工科专业为主要发展目标, 并且在相应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绩。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其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 是我国培养气象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逐渐增加, 2000年前后出现全国理工类高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潮流。理工类高校因此纷纷努力开设文科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是90年代中后期, 而本科是从2000年开始的。虽然如此, 但由于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高校内部是新专业, 无法在内部竞争中取得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很难获得同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优沃的学习环境, 例如师资力量不强、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与数据库资源使用不便等。因此出现了相对普通综合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更加困难的局面。

2. 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学生发展定位不准确, 没有差异化与专业化培养

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上述所说为一个学校内本就处于绝对弱势的专业, 相比同类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文科类高校, 学生在就业时的表现与竞争力就也是处于竞争劣势。由于理工类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发展定位不够准确, 而且相比于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文学类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没有差异化与专业化培养。学生的培养方案可选择范围过于笼统, 并没有细分模块教育, 造成学生受到的教育范围大而不精的局面。

3.学生对未来发展不明确, 心理素质薄弱

一般而言, 同等层次的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相对于同类综合性大学要低些, 但是, 这并不代表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高考成绩只是一个阶段性考验, 影响成绩的因素颇多, 并不能作为绝对的素质考量尺度。但是由于国内社会舆论以及学生本身的认知和定位, 会慢慢从怀疑自身能力到放弃自我。因此, 原本只是一时失利的学生会在自我放逐中, 降低自身的要求, 对未来发展不明确。继而到毕业时, 由于软硬条件不佳, 在与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竞争时, 感到压力巨大, 从而出现在面试时表现不佳等情况。

4. 社会对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存在认知偏差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 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去向为二、三线城市, 因为在大城市中除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 社会对其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由国内高考的划分人才层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所以社会, 尤其是企业会对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存在认知偏差, 会质疑他们的能力与素质。有时候更会将这些毕业生划分在同类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文学类高校之下, 录取通过率因此出现低迷。

5. 整体经济环境造成就业困境

在调查问卷中得出,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毕业生大部分去向为私营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后, 尽管经济有所恢复, 但是仍然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 地产泡沫依然存在, 利率依然低迷, 投资热度不高, 尤其以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艰难, 而民间金融借贷与网络p2p金融跑路事件频频, 经济依然较为萎靡。由于央行调整利率, 加大开放程度, 国内汇率波动增加, 人民币加速升值, 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生存艰难。而这些中小微企业与出口导向型企业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大比重的毕业去向, 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典型的理工科院校, 尽管其文科专业学科建设近10年发展非常迅速, 如语言文化学院近五年的国家项目有20项, 获奖、高级别的论著发表等也都非常多, 但因为文科学科发展的“慢热性”特点, 仍然不能一下子改变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局势。所以, 理工类高校在持续加大对文科类专业扶植力度同时, 还应尊重其长线性特点允许其有较大的成长时间, 而不可以“今天投资———明天回报”的功利观来看待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尚有待完善和提高, 其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当中的竞争力亦有提升空间。在高校院系的建设中, 我们也不能忽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应注重学科均衡发展;通过有效可行之策, 提高学生素质, 差异化培养, 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再提高。

参考文献

[1]葛红兵.中国文学教育亟待改革[N].文学报, 2010-03-18.

[2]陈鸣.高校文学教育改革, 需要破除偏见和成见[N].文学报, 2010-03-25.

[3]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 :172.

上一篇:这天我回家晚了作文400下一篇:干部员工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