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024-11-07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精选4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篇1

禽流感 (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 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 容易在鸟类 (尤其是鸡) 之间引起流行, 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目前禽流感在我国的特点是散发, 没有出现人传人的迹象。由于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 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病死率高,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此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禽流感是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7 d, 早期的症状包括发热 (体温高于39 ℃) 、咽喉痛、呼吸短促、肌肉疼痛、眼睛感染、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我院收治了1例被确诊为2009年度中国第12例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的病人, 经过2 d的抢救无效死亡, 本院所有参与救护的医护人员无一人被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梁某, 男, 18岁, 农民, 因发热、头痛6 d、气紧1 d, 于2009年1月24日19:44时入院, 病人于2009年1月19日始出现无原因发热, 体温高达40 ℃, 发热前无畏寒, 伴头晕、头痛, 无鼻塞、流鼻涕、咽痛, 次日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诊治, 效果欠佳。近1 d出现明显的气紧、呼吸困难。否认肺结核史及接触史;但发病前3 d有病鸡接触及食用史。体温35 ℃, 脉搏100/min, 呼吸36/min, 血压101/60 mmHg (1 mmHg=0.133 kPa) (在多巴胺泵5 μg/L维持下) 。意识清醒, 急性重病容, 被迫体位, 口唇发绀;听诊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 余肺呼吸音粗糙, 两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辅助检查:白细胞 2.82×109 /L, 中性粒细胞0.7%, 红细胞5.81×1012/L, 血红蛋白148 g/L, 血小板139×109 /L。生化检查:血钾5.37 mmol/L, 血钠 131 mmol/L, 余正常。血气分析:PCO2 33.8 mmHg, PO2 22.9 mmHg。床边胸片示两肺大量渗出性病变, 床边B型超声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左侧胸腔及心包腔少量积液。经院外专家会诊:疑为“人禽流感”病例, 给予隔离治疗。由于病情凶险, 发展极为迅速, 2009年1月26日06:00时抢救无效临床死亡。当日卫生部通报该病人为“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病人为青年男性, 意识清醒,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打击, 内心无法承受;周围又是陌生的环境, 身处仪器、导线、管道的包围中, 易产生恐惧和孤独感;ICU里的各种声音, 如空气压缩机声、机械通气声、各种报警声等, 在大多数时间都达到令人心烦的水平;为了监护的需要, ICU 24 h都使用人工照明, 病人不习惯在照明的环境中入睡或失去时间概念;由于病情的发展, 严格谢绝了家属的探视, 更进一步促使病人深深的濒危感。所以, 自开始接收该病人起, 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 对病人进行操作前做好解释, 操作中也可同时进行交流, 争取积极的配合;还要充分利用非语言交流, 通过病人的表情、手势、口型来判断病人的意图;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病人书写文字或图片表达意图。

2.2 严密隔离, 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目前, 还没有证据证明人和人之间是可以互相传染禽流感。WHO指出, 一旦禽流感病毒发生突变, 或者与人类流感病毒基因在体内重新组合, 产生新亚新, 就可能获得人传染人的能力。到那时, 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人类流感病毒, 并可能引起世界范围的大流行[1]。住单人间, 室内配备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充足的灯光和电源插座、保暖设施、专用的污物处理间。控制室温20 ℃~22 ℃, 湿度60%~70%, 用0.5%含氯消毒剂湿拖地面, 每天2次, 空气净化消毒每天3次, 每次1 h。因为H5N1病毒对常用的理化消毒药械、日光、干燥都很敏感, 56 ℃温度下只能存活10 min, 加热100 ℃ 1 min即可灭活, 阳光下只能存活24 h~48 h。护理人员要求接受严格的培训, 增强对新发传染病例的意识,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级应急响应。进入隔离区要穿连体服、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 穿脱方便, 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口罩可分长方形和密合形, 应当配有鼻夹, 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 对皮肤无刺激, 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 L/min情况下, 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 cmH2O, 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防护眼镜:视野宽阔, 透亮度好, 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弹力带佩戴。 戴橡胶手套, 接触污物及血渍要带双层橡胶手套, 之后弃去, 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 min~3 min, 可达消毒目的。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稀薄者, 每1 000 mL可加漂白粉50 g, 搅匀放置2 h。尿液每1 000 mL加入漂白粉5 g混匀放置2 h。成形粪便, 1份粪便加20%漂白粉乳剂2 份, 混匀后作用2 h。对厕所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 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 搅匀加湿后作用24 h排入下水道。医疗垃圾尽量焚烧。

2.3 人工气道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的急性呼吸衰竭, 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 动脉血气分析示PCO2和PCO2偏低, 不能用通常的氧疗使之改善, 如病情继续恶化, 呼吸窘迫和发绀继续加重, 胸片示肺部浸润阴影大片融合, 乃至发展成“白肺”, 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2.3.1 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呼吸参数

ARDS选择定压型通气模式, 充分发挥自主呼吸的功能, 常用PSV+PEEP。目前临床上存在两种使用PEEP值的观点:一是提倡从低值往高值调, 直到合适的PEEP值来维持正常的循环和平稳的生命征;另一观点是ARDS应从高值开始缓慢下调, 直至合适的PEEP值。两种观点各有争论, 但最新报道:PEEP>25 cmH2O (1 cmH2O=0.098 kPa) , 属于危险值。

2.3.2 吸痰的护理

选择合适型号、质地较好的吸痰管, 吸痰管外径为气管内径的1/3~1/2为宜, 过粗会引起负压过大导致肺不张, 过细则吸引不畅。提倡一次吸引, 反复插管不宜超2次, 时间不超10 s。由浅而深, 禁忌一插到底, 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

2.3.3 预防气道感染

所用的吸痰管和手套严格无菌、一次性使用, 并采取密闭式吸痰法吸痰。除了测量CVP或一些其他的操作需要平卧位外, 均给予抬高30°, 尤其鼻饲时及鼻饲后抬致30°~45°, 并保持1 h以上。

2.4 用药的护理

该病例病情复杂, 涉及全身多器官功能用药, 护理上需要做好各种用药的管理, 合理安排抗生素, 熟悉所用抢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副反应、用法, 严格配伍禁忌, 认真观察用药过程及用药后的反应, 有无影响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控制出入液量的平衡, 在密切观察CVP及尿量、生命体征的情况下, 合理安排液体的入量, 严禁大进大出, 对循环系统的极度冲击所带来的负性损伤。

2.5 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

该病人身上留置的管道极多:胃管、气管插管、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桡动脉留置测压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尿管等。护理上要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各管, 并保持引流通畅, 准确记录各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2.6 神经系统功能的检测

病人由清醒—镇静—昏迷, 时间短暂, 护理上要注意操作安全, 保护病人, 密切观察瞳孔及意识的变化。镇静开始即予持续冰帽冰敷头部, 保护大脑细胞, 全身注意保暖。

3 小结

人类对禽流感的认识不足, 普遍缺乏免疫力, 作为新发传染病治疗方面有很大的难度, 至今尚无成熟的护理经验可借鉴。如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我院收治的此例禽流感病例, 虽然经过2 d的抢救无效死亡, 但是采用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和医护人员有效的个人防护, 做到无一人感染。

关键词:禽流感,甲型流感,感染

参考文献

[1]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解放军第309医院.禽流感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5-2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676-1682.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篇2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一)定义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 , 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7d内,接触过禽,尤其是病禽、死禽(包括野生禽、家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及7d内下的蛋,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发病前14d内,与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有过密一切接触,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护理过病例等。

发病前14d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高危职业史:从事饲养、贩卖、屠宰、加工、诊治家禽工作的职业人员;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职业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

2、临床表现

(1)H7亚型人禽流感

主要表现出结膜炎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2)H9N2亚型人禽流感

类似普通人流感,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定状。

(3)H10N7亚型人禽流感

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4)H5N1亚型人禽流感

a)潜伏期一般为为1d-7d,通常为2d~4d。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人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b)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c)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d)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e)胸部影像学:病初病变形态可为斑片状、大片状、多片的、融合的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实质渗出阴影浅淡,呈絮状、磨玻璃样密度,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1d一2d内范围扩大,密度加深呈肺实变密度,边缘模糊,病变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变多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没有明显的以段或叶划分的特征,相当部分病例演变为“白肺”样改变,可合并胸腔积液。

3.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病毒分离阳性并经亚型鉴定确认。

(2)血清学检查

a)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b)微量中和试验(micranetitralizatian test, MNT),禽流感病毒(HA)(H5或H7或H9等亚型)抗体阳性(HI抗体或中和抗体效价≥80)(见附录C,不含≥55岁者)。

c)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见附录B和附录C)。

d)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查到人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的核酸或特异的H亚型抗原。

(三)鉴别诊断

临床应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病、肺炎型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鉴别。

(四)治疗

1.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参照病人出院标准。

2.对症治疗

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

3.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热48h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实验室研究表明其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rn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权雨复制,早期应用可能有助于阻止病晴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

4.中医治疗

强调辨证施治,在中成药应用上要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5.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6.重症患者的治疗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8年1—3月, 采集本省8个地区 (富锦、讷河、明水、桦川、肇州、林口、泰来和肇东等市县) 养殖场和活禽批发市场与禽类密切接触人群559人的静脉血, 分离血清-20℃保存待检;采集环境标本 (鸡粪、喂鸡的水和笼具涂抹物各18份) 处理后-70℃保存, 留作PCR检测;采集与禽类密切接触人群中流感样病例、肺炎病例的咽拭、痰液和含漱液62份-70℃保存, 留作PCR检测。

1.2 试剂

甲型流感 (人禽流感和季节性流感) 检测试剂均由国家流感中心提供;阿氏液、p H7.2 PBS、浓公鸡红细胞和豚鼠血清 (补体) 由本实验室自制。

1.3 方法

1.3.1 PCR检测:

具体操作见产品说明书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教材。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在210 bp出现特异性条带可判断为流感A型阳性;继续进行H5、AN1亚型的检测, H5亚型PCR产物扩增片段大小为219 bp, AN1亚型PCR产物扩增片段大小为615 bp, 出现上述特异条带判为阳性。

(1)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哈尔滨150030

1.3.2 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技术 (SRH) , 详见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教材。待检血清56℃灭活30分钟, 用终浓度20%的浓公鸡红细胞室温作用1小时, 1 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清, 以去除人血清中对公鸡红细胞的嗜异性抗体。病毒抗原血凝滴度测定, 并计算出1 000个血凝单位所需的病毒的量, 加入经KIO4处理过的公鸡红细胞, 制备溶血板。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打2 mm直径孔, 每孔加样4 ul, 每批实验设阳性血清对照, 出现清晰的、透明的溶血圈且直径>4 mm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2.1 病原检测结果

对养殖场和农贸活禽市场的54份环境标本 (喂鸡的水、鸡粪和鸡笼涂抹物各18份) 进行了流感甲型通用引物PCR检测, 全部为阴性;对与禽类接触的职业暴露人群中有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的62份标本进行了流感甲型通用引物PCR检测, 全部为阴性。

2.2 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省职业暴露人群的特征:

男女比例为0.9∶1。年龄构成:<30岁占12.52%, 30~40岁占25.22%, 41~50岁占30.59%, 51~60岁占23.61%, 61岁以上占8.05%, 可见从业人员多为30~60岁占79.43%。职业构成:农民为60.10%, 商业服务人员为13.42%, 牧民为12.52%, 家务为8.77%, 农民工为1.25%, 其他为3.94%。职业暴露人群的种类:散养户为53.30%, 规模化养殖场从业人员为32.02%, 农贸活禽市场交易人员为12.52%, 屠宰加工人员为0.89%, 其他为1.25%。暴露方式:喂养为40.02%, 清扫禽舍为27.14%, 加工为7.50%, 销售为7.40%, 食用为14.15%, 其他为3.80%。

2.2.2 应用SRH法对职业暴露人群559

人进行了H5抗体检测, 15人阳性 (溶血圈直径>5 mm) , 阳性率为2.68%。H5抗体阳性的男女比例为1.14∶1, 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主要分布在30~60岁年龄段占93.30%。抗体阳性的主要是农民占60.00%, 其次是家务人员占33.30%, 并且都出现在养殖从业人员中, 养殖方式全部为圈养, 在农贸活禽市场和屠宰加工人员中未查出抗体, 暴露方式为喂养和清扫禽舍。

3 讨论

此次调查, 虽未从环境标本和职业暴露人群中流感样和肺炎病例中检出H5N1, 但在8个监测点中的5个检出H5抗体, 肇东、泰来和明水等地未检出。林口、富锦等地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7.10%和8.60%, 占阳性数的26.70%和40.00%, 感染者均为规模化养殖场的从业人员, 主要从事喂养和清扫禽舍工作。养殖场的鸡都接种过禽流感疫苗, 但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未接种过流感疫苗, 且近1个月来未接触过死禽, 无发热史, 说明不是近期感染。我省禽间和人间均未有H5N1疫情报道, 职业人群H5抗体阳性, 推断我省禽类中确实存在H5N1病毒, 可能通过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 人与之接触或吸入气溶胶而造成感染。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养殖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低, 自我防护意识差, 除口罩外, 无任何防护措施, 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 使得与禽类接触的职业高危人群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 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监测。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前提。SRH具有简便、可靠、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和用量少等优点, 可对大量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和一般实验室均可开展等特点, 是禽流感H5N1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试验

参考文献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篇4

1.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搞好厨房卫生,不生吃禽肉和内脏,解剖生死的家禽、家畜及其制品需要彻底洗手。

3.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4.保持室内清洁。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鸟类要彻底烹熟。

7.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者的重要表现

1.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

2.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当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有发生,已有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是家禽养殖业的头号杀手,也是当前危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是动物防疫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当务之急,为此学校制定预防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1.通过健康教育、板报、橱窗的形式在校园内大力宣传有关禽流感知识。

2.加大学校食品卫生的检查,监督学校食堂对家禽的采购。严禁采购死家禽和流动滩点的家禽和没有经过兽医站检疫的。

3.组织食堂人员学习食品卫生和禽流感知识。

上一篇:躯干功能下一篇: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