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测定(精选4篇)
致病性测定 篇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重要传染病。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是综合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措施, 但由于各猪场的母猪群、仔猪间母源抗体的分布参差不齐, 免疫时间更是千差万别, 导致许多猪场出现经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但还是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现象, 尤其是各猪场仔猪群免疫时, 由于母源抗体滴度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有影响, 导致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确定本地区仔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首免日龄, 特进行了仔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母源抗体滴度测定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状态时仔猪不同日龄免疫效力的小样本试验。
1 试验方法
检测猪血清中蓝耳病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 方法
是采用猪蓝耳病病毒N蛋白的基因工程表达产物包被微孔板。在试验中, 加入稀释的对照血清和待检血清, 经温育后, 若样品中含有猪蓝耳病N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则将与包被板上的抗原结合, 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成分后;再加入酶标二抗, 与包被板上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再经洗涤除去未结合酶结合物, 在孔中加入TMB底物液, 与酶反应形成蓝色产物, 加入HF溶液终止反应后, 用酶标仪630nm波长测定各反应孔中的OD值。
1.2 判定标准
在酶标仪上测各孔OD630nm值, 试验成立的条件是阳性对照孔平均OD630nm值≥0.7, 阴性对照孔平均OD630nm值<0.3。样品OD630nm值>0.42, 判为阳性;样品OD630nm值介于0.387到0.42之间, 判为可疑;样品OD630nm值<0.38, 判为阴性。
2 试验材料
2.1 供试动物
在本县的盱眙永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规模养猪场选择30头14、21、28日龄乳猪, 在较低水平猪蓝耳病母源抗体状态时, 按照每头猪1头份的标准剂量开展免疫试验, 分别在免疫后2、3、4、5、6周进行抗体监测。
2.2 试验器材
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试剂盒 (ELISA) 、酶标仪、微量移液器 (10~1000μl) 、滴头 (10~1000μl) 、微量振荡器、恒温箱等。
2.3 试验试剂
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批号20101215, 生产日期20100325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活疫苗 (JXA1-R株) 为试验疫苗。
2.4 被检血清采集
采用猪前腔静脉采血技术, 对试验猪进行逐头采血2ml未免疫前先检测母源抗体水平。再对14、21、28日龄的3组仔猪分别于接种1头份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活疫苗 (JXA1-R株) 后2、3、4、5、6周进行逐头采血2ml, 登记耳标号, 做好血样标签, 离心血清冷藏保存备用。
3 试验步骤
3.1 分组登记
对供试验猪只按14、21、28日龄分组, 对耳标号 (或母猪耳标号)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时间等做详细记录。
3.2 免疫试验
在试验猪只颈部外侧肌肉注射试验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活疫苗 (JXA1-R株) , 所用疫苗的免疫剂量为1ml/头,
3.3 抗体检测
采用猪前腔静脉采血技术, 对试验动物进行逐头采血2ml检测母源抗体水平。在试验猪只免疫2、3、4、5、6周后进行抗体监测。逐头采集血液2ml, 送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分离血清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试剂盒 (ELISA) 检测。结果详细记录待分析。
3.4 数据处理
将试验数据记录整理, 统计分析处理, 形成报告。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结果
14日龄10头仔猪, 登记耳标号, 从14日龄开始采血检测仔猪蓝耳病的母源抗体, 免疫2周后每周采血1次, 即第28、35、42、49、56日龄时采血检测蓝耳抗体OD630nm值, 结果见表l。
21日龄10头仔猪, 登记耳标号, 免疫前采血检测仔猪蓝耳病的母源抗体, 免疫2周后每周采血1次, 即第35、42、49、56、63日龄时采血检测蓝耳病抗体OD630nm值, 结果见表2。
28日龄10头仔猪, 登记耳标号, 免疫前采血检测仔猪母源抗体, 免疫2周后每周采血1次, 即第42、49、56、64日龄时采血检测蓝耳病抗体OD630nm值, 结果见表3。
4.2 检测分析
根据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制定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活疫苗首免日龄。检测时二孔阳性对照OD630nm值为1.907、1.779;二孔阴性对照OD630nm为0.072、0.202。该试验阳性对照空平均OD630nm值≥0.7, 阴性对照孔平均OD630nm值<0.3所以试验成立。
试验仔猪血样OD630nm值>0.42, 判为阳性;样品OD630nm值介于0.38之0.42之间, 判为可疑;样品OD630nm值<0.38, 判为阴性。由表l、2、3结果可知, 14~28日龄仔猪OD630nm值<0.38, 判为阴性, 蓝耳病母原抗体水平较低。为了达到免疫合格和群体抗体水平合格率80%以上的要求, 仔猪首免日龄最好选在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又能防御病毒侵袭的期间, 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时, 由上表可知, 该仔猪群母源抗体在14、21、28日龄乳猪OD630nm值<0.38 (10/10) 、 (10/10) 、 (9/10) , 故确定该场仔猪群首免日龄应在14~21日龄时。
由上表可知, 3个试验组仔猪接种1头份蓝耳苗后2周时检测结果分析, 3个试验组检测OD630nm值>0.42的为阳性即达到保护率, 保护率分别为0% (0/10) 、0% (0/10) 、60% (6/10) ;免疫3周检测3组的OD630nm值, 保护率分别为40% (4/10) 、0% (0/10) 、90% (9/10) ;免疫4周检测抗体3组的OD630nm值, 保护率分别为100% (10/10) 、30% (3/10) 、90% (9/10) ;免疫5周检测3组的抗体OD630nm值, 保护率为100% (10/10) 、70% (7/10) 、100% (10/10) ;免疫6周检测抗体OD630nm值, 保护率分别为100% (10/10) 、100% (10/10) 、100% (10/10) 。
5 小结
第1组在免疫接种后OD630nm值逐渐提高, 4周后保护率为100% (10/10) ;第2组免疫后发生流行性腹泻, 故而前期对OD630nm值增高产生影响, 腹泻全愈以后OD630nm逐步提高, 5周达到70% (7/10) ;第3组在免疫接种5周后抗体的保护率达到100% (10/10) 。可见猪只健康的情况下, 注射蓝耳病疫苗5周后都可以产生较强的抗体保护率。
积极开展免疫检测, 建立本场猪群抗体的基准线。本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没有统一可靠的的免疫程序, 根据该场仔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测定的小样本试验, 建议本地区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首免为14~21日龄, 肌注1头份/头。但各规模猪场要结合本场具体实际, 及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本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首免日龄, 积极开展免疫监测, 建立其猪群的抗体基准线, 确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保护率到达较高的水平, 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致病性测定 篇2
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
1994年,广东省某鸡场蛋鸡产蛋下降14%~75%,肉鸡死亡率在10%~40%,从临床病鸡体内分离到了6株病毒,血清学鉴定为H9N2亚型,是我国关于此病的.最早报道.此病在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12月11日农业部将其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作 者:王晓青 任茂睦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农业局,266109刊 名:山东畜牧兽医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30(11)分类号:S858.3关键词:
致病性测定 篇3
室内快速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稳定、操作简单、不受场地限制、节省时间和实验材料的特点,刘荣萍等[4]、林月莉等[5]、张美鑫等[6]、赵丽娜[7]分别建立了柑橘褐斑病、苹果轮纹病、梨腐烂病、桃流胶病的室内致病性快速测定方法,韦洁玲[8]则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菌不同分离株致病性差异的研究,构建了致病性测定的快速评价体系,为病原菌致病力分化、抗性资源筛选与创制及药剂生物测定等方面奠定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芒果产区的发展需求,利用芒果树离体枝条、叶片和果实作为接种材料,研究芒果炭疽病菌室内致病力快速测定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芒果炭疽菌分离自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环植所基地芒果叶片上,菌株编号:A2。菌株经组织分离、单孢纯化、鉴定后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5℃下培养5d,然后在菌落边缘取直径5 mm菌饼作为接种体,用于枝条、叶片、果实的接种,病菌置8℃的环境下保存。
1.1.2 接种材料
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儋州细胞楼芒果试验基地的贵妃芒上选取枝条、叶片。枝条选取长短均匀、含水量一致的一年生健康枝条;叶片选取完全张开、叶龄一致的健康古铜叶;果实采集于海南省东方市,选取成熟度一致、大小均一、表面光滑无病的健康果。
1.2 方法
1.2.1 枝条伤口接种
用无菌水将枝条洗净晾干,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清水冲洗3次后将其剪成长短一致的小段,两端用石蜡封口。伤口处理设有:无伤,打孔(用灭菌的直径5mm打孔器取下树皮韧皮部),烫打(用烧热的直径5mm打孔器取下树皮韧皮部),烫伤(用烧热的直径5mm的铁钉钉帽烫伤),环割(用灭菌的解剖刀环割枝条1周),3针、6针和10针刺伤(用灭菌的解剖针刺伤树皮,针点均匀分布在直径5mm的圆形区域),叶痕(用灭菌的解剖刀抹去叶片),芽痕(用灭菌的解剖刀抹去芽)。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5d后,用5mm打孔器从菌株最外缘打取菌丝块后,将其接种于以上伤口处,并在菌丝块上覆盖沾有无菌水的脱脂棉保湿,用保鲜膜包裹固定。用空白PDA培养基接种作为对照。接种后的枝条置于白盘中(盘底铺沾有无菌水的灭菌纱布,盘口用保鲜膜覆盖并用灭菌解剖针打适量小孔,使相对湿度稳定在100%),在25℃条件下培养5d后观察并测定病斑长度。试验重复3次,每一接种处理重复5次。
1.2.2 叶片伤口接种
用无菌水将叶片洗净晾干,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清水冲洗3次。伤口处理设有:无伤,3、6和10针刺伤,烫伤,割伤(用灭菌的解剖刀割叶片表面长1cm)。叶正面与背面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叶柄基部用灭菌的湿润脱脂棉包裹,再用锡箔纸进行固定。菌株、接种方法、对照设置、病斑观察与测定同1.2.1。试验重复3次,每一接种处理重复3次。
1.2.3果实伤口接种
用无菌水将果实洗净晾干,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清水冲洗3次。伤口处理设有:无伤,3、6和10针刺伤,环割,烫伤(用烧热的直径5mm的铁钉钉帽烫伤),烫打(用烧热的直径5mm打孔器取下果实表皮),打孔(用灭菌的直径5mm打孔器取下果实表皮)。菌株、接种方法、对照设置、病斑观察与测定同1.2.1。试验重复2次,每一接种处理重复3次。
1.2.4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数据及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采用Excel软件和SAS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枝条接种的测定结果
有伤枝条接种2d后在伤口处出现褐色病斑,病健部分交界明显,之后逐渐形成外围黑色,中间褐色的病斑,且发病部位向下凹陷,接种7d后整个枝条软化腐烂,无伤口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接种均未发病。
对枝条经不同伤口接种5d后的病斑长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经烫打和打孔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其余7种处理的病斑长度,差异达显著水平,而环割、3针、6针、叶痕、芽痕5种处理的病斑长度间差异不大,但明显小于10针处理的病斑长度。
2.2 叶片接种的测定结果
有伤叶片接种2d后伤口处均变褐色,经10针刺伤、烫伤和割伤处理的病斑大小超出菌饼,随后病斑逐渐变黑,形成近圆形褐色病斑。叶片背面接种产生的病斑比叶片正面接种产生的病斑大。接种5d后各种伤口处理产生的病斑均明显超出菌饼,无伤口接种的轻微发病,空白培养基接种未发病。
对叶片经不同伤口处理5d后病斑直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见图2),接种有伤处理的叶片正面发现经烫伤、10针刺伤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3针、6针和割伤3种处理的病斑长度。而6针刺伤和割伤处理的病斑长度间差异不显著。接种有伤处理的叶片背面发病均高于正面,各处理间的差异性和叶片正面相同。
2.3 果实接种的测定结果
有伤果实接种芒果炭疽菌,接种2d后烫伤、烫打、10针刺伤和打孔处理均在伤口处出现褐色病斑,经3针刺伤、6针刺伤和环割处理的病斑较小。接种5d后除3针刺伤外的其它伤口处理产生的病斑均超出菌饼,病斑近圆形,黑褐色,无伤口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接种均未发病。
对果实经不同伤口处理5d后病斑直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见图3),随着处理伤口面积的增大,病斑直径也逐渐增大。经烫打、烫伤、打孔、10针刺伤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3针、6针、环割3种处理的病斑长度。6针针刺和环割的病斑长度之间无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 penz.)为强致病菌,在田间通过伤口侵入植物组织,因此炭疽病菌致病力的测定,不论是田间活体接种,还是室内离体材料接种,均需在组织部位造成伤口。伤口类型、接种部位和接种材料的不同均可影响到病原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
本研究采用芒果的果实、叶片和枝条在实验室内通过不同处理进行接种试验,其中叶片上出现病斑最早且扩展速率最快,果实,枝条依次减小。试验发现叶片反面比正面发病快,病斑扩展面积大,这与刘荣萍[4]等所建立的快速评价体系中的叶片伤口处理结果一致。接种果实,随着处理伤口面积的增大,病斑直径也逐渐增大。经烫打、烫伤、打孔、10针刺伤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3针、6针、环割3种处理的病斑长度,其差异性显著,6针针刺和环割的病斑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与韦洁玲等[8]报道的基本一致。接种枝条,经烫打和打孔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其余7种处理的病斑长度,其差异性达显著,而环割、3针、6针、叶痕、芽痕5种处理的病斑长度间差异性不大,但明显小于10针处理的病斑直径。
枝条接种是一种传统的枝干病害鉴定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然而,枝条接种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枝龄、伤口程度、接种位置、培养湿度等均对病斑的扩展有所影响,而且在芒果树的生长季节,不易釆到枝龄和含水量一致的枝条。果实接种发病迅速,试验周期短,但其成本大,且不同批次果实成熟度的差异易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而叶片接种,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不受接种材料龄期的制约,稳定性较强。
从试验周期、试验材料的获取、操作的难易度等方面考虑,叶片来源广泛、对树体破坏小、较枝条和果实更容易获得、可以周年开展试验,是用于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的最佳选择。综合分析认为以直径为5mm菌饼接种在10针刺伤的古铜叶背面,相对湿度100%、室温25℃5d后的病斑长度可以作为评价病原菌致病性的依据。所建立的致病性测定快速评价体系可以大规模地用于我国不同芒果产区内病菌菌株的致病力分化分析,也为抗性资源评价,药剂筛选等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万东,刘光华,尼章光,等.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8(6):67-69.
[2]杨叶,何书海,张淑娟,等.海南芒果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J].热带作物学报,2008,29(1):73-77.
[3]Wer B S,Johnston P R,Damm U.Th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 species complex[J].Studies in Mycology,2012,73:115-180.
[4]刘荣萍,胡军华,姚廷山,等.柑橘褐斑病室内快速评价方法的研究[J].果树学报,2013,30(5):889-892.
[5]林月莉,黄丽丽,索朗拉姆,等.苹果轮纹病室内快速评价体系的建立[J].植物保护学报,2011,38(1):37-41.
[6]张美鑫,翟立峰,周玉霞,等.梨腐烂病致病力的室内快速测定方法研究[J].果树学报,2013,30(2):317-322.
[7]赵丽娜.桃流胶病病菌致病力评价体系的建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篇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四年二月三日
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确保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预案。
一、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在2个小时以内将情况逐级报到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经确认后,应立即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二、疫情确认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程序认定。
(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二)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及时采集病料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水禽不能采用琼脂扩散试验),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可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对疑似病例必须派专人将病料送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最终确诊;
(四)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最终确诊结果,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予公布。
三、疫情分级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为三级。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疫情:
1.在相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上县发生疫情;
2.在1个省有20个以上县发生或者10个以上县连片发生疫情;
3.在数省内呈多发态势的疫情;
4.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疫情:
1.在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有2个以上地(市)发生疫情;
2.在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有20个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连片发生疫情;
3.在相邻省份的相邻区域有10个以下县发生疫情;
4.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在1个地(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疫情的,为三级疫情。
四、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分工
(一)启动应急指挥系统
发生一级疫情时,国务院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全国应急预案;发生二级疫情时,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发生三级疫情时,疫情发生地(市)、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指挥机构由本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部门分工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的扑杀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2.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交通运输、卫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以及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应急所需的物资储备、应急处理经费落实、防治技术攻关研究、应急物资运输、防止对人的感染、社会治安维护、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监管、口岸检疫、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应当支持和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疫情防治的应急工作。
五、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一)分析疫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
(二)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1.将病禽所在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划为疫点;散养的,将病禽所在自然村划为疫点;2.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疫区;
3.将距疫区周边5公里内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三)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2.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3.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四)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
2.扑杀疫区内所有禽类;
3.关闭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染活禽进出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
4.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5.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6.根据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五)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1.对所有易感染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2.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六)解除封锁
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由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七)处理记录
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八)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发生。
上述
(三)(四)
(五)所列措施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相应足量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应存放在交通方便,具备贮运条件,安全的区域。1.国家重点储备疫情处理用防护用品、消毒药品、消毒设备、疫苗、诊断试剂、封锁设施和设备等;2.省级重点储备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品、封锁设施和设备等;3.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市)、县也要根据需要做好有关防疫物品的储备。
(二)资金保障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所需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扑杀病禽及同群禽由国家给予合理补贴,强制免疫费用由国家负担,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规定的比例分担。
(三)技术保障
1.国家设立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区域性(省级)禽流感专业实验室,分级负责全国或本区域的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诊断技术指导工作及禽流感的检测、诊断工作;2.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必须满足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并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批准。
(四)人员保障
1.国家和省级分别设立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组,专家组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现场诊断、提出应急控制技术方案建议;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建突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疫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按照本级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预备队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卫生防疫人员等组成。公安机关、武警部队应依法予以协助执行任务;
【致病性测定】推荐阅读:
致病性大肠杆菌12-03
低致病性禽流感06-10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06-28
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09-18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05-16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2-0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06-07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1-07
致病过程10-18
致病关系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