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2024-12-02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通用10篇)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篇1

为减少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获得最佳免疫效果, 免疫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 疫苗应在2~8℃冰箱保鲜层贮藏保存。使用前要认真检查, 疫苗应在有效的保质期内、瓶口无松动、颜色为乳白色;若发现疫苗过期、包装破损、瓶口松动、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则不得使用。

2) 疫苗使用前置常温2 h左右, 使用时充分摇匀, 注射过程中保持匀质、严防太阳光暴晒。疫苗开封后应于24 h内用完。

3) 注射器和针头要严格消毒 (煮沸后至少3 min以上) , 针头选择9~12号为宜。

4) 疫苗注射的当天早晨家禽要禁饲, 注射前应先了解需免疫家禽的近况并进行检查, 对患病家禽、阉割家禽和长途运输家禽暂时不免疫, 待其稳定一段时间、生理活动正常后再免疫。

5) 操作时视家禽个体大小用隔离栏板将其分成20~30羽为一个小区, 以防止家禽的冲撞和挤压 (也可把家禽赶进多个笼内) , 逐只进行预防注射, 注射后放至备用的另一区域, 以防止漏接种和重复接种。

6) 每过一户要更换针头 (若是养禽场每注射1 000羽至少要更换1枚针头) , 注射方法应优先采用颈部皮下注射, 部位应选在家禽颈背部下三分之一处, 针头向下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 针头进入皮下即可推注疫苗液。如颈部羽毛太密, 也可采用臂头三角肌、胸肌或腿肌肌肉注射。

7) 免疫程序和疫苗注入量: (1) 生产蛋鸡和肉种鸡2周龄首次免疫, 注射剂量为0.3 mL;5周龄时加强免疫, 注射剂量为0.5 mL;以后每间隔5个月加强免疫1次、注射剂量为0.5 mL; (2) 对8周龄出栏肉用鸡, 在10日龄时一次性免疫, 接种剂量为0.5 mL; (3) 火鸡、鸭和鹅2周龄首次免疫, 接种剂量为0.5 mL;5周龄时加强免疫, 接种剂量为1 mL;以后每间隔5个月加强免疫1次, 接种剂量为1 mL。

8) 接种后做好档案记录, 内容包括:禽主的地址、姓名 (场名) , 家禽的品种、年龄, 疫苗的来源、批次, 接种时间、接种人签名等。

9) 冬天进行防疫注射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最好选在睛天进行。夏天进行免疫注射时要避开炎热的中午, 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篇2

【定义及流行病学】

(一)概述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全球首例人类禽流感发生于1997年5月的香港,是一名3岁儿童。目前已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有H5N1、H7N7和H9N2三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流感样症状,小儿和老人易并发肺炎,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发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病原学

根据禽流感病毒株致病性强弱可分为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H5NI血清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在22℃时或在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在4℃能保存数月,在中性和弱酸性环境中能保持致病性。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日光直接照射下容易灭活。对热、酸和有机溶剂的抵抗力弱,常用消毒剂如甲醛溶液、脂溶剂、漂白粉、稀酸、碘剂等能迅速破坏其致病力。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病毒禽类,以产蛋鸡群多发。病毒随病禽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空气、水和食物等。人类因接触病禽或带病毒禽类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而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2.传播途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与病禽密切接触者为高危人群。

4.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目前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新近研究表明,甲型流感病毒能直接侵犯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而致病。致病性强的病毒还能造成病毒性肺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致病性弱的病毒仅侵犯上呼吸道引起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病理解剖仅限于禽类。病变可累及肝、肾、脾、肺、心、胰、脑等多个器官。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至3天。

急性起病,初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感样症状。约半数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查体可发现双肺干湿性罗音。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最终因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少数患者病情较重。病情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感染病毒亚型;年龄较大或较小;治疗较晚;出现肺炎、肝损害、肾损害等多种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降低或略有升高,淋巴细胞减少。

2。x线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肺部实质炎性改变,部分伴有胸腔积液。

3.血清抗体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即双份血清(发病头三天和发病后2~3周)抗体滴度呈4倍增长可确诊;H5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阴性可以除外H5Nl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

4.病原学检查:取患者早期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病毒或应用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

5.肝功能检查:以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明确病禽接触史或到过禽流感疫区,约一周内出现高热、流感样症状,应高度怀疑禽流感并及时转送上级医院。2病例分类:

(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史,与人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一周内出现临床症状。

(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核酸)检测阳性。(3)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核酸,发病初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

(二)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单从临床上不易区分,流行病学史中是否与病禽密切接触有助于鉴别诊断.病毒分离鉴定是确诊的唯一依据。

2.感染性肺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咳嗽咳痰,x线检查表现为肺部浸润性阴影。感染性肺炎病原复杂,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引起,最终确诊要靠病原分离。

【治疗】(一)一般治疗

住院治疗,单间隔离,卧床休息,输液,退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防止发生Reye综台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肺炎。

(二)抗病毒治疗

金刚烷胺,有明显抑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复制的作用,早期应用可以降低病毒含量、减轻病情并且缩短病程。在发病两日内使用效果更好。成人每日100mg,分两次口服,疗程5天。幼儿及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5mg,分两次口服,疗程5天。金刚烷胺的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表现。前者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后者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眩晕、嗜睡等,重者可出现谵妄、抽搐和运动失调。

(三)抗生素的应用

对于免疫力低下、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主要目的是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严格封锁疫区,疫点周围三公里内捕杀病禽,焚烧和掩埋病禽尸体及其污染物,疫点周围五公里内对禽类进行强制性免疫接种。彻底消毒污染的禽舍及其周围环境,严禁活禽流通。

(二)切断传播途径

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病禽时应戴口罩、护目镜和橡胶手套,穿隔离服,接触病禽或其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

(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宣教,注意卫生,注意休息,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疫情报告】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乙类传染病,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即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医疗机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医务人员是责任报告人,无沦患者是否本地户籍、是否本地常驻人口,都要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不得空项或漏项,并且同时城镇于发现后2小时内、农村于发现后6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网上直报或专人传送的方式向当地所属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思考题】

1.禽类发生禽流感疫情时,人类因接触病禽只是极少数被感染,为什么还要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 2.简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那些?

【选择题】

1.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 A 1999年在香港 B 1997年在香港 C 1999年在中国 D 2003年在越南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D血液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4.以下哪项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目的? A预防再次感染 B抑制病毒复制 C减轻病情 D缩短病程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篇3

关键词: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Sf9昆虫细胞;HA蛋白;免疫反应

中图分类号: S85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024-04

收稿日期:2014-03-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360212);广东省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基础研究计划(编号:JC201105201028A)。

作者简介:申慧芳(1976—),女,山西长治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生物学研究。E-mail:hethershen@gmail.com。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H5N1亚型更是养禽业的一大灾难性疾病,不仅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它正在突破种间屏障,引起人类感染,从病禽直接感染人类病死率高达60%[1],给公共卫生带来威胁。可通过减少禽对禽的传播以及禽对人类的传播,并进行有效的免疫来保护养禽业的健康发展[2]。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统疫苗是由鸡胚生产的。然而这种方法生产疫苗存在很大的风险,如由于病毒致死鸡胚而影响疫苗生产[3]。另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生产和处理需要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4]。因此,寻找一种可以替代传统疫苗而又高效安全的疫苗就成了当务之急。

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是禽流感病毒最重要的结构蛋白,在病毒吸附、穿膜及决定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和致病力方面均起着关键的作用[5]。HA蛋白也是AIV诱导保护性免疫的主要抗原,它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可以中和病毒、抵抗感染[6-7]。因此,HA蛋白成为发展亚单位疫苗的首选[8]。当流感疫情发生时,只要分离到流行毒株,进行HA基因测序就可以进行序列合成并表达蛋白,这种方式周期短、产量高,将在流感疫情高发时代替传统疫苗进行快速有效地控制病症的流行。

本试验选用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重组HA蛋白表达,用表达的HA蛋白和H5N1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评估,为今后研制快速、高效、安全的H5N1禽流感疫苗提供有效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菌株与质粒E. coli DH5α菌种(笔者所在实验室保存);E.coli DH10Bac菌种、pFastbacDual质粒、Sf9昆虫细胞、Cellfectin Ⅱ Reagent购自Invitrogen公司;pMD-18 T载体、Taq DNA 聚合酶、T4 DNA 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均购自TaKaRa公司;sf 900 Ⅱ SFM、Graces Insect Cell Culture Medium 购自 GIBCO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物工程公司;DNA 胶回收试剂盒、预染蛋白质 Marker 购自Fermentas公司;显影液定影液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ECL显色液、DAB显色液均购自BBI公司;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高免血清购自广东温氏研究院;HRP标记的兔抗鸡IgG购自KPL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试验动物6周龄BALB/c小鼠(体质量16~18 g/只)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1.3阳性对照疫苗本研究免疫组用的阳性对照为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H5N1亚型,Re-5,兽药生字(2006)190022098;证书编号:(2007)兽药GMP 证字178号。

1.2试验方法

1.2.1HA 基因的获得参照GenBank中注册的禽流感病毒A/goose/GD/96(H5N1)毒株(序列号HA:NC_007362.1),將HA基因送去Invitrogen公司进行核苷酸序列合成。根据合成的序列设计用以扩增H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其中上游引物H5N1-HA-F:5′-CGCGGATCCGATGGAGAAAATAGTGC-3′(含BamHⅠ酶切位点);下游引物H5N1-HA-R:5′-CCGGTCGACTTAAATGCAAATTCTG-3′(含SalⅠ酶切位点)。 PCR扩增体系为50 μL,其中5×PCR buffer 10 μL,dNTP(各2.5 mmol/L)4 μL,模板1 μL,引物各1 μL,Taq酶 0.5 μL,灭菌双蒸水补至50 μL。纯化的PCR产物经 BamHⅠ 和SalⅠ双酶切,连接至经相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质粒pFastbacDual,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 pFastbacDual-HA。将阳性重组质粒 pFastbacDual-HA 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后,抽提重组杆粒rBacmid-HA,PCR鉴定时使用的通用序列参照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使用手册。所有引物均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2重组蛋白HA的表达重组的rBacmid-HA通过CellfectinⅡreagent转染进昆虫细胞Sf9。将Sf9细胞置于含有10% FBS(胎牛血清)的Grace昆虫细胞培养基,28 ℃孵育。当6孔板中每孔细胞浓度为1×106个/mL时,让其吸附 1 h。将 1 μg rBacmid-HA(Bacmid空杆粒作为阴性对照)溶于 100 μL 不完全培养基中(不含血清或双抗的Grace培养基);将5 μL Cellfectin溶于100 μL不完全培养基;两者混合均匀在室温孵育 15~45 min后加入Sf9细胞,28 ℃孵育 5 h,弃去转染培养基,加入新鲜培养基。当细胞出现明显病变后(第 1 代约需4 d),收集含病毒的培养上清,即为第一代重组病毒,记为P1。P1代病毒种子液量少、效价低,用 P1继续感染Sf9细胞产生效价高的P2种子液。P2代病毒液感染细胞后,收集感染72 h 后的细胞培养上清直接用于后续检测。细胞用PBS(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经3次反复冻融后超声破碎,然后在4 ℃、12 000 g 条件下离心 10 min,取上清,用12% 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胶进行蛋白电泳检测。

1.2.3表达产物的鉴定将 SDS-PAGE电泳中得到的蛋白用半干法转至PVDF(聚偏二氟乙烯)膜上,含3%BSA(牛血清白蛋白)封闭;1 ∶1 000的H5N1禽流感高免血清作为一抗,1 ∶5 000的HRP标记的兔抗鸡IgG作为二抗,用ECL进行显色。

1.2.4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观察重组蛋白在Sf9细胞的表达及定位。在6孔板中以 1×106个/mL 的浓度接种Sf9细胞,贴壁2 h后,接种约0.5个MOI(病毒感染复数)的重组杆状病毒上清。感染48 h后,用PBS 清洗细胞3 次;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5 min,PBS 洗细胞3 次;用预冷的100%甲醇(4 ℃)处理10 min,PBS清洗3次;3% BSA室温封闭1 h,PBS 清洗3 次;以H5亚型免疫阳性血清为一抗(1 ∶200),37 ℃ 孵育1 h,PBS清洗细胞3 次;用1 ∶1 000倍稀释的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37 ℃避光孵育1 h,PBS 清洗细胞3 次;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拍照。

1.2.5油乳液疫苗的制备将定量后的细胞破碎液与油乳剂按2 ∶1体积混合,高速匀浆,获得的油乳剂疫苗4 ℃保存备用。

1.2.6动物分组与免疫试验选取体质量16~18 g的6周龄BALB/c 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重组HA蛋白组、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组和PBS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采用颈部皮下多點注射,从6周龄开始进行免疫,此后每间隔14 d加强免疫1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剂量为10 μg/只,以HA蛋白含量为标准。3次免疫后,每组随机取5只试验小鼠,眼球取血,室温下分离血清,用HI和ELISA方法检测H5N1抗体水平。每个试验组随机取3只小鼠,取脾脏,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脾淋巴细胞,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分泌IFN-γ与IL-4细胞因子的细胞数量。

1.2.7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参照《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中的“流感/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HI)操作细则”进行操作。

1.2.8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G抗体采用棋盘法确定最佳的抗原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用 100 μL/孔包被96孔板,用1%BSA封闭,加入用0.1% BSA稀释的待检血清于上述已包被的反应孔中,充分洗涤后,加入 1 ∶10 000 的HRP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在酶标仪上读取450 nm下的吸光度(D450 nm)。

1.2.9酶联免疫吸附斑点试验按达科为生物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斑点试验操作细则”进行操作,将ELISPOT板斑点计数,并将重组HA蛋白组、全病毒灭活疫苗组及PBS组分别作数据间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HA基因的克隆

以合成的A/duck/Guangdong/22/2002(H5N1)禽流感HA基因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HA的PCR产物和 pFastBacDual 经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后,回收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及测序,获得扩增产物大小为1 707 bp,与预计扩增片段长度相符合(图1),表明已筛选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HA。

2.2重组杆粒构建

将重组质粒pFastBacDual-HA转化到DH10Bac中,通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3种抗性和Blue-Gal蓝白斑筛选得到阳性单菌落克隆,提取杆粒rBacmid-HA,用特异性引物M13通过PCR鉴定重组杆状病毒,与预期结果一致(图2)。

2.3Western blot鉴定重组HA蛋白的表达

将rBacmid-HA病毒种子液以1倍感染复数(MOI=1)接种Sf9昆虫细胞,收集72 h后的细胞培养上清,超声破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一抗为H5N1亚型禽流感高免血清,二抗为HRP标记的兔抗鸡IgG,以野生杆状病毒表达蛋白作为对照。如图3所示,出现分子量约70 ku的单一多肽,证明重组杆状病毒表达了HA蛋白。在昆虫细胞中,重组HA蛋白没有裂解为HA1和HA2亚基。

2.4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48 h后进行IFA,从而鉴定及定位重组H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蛋白高效表达于细胞表面(图4)。

2.5体液免疫

2.5.1免疫BALB/c小鼠血清中HI效价用重组的HA蛋白油乳液、全病毒灭活疫苗和PBS免疫BALB/c小鼠,检测3免后小鼠血清中HI效价。结果显示,免疫重组HA蛋白组和全病毒灭活疫苗组显著高于PBS对照组,而重组HA蛋白组和全病毒灭活疫苗组差异不显著(图5-A)。

2.5.2免疫BALB/c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检测用间接ELISA检测BALB/c小鼠血清中IgG抗体,结果显示,重组HA蛋白组与全病毒灭活疫苗组IgG抗体均有升高,两者显著高于PBS组(P<0.05),重组HA蛋白组与全病毒灭活疫苗组差异不显著(图5-B)。

2.6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4检测

用大肠杆菌BL21表达的HA蛋白作抗原,刺激3次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通过ELISPOT技术对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4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HA蛋白组和全病毒灭活疫苗组脾淋巴细胞经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PBS组(P<0.05),但重组HA蛋白组和全病毒灭活疫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图6)。

3结论与讨论

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危害性大,不仅造成了养禽业的巨大损失,也影响到人类健康和安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该病发生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传统疫苗用鸡胚生产,生产周期长、生物安全性要求高,无法应对流感病毒的大范围流行。本研究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生产的重组HA蛋白,表达效率高、周期短、生物安全性好。 HI试验结果显示:重组HA蛋白与全病毒灭活苗免疫产生的效价相一致,HI效价的高低与攻毒免疫保护有直接的相关[9-15],HI效价越高对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效果越好,保护的时间越长;ELISA结果表明:重組HA蛋白的IgG抗体与全病毒灭活疫苗之间无显著差别;ELISPOT试验结果表明:重组HA蛋白组可诱导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对感染病毒和细胞的直接杀伤,从而快速清除机体内的病毒。

本试验从通过获得H5N1 HA基因序列到转染昆虫细胞,进行HA蛋白高效表达(分子量约70 ku),以及感染细胞裂解,制备油乳液,全部过程只用了约30 d;通过BALB/c小鼠免疫,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为禽流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Uyeki T M.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H5N1)viruses[J]. Respirology,2008,13(Suppl 1):S2-S9.

[2]Cornelissen L A H M,de Vries R P,de Boer-Luijtze E A,et al. A single immunization with soluble recombinant trimeric hemagglutinin protects chickens against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H5N1[J]. PLoS One,2010,5:e10645.

[3]Qiao C L,Yu K Z,Jiang Y P,et al. Protection of chickens against highly lethal H5N1 and H7N1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with a recombinant fowlpox virus co-expressing H5 haemagglutinin and N1 neuraminidase genes[J]. Avian Pathology,2003,32(1):25-31.

[4]Webby R J,Perez D R,Coleman J S,et al. Responsiveness to a pandemic alert:use of reverse genetics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luenza vaccines[J]. Lancet,2004,363(9415):1099-1103.

[5]金元昌,李景鹏,张龙,等. 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03,24(1):12-15.

[6]Athmaram T N,Saraswat S,Santhosh S R,et al. Yeast expressed recombinant hemagglutinin protein of novel H1N1 elicits neutralising antibodies in rabbits and mice[J]. Virology Journal,2011,8:524.

[7]南文龙,金宁一,鲁会军,等.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Th和B细胞表位预测及抗原性分析[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7):630-633,637.

[8]Russell C J,Webster R G. The genesis of a pandemic influenza virus[J]. Cell,2005,123(3):368-371.

[9]Tang X C,Lu H R,Ross T M. Hemagglutinin displayed baculovirus protects against highly pathogenic influenza[J]. Vaccine,2010,28(42):6821-6831.

[10]Skountzou I,Quan F S,Jacob J,et al. Transcutaneous immunization with inactivated influenza virus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J]. Vaccine,2006,24(35/36):6110-6119.

[11]Treanor J J,Schiff G M,Couch R B,et al. Dose-related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trivalent baculovirus-expressed influenza-virus hemagglutinin vaccine in elderly adults[J].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6,193(9):1223-1228.

[12]Lin W Y,Fan H Y,Cheng X L,et al. A baculovirus dual expression system-based vaccine confers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lethal challenge with H9N2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mice[J]. Virology Journal,2011,8:273.

[13]Treanor J J,Wilkinson B E,Masseoud F,et al.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hemagglutinin vaccine for H5 influenza in humans[J]. Vaccine,2001,19(13/14):1732-1737.

[14]Yang D G,Chung Y C,Lai Y K,et al. Avian influenza virus hemagglutinin display on baculovirus envelope:cytoplasmic domain affects virus properties and vaccine potential[J]. Molecular Therapy,2007,15(5):989-996.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篇4

1 疫苗种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RE-5灭活苗。

2 蛋鸡群的确定

选定两个蛋鸡群 (甲群和乙群) 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跟踪监测。

3 监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采用HA、HI实验检验禽流感免疫抗体, HI效价≥24、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判为合格。

4 监测频度、数量及时间

首免前监测母源抗体, 免疫后21天采样监测一次, 以后每个月采样检测一次。

5 免疫时间

甲群:14日龄初免, 35日龄二免, 155日龄三免;

乙群:14日龄初免, 35日龄二免, 120日龄三免。

6 检测结果

6.1 甲群 (详见表1)

14日龄时进行母源抗体监测, 采样20份, 监测结果为0log2 6份, 1log2 3份, 2log2 1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1.25和0。

首免后3周 (35日龄) , 采样16份, 监测结果为1log2 6份, 2log2 2份, 3log2 5份, 4log2 1份, 5log2 1份, 6log2 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2.5和18.8%。

二免后1个月 (65日龄) 采样16份, 监测结果为2log2 1份, 4log 2 1份, 5log2 2份, 6log2 2份, 7log2 8份, 8log2 1份, 9log2 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6.31和93.8%。

二免后2个月 (95日龄) 采样16份, 监测结果为6log2 2份, 7log2 9份, 8log2 5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7.18和100%。抗体全部保持在高水平, 且比较均匀。

二免后3个月 (125日龄) 采样20份, 监测结果为3log2 6份, 4log2 4份, 5log2 7份, 6log2 3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4.35和70%。

二免后4个月 (155日龄) 采集20份, 监测结果为1log2 7份, 2log2 8份, 3log2 4份, 4log2 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0.975和5%。

三免后1个月 (185日龄) 采样15份, 监测结果为2log2 1份, 4log2 2份, 6log2 10份, 7log2 2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5.6和93.3%。

三免后2个月 (215日龄) 采样16份, 监测结果为4log2 1份, 6log210份, 7log2 5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6.2和100%。

2乙群 (详见表2)

14日龄进行母源抗体监测, 结果为0log2 6份, 1log2 3份, 2log2 10份, 3log2 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1.3和0。

首免后3周 (35日龄) 采集20份血清, 结果为1log2 6份, 2log2 5份, 3log2 6份, 4log2 1份, 5log2 1份, 6log2 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2.45和15%。

二免后1个月 (65日龄) 采集20份血清监测抗体, 结果为2log2 1份, 4log2 1份, 5log2 2份, 6log2 4份, 7log2 9份, 8log2 2份, 9log2 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6.3和95%。

二免后2个月 (95日龄) 采集20份血清监测抗体, 结果为6log2 3份, 7log2 11份, 8log2 6份。抗体全部保持在高水平, 且比较均匀。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7.15和100%。

二免后3个月 (125日龄) 监测血样20份, 结果为3log2 7份, 4log2 4份, 5log2 6份, 6log2 3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4.25和70%。

三免后1个月 (155日龄) 采集20份血清监测抗体, 结果为4log2 1份, 5log2 1份, 6log2 16份, 7log2 1份, 8log2 1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6和100%。

三免后2个月 (185日龄) 采集20份血样监测抗体, 结果为5log2 1份, 6log2 8份, 7log2 5份, 8log2 4份, 9log2 3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7.35和100%。

三免后3个月 (215日龄) 采集20份血样监测抗体, 结果为5log2 1份, 6log2 9份, 7log2 4份, 8log2 4份, 9log2 2份。抗体平均效价和免疫保护率为6.85和100%。

7小结

仔鸡首次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 鸡群免疫抗体平均效价较低, 仅有部分鸡得到有效保护。

仔鸡首免21天后进行二次免疫, 2个月时抗体达到高峰, 3个月后达到临界值, 4个月时已不能有效保护。

二免后3个月进行加强免疫, 鸡群能达到100%保护, 且免疫抗体能保持较高水平。

8体会

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分析报告 篇5

概述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 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危害巨大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 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国家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

病原学特点

H5N1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

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5N1为卫生部新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又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且危害巨大。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耐冷不耐热。100℃2分钟可灭活。但可耐受4℃的低温。

二、风险评估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我国家禽养殖业是一个极为巨大的隐患,其具有病毒性强、传染性强、变异性强等特点。由于我国现在多为大规模的养殖场,家禽养殖的密度较大,一旦有疫情发生,会在短时间内传染成千上万的家禽,从而给国家和人民较大损失。而且由于其为病毒性疾 病,一旦发病较难治疗。

三、风险管理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首先要做好疾病的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国家一类动物疾病,更应做好预防工作。各养殖户及养殖单位对饲养家禽应按照国家要求按时按量的接种疫苗。若不遵守规定者,各地畜牧管理部门可采取强制接种措施。

<2> 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各地畜牧管理部门应当有适量的储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各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动物疫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免疫计划。

乡、民族乡、镇的动物防疫组织应当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组织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4> 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预防工作,并接受动 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监督。

<5> 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应当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6> 若有地区发生该疫情,则应当立即扑杀所有患病动物,并在疫区周边3公里内的区域密切监察,若亦有发病情况,则应按照国家规定处理。

<7> 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的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必须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8> 保存、使用、运输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因科研、教学、防疫等特殊需要,运输动物病料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运输。

从事动物疫病科学研究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实验动物严格管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9> 禁止经营下列动物、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10> 动物饲养场所、贮存场所、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其他定点屠宰场(点)和动物产品冷藏场所的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当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11> 动物饲养场、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和其他定点屠宰场(点)等单位,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取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动物诊疗许可证。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12> 对从外国进口的禽类应来自无高致病性禽流感或以确定已消灭该病的国家。禁止从有疫情的国家进口禽类。

<13> 禁止从有疫情国家进口禽类的羽毛、禽蛋、禽类内脏等。进口的禽肉可在100℃2分钟进行灭活处理。

<14> 若因特殊需求从有疫情国家进口禽类,则必须确保禽类来自无疫情地区,且屠宰机构必须符合我国的卫生标准。

高致病性禽流感虽然具有巨大的危害和危险性,但只要各部门及各方

面能够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执行,则可以大大降低该病的爆发率,同时 也减少经济损失。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篇6

为此,根据笔者当地情况,对免疫不同种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后9周龄内肉鸡抗体产生的时间及消长规律和免疫程序是否合理进行了试验,为更好地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苗

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

1.2 试验动物

肉鸡(三黄鸡)150只,购自某种鸡场。

1.3 试验处理

将150只肉鸡随机分成A、B、C三组,1、5、10日龄时从A、B、C三组随机抽取30只检测母源抗体。

1.3.1 A组

10日龄时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按使用说明剂量进行免疫,在10、20、25、30、35、40、45、50、55、60、65日龄时随机抽取30只进行抗体检测,计算几何平均值,并绘制抗体效价消长曲线。

1.3.2 B组

10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按使用说明剂量进行免疫,在10、20、25、30、35、40、45、50、55、60、65日龄时随机抽取30只进行抗体检测,计算几何平均值,并绘制抗体效价消长曲线。

1.3.3 C组

10日龄时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进行首次免疫,在10、15、20、25、30 d随机抽取30只进行抗体检测;首次免疫后30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进行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后在35、40、45、50、55、60、65 d随机抽取30只进行抗体检测,计算几何平均值,并绘制抗体效价消长曲线。

1.4 血清学检测

血凝 (HA) 与血凝抑制(HI)试验,《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36-2003。

2 结果与分析

2.1 A组

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免疫后,其抗体的消长规律见表1、图1。

从表1可以看出,1日龄时母源抗体达4.6log2,直到20日龄时抗体为0, 10日龄时抗体为3.4log2。此时进行免疫,免疫后15 d(即25日龄)左右开始产生抗体,以后逐渐升高,到35 d(即45日龄)左右达到高峰8.1log2,高抗体滴度(5log2以上)维持20 d左右,以后逐渐下降,两月龄左右接近4log2。

2.2 B组

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免疫后,其抗体的消长规律见表2、图1。

从表2可以看出,1日龄时母源抗体达4log2,直到20日龄时抗体为0, 10日龄时抗体为3.5log2。此时进行免疫,免疫后15 d(即25日龄)左右开始产生抗体,以后逐渐升高,到35 d(即45日龄)左右达到高峰7.2log2,高抗体滴度(5log2以上)维持15 d左右,以后逐渐下降,两月龄左右接近4log2。

2.3 C组

首免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二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免疫后,其抗体的消长规律见表3、图1。

从表3可以看出,1日龄时母源抗体达4.6log2,直到20日龄时抗体为0, 10日龄时抗体为3.4log2。此时进行首次免疫,免疫后15 d (即25日龄) 左右开始产生抗体, 30日龄时进行二次免疫, 以后逐渐升高, 升高的速度较快, 到50日龄左右达到高峰9.4log2, 从40日龄一直到出售前 (65日龄) 都维持较高的抗体滴度 (6.6log2以上) , 维持25 d左右, 以后呈下降趋势。

3小结

3.1 本研究表明,1日龄时雏鸡的母源抗体较高,20日龄的母源抗体下降到最低水平,10日龄时低于农业部规定的有效抗体滴度4log2,因此10日龄为最佳首免日龄。

3.2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虽然含有多种疫苗成分,能够减少疫苗成本、劳力费用、免疫应激等,但免疫效果不如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理想,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

3.3 对于饲养期较短的三黄肉鸡,免疫一次在出售前抗体水平维持在4log2以上;对于饲养期较长的鸡,进行二次免疫后至出栏前也能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 篇7

1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粒子呈中等大小, 螺旋对称, 有囊膜, 囊膜上有含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活性的糖蛋白纤突。

正黏病毒科包括A、B和C三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属。B型和C型流感病毒属一般只见于人类。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A型流感病毒也见于人、马、猪, 偶然还见于水貂、海豹和鲸等其他哺乳动物及多种禽类。

流感病毒的抗原结构分H和N两大类。H代表血细胞凝集素 (Hemagglutinin) 有如病毒的钥匙, 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N代表神经氨酸酶 (Nneuramidinase) , 是帮助病毒感染其他细菌的酵素。根据HA和NA的抗原特性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若干亚型, 目前已经发现15种特异的HA亚型 (分别以H1~H15命名) 和9种特异的NA亚型 (分别以NI~N9命名) , 通过各自的变异可以产生许多不同亚型的毒株。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流感病毒毒株的命名作了修订, 一株流感病毒的名称包括: (1) 抗原类型 (A、B或c) ; (2) 宿主来源 (除人外) ; (8) 地理来源; (4) 毒株编号; (5) 分离年份; (6) 圆括号内为HA亚型和NA亚型。例如, 一株1968年在威斯康星的火鸡中分离到的A型流感病毒, 鉴定为A/火鸡/威斯康星/1/68 (H8N4) 。

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被OIE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OIE判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标准是:

(1) 取8只4~6周龄易感鸡, 静脉内接种0.2mL 1∶10稀释的感染性尿囊液, 10 d内死亡率≥75%, 即死亡6、7、8只易感鸡的任何流感病毒。

(2) 分离物符合以上标准以后, 其他鸡群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相同血凝素亚型病毒的抗体鉴定来确定是否感染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

(3) 对在致病力试验中致死率不足75%, 即致死1~5只鸡 (在8只鸡中) 或血凝素不是H5或H7的病毒都需进一步试验和验证。

(4) 如果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在8只鸡中只能致死1~5只接种鸡, 并能在没有胰蛋白酶的条件下在细胞培养物上生长, 产生致细胞病变作用或形成蚀斑, 必须先测定其HA相关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才能确定分离物是否为高致病力毒株。

目前所知的15个HA亚型都可以从禽类分离到, 但属于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多为H5和H7亚型。

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灭活, 如福尔马林、β一丙内酯、氧化剂、稀酸、去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卤素化合物 (如漂白粉和碘剂) 、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 56℃加热30 min、60℃加热10 min, 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性。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该病毒对冻融作用较稳定, 但反复冻融多次, 最终会使病毒灭活。

禽流感病毒为了生存而不断发生变异, 以逃脱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们为了预防禽流感也研制出了各种疫苗。但机体在产生特异性抵抗后, 病毒为逃脱机体的扑杀而不断发生着变异, 这样原有的抗体即失去作用, 病毒就可使动物发病。因此, 就目前的防疫技术和手段而言, 禽流感病毒是无法消除的。

2 流行病学

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第一, 禽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 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 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较高,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节, 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 病毒侵入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 感染机率下降。同时, 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2.1 易感动物

流感病毒感染多种家禽和野禽, 鸡和火鸡易感性最高。感染的症状、严重程度与感染的毒株有关多数毒株的感染没有临床症状, 某些毒株如H9会导致产蛋下降等, H5和H7亚型的某些毒株可导致严重感染, 伴有中枢神经症状, 1周内致死。某些高致病性毒株如H5N1亚型还可能直接感染人类。

水禽如鸭、鹅可带毒并通过排粪散毒, 一般不表现症状。但近年来鸭鹅亦有感染高致病力毒株并发病死亡。从鸭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比其他禽类都多已分离出流感病毒的其他禽鸟有:珍珠鸡、鹅、鹌鹁雉、鹧鸪、八哥、麻雀、乌鸦、寒鸦、鹰、编织鸟、鸽、椋鸟、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鸭、番鸭、雀形目的鸟、鹦鹉、虎皮鹦鹉、海鸥, 海鸠等海鸟。

2.2 传染源

病禽是主要传染源, 野生水禽是自然界流感病毒的主要带毒者, 鸟类也是重要的传播者。

2.3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也可通过伤口、呼吸道、眼结膜传染。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 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 但有证据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有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因此, 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3 临床症状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一般为3~5 d。《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 d。临床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异。可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等其中一组或多组症状。如病鸡精神沉郁, 减食及消瘦;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停止;轻度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包括咳嗽、打喷嚏等;头部和脸部水肿, 无毛皮肤发绀;神经紊乱;拉黄白、黄绿或绿色稀粪。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症状。

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 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临床症状一样差异很大, 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 通常表现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但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100%。

4 病理变化

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品种的不同而异。

在鸡和火鸡的许多病例中, 轻微病变可见于鼻窦中, 特点是卡他性、纤维素性、浆液纤维素性、黏液脓性或干酪性炎症。气管黏膜可能水肿, 并伴有浆液性到干酪样不等的渗出物。气囊可能增厚并有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渗出物。可能有卡他性到纤维素性腹膜炎和“卵黄性腹膜炎”;火鸡可能有盲肠炎或肠道卡他性到纤维素性肠炎。

高致病力毒株可引起充血、出血和渐进性坏死等病变。初期病变可能还伴有窦肿胀的头部水肿及肉髯和鸡冠发绀、充血和出血。腿部也可见充血和出血, 肝、脾、肾、肺常可见到坏死灶。严重时可见鸡冠肉髯极度肿胀并伴有眶周水肿、脚趾肿胀, 并有淤斑性变色。内脏病变包括各种浆膜和黏膜表面的小出血点, 特别是腺胃黏膜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 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或溃疡。沿胰脏的长轴常有淡黄色斑点和暗红色区域。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 有时由于在大体病变形成之前病鸡已迅速死亡而可能没有明显的病变。

当检查病禽的大体病变时, 应考虑到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伴随细菌感染, 因此病变可能反映病毒和细菌两者的影响。

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征是水肿、出血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性管套, 病变主要在心肌、脾、肺、脑和肉髯, 肝和肾病变程度较轻。肝、脾和肾实质变性和坏死。脑的病变包括坏死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性管套、神经胶质灶、血管增生和神经元变化。

5 诊断

(1) 临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 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 尚无指定诊断方法, 替代诊断方法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3) 病毒分离鉴定。取样处理后接种9~11日龄SPF鸡胚, 37℃孵育4~7 d, 分离病毒。而后进行血凝试验、电镜检查或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检测病毒存在) 、定型试验 (用特定抗血清确定亚型) 、致病性试验 (取经稀释尿囊液对4~8周龄SPF鸡静脉接种, 计算静脉接种指数 (IVPI) 来确定病毒的致病性) 。

(4) 血清学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特异性高, 技术要求低, 适用于大范围普查) 、间接ELISA和Dot-ELISA (具简便、快速、敏感、特异, 可用肉眼判定等特点, 适用于口岸检疫、疫病监测和早期快速诊断) 。用于血清学检查, 应采用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清 (于一20℃下冷冻保存) 。

其他己报道的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 (SN)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免疫荧光技术 (IF) 及核酸探针技术 (因操作复杂或技术有待完善, 目前尚未普及) 。

6 鉴别诊断

应与鸡新城疫、鸡支原体病、鸟疫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相区别。鸡新城疫与禽流感有明显的区别, 其病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毒。禽流感病毒是正黏病毒科, 新城疫病毒是副黏病毒科。鸡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见典型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 有呼吸道症状, 下痢, 食欲减退, 精神萎顿;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在目前养殖条件下, 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不会发生典型的新城疫, 感染鸡群一般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产蛋鸡群的产蛋下降, 死亡率很低。

7 防治

第一, 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从禽流感预防角度来说, 必须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 通过采取严格的饲养管理措施, 防止禽流感的发生。

第二, 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严禁从存在该病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的周围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和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区;我国已成功研制出用于预防H5Nl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 非疫区的养殖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及时对鸡群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和抗体检测, 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第三, 当发生疫情时应严格按照兽医卫生防疫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 封锁隔离。

发现可疑病禽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经国家兽医部门确诊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时, 应在畜牧兽医部门的指导下按《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封锁疫点, 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2) 消毒。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污染的所有场所及设备、病禽的排泄物及工作服等进行严格消毒。流感病毒可以随感染发病禽的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禽舍、笼具、垫料等。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病毒量很高, 因此, 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和生物发酵方法来进行处理, 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

(3) 强制免疫。

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 km范围划为疫区。因为疫点周围半径3km范围内的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 疫区周围3~5km范围内的所有禽粪紧急采取强制免疫接种, 以建立免疫带。

(4) 扑杀。

为了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够得到完全彻底扑灭, 《动物防疫法》规定将疫区内的所有禽类进行扑杀。

(5) 无害化处理。

散养鸡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 篇8

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使得养鸡场成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散养鸡养殖中,其具有饲养面积广的特点,并因此在疫病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做好日常防治工作的开展,避免禽流感发生。

2 散养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散养鸡养殖近年来也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在食品营养理念以及安全意识方面也逐渐增强,对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元化的消费具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以散养鸡为代表的笨鸡养殖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并成为了我国现代饲养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散养鸡,即并没有在房前屋后实行鸡的圈养,而是允许其在较大的区域空间自由活动、自由采食。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其对现今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绿色、自然食品要求相符合,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空间,但该方式由于管理相对分散,在疾病防治方面则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果没有做好防治与重视,则很可能因此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做好把握。

3 散养鸡养殖隐患

在散养鸡养殖当中,其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第一,染病风险大。同规模养殖相比,由于散养鸡养殖为开放式饲养,在实际管理上不仅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具有更大的风险感染疾病,可以说,其无论是染病几率还是染病之后的风险都较大。同时,在散养鸡场当中,其并不仅仅是开放那么简单,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复杂特征的多生物系统,在饲养过程中,其经常会同牛、羊、猪以及其他家禽混合饲养,在很多情况下,其也并不存在明显的生活以及生产区域分别,生产、生活、人、禽、畜间的混搭表现较为明显。而对于具有高致病特征的病原微生物来说,其在物种当中也具有较大的变异几率以及传播几率,非常容易因此形成具有高致病性以及强传染性的新毒株,并导致人以及动物流感的发生,因此对生物安全产生致命的影响。第二,接种免疫不健全。在散养鸡当中,免疫情况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雏鸡到成年鸡仅仅做过一到两次新城疫,大部分鸡都没有进行过高致病性禽流感注射,且很多养殖户对该项工作也没有做好配合以及重视,甚至在防疫人员到家之后,也以各种理由拒绝注射;第三,防疫意识不足。在禽流感防控工作开展中,养殖户防疫意识淡漠也是导致隐患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很多散养鸡养殖户中,其往往将养鸡作为一项副业开展,在养殖方法以及技术方面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在禽流感防控方面也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因此对该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4 防控策略

4.1 做好全局防控

在散养鸡饲养中,需要对疫病防控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避免认为散养鸡数量较少而不会对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产生影响而采取忽视态度。在很多情况下,散养鸡很可能因其开放以及散养特征而形成广阔且完整的疫病传播辐射体系,需要在工作当中能够引起重视,从全局角度把握散养鸡的防控工作。

4.2 生物安全体系建立

在现代养殖生产当中,生物安全体系可以说是最为重要且基本的卫生管理准则,即通过严格消毒、免疫以及隔离方式的应用对多层屏障进行建立,在对病原体产生阻挡作用的基础上避免其进入到禽畜群体当中对养殖工作造成危害,在使动物一直处于最佳状态的情况下起到防止疫病发生以及对动物抵抗力进行增强的目的。同时,各养殖场需要能够在充分联系散养鸡户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消毒、卫生以及免疫措施进行制定,以此对科学的检测计划以及免疫程序进行确定。通过周边环境以及自身安全的提升对家禽的抵抗力进行提升,以此更好的实现禽流感的预防。

4.3 加强防控宣传

作为当地防疫以及宣传部门,需要将禽流感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以及普及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并将散养禽以及散养鸡的人群作为宣传工作重点,力图以此使当地群众都能够掌握家禽的防疫知识。对于病死禽畜,需要做好沟通教育工作,使其能够实现禽畜的无害化处理,即在工作人员的监督以及指导下对其先焚烧、后埋深,在对村委会以及乡镇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做好农民日常宣传教育,在做好散养禽圈养的基础上做好免疫接种相关工作。

4.4 依法防控

作为一项重大动物疫病,需要做好禽流感的防疫工作。从法律层面来说,作为养殖户,需要能够无条件的对防控以及防疫注射措施进行接受,能够义不容辞的做好自身职责的履行。作为畜牧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法,对于存在问题的单位以及部门,需要严格追责,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责任落实,在做好疫病防控主动权的情况下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保障。

5 结语

在我国饲养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饲养方式以及饲养理念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的变化。而无论以何种方式饲养,都需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在上文中,我们对散养鸡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饲养当中能够引起重视,以科学防控方式的应用避免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雷声.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2):114.

[2]蒋云岩.农村鸡散养应掌握的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3,(3):5.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顺口溜 篇9

相信科学相信党, 群策群力度难关。

禽流感, 病毒传, 首先传染鸡、火鸡,

其次传染鸭和鹅, 有的也把人传染。

病禽皮肤、头冠绀, 脸部水肿眼流泪,

咳嗽鼻塞难呼吸, 神经症状与腹泻。

发现病禽先隔离, 再请兽医来确诊,

其它禽类快免疫, 防止传染莫迟延。

平时预防是关键, 定期消毒莫大意,

禽舍内外勤打扫, 垃圾死禽不乱倒。

轮换喷洒消毒液, 福尔马林、碘制剂,

进出禽舍戴口罩, 饭前饭后把手洗。

手套、雨靴、工作衣, 消毒水里常浸洗,

禽舍通风常换气, 观察鸡群多留意。

多学习、勤动手, 致富路上大步走,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篇10

1 流行病学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的, 也叫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自然宿主是野生鸟类和迁徙水禽;猪可作为中间宿主。易感动物包括家禽、野禽和水禽, 病禽是主要传染源, 鸟类也能携带病毒。可通过被病禽排泄物、分泌物、尸体等污染的饲料或饮水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结膜、伤口和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晚秋、寒冬及早春;常突然发生, 传播迅速, 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病率高, 可达100%。

1.2 低致病性禽流感

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大致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相似, 只是传播速度慢、范围小;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低, 一般不超过10%。

2 临床症状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

被感染的病禽头、面部浮肿, 冠及肉髯显著肿大、呈紫黑色并见出血、坏死, 跗关节以下皮下弥漫性出血, 脚部鳞片有紫红色出血斑。

2.2 低致病性禽流感

被感染的病禽流泪, 流涕 (严重者鼻窦肿胀) , 咳嗽, 打喷嚏, 张口伸颈呼吸 (呼吸有啰音) ;下痢, 粪便恶臭、呈黄绿色;产蛋率降低, 蛋品质下降 (表现为蛋壳色淡, 并出现沙壳蛋、软壳蛋、畸形蛋等) ;冠、肉髯、头部及面部早期因发热而呈鲜红色, 后因瘀血、缺氧而呈紫黑色。

3 病理变化

3.1 高致病性禽流感

腺胃发生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 黏膜肿胀、表面附有黏液, 乳头出血 (个别病禽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 ;十二指肠发生出血性卡他性炎, 黏液多, 黏膜潮红、肿胀、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直肠和泄殖腔充血、出血;胰有黄白色坏死灶, 周围有红色反应带, 中央凹陷;气管黏膜常见出血;肺有时见黄白色坏死灶;卵泡和输卵管出血明显, 少数公禽睾丸坏死;脑膜明显充血、出血。

3.2 低致病性禽流感

上呼吸道发生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 黏液增多, 黏膜充血、出血;肺充血、水肿, 呈间质性肺炎;气囊呈纤维素性气囊炎, 气囊增厚、混浊不透明;卵泡充血、出血、液化、坏死、破裂, 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炎, 腔内常见黏液和乳白色凝卵样渗出物。腺胃、十二指肠、扁桃体和泄殖腔的病变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相似, 只是充血、出血的程度相对较轻。

4 防控措施

4.1 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旦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 应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一是确诊后立即召开有关人员会议, 共同商讨应急措施, 然后组成工作队开赴疫区, 在政府部门协助下设置路障, 封锁和隔离疫区;二是立即制定严格的安全防疫措施, 将原发疫区和周围禽场严格隔离, 对划入控制区的禽场密切监视;三是扑杀有高度危险的病禽群和没有任何症状而有潜在危险的禽群;四是清除被扑杀的家禽及其产品、粪便以及其接触过的废物、杂物、饲料和设备, 然后对整个鸡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五是对所有饲养过病禽的房舍进行充分的清洗、消毒, 并空置30d以上才允许恢复生产, 之后还要对家禽健康状态严加观察;六是对疫区外的禽群和各种野禽进行血清学检查, 阳性者一律扑杀, 对新进场的禽群定期做血清学检查。

4.2 低致病性禽流感

上一篇:课程规划模式下一篇:企业文化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