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

2024-06-0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共9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 篇1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又名蓝耳病。其病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 主要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断乳仔猪呼吸系统症状, 并干扰猪正常免疫系统, 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 造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笔者就当地发生的一例猪瘟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病例的综合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供广大同行借鉴。

1 发病情况

广西博白县一养猪场在2008年6-8月间, 相继零星死亡30kg左右仔猪58头后到当地兽医站求诊。经询问, 业主最初诊断为喘气病和猪流行性感冒混合感染, 用抗生素加退热药治疗效果不佳, 病猪仍持续死亡。该场生猪免疫接种程序如下:14日龄接种水肿苗, 26日龄接种猪瘟单联苗, 38日龄接种猪链球菌等, 60日龄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 70日龄接种猪W苗, 100日龄再次接种猪W苗。母猪按免疫程序相继接种猪瘟、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和K88K99疫苗。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萎顿, 体温在41℃左右, 稽留不退, 食欲废绝, 喘气, 呈腹式呼吸, 后期耳朵和体表腋下皮肤发紫, 偶见有出血斑, 颌下淋巴结肿胀明显, 颈部水肿, 后肢麻痹, 运动失调, 病程一般3-6天, 最后衰竭而死。

3 病理剖检

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 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出血, 脾脏梗死, 肾脏色泽变淡, 有针尖状出血点, 喉头、膀胱有出血点, 肺表面凸凹不平呈纤维素性坏死, 少数与肋壁粘连, 胸腔积液。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猪病料和血清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实验室进行化验。

4.1 细菌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心、肝、脾、肺、血液及淋巴结等病料, 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及肉汤培养液, 在37℃恒温箱培养72小时, 未发现菌落生长。

4.2 动物试验

取病死猪的脑、肺、肝、淋巴等病料制成1∶10悬液, 加青霉素、链霉素处理后, 离心沉淀, 取其上清液2mL, 皮下接种试验兔2只, 分别观察24、36和48小时后, 未发现伪狂犬病特征症状。

4.3 血清学检验

(1) 猪瘟检测, 用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结果为阳性。

(2) 蓝耳病检测采用EIJSA法, 按ELISA诊断试剂盒内使用说明书规定方法操作, 检测结果为阳性。

5 诊断结果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 确诊为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 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 又要注意通风。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 保持猪舍干燥,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 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散养的猪实行圈养, 不能让猪只满村跑。

6.2 科学合理免疫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 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 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 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 配种前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 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在免疫过程中, 一要使用正规厂生产的疫苗;二要规范免疫操作;三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 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6.3 药物保健预防

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抗应激多维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等, 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 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

6.4 严格进行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 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农村散养户的猪栏圈舍可使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6.5 规范补栏

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 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 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一周以上, 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6.6 疫情监测报告

各地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监督员和村级动物疫病观察员的作用, 发现病猪后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 并立即报告当地兽医部门, 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集中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6.7 坚持“四不准一处理”原则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 严格进行屠宰、运输、交易市场的检疫监督, 严禁贩卖病、死猪, 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按照“四不准一处理”的原则, 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 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的同时, 还必须做好猪瘟、猪链球菌病等其他猪病的预防工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全群仔猪发病在半个月后得到控制, 再无零星死亡发生。

7 分析与讨论

(1) 由于饲养户只对种猪接种蓝耳病疫苗, 忽视全群猪接种, 另外由于该场频繁地从外地引进种猪, 又未严格隔离观察, 车辆、人员自由进出猪场等造成蓝耳病疫病传入。蓝耳病的发生引起猪免疫系统紊乱, 干扰了猪瘟疫苗抗体的产生是这次发病的诱因, 这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有关资料报告相符。

(2) 要注意该病与有相似症状的猪伪狂犬病、猪弓形虫病、猪霉形体病和猪瘟混合感染区别, 猪群发病应及时采病料送实验室确诊, 以免延误病情。

(3) 建议调整猪场蓝耳病的免疫程序, 改蓝耳病只免疫种猪为全群免疫, 仔猪在23-25日龄接种蓝耳病疫苗2mL/头, 蓝耳病疫苗与猪瘟疫苗免疫间隔10天, 猪瘟疫苗接种量为2-4头份/头。

(4) 对引进种猪必须实行严格隔离观察, 加强猪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如条件许可, 可实行全进全出和分点饲养, 逐步净化猪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 篇2

工作议会

7月19日上午,虞城县畜牧局召开由乡镇畜牧站站长、规模养猪场场长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全体人员参加的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会议。会上,副局长汤明同志宣读了《商丘市畜牧局关于加强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的通知》。周厚森局长传达了我市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对免疫目标、时间安排、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安排部署,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加强防疫组织领导,及时组织防疫队伍,迅速行动,从即日起至8月10日,大战20天,全面完成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二是严格疫苗和免疫档案管理。完善疫苗发放程序和手续,按照规定的条件,运输、促存和使用疫苗,健全疫苗出、入库台账。同时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加旋二维码耳标。三是加强督导。县委、政府两办室将联合畜牧局对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进行督导。四是加强免疫抗体监测。8月10-20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对这次集中免疫进行抗体监测,免疫抗体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确保全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

虞城县畜牧局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 篇3

一、发病情况

娄山关镇某猪场未经上级畜牧部门批准,于2008年9月2日从江苏省沐阳县调入仔猪132头、外二元母猪30头、杜洛克公猪1头。调入的猪9月4日开始发病,到9月8日全部发病,死亡仔猪11头,到9月15日死亡仔猪增至58头,外二元母猪死亡13头。9月14日本场原有的猪也被感染开始发病,发病猪用常规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二、临床症状

患猪病初体温升高到41~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对症治疗后采饲量稍有增加,一些母猪发病后治疗1次,体温变为正常或稍高。

病初部分或全身皮肤发红,有的皮肤上有出血点。随着病程的发展,耳、胸、腹、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变紫,有的耳部变成蓝紫色。有的眼结膜发红,上眼睑水肿。有的流脓鼻涕,打喷嚏、咳嗽,有的出现呕吐。病程中后期多数呼吸困难,出现腹式呼吸;有的便秘,有的腹泻。

三、病理变化

肺瘀血,有出血点或坏死灶。气管内充满泡沫或黏液。有的喉头有出血点。肝脏颜色正常或呈土黄色,表面有瘀血斑。脾不肿,有的尖部边缘或表面有梗塞灶,有的边缘呈锯齿样。肾不肿,呈土黄色,有的表面有少量或大量针尖状出血点,有的肾实质呈黑褐色。

盲肠黏膜有出血斑,坏死灶。有的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颌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均湿润外翻,有的外观呈大理石样花纹。膀胱黏膜有大量出血点。

四、诊断

采集5头症状明显的病猪的血、脑、肺、淋巴结、脾等病料送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果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阳性。

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

五、防控措施

1. 强制封锁该猪场,并强制扑杀、焚烧、深埋发病猪和同群猪,防止造成疫情扩散。

2. 严格消毒。对全场圈舍、环境采取彻底消毒,连续21天,每天早、晚各1次。进出场的车辆必须认真彻底消毒。消毒交替使用2%烧碱溶液、0.1%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0.5%次氯酸钠溶液。

3. 强制免疫。对该猪场周围受威胁区内的健康猪紧急免疫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疫苗,间隔28天后再加强免疫1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六、小结与讨论

1. 该猪场采取多种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造成传播和扩散。

2. 我县由于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不完整,多数养猪户靠购外地猪饲养,外来的猪没有经过隔离观察就直接饲养,给动物疫病的传入带来机会。

3. 要防止动物疫病的传入,必须自繁自养。确需从外地调进仔猪或种猪,必须按引种程序从无疫病的猪场选购,购入后隔离观察21天,无疫病发生才能正式入场饲养。

4. 养殖户要多学习养殖和防疫方面的知识,提高疫病防治技术,减少疫病的发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 篇4

1 基本情况

该猪场属于扶贫项目援建工程,建于2011年4月初,4月25日完工。猪场分2栋共32个猪栏,每个猪栏10 m2。4月27日从田东县6个养殖场共引进断奶仔猪240头饲养,进猪第2天即发生猪只死亡,到5月27日共死猪15头(其中4月28日至5月5日死5头,5月12日至5月27日死10头)。猪只发生死亡后也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根据咳嗽和气喘特征按猪喘气病进行诊治,取得一定疗效,但病情较反复,5月28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到场诊治,笔者也一同前往进行全程陪同处置。当日到场时饲养员报告早上又发现死亡2头,猪场尚存栏生猪223头,饲养人员述3 d来饲料消耗较几天前少约1/5,有约20头猪少吃或不吃,之前技术人员用头孢类抗生素肌注并用电解多维全场拌料进行饲喂,但病情没有好转趋势。现场观察全场生猪大小不一,大的体重有30 kg,小的仅有8~10 kg,全场共有15头猪发病,其中第1栋猪舍有8头,分在5个猪栏,第2栋猪舍有7头,分在3个猪栏。

2 临床症状

15头病猪中有10头食欲废绝,另5头仅吃平时食量的1/5~1/4,测量其中7头病猪平均温度为40.47℃(40.0、41.0、39.8、41.2、41.1、39.0、41.2℃)。病猪全部精神沉郁,皮毛松乱,有眼眵;多为咳嗽、气喘,有的呈腹式呼吸(8/15);刚发病的病猪皮肤发红,已发病3 d以上的病猪耳部、股部皮肤发绀发紫;部分病猪全身衰弱,步态慢而无力,四肢发软、站立不稳(4/15);有8头发生便秘;全部病猪尿液变黄。病程5 d以上的2头病猪已出现神经症状,濒临死亡。

3 病理变化

解剖已死亡的2头和濒临死亡的2头病猪,发现鼻腔充满黏性鼻液,气管充血(4/4);胸、腹腔积液,心肌变软(3/4);肺脏充血、瘀血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4/4),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上出现融合性支气管炎变化(3/4),病变的颜色为暗红,病变部界限明显,呈鲜嫩的肌肉样,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均显著肿大,充血,切面外翻湿润,边缘轻度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胸膜充血、出血(2/4);脾脏有出血点、坏死灶(1/4);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充血、出血肿大(4/4);肾脏水肿,呈黄白色,有针尖状出血点(1/4)。

4 流行病学调查

夏季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高发季节,2011年5月田东县日平均气温已达25℃,最高温度为32℃,已进入夏季。2006、2007年田东县发生过多例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此后几年来每年在夏、秋季节都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零星发生并继发、并发或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喘气病、猪瘟等疫情。调查发现,该猪场所引进的仔猪来自田东县的6个小型猪场,其中有4个2007年以来曾经发生过猪喘气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5 实验室诊断

(1)无菌采取2头病猪肺尖叶病变部分触片,固定后用姬氏染色,油镜下发现深紫色球状及轮状等多形态微生物。

(2)采集2头病猪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样品各1份送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PCR和RT-PCR方法检测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及猪瘟3种病源,结果为蓝耳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猪圆环病毒(PCV-2)、猪瘟病毒阴性。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喘气病继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6 防控措施

(1)全场封锁,除饲养员和治疗人员外,无关人员不允许进入。用消毒威(二氯异腈脲酸钠粉)500倍液和碘伏消毒液(聚维酮碘溶液)1 500倍液轮换进行全场消毒,每天1次,每3 d换1次消毒药。

(2)对假定健康猪紧急免疫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头进行基础免疫,隔1周后免疫注射猪蓝耳病疫苗2头份/头。

(3)把病猪集中放于3个猪栏进行对症治疗。每天上午对咳嗽、气喘的病猪用肺毒清注射液(四川欧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0.2 m L/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呈腹式呼吸的病猪用肺病清(用量同上)、土霉素注射液按0.2 m L/kg·体重分别肌肉注射,下午再用猪用白细胞介素(通用名:白细胞介素-维生素B6注射液,美国富达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0.3 m L/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对呼吸症状不明显的病猪仅用猪用白细胞介素按0.3 m L/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以上药剂连用4 d。第5天用混感肽平(板青颗粒注射液)加抗病毒100(黄芪多糖注射液)按0.1 m L/kg·体重、热毒清开灵(金芩芍注射液)按0.2 m L/kg·体重分别肌肉注射(均为广东省天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连用3~5d;等病猪好转进食后用清热通便开胃散、速效(复合维生素B2注射液)拌料喂饲,连用3~5 d[3,4]。

(4)全群用复方黄芪多糖粉(广西神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按1 t饲料加750 g和中猪咳喘灵(广东天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按1 t饲料加1 000 g、氟苯尼考(上海华南动物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按1 t饲料加70 g、电解多维按1 t饲料加400 g进行拌料喂饲,连用15 d后停药3 d再连用15 d,以后视猪群发病状况选择使用上述药物进行加减用药。

(5)对新增的病例早期用欧氟星(盐酸二氧沙星+头孢噻呋钠)(四川欧邦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0.1 m L/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连用3 d,中期和后期均按以上用药方法用药。

7 体会

(1)该猪场为扶贫项目猪场,由于行政干预,在设施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就赶时间进猪,进猪前没有进行全场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也因设备不完善而没有坚持进行,进猪后又对不同来源的猪只未进行隔离观察就混合分栏,饲养期间又经常有领导、群众出入视察和参观,人员进出不严格消毒,猪只对新环境尚不适应,时值昼夜温差较大季节,多种因素共同应激引发了此次疫病。此次疫病的发生应警示行政部门领导在畜牧养殖方面要尊重专业部门,尊重和遵循科学规律。

(2)此次疫病发生蔓延了将近4个月,直至全部育成猪出栏。总共先后发病猪185头,死亡猪80头,发病率达77%,死亡率达43%。这种情况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进猪后混合分栏,猪只发病后没有隔离区域,病猪隔离只能在猪舍内进行并栏治疗,给疫病隐性传播和蔓延造成机会。二是该猪场建设在石山区,水源不充足,发病后常有三五天不能进行冲冼和消毒猪栏;此外,猪场建设时未建独立水塔,猪只饮水水管直接和村民日常用水水管相连,给饮水用药进行治疗和预防带来不少困难。三是引进的仔猪大小不齐,部分体重偏小、体质偏弱,在整个疫病处置期多次继发链球菌病、腹泻病等其他疾病,造成死亡数量较多。

(3)猪只发生PRRSV感染,目前尚未有效果确切的药物可预防和治疗。此次疫病,笔者对发病猪只用猪白细胞介素作为多肽类免疫增强剂,诱导干扰素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对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快病情好转有积极作用,同时采取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工作,用抗生素减少细菌的继发感染,进行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对疫情的缓解和控制效果较为明显。

(4)在此次疫病处置过程中未能就紧急免疫注射猪瘟疫苗和猪蓝耳病疫苗的猪只进行抗体检测,没有用以分析全场猪只感染数量、免疫抗体状况、紧急免疫对此次疫病的保护效果等的数据,无法为今后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实为遗憾。

参考文献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EB/OL].(2007-08-22)[2013-05-16].http://www.cadc.gov.cn/HtmL/2009_07_22/21018_21234_2009_07_22_31738.htmL.

[2]麻永三.百色市当前猪病流行情况及防控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7,23(4):154-156.

[3]任斌,程惠新,金利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3):156.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 篇5

一、病原特点

研究结果, 变异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是猪“高热病”的病因。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两个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化, 分别为第481位和532~560位缺失1个和30个氨基酸, 变异株与美洲株 (V R-2 3 3 2) 同源性为9 3.2%~94.2%;与欧洲型 (LV) 同源性为63.4-64.5%;与2002年中国株 (HB-1sh) 高度同源, 说明此变异株不是从国外引种带入。

该病原呈现四高特点, 具有高致病性、高传染性、高变异性与高免疫抑制性。

二、流行特点与未来流行趋势

1. 流行特点

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流行特点为:区域性集中突然发病;大范围迅速播散;高温高湿、恶劣环境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流行方向——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仔猪、育成猪、母猪均可感染, 且不分年龄;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传播;健康隐性带毒而且带毒率较高。

2. 流行趋势

现存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的致病性将越来越强;混合感染将越来越重, 并日渐复杂;很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变异速度会日渐加快, 过去是十年一大变 (1996~2006) , 以后时间很可能会缩短。

三、临床症状特点与剖检病变

1. 临床症状

高热, 体温可达40℃, 厌食或不食, 耳部、口鼻部、腹部、后躯股内侧皮肤发绀、淤血或有出血斑、丘疹;咳嗽、喘, 有眼结膜炎, 后躯无力, 不能站立或摇摆, 做圆圈运动, 抽搐, 部分病猪顽固性腹泻。

2. 剖检变化

肺呈间质性肺炎, 出血、淤血, 肺门淋巴结出血;支气管炎, 扁桃体出血、化脓, 脾、淋巴结有新鲜或陈旧出血点、梗死, 多未见肿大, 个别呈萎缩状;肾表面和切面有出血点, 部分肝可见黄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脑出血, 硬膜下有胶胨样渗出液。

四、诊断定性

1. 诊断指标

(1) 临床指标体温明显升高, 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辽宁省免疫方案 (表1、表2、表3) 。

(2) 病理指标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 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 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 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 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 病原学指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检测阳性。

2. 结果判定

(1) 疑似结果符合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 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 确诊符合临床和病理指标, 且符合病原分离鉴定阳性和病原RT-PCR检测阳性之一的, 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临床鉴别诊断要点

可依下面三点作出诊断:发烧、皮肤红、紫, 后躯不力;肺出血、淤血, 间质性肺炎, 脾出血、坏死;非化脓性脑炎, 淋巴系统退行性病变。

注释: (1) 在母猪带毒严重、垂直感染引发哺乳仔猪猪瘟的猪场实施。 (2) 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免疫。 (3) 建议同一猪场使用同一类型疫苗。

注释: (1) 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首次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母猪, 应在4周后进行强化免疫。 (2) 建议同一猪场使用同一类型疫苗。 (3) 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免疫。

注释: (1) 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未免疫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种猪, 应在间隔4周二次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后进入常规免疫程序;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 每年3~5月份 (蚊虫出现前1~2月) , 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1个月免疫两次。 (2) 建议同一猪场使用同一类型疫苗。

4. 实验室诊断

可进行RT-PCR诊断。目前国家疫控中心已研制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2 1594~1680变异株) RT-PCR检测试剂盒, 可对普通RT-PCR阳性的样品进行检测。

五、综合防控

1. 免疫防控

疫苗要科学选择, 通过大区域应用试验的宏观免疫效果来确定疫苗的种类和厂家。构建群体免疫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包括大区域疫苗选择体系、免疫监测跟踪体系、免疫数据分析处理体系等。免疫辅助体系跟进, 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病能力, 如科学的饲养管理、各种免疫辅助制剂的科学应用等。

(1) 辽宁省免疫方案 (表1、2、3) 。

(2) 免疫注意事项:

接种用12号针头, 耳后部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用碘酊或75%酒精严格消毒, 一猪一个针头, 防止交叉感染。应急性免疫接种时应按“相对清净群→假定健康群→受威胁群→发病群”的顺序进行。发病群内按“无症状→轻症状→重症状”的顺序进行。免疫前后的5~7天内, 避免使用对疫苗免疫应答产生负面影响的药品, 如氯霉素、四环素等。

免疫接种最好要选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进行安全保定, 在进行疫苗接种时, 尤其是对妊娠母猪, 要尽力避免暴力抓捆, 以防造成机械性流产。可采用专用保定装置, 或者将母猪赶到笼内, 或者相对窄小的空间, 然后再进行疫苗注射。

疫苗接种后, 个别猪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 一般在两天内可自行恢复, 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 并请兽医技术人员针对具体临床表现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2. 临床治疗原则

目前对蓝耳病还没有特效疗法, 可探索中西医 (化药和抗生素) 、生物 (各类非预防性生物制剂如干扰素、白介素、胸腺肽、微生态制剂) 等有机结合的科学新疗法。治疗原则“解热镇痛 (对症) 、抑毒杀菌 (对因) 、强心健胃、增强 (恢复) 免疫 (适时补免, 尤其是蓝耳病与猪瘟的补免, 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 ”。

该病容易和猪瘟、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 这是造成该病高死亡率的最直接原因, 一定要高度重视混合感染的防控, 尤其要注意猪瘟的控制, 加强对猪瘟的免疫。治疗细菌病的抗生素和化药等药物一定要坚持药物的科学选择, 坚持多品种交替用药的原则, 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3. 具体防控措施

隔离病猪, 并投喂高质量饲料, 其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倍。治疗可以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 也可选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 (该药中有抗菌药物, 可以防制继发感染) 。按说明书肌注, 连用5~7天, 重者可用7~l0天。防止继发感染还可以使用红霉素类药物。

全场要彻底消毒, 病猪舍应该每天消毒一次。病死猪栏舍必须立即进行彻底消毒并空栏。病死猪、排泄物、污染物以及垫料等, 采取焚烧、消毒置入密闭尸井等方法, 进行无害化处理。栏舍在经过三次以上消毒后, 空舍一个月, 补栏再次消毒。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篇6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治疗方法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

(1) 病原学特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单链RNA动脉炎病毒, 主要有无囊膜、有囊膜两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肺泡巨噬细胞亲嗜性较强, 进而使得猪的杀菌能力减弱, 引起呼吸道病症;抗体依赖性进一步增强, 在抗体条件下, 会强化病毒的感染力度;具有较高的变异率, 当合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菌时, 基因组会发生突变、替代和删除, 进而发生不同分离株和毒株;在湿度、温度和p H变化下,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敏感性较高。

(2) 流行特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在患猪当中传染, 并且此病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向外排毒。此病症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 还可通过空气、胎盘、呼吸道、排泄物和唾液散播, 也可通过饲养设备进行传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宿主主要在于育肥猪和仔猪, 发病季节主要在夏天和秋天, 病毒传播速度随着猪群密度增加而进一步加快。

(3) 临床特点。患病猪体温上升到40℃以上, 精神不佳, 食欲不振, 眼睑水肿, 呼吸困难;患猪皮肤发红, 四肢及腹下皮肤呈紫红色斑块;尿液呈黄色或茶色, 多数病猪难以站立;淋巴结肿大、充血;肾脏淤血且肿胀, 呈土色或褐色;心脏、膀胱以及肝脏等器官均发生出血现象。仔猪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 而且具有60%的死亡率。种猪的发病特点主要以食欲不振、体温升高为主, 大多数怀孕母猪会发生死胎和流产现象。此外大多数猪还会发生胃肠道溃疡、坏死和出血现象。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1) 严格引进种猪。引进种猪后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检疫, 避免引进带病猪。引进之后要进行30天的隔离观察, 确认种猪健康安全之后才可以合群饲养。尽量自繁自养, 从根源上消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入。

(2) 强化饲养及环境管理。定期清理、打扫猪舍, 做好消毒工作。夏天注意降温防暑, 冬天注意保暖, 确保猪场环境清洁干燥。强化营养摄入, 为猪群增强抵抗力。应用标准、科学的饲养方法, 选择合理的饲料喂养, 确保猪群营养充足, 进而提升猪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强化饲养管理,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注意保持通风条件。

(3) 重视预防控制, 搞好疫苗免疫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制度, 进而提升猪的免疫能力, 达到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目的。在采用疫苗时, 饲养者要高度重视, 猪场也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检查血清, 一旦猪群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立即进行疫苗接种。发现患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饲养, 并及时用药物治疗。注射青霉素可缓解患猪的临床症状, 预防患猪发生继发性感染。黄芪多糖可进一步刺激巨噬细胞的功能, 强化猪群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 进而缓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帮助患猪康复遭受损伤的机体。配合使用金银花和艾草等中药, 可起到良好的解毒清热作用。可利用艾叶对猪场、猪舍及猪群活动的地方进行烟熏, 或者煮沸金银花等草药, 清洗、打扫猪舍。严格预防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疫病, 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

3 总结

综上所述,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较高, 但是该病是可以治疗的, 也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比如定期清理猪舍和猪场, 确保猪群活动场地的干燥和整洁;严格做好猪种引进工作, 注重引进猪的检疫, 并做好隔离观察。除此之外, 还应当强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力度, 确保猪群每日营养的摄入。对患病猪要给予合理、针对性的治疗, 进而提升仔猪的存活率以及母猪的产仔率, 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九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国猪业, 2008, 07:38-39.

[2]王晓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技术[J].福建畜牧兽医, 2010, 06:37-3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治疗三要点 篇7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难治愈的原因是此病主要引起猪肺泡内巨嗜细胞增多, 使肺泡不能收缩而缺氧, 导致猪发生窒息而快速死亡。针对病情, 以治疗30 kg体重的猪为例:上午每头猪用增强免疫力的聚能核肽3 mL肌肉注射;下午用三联独抗50 mL加增效先锋2支混合, 每头猪肌肉注射5 mL, 同时肌肉注射精品土博士注射液3 mL, 3 d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的猪, 可同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肌昔、维生素C、安钠咖等。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 易使疫苗使用效果下降, 导致免疫失败。发生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猪场, 免疫前应先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聚能核肽药物, 1次/d, 连用3 d, 激活被抑制的免疫细胞, 使其恢复免疫功能, 然后再给猪进行疫苗免疫, 这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产生快, 抗体水平高, 抗体持续时间长, 以保证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一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报告 篇8

2007年7月14日, 我市桔山街道办事处 (以下简称桔山) 畜牧兽医站三位同志到桔山龙塘村处理生猪常年补针预防反应时, 了解到该村有猪发病, 症状表现为高热, 仔猪发病率高, 且病死率达50%以上, 并根据发病症状给养猪大户彭德林的猪提供了治疗方案, 但经2 d治疗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于7月16日上午, 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报告。接报后, 市畜牧兽医局领导、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桔山领导深入龙塘村农户家中, 对发病较为严重的彭德林、王家洪两家的猪进行检查并按病料采集技术规范要求采血、解剖取样送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诊断。

2 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 可达41 ℃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病重者耳部明显发绀, 嘴、下腹部、股内侧发绀, 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高达100%, 死亡率达50%以上, 母猪、育肥猪也有发病和死亡。

3 剖解病变

病变特征为胸腔黄色积液, 肺出血或发生坏死性炎, 心包积液, 心肌明显软化, 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 肾脏土黄色, 膀胱粘膜弥漫性出血, 淋巴结水肿、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2007年7月16日, 对龙塘村王家洪饲养的猪按要求采血, 取病料送检, 确诊为高致病性蓝耳病阳性。

5 紧急预案, 采取防控扑灭措施

(1) 市人民政府7月19日下达疫情扑灭封锁令, 划定疫点, 疫区及威胁区。

(2) 严格按照职责分工, 认真开展疫情扑灭工作, 以市畜牧兽医局和桔山主要领导为主成立疫情扑灭工作现场指挥部, 全面负责疫情扑灭现场指挥工作。下设疫情排查统计、摸底组, 疫情扑灭宣传、扑杀、销毁组, 消毒组, 强制免疫注射组, 疫情监控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六个工作组分别开展工作。①疫情排查统计、摸底组负责对已发生疫情村的病猪、同群猪进行详细调查, 并严格按照肥猪、母猪、架子猪和仔猪分别进行逐户登记;对村组干部、群众、养殖户和有关人员等提供的疫情信息进行及时核实;向疫情扑灭宣传、扑杀、销毁组提供详细资料。②疫情扑灭宣传、扑杀、销毁组负责对病猪养殖户进行疫情扑灭宣传, 说服畜主配合工作, 接受对病猪进行扑杀、销毁处理;扑杀病猪人员用专用动物扑杀器对病猪进行无血电击致死;销毁人员将致死猪只用经消毒处理过的专用车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集中销毁。③消毒组负责对扑杀病猪现场、路面及周围环境用机动消毒机或手动喷雾器装专用消毒药液进行严密的消毒, 组织村组干部、农户用20%生石灰乳、5%漂白粉液等泼洒圈舍、路面及周围环境。④强制免疫注射组负责对受威胁区、疫区内未发病猪只进行猪蓝耳病强制免疫注射。⑤疫情监控组负责对出入疫区、疫点路口进行封锁, 对出入车辆、动物等进行监控和消毒等。⑥后勤保障组负责对消毒药品、疫苗、物资等进行储备和供应。

(3) 从8月8日起, 桔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没有接到新增病例报告, 疫情扑灭工作重点转向组织、发动村组干部、农户进行对村寨路面、周围环境等全面消毒灭源。截止8月22日, 桔山已达在一个潜伏期内没有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增病例。

(4) 兴义市人民政府8月23日下达解除封锁令, 宣告疫情扑灭结束。

6 体 会

(1)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强化并提高防疫员业务知识水平和疫情报告意识, 发现疑似动物疫病立即向村组干部反映, 并及时向乡镇 (街道办) 畜牧兽医站或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2) 完善动物疫病和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保证县 (市) 级动物疫病诊断仪器设备和诊断液储备, 保障经费开展动物疫病和动物疫情监测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动物疫病和动物疫情, 减少养殖户和政府损失, 确保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3) 乡镇 (街道办) 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 承担起组织和开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对动物疫情进行及时控制、扑灭的责任, 确保辖区内无动物疫情或有病不成灾。

(4) 制定好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 储备好应急物资, 发现动物疫情, 立即起动预案, 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 要及时进行封锁, 及早扑灭疫情, 将各种损失降到最低。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篇9

1.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防治十分困难, 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2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不断向体外排毒。

1.3 本病传播迅速,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因此, 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 (如同圈饲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 、不同圈舍饲养员相互串舍、饲养员进出圈舍不消毒等更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病也可垂直传播。

1.4 潜伏期14天左右。

1.5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育成猪也可发病死亡。

2 临床症状 (见下表)

3 剖检变化

死胎或出生不久死亡后的弱仔猪可见颈部、颌下和腋下水肿, 呈胶冻状。哺乳猪或保育舍小猪, 剖检病变主要在肺部, 其病变主要发生在肺小叶, 病灶呈鲜红色或灰紫色, 肺部触感软硬不均匀, 肺间隔增厚, 外感肿胀;肺前叶、尖叶呈“胰样变”或“肝样变”。当猪出现继发感染时, 可能会因感染不同的病菌而呈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肝脏充血, 呈棕黄色, 肝脏脂肪变性;亦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 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小出血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4 主要传播方式

猪场内传播:水平传播、直接传播、猪与猪、猪与污染物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传播:注射针头。

垂直传播:经胎盘感染的新生仔猪, 既携带病毒又排毒, 又可在分娩舍, 甚至断奶后在保育舍感染其他仔猪。

猪场间传播:阴性猪场引进蓝耳病病毒感染的后备母猪或公猪, 阳性猪场引进未曾感染的后备母猪或公猪。

5 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本病不易与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病和乙型脑炎感染相区分。要想确诊, 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6 防控措施 (管理与药物保健)

6.1 管理

6.1.1 施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系统, 在产房, 保育, 中大车间做到全进全出, 每栋舍一批猪, 使每批猪的生产在时间上拉开距离以进行隔离消毒, 可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群体中形成连续感染、交叉感染。

6.1.2 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 可对每栋舍内外进行定期的消毒, 选用优质的消毒产品, 并按一定配置比例进行消毒。

6.1.3 要制定出合理的驱虫计划对猪群进行体内外驱虫。

6.1.4 不间断的通过观察哺乳仔猪找出“亚组”母猪, 并淘汰 (7%~15%) (通过监察“母猪/仔猪”的表现来发现早期感染猪, 对母猪进行淘汰) 。

6.1.5 扩大病猪栏, 在断奶, 保育中期, 转栏后育肥初期三个阶段选择慢性病猪放入病猪舍中。

6.1.6 预防无乳综合征及加强喂养管理, 保证初生仔猪能吃到足够品质好的初乳及母乳。

6.1.7 注意控制霉菌毒素。

6.1.8 避免混养, 断奶仔猪不能混养 (同周同屋断奶仔猪按照个体大小放在一起) 。

6.1.9 后备母猪管理 (隔离最少3个月, 用健康淘汰老母猪混养2至3个月) 。

6.2 药物保健

当前, 在中国猪场要控制疾病, 最难控制的是继发感染, 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造成各种病毒性和细菌性继发混合感染, 包括:猪瘟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圆环病毒Ⅱ型、肺炎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肝菌、巴氏杆菌等。因此, 在目前猪病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对猪群进行阶段性或全程的药物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6.2.1 后备母猪、断奶母猪、种公猪 (每月一次)

6.2.1. 1 20%爱力欣 (主要成分:酒石酸乙酰异戊酰基泰乐菌素) 250克/吨+10%氟诺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1000克或强力霉素1000克/吨+中药1000克/吨, 拌料连喂7天;

6.2.1. 2 林可霉素1000克/吨+磺胺间甲氧800克/吨+小苏打 (又名碳酸氢钠) 1000克/吨, 拌料连喂7天;

6.2.2 妊娠、哺乳母猪

6.2.2. 1 20%爱力欣 (主要成分:酒石酸乙酰异戊酰基泰乐菌素) 250克/吨+10%氟诺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500克+中药1000克/吨, 拌料连喂7天;

6.2.2. 2 蒽诺沙星1000克/吨+中药1000克吨+复合维生素500克/吨;

6.2.3 母猪围产期药物保健 (产前7天~产后7天) 20%爱力欣 (主要成分:酒石酸乙酰异戊酰基泰乐菌素) 250克/吨+10%氟诺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500克+中药1000克/吨或口服葡萄糖2000克吨+复合维生素500克/吨, 拌料连喂7天。

6.2.4 哺乳仔猪

6.2.4. 1 出生后第7、21天可肌注长效土霉素0.5毫升;

6.2.4. 2 仔猪第7、14日龄分别滴鼻卡那霉素0.5、1.0毫升预防喘气病、萎缩性鼻炎早期感染。

6.2.5 断奶仔猪和新购仔猪

饮水加药

20%爱力欣 (主要成分:酒石酸乙酰异戊酰基泰乐菌素) 250克/吨+10%氟诺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1000克+电解多维1000克/吨+口服葡萄糖2000克/吨。

饲料加药

20%爱力欣 (主要成分:酒石酸乙酰异戊酰基泰乐菌素) 250克/吨+10%氟诺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1000克或强力霉素1000克/吨+复合维生素500克/吨。

6.2.6 保育猪、育肥猪

20%爱力欣 (主要成分:酒石酸乙酰异戊酰基泰乐菌素) 250克/吨+10%氟诺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600克/吨+中药1000克/吨或复合维生素1000克/吨。

注:中药组方 (克) :板蓝根300、黄芪150、淫羊藿150、苦参80、柴胡100、忍冬藤60、大青叶40、甘草120混饲。

7 治疗及注意事项

7.1 治疗

中西抗病毒药 (高免血清、复方抗病毒中西药、金丝桃素) +高效广谱抗菌药 (抗生素、氟喹诺酮类药、复方抗菌中药) +免疫因子 (干扰素、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 +免疫增强剂 (复方多糖、核糖核酸、活性多肽、左旋咪唑、西咪替丁) +多种维生素+对症疗法。

7.2 注意事项

7.2.1 发病高热时不要陡然降温, 不得乱用药, 尤其是退烧药, 三“安”类 (氨基比林、安痛定、安乃近) , 磺胺类药物、地米等免疫抑制性药物慎用, 以免阻碍机体抗体的快速形成, 降低疗效。

7.2.2 必须坚持用药疗程充足, 治疗时停用精料, 改用青饲料, 可补充电解多维+葡萄糖饮用。

7.2.3 本病容易出现败血和神经症状, 治疗时可配合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以提高疗效。

8 体会

上一篇: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下一篇:GIS开发组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