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

2024-06-07

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共12篇)

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 篇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我国已出现对高校入学教育的研究, 多数是概要式的研究。各大高校编写的新生手册, 实用性功能较强, 通过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和各项资源, 了解学校规章制度、校史校情和专业设置, 介绍该校典型的优秀学生事迹和违纪学生处分案例, 促进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根据自身特点规划人生, 应对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引导新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也有研究高校入学教育的学术性专著, 多从入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大多泛泛而谈, 不能就入学教育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除了这些概要式的研究外, 也有对入学教育个别问题的较深入研究, 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对我国高校入学教育目标的研究

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指引教育的方向, 决定教育的内容, 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也是评价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 理应成为研究的重点。然而从现有研究成果看, 专门就我国大学入学教育目标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 能看到的有孙慧哲、方芳和王玲的《读书育人, 抓好大学生的入学教育》, 文中指出大学应抓好入学教育的育人目标;王凯的《全面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指出高校入学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但这两篇论文提出的入学教育目标都是笼统的, 在现有研究的成果中还没找到对大学入学教育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的研究。

二、对我国高校入学教育内容的研究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 多数从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情与校规校纪教育、生活教育、适应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心理健康与安全防范等方面论述入学教育的内容。如杜国明的《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体系探讨》, 徐坤鹏和张凯斌的《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竹青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浅析》、王红霞和刘小平的《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等。龙雪鸣的《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指出加强与改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明确入学教育目标, 规范入学教育内容。孙彦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与教育模式探讨》提出以做“八种人”为内容的入学教育体系。也有特别强调部分入学教育内容的研究, 例如武际荣和王建平的论文《浅析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健康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产兵华的论文《人生目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人生目标教育应该成为大学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吴文龙和陈小娟的论文《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三、对我国高校入学教育方法的研究

研究者从不同学科视野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提出大学入学教育的不同途径和模式。如刘昕和王振的《学分制背景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途径的探索》、刘锴栋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王建成的《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吴文龙的《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等论文, 提出通过考试、成功人士专题讲座、校长讲话、各种仪式、体验式教育等途径开展入学教育。也有研究者提出较新颖的入学教育模式, 宋玲在《积极开展朋辈教育构建新生入学立体教育模式》一文中指出入学教育应大力加强朋辈教育, 能增强入学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标杆示范作用, 增强入学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应通过在新生中开展“听学长讲, 看我们做”系列活动, 为新生班级配备导航员, 成立朋辈教育社团等途径建立有效的朋辈教育体系, 实施新生入学立体教育模式。[1]朱晨花在《高校“交互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一文提出“交互式”的入学教育模式, 彭列汉在《高校新生“多维导向式”入学教育模式探讨》一文中提出“多维导向式”入学教育模式, 黄祥源在《要倡导互动式的入学教育模式》一文中提出互动式的入学教育模式。

四、我国高校入学教育效果的研究

对我国大学入学教育效果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实效性的研究。如王强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谢志远的《略论高校新生存在问题及其教育对策》、欧阳钟井的《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刘钧艳的《浅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等论文, 归纳总结出目前我国大学入学教育主要存在对入学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未形成健全的入学教育工作机制、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性不够、实效性不高、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

刘妍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刘建文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调查与分析》、孙传辉的《高校新生入学之校规校纪教育实效研究》、刘鑫的《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姜宇和曲云进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等论文专门就入学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普遍指出目前大学入学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对大学入学教育效果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构建大学入学教育有效评价体系的问题。

五、对我国高校入学教育的客体 (大学新生) 的研究

对我国大学入学教育客体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如孙从远的《大学新生“失重”心理及其诱导》、郑晓明《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教育》、李幼辉的《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调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马俊的硕士论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训练研究》等, 都指出新生进校后存在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

也有对新生思想行为特征的研究, 普遍认为大学新生具有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生活问题、自我意识问题等。如宋广文和王志华的《谈大学新生的特点与管理》、陈利江和沈晓华的《大学新生群体特征初探》、杨青的《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王明贵的《浅议大学新生思想行为的特征》等。赵惠敏、喻萍的《浅谈大学新生的特点及教育方法》一文指出大学新生具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的焦虑与不安、不适应新环境的孤独与无助、贫困生的自卑感、优秀生的失落感、学习方面的挫折与承受能力较弱、强烈的表现意识与成就意识等特点。[2]有研究者特别关注了“90后”大学新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高涛的论文《“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指出“90后”大学新生具有创新意识强, 协作能力差, 时代感强, 价值观功利化, 心理防线脆弱及抗挫折能力差, 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维权意识的特点, 决定了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不但要讲形式, 更要讲求效果。[3]

六、对美国大学入学教育的研究

21世纪初, 学者的眼光开始投向世界, 出现对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FYE计划的研究。苏州大学蔡伟仁2004年硕士论文《大学新生经验的新取向: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共同体》是较早的一篇对美国大学新生教育的研究。后出现较多对美国新生教育研究的论文, 如高飞的《美国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活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屈林岩和王向红的《美国大学FYE及其启示》、崔蜜蜜的《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庆承松和张勇的《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张红霞的《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等, 大多是对美国大学FYE计划相关内容或个别大学FYE计划的客观介绍, 尤以美国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介绍居多, 所提及的启示大多泛泛而谈, 停留在较简单的层面。韩映雄和林倩仪的专著《创造有意义的大学新生经历》前九章是对美国大学新生体验计划 (FYE) 的兴起、发展、具体活动、评估等内容的客观介绍, 只有第十章讲到我国大学入学教育的概况、主要内容、实施情况、问题和对策, 作者的研究重点是对美国大学FYE计划的客观介绍。[41]

2011年国内出现中国入学教育和美国大学FYE计划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有江声皖和廖结林的《电大入学教育和美国大学FYE的比较研究》、马桂兰的《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胡媛和彭欣的《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身份认同教育》和罗俊艳的《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研究》。这四篇论文有就中美高校新生教育某一方面内容的具体比较, 也有纲要式的比较, 然而中美高校新生教育比较研究远非一篇几千字的论文能分析清楚。真正对中国新生入学教育和美国新生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的是中国计量学院吴雨涵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中美大学新生教育比较研究》, 对中美新生教育的比较集中在发展历程和差异性两方面。差异性比较粗略, 概要式列举了历史沿革、新生教育目标、新生教育内容、运行机制、新生教育主体五个方面的差异, 只占整篇硕士论文的三页, 未对两国在新生教育中开展的具体活动进行比较。[5]

总之, 以上研究大多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的研究成果, 由于工作权限限制, 大多是小范围研究, 缺少影响力, 无国家层面的研究和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对国内大学入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实效性、客体的研究较丰富, 对目标和评价体系的研究还相对欠缺, 目标研究没有细化和量化, 没能构建出一个系统的入学教育评价体系, 对大学入学教育主体的研究则几乎空白。这一研究还未形成基本观念与目标, 缺少系统的理论, 有待深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宋玲.积极开展朋辈教育构建新生入学立体教育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5) :58.

[2]赵惠敏, 喻萍.浅谈大学新生的特点及教育方法[J].昆明大学学报, 2004 (02) :62-63.

[3]高涛.“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 2011 (16) :6.

[4]韩映雄, 林倩仪.创造有意义的大学新生经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5]吴雨涵.中美大学新生教育比较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 篇2

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使得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要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为此,我国高校正致力于扩大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并努力探索更科学规范的留学生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从而增加对高水平高学历留学生的吸引力。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高校在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做好留学生入学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作为承担留学生教育的高校,入学教育这一堂“课”教得好,将对留学生管理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留学生入学教育要基于学生,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施加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它也是完成留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手段。留学生入学教育应该分为不同阶段,包含不同的内容。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高校学习,因为生活环境、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变化,思维方式也要随之转变,由此带来的种种不适应,是留学生来华后的必经阶段。外国留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中国,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他们大部分的年龄都处于20多岁,大多是第一次长期出国学习,难免会产生困惑、抑郁、自卑、焦虑等情绪。而长期处于这些情绪之中,很容易让留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产生问题和矛盾。比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他们都渴望得到生活中的独立,但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因素,实际上又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渴望马上投入学习,但实际上出国留学过程漫长而艰难,会面临比想象中更多的困难。又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会遇到理想和实际的差距。留学生想尽快融入当地,但由于语言、文化、宗教、行为习惯等差异,使得留学生与中国或其他国家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交流。而年轻人又往往缺乏与人相处的必要的技能,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这将导致他们更加沮丧和孤独。

一留学生入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时间方面。目前我国大学入学教育活动的绝大多数是报道后一到两个星期内进行。调查显示,大一新生从“困惑和焦虑”到“基本适应”,47%的中国学生需要3个月左右,45%的中国学生需要大约1个月,10%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留学生开学,也大多集中在报道后一到两周。这意味着外国留学生来华后,可能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就已经开始面临学业的压力。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文化的差异,留学生的适应期则更长,大多数学生在3~6个月才逐步适应在华生活和学习。但高校留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往往只集中在报到注册周,并没有形成长期的持续性的教育引导机制,导致留学生实际并未得到完善的入学辅导。第二,内容和形式方面。一般高校针对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仅限于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方案、学位要求、安全教育等,内容较单薄,形式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不佳。第三,人员配备方面。近几年来,各高校来华留学规模普遍增长较快,而在管理人员配备,特别是国际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往往没有跟上规模的发展。很多高校的国际辅导员配比不足,人手不够。导致国际辅导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处理事务性工作或突发性事件上,对留学生的入学教育重视不够,工作做得不扎实,导致后续管理上产生更多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二留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留学生的入学教育,更多的是帮助留学生适应的过程,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快地适应我国和更好的更高层次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入学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我们将学生教育内容分为:日常的、课堂上的、心理上的。第一,生活上的教育。留学生从世界各地来到我国,周围的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调整生活方式是留学生来华后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此问题,一是来华留管部门应该做好信息搜集,将留学生来华后将面临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集结成册,在寄送入学通知书的同时或在学生报道注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和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建立“点对点”机制,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让已熟悉在华生活的老生帮助和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尝试建立中国家庭体验模式,让留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机会进入中国家庭生活,通过体验式的互动教育,让留学生通过家庭日常生活,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第二,课堂上的教育。课堂上的学习是留学生到我国学习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目的。但由于中外教育系统、教学方法、学习习惯等不同,留学生也会或多或少产生不适应感。针对此问题,首先应针对留学生专门开设通识教育课,介绍我国的教育体系、制度、教育方式等,让留学生在宏观上了解中国高校的教育情况。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应留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否能达到所授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针对留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课程进度、考察方法等,逐步让留学生适应课堂学习,最终完成培养目标。第三,心理上的教育。留学生面临环境和文化的巨大变化,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紧张和不安,因此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由于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思想、价值观、生活习惯发生碰撞,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导致或加深心理问题。首先,高校应该考虑增加国际辅导员的配比,丰富国际辅导员队伍,增设心理咨询岗位,开设心理咨询室;其次,在开学时可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留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筛查,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疏导和处理;同时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组织座谈会,或开展各类文化体验活动,以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之,做好留学生入学教育是使留学生从适应中国环境到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必要工作,也是学校培养知华、亲华、友华的高素质高层次留学生的基础。高校留管部门应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创新入学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机制,使留学生入学教育能够全面、深入、持续开展,帮助留学生顺利渡过来华留学的重要转型期。

参考文献

[1]崔淑慧.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高教探索,2014(3)

[2]孙滢,杨文星.浅论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创新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入学教育 高校新生 “人性化”教育 “实质性”教育

(一)案例聚焦

[A案例]S大学内,快放暑假了,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已经离校,整个校园显得空荡荡的。清晨,某学院办公室主任夏老师打开院办大门时,一封信飘然落地,他好奇地打开信封,随着厚厚一沓信纸的翻阅,夏老师的脸色逐渐的沉重起来。原来信是该学院一位大一的本科生写的,大致内容是:由于没有重视入学教育,本学期期末有六门考试开了红灯,根据S校的《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必须做退学处理,而他竟然是在同学的提醒下才去翻看了学籍管理,知道自己将被退学的命运。由于该生是知青子女,高中时候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考上大学后在外地的父母对他寄予了深切的希望。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就到了退学的地步,他觉得无法对父母交代,在信结尾处竟然写了,若是学院领导不作宽大处理,他情愿离开人世也不接受退学的事实……夏老师在阅读该信后觉得事态严重,第一时间联系了该生的辅导员,并同时把信交给了学院的学生工作副书记。几位老师稍作商量后,立刻分头寻找该生,终于在学校的月亮湖畔找到了呆呆而立、穿了一件红色雨披的他。大家连劝说带责备地把他请进了办公室,在各位老师的关心询问下,他讲述了如何由于入学时认识上的错误、思想上的懈怠而导致了整整一年学习的蹉跎,回首往事,不由潸然泪下……

[B案例]晴朗的六月天,S大学内热闹非凡,今天是应届生毕业离校的日子。在毕业典礼结束后各学院的学生纷纷回到自己班级,喜洋洋地从辅导员手中领过四年辛勤耕种的成果——大红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大绿的学士学位证书。在一片欢声笑语和依依惜别声中,有一部分学生却沮丧懊恼、欲哭无泪的沉默着。原来他们都只拿到了毕业证书,却由于各种学习原因,“丢失”了意义更为重要的学士学位证书。面对着其他同学的笑脸、面对着辅导员老师爱莫能助的神情,其中的一位学生小贾终于忍不住掉下了悔恨的眼泪,哽咽道:“为什么刚进学校的时候不重视?大一大二的时候不努力?等意识到严重性时,不及格的课程已经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来不及挽回了。早知今日啊……”

(二)案例分析

是啊!“早知今日”这四个字,易说易写,但是真正体会到它的心情却是无可奈何、悔恨未及。以上两个真实案例分别以某高校大一、大四的学生为例,阐述了在目前高校扩招和新教育形式下,其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危机。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入新校园的第一课,是学生综合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整个教育过程,其中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入学教育是跨越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高校的入学教育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环节。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中的相关程序和规范,为新生指道路、明方向,对于保证新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但是现阶段,虽然新生入学时一般都进行了入学教育,但是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1.入学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重概念、轻实践,流于形式化。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多为校长做校情介绍报告、书记做政治思想报告、院系领导做专业介绍报告,班主任宣读各项规章制度等,针对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学籍管理条例、专业对口性、毕业分配情况和新环境所要塑造的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教育的内容甚少。正如案例A中的学生,高中时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由于对入学教育的疏忽,从而导致了学习生涯夭折于象牙塔内。

2.入学教育形式单一、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一级新生的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着的,但是高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形式却僵滞不前、缺少新意,因此其质量也逐年下降。而且在当前的新生入学教育中会出现校院领导、辅导员宣讲文件一面倒的情况,而并不注重启发和督促学生读、思、议、行,多数学生一般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致使入学教育的效果变差。

3.对于入学教育的成果,不善加巩固和发扬。新生入学时大强度、大范围的入学教育促使新的班集体形成比较良好的班风、学风。但对其后续教育不予重视,没有及时持续的巩固和发展,从而影响其后续的学业甚至毕业的资格。正如B案例中的那部分学生,若学校能真正实践了入学教育的意义、持续性发扬入学教育的势头,再通过班干部以点带面的引领优良班风带动学习积极性,就会减少迷途羔羊的出现。

(三)案例启示

如同上述A、B两个案例的情况在如今的高校中已不鲜见,或许旁人听听、看看议论一番也就过去了,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当事学生而言却是人生的重大挫折和悲剧,轻则影响他们的择业就业,重则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为了尽量减少和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为了保证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进行,我们必须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1.以充足的准备来迎接新生,切实做好思政工作、顺利实现心理过渡。充足的准备包括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大量的“人性化”投入,在解决新生的心理问题和环境过渡上,后者更为重要。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来概括“人性化”那就是“用心”,所以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在介绍和宣读各种书面条例之余,更应该深入新生的生活中更多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对学校和专业的态度、今后的打算和奋斗方向,并尽力为他们解答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对于其中涉及到留降级、退学的条例更要特别点明,引起重视,教师必须“用心”去引导,才能尽快帮助新生确立起大学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即健康的情绪、顽强的意志、鲜明的个性、旺盛的创造欲。

2.针对专业发展和就业情况进行实质性的专业思想教育。许多高校新生由于志愿的调剂、父母的意愿等原因而选择了自己并不满意的专业,所以刚入校时会非常的迷惘无措,若是入学教育不能及时解决他们的专业思想困惑,新生班就很难迅速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专业思想教育的进行不仅要生动形象地阐明本专业的现状和前景,更要以有说服力的、实际的数据和实践的方法来吸引新生,现在有些高校就把刚进校的新生也带到了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让新生感受到工作竞争和就业竞争的压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尽早地设计自己的未来。

3.分阶段以多种形式开展入学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入学教育可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贯穿于新生入学后的整个学期,通过入学教育为新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较新颖的形式包括: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开办讲座,作一些针对性强,影响力大的分题教育;组织新老生座谈会、师生座谈会、新生入学教育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覆盖面广的活动,特别是新老生座谈会中可以请代表性较强的模范学生给新生作现身教育,使新生学有目标,因为事实远比空谈说教更有感染力,当然也可以适当的举些反面案例来引发新生的危机意识;利用学生宿舍区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播放各类教育影片,增强教育工作的直观性;采用“放大镜观察法”,对新生进行典型个案分析,找出新生中存在问题的共性,给出解决方案等。

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篇4

不同于以往中小学的生长学习环境, 进入大学, 无论从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管理制度、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面对新的环境, 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可能产生各种困惑, 遇到各种难题。

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高考一结束, 高校就忙于组织试卷评阅、录取合格考生以及调剂补录, 紧张、大量、高效率要求的工作, 使相关学生工作部门或者疲于方式方法的创新, 或者缺乏足够调查取证的时间去更新“关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 以至于每年的大部分教育内容渐趋固定化、常规化,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文明养成教育

在新生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倡导“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育新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 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 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而不懈的努力。

学习相关道德教育材料, 提高新生的公民道德观念,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努力提高新生的社会公德、科学道德素质, 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 使新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2.2 校史校情、专业教育

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 以介绍本专业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科研成果为切入口, 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和校友所取得的成就, 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优秀教师讲自己献身科学事业的体会, 介绍钻研科学技术的经验, 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 使学生热爱专业, 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组织新生学习校规校纪, 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新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通过校史教育, 使入学新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校情、概况、教学科研力量, 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用学校校训、已取得的优势、成绩和荣誉, 唤起新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 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热爱。

2.3 安全意识、适应性教育

以安全防范教育为重点环节,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引导新生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 增强新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积极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安全手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内容, 聘请校内外民警和保卫干部, 以报告会和案例分析会等形式, 增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帮助新生减少孤独感, 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新生, 使其不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在情感上引起波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设施介绍, 便于学生自理生活, 合理安排作息;教学设施介绍, 为新生提供上课指南;大学生活一般规律介绍, 如作息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以及容易违返的纪律制度介绍等。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 其内容主要为大学教与学的方法、特点介绍、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做实验课等。

2.4 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教育

新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 要在新生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配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认真做好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 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对职业前景不能达到一定的认识深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应认真组织各学科老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让同学们不仅熟悉自己的学科, 还能了解交叉学科;不仅熟悉他们专业的就业方向, 还能了解专业相关职业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

3 入学教育内容的创新性研究

以上介绍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四大主要内容, 对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积极成效, 可是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的大一新生茫然、大二学生空虚、大三学生压抑以及大四学生急躁的现状, 加之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增多, 压力明显增大, 说明入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入学阶段的即时教育, 而因从根本上延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发挥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作用, 将教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入学教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3.1 以学生为本,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合乎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认真捕捉学生的观念、心理、兴趣的变化及学生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高度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规范的全面发展人才。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亲近感、弥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将入学教育灌注和融入到校园文化其中, 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充分感受到大学校园的跳跃和活力, 感受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促进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塑造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而促进入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3.2 以市场为导向, 广渠道挖掘学生的就业潜能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毕业后能在理想的岗位上工作,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 入学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对学生做出前置有效的就业指导, 让学生在入校时就对未来就业的方向有个大致的概念, 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应做好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准备, 使新生的成才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更加明晰, 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强, 从而不至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可以安排就业指导课教育, 邀请用人单位领导作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引进方面的专题报告, 可以邀请地方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 也可以邀请校友为新生现身说法, 让新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

3.3 以服务为基准, 长时期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

新生入校对环境有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长期关心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首先, 建设好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政团辅导员队伍;其次,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可靠、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科学课的教师队伍;再次, 建设好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能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大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一段时间内针对新生的实际情况给于阶段性的指导,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学生配备专门的辅导人员, 树立以关心为本的服务理念, 做到“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真正听学生所言, 感学生所需, 及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引, 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就业, 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摘要:从对高校入学教育工作必要性的分析开篇, 阐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常规的方式方法及其成效, 进而研究入学教育的创新模式, 得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庆承松.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3) .

[2]邱荣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6, (1) .

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 篇5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国外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评述及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介绍,分析其对我国未来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Review of Enterprise-pioneering Education Patterns in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Enterprise-pioneering education in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s been drawing climbing attentions. This paper did a research review of enterprise-pioneering education patterns in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se review, this paper analyzed their enlightenments on the progressing patterns of Enterprise-pioneer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引言

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于MIT的创业计划大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之一.创业能力已被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称为大学生能力的“第三本护照”.目前,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在高校实施积极的创业教育,将对我国就业压力的环节及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1、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以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知识面、知识需求为依据,将课程分类设置,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本科生侧重于创业企业的基本实务管理等方面,而对研究生(主要是MBA)更侧重于创业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稳定的创业课程教学科研队伍.创业导师大部分为有过创业经历、并担任过或现在仍然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创业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

美国创业教育注重非课程式创业实践.为使学生获得经营企业的感性认识和创办企业的经验知识,培养的自信心态和长远眼光,一些如商业计划大赛、团队拓展训练、资深人士短期讲学、创业俱乐部等的非课程式的创业实践应运而生.同时,美国大学以会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家等担任兼职讲师,置种子基金鼓励有想法、有点子、有发明的学生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企业的感知;争取社会资源的认同、支持.美国社会基金机构、企业联盟和大企业以赞助创业教育竞赛、资助或奖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支持创业教育师生组织的活动、提供众多的体验式教育的实习机会等形式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动力.

2、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采取文凭教育模式,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创业教育定位在专业教育的范畴.学校开办专业的文凭课程——科技创业和创新课程(TIP:Techno-preneurship & Innovation Program).他们每年在应届毕业生和有创业志向的在读生中招考生源,收取学费.课程为期 16 周,由南大和华盛顿大学合办.

学员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南大接受为期 10 周的密集式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包括《创业和商业计划》、《新企业市场营销》、《新企业金融》、《知识产权和技术管理》等 10 门课程和团队拓展训练.教学师资聘任创业教育学的`专家、企业家、咨询顾问、知识产权律师、风险投资商、商业领袖、新加坡政府经贸部门的高官等,教学方式以开放式研讨体验学习为主.第二阶段赴美留学 6 周,学员要到斯坦福大学参加系列研讨会,走访硅谷著名企业和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学习实战经验,随后在华盛顿大学学习5 周学会学以致用.合格学员将获得南大和华盛顿大学联合颁发的研究生文凭.

年起,南大开始实施“新美中铁三角全球教育计划”,TIP 将增设为期一年的硕士课程,上课将采取 EMBA 的模式,教学环节增加了上海张江高科园区.拿到研究生文凭的学生,可以把修得的 30 个学分带到硕士课程,再修 15 个学分就能够取得创业教育硕士学位.

3、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采取分层次模块化课程结构.20 世纪 80年代,澳大利亚高校开始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其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开办小企业为目标,建立“小企业创业机构”,主要由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来完成.

模块化教育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创业教育的几个通用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在创业目标、创业心理等基本内容进行学习.此后,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性的选学相关内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不同学时要求的模块.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分析个人情况和创业条件,分析市场、设计出创业方案.最后,引入企业参与环节,与企业积极互动,成为其最大特色.企业委托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模块教学,高校则将企业开展学生实践实习作为创业教育的又一大教学模块,这些举措使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中来,使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性.

4、印度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印度与我国情况类似,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是围绕解决就业问题而出发,依靠课堂教学,直接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印度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点,一些大学的创业教育便迎合这种需求.如 Narsee Monjee 管理学院开设了为期两年的家族企业管理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做好技能、知识和精神上的准备,以便经营其家族企业.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组织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很多大学还成立了创业中心,协调课程、活动、项目和资源.例如, 印度管理学院创业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商业计划书大赛, 该项赛事为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之一.这些比赛对于促进创新、倡导创业很有好处.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大致分为课程模式和创业实践活动方式两个方面.

从课程模式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综合性的课程模式.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课程,由多种类型的课程组合构建而成.包括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 课内外结合的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课程; 通过舆论导向,宣传媒介作用的环境课程; 边学边做、学做结合的实践课程.把多种课程形式相结合,形成广义的课程模式.

二是单一性的课程模式.即开设一门创业教育课程, 通过一套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课程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是指一方面把学科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以课程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推动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

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方式看, 目前也有三种类型:

一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为侧重点的非功利性创业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

二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为侧重点的功利性创业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园等, 教育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并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

三是综合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即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运用.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实施科技英才计划,资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创办公司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咨询,使学生创新成果走向产业化.

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加强本土化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从各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出,各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紧密结合各国情况推出的适合本国情况的课程模式,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模式还在不断完善中,我们在借鉴各国的优秀模式的同时要更要结合我国国情及各地方的地域特点,学生的发展特点,形中有中国特色的切实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

2、与企业合作增加教学实践环节.

在创业教育模式上我国借鉴了国外高校的很多做法,但整体来看,我国创业教育还多是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与企业的联合,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较少,使得学生对企业真实的运营环节还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

3、引进多元化师资力量.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且大多数是高校的专兼职教师,我们应多元化师资队伍,使一些企业家、咨询顾问、知识产权律师、风险投资商等等都成为教学队伍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王琳媛. 知识经济中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硕士论文

于雷. 澳大利亚 TAFE 办学模式及其借鉴. 辽宁高职学报,,1

张海燕. 海外高校的创业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8

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 篇6

一新生入学教育中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新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社会经济发展,除了满足学习、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外,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多元化、网络化、超前化、两极化、世俗化等新趋势。多元化是指大学生除基本消费外还涉及到人际交往、恋爱、健身、旅游甚至美容等领域;网络化指的是大学生正迅速成为以淘宝、京东等平台为代表网络消费主力军;超前消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倾向,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甚至可以办理信用卡,做出非理性的消费选择;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两级化主要是由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造成,家境富裕的大学生月均消费额可能是贫困大学生的数十倍;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交往俗套的影响,把生活开支用于迎来送往、请客送礼等“人情消费”。

这些新趋势对大学生改善学习条件、丰富业余生活、拓展视野、锻炼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对此不加以及时引导也会产生诸多问题,有碍良好发展。多元化的消费倾向会导致大学生消费目标模糊,学习专注度下降;超前的消费倾向会刺激大学生虚荣心与攀比风气增加;网络消费由于购物便利资源丰富会导致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大学生消费两极易造成学生集体内部的不和谐,加深班级潜在矛盾,增加学生管理工作开展难度;世俗化的“人情消费”也容易使大学生在人际关系认识上产生偏差,迷信所谓的“人际关系经营”,耽误学习成才良机。

2消费观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作用

消费观的培养是改善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必然需要。在大学生消费呈现新趋势之下,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容易出现盲从心理、攀比心理、虚荣心理。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一旦得不到有效引导,势必会对大学生自身学业、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家长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培养有利于他们进行合理的消费选择,改善消费状况,使得消费真正服务于他们的发展。

消费观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须要求。消费行为在表面上看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是究其深意,其实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实践反馈作用,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的阶段,新生教育中加大消费观指导是实现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保障。此外,随着高校与社会融合度的提高,如果消费问题不予及时引导难免会有大学生在消费上误入歧途,追求不良的消费内容以及消费方式,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甚至出现心理扭曲的极端情况。

3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重要契机

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意味着环境、方法、目标以及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些的变化意味着大学新生入学后对大学学习生活需要一个专门的适应过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把对大学生消费指导和消费观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一方面,对于众多大学新生而言,大学生活意味着第一次相对独立的管理生活,第一次相对自由的支配开支,大学新生们面对林林总总的消费选择如何合理的取舍,使消费服务于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消费指导和抽象的消费观培养。另一方面,当代大学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差异呈增大趋势,如不尽早加以富有实效性的消费观培养,极易出现大学生两极化消费现象,除了对大学生个人造成不利影响外,对班级集体的团结也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应充分抓住入学之际,利用新生对各种事物新鲜感强,对教育管理接受度相对高,且集体风气尚未形成的时机,及时开展消费观培养,积极营造朴素务实的消费氛围,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消费行为。

二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消费观培养的内容侧重

1解析“交费上学”与日常消费的区别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发现,受当前社会“拜金主义”、“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上学交费”等同一般消费的认识。因为把交纳学费接受高等教育与社会领域的一般消费行为做简单类比,大学生中较易产生“我花钱上学,上课与否是我的自由”的错误观念,使得大学生与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对是否遵守校纪校规的认识上产生分歧和矛盾。对此,在入学教育阶段应从消费观的认识高度,帮助大学新生厘清交费上学与日常消费的区别,引导他们认识到“消费上学”与遵守校纪校规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教育收费与日常消费有着根本区别。高校学费的属性、定价机制、作用都包含着深刻的具体国情和政治经济因素,且从数量上计算,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仍旧是国家,个人只是部分承担了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另一方面,校纪校规是高校完成教学进度实现教育目标的制度保障,如果将交费上学作为一种“特殊”消费,那么遵守校纪校规便是与交纳学费同等重要的“消费者义务”,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实现“消费者权益”的保证,换一种视角,校纪校规本身也可视作学费“购买”的教学资源。

2引导学生对消费观的认知和对不良消费观的辨析

当前,“高考”仍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对于价值观教育的不足使得高中生思想意识、观念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尚未意识到作为思想意识存在的观念对人的具体行为有重要影响。对于大学生理性消费指导,应首先追本溯源地进行消费观概念的认知引导,使他们明白消费观是个人对消费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对消费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有了消费观概念的认知引导,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消费观有所辨析。根据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当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不良消费观主要包括“炫耀消费观”、“超额消费观”、“攀比消费观”、“冲动和盲目消费观”等,辅导员、班主任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班会平台或寝室走访积极引导大学新生对这些不良消费观有所认识和辨析,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确消费与不良消费,自觉地将自身或有的不良消费行为进行联系对照,从而起到自省自查的作用。

3明确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巩固需要一定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消费观培养应侧重于向大学生明确什么是大学生正确消费观,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标杆。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大学生消费观的科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树立“消费服从于个人发展需要”的基本消费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求学的关键阶段,掌握文化知识、身心健康成长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消费的内容和方式不仅要满足个人一时的需要,更要在本质上服从于个人发展。(2)树立“量入而出、适度消费”的消费方法观。“量入为出”是一种基本的理财原则,讲究以收定支,避免入不敷出;“适度消费”是在资源条件约束下的最优化消费。强调“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是帮助大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消费与节俭的关系,做到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实际情况相适应,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3)树立“收支合理、计划安排”的消费理财观。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度高,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学习闲暇做家教、做兼职甚至个性化创业,经济上已不再完全依赖家庭。培养大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理财观念,掌握理财计划,能够有助于他们提高理财能力,更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三入学教育期间消费观培养的方法

1利用班会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班会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认识交换、价值观引导的重要平台。同时,大学新生在服从管理以及接受教导方面一般较老生为易,应在新生入学期间,巧妙设计内容,充分利用班会平台对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予以正面引导。此外,新生班级还是班风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期,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将大学生正确消费观融于班级、寝室公约的制定中将有助于建设大学生理性消费环境。

2举办新老生交流会分享理财经验

举办新老生交流会,让已有大学生活经验的老生们现身说法,以过去实际的消费经验和认知帮助新生们让大学生将消费额度细分化,在生活、学习以及娱乐上有一个限度范围,给予新生们大学生消费的具体合理建议。在组织交流会之前,辅导员应与参会老生就大学生消费方面内容进行沟通,给予一定建议和要求,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更好的消费观培养效果。

3通过感恩教育进行侧面引导

新生教育阶段一般为开学第一月,每年九月期间恰逢传统节日中秋节,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时机,适时开展感恩教育,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指导。在感恩教育中,需要精心准备素材,特别是结合当前一些大学生消费随意、追求潇洒与父母省吃俭用的反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感恩意识,体谅父母的艰辛,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家庭的付出以及期望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凌雪峰.大学生入学教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1).

[2]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王利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及科学消费观的培养[J].消费导刊,2009(9).

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篇7

随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入学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固化的重要教育内容。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新生入学教育在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因此,明确新形势下入学教育的任务、掌握入学教育的特点、充实入学教育的内容十分重要。由此,近年来,我们在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大学生活的教育管理的同时,狠抓入学教育第一关,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广深度、力度上下工夫,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引导学生健康扎实地迈好第一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意志品格投身大学生活中。

一、明确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做好入学教育工作的前提。

新生入学教育是对新生在入学后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的适合新生特点的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系部,了解专业,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特殊关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学生初步确立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尽快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为实现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军训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我们以新生军训为载体,将新生入学教育的诸多活动与军训活动巧妙穿插,有机结合,使入学教育呈现出紧张、充实、富有成就的显著特征。

二、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找准入学教育的切入点,全方位、大容量的入学教育使新生成功过渡到大学生活。

1.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坚持国防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统一,教育学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无防不立,有国才有家”的道理,每个大学生都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是履行公民义务,担任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表现。军事训练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也是必修课。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军训说到底还是对学生进行爱自己的学业、爱自己的学校的教育,使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进入新的集体后,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为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集体做出积极的努力。

2. 法律、法规教育。

严格地说,我们仍处于社会大格局的转型期,当商品经济大潮铺天盖地卷来时,人们的道德素质、法规观念提高的相对滞后似乎不可避免,这也包括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增强法纪观念是当前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看事实、听道理,强化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校纪校规。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法规、法纪的学习和运用,不仅是保护自我安全,也是维护社会秩序,最终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并能明是非、辨善恶,勇于和不道德现象、违法乱纪的现象作斗争。

3. 文明习惯的教育。

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而中学阶段“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以升学教育为主体,甚至全部目标的实现,致使有些学生养成多种不良行为习惯,不诚实、早恋、自私、懒惰甚至偷窃等,人为地拉大大学生形象与中学生实际的落差,使新生教育以致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背上沉重的“补课债务”。我们抓住军训活动这个契机,努力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友爱互助的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等。对于第一次远离家门到陌生环境学习、生活的新生,及时给予指导。带领他们熟悉和了解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医院等场所及有关管理规定,具体指导他们使用学习、生活设施的方法,组织他们观摩军营、高年级学生的衣食住行;高度关注和关心困难学生,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宣传国家及学校对困难学生的有关资助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鼓励他们通过刻苦学习勤工助学活动,尽量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特点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4.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后,不少新生的心灵世界交织着理想与现实、优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等矛盾,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喜怒无常、自暴自弃、消极悲观、表里不一、自恃清高、妄自菲薄、逃避现实等。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也是学生终生教育的一项艰巨、细致、具有艺术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治“本”的重要工程。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员、举办心理讲座、开设选修课等形式,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个别谈心、教育,经常与新生进行交流,尽快使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为自己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学会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热爱、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建立起对他人、对集体的良好关系和信任感。

5. 教育实施体系。

(1)组织形式统分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丰富,教育的对象也各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集中统一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例如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转变思想观念的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适应教育等。我校采取全校集中统一教育;对专业思想、专业认识教育等则按专业相对集中分散组织教育,也需要分班、分宿舍乃至于分个人进行分散教育。只有通过统分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才能高效、全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教育、管理结构条块结合

教育入学教育的实施涉及学校各管理层、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大教育、管理、服务人员都要尽其所能、各负其责。我校已形成了由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专职辅导员和社会力量组成的立体化的教育管理网络,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生编办一旦确定,我们的校领导、系领导、职能部门的领导随即明确蹲点班级,亲自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线,与学生促膝谈心,做学生慈祥的长辈、严格的师长、知心的朋友。根据几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因为他们生活在新生的身边,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更让学生接受,他们是学生教育、管理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3)教育过程的远近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轰轰烈烈,富有成效,甚至会使人倍感兴奋。但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而且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完美的结局,这就要求我们清醒地面对一个老话题。如何保持入学教育的强劲势头,巩固入学教育的积极成果,使得阶段性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暂时的积极状态转化为永久的自觉习惯。学生从新生过渡到“老生”,不只是时间、资历的变化,措施不力,教育管理不到位,很可能是一次人品的滑坡、教育效果的倒退,因此,各级领导、各方面的管理力量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形成了“持久战”的牢固意识,信心不减,热情不减,力度不减,学生的教育、管理、培养工作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张力。随着入学时间的不断推进,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教育手段不断丰富,各种活动也有序展开,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密切注视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各种问题,加以批评、教育、引导。把所有工作都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宗旨上。

三、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为做好入学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对学生工作人员而言,了解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的特点,直面他们的积极热情和消极困惑,恰如其分地把握学生心态,科学合理地实施思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到教育方法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说服教育在新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座谈、讲解、介绍、分析等形式使新生了解其中道理,这对他们转变观念、消除疑虑能起到良好效果。同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对违纪现象要严格批评,以严明的纪律凝聚新生群体,是学生从入学校一开始就在耐心说服和严格教育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正面激励与及时疏导相结合。

对新生的教育要注意以激励式的正面教育为主,善于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但新生毕竟处于一个由于环境、角色转变而造成的心理情绪不稳定时期,这就要及时细心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多指导,多启发,消除引起不良情绪行为的种种因素,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行为方式。

3. 个别指导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对新生入学教育要多以集体教育为主,通过多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活动,凝聚学生思想,消除各种困惑。

同时对于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重视。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家庭生活困难或个性突出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要给予真诚的关心,对于他们的疑惑与困难应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使他们尽快放下包袱,跟上集体教育的节奏。

4. 以情动人和关心帮助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富有艺术性。在实施教育的同时,向教育对象输入感情,在双方感情交流与共鸣中,把教育转化为对学生的热爱、真诚、关心、尊重、理解,使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对新生的生活、思想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入宿舍了解他们的苦恼,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热情地解决他们入学后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通过教育与情感的沟通和自身行为、人格力量的影响,凝聚新同学的情感促使其尽快摆脱离开家乡的陌生感,尽快熟悉集体和同学,这种无形的教育最能抓住同学的心,激发他们对校园新生活的渴望与认同感。思想得到启迪,心理得到调试,行为受到约束,这本身就是对教育的强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强化式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功能,激发起行为实践的自觉。也只有当外在的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入学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5. 新生入学教育为刚刚步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研究 篇8

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在相对连续的一定时间内根据入校新生的群体特征、本校特色、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 有目的、按计划、分步骤地针对入学新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该教育以系列化的课程、讲座、活动和服务为载体涵盖思想、生活、学习、心理、管理和服务等方面, 旨在促进新生及时有效地完成角色、心理、目标、思维的转变, 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既是一项教学工作, 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程。

入学教育的对象、依据、任务和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基础性表现为“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而言, 入学教育这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指向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养成, 而是以大学教育为背景, 以保证和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的。”从入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和步骤看, 其又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入学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 这些内容并非是平衡展开的, 而是随着集中教育、分散教育、介绍引导、训练适应、养成巩固等环节分阶段递进实施的。从性质上分析, 入学教育既是一项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德育工程, 因而其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考核评价、人员安排等方面的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就成为了当然的要求。

按照“教学质量工程”的标准, 科学、合理、及时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 对于处在人生重要转型期且可塑性极强的高校新生而言, 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入学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心态基调、学习效果和发展模式, 进而影响学生劳动能力、社会能力、人格个性的变化和发展, 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作为产生可持续性的深远影响。其次, 入学教育的受体和主要受益者毋庸置疑是入学新生, 但是参与该项教育教学的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和其他各年级学生也在承担相应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 在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时候也在审视和要求着自己,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再次, 入学教育是高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简称16号文件) 的重要契机, 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全程的“启航工程”, 也是高校弥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纠正学生错误的大学观、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支点。同时, 高校以入学教育为抓手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相互了解, 可以培养学生对特定社区文化的归属感和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 从而传承并强化学校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发展力。最后, 规范的入学教育能够保障青年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顺利过渡, 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实现社会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 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在每学年初开展的一项“常规工作”, 以开学典礼为标志性动作。大多数高校一般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的两星期内以开会、座谈、经验交流等形式集中进行校史校情、理想信念、法制校规、安全教育、军事训练等方面的教育, 以学生处工作人员、校团委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学生工作队伍成为实施教育的主力军。

概括而言, 我国高校目前进行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带有普遍性的缺陷。第一, 生命周期短暂, 实施模式单一。目前的入学教育将一些常规的、传统的教育内容集中放在新生报到后的两周内进行, 两周之后入学教育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第二, 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入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全校开大会、领导讲校史”, “开几次会、讲一讲、训一训”的做法。第三, 没有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全员参与的育人氛围不浓。通过分析入学教育实施主体的人员构成我们可以发现“校内人员多、社会力量少, 学生工作人员多、其他岗位人员少”的现象。此种状况一方面不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有效配置,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校争取外部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第四, 规范化程度低。典型的表现就是没有课程化、学分化。从本质上看, 入学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教学活动, 必须在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经费投入、考核评价、人员安排等方面“达标”。第五, 理论研究滞后。目前的入学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就事论事的具体事务处理上, 对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导向性、深层性的问题视而不见, 忽略了对相关规律的抽象和把握, 没有注重理论品质的挖掘, 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重大理论成果。

3 规范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设想

构建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找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第二, 确定构建入学教育体系所应贯彻的原则及衡量该体系的评价指标;第三, 入学教育实施模式的选择及各阶段的定位;第四, 教育主体、内容模块、实施载体的匹配兼容与优化配置。

(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从根本上要解决的是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的问题。中学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时代, 学生在生活上完全依靠父母家长, 学习上被动接受、简单再现, 目标上以考取大学为最为现实的心理期待。大学时代, 学生在生活上要独立自理, 学习上要主动探索, 目标上要为了成就未来事业而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角色、心理、思维、目标的急剧转变, 高校新生经历着两种文化冲突所导致的诸多不适应。所以,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难点就在于充分领会并深刻理解大学文化与中学文化的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文化适应之道。由于大学文化与中学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也应该是多维度的。”

(2) 以针对性、引导性、差异性、实效性为基本原则, 以规范化、个性化、延续化、立体化为具体路径, 构建科学的入学教育体系。针对性、引导性、差异性、实效性集中体现了入学教育体系的本质和特征, 是对入学教育的目的、方针、理念、效果的高度抽象, 其效力贯穿于整个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必须本着尊重差异的理念, 选择富有针对性的策略, 采用引导、启发的教育模式。以课程化建设为龙头带动规范化, 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提升教育的个性化程度。同时, 整合优势资源、丰富实践手段, 将延续化和立体化有机的统一起来。发掘并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在内部,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人员、机关干部、专家学者、主讲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学生干部的作用, 构建既有交叉又不重叠的立体化育人网络;在外部, 加强高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力争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氛围, 从而加强入学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3) 依据文化适应的过程合理规划入学教育的生命周期。文化冲突必然要走向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分为四个阶段:兴奋期、震惊期、舒缓期和定型期。入学教育涉及面宽、时间跨度长、参与人员广, 为避免具体操作中出现主次不分、次序混乱的情况, 很有必要以时间为轴对入学教育体系进行纵向的步骤划分和阶段定位。

从整体上可以把入学教育划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为准备期、第二步为实施期、第三步为反馈期。 (1) 准备期 (高招结束后至新生报到前) 。准备期内必须完成四大任务:第一, 将入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经费预算、纳入业务考核, 通过校务会议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部署, 保障人、财、物及政策的到位;第二, 协调部门合作, 进行人员培训;第三, 通过走访相关单位等形式争取外部资源的参与和支持;第四, 向录取学生邮寄宣传教育材料, 将入学教育的时间前移, 方便学生进行心理和知识上的必要准备; (2) 实施期 (大一学年) 。实施期是进行入学教育的主体期间, 其又可细分为接触阶段、缓冲阶段和巩固阶段。 (1) 接触阶段 (新生报到后的三周) 。该阶段宜采用集中教育的模式, 主要任务是完成学校与学生初步的互相了解、教育引导新生感受全新的环境并建立起接触新文化的兴奋感和幸福感。 (2) 缓冲阶段 (接触阶段后至大一第一学期) 。该阶段宜采用分散教育的模式, 将入学教育穿插到其他各项教学和活动当中,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缓解文化冲突引起的文化紧张, 避免产生对新文化的抵触和拒绝, 启发新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自我教育。 (3) 巩固阶段 (大一第二学期) 。这一阶段新生将初步完成其对新文化的态度定位, 并以此为基调确定自己大学期间的发展模式。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强化行为管理、激发新生的主人翁意识、及时跟进综合考核促使每个个体受到触动、引导新生对新文化进行选择吸收从而实现自我重构。本阶段的目标是将入学教育的效果内化为新生坚定的信念, 外化为新生自觉地行为。 (3) 反馈期 (大一学年结束后的假期) 。反馈期内要完成一些收尾工作, 主要是弥补不足、总结经验和理论研究。

系统的心理辅导是上述各环节顺利完成的保障, 同样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也应贯穿于入学教育的始终。在形式上, 除了传统的载体之外还应根据教育的内容和阶段性目标融入灵活多变、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元素。

4 结语

入学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 其价值功能不仅仅体现为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完成人生重要阶段的转型, 更体现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 我们应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按照“质量工程”的标准和要求, 科学的投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这项神圣的育人工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魏丹.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和实践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 (74) :89.

[2]刘丽玉.文化差异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155.

[3]翼学锋.赢在大学起跑线[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浅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 篇9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

一、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的问题

(一) 适应环境问题

大学新生在进入校园后, 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 扮演新的角色, 执行新的任务, 适应新的环境。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渐使他们原有的习惯、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势被打破而无所适从。与中学时代不同的是, 大学生活的衣食起居条件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对初次远离父母、家庭的新生而言, 是一个挑战。

(二)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 他们的中心只是一个“学习”, 而大学里的交往就不那么单纯了, 关系分师生、同学、异性、社团等, 新生们远离往日熟悉与密切的人际关系, 天天面对着自己无法选择的同班同学和室友, 对于缺乏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的大学新生来讲, 新的交往容易产生隔阂。

(三) 学习问题

考上大学的大多在中学期间学习成绩较好, 往往是老师的骄傲、家长的宠儿、同学的榜样, 听到的多是赞扬声和过高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信心满满, 具有很强的优越感。但进入大学, 他们的成绩不都像在中学时那样占据绝对优势, 不再是班干了, 老师的表扬少了, 不再有羡慕的眼光投在自己身上, 于是突然觉得昔日风光不再, 心理优势荡然无存, 第一次体验辛酸、痛苦、彷徨、迷惘, 产生从未有过的困惑。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从未体验过的新环境, 大学新生会萌发出强烈的好奇感, 同时, 也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最近几年,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不断报道了大学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退学的消息。退学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包括退学学生没有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心理上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产生心理疾患;学习上, 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还有就是对专业的不满意、对就业前景的不了解等等。[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可以使他们在正式全面接触这些新环境之前, 对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三、入学教育的内容

(一)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刚入学后, 新生普遍会出现心理落差, 理想和现实之间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差距。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 通过开设课程和讲座的方式, 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 帮助广大新生了解心理健康与智商、心理健康与情商、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出现心理问题如何化解以及自助、互助途径等等。同时举一些具体的实例, 让新生了解到通过自身的努力, 可以改变现状, 或者这样的环境更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2. 积极引导新生, 帮助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

很多新生在入校之初, 对大学生活抱有美好的期望, 但是由于角色转变较慢, 很多新生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为此, 辅导员应该多与新生沟通、交流, 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同时, 组织开展各种经验交流会。这会很好地帮助新生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 让新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角色转换。

(二) 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活指导

1. 让新生自主寻找校园生活中的乐趣。

新生觉得大学生活无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大学校园里的各种活动不了解。入学教育的过程中, 可请有关人员专门介绍学校的社团、英语角、各种讲座和各种文艺演出等有关情况, 让新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这会让新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对大学生活也会充满信心。

2. 培养新生的独立、自理能力。

培养新生的独立能力, 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独立做事的能力, 要求新生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应该亲历亲为;二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新的环境, 新生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就要他们善于开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和解决问题。[3]

(三) 对大学新生进行学习辅导和专业教育

1. 学习方法、方式的转变。

让新生充分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方式与高中的不同, 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最直接的方法是主动寻找任课老师的帮助。当然也可与同学一起探讨, 直到问题的解决。另外, 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十分丰富, 可通过查阅书籍和电子信息系统来解决问题。

2. 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

新生刚开始接触的都是基础课程, 所以对自己的专业要干什么、怎么干都充满了好奇甚至困惑。对于新生来说, 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有作为的校友等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背景、学科专业特色、社会地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及科研情况、主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课程设置、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从而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 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激发学习动力,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3]

(四) 对新生进行引导, 改善人际交往

鼓励新生消除陌生感, 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新生多数都是外地生源, 部分新生由于对环境和同学的陌生而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 以致无法安心学习, 因此, 这个问题最好在入学初期就得到解决。新生都是初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 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 大多数新生也没有住过集体寝室的经历, 突然间面对来自各地的陌生同学会感到很不习惯, 时常还会因为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发生一些不愉快。因此, 新生入学初期, 无论是领导还是辅导员、任课老师都要对新生给予更多的人性化关怀, 要经常深入寝室、课堂, 与新生交心谈心, 了解新生所思所想, 为新生排忧解难, 同时要仔细为新生做好各方面的介绍和解释, 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 适应本土生活;还要充分利用晚上休息和军训休息时间组织新生做些小游戏或拉歌比赛等活动, 帮助新生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和距离, 同时还要教导新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宽容、忍让的道理, 最好打印一些有关同学之间、寝室内部和睦相处的资料, 专门抽时间组织新生学习, 使他们顺利地度过心理不适应期, 尽快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 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五) 安全与法制纪律教育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人身安全教育, 刚步入大学的新生都想对学校所在地有更多了解, 可能会独自或三五成群到处游逛, 所以很容易发生危险, 要告诫他们尽量在校园内活动, 如果要离开校园最好找老生陪同, 以防迷路丢失或对环境、交通路线的陌生而发生意外。其次是财产安全教育, 初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新生们, 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自己掌管较大数目的生活费和一些贵重物品, 或多或少都有些不知所措, 要告诉他们除了每月支出的生活费用以外, 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 而且密码不要用生日或手机号等容易破解的数字。如此之类的细节, 都要一一教给新生。再次是消防安全教育, 要教育新生, 不私接电线或使用大功率电器, 并要教给新生一些消防常识, 一旦发生意外首先切断火源, 扑灭火苗, 同时拨打119或学学校卫处电话。有关安全教育问题还可以摘录一些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 组织新生学习。

四、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

(一) 抓住迎新契机, 做好入学教育初步准备

新生入学教育应当针对新生思想实际, 有的放失地进行, 切忌泛泛而谈。这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在迎接新生时, 院系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都要认真观察新生的特点, 对每届新生形成初步的判断, 为接下来的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奠定基础。

(二) 抓好新生的军训工作

军训不仅锻炼的新生的体格, 更重要的是磨砺他们的意志。在新生进校后及时开展军训,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品性和习惯基础, 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军事训练也能重塑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使新生改掉许多不良的习性。

(三) 以军训为基础, 抓住本校特色, 加强制度教育

新生进入高校后, 其生活、学习、工作和作息都需要自我管理。但他们中有不少人都养成了依赖父母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 如果一开始就放松对他们进行校纪校规教育, 不严格要求, 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继续发展, 经常出现违纪现象。让新生养成把遵守规章制度当做一种习惯。

(四) 发挥学生团体自主性, 做好新老生经验交流

通过院系学生会自主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 让老生中的优秀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事迹说服教育新生, 有时胜过我们领导、老师模式化的说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提高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质量, 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以期不断改进、创新。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 才能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杜艳芳.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M].2004.12.

[2]胡保卫.大学新生始业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 (1) :106-108.

漫谈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教育 篇10

关键词:高校,大学新生,思想教育

1 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环境对人的心里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对于他们来说大学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老师和管理,都会使他们产生种种不适应,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尽快了解熟悉新环境,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的特点。在生活上,大学生要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学会料理自己的一切。宿舍是大学生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自己的“家”。有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住过集体宿舍,几个同学住在一起很不习惯。所以,过这种集体生活要必须遵守宿舍公约,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乐于助人,否则就会因为打水,扫地,睡觉早晚等问题引发不愉快,也会造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障碍等,加剧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大学生要有更强的自理自立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在生活方式上,必须学会料理自己的一切,比如个人生活,消费方式,朋友交往的方式等等;在管理上,大学的老师不像中学的班主任那样管理具体、细致,老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会自学、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学习上,大学的学习特点是自主性强,在学习计划的安排、选修课程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分配,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自学,善于抓好学习重点,进行自我督促和自我提高。自古以来,凡成大器者都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炼,高校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一代文学大师路遥,在大学期间,其条件于现在无法相比,但并没有妨碍他成功。谁敢说,大学生现在遇到的困难不正是辉煌未来的前奏。因此,大学生要了解、熟悉环境,培养自强、自理、自我管理和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树雄心,立大志,刻苦学习,全面发展

结束了小学到中学十余年艰苦的学习生活,终于考上了大学,从以往的情形看,大部分同学都有功成名就,松一口气的感觉,大学生仅仅是“准人才”,要真正成才,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更何况人生的追求是无限的。那么,要想成为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还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新的人生追求为动力,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踏实的学习做起,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如考研,考公务员等等,有了奋斗目标,才会有努力,才会有前进动力,才会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首先,要有远大理想的担负,比如思想不断追求进步,争取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入党。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刻苦学习,努力向上,争取三好,优干的称号。再次,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争取机会,大胆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参加感兴趣有特点的社团组织,第二课堂,努力担任社会工作。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最后,要有强健的身心素质,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保持心情舒畅。

3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

3.1 有极强的纪律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

有国法”,说明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经过紧张的高考,大学生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心理总有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于是很容易产生一种放纵的思想,认为大学生主要是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挥,可以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一不注意就容易违反校规校纪,有些甚至触犯国家法律。大量违反事件的发生均发生于不严格要求自己,法律观念淡薄。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纪律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3.2 面对可能遇到的挫折困境,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在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四年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挫折,这些挫折有生活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有主观原因造成的,也有客观原因所致。如学业不顺,家庭贫困,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等。在挫折面前,一部分大学生消极、失望、放弃了人生的追;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接受教训,磨炼意志,克服困难,最终获得了最大的成功。生活中杰出、优秀的人才,都是在各种各样的磨炼中成熟的,在困境中崛起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强者的分水岭。关键是看大学生如何对待挫折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希望大家能正视挫折磨练意志,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迈进。

4 正确的处理好几个关系

4.1 正确处理当前学习与将来就业的关系

随着毕业生人事制度的改革,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难题。因此,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从一入学就考虑将来的就业问题。从近两年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就业情况看,那些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优良,专业基础扎实,专项突出,一专多能,知识面宽,有创新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毕业生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扎扎实实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人才市场获取机会。

4.2 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谈恋爱一直是高校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和时尚”。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在度过了中学阶段“情感”的禁闭之后,很容易糊里糊涂坠入情网。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是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业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的,而谈恋爱作为一种追求爱情活动,更需要时间和经历,二者相互矛盾,必然是相互影响的。在大学里,因谈恋爱而荒废学业追悔莫及者大有人在,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

4.3 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在大学校园这个环境里,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和这个群体里的每一位同学处好关系,既有利于完成学业,也对健全你们的人格,培养团结、向上的精神,提前主动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学之间如以诚相待,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则一定会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4.4 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课余学习的关系

丰富多彩的课余学习生活,是大学生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它对拓展知识面,培养情趣,陶冶情操,锻炼组织和创新能力等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是提高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你们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及实践活动,做贡献,长才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百君.思想政治教育学[M].大连: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98.

国内高校入学教育论文 篇11

据教育部社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正在研制适合中国大学生状况的心理健康量表。今年秋季大学新生入学时,教育部将在直属高校试点,测试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其目的是让学校的辅导员掌握新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教育部还将下发通知,没有心理咨询机构的高校要尽快建立,有心理咨询机构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

浙江:招考公务员摒弃乙肝歧视

2004年,浙江省公务员招考有了网上报名等许多新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报考公安机关、监狱劳教单位的人民警察要求男性身高在1.68米以上、女性身高在1.58米以上外,今年浙江取消了对报考其他所有公务员岗位的身高限制。对乙肝小三阳的考生,将首次加测HBV-DNA,即检查乙肝病毒是否有传染性,如加测结果为阴性,则对这类考生一视同仁。如此,浙江成为继广东、四川、江西之后,全国第4个向“无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敞开公务员大门的省份。

同时,从今年开始,浙江还将实行公务员招考体检的复检制度。体检对象如对自己的体检结果有异议,可要求复检。如果是现场能知道结果的体检项目,如身高、血压、视力等,可当场提出复检;不能当场知道的,可在接到结果两天内,向体检组织单位提出,由体检组织单位征求医院意见后,安排复检。

北京:对已就业低保对象实行“救助渐退”

以往,一些本来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担心一找着工作就没了低保金,家里的老人、病人也享受不到其他配套救助了,所以不愿意找工作,这种顾虑在今年内会得到解决。

北京市民政部门将对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已就业低保对象实行“救助渐退”政策。即对于已实现就业、不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员,不立即停止其低保待遇,而是在3个月内对其待遇实行递减,逐步取消低保待遇,而家里病人、老人等仍能享受医疗等配套救助。

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损害依法处理

新新只有5岁。有一次,他在玩耍时,将邻居8岁的孩子利利推倒,摔成骨折。利利的家长要求新新的家长赔偿医疗费用。但新新的家长说:“孩子这么小,决不会故意伤害他人。”所以拒绝赔付医疗费用。他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应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负有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等监护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伤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宁波:组织未成年学生抢险违法

在我国,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或者与暴力犯罪作斗争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经常作为一种美德加以宣传和鼓励。其实,这一做法并不值得称道。因为未成年人本身就是国家和社会保护的对象。他们无论生理、心理都处于绝对的弱势,社会经验不多,要求他们在危险情况中保护、救助别人,这已经超出了未成年人的能力范围,往往付出沉重的代价。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探索 篇12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现状,探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大学第一学期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至关重要, 新生要在这一学期里完成角色的转变, 融入大学校园生活, 这对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 帮助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为各高校重要教育内容之一。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1. 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 重新找到学习生活的动力。

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进入大学, 意味着目标的实现, 生活变得迷茫, 学习动力减弱, 这对刚刚进入大学的他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确每个人应当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进入大学只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途径, 要实现人生目标只有更努力, 帮助学生找到努力学习、积极拼搏的意义。

2. 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给新生科学系统的专业指导。

对于新生来说, 专业的选择不是听从父母、亲戚朋友的建议, 就是进入大学时专业调剂而来, 哪怕是自己选择也是从网络上获得的部分专业信息, 对专业了解比较片面。很多学生既不知道这个专业要在大学里学习那些东西, 需要锻炼哪些方面的专业能力, 又不知道这个专业学出来做什么。这样下去既不利于学生搭建合理的专业结构, 又不利于将来的就业。科学、系统的专业指导就尤为重要了, 它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专业, 明确本专业培养的目标, 有针对性地学习, 成为行家, 又要让学生了解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好规定课程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大的发展潜力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3. 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给予新生及时的转换指导。

大学新生从应试教育为主的高中, 忽然来到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的高校, 往往有着诸多不适应。而入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新生实现“转换”, 即从单纯的学生往社会人角色的转换、学习方法由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方式的转换, 思维方式由单向型向多向型、立体型、开放型、创新型转换。从而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 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给新生系统的心理指导。

新生由单纯的环境到了复杂的环境里, 他们的心理往往是不成熟的。他们遇到一些问题, 心理往往有较大的波动, 由此引起的悲剧数不胜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人生挫折, 如何化解所出现的负面情绪,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为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

新生入学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校奖学、助学等规章制度, 又可以让学生明确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二、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成因

新生入学教育是每年新生进校各大院校所必须开展的常规工作之一, 它是高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当前各大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校史校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 内容丰富, 但教育效果不佳, 体现在对校纪校规不清,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以后就业方向不清楚, 没有学习动力、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安全事故频发。这使得学校认真准备的课程成为形式, 为以后的教学、学工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入学教育周期较短。

各大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往往是在正式上课之前, 有的是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周, 有的则是贯穿在军训期间。这段时间进行新生入学教育, 学生入校的新鲜劲还没过, 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事不关己, 然而等过了一段时间, 不适应表现出来以后, 新生入学教育已经结束。

2. 新生入学教育教育形式单一。

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 把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作为课堂的客体, 把大量的理论知识单一地灌输给学生, 缺乏互动, 影响了学习效果, 而且有些内容并非通过一两节课的讲解就能让学生掌握的, 需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停地加以引导。

3. 新生入学教育缺乏层次感。

当前, 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是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内容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的同时灌输给学生, 对学生而言, 如此巨大的知识仿佛都是十分重要的, 都是急需掌握的, 这样下来很多内容却没能掌握。

4. 师资不足, 教育理念不稳定。

在入学教育中, 除专业介绍由相应专业负责人或资深教授来完成外, 多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老师、学生辅导员担任, 有的还包括学生干部, 人员不固定, 随意性很大。不仅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而且人员流动性大, 使得办学理念、专业发展思路等因个人的理解不同而异, 这种散漫的局面导致学校或学院没有类似于中心思想的理念, 不能形成凝聚力。

三、改进新生入学教育思路与方法

1. 尊重认识规律, 实行长期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不应该是学生进校时的短期的常规工作。新生从踏入高校到完全熟悉高校, 专业的认知, 专业思想的确立, 学习方式的转变, 安全意识的形成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并可能短期就能完成的。我们应当尊重人们的认知规律, 实行长期的教育, 将新生入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相结合, 注重随时、随地、随性的教育, 形成课堂上理论教育, 生活中矫正强调的教育机制。

2. 科学的设置教育内容, 使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具有整体性、层次感。

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根据以往学生入校时存在的问题总结而来的, 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开学开展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的入校的新鲜劲还没过, 对什么是大学没有感觉, 在这个时候就要把大量、关联性不大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不仅不重视, 听起来也不认真, 即使认真听了, 在这个阶段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我们可以科学系统地设置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使它符合学生熟悉新校园的过程, 让学生感觉我们所讲解的内容符合当前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 认真接受知识的同时, 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3.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不应将新生看成纯粹的教育客体进行单向灌输, 忽视新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要加强双向沟通, 让学生参与进来, 这样不仅学生接受知识非常容易, 而且不容易忘记。

4. 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在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教师素质的同时不断壮大师资队伍。

在新生入学教育之前对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人员进行培训, 在明确每个内容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与此同时, 我们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新生入学教育仅靠学生工作这一条线同志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与教学、后勤、党务、群团等工作密不可分, 与广大教师的师表作用密不可分, 与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参与密不可分, 入学教育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 才能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新宇.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6) :91-92.

[2]梁振聪.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 2009 (3) :209-210.

[3]刘廷辉, 刘亚轩.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辽宁师专学报2006 (2) :55-56.

[4]庆承松, 张勇.我国高校新生教育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5]刘月秀, 邱冠文.大学新生教育: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论坛, 2011 (4) .

上一篇:传统雕塑下一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