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2024-07-21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共12篇)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二、理论综述

宏观经济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且,投资在当年虽然表现为增长的需求效应,但一旦投资形成,在之后几年中则可以表现为产出的供给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一个部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样具有当年的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

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包括中外合作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开发合作和BOT、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和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家证券投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等)。外资能够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加速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就业率,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逃避税收,产业安全受到威胁,转嫁环境污染等。

凯恩斯的“投资、消费乘数理论”。凯恩斯利用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建立投资、消费乘数理论。投资、消费乘数是表示投资、消费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当净投资增加时,国民收入将是初始国民收入的一个倍数。

三、模型设定

(一)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考虑到引入国内能源消耗总量作为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内部原因,引入实际利用外资额和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中间价)作为影响的外部原因。

首先,能源消耗总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应存在显著的影响,因为能源是绝大多数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所必需的。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来资金大量涌入中国寻求发展机会,这不仅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由此外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最后,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中间价)变化会导致外资折合成人民币的数额变化,进而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二)模型形式的设计

由于投资存在乘数效应,即一定的投资额将导致国内生产总值数倍的增长所以可将实际利用外资以一次型引入模型。同理把能源消耗总量和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中间价)以一次型引入模型。所得模型为:

四、数据的收集

用2001—2010 年的数据做分析:

Y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1为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X2为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X3为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中间价)。

五、结论

能源消耗总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确实有影响,原因是其中所包含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是绝大多数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能源。由2=0.939267可得能源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有着很高的解释能力,这证实了能源确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节约能源,保护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切实做到和谐发展经济。

六、政策建议

为全面实现2002 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要充分发挥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的权重作用,其指标含义是,按可比价计算的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以吨标准煤作为单位。因为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解决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政府及各个企事业单位要加快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强节能管理,更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节能降耗。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消息,2013 年前9 个月,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能耗降低了3%。2012 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仅降低1.33%。2013 年前两季度,能耗较2012 年同期降低了2.78%,这充分表明,2013年第三季度的降低能耗工作有明显改善。但是,按照中国政府制定的未来五年能耗减少20%的目标,这一下降速度仍然不够,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各地各部门乃至全民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主要是国家要采用相应措施,例如,取消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类(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对“两高一资”商品加征或开征出口暂定关税,加大了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区域限批”的力度。

摘要:近几十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深入研究经济的增长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如果可以得到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较为精准的数据,就能合理制定出相关的经济政策,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国民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篇2

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

(1)能完整反映可提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总量。

(2)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3)可用于分析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发展速度。

(4)便于国际间的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

任何一项统计指标,都有其确定的使用范围,夸大其使用范围和过分地强调它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了解GDP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局限性。

首先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GDP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比如,采伐树木,作为林业生产,GDP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GDP却没有计算相应的代价。

其次,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目前,经济学将固定资本存量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存量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上测算的厂房、办公用房、居民住房、道路、桥梁、码头等建筑物和运输、通讯等机器设备在某一个时点上的价值总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固定资本的变化量等于当期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加量,减去当期固定资本价值的减少量。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属于其中的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加量,而以前时期形成的固定资本,由于质量等方面问题无法正常使用而进行处理,所损失的价值属于其中的固定资本价值的减少量。可见,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如果质量不好,所形成的固定资本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

再次,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如未付酬的自有家庭服务,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按照国际标准,GDP不反映这些活动。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工作多是雇佣保姆来承担,雇主就要向保姆支付报酬,相应的活动就反映在GDP中。因此,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GDP并不完全可比。

再有GDP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和公平的状况,人们的福利状况会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改善。人均GDP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加时,这个国家的平均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也许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并没有增加,或者增加得较少,因此他们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从人均GDP就看不出这种由于收入分配的差异而产生的福利的差异状况。

因此,要全面客观地看待GDP这一宏观经济指标,在强调它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在看到它的不足时,同样不能苛求它,不能因为它的局限性而贬低它的作用,而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它。

什么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其主要核算内容是什么?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又称为“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SEREA)”。是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SEEA)》具有中国特色的称呼。

与联合国SEEA不同,我国所称“环境”是狭义的概念,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并列的两个名词;另外,考虑到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要求,我国将经济放在首位,资源、环境并列显示在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核算、环境核算、经济与资源环境综合核算。

其中:自然资源核算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及其它生物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的核算。

环境核算包括陆生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城市大气环境的核算经济与资源环境综合核算包括GeGDP、EDP及资产负债、国民财富的核算。

什么是绿色GDP?

绿色GDP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泛指在现有GDP的基础上,扣除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之后的余额。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以后的最终成果。其中,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核算期内由一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实体性”物量耗减,包括资源的经济使用和其他物量耗减。由于资源性质的不同,资源耗减成本又分为存货型资源耗减成本和资本型资源耗减成本,每种成本又分为实际耗减成本和虚拟耗减成本。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 篇3

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就公报内容从以下七个方面作了概述:

一、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农业生产加快向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39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1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209万公顷和63万公顷;油料、糖料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87、180和172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24、15和88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5711万吨,比上年增长1%。油料产量2900万吨,增长1.2%;棉花产量492万吨,下降7.5%;糖料产量10151万吨,增长17.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590万吨,比上年增长4%;水产品产量达4513万吨,增长3%。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1%。长江中下游干流3576公里堤防加固工程基本达标;黄河下游堤防加固完成断面达标982公里。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0多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多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增加值45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16638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集体企业增长8.6%,股份制企业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长23.4%;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等电子通信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25.9%以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620亿元,增长20.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636亿元,增长15.3%。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02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31020亿元,增长17.0%;集体经济投资5901亿元,增长11.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6280亿元,增长15.7%。分用途看,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6.4%,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9%。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全面增长。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0.6%,中部地区投资增长20%,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3.5%,分别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0.6和9.1个百分点。

三、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898亿元,增长1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013亿元,增长6.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9.2%,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6.6%。通信、汽车及其相关商品消费热点初步形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的通信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9.2%;汽车类增长73%;家用电器类增长14.6%。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国内旅游人数877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出境人数达16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其中,因私出境10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9%,占出境人数的60.6%。

四、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总额2952亿美元,增长21.2%。全年对外贸易顺差304亿美元。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增长12.5%。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86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42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五、价格总水平小幅下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农村下降0.4%。服务价格比上年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下降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2%。

六、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实际增长4.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9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2002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845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45‰。到2002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7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1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400万人。全国共有205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07万人。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理论分析 篇4

关键词:绿色GDP,经济发展,分析

GD P是衡量经济过程中通过交易的产品与服务之总和。也就是说在GDP的总量核算上要扣除在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自然资源的代价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的成本后而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一、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存在的不利因素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而忽视了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条件, 即未考虑自然资源耗损的折耗和生态环境的损失。这种不考虑外摊成本的经济核算后果是:一方面使经济产值虚幻增加, 使现行经济产值的增长带有虚假性, 看不到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回报;另一方面使资源持久削弱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GDP的理论应用分析

GD P经济的增长, 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指标, 因为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造成的损失, 所以并不能反映经济的增长质量和代价, 这样就给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分析、评估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带来诸多的不便, 亟待解决。工业的进程的大力推进和人们意识程度的逐渐的加深, 在社会进步中资源生态环境的发展愈来愈重要, 所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途径, 一种环保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建立绿色GDP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就是关键, 其势不可挡的发展速度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并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依据。

目前, 世界通行的经济增长指标绿色GDP, 它是在经济核算中将生态影响也纳入框架体系中, 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增长统一, 使得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 得到真实的反映, 所以绿色GDP的核算指标体系可以真实的反映国家的发展水平, 可以准确的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总量。又由于GDP在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 所以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宏观管理部门了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但是现行的GDP在实际的操作和运行中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衡量经济过程中通过交易的产品与服务之总和就是GDP, 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并不能辨识其发挥的作用是正作用还是逆作用, 也就是增加社会财富还是减少社会财富, 由此可见, GDP中包括有损害发展的“虚数”。之所以在本质上认为GDP任何的货币交易都“增加”社会福利, 这是把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一律抛开其正号和负号, 统统以“绝对值”状态累加在一起, 所以就造成了它在反映发展上的表达不实。

1、GDP不计增加部分的质量, 而仅仅反映增加的数量。

2、G D P不计总量增长过程中的破坏性后果, 这种破坏往往是由于人为所造成的。不能反映分配不公、社会贫富悬殊等瓶颈问题。

3、G D P未真实反映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看, 它把妇女生育、志愿者的贡献、家务劳动等非市场经济行为完全或部分地忽略掉了。

4、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计算, GDP把造成社会无序和发展倒退的支出均视为社会财富, 如犯罪、自然灾害、家庭解体等成本等。

5、G D P计入并累计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活动, 不能如实反映自净能力下降、环境的缓冲能力下降、抗逆能力下降。

上述种种都集中反映了GDP作为测量国家财富指标的弊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中, 要逐步改变GDP带来的“非实”部分, 将其改造或还原成能更准确反映发展数量和质量的新指标, 如绿色GDP等。

人们企图把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 从传统意义上所统计的GNP中扣除, 从而再现一个真实、可行、科学的指标, 去衡量我们所面对的国家和区域的实质性进步。在众多的度量中, 绿色GNP应当是其中一个较易理解、较为方便计算的指标。所谓绿色GNP, 从最简单的图示出发, 它是将现行统计下的GNP, 扣除两大基本部分的“虚数”。

即绿色GNP=现行GN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绿色GNP将比较合理地扣除现实中的外部化成本, 并从内部去反映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因此, 它应逐步地被认同, 并且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

据经济学家分析, 我国要想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 又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 我们就要把资源生产率提高4-5倍。在这种情况下, 对环境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若想进一步改善环境, 就必须把资源和生产率提高8-10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 但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增长质量却不高。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投入, 重复利用率很低。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 环境保护的代价是巨大的看, 除非有大的技术突破, 这种环保的期望方有实现之可能。发展循环经济是消除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泡沫的必由之路, 也是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所以寻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选择循环经济是十分明智的。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一种闭环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它建立在对物质的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之上。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这也是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经济活动准则, 它的追求目标是以尽可能减少环境代价和资源消耗最大限度的实现发展效益。“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是一种开放型的单向物质流动模式。在这种经济中, 对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是高强度的, 而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 且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减量化是指在经济活动中, 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资源消耗及废弃物的产生, 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再循环是指对生活生产使用过的废弃物进行适当的处理, 进行全面循环利用, 使之最大限度地重新变为资源。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建立闭环的经济发展系统和物质循环模式。再利用是指解决产品自身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种模式主要从生态角度出发, 比如尽量使用翻新、修复后的产品, 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提高零部件及产品的循环利用率, 节约生产成本和资金投入。

四、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体制

现有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指标及其计算方法都是通过评价自然环境、经济和人文系统的表现来反映一定的政策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 人类不得不重新寻求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不管是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仅仅从经济目标来衡量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 从形式看它们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 实质上都把环境当作一个容纳生产废弃物、提供资源的载体, 不注重环境的保护, 忽视环境质量的变化,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 环境保护不能真正被落实下去的。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以此为基础向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而仅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远远不够的。把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进行评价, 环保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在经济评价的过程中把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的一个因素参与到经济总量中进行评价, 把环境资源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将其纳入到经济增长体系中去, 最终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五、结语

总之,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理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 亟待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掘和科学地研究,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法杰, 王玉灵, 郑钧编著《工程经济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 篇5

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1000 改良西门子法 江苏顺大集团 江苏扬州3000 改良西门子法 江苏特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500 改良西门子法 连云港中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300 改良西门子法 张家港市日晶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张家港 500 改良西门子法 江西晶大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100 改良西门子法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新余 6000 改良西门子法 江西通能硅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樟树 300 改良西门子法 江西景德半导体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景德镇 1500 改良西门子法 朝歌日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南鹤壁 300 改良西门子法 焦作煤业(集团)合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焦作 1800改良西门子法 林州中升半导体硅材料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 300 改良西门子法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5000 改良西门子法 南阳迅天宇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方城 300 冶金法 宁夏银星多晶硅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吴忠 1200 冶金法

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 宁夏石嘴山1500 改良西门子法 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公司陕西咸阳 1250 改良西门子法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 四川峨眉 2200改良西门子 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眉山 3000 改良西门子法 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乐山 3000 改良西门子法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乐山 1260 改良西门子法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四川乐山 1000 改良西门子法 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3000 改良西门子法 雅安永旺硅业有限公司 四川雅安800 改良西门子法 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1500 改良西门子法 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巴彦淖尔 3000 改良西门子法 内蒙古鄂尔多斯多晶硅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3000 改良西门子法 内蒙古锋威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阿拉善 1500 改良西门子法 山晟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 2000 冶金法

湖北晶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随州 1500 改良西门子法 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湖北省宜昌 2500 改良西门子法 武汉东立光伏电子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1500 改良西门子法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3000改良西门子法 黄河水电新能源分公司 青海西宁 1250 改良西门子法 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重庆赛林新能源)重庆市 4300 改良西门子法 潞安高纯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潞安 2500 改良西门子法 特变电工新疆硅业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3000 改良西门子法 济宁凯伦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邹城 1000 冶金法 佳科太阳能硅(厦门)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1000 冶金法 桑杏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龙岩500 冶金法 南安市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 福建南安 3000 冶金法 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 辽宁锦州 300 冶金法 蓝天开国有限公司(香港)广东深圳 200 冶金法

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 浙江衢州 1500 硅烷法

六九硅业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3000 硅烷法

福聚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 5000 改良西门子法

加快国内生产绿色化步伐 篇6

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Ron Kirk)称裁决为“一次巨大的胜利,保证了美国核心制造业能获得所需的原材料”;欧盟贸易专员卡瑞德古特(Karel de Gucht)称“此次最终裁决,是我们为欧盟工业争取公平购买原材料的机会取得的重大胜利”。

我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1月31日就此表示,对世贸组织最终裁决,中方感到遗憾。中国将认真评估WTO裁决,并根据世贸规则对资源类产品实施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案起源于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向WTO申诉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称中国对焦炭等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和WTO规则,造成世界其它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它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要求与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展开磋商。墨西哥于8月21日也以类似的理由,提出了贸易争端请求。

遵循WTO争端解决程序,中国分别与美、欧、墨三方举行了两轮磋商,但均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于是,2009年12月21日WTO设立专家组,调查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

遵循WTO争端解决程序,中国分别与美、欧、墨三方举行了两轮磋商,但均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于是在2009年12月21日WTO设立专家组,调查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

经过两年的调查听证和抗辩,WTO专家组于2011年7月5日初步裁定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违则。2011年8月31日,中方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上诉,要求推翻专家组报告的部分裁决。

今年1月30日,WTO上诉机构发布最终裁决,维持了WTO专家组初步裁决的核心内容,即中国对多种工业原材料实施出口税和配额违背了WTO规则,并驳回了中国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请求。

实际上WTO终裁报告并未完全维持WTO专家组初步裁定的所有内容,在几个重要问题上支持了中方的上诉请求,纠正了专家组此前的部分裁决,包括裁定起诉方专家组请求违反《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有关规定,即专家组关于配额分配管理、出口许可证、出口最低限价、配额招标的裁决整体无效;裁定专家组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20条的解读错误等。但同时也遗憾地看到,WTO上诉机构维持专家组关于GATT第20条不能适用于中国出口关税抗辩等部分裁决。

根据该案起诉背景和WTO专家组报告内容以及终裁结果,结合我国国内政策实施情况,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该案争端的焦点,是我国旨在环保目标的国内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政策调整,滞后于出口限制等“绿色贸易”政策,形成限制国外企业(打别人孩子)而没有同时限制国内企业(没有打自己孩子)的被动局面,为欧美留下利用WTO诉我的口实,成为我败诉的症结。

此案抗辩和最终裁决的关键是,我国无法援引WTO“环境例外”条款。即我国出口关税不符合入世承诺和有关WTO规则,且未满足GATT第20条环境例外条款,尤其“20(g)与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条款要求。

应当承认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国内生产和消费环节政策调整滞后,违反与WTO“一致性”原则,成为发达成员利用WTO诉我的口实。

这就要求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不仅要绿化贸易、还要同时绿化生产体系、消费体系等经济全过程,否则只“绿化”贸易环节,易引致国际争端。

第二,尽管终裁败诉对我国原材料出口管理构成巨大挑战,但从整个案件上诉和抗辩过程看,WTO并没有打压掉我继续运用贸易手段实现环保目标的政策空间,反而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该案充分说明“环保成为最大的赢家”。

尽管WTO终裁结果我国败诉,但并没有否定我利用贸易手段达到环保目标的合理性,而是裁定出口关税限制与国内生产和消费政策不一致性违规。

可见,该案终裁结果尽管对我国原材料出口管理构成巨大挑战,且会干扰我国温室气体以及其他重要污染物的减排努力。但WTO裁决中一直高度认可环境保护纳入我国综合决策的重要性,并积极赞赏我国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

WTO专家组裁决报告7.511段明确指出,“出口限制政策构成综合环境保护政策的组成部分”、“中国在环保及其他方面的措施的幅度之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付出的努力值得称道”。

第三,该案只是欧美在WTO诉中国的“问路石”,接下来是稀土,且发达成员已经将以往专注于国际贸易上的目光,越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主要存在于两成员国边境的贸易摩擦,投向边境线后贸易伙伴成员国的国内相关政策制定问题,如美国对我清洁能源政策启动301调查案,并警示性扬言拟诉诸于WTO争端解决机制。

欧美提起原材料案诉讼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目前涉案的9种原材料,事实上,此前欧、美、日已经多次就稀土问题向中国施压,并提出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可以预见到,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的同时,还极有可能将其他,如我国清洁能源补贴政策等诉诸WTO。即将投射在国际贸易上的目光,越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主要存在于两国边境的贸易摩擦,投向边境线后贸易伙伴成员国的国内相关政策制定问题。

2010年9月美国对我国清洁能源政策启动301调查,并警示性地扬言,如我国不做出相应政策调整,拟将诉诸于WTO争端解决机制。

在WTO多哈“早期收获”谈判和APEC平台上,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成为美国“志在必得”的要价,并提出取消环境产品非关税措施(风能等环境产品补贴措施)。

nlc202309040436

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提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关注的两个领域,其一就是“谋求贸易伙伴国政策规则的统一”。而其中环境政策必将成为其首选领域。

从以上分析充分说明,资源环境与贸易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利益的持久性战略问题,并将长期困扰着我国与美欧等发达成员在全球的经贸利益格局。建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长期的应对机制与策略,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世界资源环境与贸易格局变化的新动向,把握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WTO规则的一切可能空间,加快制定和出台国内资源环境相关政策,以维护资源环境利益实现国家政策目标和国家意志作为“十二五”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资源环境与贸易规则,主动塑造我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运用绿色贸易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不动摇,以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为出发点,以维护国家综合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前瞻性开展环境与经济决策一体化国家战略研究,要求环境政策不仅绿化贸易、还要绿化生产体系、消费体系等经济全过程,否则,只有贸易环节的“绿化”,会引致贸易摩擦并导致政策失效。

第二,尽快开展环境与贸易国家战略研究,构建绿色贸易政策体系,建立贸易与环境有效的应对机制,加强各部门“绿色执政能力”建设。当务之急是开展环境与贸易的执政能力培训,建立我国应对WTO环境与贸易争端的有效协调机制,设立国家层面的环境与贸易工作小组,有效提高各部门积极应对环境与贸易领域国际摩擦的能力。

第三,在中美、中欧等双边战略与经济合作框架下,建立绿色贸易合作机制。开展共同关注的相关议题研究,建立多双边互利共赢的共识,强化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国际地位。

第四,加快国内生产或消费环节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积极推进环境税改革,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种开征环境保护税,确保我国的贸易限制性措施与WTO规则和入世承诺相一致;

第五,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确保国内贸易限制措施与WTO规则相一致。一是,今后应当使用更多的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环境政策,避免违反WTO原则;二是,环境成本内部化,尤其针对生产环境征收高额超标排污费;三是,提高排放标准;四是,研究制定出口环节的环境边境调节税(Environmental Border Tax Adjustment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用于控制温室气体、治理污染、提供公共环境服务。

总之,我国密切关注国际资源环境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坚持以维护环境利益为着力点赢得国家利益,加快国内生产或消费政策绿色化的调整步伐,有效避免旨在环保目标的政策违反WTO规则。环境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已成为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因素,并逐渐纳入到国家战略框架体系之中。此次WTO原材料案已充分反映出,保护资源环境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旗帜,也日益成为以环境利益为着力点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我国正逢以维护资源环境利益赢得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已初步掌握了“以环保名义”对发达成员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技能。“十二五”是节能减排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更应从国情出发,以维护资源环境利益实现国家政策目标和国家意志,作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国内生产或消费政策绿色化的调整步伐,避免违反WTO规则,赢得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海南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预测模型 篇7

一、模型变量的选择

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设为变量Y)的因素较多,这里不能全面给予说明分析。根据影响因素的大小、可得性与可比性,选择以下影响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X1)、财政支出总量(X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X3)、进出口总额(X4)、上一期国内生产总值(X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保障,影响效果显著;财政支出是扩大内需的保证,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城乡居民储蓄能够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扩大投资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多的储蓄也会减缓经济的发展;进出口总额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上期国内生产总值是下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数据资料见表1。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于2006年《海南统计年鉴》,且为当年价格)

二、预测模型的构造

(一)模型的选择

由Y与各变量X1、X2、X3、X4、X5之间的线性关系及散点图可知,Y与X 1、X 2、X 3、X 4、X 5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从而可设理论模型为:

(二)模型的参数估计与修正

利用Eviews软件中OLS对理论模型(1)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结果为:

模型(2)中参数β3与β4的t检验均不显著,且β4<0,表明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反而减少,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把变量X4剔除。而剔除变量X4后估计的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把变量X3与X4剔除后,得到修正的模型结果如下:

(三)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与统计检验

从模型(3)中的参数可以看出β1、β2、β5均大于0,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X1)、财政支出总量(X2)和上一期国内生产总值(X5)对GDP有影响,这是符合实际的。所有变量与方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非常高。

2.计量经济学检验

异方差检验:由Eviews软件运算的White检验结果为nR 2=10.133<χ20.05(9)=16.919,可知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序列相关性检验:因为模型含有被解释变量Y的滞后变量X5,D.W检验已不适用。因此用Durbin-h检验法及其统计量进行检验。

根据Eviews软件所得的相关数据,求得h=0.701

3.模型的预测精度检验

利用回归标准差进行检验,其中k为参数个数,这里k=4。由此得SY/Y=2.2%<5%,模型的预测功效较好。

三、模型的经济解释

由模型参数可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财政支出总量和上一期国内生产总值与本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均成正向关系。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1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加3 574万元;当财政支出总量增加1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加1.1亿元;当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亿元时,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加7 291万元,表明了经济发展的惯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可见其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出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它不仅自身直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而且还通过影响消费和投资的方式间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四、模型的预测

要对未来年度的GDP进行预测,首先要进行模型相关指标的预测。通过散点图与相关分析可以用时间序列回归方程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财政支出总量进行预测。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时间序列模型

从数据序列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的海南“房地产泡沫”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X1)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设置如下虚拟变量:

经拟合,初步选择指数模型:X1=Aeat+bDtε1,其中t为年份。对模型作对数线性化后并进行OLS估计,得到虚拟变量模型:

模型的统计检验均显著,且不存在自相关与异方差。进一步验证了“房地产泡沫”对1992-199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有显著的影响。模型的回归标准差SX1/X1=4.6%<5%,故模型的预测功效较好。

(二)财政支出总量的时间序列模型

根据财政支出总量(X2)的散点图,同样选择指数模型:X2=Keβtε2,其中t为年份。对模型作变换后并进行参数估计,得到:

模型的统计检验均显著,但由D.W=0.5808可知,模型存在严重的自相关,利用科克兰内-奥克特(Cochrane-Orcutt)法对模型进行差分,得到模型:

模型的扰动项自相关已消除,模型的回归标准差SX2/X2=2.2%<5%,故该模型的预测功效也较好。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

运用上述三个模型对2006-2015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见表2。

单位:亿元

(四)预测结果的评价

由上述预测结果看出,海南经济在“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态。以2005年的实际值为基数,并按当年价计算,“十一五”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支出总量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1%、19.4%与12.4%,消除物价指数的影响后,与《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三者分别增长10%、12%与11%左右的目标基本上是相吻合的。根据海南省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2006年的实际GDP为1 0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6.5%,创1994年以来生产总值增速新高,提前一年实现生产总值跨千亿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25.74亿元,财政总支出为194.64亿元,三者的预测误差分别为1.3%、-12.5%和9.4%。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 830亿元,到2014年将突破3 000亿元。

五、结束语

预测是在历史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事物的规律性,若经济基本保持稳定发展,预测结果与实际大致相同。然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现代区域经济系统均为开放系统,加之气候条件的变化、人为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周期的波动,将会导致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

经过20世纪“房地产泡沫”后,海南省委省政府通过调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虽已步入了持续健康运行的区间,但由于目前海南经济总量小,城市化、工业化和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三低一小”依然是困扰海南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部署,海南积极稳妥的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将会使海南的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社会事业也必将实现一次新跨越。

参考文献

[1]庞皓,李南成.计量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长风.经济计量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3]王梦奎,李善同.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易丹辉.统计预测——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5]田静.新疆人才资源需求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6(2):99-100.

[6]高娃,包国华.内蒙古生产总值的统计分析模型[J].北方经济,2005(11):63-64.

浅谈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认识 篇8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积极作用,局限性,发展观

一、定义及基本概念

国内 (地区) 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季度或一年)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有常住单位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 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方面的概念和内容:

(一) GDP核算遵循“在地原则”。所谓在地原则, 是指不论生产者隶属哪个国家 (地区) , 只要在本国 (地区)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生产成果都计入本国 (地区) 生产总值。例如, 广东公司驻山东子公司的生产成果计入山东省生产总值, 而山东公司驻广东子公司的生产成果则计入广东省生产总值。

(二) GDP的生产者是“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常住单位既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也包括居民个人。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在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活动场所。2、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3、经济活动超过一定时期 (一般以一年为标准) 。根据这一界定, 在中国的外企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 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包括在我国的GDP中。但是, 各国的驻华使馆, 由于它们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就不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

(三) GDP核算的是“最终的”产品和服务。从实物运动角度看, 生产活动的成果可以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类。中间产品就是本期生产出来, 并在本期再次投入生产活动作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的产品。最终产品则是指本期生产, 本期不再加工, 可供社会最终消费、使用或者库存的产品。例如, 棉纺厂用棉花生产出棉纱、织布厂用棉纱织布、服装厂用布生产服装, 其中只有服装才是最终产品。计算全社会的GDP时, 应扣除棉花、纱、布等中间产品的价值。

(四) GDP各项交易的记录时间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 在价格方面,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消费、投资等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而进口和出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二、GDP的积极作用

GDP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经济指标, 作为价值形式, 包含了以各种使用价值为基础的全部交换价值, 进而还可以包含没有进入市场、但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的价值。在GDP的统计中, 不同的劳动形式和不同的使用价值, 都可以作为同一的东西加以计算、加总和比较。我国将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反映经济增长率。

GDP是衡量一定时间经济产出总量的代表性指标, 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用公式表示为: (报告期GDP-基期GDP) /基期GDP。根据经济增长率, 可以进一步计算各产业部门, 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二) 进行结构分析。

GDP作为增加值的总和, 一是可以反映产业结构, 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 以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二是反映地区结构, 即各地区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三是反映分配结构, 即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的份额。四是反映支出结构, 即GDP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份额。

(三) 进行国际比较。

对不同国家进行经济比较, 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和其它国家经济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富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但由于不同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采用本国货币为计算单位计算的, 因此要考虑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差别, 通常用购买力平价法来调整国内生产总值, 实现两国的比较。

三、GDP的局限性

(一) 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GDP的核算中, 没有考虑资源环境和经济过程的关系, 忽略了经济产出的资源环境投入成本, 以及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和破坏。现有的GDP指标不能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相反, 环境质量的恶化还会促进GDP的增长。

(二) 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 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 还取决于其质量。如果固定资本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 那么它们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比如我们盖了许多厂房、住房, 修了许多道路、桥梁, 但质量差, 没有多久就不得不拆除, 虽然GDP表现得一派繁荣, 但国民财富不会增加, 反而可能会减少。

(三) 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一是GDP不包括自给性服务产品的价值, 家庭和个人为自己最终消费而生产的自我服务如自己洗衣做饭, 照顾老人儿童等服务。二是不包括义务劳动的生产成果, 如义务医疗、义务植树等。三是不包括不正规经济的生产活动成果, 不正规经济由于具有高度的隐瞒性和分散性, 很难准确统计而这部分经济成果所占比重较大, 不能反映全部生产成果影响经济分析和决策。

(四) GDP不能反映人们的分配、贫富差距状况。

GDP是一个生产指标, 其核算只给出了当期可用于最终使用的经济产品总价值, 本身并不等同于一国国民当期所获得的总福利, 也无法体现国民经济不同组成部分在经济产品以及福利获得程度上的差别。因此无法用这个指标反映国民生活质量状况、收入分配平均情况等。

四、GDP新的发展观

在新的发展观下审视GDP, 不难发现, GDP局限性的日益突出, 正是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日渐突出的体现。正因为如此, 人们提出了新的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抑制过剩产能,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推进自主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 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变动的系统, 每个经济指标都是为反映某个领域、某个过程、某个方面而设计的, 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篇9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进口需求,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学者分析了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 进口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指出出口仅仅能在短期内单向促进经济的增长;而进口不但能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进口对经济的拉动程度比出口要大, 我国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进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大大超过了出口。进口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反过来, 国民经济的增长对进口需求的拉动有多大?本文通过对近30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进口总额的分析,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经济模型, 探讨GDP对进口需求的拉动程度。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二、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本文选取GDP作为解释变量X, 反映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 进口需求作为被解释变量Y, 反映进口额的变化。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分析时间段为1978—2008年, 具体数据见表1。

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进口贸易发展迅速, 从1978年的187.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83849.4亿元。GDP与进口需求散点图见图1。可以看出, 二者存在大体的线性关系。

下面建立GDP与进口需求之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Yt=β1+β2Xt+μt, 其中μt为误差项 (1)

通过Eviews的计算, 得出结果如表2。

写出样本回归方程:

三、模型的检验与调整

1、经济意义的检验

所估计的参数β2估计值为0.2877。说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相差1亿元可导致进口量相差0.2877亿元。这与经济学中的意义相符。

2、拟合优度与统计检验

用Eviews得出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的同时, 已经给出了用于模型检验的相关数据。

拟合优度的度量:可决系数为0.9661, 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即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被解释变量进口需求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对回归系数t的检验:对于变量的显著性, 当a=0.05时, t分布临界值t0.025 (29) =2.045。可见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 解释变量参数显著。这表明,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进口需求有显著影响。

3、异方差的检验

从Eviews分析可以看出残差平方随解释变量X的增大没有呈现增大或减少趋势, 因此模型可能不存在异方差。

可以通过Goldfeld-Quanadt检验, 将模型样本分为2个样本空间, 即样本1为1978—1990和样本2为1996—2008。每个样本个数为13。构建F统计量:F=156080/175533=0.8892。

在a=0.05下, 上式中分子分母自由度均为11。查F分布表, 得临界值F0.05 (11, 11) =2.82。因为F=0.8892<F0.05 (11, 11) =2.82, 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4、自相关的检验

对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时, 作DW检验。已知DW=0.191984, 对于N=31, K=2查表知Dl=1.297, 因为DW=0.191984<Dl=1.297。因此该模型存在正自相关。对原始数据采取广义差分法来消除自相关后, 得到的回归结果, 可使模型更正为:

因为4-du=2.433>DW=1.7310>du=1.567。这说明模型中已无自相关, 并且t、F统计量检验显著。从该模型可以看出,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亿元, 进口将平均增长0.2888亿元。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进口需求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并且拉动作用将随GDP的增长而增强。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亿元, 将平均带动进口增长0.2888亿元, 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只是影响进口需求的一个因素, 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进口需求。

第一, 供给因素的影响。从供给因素角度来看, 主要受国外市场的供给和国内进口竞争产业的供给的影响。国际市场上供给的增加, 在需求短期内不变的情况下, 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下, 势必会导致价格的下降, 从而进一步会带来进口量的增加;反之, 将会带来进口的减少。相比而言, 国内进口竞争产业的崛起, 会带来进口产品国内供给的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进口量。

第二, 有效需求因素的影响。从有效需求因素来看, 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样也是制约我国进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我国长期出口增长速度大于进口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还要归结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而引起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虽然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出现过剩的现象, 但是却存在严重的投资不对口现象, 我国的进口产品结构还偏重于生产领域对进口原材料及设备的需求, 生产部门投资的不足将导致进口需求的下降;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波及范围广, 影响程度深,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在国内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口需求;在国际市场上, 汇率变化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进而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以至于减少本国的进口需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主张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 对出口有一整套激励机制, 对进口则采取限制措施, 该政策势必影响着我国的进口需求。

针对影响我国进口需求的因素, 可制定以下对策:其一, 引导固定资产投资的流向。针对我国投资不对口的现象, 政府可采取措施, 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进行控制, 如征收收益税等, 同时给予投资于生产领域的私人资本一定的优惠政策奖励。从根本上来说, 还是要提高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 提高收益率, 从而吸引大批私人资本, 提高私人资本投资生产部门的积极性。其二, 稳定人民币汇率。参照一揽子货币政策制定汇价, 保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在美国无法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无法保持美元汇率稳定的情况下, 我国可以考虑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维持物价的稳定以及货币购买能力的稳定, 减少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打击。其三, 改变“奖出限进”的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上, 可以考虑放宽进口限制条件, 逐步减少进口配额以及降低进口关税率, 减少进口成本, 刺激进口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尹敬东、王佳妮:FDI、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9 (2) .

[3]薛秀春、潘盛华: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及政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5) .

[4]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篇10

国债发行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央财政收支间有着很大关系。朱世武, 应惟伟在国债发行规模的实证研究中指出, 国债发行主要受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基于此, 我们发现, 国债发行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间存在着关系。国债的发行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又要随经济的不同时段进行调整, 依次国债发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国内经济形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国债的发行, 对于抑制通货膨胀, 收缩流动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建立

1、1n和1nGDP初级方程。

通过最小二乘法OLS, 取1981-2004年的数据, 建立国债发行回归方程为:

LnGZt-7.727+1.3864LnGDPt

其中R2=0.989, t=44.015, t0.025 (24-2) =2.074, D.W.=08546 (取α=0.05) , 且怀特检验后不存在异方差。作图后可以看出, 存在正序列相关性。进行D.W.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 n=24, k=2, 查表得到dl=1.27, du=1.45, 而D.W.=0.8546

2、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

(1) 含1阶残差项的辅助回归为:

其中1阶滞后项的系数t=3.0118, t0.025 (23-2) =2.080, 是显著的。

R2=0.3310, λ20.05 (1) =3.84, LM=23×0.3210=7.383, 因此拒绝原假设, 认为存在1阶序列相关性 (也可根据D.W.检验得出) 。

(2) 含2阶残差项的辅助回归为:

R2=0.3717, 虽然λ20.05 (2) =5.991, LM=22×0.3717=8.1774。

但由于2阶滞后项的参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t|=1.424, 小于临界值

t0.025 (22-2) =2.086, 是不显著的, 说明不存在2阶序列相关性。

3. 运用广义差分法进行自相关的处理

(1) 采用杜宾两步法估计ρ

第一步:估计模型:

LnGZ=+β0+ρLnGZt-1+β1LnGDP+β2LnGDPt-1+ξt

得:LnGZ=-4.7688+0.3652LnGZt-1+0.1255LnGDP+0.7588LnGDPt-1

R2=0.9949, 均值平方为0.9941, D.W.=1.75, ρ=0.3652。

第二步:作差分变换

LnGZ*=LnGZ-0.3652 LnGZt-1

LnGDP*=LnGDP-0.3652 LnGDPt-1

得到估计结果为:

LnGZ=-5.0692+1.4094LnGZt-1

R2=0.9802, D.W.=1.4811, 已经不存在自相关。ρ0估计值为-7.986.

于是, 原模型为:

LnGZt=-7.986+1.41LnGDPt-1

(2) 采用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估计ρ

使用软件, 得到1阶广义差分的估计结果为:

R2=0.9923, 均值0.9915, D.W.=1.719, F=1.719, 其中AR前的参数即为随机干扰项的1阶序列相关关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D.W.=1.719>du=1.54 (n=23, k=3) , 说明广义差分后的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且怀特检验后不存在异方差。

可以验证, 如果采用2阶自相关模型, 则AR (2) 前的系数的t=1.476值不显著, 因此模型不存在2阶序列相关性。

三、模型预测

使用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方法对模型进行预测, 可以得到国债发行规模的预测值。在未知2011年国债发行情况下, 按照2011年GDP增幅8%计算, 模型估计发行规模将首次突破十万亿, 达到10.06万亿元, 2012年规模将突破10.5万亿。

四、总结

国债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了促进扩大了内需, 带动了社会技术改革等的投资增长, 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 巩固和扩大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成果, 使一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 并使工业污染源得到治理, 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债的发行, 关系到国家财政问题, 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 国债不仅能弥补政府财政中的不足, 也能收缩货币流动性, 在特殊时期起到很大作用, 能否有效地发行国债使其在国家经济中起到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国内生产总值上的国债发行规模研究, 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 在现实中, 国债的发行还受到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 如物价、政府财政支出、居民存款金额、国家外债余额等因素, 在建立模型时并未考虑。

参考文献

[1]、李子奈, 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04-117

[2]、陈共, 李建军.居民认购国债空间的综合分析[J].财贸经济, 2001, (11) :

[3]、韩文秀, 刘成.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力和可持续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142.

[4]、郭庆旺, 赵志耘.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573-575.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132-135

[6]、Engle R F, Granger CWJ.Co2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metrica, 1987, 55:

[7]、朱世武, 应惟伟.国债发行规模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0, (11)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篇11

1、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

2、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3、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稳定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产业的发展,明胶需求量不断增长。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宝生物”)主营明胶系列产品以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明胶生产企业,同时也是真正掌握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制备技术并能够稳定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少数企业之一。

本次登陆创业板,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明胶产品的产能将从4000吨/年增长到6500吨/年,增长62.50%;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产能将从200吨/年增长到1200吨/年,增长500%,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国内最大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

东宝生物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拥有适宜生产优质明胶以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自然环境。公司立足于明胶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专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为目标。公司于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8年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明胶是一种高分子蛋白质,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照相等行业。我国明胶行业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容量快速扩大。目前,行业内产能几百吨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众多,但年产2500吨以上的大中型明胶民族企业仅有东宝生物、青海明胶等寥寥数家。截止2009年底,公司拥有4000吨/年骨明胶的生产能力,为国内最大的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此外,公司目前已形成200吨/年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产能,是国内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以双90优质骨明胶为原料制备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拥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胶原蛋白盈利能力较强

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市场占有率以及产能、产量的领先地位以及突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明显四个方面。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明胶生产企业之一,有50多年明胶生产历史,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依靠不断追求技术改进的创新精神和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的有效机制,公司技术力量不断增强,现已拥有酶降解骨胶原制备明胶的方法、彩色胶片用明胶制备工艺两项技术,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生产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 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和利润稳定快速增长。2008-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9亿元、1.55亿元和1.9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12亿元、0.11亿元和0.22亿元。公司2008-2010年度除食用明胶外各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均实现持续增长,其中药用明胶的销售收入一直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0%以上,也是销售收入增长最快的产品。公司2010年上半年新产品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实现销售,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5.0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13%,为公司贡献毛利444.38万元,占当期毛利的9.50%,体现出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成为公司新的营业利润增长点。

募投项目增强整体竞争力

公司本次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900万股,募集资金投资于明胶4000吨/年增至6500吨/年扩建项目,年产1000吨可溶性胶原蛋白项目,拟投资总额18387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篇12

1数据来源及假设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3年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C题[1]。为便于解决问题,在建模过程中提出以下假设:1该省GDP增速和全国GDP增速保持一致;2直接贡献因素包括:汽车数量,年运输收入,运输所得报酬,过路(桥)费,车辆折旧费;3对相关行业直接消费包括:途中餐饮花销,更换润滑油、滤清剂费用,更换轮胎、零件费用,正常保养费,途中通讯费,车辆保险费,备用零部件费;4创造就业机会仅考虑驾驶人数因素;5只考虑所给两组数据中,运输业对GDP的影响。

2定量评估该省客货运输对GDP的影响

2.1建模准备

根据2012年公路运输调查数据,找出客货运输对GDP的直接贡献,对相关行业直接消费,创造就业机会三方的影响,评估客货运输对GDP的影响。分析该省每年GDP均值预测2012年GDP,得出该省公路运输业对GDP的影响。再将三个方面和波及效果作用相加,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探究该省公路运输业对GDP的影响。

设aj为各市载货汽车对GDP的直接贡献;bj为各市客运汽车对GDP的直接贡献;dj为各市载货汽车对相关行业的直接消费的GDP影响;ej为各市客运汽车对相关行业直接消费的GDP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知,2007年至2011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1.9%,9.0%,9.2%,10.3%, 9.2%。

2.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根据城市编号画出各影响因素关于客运和货运的曲线[2]并比较。

1)各城市客货运输对GDP直接贡献影响

由原题中数据可得:

各城市客货运输对GDP直接贡献影响

2)各城市客货运输关于相关行业直接消费对GDP影响

各城市客货运输关于相关行业直接消费对GDP影响=

由图1,图2的客货运输图也可看出货运对GDP影响比客运对GDP影响大。

3)2012年公路运输对GDP的影响和占总GDP的比例

由国内生产总值定义可知,2007年该省各个部门引起居民消费(ci),政府消费(gi),资本形成总额(ii),流出(xi)以及流入(mi)。可得第一个关于求解GDP的模型[3]:

设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从各个部门得到投入为zi, 公路建筑业从各个部门得到投入为yi。可得客货运输所占比例的模型:

由此得出2012年公路运输对GDP影响,并得出2012年公路运输对GDP影响占该省GDP比例

该省2007年的GDP为6 284.25亿元

2.3结果分析

1)该省各辖市客货运输对GDP直接贡献影响分析:由图2可看出城市4、城市8货运,城市4客运对该省的GDP直接贡献的影响比较大。

2)该省各辖市客货运输关于相关行业直接消费对GDP影响分析:由图3可看出城市4、城市8货运,城市4,7客运对该省的GDP直接贡献的影响比较大。

3)该省各辖市客货运输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对GDP影响分析:由图3可以看出城市2、城市25可以提供的客车驾驶人数的弹性比较高;城市9可以提供的货车的驾驶人数弹性比较高。

4)2012年公路运输对GDP的影响达243.89亿元;2012年公路运输对GDP影响占该省GDP比例为2.4191 51%。

3分析客货运输对GDP的波及效果

3.1建模准备

定义1直接消耗系数[4]是指某产品部门(j部门)在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i部门)产品数量。用j部门总投入xj去除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产品数量xij,即为aij=xij/xj。

由直接消耗系数aij构成的n×n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定义2完全消耗系数[4]是全部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部门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计算公式为:C= (E-A)-1-E。

式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E为单位矩阵,C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定义3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系数大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强。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为:

感应度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5]。

定义4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个产品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也越大。计算公式为

影响力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5]。

3.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波及的程度由感应度系数用(S)和影响力系数[6]用(R)来显现,波及效应主要体现在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同的产业关联方式, 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故此时可用公路运输业对应的数据,和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象限的值进行求解公路建筑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GDP的波及效果,即为公路运输业对GDP的波及效果。

1)根据2007公路建筑业投入产出表[6]第一象限的数据得到矩阵M43×43:

2)交通运输的感应度系数:

3)公路建筑业影响力系数:

4)交通运输的影响力系数:

B为直接消耗系数;C为完全消耗系数;E为与B,C维数相同的单位矩阵;M为原题附录2中2007年公路建筑业投入产出表(43部门)第一象限中除去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的方形矩阵。

3.3结果分析

1)R1=1,表明公路建筑业的影响力GDP的全部行业中处于平均水平;

2)R2=1,表明交通运输的影响力GDP的全部行业中处于平均水平;

3)S >1,表明交通运输的感应度在全部影响GDP的行业中在平均水平之上。

4)取A矩阵部分结果得出交通运输最终增长1亿元,直接和间接的波及效果为:交通运输本身增加3.718 0亿元,邮政业和信息传输业都增加0.021 9亿元,批发和零售增加2.715 9亿元。

4调整调查项并提高精度

4.1建模准备

在之前已分析客货运输对该省GDP的影响。但还不能确定调查表中的每项数据是否都对此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故在分析前两个方面各项对其影响基础上,根据所得数据考虑适当删除调查问卷中的某些项,从而提高相关模型精度。

由于公路运输业是在四个方面对GDP进行贡献,而调查项目中对四个方面并没有明确划分,使得在求解过程中,得出四方面贡献率不精确,尤其是促进就业人数方面数据明显偏少。故对调查项目进行更明确的划分和调查,删除一些暂时无法利用数据, 准确得到四个方面对GDP的贡献率。

4.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2.1关于客货运输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直接贡献模型

根据分析,我们假设拟建如下多元回归[7]模型

做出各项因素对GDP直接贡献的散点图,如图4。由图取Q1和Q2来进行回归估计,得出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即回归方程为:

4.2.2关于客货运输对相关行业直接消费的影响模型

假设拟建如下多元回归[7]模型

做出各项因素对GDP直接消费的散点图,如图5。由图取V1和V2来进行回归估计,得出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即回归方程为:

4.3结果分析

在调查客货运输对GDP直接贡献影响时要保证年运输收入和运输所得报酬数据准确性,在调查客货运输对相关行业直接消费影响项目时要保证燃油消耗和途中住宿花销数据准确性,由于其他相关调查项目对GDP的影响不显著可以不调查。这就实现对现有调查项目的调整,提高了模型精度。

针对调整调查项:a.将原表格中的途中住宿花销(元)分为住宿成本与住宿花销人员工资,将途中餐饮花销(元)分为餐饮成本与餐饮人员工资,将途中其它花销(元)分为其它花销成本与其它花销人员工资, 将更换润滑油、滤清、防冻等费用(元)分为更换润滑油、滤清、防冻等费用成本与更换润滑油、滤清、防冻等费用人员工资,以此类推。将分成的各种人员工资如住宿花销人员工资计入客货运输对创造就业机会的影响。将不同地区、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的驾驶员的工资与不同地区、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的驾驶员的人数相乘。计入客货运输对创造就业机会的影响。

b.剔除产权形式(1、国有2、集体3、个体私营4、承包租赁)、路途堵塞停驶天数(天)、停驶原因(1、 待司机2、待客货源3、待燃料4、维修5、其他)项。

5灵敏度分析

在前面由2007年GDP及2012年GDP时,考虑“因为平均,该省大致服从我国GDP的平均增长值,推出该省2012年GDP。”考虑到每个省市的实际情况,地区差异,故每个省的GDP增长率ri,i=(1,2,3,4,5)取值多种多样,该省的GDP年均增长率(该省)也各不相同,针对(全国)的不同取值,我们使得(该省)在(全国)的基础上下取值。分别取该省的GDP年增长率为:10.51%;10.21%;9.91%;9.61%;9.31%。运用Matlab软件[8]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图6。

由图知,t不变时,等量t值变化引的GDP值变化量相等;当t值一定时,GDP值随着t值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对不同t值,当t=2012时即在2012年时:

该省GDP为:,误差波动在3%以内。即灵敏度效果很好。

6结论

上一篇:水资源配置管理下一篇:高校师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