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度假旅游论文(共12篇)
国内度假旅游论文 篇1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旅游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的同时,自驾车旅游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2015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自驾车出游人数约为22亿人次,较上年增长8%,约占年度出游人数的61%。自驾车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自驾车旅游必然少不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基本要素,而这些都与旅游物流密切相关。本文从旅游物流角度出发,探讨自驾车旅游和旅游物流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发展国内自驾车旅游提出建议。
1自驾车旅游与旅游物流
1.1自驾车旅游
自驾车旅游是始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形式。最初人们把周末开车出游叫“Sunday-drive”,后来演变为“Drive Travel”。在我国,自驾车旅游指个人以驱车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1]。它具有灵活性、体验性、多样化等特点。在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旅游者旅游需求日益增长,自驾车旅游迅速在旅游业中崛起。
1.2旅游物流
近年来多位学者曾对旅游物流的概念进行探讨。综合起来可归结为狭义和广义概念之分。狭义的旅游物流是指旅游活动中有形物质的流动,包括游客随身物品和旅游商品的购销流动;广义的旅游物流是指凡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涉及到物质流动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具体包括交通运输、物品保管、物品包装、物品装卸、物品搬运、服务产品流通、信息加工和信息处理[2]。这一观点强调了以旅游消费者满意为中心的顾客导向观念和物质流动的开放性、过程性和一定的无形性,对更好地理解旅游物流提供了参考。
1.3旅游物流和自驾车旅游的联系
旅游物流与旅行社、旅游购物企业、旅游运输企业、旅游餐饮和住宿企业等紧密相连,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而自驾车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必然存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要素,其中无不和旅游企业相关。这正是旅游物流和自驾车旅游之间建立关联的基本点。旅游物流是与旅游活动密切相连的,涉及到物质流动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其中也包括游客随身物品的流动。而自驾车本身就是游客旅游活动中的随身物品之一,在游客的整个旅游活动中充当交通工具和装载工具。此外,自驾车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作为游客休息和过夜的地方,并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在多个景点流动,从这个角度来看,自驾车本身就属于旅游物流。因此在旅游出行期间,车辆的维护保养和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商品供应、自驾车旅游交通以及自驾车旅游过程中的费用成本问题等等都是旅游物流的重要内容。
2从旅游物流角度看目前国内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问题
2.1自驾车旅游的应急物流服务滞后
在国内,64%自驾车旅游者出游的单边距离一般在300 km以内,14%自驾车旅游者的往返距离为300~500 km,而20%的自驾车旅游者进行长距离出游(见表1)。尽管大多数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距离不长,出游时间较短,但是现在国内自驾车旅游发展并不成熟,很多自驾车旅游者并不具备相关的旅游安全知识,不熟悉道路交通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在旅游过程中遇到一些意外事件,造成交通阻塞,使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并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然而针对这一问题的自驾车旅游的应急服务设施并不完善,各种服务不到位,自驾车旅游者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自驾车旅游的发展造成阻碍。
资料来源:陈乾康《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旅游学刊2004(5)
2.2不注重满足自驾车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个性化需求
自驾车旅游者一般来说都是属于中上收入的阶层,普遍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绝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拥有较强的旅游意识和旅游素养,且多为中青年。这一类人群往往消费较高(表2),花钱较为随意。在旅游目的地多会购买当地的特色小吃,纪念品以及带有民族风情的旅游商品。他们对旅游产品需求较多,质量要求高。而现在国内的旅游企业只是满足自驾车旅游者的一般性需求,不注重自驾车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特殊要求,没有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这正是我国自驾车旅游的一大缺陷。
资料来源:洪娟等《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动力、特征及其效应》
2.3无形旅游产品物流不到位
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这使得旅游物流有其独有的特点而区别于传统物流。这里所指的旅游物流,除了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线路,住宿信息服务,预订系统服务外,还包括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包括目的地基本概况、特色旅游商品、当地饭店相关信息等等。由于针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线路产品往往成本较高,很多旅游企业不愿去开发此类产品,造成自驾车旅游在这方面的不足。
2.4自驾车旅游相关辅助设施不健全
自驾车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多需要地图、交通标识等为其确认路途以及引路。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很不完备,使自驾车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走了很多冤枉路,花费更多的油费和过路费,使旅游花费提高。另外,对于有形旅游商品的运输,如果没有准确的道路信息,也会出现不能及时供应旅游商品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旅游质量下降,降低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度。
3以旅游物流推动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对策
3.1旅游企业要和相关汽车行业合作
对于自驾车车辆的物流服务滞后问题,相关旅游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与租车公司、汽车俱乐部合作,自驾车旅游者在旅游行进的过程中若遇到车辆故障,能够及时获取自驾车旅游者的信息,为其提供车辆拖运,维修以及保管等旅游物流服务。必要时应与当地的旅游住宿企业联系,为遇到问题的自驾车旅游者提供住宿和餐饮等全面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自驾车旅游者在旅途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加深自驾车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业的认识。
3.2旅游企业要紧密配合以满足自驾车旅游者的特殊要求
为满足自驾车旅游者的特殊要求,旅游购物企业,旅游运输企业要了解自驾车旅游者所需商品类型,及时将旅游商品运送到旅游景区。特别是旅游高峰期,各个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要紧密配合,保证旅游商品的供应,使旅游物流更加高效和节约成本。另外,各个旅游目的地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联系,相互交流沟通,了解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态,及时补充旅游商品,以便更好地为自驾车旅游者服务。
3.3旅游企业要及时将信息传送给自驾车旅游者
旅游企业应审时度势,将旅游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给自驾车旅游者,特别是新异的旅游产品,不但可以突出旅游目的地的亮点,还可以迎合自驾车旅游者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特点,激发其旅游动机,增加旅游客源。此外,使自驾车旅游者旅游在出行前能够了解到目的地信息,如有疑问可以及时反馈给旅游目的地,以便旅游目的地了解游客的需求,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相应服务。为降低成本,旅游企业可以事前了解一些自驾车旅游者关于出行距离、费用等一系列需求,针对他们的要求提供特殊服务,并将其推广。
3.4利用GSP和GIS等电子系统进行旅游物流管理
在自驾车旅游过程中,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系统GPS及IT等高科技产品,这些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旅游企业动态地进行物流管理。在旅游高峰期,旅游商品必须及时准确地运送到旅游目的地,GPS能广泛地应用于物流的各个环节,选择最优线路,这样能很大程度避免迟送或错送现象。而自驾车也可以运用这个进行道路选择,通过电子地图获取准确的道路信息,以减少在旅游过程中出现走错路等情况。目前已有一些景区将GPS等系统投入使用。如数字化景区峨眉山,利用电子地图,通过已经整合的IT系统,景区所有相关信息都可以在规划监管系统中检测到,通过分布在景区中的电子眼、自动抓拍相机、以及每辆游览车上安装的GPS定位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景区95%的车辆分布信息,并通过整合的IT系统,及时采取自驾车车辆调控,实现景区高峰客流的平滑转移与合理分布,防止车辆过多拥挤及安全问题,保证自驾车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4自驾车旅游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逐渐进入中国人家庭和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据统计,未来5年内将有7.6%的家庭希望成为有车族,国内私家车拥有量为1 400多万辆,拥有驾驶执照的人高达4 000多万。由此可见,现有的有车族和潜在的购车群体将托起一个庞大的自驾车旅游市场,中国自驾车旅游已成为人们户外休闲运动的主流之一,将会带动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业还处于传统旅游服务模式之中,自驾车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阻碍。在发展自驾车旅游的过程中,注重旅游物流与自驾车旅游相互的促进和配合,相信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旅游市场竞争的趋势和方向,为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摘要:自驾车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自驾车旅游必然少不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基本要素,必然和旅游物流产生联系。从旅游物流角度出发,探讨自驾车旅游和旅游物流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发展国内自驾车旅游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物流,自驾车,旅游
参考文献
[1]张学梅.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1.
[2]刘金敏,李倩倩.浅谈自驾车旅游[J].现代商业,2007(8).
[3]赖斌,杨丽娟.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3).
[4]杨紫.如何淘金旅游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7-4-26.
[5]刘德辉.GI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兼谈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G]//测绘科技信息交流论文集,2002.
[6]李莉.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及应对办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7).
[7]杨瑾,陈晏辉.GIS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
[8]陈乾康.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4(5).
国内度假旅游论文 篇2
2浙江省旅游合同(国内旅游)
浙 江 省 旅 游 局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
旅游合同(国内旅游)说明
一、本合同文本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示范文本,供合同双方当事人使用。
二、本合同适用于国内旅游。
三、为体现合同双方的自愿原则,本合同文本中相关条款后都留有空白行,供双方自行约定或补充约定。
四、本合同文本中选择内容、空格部分填写及其他需要删除或添加的内容,双方应当协商确定。中选择内容,以划√方式选定,对于实际情况未发生或双方当事人不作约定的,应在空格部位打×,以示删除。
五、本合同的乙方必须是持有《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企业。委托代理签订合同的,应当具有委托书。
六、甲方在签订合同前有权要求乙方出示本合同提及的乙方有关证书、证明文件和旅游管理规定。
七、本合同条款由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合同编号:
本合同双方当事人:
甲方(旅游者):
本人法定代表人:国籍:
身份证护照营业执照号码:
地址:
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地址:
乙方(旅行社):
注册地址: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职务: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地址:
委托代理机构:
注册地址:
营业执照号码: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职务: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公平协商的基础上,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旅游时间
旅游时间为日游,共 晚 天。自年月日地点出发至年月日地点结束。
第二条 旅游价格和支付时间约定
甲方参加本次旅游共人,总金额为(币)百拾万千百拾元整。包括:交通费(不含机场建设费、机场的行李超重费)、餐费(若在飞机上用餐,则不另外安排用餐)、住宿费(不含酒店内各种酒类、饮料、洗衣、通讯等费用)、门票费(不含园中园门票)、导游服务费及费。
甲方应当按下述第种方式将旅游费用直接交付乙方或汇入乙方指定的银行(帐户名称:,帐号:):
1、一次性付款;
2、分期付款:年月日前支付总金额的%,计(币)百拾万千百拾元整;年月日前支付总金额的%,计(币)百拾万千百拾元整。
3、其他方式。
甲方在支付全部旅游费用后,乙方应当出具旅游发票。
第三条 旅游有关事项的约定
1、游览景点包括:。
2、住宿饭店标准。
3、平均每天安排购物不超过 次,每次购物时间不超过分钟。
4、交通工具包括:(1)飞机,起止地;(2)火车:空调无空调,软卧硬卧软座硬座,起止地;(3)汽车:大型客车小型客车,空调无空调,起止地;(4)轮船:空调无空调,软卧硬卧软座硬座,起止地。
5、甲方参加乙方安排的自费娱乐项目包括:(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每人元)。
自费娱乐项目总金额为(币)百拾万千百拾元整。
6、乙方应根据本合同制定明确具体的旅游行程,作为本合同附件在出发前日交给甲方。
7、导游服务内容包括:
(1);
(2);
(3)。
8、乙方提供的服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乙方与本次旅游有关的广告、宣传制品视为本合同的一部分,对乙方具有约束力。
第四条甲方的违约责任
1、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
甲方逾期付款不超过天的,自合同规定的应付款限期之第二日起至实际付款之日止,甲方应当支付逾期应付款的利息,利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甲方逾期付款超过天的,合同终止。甲方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10%的违约金。
2、逾期提供有关材料的违约责任
甲方未按约定时间提供有关真实有效的材料,造成乙方无法办理相关手续的,应当承担乙方已支付的直接费用。
3、擅自变更行程内容的违约责任
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中途擅自离团不归的,不得要求乙方退回未完成行程的直接旅游费用,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擅自改变住宿饭店、餐饮、交通工具及购物地点的,费用自负,并不得要求退回相关旅游费用。
第五条 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擅自减少旅游景点的,每减少一个景点,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5%的违约金,并退还所减少景点的全额门市票价。
2、乙方擅自增加购物地点和自费娱乐项目的,每增加一处购物地点或自费娱乐项目,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5%的违约金,并承担自费娱乐项目的直接费用;擅自延长购物时间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1%的违约金。
3、乙方擅自改变住宿饭店,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1%的违约金;降低住宿饭店、餐饮和交通工具标准的,每降低一项,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5%的违约金,并退还降低标准的门市差额。
4、乙方导游在旅游行程期间,擅自离开旅游团队,造成甲方无人负责的,乙方应当承担甲方滞留期间支出的食宿和其他必要的直接费用,退还未完成的行程费用并支付全部旅游费用一倍的违约金。
第六条 终止合同的违约责任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因不能成行要求终止合同的,应当提前天通知对方。违约方在规定时间通知对方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的违约金;违约方未在规定时间通知对方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一倍的违约金。一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对方支付的违约金时,直接经济损失与违约金的差额部分由对方据实赔偿。
第七条 旅游安全责任
旅游中因甲方或第三人的责任而造成甲方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乙方应当协助处理,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乙方在旅游安全事故前对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已向甲方作出明确警示并采取了防范措施的,乙方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
第八条 争议的处理
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旅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甲乙双方也可以按下述第种方式解决:
1、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甲、乙双方对旅游服务质量发生争议时,可以以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服务质量鉴定意见作为处理争议的依据。
第九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约定,并签订补充协议。
本合同及其附件和补充协议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 本合同及其附件共页,一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份、乙方份、份。
甲方(签字或盖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签于签于
附件:
《旅游行程》
团号
导游姓名导游证号码联系电话
第一天:(月日)出发地点
游览景点
交通工具标准
用餐标准(早)(中)(晚)
住宿地点标准
购物地点自费娱乐项目
第二天:(月日)出发地点
游览景点
交通工具标准
用餐标准(早)(中)(晚)
住宿地点标准
购物地点自费娱乐项目
第三天:(月日)出发地点
国内节庆旅游文献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国内 节庆旅游 研究综述
在体验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旅游因契合了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旅游前景看好同时竞争也日趋加剧的情况之下,世界各国纷纷开拓新的旅游项目, 节庆旅游成为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例如西班牙的斗牛节、挪威的海盗节、德国的啤酒节、日本的樱花节等等, 都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对节庆旅游相关概念的探讨
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节庆旅游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相似的提法有“节庆旅游”、“节事旅游”、“事件旅游”和“文化节”等等。
吕镇、王艳红和李天恒(1995)认为旅游节庆日就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事业,从民族文化、民间节日发展来并定期举办的节日庆典活动。朱佩军(1998)认为节庆活动是指人们根据某节日所采取的庆祝、祭祀、纪念等活动。李力和崔卫华(1999)把旅游节庆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旅游节庆指一些内涵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旅游节庆是指周期性举办的节日等活动。2003年5月和6月,戴光全和保继刚(2003)联合发表了《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和启发》,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介绍,这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对西方事件旅游研究进行的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国内的研究建立了基础。
笔者认为所谓旅游节庆是指一定区域内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可以被用来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事典活动的总和。
二、国内节庆旅游研究综述
1.中国节庆旅游的实践先于理论研究
我国的节庆旅游首先在温岭旅游城市创办起来。1983年, 河南省洛阳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节庆旅游之一牡丹花会。1984年和1985年,山东省、黑龙江省也在当地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分别创办了潍坊国际风筝会和哈尔滨冰灯节,揭开了中国节庆旅游发展史上的第一页。
2.节庆旅游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中国节庆旅游的理论探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991 年,王明波、韩天雨等人编辑出版了中国地方经济文化节,系统地介绍了各地经济文化节的基本概况、组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怀林(1992) 、蒋祖云(1994) 、孙永强(2001) 、兰铁民( 2003) 等在文章和专著中从节庆文化的角度对节庆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 吴必虎(1997) 在中国国内客源市场的系统研究一书中, 把上海市的节庆活动之龙华庙会列为一项旅游吸引物做过相关分析; 朱佩军(1998) 在总结传统节庆活动发生地的种种特征后, 认为大中型城市将是节庆旅游兴起的首选, 并较早地提出节庆旅游活动产业化的观点;石玉凤、李建国、单博诚、王尚志(2001) 在充分肯定了节庆旅游的文化与经济两种功能基础上, 着重从经济功能对地方经济活动的工作原理及节庆旅游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的社会投入与产出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出地方经济文化节慶旅游过程的工作原理、节庆旅游这一产品的内部分析、节庆旅游过程中诸方面的关系, 并建立了三种节庆旅游数学经济模型;陈文君(2002) 从节庆旅游的文化功能层面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文化主导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节庆旅游的文化性、多样性、参与性都构成了旅游吸引要素, 也为旅游商品的营销和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李玉新(2003) 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影响, 提出节庆旅游的经济影响只是节庆旅游影响的一个方面, 它还会给目的地带来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影响。在扩大经济影响的同时, 社会影响的方面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当负面的社会影响过大, 可能会对节庆旅游的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 秦美玉(2004) 提出节庆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 在具体设计、策划、举办节庆旅游时, 应以节庆旅游文化的原则, 按照有关文化旅游及文化产业的要素来进行。
三、结论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 国内对节庆旅游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成果总量少, 滞后于节庆旅游开发实践。
(2)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分类、特点、要素、开发意义等一般问题的探讨和界定上, 或者是对其中某方面进行探索, 研究视野较窄, 研究内容相对单一。
(3) 对传统民俗文化节研究相对成熟, 对现代商业旅游节庆活动研究较少。
(4) 缺乏节庆旅游形成机理的研究。
(5) 缺乏节庆旅游空间竞争及其功效研究。
我国的节庆旅游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将二者孤立起来;许多研究尚显空泛,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研究方法有限,主要是文献和调查;系统化不够等等。这与我国研究的宏观条件有关,也与我国节庆旅游发展起步不久,发展时间不长有关。
在未来的日子里,应当多借鉴国内外节庆旅游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加强对节庆旅游的总体把握。随着我国节庆旅游实践的继续深入,人们对节庆旅游认识也会日益加深,关于节庆旅游的研究也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吕镇,王艳红,李天恒.旅游节庆日产品的设计研究[N].青岛大学学报,1995-10(1).
[2]朱佩军.旅游节庆是都市旅游的生力军[N].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9(3).
[3]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N].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2).
[4]陈文君.节庆旅游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N].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4).
[5]张彬彬.城市事件旅游活动的地域差异[J].旅游科学,2003(4).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篇4
一、研究背景
国内古镇旅游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盛行。古镇旅游兴盛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它能够迎合游客追逐蕴含文化价值旅游项目和逃避日常生活工作纷扰的目的;二,符合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主流思想。古镇旅游是自然与人文游的完美结合,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古镇旅游的研究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内容分类
国内研究古镇旅游的文献众多,通过对众多文献的梳理可将研究内容归结为以下几点: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资源价值分析、古镇利益相关者研究、古镇旅游管理研究。
(一)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在对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有些学者从古镇旅游的开发保护模式、方法上进行分析。此类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古镇提出不同模式。此类文献多数在社区参与开发保护的观点持赞同态度,分歧主要存在与开发保护主体上,有的认为应该以政府为主体,而有的则认为应由企业主持古镇旅游保护和开发。还有些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资源长远开发利用。在这些研究中,文献都表达了近似的观点:古镇旅游的开发不能以牺牲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代价,相反,必须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放在开发保护工作中的第一位。
(二)古镇资源旅游价值
古镇旅游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自身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为了更好的进行旅游开发,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古镇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在古镇资源所包含的价值中,文化,艺术,建筑等价值广泛被学者关注,被认为是大部分古镇所拥有的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些学者对古镇特有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如阮仪三等人认为,江南古镇是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天人合一”的完美体现。这些古镇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
(三)利益相关者研究
与别的旅游活动一样,古镇旅游的利益分配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点在于,古镇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对象主要是社区。相比自然景区和文化遗迹来说,古镇是由古代民居构成的群落,居民是古镇房舍的拥有者。因此从某些角度来说,当地社区居民是古镇旅游业的主导者。因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古镇旅游业中社区利益配置问题上,内容多是针对古镇旅游中利益分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颜亚玉就从利益分配、补偿等4个机制维度分别对拥有不同经营模式的古村落的杜区参与进行了研究。
(四)旅游管理
国内古镇旅游管理研究呈现出两个方向:古镇旅游管理宏观层次和区域层次。在宏观层面上,学者针对管理不当出现的过度“商业化”、市场混乱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寻合适的解决办法。解决问题的手段多依靠政府规制,规范市场,树立正确发展观等方面。比如李倩等针对古镇过度“商业化”,指出应建立政府引导的市场机制,实现“适度商业化”保证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层面上,文献研究多选取具体的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特定古镇旅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专业性建议,比如胡跃中对楠溪江古村落旅游资源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除了加强观念引导,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重视挖掘资源的美学价值。
三、现有研究不足
(一)研究内容失衡
古镇旅游文献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也愈加广泛。但是不难看出在多数研究内容倾向旅游开发者、经营者等主体,对于市场的主体即游客研究较少,尤其是游客体验和满意度的研究文献少见。作为古镇旅游的直接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游客在古镇旅游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游客对古镇旅游的感知状况也能为古镇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指明方向,一旦缺失很可能会导致旅游开发的决策失误,影响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定量研究较少
定性研究占据了古镇旅游研究中较大的比重。在上述四个研究领域中,学者运用定性分析研究古镇旅游,缺乏定量研究手段。在没有实证数据分析的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分析对策一方面很难做到研究应用于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做到精确控制。因此,此类研究对于现实中的古镇旅游作用有限。
(三)研究创新缺乏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国内进行旅游开发的古镇、古村落已经超过了1000个。与古镇旅游火热的发展形势相比较,国内关于古镇旅游的研究虽然数目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古镇旅游研究的创新十分缺乏。研究内容过于集中,大量低水平且重复的研究日渐增多,创新性思维严重缺乏。
四、研究趋势
国内旅游合同 篇5
乙方:甘肃省中国旅行社
甲方自愿购买乙方所销售的旅游产品(详见《旅游行程表》。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旅游线路:
二、旅游时间: 至
三、旅游价格:成人 元/人, 共 人; 儿童 元/人, 共 人。
总金额:¥ 拾 万 仟 佰 拾 元整。
四、费用包含项目及服务标准:
1、门票: ;2、导服:
3、交通: ;4、住宿:
5、用餐: ;6、保险:
7、费用不包含:
五、团款支付方式:
甲方应在出团前3个工作日内将旅游团款直接交付乙方或汇入乙方指定的银行账户。甲方在出团前未支付全额旅游团款的,乙方有权终止合同。
六、甲乙双方义务及责任: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及《旅游行程表》的内容和标准兑现旅游行程服务。
2、甲方在报名时须如实提供自身情况和资料,确保自身身体条件适合参加旅游团旅游,并持有效证件参团。甲方未按约定时间提供个人资料,或提供的个人资料不真实,造成乙方无法为甲方提供约定服务的,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甲方应当承担乙方已支付的直接费用。
3、行程中,甲方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旅途中因甲方自身行为、身体健康原因、第三人责任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甲方财产损失的,乙方有义务协助处理,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4、甲方在行程中未经乙方同意擅自脱团的,亦视为甲方自愿解除合同,甲方不得要求乙方退还旅游费用,如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5、甲方报名后解除合同(退团)时,乙方有权按以下标准扣收业务损失费(包括飞机、车船退票费、退房损失等,下同)或违约金:出发前7天以上,扣总团费的10%;出发前6-4天,扣总团费的20%;出发前3-1天,扣总团费的50%;出发当天,扣总团费的80%。以上违约责任如涉及航空、陆运、水运票务等损失,可参考相关部门有关条款另行赔偿,违约金或赔偿金总额不超过旅游费用总额。
6、乙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线路为游客提供服务。不得擅自减少景点,如因乙方原因导致景点减少,乙方将退还此景点门票费用。并向甲方支总团款2%的违约金,如因甲方原因导致景点减少,视为甲方自动放弃,乙方不承担赔付责任。
7、乙方在旅游安全事故前对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已向甲方作出明确警示,并采取了防范措施的,乙方可以减轻责任。
8、乙方应按规定购买旅行社责任保险。旅游意外保险由甲方自愿向相关保险公司投保;乙方具有合法的保险代理资格的,可以向甲方作出说明、推荐并办理由甲方自愿购买的.保险业务。
9、旅游过程中不得强迫甲方购物;安排合同约定以外的自费项目,如安排自费项目应当事先获得甲方书面同意。
10、在旅途中,甲方既不得以滞留不归、拒绝登机(车、船)等方式拖延行程、扩大损失,也不得擅自提前返程,由此造成的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意外情形,以及乙方因违约需采取相应措施时,有权要求甲方配合处理防止扩大损失,降低甲方损失到最低程度。
11、除不可抗力或意外情形外,因其他情况必须取消团队行程时,乙方应如实向甲方说明原因,并尽早与甲方协商另行安排出游,或全额退还甲方已交团费并按下列标准赔偿甲方违约金:出发前7天以上,赔偿已交团费的2%;出发前6-4天,赔偿已交团费的5%; 出发前3-1天,赔偿已交团费的15%;出发当天,赔偿已交团费的30%。
12、旅游协议生效后,如遇国家政策性调价导致协议总价发生变化时,双方应按照实际价格结算。
13、因不可抗力(如战争、骚乱、罢工、地震、洪水、恶劣天气等)或者意外情形(如重礼宾活动、道路堵塞、政府行政命令、航空、轮船、铁路班次和时刻临时变更等),导致无法履行或者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乙方可以在作出说明并征得旅游团队多数成员意见后对相应内容予以调整或变更。变更后增加或者减少的费用,双方按实际结算。
七、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行程单和补充条款均为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八、备注:
甲方(签字或盖章): 乙 方:甘肃省中国旅行社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假期,我要去遛遛)
传 真: 传 真:*****
地 址: 地 址: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158号昌运大厦18楼B3座
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现状研究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原则;规划问题;乡土特色
旅游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的民生产业。在物质生活条件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在逐渐增加,而旅游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最为主要的放松方式,乡村旅游也因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增加财政投入,大力整合风土、风物、风俗、风情等乡村旅游资源,促使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最终使农村居民的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实现双增长。而要想利用好资源、发展好旅游就必须做好旅游规划,使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旅游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交通条件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旅游规划中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应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如住宿、餐饮、商场、公厕、停车场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2)突出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多样,但是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使得各地乡村旅游项目极为相似。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突出区域优势,包括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开发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如独特的岩石风貌、温泉、荷花菊花等观赏园;乡村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如凤凰古城等,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如剪纸、刺绣、陶艺、茶艺等;突出本地民族风情、风俗、风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服装、饮食、歌舞等特色优势,如少数名族的服饰特别受年轻人青睐,游牧民族的酥油茶是许多人向往的美食,土楼、南方小镇、吊脚楼等建筑是出游人的首选住宿环境。各地要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游客的体验参与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乡村旅游规划要提供给游客进行乡村劳作的机会,让他们在观赏青山秀水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果园亲手采摘中感受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在捕捞、耕耘、栽种、推磨中健身娱情。旅游项目的设置要让游客能充分参与乡村生活和劳作形式、品尝各色水果蔬菜,获得视觉、味觉、触觉和听觉上的全方位体验,了解乡村系统内部结构的依存关系,体会和认识乡村最真实质朴的风俗文化。
(4)旅游项目要多元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提供一条龙、一体化、多样性的旅游活动项目,充分利用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资源,构建多层次的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业态,如山东沂南县以竹泉村民俗旅游开发为切入点,先后开发了智圣汤泉、红色影视基地、红石寨自驾营地、马泉生态园、花田林海等一批旅游服务项目。要摆脱农家乐、忆苦思甜、钓鱼等单一的旅游项目,开发多元化项目,如采摘游、农家乐、特色村庄、农业观光园、乡村俱乐部、赏花游等。给游客提供丰富的多元的乡村旅游活动才能使他们流连忘返。
(5)强化区域特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是特色。在乡村旅游规划中一定要强化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切忌乡村城镇化、商业化。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保有原始性、文化性,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不能贪大求洋,不能脱离了朴素、自然的原则。某些乡村却反其道而行之,建立各种豪华酒店,这不仅与乡村旅游的内涵相脱离,也减少了游客的旅游兴趣。因此,在旅游规划中,有关衣食住行玩的旅游项目一定要贴近农家真实生活,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消费需求,创办专项特色餐饮、特色商品、特色娱乐、特色养殖业等,不要盲目追求高档以及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乡村旅游规划切忌照搬照抄他人的成功模式,要对当地的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用本土特色赢得市场。
(6)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越是保护完好的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就越大。而盲目地开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相应的效益。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持乡村原有特色,凸显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总之,乡村旅游规划一定要重视乡村旅游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科学的规划原则与规划理念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乡村旅游规划成果案例
房山西南大石窝镇北部山区的水头村,山青水美、文化底蕴厚重,是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市级民俗旅游村。水头村做强了“文化水头、吃住农家、采摘圣果、欢乐度假”为一体的民俗旅游项目:加工生产的素斋、菱枣、杂粮、干菜、柴鸡蛋、腌菜等系列品牌农特产广受城市游客青睐;以北京天德园生态种植园为切入点带动区域经济;由皇家贡品——菱枣发展成菱枣采摘产业;建造云居乐素斋一条街,有各种特色小吃,如炸蚂蚱、炖野鸡肉、炖野猪肉、白薯面窝头、野菜团子等农家菜;巧娘工作室生产各种工艺品,例如刺绣鞋垫和手工刺绣背包等。此外,该村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充分利用水资源,倾力建设“山美、水美、环境美”的自然景观。
三、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1)千村一面。乡村游,游的就是一种乡土文化,享受的是一种乡土乐趣。而今农家乐已成为多数乡村旅游的代名词,吃点南瓜、土豆、窝窝头、野菜就是乡村旅游。采摘园的形式比较单一,给游客的不同感受就是采摘的品种不同。多数游客对这样的乡村旅游缺少兴趣,对他们来说没有新鲜感。
(2)贪大求洋。很多乡村游为了盈利不断扩大规模,将原本朴素的农家环境建造成豪华式的庭院;为了迎合游客口味将很多特色产品不断进行深加工,“土”字的东西相对变少了,如千层底用机器做,刺绣鞋垫变成了照样子描,古建筑用水泥堆砌……这使得乡村的特色少了,城市的特征逐渐增加,丧失了乡村旅游的意义。
四、乡村旅游规划保持乡土特色的措施
(1)构建乡村旅游科学发展体系,一定要遵照规划原则进行,合理引导, 明确乡村旅游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开发重点,宜发展就发展,不能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
(2)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决不能千篇一律,坚持以特取胜,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
(3)构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体系,建成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吃要立足乡土特色食材,住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农场客栈,购要开辟民间工艺作坊和游客体验坊,玩要推出乡音歌舞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传统农家农事体验等。
(4)构建乡村旅游营销体系,发挥政府带头作用,拓宽营销渠道,利用媒体、企业等营销主体;丰富宣传形式,借用名人、名品的知名度等。
参考文献
[1]方增福.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2]董瑞娜.陇南市典型生态旅游村庄规划研究——以徽县田河村为例[D].兰州大学,2013
浅论国内旅游业 篇7
一、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1. 国内旅游业还处于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 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除
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 各地旅游部门对国内旅游认识的滞后致使行业无章可循, 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手段来规范和培育国内旅游市场。
2. 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投资相对较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 我国对旅游设施的物质投入少, 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这种局面使旅游业的发展丧失了主动性, 也丧失了巨大的现实市场, 旅游资源也出现了很大的浪费。
3. 匮乏的人力资源使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潜伏着危机
旅游业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的行业纪律和行业素质。旅游业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产业, 其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 行业培训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
4. 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
中国旅游者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消费者, 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海滨避暑、名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等较适合旅游者的需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
5. 旅游设施不配套, 服务质量差
对景点建设, 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 外资不能插足, 景点内设施落后,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卫生条件差。此外, 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 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 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 不能正确地引导旅游消费。
6. 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旅游业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同时, 地区间在为数不多的旅游投资上各自为政, 市场分割, 重复建设, 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二、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对策
1. 扩大开放范围, 加快发展旅游业
我认为, 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应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 采取“扩大开放, 适度保护”的策略, 可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 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 广徕客户, 只有客源扩大了, 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
2. 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 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 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 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才是唯一可采取的途径。
3. 建立市场竞争机制, 加强宏观管理, 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对国有旅游企业, 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 实行政企分开, 把企业推入市场, 取消特权和保护, 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 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 加快发展旅游商品, 吸引游客消费并扩大出口
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 对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 国家应从多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 使企业有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 还可通过合资、租赁和“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 以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 扩大旅游产品的品种, 提高商品质量, 以满足国外旅游者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5. 加强旅游宣传, 招徕旅游客源
以往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必须加以改进。因此, 我国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 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 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税收拨款, 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 群策群力, 把宣传工作做好。
6. 重视旅游安全, 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 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 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层层落实, 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 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国内休闲旅游文献研究综述 篇8
为了对我国休闲旅游研究情况进行整体把握,笔者于中国知网中进行跨库检索,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主题和篇名为搜索项,以休闲旅游为检索词,获得全部搜索结果中符合相关描述的篇章为494篇。图1是1996—2010年中国期刊网上发表有关休闲旅游论文的统计。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知,休闲旅游研究从1996年就开始涉足,2002年之后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特别是进入2004年,完全适应了WTO的经济形势,伴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意识逐步觉醒,我国国民开始注重精神丰盈的重要性,因此对休闲旅游的重视越来越高,相关的研究资料也逐步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进入WTO的第一年,即2002年,以上海为首的众多城市GDP人均量变突破4500美元,江浙沪整体人均GDP也普遍在4000美元之上。在如此良好的经济支持背景下,我国人口开始重视并参与到国内休闲旅游之中,伴随着国务院于99年拟定黄金周放假条例,“五一、十一、春节”三大黄金周得以形成。近几年又对黄金周进行调整,避免过于集中节假日国家实行黄金周前推后移,节假日更为均衡的分布。如此的假期改革此时我国人民更好的调整自身时间,参与到休闲旅游之中,假期的调整与时间的编排更是活化了城市附近的旅游产业开发。当然,旅游产业随03年非典爆发一度进入低谷,因此对休闲旅游科学发展的学术研究逐步复苏。因此,本文主要参考了2004年后骤然增多的学术成果,并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二、休闲旅游理论研究概述
(一)休闲旅游的运营发展研究
刘丽丽、李宏认为现代休闲旅游的基础源自于人们放松心情、融入自然、陶冶情操的心理需求。因此,基于整个休闲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休闲旅游逐步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优化、促进地区发展特色化的重要因素。借助打造科学的休闲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商业活动与游客眼观已然成为现阶段休闲旅游的运营模式。当然,针对休闲旅游的科学发展,现阶段还未有较为完整且充分的运营模式,但是以“人本思想”贯彻落实的发展现实来看,休闲旅游的未来发展与“人本思想”贯彻将密不可分。对此,刘欣然、彭国军等研究学者认为,配合地方拥有的地域特色、环境优势及文化特征等客观要素,借助优化服务手段,时刻保证“人本思想”落实,无论是对休闲旅游发展,还是对地区经济收益而言,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休闲旅游的运营种发展研究
刘丽丽、李宏结合人需思想,针对休闲旅游运营种类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认为,现阶段人们进行休闲旅游的主要选择包括自然回归、个人修养、文化体会等众多形式。其中,自然回归的根本在于借由乡间风光来陶冶情操,因此景区游历、乡村旅游等模式骤然兴起,大大满足了社会人群的自然回归思想;相对的,个人修养注重放松与休闲,选择此类观光的游客多半侧重于温泉、沙滩、原始环境的治愈,借助温泉疗养、海滩漫步、深林沐浴等来确保自身的绝对放松与心情的平复;而针对文化体会的休闲旅游则侧重地域性的特色文化,包括赛龙舟、观潮、泼水节及相应的高尔夫、滑雪等休闲旅游,利用文化特色来令自己跨越文化,感受差异中的乐趣。无独有偶,韩百娟在肯定了刘丽丽、李宏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模式的变化将休闲娱乐按照经营模式的差异分为度假模式、游乐模式、观光模式等模式,并强调购物游的兴起是休闲旅游的全新模式,其更进一步的贴合了现代社会群体的经济物质需求,具有典型的人本思想特征。另外,方海川在运营种类发展研究中细化了各休闲旅游种类,并根据不同种类所要达成的旅游目的不同而进行命名,包括体育旅游、科教旅游、农家乐、都市旅游等等,此类细化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相关旅游项目更为直白易懂,便于社会群体进一步的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旅游项目。
三、休闲旅游实践研究概述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丰盈,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增加,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日渐增大,经过多方研究资料现实,现阶段休闲旅游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等多个层面都拥有了极为全面的理论研究,人们立足于国家、地区的现实环境,拟定科学的实践理论,望就此为地区休闲率与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在众多的研究资料中,通过开发分析、早期投入分析、发展前景分析、政策扶持分析等多种模式,拟定了相应的发展预测与问题应对策略。
(一)国家层面的研究范围
罗绍兴站在政府的角度上认为休闲旅游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应该被各界政府关注,并且得到各界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李继峰给出了中国农村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路;皮婉姝等则根据旅游发展现状,科学规划了休闲旅游的发展含义;皱宏霞则立足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拟定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策略,并借助排除阻碍,确保发展科学的思想,提出国家层面上的优化策略,从政府支持、地方重视、行业优化等多角度出发,打造科学的实践对策。
(二)区域层面的研究范围
罗洪生研究了甘肃地区的休闲旅游产业;罗红苏针对海南休闲旅游发展与热带风风情及地域特色间的联系;冉洪生则主要将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将世界一体化及旅游贸易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鲁娃耶德结合现阶段我国“一带一路”与新疆休闲旅游结合的优势研究,科学分析一带一路下新疆休闲旅游的SWOT模型。诸如此类的研究不胜枚举,随着“一带一路”思想的进一步落实,“人本思想”在区域、各领域都有足够的指导思想,因此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兰州、苏州、西安等文化名城及民族特色地区均能有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的休闲旅游实践研究,通过提出问题,了解成因,从而拟定理论上的实践策略。
四、休闲旅游的综合研究
探析国内旅游线路设计 篇9
一、旅游线路的概念
旅游线路是指旅行社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 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 凭借把若干个旅游景点合理地贯穿起来, 旅游全部活动内容和服务的旅行游览路线。
旅游线路是旅行社的核心产品, 一条线路里包括了游客从起点到终点, 然后又从终点到起点的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景点服务、交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二、旅游线路的类型
国内旅游线路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线路起止走向来分。例如:北京—昆明—大理—丽江—昆明—北京。二是以线路品质级别来分。即豪华型、标准型、经济型。三是以线路持续时间长短来划分。旅游线路可分为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线路等。
三、国内旅游线路的设计
一条好的国内旅游线路应具备:线路的名称、旅游内容、游览线路、交通方式、计划活动日程、住宿餐饮、合理安排购物、合理安排娱乐活动。设计游览线路遵循下列原则:1、满足游客需求的原则。旅游线路选择的基本出发点是时间最省、路径最短、价格最低、景点内容丰富、最有价值;2、最佳效益原则。以尽可能低的成本, 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3、布局合理原则。各旅游点之间的距离要适中, 避免重复经过同一旅游点;4、交通便利原则。即“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5、线路编排富有节奏感原则。应该劳逸结合, 有急有缓, 保证游客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一条主题旅游路线, 要选出主题特色的景点, 根据景点间交通状况确定旅游路线。还要针对性确定几个景点, 根据几个景点间的交通情况, 计算出最合理的景点顺序。笔者探析发现, 确定几个景点之间顺序是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流程, 在这一个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体现线路特色的景点选择环节。要使旅游线路选取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旅行社统筹配置“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主要包括:景区 (点) 选择适量、选择交通方式、安排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活动及选派合格导游等方面。
(一) 景区 (点) 选择适量, 合理分配时间
编排旅游线路要注意景区 (点) 选择适量, 合理分配时间。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根据旅游景点自身的构景特征、观赏时间不同, 以及旅游者人体生物节律性等来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其次是景区 (点) 间交通方式的衔接。在旅游线路设计中要有效地发挥各种交通工具的特长。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交通工具也是旅游线路设计的重要内容。适当选择特别的交通方式, 如骑大象、坐观光小火车等, 既满足了交通的需要, 又增添了旅游乐趣。第三是合理分配游览与购物的时间。旅行社可以根据旅游线路的具体情况和旅游者的要求合理安排, 购物所占时间要恰到好处, 切忌比例失调。最后还要考虑为导游执行旅行社的安排留有余地, 允许导游根据某些特殊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交通拥堵等。
(二) 景区 (点) 游览顺序合理
旅行社在设计旅游线路时, 可以把质量、品位高的景区 (点) 和相对较差的景区 (点) 间隔搭配、串联组合。这样会持续刺激旅游者的游兴。排序时首先要考虑距离因素。在距离上, 一般是由近及远, 也有的是先远后近。排序考虑的因素很多, 如景观状况、天气情况、游客的身体状况等。
(三) 餐饮与住宿安排
住宿与餐饮安排是否合理, 关系到整个旅游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旅游者的旅游效果以及对旅游线路质量高低的评价。旅行社安排住宿与餐饮:一是要以旅游者的经济条件和消费水平为依据, 划分不同档次;二是要选择地理位置优, 信誉好, 质量高, 价格多样的酒店;三是所选择的用餐点要干净、卫生, 有特色, 能充分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此外旅行社还应考虑一些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自费餐饮项目, 供旅游者选择。
(四) 购物和娱乐安排
购物和娱乐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购物和娱乐活动是否圆满实现, 不仅能为旅游目的地起到宣传的作用, 也能让旅游者获得心理上全面的满足, 还能给旅行社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购物安排时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按照合同中事先约定, 购物次数不能太多。二是购物点的选择要保证货真价实。娱乐活动安排时要注意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自愿参加原则, 不能因安排娱乐项目而影响景点的观赏。此外还要注意时间长短要合理, 把参观、购物、娱乐活动和休息结合起来。
(五) 交通工具安排
旅游交通是旅游线路的生命线, 旅行社在降低营运成本的基础上, 要精心选择合理的交通工具和相互衔接的交通方式, 要符合“安全、舒适、经济、快捷、高效”的原则。旅行社需要了解一方面各种交通工具的观光效果, 另一方面要了解旅游目的地内外的交通状况, 包括类型、分布、网络等, 使其制定的旅游线路合理、形式多样、衔接方便, 尽量做到“行短游长”。长距离的旅游一般选择飞机、火车, 短距离的旅游一般选择汽车、轮船、直升机, 特定的旅游交通一般选择特种交通工具, 如缆车等。
国内旅游线路不会设计相同的旅游景点。根据满足效应递减规律, 重复会影响一般旅游者的满足程度。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 游客到北京旅游, 旅行社将颐和园、故宫安排在同一天的行程中, 虽然有建筑及园林的重复, 但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皇宫和皇家园林。有些游客到北京旅游也是为了游览这个目的地, 所以颐和园、故宫重复不会影响游客的满意程度。选择不同的景点组成一条国内旅游线路。当然, 如果旅游者明确要求到景点相近的旅游点去, 如到中山五桂山的逍遥谷和三乡的泉林山庄。旅行社会在说明该情况后, 若旅游者仍坚持己见, 旅行社则尊重旅游者的意愿, 开展旅游活动。根据旅游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旅游需求来设计国内旅游线路。例如:北京一日游。若为满足北京居民的旅游需求, 则针对北京生活习惯及旅游特点来设计旅游线路;若为满足外地旅游者需求, 则针对北京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以及北京的旅游特色安排旅游线路。
四、结语
总之, 国内旅游线路产品周期特点是初期时刚投放市场, 尚未被旅游消费者了解和接受, 因而销售量较小且增长缓慢。成长期时新的旅游产品逐渐定型并形成一定特色, 因而日渐被消费者所接受, 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产品销售量迅速提高。成熟期时旅游产品的销售高峰期。衰退期时旅游产品老化, 逐渐被市场淘汰的阶段。旅游线路设计一要顺序合理, 尽量不要走回头路, 尽可能让客人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的是不同的景区, 重复实在不应该的。二要考虑沿途的软硬件成熟度, 不要去了路不好走, 宾馆条件极差, 服务意识落后, 而且这些不足又没有足够的风景来弥补, 那就会很失败。三要巧妙的结合不同的旅游景点, 不宜一条线路全是看山, 或全是看城市, 尽量山水结合, 人文和自然结合, 让游客觉得更为充实而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四是不要搞得太累, 要充分了解当地的交通情况, 景区的体力消耗和时间要求, 不要搞得整天疲于奔波, 而真正看景的时间太少, 合理安排购物。五要合理的价格。由于不同的交通方式的不同组合能对应着不同的路程、时间与成本问题。因此, 如何通过有效的选择来形成特色的旅游线路也就有了相当的必要性。在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过程中, 设计独特的国内旅游线路能够为旅行社带来丰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赵利民:《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周存宇、钟振全.我国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概述.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J].2008 (20) .
[3]孙艳红.旅行社旅游线路定制问题的理论分析及模型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
国内分时度假营销策略研究 篇10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外学者(Randall S.Up-church,2000;Dennis Blank,2003;Robert A.Gentry,2003;邱丹,2002;陈超,郭鲁芳,2003;李秀娜,2005;王婉飞,2005;陈怡宁,赵瑜,2005;郭鲁芳,陈超,2005;高永臻,徐德兵,2007;刘晶,2008;李维锦,周琳,2008;朱希维,2010)[3,4,5,6,7,8,9,10,11,12,13,14,15]对分时度假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时度假环境分析、市场状况、开发管理、法制建构等方面。对如何拓宽市场、创建品牌、形象定位、销售渠道等缺少深入探讨,诸多研究着重分析营销环节所出现的弊端及问题,往往忽视了对可操作性的营销策略的深入探讨。而且,当前国内消费者对分时度假的概念还十分陌生,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各种吸引消费者参与分时度假的营销策略,就成为分时度假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营销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也就直接关系到分时度假能否顺利发展。
1 分时度假公众认知调查分析
1.1 分时度假概念
分时度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人亚历山大·奈特(Alexander Nette)提出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法国阿尔卑斯地区,70年代传入美国,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关于分时度假的含义,尽管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其国际惯例是:将一处住所(如酒店的客房、公寓、别墅等)每年的使用权按星期分为52个时段,将其中的51个时段销售给客户,客户拥有按照约定的时间(一般为20~40年)每年在这一住所住宿一个时段的权利[16]。此外还享有转让、馈赠、继承等一系列权益以及酒店其他设施的优惠使用权。分时度假最具魅力和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分时度假交换概念。也就是当你某一年决定不在你所购买了时段的酒店或度假村住宿时,你可以用你的时段去“交换”同属于一个交换服务网络中的任何一家酒店或度假村的另一个时段。
分时度假的出现和发展为旅游者的度假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形式,给经营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旅游经营理念,其本质是以共享为链条将酒店业、房地产业以及旅游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产业。通过对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时空共享,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见图一)
1.2 分时度假公众认知调查
就目前来看,分时度假在欧美一些国家已被普遍认可和熟知,但在国内尤其是中小城市还比较陌生,甚至还有些误解。为了深入了解分时度假市场现状,以探寻有效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特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向各地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由此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有效数据。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386份,回收率为85.78%,其中有效问卷371份,有效率为96.11%。
调查结果显示,大众对于分时度假的概念还相对陌生,国内的消费者对分时度假缺乏深入的了解,(见表一)。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32.1%的人表示对分时度假从未听过,45.0%的人表示一般了解,19.4%的人表示比较了解,只有3.5%的人表示非常了解。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宣传方面过于片面,加上产品概念复杂,因此推广起来难度较大。当前的分时度假销售缺乏现代的营销观念,企业对市场营销缺乏创新,在实际的运行中往往直接套用传统的分时度假营销模式,在经营理念、手段、方式和产品的开发上较落后,对大众的吸引力较低。
此外,在消费者选择分时度假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中,风险大小因素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1.8%。在被调查者阅读过分时度假相关材料之后,进行了简要访谈,被调查者提出了一些疑问,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分时度假均为提前付款,如何才能避免消费陷阱并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顺利实现。不难看出先存入后消费的度假方式对很多人来说还很不习惯,在传统旅游还没有成为多数家庭的普通消费项目之前,分时度假被大众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分时度假项目开发商应设计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一步加强品牌化和规模化建设,通过优秀的品牌形象降低消费者的顾虑。在此基础上需要广泛的宣传,这就要求不断创新营销手段。
2 分时度假营销模式探析
2.1 运作机制
典型的分时度假营销过程主要涉及开发商、销售代理商、分时度假交换公司和会员四方之间的六种关系。这内在的六种关系基本体现了分时度假营销的运作原理。即由房产开发商将其房产组合开发成若干分时度假产品,委托销售代理商进行代销,同时加盟交换系统(公司),分时度假产品购买者一旦拥有未来一段时期内分时使用该房产的权利,即可享有会员资格,并可通过网络交换系统,与其他会员交换不同房产的分时度假使用权[17]。(见图二)
2.2 营销模式
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不断扩大市场,分时度假营销模式中一切都是围绕客户而展开的。营销过程中,需从有效吸引客户注意力入手,把追求客户满意放在第一位,所开发的分时度假产品必须充分考虑客户的购买力,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以适当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中去。
2.2.1 差异营销
由于分时度假消费者分布广泛,消费水平、度假需求差别很大,分时度假经营企业很难为市场内所有客户提供最佳的度假产品和服务。而进行市场细分,采取差异化营销可使开发商准确识别自己能够有效服务的最具吸引力的细分市场。因此,企业应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订出不同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全方位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2.2.2 主题营销
对于分时度假产品而言,没有主题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失去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分时度假企业在产品开发和旅游地构建的过程中,应注重突出自身的主题和特色。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或度假主题,建立一系列配套的度假产品,实现度假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
2.2.3 品牌营销
品牌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对市场对决的输赢作用巨大。通过调查消费者选择分时度假地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发现,品牌知名度占有重要地位,据此推断,未来的分时度假市场也离不开这一品牌制胜的市场竞争规律。因此,分时度假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构建独特、新颖、鲜明、引人入胜的品牌形象。
2.2.4 网络营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正以革命性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营销等现代化的营销方式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它将为分时度假营销带来新的思路。分时度假企业应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重视网络营销等新形式,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开展营销工作。
2.2.5 关系营销
分时度假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并发展同消费者、销售代理商、交换公司、竞争者及其他公众的良好关系。事实上,企业与客户双方的关系能否稳定和发展,情感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销不只是要实现物质利益的互惠,还必须让参与各方能从关系中得到情感的需求满足。只有通过关系营销实现合作协同,才能获得“双赢”。
3 分时度假企业的营销策略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分时度假很大的问题出现在销售环节。之前不少销售人员不规范的销售,导致人们对分时度假产生种种误解。因此,分时度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提高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保证分时度假产品购买者的正当权益,降低购买风险,以此扩大市场需求。
3.1.1采取差异化策略
分时度假经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差异异质市场,且这种异质特色还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很难同时满足所有客户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企业应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市场细分,建立不同等级的价值体系。国内分时度假市场应该主要针对喜爱旅游、追求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分时度假虽然是较高级的旅游度假产品,但还是可以分出较为明显的高、中、低端三种类型的分时度假市场。(见表二)
在以上三类产品中,中端舒适型分时度假产品是供应规模最大、目标客户群最多的产品,产品供应商应尽快加入到全国性的分时度假交换网络中。由于这类客户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很多客户又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因而优惠时段、促销活动的市场效果较为明显。在具体的营销活动中,企业应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以层次化的营销手段渗透到整个消费市场,先让中高层消费者感受到分时度假的优越性,再慢慢培育市场,才能实现分时度假的持续健康发展。
3.1.2突出主题和特色
分时度假的主体是旅游者,需针对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开发和设计出具有突出主题和特色的分时度假产品,以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开发商应针对各地具体情况,整合旅游和房地产资源,寻找出最佳的结合方式,将文化、民俗等各种有利因素都整合到开发的项目中去,重点打造优势品牌项目,以培植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旅行社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协助设计适合的分时度假项目或分时度假类似产品。通过资源创新,形成当地分时度假旅游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1.3创新现代化营销
目前,国内分时度假企业经营尚不成熟,电话邀请、调查问卷、现场展示会、联谊会等传统营销手段还在广泛运用。消费者往往不能了解分时度假产品的真实情况,在信息极不对称的情况下完成的交易买卖容易造成对分时度假的负面影响。而且营销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公司必须投入巨大的资金来发展潜在消费者。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及创新化的营销策略应被提上日程。通过调查发现,大众对于网络等新型获取信息的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营销中可充分运用试住体验、网上直销、会员引荐、积分制度等方式,以此促进分时度假的良性发展。
3.1.4加强品牌化经营
由于分时度假产品满足的是购买者未来几十年的度假需求和收益,这增加了购买者的风险,使购买者更倾向于购买知名企业的名牌产品,以求得投资收益的保险。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分时度假企业的品牌及口碑对于消费者选择分时度假地具有重要影响。分时度假交换是最重要的特色,为了更大程度上实现交换,必须完善交换系统,加强规模化经营。现阶段,众多中等规模城市分时度假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知名企业集团,开发商和销售商必须在品牌化和规模化上下工夫。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上进行强强联合,实现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既可避免同行业间的不良竞争,又可发挥分时度假企业的集团化优势,必然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1.5建立好关系营销
对于分时度假经营者来说,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发展忠诚客户是营销的最终目标,而使客源市场保持相对稳定和挖掘客源市场的购买潜力是度假旅游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不难看出,分时度假产品营销的关键在于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分时度假企业与消费者在市场变化的动态中应加强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以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应学会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及时寻找、挖掘消费者的渴望与不满,以维持消费者对分时度假的信心和热情,树立良好的分时度假形象及企业形象。
4 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分时度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宏观背景和微观条件看,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目前都已基本具备了发展分时度假的条件。营销策略的运用对于分时度假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只有设计适合国情的产品,注重品牌化经营,开发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营销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分时度假的综合效益。今后必须将营销策略广泛应用于分时度假营销体系中,经过实践检验并加以完善,以此促进我国分时度假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分时度假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在我国分时度假产品销售困难,营销手段不成熟,分时度假的效益难以发挥。分析其现状、运作机制以及营销模式成为分时度假业发展的关键。分时度假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整合差异营销、主题营销、品牌营销、网络营销和关系营销等,以此带动整个分时度假业的发展。
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 篇11
[关键词]旅游解说;系统;述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1—0091—06
1引言
旅游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世界旅游组织也指出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是管理者管理游客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旅游解说服务自身的隐蔽性和琐碎性等特点,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在旅游开发与规划相对发展成熟之后,要想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加回头率和推荐率,这都要借助并增强旅游解说系统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解说规划设计和完善的解说设施建设,可以增加游客对景区性质和特征的了解,深化景区的文化内涵,加强景区整体形象塑造,提高活动参与意识,改变游客的态度和行为,甚至产生某种情感依赖,达到更好地管理游客的目的。
国外关于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较为成熟,如起步较早、拥有解说专项规划、大学设有专门解说专业、涌现大批解说著作和文献等优势。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旅游规划应用方面,概念与理论等深入研究不足。本文对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国内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2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概况
国外解说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与应用现已较为成熟。从广度上看,研究案例地涉及历史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和遗产中心等不同尺度;从深度上看,融合了环境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专门化上看,大学设有专门解说课程,拥有相当数量的解说行业,拥有专门解说著作、文献和网站等。通过浏览相关文献,国外旅游解说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2.1解说历史
人类已知的最早解说是法国史前人类居住洞穴的打猎壁画,主要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而随着工业革命和普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休闲时间增加,解说也获得很大发展。可以说解说起源于20世纪早期,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也分别是伴随环境保护和遗产保护而兴起。基思·黛瓦(Keith Dewar,2000)研究了大爆炸时代以来解说的不完全历史,例如公元前460年是解说这个职业的起源;伴随着金字塔自由导游和宗教地牧师的出现,公元2世纪罗马人发现荷马(Homer)时期也有许多导游;1560年开始是持续近3个世纪的年轻贵族基于教育的旅行;1880年导游和解说呈现出现代形式,并归纳出了不同类型解说和导游的主要年代表;泰德(Tilden,1957)《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是现代解说职业的第一个里程碑。汉姆(Ham,2002)将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解说研究分为4个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形成期,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描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媒介期,开始寻求沟通媒介和效果;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名正期,开始进行解说系统评价,向量化方向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初熟期,更多成熟理论的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偏向沟通过程的探讨。
2.2解说概念
泰德(Tilden,1957)强调解说是一种揭示自然资源意义、信息以及与人类关系的交流过程,并为了最终改变旅游者行为。泰德(Tilden,1967)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沙普(sharp,1969)认为服务、教育和娱乐的升华就是解说。泰德(Tilden,1977)提出解说的核心要素包括:是揭示意义和关系的教育活动,是艺术,是对信息的进一步揭示,是鼓励而不是说明,同时强调解说必须将地方或主题与旅游者体验相结合。艾萨特瓦(Istvan,1993)通过把自导式和向导式解说系统作为自变量,游客获得的知识与态度值作为因变量,构筑了“人—解说者—解说对象”的概念性框架。普兰提斯(Prentice,1995)认为解说的作用是给人们传达一个地方的意义,从而更喜欢它,理解它的重要性,产生保护的积极态度,解说是用来提高对场所的欣赏,传达符号意义,促进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皮尔塞斯(Pierssene,1999)强调解说是从信息交流到游客获得愉悦感的整个过程。
2.3解说目的和功能
解说的目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和解说内涵发展而不断扩展的。从心理学上,解说的目的就是学习。沙普(Sharp,1982)认为环境解说的目标应该包括:帮助听众对造访地形成关注、鉴赏和理解;实现管理目标;促使公众理解管理机构的目标和目的。柯奈普(Knapp,1994)认为环境解说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提出了包括三个层次的环境行为目标的环境解说行为改变模型。苏珊(Susan,2004)提出解说是为了让人们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及意义,使观众与资源之间形成智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关联,从而鼓励人们对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解说不仅能够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而且有环境和遗产保护、环境教育、管理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可持续性、政治教育等功能。奥利桑(Olson,1983)通过对比解说前后游客对保护区管理理念的理解和态度差异分析解说教育的有效性,证明解说对游客理解管理规则以及自我行为约束有很强相关性。卡伯(Cable,1984)定量分析了解说设施为旅游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汉姆(Ham,2002)的研究说明解说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性。阿克雷格·沃特(A Craig Wight,2007)分析了立陶宛20世纪左右黑色旅游吸引物固有的悲剧,提出需要从开放和明晰的历史角度进行解说和教育,从而提高对国家过去历史的未来接受力。
2.4解说系统构成
哈米(Hamin,2003)指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的莫哈韦沙漠地带需要新类型的解说计划编制,规划制定者应该本着保护的原则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艾勒(Allen,1974)指出,环境解说规划需要制定目标计划和衡量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评估技术。曼斯伯格(Masberg,1996)主张将生态旅游者
需求数据作为外部资料列入到解说规划过程中,从而产生生态旅游者需求评估新模型。约翰(John,1982)提出将计算机模拟程序和方法列入解说规划中。托德(Todd,2007)表明最近20年来解说规划使博物馆旅游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解说只注重知识,而如今规划者要考虑到大量复杂信息的控制,不仅包括我们有什么(what do we have)、我们如何展示(how do we show),而且包括我们如何为游客创造一段难忘的情感经历。
2.5解说媒介
对解说媒介的选择及效果研究比较集中在20世纪70到80年代,谢雷姆(Chenrem,1977)探索了口头和非口头解说对听众接受信息的重要性。尼古拉斯(Nichols,1985)确定了听觉的交流设备也是解说中最有效的媒介工具。汉纳(Hanna,1986)对可视性设备向游客传达的信息效果进行了评估。威廉·迈尔斯(William F S Miles,2002)指出在博物馆黑色旅游解说中,应该通过网络电子交互媒介和新一代电视成为真实旅游者,真正去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解说方式和手段正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和综合化。
2.6解说理论和方法
解说在理论上采用社会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在方法上则是试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最早的解说理论是泰德(Tilden,1957)提出的解说模型。陈晨(2005)提出了环境解说理论:泰德(Tilden)模式、“启发内涵”模式和卢卡斯的环境教育模型。社会学方面,克瑞曼尼(Gramann,1987)的亲社会行为理论、费什贝(Fishbein,1975)的理性行为理论、阿吉森(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默斯卡多(Moseardo,1996)采用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游客分类,并提出了遗产地解说思考模型。尤森勒(Uzzell,1996)用社会认证理论分析博物馆在促进旅游者场所感和乡镇遗产意识中的有效性。埃姆·斯蒂沃(Emma J Stewart,1998)在解说评价中引入了场所感理论。奥森(Olson,1983)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证明游客对保护区的理解与自我行为管理之间有很强相关性;卡伯(Cable,1984)利用旅行费用法等分析解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黄石楠(shiuh-Nan Hwang,200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活动参与、场所依附以及解说满意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7解说研究的重点领域
解说研究的重点内容有:解说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研究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等。凯瑟琳(Katherine,2003)评价了解说在达到达特摩尔(Dartmoor)国家公园旅游可持续目标中的有效性。伊丽莎白(Elizabeth M P,2004)分析了大珊瑚礁航海公园的环境解说计划在达到教育游客珊瑚礁环境和保护问题中的有效性。埃姆·斯蒂沃(Emma J Stewart,1998)将场所感理论作为解说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进而将游客分为探索者(seekers)、困惑者(stumblers)、受影响者(shadowers)和躲避者(shunners)4种类型。默斯卡多(Moscardo,1986)将游客分为思考的(mindful)和非思考的(mindfuless)两种,解说的目的就是尽量促进前者的形成。里安(Ryan,1995)先将国家公园内解说人员分类后,然后对比游客接受不同级别人员的即刻解说和数月后知识获取与记忆的差异,从而得出不同级别解说者的沟通技巧与效率。黄石楠(Shiuh-Nan Hwang,200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活动参与、场所依附以及解说满意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活动参与和场所依附都对解说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场所依附和解说满意度也有间接的重要影响。
2.8解说研究的其他方面
威廉·迈尔斯(William F S Miles,2002)提到当博物馆涉及到黑色旅游时,即与死亡、灾难和堕落有关联时,博物馆解说应该特别敏感。戴维·阿谢(David Archer,2001)建议澳大利亚将解说和营销结合起来作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工具。苏珊(Susan,2004)认为拉丁美洲国家应该在重视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公众投入与参与,设计一个系统的解说计划。戴维·尤森勒(David Uzzell,2000)介绍了《遗产和环境解说的当代问题:问题和前景》一书,重点包括解说的理论问题、解说的环境问题、场所感、热点解说、解说设计和评估的实践部分这5大部分内容。
3国内解说研究概况
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1994年到2007年的解说类论文有685篇,其中旅游解说类有41篇,环境解说6篇,博物馆解说2篇,解说专业课程类2篇,大部分为2005年以后涌现的。可见目前我国旅游解说研究虽然数量较少,但前景可观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总的看来,我国解说研究除了台湾地区有一部分研究外,大陆相关研究比较少,内容多局限在解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没有专门解说专著,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国内解说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3.1解说内涵与功能
吴必虎(1999)认为解说系统的含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达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台湾吴忠宏博士(1997)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意义,提供相关咨询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以激励游客对所描述事物产生新见解与热诚。唐鸣镝(2006)认为构建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其内涵框架有3个基本要素: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认识对象和使用者通过旅游解说相互沟通,以达到景区在使用、教育、保护等功能上提升互动的目的。
吴必虎(1999)提出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通常具有以下6方面功能: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和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提供一种对话途径,使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及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教育的功能。吴忠宏(1987)研究了解说在动物保育中的重要性。
3.2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吴必虎(1999)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自导式和向导式两类,并对北京与香港旅游解说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将北京旅游解说系统在空间上分为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观光度假地解说系统及可携式解说系统4种类型。王辉(2005)将旅游解说系统在
空间上分为交通导引解说、接待设施解说、景区解说、游客服务中心、外部旅游协作解说系统5部分,其中景区解说又包括软件部分(解说员、导游员、咨询服务等)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手册、牌示、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柜等)。冯淑华(2005)构建古村落旅游解说的3个子系统: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和空间游览线路解说。张静(2005)还提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原则,将牌示解说分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和忠告牌示;解说方式分为文字解说、绘图解说、牌示解说、定点牌示以及导游等,并进行详细节点路径规划。周可华(2007)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目的地诱导型、导览解说、安全解说、说明型解说和管理解说系统5类,并提出“双筛法”的解说规划方法。
3.3解说研究新领域
如果只研究旅游目的地解说供应情况而不考虑游客的需求,可能会导致解说设施未尽其用从而降低解说有效性,游客解说满意度较低从而减少重游率和推荐率的恶性循环。可喜的是,目前国内研究从旅游解说供应的角度已转向注重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不同类型案例地解说研究与对比,并正在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我国学者罗芬(2005)让游客对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的人员解说、解说牌示、游客中心、可携式出版物和综合解说技术5个方面作出有效性评价,针对黄山园内解说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李幸蓉(2002)认为不同游客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资料,从而对解说的需求程度也将有所差异,因此提前分析不同游客的背景资料,了解游客对不同解说媒体、内容和主题的需求将有助于解说活动的更好进行。洪艳、陶伟(2006)从游客需求角度定量研究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并探讨了游客人口学属性、出游动机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4研究述评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外解说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案例地涉及历史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遗产中心等不同尺度,研究理论和方法相对较为成熟,并出版了专著,如泰德(Tilden)的《解说我们的历史》、戴伟·尤森勒(David Uzzell)的《遗产和环境解说的当代问题》等,给旅游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鉴于国内目前解说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解说规划和著作,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与方法来充实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体系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合国内外解说相关文献,认为目前有待加强的领域有:
解说相关概念的界定。目前解说主要分为:环境解说、遗产解说和旅游解说。三者的区别目前没有学者进行详细探讨。我国学者罗芬(2005)指出,从旅游解说资源自然与文化属性的归属,其可分为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从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可分为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从旅游解说的服务范围,可分为园外解说与园内解说;从解说物质的存在性,可分为物质解说与虚拟解说。遗产解说在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对少于环境解说,而在我国又几乎处于空白,因此准确界定三者的区别,并加强遗产解说的研究是解说研究的新趋向。
解说主要内容的深化。解说系统的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研究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国外解说系统有效性的研究相对比较早,但主要是对比解说之前和解说后游客在自然区域的知识获取、态度改变和行为修正的变化,未来有必要加强游客在历史文化遗产地的知识获取、态度改变、行为修正以及情感依附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游客解说分类研究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是大都还停留在通过自己设计问卷然后人为地进行分类,由于缺少一定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臆断性,可见有必要引入成熟的理论方法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国外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的研究主要是评估解说员沟通技巧的效率和沟通过程的可靠性,相对来说难度很大,所以相关研究成果少,仅见于里安(Ryan,1995)首先对国家公园内的解说人员进行分类,对接受不同级别人员解说的游客在刚刚接受解说以及数月后的记忆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游客前后知识获取与记忆存储的差异,间接检测不同级别解说者的交流技巧;满意度理论模型研究是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国内有必要引进其他领域的满意度理论来探索游客解说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解说理论和方法的丰富。目前国外解说研究成果丰富,引用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环境教育学、环境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管理学等领域,作为人文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热点的场所感理论和社会认证理论更是成为解说研究的新视角;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要有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旅游前后独立样本分析、旅行费用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强化了解说研究的深度。国内由于旅游解说服务的辅助性、隐蔽性、零碎性等特点,长期以来没能引起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致使旅游解说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欠缺,因此,要将其他学科比较成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旅游解说的研究中来,为我国旅游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解说系统规划和实践方面应用。国外大多数景区都制定专项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特别注重从游客角度出发,应用新技术,为游客提供方便、全面、系统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解说服务。未来国内各景区有必要制定解说系统的专项规划,并不断立足于游客需求完善景区的解说系统。通过解说可以让人们意识到旅游区的重要意义,增长知识并真正欣赏到旅游区的潜在价值,产生强烈的保护意识和情感联系。各个旅游地要鼓励当地社区、旅游者、管理者、企业以及学者等的投入与参与,制定高质量的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完善解说设施,加强与营销的联合,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国内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产业结构变革中,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势头更是不容小觑。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事业一片欣欣向荣,在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旅游业蓬勃发展不同的是,旅游统计工作却日渐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亟需改进。
一、当前旅游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国家也曾三番五次强调旅游统计的重要性,号令中央及地方抓好旅游统计工作。但是据调查,目前国内的旅游统计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一)统计调查方法老套单一
从1993年起,国家始对城镇居民旅游情况展开了抽样调查;自1996年开始,调查范围又覆盖到了农村,自此形成了全国层面旅游情况的问卷抽样调查法。1999年,国家出台《旅游统计调查制度》,责令各地方全面开展旅游调查工作,而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是“在旅游住宿设施调查过夜旅游者情况为主,在景点调查一日游游客和亲友家过夜的旅游者情况为补充的直接调查法。”多年来,这两种调查法一直沿用至今,少有改进和创新。
(二)统计指标口径不统一
旅游统计行业流行语,“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就是对旅游统计指标口径不统一最好的诠释。有研究表示,在2014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旅游业的数据报告,各地方所用的指标差别很大,如,“桂林市用了旅游接待总人数、入境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4个指标,成都市、西安市用了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2个指标,张家界市用了景点接待人数、过夜游客、旅游总收入3个指标,南宁市、苏州市则只用了旅游总收入1个指标。”
(三)统计队伍发展不平衡
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相似,旅游统计队伍也发展不平衡。在有些地区旅途统计队伍呈现高精尖的态势,高素质的队伍必然在工作上表现突出,而还有部分地区统计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统计人员整体综合素养欠缺,造成旅游统计工作的欠缺。统计队伍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旅游统计数据的真实度。
二、提高国内旅游统计工作的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当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旅游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切实提高国内旅游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症下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统计监督,维护统计秩序
建立健全旅游统计监督机制,形成一套强有力、切实可行的监督体系,维护良好的旅游统计秩序。一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在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旅游统计办法》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现有法律制度的实施细则,并推出相关奖罚条例,用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约束违规、违制的不法行为。二是建立旅游统计监督机构。国家及各地方应该成立专门的旅游统计监督机构,并完善其办公场地、人员配置、工作机制,来统筹监管旅游统计工作。三是设立匿名举报渠道。畅通、完善匿名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旅游统计中虚报、瞒报、迟报等违规、违制的行为及责任人进行投诉和举报。
(二)创新、丰富统计调查方法
在原有旅游统计调查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变革,一方面,采用问卷抽样调查法、直接调查法、出游与接待分类调查法及专项调查法等多样化的调查方式。另一方面,充分依托高科技发展,对各种调查法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如设立旅游卫星账户,“为准确反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启动了国家级旅游卫星账户研究工作。通过该账户的编制,第一次科学明确了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比较充分反映了旅游在拉动经济、推动就业以及财政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整合统计指标,统一统计口径
显然,不同的部门对旅游数据的需求不一样,这为整合统计指标设立了障碍。但是,整合统计指标,统一统计口径并不是不能操作。建议政府可以给统计指标按性质分类,划分出核心必要指标和其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规定核心必要指标必须统一,其他指标可按需进行。
(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平衡统计队伍实力。
只有各地统计队伍素质都得到提升,并日渐趋于相同水平,才能解决在旅游统计工作中的人为数据误差问题。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先进队伍的水平和实力。另一方面,要狠抓落后队伍建设。总之要从整体上来做好旅游统计队伍的打造工作。各地可通过提供培训和深造机会、招聘高能人才等形式来提高旅游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努力打造“具备四重能力的高能”旅游统计队伍。
1、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理解掌握能力,保证一切行为合法合规。
2、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3、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要有时刻寻求自我提升的思想意识。
4、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面对纷繁芜杂的数据,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掌握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