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发展(精选12篇)
国内旅游发展 篇1
1 国外旅游购物的特点与优势
1.1 特点
1.1.1 旅游商品价格差异性:
旅游者在国外购买当地知名商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在本国购买同样商品的价格。这种价格上的差异性, 极大激发了旅游者购物的热情。
1.1.2 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促进当地旅游购物的发展, 政府部门积极制定有关法律和政策, 为购物旅游提供保障。如:新加坡的《退税计划》, 法国《葡萄酒分级和品质管理体系》。不仅是当地政府, 一些行业性组织, 也制定了有关产品、服务规范, 全力做到为旅游者购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2 优势
1.2.1 旅游商品抽象价值和现实价值完美融合:
国外注重对当地旅游商品文化内涵的开发, 让其旅游商品具有独特性, 游客为之趋之若鹜。其次, 注重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技术提升。
1.2.2 良好购物环境:
多样化的商店以及便利设施。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各类风格迥异的旅游商品, 另一方面满足游客怕麻烦的心理。Visa和万事达等信用卡在各大购物点的使用, 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我国旅游购物现状
自我国旅游业兴起发展以来, 旅游购物一直是我们国的薄弱环节。在旅游业发展初期, 我国旅游购物外汇收入曾逐年增长。但是自1987年以来, 旅游购物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来, 我国主要客源国的购物比例普遍提升, 且游客除了对传统的丝绸、瓷器类感兴趣外, 对纪念品、工艺品等兴趣也逐渐增加。我国旅游商品种类也趋于多元化, 旅游购物商品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种类单一到相对丰富的过程。虽然如此, 但与发达国家 (地区) 相比还存在大差距。在旅游也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旅游购物收人平均占旅游业总收入的50%左右。而香港、新加坡其旅游购物比重达到了整个旅游消费的60%。
3 我国旅游购物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延伸, 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购物旅游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
3.1 对旅游购物重视不够。
政府对旅游购物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对当今旅游业新动态把握不准, 忽视了旅游购物对旅游目的地的巨大影响, 忽视了旅游商品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传播作用, 没有很好地在旅游购物发展上给予支持。
3.2 购物环境差、硬件设施发展滞后、游客缺乏体验性。
旅游购物场所单调乏味, 只强调硬件上满足, 忽视购物设施的文化性特征, 游客置身其中, 很难体会到当地文化氛围, 缺乏购物兴趣。
3.3 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管理混乱。
旅游购物市场无统一规范的管理, 无健全法律制度保障, 致使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欺客宰客现象严重, 服务人员素质差, 行业自律性差。
3.4 商品同质化严重, 缺乏地方特色, 缺乏文化真实性。
旅游商品的生产, 大都是统一生产设计旅游商品, 然后发往不同旅游目的地销售, 致使商品雷同。这样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成为不了当地的文化符号, 更容易引起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误解, 使得文化丧失真实性。
3.5 缺少完备的研、产、供、销机制。
旅游商品研发人员素质不高, 与消费者需求脱节、与旅游目的地地域文化脱节, 致使研发困难、研发兴趣低。在销售上, 生存者和销售者很难做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致使销售困难, 产品滞销。
4 我国旅游购物发展的对策
4.1 建立旅游商品体验中心。
根据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研发出具有较强功能性的旅游商品, 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其次, 注重对旅游商品进行特色地域文化注入, 从旅游者的触觉、心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出发, 让其充分感受到旅游商品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4.2 营造个性化的体验式购物环境。
良好的购物环境能够激发顾客购买兴趣, 加深购物体验。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凯撒酒店的广场、商场以古罗马为题材做内部装饰, 使游客仿佛置身于罗马世界。在旅游者购物的过程中, 适当策划一些与购物相关的具有娱乐、教育、展示、审美性质的游客参与活动。比如, 游客亲手制作简单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或者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主题性购物节, 营造购物氛围。
4.3 建立健全旅游购物市场的管理制度。
首先, 建立旅游购物市场商品物流管理制度。将旅游商品从一系列的物流过程转化为商流的过程, 为旅游者实现购物过程的先决条件;其次, 建立价格管理制度。对旅游商品进行明码标价, 杜绝价格水肿、质次价高, 同时完善有关旅游商品出口退税管理;最后, 建立旅游购物市场环境管理制度。硬环境管理前指在购物空间、场所和提供的设施设备上, 制定相关标准, 尽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为其提供乐购的优美环境。软环境管理, 指在服务质量上提供优质、贴心的旅游购物服务, 引导游客购物。
4.4 旅游购物市场经营模式创新。
我国旅游购物市场经营模式主要有准人制、混合模式、独家垄断经营模式、品牌专营模式、特许经营模式等。各种经营模式各有优缺点, 最重要的是寻找适合本旅游地旅游购物发展的经营模式。对于小商、小贩, 我们对其引导, 纳入整个旅游购物体系中来, 规范其经营, 保障其合法权益。
4.5 旅游购物市场管理体系建设。
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旅游者监督三个方面建设旅游购物市场管理体系。政府监管只能是宏观的把控, 旅游购物市场的有序进行, 离不开本行业经营者的自律。旅游购物经营者应诚信经营,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 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创造全新的购物体验。在购物过程中遇到不公平待遇, 应该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督旅游购物经营者的行为, 敢于向不法行为说不。
参考文献
[1]王晖, 闫友兵.湘西民族地区旅游购物品开发现状分析及创新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2]郭伟, 沈洁.借鉴东南亚经验开发我国旅游购物品[J].商业研究, 2004 (06) .
[3]袁国宏.我国旅游购物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01) .
国内旅游发展 篇2
旅游保险在保障旅游者利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的旅游保险市场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旅游保险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国内旅游保险市场的问题是个综合性问题,试从宏观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其长远发展。
从长远来看,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利益保障是旅游业能否得到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保障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其中旅游保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伴随着旅游者的不断发展,旅游者越来越成熟,他们的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同时,在一些旅游目的地不断发生的一些自然或社会事件也在提醒着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们,旅游保险在旅游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的旅游保险市场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旅游保险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旅游保险市场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得旅游保险市场无法从低谷中升起。其中,政府主管部门、保险公司、旅行社以及旅游者是旅游保险市场中的四大主体,旅游保险市场的规范发展需要这四方面主体的协同配合。其中,政府主管部门、保险公司和旅行社应该在这个市场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从目前旅游保险市场现状来看,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应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毋庸质疑,在我国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保险一直占有一定地位,从早期的《关于旅行社接待的海外旅游者在华旅游期间统一实行旅游意外保险的通知》到《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直到目前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相关的旅游保险立法工作一直在开展。但是,对于目前施行的强制保险,其侧重点在于规避旅行社的经营风险,这种意识虽然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从实际效果和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存在很多弊端的。而对于旅游主管部门而言,应该立足于本行业,在充分考虑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保险公司的综合利益前提下,制定更为合理的旅游保险制度规范。比如在强制险施行的同时,应该加强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和监控,严格年检制度和评优制度;或者可以考虑旅游保险的市场准入机制,也就是通过行政引导来使得旅游强制保险能获得更为集中的投保和赔付。
(二)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对于旅游者而言,并非法律专业人士,对于相关法律规范的理解会因人而异,出现不同的偏差。比如有人对旅游意外险和旅游责任险的区别不清楚,有人对旅游责任险的保险标的和范围不清楚等等,这些都会对旅游保险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宣传,毕竟对于一部法律而言,要让人们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才算是成功,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三)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旅游保险常识的宣传,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保险意识
从实际情况来看,近两年中,我国先后发生了一些在国内国际影响很大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当地旅游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使我国的旅游者切身地体会到了旅游中存在的风险,其旅游保险意识已经在加强。此时的主管部门更应该顺时地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与推广,使保险意识在旅游者心中占据更为重要和具体的地位。当然,在这种宣传中,应该站在正面的立场来进行,而不应该拿反面教材来进行对比,因为这样会造成当事人的二次伤害。
二、而作为保险公司而言,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旅游者保险意识的不断加强,旅游保险的大饼将会逐渐被做大,而且由于旅游保险的保险期限通常比较短,保险公司的周转将会比较快,因此旅游保险将是对保险公司整体险种的有益补充
(一)保险公司应该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保险险种
目前的保险主要是意外险和责任险,主要都是针对出险之后的赔偿问题,但是对于旅游者的事前救济却还有很大的漏洞;另外,目前的保险主要都是整体保险,而很少根据旅游者不同需求而设置的单项保险,也就是针对某个特殊旅游项目(比如漂流、骑马等)而提供的保险服务。
(二)从时间上来看,目前很多旅游保险通常都是钢性比较强,而旅游线路和项目的设置却是越来越灵活多样,这使得旅游者的旅游保险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因此,不应该事先设定好固定不变的保险期限,而应该按照具体旅游项目和线路的不同灵活而定。虽然这会增加保险公司和旅行社的运营成本,却可以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带来更为可观的销售收入。另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地域的商务活动将更加的频繁,因此在旅游保险的设计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保险时间或转变保险购买方式,比如通过年卡的方式来满足那些商务旅游者的需求,使得他们需要的时候通过一个电话就可以进行投保,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
(三)在现代的旅游活动中,传统的团队旅游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而散客旅游却在不断上升,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根据旅游活动的这种变化来进行销售渠道的改变
在以前,旅行社是保险公司销售旅游保险时的不二选择,但是目前,保险公司应该拓宽销售渠道,以方便那些散客旅游者购买相关旅游保险。比如可以通过旅游饭店、银行、旅游景点甚至邮局、电信、交通部门等来进行旅游保险的销售。当然,在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强化自身的销售渠道,比如通过自身的网站进行宣传和销售。
(四)由于旅游保险具有地域方面的特殊性,也就是说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保险之后,其出险地往往都在异地,这就为保险公司的调查和理赔造成了困难,同时这也成为旅游者购买旅游保险的阻滞因素
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扩大自己的营业网点或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努力做到对保险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消除旅游者的担心和不满。
(五)充分调动旅行社的积极作用
虽然散客出游的比例上升是一种大的趋势,但是在目前的国内旅游市场中,旅行社依然是多数旅游者出游的第一选择,因此,国内旅游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旅行社的业务联系。通过旅行社这一有效途径加大对旅游保险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游客越来越认识到购买旅游保险的必要性,积极与旅行社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在目前的旅行社经营中,其员工在对旅游者进行接待、宣传等时,往往忽略了旅游保险的解释和推介,甚至在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中的保险进行询问时,将责任险讲成意外险,混淆旅游者的视听。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讲,旅游保险公司应该通过一定的利益刺激来提高旅行社销售旅游保险的积极性,比如通过较高的利益分成、适当的优惠返点、派遣优秀的驻店人员等方式来提高旅行社对销售旅游保险的热情。
作为旅行社而言,旅游保险并不应该仅仅被看成是其销售的一种产品,或者是按照相关规定被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旅游保险对于旅行社自身的经营、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或者说,随着人们出游经历的不断丰富,旅游者对于旅游期望也会越来越全面,而在意外情况下能获得更为优质的照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旅行社应该发挥好旅游保险销售代理的角色。也就是说旅行社的经营者们应该改变过去的观念,不应该将旅游保险的代理销售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行为,而应该从中看到更多的对旅行社发展有利的方面。至少,旅游保险的代理销售可以使旅行社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因此,作为与旅游者接触最多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努力保障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利益,积极向旅游者宣传旅游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了必须购买的强制型保险以外,还应该努力向旅游者推介其他的旅游保险。
国内外瑜珈旅游发展研究 篇3
摘要:瑜伽旅游是休闲旅游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对旅游者的身心放松有着一定的作用,能够缓解人们在紧张工作环境中疲惫的身心,是当前市场营销重要消费的项目,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瑜伽旅游;返璞归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F592.3
0 前言
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主要依靠瑜伽文化、瑜伽哲学、瑜伽体式修炼等内容,在国内外的瑜伽发展中,都会根据自身国家的发展特征来对瑜伽旅游进行一定的改进,但从总体瑜伽的主要内容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都是通过瑜伽的动作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征,来实现炼意、炼气、炼身等,从而达到缓解身体疲劳、疏松紧张的神经等目的,更能通过一些经典的动作如,背部凹拱等动作来治疗腰椎、颈椎疼痛,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瑜伽旅游发展进行分析。
1 瑜伽旅游概述
所谓瑜伽旅游,主要是以瑜伽为主的旅游休闲活动项目,瑜伽旅游是引导瑜伽行者回归大自然进行生命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提高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更注重生命体验有益于放松休息[1]。瑜伽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瑜伽旅游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休息、游玩的旅游项目,而是一项对自身进行放松调整的休闲手段,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带动下,一些工作紧张的人群比较适合参加瑜伽旅游,用来调整自己、放松自己,更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
例如,在瑜伽体位法的引导下,通过正确的跪、站、倒立、坐、卧等各种姿势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扭转、伸展以及弯曲等,能够使人体的脊柱、内脏器官、肌肉等之间进行很好的摩擦和牵引,能够有效的缓解工作上带来的身体不适,如,很多背部凹拱的动作对治疗腰椎、颈椎疼痛、下半身血液循环不畅等常见病治疗有着一定的作用[2]。另外,瑜伽旅游中的语音冥想和休息术等对缓解压力、镇定紧张的神经、改善睡眠等有着一定的作用。此外,瑜伽旅游是大多数女性非常热爱的旅游项目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瑜伽可以雕塑体型,更能达到减肥和收臀的效果,深受久坐办公室形成梨形身材女性的热爱。
2 国内外瑜伽旅游的發展
2.1 国内的瑜伽旅游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身体健康也原来越重视,但是,在工作以及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给人们的身体以及精神都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在近些年来,我国瑜伽旅游也逐渐受到国人的关注,瑜伽旅游也逐渐成为缓解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3]。瑜伽旅游主要以瑜伽为主,通过在旅游中渗透瑜伽文化给人的精神以及压力的放松和缓解带来一定的作用,在近些年来,瑜伽旅游的发展逐渐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而且瑜伽旅游项目也受到人们关注,更多的人选择在假期参加瑜伽旅游来缓解工作压力,瑜伽旅游也成为我国市场营销的重要项目之一。
根据中国瑜伽联盟对瑜伽会员进行数据统计,我国有瑜伽网站超过200家,注册瑜伽会馆数量已超过800家,专业培训学院近20家,注册的瑜伽企业也有超过30家,更有很多与瑜伽企业有着关联的企业不下50家,这些都为我国瑜伽旅游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从近些年对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调查发展,瑜伽会馆的加盟数量每年都在逐渐的增加,瑜伽旅游也成为各大城市重点的经营项目。另外,近几年我国瑜伽教练的培养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每年走进社会的瑜伽教练都呈现多倍的增长,因此,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2.2 国外瑜伽旅游的发展
我国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主要起源于印度,印度以及一些国家特别注重练身,而瑜伽就是练身的重要方式之一[4]。瑜伽旅游是国外特别重视的旅游项目之一,尤其是像印度这类特别重视练身的国家,更是将瑜伽作为国民练身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而且,通过近些年对印度等国家的瑜伽旅游项目发展情况来分析,古老而神秘的瑜伽是美体瘦身、减压调神的秘密武器,瑜伽的超凡脱俗、身体效果的感觉以及修身养心无限的魅力深受各大国家所重视,而且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3 促进瑜伽旅游发展的方法
3.1 以返璞归真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动机
最早的瑜伽运动是室外运动,但是,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瑜伽也逐渐由室外转向室内,主要是是受到紧张的时间以及城市化发展等因素影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也逐渐将室内的瑜伽运动转向室外,到大山中、森林中、大海边、溪流旁等体验瑜伽,去呼吸更新鲜的空气,并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5]。瑜伽旅游主要就是将返璞归真作为动机,将瑜伽欲动回归自然,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条件下,走进优美、清静、洁净、开阔的大自然中,通过将身心融于自然,并得到升华,在回归自然、追求淳朴、享受自然的动机下去参加旅游,如,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等,瑜伽旅游也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
3.2 以文化渗透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文化基础
瑜伽旅游的发展应流露出瑜伽文化,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去吸引人们积极来参加到瑜伽旅游的行列中[6]。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最早瑜伽主要以练身为主,是菩提达摩带入到中国的《达摩易筋经》又名《易筋经》,主要所传授的功法包括内壮、静功、炼气、外壮、动功、炼意、炼形等,并与古印度瑜伽项目所提出的八支行法极为相似,八支行法即內修、外修、调息、坐法、禅定等。瑜伽旅游虽然是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是,要实现瑜伽旅游业的发展,更应注重文化的渗透,让更多人了解瑜伽的文化,尤其是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外形、身材、健康等越来越重视,可以利用瑜伽的功效来达到人们所要实现的目的,从而促进瑜伽旅游的快速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人们在日益激励竞争市场下生存,长期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以及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瑜伽旅游作为健身保健、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缓解压力、疏松紧张的神经等有着极大的功效,更是当前市场营销中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项目。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瑜伽旅游发展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瑜伽旅游的了解,主要对国内外瑜伽旅游的发展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以返璞归真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动机、以文化渗透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文化基础等几方面促进瑜伽旅游发展的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促进瑜伽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陈永力,杨心浩.道家精神与瑜伽智慧——通往身心和谐的道路[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2] 余利容,赵强,张乾伟.绵阳健身房瑜伽项目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国内旅游发展 篇4
一、浅析国发[2014]31号在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上的重要思想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其中一项措施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学帮带”思路,全民共建乡村旅游,是《意见》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思路。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人员要学习发展
1、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意见》中提到要实现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达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有机统一。但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中周边村民占主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质培训。另外,一些具有特色旅游资源的乡村地区旅游从业人员没有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是经营单一、低级的农家乐一日游,因此需要加强创业就业能力培训。除此之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通讯的基本技能,这是制约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能培训。
除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意见》中提到要突出乡村特点,保持传统乡村风貌,规划引导发展乡村旅游。这要求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时,不能搞假大空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因此对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人员要进行适当的培训。
(二)旅游科研、规划、教育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帮助发展乡村旅游
1、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意见》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应当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很显然当前的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没有发挥原生态的乡村特点,没有形成多样化、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专业的旅游科研和旅游规划部门应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深度挖掘乡村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2、鼓励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意见》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仅靠现有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学习培训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提升乡村旅游的目标,可以通过直接为乡村旅游注入鲜血的途径提高效率。因此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包括旅游专家、大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志愿者及与乡村旅游业相关的艺术、生态、建筑、计算机、科技等工作人员,全民共建乡村旅游。
(三)以新型城镇化和创业扶贫带动乡村旅游
1、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
《意见》还提到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充分借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力,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当然发展乡村旅游与城乡规划建设相互促进,利用乡村旅游能促进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2、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意见》中提到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首先加大力度扶持乡村旅游创业项目,使当地旅游业繁荣起来,树立当地乡村旅游的品牌。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当地大量劳动力,增加人民的收入。并且旅游业的乘数效应明显,可以带动当地农副产品、手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脱贫致富。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举措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影响
通过分析《意见》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举措,以及《意见》中提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国家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可以看到《意见》对旅游职业教育有重要影响。
(一)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庞大,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数量众多,将扩大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打破目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对象结构。
(二)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目前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形势下,要考虑培养文化创意策划能力、培养乡村旅游创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素质等目标,更要侧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知识和技能与大学生不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也与大学生有较大差距;另外智慧旅游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与大学生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探索适合他们的方式,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最有效的方式学习适用的、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四)影响旅游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
发展乡村旅游是每一个旅游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且乡村旅游空间广阔,将大有作为,因此引导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到乡村旅游就业势在必行。特别是乡村旅游创业和文化创意策划,是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因此旅游职业教育有必要将人才输入乡村旅游就业市场。
三、旅游职业教育应该走创新发展之路
为满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实现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规划,旅游职业教育应把握时机,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力求从四个方面,实现立体化创新。创新点包括教育对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的手段、就业创业导向,涵盖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一)教育对象立体化
大力拓展旅游职业教育空间,建立立体化培养对象体系。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不能仅局限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还要拓展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更要争取到艺术、科技等专业乡村旅游志愿者,打造一支不同层次、不同知识背景的专业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通过提高乡村旅游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以民俗基本服务和专业化餐旅服务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二)培养目标创新
首先培养目标要将社会责任心作为重点,能够积极主动扎根旅游城镇,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第二,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设计立体化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一线实用技能型、复合型、国际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线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针对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和层次稍低的高职高专学生,使其掌握旅游岗位的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管理能力。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求掌握岗位基本技能,根据培养对象的情况,可细化为文化创意策划人才、智慧旅游操作应用人才、创新人才等复合型,成为懂经营、会管理、懂市场的中高级旅游服务人才。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则是针对旅游的跨国性服务,成为能够在国内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高级人才。
(三)教学手段创新
目前旅游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理论+技能”的教学模式,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手段以多媒体、酒店服务所需实物为主,旅行社教学手段也是以办公用品实物展示为主,与信息化的社会差距较大。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随着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科技进步创新。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已很明确,乡村旅游也要融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职业教育应强化现代化设备、旅游智能软件、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另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比较特殊,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发相关知识和教学设备的实施方案。因此,旅游职业教育应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智能化教学手段的立体化教学手段。
(四)就业导向创新
面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对旅游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应正确引导旅游职业教育对象的就业方向,应开拓立体化就业方向。传统的旅游职业教育就业方向有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基层服务人员和少数管理人员,立体化就业方向还包括旅游创业。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业的更新换代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来创业,来带动其快速转型升级发展。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还有很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需要通过成功的旅游创业,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四、结束语
国内旅游发展 篇5
一.我国整体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旅游人数稳步增长。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旅游方式上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二.目标市场分析
(一)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可行性
1.大学生人数多,基数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到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108.6万人。根据“十五”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5年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达到15%,到2010年已经达到20%。大学生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2.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大学生群体年龄段一般都在18-24岁。作为年轻人,追求新鲜、追求刺激、探索精神强,不甘于墨守成规,易接受新事物,而旅游作为新的生活方式更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当问及是否愿意出去旅游时,有51.6%的被访者回答愿意,45.2%的被访者回答正在考虑中,只有3.2%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山此可见: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出游愿望强烈。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3.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我国大学生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时间。因此,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4.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
以往,由于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企业可获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受重视。现今,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支持等原因,大学生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学生已经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据新华网报道,旅游消费已是大学生消费的热点。
5.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可见,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必将会形成“井喷式”的大学生旅游热潮,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必定被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的一个特殊细分市场,它具有较明显的消费群体特征雷同的特点,这使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易于降低开发成本。但同时它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细分市场的特征:
1.讲究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旅游目的以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出游天数多以2~4天为主,比例总和占74.7%。因大学生生活经历少,对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事物新奇,他们旅游时多选择与日常生活反差较大的自然风景类的旅游目的地。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因而一到假期,高校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寻“伴”旅游启事。武汉大学旅行社曾对4所高校进行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出游的意愿在95%以上,近90%的大学生有出游经历。然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组旅游,参团出游的大学生却是寥寥无几。有关调查也证实,大学生出行外地喜欢结伴而行,在人数组合上以2—7人居多,达到74%,其性别构成上是两性搭配占绝大多数。
4.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迅速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5.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产品、新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和可诱导性;他们感性消费、个性消费、群体消费、社交娱乐倾向明显,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相关的产品推销。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旅游市场因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业内商家关注的亮点,但在经历了几年的研究与开发之后,大学生旅游市场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反而似乎已变为让旅游企业望市兴叹的“鸡肋”。这主要由于固有观念的束缚,旅行社和大学生双方沟通不足,旅行社不能从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中为汲取客观的经济利益。再加上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原因,使得大学生不能享受到很好的旅游产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缺少主动性。
许多中小旅行社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营销网络。绝大多数的旅行社
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为大学生设计旅游路线。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路线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仍处于停滞阶段。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市场研究、分析等工作。前期投入大,增加了旅行社的风险。加之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认为是出力不讨好,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不高。
2.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
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个,那就价格高和线路不符合其要求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不满足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更喜欢去一些带有探险性质的“超常规”景点,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同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也成了制约的因素。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他们理想的旅游方式是:旅游的地方有相识的同学在,或是同学的家在那里,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吃住及安全问题,若是同学在那里读书也行,学生宿舍里挤一挤,食堂里“蹭一蹭”,还有免费导游。
3.小旅行社在校园存在非法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小旅行社存在非法操作。与正规旅行社忽视大学生市场相反,一些小旅行社瞄准了不被看好的这块“蛋糕”,开始攻占学生旅游市场。但是黄金周期间校园里张贴的旅游信息中有不少虚假广告,吸引学生上当的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据了解,这些小旅行社推出的超低报价吸引了不少学生,有的是交通和食宿上极为精简,确实能省出一部分钱来,但有很多是旅游过程中一些费用要学生再次支付,总的算下来并不便宜。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使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这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旅行社的信任度下降。
4.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原因。
国内旅游发展 篇6
李纪恒
实施全域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
李纪恒在会上表示,云南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实施全域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推进改革创新。
李纪恒强调,云南要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要以融合发展为动力,积极推进旅游+,培育打造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要以旅游景区为重点,全面优化产品结构,切实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力度;要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不断强化功能配套,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要以市场整治为抓手,推进依法治旅进程,树立文明旅游形象;要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持续开展营销宣传,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稳步推进试点建设,全方位整体推进全域旅游战略部署,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强省。
陈豪
处理好3个问题,加快云南旅游转型升级
陈豪指出,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驶上转型升级快车道,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是全省建设旅游强省的必然途径。要加快推进步伐,必须处理好3个问题:一是必须明确转什么——要找准“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在转观念、转方式、转模式上下工夫,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坚持大思路、大手笔、大项目,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构建高效政务管理模式,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必须明确往哪里转——要瞄准现代旅游发展高端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的方向,着力构建高端旅游产品体系,做优服务,推动国际旅游合作,大力打造跨境旅游品牌和蕴含独特民族文化的旅游文化精品。三是必须明确重点抓紧转——要实施好传统产品提升、新业态培育、旅游强县富民、市场主体培育、旅游对外开放、智慧旅游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城乡环境整治等八大工程,提升旅游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旅游城镇和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做好养老养生、露营地自驾、探险探秘、商务会展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着力开拓旅游扶贫新空间。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吴文学
希望云南继续争当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吴文学从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壮大经济新动能的新方向、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强化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新趋势、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惠民的新途径等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他说,云南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旅游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资源到产品,从小行业到大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他希望在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了全民旅游、全要素旅游和全产业链旅游的全新阶段,在“十三五”时期,云南继续争当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趋势,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常态下全国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出新模式和好经验。
国内旅游发展 篇7
一、国外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会展旅游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1841年。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570人的团队包租火车从到19.3千米外的拉夫巴罗参加戒酒大会,这开创了国际会展旅游的先河。国外会展旅游的研究大约可追溯到20世纪的七十年代初,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
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角度来看,世界各国的会展旅游发展很不均衡。欧洲是会展旅游业的发源地,整体实力强,规模最大,其中德国是世界头号会展强国。北美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是世界会展旅游业的后起之秀。亚洲会展旅游业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日本、新加坡、阿联酋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和地区。
二、国外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从西方国家会展旅游发展史来看,德国、法国、美国在会展旅游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典型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政府推动型、市场主导型、政府市场结合型。
总之,不同国家的会展旅游其发展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它们有各自的推动作用,都有值得乌鲁木齐发展会展旅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例如,一、国外会展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不直接参与会展行业管理,只进行宏观调控,对行业法规、市场竞争、场馆建设等进行调控。二、除了政府的宏观引导外,行业协会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会展的监督、评估、信息提供,同时也组织大型的展览。三、有专门的展览机构,其组织机构的分工十分详细,展会组织者、场馆所有者和管理机构三者是独立的,大型展览由展览公司或协会负责,场馆所有者只负责场地出租,管理机构主要工作是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等。四、会展场馆现代化水平高,配套服务设施完善。
三、乌鲁木齐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乌鲁木齐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自1992年“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拉开乌市会展帷幕,乌鲁木齐已多次举办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会展。目前主要集中在石油、建筑建材、农业、汽车等行业,已经形成一些在国内具有名声的会展,如“中国-亚欧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等。乌市会展发展主要依托资源优势,立足本地优势,着眼于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
(二)乌鲁木齐会展旅游发展条件
1、经济条件
乌鲁木齐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已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石油化工、轻纺加工基地之一。2006-2013年,乌鲁木齐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8%,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20%左右(除去2009年特殊情况)。从发展趋势来看,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稳健良好,这为会展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资源条件
场馆建设:乌鲁木齐大型展馆共有6家,展馆总面积达到14.59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红光山国际博览中心,室内面积达4.5万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3000个,室外展场面积5万平方米,设有可容纳4000人的国际会议中心。另外,在乌鲁木齐市内的星级酒店中也分布有中小型会议室。
旅游资源:乌鲁木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不仅有雪峰、冰川、松林、草原、戈壁、湖泊等自然景观,还有历史悠久的丝路文化、西域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这些为乌鲁木齐会展旅游的开展奠定了旅游资源基础。
交通设施:乌鲁木齐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枢纽的国际、国内和区内航空网;也有通往内地、北疆和南疆铁路交通网络;同时也有国道、省道和郊区公路通往各地和各景区。市内交通设施基本完善,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便捷。
3、区位条件
乌鲁木齐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也是我国离欧洲最近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也是中国西部国际通道的枢纽,目前有7个开放口岸直接面向中亚、俄罗斯、西亚、南亚、中东、东欧,对周边国家发挥辐射、集群效应,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
4、政策条件
乌鲁木齐市委重视会展旅游业,提出了把乌鲁木齐建设成“西部最佳会展城市”和“中亚会展之都”的发展奋斗目标,并提出要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大力发展乌鲁木齐会展业。目前,乌鲁木齐政府积极吸引国际和全国性的各种大型展览会、展示会、交易会、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在乌鲁木齐举行,并大力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整合会展资源延长会展产业链条。
四、乌鲁木齐会展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3家会展公司的访谈,作者了解到乌市会展旅游发展的一些具体情况,结合资料总结乌鲁木齐会展旅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市场环境混乱
从国外会展旅游发展较好国家的经验来看,会展参与者、场馆所有者、管理者三者应该是独立分开,各行其职的。但乌鲁木齐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政府拥有国际博览中心的所有权,政府还建有自己的展览公司,不仅经营场馆租赁、服务业务,还经营会展项目。政府不仅监管会展旅游行业,而且参与会展行业经营,这就像,政府不仅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还扮演运动员的角色。这本身是矛盾的、不规范的,这样会产生市场混乱,竞争环境不公平。
(二)展览业与旅游业合作太浅
会展旅游发展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即将会展活动参加者及受众者变成旅游者。乌鲁木齐会展公司与旅游企业之间已形成了一些合作,主要在会展期间委托旅游公司预定酒店、活动场所(多指会议公司)、票务等;在会展活动结束后或活动休息期间,旅游企业招徕部分会参与者参加旅游活动。由于两者利益关系、时间安排等因素,会展业与旅游业合作比较被动、浅层合作。
五、乌鲁木齐会展旅游发展的借鉴及建议
通过对国外会展旅游的分析,乌鲁木齐要借鉴会展旅游发展成熟国家的发展经验、运作模式。政府不直接参与会展行业管理,而是进行宏观调控;注重行业协会的重要的作用;设置专门的展览机构,分工详细,职责明确;场馆现代化,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结合中国的会展旅游发展分析,乌鲁木齐要借鉴寻找本地的有力的动力支持因素发展特色会展旅游。乌鲁木齐应充分利用城市经济和功能,充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结合旅游业,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会展旅游。以下是对乌鲁木齐会展旅游的具体建议。
(一)明确乌鲁木齐在会展业的定位
在国内众多大城市争创“国际会展名城”之际,乌鲁木齐应避开激烈竞争,应将自己定位为“会展特色城市”,争取举办更多的具有特色的会议或展览,例如煤炭、棉花、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会展。同时要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向西开放的地理优势,办好现有的“亚欧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等会展,进一步提升乌鲁木齐在中亚的知名度。
(二)加强政府引导,促进市场化运作
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将现有的一边监管一边运营转变为宏观调控、规范行业秩序上,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三)完善设施设备,提高软硬件水平
加强会展场馆周边餐饮、住宿、金融、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场馆的硬件水平。要注重会展场馆服务,提供细节服务及人性化服务,提高场馆的软实力。应成立专业的机构或协会,负责会展旅游管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开设会展专业以及展览设计的课程,培养精通会展和旅游的专业人才。
(四)明确营销方式,注重特色化、品牌化
乌鲁木齐国内知名会展城市相比,缺乏规模优势,缺乏经济基础优势,应充分发挥其城市特色、旅游环境、城市地域特征,确立自身的独特形象,逐渐形成有特色的会展活动和会展旅游产品。
旅游发展新趋势——主题旅游 篇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外界条件日益成熟, 使人们在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利用旅游资源、享受自然和历史遗产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之下, 旅游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并表现出新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旅游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得起的权利, 二战后, 大众阶层才真正成为旅游队伍的主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机械化生产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 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到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快节奏、程序化和数字化, 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迅速异化, 人们普遍感到日常生活中的新鲜感和自豪感少了, 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没有因为现代交通工具与传媒的进步而缩小, 反而是成反比例的拉大了。于是, 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很难让旅游者获得更大的心理满足, 人们转而追求更加深入、体贴的旅游方式, 于是各种各样的主题旅游应运而生。
主题旅游是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作为传统大众旅游的升级版, 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 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比如心灵旅游、朝圣旅游、亲子旅游、游艇旅游、潜水旅游、自驾旅游、徒步旅游、摄影旅游、骑行旅游、漂流旅游、温泉旅游、美食旅游、滑雪旅游等各种主题旅游。
二、主题旅游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出门旅行成为越来越多人首选的放松、休闲方式。伴随着旅游市场的逐年火爆, 无论独行者还是群游, 人们都开始逐渐走出有组织的形式, 摒弃“上车睡觉, 下车拍照”的传统观光模式, 走向主题旅行的私人定制模式。主题旅行不仅主题鲜明, 线路产品设计的出发点立足于游客体验, 价格定位面向大众, 对比同等价位其他线路, 主题旅行产品拥有全面的优势。
1. 主题旅游行程特色突出, 细节100%完全透明。
打消了不少消费者在旅途中担忧的问题, 提供了消费者一个绿色健康的旅行消费体验。每一个主题旅游都是由旅行社仔细考察市场、综合目标消费人群消费特点、心理, 研究旅游资源特色后精心设计的。旅行社可以为每一个有特殊需求的旅游者量身定做自己的主题旅游线路, 所有消费都可以一目了然, 明确做到“让消费者放心”。
2. 主题旅行是当下时尚的新兴旅游方式, 它迎合了消费者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心理。
各种运动主题旅游是时尚人群的主要吸引源。当代社会人们对刺激、挑战等运动有一定的追求心理, 尤其是男性消费者更是会对游艇旅游、潜水旅游、骑行旅游、漂流旅游、温泉旅游、滑雪旅游等各种主题旅游情有独钟。相信主题旅行将要成为未来旅游的主旋律。
三、从当代旅游者的家庭状况分析发展亲子旅游的可行性——从《爸爸去哪儿》看主题旅游
2013年10月份, 湖南卫视推出一档大型真人体验式旅游节目《爸爸去哪儿》, 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到现在为止, 该栏目创下了“零差评”的记录。随着节目的播出, 北京灵水村、宁夏沙坝头、云南普者黑、山东鸡鸣岛等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地也逐渐火爆起来。节目中各位爸爸和宝宝的亲子互动也催发了主题旅游中“亲子旅游”的逐步火热。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其中一个人所处的家庭人口状况也是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客观因素之一。我们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快速增长, 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由于这一政策的推行, 现代社会家庭中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客观条件等影响因素, 现代家庭中, 父母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普遍不多。就像《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各个宝宝的“童言无忌”一样, 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多陪自己一会儿, 多和自己在一起一会儿一样, 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 孩子的愿望就是那么简单、单纯。面对这样的需求, 推出并推广亲子旅游将成为大势所趋。
亲子游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方式, 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生活起居方面。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 积极乐观的心态塑造。父母们不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同时也希望带给孩子一个缤纷、欢乐的童年。家长是孩子的导师, 同时更希望做孩子的朋友。因此, 亲子游应运而生。亲子游不同于常规的旅游, 其着重在于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在于给孩子一个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的机会。亲子游, 不仅体现了旅游的特点, 更包含了浓浓的亲情。父母希望利用和孩子出游的机会, 联络感情, 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 寓教于乐, 乃为亲子游之真谛。亲子旅行是家长与宝宝间的良好交流渠道, 能凝聚家庭的亲和力, 也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宝宝们在旅游过程中, 可了解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知识, 还能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让宝宝在娱乐游戏中、亲近自然中, 接受语言、动作、感官和品德等多方面教育。
四、结论
由此可见,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新趋势将是各种各样的主题旅游。各个旅行社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必须要注意对各种主题旅游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程良珍.浅谈旅游体验中的教育体验[J].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14卷第2期.
[2]潘小其.旅游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国内旅游发展 篇9
我国是一个旅游贷源相当丰富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 国际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直接影响, 制约着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研究我国国际旅游业的问题,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地域辽阔, 经纬度跨度大, 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奇观:既有热带亚热带的南国风光, 又有寒带的雪域冰川;在东部沿海有优良海滩, 在西部有戈壁沙漠。境内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挺拔峻峭的五岳, 风光秀丽的黄山, 避暑胜地庐山,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神秘的西双版纳, 神话中的香格里拉, 5000年悠久绵长的历史, 为我国和世界留下珍贵的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万里长城等等。
我国发展国际旅游, 优势明显。首先,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 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多样;悠久的文化历史又为今日中国留下了内容丰富、类型齐全的人文古迹。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 我国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我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加强, 也为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再次,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深度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及其他各种国际会议必将为我国入境旅游带来新的契机。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现代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也会导致人们对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这都是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 出人境人数和收入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除了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出现下滑现象外,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2007年1~10月份累计, 入境旅游人数10360.46万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长3.4%, 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61.26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6.32%。
二、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动向
1、旅游生态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来讲, 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经营指导思想, 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 以绿色文化为企业文化核心, 以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 最大程度减少不可再利用垃圾为原则, 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环保意识, 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建立在满足顾客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来讲, 要求各级政府和旅游规划者用生态学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旅游地, 强化景区容量指标和开发条件指标, 提高开发旅游资源的门槛, 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 对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或使环境质量下降的生产经营活动予管制和更强有力的处罚, 鼓励旅游企业寻求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IS0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旅游产品特色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层开发, 挖掘我国旅游产品的潜力与优势, 拓宽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面, 在总体上使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结构趋于一致。注重对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 提高档次、质量, 增加品种, 增设销售网点, 完善国际旅游者的购物退税制度。
3、旅游服务个性化和系列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已不满足于过去的从众游、感性游和赶场式的旅游, 张扬个性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追求身心享受、智力发展和品质升华的自我欲求越来越强烈, 选择旅游目的地越来越重视文化内涵, 对观光、会展、商务、购物、修学、祭祖、考察、求乐、健身、休闲、探险、工业、农业、生态、自助等系列旅游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或多样化, 旅游服务既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要, 又要满足游客的系列化要求。
4、旅游管理法制法和规范化
为了优化市场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各国的旅游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将日趋完善, 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依法治旅,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环境将逐渐形成。旅游发展规划将更加系统科学, 旅游发展将逐渐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5、旅游营销网络化和科技化
旅游地距离的不断扩大、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加、旅游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特色化的趋势, 势必要求旅游企业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开发和提高电子预定系统,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完善旅游预订服务, 健全旅游信息调查和预报制度, 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实施网络经营, 通过国际互联网进人家庭, 为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全球化网络联系方式和高度透明的全球化、智能化的全天候旅游服务。以迎合人们自由潇洒旅游的愿望。为了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科技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和旅游服务中将得以广泛应用, 迅速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 实现网络化、品牌化营销, 推动新型旅游产品市场的成长, 促进旅游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和旅游产业竞争格局的快速重组, 实现旅游业向科技型、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6、旅游产业集群化
伴随着旅游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和兴旺, 旅游产业面貌不断改变,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世界上大量涌现的具有国际化竞争实例的旅游目的地, 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产业集群化。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密集的主题公园成为产业集群中的主题集群明星, 如深圳华侨城集群从1989年开始打造的旅游产业集群, 现在包括了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欢乐谷、明斯克航母等在内的主题公园, 包括何香凝美术馆在内的文化艺术设施、波多非诺等景观房产, 以及酒店业, 如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威尼斯水景酒店等在内的旅游配套设计等多种产业业态的集群。
四、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趋势
1、主要客源市场
2006年, 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 与上年相比, 各洲来华人数有不同幅度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221.0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9.7%。主要分布国家情况如表1所示。
(1) 主要入境客源国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 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 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 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8.7%, 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2%, 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 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增幅均超过一成。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各主要客源国来华人数增幅均接近和超过一成, 其中, 英国增长10.6%, 德国增长10.1%、法国增长8.1%、俄罗斯增长8.2%、美国增长10.0%、加拿大增长16.3%、澳大利亚增长11.4%。
(2) 主要洲际市场
洲际市场继续强劲发展, 入境人数同比增幅居达到两位数, 市场份额较上年有所提升。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 分别增长10.2%、12.1%、11.3%和23.4%。
(3)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之去年均略有增加。2006年,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9天, 比上年增加0.4天;人均天花费为175.07美元, 比上年增加7.74美元, 同比上升4.6%。 (见表1)
2、趋势分析
(1) 韩国日本
韩国日本以及中国, 同属于东亚国家, 而且有着相似的文化底蕴, 因而, 韩国日本在未来还将继续成为我国的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
韩国自从和我国建交以来, 就凭借其有利的位置、便捷的交通、相似的文化底蕴, 迅速地成长为我国的第一大客源国, 近年来增长速度一般都在10%以上。
由于中国和日本在历史、政治、民族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日本来华人次数仅占日本国内出境旅客的10%~12%, 可见其来华旅游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2) 俄罗斯
俄罗斯核心地区在欧洲, 但和中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和感情, 是中国的第三大客源国。2000年来华人次突破100万;大约占1/10左右。尽管俄罗斯的经济进一步复苏,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消费结构不断提升, 但由于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其增长速度不是太快。
(4) 美国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市场, 而中国则是其在亚洲“最新的”旅游目的地。2002年美国来华旅客超过100万, 目前在各客源国中一直居于4的位置, 是增长最为稳定的一个。
(5) 东盟国家
东盟主要是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5个国家, 它们和中国特殊的人种、血缘、文化关系, 以及便利的地域条件都是各国成为我国重要的客源市场的原因, 在东盟各国生活和工作的1235万华侨和外籍华人构成我国入境旅游业的一批巨大稳定的海外客源。2006年上述5个主要国家依次分列第5, 6, 7, 9和14位。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调整性发展, 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这一“天然”的海外客源市场必将进一步膨胀。
(6) 蒙古国
蒙古是中国的近邻, 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 来华旅客人次1997年就达到34万, 但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甚至在1999年和2001年先后2次出现负增长, 因此, 到2002年也只有45万, 而在2006年也出现负增长。
(7) 欧洲国家
欧洲各国, 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典、西班牙等国, 经济发达, 人民富有, 闲暇时间多, 并且天性喜好旅游,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国旅游市场之一, 但各国来华旅游的人次所占本国出境旅游比重都比较低, 前15位中只有英国、德国和法国3个欧洲国家。英国来华旅客比较多, 2001年超过30万, 居第9位, 2006年为55万多, 居中国客源国的第10位;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 其来华人次数尚不到中国入境旅客的1/40;连续3年均居第15位的法国, 这一比例则尚不到1/50。因此, 欧洲国家尚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结束语
目前, 国际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面向二十一世纪一国际旅肄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是一十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国家, 发展国际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虽持我国国际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我目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对策, 充分发挥我国国际旅游业的优势, 克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大力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 以促进国民经弃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
摘要:近几年, 世界旅游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加、交通运输手段的革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国际旅游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本文总结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动向和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旅游,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趋势
参考文献
[1]、罗·朗加尔.国际旅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方绪才.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 1998, (3)
[3]、王仕莲.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J].经济地理, 2000, (9) .
[4]、王仕莲.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J].经济地理, 2000, (9) .
[5]、王瑞萍.WTO下国内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2, (1)
[6]、张辉.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再认识[N], 中国旅游报, 2004-8-2
[7]、亢岫, 刘新平.影响来华旅游客源国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07, 20 (4)
[8]、张莉.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 2007, 23 (1)
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 篇10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
(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令人不满意之处。
二、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
(1)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2)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旅游购物:不是旅游发展中的末节 篇11
在世界旅游大军中还有那么一批人,购物是他们旅游的重要目的,他们会定期、不定期地到一些地方进行个人采购,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购物天堂”,或者是因为那里可以找到适合他们口味和身份的商品,或者是他们认为那里的商品价格合理,还有的是看中了目的地的购物环境和服务。这个群体有点特殊,但在不断扩大。当然,这里还不包括把出境旅游作为商业采购的经营性活动。
其实,对很多旅游者来说,购物也是一种旅游经历和体验,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到访北京的外国人来说,不去秀水街、红桥商场逛一逛就像没吃烤鸭一样,似乎不完美。对很多外国人来说,在那种“江湖式”的购物场所,和那些操着多种“非常实用”的洋话的摊贩们讨价还价,会留下难忘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比对某些景点的印象还深。对到访北京的外地人来说,不去王府井、前门的大栅栏,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在那里买到的东西,也许不比家乡便宜,或者质量也未必多么高,但这些购物活动可以满足他们某些心理要求。
如此说来,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经营者,似乎没有不重视旅游购物的理由。然而,遗憾的是,在今天,无论是在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旅游购物又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实在是爱之深,恨之切。
原因之一是有些人利用它,设置了陷阱,给人留下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症。大多数参加旅游团到东南亚旅游的人,或者是参与国内一些热点城市的旅游团的人,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种被胁迫的购物恐惧挥之不去:不花钱显得小气,受歧视;花了钱觉得上当,被愚弄。旅游过程中很多美好的心情经常被那些讨厌的购物活动所干扰。虽然心中也有购物的欲望和计划,碰到这种境况一种逆反心理油然而生,想买的东西不买了,原本可以花的钱也不花了。这是目前国内旅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顽疾,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由来已久,蔓延广泛,根治很难。
原因之二是作为旅游纪念品能让游客眼睛一亮的很少。除了那些以购物为目的的旅游者外,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离家之后,都想带回一些东西作为一次独特旅游的纪念。作为纪念品,自然是因地而异,质地、价格、种类可以是多种多样,但最为突出的特质应当是目的地信息的载体,它能够激起旅游者对旅游过程的回忆。然而,从国内目前主要景区内外或者目的地所谓的旅游商店或旅游纪念品商店来看,大多数商品往往是“千佛一面”,好像都可以编入“Made in China”的系列。在北京可以买到印有“北戴河留念”的背心,全国到处都在兜售玉石的“弥勒佛”,名茶产地可以自己挑选茶叶,而带有统一说明的包装袋、包装盒可以自由配对,反正都是“顶级”“极品”……从商品流通的角度看,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一大进步,而从旅游纪念品来说,却是一大悲哀,正常的思维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与其从大老远的地方费劲巴力地背回一件可以在家门口方便地买到的东西,何必非要给旅游目的地做贡献?有一种颇为奇怪的普遍现象,不少地方可以评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大奖、珍品,这些获奖作品往往只是在画报上、某些特殊场所或机构的百宝架上陈列、展览,却很难出现在市场上。诚然,旅游商品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由来已久,十分普遍。面对现状,大家无非是大声吆喝、削价竞争、以假乱真,以期赢得一点薄利,或不义之财。
仔细研究,旅游购物远比以上所说的范围、问题和原因复杂得多。旅游购物经常被看作是旅游发展中的小事、末节,其实不然,旅游商品和购物活动的经济、文化意义绝不可小视。实事求是的说,在这方面也并非一无是处,国内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是困难,但也不是根本不能解决。也许北京奥运会纪念品的设计、销售和管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一些做法应当引进到常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销售管理之中。美国迪斯尼公司的一些做法也非常值得借鉴。总而言之,在这方面,政府管理与引导职能的发挥是关键所在。
首先要提高认识,将保护国家和地方名牌产品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来对待。应当制定计划,摆脱目前我国名产、特产只有产品没有品牌的状况,尤其是像茶叶、丝绸、瓷器等具有国家形象的产品和商品,要制定专门的政策进行保护。
其二,加强对重要旅游购物场所的管理。在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应当在政府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监督下,推行旅游购物场所推荐制。这一做法已经在许多国家实施,效果很好。推荐制不同于原来的定点制,是在公开透明的统一规则下,对诚信的经营商进行公开推荐,颁发专门的标识,列入国家旅游部门官方旅游促销宣传品和网站上。对违反规则者,不仅取消推荐,还要通过媒体广泛地曝光,通报相关的国内外旅游经营商。
其三,鼓励和奖励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其列入创意产业,给以启动资金,或设立类似孵化器的机构,鼓励和支持这些原创者的专利权保护。
其四,加强对旅行社经营的管理,在旅游购物方面,新的《旅行社条例》有了明确的规定,应当下大力气,认真贯彻执行。
国内旅游发展 篇12
一、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尤其是人们的旅游消费开始由长距离旅游向中短途旅游转变, 从追求旅游景点名气向追求旅游质量转变, 短线旅游、乡村旅游等城市周边旅游已成为消费者的旅游热点。城市郊区旅游资源依托大城市稳定的客源市场, 以及资源、客源、区位和设施优势, 吸引着大量的城市居民去观光、度假、休闲和娱乐。
(一) 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 由于城市人口和交通的高度集中, 城市问题日显突出,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能源紧张、城市绿地空间日趋减少等。我国城市绿地空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要少, 人均仅4.1平方米, 而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大等原因, 不少绿地挪作他用, 使绿地空间更显紧张。由于城市绿地空间不足, 制约了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 一些城市公园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 特别是周末尤为突出。而城郊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郊野空间开阔, 空气清新, 有江河湖泊、绿草森林、鸟虫啁啾等这些市区缺乏而又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 许多城市周围还有风景胜地、寺庙古刹、名人陵墓等景观, 郊野的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也让城市居民心驰神往。这些都强烈地吸引着厌倦城市喧嚣、繁杂生活的城市居民奔向郊区。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 节假日延长、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闲暇时间的增加是人们能够实现外出旅游的前提条件, 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是其内在因素。在旅游消费上,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不再愿承受“人车劳顿”之苦, 花费许多钱财东西南北几千里路观光游览, 而是热衷于足刚出户, 不用远行就能观赏到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和游览主题公园。
另外, 城郊旅游所拥有的特性也是促使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拥有大量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回归自然”、“可持续发展”等发展基调, 使人们在与自然对话中, 全身心得到放松、家庭亲情得到融合、朋友关系得到升华;参与体验性较强使得城郊旅游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各种人文旅游项目, 如历史遗址游、名人故居游、文化名城游、特色居民游、民俗风情游、民间艺术游、革命圣地游、各种主题乐园、宗教旅游等飞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城郊旅游的文化内涵;城郊旅游产品多种多样, 有传统的自然观光游览, 也有时尚的蹦极、攀岩、跳伞等专项旅游。同时, 其经营方式也是多样的, 不受地区、部门的约束。城郊旅游无论从资源、产品和经营方式各方面来看, 都是综合的, 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二) 城郊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城郊旅游的大众旅游市场已经形成, 然而从城郊旅游自身发展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城市的城郊旅游景点的设施布局犹如“天女散花”般处于无序化状态, 缺乏科学的优化组合;同时, 没有良好的交通、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 旅游项目雷同, 重复建设过多, 过于超前的旅游业开发也不利于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城郊旅游产品结构类型单一, 主题设计雷同, 地域环境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 创新不足, 同一地域常常出现众多同一类型的旅游地和产品, 导致竞争加剧, 旅游地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大部分城郊产品形象定位较低, 缺少精品项目, 都是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 无外乎就是让客人漂流、农家乐等, 都是把城郊旅游定位为一种低消费、低层次的旅游产品;城郊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 交通、通讯、给排水、电力、饭店等等均不可能与城市相比。另外, 城郊景观出现严重的城市化倾向, 旅游产品开发中“先人造景观, 后自然景观, 重人造景观, 轻自然景观”的做法尤显突出,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城市景观建筑, 这种人工景观可以收到短期经济效益, 然而从长远来看, 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再者, 城郊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游客与景区的信息不对称, 游客一般通过朋友推荐、网站、杂志、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来收集信息, 对景区的交通情况、住宿、饮食、购物等情况了解的渠道较少。许多城郊旅游景点、景区只是依靠回头客和口碑效应带来一些客源。旅游宣传、促销缺乏强有力的手段, 未能充分引导和调动市场。
在现实城郊旅游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片面追求客源数量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已造成了很大破坏, 景区布局分散, 占用了大量土地, 造成了资源浪费, 严重制约了城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地产发展现状
目前, 旅游业的繁荣带来了旅游地产的规模化开发。我国旅游地产现阶段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要由政府主导开发。
在我国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背景下, 对旅游区和旅游地产开发还主要由政府主导, 政策性明显。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对旅游地产自身规律的背离, 使得旅游地产的发展偏离了市场的需求, 许多大型的旅游地产项目难以正常经营, 甚至濒临破产, 成为烂尾项目。
(二) 高端化日益明显。
由于作为主导的开发者———政府没有明确旅游地产的市场定位, 把目标客户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 而忽视了中端消费者, 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三) 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
早期的旅游地产主要由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开发与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的投入少之又少, 更鲜有外资企业的投资。目前, 我国逐渐放开对旅游地产的开发权, 大量国内民营企业成功获得开发权, 而有强大资金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的外资企业也纷纷以酒店管理公司的身份涌入我国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运作中, 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四) 资源优势明显。
目前旅游地产开发项目大部分分布于我国较好的风景区, 占据了较优质的旅游资源, 因此具有了强大的资源优势, 为将来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发规模逐渐加大, 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旅游地产的面积都非常大, 周期比较长, 逐渐与国际接轨。
(五) 投资和度假消费需求加大。
旺盛的旅游地产需求为其规模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早期对旅游地产的需求以国内商务型、会议型度假为主, 家庭式的休闲为辅, 而目前商务型和家庭型则平分天下, 共同支撑了旅游地产的开发。异地置产的兴起也为旅游地产的兴盛做了不小的贡献。
三、城市近郊旅游与旅游地产耦合发展研究
(一) 城市近郊旅游对旅游地产有带动作用
1、良好的资源环境。
随着旅游的发展, 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的原始风貌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和改变, 但由于其城市化率总体说来相对中心城区水平较低, 受到现代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影响较小, 受各种类别的污染也相对较少, 基本能保持其本身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田园风貌。同时, 我国旅游资源种类多样, 包括温泉、湖泊、草场、山林、雪原、喀斯特地貌等众多类型;这些丰富多彩且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旅游地产开发商和购房游客的特殊吸引物, 成为游客在考察旅游地产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极大地带动了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
2、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旅游需求量也正在逐步加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紧张的工作除了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外, 也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 人们更加渴望在有限的假期时段回归自然、体验休闲度假生活, 以达到放松身心, 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正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此, 具有良好资源与区位优势的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成为城市居民出游居住的首选地带, 从而使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地产时将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3、旅游产业综合带动效应。
旅游产业本身就是综合带动非常强的产业。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同样能够带动交通、通信、餐饮、酒店、商业、地产等行业的发展。事实上,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与相关部门和众多行业的互动发展过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社会其他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极大地带动和刺激相关部门和行业发展。旅游业在与其他行业联合互动发展时, 将比单纯强调发展旅游业或其他某一行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有利于形成产业经济良性增长, 保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 旅游地产促进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
1、提供资金支持, 提高旅游目的地经营水平。
旅游地产项目的投资为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资金的支持, 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开展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 能有效推动旅游目的地更新颖、更高级和更综合的经营模式的出现, 并进一步改变过去旅游地仅依靠门票维持收入的局面。而众多特色接待设施既能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性, 又能增加旅游地收入, 大大提高了旅游地的盈利能力, 改善了旅游目的地的经营水平, 推动了旅游地的全面发展, 延长了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2、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实力。
旅游地产项目及其接待设施既可以作为一种景观资源, 与旅游地协调发展的同时又最大化地体现各自特色;又能改变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过去仅以简单静态的方式来吸引游客, 而忽略动态手段的产品开发方式, 使得各近郊旅游目的地内部能打开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 从整体上有效弥补原有旅游资源和产品所存在的不足, 丰富旅游产品的层次, 促使旅游产品多元化综合性发展, 有效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地区旅游消费结构。
3、产生联动效应, 保障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性。
旅游地产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能带来优质的物业管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这就有利于使旅游目的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接待体系, 同时极大地带动当地人口的就业水平。而且, 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就能更加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和各种能源进行利用, 有效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实现旅游业、地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相协调, 既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又保证后代人的权利不被侵犯, 因此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使得城郊地区与城市的差别逐渐缩小。
4、旅游地产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旅游地产的发展是伴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产生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 同时, 旅游地产的发展又反过来支持和引导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入, 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光旅游粗放式的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道路, 不再以单纯追求接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收益, 旅游地产的发展使旅游者逗留时间增长、消费水平提升, 各种商贸往来成倍增长, 使旅游经济走向效益化发展模式。
四、总结
由上可以看出, 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通过其良好的资源环境、优良的地理区位、广阔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旅游产业产生的综合效应来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 而旅游地产的发展则能够促进城市近郊旅游地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旅游地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并促使旅游地生命周期发生变化, 保障旅游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郊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 如果能将城市近郊旅游业和旅游地产系统高度耦合, 促进两者良性协调, 为城市旅游经济迎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游理念的深入, 以及带薪休假的逐步推行, 城市近郊短途旅游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旅游的首选。而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同时, 一些企业开始以房产开发的形式介入旅游产业发展, 推进以旅游为主题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兴起。旅游业与房产业都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高、关联性强的产业, 二者的融合势必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关键词:城市近郊旅游,旅游地产,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生延超, 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 2009.8.
[2]刘云, 甘开鹏.国际公约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兼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 2010.1.
[3]朱萤, 刘云.基于DLC理论的石林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 2012.12.
【国内旅游发展】推荐阅读:
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09-22
国内旅游客源06-20
国内旅游市场01-22
国内外旅游08-10
国内城市休闲旅游11-30
英语作文 出国旅游与国内旅游10-22
国内旅游古镇旅游策划产品分析01-19
国内外海岛旅游05-14
国内度假旅游论文07-03
国内旅游景区开发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