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辨证施治

2024-10-0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辨证施治(共7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辨证施治 篇1

简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綦江县赶水镇某规模化养猪场,3月初从外地购进洋三元商品仔猪102头,引入后实施隔离观察3日后无异常,全群分别采用猪瘟脾淋苗、猪蓝耳病疫苗、猪口蹄疫0型合成肽疫苗三种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第7天发现2头猪减食,体温40℃~41.5℃,3天内就有24头猪发病,死亡6头.我站组织技术骨干与县畜牧中心专家组进行了会诊,临床初诊为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症,立即采取隔离病畜、全场消毒、防控治疗等综合措施.根据临床实践,我们的.防控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 者:蓝远德 李后强 重庆 作者单位:綦江县赶水镇畜牧兽医站刊 名:畜牧市场英文刊名:STOCKBREEDING MARKET年,卷(期):2009“”(2)分类号:S8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辨证施治 篇2

1 上焦温病

1.1 高热病病毒传染猪体发病初期, 病猪表现高热, 部分病猪呼吸急促或皮肤红、或咳嗽。

中兽医认为, 温病病邪侵入畜体必先犯及上焦卫分。《温病条辨》:“凡病温者, 始于上焦, 在手太阴”, “温病从口鼻而入, 自上而下, 鼻通于肺, 始手太阴。”、“肺者, 皮毛之合也, 独不主表乎”。手太阴属肺经, 肺合皮毛与卫气相通, 故病初即因卫气郁阻, 肺气不宣, 出现发热、咳嗽、皮肤红、呼吸急促。

1.2 上焦温病的治疗原则:

(1) 温热, 治以辛凉解毒。 (2) 湿温:治以轻宣芳化。方剂可辨证选用桑菊饮、银翘散、白虎汤、五汁饮、五女煎、清营汤等。1.3病邪在上焦卫分不治, 可传入气分、营分、血分。临床发病初期, 病猪耳朵或猪体皮肤紫绀发斑, 即为热入营血, 里热炽盛, 内迫营血外发肌肤成紫斑, 方用化斑汤。神昏抽搐、舌蹇肢厥者用清宫汤或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局方至宝丹。痰诞壅盛者, 用瓜蒂散吐之。

1.4 上焦温病的死证, 《温病条辨》:

“温病死状百端, 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 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 内闭外脱者死”。临床表现为病猪呼吸困难衰竭死亡, 或高热致神志闭塞阴阳脱绝死亡。

2 中焦温病

2.1 上焦温病不治, 传入中焦。

中焦温病是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极期, 病位在胃与脾, 又称阳明温病。在高热病病猪表现为大便秘难下或泻痢, 小便黄, 食少或不食, 呼吸困难, 部分猪只呕吐。《温病条辨》:“面目俱赤, 语声重浊, 呼吸俱粗, 大便闭, 小便濇, 舌苔老黄, 甚则黑有芒刺……传至中焦, 阳明病也。”“气壅为哕”, “痞结胸闷, 不饥不食”, “腹胀、小便不利, 大便溏而不爽”。

2.2 治疗中焦温病原则: (1) 温热:以清下祛邪, 养

阴扶正为主法。 (2) 湿温:以辛开苦降, 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为主法。 (3) 寒湿:以温中燥湿为主法。临床辨证选用白虎汤、大承气汤、雪梨浆、益胃汤、五汁饮, 增液汤等, 因湿郁气阻, 升降失司, 表现为脘腹胀满, 便溏便泄, 大便不爽, 呕恶为主者, 用一至五加减正气散。

2.3 中焦温病的死证:

“一日阳明太实, 土克水者死, 二曰脾郁发黄, 黄极则诸窍为闭, 秽浊塞窍者死。”临床表现为腹满便秘不下, 高热不退或热入心包, 神昏窍闭而死。

3 下焦温病

3.1 下焦温病是传染病的晚期, 由中焦温病不治传来, 病位在肝与肾, 因此又称少阴温病。

在高热病病猪表现为病猪后期败血症状, 小便深黄, 大便秘结或久痢不止, 或肢体痿弱, 或舌短、舌强、痉厥、神倦神昏。母猪表现为盆腔炎、子宫发炎。空腹母猪发情不明显、不规律, 难以受孕。孕母猪表现为早产、流产、弱胎或死胎。种公猪表现为生殖系统炎症, 性欲低下, 配种能力差。《温病条辨》:“口干舌燥, 甚则齿黑唇裂”。“蠕动、舌短、舌强、耳聋、痉厥。”“神倦、神昏、烦躁。”“蓄血”, “热入血室。”“咽痛、咽喉生疮, 语声不出。”“舌佭而干, 苔黄或苔少, 脉或沉实或燥盛, 或虚大、或细促或结代, 脉两至等等不一”, “痿弱不振, 肢体麻痹。”

3.2 下焦温病的治疗原则。

(1) 温热:育阴潜阳, 定风。 (2) 湿温:益气清热、利湿。 (3) 寒湿:温肾、助脾、行气。方剂据临床辨证可选用:加减复脉汤, 大定风珠, 小定风珠, 犀角地黄汤, 黄连阿胶汤, 青蒿鳖甲汤, 桃仁承气汤等。

3.3 下焦温病的死证:

“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 消烁津液, 涸尽而死。”临床表现为败血症状, 便闭不下或久痢不止, 脱水消瘦衰竭而亡。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现状及防治 篇3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98-2

1流行现状

1.1隐性感染日趋普遍

传染源难以清除,往往隐性感染、反复感染,养猪户难以觉察,只有在应激条件下,才会出现症状或发生死亡。且发病情况各地方有所差异。

1.2免疫抑制

该病可引起猪体免疫下降,诱发其他疾病。有研究表明,PRRSV对猪瘟弱毒疫苗和气喘病活菌苗的免疫应答能产生干扰作用,造成其抗体水平低下。

1.3仔猪死亡率呈上升趁势

仔猪往往由于继发感染使病情较重,常伴有拉稀、高体温等症状,死亡率有升高趁势,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

1.4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

多数是混合感染,病情复杂化,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治愈率低。临床上常见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病、猪瘟和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耐过猪常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地方流行性气喘病等。

1.5病毒变异

蓝耳病活疫苗的滥用,加大了PRRSV的变异和毒株间重组的机会,其变异趋向更加不可预知。《南方农村报》在报道广东疫情时指出,2010年蓝耳病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目前虽然在基因序列等方面尚未发现有新的突出的特点,但在临床上已观察到了新毒株流行的趋势。

2原因分析

2.1饲料霉变

饲料原料质量差,或养猪户对饲料保存不当,在高温高湿季节时,饲料发生霉变也不知道。饲料霉变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能溶解淋巴细胞,猪只长期饲喂霉变饲料后,导致了免疫抑制,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引起猪群免疫失败,因而难以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2.2养殖方式粗放

农村散养户与中小型猪场饲养环境普遍恶劣。猪舍设计不合理,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又大,夏季高温时,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病死猪不经无害化处理,随意乱埋;没有合理的排泄物及污水处理设施,猪场卫生差,消毒不严格;不用全价饲料,猪只营养差,体质虚弱;引入猪群不检疫不隔离不补苗,并任意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场引种,带入隐性感染的猪群;免疫程序不合理,打过就算,疫苗保存条件差,质量得不到保障,免疫效果不好,保护力不高。

2.3流通管理不严格

由于种种原因,收购病死猪、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尚有存在,病猪流入市场,导致疫情发生和流行。如个别养殖场乱扔病死猪,随意猪只买卖,随意引种,引入感染猪。个别生猪贩运企业以利益为重,使大量病猪、康复猪、隐性感染猪等在市场流通。

2.4免疫水平低

一方面是疫苗本身的保护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养猪户主往往对疫苗没有很好地保存、或保存条件不够,疫苗使用不规范,没有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时或剂量不够,或方法随意、打飞针等,影响免疫效果。

2.5其他因素

如用药不合理,有时候能加重疾病的复杂化;气候环境的突变,引起猪的应激反应等。

3防治措施建议

3.1外环境净化

首從改善饲养环境入手,改变落后的粗放型散养模式,提倡集约化饲养,推进清洁生产。农村散养户可由村为单位集中建造猪舍,进行集中饲养。中小型猪场掌握适度规模饲养,逐步发展。

3.2内环境净化

隔离饲养,饲养场所要实施隔离,控制人、猪的无序流动,出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及污水污物,保持猪场清洁。注意栏舍的冬天保暖、夏天防暑降温,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

3.3提高猪营养水平

不用泔水喂猪。饲料和饮水要清洁卫生,定时、定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不同生长阶段要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3.4严格消毒

消毒要经常化,实行规范科学的消毒方法,配备多种消毒剂,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大消毒、局部小消毒、猪体消毒、空气消毒等。

3.5把好引种或补栏关

提倡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种猪精液在引进前须经疫病检测,补栏要从规范化、健康的猪场引进猪只,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新引进的猪要报验、隔离观察、疫苗接种,努力阻止新的疫病传入。

3.6搞好猪病的免疫

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切合本场实际,慎重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或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注射行为,免疫前后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抗体滴度检测,确保猪群体的免疫质量。适时做好补免、紧急免疫。

3.7树立群防群治观念

发病猪只要隔离治疗,同群猪要特别“关照”,及时消灭场内已有的疫源,改变“病一只医一只”的陋习。果断淘汰无医治价值的发病猪只。病、死猪要及时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售、食用。

3.8科学的药物预防

选择适当的预防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如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菌类药物、中药制剂、抗应激保健药物等,可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猪健康生长。

3.9做好疫病监测

配合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好血清检测、流通监管等方面工作。特别在猪病高发或流行时期,自觉关注猪病流行新动向。如发现群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隐患,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全场猪群进行控制。

3.10驱虫、灭鼠、灭蝇等工作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欧茶海,张应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手册[J].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1:22-24

[2]田克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与免疫防控进展[J].中国猪业,2010(06):2.

[3]许豆艳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诊断与综合防治[J].畜禽业,2010(01):30-31

[4]叶国强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0(03):30-31

[5]陶顺启.多病原背景下蓝耳病防控措施探讨[J].今日畜牧兽医,2009(07):11-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对诊断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患仔猪进行临床研究。

1.2 方法

对病猪进行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组织的具体变化, 取心、肝和脾等组织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变化

患猪会存在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涕等现象。整个肺部呈现暗红色, 切开支气管将血样的泡沫液体取出, 取一小叶肺放置在水中, 肺沉在水底。肝脏变黄, 小肠广泛性出血, 肠腔粘膜逐渐脱落。

2.2 组织病理学变化

肺组织具有明显的充血现象, 小支气管内也会存在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的现象, 如果管壁破损严重, 则会出现红色丝状物粘稠的情况。大量红细胞不完整, 炎性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组织溶解。小肠会出现广泛的充血、出血的现象。部分肾小球充血和淤血的现象比较严重, 考虑到扩张范围的形式要求, 要从上皮组织形式和细胞变性等方面入手, 了解细胞的具体变化。

3 讨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比较严重, 患猪的器官系统受损严重, 考虑到巨噬细胞的特殊性, 要根据增殖复制的具体要求, 对患猪病情进行严格的诊断。在本次研究中, 患猪肺泡中存在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 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以及流鼻涕和咳嗽等, 针对其病情的特殊性, 要按照条件性病原体的特殊要求, 对患猪病情进行严格的诊断和评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 甚至会存在局部性梗死的现象, 淋巴小结中心不明显, 白髓淋巴细胞减少, 全身淋巴结肿大, 网面会存在纤维增生的现象。考虑到免疫器官的特殊性, 如果猪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 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 甚至出现其他感染现象。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消化系统出现变化, 患猪肝脏严重变形的情况, 肠道会出现出血点或者出血斑。HP-PRRSV感染后会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 出现发热或者食欲下降等现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患猪自身泌尿系统受到影响, 肾脏充血和出血严重, 肾脏受到影响, 肾脏功能衰竭, 进而增加感染几率。

基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殊性, 为了提升控制效果, 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对病理组织形式, 病毒和细菌等进行分析。其中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和圆环病素等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 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患猪病情进行详细的检查, 避免出现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的现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有效控制是关键所在,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采用强化领导和密切配合的措施, 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制定有效的防控政策。免疫系统的功能形式比较特殊,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落实和开展预防控制举措。随着各地免疫防控政策的不断落实, 疫情得到了控制, 所有疫情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 不会出现扩散或者蔓延的现象。疫苗起到防控的效果, 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防疫法以及防疫控制体系的具体要求, 依法对疫情进行处理。各个区域要按照农业部设定的技术规范和免疫系统要求进行, 同时要抓好区域性的免疫防控工作, 在新型疫苗供应紧张的前提下, 为了保证省份免疫需求, 将种猪和母猪作为免疫控制的重点, 有效保护养猪业的持续生产能力。政府领导部门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适当增加投资力度, 做好生猪的免疫和控制工作。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制约性作用明显, 防疫控制阶段要以特定的标准为基础, 按照一定标准给养殖场户补助。此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的检测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控制流通的环节, 需要强化生猪调运和交易形式, 结合执法监督体系的要求, 对病猪进行有效的监控。工作程序的落实对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工作人员要加大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知识宣传, 普及防控知识, 提升养殖者的防疫知识。此外各级兽医部门要采用网络宣传的形式, 对农业部和兽医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审核。及时通报重大动物疫情。部分区域在明确原因的前提下需要对疫情引起重视, 通过报纸、网络媒体等方式,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文忠, 徐志斌, 吕粤等.猪瘟、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联合免疫效果评价[J].云南畜牧兽医, 2011 (02) .

[2]任宇斓, 于厚军, 蒋文生等.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同时分点免疫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 2011 (05)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篇5

1 流行情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高发季节多在每年的4—9月份, 常呈连片发生蔓延的态势。发病急、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病程7~15 d。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发病。常伴有其它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或继发感染。母猪发烧、不吃料、怀孕母猪大范围流产、母猪或生长肥育猪有较高的死亡率, 产房小猪和保育猪死亡率较高, 可达到80%~100%。对母猪的发情和公猪的精液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受影响猪场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2 临床症状

猪体温明显升高, 可达41℃以上;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或食欲废绝;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皮肤发红, 耳部发绀, 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或丘疹样;部分病猪出现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中、小猪死后多数耳尖有发绀现象。有的病猪可表现为被毛长而粗乱、关节炎、衰弱、苍白、黄疸、消瘦等。粪便恶臭, 呈算盘子状, 最终瘫痪、衰竭而死。

3 剖检症状

主要病理变化肉眼可见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 切面湿润外翻、内脏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扁桃体充血。喉头点状出血;心脏变形, 质地柔软, 心包增厚, 浑浊, 不透明, 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 并混有少量纤维蛋白。肺胸膜与肺脏发生粘连, 肺脏变化为橡皮肺、花斑肺, 也有的肺脏显著增宽, 内有胶冻样物, 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 腹腔中有大量液体, 肾脏肿大, 表面密布点状出血, 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严重出血, 肾脏呈土黄色。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膀胱黏膜出血点, 脾脏肿大, 有出血性梗死。

4 防控措施

4.1 做好基础免疫工作

严格按照要切实做好猪蓝耳病免疫, 做好免疫工作, 鼓励大家定期进行抗体监测, 发现抗体水平不能达到要求时, 尽快补注。

4.2 严格生猪调运, 降低风险

近年来, 我县到外引进种猪量很大, 生猪调运十分频繁, 为各种疫病的传播创造了大量的可乘之机。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不到发病地区购买生猪及其产品, 对新引进的猪只必须做好检疫, 并隔离观察, 确定无病的猪方可混群饲养, 同时禁止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猪舍。

4.3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抗病能力

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 要结合实际, 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 保持环境安静、阴凉、舒适, 消灭吸血昆虫, 防止动物在猪舍窜动, 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 特别要重视不要饲喂发霉变质的玉米、麸皮等。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提高猪体抵抗力, 降低疫病发生概率。

4.4 强化隔离和无害化处理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篇6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

经病原分离鉴定, 动物试验等技术攻关得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其变异病毒, 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和猪胸膜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支原体肺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因免疫失败或未免疫病毒性疾病, 继发细菌性疾病、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等疾病的混合感染。由于该病病因复杂, 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临床上较难控制, 治疗效果不理想。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

该病疫情首先从30~60 kg的育肥猪开始, 后逐渐蔓延到保育猪、仔猪和母猪, 发病率可达60%~80%, 严重的猪场可达100%, 死亡率高达50%~90%。该病发生在气温较高季节, 病程长, 一般在5~20 d左右, 病死率高。发病猪群主要是以15~23周龄的中大猪及产前产后的母猪为主, 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少发。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较高。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特征

3.1 临床特征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 可达41℃以上;厌食、嗜睡、精神不振;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喘气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 不能站立或发生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成年猪也有发病死亡情况;部分猪耳后边缘发绀, 四肢末端及腹部有紫红色斑块, 个别猪全身发红;猪群便泌;粪便秘结呈球状, 尿黄而少, 混浊, 色染;部分猪脊背部有出血点或铁锈样充血;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 呈现充血, 被毛粗乱。

3.2 病理特征

皮下浆膜出血, 喉头会厌软骨出血;胸腔积液;肺脏充血、出血, 肺间质增宽, 呈花瓣状;心肌出血、心耳有出血点, 心包积液;胸腔纤维性渗出, 淋巴肿大出血, 尤其是后肢腹股沟淋巴肿大 (如睾丸样) ;肝脏肿大, 颜色变浅, 呈黄土色, 质脆;胆囊肿大, 胆汁粘稠;肾脏色淡, 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贯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 部分病死猪肾肿大, 颜色变深, 呈褐色或土黄色, 质地较脆, 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 质脆, 部分猪脾边缘有露珠样出血点;猪群发病后若大剂量的使用对肝脏肾脏损害的治疗性药物, 则很快死亡, 死亡率达80%以上。

3.3 病原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呈阳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检测为阳性。

3.4 诊断

如猪只具备上述临床和病理两特征, 可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或RT-PCR检测结果之一为阳性, 可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

4.1 切实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切实做好猪的猪瘟、伪狂犬病、萎缩性鼻炎、蓝耳病的免疫, 不仅要免疫母猪, 还必须免疫小猪, 特别是育肥猪, 同时做好喘气病疫苗, 防止继发感染。各种猪的免疫程序见表1、表2、表3。

猪瘟疫苗建议使用脾淋苗;喘气病、伪狂犬、萎缩性鼻炎及大肠杆菌 (仔猪黄痢、白痢、红痢) 可用六价二联苗, 建议使用美国辉瑞的瑞倍适、扑伪佳、克伟及利特佳等进口疫苗。

4.2 加强营养

提高育肥猪饲料的蛋白质水平,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以预防细菌性疾病。

4.3 加强消毒工作

全场消毒4~7次/周, 发病场和受威胁场的消毒工作要加强。

5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对策

该病病因复杂, 猪愈后生长不良, 故防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供给充足的营养、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 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5.1 管理对策

(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2) 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减少热应激。 (1) 加大猪舍通风量和采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 通过空气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 (2) 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 使空气对流。 (3) 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喷雾装置, 喷洒4~6次/d。 (4) 降低饲养密度和温度, 可有效地控制高热病和呼吸道疾病。

(3) 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1) 产前。粪尿、储槽及沟渠排空并予以清洗消毒;母猪清洗干净, 并予以驱虫;一切免疫按计划进行。 (2) 哺乳期。乳猪全进全出, 不同批次间注意清扫消毒;尽可能避免交叉哺乳, 若无法避免应在分娩后24 h内进行。 (3) 离乳后。病猪隔离饲养和治疗要有专用病舍, 对病死猪进行特殊处理或干脆淘汰, 避免成为污染来源;全进全出猪后应立即清洁及消毒;避免移栏, 即使移栏也要将应激降至最低。

5.2 加强饲养管理

(1) 小猪。 (1) 使用较好的母猪料, 提高母猪的泌乳量, 强化初乳免疫。 (2) 使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教槽料, 尽量减少仔猪的断奶应激。 (3) 选择消化率高、抗原低、适口性好的乳猪料, 确保小猪的健康成长 (60 d体重达25 kg) 。 (4) 乳猪料中应补充足够的加强免疫的营养因子 (如进口益生素、进口有机锌、有机铁、未知生长因子、生长促进剂) , 使小猪除了能吃、生长快外, 还应有足够的抗病力。 (5) 在炎热高温的天气, 猪群转栏或注射疫苗时, 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康质”以抵抗热应激, 尽量减少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2) 育肥猪。 (1) 合理的选择饲料, 饲料中应添加强化免疫的营养因子, 确保猪只快速健康生长。 (2) 饲料配方应有针对性, 营养不足会影响猪只的生长, 营养过剩会造成猪的代谢负担, 也不利于猪只的健康。 (3) 针对猪的亚健康可用“金维质”泡水饲喂, 可减少热应激, 增强抗病力。

(3) 母猪。 (1) 母猪不同阶段应有针对性的提供专门的高保健成分饲料, 后备母猪专用料、怀孕母猪用料、哺乳母猪用料和种公猪专用料。 (2) 加强母猪饲料营养水平, 同时提高母猪采食量, 防止母猪产后过于虚弱, 或失重太多。 (3) 母猪饲料中应额外补充解热因子, 防止热应激。 (4) 控制好饲料原料的品质, 不可有霉菌毒素的污染, 原料质量无把握时, 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的脱霉剂 (尤其是母猪和小猪) , 吸附饲料和原料中的霉菌毒素。

6 防治措施

该病重在预防, 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 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进行预防, 应在猪无名高热发病高峰期前加药预防。当疫病发生时, 针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可减少损失。在饮水和饲料中同时投药, 结合注射对病猪进行治疗, 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目前猪场临床较敏感药物有支原净等, 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 严格制定和执行本场的预防保健计划, 从母猪保健开始, 严格控制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的源头。

(1) 对于已发病的猪只, 由于患病猪采食饲料减少, 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 所以应在饮水中添加药物, 使用对细菌和病毒有效的抗菌和解热中草药制剂, 让猪群自由饮用5~7 d。加药时, 饮水中加一定的“维康质”有利于病猪迅速恢复体力, 同时改善饮水嗜口性。对已发病的猪只应隔离饲养, 精心护理, 并使用黄芪多糖和长效磺胺类针剂进行注射治疗, 2次/d, 连用3~5 d, 同时在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 则治疗效果不佳, 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 应及时果断地进行淘汰, 防止疫病传播。

(2) 对于生长育肥期的猪只, 在12~13周龄和17~18周龄使用有效药物进行预防。可在每1 t饲料中添加氟甲砚霉素250 g, 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和维康质, 采用脉冲给药的方式, 连用1周, 停药1周后, 再用药1周。

(3) 对于哺乳母猪的预防, 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或用80%支原净125 g/t+金霉素300 g/t+阿莫西林150g/t, 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 切断疾病从母猪到仔猪的水平传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7

1 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PRRSV只感染猪, 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 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2 临诊症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潜伏期差异较大, 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V的潜伏期, 最短为3d, 最长为37d。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2.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妊娠后期 (105~107d) , 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 死产率可达35%以上, 木乃伊胎可达25%, 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 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 (40%~80%) 。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 有时呈腹式呼吸, 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升高到40℃以上, 腹泻, 被毛粗乱, 共济失调, 渐进性消瘦, 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 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 断奶后仔猪的增重明显降低, 日增重可下降50%~75%, 死亡率升高 (10%~25%) 。耐过猪生长缓慢, 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的发病率较低, 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 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 精子出现畸形, 精液可带毒。

2.2 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 生长缓慢, 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 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

2.3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 表现为PRRSV持续性感染, 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 阳性率一般在10%~88%。

3 病理变化

皮肤色浅似蜡黄, 鼻孔有泡沫;所管、支气管充满泡沫, 胸腹腔积水较多, 肺部大理石样变, 肝肿大, 胃有出血水肿, 心内膜充血。肾色膜易剥离, 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仔猪、育肥猪常见眼睑水肿。仔猪皮下水肿, 体表淋巴肿大, 心包积液水肿。

4 预防措施

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建立稳定的种猪群, 不轻易引种。二是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 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2个阶段的全进全出。三是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不定期对猪舍的环境进行消毒。同时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四是做好其他疫病免疫接种, 控制好其他疫病。定期对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 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五是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避免疾病扩散, 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 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 对症治疗, 改善饲喂条件等。六是疫苗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 在感染猪场, 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PRRSV灭活疫苗。

5 药物防治

5.1 药物预防

该病重在预防, 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具体预防程序如下:公猪每月或每季度预防1次, 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 连用7d;母猪妊娠70~80d, 产前7d至产后7d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 连续饲喂;母猪断奶当天至第7天, 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 连续饲喂;后备母猪配种前7~15d, 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 连续饲喂;仔猪断奶前3d至断奶后2周, 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 g/t+支原必净500g/t, 连续饲喂;第18周龄及第22周龄, 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t+支原必净500g/t, 各连续饲喂1周;每周2次消毒, 可用清洁1∶500倍稀释带猪喷雾。每月熏蒸2次, 可用速洁1∶25倍稀释带猪熏蒸, 每瓶 (500m L) 可熏蒸1 250m3。

5.2 中药治疗

用生石膏50g、生地黄18g、牡丹皮10g、赤芍10g、玄参15g、黄芩15g、连翘10g、银花藤20g、板蓝根15g煎服。5.3西药治疗

一是注射猪血清, 口服阿莫西林粉, 打干扰素, 病猪隔离淘汰, 所有的猪都做治疗。若有继发症, 需使用混合血清, 以增强效果。二是用猪干扰素 (IFN) , 每40kg体重用量1m L肌注, 1次/d, 连用3d, 重症加量。全群强力霉素与黄芪多康拌料, 连用7d。三是用特福 (猪用转移因子) , 用法用量同干扰素, 用注射用水分别稀释后注射。四是用圆环菌毒杀, 1kg体重肌注0.3m L, 连用3~5d。

参考文献

[1]刘波, 胡庆林, 周炜, 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新理念[J].畜禽业, 2009 (7) :22-25.

[2]周俊忠.综合措施防治猪蓝耳病[J].畜禽业, 2009 (7) :24-25.

[3]孙卫, 刘须民, 刘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与消毒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 2009 (6) :121.

[4]许保思, 付登雨, 赵代良.防治猪蓝耳病综合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 2008 (7) :53-54.

[5]宋根旺, 刘亚伟, 任小磊.浅谈猪蓝耳病的危害及预防[J].今日畜牧兽医, 2008 (4) :17-18.

上一篇:2017—2018学年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下一篇:进团申请书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