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2024-10-01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精选8篇)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篇1

目前, 发展中国家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HPV) [1,2]。国外研究报道预防感染HPV能够减少宫颈癌的发生[3]。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我国一些地区地域出现HPV感染上升的现状, 与此同时宫颈癌发病率也有显著的上升趋势, 更为严重的是在近20年来, 此病症具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4]。我们由此开展此研究项目,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知关于宫颈高危HPV感染的社会因素, 其主要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经济条件状况、营养条件状况、分娩的次数、卫生习惯和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对这些社会因素与宫颈HPV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 旨在向人们普及相关知识, 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降低HPV的感染风险, 有效地预防宫颈癌发生。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宫颈癌患者510例, 以自愿的方式参加本研究, 经HC2检测选取222例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288例HPV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本次调查的宫颈癌病变患者年龄20~74岁, 平均 (42.8±7.3) 岁。两组受检者在所调查项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该研究项目, 调查表由笔者设计, 共40题, 每题4~6个答案。调查工作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开展, 并根据受调查者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营养条件状况、经济条件状况、卫生习惯及受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等。

判定标准:HPV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张小丽等所报道的标准[5];受调查者营养状况主要包括早餐习惯等, 其中若受调查者在1个月内有20天按时吃早餐则定义为有早餐习惯, 否者则定义为无早餐习惯。受调查者经济状况则按照其家庭收入 (年) 分为4个层次:<1万元;1~7万元;7~15万元;>20万元。受教育程度按照学历分为:文盲、小学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大学学历、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卫生习惯的评判以夫妻性生活前是否清洗为标准, 分为3个层次:双方性爱前都清洗、双方性爱前不彻底清洗、性爱前都不清洗。

统计学方法:将调查人员反馈的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者不易感染HPV, 而多次分娩则能够增加HPV感染的概率, 也即是感染HPV的危险因素, 见表1。

体质较好, 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受检者不容易感染HPV, 见表2。

良好的性卫生习惯及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HPV感染的概率, 见表3。

讨论

虽然宫颈癌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 但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HPV的感染。同样, 机体借助其本身的免疫力, 这种逆向过程也可发生, 也即感染后病毒被免疫清除, 病变消失。这是由于叶酸能够有助于HPV的清除, 但是这种清除过程的原因和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确定的, 除此之外, 其他社会因素如个人卫生状况、饮食习惯等会连同HPV共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宫颈HPV与受染者职业、受教育程度、饮食及卫生习惯等都具有很大的联系。受染者若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HPV的感染, 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这要求我们要加深对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的认识。远离这些危险因素, 提倡健康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 适量地补充叶酸或者维生素A。提倡健康卫生的性行为,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加强免疫力。对于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现状只有有效地控制HPV感染, 对于已经感染HPV的患者要积极接受治疗, 将宫颈癌发病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AuhKA.Epidemiology and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s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J].Infect Dis Obstet Gynecol, 2006, 14:40470-40474.

[2]Cai HB, Ding XH, Zhou YF, et al.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a case control study[J].Eur J Gynaecol Oncol, 2008, 29:72-75.

[3]Herbert J, Coffin J.Reducing patient risk for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andcervical cancer[J].J Am O steopath Assoc, 2008, 108:65-70.

[4]郝敏, 王静芳.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 16 (6) :405.

[5]张小丽, 屈秋慧, 杨永秀, 等.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 2011, (4) :1253-1255.

人乳头瘤病毒知多少 篇2

最近,香港内科学会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人类乳头瘤病毒无处不在。在香港七处公共场所都发现该病毒,包括地铁站及商场电梯扶手、图书馆门柄、升降机按钮及儿童游乐场等人流如潮的地方。市民双手摸过这些地方后,再接触口、鼻或皮肤伤口,便有可能被感染。但是,社交握手时手部接触病毒量甚低,导致子宫颈癌机会极小,而引致皮肤疣的机会可能性较大。

这个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惶恐不安,更迫切希望全面认知人类乳头瘤病毒。但经过漫长的岁月,展现在人类眼前的人乳头瘤病毒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要彻底地认识及战胜它,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尚待深度认知的古老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古老的病毒,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用灸法除疣的记载。国内外文字记载显示,它在地球上已存在了几千年。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人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特异嗜性,能感染多种动物。1933年Shope从棉尾兔中首次发现乳头瘤病毒,此后在人和多种动物中相继发现许多乳头瘤病毒。它们可引起多种良性或恶性肿瘤。

以前,因人乳头瘤病毒不能在体外组织细胞中培养,又无检测手段,人们对其了解很少。20世纪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对其认识的深化。1949年Straus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从普通疣体浸出液中观察到乳头瘤病毒,因当时不能进行基因检测,无法弄清其病毒类型,更不能分型、定位、定量,制约了其疫苗及治疗药物的研发。如今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已经发现的人乳头瘤病毒有200多个型别,已鉴定出的达100多种。

1954年,科学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与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有关;1976年,专家们提出它是致癌因子,次年Lacerty在电镜下首先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中存在乳头瘤病毒颗粒;直至1995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才确认其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此后相继发现,它与人子宫癌、喉癌、膀胱癌等也有密切关系。医学专家们对它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可依癌症危险程度分三型

以往,医学家们将人乳头瘤病毒分为生殖型或黏膜型、上皮型等,但生殖型也可见于喉黏膜病变中,而黏膜型又可见于生殖道中,故不太恰当。

笔者更推崇按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将其分为高危型、中危型和低危型。目前虽然还未建立人乳头瘤病毒直接致癌的实验模型,但专家认为约有10%肿瘤的发生与其感染有关。因此应重视起来,提高警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种分型将有助于对患者以后的监控管理、疫苗研发、预防及治疗。

高危型:有16、18、45、56型等,它们与子宫癌、喉癌、膀胱癌有密切关系。

低危型:指6、11型等,与尖锐湿疣、乳头状瘤等良性疾病相关。

中危型:有31、33、35、51、58型等,其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相关链接: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称为水平感染;亦可以由母亲胎盘或产道传给子代,称为垂直感染。

症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可显示症状,表现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亦可无临床症状或成为病毒携带者,即为隐性感染。

可能导致的种种疾病

生殖器湿疣与癌 生殖器湿疣形态多样,疣体柔软,有肉样实体感,充满血管,最初很小,可迅速增大连成一片。男性患者湿疣主要出现在阴茎的冠状沟、包皮内线及系带。尿道湿疣亦很普遍,首先感染泌尿道,很快扩散到其他部位。女性先出现在阴唇系带及邻近区域,然后扩散到外阴其他部位,有时充满整个阴道。生殖器湿疣主要以6、11型为多,而16、18型主要见于宫颈癌。

皮肤疣 皮肤疣涉及到1~5型、7、10等型,常见2、3型。人乳头瘤病毒2型与皮肤寻常疣有关,可发生在皮肤表面的任何部位;人乳头瘤病毒3型主要引起皮肤扁平疣,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多见于面部、手背部。

口腔及呼吸道疾患 在口腔黏膜乳头癌中常能检测到人乳头瘤病毒。口腔尖锐湿疣、口腔寻常疣、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瘤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等病,均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其中口腔黏膜白斑主要是16、11型病毒。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症与皮肤癌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癌症均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如肺癌、消化道癌、泌尿道癌、鲍温氏性皮肤癌等。起病于婴儿或儿童时期的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症与多种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如3、5、8、9、10、12、14、15、17、19及20~25型),其特点是顽固、不易治愈,临床表现为扁平疣样皮肤病灶或不同颜色的皮肤斑点。有的患者还可能发展成皮肤癌(鲍温氏型),这些患者大多细胞免疫机能受损。鲍温氏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与5、8及16型病毒有关。间变性丘疹病是一种多病灶、良性斑丘疹样病变,病理检查似原位癌特征,但其表现为良性。它常发生在肛门、阴部及足部皮肤,其病原是人乳头瘤病毒。患者年轻。

小知识

随着人乳头瘤病毒被证明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HPV成为了宫颈癌的研究热点。依据不同的HPV亚型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低,HPV可分为高危险型和低危险型。

高危亚型包括HPVl6、18、31、

33、35、39、45、51、52、56、58、59、68等,其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和首要因素,主要引起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TNⅢ)和宫颈浸润癌。

低危亚型包括HPV6、11、42、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1~53岁, 平均年龄 (32.52±3.32) 岁;病程1~14周, 平均病程 (2.45±0.81) 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52岁, 平均年龄 (32.01±3.03) 岁;病程1~15周, 平均病程 (2.72±0.93) 周。排除有重大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哺乳期、妊娠期以及患精神病或其他生殖道炎症者。两组患者均有性生活史, HPV高危型DNA检测结果呈阳性,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妇康栓治疗 (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74g×8粒, 国药准字:Z46020058) ,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14天为1个疗程, 经期停止用药, 连续使用3个疗程。实验组患者采用加味四妙汤治疗, 药物组成:甘草5g、五灵脂10g、半边莲10g、黄柏15g、当归15g、苍术20g、金银花20g、白花蛇舌草20g、米仁30g、黄芪30g, 取汁200mL, 每日1剂, 7天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证候消失, 组织病理学检查无不典型增生;显效:患者证候明显改善, 组织病理学异型增生的细胞减少2/3以上;有效:患者证候好转, 组织病理学异型增生的细胞减少1/3~2/3;无效:患者证候和组织病理学检验无改善[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V病毒转阴率, 以及在中医证候 (包括外阴瘙痒、带下臭秽、阴道灼热、腰骶酸痛) 的有效率,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安全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 ]

2.2 治疗后HPV转阴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16例HPV病毒转阴, 转阴率为53.3%, 实验组患者23例HPV病毒转阴, 转阴率为7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阴瘙痒、带下秽臭、阴道灼热、腰骶酸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 (%) ]

2.4 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是一种环状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目前已发现100多种HPV病毒, 其中约有40种HPV可特异性感染生殖器皮肤和黏膜[5]。HPV感染的特点为严格嗜上皮性和免疫逃逸性, 感染者通常无强烈免疫反应。宫颈HPV感染有三种状态:潜伏感染、亚临床感染和临床感染, 亚临床感染症状不典型, 需要借助醋酸白实验和阴道镜来诊断[6]。HPV按照发癌性可分为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约90%的宫颈癌患者HPV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机体免疫力低、性行为、吸烟、产次过多、口服避孕药均是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中医古籍中没有关于宫颈HPV感染的明确记载, 根据本病的主要证候, 可归属为“带下病”。中医理论可将HPV病因概括为:房事不洁, 热毒邪结于阴户, 导致人体正气不足, 卫外功能下降[7]。中医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标准包括:带下量过多、质黏稠或清稀如水、色赤白或黄绿、臭秽, 此外还有伴有腰骶酸痛、外阴瘙痒、小腹疼痛等次症。中医治疗HPV感染主要是从清热、益肾、健脾、除湿、散结等方面组方, 内服、外用或内服外用结合, 扶正祛邪, 提高机体免疫力[8]。

加味四妙汤具有祛湿健脾、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补脾益气等功效。方中黄芪中含有黄酮类物质, 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IFN-α、TNF-α活性;白花蛇舌草中的齐墩果酸、熊果酸等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癌等作用;黄柏中的小檗碱有提高免疫力、抗炎等作用;苍术、米仁、半边莲有抗氧化、祛湿健脾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HPV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HPV病毒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中医证候有效率来看, 加味四妙汤对于缓解瘙痒、疼痛等症状效果明显, 提示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HPV感染效果良好, 而且治疗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提示药物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 加味四妙汤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热的作用, 可调节机体免疫力, 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效果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临床效果, 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6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妇康栓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加味四妙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HPV病毒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中医证候来看, 实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四妙汤能提高宫颈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 治疗宫颈HPV感染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加味四妙汤,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岑苏, 杨晓慧, 王伟行.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9) :110-112.

[2]米霞.尖锐湿疣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和亚临床感染治疗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3]窦保凤, 张金格, 刘彬.加味四妙汤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6) :1411-1413.

[4]刘洁.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分布[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5]李肖甫, 李雁青, 智艳芳,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7) :1655-1657.

[6]杨佳, 冯阳春, 黄艳春.新疆妇科就诊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 (7) :534-535.

[7]李合莲, 付剑, 钟玲,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29-31.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对象

从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随机抽取2 820例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 其中, 年龄20岁~30岁患者830例;年龄31岁~40岁患者1 171例;年龄41岁~50岁患者687例;年龄51岁~60岁患者99例;年龄60岁以上患者33例。

1.1.2 纳入标准

①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②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等。

1.2 检测方法

1.2.1 第二代捕获杂交法

第二代捕获杂交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 (DNA) 水平直接检测引起宫颈癌的元凶, 是目前全球最有效、最准确的宫颈癌早期检测手段;是所有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方法中惟一获得美国FDA认证的技术, 同时也获得欧洲CE及中国SDA认证。

1.2.2 核酸杂交技术检测

是一种理想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准确分型检测方法, 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妇女宫颈细胞样本21种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存在。

我院采用核酸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不仅能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确诊, 而且还能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分型。其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标记的HPV-DNA探针来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互补的核酸链[2]。

对所有患者采取同样的基础治疗与饮食条件, 这些过程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检测, 并严格执行。

2 结果

2.1 人乳头状瘤病毒各亚型分布

对2 820例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 感染患者共计1 023例, 其中高危型644例, 低危型124例, 中国人常见亚型89例, 混合感染166例;高危型包括13种, 低危型包括5种, 中国人常见亚型包括3种。见表1。

2.2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年龄分布

在不同年龄段,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0岁~30岁患者中有32.65%感染HPV;31岁~40岁患者中有37.83%感染HPV;41岁~50岁患者中有38.86%感染HPV;51岁~60岁患者中有21.21%感染HPV;60岁以上患者中, 有63.64%例被感染HPV。见表2。

3 讨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大体上可分为黏膜表面感染和皮肤感染, 但这种差别并不是绝对的。临床表现则多种多样, 感染可以是无症状的, 或产生可察觉到的良性疣, 或产生反复发作的逐渐生长的不易治疗的病理损伤, 还有的可转为侵入性肿瘤, 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感染病毒后潜伏期最短6周, 最长2年[3]。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在30岁以后开始进行HPV-DNA检查, 检查结果为阴性的, 说明没有被HPV感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患子宫颈癌的危险, 可以隔3年再做此项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的, 也不一定就会发展成子宫颈癌, 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将病毒消灭掉, 只是有发展成子宫颈癌的可能。

其感染情况在不同年龄段中呈现明显规律性变化, 60岁以上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率为63.64%, 是所有年龄段中感染率最高的;51岁~60岁患者感染率最低, 为21.21%;20岁~30岁患者、31岁~40岁患者及41岁~50岁患者的感染率相近, 均在35%左右。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女性性生活频率会逐渐增加, 生育的机会也大大提高, 导致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概率大大提高;60岁以上女性虽然性生活频率降低、生育减少, 但是由于自身免疫力的退化, 导致对普通病毒感染抵抗力大大降低, 因此60岁以上女性更易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 从而导致宫颈癌、阴道癌的发生。

本文调查结果表明, 60岁以上女性更易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 从而引发宫颈癌, 因此, 年龄在60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更加注意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 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的肛门癌、宫颈癌、舌癌、喉癌等癌症[4]。目前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在人群中最为普遍, 应当加强对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和治疗研究。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检测效果显著, 适用范围广,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萌, 李娜, 朱广霞, 等.妇科门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34 (2) :229-233.

[2]陈友军, 唐双阳, 李乐.衡阳地区2 749例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1 (1) :7-10.

[3]魏红, 陈竹, 曾义岚, 等.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预后的影响分析[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013, 14 (4) :571-572.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篇5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环境,相关因素

与宫颈癌有着紧密关系的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的必要条件。若对导致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预测,就可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1]。本文挑选到我院参加子宫颈HPV感染普查的妇女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2015年1-11月到我院160例参加子宫颈HPV感染普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70(44.1±10.8)岁。

1.2 收集标本

参与对象避开月经期,取标本前1d要求不对阴道进行冲洗、不给阴道上药,也不过夫妻生活,同时未参与妇科检查。收集标本时,工具为通过盐水浸湿的棉棒,把其伸入到阴道1/3的位置,在内部旋转一圈后再抽出,立刻存入到无菌试管内。操作过程中棉拭子接触阴道时间须>25s。用棉棒将宫颈口过多分泌物擦拭掉,再将一次性无菌宫颈采样器探入到宫颈内,依顺时针在内部旋转3~6圈,再缓慢抽出宫颈刷,放到有细胞保存液的试管中存放[2]。标本采集由我院妇科医师完成,检测分析阴道清洁程度、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阴道分泌的pH值及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HPV检测也由我院完成。

1.3 方法

1.3.1 检测HPV:运用CerVista酶切信号放大法,对高危型HPV-DNA进行检测并分组别检测HPV,并对其分类。

1.3.2 检测阴道分泌物pH值:使用唾液酸酶检测,检测阴道分泌物的pH值。

1.3.3 检测阴道分泌物的滴虫、白细胞、假丝酵母菌:运用直接涂片45×15高倍镜检测白细胞、假丝酵母菌、阴道分泌物滴虫。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集160例妇女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以测验HPV,并对其进行分型。30例HPV感染阳性,其中高危型HPV阳性25例(15.6%),低危型HPV阳性5例(3.1%);HPV感染呈阴性130例(81.2%)。检查结果表明人乳头瘤病感染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感染者及人乳头瘤病阴性者阴道清洁程度、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阴道分泌的p H值及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HPV形状为球形,属DNA病毒,也是乳头瘤空泡病,归属乳多空病毒科。人体一旦感染此病毒,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就会增殖,症状多为生殖器疣(尖锐湿疣)与寻常疣[3]。近些年来,尖锐湿疣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同时肛门癌与宫颈癌发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HPV感染多诱发癌症,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4]。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阴道环境检测,旨在找出HPV感染与妇科疾病相关联的证据。

出现宫颈癌的病原体就是人乳头瘤状病毒,迄今为止,已分离出至少120种人乳头瘤状病毒亚型。其中14种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成为致宫颈癌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则为致宫颈癌的协同缘由[5]。所以,检测人乳头瘤状病毒是筛查宫颈癌的重要指标。

但并非所有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最终均变成宫颈癌,大多数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有自限性,仅在机体免疫功能出现下降或存在其他促进感染因素时,原发于鳞状上皮内增殖性基底细胞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就会产生持续性感染,导致上皮细胞内遗传物质出现不稳定,不能调控的细胞增殖就发生浸润性病变,以致诱发宫颈癌[6]。本结果表明,阴道微环境与高危型HP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正常阴道环境内存在多种细菌,但这些细菌与阴道构成平衡生态,也就不会诱发疾病。阴道的生态平衡依靠乳杆菌、阴道pH值及雌激素共同完成。女性生理期,因雌激素原因阴道上皮会出现增生与增厚,细胞内糖原含量也会增加,糖原通过阴道上皮细胞被分解成为单糖,而单糖经由阴道乳杆菌被转化成乳酸,从而保证阴道有正常的酸性环境(pH≤4.7,多在3.7~4.6)。若女性机体雌激素减少或阴道pH值出现升高,致病菌也就转化成优势菌,导致出现炎性反应[7]。

pH值5.4最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正常人的阴道pH值为3.7~4.4,但当阴道弱酸性改变为pH 5.4后,假丝酵母菌会呈现大量繁殖态势,并转化成为菌丝相,从而阴道炎症产生。阴道毛滴虫属寄生性原虫,pH值为5.4~6.1是其最适宜繁殖的环境[8]。

1976年首次证明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产生有紧密关系,之后又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产生的必要因素就是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HPV连续感染与细胞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HPV致癌机制的影响。职业、年龄、教育程度、性生活史等因素均会影响子宫颈HPV感染。实践研究证明,在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当中,包括有多个配偶性伴侣者、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者、文化程度较高者与外地户籍者[9]。研究结果证明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不会因阴道滴虫感染而有所增加。通过比较分析正常的阴道清洁度与异常的阴道清洁度,发现子宫颈感染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有很大的不同。在同样的病毒环境中,不同的人或动物均会检测出不一样的结果。部分人具有较高抵抗病毒的能力,病毒无法入侵,部分人极易受病毒侵袭。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制约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目前未能掌握生殖道HPV如何感染的或什么因素可对HPV感染,是属可自然消除亦或连续性存在给予推测。撇开病毒的生物学特点不谈,推测连续性HPV感染的核心就是部分宿主因素[10]。

本文对在我院受检的160例妇女进行阴道环境评估,分析了160例受检样本。研究结果表明阴道pH值>4.5、阴道分泌物白细胞的数量、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20/HP、阴道清洁度不正常等,这些均不是致子宫颈HPV感染的关联因素。

综上所述,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分泌物白细胞增加、阴道分泌物pH值上升、阴道清洁度非正常,均不是致子宫颈HPV感染的直接诱因。但此研究由于样本数目少,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数。

参考文献

[1]夏瑛,吴云燕.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879-882.

[2]贺冬生,吴俐俐,甘妙芳,等.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7):744-746.

[3]杨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及环境/行为危险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4]赵戴君,龚向真,胡争光,等.上海市社区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867-1870,1872.

[5]金夏,赵卫东,朱园园,等.700例女性HPV感染分型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0):1226-1229.

[6]王月云,彭绩,周海滨,等.深圳市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3):293-295.

[7]靳琼,沈铿,李辉,等.西藏自治区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12):898-902.

[8]王伯红,吴兵.人乳头状瘤病毒与生殖系统常见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809-812.

[9]狄君平,赵荷兰,林干,等.温岭地区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其与宫颈病变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4):433-435.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进行确诊。所有患者均性生活正常, 均不会对宫颈炎康栓过敏, 且排除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5例。对照组年龄21~45岁, 平均年龄 (35.45±0.54) 岁;观察组年龄22~49岁, 平均年龄 (36.78±0.47)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宫颈高危型H P V感染患者不采取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取宫颈炎康栓治疗, 即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的第1~2天对患者进行宫颈炎康栓治疗, 1枚/次, 1.2 g/枚, 阴道给药, 用药后隔日晚1次将宫颈炎康栓药物放置于患者阴道深处, 联用20天 (10枚) , 连续用药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若感染转阴则为治愈, 若仍为阳性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愈9例 (1 2.0 0%) , 观察组治愈2 6例 (34.67%)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HPV感染, 尤其为高危型HPV感染, 是导致宫颈癌以及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女性年龄的在增长以及性生活的活跃, 临床生育以及流产次数的增多, 或流产及分娩时而产生的机械性刺激、损伤, 均易导致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的上升[2]。

从感染到人体机体启动免疫机制将病毒排出大约需要9~16个月, 而机体自病毒排出体外到机体细胞恢复正常大约需要3~4个月[3]。影响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转归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持续时间、疾病分型及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状况、药物治疗等。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治愈率较低, 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应有意识的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及时有效的清除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高危型HPV病毒, 能够不同程度阻断宫颈上皮细胞的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发生, 采取宫颈炎康栓有较好的临床价值[4]。

宫颈炎康栓作为纯中药制剂的一种, 对于宫颈高危型H P V感染的治疗有一定的针对性。宫颈炎康栓中含有枯矾、苦参、冰片、苦杏仁等中药, 有清热燥湿、去腐生肌以及抗菌消炎等作用, 能够有效促进机体新鲜健康鳞状上皮生长。另一方面, 宫颈炎康栓用药方式为经阴道给药, 较为安全, 且能够迅速溶解形成药膜, 覆盖于患者的宫颈病变柱上皮异位面上, 从而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变部位, 药物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疗效可长达48 h[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采取宫颈炎康栓治疗, 治愈率为34.67%, 明显高于不采取药物治疗的疾病治愈率为1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采取宫颈炎康栓治疗, 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合并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 (3) :184-185.

[2]王艳霞, 宋晓霞, 刘玉玲, 等.药物治疗340例宫颈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 2012, 41 (27) :2860-2861.

[3]施丽娜.鱼腥草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合并高危型H P V感染的CINⅠ及宫颈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6) :128-129, 132.

[4]徐美玉.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21) :174-175.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2 年10 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148例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为19~51 岁, 平均年龄为 (33.6±9.7) 岁, 孕次0~4 次, 产次1~3 次, 流产0~3 次。入选的标准为:①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鳞状上皮呈空泡样变;②经二代杂交捕获技术认定患者为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③通过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转化区内呈现毛玻璃现象。经检测所有患者均符合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此等方面相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从月经干净的第3天起, 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从阴道塞入, 每晚一颗, 1个疗程为7 d, 一共使用3个疗程, 每2个疗程之间相隔3 d。

1.3 HP-HPV阳性判断标准HPV病毒载量与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2) 判读的相对发光单位 (RLU) 成正比, 根据受检标本相对发光单位/标准阳性对照 (CO) 比值判定结果, RLU/CO≥1.0, HP-HPV为阳性, 说明标本中HPV病毒≥1.0pg/ml;RLU/CO<1.0, 结果为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相关数据,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 组间差距用t检验, P>0.05 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则表示比较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1 个月后对照组HC2 平均值为 (198.17±32.57) ;观察组HC2 平均值为 (204.83±30.91) , 对比两组患者结果无显著差异, (t=4.694, P>0.05) 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 个月后对照组HC2 平均值为 (191.15±27.53) , 较治疗前下降4.1%;观察组HC2平均值为 (120.39±24.27) , 较治疗前下降37.63%, 对比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t=7.315, P<0.05) ;治疗结束6 个月后对照组HC2 平均值为 (178.43±20.36) , 与第1 个月相比下降10.31%;观察组HC2 平均值为 (60.71±11.32) , 与第1 个月相比下降70.25%, 对比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t=7.315, P<0.05) 。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疾病当中一种较常见的肿瘤, 它的发病率极高, 在女性恶性肿瘤排名中, 仅排在乳腺癌之后[3]。女性要想有效预防子宫颈癌症, 必须得采取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引发患者宫颈癌病变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 因此, 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范意识, 一旦预感自身可能存在这种疾病, 就应马上去医院进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 然后进行相关的治疗。由此可见, 早检测、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

干扰素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艾萨克在20 世纪中期研究流感病毒的过程中而发现的, 属于一种细胞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分裂以及调节免疫力等, 它的本质为一种蛋白质。干扰素的使用可以使病变的部位以及邻近的细胞产生抗病毒的蛋白质, 可以有效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4]。干扰素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的作用, 提高杀伤细胞对病毒的杀伤力, 起到直接抑制肿瘤的增殖的作用[5]。而现今在干扰素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完全可以用来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本文通过对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使用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后的第3 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HC2 较治疗前下降了37.63%, 治疗后第6 个月与第1 个月相比HC2 下降70.25%;采用一般治疗方式的常规组患者第3 个月后较第1 个月下降4.1%, 第6 个月较第1 个月下降10.31%, 对比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t=7.315, P<0.05) 。由此可见, 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的治疗效果要大大高于常规药物的治疗效果。将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置于患者体内后, 这种药物会快速融化, 均匀的分布在宫颈内, 产生的抗病毒效果极好, 相对普通药物来说, 这种药物可以减少服用的周期和疗程。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 至今还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的患者。

综上所述, 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操作程序简单, 疗效极好,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148例作为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 疗程结束1、3、6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 对比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负荷量。结果 疗程结束第6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HC2较第1个月下降了70.25%, 对照组患者的HC2较第1个月下降了10.31%, 对比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t=7.315, P<0.05) 。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疗效显著, 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胡爱勤, 王金华.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4) :259-260, 263.

[2]韩淑琴, 刘俊霞, 耿英桥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LEEP术治疗宫颈高危HPV感染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10) :1511-1512.

[3]刘菁.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3, 34 (3) :420-421.

[4]韩淑琴, 刘俊霞, 李晓兵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 2014 (13) :1952-1953.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TCT检查诊断为ASCUS病例共210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6.9±5.78)岁。经产妇176例,其中有38例患者生育≥2次,未产妇34例。将所有患者进行HPV检测,并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癌组(34例)、癌前病变组(86例)、对照组(9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进行筛查,选取TCT检查诊断为ASCUS病例,将所选患者全部进行HPV检测,并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1.2.1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采集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将所取标本放置到专用的细胞保存液中送检。

1.2.2 HPV基因分型检测

采集宫颈分泌物,将棉拭子置入无菌玻璃管漂洗,密闭送检。基因分型检测采用用达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反向点杂交法,共计测13种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3种低危型HPV,分别为:6、11以及43型。

1.2.3 阴道镜检查

在阴道镜下选择可疑病变的部位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最后由病理做出诊断。

1.2.4 病理检查

所有活检标本送本院病理科,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阅片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HPV阳性率对比

癌前病变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癌前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HPV阳性患者高危率对比

癌前病变组的高危率为53.70%,明显高于对照组11.11%;宫颈癌组的高危率高达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癌前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94例HPV阳性患者HPV不同分型比例对比

单个类型中HPV16最多,占到35.11%,HPV18、HPV33次之。见表3。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与癌前病变组对比,cP<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与癌前病变组对比,c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癌前病变组与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呈阶梯式逐渐升高,癌前病变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癌前病变组。这提示HPV检测阳性率越高,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可能性越高。宫颈癌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靠医学性干预降低发病率和致亡率的一种肿瘤疾病,所以对于宫颈癌来说早期诊断及预防更为重要[2]。对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行详细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将可能发展到宫颈癌的潜在性危险扼杀在前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对照组的阳性HPV高危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与宫颈癌组。宫颈癌组的阳性HPV高危率较癌前病变组显著更高。表明对照组、癌前病变组以及宫颈癌组阳性HPV的高危率呈阶梯式上升。这提示高危型HPV的阳性率会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显著上升。HPV的持续性感染引起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较大,而且高危HPV病毒更加容易引起女性宫颈细胞朝恶性转变,最终导致发生宫颈癌。

综上所述,HPV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显著上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病例共21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并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癌组(34例)、癌前病变组(86例)和对照组(90例),分析各个组之间HPV感染情况与癌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癌前病变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癌前病变组;对照组的阳性HPV高危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与宫颈癌组;宫颈癌组的阳性HPV高危率较癌前病变组显著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显著上升。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癌前病变,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吴彩娟,余玉香,罗健,等.宫颈疾病与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43-1845.

上一篇:绿色低碳视野下的化学下一篇:长城电脑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