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乳头溢液

2024-07-16

血性乳头溢液(共5篇)

血性乳头溢液 篇1

乳头溢液是一种乳腺疾病常见症状, 仅次于疼痛与肿块, 有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之分[1], 可见于多种乳腺导管病变, 与妊娠、哺乳无关,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Fajdic等发现139例血性溢液中有91.4% 与乳管恶性病变无关, 而是与乳管内乳头状瘤关系密切[2]。本文对就诊的128名乳头溢液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 例患者中, 年龄 23~62 岁, 中位年龄42岁,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乳头溢液 ( 非哺乳期 ) 。乳头单管溢液者102例, 多管溢液者26例, 单侧溢液者107例, 双侧溢液者21例。溢液性质:血性17例, 浆液性111例。其中伴有乳房或乳晕区肿块者31例, 肿块直径0.2~1.5cm, 平均直径0.4cm, 腋窝淋巴结肿大可触及者11例。

1.2 方法

1.2.1术前检查患者术前均行彩超及乳管造影检查, 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分辨率高, 无创伤, 可观察到乳管扩张, 小囊肿, 有时可见管内乳头状瘤、充盈缺损及肿块包膜。Dolan等报道超声检查灵敏度为65%[3]。乳管造影可直接定位出肿块的位置和大小, 拍摄乳腺钼靶头尾位及侧位片。二者结合更有利于临床诊治。细胞学检查则可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细胞及炎细胞, 为提高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的阳性率, 本组病例均采用多次涂片法。

1.2.2手术方法1患者均采用亚甲蓝染色法确定病变导管。叮嘱患者术前1天不要挤压乳头、乳晕区, 以免因积液缺乏而影响探针插入定位。手术操作:局部麻醉后, 于溢液乳管内插入硬膜外导管或钝头细探针, 注入约0.2~0.5ml亚甲蓝溶液。2结合术前检查结果, 于乳晕旁做弧形或放射状切口, 显露出被亚甲蓝溶液着色的部位, 近乳头根部结扎病变乳管, 把蓝染导管及所在腺体组织切除。3观察切下病变导管及少许腺体组织, 对可疑部位做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4根据冰冻切片检查结果, 若为恶性则行改良根治术。5术后对所取病变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等常规病理检查。

2 结果

2.1诊断结果术前诊断结果和术后确诊结果比较, 符合率96.9%。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管内乳头状瘤两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导管炎症和乳腺癌组。4例术前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人, 术后诊断1例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2例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伴炎细胞浸润, 1例为乳腺癌。

2.2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完成为期4个月至4年的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25.2个月, 结果显示手术效果佳, 至2014年9月, 无复发病例。

2.3治疗体会在乳腺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的2例患者中, 术后未及时给予抗生素应用, 在术后2~5天出现了切口下积脓, 经过清创换药, 切口Ⅱ期愈合。笔者体会, 在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的乳头溢液病人的术后处理中, 术后必须及时应用足量的抗生素, 否则局部炎症播散可导致积脓感染的出现。

3 讨论

3.1 病因与临床 乳头溢液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临床乳头溢液主要指病理性溢液。病理性溢液有乳内和乳外因素。乳外因素包括垂体瘤、内分泌疾病、药物等, 多为双侧溢液。乳内常见病因为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癌等。而细菌的逆行感染可导致导管出现慢性炎细胞浸润。据报道良性乳腺疾病中乳头溢液的发生率为10%~50%, 病理性溢液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为6%~21%。而据研究结果显示[4], 乳内因素导致的乳头溢液首选疗法为手术切除, 切除病变导管进行病理检验, 及时明确诊断, 预防乳腺癌的漏诊。本研究术前以乳管造影、彩超及溢液脱落细胞学等综合检查方案对病变部位及类型, 获得96.9% 的准确率。30~50岁的妇女是乳头溢液的高发年龄段, 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3.2诊断方法目前临床可采用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乳导管造影、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磁共振乳腺成像、磁共振乳管造影、乳管镜等。乳导管造影应用较为广泛, 是最基本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 可用于诊断、定位导管内早期病变, 特别是通过造影剂的注射可定位周围导管的多处病变, 能提高溢液病变范围的手术检出率, 但乳管造影一般只能提示非特异性病变, 不易发现小而平坦的病灶, 难以鉴别良恶性病变, 在识别病灶及病变导管的范围上变异大。乳腺X线检查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作为常规检查可以排除一些基本病变, 因此有学者建议, 30岁以上的非哺乳期自发性乳头溢液的妇女应常规行乳腺X线检查[5]。超声检查分辨率高, 无创伤, 可探查到乳导管扩张, 囊肿形成及乳管内乳头状瘤、充盈缺损及肿块, 在良恶性鉴别上准确性不高。超声检查对于定位乳导管内实性占位性病变, 特别是乳管内头状瘤有较高价值, 术前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代替传统亚甲蓝注射用于插管困难的病人。对于超声、乳腺X线检查阴性的乳头溢液患者, 建议行乳腺MRI检查。其优点在于不需要插管就可以直接观察到扩张的导管及内容物, 增强后可清楚地显示乳导管周围间质情况, 能提供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的信息资料, 对乳腺癌进行形态描述、定位、判断病变范围, MRI联合超声、乳腺X线等检查在导管病变中有诊断价值, 可代替乳管造影。乳管镜检查操作简单, 对病灶直视下观察、可准确定位病灶, 并可以直接在镜下活检, 确定手术范围, 同时可通过灌洗取得细胞样本。乳管镜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乳导管破损穿孔、导管阻塞导致进镜失败、检查过程中病灶脱落造成漏检、导管末端小叶单位的漏检等, 病理为最后的确诊手段。对于双侧乳头溢液, 要首先排除垂体瘤的存在, 给予垂体CT检查和泌乳素的检验, 重点排除垂体瘤, 对于由脑垂体瘤引起乳头溢液的要首先手术切除垂体瘤。

3.3治疗乳头溢液传统主要术式包括主导管切除和区段切除, 主导管切除对年轻女性而言意味着丧失了哺乳能力, 而且难以直接找到溢液病灶[6], 不利于病变的完整根除。乳头溢液区段切除手术的关键在于对病灶准确定位, 根据乳管造影结果并结合术中溢液乳管插入硬膜外导管注入亚甲蓝时病变导管蓝染的方法能将病灶准确切除, 避免病灶遗漏, 可保留正常导管, 安全性高。若乳导管堵塞, 硬膜外导管无法插入, 用钝头细针或硬膜外导管插入溢液导管外口处, 缓缓注入亚甲蓝液, 使亚甲蓝进入病变导管腔, 切忌插入手法过于粗暴, 致乳导管破损, 亚甲蓝液流入正常腺体组织, 影响手术范围的确定。对于多导管病变, 手术行区段切除后, 残端腺体充分止血, 切忌缝合腺体, 保持残腔旷置, 由术后纤维素的渗出来填充残腔, 这样可保持良好的乳房的外形, 不致乳房变形。乳腺导管扩张症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的患者, 术后应引起足够重视, 及时给予足量抗生素应用, 否则会出现切口感染不愈合。

总之,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临床表现, 按其临床发病特点可分为间歇性溢液和持续性溢液两种, 多数无明显临床表现, 不足以引起患者重视, 而部分由于乳腺癌导致的血性溢液, 常因患者的忽视而导致治疗不及时。通过该组128例乳头溢液临床病理分析发现, 乳头溢液病因多为良性乳腺病, 乳腺癌引起乳头溢液比例相对较小。对乳头溢液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以预防乳腺导管癌的发生, 采用手术疗法治疗乳头溢液, 安全性高, 愈后佳, 复发率低, 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储呈玉, 邹强.乳头溢液的诊疗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2) :33-34.

[2]Fajdic J, Gotovac N, Glavi Z, et a1.Microdoch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hologic nipple discharge[J].Arch Gynecol Obstet, 2011, 283 (4) :851-854.

[3]Dolan RT, Butler J S, Kell MR, et a1.Nipple discharge and the efficacy of duct cytology in evaluating breast cancer risk[J].Surgeon, 2010, 8 (5) :252-258.

[4]斯岩, 王水, 肇毅, 等.乳管镜诊治乳头溢液980例分析[J].江苏医药, 2012, 38 (21) :2551-2535.

[5]Parthasarathy V, Rathnam U.Nipple discharge:an erly warning sign of breast cancer[J].Int J Prey Med, 2012, 3 (11) :810-814.

[6]Fisher CS, Margenthaler JA.A look into the ductoscope:its role in pathologic nipple discharge[J].Ann Surg Oncol, 2011, 18 (11) :3187-3191.

乳头溢液体检须知 篇2

乳腺囊性增生

安洁半年前发觉左侧乳房隐隐作痛,去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左侧乳腺增生,并伴有囊肿形成。本来每次月经前,安沽的左乳都会胀痛,可最近一次月经,除了乳房胀痛之外,左侧乳头还挤出了少量黄色液体,安洁很害怕,乳腺增生为什么也会出现乳头溢液?

典型症状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而乳腺囊性增生是指乳腺增生并伴有囊肿形成的疾病,乳腺囊性增生可伴有乳头溢液,一般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在月经结束后停止。乳腺囊性增生多由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引起,存在恶变危险,应定期检查。

高发人群25~50岁,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经常抑郁、紧张、焦虑的女性。

检查建议B超、纤维乳管镜。

乳腺导管扩张症

38岁的文青虽然结婚,但一直没要孩子,她左侧乳腺单个导管溢液近10年,逐渐加重,溢液越来越多,不挤压出来,乳头就痒,溢液呈淡黄色。在最近的一次乳腺检查中,她被查出患有左侧乳腺导管扩张症。

典型症状乳腺导管扩张症以乳头出现淡黄色或棕黄色分泌物为多见,少数病例呈血性溢液,病情容易反复,病史可长达10年之久,后期会出现炎性肿块,并伴有乳头内陷现象。

高发人群常见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50—60岁。

检查建议B超、纤维乳管镜。

乳管内乳头状瘤

林菲怀孕的时候,右侧乳头曾有咖啡样液体流出,当时她以为是怀孕的正常现象就没在意。2个月前,林菲因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入院检查,结果显示右侧乳房存在完全阻塞的管腔,肿瘤形成,被医生诊断为右乳管内乳头状瘤。

典型症状乳管内乳头状瘤属乳腺良性病变,常单个或多个发生在近乳头的扩张乳管中,瘤体一般较小,不易触及肿块。临床主要表现是乳头溢液,溢液可为血性、咖啡色或黄色液体。

高发人群30~40的女性,尤其是出现乳头血性溢液但未触及肿物者

检查建议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纤维乳管镜、钼靶照像。

乳腺癌

李阿姨一年前发现右侧乳头经常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沾湿内衣,因其不痛不痒,对日常生活没什么影响,就没有在意。半年前李阿姨洗澡时,发现右侧乳头下方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很快就诊,经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并错过了手术治疗机会。李阿姨追悔莫及,后悔当然没及时到医院检查,延误了病情。

典型症状部分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液体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血性、浆液性、水样或无色,其中以导管内癌(如乳头状癌)者较多见。很多病人认为手诊中没有触及到肿块就不考虑是癌,这是不对的,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只以乳头溢液为表现,也应该积极地做防癌检查。

高发人群有乳癌家族史(指母亲、姐妹等中有患乳癌的)的女性、未育及高龄初产妇。

检查建议纤维乳管镜、B超、钼靶照像、穿刺细胞学检查、活组织切取检查。

乳头溢液检测项目词典

乳腺红外线扫描

这是一项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检测的初筛检查,其主要依据病变部位的血流量所反映出的温度不同来辨别病变性质,适合广大妇女作为乳房健康体检,并不是乳头溢液必需做的一种检查项目。

脱落细胞学检查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对乳头溢液者,尤其是对于有血性溢液或单侧乳房导管溢液的患者,脱落细胞学检查对病因的诊断有所帮助,但诊断准确率较低。

B超检查

一种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病因诊断的检查手段,主要用于判断乳腺导管是否有变化,乳房是否有肿物,鉴别肿物是囊性还是实质性的。其对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的诊断符合率都很高,还可探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其充盈缺损情况。

纤维乳管镜

目前作为诊断乳头溢液原因的一种主要检查项目。此项检查通过光学系统采集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图像,发现乳头溢液的病因,尤其可对无肿块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内病变做出诊断。它不但可以在直视下对发生溢液的乳管进行观察、诊断、定位,还可以区别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及早期导管内癌,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钼靶照像

这项检查可查出导管原位癌。钼靶照像能够发现乳腺病变部位针尖似的钙化点,这些钙化点往往就是原位癌的表现,B超发现有可疑病灶的患者应该做这项检查,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也应该每年做一次,可作为预防乳腺癌的一种有力手段。

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切取检查

对于乳头溢液并伴有可触及肿块的患者,可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于乳头溢液伴有不可触及肿块的患者可进行活组织切取检查,这是确诊乳头溢液病因的最可靠方法,也是确诊乳腺癌的主要方法。

乳腺导管造影

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扩张症或乳房囊性增生病以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诊断价值,不过在一些大医院这项检测项目已被更为先进的纤维乳管镜所替代,在不能做纤维乳管镜的医院,患者仍可选择做这项检查。

乳头溢液51例外科治疗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均为非哺乳期女性,年龄22~71岁,平均39.4岁。血性溢液29例,浆液血性溢液9例,浆液性溢液11例,清水性溢液2例。溢液的时间为5 d~1年,平均2个月。48例未扪及肿块;3例可扪及直径1.0~2.5 cm的肿块,界尚清,质中等偏硬,挤压有血性或浆液血性溢液。

1.2 病理表现

浸润性乳腺癌4例(均合并肿块),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乳腺小叶增生5例,浆细胞乳腺炎1例,乳腺导管扩张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8例,其中伴局灶导管上皮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 (1例合并肿块) 。

1.3 治疗方法

术前轻压乳晕周围,观察溢液乳管在乳晕大致走向和位置,选最近乳晕作为切口,0.5%利多卡因予以切口皮下及拟切除区域注射。取乳晕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以手术刀分离乳头及乳晕下组织,从溢液乳管插入22号留置针后拔除针芯,放射状分离乳腺组织,寻找置入针芯的乳管,予以切断,近端靠近乳头结扎,远端沿此乳管及所属腺叶进行分离,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至乳房后间隙。切下标本剖开检查导管有无瘤体,以缝线标记,送快速冰冻切片活检,有癌变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 结果

本组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除2例乳腺癌外,均于入院第4天即可出院,住院费用相对较低。6个月后复查,除乳癌外切口几乎不能觉察,外观效果十分理想,且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非哺乳期妇女乳头溢液病因可分为全身性因素和乳腺内病变。乳腺内因素引起的溢液可分为血性、浆液血性、浆液性、清水样、乳汁样及其他。常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于乳腺导管的良性肿瘤,前者发生于乳腺大导管,后者发生于乳腺中小导管,是引起乳头溢液的最常见原因,约2/3为血性溢液[1]。本组资料中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引起的溢液约占74.5%。血性溢液约占68.0%,与此结果相仿。其中5例合并轻至中度非典型增生,术后定期随访。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的以疼痛、肿块为症状的良性乳腺疾病。其病理表现为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乳腺腺管囊肿等,溢液常为浆液性。本组资料中乳腺增生引起的溢液4例为浆液性,1例为浆液血性,共占9.8%。

乳腺癌合并乳头溢液非常少见。患者常以乳头溢液为主诉就诊而发现乳腺癌。国外资料报道[2]乳头溢液伴有乳腺肿块者乳腺癌的发生率为61.5%。国内有资料报道[3]认为:乳头血性溢液患者,年龄45岁以上或伴有乳腺肿块,则乳腺癌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本文乳腺癌4例,年龄均>50岁,2例伴有肿块,与国外报道基本符合。良性疾病给予乳腺区段切除,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本组病例中乳腺癌占乳头溢液的7.8%,在经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余均为乳腺良性疾病,采用经济、瘢痕小的手术方法符合女性的心理需求。作者用局部麻醉,效果良好。术中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插入留置针后拔除针芯,并上下挑动,便于在直视下寻找扩张乳管。采用留置针外管较软,尖端钝,不易刺破导管,用其进行定位效果良好。未采用美蓝注射,避免了穿刺针刺破后美蓝溢出不易辨认病变乳腺组织的弊端,可以准确切除病变导管及腺叶。采用乳晕弧形切口,愈后外观效果理想[4]。本组患者采用该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笔者对乳头溢液外科手术治疗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术前要轻压乳晕周围,观察溢液乳管在乳晕大致走向和位置,选择最近乳晕为切口。 (2) 对乳晕较小患者,要稍远离乳晕做弧形切口,或做弧形加放射状切口。 (3) 找到溢液导管开口,插入留置针后拔除针芯,尤其是在乳头有凹陷或马口状乳头时,更要仔细,防止插入非病变导管。 (4) 插入时用力轻柔,防止造成假道。 (5) 分离解剖乳头下病变导管时,要游离到乳头真皮处,并在此结扎切断,否则术后易复发或残留病变。因近乳头开口处的乳管是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6) 手术无论腔隙大小,需彻底止血,必要时放皮片引流,不缝合皮下组织,术后切口加压包扎。愈后乳腺外形十分理想。 (7) 切除标本离体后应剖开检查导管有无瘤体。一方面证实病变是否切除,另一方面可缝线标记,以利于病理检查。 (8) 伴有导管上皮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要定期随诊。

摘要:目的:探讨乳头溢液外科治疗方法, 提高乳头溢液的治疗水平。方法:对51例外科手术治疗乳头溢液患者采取乳晕弧形切口, 术中探针定位病变导管, 楔形切除病变导管及所属腺叶, 不缝合皮下组织。结果: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术后恢复快, 除2例乳腺癌外, 均于入院第4天即可出院, 住院费用相对较低。6个月后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探针定位病变导管, 能够完整切除病灶, 合并不典型增生, 需术后定期随诊。

关键词:乳头溢液,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强, 张斌, 李爽.良恶性乳腺疾病乳头溢液的临床表现 (附265例多因素分析)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2) :80-81.

[2]Guay H, Bora S, Kilicturgay S, et al.Management of nipple discharge[J].J Am Coll Surg, 1994, 178 (5) :471-474.

[3]唐鲁兵, 刘焕涛, 马榕.乳头血性溢液的外科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 2005, 28 (5) :43-44.

女性需重视乳头溢液 篇4

乳头溢液的基本常识

像姜女士这样多孔溢液恶性可能性很小,一般单孔溢液的就应该高度警惕恶性可能。乳头溢液是女性乳腺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乳头溢液大部分属于病理性的,多是乳腺疾病的症状,应当引起重视。现在临床上常用的纤维乳管内视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导致乳头溢液的原因多因乳腺疾病导致,比如乳腺增生、停经泌乳综合征、垂体瘤以及哺乳期后的泌乳现象、月经前后的乳头溢液、绝经前期或绝经后期挤压乳头有少量溢液等。而各种疾病导致的内分泌紊乱,代偿性月经、行经前乳房充血等也有可能出现乳头溢液。另外服用一些避孕药出现药物反应而使乳房组织出现异常分泌。

如何辨别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的色泽性状各有不同,不同的色泽与性状又预示着不同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如何辨别乳头溢液:

乳汁样溢液其色泽和性状如脱脂乳汁。常为双侧乳头多孔溢液,为泌乳素分泌过多或服用激素类药物所致。个别病人是由于肿瘤所致,需进一步查明,以免误诊。

浆液性溢液稀薄、透明、微黄色。这种溢液经常把衣服染湿,干后呈黄色,对于女性来说,给她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苦恼。多数由乳管内的乳头状瘤引起,亦可见于乳腺增生,少数由恶性肿瘤引起。

水样溢液溢液稀薄无色如清水样。

血性溢液呈红色或褐色,通常为浅褐色如咖啡水。以暗红色血性最有意义,多见于恶性肿瘤,尤其是导管内乳头状癌。因此,40岁以上女性发现血性溢液者,应予以密切注意,特别是一侧单孔溢液时。

黏稠性溢液溢液黏稠,由多种颜色混杂。常为双侧多导管溢液。多见于更年期或青年妇女性腺功能低下者,亦见于乳腺导管扩张症。

脓性溢液多为绿色或乳黄色,浓稠、脓样,可带血液。多为炎症的表现。

察言观色乳头溢液 篇5

可致乳头溢液的疾病很多,有良、恶性肿瘤和炎症、乳腺增生病等。学会分清乳头溢液的性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怀疑和猜测。

乳腺癌 无色透明溢液

高发年龄:45~49岁,60~64岁

如果乳腺溢液中带血,或出现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这就要格外留心了。

乳腺癌高发年龄有45岁~49岁、60岁~64岁两个发病高峰。起病缓慢,病人在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内上方或外上方,一般没有疼痛感觉,肿块会逐渐增大。到了晚期,病变部位出现橘皮样皮肤,腋窝淋巴结肿大、变硬,随病程进展融合成团。

乳房囊性增生 黄绿色溢液

高发年龄:育龄妇女

乳房囊性增生属于良性病变,乳头溢液一般为黄绿色,育龄妇女多见。有两个特点:一是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多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二是乳房肿块常为多发,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不硬,与皮肤没有粘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块在月经后会缩小。

乳腺导管扩张症 棕色溢液

高发年龄:40岁以上绝经期妇女

患者早期症状同样表现为乳腺溢液,颜色多为棕色。溢液化验检查可见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而无肿瘤细胞。好发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发生溢液的乳晕区有与皮肤粘连的肿块,直径常小于3厘米,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质软、有触痛。若并发感染时,肿块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通过乳头溢液颜色和其他症状只能初步判断病人可能患有哪种乳腺疾病,但它毕竟不是评价乳腺疾病的标准,除了用肉眼观察外,还要结合做一些检查,如乳腺钼靶X线检查、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等,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关链接

诊断乳腺癌要考虑多种因素

年龄因素 乳腺癌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0~30岁出现乳头溢液者,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到5%;40岁以上约为50%;50岁以上达到64%;60岁以上高达70%。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患癌的可能性也越大。

病程 据统计资料,前来就诊的乳腺炎症患者,病程多在1年以内;乳腺癌多在3年以内;病程超过5年者多属良性病变。也就是说,病程长良性可能性大。

上一篇:旅游高等院校下一篇:微电子加速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