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2024-09-12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精选8篇)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篇1

摘要:选取2013年来我院诊治的980例宫颈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筛查高危HPV检测, 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 , 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以上患者各组与炎症组患者比较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检测结果筛查宫颈病变阳性预测值提高。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敏感度高能够提高初筛阳性预测值, 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人乳头瘤状病毒,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

子宫颈癌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二位, 仅次于乳腺癌。有研究显示, 在某些发展中国家,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1]。高危型HPV寄生在宫颈上皮, 使得宫颈持续感染, 引发不典型增生, 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可以提高宫颈上皮病变的检出率[2]。宫颈病变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发展[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来我院宫颈初筛检查的980例患者, 患者有性生活史;未怀孕, 检查时患者不在经期;筛查患者年龄25~60岁, 年龄中位数45岁。

1.2 方法

1.2.1 病理组织学

使用阴道镜检查, 镜下检查上皮及血管, 异常区多点取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病理学诊断标准分类, 良性细胞改变 (宫颈炎)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鳞状细胞癌 (SCC) 。良性细胞改变为组织学阴性诊断, 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SCC皆为组织学阳性诊断。

1.2.2 细胞学检查

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 使用新柏氏TCT检测仪, 具体操作按照其说明书。细胞学诊断分级大致正常细胞;非明确意义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相当于CIN I级;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包括CIN II级和CIN III级;鳞状细胞癌。

1.2.3 高危型HPV检测

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hc ̄2) 检测HPV高危亚型13种 (包括16、1、31、33、35、39、45、51、52、56、58、59、68) 。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检出率

980例进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中阳性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 宫颈炎210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55例, CIN II 65例, CIN III 50例, 宫颈癌患者10例。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升高。见表1。

注:与宫颈炎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高危型HPV检查和TCT检出率比较

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见表2。

2.3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高危型HPV与TCT检测效度对比

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称80%的CIN I级患者可以自愈, 仅有20%的CIN I级转化为高级别的宫颈病变且需要漫长时间[4]。有研究显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5年治愈率高达80%~90%。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5]。临床对于筛查异常的标本进行阴道镜观察可以提供可靠病变部位, 提高诊断准确性。

注:与T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是目前公认的宫颈癌筛查较为理想的方法。单独细胞学检查阴性预测值低, 假阴性率较高, 结合高危HPV检测能够较好的提高检出率[6]。

参考文献

[1]乔友林.子宫颈癌预防研究的里程碑[J].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2006, 26 (12) :1293.

[2]钱德英, 岑坚敏, 王丁, 等.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DNA与细胞学联合检测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1) :5-8.

[3]郎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欲机遇[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3) :129-131.

[4]张威.新柏氏TCT技术特性与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08, 15 (9) :48-53.

[5]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5) :261.

[6]沈艳红, 陈凤, 乔友林, 等.我国山西省子宫颈癌高发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3, 25 (4) :381.

人乳头瘤病毒的真情告白 篇2

我的家族成员很多,有100多个,但实际上给宫颈造成麻烦的多半是HPV16和HPV18两个成员而已。

我非常自豪,因为我成就了一名叫豪森的德国老伯,他发现我(HPV)与宫颈癌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并由此获得了2008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其实,我只是个“小角色”而已,与其他 “大腕”,如引起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比,我只在女性朋友的宫颈上闹点事儿,而且只要您稍有警惕(每两年做1次宫颈癌筛查),我就难成大事。

至于我是如何缠上您的,有时是天知地知您知我知,但很多时候是真的谁也不知。不过通常是通过性行为,但接触不干净的卫生洁具和用品后也可能沾染上我。

其实,并不是一沾上我就会得宫颈癌,只有长期的、持续的、高负荷地与我亲密接触,才会引起宫颈的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据说,40%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会与我有过接触,但我通常作为访客出现,多半会自动离开。不过如果您的状态不好(免疫力下降)、环境适宜(多个性伴侣、不洁性生活),我就会在您体内定居!

如果妇科医生发现我缠上了您,您当然会紧张和不快,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您也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因为,我被暴露后,我的家族的后续破坏工作多半就做不成了。

那么,什么时候要怀疑到我并对我展开调查呢?如果做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即TCT)提示有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称为ASCUS)或者更高程度的病变,那就要进行HPV检测了。如果证实我不在现场(即HPV阴性),您就大可以放心,半年之后复查TCT即可;如果证实我确实在现场(即HPV阳性),您需要进一步检查,做阴道镜和活检。如果TCT发现为更高级别的病变,我就基本应该出来自首了,检查只是留底备案而已。

对我进行调查,有几个途径:一是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的报告单上会提示;二是其他方法,报告HPV16、HPV18阳性;三是杂交捕获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查(HC2),除了报阳性之外,还报具体数值(是半定量,和HPV的量有一定相关性,但不绝对平行),是目前最先进的检查方法。

如果准备怀孕的妇女沾染上我,我建议您还是先把我的大部队打发走了之后再怀孕(HPV 值明显降低)。因为潜伏下来的少量成员一般不会影响妊娠结局。

即使我已经给您带来了伤害(如各种类型的宫颈癌前病变),您仍然是可以搞定我的。狂轰烂炸的攻击(各种针对宫颈病变的物理治疗和锥切)能将我的部队大部消灭,即所谓“治病即治毒”,留下的残兵一般很难组织有效进攻。而且,您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可能最终将我“请出”。

基本可以负责任地说,目前还没有口服药物能对付我。在宫颈局部使用干扰素可能有一定效果。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开发出了新式武器,即治疗性HPV疫苗和预防性HPV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据他们官方发布的消息,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之,我并非可怕至极,但您的确需要关注我,否则,我真的会闹出点动静来。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篇3

关键词: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阴道镜,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1]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现象和趋势,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缺乏肉眼可见的形态学变化,因此常常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难度。为了能够探究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观察,以及采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对此该研究选取在2011年3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对这些患者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观察,并将所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9~64岁,平均年龄(37.9±14.0)岁。病龄在1.2~3年,平均病龄为(1.32±0.21)。其中CINⅠ级有42例,CINⅡ级有33例,CINⅢ级有25例。

1.2 检测方法

1.2.1 宫颈细胞学—TCT

主要是通过阴道窥器将患者在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细胞进行刮取,并在液基细胞DNA定量计算机检测系统TCT下进行细胞学检查。使用该系统是因为它能够看到肉眼不能够看到的微细改变,从而显著的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1.2.2 人乳头瘤状病毒高危型(16、18)检测

通过高危型HPV DNA的检测可以有效的,最大的降低对细胞学检查中所出现的假阴性率。仪器选用HPV取样器,首先将取样器插在患者的子宫颈的外口,并作顺时针旋转,旋转的次数为5次。之后再将取样器取出,并将其放在保存液当中(保存液上面显示是患者的名字)。其后在使用HC—II HPV—DNA的试剂盒来进行检验[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样本的DNA的双链给释放出来,并将释放出来的双链分解成核苷酸单链。(2)将DNA单链和RNA探针进行结合,结合物为RNA-DNA的杂交体。(3)使用特异性的抗体将结合物为RNA-DNA的杂交体进行固定。(4)结合有碱性磷酸酶的多个第二抗体与RNA-DNA杂交体结合,使信号放大。(5)碱性磷酸酶会导致底物发出光,之后将根据光的强弱来确定出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最终在根据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来确定出RNA-DNA杂交体的含量。

1.2.3 阴道镜下检测

当TCT的检测结果为≥ASCUS/AGUS者,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结果为≥1.0 pg/mL时[3],才可以在阴道镜下对患者的宫颈进行多点活检。一般宫颈活检的病理诊断金标准,将≥CINI的当中阳性。

2 结果

100位患者经过联合应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治疗后的效果显示可知,病理组织阳性的有96例,敏感率为95.95%,假阴性率为4%。

3 讨论

妇科肿瘤在临床上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疾病可以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相对于恶性肿瘤而言,良性肿瘤更为常见,而恶性肿瘤主要以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子宫内膜癌、畸胎瘤最常见,作为女性生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的宫颈癌,目前,已经严重的威胁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过,由于宫颈癌是一种癌症逆转周期比较长的一种疾病,因此对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来说,对他们的治愈情况,治愈率将明显较高。据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在5年的治愈率都高达90%以上。因此如果能够很早的发现宫颈癌,那么对患者的治愈率将会明显的提升。因此,医学界纷纷开始加大对宫颈癌的筛查研究。由此也使得对于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将会显得非常的重要。在这次的联合应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治疗后的效果显示可知,病理组织阳性的有96例,敏感率为95.95%,假阴性率为4%。发现,将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三者联合起来,将会明显的提高对假阴性率和敏感率等检测。另外在治疗方面,LEEP环形电切术在临床拥有操作简易、不需住院、医药费低、手术时间短、容易操作实施、疼痛小、流血少、无需麻醉、副作用小,而且对附近组织的影响小,也不会出现组织之间相互牵连和碳化的情况,不会改变病理检查的结果等一系列的优点。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不但可以提高检出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假阴性率,该方法是一种目前有效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方法[4]。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中国癌症研究进展:中国主要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王丁.阴道镜对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得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J].2007,30(6):56.

[3]岑坚敏,钱德英,黄志宏,等.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15-218.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健康检查的789例妇女, 纳入标准:年龄30~60岁, 未妊娠或计划于1年后妊娠, 在过去6个月内无宫颈疾病, 无宫颈手术史, 无其他疾病。排除标准:末次月经不详, 随访期间处于月经期, 随访期间妊娠, 产后月经未复潮, 绝经后妇女, 月经期<5天或>31天, 口服避孕药。

1.2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凯普公司:HHM-2型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HPV-DNA提取试剂盒、PCR反应试剂盒、HP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13种高危型HPV核酸扩增 (PCR) 荧光检测试剂盒;Sigma:蛋白酶K;上海博彩:Taq酶;Eppendorf公司:PCR仪。

1. 3 方法

1.3.1分组

根据不同取样时间分为4组:A组在卵泡期 (对照组, 月经周期5~9天) 取样, B组在月经中期 (月经周期10~15天) 取样, C组在黄体期 (月经周期16~22天) 取样, D组在黄体后期 (月经周期23~31天) 取样。

1.3.2取样

用棉拭子深入宫颈外口鳞柱交界部及宫颈阴道部取材, 轻轻旋转5周, 停留10秒, 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后按无菌操作放入专用试管中。若不能立即检测, 将标本置于4℃保存, 2周内完成检测。

1.3.3 HPV检测

① DNA提取: 于放有拭子的试管中加入1 ml无菌0. 9% 氯化钠液, 漩涡震荡片刻, 拭子贴管壁挤干后取分泌物悬液200 μl置于离心管中, 13000 r / min离心10 分钟, 弃上清液, 加入细胞裂解液; ②PCR扩增: PCRMix 23. 25 μl、Taq酶0. 75 μl、DNA模板1 μl混合成25 μl反应体系。PCR仪扩增:95℃ 9 分钟, 95℃ 20 秒, 55℃ 30 秒, 72℃ 30 秒, 72℃5 分钟, 40 个循环; ③导流杂交: 采用杂交试剂盒和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进行杂交分型, 具体操作步骤见杂交试剂盒说明书。

1.3.4 HPV病毒载量测定

用13 种高危型HPV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FQ-PCR) 检测13 种高危型HPV (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病毒载量,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根据CT值客观测定病毒载量的相对数值。

1.4随访

所有参与研究对象每4 个月随访1 次 ( 0月, 4 月, 8 月, 12 月) , 随访满1 年, 每次随访均进行HPV取样检查, 并收集月经周期信息。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 0 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 ( generalis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 ) 用于评估HPV感染 ( 任何亚型、单一、多重、高危HPV及HPV16、18 感染) 的比值比 ( OR) 值、95% 可信区间 ( CI) 及同一妇女多次检测结果之间的联系, 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纳入和排除

在第1 年的随访中, 满足所有纳入排除标准后, 最终纳入研究对象703 例 ( 其中A组177 例, B组176 例, C组175 例, D组175 例) , 每个研究对象均提供了4 份样本, 共收集了2812 份供HPV检测的样本。排除86 例: ①HPV-DNA亚型不详 ( n =11) ; ②患者末次月经时间不详 ( n = 22 ) ; ③处于月经期 ( 月经周期1 ~ 4 天) 、产后月经未复潮、绝经期者 ( n= 36) ; ④随访期间意外妊娠者 ( n = 3) ; ⑤月经期<5 天 ( n =4) 及月经周期>31 天者 ( n =10) 。

2.2纳入研究人群基线比较

4 组人群年龄、体重指数、月经周期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具有可比性。

2.3不同月经周期HPV检测阳性率比较

见表1。

注: ref为设定的参照值

A组、B组、C组、D组的HPV阳性率分别为16. 7% 、18. 2% 、16. 1% 、16. 7% 。B组、C组、D组与A组 ( 对照组) 比较, 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同时在单一、多重、高危型HPV感染, 不同基因型别感染 ( HPV16、18) , B组、C组、D组与A组 ( 对照组) 比较, 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2.4整个月经周期中HPV-DNA检测阳性率对比

比较整个月经周期 ( 月经第5 ~ 31 天) 中HPV-DNA检测阳性率,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2. 5整个月经周期中HPV阳性病例病毒载量对比

比较整个月经周期中HPV阳性病例的病毒载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3 讨论

已有大量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感染HPV的宫颈细胞是否恶性转化主要取决于HPV的型别、病毒负荷、持续感染的时间、HPV病毒基因组在宿主染色体的整合状态及协同因子的存在等因素。目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协同因子主要有: 免疫抑制、雌激素等, 特别是雌激素与宫颈癌的关系是目前存在争议的热门话题。因此, 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自然周期中的雌孕激素是否对HPV检测产生影响。国外已有研究[1,2]报道了月经周期对HPV检测的影响, 他们均认为在不同月经周期内进行HPV检测无任何差别。而Van Ham等[3]却认为, 在卵泡期和黄体期进行HPV检测具有更高阳性率。Schmeink等[4]对比了在口服避孕药周期及自然月经周期中进行HPV检测取样的结果, 结果认为两者具有显著差别, 连续口服避孕药妇女在后半周期HPV阳性率更高。仅有一个研究[5]评估月经周期对HPV病毒载量测定的影响, 认为在月经中期测得的HPV病毒载量稍高, 但其原因尚不明确, 可能是与排卵前后黏膜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也可能是月经中期出现的雌激素高峰导致HPV病毒复制增加或由于降低细胞的黏附作用从而导致检测到更多的病毒量。但目前没有证据证实这些。

为了了解月经周期对HPV检测结果的影响, 我们应用低密度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不同月经周期时段分别对HP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与在卵泡期取样病例相比, 在月经中期 ( OR 0. 900, 95% CI 0. 613 ~1. 322) 、黄体期 ( OR 1. 039, 95% CI 0. 703 ~ 1. 536 ) 、黄体后期 ( OR 0. 997, 95% CI 0. 674 ~ 1. 472) 进行HPV检测,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单独分析各组内高危型HPV及单一HPV16、18 感染与月经周期也并无显著关系 ( P>0. 05) , 且月经周期对于HPV检测阳性病例的病毒载量亦无影响 ( P >0. 05) 。由于我们需要依赖研究对象回忆末次月经, 因其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因此, 我们的分类可能因此存在误差, 给研究带来局限性。考虑到在月经期取样可能会影响样本质量, 可能导致假阴性, 因此, 我们不选择在月经期进行取样。

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 内源性的雌孕激素改变对于HPV检测的阳性率、病毒载量均无显著影响, 即自然月经周期对HPV检测无明显影响, 这与部分国外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如果为了提高HPV检测的精确度而设定特别的取样时间是不必要的, 但这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证实。了解自然月经周期对HPV检测的影响, 不仅有助于指导临床规范HPV检测取样时间, 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防治水平, 而且对于其他与HPV感染的相关妇科疾病如外阴阴道尖锐湿疣、外阴癌、卵巢上皮性癌等诊治过程中的HPV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Wheeler CM, Greer CE, Becker TM, et al.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J].Obstet Gynecol, 1996, 88 (2) :261-268.

[2]Harper DM, Longacre MR, Noll WW, 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J].Ann Fam Med, 2003, 1 (4) :221-227.

[3]Van Ham MA, Melchers WJ, Hanselaar AJ, et al.Fluctuations in prevalence of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women frequently sampled during a single menstrual cycle[J].Br J Cancer, 2002, 87 (4) :373-376.

[4]Schmeink CE, Massuger LF, Lenselink CH, et al.Effect of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on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in young, unscreened women[J].Obstet Gynecol, 2010, 116 (1) :67-75.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篇5

大部分HPV感染无临床症状或为亚临床感染, 不能作为一个普通的临床疾病或通过常规筛查计划或性传播疾病调查得以发现, 只能通过HPV检测得知。由于HPV至今尚不能在体外培养, 又无合适的实验动物, 故不能用简便的血清血检测进行HPV诊断和分型, 对其检测主要依赖于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 HPV 检测方法主要有细胞学法、斑点印迹法、原位杂交法、Southern 杂交法、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 法和杂交捕获法等。

1 传统检测方法

1.1 细胞学检查

利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或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目前改良的自动化细胞学检查方法) , 根据细胞外观形态的转变来加以诊断。宫颈HPV阳性细胞的特征性改变是出现了挖空细胞, 其变化表现为:核增大、扭曲, 染色质固缩状, 核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位, 常可见到双核或多核, 核周有一椭圆形宽阔区, 外围厚实胞浆。除此之外, 镜下还可见角化不良及湿疣外底层细胞。由于HPV感染所致的病变越重, 涂片中挖空细胞出现机会越少等原因, 细胞学诊断HPV感染敏感性较差。研究资料报道经细胞学诊断HPV感染的敏感性仅为30%。

1.2 病理学检查

HPV感染宿主的上皮组织从而导致形态学改变, 其病理学表现包括鳞状上皮呈疣状或乳头状增生, 常伴有上皮脚延长、增宽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角化不全, 常伴角化不全层核肥大, 显示一定的非典型性;棘层不同程度增厚;基底细胞增生, 层次增加;高危HPV感染的宫颈上皮为中层挖空细胞核出现密集浓染的蓝紫色颗粒产物等。但是, 较多HPV感染患者的病理学表现并不典型, 需要联合应用其它方法 (如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 进一步检测HPV。

1.3 免疫学检查

主要包括免疫组化法通过抗HPV L1蛋白抗体与外壳蛋白反应或抗HPV早期蛋白E6、E7抗体与E6、E7蛋白反应检测HPV (阳性标志为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 、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测定CIN组织和血清中的高危HPV 16抗体水平、用血清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中的HPV E6、E7特异性抗体蛋白等。研究表明, 抗高危HPV L1、E6、E7抗体可直接定位于宫颈癌组织, 对宫颈癌有较好定向选择性, 有可能作为人宫颈癌放射免疫显影诊断的载体。但是, HPV感染必须要在HPV-DNA复制后才有病毒蛋白的表达, 阴性者也不能否定诊断, 故该方法敏感性较低。

1.4 电镜检查

电镜技术可用于直接观察HPV的病毒颗粒。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镜) 的分辨力可达0.1 nm,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 的分辨力可达1 nm。但电镜检查诊断HPV感染的成本太高, 且敏感性较差, 仅30%~50%受HPV感染的病例可在电镜下检测到病毒颗粒。

由于以上传统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不够理想, 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 且不便于对HPV进行分型, 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2 HPV核酸检测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 HPV核酸的检测手段也日益多元化。

2.1 HPV-DNA杂交捕获技术

杂交捕获法 (hybrid capture) 是美国Digene公司开发的基于对抗体捕获信号放大和化学发光信号检测的HPV-DNA定性及半定量检测技术, 第2代杂交捕获法 (HCⅡ) 已被美国FDA批准可用于临床。其基本原理是应用高效的液相RNA-DNA杂交方法捕获样品中的HPV-DNA, 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RNA:DNA抗体-化学发光信号显示系统。HC-Ⅱ可同时检测13种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 和5种低危型HPV (6、11、42、43、44) 。HC-Ⅱ的优势在于以基因全长为探针, 无需基因扩增;临床操作简便、效率高且标准化, 适于大量人群筛查, 具有较高的临床敏感度。其缺点在于对检测设备要求高, 试剂检测费用较贵, 且不能对HPV某一特定型别进行检测, 存在交叉杂交引起的假阳性, 使特异度降低。

2.2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 方法

PCR是基于核酸杂交的原理, 设计与HPV-DNA互补的一对特异性核苷酸引物, 以HPV-DNA为模板以指数增长的速率进行体外扩增, 提高诊断的敏感性。PCR法为HPV检测最敏感的技术, 包括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 、PCR-ELISA检测及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等。不仅可以对HPV阳性感染进行确诊, 还可以对HPV进行分型, 测定病毒载量, 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新基因型等。但其缺点为样品间易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 并且各种PCR方法由于引物、反应体系及产物检测方法等不同,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随之变化, 缺乏一致的诊断标准。在HPV分型检测方面, 由于HPV型别太多, 而上述常规PCR必须针对各型分别操作, 因此有相对的复杂性存在;部分研究显示, 有些HPV基因的变异会导致PCR无法检出;也有少数研究指出因HPV的基因融合于肿瘤细胞DNA中, 使得PCR反应也无法顺利检出。为了克服以上局限, 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新型HPV核酸分型检测方法逐渐开发应用, 主要包括:

CervistaTM HPV技术 (hologic) 运用了PCR扩增和荧光发光判读结果的原理, 包括两种HPV-DNA诊断方法。一种方法可同时检测14种HPV高危型别 (CervistaTM HPV HR) , 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和66型。与HC-Ⅱ一样, 该法不能对HPV某一特定型别进行鉴定;另一方法 (CervistaTM HPV 16/18) 用于检测HPV16和18型并可以进行分型。

低密度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 (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technology, hybribio) 将PCR技术、导流杂交技术及传统基因芯片技术集合在一起, 结合了PCR技术的高灵敏性、导流杂交技术的高特异性以及基因芯片的高通量性。该技术可将未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固定在尼龙膜上形成斑点, 再与经PCR扩增的样品DNA 序列杂交, 可一次性检测21种HPV感染并精确分型, 这些型别包含13种高危型 (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 、5种低危型 (HPV6、11、42、43、44) 和中国人常见的3种亚型 (HPV53、66、CP8304) , 并能够检测出混合型感染。

新型集成技术 (cobas 4800 HPV, Roche) 同样应用PCR的高灵敏性和导流杂交技术的高特异性, 并通过多重定性的检测方法提高了HPV检测和分型的准确性。该技术提供HPV16和18型及其他12型 (HPV 31、33、35、39、45、51、52、56、58、59、66 和 68b) 共14种高危HPV亚型汇总的结果, 并且将HPV16和18型这两种最高危型别单列出来, 将有助于宫颈癌初筛过程中的进一步分层分析和处理。除了检测HPV之外, 该技术亦同时检测β-球蛋白, 作为内部质控并确定样本是否含有抑制扩增的因素, 进一步避免了假性结果的干扰。

2.3 核酸印迹原位杂交 (Southern杂交)

Southern杂交是传统核酸杂交方法, 利用碱基互补原理, 将电泳分离的HPV DNA的酶解片断结合到固相支持物上,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HPV的核酸, 并对病毒DNA分型。该方法虽然灵敏度较高, 但需要新鲜组织标本, 操作繁琐、费时耗力, 故不适于大通量临床样品的筛查, 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2.4 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的原理是以HPV核酸探针 (DNA 或mRNA ) 进行原位杂交反应, 检测组织标本或宫颈涂片中的HPV。原位杂交最直接的诊断是于细胞中染出HPV, 也可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灶上的组织利用专一性抗体进行探针测试。该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定位可疑细胞, 同时兼具半定量的功能;不足之处为敏感性不高、样本质量要求高、劳动量大、花费较大, 而且每种类型HPV都需要相应的探针, 大大降低了临床应用价值。

2.5 斑点印迹

该方法测试程序繁琐, 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 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亦低于Southern杂交, 虽然经济实用, 但实验过程存在有放射性污染, 耗时长, 检测需要大量纯化DNA等缺点, 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3 HPV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癌的筛查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高危型HPV感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2年, NCCN公布的新版《宫颈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中, 高危型HPV检测成为宫颈癌初筛 (与细胞学检查联合筛查) 及异常细胞学结果处理的组成部分。HPV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细胞学检查, 减少阴道镜检查, 减少在随诊中高危人群的丢失。此外, 大量研究支持HPV-DNA检测可预测治疗后病变残存和复发的高危患者, 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后的病情监测的有效肿瘤标志物。因此, HPV检测的应用意义由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已逐渐向临床推广。

HPV的检测方法很多, 但因为功能定位不同, 如用于筛查、疗效评估或随访、科研等不同目的, 所采用的方法或顺序也有所区别。研究表明, 不同的HPV型别有不同的致病能力;相对于其他高危型HPV, HPV16和18型感染进展为宫颈高度病变和浸润癌的风险更高。因此, HPV分型检测将更有利于在临床上进一步分流管理高危型HPV检测阳性而细胞学检查阴性的患者, 预测宫颈病变的进展和预后, 指导HPV疫苗的开发应用和效果评估。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篇6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PCR技术,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 是球形DNA病毒, 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 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 (尖锐湿疣) 等症状。随着性病中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和宫颈癌、肛门癌等疾病的增多, HPV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本院993例宫颈HPV筛查情况进行分析, 拟提出其在本地区的流行特点及其在宫颈癌早期干预中的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993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42.4岁。在月经来潮后10~18 d进行取样;检查前3 d内不作阴道冲洗, 不用避孕药膏等阴道内用药物、检查前24 h内无性行为。

1.2标本采集

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口, 用无菌棉拭子在宫颈管内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稍用力转动2周采样, 慢慢取出棉拭子, 将其放入取样管中, 拧紧盖子, 做好标记, 标本立即送检。标本在室温保存不超过12 h, 2~8℃保存不超过7 d。

1.3 检查方法

检测仪器为安捷伦3000荧光扩增仪 (广州达安有限公司生产) , 采用上海复兴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PV核酸定性检测荧光PCR试剂盒。每批样品检测带有阳性对照 (Ct值≤28) 、临界阳性对照 (Ct值≤38) 、阴性对照 (Ct值≥40) 。每个检测样品根据测定的Ct值来判断结果, Ct值≤38为阳性、Ct值≥40为阴性、38≤Ct值≤40为检测灰区。荧光探针分为: (1) 高危Ⅰ管:检测类型包括16型、35型、52型、53型、58型; (2) 高危Ⅱ管:检测探针包括18型、31型、33型、45型、56型, (3) 低危型:包括6、11两型。Ⅰ管、Ⅱ管、低危 (6, 11) 、Ⅰ+Ⅱ、Ⅰ+ (6, 11) 、Ⅱ+ (6, 11) 分别为不同探针类型的检测组合。

1.4 统计学方法

各项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用χ2检验比较其差异,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993例受检者中, 阳性患者129例, 总阳性率为12.99%。高危型成活率明显高于低危型。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的HPV分型检出率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报告显示细胞学的敏感度只有51%~66%, 其漏诊率却高达35%~50%[1]。而HPV检测敏感度>85%, 可减少单纯依据液基细胞学检查造成的宫颈病变漏诊, 从而及时发现宫颈高度病变, 并给予干预和治疗, 阻断浸润癌的发生。HPV检测不需妇科检查, 无须使用阴道窥器, 只需受检者采用阴道拭子取阴道分泌物作为标本, 取材方便, 易于临床及对高危人群的大范围普查中推广。

对宫颈高度病变手术治疗后的患者, HPV检测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 预测其病变恶化或术后复发的风险。目前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灭宫颈上皮内瘤样突变[2], 但其经宫颈锥切术后残留和复发率仍达到3.03%~47.3%, 治疗后HR-HPV感染持续者是术后复发的高危人群[3]。HPV的清除一般需要在宫颈病变治疗后8~10个月才能达到临床效果, 因此术后随访监测HR-HPV负荷量非常重要。如在术后6~10个月内检测HPV持续阳性且负荷量呈升高趋势, 表明病变残留或者复发, 应及早进行干预。如在术后6~10个月检测HPV呈阴性, 表明病灶切除干净, 基本不会复发。

综上所述, 宫颈癌癌前的HPV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关于女性生殖道感染HPV的流行情况, 据2003-2004年来自美国的国家健康和营养研究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 14~59岁的HPV总感染率为26.8%[4], 所以HPV感染给女性造成的负担超出之前的估计。我国每年约有13.15万新发现的宫颈癌患者, 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加趋势, 且宫颈癌发病年龄年轻化[5], 因此早期对HPV感染的筛查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研究采用荧光定性方法对HPV患者进行筛查, 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可能是各地区HPV感染存在一定差异, 并与种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具体原因有待继续研究。这种差异给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本研究发现呼和浩特地区门诊患者HPV多以高危型为主, Ⅰ管和Ⅱ管混合感染也很多见。宫颈同时感染多种HPV病毒会缩短癌变的时间, 尤其要引起重视。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技术是筛查宫颈癌的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方法, 适宜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如果联合宫颈细胞学以及活检可以提高检查的敏感度及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云, 李忠涛.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6/11型女性生殖道感染[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 :50-51.

[2]周莉, 袁勇, 苏晶, 等.长春市妇女宫颈疾病流行现状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 :350-351.

[3]亓晶, 李丽, 郭燕, 等.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妇女宫颈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调查[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3, 9 (1) :65-69.

[4]Moberg M, Gustavsson I, Wilander E, et al.High viral loads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predict risk of 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J].Br J Cancer, 2005, 92 (5) :891-904.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宫颈病变患者90例, 所有患者经过阴道镜下多点位病理样本活检确诊为宫颈病变, 临床中均采用LEEP手术治疗, 术后检测未残留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排除掉资料不完整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短于1年患者、术后常规检查存在上皮内瘤变残留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碘染色方式确定病变范围, 采用环形电刀切除病变组织以及病变组织周边5 cm的正常组织, 随后电凝止血, 将切除的部分进行病理学检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 采用阴道镜检验、触诊以及液基波层细胞学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HPV检验复查, 采用一次性取样器放置在患者宫颈, 旋转5周后, 将分泌物放入Digene公司提供的试管中, 取第二代杂交品, 采用化学发光信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包括DNA31、DNA16、DNA45等。

1.3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和术后残留量, 采用相对光单位表达HPV-DNA光检测结果, 与标准阳性计算比值, 比值<0.8为HPV阴性, 比值>0.9为HPV阳性。患者术后3个月内检测HPV阳性为残留, 术后3个月后HPV检测阳性, 3个月内HPV检测阴性为复发[1]。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 患者术后残留情况和复发情况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残留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HPV检测残留2例, 3个月HPV检测残留1例, 残留率为6.7%, 对照组患者后1个月HPV检测残留0例, 3个月HPV检测残留0例, 残留率为0, 观察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2.2 复发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PV检测2例复发, 术后12个月HPV检测5例复发, 复发率为15.6%, 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HPV检测1例复发, 术后12个月HPV检测2例复发, 复发率为6.7%, 观察组患者上皮内瘤变复发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当前临床中已经逐渐重视早期筛查宫颈病变工作, 减少癌变的发病率[2]。我国宫颈癌变的治疗主要采用LEEP手术治疗, 完全切除宫颈癌变组织, 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会改变患者的生理结构, 甚至导致水肿、积液等问题, 引起病变组织的残留和复发。虽然有研究报道称宫颈癌病变组织采用LEEP手术能够降低复发率, 但是这类人群相对于普通人而言, 仍然有较高的发病概率, 导致术后患者病变残留和复发的主要原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因此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具有复查作用[3]。

宫颈细胞学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筛查方法, 宫颈细胞学特异性可以达到80%以上, 但是这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太低, 还不足60%, 各个医院的诊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在临床检测中只能作为辅助检测手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被认为是导致宫颈癌变的感染因素, 是一种非均质的DNA病毒, 进入细胞引起细胞特定基因功能丧失或者下调, 导致恶性肿瘤, HP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 但是大部分都是短暂性感染, 主要致病机制为P53及Rb途径, 具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和嗜上皮性, 进而导致黏膜增生。当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已经成为临床筛查宫颈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能够提高宫颈病变诊断准确率,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复查作用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本研究中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与常规随访检测方法相比, 残留率和复发率明显提高, 说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能够提前预防宫颈癌变。提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常规细胞学检查和常规阴道镜检查相比, 有更好的复查检出率, 原因是因为病变组织切除后, 常规阴道镜检查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细胞学检测则是存在很高的假阴性率, 敏感性也是比较低, 影响宫颈病变的检出率。若是术后仍然残留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尽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反复发作, 采用HPV检测能够更好的检出宫颈病变, 对预测宫颈病变的复发有很好的作用, 具有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宫颈病变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经碘染色后确定病变范围, 切除病变组织, 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检测复查,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复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残留量 (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 P<0.05, 观察组患者上皮内瘤变复发率 (15.6%) 明显大于对照组 (6.7%) , P<0.05。结论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病变复查的检出率, 为宫颈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病毒,宫颈病变,复查

参考文献

[1]张平, 翁秀兰, 李娟,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 2012, 34 (8) :726-728.

[2]刘勇鸿, 路虹.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 2013, 35 (12) :1861-1862.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 篇8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收治女性患者230例,有TCT、HPV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诊断。年龄21~61岁,中位年龄30岁。

试剂与仪器:TCT采用新柏氏液基细胞制片机。HPV采用广东某公司生产的凯普HPV分型检测试剂盒。

方法:(1)检查前注意事项:3 d内不使用阴道内药物或对阴道进行冲洗;4h内不应有性行为;在非经期检查;检查前不进行醋酸或碘液涂抹;取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的分泌物沾除。(2)TCT:将专用宫颈刷伸入宫颈口鳞柱交界处,轻轻沿同一方向旋转3~5周,随后将宫颈刷没入新柏氏保存液中涮洗,经制片机进行程序化处理,制成细胞薄片,固定后染色,采用TBS分类诊断,细胞学异常分为ASCUS、ASC-H、LSIL、HSIL、SCC(其中AGC、AIS、腺癌列入本研究)。(3)HPV:将专用宫颈刷伸入宫颈口鳞柱交界处,轻轻沿同一方向旋转3~5周,随后将宫颈刷头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样本管中。提取样本中的DNA,通过PCR扩增,将PCR产物加入固定有不同HPV亚型探针的低密度基因芯片上,进行导流杂交,最终获得特异性的杂交结果。本检测包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HPV6、11、42、43、44、CP8304,共21个基因型。(4)组织病理学检查: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用生理盐水、5%醋酸溶液及复方碘溶液分别涂抹宫颈,在异常处取活检,如果未发现异常,在3、6、9、12点处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石蜡切片后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诊断异常: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其中CINⅡ以上级别为宫颈高级别病变。

结果

在230例患者中,TCT结果正常/炎症65例,TCT结果异常165例。单纯HPV高危型感染200例,HPV高、低危型混合感染9例,单纯HPV低危型感染7例,无HPV感染14例。见表1。

TCT异常合并HPV高危型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43.1%;TCT正常而单纯HPV高位型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24.6%;TCT异常同时HPV无感染或仅低危型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19.0%;HPV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与≥2种多重高危亚型感染致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可通过寄生于受损的宫颈上皮,导致宫颈处于持续感染状态,经过8~10年的时间,宫颈上皮可发生不典型增生,导致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继而发生癌变。宫颈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不及时治疗,约66%CINⅡ、Ⅲ会进展为原位癌,2%进展为浸润癌。

据报道,TCT联合HPV检测可提高筛查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该研究显示,230例患者中检出病变168例。TCT异常165例(71.7%),其中检出病变126例(75%);其中TCT异常HPV(+)151例(65.7%),检出病变118例(89.9%);TCT异常HPV(-)14例,检出病变8例(4.8%);TCT正常HPV(+)65例,检出病变42例(25%)。由此看出,在TCT正常患者中HPV感染有25%的病变检出率。如果只做TCT检测,该部分患者会漏诊。在HPV感染患者中同时TCT异常病变检出率89.9%。差异比较明显。HPV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与≥2种多重高危亚型感染致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结,TCT联合HPV检测更有利于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宫颈细胞学检查与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筛查检出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优势,比较人乳头瘤病毒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与多重高危亚型感染致病风险。方法: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女性患者230例,对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活检病理诊断证实宫颈细胞学检查ASCUS以上病变合并HPV高危型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43.1%。宫颈细胞学正常而单纯HPV高位型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24.6%。宫颈细胞学检查ASCUS以上病变而同时HPV无感染或仅低危型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19.0%。HPV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与≥2种多重高危亚型感染致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T联合HPV筛查宫颈病变优于单纯TCT筛查。HPV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与多重高危亚型感染致病风险相同。

上一篇:反思性教学法下一篇:精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