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共7篇)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篇1
摘要:选取2013年来我院诊治的980例宫颈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筛查高危HPV检测, 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 , 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以上患者各组与炎症组患者比较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检测结果筛查宫颈病变阳性预测值提高。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敏感度高能够提高初筛阳性预测值, 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人乳头瘤状病毒,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
子宫颈癌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二位, 仅次于乳腺癌。有研究显示, 在某些发展中国家,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1]。高危型HPV寄生在宫颈上皮, 使得宫颈持续感染, 引发不典型增生, 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可以提高宫颈上皮病变的检出率[2]。宫颈病变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发展[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来我院宫颈初筛检查的980例患者, 患者有性生活史;未怀孕, 检查时患者不在经期;筛查患者年龄25~60岁, 年龄中位数45岁。
1.2 方法
1.2.1 病理组织学
使用阴道镜检查, 镜下检查上皮及血管, 异常区多点取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病理学诊断标准分类, 良性细胞改变 (宫颈炎)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鳞状细胞癌 (SCC) 。良性细胞改变为组织学阴性诊断, 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SCC皆为组织学阳性诊断。
1.2.2 细胞学检查
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 使用新柏氏TCT检测仪, 具体操作按照其说明书。细胞学诊断分级大致正常细胞;非明确意义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相当于CIN I级;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包括CIN II级和CIN III级;鳞状细胞癌。
1.2.3 高危型HPV检测
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hc ̄2) 检测HPV高危亚型13种 (包括16、1、31、33、35、39、45、51、52、56、58、59、68) 。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检出率
980例进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中阳性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 宫颈炎210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55例, CIN II 65例, CIN III 50例, 宫颈癌患者10例。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升高。见表1。
注:与宫颈炎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高危型HPV检查和TCT检出率比较
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见表2。
2.3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高危型HPV与TCT检测效度对比
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称80%的CIN I级患者可以自愈, 仅有20%的CIN I级转化为高级别的宫颈病变且需要漫长时间[4]。有研究显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5年治愈率高达80%~90%。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5]。临床对于筛查异常的标本进行阴道镜观察可以提供可靠病变部位, 提高诊断准确性。
注:与T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是目前公认的宫颈癌筛查较为理想的方法。单独细胞学检查阴性预测值低, 假阴性率较高, 结合高危HPV检测能够较好的提高检出率[6]。
参考文献
[1]乔友林.子宫颈癌预防研究的里程碑[J].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2006, 26 (12) :1293.
[2]钱德英, 岑坚敏, 王丁, 等.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DNA与细胞学联合检测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1) :5-8.
[3]郎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欲机遇[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3) :129-131.
[4]张威.新柏氏TCT技术特性与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08, 15 (9) :48-53.
[5]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5) :261.
[6]沈艳红, 陈凤, 乔友林, 等.我国山西省子宫颈癌高发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3, 25 (4) :381.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于我所妇科门诊行高危型HPV-DNA检测的1162例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38.23岁。
1.2 方法
采用杂交捕获Ⅱ代 (HCⅡ) 方法进行HR-HPV-DNA检测。检测的HR-HPV-DNA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共13种。标本采集用采样刷在患者宫颈管内旋转3周, 置于保存液中送检。
2 结果
1167例受检者, 高危型HPV阳性者251例, 阳性率21.51%。不同年龄组HR-HPV阳性率见表1。
3 讨论
3.1 高危型HPV-DNA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众多研究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在人体内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至今已发现200余种不同亚型的HPV, 其中15种致癌型HPV可在宫颈癌中检测到[3]。本研究对其中的13种HR-HPV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1167例种高危型HPV总体感染率为21.51%。相对在年轻妇女中感染率较高, 最高峰出现在20~30年龄组, 较高的感染率持续至50岁以后下降。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行为、口服避孕药、妊娠、性激素增高、生殖道其他微生物感染及性伴侣等因素。
3.2 高危型HPV-DNA感染者的解释与沟通
宫颈癌是目前人类第一个病因较为明确的癌症, 但HPV检测呈阳性的妇女会有明显的焦虑抑郁, 并且为自己的检测结果担忧。澳大利亚有关研究表明[4], 普查中意外发现HPV感染的妇女, 情绪明显恶化, 对性伴侣不信任。约有1/3的HPV阳性妇女对过去和将来的性生活感到悔恨和厌恶。如何对HPV阳性的妇女进行详细的解释改变其焦虑情绪从而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向感染者阐明: (1) HPV感染非常常见, 80%的女性一生中有过HPV感染。但绝大多数感染者是一过性的, 甚至不需要做任何治疗, 凭借自身免疫系统即能自行消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感染率逐渐下降。仅有少数感染者会发生慢性持续性感染, 极少数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5]。 (2) HPV阳性并不代表感染者或其性伴侣有不忠行为, 夫妻间或性伴侣间不应相互猜疑。虽然性生活是HPV的主要传播途径, 但目前证实口腔、黏膜、皮肤等部位均能找到HPV病毒, 所以不能排除其他途径传播, 无法得知何时被何人引起的感染。 (3) 感染了HPV并不等于一定会得宫颈癌。只有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才会增加CIN和宫颈癌的风险, 从感染HPV到发展为宫颈癌约需10~15年的时间,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只要在癌前病变时即予阻断, 则可避免子宫颈癌的发生。所以不必谈HPV变色, 过度紧张[5]。 (4) 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但HPV感染通常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所以随访很重要。HPV感染最终会不会被清除, 还是会持续发展, 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随访, 6个月~1年的复查时间很重要。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1]屠铮, 徐爱娣, 卞美璐, 等.2005年中国12家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资料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25 (5) :278-281.
[2]KhanMJ, SchiffIIlanM, JeronimoJ, etal.Accuracyofhumanpapillomavirus testing ln primary screening of cervical neopasia: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 in Inida[J].Int J cancer, 2005, 116 (5) :830-831.
[3]Kawana K, Yasugi T, Taketani Y.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s: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J].Indian J Med Res, 2009, 130 (3) :341-347.
[4]McCaffery K, Waller J, Forrest S, et al.Testing positive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routine cervical screening:examination of psychosocial impact[J].BJOG, 2004, 111 (12) :1437.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200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20~50岁, 平均38.6岁。所有患者均有3年以上性生活史、无宫颈治疗史、检查3个月内无服用激素史, 无放化疗病史。检查前24h内无性生活史, 无阴道上药, 灌洗。
1.2 方法
采用杂交捕获Ⅱ代 (hybrid captureII, HC2) 方法, 行高危型HPV DNA 检测, 对HPV阳性且宫颈细胞学为阳性者行阴道镜下活检, 最终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标本采集:用特制毛刷与宫颈口内1.0~1.5cm处,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5 圈, 停留20s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将毛刷脱于有保存液的采集管中, 送检。采用Digene 公司提供的HC2 HPV DNA 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试剂采用Digene 公司提供的高危型HPV DNA 试剂盒, 检测12种高危HPV DNA 亚型 (16、18、31、33、35、39、45、51、56、58、59、68 型) 。
1.3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阳性者, 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术, 对阴道镜下有白色病变、镶嵌、腺体开口、异型血管等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定点活检。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阴性者, 3个月后复查宫颈细胞学, 如果为阳性, 则行阴道镜检查, 如果为阴性, 则转入常规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0例受检者中, HPV DNA阳性者326例, 阳性率为27.2%。20~35岁组HPV感染率高于36~50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326例HPV阳性患者中, 280例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 (TCT) 结果阳性 (其中首次阳性者267例, 3个月后复查阳性者13例) , 行阴道镜下活检术, 其中, 107例阴道镜下表现无明显异常, 其中CINⅠ3例, CINⅡ1例, CINⅢ0例。173例镜下见不同程度的醋酸白上皮、点状血管等改变。280例活检者中, 宫颈上皮内瘤变65例 (23.2%) , 其中18名同时合并2种以上高危型HPV病毒感染。HPV16型感染者最多, 32例, HPV18型19例, HPV35型8例, HPV39型12例, HPV58型7例, HPV68型8例, HPV45型2例, HPV31型3例, HPV59型2例, HPV51型2例, HPV33、56型各1例。其中CINⅠ51例 (18.2%) , CINⅡ9例 (3.2%) , CINⅢ5例 (1.8%) ;正常宫颈组织16例;宫颈原位癌17例, 慢性宫颈炎117例。
46例HPV阳性患者中, 首次细胞学结果阴性, 3个月后复查, 13例宫颈细胞学转为阳性, 继续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 其中7例为慢性宫颈炎, CINⅠ级3例, CINⅡ2例, 无CINⅢ及以上病变。
3 讨论
在正常妇女中, HPV感染率<4%[3]。至少有80%性活跃的成年人在某一时刻感染过1种或1种以上的生殖道HPV亚型, 多数是暂时性的, 一般在8~10个月消失, 10%~15%呈持续的感染状态, 较易发生在年龄>30岁及感染高危型的患者中, 在HPV100多种亚型中, 约有23种与宫颈感染有关, 而其中一半与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有关。研究资料表明:CINⅠ中HPV感染率约为30%, CINⅡ中感染率约为55%。CINⅢ中HPV感染率65%。
HPV病毒编码早期蛋白 (E1-8) , 通过抑制凋亡, 激活端粒酶等途径, 最终使得肿瘤促发时间不断积累, 使得细胞永生化。研究显示, HPV阳性妇女能否进展与HPV的型别有很大联系。此外, 与HPV感染的时间、HPVDNA剂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1]。
本研究中, 18名患者同时合并2中以上高危型HPV, 其中CINⅠ4例, CINⅡ6例, CINⅢ4例, 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比率明显增高。
国际上对于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三阶梯技术得到公认, 即: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最简单的CIN辅助检查方法, 可早期发现病变。目前建议, 凡婚后或性生活过早的女性应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并定期复查 (每1~3年1次) [3]。大量文献统计表明, 宫颈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 炎症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4], 本组中细胞学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术, 最终病理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117例, 占细胞学阳性的41.8%。
对2009例宫颈涂片正常的妇女进行高危型HPV筛查。88例阳性者进展到CINⅢ。高危型HPV阳性进展为CINⅢ是阴性的16倍。故对于宫颈癌筛查应结合HPV检测, 对其阳性者, 定期随访。
综上所述, 采用HPV定量检测, 与TCT联合使用, 可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 可作为女性宫颈癌前筛查常规项目。
关键词:宫颈疾病,人乳头瘤病毒,细胞学
参考文献
[1]吕素媚, 周立恒, 孙晓吉.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2) :7883-7884.
[2]肖巍.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34-37.
[3]乌恩奇.中国部分地区宫颈癌及相关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大学, 2009:22-24.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060例患者均为晋煤集团公司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参加宫颈病变筛查的矿山已婚女职工, 最小年龄21岁, 最大年龄78岁, 均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 (HC-Ⅱ) 方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载量, 阳性患者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及阴道镜多点活检。
1.2 方法
HR-HPV载量检测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的第二代杂交捕获检测技术, 将采集器伸入宫颈管采取样本, 顺时针旋转三圈停留10 s, 将采集样本放置于保存液中固定并标记送病理检查。宫颈TCT检查采用美国BD公司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机, 用特制的宫颈刷收集宫颈口表面及宫颈管内脱落细胞, 将细胞洗入装有保存液的小瓶内, 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是发现阴道镜图像异常、碘试验区阳性而进行的多点定位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1.3 结果判定
1.3.1 HPV高危型分别为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载量阳性值的标准为HPV-DNA≥1.0 RLU/CO。
1.3.2 TCT按2001年TBS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 其中正常细胞 (NILM) 1 888例, 不能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33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19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109例、鳞状细胞癌 (SCC) 11例。
1.3.3 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炎症287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 (轻度不典型增生) 87例, CINⅡ级 (中度不典型增生) 6 2 例, CINⅢ级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92例, 以及SCC (鳞状细胞癌) 15例。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PV病毒载量、年龄、液基细胞学与宫颈病变的多因素分析。
2.1 有宫颈病变患者与无宫颈病变患者多因素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HR-HPV载量、TCT、年龄是患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 (P<0.05) 。在HPV病毒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每增加10岁,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306倍;在HPV病毒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每增加一个等级,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890倍;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PV病毒载量每增加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001倍, 相反, HPV病毒载量每减少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减少1.001倍。由此可见, HPV病毒载量的变化与患宫颈病变的风险密切相关。
2.2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与无宫颈病变患者多因素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 HPV病毒载量、TCT、年龄是患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 (P<0.05) 。在HPV病毒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每增加10岁,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298倍;在HPV病毒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每增加一个等级,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910倍;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PV病毒载量每增加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001倍, 相反, HPV病毒载量每减少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减少1.001倍。由此可见, HPV病毒载量的变化与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密切相关。
2.3 宫颈癌患者与无宫颈病变患者多因素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HPV病毒载量、TCT、年龄是患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P<0.05) 。在HPV病毒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每增加10岁,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加2.035倍;在HPV病毒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每增加一个等级,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加2.190倍;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PV病毒载量每增加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加1.001倍, 相反, HPV病毒载量每减少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减少1.001倍。
由此可见,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液基薄层细胞学、年龄与发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密切相关: (1) 在HR-HPV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与发生宫颈病变及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正相关 (P<0.05) 。 (2) 在HR-HPV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等级与发生宫颈病变及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正相关 (P<0.05) 。 (3) 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R-HPV载量与发生宫颈病变及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正相关 (P<0.05) 。
3 讨论
目前, HPV病毒载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又称PCR技术) 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 ,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都很高。利用PCR方法进行HPV病毒载量检测, 虽然具有快捷和灵敏等优点, 但其设备昂贵, 需要特定的符合标准的实验室, 对实验条件要求高, 否则PCR产物易污染从而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 同时其操作方法繁琐, 不适于普查。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 , 不需要特定的实验室, 设备价格远低于PCR, 且易于开展工作, 适合于人群大规模筛查, 在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宫颈病变方面有较好的敏感度, 且检测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优于PCR。在一些发达国家, 宫颈癌筛查已经逐步开始选用HR-HPV DNA作为初筛。国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数据证明, 宫颈癌发生与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有关[6,7,8], 对处于无临床症状以及宫颈癌早期阶段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时进行高危HPV感染监测, 并阻断其进展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国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孔令华[9]等人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忠明[10]等人也曾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应用先进的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 检测HR-HPV载量对矿山女职工进行宫颈癌筛查, 并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及阴道镜下多点定位活检, 探讨年龄、液基细胞学、HR-HPV载量等因素对发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影响及影响大小, 同时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其结果显示HR-HPV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HR-HPV载量每降低100个单位 (RLU/CO) , 发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风险均降低1.001倍, 所以患者在宫颈病变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HR-HPV载量监测, 从而真正做到宫颈病变早发现、早治疗及定量风险评价, 其为妇女宫颈病变的防治及监测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的方法, 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段芬, 王英红, 张文杰, 等.宫颈脱落细胞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山东医药, 2011, 51 (42) :99-100.
[2]马晓星, 李亚里, 胡凌云, 等.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37 (5) :477-481.
[3]刘金风, 胡培英.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9) :4617-4618.
[4]康乐妮, 赵方辉, 陈凤,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预测宫颈病变和分流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人群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 2014, 36 (4) 316-320.
[5]郑文华, 李可瑜, 唐璇霓, 等.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3, 34 (14) :2189-2191.
[6]Martin Cara MI, Astbury Katharine, Mc Evoy Lynda, et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cervical cancer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arkers for diseasediagnosisand therapy[J].Methodsin Molecular Biology, 2009, 511 (7) :33-59.
[7]Garcia-Tamayo J, Molina J.Blasco-Olaetxea E.Importanc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ndinvasive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 uterinecervix[J].Investigacion Clinica, 2009, 50 (2) :241-250.
[8]Bedkowska GE, Lawicki S, Szmitkowski M.Molecular markers of carcinogenesis in the diagnostics of cervical cancer[J].Postepy Higieny Medycyny Doswiadczalnej, 2009, 63 (6) :99-105.
[9]孔令华, 金力, 程雪梅,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和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医刊, 2012, 47 (5) :47-50.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4~34周1 682例孕妇及产后42 d到门诊复查的53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8.6±6.7)岁,83%为初产妇,将2 221例孕妇及产后妇女以30岁为界分为19~30岁组和31~40岁,以5岁为一年龄阶段分为<25岁组、25~30岁组、31~35岁组、36~40岁组及>40岁组,以同期1 067例非孕期宫颈癌筛查妇女作为对照组,至少有2年的性生活史。所有研究对象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病史及孕妇无习惯性流产病史,B超未发现胎盘异常情况。
1.2 方法
用专用试管采集宫颈管口标本,检测13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最新的HR-HPV检测技术———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ybrid capture,HC)进行检测。当检测出HR-HPV DNA≥10 ng/L时即可以判定HR-HPV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HPV感染率比较分析
妊娠后、产后及对照组HPV感染率分别是14.92%、10.20%及11.34%,妊娠组与产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0 7,P=0.005 7),妊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0 8,P=0.007 5),产后组与对照组相比(χ2=0.473 7,P=0.491 3),见表1。
2.2 妊娠及产后妇女两个年龄阶段的感染情况比较
以30岁为界线,40岁前两个年龄阶段的孕产妇感染率相比,19~30岁与31~40岁相比,31~40岁感染率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0 9,P=0.093 0)。见表2。
2.3 妊娠及产后妇女不同年龄阶段的感染情况比较
以5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分成5组,感染率以<25岁阶段、36~40岁阶段及>40岁阶段相对较高,而25~30岁及31~35岁阶段相对平稳,整体呈现先高后低再度升高的趋势。<25岁组与25~30岁及31~35岁相比感染率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0 9,P=0.204 4;χ2=0.506 2,P=0.476 8),36~40岁组与25~30岁及31~35岁相比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1 2,P=0.000 6;χ2=5.7911,P=0.016 1)。见表3。
3 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国内外专家认为宫颈癌的发病与性活跃、性生活早、早年分娩、多产高危型HPV感染等有关[2,3]。目前众多研究者认为HPV-DNA的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HPV是导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必要因素[4],Sherman等[5]认为如果不存在持续不断的HPV感染,女性几乎不可能罹患宫颈癌。
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特异性,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给他人,另外也可以通过接吻、皮肤破损及产道传播等。国内外学者认为年龄、性生活的频次及早晚、怀孕及机体免疫状态等是影响HPV感染的主要因素[6,7,8]。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妊娠期HPV感染率与产后及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5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分成5个组,感染率以<25岁阶段、35~40岁阶段及>40岁阶段相对较高,而25~30岁及31~35岁阶段相对平稳,整体呈现先高后低再度升高的趋势。<25岁组与25~30岁及31~35岁相比感染率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组与25~30岁及31~35岁相比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感染率高于产后和非孕期,产后与非孕期无差异。妇女在怀孕期间由于全身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升高,抗病能力相对下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孕妇较容易感染HPV,若感染该病毒,病程进展较快不易治愈。另有学者认为妊娠不是加速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9],妊娠期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产后恢复正常的概率高达65%,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产后病变恢复正常的概率达20.00%~25.00%;CINⅡ65.00%~74.00%,CINⅢ20.00%~70.00%。因此产后常规进行检查HPV。本研究HPV感染先高后低再度升高的趋势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10,11,12]。
总之,妊娠期进行HPV感染的检测是必要的、安全的,对于评估和预防宫颈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我院产检的孕434周1 682例孕妇及产后42 d的539例产妇为观察组,以同期1 067例非孕期宫颈癌筛查妇女作为对照组,取其宫颈标本,采用HR-HPV DNA检测技术进行HR-HPV DNA检测。以30岁为界分为19~30岁组和31~40岁组,以5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将孕期及产后妇女分成5组,即:<25岁、25~30岁、31~35岁、36~40岁及>40岁5个年龄阶段,分析HPV感染情况。结果 妊娠后、产后及对照组HPV感染率分别是14.92%、10.20%及11.34%,妊娠组与产后组和对照组相比,感染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龄阶段感染率分别为16.13%、11.67%、13.44%、19.43%和47.83%,呈现先高后低再度升高的感染趋势。结论 妊娠期进行HPV感染的检测是必要的、安全的,对于评估和预防宫颈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8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年度体检的单位职业女性1 358例,经检测高危型HPV阳性232例,除外经病理检查确定为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的职业女性11例,剔除未婚、夫妻一方或双方多性伴或有婚外性生活史者、在随访期间因妊娠或失访等原因退出随访的25例女性,最终共196例女性纳入研究。随访对象中位年龄35.6(22~58)岁。所有随访女性均有性生活史,参加随访研究时未妊娠,无宫颈手术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对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方案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随访对象年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是否应用避孕套避孕等。调查人员由妇产科有资质的医师和护士组成。调查前由调查人员向随访对象解释随访的目的、意义及保密原则,取得被调查女性的合作。同时向随访对象进行有关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知识、过度治疗的危害、良好行为方式在HPV防治中的作用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调查问卷在首次确定高危型HPV检测阳性后完成。
1.2.2 检测方案
阴道分泌物及宫颈组织细胞取样均由指定的2位有资质的妇产科医师操作完成。检测项目包括高危型HPV病毒载荷量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生殖道炎症检查。应用Digene公司的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系统对13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进行检测。检测仪器及试剂包括QIAgen DNA提取试剂盒、广东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等。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严格按照实验室流程进行。HPV拷贝数≥1.0为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设定相对拷贝数1~99为高危型HPV低载荷量,相对拷贝数≥100为高危型HPV高载荷量。采用思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行液基细胞学检查,自动分离并过滤标本中的黏液、血液和炎症组织,全自动制片,全自动巴氏染色,供病理学专业医师诊断。采用新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级系统
1.2.3 随访方案
对高危型HPV初次检测阳性、病理学检查正常女性进行随访,设定随访间隔为0.5 a,总随访期限2 a。每次随访时均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若复查宫颈细胞学结果正常,同时高危型HPV检测阴性定义为HPV感染自然清除,则该女性转入常规宫颈筛查人群,终止随访。同一女性2次或2次以上高危型HPV检测为阳性则定义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如随访期间具有阴道镜或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指征时行相应检查。如果病理学结果仍为正常者继续随访,否则该女性终止随访,进入治疗程序。从初次高危型HPV检测阳性至随访检测病毒转阴的时间段为病毒清除时间。
1.3危险因素判定标准
年龄以≤35和>35岁分为2级,文化程度以中专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分为2级,初次性生活年龄以≤20和>20岁分为2级,避孕方式以避孕套方式和非避孕套方式分为2级,初始病毒载荷量以低载荷量和高载荷量分为2级,生殖道炎症以有和无分为2级,初始细胞学结果以正常(NILM)和异常(ASCUS/LSIL)分为2级。回归模型中分类资料的赋值见表1。
表1 回归模型中分类资料的赋值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入选标准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型HPV感染的自然转归情况
初始检查中,134例职业女性的初始液基细胞涂片结果正常;62例为ASCUS或LSIL,属轻度异常,但经阴道镜取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正常。至随访结束144例高危型HPV转阴,自然清除率为73.47%(144/196),中位数时间为13.6个月(5~21个月)。持续感染率为19.39%(38/196)。14例发展为子宫颈上皮瘤(CIN),其中CINⅠ9人,CINⅡ4人,CINⅢ1人,进展率为7.14%(14/196)。
2.2 影响高危型HPV感染自然清除的单因素分析
≤35岁组高危型HPV自然清除时间中位数为12.3个月(95%CI为5~16个月),>35岁组为15.7个月(95%CI为10~23个月),≤35岁女性高危型HPV自然清除率高于年龄>35岁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初始病毒载荷量、避孕方式及是否患有生殖道炎症等因素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初始细胞学结果、文化程度及初次性生活年龄3项影响因素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高危型HPV感染自然清除的单因素分析
注:HPV—人乳头瘤病毒。
2.3 影响高危型HPV自然清除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避孕方式、初始病毒载荷量以及生殖道炎症是高危型HPV自然清除的影响因素,即年龄越小,病毒清除的可能性越大;初始病毒载荷量越低,病毒清除的可能性越大。患有生殖道炎症的感染女性病毒清除可能性较小。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HPV感染自然清除率较高。见表3。
表3 影响高危型HPV感染自然清除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注:HPV—人乳头瘤病毒。
3 讨论
HPV是感染泌尿生殖道黏膜的常见病毒之一。人类为HPV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已分离出超过130种基因亚型,其中近40种基因亚型与生殖系统病变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7.08(232/1 358),感染后2 a内自然清除率为73.47%,清除中位时间为13.6个月,50%以上的女性可仅通过自身免疫和阴道的自洁功能在2 a内逐渐清除病毒。张倩等
目前认为,HPV的清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个性伴侣、配偶性混乱、多次分娩、吸烟等行为因素以及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是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 篇7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国内每年新发宫颈癌为13 万左右,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3],HPV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性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也常伴有HPV的感染,尤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因此HPV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宫颈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实时荧光PCR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HPV感染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7~64(34.9±6.1)岁;其中高度、低度上皮内鳞状病变18例、36例,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为42例;患者均签署检验知情同意书;患者既往无生殖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1.2方法(1)HCII: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采样并置于保存液中,RNA探针与样本液进行杂交,然后与特异性抗体相结合,采集信号并测定发光强度大小,若HPV负荷量大于1.0pg/ml可判断为HPV阳性者,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2)实时荧光PCR:对13种高危型HPV DNA采用PCR试剂盒、实时荧光PCR酶标仪进行测试,将上述样本调节PH至7.4并加入反应液,混匀后置入PCR仪器中进行扩增,操作过程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以循环阈值小于37为高危型HPV DNA阳性[4]。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宫颈病变HPV检出情况回顾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结果显示,CIN32 例,其中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分别为19 例、8 例、5 例,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28 例,PCR对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检出率为93.8%稍高于HC II8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HPV检出率为64.3%显著高于HCII 35.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注:与HC II组比较,χ2=4.57,#:P<0.05;与HC II组比较,χ2=0.18,*:P>0.05
2.2 HPV阳性检出率PCR对HPV阳性检出率为71.9%(69/96)高于HCII 62.5%(60/96),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HC II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82.3%(79/96), 在CINII级及III级患者中上述两种方法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3),同时PCR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显著高于HCII, 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是威胁育龄妇女常见及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临床研究显示[5,6],人类存在100余种乳头瘤病毒基因,与生殖道肿瘤相关基因约为20%,生殖道感染相关约为40%。 根据HPV致病力分为高危型、低危型病毒,前者具有较强的致癌能力,而后者可引起宫颈上皮内低度改变、湿疣等。 相关学者研究发现[7],HPV病毒感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检出率90%以上,因此做好HPV筛查、诊断工作对预防和治疗宫颈良恶性疾病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HPV的检测手段较多,如巴氏涂片、薄层液基等技术,但上述检测方法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假阴性,HPV血清学检测可提示当前或既往存在HPV感染,属于一种特异性检测方法,但由于标准化不够而未能被临床广泛应用。HC II是由美国Digene公司研发的HPV DNA技术[8],其通过放大抗体捕获的信号、化学发光信号诊断HPV,该技术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但由于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时间也较长,检测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国内应用和推广往往不够。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实时荧光PCR被用于检测HPV感染,其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缩短,价格也相对低廉,极大提高了对HPV感染检测的及时性、有效性及广泛性。
本研究探讨实时荧光PCR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 其结果显示:PCR对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检出率为93.8%稍高于HCII 8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PCR对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HPV检出率为64.3%显著高于HCII 35.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对HPV阳性检出率为71.9%(69/96) 高于HCII 62.5%(60/96),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R、HCII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82.3%(79/96),在CIN II级及III级患者中上述两种方法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3),同时PCR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显著高于HC II,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实时荧光PCR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诊断效果好,其对HPV特异性及灵敏性均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 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一致[9]。 实时荧光PCR较H C II诊断HPV感染的优势: (1) 其对HPV阳性检出率较高;(2)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3)操作过程简便, 耗时相对较短;(4)检测费用相对低廉,普及性较高;笔者在实时荧光PCR对HPV感染进行全自动分析发现,该方法简化流程,减少操作者的工作量,减少了人为的系统误差。 实时荧光PCR将荧光基因加入PCR体系中,采用荧光信号检测反应产物,在每次PCR循环中获得扩增数据,准确测定循环阈值,同时其扩增产物分析在封闭管中进行,较传统PCR方法污染几率较低[10,11]。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推荐阅读: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05-18
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10-01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09-12
乳头瘤病毒07-04
人类乳头状病毒08-07
人乳头瘤病毒检查10-18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检测05-25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08-03
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08-22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