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精选7篇)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 篇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宫颈癌发生的直接病因[1,2]。目前发现的HPV有100多个亚型,其中40多个亚型与人类生殖道疾病有关。根据HPV亚型致病力的大小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等,主要与外生殖器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Ⅱ/Ⅲ)的发生密切相关;低危型HPV包括HPV6、11、42、43、44等,主要与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Ⅰ)发生有关[3]。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HPV感染及亚型分布不同,存在地域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了解HPV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探讨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女性患者29832例,年龄18~87岁,平均36±9岁。其中2398例具有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并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分组:慢性宫颈炎组599例,CINⅠ组437例,CINⅡ/Ⅲ组906例(其中CINⅡ338例,CINⅢ568例),宫颈癌组456例(其中宫颈鳞癌421例,腺鳞癌21例,腺癌14例)。
1.2 仪器与试剂
Life Pro PCR基因扩增仪TC-96/T/H购自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亚能恒温杂交仪YN-H16和HP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深圳亚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研究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进行HPV检测,经过样本DNA的提取,反向PCR扩增,杂交,洗膜,显色,对所有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3种HPV亚型检测,包括18种高危型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和5种低危型HPV(HPV6、11、42、43、44)。判读标准:任何一种HPV亚型阳性为HPV感染,两种或以上HPV亚型阳性为HPV多重感染,高危型HPV阳性或高危型和低危型HPV同时阳性者为高危型HPV感染,仅低危型HPV阳性为低危型HPV感染。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各年龄组及不同宫颈病变HPV感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感染率及基因亚型分布
HPV感染率为25.20%(7518/29832),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03%(6275/29832),低危型HPV感染率为4.17%(1243/29832),多重感染率为5.94%(1772/29832)。所有样本检测到23种亚型中21种,未检测到HPV MM4和HPV44。高危型HPV亚型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8.15%,2431)、58(4.40%,1312)、33(2.24%,668)、52(2.11%,628)、18(1.75%,521)、56(1.50%,447)、66(0.89%,265)、31(0.86%,257)、35(0.82%,245)、68(0.73%,219)、59(0.46%,137)、53(0.46%,137)、45(0.23%,68)、83(0.19%,56)、73(0.16%,47)、51(0.15%,46)、39(0.05%,14)。低危型HPV亚型由高到低依次为HPV43(3.14%,938)、6(2.84%,846)、11(1.33%,396)、42(0.60%,178)。2.2 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将29832例患者按不同年龄分成5组,<25岁组HPV感染率为25.27%(867/3431),25~34岁组HPV感染率为22.05%(2402/10892),35~44岁组HPV感染率为25.42%(2697/10611),45~54岁组HPV感染率为29.12%(1153/3959),≥55岁组HPV感染率为42.49%(399/939),各年龄组别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25岁组外,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HPV感染率在≥55岁组呈现感染高峰,感染率为42.49%。并且各年龄组HPV感染亚型均以高危型为主,尤其以HPV16最多见。
2.3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
在2398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率为70.39%(1688/2398),在慢性宫颈炎中为38.90%(233/599),CINⅠ为59.73%(261/437),CINⅡ/Ⅲ为83.55%(757/906),宫颈癌为95.83%(437/456)。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癌中HPV感染率鳞癌为95.96%(404/421),腺癌为92.86%(13/14),腺鳞癌为95.24%(20/21)。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HPV感染率增高。在2398例宫颈病变中,常见的高危型HPV依次为16、58、33、18、52,感染率分别为36.41%(873)、14.26%(342)、5.96%(143)、5.21%(125)、5.09%(122)。在宫颈癌中,宫颈鳞癌中常见的高危型HPV依次为HPV16、18、58、33、52,宫颈腺癌中仅检出3种HPV型别,依次为HPV16、33和18,宫颈腺鳞癌中也仅检出3种HPV型别,依次为HPV16、18和52;在CINⅡ/Ⅲ中依次为16、58、33、52、18;在CINⅠ中依次为HPV16、58、52、56、33,在慢性宫颈炎症中则为HPV58、16、52、33、56。见表1。
2.4 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见表2。
在所有1688例HPV阳性的宫颈病变组中,单一感染比例为74.35%(1255/1688),多重感染比例为25.65%(433/1688)。HPV阳性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均以单一感染为主。除慢性宫颈炎组外,单一感染比例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的单一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69.73%,70.41%和84.67%,宫颈不同病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255例单一感染病例中,HPV为最常见的亚型,有637例,占单一感染病例的50.76%。
3 讨论
3.1 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存在地区差异
本研究对29832例妇女进行了宫颈脱落细胞HPV分型检测,HPV感染率为25.20%,并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高于其他文献基于普通人群的调查报道,这可能与本研究中妇女多为门诊就医人群有关。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最常见的HPV亚型为16,其次为18,其他亚型(如58、52、33等)分布存在地区差异。Munoz等[3]通过抽样调查研究发现,人群中HPV型别分布与导致宫颈癌的HPV型别分布类似,常见的HPV亚型是16、18、45、31、58、33、35。在本研究中,HPV16为最常见的亚型,HPV58和52同样较为常见,这与我国其他地区以往的报道相似[4,5]。而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的HPV18在本组病例中相对较少,并且不太常见的HPV33感染率也很高,这进一步说明了HPV感染型别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本研究结果分析了女性感染HPV基因亚型分布和排序,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对提高宫颈癌防治水平和维护妇女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3.2 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关于HPV感染与年龄分布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观点不一。国内外研究报道显示,HPV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U”型分布,或者呈下降趋势[6]。本研究将所有妇女分为5个年龄组,HPV感染率在各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25岁组外,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增高趋势,在≥55岁组中出现高峰,感染率高达42.49%。上述结果可能与≥55岁年龄段妇女样本量相对较少,多因明显异常前来就诊有关。本研究与周庆云等[7]报道结果相似,HPV感染率在>45岁组明显高于36~45岁组和<36岁组,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而与Liu等[8]报道在广州地区HPV感染率在20~29岁组最高,在40~49岁组和>60岁组则相对较低,而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宫颈癌人群和普通人群中HPV感染率均在20~29岁组最高,在40~49岁组最低。但无论HPV感染是否与年龄分布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应重视对中老年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及防治教育。年轻女性由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较强,HPV感染比较常见且容易清除,可积极进行定期随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忧虑。而对于中老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对病毒的清除功能减弱,故HPV感染几率增高,且高危型持续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可能自我保健的意识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加强中老年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力度及防治教育刻不容缓。
3.3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Munoz等[3]发现,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HPV感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主要感染型别为16、18型。我国的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HPV感染为16、18型,其他型别依次为58、52、31、33、45型[9]。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特别是HPV16)均呈增高趋势,说明了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宫颈癌组HPV感染率为95.83%,病理类型多为宫颈鳞癌,常见的高危型HPV依次为16、18、58、33、52型,符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群分布,与Li等[10]报道四川省成都市的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常见的型别16、58、18、31、33型有所不同,提示在本地区31和52型在宫颈癌中同样较为常见。此外,因腺癌和腺鳞癌较少,不能做相关评估和分析,待今后积累更多样本做进一步分析报道。本研究CINⅡ/Ⅲ中HPV感染率为83.55%(757/906),常见的高危型HPV依次为16、58、33、52、18,相比于宫颈癌组,HPV58比HPV18更为常见。在其他组中常见的类型与宫颈癌组和CINⅡ/Ⅲ组相似。目前商业化的HPV预防性疫苗针对宫颈癌只能保护HPV16、18两型的感染,因此,明确导致宫颈病变的主要型别,可为研制适合的HPV疫苗的应用提供充分的流行病学资料。
3.4 单一感染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由于HPV型别众多,机体可以同时单一感染或同时感染多个型别。对于多重感染是否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目前研究观点不一。有的学者认为HPV的多重感染出现持续性感染的危险性更大,而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直接原因,认为多重感染易导致宫颈病变[11]。有学者认为HPV多重感染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HPV感染的型别数与宫颈病变的级别无关[3]。本研究结果与第二种观点较为一致。在HPV阳性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除慢性宫颈炎组外,单一感染所占比例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由CINⅠ组的69.73%上升到宫颈癌组的84.67%,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单一感染可能对宫颈癌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具体机制尚待更多深入的研究。此外,本研究中单一感染中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占单一感染病例的50.76%,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尤其重视对感染HPV16患者的密切随访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HPV感染最常见的亚型为16、58、33、52、18。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呈增高趋势。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的感染率随宫颈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并且型别分布有所不同。此外单一感染可能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zur Hausen H.Human papillomaviruses and their possible role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Curr Top Microbiol Imunol,1977,78:1-30.
[2]zur Hausen H.Papillomaviruses and cancer:from basic studie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J].Nat Rev Cancer,2002,2(5):342-350.
[3]Munoz N,Bosch FX,de Sanjose S,et al.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N Engl J Med,2003,348(6):518-527.
[4]Dai M,Bao YP,Li N,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Shanxi provinc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Br J Cancer,2006,95(1):96-101.
[5]Zhao R,Zhang WY,Wu MH,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Beijing,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Br J Cancer,2009,101(9):1635-1640.
[6]Castle PE,Schiffman M,Herrero R,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age trends in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cquisition and persistence in Guanacaste,Costa Rica[J].J Infect Dis,2005,191(11):1808-1816.
[7]周庆云,田芳,杜敏,等.甘肃地区女性宫颈HPV感染基因亚型分布状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3):124-126.
[8]Liu SS,Chan KY,Leung RC,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infection in southern Chinese wome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PLoS One,2011,6(5):e19244.
[9]Lo WK,Wong YF,Chan MK,et al.Prevala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ancer:a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J].Int J Cancer,2002,100(3):327-331.
[10]Li J,Zhang D,Zhang Y,et al.Prevalence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women with cervical cancer or high-grade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Chengdu,western China[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1,112(2):131-134.
[11]Ho GY,Bierman R,Beardsley L,et al.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ovagi-nal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J].N Engl J Med,1998,338(7):423-428.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200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20~50岁, 平均38.6岁。所有患者均有3年以上性生活史、无宫颈治疗史、检查3个月内无服用激素史, 无放化疗病史。检查前24h内无性生活史, 无阴道上药, 灌洗。
1.2 方法
采用杂交捕获Ⅱ代 (hybrid captureII, HC2) 方法, 行高危型HPV DNA 检测, 对HPV阳性且宫颈细胞学为阳性者行阴道镜下活检, 最终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标本采集:用特制毛刷与宫颈口内1.0~1.5cm处,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5 圈, 停留20s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将毛刷脱于有保存液的采集管中, 送检。采用Digene 公司提供的HC2 HPV DNA 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试剂采用Digene 公司提供的高危型HPV DNA 试剂盒, 检测12种高危HPV DNA 亚型 (16、18、31、33、35、39、45、51、56、58、59、68 型) 。
1.3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阳性者, 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术, 对阴道镜下有白色病变、镶嵌、腺体开口、异型血管等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定点活检。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阴性者, 3个月后复查宫颈细胞学, 如果为阳性, 则行阴道镜检查, 如果为阴性, 则转入常规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0例受检者中, HPV DNA阳性者326例, 阳性率为27.2%。20~35岁组HPV感染率高于36~50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326例HPV阳性患者中, 280例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 (TCT) 结果阳性 (其中首次阳性者267例, 3个月后复查阳性者13例) , 行阴道镜下活检术, 其中, 107例阴道镜下表现无明显异常, 其中CINⅠ3例, CINⅡ1例, CINⅢ0例。173例镜下见不同程度的醋酸白上皮、点状血管等改变。280例活检者中, 宫颈上皮内瘤变65例 (23.2%) , 其中18名同时合并2种以上高危型HPV病毒感染。HPV16型感染者最多, 32例, HPV18型19例, HPV35型8例, HPV39型12例, HPV58型7例, HPV68型8例, HPV45型2例, HPV31型3例, HPV59型2例, HPV51型2例, HPV33、56型各1例。其中CINⅠ51例 (18.2%) , CINⅡ9例 (3.2%) , CINⅢ5例 (1.8%) ;正常宫颈组织16例;宫颈原位癌17例, 慢性宫颈炎117例。
46例HPV阳性患者中, 首次细胞学结果阴性, 3个月后复查, 13例宫颈细胞学转为阳性, 继续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 其中7例为慢性宫颈炎, CINⅠ级3例, CINⅡ2例, 无CINⅢ及以上病变。
3 讨论
在正常妇女中, HPV感染率<4%[3]。至少有80%性活跃的成年人在某一时刻感染过1种或1种以上的生殖道HPV亚型, 多数是暂时性的, 一般在8~10个月消失, 10%~15%呈持续的感染状态, 较易发生在年龄>30岁及感染高危型的患者中, 在HPV100多种亚型中, 约有23种与宫颈感染有关, 而其中一半与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有关。研究资料表明:CINⅠ中HPV感染率约为30%, CINⅡ中感染率约为55%。CINⅢ中HPV感染率65%。
HPV病毒编码早期蛋白 (E1-8) , 通过抑制凋亡, 激活端粒酶等途径, 最终使得肿瘤促发时间不断积累, 使得细胞永生化。研究显示, HPV阳性妇女能否进展与HPV的型别有很大联系。此外, 与HPV感染的时间、HPVDNA剂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1]。
本研究中, 18名患者同时合并2中以上高危型HPV, 其中CINⅠ4例, CINⅡ6例, CINⅢ4例, 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比率明显增高。
国际上对于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三阶梯技术得到公认, 即: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最简单的CIN辅助检查方法, 可早期发现病变。目前建议, 凡婚后或性生活过早的女性应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并定期复查 (每1~3年1次) [3]。大量文献统计表明, 宫颈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 炎症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4], 本组中细胞学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术, 最终病理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117例, 占细胞学阳性的41.8%。
对2009例宫颈涂片正常的妇女进行高危型HPV筛查。88例阳性者进展到CINⅢ。高危型HPV阳性进展为CINⅢ是阴性的16倍。故对于宫颈癌筛查应结合HPV检测, 对其阳性者, 定期随访。
综上所述, 采用HPV定量检测, 与TCT联合使用, 可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 可作为女性宫颈癌前筛查常规项目。
关键词:宫颈疾病,人乳头瘤病毒,细胞学
参考文献
[1]吕素媚, 周立恒, 孙晓吉.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2) :7883-7884.
[2]肖巍.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34-37.
[3]乌恩奇.中国部分地区宫颈癌及相关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大学, 2009:22-24.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060例患者均为晋煤集团公司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参加宫颈病变筛查的矿山已婚女职工, 最小年龄21岁, 最大年龄78岁, 均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 (HC-Ⅱ) 方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载量, 阳性患者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及阴道镜多点活检。
1.2 方法
HR-HPV载量检测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的第二代杂交捕获检测技术, 将采集器伸入宫颈管采取样本, 顺时针旋转三圈停留10 s, 将采集样本放置于保存液中固定并标记送病理检查。宫颈TCT检查采用美国BD公司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机, 用特制的宫颈刷收集宫颈口表面及宫颈管内脱落细胞, 将细胞洗入装有保存液的小瓶内, 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是发现阴道镜图像异常、碘试验区阳性而进行的多点定位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1.3 结果判定
1.3.1 HPV高危型分别为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载量阳性值的标准为HPV-DNA≥1.0 RLU/CO。
1.3.2 TCT按2001年TBS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 其中正常细胞 (NILM) 1 888例, 不能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33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19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109例、鳞状细胞癌 (SCC) 11例。
1.3.3 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炎症287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 (轻度不典型增生) 87例, CINⅡ级 (中度不典型增生) 6 2 例, CINⅢ级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92例, 以及SCC (鳞状细胞癌) 15例。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PV病毒载量、年龄、液基细胞学与宫颈病变的多因素分析。
2.1 有宫颈病变患者与无宫颈病变患者多因素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HR-HPV载量、TCT、年龄是患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 (P<0.05) 。在HPV病毒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每增加10岁,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306倍;在HPV病毒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每增加一个等级,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890倍;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PV病毒载量每增加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001倍, 相反, HPV病毒载量每减少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病变的风险会减少1.001倍。由此可见, HPV病毒载量的变化与患宫颈病变的风险密切相关。
2.2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与无宫颈病变患者多因素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 HPV病毒载量、TCT、年龄是患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 (P<0.05) 。在HPV病毒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每增加10岁,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298倍;在HPV病毒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每增加一个等级,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910倍;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PV病毒载量每增加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增加1.001倍, 相反, HPV病毒载量每减少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会减少1.001倍。由此可见, HPV病毒载量的变化与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密切相关。
2.3 宫颈癌患者与无宫颈病变患者多因素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HPV病毒载量、TCT、年龄是患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P<0.05) 。在HPV病毒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每增加10岁,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加2.035倍;在HPV病毒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每增加一个等级,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加2.190倍;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PV病毒载量每增加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加1.001倍, 相反, HPV病毒载量每减少100个单位 (RLU/CO) , 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减少1.001倍。
由此可见,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液基薄层细胞学、年龄与发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密切相关: (1) 在HR-HPV载量一定、TCT等级不变的情况下, 年龄与发生宫颈病变及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正相关 (P<0.05) 。 (2) 在HR-HPV载量一定、年龄相同的情况下, TCT等级与发生宫颈病变及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正相关 (P<0.05) 。 (3) 在年龄相同、TCT等级相同的情况下, HR-HPV载量与发生宫颈病变及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正相关 (P<0.05) 。
3 讨论
目前, HPV病毒载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又称PCR技术) 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 ,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都很高。利用PCR方法进行HPV病毒载量检测, 虽然具有快捷和灵敏等优点, 但其设备昂贵, 需要特定的符合标准的实验室, 对实验条件要求高, 否则PCR产物易污染从而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 同时其操作方法繁琐, 不适于普查。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 , 不需要特定的实验室, 设备价格远低于PCR, 且易于开展工作, 适合于人群大规模筛查, 在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宫颈病变方面有较好的敏感度, 且检测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优于PCR。在一些发达国家, 宫颈癌筛查已经逐步开始选用HR-HPV DNA作为初筛。国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数据证明, 宫颈癌发生与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有关[6,7,8], 对处于无临床症状以及宫颈癌早期阶段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时进行高危HPV感染监测, 并阻断其进展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国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孔令华[9]等人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忠明[10]等人也曾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应用先进的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 检测HR-HPV载量对矿山女职工进行宫颈癌筛查, 并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及阴道镜下多点定位活检, 探讨年龄、液基细胞学、HR-HPV载量等因素对发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影响及影响大小, 同时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其结果显示HR-HPV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HR-HPV载量每降低100个单位 (RLU/CO) , 发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风险均降低1.001倍, 所以患者在宫颈病变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HR-HPV载量监测, 从而真正做到宫颈病变早发现、早治疗及定量风险评价, 其为妇女宫颈病变的防治及监测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的方法, 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段芬, 王英红, 张文杰, 等.宫颈脱落细胞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山东医药, 2011, 51 (42) :99-100.
[2]马晓星, 李亚里, 胡凌云, 等.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37 (5) :477-481.
[3]刘金风, 胡培英.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9) :4617-4618.
[4]康乐妮, 赵方辉, 陈凤,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预测宫颈病变和分流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人群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 2014, 36 (4) 316-320.
[5]郑文华, 李可瑜, 唐璇霓, 等.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3, 34 (14) :2189-2191.
[6]Martin Cara MI, Astbury Katharine, Mc Evoy Lynda, et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cervical cancer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arkers for diseasediagnosisand therapy[J].Methodsin Molecular Biology, 2009, 511 (7) :33-59.
[7]Garcia-Tamayo J, Molina J.Blasco-Olaetxea E.Importanc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ndinvasive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 uterinecervix[J].Investigacion Clinica, 2009, 50 (2) :241-250.
[8]Bedkowska GE, Lawicki S, Szmitkowski M.Molecular markers of carcinogenesis in the diagnostics of cervical cancer[J].Postepy Higieny Medycyny Doswiadczalnej, 2009, 63 (6) :99-105.
[9]孔令华, 金力, 程雪梅,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和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医刊, 2012, 47 (5) :47-50.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 篇4
关键词: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普查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具有种属特性的嗜上皮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宫颈人乳头瘤与宫颈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早期筛查和处理宫颈人乳头瘤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开展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回顾性分析普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4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0~30岁组109例,未婚86例,已婚23例;30~40岁组242例,未婚87例,已婚155例;40~50岁组60例,未婚9例,已婚51例;>50岁组24例,未婚2例,已婚22例。所有受试者有性生活史,且认知能力良好,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子宫切除史、盆腔放射治疗史者,月经期、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采取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DNA进行检测,经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专用拭子入到宫颈内,停留30s后顺时针旋转2~3次,而后取出,立即装入放有细胞保存液的专用试管内送检,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受试者检测结果,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知晓程度。
1.3 统计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病毒感染率
不同年龄段组宫颈人乳头瘤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20~30岁组检出率最高。见表1。
注:与20~30岁组相比,①P<0.05
2.2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知晓情况
不同年龄组受试者愿意接种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30~50岁组疫苗接种率最高。见表2。
注:与20~30岁组、>50岁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宫颈癌为妇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几年宫颈癌病因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宫颈癌的发生因素被确认为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或反复性感染。研究证实[3],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生殖道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尖锐湿疣通过相应治疗后,若机体免疫功能较强,1~2年后病毒会自然消失;若机体免疫功能较弱,病毒会在细胞内潜伏若干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后潜伏的病毒可恢复活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包括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以及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相关肿瘤期[4]。在一些自然或者是实验条件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乳头状瘤具有向鳞状上皮细胞癌转化的倾向,但并非所有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均会发展成癌症,大多数乳头状瘤患者向鳞状上皮细胞癌转化需要辅助因子,譬如宿主因素、化学物质、吸烟以及环境协同等因素均可以对乳头状瘤向恶性肿瘤转变产生启动作用,应引起重视。
调查显示[5],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性行为习惯等因素有关。诸多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年轻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最高,且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采取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开展宫颈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受试者的检出率,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组宫颈人乳头瘤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20~30岁组检出率最高(P<0.05);证实了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6]。通过调查受试者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知晓情况发现,30~50岁组疫苗接种率最高(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7];可见,不同年龄段受试者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加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宣教力度对于提高患者知晓率、疫苗接种率,降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宫颈癌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君,周德平,陈凤娴,等.重庆地区2497例妇科就诊患者HPV感染状况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15(4):1109-1112.
[2]胡宏,刘晓丽,蔡军.河南地区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1(8):229-231.
[3]谢芳,李微微,李朝辉,等.福建闽东地区畲族妇女宫颈HPV感染的检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7(2):1765-1767.
[4]席维岳,周伟.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04):276-278.
[5]李博,黄河,赵瑛.人乳头瘤病毒16E6蛋白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22(17):1103-1105.
[6]郑敏亚,董梅娇,王军荣.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基因分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1(2):214-218.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和住院部筛选出164名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妇女患者, 年龄26~62 (平均43.8±7.2) 岁。其中慢性宫颈炎54例, CINⅠ38例, CINⅡ28例, CINⅢ26例, 宫颈鳞癌10例, 宫颈腺癌8例。
1.2 研究方法
先取样本标本, 充分暴露宫颈, 拭去宫颈外口的分泌物, 将配套棉拭子插入颈管口, 逆时针慢速旋转10~30s, 刷取宫颈口及颈管的脱落上皮细胞, 取出时避免接触阴道壁, 取出后立即将细胞洗入盛有细胞保存液和识别编号的小瓶内送检。检测方法:利用HPV、CT试剂盒检测HPV、CT, 细菌检测采用接种环将样本接种血平板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TV检测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 (LCT) 进行检查。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作相关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作相关性分析,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CT、细菌、TV在不同病变的标本中呈阳性的情况
见表1。由表1可看出, 随着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病情的逐渐加重, HPV、CT、细菌、TV四种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宫颈癌中HPV的阳性率为100.0%, CT阳性率为77.8%, 细菌检测率为88.8%, TV的阳性率为38.9%。
2.2 HPV、CT、细菌、TV感染与各病变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作相关性分析发现, HPV (OR=4.241) 、CT (OR=5.361) 、细菌 (OR=2.835) 、TV (OR=3.193) 四种感染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具有高度相关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疾病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其发病过程是从CIN至浸润癌逐渐变化最后突变连续进行的, 潜伏期较长[5], 早期宫颈癌症状不明显, 后期治疗效果差, 因此对宫颈癌变前的病理尽早进行诊断, 可以极大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6]。而宫颈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7]。本研究对HPV、CT、细菌、T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HPV、CT、细菌、TV四种阳性率均随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病情的逐渐加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说明这几种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都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相关。表2中对以上四种感染作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表明四种感染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具有高度相关性。本组资料表明, HPV、CT、细菌、TV感染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测指标, 为预防和早期治疗宫颈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要:应用人乳头瘤病毒 (HPV) 、衣原体 (CT) 试剂盒检测HPV、CT阳性率, 细菌检测用接种环将样本接种到平板皿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滴虫 (TV) 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 (LCT) 进行检查, 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病理变化的逐渐加重, HPV、CT、细菌、TV四种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HPV阳性率为100.0%, CT阳性率为77.8%, 细菌检测率为88.8%, TV的阳性率为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关性分析显示, HPV (OR=4.241) 、CT (OR=5.361) 、细菌 (OR=2.835) 、TV (OR=3.193) 四种感染均与宫颈癌前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具有高度相关性 (P<0.05) , HPV、CT、细菌、TV感染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检测指标, 为尽早诊断和治疗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衣原体,细菌,滴虫,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
参考文献
[1]张洪秀, 陈燕.基因多态性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宫颈癌的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1, 38 (3) :237-240.
[2]赵爱华, 张红华.多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 2009, 31 (8) :684-686.
[3]邵茵, 马利国, 李明娥, 等.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系感染细菌谱及敏感性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5) :38-39.
[4]周伟, 于凡, 李文胜, 等.189例宫颈癌患者术后导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华西医学, 2008, 23 (4) :732-733.
[5]Segat L, Crovella S, Comar M, et al.Mbl2 gene polymorphisms are cor-related with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but not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related cervical cancer[J].Hum Immunol, 2009, 70 (6) :436-439.
[6]潘敏, 莫伯辉.172例宫颈细胞学ASCUS诊断的病理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06, 18 (9) :640-641.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宫颈癌患者510例, 以自愿的方式参加本研究, 经HC2检测选取222例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288例HPV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本次调查的宫颈癌病变患者年龄20~74岁, 平均 (42.8±7.3) 岁。两组受检者在所调查项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该研究项目, 调查表由笔者设计, 共40题, 每题4~6个答案。调查工作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开展, 并根据受调查者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营养条件状况、经济条件状况、卫生习惯及受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等。
判定标准:HPV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张小丽等所报道的标准[5];受调查者营养状况主要包括早餐习惯等, 其中若受调查者在1个月内有20天按时吃早餐则定义为有早餐习惯, 否者则定义为无早餐习惯。受调查者经济状况则按照其家庭收入 (年) 分为4个层次:<1万元;1~7万元;7~15万元;>20万元。受教育程度按照学历分为:文盲、小学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大学学历、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卫生习惯的评判以夫妻性生活前是否清洗为标准, 分为3个层次:双方性爱前都清洗、双方性爱前不彻底清洗、性爱前都不清洗。
统计学方法:将调查人员反馈的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者不易感染HPV, 而多次分娩则能够增加HPV感染的概率, 也即是感染HPV的危险因素, 见表1。
体质较好, 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受检者不容易感染HPV, 见表2。
良好的性卫生习惯及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HPV感染的概率, 见表3。
讨论
虽然宫颈癌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 但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HPV的感染。同样, 机体借助其本身的免疫力, 这种逆向过程也可发生, 也即感染后病毒被免疫清除, 病变消失。这是由于叶酸能够有助于HPV的清除, 但是这种清除过程的原因和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确定的, 除此之外, 其他社会因素如个人卫生状况、饮食习惯等会连同HPV共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宫颈HPV与受染者职业、受教育程度、饮食及卫生习惯等都具有很大的联系。受染者若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HPV的感染, 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这要求我们要加深对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的认识。远离这些危险因素, 提倡健康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 适量地补充叶酸或者维生素A。提倡健康卫生的性行为,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加强免疫力。对于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现状只有有效地控制HPV感染, 对于已经感染HPV的患者要积极接受治疗, 将宫颈癌发病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AuhKA.Epidemiology and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s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J].Infect Dis Obstet Gynecol, 2006, 14:40470-40474.
[2]Cai HB, Ding XH, Zhou YF, et al.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a case control study[J].Eur J Gynaecol Oncol, 2008, 29:72-75.
[3]Herbert J, Coffin J.Reducing patient risk for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andcervical cancer[J].J Am O steopath Assoc, 2008, 108:65-70.
[4]郝敏, 王静芳.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 16 (6) :405.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1~53岁, 平均年龄 (32.52±3.32) 岁;病程1~14周, 平均病程 (2.45±0.81) 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52岁, 平均年龄 (32.01±3.03) 岁;病程1~15周, 平均病程 (2.72±0.93) 周。排除有重大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哺乳期、妊娠期以及患精神病或其他生殖道炎症者。两组患者均有性生活史, HPV高危型DNA检测结果呈阳性,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妇康栓治疗 (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74g×8粒, 国药准字:Z46020058) ,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14天为1个疗程, 经期停止用药, 连续使用3个疗程。实验组患者采用加味四妙汤治疗, 药物组成:甘草5g、五灵脂10g、半边莲10g、黄柏15g、当归15g、苍术20g、金银花20g、白花蛇舌草20g、米仁30g、黄芪30g, 取汁200mL, 每日1剂, 7天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证候消失, 组织病理学检查无不典型增生;显效:患者证候明显改善, 组织病理学异型增生的细胞减少2/3以上;有效:患者证候好转, 组织病理学异型增生的细胞减少1/3~2/3;无效:患者证候和组织病理学检验无改善[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V病毒转阴率, 以及在中医证候 (包括外阴瘙痒、带下臭秽、阴道灼热、腰骶酸痛) 的有效率,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安全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 ]
2.2 治疗后HPV转阴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16例HPV病毒转阴, 转阴率为53.3%, 实验组患者23例HPV病毒转阴, 转阴率为7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阴瘙痒、带下秽臭、阴道灼热、腰骶酸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 (%) ]
2.4 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是一种环状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目前已发现100多种HPV病毒, 其中约有40种HPV可特异性感染生殖器皮肤和黏膜[5]。HPV感染的特点为严格嗜上皮性和免疫逃逸性, 感染者通常无强烈免疫反应。宫颈HPV感染有三种状态:潜伏感染、亚临床感染和临床感染, 亚临床感染症状不典型, 需要借助醋酸白实验和阴道镜来诊断[6]。HPV按照发癌性可分为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约90%的宫颈癌患者HPV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机体免疫力低、性行为、吸烟、产次过多、口服避孕药均是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中医古籍中没有关于宫颈HPV感染的明确记载, 根据本病的主要证候, 可归属为“带下病”。中医理论可将HPV病因概括为:房事不洁, 热毒邪结于阴户, 导致人体正气不足, 卫外功能下降[7]。中医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标准包括:带下量过多、质黏稠或清稀如水、色赤白或黄绿、臭秽, 此外还有伴有腰骶酸痛、外阴瘙痒、小腹疼痛等次症。中医治疗HPV感染主要是从清热、益肾、健脾、除湿、散结等方面组方, 内服、外用或内服外用结合, 扶正祛邪, 提高机体免疫力[8]。
加味四妙汤具有祛湿健脾、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补脾益气等功效。方中黄芪中含有黄酮类物质, 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IFN-α、TNF-α活性;白花蛇舌草中的齐墩果酸、熊果酸等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癌等作用;黄柏中的小檗碱有提高免疫力、抗炎等作用;苍术、米仁、半边莲有抗氧化、祛湿健脾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HPV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HPV病毒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中医证候有效率来看, 加味四妙汤对于缓解瘙痒、疼痛等症状效果明显, 提示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HPV感染效果良好, 而且治疗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提示药物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 加味四妙汤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热的作用, 可调节机体免疫力, 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效果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临床效果, 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6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妇康栓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加味四妙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HPV病毒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中医证候来看, 实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四妙汤能提高宫颈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 治疗宫颈HPV感染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加味四妙汤,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岑苏, 杨晓慧, 王伟行.加味四妙汤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9) :110-112.
[2]米霞.尖锐湿疣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和亚临床感染治疗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3]窦保凤, 张金格, 刘彬.加味四妙汤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 (6) :1411-1413.
[4]刘洁.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分布[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5]李肖甫, 李雁青, 智艳芳,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7) :1655-1657.
[6]杨佳, 冯阳春, 黄艳春.新疆妇科就诊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 (7) :534-535.
[7]李合莲, 付剑, 钟玲, 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29-31.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推荐阅读: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0-01
人乳头瘤病毒检查10-18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12-18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检测05-25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08-03
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08-22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08-11
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09-12
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10-01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