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诊治

2024-10-03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精选10篇)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 篇1

本病是由于猪感染圆环病毒后, 在一系列诱因作用下, 表现出的各组织器官功能降低, 多系统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本病流行范围很广, 很多猪场都隐性带毒, 影响猪生产性能, 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无形损失。因此, 养猪生产中必须重视本病的发生, 本文就此病的诊治展开如下:

1 本病在不同猪群的发病表现

1.1 成年育肥猪

成年猪大多表现皮炎特征, 皮肤病灶部位表面有血斑, 眼观表面如油样, 基层人员常称“油皮病”, 其实这是由于肾脏受到病毒攻击, 发生炎性反应, 肾功能受损, 毒素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由于免疫力低下, 大多猪出现继发感染, 伴有关节炎性病变、呼吸障碍等, 这些症状容易导致误诊。

1.2 仔猪

本病在仔猪的发病规律主要表现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主要发病日龄为25~35日的断奶仔猪上。大多猪群的发病率在40%以下, 一旦发病, 基本90%以上都会死亡。剖检病猪可见各个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病变和衰竭。仔猪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 皮肤无血色、苍白, 精神差, 离群独卧。还有部分猪表现贫血的临床体征, 结膜部位有黄染。大部分仔猪出现身体震颤, 且震颤强度与外界刺激因素呈正相关, 比如声音、温度等因素。

1.3 能繁母猪

圆环病毒病也属于母猪繁殖障碍病的一种, 可引发母猪繁殖性能低下、生殖系统衰竭, 长期炎性刺激使得生殖系统受损严重, 母猪屡配不孕或配上后出现死胎、流产、木乃伊胎等, 损失很大。

2 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

发病原因可以通过病因、死因和诱因作阐述。本病的病原为圆环病毒, 由于病毒随血液循环在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定植, 造成大面积炎症和系统衰竭, 功能受到影响。特别是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后, 造成免疫力低下, 其他外界病原菌极易乘机侵入机体, 引发混合感染, 导致临床症状表现加剧, 视病症状不明显, 容易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 最后造成死亡。临床病例中, 大部分死因都是混合感染。诱因的情况很复杂, 仔猪发病通常和断奶应激关系很大, 大多都是在断奶后的一周之内发病。育肥猪和母猪诱因通常和管理关系很大, 尤其是通风不良和饲养密度过大的猪舍, 感染率往往表现更高。有些场清粪频率过低, 造成空气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很高, 这会直接导致猪群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一旦发生应激刺激, 会立马发病。

3 临床剖检病变

本病发病后猪表现消瘦, 有时能看到黄疸体征。对病死猪剖检, 通常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表现, 严重的比正常淋巴结大5倍以上, 尤其是消化道和腹腔内的淋巴结, 如肠系膜淋巴结等, 将淋巴结摘除用小刀切面, 切面眼观均质发白。脾脏也比正常肿大, 被膜紧张。肾脏由于炎症刺激而表现缺血, 表面有云雾样的苍白病灶, 肾包膜非常容易剥离。另外, 盲肠和结肠部位的黏膜明显增厚, 常伴有出血病灶。有的病猪肺部出现分散存在的硬块, 甚至出血, 造成肺功能减退, 可利用肺泡减少, 病猪被动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换气, 临床表现气喘。

4 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

由于本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抗生素治疗效果很差, 只能控制混合感染。普通抗炎药通常会带来免疫抑制的副作用, 用药后能很快见到症状改善, 但大部分猪最终会突发死亡。对本病的控制思路重点放在预防上。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是育肥猪尽量不要从外引进, 如果场子没有母猪, 进猪时必须从免疫程序健全、管理规范的正规大型猪场引入, 并且采用全进全出式饲养, 不同批次猪不要混养;其次, 断奶仔猪断奶时间适当延长, 且更换饲料要逐步替换, 断奶期间每天仍需要让其吃乳, 只是逐渐减少量和次数, 增加饲料的摄入, 把断奶应激降至最低;再次, 建立健全的防疫程序, 对母猪做好圆环病毒疫苗的防疫工作, 让其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 谨防通过接触或母乳传染仔猪。

4.2 治疗

本病治疗需要针对性的选用抗病毒药才能收到一定效果, 比如干扰素, 干扰素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进而对抗病毒;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显著, 但成本高昂, 除非是利用价值大的种猪, 否则临床不建议使用;转移因子和黄芪多糖是使用较多的提高机体免疫的药品, 对感染的阳性猪群可大群使用。同时, 抗病毒的同时需要配合广谱抗生素预防混合感染, 比如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 盐酸头孢噻呋等可提高治疗效果。

5 小结

猪圆环病毒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 本病虽然发病率不高, 且大多猪场都是隐性带毒, 但也会间接影响到猪生产性能。尤其是仔猪, 感染本病的猪明显比健康猪更难养, 耐过后很容易形成僵猪, 料肉比非常高, 饲养无经济效益, 遇到差的行情甚至还会赔钱。因此, 本病应该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 着重从管理、免疫入手, 遵循“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原则, 才能真正控制住本病。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 篇2

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2-型圆环病毒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它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2.猪圆环病毒病具体有哪些发病类型?

主要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肠炎等。

3.请介绍一下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

本病最早发生于加拿大(1991),此后很快在世界各地(大洋洲除外)流行,亚洲及我国各地有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朗洪武(2000,2001),曹胜波(2001)先后通过血清学方法和PCR技术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吉林、江苏、上海、河南、湖北和广东、广西检测到了PCV-2。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等对北京、天津、广东、山西等12个规模大猪场病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1个猪场存在PMWS的感染,一个猪场存在PDNS的问题,可见PCV-2在我国的普遍性。

4.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是2-型圆环病毒,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1-型没有致病性。

5.发病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什么?

(1)集约化养猪的出现,导致管理及操作体系的巨大变动;2)宿主遗传性状的改变与世界范围内的流动;3)蓝耳病病毒和细小病毒等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6.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有哪些?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确诊往往需要有一群猪的一组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显微病变,其临床症状有:僵猪比例明显增多、生长不良或停滞、消瘦、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腹泻、苍白、部分猪出现黄疸。但在同一头猪中,不表现出以上全部症状。同时亦有部分猪出现咳嗽、肺炎、发热、胃溃疡、中枢神经症状及突然死亡。其中有些症状与继发感染有关。其特征性显微病理变化表现为淋巴器官的肉芽肿炎症和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缺失。病理解剖可见肺斑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支气管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浸润,呈土黄色,有的淋巴结皮质出血,使整个淋巴结呈紫红色外观。心脏变形、质地柔软、心冠脂肪萎缩,肾肿胀,皮质变薄,有时有出血点或灰白色病灶。不同猪场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不同,这与混合/继发感染的类型以及猪场的饲养管理有关。

7、什么阶段的猪最易感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不同猪场由于饲养管理、母源抗体水平及继发/混合感染的差别,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不同。主要易感阶段有断奶前后(即3-6周)、12-16周龄。如遇转群运输等应激也可出现发病高峰。

8、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同一个病吗?不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原是2-型圆环病毒,有或没有其它致病菌都可发生PMWS。当PMWS病猪继发一些呼吸道病的病原时,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指多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征候群,其病原不一定包含圆环病毒。

9、抗生素对圆环病毒病有治疗效果吗?

无论是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还是其它的复合感染,其病原均有病毒、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抗生素对大多数细菌、支原体、原虫有疗效,只要能查清继发感染的病原种类、选用敏感药物,能有效降低发病严重程度,减少死亡率。但由于病毒往往是原发性致病因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抗生素的疗效并不理想,一旦停药,往往复发。

10、P-特产品特点是什么?疗效如何?

P-特是中药复方制剂,为中药提取后精制而成,易吸收、疗效稳定、用量省、适口性特好,治愈后不会复发。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是早有定论的,正因为P-特针对原发性病毒直

接起作用,其疗效是目前同类产品屈指可数的.而且P-特内含免疫增强因子,能迅速恢复病猪被抑制的免疫机能,有效防止复发,使用得当,疗效非常明显。

11、P-特应如何使用?

因为一旦发病,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最好是预防用药,可以按每1000kg饲料添加1kgP-特,连用1周的方法使用。早期断奶仔猪由于采食量很低,可以适当增加用量。猪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性很强,所以在治疗时应对尚未发病的猪进行预防,以防病情蔓延。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可采用饮水给药,为了保证病猪都能有足够的药量可采取喂服。鉴于猪呼吸道疾病的复杂性,一旦形成内脏病变,则需要漫长的恢复期,所以防治重点是预防和早期用药。

12、P-特能否与抗生素合用?

P-特是中药制剂,与化药有协同作用,可以降低抗生素的用量,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如果和抗生素混合在一起使用,则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P特是酸性药,应避免与碱性药物和喹诺酮类混合使用。

13、P-特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猪病的复杂性,在使用前应注意对继发/混合感染的诊断,专家建议,下列病猪可按如下治疗方案:混合感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时,则应同时使用对弓形体、附红细胞体有效的药物,如长效土霉素、914A、磺胺六甲氧嘧啶;如果气喘病很严重,则应同时用强力霉素控制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可选用氟苯尼考。一般来说,呼吸困难、咳嗽越明显、鼻涕呈黄色、体温越高、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表明继发/混合感染越严重,为提高疗效,宜配合抗生素同时使用。而以消瘦、生长不良等为主要症状的,无需使用抗生素。临床应用表明,对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与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奇霉素等配合使用,疗效十分显著。

14、为什么有的猪场使用P-特效果不是很好?

原因有:1)有猪瘟等高致死性的疫病存在;2)存在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混合/继发感染;3)发病晚期,机体已形成无法逆转的病变,如坏死、粘连等。

15、P-特是否应与退热药同时使用?

不需要,P-特本身含清热解毒成份,退热药不能抗菌、抗病毒,盲目退热只会使机体抗病力下降,病情复杂化。使用P-特一个疗程后,病猪体温自然下降,表明病猪已经康复。

16、圆环病毒病有疫苗吗?

到目前为止,尚无商品疫苗供应,现有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二联苗中试产品,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评价。有些猪场应用自家苗,其效果的往往因抗原浓度不足而欠佳。

17、为什么有的病猪治疗后体温和精神都正常,而食欲不佳,应如何处理?

这部分猪主要是重病猪,病程较长,造成机体肠道菌群失调,脾胃虚弱及病原体内毒素引起的。饲养管理方面可以补充电解质或电解多维,以及给予优质易消化饲料和青饲料调理。

18.除治疗外,还应注意些什么?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1)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2)限制寄养和合群;3)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4)合理按排免疫程序;5)降低饲养密度和增加空气流通;6)及时隔离和淘汰。配图文字:

1、皮炎肾病综合症:病猪后躯密布圆形成不规则丘疹,可见中间呈黑色外周紫红色的病灶。

2、皮炎肾病综合症肾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散布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点。

3、圆环病毒感染,图为同窝健康猪及病猪体重差异悬殊。

4、典型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猪消瘦、拱背、苍白、生长不良。

5、PCV-2感染心脏变形,心肌松软,冠状沟脂肪萎缩黄染。

6、腹股沟线淋巴结显著肿大、苍白、切面多汁。

7、继发副嗜血杆菌引起的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

8、混合感染的肺出现肉样变。

9、圆环病毒引起的相关性肠炎。

10、购入猪出现圆环病毒混合多种病原感染出现的综合症:消瘦、肺炎、肠炎、生长不良。

11、圆环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淋巴结肿大,皮质出血。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与治 篇3

临床症状:患猪体温40~41℃,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皮肤苍白,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鼻流脓性分泌物,持续或间歇性腹泻,皮肤出现小米粒至花生米大小紫红色丘疹,约有20%的病猪出现贫血、黄疸。

病理变化:淋巴结肿大4~5倍,尤以胃肠系膜、气管系淋巴结明显,切面呈均质苍白。胸腔有黄色积液,肺部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间质增宽,严重病例肺泡出血;心包积液,心耳充血坏死;肝脏呈土黄色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胶冻样液;脾大有出血点,边缘有锯齿状坏死灶;肾脏肿大、苍白,有散在白色病灶;胃在靠近食管区有大片溃疡形成;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充血和出血点。

诊断要点:断奶后仔猪消瘦、咳嗽、腹泻,使用抗生素效果不好或无效,有条件的可做病毒分离鉴定、免疫荧光或原位核酸杂交确诊。

预防:(1)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培育健康猪群。(2)注射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

治疗:(1)聚维酮碘1:500倍液,1日2次喷雾猪体及栏舍,7天后改1日1次;(2)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清瘟败毒散+顽热血虫净+黄芪多糖拌料连喂7天;(3)不吃料的患猪可选用头孢噻呋、黄芪多糖分别肌肉注射。(4)拉稀猪可选用恩诺沙星或博落回肌肉注射。抗生素类对圆环病毒虽无多大治疗作用,但可以控制并发细菌感染性疾病。对发烧41℃左右的猪可用酒精或高度数烧酒擦猪背胛部。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 篇4

1 致病源

圆环病毒感染, 临床多见的是猪圆环病毒病Ⅱ型, 英文代表符号PMWS。

2 诊断

2.1 皮肤

会出现规则或不规则疹块, 明显出血点 (背部、四肢、会阴部最明显) , 中间部位黑色或褐色沉着, 发病后期会有凸起结痂。有少部分病情严重的患畜会蜕皮, 局部皮肤 (以背、腹部多见) 出现的带色、较小的凸起疹块有皮下炎性、化脓性反应, 发病中、后期可见皮脱落, 而后结痂。

2.2 体温

常规体温检测通常高于39.2℃以上。

2.3 易感群及症状

30d~100d猪为高发群。症见肤色苍白、眼结膜明显黄疸、淋巴结肿大;腹泻、消瘦、微喘、少食或绝食。

2.4 药物敏感性

按一般胃肠炎治疗, 如使用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等多剂治疗后仍不起效, 而对抗病毒如合成肽、免疫核糖核酸、黄芪多糖、板蓝根等药物较敏感, 使用后症状缓解较快。

2.5 确诊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 80%以上可以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

3 治疗

笔者在治疗中坚持“大中药、小西药”的治疗理念。

3.1 针疗

在疑有其它继发症的情况下, 需兼顾考虑“抗病毒+退热消炎+抗菌”。该病至少需3个疗程, 1d为1个疗程。以100kg猪为例, 笔者重点推荐如下组方:

第一疗程:黄芪多糖10ml+板蓝根10ml+安乃近10ml+病毒灵10ml+头孢噻呋钠5g。上药混合耳后颈部肌肉内注射, 2剂/d (侧重退热、消炎、抗病毒) 。

第二疗程:黄芪多糖20ml+板蓝根10ml+柴胡10ml+头孢噻呋钠5g。混合耳后颈部肌肉内注射, 2剂/d (侧重抗病毒、抗菌) 。

第三疗程:重庆产方通精典 (复方磺胺类长效制剂) 大剂量, 40ml为1剂, 1剂/d (侧重抗菌、开胃、排毒, 其长效性可维持36h以上, 避免重复打针) 。

3.2 口服

方一:板蓝根、柴胡、马齿苋、黄芪、穿心莲、银花、陈皮各60g, 共煎汤至500ml左右, 50㎏猪每头灌服100~150ml。

方二:黄芪多糖散20g+大黄苏打10g+磺胺嘧啶钠10g, 拌料喂服或温开水调和后灌服, 可供100~125kg猪使用。

4 日常管理

(1) 禁喂变质饲料, 如霉玉米面、霉秸秆、霉糠麸等。

(2) 坚持“全进全出”的猪场运作模式。

(3) 根据猪的生长需要合理制定圈养密度。

(4) 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中药散剂或电解多维, 防止猪群因混群、免疫、换圈、气候、换料等引起应激反应。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 篇5

一、诊断

1. 从流行病学的特点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可危害各阶段的猪群,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而猪圆环病毒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仔猪断奶系统衰竭综合征,该类型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断奶后1周左右仔猪常发;一种是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12~14周龄猪常发。

2. 从临床症状的特点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黏膜黄染,贫血,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结肿大等,母猪感染后易发生乳房炎,个别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而猪圆环病毒-仔猪断奶系统综合征型的症状为患猪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软弱无力,贫血,黄疸和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猪圆环病毒-肾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型症状为发热、不食、消瘦和腹泻等,特征性症状是会阴部、四肢部、胸腹部和耳朵等处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猪圆环病毒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初产母猪多发,经产母猪无异常症状,繁殖力正常。

3. 从病理变化上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急性病例猪体可见紫红色斑块,贫血、黄染少见。病程较长时可见黏膜、浆膜黄染,贫血,肝脏肿大,胆汁浓稠,脾脏肿大、质脆,肺气肿、水肿,肾脏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

猪圆环病毒-仔猪断奶系统综合征型,病死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3~4倍,切面呈均质苍白色;肺部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脾脏肿大,肾苍白并有散在白色病灶,被膜易剥离;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充血、出血点。

猪圆环病毒-肾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型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性坏死性皮炎、动脉炎、渗出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4. 从药物治疗效果区分

早期应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有效,而对猪圆环病毒病无效。

5. 从实验室诊断结果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无菌采取肝脏或肺脏病变部分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紫红色或粉红色病原体;或取患病仔猪耳尖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后用盖玻片置油镜下观察,可见病原体呈球形、逗点形等,红细胞呈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状,即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圆环病毒病按无菌常规操作方法采取病死猪脾脏、淋巴结或肺脏等病料,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可检测到猪圆环病毒病核酸病毒,即可确诊为圆环病毒病。

二、防治

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该病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证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定期做好消毒措施,尤其要驱除媒介昆虫,做好圈舍、针头和注射器的消毒,保持环境温湿度,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消除应激因素。发病后,要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早期用药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表出现暗红色淤斑后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可用氟苯尼考、四环素、土霉素、贝尼尔等药物治疗。土霉素或四环素按3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贝尼尔,6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3天。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季节性,多在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生,因此,可提前做好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疾病易发季节或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预防,剂量为600克/吨饲料,连用2~3周可预防该病。另外,还应避免从外界输入患猪。

2. 猪圆环病毒病病的防治

目前该病没有特效疗法,一旦发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出现脱水严重、心衰的仔猪,进行补液、强心等辅助治疗,另外,及时肌注维生素B12和铁,缓解仔猪贫血症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氟苯尼考、金霉素等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国外采用血清疗法,采取感染过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场内健康成年猪的血液,分离血清,每毫升加0.25毫升恩诺沙星,分装冷冻保存,在仔猪出生7天后皮下注射,3毫升/头,效果显著。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健全兽医卫生管理制度,断齿、断脐、断尾和剪耳号时一定要及时消毒,定期驱虫,定时补铁。保持猪舍内通风良好,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合理接种疫苗,保证猪群有一致的高水平的抗体。猪圆环病毒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常发该病的地区,应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可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463300)

一例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 篇6

1 流行病学调查

该猪场共饲养90头60~70千克的架子猪, 为整窝进整窝出饲养方式, 常规消毒为每周1次, 饲喂全价猪饲料和自来水, 该批发病猪是2009年2月份从外地购进一批共12头仔猪。经调查, 该场分别于3月5日和3月20日进行了口蹄疫疫苗和猪瘟单苗全群免疫, 未再进行其他免疫。4月14日该批猪中的4头猪开始发病, 发病率为33.33%, 两天后死亡3头, 死亡率25%。当地兽医按猪伪狂犬病进行治疗, 不见明显好转, 其他猪群未见异常。

2 临床症状

病猪食欲减退, 继而食欲骤减以至废绝、拒食, 精神沉郁, 动作迟缓, 后肢无力, 站立不稳,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皮肤苍白、体温41.5℃。

3 病例变化

对自然死亡的猪进行解剖可见:全身淋巴结,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及颈下淋巴结肿大2倍, 切面硬度增加, 可见均匀的白色, 个别淋巴结有出血;肺部有灰褐色实质病变, 肿胀、坚硬触摸似橡皮;肝脏发暗, 萎缩, 肝小叶结缔组织增生, 有坏死灶;脾脏肿大, 边缘有锯齿状梗死灶;肾脏水肿, 呈灰白色, 被膜下有白色坏死灶;胃底黏膜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 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和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分离

无菌采集肝、脾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和血液培养基上, 37℃培养24、48小时, 均未见细菌生长。

4.2 血清学检测

抽取同窝剩余9头猪血清, 用北京世纪元亨猪圆环病毒Ⅱ型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猪圆环病毒抗体, 结果为7份血清为阳性, 2份血清为阴性;用猪伪狂犬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例剖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该批猪只为猪圆环病毒感染。

5 采取措施

5.1 隔离病猪, 凡是体温升高, 不爱吃食的病猪, 要远离猪场由专人看护。

5.2 全场采取强效菌毒杀进行带猪消毒, 2次天, 连用1周;然后改为1次/天, 连用1周, 同时每三天更换一次消毒药品种, 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5.3 全群添加黄芪多糖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使用方法为:按50克药物加入250千克饲料中连用10天。对病猪采取对症治疗, 临床可使用清热解毒中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添加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5.4 一周后回访, 该场猪群症状得到了缓解, 仔猪体重增加。

6 体会和综合防治措施

6.1 目前猪圆环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 应早发现, 早确诊, 早治疗。

6.2 有条件的猪场坚持自繁自养, 这样可以全程掌握猪群的健康情况。

6.3 种猪场应定期做好猪圆环病毒的净化工作, 及时淘汰圆环病毒血清阳性猪, 有计划地做好有关疫病的免疫接种。

一例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 篇7

新乡市一个大型猪场, 母猪存栏1500头, 从去年冬天开始出现母猪怀孕60~80d后仔猪死亡流产, 少数发生在60d左右, 多数发生在80d左右, 头胎产及经产母猪均有发生, 而且出现一旦发生这样的病例, 则与该病例同一猪舍的整栋都发生的现象。已死亡一头母猪, 共有8栋猪舍3月内没生小猪, 因此怀疑为繁殖障碍性疾病, 此前, 该场在其他检测机构对细小病毒病进行监测, 排除了细小病毒 (PPV) 感染。经我们对该场场主的仔细询问及对患病猪的症状讨论分析, 初步推断应该为圆环病毒感染。

1 病料采集

首先对采集病料的器械消毒, 无菌采集母猪血液, 冷藏保存;病死猪淋巴结、肝脏、脾脏, 流产死胎的脐带血、胎衣放入无菌容器内, 做好标记, 置-20℃保存备用。

2 触片镜检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按实验室常规方法做触片, 用革兰氏和姬姆萨进行染色并干燥, 于400x显微镜下镜检, 结果未发现细菌。

3 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心血、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 将其接种于肉汤、营养、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 于37℃的恒温箱中放置24h, 经观察无细菌生长。

4 血清学检验

将采集该场母猪血液, 短暂离心, 取上清液,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 (PRRSAb) 、猪瘟抗体 (CSFVAb) 、伪狂犬抗体 (ADVAb) 、圆环病毒病 (PCV) , 结果除圆环病毒抗体为阴性外, 其余均为阳性。

5 病原学检验

将采集的流产死胎的脐带血、胎衣, 死亡母猪的淋巴结、脾脏等组织于研磨器中研磨, 加入1.5ml生理盐水后继续研磨, 待匀浆后转至1.5ml灭菌离心管中, 8000转离心2min, 取上清液100μl于1.5ml灭菌离心管中, 用DNA提取试剂盒,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核酸用于荧光PCR检测病原。排除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伪狂犬抗原。利用以下标准来判断检测到了圆环病毒病原。阳性:检测样本Ct值≤35.0, 且曲线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曲线。可疑:检测样本Ct值>35.0, 重复一次实验, 如果Ct值仍大于35.0, 且曲线有明显的增长曲线, 判定为阳性, 否在为阴性。阴性:检测不到样本Ct值。根据以上判定标准, 利用荧光PCR检测病原, 结果如附图所示, 9份样品均为阳性, 阳性率达100%, 目前, 该猪场已对所有母猪进行了圆环病毒病的普防, 母猪流产现象得以控制, 呈大幅下降趋势, 母猪生产正逐渐恢复正常。

从附图可知, 其中起跳的较粗的那条曲线为阳性对照, 其余9条曲线为9份样品检测曲线, 通过与阳性对照物比较, 结合文中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及判定标准可判定这9份样品均为阳性, 即为圆环病毒感染, 结果与预期相符。

6 防治措施

6.1 提高饲料质量

对于有圆环病毒存在的猪场尽量要保证饲料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对仔猪补铁由一次性改为二次, 可在仔猪2~3日龄注射1ml铁制剂, 10~20日龄再注射2ml。

6.2 减少应激

在圆环病毒易感期尽量不免疫;做好猪舍内温度的调控, 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工作;转群时不换料, 即使换料也要加入抗应激药物。

6.3 加强猪场管理

严格检疫引进种猪, 杜绝隐性感染;保持猪舍卫生、干燥, 猪舍要及时通风换气, 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保持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防止老鼠、飞鸟、猫等其他动物进入圈舍;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出栏一批猪, 要至少有10d左右的时间间隔, 再入住下一批猪。

6.4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根据本场实际,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高治病性蓝耳等重点疫病及细小、伪狂犬病的程序免疫。

6.5 采取综合施治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 篇8

1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42℃;结膜潮红、充血、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粪便先干硬便秘后腹泻,排脓性酱油色血粪。皮肤发紫、有出血斑点,可以看见耳朵、颈下、四肢、腹下及会阴部等被毛少的部位比较明显。病猪呼吸困难、咳嗽、贫血、四肢无力,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瘫痪卧地不起,最后慢慢消瘦、直至死亡。

2 病理变化

共剖检6头病猪。剖检可见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表面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呈暗褐色。肠系膜等处淋巴结切面湿润外翻,中间肉质呈坏死样渗出性浸润;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坏死,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其中有2头猪回盲肠有明显的钮扣状溃疡;脾脏肿大,颜色发黑,边缘出现梗死灶;肾脏肿大,有的呈褐色、有的呈土黄色,质地变软,有淤血现象,表面密布针尖状至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肝脏肿胀,颜色变深,呈深紫色,甚至有点发黑,有的肝脏表面有坏死灶或白斑;胆囊肿胀,胆汁浓稠呈渣样;心脏肿大变形,质地柔软;心室、心房内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喉头气管有出血点。

3 实验室诊断

取病猪的肝、脾、肾冰冻切片,荧光抗体试验,就可确诊。

4 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一些对症支持疗法。

4.1 抗生素

主要是防止生猪继发感染,出现并发症。

4.1.1

头孢噻呋呐0.1 g/ (kg体重) , 每日1次, 连用7 d。

4.1.2

70%阿莫西灵粉或20%氟苯尼考粉, 每100 kg饲料添加50 g。

4.2 抗病毒药

黄芪多糖针剂0.05 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7 d。或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粉剂,每100 kg饲料添加25 g。

4.3 补液

增强病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猪群给予干净充足的饮水,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素。每100 kg水加入口服补液盐1 000 g,电解多维素50 g。

经过上述治疗3个疗程病情得到有所缓解,后慢慢康复。

5 体会

防控猪传染性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依靠科学的免疫、严格规范的免疫程序和养成良好的饲养习惯。

5.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尽量不从外地购进生猪。

5.2

加强饲养管理, 供给干净充足的饮水, 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 尽量减少对猪的应激。

5.3

注意环境卫生, 平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的消毒, 可以杀灭病菌的繁殖。圈舍要通风, 饲养密度要适中。

5.4

饲喂优质的, 有一定知名度的饲料或全价自配料。饲料的品质要确保新鲜, 杜绝霉变饲料, 必要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脱霉剂。

5.5

科学饲养, 严格遵守执行合理的生猪免疫程序。规范的免疫程序是杜绝或减少生猪传染病发生的唯一途径。

相关链接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发展最大障碍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 篇9

1流行情况

贵州某养殖场,存栏母猪300头。2016年1月初,该场保育中后期猪群开始出现严重呼吸道问题,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高达30%,发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皮肤苍白,呼吸困难,病程3~ 4 d,发病高峰期平均每天死亡8~9头。猪场通过采取饲料添加泰妙菌素+ 强力霉素,饮水添加电解多维+ 葡萄糖,连续1周,也未见明显好转。截至笔者到场协助处理,疫情已导致80多头保育猪死亡,且还有部分病猪精神沉郁,卧地不愿活动,呼吸困难。

2临床症状

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皮肤苍白(图1),呼吸困难,呈明显腹式呼吸,部分病猪可见后肢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图2)。解剖可见肺脏肿大,充血出血,间质性肺炎(图3);全身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呈现“绒毛心” (图4);腹腔积液,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表面附有纤维性渗出;关节积液,呈淡黄色清亮液体。

3实验室检查

到场解剖发病猪3头,根据发病症状、临床剖检,初步诊断为蓝耳病毒、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病原,采集发病猪心脏、肺脏、脾脏、淋巴结及心包积液等病料送至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进行检测分析。

1)病原学检测。由表1可知,病料1和病料2变异蓝耳病病原感染为阳性,病料3变异蓝耳病病原感染为阴性,3个病料2型圆环病毒病原感染为阳性。

注:“+”表示病原感染阳性,“-”表示病原感染阴性。

2)细菌分离鉴定。由表2可知,在3个病料的肺脏中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且在病料1和病料2中为优势菌,还在病料1心包积液中分离得到大量副猪嗜血杆菌。

4病因

根据发病症状、病理剖检,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诊本次疫情主要为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所致。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为免疫抑制性病原,造成猪群的抵抗力下降,因遇到环境气候的改变,温度下降,猪场又未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猪群出现冷应激,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菌乘虚而入,最终导致猪群的混合感染而发病。气温的改变是本次疫情的诱发因素,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的高压力状态为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副猪嗜血杆菌也是造成猪群死亡的直接原因。

5防控方案

1)加强猪舍的干燥保温工作,保证猪舍环境温度,消除应激因素。

2)发病猪群隔离饲养,猪舍及用具充分消毒、 空栏,防治病原的循环感染传播。

3)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升猪群的抵抗力。建议加强圆环疫苗的免疫,由于本场未免疫蓝耳疫苗,为抑制猪群体内蓝耳病毒的活跃,防止病毒血症的出现,建议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替米考星或泰万菌素,同时配合使用抗病毒中草药等。

4)针对本场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建议将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纳入免疫程序,采取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控双管齐下的措施进行防控。

5)对于发病早期的猪群,预防保健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早期发病猪采取全群饲料或饮水投药, 个别猪配合针剂治疗。

6)疫苗免疫及用药方案建议如下。

1发病猪群。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 氟苯尼考连续饲喂2周,同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VC+ 电解多维+ 葡萄糖混饮2周。

2病猪治疗。头孢针剂或氟苯尼考注射液,配合使用HB-98疫苗2头份抗病毒治疗,一边一针,2次/d,连用2~3 d。

3疫苗免疫。在加强圆环病毒基础免疫工作的同时,鉴于本场副猪嗜血杆菌较严重,为降低猪群的带菌率,提升猪群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免疫力, 建议猪场将副猪嗜血杆菌纳入免疫程序。具体免疫方案调整如下:母猪在产前35 d免疫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2 m L/ 头;产前30 d免疫猪2型圆环病毒灭活疫苗(WH株),2 m L/ 头。商品仔猪在14日龄同时免疫猪2型圆环病毒灭活疫苗(WH株)和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各2 m L/ 头,一边一针,间隔4周,再加强1次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免疫。

6案例分析

猪场通过实行综合防控方案,加强饲养管理, 强化疫苗免疫,补充药物保健,经过1周后,疫情逐渐稳定下来,未发生大面积的发病死亡。半个月后,笔者电话回访,猪群已基本恢复到以前状态。 根据本场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圆环病毒是导致本次疫情发生的主要病原,由于长期处于圆环病毒的感染下,猪群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细菌内源性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是猪群体内的常在菌,长期定居于上呼吸道,属于条件致病菌,当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应激因素的出现,导致副猪嗜血杆菌在体内增殖,产生大量细菌毒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血浆蛋白渗出,最终造成实质器官(心、肝、脾、肺)出现大量纤维性渗出,而这个病变过程为不可逆病变。因此,副猪嗜血杆菌处于发病后期时治疗效果不佳,且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表现较为严重的耐药性,这也是目前较难通过药物控制的原因之一,疫苗免疫是控制副猪嗜血杆菌持续感染的有效手段。饲养管理的提升, 基础免疫的加强,药物保健的实施是控制本次疫情的关键。本场疫情的发生与平常饲养管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在圆环病毒、蓝耳病毒普遍感染的情况下,除了要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外,基础免疫工作也非常关键,养猪生产是一个精细化的系统工程,半点马虎不得。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2型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往往并发感染于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疾病,由猪圆环病毒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的案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控方案。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保育猪,防控方案

参考文献

[1]贾松涛,崔保安,吴志明,等.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8):99-100.

[2]张贻传,严谨,潘搏庆,等.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猪业,2011(9):25-27.

[3]蒋建国,张显浩,刘好朋,等.一例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J].中国猪业,2014(10):51-53.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 篇10

1 发病过程和临床症状

2010年3月20日, 我县一养猪户反映, 有4窝断乳仔猪, 体重12.5~22.5 kg, 陆续出现皮肤长痘疹, 后肢站立不稳, 肿大, 血痢, 呼吸困难, 发病已有7 d, 共有8头猪发病, 现已死亡3头。经兽医站技术人员检查, 发现该猪场共饲养母猪15头, 断乳仔猪43头, 中、大猪93头, 养殖条件较差。此次是断乳仔猪发病, 目前还有5头断乳仔猪正在发病, 其中3头突然发病, 四肢不能站立, 有1头2只脚不能站立, 食欲废绝。主要表现为患猪采食量下降, 体温升高, 最高1头体温达到41.2℃。皮肤苍白, 消瘦, 精神不振, 扒在地上不愿站立, 赶起来发现患猪腕关节、跗关节肿大, 站立不稳, 走路东倒西歪, 没走几步就躺下, 其中有2头猪皮肤出现小手指大小的红色痘疹;有3头发病严重的猪腹下毛孔有蓝色出血点。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 发现患猪发生广泛性浆膜炎, 肠系膜、肝脏、脾表面的浆膜发生炎症, 发黄, 腹腔中有大量的粉红色液体;肠道呈现出血性炎症, 部分肠道有较大的黄色坏死灶, 剖开肠道, 发现有出血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切面外翻;心包增厚, 呈现胶冻状, 心包液增多, 胸膜炎, 肺肿大, 肺间质增宽, 肺与胸壁有丝状物粘连;肾脏表面有白色坏死斑, 脑膜充血、出血, 脑回变得扁平, 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 关节液增多、浑浊, 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

3 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 如皮肤出现痘疹, 部分腹下有蓝色出血点以及关节炎等, 再结合病理变化如广泛性腹膜炎、关节炎、脑膜炎、肾炎等, 可初步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2) 取胸腔积液及腹腔内液体, 划线接种于TSA培养基上, 37℃培养24 h, 见到长出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透明的菌落, 挑取菌落涂片镜检, 见单个细长的球杆菌, 无边毛, 无芽孢, 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同时挑取菌落水平划线于鲜血琼脂平板上, 再垂直于水平线划线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37℃培养24~48 h, 可见“卫星”生长现象, 不溶血。

3) 取病料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猪圆环病毒病, 结果呈阳性, 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4 防治

4.1 消毒

对病情严重的进行扑杀, 连同病死猪一起深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用具、走道等每天用0.1%消特灵消毒1次, 连续7 d。

4.2 隔离患猪

一旦发现栏中有异常患猪, 立即隔离治疗。

4.3 药物治疗

对出现症状病例, 及时用嗜血康 (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 每头猪5 mL、头孢噻呋钠每千克体重10 mg、黄芪多糖每头10 mL肌注, 连用3 d。

4.4 药物预防

每吨饲料添加强力霉素200 g (有效成分为强力霉素) , 替米考星500 g, 双感清 (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 1 000 g拌料, 连用7 d。

4.5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通风, 改善猪舍内环境。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 以缓解应激。

采取以上措施, 经过2~10 d, 病情有了好转, 患猪停止死亡, 逐渐恢复健康, 没有出现新的病例。

5 分析

1) 猪圆环病毒病主要引起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皮炎肾病综合征, 有些感染该病毒的猪不会降低采食量, 也不会引起死亡, 但是该病会降低猪体的免疫力, 继而引起支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 猪瘟等疫病, 大大增加了猪的死亡率。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有15个血清型, 笔者临床经验表明, 舍内高温潮湿、饲料改变等应激因素是诱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可危害猪体多个器官组织, 猪患副嗜血杆菌病后要尽早治疗 (一般在发病刚出现临床症状后7 h内治疗效果确切, 连用2~3 d, 治愈率可达99%) , 发生该病后如不及时治疗, 往往可造成重大的损失。

2) 猪圆环病毒病患猪可长期带毒, 并可造成猪体免疫力低下。在生产中, 应采取定期检测的方法, 及时淘汰阳性患猪;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主要是降低饲养密度, 减少转群、饲料转换、高温和高湿等应激, 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3) 目前市场上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西班牙海博莱、德国勃林格、武汉科前等厂家生产, 在生产中试验表明, 采用母猪产前5周、3周各免疫1次, 仔猪出生后15日龄免疫1次, 免疫效果较好。

上一篇:课堂实例下一篇:自动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