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Y病毒病(通用3篇)
马铃薯Y病毒病 篇1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 Y,PVY)侵染烟草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又称烟草脉坏死病或烟草脉带病[1]。该病常与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混合侵染,造成烟株叶片脉坏死等严重损伤,极大影响烟叶产量,甚至可导致绝产绝收[2]。国外试验表明[3,4,5]:PVY侵染可使产值减少11%~80%,平均减少36%;产量减少7%~18%,平均减少32%;等级指数降低36%~62%,平均降低44%。PVY除引起产量损失外,更严重的是病叶烤晒后色泽和吸味较差,叶片烟碱含量高于健株[6],其品质大为降低[7]。近年来,PVY在湖南烟区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湖南烟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不利于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特色烟叶的开发。因此,为预防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探索出一些适合湖南烟区的PVY防治措施。现从症状表现、侵染循环、发病规律3个方面对PVY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
1 症状表现
烟株感染PVY后在田间可呈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这与PVY病毒株系、烟草品种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烟株在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明脉,随后叶脉脉间颜色变淡,逐渐形成系统斑驳,呈现出花叶症。有的烟株在发病期间,叶脉呈暗褐色至黑色坏死,坏死部分常延伸到中脉和茎杆,有时坏死部分局限于叶脉,造成叶片皱缩并向内卷曲,呈现出脉坏死症。烟株感病严重时,坏死斑还可能进入茎的维管束组织和髓部,使其呈褐色坏死,表现出茎坏死症。
2 侵染循环
PVY病毒传染范围很广,在85℃的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活性[8],能侵染34个属170余种植物,以茄科植物为主,其次是藜科和豆科植物,危害严重的作物有马铃薯、番茄、烟草等。一般情况下,PVY主要在马铃薯茎块、茄科蔬菜和杂草等寄主的活体上越冬,这些构成了PVY初侵染的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PVY再侵染的毒源[9]。自然情况下,PVY主要通过蚜虫取食和汁液摩擦的方式进行传播[10]。PVY是传染力较强的病毒之一。病叶和健叶只摩擦几下,叶片上的茸毛稍有损伤,就有可能传染病毒。另外,在农事操作中,在马铃薯地块或发病田块上作业后再到烟田作业(交叉作业),也极易使健株感染PVY。
蚜虫传播PVY为非持久性传播。蚜虫在毒源植物上取食即可得毒,带毒后只需很短的饲育时间就能迁入烟田取食健株传毒。主要传毒蚜是桃蚜,其次是棉蚜、马铃薯长管蚜、豌豆蚜等。蚜虫传毒效率因蚜虫种类、病毒株系、寄主状况和环境因素有关[11]。
3 发病规律
PVY的发病规律与黄瓜花叶病基本相似。主要与烟草品种、烟株生育期、烟田环境、传毒蚜虫等有一定的关系[12]。
3.1 与烟草品种的关系
不同的烟草品种对PVY的抗病性存在差异[13]。因此,种植不同的烟草品种,PVY田间发病率也不相同,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对PVY的抗性也不同。
3.2 与烟株生育期的关系
烟草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PVY的发病率不同。一般说来,苗床期几乎很少发病,然而当烟草进入团棵期后,生长速度加快,本身的抗病性有所减弱,同时此期蚜虫开始大量迁入烟田,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面积,烟株开始轻微发病。PVY发生的高峰期是旺长至平顶前后,此时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到烘烤期可造成烟株大量死亡,甚至绝产绝收。因此,进入团棵期后应对PVY的发病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和监控,一旦发病即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3.3 与烟田环境的关系
烟田最好远离马铃薯、番茄、辣椒等寄主作物地块,并选择有利于烟草生长的前茬和地块[14]。吴柳松等[15]人研究发现:烟田越靠近种植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地块,PVY的发病率越高,危害越重;反之则越轻;前作是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烟田,PVY的发病率高于合理轮作的烟田。
3.4 与传毒蚜虫的关系
PVY的发生与蚜虫的数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而蚜虫的发生数量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当年的气候条件,特别是7—8月的天气条件适宜蚜虫生长繁殖,蚜虫数量多,PVY发病就重;反之,发生则轻[16]。另外,如果当年气候条件变化异常,则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与迁飞;气温不稳定或波动频繁,则导致烟株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易感染PVY。
3.5 与烟株营养状况的关系
烟草生长过程中,施肥不合理,如氮肥施用过多,则烟草生长迅速,组织幼嫩,较易感病,且出现症状较快;增施磷钾肥,则病害相对较轻[17]。另外,土质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PVY发病也较重。
3.6 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关系
PVY的发生还与温湿度、光照以及降雨量等气候条件有关。一般来说,持续高温一段时间后突遇降温降雨,PVY的发病程度会加重。另外,高温干燥的天气有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促进PVY病害的扩散和蔓延[18]。
近年来,PVY在湖南烟区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有加剧的趋势,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抗PVY品种。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湖南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几乎都不抗PVY或抗性较弱,为PVY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基本条件。二是毒源和传播介体的广泛存在。随着湖南省近年来茄科蔬菜(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四季不间断种植,为PVY病毒提供了广泛的寄主和大量的传毒介体(主要是桃蚜)。由于桃蚜可寄生多种作物和杂草,且迁飞面较广,迁飞距离远[19],同时由于四季不间断的茄科蔬菜种植,使桃蚜可以四季繁殖,造成毒源的积累。三是气候条件适合毒源植物及传毒介体生长发育。湖南地区冬季高温少雨,有利于毒源作物的生长、蚜虫的越冬存活和病毒的增殖,为PVY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四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PVY等蚜传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目前大部分烟农对预防病害缺乏一定的认识,往往采取措施时已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效果不理想。五是烟草病虫害测报技术还不够完善。目前的病虫害测报系统还不能及时对病情做出较准确的预测,难以有效地指导烟农防治病虫害,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4 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采用单一防治措施对PVY效果不太理想,且在病害发生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20]。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还得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并结合湖南烟区的实际情况,从选育抗病品种、改善烟田环境、加强烟草生育期管理、避蚜防病等方面着手,辅以少量低残留、高效果的抗病毒制剂、化学农药及植物源性农药进行系统综合防治,并充分发挥病虫害测报技术的作用,多管齐下,真正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PVY的目的。
4.1 农业防治
4.1.1 选育优良抗病品种。
通过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PVY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烟叶生产上比较缺少对PVY具有抗性的品种,抗性较好的品种有NC55、NCT44、VASVR等[21],选择国内部分地区已育成的抗病相对较强的优良品种,从而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同时,要加强科研力度,改进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应用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筛选育种及转基因等现代技术,加快优良抗病品种选育的工作步伐,期待今后会获得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推广应用。
4.1.2 严格选择烟田环境。
选择有利于烟草生长的前茬和地势,避免将烟田安排在茄科作物附近,尤其是不能与马铃薯、油菜等PVY中间寄主间作或邻作。合理轮作,提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湖南是水稻种植大省,烟草种植以水旱轮作为最佳[22],要避免与茄科和瓜类作物轮作。同时可以在烟田附近种植向日葵、谷子等作物,以阻碍有翅蚜虫向烟田迁飞传毒,减少烟田发病率。
4.1.3 加强苗床期管理。
采用漂浮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方式培育壮苗,这样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培养出无病壮苗。大棚育苗选用包衣种子,虽然种子不带毒,但是种子的表面及杂质会带毒[23],因此,要注意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采用硫酸铜、磷酸三钠等浸泡种子,再用清水冲洗、待晾干后即可杀死种子表面所携带的病毒。同时,苗床期对苗床和苗床土进行严格消毒,及时清除苗床边的杂草,可有效减少土壤和苗床周围的病毒量。
4.1.4 加强大田生产管理。
合理施肥均衡营养,施足氮、磷、钾底肥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钾肥用量,以提高烟株自身抗病性。氮、磷、钾合理配比以1∶2∶3为宜[24]。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田间适时培土、灌溉,以提高烟株自身的综合抗病力。加强田间生产管理,在进入苗床和大田之前必须用肥皂水进行消毒,苗床或田间操作使用的工具也要进行严格消毒,操作时要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烟田深埋销毁,以免病毒传播扩散。同时还需减少农事操作次数,降低传病几率。
4.1.5 避蚜防病。
蚜虫是重要的PVY传毒介体,所以应采取措施减少有翅蚜迁飞到烟田的数量,降低蚜虫在烟株上频繁传毒的机会,切断病毒传播途径[25]。试验证明:通过在育苗大棚内设置防虫网,覆盖无纺布、防虫传病毒病微孔膜,采用银灰地膜、镀铝反光地膜栽培等[26]方式都能有效地抑制有翅蚜向烟田大量迁飞,减少蚜虫传毒几率,显著降低PVY的发生和危害。
4.2 化学防治
4.2.1 抗病毒制剂的应用。
抗病毒制剂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抑制病毒的活性和诱导烟株产生抗性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目前,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且效果较为理想的抗病毒剂有:金叶宝、病毒A、病毒必克、反病毒等[27]。一般说来,床苗期应施药1~2次,移栽前一天用药1次,可防止烟苗在移栽操作过程中感染病毒,移栽后再用药3~4次,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抗病毒制剂提倡在田间操作前使用,可对烟株进行保护。
4.2.2 药剂防治。
烟株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6%病毒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也可喷施0.1%硫酸锌溶液钝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扩散蔓延。烟株发病后,可用24%毒消水溶剂800倍液或者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还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烟株抗病能力,例如:1.5%植病灵乳油600倍液。通过化学药剂防治蚜虫能有效预防PVY的发生。药剂治蚜可在移栽时穴施15%铁灭克1 500 g/hm2,或者用药劲较强的50%抗蚜威4 000倍液、80%蚜必治300倍液进行防治,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2.3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植物源农药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制作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有机农药。目前,已有不少植物源农药对防治蚜虫具有一定的效果。刘小平研究发现[28],百部、狼毒浸提液、煮沸液对膜翅目害虫桃、李,梨蚜虫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李锡宏等报道[29],苦参碱可以用来防治烟草的重要害虫烟青虫和烟蚜。莫永信等[30]报道,0.2%阿维菌素+2%苦参碱7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率达到86.93%。房义福等[31]报道,苦参等植物的提取物对蚜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章新军等[32]研究表明,植物源农药藜芦和博落回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洒2次后,藜芦和博落回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和97%。由于该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残、对高等动物低危害、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所以将该类农药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探索空间。
4.3 病虫害测报的应用
防治PVY要完善烟草病虫害测报技术,提高病害发生的预见性[33]。目前,湖南地区对烟草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及危害情况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必须加强对烟草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应用病虫害测报技术来监控PVY的发生情况,掌握PVY的发病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和降低PVY的发生与危害,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已成为湖南烟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从症状表现、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概括,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综合防治
烟草马铃薯Y病毒综合防治技术 篇2
1 危害症状
马铃薯Y病毒, 常和烟草普通花叶病 (TMV) 等复合侵染, 给烟叶生产造成很大危害。自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但以大田成株期发病为主。PVY的田间症状因病毒株系烟草品种, 叶龄及气候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症状一般表现为:烟株发病初期出现明脉, 而后网脉脉间颜色变浅, 形成花叶型斑驳, 受坏死株系侵染的病株, 叶脉呈褐色至黑色坏死, 常延伸到中脉和茎, 有时坏死局限于叶脉, 造成叶片皱缩卷曲。在叶中脉或侧脉处常发生大小数目不一的褐色或白色坏死斑点。
在田间还常能见到: (1) 病株叶片颜色异常, 叶脉变黄, 叶肉深绿, 有时植株中部叶片出现许多环形黄色斑点, (2) 叶片出现不同形状的坏死区域, 并且主脉和侧脉变褐。 (3) 叶脉附近开始出现不同大小的白色斑点,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棕色、褐色斑点。
2 发病条件
PVY的发病条件, 主要受传毒蚜、气候因素和烟田环境状况等多方面影响, 苗期一般不发病, 团棵期开始轻微发病, 旺长至封顶后则大量发生。病苗、带毒蚜虫是大田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土质瘠簿、板结、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生较重, 连作烟田发生重, 而且连作年限越多, 发病越重。
PVY主要在马铃薯茎块、周年栽植的茄科作物、大棚蔬菜和多年生杂草上越冬, 为初侵染的毒源。自然条件下, 主要是靠有翅蚜虫以非持久性带毒的方式在毒源植物上取食即得毒, 带毒后迁入烟田取食再传毒, 无翅蚜 (谷称腻虫) 是次要的, 也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 气候条件与蚜虫发生数量关系密切, 烟田蚜虫数量多, 烟株幼嫩, 烟杈多, 病害发生则重, 尤其在烟草与马铃薯、蔬菜等混种的地块发生严重。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选育引进抗病品种
在烤烟品种中, 国内外都极少存在农艺性状与抗病性都较好的品种。目前, 对PVY抗性较好的品种有NC55、NCT44、VASVR等。
3.1.2 严格选择烟田环境
避免将烟田安排在茄科作物附近, 尤其是不能与马铃薯 (毒源) 田邻作, 在烟田与毒源植物之间种植隔离作物, 如向日葵、谷子等以阻碍有翅蚜虫向烟田迁飞传毒。
3.1.3 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氮、磷、钾底肥, 尤其是磷钾肥。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 及时培土、灌溉, 促进烟株生长健壮, 提高抗病力。操作时, 能接触到烟株的工具均应严格消毒, 用菌毒清100倍液或其他抗病毒剂在剪苗前消毒一次。
3.1.4 注意田间卫生
在掏苗前铲除烟田周围杂草, 以减少初侵染源, 在苗床和大田操作时, 要注意选健株后病株, 防止磨擦传播。在进入苗床或大田前用肥皂水洗手消毒。杜绝在苗床和田间吸烟。
3.1.5 辅助措施
对早发病烟株及早拔除, 带出烟田销毁, 以消灭再侵染源, 及时打顶抹杈, 应用药物抑芽, 恶化烟蚜食物条件。
3.2 化学防治
3.2.1 治蚜防病
在移栽时穴施15%铁灭克1 500~2 250 g·hm-2或5%滴灭威7 500 g·hm-2防治蚜虫。也可以用击倒性较强的农药, 如50%抗蚜威3 000~4 000倍液, 或80%的蚜必治200~300倍液进行防治, 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大片烟田集中统一防治效果更好。
3.2.2 施用抗病毒制剂
抗病毒剂的作用以抑制病毒的活性和诱导烟株产生抗性为主。因此, 其应用一定要掌握在病毒侵入烟株之前, 根据有关抗病毒剂抗性机理研究结果, 提出如下施用程序:苗期用药1~2次, 移栽前一天一定要用药1次, 以防止病毒在移栽时通过接触传染:在移栽后的生长前施药3~4次, 提倡在田间操作前对烟株喷药保护。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好的抗病毒剂有:金叶宝400倍、植病灵 (Ⅱ) 号乳油600倍等。
3.2.3 药剂防治
马铃薯Y病毒病 篇3
1 材料与方法
临夏州马铃薯受灾面积、种植区域等资料来源于临夏自治州植保站2000—2011年观测试验资料, 参考同期马铃薯物候观测资料。同期各类气象数据来源于临夏州半干旱区 (以临夏市为代表) 1971—2011年气象观测实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10]研究马铃薯受灾面积与各种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2 临夏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各生育期气象动态预测模式
通过对临夏州马铃薯病毒病各生育期资料的分析, 发现临夏地区马铃薯对当地光、热、水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通过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和显著性检验, 以及多年马铃薯病毒病发病面积与气候资源和单位产量, 结合马铃薯发生病毒病的生育期和2000—2011年气象资料数据库, 选择最大信息的预报因子, 筛选因子, 回归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进行方差贡献计算, 引入变量和剔除变量的F检验[10], 建立了以下病毒病发病时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回归方程。
2.1 马铃薯病毒病早期预测模式
通过对预报因子进行显著性检验, 自由度n=8, F=3.4913, 判别系数0.5670, 选用5月日照、6月日照、3月降水量建立马铃薯病毒病早期预测方程:
式中:Y—受灾面积, X1—5月日照, X2—6月日照, X3—3月降水量。
利用方程 (1) 对2000—2011年的受灾面积进行回报检验, 将回报预测面积和当年实际受灾面积进行对比分析 (图1) 。可以看出, 依据病毒病早期气候因子预测的受灾面积和实际受灾面积趋势很好。回报预测准确率TS=70%。
2.2 马铃薯病毒病生长期预测模式
通过对预报因子进行显著性检验, 自由度n=8, F=3.8725, 判别系数0.5922, 选用7月日照、8月日照、8月降水量建立马铃薯病毒病生长期预测方程:
式中:Y—受灾面积, X1—7月日照, X2—8月日照, X3—8月降水量。
利用方程 (2) 对2000—2011年的受灾面积进行回报检验, 将回报预测面积和当年实际受灾面积进行对比分析 (图2) 。可以看出, 依据病毒病生长期气候因子预测的受灾面积和实际受灾面积趋势很好。回报预测准确率TS=70%。效果良好, 可直接投入业务运行。
2.3 马铃薯病毒病晚期预测模式
通过对预报因子进行显著性检验, 自由度n=8, F=3.4316, 判别系数0.5627, 选用8月相对湿度、9月相对湿度、10月相对湿度建立马铃薯病毒病晚期预测方程
式中:Y—受灾面积, X1—8月相对湿度, X2—9月相对湿度, X3—10月相对湿度。
利用方程 (3) 对2000—2011年的受灾面积进行回报检验, 将回报预测面积和当年实际受灾面积进行对比分析 (图3) 。可以看出, 依据病毒病晚期气候因子预测的受灾面积和实际受灾面积趋势很好。回报预测准确率TS=80%。效果良好, 可直接投入业务运行。
3 结论
(1) 日照和降水条件是引起临夏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发病的关键气候因子。马铃薯病毒病发病的各个阶段, 即从发病早期到晚期划分的3个关键时期, 发病早期、生长期、晚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明显差异。根据划分的3个时期, 研究引起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气象因子, 建立各发病期时空动态预测模型, 实现马铃薯病毒病有效防治的气象预测。通过显著性检验, 建立各发病期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 进行受灾面积回报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发病的预测面积与实际面积非常接近, 回报准确率达70%以上。
(2) 根据模型和气候因子, 临夏地区可以科学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病毒病, 并根据气候因子指导调整马铃薯作物栽植面积。马铃薯产量欠丰不仅是复杂气候影响的结果, 还涉及土壤、生物科技投入、其他病虫害等诸多因子的影响。该文只侧重以生态气候变化因子为依据展开对马铃薯病毒病发病原因的初步研究, 在综合其他方面信息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11,12,13]。
摘要:利用临夏州马铃薯病毒病受害面积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 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 建立了马铃薯病毒病早期、生长期、晚期的产量预测模式。实现了马铃薯病毒病气象预测, 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70%以上, 为减少临夏马铃薯病害、实现马铃薯丰产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