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精选12篇)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养殖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 也是建设现代饲料工业强国的攻坚时期;同时, 这一时期也将是经济走势变幻莫测, 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矛盾风险凸显的5年。保障饲料有效供给和产品质量安全, 平稳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从有利条件看, 我国畜牧业仍处在转型升级阶段, 随着畜产品消费增长和规模化标准养殖的推进, 商品饲料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增长, 饲料工业发展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一批饲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成长为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集团, 部分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产业链布局, 行业发展主体力量正在不断壮大;饲料添加剂和饲料机械工业的蓬勃兴起, 与饲料生产、教育、科研一起, 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饲料工业体系, 为饲料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2
对于当前国际形势,可以用“12345”来概括。1指“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即“两大公害”: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3指“三种态势”:总体缓和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而局部动荡、总体和平而局部冲突;4即“四股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5指具体呈现出如下五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不平衡。冷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各种国际力量正处于此消彼涨过程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在新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美国一强称霸的局面暂时无法改变,其综合实力无人能及。与此同时,其他国际政治力量正在发展并逐步成为多极化世界的某一极,中国的迅速发展、俄罗斯国力的恢复、欧盟自我意识的觉醒、印度的崛起等,再加上非盟、阿盟等地区性国际政治组织的作用日益显现,多极化世界的雏形日渐明朗。正是由于各种新的国际力量的崛起,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宣称,美国放弃“先发制人”战略,谋求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合作,共担全球责任。
第二个特点:科技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和能源等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迅猛,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不到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各个国家都在构筑适应未来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美国2003年科研经费高达1180亿美元,前年又一次性追加四亿美元给其四大联邦科研机构,通过实施信息高速公路、人类基因组、纳米技术以及未来能源等重大科研计划,美国实现了全面领先的战略目标;日本实施“知识产权立国”计划,把以知识生产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韩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核心;印度实施重点赶超计划,目前其核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5月,美国研制的空天飞机X—37B试飞成功,据称两个小时内可以攻击全求任何目标,再次昭示了美国的军事霸主地位,严重危胁了其它国家的军事战略安全。目前,美国的X—47B据说也正在研制当中。
第三个特点:局部地区动荡局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世界上目前还存在几个火药桶,战火往往一触即发。
1.中东地区。该地区是当前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目前存在伊拉克危机、伊朗核危机、巴以危机等多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一直主张武力对搞以色列的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城,以色列则修建了高达3米的水泥隔离墙,将加沙围城了一座大监狱,加沙因此物资短缺,陷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去年5月31日,以色列海军袭击了向加沙地带运送物资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引起了世界的强烈反2 应。今年2月18日,联合国召开大会对关于反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15个联合国理事国,14个投了赞成票,1个否决票(美国)。
2.高加索地区。这一地区是俄罗斯与西方博弈的前沿。美国对高加索地区觊觎已久。近年来,美国利用这一地区国家与俄国的固有矛盾高调介入,支持“颜色革命”,扶植亲美政权,拉扰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原苏联加盟国加入北约,压缩罗斯的战略空间。对此,俄罗斯给予了坚决回击。目前,高加索地区局势依然十分糟糕。2010年2月19日,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印古什共和国发生连环爆炸,2人死亡,33人受伤,伤者包括当地警方负责人,车臣武装组织立即宣称对该事件负责。
3.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八个国家有三个国家战争阴影笼罩。一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为克什米尔闹得不可开交: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不断,由于两国都是有核国,克什米尔争端十分危险。而另一个国家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组织阴魂不散,时常兴风作浪。
4.非洲地区。由于党派、部族、宗教之争,地区、边界问题与争夺自然资源等,非洲地区战乱不断,政变频仍。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非洲3/4的国家卷入战乱,夺去了800多万人的生命,使1600万人无家可归。大分国家因战乱陷入贫困,贫困又时常引发 3 战乱,陷入“越穷越打,越打越穷”恶性循环之中。自今年1月25日以来北非、中东的部分国家连续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有的已经一起政权更迭(例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已经下台)。
这四个地区的和平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既是这些地区的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与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也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的结果。
第四个特点:恐怖主义袭击依然不断。继“9.11”事件后,国际恐怖组织又在西班牙制造了“3.11马德里恐怖事件”、在俄罗斯制造了“别斯兰人质事件”,英国伦敦又发生了恐怖爆炸,在印度孟买制造连环恐怖袭击,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恐怖事件发生。2010年,相继在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死伤惨重。5月份美国纽约在一周内就发生了数起“乌龙”恐怖袭击事件,搞得纽约民众人心惶惶。2011年1月2日,埃及教堂新年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已致21人死亡。2011年1月2日,俄罗斯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导致3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11年2月10日上午,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马尔丹一处军营发生自杀式袭击,致使31名士兵死亡。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3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家安全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时对国际安全形势的严峻考验。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透视追问国际形势趋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确保我国安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一、认清国际安全形势,不被浮云遮望眼
纵观国际安全形势,尽管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流,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涌现,切不可因误判国际安全形势,而毁损我国安全发展战略。
传统安全威胁世界和平。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东海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特别是亚太地区,俄罗斯、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等国家2015年的国防预算超出以往任何一年。美国2015年国防预算虽然比上一财年减少480亿美元,但美国的国防预算始终名列全球之首,并且美国继续推行“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没有变,美国增兵亚太,并继续在2020年前完成将海、空军60%兵力部署在亚太地区的计划没有变。这使得各国不得不大搞军备竞赛,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非传统安全威胁超过战争。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恐怖活动呈现蔓延态势“全球化”、生存方式“本土化”、策划手段“高端化”、袭击形态“独狼化”等特征,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双重标准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环境安全继续恶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多毁灭性的灾难。金融安全不可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重创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引发的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金融危机又悄然逼近,这将会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更多非传统安全隐患不断。诸如贩毒走私愈演愈烈、传染性疾病严重扩散、海盗活动肆无忌惮、非法移民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新兴大国各自以积极的外交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发挥独特的影响力,尽管就当前形势看,这种结构性变化仅限于经济领域,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新兴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上升必然会逐步延伸到安全领域,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领域,这些新趋势构成的世界政治多极化将深度影响国际安全形势。
二、正视我国安全环境,不被漩涡困航程
受国际安全形势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深处国际安全形势的“漩涡地带”,中国不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就会在漩涡中沉覆。只有正视周边安全形势,才能理性应对周边形势,冲破围堵遏制扬帆远航。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风险加剧。一些邻国军费开支增长迅速。日本年年提升国防预算,2015年高达490亿美元,比2014年增加3.5%;印度2014-2015年国防预算提高了10%,其中装备采购预算就提高了3.3%;菲律宾2015年国防预算增至26亿美元,大涨29%;越南过去三年军费暴涨90%。这些国家不仅提高军费,加速本国军事战略调整,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大搞联合军演,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对我国的安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缘环境复杂。当今世界超过1亿人口的大国总共11个,其中七个在我国周边;世界有25支最强大的军队,其中8支在我国周边;世界公开宣布有核武器的国家有8个,其中4个在我国周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公认全球有七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其中六个在我国周边,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加上域外势力的强势介入,尤其在南海问题上,域外国家在舆论和行动上为周边与我有海洋争端的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增加了南海擦枪走火的风险,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越发显得复杂高危。
我国面临反恐形势越发严峻。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基地”组织等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等因素,助推了恐怖主义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蔓延。“三股势力”在90年代是潜在威胁,今天已成为重大现实威胁。2008年3.14拉萨骚乱,2009年新疆的7.5事件,2013年10.28天安门暴恐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的3.01砍杀事件等,都是三股势力在我国新疆西藏等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前,伊斯兰国也要向中国西北渗透,谋划将中国新疆西藏纳入其版图,部分中国人遭怂恿偷渡越南、马来西亚参与“圣战”。还有一些青年在接受了恐怖组织系统培训后回国,匿迹人海,侍机实施爆恐活动……使得我国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剧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恶化。自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世纪转换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美国已经对它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作出了大幅调整,重心越来越往东转移。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全球战略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特别是向我们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转移,目前正在巩固加强两个岛链,力图把关岛建设成为它在远东最大的军事枢纽和兵力投放中心;二是其亚太战略重心开始由中东西亚向中国周边转移,比如反恐,原先集中在伊拉克,后来改为以阿富汗——巴基斯坦为重点,与此同时,还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加强了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开展了与印度、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合作。虽然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和动机是多方面的,不完全针对中国一国,但是,无论从主观上讲还是从客观上看,又都有针对中国的一面。因此,从长远考虑,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三、坚持安全发展战略,不被螳臂所阻滞
尽管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国安全发展面临困难,但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力量对比有利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地程度。习主席正是深刻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危环境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安全观”的新理念,为我国安全发展,把握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构建一体化国家安全发展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慧.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
[2]张世平.盛世战略[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2.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解读 篇4
但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国的消费内需还不足。近10 年来,我国的投资率由35% 上升到40% 以上,消费率由62% 下降到48% ,投资增加,消费下行,消费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加的同时,投资效益明显下降,过去投1 块钱产出3 块钱,而现在投1 块钱只产出1 块5。第二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过剩到什么程度? 我国35 个行业有21 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 。我国的太阳能产品产量占世界的80% ; 多晶硅的世界产能是20 万吨,我国就占9 万吨; 我国的钢铁产能是9. 7 亿吨,市场的需求是6. 7 亿吨,过剩3 亿吨; 水泥全世界的产量我国占了60% ,30 亿吨。世界的警戒线是人均1 吨,我国是人均2. 3 吨。总体而言,我国产能严重过剩。三是政府债务严重。债务总量现在还有争议,有的说20 万亿元,专家研究说28 万亿元,不管20 万亿还是28 万亿,有一个数字是可靠的,有3 个省、99 个市、145 个县、3400 个镇债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00%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小打小闹不行,必须得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我国长期发展积累的这些问题。
谈到改革,这是全世界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国外的大智库、政府组织专门的专家来研究我国的三中全会决定。我国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那么怎么来理解? 我觉得和我国蓬勃向上的发展、欣欣向荣的国力有直接联系。因为国外研究和我们的不一样,它是研究你怎么垮台,而不是研究你怎么有活力。美国、日本不是研究你怎么有活力,而是研究你这个决定最后产生什么负面作用。我们研究这个决定,是研究怎么产生正能量。为什么说这个决定很重要? 就是因为全世界的改革就中国成功了。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不改革就死路一条,事实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你改错了是死路一条,不改革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必须得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那么对三中全会决定怎么概括和理解? 第一个是三中全会决定主题鲜明。全面改革是主题,层次清楚,六个紧紧围绕。另外保障有力,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中央改革领导小组; 二是安全保障,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国内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 三是时间保证,2020 年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另外,外国认为决定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明确。不仅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还要实现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个是方向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专利,坚持这个方向不动摇。第三个是出发点、落脚点明确。增强人民福祉,体现了以民为本,这个外国予以高度评价。
第一,经济改革。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方面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功,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都重要,一个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毫不动摇,对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壮大,对非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两个神圣不可侵犯,公有制经济神圣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也神圣不可侵犯。那么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要打破垄断,鼓励形成混合所有制。过去讲,国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了突破,无论是国有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还是民营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互相参股,可以国有企业控股,也可以民营企业控股,这为多种所有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这是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金融改革。我国金融改革是相当重的一个任务,上海自贸区提出可以把资本项目放开,可以办民营银行,所以金融改革力度很大。我国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它的重大缺陷就是剥夺了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权利。企业和居民有什么金融权利?企业和居民形成的金融买方市场,这种权利在计划经济下被剥夺了。居民存款要选择利率最高的银行,那么我们利率都是一致的,没有高低,是固定的。企业贷款要选择贷款利率最低的银行,我们贷款利率也是固定的,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是随着市场信号而浮动的。市场信号不发挥作用,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是说市场信号利率的变化而是在存款规模的总量、贷款规模的总量变化,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是买方市场说了算而是卖方市场说了算,你爱存不存,爱贷不贷。改革就是要恢复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权利,要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允许民间资本办银行。利率要随市场浮动,居民和企业有选择的权利。那么你经营不好,国有银行利率不发生变化,利率低,储户不去你那儿存款,你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就没有存贷差,就没有效益,那你就破产。改革要允许银行经营不善,要有破产退出机制,银行破产后居民存款怎么办? 要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经营不善的银行要破产,要形成买方金融市场。我国金融改革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股票不是圈钱的,要变成投资者盈利的平台,现在的股票都赔钱,87% 是赔钱的,赚钱的只是13% 。所以说要改变股市成为圈钱的机器,要变成投资者盈利的平台,特别是社会的散户,对违规的、披露虚假信息、搞老鼠仓的要严厉打击。另外将审批制改为备案注册制。
要发展债券市场,我国债券总量占GDP的比重是45% ,美国是174% ,英国是114% ,所以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很落后,要鼓励其发展。
也要发展保险,我国保险金额占GDP比重是3. 7% ,美国是14% ,要发展各类的保险机构,推出更多的保险产品。
还要发展期货,我国GDP总量相当于美国1993 年的水平,美国1993 年有78 个期货品种,我国现在才26个,相当于美国1958 年的水平,印度还有60 个期货品种,因此应鼓励发展期货。
另外要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产品,美国大量印钞票,为什么不通货膨胀? 它有2000 个金融衍生品,把印的钞票除了转移到国外的部分,国内的金融衍生品给吸收了,给居民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见,我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过少。
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美国是先利率、汇率市场化,然后资本项目放开; 日本是先资本项目放开,然后利率、汇率市场化; 英国是先汇率放开,然后是资本项目放开,最后是利率放开; 法国是先利率放开,然后资本项目放开,最后是汇率放开。这四种模式完全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和借鉴性,所以说资本项目放开、利率放开、汇率放开,完全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决定,没有先后顺序,不像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还讲出个顺序来。所以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放开、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改革要紧密结合。
第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要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若手中没有货币,有效需求不足怎么能够消费? 扩大消费要解决收入的问题。收入的增长要跟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的提高要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改革开放35 年,我国人均收入增长7. 4% ,GDP年均增长9. 8% ,GDP的增长高于人均收入增长2. 4 个百分点。近10 年来,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 8 倍,GDP增长3. 6 倍,财政收入增长4. 5 倍,就是说居民收入的增长低于GDP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可见,国富、民富不同步,增长幅度不协调。前10 年城乡收入的差距是1: 2. 2,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 3. 3。邓小平同志讲如果不能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改革就是失败,所以说收入分配差距要缩小。一是提高初次分配劳动收入的比重,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收入的比重占40% ,国外占60% 。二是在二次分配中,通过税收,然后交给财政,财政转移支付提供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的福利,间接增加居民收入。我国工薪所得税收入最高个税税率是45% ,财产收入最高税率是20% ,说明那些富翁、土豪财产收入的税率太低,要提高。三是收入要透明化,要建立收入透明的社会信息网,官员财产要申报。四是要有财产收入,不仅富豪有财产收入,普通的居民也要增加财产收入。在我国有财产收入的人群只占10% ,财产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仅为2% ,而国外财产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是40% ,有财产收入的人群比重高达90% ,所以要鼓励居民有财产性收入,包括股票、债券、理财、存款。要增加财产收入,包括农民也应有财产收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房产贷款抵押、入股分红等。那么当农民有财产收入时再进城就不是无产者,而是以有产者身份进入城市的。社会主义要研究怎么把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邓小平有个经典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什么叫共同富裕? 既有劳动收入,又有财产收入,都变成有产者,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向新社会目标前进,社会主义得到巩固,共产主义得到实现。
除了居民的收入,还有城乡一体化。当前,世界有两大亮点,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他说中国经济出现问题,他没有看到城镇化,而西方国家就说,世界两大亮点,中国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我国城镇化率为52. 57% ,离70% ~ 80% 的目标还很远,所以说要大力推进中国的城镇化。那么中国城镇化的目标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于城镇化会议,公安部有一个解释,户籍制度改革要和三中全会决定吻合。为什么要吻合? 三中全会决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包括什么?包括生产资料、货币资本、劳动力流动,户籍制度改革本身没有体现这个精神,还是那套老话,小城镇放开、中等城市适度放开、大城市限制、特大城市禁止。现在还这么讲,说明没有跟上形势,城镇化不是让户籍制度搞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严格,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户籍制度的改革目标是取消户籍制度,要市场还要户籍制度干什么? 户籍制度越严格,市场就不能发挥作用。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户籍制度就要取消,要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制度就是在城市工作这段时间内要享受这个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这个城市的福利待遇,不是根据户口而是根据工作的时间长短。现在改革户籍制度方案和三中全会之前的说法没什么两样,其实是在三中全会决定之前就已形成的文件,所以没有解放思想。
劳动力流动还有一个新的说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根据你的身份证,你在这儿工作半年以上时间,就应该享受这个城市的福利,而不是根据有没有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出现不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户籍制度本身就阻碍了劳动力流动,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没有体现社会公平。外国的城镇化没有户籍制度,就是身份证。那么在身份证制度下,怎么做好城市的管理,这是要研究的内容。李克强总理和中央领导都讲了,我国的城镇化是要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所以说要根据三中全会的要求调整,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想法上。劳动力的流动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来设定改革方案,不能脱离三中全会的决定。
另一个,农民要进城,要有住房,保障性住房怎么解决? 工作怎么安排? 子女上学,学校能不能容纳? 生病之后,医院能不能给安排? 这是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要考虑的,不是说小城市放开、中等城市适度放开、大城市禁止、特大城市不允许,这几句话太旧了,没有跟上形势。
再就是房价问题。我国房价在70 个城市中有69 个价格往上涨,一个往下降,就是温州。房价上涨什么原因? 要找到原因。商品房价格应该谁管?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应该由市场管。政府管什么?政府要管公益性住房,包括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非要在那儿限价,那能行吗? 市场价格政府是限制不住的。政府应该把公益性的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管好,带有政府补贴性质。商品房要按市场价格,政府要管可以,但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要通过经济手段,通过税收,比如给你规定两套房子,你说消费不够,要扩大消费,买第三套,收你消费税。你买完之后,一看房价上涨,你说我要发财,可以,你可以卖,收你增值税。你买了第三套房子,也不消费,也不出售,在那儿闲置,收你浪费资源税,三种税就解决了。很简单的问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么政府管什么? 就是管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廉租房、保障性住房要保证收入分配透明化,收入多少钱、什么标准,收入低的住廉租房,收入提高后要把房子退出来还给政府,给下一个排队的。但这种廉租房的退出机制、收入分配的透明机制,收入提高以后不退房的检查机制目前我国仍不完善。我国自有产权房比重是80% ,美国自有产权房的比重是69% ,德国、法国是60% ,日本是55% 。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人均收入比发达国家低,为什么自有产权房的比重又比发达国家高,这就是我国房价为什么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什么? 就是因为虽然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收入低,但是为什么能够买得起房? 就是因为双方父母老人的支持。老张家能够买商品房结婚,老王家绝不示弱,双方老人倾尽终生积蓄,支持子女买商品房。个人收入低,是整个家族来买这个房子,这就产生了刚需。所以这种刚需的出现,以四个老人的全部积蓄支持子女购房,这种特有的形式在外国不具备。中国就一个子女,双方老人支持,所以收入低没有影响购房。所以我国自有产权房的比重超过美国。所以有一个导向,不鼓励年轻人买新房,可以买二手房、租房子,收入提高以后,再买商品房,不要啃老,把老人啃光。我国房地产的发展,还有一个怎么发展二手房市场、怎么合理导向的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心得 篇5
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必须正确认识美国。中美关系在近些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访问美国,几乎每一次都会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办公室,实际上它是美国总统关于中国问题的最高顾问。我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动不动就说中国面临崩溃,危机论在那个时候是很盛行的。我去美国的时候,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跟我讲,20之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垮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溃,蛛丝马迹都拿去分析。但现在至少他不这样看了,他感觉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中国共产党通过十六大实现了领导权力的平稳交接。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进入21世纪以后,发起辩论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一两年就会有一次中国问题大辩论。,伴随小布什的连任,美国国内发起一次包括政界、学界、商界等在内的范围非常广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也公开发表对中国的看法,这次辩论持续到。
20之前辩论的焦点都是中国能不能崛起,从年那次辩论开始,不再辩论中国能不能崛起,他们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崛起势不可当。辩论的焦点转到中国崛起之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在世界发挥作用,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才能有效确保美国唯一大国地位的延续。
当时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国会上做的一个对华政策演讲可以作为2004年至20中国问题大辩论结束的标志。他代表美国政府阐述了对中国的看法,第一次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这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美国的这种政策是要督促中国或者说牵引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此之后,中国也提出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实质就是美国讲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布什当选之前,民主党执政的8年间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时,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到克林顿第二任,中美关系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叫“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政策合作伙伴关系”。前后,中美关系趋于稳定,走上逐渐平稳的轨道。
小布什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美国政策,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急剧动荡。204月份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关系跌入低谷。年,在小布什就任4年之后,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把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
短短四年后,9月24日美国现任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美国公开演讲时公开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他说,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样的意思在20奥巴马访华时又有公开表示。
我认为美国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美国已经接受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基本接受中国崛起不挑战美国这样一种说法。这么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解释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中国崛起,接着又归纳为和平崛起,后来都不说崛起了,叫和平发展。我们作为学者在和美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也一再表明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中国崛起并不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得不一定是美国的失,中美是可以并行的,中美利益不一定是冲突的;二是美国希望中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不和美国唱对台戏;三是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走多元、开放、透明的道路。中国讲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美国是接受的,并且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更加透明、开放、多元。
年“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急剧变化时期,从战略竞争对手到利益攸关方到寻求中国的战略保证。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背后有两大事件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是2001年“9·11”事件,二是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金融危机大大地急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现在开始衰落,但其实力仍是惊人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美国的实力在2001年达到顶峰,从2001年开始走下坡路,但今后美国的实力会不会超越2001年还很难说,所以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就衰落了,美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波动。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失败了,1975年从越南撤出来,当时国际上都认为美国在衰落,但没想到后,美国赢得了冷战,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实力在2001年达到顶峰,GDP占世界的32.5%,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国家的GDP占全世界的1/3,特别是科技实力比GDP的优势还要明显,而且其军事力量很强大,真是如日中天。
近8、9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演变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也有人说美国进入了战略衰退期,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处在一个强劲的崛起期,或者说中国处在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关于美国是否衰退这个问题,现在美国国内争论得非常激烈,中国国内也有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美国正在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已经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不得不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一起来建立、维护世界秩序。小布什任内8年,经济上华尔街内外贪婪成性,政治上不负责任,军事上海外扩张过度,这些导致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从巅峰滑落。现在美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内外债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是美国现有GDP的4倍。
另一派观点认为,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渐进的过程。小布什8年任期内,美国GDP仍然保持了2.2%的增长率。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太大,2.2%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了7.7%。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四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不到8%增长到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GDP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5%,已经超过了美国。所以这派观点认为,美国全球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不是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发展过快。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但西方受影响最重的是欧洲。因此,有观点指出,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是中国,那么第二大赢家是美国,美国跟中国比是下降了,但跟其他国家比,由于它下降的少,反倒相当于是升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04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西方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65%降到了去年的52%,而且这个下降的趋势已经形成。据预测,到2050年西方七国的比重将下降到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占的比重现在已经上升到1/3,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60%。七国集团的影响力过去是举足轻重的,现在西方七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基本让位于20国集团,20国集团中加了很多的新兴国家。
基辛格每年都要来中国,最近几年来的比较勤,平均一年要来两次,尽管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年6月底基辛格又一次来到北京,中国对外友协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说是研讨,实际上主要是中国学者听基辛格讲。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中国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同美国相比并不逊色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他提出美、苏、欧、日、中五大中心相互制衡的理论。欧洲虽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但还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实体,欧盟根本无法要求其盟国民众为欧盟的利益牺牲各自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所以欧洲对缔造世界和平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小。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除了拥有较多的核武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优势。在世界的竞跑赛场上,日本已经不在视线之内了。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国际事务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但美国的大国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非常同意这种观点,虽说美国衰落了,但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包括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一系列的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当前美国急需和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担负起责任来,积极发挥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家感到最恐慌的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到2009年初逐渐看到底了,剩下的问题只是复苏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以金融业为支柱的消费型国家最难康复,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通过转移市场实现复苏,不管金融损失多大,固定资产不会消失,而完全依靠金融业的国家一旦遭受损失就会彻底垮台,一切荡然无存。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损失最大的是德国,但德国工业基础尚好,应该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英国麻烦就比较大,大家都知道英国很早就是金融帝国;美国虽然金融化程度极高,但美国有工业基础,美国会在一定程度通过再工业化,加快复苏速度。美国2009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3%,这说明金融危机已经探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复苏的状态下。
这场危机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调整职能,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力度,以期复苏经济。但各国既担心刺激措施无效,出现通货紧缩,又担心刺激措施生效出现通货膨胀。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退出干预了,像印度、澳大利亚已经宣布加息,退出刺激经济了。在这种局面下,各国既需要继续合作,相互扶助,又出现自我保护,率先脱控的意愿。
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急剧变化的背后是中美力量的消长、美国的战略调整,现在还不能轻言美国在衰落,美国还有很多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从历史上看,美国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200多年一直在走上升之路,虽然曾经也有阶段性低落,但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低谷。
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认为这个机遇弥足珍贵。至少最近2,我国丧失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现在面临这么好的势头,确实是空前的转机,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空前的战略挑战。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一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着国际局势、国际格局强烈的冲击,也面临着国际体制、国际社会相对的恐惧和抵制。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跟我说,最近100多年来,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1900年前后是德国和美国在崛起,1870年俾斯麦统一了普鲁士,形成了统一的德国,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德国崛起后,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所以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国际形势剧烈振荡,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个崛起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起飞曾一度引起美国的恐慌,但日本经济泡沫很快破灭了。中国是第四个崛起的国家。
我也是学历史的,我认为严格地说,中国不是第四个,中间还有一个巴西。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创造了巴西奇迹。还有印度也在崛起,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只是讲中国崛起,而是中印崛起或者亚洲崛起。
要这样按照历史性的考察,100多年来至少有6个国家崛起。在这些崛起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德国是失败的,日本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讲巴西也是失败的。只有美国是成功的,中国一定要学习美国走一条可持续的崛起之路。由于一个国家的崛起,特别像中国这样份量的国家崛起必然会对原有国际格局造成冲击,引起了现有各既得利益国的抵制或者是恐惧。
中国在快速崛起,日本在相对萎缩,这种情况造成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日本民族情绪上升带有危机感,最近100多年来,日本在亚洲是没有对手的,它不适应亚洲出现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这样一种局面。
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引起了发展模式之争,这可能是无形的,但我觉得很重要。
有一个瑞士学者认为,在近几百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就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过去一百年曾经有两种模式挑战西方的这种成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来自于西方,一是法西斯主义,二是共产主义。借助于世界大战、冷战,先后消灭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但现在西方面临更加致命的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
尽管中国并没有说过中国模式,只是说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中国这个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时间关系我简单讲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埃及开罗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年我再次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那些教授,他们非常感慨地说,前埃及跟中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20年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埃及还在原地踏步。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推广民主根本推广不下去,中东是家族、部落、国王这样的环境,不但民主没搞好,自身的原生态也给破坏了,找不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成功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大。现在一些中东国家有一个向东看的政策,实际上就是看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发展在东南亚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越南和中国在领海上闹得很厉害,但越南也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搞革新开放。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是踩着我们的脚印过河。越南很多干部都到中央党校来培训。我在柬埔寨访问时听说洪森定期派他的高级干部到中国来听课,还要求我们中组部组成讲师团定期去给他的干部上课。
第三、中国面临着恶劣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美国建国短短200周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我们形容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环顾中国周边,环境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我国的东边、东北有中日关系,有朝鲜半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而且直接关乎中国利益。因为朝鲜经过两次核实验,已经有原子弹了,尽管他们的原子弹非常粗糙,技术非常低级。所以美国希望朝鲜去核化,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朝鲜有核武器对我国威胁非常大,但朝鲜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朝鲜动荡对我国威胁更大。
接下来是中俄关系。总体来讲现在中俄关系相当不错,由于俄罗斯需要中国的东西超过中国需要俄罗斯的东西,中俄关系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及时施以援手。而且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边界问题,所以中俄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普京访华,中俄之间又签署了一些项目、合同,特别是俄罗斯把高铁项目交给了中国,中俄关系现在实际上进入一种在国际事务上合作、沟通、协调的阶段。
接下来往西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他的反恐战略,总体思路是从伊拉克撤退。他打着反恐战略调整的旗号,一定程度增兵阿富汗,重点打击基地组织,进可攻退可守。阿富汗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陷阱、泥潭,这么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几个超级大国都在这个地方失手。英国曾两次在阿富汗签署了投降书后撤出来;从某种程度讲,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直接导致了后来苏联的解体。奥巴马在增兵阿富汗问题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最后确定了增兵三万,同时又大致规划了撤军时间,这样来看他确实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大规模增兵,美国有可能陷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就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包袱;如果不增兵,阿富汗现在的局势又极可能出现很难收拾的状况,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进一步扩张,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局势,这也是美国人承受不了的。
对于中国来讲,阿富汗是邻国,巴基斯坦也是邻国。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着乱局。巴基斯坦整个国家先天不足,建国以后没有形成能够使国家正常得以发展的体制,面临国内极端势力扩展这样一种态势,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担心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死敌。过去印度很计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很敏感。现在印度说,过去我们担心巴基斯坦对付印度,现在我们更担心巴基斯坦内乱。巴基斯坦内乱以后对印度的威胁更大。现在印度能接受中国和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并发展关系,因为印度认为中国是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很重要的力量。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局势失控产生的影响将是整个地区性的,甚至于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问题,美国要求中国在反恐上提供帮助、补给。美国想把中国拉上他这个战车,弄不好会祸水东引,如何既和美国在反恐上合作,同时又很好地应对这样一种复杂局面,这是我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
接下来是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困难主要在民间,相互不信任。中印双方首先存在边界争端,这个问题短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关于边界争端印度方面比较着急,国内面临很多民意的压力,所以动作频频,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我认为在政府层面,中印双方的共识还是比较多的。用印度现辛格的话讲,亚洲、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同时崛起,中国也认为中印崛起,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能维持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往南是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捷径就在缅甸。缅甸国内军政府执政,和西方关系非常僵,局势非常复杂。缅甸要搞所谓的“还政于民”,要进行大选,可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接下来是越南。越南国土面积非常狭窄,平均宽度60公里,据说海平面每提升一米,越南的领土就损失10%。越南把自己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放在了海洋上,其海洋战略这样规划,到越南有一半以上的GDP来自于海洋。越南面向海洋发展,就会跟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冲突。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越南是非常着急的。南海主权之争直接影响到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不只影响和这些国家的关系,还影响到东南亚一带,那里一向是“中国威胁论”非常盛行的地方。
中国在这样一个很局促的地缘环境中,崛起的基石在什么地方?向东、向西、向北都不行,那么只能向南,所以东南亚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所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下了大工夫,让了大利益,就是要打基础。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不要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容易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影响大局。
中东局势分析
中东局势非常复杂,我大致讲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为什么关注中东。
一是从战略上讲,中东局势的发展关乎我们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2001年“9·11”事件之后提出来的,和中东直接相关。2001年1月份小布什上台后,定位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9·11”之后开始寻求中国合作,因为“9·11”之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中东成为美国全球的战略重点地区。正是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出现了比较宽松、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2004年到2005年美国中国问题大辩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当时有一个很流行的看法,认为“9·11”之后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自己,在东亚一带处处排挤美国,所以大辩论要求美国战略东移,要对亚太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我们研究考察认为美国战略重点不是想东移就东移的,当时美国确实在中东走不了。
二是中国在中东有重点经贸利益。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需要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基本上集中在中东,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沙特阿拉伯,可能占20%的进口量。伊朗排在第二、第三的位置。而且中东也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经贸利益非常大。据说伊朗是中国最大的成套设备出口地。
三是中国西北地区很大的面积是穆斯林聚居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圣地都在中东地区,所以我国关注中东是自然而然的,中东对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
第二、中东为什么始终动荡。
中东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几乎可以这样讲,中东始终在动荡,冷战时期如此,冷战结束后还是如此。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四大因素决定的。
一是中东是一个双重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非洲和亚洲的交界点在苏伊士运河,欧洲和亚洲的结合部在黑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跨两大洲。同时中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东西方问题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有史以来就是如此,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
中世纪有“十字军”东征,历经几百年十多次。西方文明向东方扩张,发生激烈碰撞,由于十字路口的作用,在这个地方积淀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深厚的宗教民族文化的积淀。
从民族上讲也是如此,中东有非常古老的民族如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土耳其突厥人、波斯人,还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有几千年历史,但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之所以中东持续动荡,就是因为这个地区太复杂了。
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100多年前,世界上曾经有两个大帝国非常相似: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分别被称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腐朽不堪,沦为西方欧洲国家瓜分的对象。
我记得马克思著作里面曾写到,奥斯曼问题、近东问题(当时的近东就是现在所说的中东)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西方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瓜分完毕。奥斯曼原有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光阿拉伯民族就分在了22个国家,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局面。后来这些地区逐渐独立,好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都是没有的,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边界仍是没有划分。伊拉克和科威特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也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不承认是入侵,而宣称科威特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省,后来被分成不同的国家。
三是石油。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特别是波斯湾顶端非常狭窄的地方,世界五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都集中在这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五个国家石油蕴藏量都在百亿吨,这个地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现的,二战后开始商业性开采,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所在。
四是阿以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一个世纪多了,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阿以争端的核心是巴勒斯坦的归属。所谓巴勒斯坦是一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是现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究竟巴勒斯坦应该归谁,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根据《圣经》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时候,带着犹太人远走到巴勒斯坦这个地方,上帝托梦给他,他所在的地方东西南北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永远给了他和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犹太人不管信教不信教,他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允许给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后,犹太人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一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很多遗址,这一点可以考古证实。耶路撒冷是考古研究不尽的宝库。
但随着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东扩首当其冲的就是征服巴勒斯坦,犹太人奋起抵抗,却遭到了灭绝性的失败。罗马人征服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最后犹太人被流散,活着的犹太人离开这个地方,向中东其他地方扩散,到中世纪后集中在欧洲,后来又到了美国。现在全世界大概两千多万犹太人,最大的一部分在美国,大概有七、八百万人,第二部分在欧洲,大概有六、七百万人,第三部分在以色列,大概有五、六百万人。
犹太人走了以后,巴勒斯坦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民族不断争夺的地方。耶路撒冷现在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耶路撒冷就一平方公里左右,几乎是一个正方形城墙围起来的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是人类摧毁次数最多但又严格在原址重建的城市,堪称奇观。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帝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烙印。一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都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一个民族流散了,没有自己的国家,几千年以后这个民族和宗教还能存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只有犹太人。但犹太人到其它地方的历史都是非常悲惨,特别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当时是重农主义,拥有土地种植农作物是高尚的职业,犹太人却不能涉足这些领域,只能做下贱的工作,比如经商、手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中世纪之后逐渐重商,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垄断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虽然犹太人人口不是特别多,但是力量特别大。
中世纪之后,犹太人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排挤、歧视的历史,屠杀犹太人很普遍。在欧洲,几乎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个洲际性的排犹浪潮,一个浪潮过来,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不断遭受这种厄运。
这样的厄运周而复始,一直到19世纪末,犹太人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要想使犹太人摆脱这种厄运和困境,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非常聪明,他们寻求超级大国的支持,当时找到英国。英国由于要和奥斯曼帝国争夺中东,就支持犹太复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拿到这个地方的统治权,反过来压制犹太复国。犹太人就找美国,美国由于要和英国争夺中东,也支持犹太复国。当时苏联也支持犹太复国。
犹太人是很有前瞻性的,他们很早就说,要把自己的命运始终和最强的国家拴在一起。那时候巴勒斯坦是无主之地,主要是英国在委任统治。全球的犹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巴勒斯坦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就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说起来很伤心,当年犹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好好地招待他们,他们没有衣服,我们给他们衣服穿,没有粮食我们给他们粮食吃,到头来他们要反客为主。
1947年,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取消委任统治,分别成立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按照人口的原则划分,这个地区阿拉伯人口占多数就给阿拉伯人,这个地区犹太人占多数就给犹太人,这样分的结果就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把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分了六块儿,三块儿属于未来的阿拉伯,三块儿属于未来的以色列,而且块儿和块儿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合国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不接受,阿拉伯人更不接受。1948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但阿拉伯国家不接受、不承认,周围的五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中东战争,这就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立足未稳,五个阿拉伯国家都有国家军队,犹太人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美国就说停战、斡旋。犹太人到美国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兵力,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去保卫祖国,等武器、军火、兵源补给的差不多了再接着打。由于美国的干预,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战争的结果是把拟议中阿拉伯国的领土瓜分了,以色列占了很大一部分,埃及占了加沙地带,约旦占了约旦河西岸。
在这个基础上,1956年、1967年、1973年先后又打了三次仗。1967年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包括原来拟议中要建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全部占了,而且还把埃及的西奈半岛八万多平方公里也给占了。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当时的中东战争主要受制于美苏争霸,苏联给阿拉伯提供武器,美国给以色列提供武器,而且中东战争得符合苏联和美国的利益,美国、苏联才提供武器。每当战争有可能使苏联和美国直接发生冲突时,苏联人就放慢提供武器的步伐,搞得战争打不下去。1973年战争之后,埃及觉得二十多年的战争使自己的国家整个边缘化了,就开始退出战争,寻求和以色列的谈判。印度从中穿针引线,穿梭访问,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
埃及和以色列和平以后,阿拉伯国家不答应,说埃及是叛徒,把埃及开除出阿拉伯联盟。其他阿拉伯国家接着和以色列对抗了十多年,但只是对抗,战争是打不起来了,因为埃及是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撤出去以后其他国家打不起来。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控制了中东后要求中东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制以色列,让其以土地换和平,因为阿拉伯国家虽然打不过以色列,但他们始终不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以色列不得不和阿拉伯人谈判,以色列工党拉宾政府上台以后,谈判一度实现了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了约旦河西岸实行自治。这个自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第二步是逐渐把自治推广到约旦河西岸阿拉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第三步是把约旦河西岸整个领土全部交给巴勒斯坦。前两步都基本上实现了,在走第三步时,以色列国内不答应了,因为这真正是要交出土地了,右翼反应非常强烈,强硬派把拉宾给杀掉了。第二步的时候只是交出很少的土地,大概占约旦河西岸不到30%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将近60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是300多平方公里。拉宾遇刺以后,右翼政府上台,和平进程倒退了。1995年以后,双方冲突不断。特别是年,沙龙上台之后,重新开始流血冲突,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阿以冲突太复杂,从宗教上讲,犹太人认为整个巴勒斯坦都是他们的。从现实上讲,约旦河西岸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但约旦河西岸里有一百多个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从定居点开始不断蚕食巴勒斯坦人的领土,这么多年他们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到现在他们仍在扩建,巴勒斯坦人也没办法。如果将来成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里面那些犹太人定居点怎么弄?再者耶路撒冷怎么分割?大家都说耶路撒冷是自己的首都,谁也不肯放手。难民问题如何解决?几十年的战争造成了几百万难民,按照联合国宪章这些难民都要回来的,而原来的祖产现在都面目全非了,该怎么办?
现在中东没有和平的基础,阿以冲突在不断刺激阿拉伯人的神经,阿拉伯人说虽然现在没办法,因为以色列太强大了,背后还有美国支持,但阿拉伯人是海洋,以色列只是生存在海洋中,总有一天会把他淹没,所以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现在都武装到牙齿了,不断炫耀武力。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反恐就胜利不了。美国曾经若干次下决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克林顿时期想投入一百亿美元,资助达成和平以后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难民的回归、赔偿,但确实解决不了。
现在的中东局势更复杂了,“9·11”事件以后,中东不仅自转,还在公转。“9·11”事件之前,美国和中东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以色列基本上是一个西方式的社会,虽然在沙漠里,但跟欧洲没什么差别,此外中东其他国家都是独裁,除了八个君主制国家,原来伊拉克的萨达姆、叙利亚的阿萨德、利比亚的卡扎非、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是独裁者。“9·11”之前,这些独裁政权大都在中东帮助美国维持秩序,美国也保护这些独裁政权。
同时,这些极端政权和当地极端势力之间也有一个默契,就是不要在中东地区搞动荡。在中东主要是阿以冲突,其内部相对来讲还是有序的。
“9·11”之后,美国搞反恐战争,把这两个默契全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这样的国家推广民主,谁不搞民主,就干掉谁。
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政权结构给颠覆了。伊斯兰教分什叶派、逊尼派两大派,逊尼派占主要地位,但90%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只占10%。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结合部、交接点,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仗打得很厉害。伊拉克总人口的60%是什叶派,但为了维护阿拉伯人的利益,阿拉伯人不允许什叶派在伊拉克占统治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是总人口20%的逊尼派占统治地位。伊拉克还有20%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四国交界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
伊拉克历史上是独裁统治,不管政权的名声好不好,起码很稳定。但美国非要解放伊拉克人,把政权推翻了搞民主,这样肯定是什叶派上来,什叶派上来后逊尼派肯定接受不了。再说周围像沙特阿拉伯、约旦都是逊尼派国家,他们也会对伊拉克施加影响,让他稳定不下来。现在的中东真是乱上加乱。
伊朗为什么要发展核呢?美国说,伊朗有那么多石油,用石油发电一毛钱就能发一度电,用核发电一块钱还发不了一度电,因此伊朗没有发展核的道理。
伊朗发展核就是要谋求发展核武器,这是显而易见的。伊朗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需要,一是安全需要。这么多年来美国总是威胁他,要是有了核武器就不一样,比如美国敢动朝鲜吗?二是大国需要,尽管我们不太把伊朗看成大国,美国更不把他看成大国,自从伊朗1979年革命以后,美国始终是漠视他、排挤他、制裁他、孤立他。但伊朗大国心态非常强烈,因为他曾是波斯帝国,巴列维王朝时期,人家也是中东的警察,波斯湾的宪兵,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强国。而要想让美国在安全上不威胁伊朗,并且承认伊朗的地区影响和大国地位都是不太可能的。
实际上,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地区性的问题没有伊朗的配合是解决不了的。但美国始终不接受伊朗现在这个政权,因此伊朗问题也解决不了。
怎么看当前经济形势 篇6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市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说的这句话,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让经济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本是今年经济发展主基调“稳中求进”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今年宏观经济运行近半年之后,温总理再次强调,说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加大。
早在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就已经将今年中国GDP增速目标调降至7.5%的水平,希望以更持续性的稳定增长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也缓解因高增长而带来的某些突出问题。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之快之大超出了早先的预期,因此,温总理作出这样的强调,就是要在不确定性的形势变化中首先确保年度经济增速的稳定。当然,这一稳定不是说非得要保持8%或更高的水平,而是要使年度经济增速不低于7.5%。
就以上两层意思而言,稳增长是不希望经济增速下跌过快,尤其是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之时避免出现像2008年大幅快速下跌的情形。现有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8.1%,4月份的GDP增速低于8%。
从这些现象看,当前的稳增长的确处于一个相对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不是要如何将经济增速平稳降到7.5%的水平,而是要在内外部经济形势可能急剧下滑的同时如何以适当的增速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从而避免经济增速的大起大落。这也就是说,在预料到经济形势可能超预期下滑前提前启动适当的稳增长措施,而在经济形势相对稳定时继续平衡回落高增长。
“稳增长”的深意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速全面放缓,许多数据超出了年初的预计。当前经济运行有偏冷趋势,宏观调控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谈及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如果没有一个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环境作基础,无论是调结构、控物价,还是保民生、促发展,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则从经济长期增长趋势角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如何制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上,既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措施,也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目标。”
“更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也恰恰是各种矛盾冲突的突发期。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有利于缓解各种矛盾与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采访中,上述权威人士如此表示。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发酵、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作为我国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由于遭受欧债危机的冲击。导致其与中国前4个月的双边贸易额仅仅增长了0.3%,远远低于正常水平。”郑新立表示。
除了因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市场萎缩,我国的对外出口,还面临着发展中国家要素成本低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1.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只有6%。其中。出口5932.4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6.9%,这一数据比过去正常年份下降了15-20个百分点。
在外需萎缩的同时,被寄予厚望的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样趋弱。
消费需求方面,由于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增幅比往年低4-5个百分点:在投资需求方面,当前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减弱,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以在建和续建项目为主,新开工项目偏少。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铁路建设因资金紧张已持续下降。今年前4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比正常年份下降了4-5个百分点。尤其是房地产投资,虽然同比增长了18.7%,但与去年同期34.4%的增速相比,下降幅度颇大。
“投资的增长应该说还在正常幅度之内,但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过大,导致投资的增长不足以弥补出口增速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郑新立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1%,“按照过去的惯例,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要比GDP的增速高5~6个百分点。一旦工业增加值增幅下降到11%,那意味着二季度的GDP增速将会降到7%左右,甚至更低。”他说道。
“从GDP季度同比增长指标来看,本轮经济的回调实际上从2010年二季度就已经开始,这是自1992年有关部门发布该项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连续6个季度回调时的情况。”因此,余斌认为,维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趋势,应该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
“稳增长”:不能异化为新一轮“投资依赖”
近期,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启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文件相继出台,包括投资额超千亿元“两广”钢铁在内的一批投资项目接连获批,支持节能家电消费的财政补贴下发……
为何在全行业亏损的形势下,还要再上钢铁项目?“稳增长”是否会走上“投资拉动”的老路?面对近期一系列“组合拳”,市场抱以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疑虑。
“这一轮投资的方向和力度,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政策有区别,强调更有动力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当前经济形势比2008年实际上要好得多。特别是就业形势还比较乐观,我国没有必要启动像“4万亿”那样的投资计划,但要防止投资冲动,防止部分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稳增长的关键,是提振内需与培育消费,寻找经济发展新“引擎”。刘元春认为,目前出台的政策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保持原有在建项目的连续性;二是落实“十二五”规划中一批重大、事关全局的项目;三是对民间资本开放,为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创造投资新机会。
提振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其一,绿色及高端导向。此次中央财政投入1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在以增加投资助力“稳增长”的同时,更凸显“绿色投资”倾向,投资主体也向多元化推进。近期核准的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建设均以压缩钢铁产能为前提: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钢铁产业“大路货”过剩,但“精品”不足,这些项目的产品主打高端产品。
其二,消费导向。此次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平板电视和节能空调,每台家电补贴资金100元至400元不等。初步预计,推广高效节能平板电视和节能空调将拉动消费1350多亿元,这对国内消费市场是雪中送炭。
其三,市场导向。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国家正通过结构性减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等。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从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电信等领域建设已经显现出,国家正在从依靠政府投资转向市场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要追求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
“经济减速一政策刺激一投资过热一宏观调控一经济减速”,这一怪圈是否会在此次“稳增长”周期中出现?
“长远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速度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仅靠投资拉动,解决不了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广说,中国经济已到了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经济体。2011年,在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增加值完成3062.6亿元,同比增长17.1%,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超两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说,未来国家和地方的投资方向将更为侧重“转型”,将科技创新摆到核心位置,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根据相关部署,国家在继续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多财政投入将用于培育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长远考虑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刘元春说:“适度放开投资是有必要的,但是度的把握和方向同样重要。必须坚持‘稳调’结合,追求有效益、讲质量的增长,追求物价稳定、民生改善的增长。”
“转型发展需要注入新活力。”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更应致力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打破‘玻璃门’,为民间投资‘松绑减负’,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认清当前形势 加强医德医风 篇7
虽然目前从总体来看, 我国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经过多年努力, 通过各项措施大力改进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 但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影响, 医疗行业仍然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重要的因素还是一部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较差、职业道德低下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当前的新形势, 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医德医风的建设工作。现就目前新形势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 提出以下几点认为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医德医风的内涵问题
1.1 抓抵制红包和回扣的同时应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目前, 索取红包及回扣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也是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中的主要整治内容之一。近年来, 各级相关部门及医院都高度重视, 采取了多种整治措施, 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 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那么在抵制红包、回扣等众多不良现象的同时, 我认为必须要与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举。一方面要经常性的组织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职工认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胡总书记的有关重要指示, 以武装全体职工, 指导工作。二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使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三是坚持反腐倡廉教育, 使大家了解在新形势下我们卫生行业怎样进入市场、占领市场, 不断培养全体职工的责任感、事业心, 从而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一切从患者要求出发。四是加强专业技术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如开展继续教育、病案讨论、选派人员深造学习等, 要表彰鼓励大家刻苦钻研,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
1.2 改善服务态度的同时应引导患者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
在医患关系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医务人员, 因此, 强调医务人员养成良好服务态度十分必要, 也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 少数患者不讲就医道德, 不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缺少尊重, 比如有的患者及家属寻衅辱骂甚至殴打医务人员, 无故拖欠医疗费用, 以及借故提出经济赔偿等不合理要求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久前, 重庆市西郊医院内科的护士就莫名其妙被家属殴打至头皮血肿;急诊科的护士也无辜被醉酒的患者家属打耳光, 这种行为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 伤害了医患关系。因此, 重庆市西郊医院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中, 一方面, 下大力气抓好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改善, 另一方面, 本着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也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通过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对医院的专家特长、专科技术优势、就医环境加大宣传, 以增强患者对医院良好的“印象”, 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二是明码公布各项医疗收费项目以及药品的价格, 严格一日清单制度, 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格执行患者知情同意的各种手续, 开展的技术、项目等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支持、认可, 并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之一。
1.3 抓院内制约与加强院外监督并举
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中, 为加强院内制约机制, 重庆市西郊医院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措施基础上, 近年来, 又针对需要防止和纠正的问题, 制定了各种相关办法, 从政策、制度上强化了院内监控和约束效力。与此同时, 更加注重了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及行风评议的会议,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了通畅的联系渠道, 坚持走访医疗体系单位, 并对来自社会各方面反映的意见、建议给予落实并及时将落实的结果反馈。
2 着力改善“窗口”部门的形象与服务
“窗口”部门代表着医院的形象, 如何进一步改善这个“面子”的形象与服务对于医德医风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因此, 近年来, 许多医院都对“窗口”部门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新建或改扩建门诊部和住院部, 围绕方便患者增设了电脑显示屏或电脑触摸查询系统等, 大力改善“硬件”建设。但是针对“窗口”部门的服务与技术等问题的投诉却仍然时有发生, 如有的“窗口”部门工作人员表情冰冷、态度生硬, 有的“窗口”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及操作熟练程度不够, 导致患者挂号、收费、拿药、治疗的等候时间过长, 都引起患者的纠纷及不满。因此改善“窗口”部门的形象与服务更是目前医德医风建设中的着力点。
2.1 改善“窗口”部门“硬件”设施的同时更应加强“窗口”部门队伍的技术建设
如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讲座、培训并进行考核, 各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定期参加门诊工作列入制度要求, 做到每个学科专业每天均至少有1名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出诊, 并列为干部年度业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 坚持选拔思想作风好、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青年技术人员相对固定在门诊工作, 对进修生、实习生参加门诊实施从严控制, 并指定专人带教, 在干部管理上还坚决防止和纠正把门诊部作为安置年高体弱人员的部门的做法。实践证明, 建设高素质的技术干部队伍是有效的。
2.2 抓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保证
许多医院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 采取了许多综合性治理措施, 如取消了排队挂号的传统做法等等, 但同时也应下大力气抓好“窗口”部门工作的质量保证。首先, 重申要严格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 努力提高“三次确诊率”, 减少患者同一疾病的复诊率;二是积极创造条件, 开设相关学科、组织专家参加疑难病、复杂病患者的诊治;三是调整急诊科布局, 强化急救技术训练, 切实抓好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四是注意抓好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 不断完善质量保证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使质量保证真正落到实处。
2.3 抓“窗口”部门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科室工作
“窗口”部门工作是医院一系列医疗工作的“龙头”, 而科室工作又是“窗口”部门工作的强有力支柱, 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 抓“窗口”部门形象建设, 既要抓“窗口”部门自身工作, 也要重视抓好科室工作, 让科室来关心、支持“窗口”部门的工作,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 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共同为“窗口”部门形象建设贡献力量。
3 着力整治药品和器材采供工作
3.1 抓药品和器材采供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厂家与推销员的监控管理
近年来,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回扣现象提到了“违法”的高度, 开展了整治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动, 一些厂家、推销员仍然采取不正当手段借用医务人员之手进行促销, 负面效应日趋严重。对此, 重庆市西郊医院多年来坚持从“主渠道”采购供应, 并通过成立药品、器材采购领导小组, 集体讨论议定, 严把质量关、价格关, 对以医谋私、索取回扣的人严肃查处。与此同时,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规范行业管理, 健全有关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他们的监控管理。
3.2 抓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同时须引导患者合理消费
当前, 由于科技的进步, 高新技术、新药特药品种繁多, 加之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 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合理使用各种药品、器材不仅是医疗工作的需要, 也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 重庆市西郊医院加大了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 并坚持开展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加强了对临床用药的检查指导, 并逐步制定单病种诊疗方案, 规范各项检查与治疗用药。对医务人员进行强化经济观念、节约观念的教育, 强调在保证诊疗效果的同时, 对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 选择既疗效好又最经济的诊疗方案。同时,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实施严格的审批手续, 从严控制新药上市以及广告宣传, 防止误导广大患者。
总而言之, 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德医风好与不好, 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 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正确分析医德医风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 常抓不懈, 实行标本兼治、纠违并举, 从每个环节的工作做起, 我们相信, 医德医风一定会好转, 医患关系一定会改变。
参考文献
[1]宋月丽.浅谈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医德医风建设[J].南方论刊, 2007 (7) :76.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8
一、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
(一) 当前国际局势多极化发展明显, 总体来讲是稳定中有动荡。
当前的国际局势发展是逐步走向多极化, 虽然美国称霸一方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但是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际政治力量也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多极中的一极, 比如有迅速崛起的中国, 国力得到大大恢复的俄罗斯及不断壮大崛起的印度及欧盟等等。可以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朗。另外,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中, 我们可以断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 但是国际局势还是呈现出了稳定中有动荡的局面, 尤其是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还是不断出现, 甚至说很多地域性的动荡和不稳定还在有所加剧, 这样的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 国际恐怖主义有所抬头, 国际间反恐斗争仍然面临重大压力。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世界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频繁发生, 但是发生恐怖主义袭击的地域还是相对集中的, 比如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及中亚等地区, 特别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家的边界地区, 国际间反恐合作斗争形势更加复杂, 反恐斗争面临更加复杂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另外, 我们必须要看到,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也威胁到了中国, 特别是在新疆及内蒙等边远地区, 为此, 我们必须要严厉打击三股势力, 一是严厉打击极端宗教主义, 二是压力打击民族分裂主义, 三是严厉打击恐怖主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宁稳定, 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深入发展。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日益突破, 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配置和优化, 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也得以深入发展, 这将会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另外, 经济区域合作化也不但对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自身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且还非常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的合作化也给世界各国增加了风险和挑战, 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 甚至因此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贯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 主张各国在面对冲突或问题的时候都能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都能通过谈话来解决争端。
(四)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 我国的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 同时这也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另外, 处于深刻变化和多极化发展格局下的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 目的就是在后来的国际秩序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也不例外, 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 中国始终都会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目标, 积极构建平等互利及和睦友好的周边环境, 最终为能在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也直接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为直接的有二个方面。首先就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合作化的深入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更面临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在过去时间不久的世界经济危机浪潮中, 中国的经济虽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但是中国的经济还是实现了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的国家就开始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强劲竞争对手, 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就面临了很大的压力, 面临的经济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和残酷。其次,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受到了威胁。一方面就是世界军事强国, 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都在进一步对军事进行扩张, 增加军费开支, 这使得世界和平与安全受到了很大的潜在的威胁。另外一方面从局部地区来看, 跨国性质的犯罪问题, 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恐怖活动频繁都对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产生了威胁。
三、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形势及其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来看, 世界正逐步进入到了经济动荡和格局不断调整革新的新阶段。并且我们还要看到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是总体稳定, 但是局部动荡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来应对。
(一) 中国必须要正确把握国际形
势的新发展趋势和特点, 积极做到趋利避害, 以应对国际经济挑战。首先,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准我们国家的身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虽然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政治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政治及经济秩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很多新兴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不断成长的时期。还要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不能轻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力实力, 要看到西方发达国际至少在目前还有很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发展起来的, 并且整个发展过程也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其次,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 中国必须做到趋利避害, 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 从而积极推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新构建, 最终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目的。具体来讲, 中国必须要积极参与到需要中国参与和帮助的各种国际救援中, 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另外, 中国对外来讲还必须要主动参与到众多的国际新规则制定过程中来, 对内来讲仍然必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这样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为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 在世界依然动荡不安的大背
景下, 中国必须要审时度势, 抓住重点进行国际对外关系布局。当今的国际形势可以说仍然还是处于动荡和不安中, 国际恐怖主义及局部战争和骚乱还是此起彼伏, 所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那么对于我国来说必须要审时度势, 必须要做到顺应潮流, 能尽力和充分利用我们当前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资源来发展自己。为此, 中国首先要必须要做到能不断盘活我国外交资源, 从而全面推进和妥善处理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各方关系, 要不断深化中国同世界各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交融, 要不断增进同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合作关系, 要不断加强同世界多级势力的合作与交流。其次, 中国必须要通过巩固同周边国家的战略依托关系来有效提高处理涉主权争端的能力, 尽力减少同周边国家在地区战略上存在的分歧, 从而不断夯实中国在外交全局中的中的战略根基。最后就是中国要在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努力向国际社会展示清楚中国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趋势, 消除国际对我们国家发展的敌意, 减少很多周边国家对我国快速增长的实力的恐惧感, 这对于中国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中能顺利得以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期,
同时要尽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 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顺利度过当前的利益碰撞期。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促使了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迅速崛起, 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兴起, 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日益走向多极化。这不但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非常有利, 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 我国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良好和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有利于我国通过独立自主的方式来处理本国事务。但是另外, 我们还要看到, 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也使得各国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利益碰撞期,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新兴大国的及周边国家对我国的防范意识和态度使得我国发展面临一个非常敏感的矛盾期, 为此中国必须要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 同时努力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比如要积极化解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矛盾, 要积极化解中国崛起同西方遏制之间的矛盾, 要积极化解中国发展同新兴大国关系利益调适磨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等等。
(四) 中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技兴
国的战略, 努力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 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就决定了其在国际中的实际地位, 虽然说我国的科技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但是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当前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显得有所不足, 所以我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努力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水平。为此, 首先我国可以成立由我国著名的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对我国的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进行决策和监督实施, 从而不断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科技投入。其次, 中国必须要扩大优惠政策来吸引国际著名专家和学者, 以便能解决掉我国当前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最后就是中国必须要积极建设和创新科技发展体系, 以便能有效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总之, 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不但可以大大提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及实力, 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原洪:《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国际问题研究》, 2006年1期。
[2]赵晓春:《2010年国际形势回顾与特点分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年1期。
[3]陈向阳:《当前国际形势特征与中国外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年4期。
[4]叶小青:《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 《长白学刊》, 2009年3期。
[5]金灿荣:《发展中的国际形势新特征》, 《现代国际关系》, 2007年12期。
当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形势 篇9
一、消费品市场是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亮点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年增长速度为9%, 增幅下降4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为17.2%, 增幅下降8.5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9.5%, 增幅下降5.4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9%, 增幅下降9.3个百分点,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比上年下降1.4%, 国内出游人数增长6.3%, 增幅下降9.2个百分点, 全年税收收入增长17.0%, 增幅下降14.4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是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亮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6%, 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8%, 比2007年加快2.3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的超强劲增长, 使我国消费品市场消费规模顺利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创立消费品市场消费规模发展新的里程碑, 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成果。我国消费品消费总规模1992年突破1万亿元, 用了近44年的时间 (1949-1992年) , 2003年消费品消费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从1万亿到5万亿元用了11年时间, 而从5万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仅用了5年的时间, 零售总额就增加了19 278亿元。2008年社会消费品突破10万亿元, 标志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 消费领域和消费潜力将得到更大的拓展和提高。
二、实际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创1978年以来最高水平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看, 2008年增长14.8%, 快于GDP增长速度 (可比价格计算) 5.8个百分点, 创1978年以来快于GDP增长速度的最高水平, 14.8%的实际增长速度也创下1986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最高水平。
三、农村市场表现十分突出
2008年, 我国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7%, 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1%,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仅落后于城市1.4个百分点, 是1995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创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四、餐饮业零售额增长速度大幅加快, 创1997年以来最高增长速度
2008年,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4.7%, 比2007年加快5.3个百分点。增速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增连续30年快于批发零售业的增长速度。2008年住宿和餐饮业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各月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2%以上。
五、小型和个体商业快速增长
由于农村市场的快速增长和高物价及金融危机造成的消费下移等原因, 2008年, 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 (小型和个体商业) 的名义增长达到了20%, 比2007年加快8.1个百分点, 实际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3.3%, 比2007年加快5.5个百分点。
六、大型批发零售企业销售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实际增长17.2%, 低于2007年4.4个百分点, 其中第四季度实际增长12.4%, 低于2007年7.8个百分点。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监测结果, 也显示相同的运行态势。2008年第四季度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速度大幅减慢, 第四季度仅增长9.8%, 低于前三季度13.5个百分点, 低于2007年同期17.6个百分点。
七、物价前高后低, 推动消费实际增长持续加快
当前奶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篇10
1 市场行情分析
2013年开始, 鲜奶收购价格达到5元/kg左右, 公牛犊价格也达到了2000元/头左右, 奶牛养殖效益可观。奶价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奶牛存栏量和奶产量下降。受2008年“三鹿事件”影响, 2008~2012年, 奶价一直在3~3.5元/kg左右徘徊, 饲料价格不断上涨 (如玉米价格上涨50%左右) , 奶农养殖利润下降, 基本处于微利状态 (每头奶牛盈利1000~2000元左右) , 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 纷纷淘汰奶牛。此外, 为确保奶业质量安全, 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 从2008年起, 国家开始取缔奶牛散养户, 许多散养户由于离家远等原因不愿在奶牛小区养殖, 纷纷把奶牛处理掉, 造成奶牛存栏和奶产量下降, 奶价升高。
2 标准化奶牛规模场养殖效益分析
所谓标准化奶牛规模场, 指牛舍实现卧床饲养, 分群饲养, 漏缝地板, 有较好的防暑降温设备, 标准化奶厅、实现全混合日粮饲喂, 饲喂苜蓿、羊草、精料、青贮, 有与规模相适应的沼气池, 污水处理设施等, 泌乳牛年单产水平达7.5t左右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犊牛和青年牛的前期饲养成本和后期淘汰牛销售收益基本持平, 这里忽略不计。
从表1来看, 标准化奶牛规模场奶牛平均单产7.5t, 每头奶牛年利润可达到1万元左右, 存栏300头泌乳牛的奶牛场年利润可达300多万元;若不计银行利息, 年利润可达420多万元。
3 奶牛小区散养户效益分析
从表2来看, 由于奶牛小区散养户以一家一户养殖为主, 奶牛户主要购置奶牛、饲料、兽药等, 不用投资建设牛舍、奶厅、水电、土地等, 虽投资较少, 但饲养管理技术较低, 奶牛不能分群饲养, 基本不饲喂全株青贮、羊草、苜蓿等优质牧草, 奶牛产奶性能低下, 平均单产仅5.5t左右。若不计算人工工资, 每头奶牛可盈利0.87万元, 饲养10头奶牛年利润可达4.35万元, 基本为一个人的工资;若自己不饲养, 雇一个工人来饲养, 每头奶牛利润不足2000元。
4 奶牛小区投资人效益分析
从表3看, 投资400万元左右建设奶牛小区, 由于奶牛小区管理起来较困难, 泌乳奶牛产奶量低, 平均单产5.5t。奶牛小区投资人按吨奶抽取1200元的鲜奶销售差价, 存栏300头泌乳牛的奶牛小区每年利润可达100万元左右;若不计算贷款利息, 每年利润可达140万元左右。
备注: (1) 年土地租金按每年每亩1000元计算; (2) 折旧期为10年; (3) 年饲料成本包括精料、苜蓿、羊草、全株青贮等, 每天每头泌乳牛饲料费55元计算; (4) 年公牛犊销售收入, 300头泌乳牛年提供150头公牛犊, 每头公牛犊按2000元计算; (5) 每头泌乳牛年产7.5t鲜奶计算; (6) 投资牛场资金利息指投资600头奶牛的标准化牛场, 需固定资金、流动资金1000万元, 按利息, 每年需利息120万元。由于各奶牛场的管理技术水平不同, 收益不相同, 而且差异较大, 这里主要指管理水平较高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
备注: (1) 年饲料成本包括精料和秸秆青贮等, 每天每头泌乳牛饲料费30元计算; (2) 年贷款利息计算, 按贷款10万元计算, 每年利息1万元; (3) 年公牛犊销售收入, 5头泌乳牛年提供2.5头公牛犊, 每头公牛犊按2000元计算; (4) 每头泌乳牛年产5.5t鲜奶计算; (5) 奶农将鲜奶交售奶牛小区, 价格为3.8元/kg左右。
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取向 篇11
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中长期背景
概括地讲,当前我们把握中国经济面临的中长期背景最重要是把握三点:
1、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和潜在增长率下降
2、粗放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转方式刻不容缓
3、消化前期大规模需求刺激所积累的矛盾
这三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叠加的,共同构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的背景。
三、2014年的经济环境及政策取向
2012年四季度以来经济总体而言逐步走稳,可喜的是在经济增速显著放缓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当前经济的回升,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旧的发展模式。因此,调结构、转方式仍然是任重道远。那么,今年经济环境如何?
外部环境:总体而言,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去今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和外需状况有望小幅改善。但考虑到近年来我国出口竞争力开始下降、贸易区域结构中发展中国家占比超过一半的情况,估计今年出口仍将维持与去年大体持平的、相对低速的增长格局。
内部环境:从内需环境看,投资方面,预计今年投资增速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略有下降。消费需求方面,增速将保持基本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将略有上升。总体来看,今年的需求环境与去年大体相当,不会比去年有明显改善,当然明显恶化的可能性也不大,可以说是基本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部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信心,释放活力。
政府政策的总基调或总取向就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大的波动和风险的情况下,抓紧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尽快构筑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奠定制度基础。
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档案工作 篇12
一、加强教育, 不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人员, 应当忠于职守, 遵守纪律, 具备专业知识。档案干部队伍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决定因素。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做到:1、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应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政策水平、文化知识, 有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管理和计算机知识。做到精通档案专业、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团结一致。带头做好档案工作。2、要把档案事业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公开选拔档案干部, 这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满足选拔高素质档案干部, 更重要的是能形成健康向上的导向, 形成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促进干部任用的良性循环。3、发展档案事业, 加强档案队伍的专业技能教育。可以采取以在职教育为重点, 全面开展档案人员岗位培训, 同时开展广播、电视、函授、自学考试等远程教育, 对职工进行终身培训。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 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并虚心向老同志学习, 增强自身素质, 除参加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以学致用的目的。
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如今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 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 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目前,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面对现实, 重点解决好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基础业务建设问题。1.要解决和改善保管条件, 在专管专室上下工夫。配置密集架、档案柜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配置微机、复印机、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要案管理软件等现代化设备。2.要解决好“收、管、用”的问题。收, 即按照档案法规将应进馆室的档案及时齐收全。管, 即按《档案馆工作通知》、《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管理好。即通过编目、编研大力开放档案信息资源, 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要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 必须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 有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档案管理才能实现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档案工作人员要明确档案管理范围、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使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1.要制定归档制度。归档制度应明确规定各种文件材料的归档原则、归档范围、文件的要求及归档时间, 使其能够全面地反映档案管理情况, 以便提供利用。2.是安全保管制度。档案保管工作, 是实现维护档案完整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 安全保管制度必须充分考虑现有客观条件, 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保管措施。3.是建立档案保密制度。保密制度主要是利用档案的保密措施及时档案人员的保密要求。4.是建立档案借阅制度。借阅制度应明确制定借阅档案时所应具备的各种手续及借阅时对档案保护等的要求以有复制、抄录、反馈登记等制度。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国际安全形势08-24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征论文11-21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特点08-17
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08-29
当前国际形势调研报告08-01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05-16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10-22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分析05-27
当前大学生对目前国际形势的认识08-24
浅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