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金融形势

2024-07-02

当前的金融形势(共8篇)

当前的金融形势 篇1

一是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应持续关注信贷风险。二是从物价走势看,8月份CPI同比增速春节后首次回升,虽不意味着立即反转,但综合各种情况,后期通胀风险有可能大于通缩。要关注物价变化,适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三是利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机遇,扩大银行业务收入来源范围,优化收入结构。

客观分析当前业务经营形势

(一)经济形势。从宏观形势看,对外出口依然疲弱,对内需求不旺。但是进入三季度,我国整体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的态势。基础建设投资扩大,房地产投资回暖,这些都会拉动消费增长。扬州市政府也加大了四季度招商引资和项目推动的力度,全市基础投资、房地产投资在不断扩大、消费有所增长,经济企稳回升。

(二)银行形势。当前形势下银行面临的挑战更多:一是外部经济增长趋势性放缓不会改变。经济增速放缓,会使银行面临发展减速的压力、发展转型的压力和风险管理的压力。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的深化阶段。这会使银行潜在的盈利能力下降,银行经营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三是监管政策更趋严格。管理部门加大了银行信贷规模管控、存贷比要求、资本约束管理和相关业务监管。四是金融脱媒加速推进。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加速发展,证券市场一些重大政策出台,保险资金大量投放到金融市场,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民资都十分活跃。面对以上形势,全行要加强研究,因时而变,以变求存,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当前的金融形势 篇2

一、国际经济复苏前景错综复杂, 经济金融格局面临深刻调整

1、债务危机风险凸显, 延缓了经济复苏步伐

今年以来, 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 (PIGS) 等欧洲国家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日本也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 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这次债务危机与次贷危机的相似之处在于, 两者都是消费信用的过度透支;不同之处在于, 债务危机是政府为了支撑养老、医疗等社会消费导致政府信用透支造成的。而次贷危机是在土地升值的预期下, 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为住房消费过度融资, 造成个人和金融机构信用透支造成的, 消费特征更加直接和突出。为了应对债务危机, 欧元区各国联手开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救助计划。同时, 美欧日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增税和削减公共开支等财政紧缩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势必会导致消费紧缩, 使经济复苏进程更为艰难漫长。

2、经济复苏冷热不均, 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整体来看, 与发达国家的消费不足、经济低迷相比,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总体良好, 成为经济复苏的积极力量,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这当中, “中国生产、美国消费”成为当前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人们也纷纷用G2来描述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具体来看:

一是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削弱。长期以来, 美国通过华尔街资本市场把美国消费所产生的债务, 做成泡沫化的各种金融工具卖到全世界, 为美国的高消费筹资。但这次金融危机宣告了这种依赖虚拟资产财富效应支持负债消费的发展模式的破产, 也宣告了华尔街神话的破灭。尽管美国仍将长期是世界头号大国, 但其下行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信任度也开始严重下降, 不再盲从。

二是欧盟和欧元面临挑战。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发行把欧洲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 在经济金融领域直接对美国和美元构成竞争。但债务危机暴露了欧盟和欧元的短板, 也是制约欧盟进一步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欧盟内部的经济失衡与成员国各自为政的矛盾。欧元只是货币的统一, 但财政没有统一, 成员国间又缺乏协调, 使欧盟内部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被放大;另一个是社会高福利和人口老龄化, 导致发展包袱沉重、动力不足。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 将长期拖累欧盟的发展, 影响欧元的作为。

三是日本长期深陷衰退, 发展有限。日本经济在出口拉动和城市化升级的带动下, 自1960年起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期。但日本对美国言听计从, 最终使自己陷入被动。先是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广场协议”使日元升值。之后, 又实施低利率等错误的经济政策, 造成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下降, 而房地产的吸引力上升, 地价飙升, 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 宣告了日本这一轮城市化的完成, 使日本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目标和动力, 出现了自1995年以来经济的持续衰退。

四是中国正在崛起,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与发达国家国内市场已经饱和、需求小于供给、失去了经济增长动力的情况不同, 中国在13亿人口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 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 并在4万亿的刺激经济措施的配合下, 最大程度抵消了出口减速的拖累, 使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同时, 中国抓住机遇努力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比如中国推动东盟建立了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 与亚洲、拉美国家签署了总额高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向IMF注资500亿美元。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力的增强, 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今年初世行将中国投票权从2.77%调增到4.42%就是证明。

五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很大潜力, 表现出明显的“中国化拉动”特征。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普遍有着高度的政治互信,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使这些国家在治国和发展理念上, 都高度认同中国的发展模式, 开始形成高度的经济互信, 并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深合作。同时, 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合作中受益于中国的广大市场, 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扩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比如亚洲其他国家有1/4的贸易是与中国开展的, 而与美国的贸易比重则从上世纪90年代的35%下降到18%。

3、国际金融格局将从美元垄断向多种主要货币相互制衡演变

美元依靠世界货币的地位, 以不断贬值来应对债台高筑, 不仅加剧了美元信任危机, 也对全球形成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欧元、英镑汇价也出现大幅下滑。现在, 很多国家提出了要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要求:欧洲呼吁建立一个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亚洲及拉美一些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区域性货币合作,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逐步扩大在世行中的份额, 这都显示出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此外, 气候、环境、贸易争端等问题, 也都增添了全球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发展任务

1、中国正在并将长期处于建设阶段

纵观各国经济发展, 一般要经历建设、产业、消费三大阶段。首先是建设阶段, 这是发展的初级阶段, 特征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 建设拉动产业和消费。第二是产业阶段。特征是产业发展对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这些社会资源具有较强的调动力, 拉动城市化建设和消费, 对经济贡献最大。当前, 发达国家大多处于产业发展的中后期。第三是消费阶段。这个阶段有形的物质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开始逐步降低, 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量逐步减少, 服务业成为经济主体, 个人消费开始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特征是经济高度的消费化, 建设和产业都由消费拉动。如美国就是消费阶段最典型的代表。美国进入消费阶段后, 消费信贷迅速发展, 消费增长长期超过投资增长, 住房、信息、文化、医疗等与消费、民生相关的领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建设、产业、消费三个阶段逐级演进, 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从时间上看, 这三个阶段有先后关系, 是递进的过程, 不可人为跨越;从空间上看, 是可以并存的, 但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 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不能机械划分。当前, 我国同时具备建设、产业和消费的特征, 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走出建设阶段, 处于产业阶段的发展期, 但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建设阶段, 部分中西部地区还很贫困。所以, 中国建设仍占据主导, 也是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在整体上处于建设阶段。

2、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

城市化是建设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实质内容。它不是单纯的国土物理景观和人口构成的变化, 而是推动着两大根本变革:一是土地变资产, 二是农民变市民。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所描述的, 欧洲由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大发展。但资本主义的城市化是资本家追逐利润驱动的, 通过剥夺农民土地, 把农民变成无产者, 把地主变成资本家, 解决了资本和劳动力的来源。而中国的城市化是社会革命驱动的, 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 以全民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为使命的, 这是中国与西方城市化本质的不同。还有一个重大不同, 就是中国城市化的人口规模几乎是发达国家已实现城市化人口的两倍。这都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 也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社会革命。

一方面, 城市化将为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快速增长提供不竭动力。目前, 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6%, 还处于较低水平, 但发展很快。估计2020年将达到58%, 2050年将达到75%~80%, 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动力。据测算, 到2025年,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总投资需求将近150万亿元, 全国将有13座人口规模超过千万的巨型城市, 建筑面积需求近400亿平方米, 电力需求近9亿千瓦, 有多达170座城市要建立大规模交通系统, 需要铺设50亿平方米的公路和2.8万公里的地铁。城市化同时也会带来社会分工、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 农民变市民有利于带动消费;另一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居民消费结构也将升级。所以, 城市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根本动力。

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统筹城乡建设、产业消费、区域协调、绿色低碳、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任务非常艰巨。首先, 统筹考虑均衡发展问题。现在, 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凭借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先富起来, 但中西部地区的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发展差距较大, 需要统筹现在13亿、将来15亿人的小康和福祉大体同步。其次, 统筹考虑就业、消费的平等和普惠问题。很多商品在发展初期通过赢利来加快发展, 等发展到一定规模, 商品的社会性开始凸显, 就要在经济规模效益下向消费者让利实现普惠, 不仅不能大幅涨价, 有的甚至会降价, 比如粮食、电信、医药等。再次, 增强城市和城镇的承载能力, 实现两者协调发展。要注重发挥城市群的重要载体作用, 延续以城市群为主体格局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 实现城镇发展模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最后, 科学统筹协调土地变资产的过程。西方城市化把农民变成失地的无产者, 而中国把土地变资产中的一部分返还给农民, 使农民变成有资产的市民而不是城市贫民。同时, 政府在推动土地变资产中, 要看到土地是所有功能的共同载体, 不能以价格高低作为衡量土地价值的唯一标准, 还要兼顾社会功能, 直接为中低收入住房、医疗、教育和其他社会事业提供足够用地。

3、新型工业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历史时期, 但工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能耗较大、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重化工业深入发展, 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解决的出路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空间。一方面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注重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形成新的战略产业集群,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把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 努力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发展模式。另外, 在大型工业项目迅速发展的同时, 要加快发展中小企业, 特别是通过形成或延伸产业链, 增强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

4、中美经济互动是影响中国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在“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互动发展格局下, 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大幅增长, 外汇储备迅速积累, 出口创汇在结售汇制度下转化成巨大的人民币货币扩容。由于这个货币扩容是以出口超过国内消费需求的剩余商品、有贸易实物为抵押, 而不是单纯的货币信用增长, 所以是一种低通胀、健康和可持续的流动性充裕, 使国际贸易、货币扩容与城市化、工业化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资金和物质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还处在低端, 背负了许多强加的沉重包袱。一方面, 在国际资源市场中, 我国处于价格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对于一些资源大国炒卖资源产品开出的天价, 我们只能被迫承受。另一方面, 中国发展的一部分红利, 通过美元贬值又补贴给美国。所以, 我们只有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 依靠中国在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努力和优势, 逐渐削弱和减少我们背负的不公平包袱, 使中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所需能源资源, 这才是从国际化低端走向高端的必由之路。当前, 世界经济金融格局面临深刻调整, 这对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应要抓住这一机遇, 通过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加快金融国际化的步伐, 发挥金融先行作用, 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 参与国际竞争, 增加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为城市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紧迫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明确的战略任务,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个任务更加迫切。中央指出, 这次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 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比如, 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 这种模式极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去年, 驱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现“两快一慢”的格局, 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92.3%和52.5%, 而净出口的贡献率为-44.8%。此外, 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2009年, 我国石油、铁矿石、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超过50%, 铜和钾更超过70%, 铬90%以上依靠进口。按照目前GDP增速测算, 我国45种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到2010年仅剩24种, 到2020年仅剩6种, 其中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将基本枯竭。单纯拼资源、高投入、高能耗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必须加以转变。

总之, 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已经成为中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和任务, 这也对金融支持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长期处于建设阶段的国情特征, 决定了我们面临着长期艰巨的开发性任务, 中长期建设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根据测算, 未来“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期间投资增速将分别为16.7%和14.7%, 投资总额分别为205万亿元和362万亿元, 中长期投融资需求将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现阶段财政资金有限、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情况下, 需要发挥我国高储蓄率的优势, 通过专门机构把分散小额短期的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 转化为集中大额长期资金, 满足大规模建设、开发的需要, 同时防范集中大额长期风险, 而这些正是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历史使命。

三、开发性金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

1、开发性业务需要开发性金融

开发性金融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 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 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促进市场建设、制度建设、信用建设, 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 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开发性金融都是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存在着大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没人做、不愿做的开发性业务, 表现为发展中的瓶颈领域、薄弱环节, 以及国家战略性、政策导向性的业务。这些业务往往需要集中、大额、长期的资金支持, 具有建设周期长、风险控制难等特征, 为财政力所不及、商业性金融普遍不做或不愿做、资本市场也无法覆盖, 这就需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作用, 一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方面用开发性方法弥补信用和市场的空白缺损。

2、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实践

中国的开发性金融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国家开发银行是这一探索实践的先行者。开行通过把国情与国际先进金融原理相结合, 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金融的融资优势相结合, 把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探索了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府重视。这是开发性金融实践的重要出发点。与西方国家不同, 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党的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府组织优势、传统文化优势, 集中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就能够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和协调性, 使制约各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比如, 开行融资支持和配合辽宁省委省政府, 解决了困扰辽宁几十年的棚户区难题, 不仅使上百万人改善居住条件, 同时拆除棚户区释放出大量土地, 建成了巨大的工业园区, 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市场建设。这是开发性金融实践的关键环节。西方经济学认为,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 但这是建立在市场发育成熟的基础上的。在我国市场空白、制度缺损的情况下, 必须主动建设市场, 使市场建设跨越投资、消费和出口,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四动力。开行对每一笔融资都注入市场建设的要求, 把完善制度和信用作为贷款发放的条件, 积极推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等四项建设, 使借款主体最终成为健康合格的市场主体。

三是规划先行。这是开发性金融实践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规划可以大大增强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和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消除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在实践中, 开行把规划作为与各方合作的切入点, 推动各方做好区域、社会、产业、市场发展以及富民的长远规划, 使开发性金融合作建立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财力增长趋势、有融资规划保证的基础之上, 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是融资推动。这是开发性金融实践的重要载体。融资推动的传统概念是指资金支持下的一种信贷活动, 但开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融资推动的内涵。开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 高效率地筹集集中大额长期资金, 投向国家急需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 避免了一般商业金融“短借长贷”的期限错配风险。同时, 在融资推动中融入了市场建设的理念和要求, 既促进形成健康市场主体、有效降低风险, 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金融理念和文化。

五是社会共建。这是开发性金融实践的组织基础。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点, 能够形成推动发展的巨大力量。在实践中, 开行提出金融社会化和社会金融化的理念, 一方面, 主动帮助解决政府、社会、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 使金融服务成为人人平等的、社会化的发展工具;另一方面, 把政府的组织协调增信、群众组织增信、群众道德观念、社会平辈压力等整合为一个社会体系, 构建公众受益、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社会化机制, 形成“支持发展、防范风险”的系统合力。

六是抓好党建, 办好银行。社会主义国家办好国有银行, 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转化为办好银行、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开行坚持把抓好党建的实际效果落实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 落实到推动市场、信用和制度建设上, 落实到办好银行、支持发展的目标上, 使党建成为办好银行的重要支柱、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3、开发性金融的主要成效

一是为实现国家战略和政府意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从成立之初集中资金支持“两基一支”重点项目建设, 到1998—2003年配合扩大内需和投资拉动, 2003—2008年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再到2008年11月以来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开行始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国情出发, 只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 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和政策, 都敢为人先, 以开发性金融的方法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 主动担当国家宏观政策的中长期工具, 积极发挥“逆境托举市”的作用, 为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贡献力量。

二是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建设。在“两基一支”方面, 开行80%以上的贷款投向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 60%的贷款投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 先后支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一大批国家重大项目, 以及国家重点区域发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等。在社会民生方面, 开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医疗卫生、新农村建设、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教育等项目的支持力度, 连续4年获得人民网颁发的人民社会责任奖。在国际业务方面, 开行积极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和经济外交安全, 成功运作了中俄石油、中巴石油、中委基金、中土天然气合作等一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使我国每年可获得大量原油和天然气保障, 数量分别相当于2009年进口总量的39%和45%。今年二季度末, 开行外汇贷款余额达到1142亿美元, 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

三是发挥债券银行的优势和作用。开行是我国最大的金融债券发行体, 也是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债券发行体。截至2009年底, 开行金融债发行量突破5万亿元, 市场存量达3.2万亿元, 是全球发行债券余额最大的银行。通过发债, 开行把社会零散资金转化为大额长期资金, 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发展。同时, 开行积极开展创新, 创造市场上的多个率先, 促进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 也为其他商业银行配置资产、改善经营业绩提供了重要工具。

四是建立独特的中长期风险防控机制, 实现国家利益和融资安全的有机统一。在内部, 开行严控贷款投向, 严格贷款评审, 运用先进的金融工具, 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外部, 以社会化方式防控风险, 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合作, 建立健全社会化联合监督机制, 打造“阳光工程”。同时, 开行还在财务上实施审慎的风险拨备制度, 近年来风险拨备覆盖率都在300%左右, 高于零售银行150%的平均水平, 能够覆盖不同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五是取得并保持优良的市场业绩。截至2010年6月末, 开行的资产余额4.78万亿元, 超过世行和亚行的资产之和。不良贷款率由1997年的42.65%降至目前的0.79%, 连续5年保持在1%以内, 累计本息回收率99.61%, 连续10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穆迪、标普、惠誉等评级机构对开行的评级均与中国主权相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连续9年对开行全面审计, 认为与国际领先金融机构相比, 开行是经营效率最高的银行之一。

总之, 世情、国情都在不断变化, 发展的道路也充满曲折和变数, 但我们只要认识到发展的规律、环境、方向和任务, 特别是找到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办法, 那么发展的道路就会成为通途, 也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下一步, 开发银行将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 继续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出发, 紧紧围绕城市化建设的主线, 坚持开发性金融实践探索, 服务国民经济重大战略目标,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当前的金融形势 篇3

【关键词】有序发展;长远考虑;宏观调控;认识;思考

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也在不断成熟,同时,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政府也在逐渐的增强对于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这一系列措施都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实际情况,对政府怎样更好的金融宏观调控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以便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再加上我国的市场机制本身的不健全,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千变万化,随着带来的是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幻莫测。这些转变有的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起到有利作用,有的则是起到了不利的反作用。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两方面深入的解析。

1.1经济金融形势转变的有利作用

从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状况上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比较快速的增长速度。根据相关的政府机构资料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比较前几年有了一定的降低,但是仍然处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前列,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下几点经济金融形势的转变。第一,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力度,逐渐的将我国的经济结构由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将扩大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由出口和投资向由消费、出口和投资共同拉动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第二,政府增强了对于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同时简政放权,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都积极的颁布了实用有效的政策,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措施也使的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稳定和谐。第三,虽然我国近年来劳动力的优势在逐渐减弱,但是我国大量的人口基数还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我国的国防建设、基础工程、民生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

1.2经济金融形势转变的不利作用

正所谓正反相对,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转变同样给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首先,在我国逐渐的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并没有能够制定和实施响应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我国国内市场上出现了部分通货膨胀,随之带来物价的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随着金融市场的秩序紊乱,我国的金融投资领域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居民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的现象,让大量的钱在银行里变成了“死钱”,使得我国的货币流通迟缓,内需也迟迟难以快速增长。影响了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就是我国由于自身对于市场的干预过多,使得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被压缩,这对于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着重大的不利影响。

二、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状况

现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着许多困境,自身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再加上部分国家对于我国经济的制约。这一切都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得很多人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远大前景产生了怀疑,开始极力主张国家加强对于经济建设的刺激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刺激经济持续增长。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整体还是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面临着逐渐下滑的形势并且处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不过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还是比较良好的并且有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对我国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力度和水平以及我国经济的建设能力而言,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一件坏事。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才队伍的扩大以及经济水平的增长,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条件。这是我国的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必然会带来部分的经济增长下滑,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是我国在新时期的经济建设迈入新阶段的敲门砖。是有必要的,也是需要坚持的。

经济下滑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整所付出的代价。然而现实证明,我国政府的经济宏观调控水平是高超的,是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从2008年至今,国际金融市场一直处于比较大的波动状态,风险较大。

三、我国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调控的措施

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特色,国家通过宏观调控,避免我国金融市场出现极化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基于此,下面本文就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下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1经济金融形势的调控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世界上也处于经济大国的水平。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因此我国的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在确保我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但要符合经济发展的现状,更要处在国家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为此我国的经济政策制定机构必须要加强先进的经济理论学习,要积极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济理论和体系,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科学的制定我国的经济金融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在符合国家的利益的前提下还能够有效的把握住机遇,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开发我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提高我国经济水平。

3.2制定经济金融政策要结合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

经济金融政策制定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效果。因此我国经济金融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必须要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要保证国家近期的经济持续发展,还要能够保证国家经济长远健康有序发展。从近期来看,要遏制房价的飞速上涨,制定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货币流通,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稳定物价,缓解人民生活压力。从长期看,为了能够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健康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金融市场秩序的建设,增强居民的投资信心,加强货币流通。国家还要适当的放松对于垄断行业的掌控,鼓励市场竞争,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适当的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是我国经济持久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公平,对于乡镇和偏远地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和谐社会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喜忧参半,既有着可喜的一面,同时也有着让人担忧的一面。并且由于各种情况导致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复杂,这个时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经济的长远有序发展,改善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和形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且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伟.当前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

[2]苗志芹.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相关政策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3]高飞.我国银行业十年发展历程回顾及当前银行业热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

当前的中国形势 篇4

摘要:中国经济水平总体均在不断的上升,国际地位也明显提高。我国外交在一步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任然充满了来至国内外的各种威胁,当前我国反腐形势、反恐形势依然严峻,我国要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将要下大力度去取缔这样一些阻碍发展的不良风气。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外交 反腐 恐怖主义 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为了更好的更快的顺利的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我们更应该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重视起来,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有许多亮点,这表明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向世界传达中国外交的一种新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我认为,在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30多年来,中国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全方位推进对外友好合作,中国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同世界的利益交融也在日益加深。中国的和平发展,得益于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旋律,又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日益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预见,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国还会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促进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在国内,我们国家在反腐这一力度上也是颇下功夫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反腐倡廉新常态也逐渐显现。反腐倡廉的新常态,说到底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化。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重心都将围绕新常态而改变。是主动适应新常态,还是视而不见、依然故我,检验出一个机构、一名干部是否称职。依托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人们逐渐认识到,反腐倡廉新常态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反腐倡廉呈现出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政治要求的新常态,即党委担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两个责任”基本得不到落实,一些领导干部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一些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不得不说与此有关。诸多信息与细节都已佐证,中央已将落实“两个责任”作为反腐倡廉的重中之重作为反腐倡廉的“牛鼻子”。在此背景下,各级党委和纪委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显然是背离了中央要求。未来一段时期,落实“两个责任”是一条红线,贯穿反腐倡廉始终。作风建设呈现出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主要抓手的新常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八项规定被称为“铁八条”,可见群众公认。然而,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不容忽视,“四风”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痼疾顽症,纠正“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对此,中央有充分清醒的认识,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客观地说,“四风”存在着“树倒根在”的现象,“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广大干部群众最忧心的,是“四风”问题回潮反弹,纠正“四风”雨过地皮湿。中央既充分认识到“四风”的顽固性、反复性,又深知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保持惩治不正之风的压力,无疑将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锲而不舍转作风,弛而不息反“四风”,纪检监察机构责任无可推卸。

惩治腐败呈现出以“零容忍”为基本态度的新常态。总书记强调,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零容忍,意味着反腐败没有“禁区”;意味着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例”,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批大案要案得以查处;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对腐败行为“露头即打”,防止滋生蔓延。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顶风作案,甚至变本加厉,令人触目惊心。事实表明,中央正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那些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将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处重点。围绕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常态,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呈现出以“三转”为改革创新导向的新常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自我革命,是纪检监察机制的改革创新。“三转”的核心要义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突出主职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不该管的工作坚决交还给主责部门,履行“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再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三转”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是涅槃、是重生。

而在另一方面,在近年来,我国多地不断出现恐怖主义影响社会和谐风气的现象,那么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是健全反恐法律,为反恐提供法律依据。在相当长时间里,我国法律没有对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等、作出明确定义,这直接影响了对恐怖活动的打击和对涉恐资产的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合作。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在反恐立法上迈出了第一步,为反恐指明了方向。

二是构建反恐体系,为反恐提供机制保障。早在1982年,我国就组建了“反劫机特种警察部队”,这是我国反恐力量的较早雏形。2004年,公安部成立反恐局。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武警、公安特警和军队为主的一线反恐力量,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反恐力量体系。去年,国家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升级为“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反恐怖工作的领导。而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强化反恐战略顶层设计的又一重大步骤。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为反恐营造有利环境。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国际公害。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进入快车道,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中外合作反恐的成功典范。

那么最后,通过形势与政策这么课程,还想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当前中国外交形式—【百度文库】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篇5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过去的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及今后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2、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3、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4、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总的可概括为:

一个主要矛盾: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三个基本特征:

 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时并有  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

 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一个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上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2001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茅20日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2007年 1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570万人和42.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研究生110.5万人。

2.大学生就业进入高峰

1)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毕业生人数大增: 年 毕业人数(万)同比上年增长(万)2009 611 52(9.7%)2008 559 64(12.9%)2007 495 82(19.8%)2006 413 73(21.5%)2005 340 60(21.4%)2004 280 62(29.2%)2003 212 67(46.2%)2002 145 30(26.1%)2001 115 8(7.4%)2000 107

3、社会对大学生需求数量减少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五”期间(十五是指第十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么到了十五就是2001-2005),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升至峰值(4650万)。加上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750万),每年城镇需安排就业人数达2300万人。以经济增长7%计算,每年新增长的工作岗位只有800万个,供大于求1500万人。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7%,实际失业率在5 —6%。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数3000万人。

与此同时人才需求下降 企业单位——减员增效 政府机关——精简机构 事业单位——下岗分流

三、大学生就业的前景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全球竞争以及中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国家创新战略,这将使得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三)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 3 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优化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四)此外,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

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各州贷款减免计划、军队贷款偿还计划(激励毕业生到军队服役)、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受益的护士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务)等。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2004年以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国务院规定,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五)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

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高等教育。

第二,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在教学模式创新行动方面,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 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四)大学生应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大学生要成功就业,除了要清醒地了解当前严峻的形势外,还需要了解当前就业政策:

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是“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 基本机制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 基本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 新的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大学 毕业生 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2009年就业 政策。

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 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 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 毕业生 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2、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

这里的“观念”既有社会的观念,也有大学生这个群体自身的观念问题。社会舆论应该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近年来,某些媒体针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不良行为无限制地夸张和放大,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识,助长了不利于大学生及其就业的偏见。

 了解当前主要的就业途径。

“小”是中小企业。“三”是第三产业。“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非”是指非政府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外”是劳务外派、劳务输出。

3、提高自身素质

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同时,大学生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4、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想成功,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目标和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也就是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还是被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些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人们普遍关注 8 的一个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从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缩紧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现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变得比往年更难了。最近有很多新闻都谈及目前我国的制造业萧条,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厂。他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人力成本。无视GDP发展与工人提高待遇需求的失误,首先形成了民工荒;其次,因为成本无法负荷大量倒闭。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众多行业迎来了裁员寒流。记得今年春节的时候,“财源滚滚”都用于“裁员滚滚”的谐音,成了新春祝福的忌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在此前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甚至上百个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不怕无人问津。然而经济危机一来,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象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到现在这个时间,起码有40%—50%的签约率,现在只有20%多。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烈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来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中。

二、影响就业的其它因素

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从毕业生总量看:全国应届学校毕业生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1万,总量压力持续增加。而从就业来看,2008年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有168万,再加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2009年需就业高校毕业人数达780万左右,形势十分严峻。另从我市情况来看,2008年毕业生为3703人,回富毕业生2636人,已实现就业1687人,未就业949人;2009年毕业生为3796人(不包括师范类),师范类毕业生为300余人,总计4096人。虽然今年毕业生总体数量与去年变化不大,但由于前两年积累沉淀一部分未就业毕业生,再加上一部分外地生源毕业生来富找工作,毕业生就业压力还是很严峻的。

2、一些用人单位瞄准当前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招聘人才设置条件高,用人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生倾斜,致使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和往届一些就业不理想的毕业生不断跳槽,挤占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而一些低端岗位聘用农民工等,使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

3、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增加,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减少。

三、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造成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之道也绝非单一措施或方法就能够凑效。这一问题涉及全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政府:发展经济,创造机会,实施专项政策。

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根据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家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应地,中央银行调整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将从根本上为就业需求的扩大提供了保障。比如说,我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及时促成了浙丰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极大缓解了我市部分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促进大学生就业还需专项政策的实施: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渡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以我市为例,目前我市在政府层面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根据《富阳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市财政每年增加1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今年,我市提出了实施毕业生“212”就业工程,即资助毕业生自主创新项目20个以上,实训毕业生1000人次左右,解决毕业生就业2000名。创造条件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平台;(2)进一步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民营企业就业。一是实施农村和社区招聘计划。我市从200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已招收223余名大学生进村(社区)工作。今年确保推出岗位88个,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目标。二是实施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及所属服务机构要为其提供就业落户、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人事代理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三是实施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今年力争实现招聘高校毕业生300名左右的目标,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系统,以加快推动基层卫生文化服务机构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为契机,更多地吸纳高校毕业生;(3)进一步强化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突出重点做好未就业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二是做好失业登记和就业帮扶工作。三是做好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重点帮扶工作。四是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平台。

2、高等学校:面向市场,提高质量。

从学校角度,首先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工科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就业又好于文科。在整体就业不景气情况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生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国有本科就业率,原因值得深思。以去年我市春、夏两季人才交流大会为例,提供5300多个就业岗位中,技能型人才需求岗位占三分之一多,而我市1600多名大专高职类毕业生中这类人才仅占7%,大量集中在计算机、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方面。其次,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要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就业信息发布的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多花功夫,并非不可能。每所学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然后组织学生志愿者联系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便可获知比较接近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这些信息,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

3、大学生:准确定位,提高能力。

从大学生与研究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劳 动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说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再抱着过去“天之骄子”的态度不放,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现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话题之一是“你考公务员了吗?”当前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择业手段。浙江省公务员报考比例从2005年到2008年分别为19.46:1,47.46:1,58.24:1,60.98:1,四年高了近三倍。我市2008年招考公务员34人,报名2942人,今年将招考录用公务员39名,应考人员2827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事实表明,凡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自己工作岗位的,当然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没有错,但现在早已不是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了,因此也没有必要要求一步到位,我赞成“先就业,再择业”。其次,要及早准备、早动手。减少依赖、等待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因为确实有少数毕业生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这样的心理不能促进就业。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必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再次,要练好内功,学好本领,有真本事。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这样讲了,但无论怎样,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基础,是关键。毋庸讳言,大学生中有人四年“混文凭”,几年前一个高文凭的确可以帮你找到好工作,现在不行了。必须认识到我国已由“学历型”社会转向了“能力型”社会,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篇6

十八大主要从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纪律建设等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一)十八大报告在反腐倡廉方面新举措

十八大报告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方面,有三个“第一次”:一是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党的五大建设的第四位。我们过去的表述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次十八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二是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是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阐述、进行要求。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部署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一是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体措施:

1、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2、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

3、坚持勤俭节约,改进文风、会风,坚决克服形式会议、官僚主义;

4、加大对党的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特别是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二是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具体措施:

1、坚决惩治腐败,要严肃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2、有效预防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廉政准则,教育和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搞特殊。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3、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权力监督体系,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三是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具体措施:

1、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

2、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3、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和国家作出的战略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 2011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反腐倡廉形势,提出了“三个并存,两个依然”的判断,即: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止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开会议指出: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败斗争的总体态势由“两个依然”概括为“三个依然”,体现了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这实际上是对腐败和反腐败处于相持阶段的一个明确具体的表述,进一步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因此,反腐倡廉必须长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领导职务高的案件多;二是案件涉案金额数量大;三是查处案件中的“一把手”多。这三个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的重点和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

我国的腐败问题正处于从“有所遏止”向“全面遏止”转变,经过不懈努力,从“易发多发期”向“稳定可控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反腐败斗争也从“运动反腐”向“制度反腐”特别是向“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转变。8月22日至26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整个庭审过程公开、透明、依法,程序和实体都经得起事实、证据和法律的检验。这再次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另外,腐败案件的发生率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据统计,从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万多件,结案63万多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万多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万多人。平均每年立案12.8万件,处理13.2万人,移送司法机关0.48万人。而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结案85.2万件,处分88.1万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718人。立案、结案处分人数都有下降。

三、网络成为反腐利器

继传统的来信、来访、来电之后,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手机微博的兴起,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大家从十八大之后掀起的“反腐败风暴”中可以感觉到,网络反腐的作用突显。

2012年12月6日上午,《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突然连发三条微博,实名举报国家发改委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学历造假、骗取信贷、包养情人,引起轩然大波。彼时,刘铁男正以国家能源局局长的身份,陪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已当选中央纪委书记的王岐山出访俄罗斯,出席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九次会晤并签署相关合作文件。刘铁男第一时间通过越洋电话,命令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立即联系媒体“辟谣”。在罗昌平举报当日,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通过《新京报》表示,举报内容纯属造谣,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法律手段处理此事。这一回应,当即受到广泛质疑。在舆论的推动下,先是其子刘德成被限制自由接受调查,刘铁男本人已接近崩溃,一度在办公室里输液维持,政治生涯进入倒计时。2013年5月11日,刘铁男夫妇一并被中纪委带走调查。2013年8月 8日,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被开除党籍公职(双开),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罗昌平成为实名网络举报第一人,同时也彰显了网络舆论的力量。

再往前看,2012年11月20日,疑似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的截图在微博上发布,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舆论热议。事发第二天,重庆市纪委就回应称注意到此事,并且开始核实。22日,重庆官方确认不雅视频并非ps(拼接),继续核实当事人身份。23日,重庆官方发布消息称,确认不雅视频主角为雷政富本人,宣布免去他的书记职务,并且立案调查。从不雅照出现 到雷政富被免职,63个小时,一个正厅级干部在民间与官方的反腐败互动中迅速倒下。

无独有偶,2012年11月23日18时40分,自称是黑龙江双城电视台女主持人王德春的微博账号,实名举报自己遭到人大代表孙德江胁迫,长期与其保持不正当关系。十余小时之后,24日上午,事发地黑龙江省双城市有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纪委成立调查组,查清事情真相。还有,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对情妇的一纸婚姻承诺书,在12小时后,被迅速立案调查。这说明反腐在“提速”,反腐败案件从受理到初核,从立案到结案明显提速,有人用“秒杀”一词来形容这种现象。“秒杀”是说速度之快,“秒”是最短时间刻度,彰显中央反腐态度。速度、力度、透明度,这一系列的新气象既显示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也说明网络已成为反腐利器。

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管理好能提高效率,传递正能量;利用管理不好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带来很多麻烦。例如前些时候,网上流传的“花布抱母”的一张照片,就十分感人肺腑。此事发生在中国台湾省台南市,说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用花布抱着母亲到医院就医的事情,这名男子是一个大孝子,他是5年前从台南市调查站退休的调查员,名叫丁祖汲。他是因为照顾年迈的母亲,才申请提前退休的。这张照片反映的是他抱着病重的母亲到台南奇美医院就诊的画面。许多网友推崇他是“现代孝子的典范”,甚至有网友说:“这是第25孝:花布抱母!”

另外再看前几天被逮捕的网络推手“秦火火”(秦志辉),他为提高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非法牟取更多利益,先后策划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2小时之内被转发1.2万次,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污称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国家制造的;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编造了一些地方公务员被要求必须向红十字会捐款的谣言,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救援制度;捏造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亲生;并将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多达3000余条。他们的行为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网络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他们组成网络推手团队,伙同少数所谓的“意见领袖”组成网络“水军”长期在网络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并以删除贴文替人消灾等方式非法攫取利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其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

说到“意见领袖”,据统计,目前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中,10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1.9万个,百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3300个,千万以上粉丝的大V超过200个。这些人的言论市场很大。但是,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应该牢记并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利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信息真实性”等七条网络底线。谁敢触碰,谁就要受到应有的处罚,谁就要付出沉重代价。网络红人“秦火火”正撞枪口,为我们拉响了“底线”警钟。现在全国公安机关正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秦火火”就是北京警方打掉的一个网络推手公司成员。截止8月15,山西省专项行动中共破获案件144起,刑事拘留49人,治安处罚29人,批捕23人,关闭网站27家。

四、中央高层的决心和举措

(一)中央高层的决心

1、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2、总书记,1月22日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强调: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绝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3、1月23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纪委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言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打铁还需自身硬,职务就是职责、权力意味责任。

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强调:反腐败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歼灭战。

打造人民满意的纪检监察队伍。早在2012年11月30日,刚刚担任中央纪委书记半个月的王岐山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就提出:“信任不能代表监督”,“决不能‘透支’党的信任和信用”,要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中央纪委近期一系列举措

可以总结成“内整风纪,外惩高官,近重指标,远谋治本”16个字,下面咱们就分别来说说。

1、内整风纪(1)、廉政约谈

2013年4月22日开始,中央纪委用5天时间,约谈了53位部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廉政约谈”由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亲自上阵,还是头一次。其约谈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贯彻“八项规定”的情况。有纪检组长被约谈后说:“约谈纪委书记,绷紧了全机关的弦。”而在约谈部委纪检组长后,对中央纪委委员和省级纪委书记的约谈也在展开。(2)、清理会员卡

2013年5月27日,中央纪委召开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清退“会员卡”专项活动电视电话会。王岐山说:“‘会员卡’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国81万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职工递交了零持有会员卡报告。(3)、明确定位

明确职责定位,切实转变职能,将所参加的125个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调整为39个。收缩工作战线,五指并拢成拳,集中精力搞好份内工作。(4)、内部机构调整

2013年5月份,中纪委内部直接负责查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数量,由8个调整为10个。具体而言,是将原来负责西南、西北地区的第五室,拆分出一个第九室,负责西北地区。而原来负责华北、东北地区的第六室,则拆分出第十室,专门负责东北地区。

纠风室与党风室合并,成为党风政风监督室。

效能室与执法室合并,成为执法和效能室。

合并两个不直接查办案件机构,增加两个直接查办案件机构,等于是在不改变编制的情况下增加了查案力量,保证全力向腐败开火。也体现了王岐山书记目前反腐是以治标为主的思想。

(5)、公布内设部门及工作流程

中央纪委监察部共拥有27个部门,特别对外公布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案件、信件的详细流程。中央纪委信访室有关负责人,也首次亮相网络访谈,与公众互动;还邀请境内外媒体,到中央纪委内部参观。虽然撩起了神秘面纱,但却让腐败官员风声鹤唳。

2、外惩高官

过去5年里有30位省部级高官落马,平均每年六名。十八大之后,刚刚8个月,就已经有6名省部级高官被调查了。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今年中纪委全会提出的反腐败方针。中央纪委的重点是打老虎,惩治高官。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疾风中,先是李春城(原四川省委副书记)、衣俊卿(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刘铁男(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倪发科(原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问题高官接连被查,紧接着,中纪委6月23日宣布调查四川省原副省长郭永祥,6月30日宣布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长王素毅,7月6日宣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工会主席李达球等问题高官被组织调查。8月26日宣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从整体来看几乎是一个月一个,最近更是达到了一周一个。相信已经落在中纪委视线范围内的类似高官,不在少数。确实做到了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3、近重治标

十八大之后,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一股“反腐风暴”,而且是“老虎”、“苍蝇”一起打。单是广东一省就查出地厅级干部29人。山西纪委无论是收到举报信件还是数量都出现了10%左右的增幅。山西省7月31日通报了11起典型案件,和11起12人的在查案件,晋城占了3起(申会、常广智、谢宝国)。今年上半年全省处分违纪党员4314人,其中市厅级干部36人,县处级干部119人。晋城政协原副主席申会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们牟取利益,收受他人贿赂人民币310.3万元,美元1.5万元,500克金条一根,售价49.14万元房产一套;收受他人礼金15.9万元;生活腐化,道德败坏,包养情妇并生有一女。被双开,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以后,据不完全统计,截止5月31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2665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2290人次。中央纪委于3月9日和7月29日分两批对14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3月9日通报的六起案件:

(1)、琼中县财政局局长用公款宴请个人朋友等,被免去党内和行政职务,由本人上缴招待费用;

(2)、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借召开银企合作交流座谈会之机用公款大吃大喝,总经理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免去职务,责令参会者自负超标费用;

(3)、白河县县委书记违规借用越野车,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有关责任人受到追究;

(4)、无锡市无锡新区鸿山街道组织80余名干部赴厦门召开务虚会,参观景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并责令参会人员全额承担外出费用;(5)、赤壁市地税局“两节”期间乱发物资补助,局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行政记过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所发物资补助已全部清退;

(6)、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利用村委会新办公场所搬迁之机,大摆宴席,清水乡党委书记、乡长被免职处理,前汪村党支部书记受到撤职处分。

7月29日通报的八起案件:

(1)、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违规公款吃喝,院党委书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聚餐活动费用由院党委成员个人承担;

(2)、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带领16人公款吃喝玩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全部费用被责令由相关人员个人承担;(3)、四川省达州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在考核工作期间公款娱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并被责令退还相关财物;

(4)、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组织10名工作人员赴海南省公款旅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参与人员被责令退赔旅游费用;

(5)、吉林省公主岭市委书记违反规定工作日午餐饮酒,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6)、上海市宝山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等违规接受宴请和收受礼金,受到留党查看二年和行政撤职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收受的礼金、购物卡被予以追缴;

(7)、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为其子大办婚宴收取礼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10名违规使用警车参加婚宴的工作人员受到行政警告处分;

(8)、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党委书记兼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为其女大办婚宴收取礼金,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违纪礼金被收缴。

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1306822件(次),立案155144件,结案153704件,处分160718人,其中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608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961人。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初步核实违纪线索8万件,同比增长10.9%;立案7.4万件,同比增长5.7%;结案6万件,同比增长8%;处分6.3万人,同比增长7.6%。老虎苍蝇都在里面,今年肯定不会少于去年的数字。反腐败是一场关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斗争,没有任何退路,只有一往前行。

4、远谋治本

十八大之前,中纪委已经开始调研,拟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原本计划与上一个五年规划一样,在6月份推出,但是拟好的规划方案送到王岐山的案头,却被他打了回去。不怕推迟,但要高分。过去是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纠风、改革六个方面,什么都谈,但往往没有重点。今后恐怕重点放在“监督和办案”上,现在重新开始调研。谁也知道,光反不防解决不了腐败问题。我们的“两规”是全世界反腐败最好的措施,但是“两规”用了这么多年,腐败并没有因此而降低额度,倒有愈演愈烈之感。这就是说,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惩防体系,结果许多案子“非要等到走到犯罪道路上的时候,案子报了出来你才知道受的损失多大”,甚至有的非要“用死刑才能解决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会议强调,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形成了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良好局面。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经过深思熟虑的“反腐”五年规划,一定不负众望。

五、中央巡视组形成威慑

十八大之后,中央巡视组工作变化很大,组长不是“铁帽子”,改为一次一授权,巡视组长由“职务”变为“任务”;在监督手段上,巡视组工作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并明确了四大任务:一是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问题;二是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方面,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三是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四是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当前的金融形势 篇7

一、关于银行信贷工作的理解

1. 银行信贷界定。

信贷, 即信用、借贷。银行信贷是一种经济活动, 它以银行作为中介, 以有偿的利息回报为前提, 将银行的部分存款暂时借给企事业单位使用, 在约定时间内收回本金并收取一定的利息。在信贷业务中, 银行是独立、专门的金融中介, 它区别于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财务发债的国家信用、个人之间的民间信用和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信用, 可与证劵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相结合, 并将其纳入自身循环, 专司存款货币经营的间接融资, 货币贷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2. 银行信贷的主要资金来源和贷款对象。

银行在信贷业务中主要起着中介的作用, 是架接贷者与借者的桥梁。银行借贷需要募集资金, 其资金来源主要有六大途径, 分别为各种存款、债券筹资、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和同业存放、代理性存款、出资人投资于商业银行的资金。其中各种存款包括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农业存款和信托存款等, 债券筹资主要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国家投资债券和卖出回购债券, 代理性存款主要包括代理财政性存款、委托存款及委托投资基金和代理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基金。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具体对象就是贷款对象, 主要分组织机构和个人两大类, 组织机构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学校, 个人主要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包括一般公民和个体经营户, 其中企业是银行信贷工作最主要的对象。

3. 银行信贷的主要原则。

(1) 企业首先需要提出申请并上报与信贷相关的文件资料。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的营业执照、由地方人民银行核发并在有效期内的《贷款证/贷款卡》及相关的申请材料。

(2) 其次银行要对借贷企业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并进行审核批准。这项工作是信贷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银行需要核查借贷人的相关申请材料及有效证件, 对其还本付息的能力进行评估, 并对借贷人在无法偿清债务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银行利益作出有效的分析, 将上述的各项信息整理形成贷款调查报告, 为银行的审批核实工作提供依据。银行在核实并审批贷款后需要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并办理有关的抵押和公证手续。

(3) 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还本付息, 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使用状况进行评估。在得到贷款之后, 企业需要合理使用贷款, 在此期间, 银行要对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及抵押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防止不法企业滥用贷款以致丧失还款能力, 直至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本付息。

二、银行信贷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营业务, 关系着银行的利润收入。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人们常言“存款立行, 贷款兴行”, 可见信贷工作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在此前提下, 通过对银行信贷工作进行有效改革来促进银行信贷工作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1. 银行信贷审批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当前, 信贷审批主要遵循贷款前调查、贷款时审查和贷款后检查的原则, 但是这一原则并不能完全规避金融信贷的风险性,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审批流程过于简单, 极容易被不良信贷的借贷人钻空子, 形成审批工作的漏洞, 严重损害银行的利益, 破坏银行资金流动的平衡性。

2. 优质信贷市场资金短缺。

房地产市场是当前经济市场的大热行业, 部分银行将大部分的银行信贷资金都投放于房地产市场和股市, 股市属于高风险行业而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风险, 一旦市场动荡会给银行带来严重的危机, 如巴林银行和雷曼兄弟的破产。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市场出现大量的优质信贷顾客, 银行信贷资金被挪用挤占了优质的信贷业务。

3. 不良信贷案例频发促使商业银行必须寻求解决方案。

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年都会产生几笔不良的贷款, 为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纵观银行的不良贷款案例可以发现, 不良贷款主要出现于流动资产信贷方面, 改革银行信贷工作, 加强银行对于流动资产信贷业务的审核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银行信贷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银行信贷工作开展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在金融信贷市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 国家相关部门积极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仍然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在面临危机时仍然沿用被动应对的方式。例如, 当前只有少数银行将风险预防评估机制引入了信贷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范围狭小、深度不足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风险意识缺乏的体现。

2. 银行信贷工作开展中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

我国当前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十分粗糙, 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操作流程和制度、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这严重限制了银行信贷工作开展中的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例如, 在银行信贷工作风险的来源不仅有企业本身还有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个人, 不少企业管理者缺乏金融风险意识, 不能合理使用贷款或本身存在诚信问题, 对于来自贷款企业管者的风险因素, 银行缺乏风险管理机制对其进行合理排查, 最终影响信贷程序的正常运转, 为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3. 银行信贷部门的管理思想落后。

银行信贷机构的管理思想落后是造成信贷工作落后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金融业发展限制逐渐拓宽,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 一些银行为抢占信贷市场资源, 一味强调信贷业务额的提高而忽略了信贷业务质量的评估, 为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工作带来难题。

四、银行信贷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措施

1. 在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中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了意识对于实践活动的重要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的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银行信贷工作中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是信贷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银行要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2. 在信贷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 要实现对于风险来源的识别和分析, 风险来源的识别和分析可以为银行进行准确的风险预估提供依据。其次, 要设置风险管理预案, 建立和规范风险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制度。最后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预警机制。当信贷业务面临风险时, 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风险的监督预警, 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淡化借贷人无法及时还款带来的影响, 并且对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积极落实有效的追款措施。

3. 优化信贷审批程序。

信贷审批程序是信贷业务的核心, 直接关系着信贷业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银行要通过改革信贷审批程序, 形成系统化、严格化、规范化的审批程序, 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控, 以防患于未然。

五、小结

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 银行信贷工作应该着重强调风险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改革, 建立起规范化、严格化的信贷业务审批流程, 最终推动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进步。

摘要:金融信贷工作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 “存款立行, 贷款兴行”, 信贷所产生的利差占银行营业利润的70%左右, 信贷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银行的盈利水平。但是, 信贷工作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银行信贷工作如何做到防范风险和提高业务水平两者并重是一大难题。本文试以风险管理理论为着力点, 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 银行信贷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主要途径。

关键词:金融形势,银行信贷,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当前的金融形势 篇8

摘 要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其对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本文主要针对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农村金融 信贷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刘易斯等提出著名的“二元结构”理论以来,特别是后来舒尔茨等人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仍占基础地位的传统农业大国而言,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且会长期存在,所以只有加大对“三农”支持与引导,特别是加大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我国,破除二元结构,缺的不是劳动力、市场,而是资金,是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我国当前总体流动性过剩,广义货币存量长期保持在70万亿左右,而农村发展需要的资金却一直不足的特殊情况下,如何大力引导、发展农村金融,也是关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大事。

二、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关于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早有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业确实取的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而言,特别是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金融组织业务的规范、资金供求者的信息不对称等,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农村金融组织单一,管理制度有待规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许多更名为农村合作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但农业发展银行一般局限于粮棉油的收购,农业银行重心渐移向城市,而邮储虽然网点众多,它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处于雏形阶段;而且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等,无疑更提高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

2.我国农村金融的信贷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农业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现有的金融机构和政策远远满足不了农村金融的需要。2006年《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逐渐下降,1994 年为20%,而2004年为18%。如前所述,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因自身条件限制支援力度不足,而邮储银行是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以前只存款而不贷款,现在也只是有限的小额贷款;而农村信用社虽处于主导地位,身业务和规模有限,特别是向农村合作银行的转变,更是受到更多限制;

3.相关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问题不够明晰,存在一定的争议。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主力,但这些村镇银行的产权和法律地位没有明确的界定。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一些“贷而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大都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国资委、联社,由其控股,在立法和产权上不明确,随着业务的发展,必然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竞争关系,银行业大整顿必不可少,故完善立法和产权迫在眉睫;

4.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最突出、最紧迫的一点是:农村金融内在发展动力不足,金融组织自身发展与服务农村存在矛盾。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的盈利水平相对偏低,2010年农业发展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只有1.21%。特别在当前流动性泛濫,高通胀的压力下,法定准备金率达到21%的历史高位,政策逐渐趋紧,应对当前紧缩性的政策和高通胀,农村金融组织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其他领域而不是高风险、低回报的农业,与其服务农村金融需要的初衷更是背道而驰,这是当前经济形势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在当前形势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些建议

在当前我国金融业逐渐开放,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高通胀还会维持较长时间,政策趋紧的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也要考虑客观情况,逐渐发展更规范、多渠道、更灵活的农村金融业的新局面。

1.大力培育新的农村金融组织,丰富农村金融的参与主体。当前的村镇银行可适当降低其准入门槛,增加数量。另外,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逐渐引导、规范一些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有选择地利用民间资金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比如可适当规范利用家族贷款、私人信贷等;

2.提供更灵活、多渠道的资金借贷方式,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可灵活加大与地方金融组织合作的方式。我国大的商业银行一直不愿意过多介入农村金融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商业银行可与当地的农村金融组织联手,由当地组织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而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即由商业银行转贷款给地方农村金融组织来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

3.成立相关行业或地域的担保机构。我国农村的避险机制不够完善,贷款的风险大,如农行2010年的不良贷款率仍达不良贷款率2.03%,农业发展银行的高达2.79%。且大多数的农业保险的出现率或理赔率高达91%,大大高于行业的上限,所以农业保险非常有限。而农村需求资金较大的多为相关的中小企业或行业,如养殖和种植业等,这些地域或行业相近、相关的地方可成立类似的担保机构,为借贷资金提供保障;

4.加大不立法工作,完善相关产权界定和制度,以便于规范引导和管理,更能够避免在未来的竞争中出现行业混乱的局面,这就从制度上支持农村金融主体的发展;

另外,在当前高通胀、紧缩性政策的形势下,适当对支援农村经济发展的机构和款项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放宽,可增加它们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积极性,比如在监管和利率等方面的支持。

为了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当前的客观经济形势,在政策和资金信贷方式上适当调整,充分利用民间金融以及其他商业银行的力量,努力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王新华,王海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概况及政策建议.上海金融.2008.

上一篇:经得起塞车考验心情日记下一篇: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