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2024-07-07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共9篇)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1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昭苏县夏特乡党委结合当地农村工作实际,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将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全乡开展文化党建工程,通过文化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保障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利用各村的文化广场,开展与文化建设有关的党建活动。通过设置在文化广场院内的“党员文体活动室”,邀请农技、畜牧专家以及村里的土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同时,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着力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目前,全乡共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达18余次,培训1452人。党员党性教育培训班10余期次。培训200余人次。

二是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纳吾肉孜节期间,邀请全乡四老人员,驻乡各站所、村队等200余人,在乡政府大院内举办了盛大的纳吾肉孜盛会;围绕尊师重教,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乡中学、小学、假期回乡的大学生等单位、团体开展群众性文艺晚会;围绕庆祝建党91周年,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三是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结合远程教育活动,适时开展党员干部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把党的廉政建设先进事迹在远程教育活动中集中学习。今年,乡党委印发各种廉政建设宣传材料3400余份,着力强化农村党员廉政文化教育。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2

一、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

(一) 当前国际局势多极化发展明显, 总体来讲是稳定中有动荡。

当前的国际局势发展是逐步走向多极化, 虽然美国称霸一方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但是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际政治力量也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多极中的一极, 比如有迅速崛起的中国, 国力得到大大恢复的俄罗斯及不断壮大崛起的印度及欧盟等等。可以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朗。另外,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中, 我们可以断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 但是国际局势还是呈现出了稳定中有动荡的局面, 尤其是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还是不断出现, 甚至说很多地域性的动荡和不稳定还在有所加剧, 这样的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 国际恐怖主义有所抬头, 国际间反恐斗争仍然面临重大压力。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世界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频繁发生, 但是发生恐怖主义袭击的地域还是相对集中的, 比如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及中亚等地区, 特别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家的边界地区, 国际间反恐合作斗争形势更加复杂, 反恐斗争面临更加复杂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另外, 我们必须要看到,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也威胁到了中国, 特别是在新疆及内蒙等边远地区, 为此, 我们必须要严厉打击三股势力, 一是严厉打击极端宗教主义, 二是压力打击民族分裂主义, 三是严厉打击恐怖主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宁稳定, 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深入发展。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日益突破, 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配置和优化, 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也得以深入发展, 这将会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另外, 经济区域合作化也不但对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自身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且还非常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的合作化也给世界各国增加了风险和挑战, 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 甚至因此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贯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 主张各国在面对冲突或问题的时候都能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都能通过谈话来解决争端。

(四)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 我国的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 同时这也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另外, 处于深刻变化和多极化发展格局下的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 目的就是在后来的国际秩序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也不例外, 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 中国始终都会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目标, 积极构建平等互利及和睦友好的周边环境, 最终为能在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也直接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为直接的有二个方面。首先就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合作化的深入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更面临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在过去时间不久的世界经济危机浪潮中, 中国的经济虽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但是中国的经济还是实现了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的国家就开始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强劲竞争对手, 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就面临了很大的压力, 面临的经济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和残酷。其次,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受到了威胁。一方面就是世界军事强国, 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都在进一步对军事进行扩张, 增加军费开支, 这使得世界和平与安全受到了很大的潜在的威胁。另外一方面从局部地区来看, 跨国性质的犯罪问题, 尤其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恐怖活动频繁都对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产生了威胁。

三、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形势及其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来看, 世界正逐步进入到了经济动荡和格局不断调整革新的新阶段。并且我们还要看到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是总体稳定, 但是局部动荡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来应对。

(一) 中国必须要正确把握国际形

势的新发展趋势和特点, 积极做到趋利避害, 以应对国际经济挑战。首先,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准我们国家的身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虽然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政治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政治及经济秩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很多新兴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不断成长的时期。还要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不能轻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力实力, 要看到西方发达国际至少在目前还有很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发展起来的, 并且整个发展过程也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其次,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 中国必须做到趋利避害, 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 从而积极推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新构建, 最终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目的。具体来讲, 中国必须要积极参与到需要中国参与和帮助的各种国际救援中, 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另外, 中国对外来讲还必须要主动参与到众多的国际新规则制定过程中来, 对内来讲仍然必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这样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为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 在世界依然动荡不安的大背

景下, 中国必须要审时度势, 抓住重点进行国际对外关系布局。当今的国际形势可以说仍然还是处于动荡和不安中, 国际恐怖主义及局部战争和骚乱还是此起彼伏, 所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那么对于我国来说必须要审时度势, 必须要做到顺应潮流, 能尽力和充分利用我们当前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资源来发展自己。为此, 中国首先要必须要做到能不断盘活我国外交资源, 从而全面推进和妥善处理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各方关系, 要不断深化中国同世界各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交融, 要不断增进同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合作关系, 要不断加强同世界多级势力的合作与交流。其次, 中国必须要通过巩固同周边国家的战略依托关系来有效提高处理涉主权争端的能力, 尽力减少同周边国家在地区战略上存在的分歧, 从而不断夯实中国在外交全局中的中的战略根基。最后就是中国要在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努力向国际社会展示清楚中国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趋势, 消除国际对我们国家发展的敌意, 减少很多周边国家对我国快速增长的实力的恐惧感, 这对于中国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中能顺利得以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期,

同时要尽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 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顺利度过当前的利益碰撞期。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促使了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迅速崛起, 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兴起, 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日益走向多极化。这不但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非常有利, 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 我国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良好和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有利于我国通过独立自主的方式来处理本国事务。但是另外, 我们还要看到, 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也使得各国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利益碰撞期,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新兴大国的及周边国家对我国的防范意识和态度使得我国发展面临一个非常敏感的矛盾期, 为此中国必须要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 同时努力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比如要积极化解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矛盾, 要积极化解中国崛起同西方遏制之间的矛盾, 要积极化解中国发展同新兴大国关系利益调适磨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等等。

(四) 中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技兴

国的战略, 努力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 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就决定了其在国际中的实际地位, 虽然说我国的科技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但是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当前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显得有所不足, 所以我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努力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水平。为此, 首先我国可以成立由我国著名的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对我国的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进行决策和监督实施, 从而不断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科技投入。其次, 中国必须要扩大优惠政策来吸引国际著名专家和学者, 以便能解决掉我国当前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最后就是中国必须要积极建设和创新科技发展体系, 以便能有效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总之, 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不但可以大大提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及实力, 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原洪:《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国际问题研究》, 2006年1期。

[2]赵晓春:《2010年国际形势回顾与特点分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年1期。

[3]陈向阳:《当前国际形势特征与中国外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年4期。

[4]叶小青:《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 《长白学刊》, 2009年3期。

[5]金灿荣:《发展中的国际形势新特征》, 《现代国际关系》, 2007年12期。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3

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 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 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 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

中国周边地区事件频繁,使中国所处的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趋 势。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上有 10 余个邻国,海上与 6 个国家 隔海相望,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 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 度的领土争议问题;在东北亚方向上,朝鲜“拥核自保”意图日显,朝核半岛局势 趋于严峻。美国明显加强了在我们周边的存在,加大了投入,而且不断增强对东 亚区域合作以及对中亚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主要问题——南海问题: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 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 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 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中国和印度 所存在的问题: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 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 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 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忽冷忽热的,朝鲜 半岛问题等等。

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特征是,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亚太安全格局演变和 地区国家间关系调整的首要因素。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加速转向亚太,继续利用海上安全问 题对“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力争打造美国主导的“太平洋世纪”。亚太地区军备呈现 竞赛趋势,中国周边国家利益分化重组加快。中国需要改变外交策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促使自身和平快速的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 篇4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挑战。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事调整与变革。其次,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入,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武器的垄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二、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洲战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海问题,对中国的领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制中国的“C”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歧。(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5

一、抓项目要抓住苗头,加以扶植

“文秘杂烩网物流”项目能够进入国家立项范围,除了该项目的主体投资单位江西三健科技有限公司(民营)见事早、行动快、主动申报之外,还得益于宜春经济开发区、市供销社和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江西三健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入驻宜春经济开发区后不久,即发现宜春物流仓储业尚属空白。2007年10月,该公司向宜春经济开发区申报成立文秘杂烩网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立即得到宜春经济开发区同意备案。2008年初,市供销社为解决全市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积极与文秘杂烩网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合作。2008年10月底,公司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文秘杂烩网物流ganxi56”商标。去冬今春,市委、市政府作出“推进六大产业”的决策后,文秘杂烩网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又被纳入中心城区发展服务业50个重点项目之一。

二、抓项目要出手快捷,抢占先机

去年11月后,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获知此信息后,市发改委立即将文秘杂烩网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项目向上申报。同期,与我市邻近的某市也向上申报“文秘杂烩网物流市场”项目,但经上级主管部门查询,发现宜春已注册“文秘杂烩网物流”商标,拒绝了该市申报。该市项目申报者立即联系宜春“文秘杂烩网物流”,想以50万元购买该商标,并让宜春“文秘杂烩网物流”公司成为其下属的子公司;不久,另一邻近某市又以“文秘杂烩网物流中心”向上申报项目不成后,项目申报者也联系宜春“文秘杂烩网物流”,愿意以百万元的高价求购该商标。结果,两次上门求购均被宜春“文秘杂烩网物流”公司婉拒。今年4月初,市发改委向省申报“文秘杂烩网物流”项目,省发改委在4月中旬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于4月中旬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在短期内即以“特急”文件批复。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高效运作,印证了温家宝总理“出手要快”的理念正在得以落实。

三、抓项目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编制好项目

宜春是个欠发达地区,财政基础薄弱,光靠自有资金发展项目肯定不行,如果各行业、各部门不主动想办法编制适合当地发展又能挤进国家“笼子”的项目,就难以得到国家和省的扶助,就可能长期处于被动落后甚至“挨骂、挨打”的艰难处境。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下,不少部门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出主意、想办法,调动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编制了一批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好项目,并主动及时向上申报,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同时也应当看到,还有一些单位总是“束手无策”,很少开动脑筋、研究政策,不能掌握情况,不能有效地出主意、想办法,既没有可以向上申报的现有项目,更没有可以拿来同别人竞争的项目。各部门均要积极行动起来,拿出更多适合国情、省情、市情,能够有效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

四、抓项目要抓品牌,抢注“文秘杂烩网”商标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6

海基会.海协会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共和国家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交往,促

进海外反“独”促统力量的团结与联合,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台湾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不懈努力。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赞成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科技交流不断扩大,以及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同种同文,这些都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造成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影响台海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隐患仍然存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还面临着严峻挑战;”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在新世纪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中国统促会的光荣使命。中国统促会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同“台独”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加强与海外中国统促会和华侨华人的联系,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积极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出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联合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纽带,发展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桥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积极力量,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7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在社会生活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情况下,国际国内面临的问题也相互影响和交织在一起。

从国际形势看,有的国家还比较富裕,但长期积累的贫富悬殊和青年人的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成为引发动荡的社会深层原因。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社会形势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保持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当前社会问题的多发凸显,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管理体制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在一些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迫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完善社会管理的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形成和完善党委总揽全局、政府负责实施、社会各方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对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理解并不一致。一些政府部门的同志认为,现在社会问题突出,加强社会管理主要是要强化政府的权力,否则政府在社会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软的措施不管用,硬的措施又不敢用。而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国家现在的特点是强政府强市场弱社会,重要的是制衡权力、驾驭市场,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来发育社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国不能走把管理权力都集中到政府、政府包管一切社会事务的老路,也不可能走一些西方国家倡导的完全依赖民间组织发育社会的道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引导和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建立一批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社会企业”,发展壮大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改造成新的社会管理基础。要特别注重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行业协会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机构有自下而上的完备组织系统,有一支具有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队伍,它们不仅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能够在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2.发展壮大社会组织,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在社会管理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要通过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着力培育发展经济类、公益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支持和引导科、教、文、卫、体以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涌现的新型社会组织。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组织活动的依法监管,形成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加大对非法、违法、违纪社会组织的查处力度,打击邪教组织、黑社会、非法传销组织和社会敌对组织,保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3.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强化社会管理中的依法治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依法治国的局面基本形成。但与经济领域的立法相比,我国在社会领域的立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在社会管理方面,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和以行政决定代替依法治理的情况,在一些地方还相当普遍的存在。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需要,加快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步伐,特别是完善劳动关系纠纷、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中的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加强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的软实力

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硬实力建设,也要注重软实力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主法治、和谐正义、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价值建设,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配合的道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要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倡导爱国守法的传统道德、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和互助友爱的家庭美德。发挥道德规范和道德舆论在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欺骗欺诈、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行为方面的作用,形成鼓励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乐于奉献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和机制 5.认真总结地方经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改革过程中被实践证明的一项成功做法,就是注重总结地方经验。现在各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如北京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经验,上海市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经验,江苏省南通市建立“大调解”制度的经验,浙江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的管理经验,辽宁省建立“民心网”为群众排忧解难、处理上访诉求的经验,等等。要通过系统总结地方经验并加以提炼,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道路。

文字来源: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8

参考文献: [1] 邓伟志。《中国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与解决途径》

[2]李强.当前中国社会的四个利益群体[J].学术界.2000(3). [3]郑杭生.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 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 [5] 郑杭生,《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及其正确处理》 刊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英文刊名: STUDIES O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年,卷(期): 2006,(4)[6]李长健.蒋诗媛.陈志科现阶段群众利益诉求的法制化探究[期刊论文]-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9(2)[7].贾金玲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与政策创新研究[期刊论文]-求索 2009(5)[8]郭姿论多元利益格局对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影响[期刊论文]-社科纵横 2009(6)[9]李长健.陈志科.蒋诗媛论群众利益诉求的法制化[期刊论文]-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1)[10]李长健.蒋诗媛.陈志科群众利益诉求的法制化探析[期刊论文]-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李长健.薛报春发展权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变迁——以利益与利益阶层为视角[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8)[12]周晨虹近年来关于阶层关系问题的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唯实 2007(02)[13]李长健.薛报春.李伟论利益阶层对发展权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07(06)[14]旬阳公安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找准化解社会矛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2010-11-15

[15] 杨焕宁,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闭幕会议总结,2008-09-2

5摘要:

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分化趋势加剧,利益多元化格局鲜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中国处于社会矛盾的高发期,也是一些非对抗性矛盾演化为对抗性矛盾的突发期。社会矛盾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犯罪率高,大案、要案居高不下,青少年犯罪十年翻番。群体性事件的增幅远远大于GDP的增幅,这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正确理解当前社会矛盾对公安工作的影响,从而进一部完善我国的公共安全体系,就要立足于公安工作的本职特征并充分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新特点、社会矛盾的主体、会矛盾的焦点、社会矛盾的表达以及社会矛盾的互动。

正文:

近一二十年,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分化趋势加剧,利益多元化格局鲜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中国处于社会矛盾的高发期,也是一些非对抗性矛盾演化为对抗性矛盾的突发期。社会矛盾的多发与激化提高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成本。而公安工作,一直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

社会矛盾,就是社会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类重大的社会转型浓缩在了同一历史时空,随着转型期体制变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利益出现了较大分化,社会矛盾也日趋复杂,在这种过程中,利益分配在各个阶层中出现严重不均,利益冲突和矛盾较为普遍,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矛盾。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的状况可以说是无奇不有。有关部门通常把城市化中的社会矛盾分为五类:(1)劳资纠纷;(2)征地补偿;(3)拆迁安置;(4)企业改制;(5)司法不公。也有分为十多类的,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涉法 涉诉、退役、教育、生态环境、金融证券、卫生、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

社会矛盾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了与以往历史时期不同的的特点:

首先,从社会矛盾的成因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多因性。多种矛盾可能源于一个因子,多个因子可能作用于一个矛盾。矛盾的症状呈交叉感染的走向。

第二,从社会矛盾形成的过程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二是具有突发性、敏捷性,猝不及防。有时甚至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小题”常常被一些人“大做”。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利益群体的形成,导致利益冲突频发。这种利益冲突成为当今社会矛盾产生的内在根源。社会利益矛盾的关联多极化、复杂化,导致在转型期一点小事,或一个小的矛盾都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矛盾,造成一系列的后果。

第三,从社会矛盾的规模上看,矛盾冲突群体化。转型期矛盾个体交往组织化程度和群体性交往频率增加,矛盾趋向激化并有诉诸冲突的可能,突发性和未可预期性大为增加。随着利益的分化与调整,矛盾个体在利益选择面前,往往会为共同的利益集聚起来,使社会个体矛盾演变为群体矛盾。同时,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往往也由于利益的相关性,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形成社会矛盾群体化的心理基础。

第四,从社会矛盾的组织性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四是矛盾博弈政治化。转型期以前的矛盾表现相对平稳有序,社会转型期突发矛盾明显增加。在这一增量中,矛盾博弈政治化倾向表现突出。矛盾个体往往不直接要求解决自身问题,而将问题与转型期的腐败、人权保障等政治问题相挂钩。

第五,从社会矛盾的烈度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五是呈暴力化。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导致肢体冲突的恶性行为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一支赴台旅游的人群,争着在“日月潭”三个字旁边留影,互不相让,结果动手又动脚。被境外多家媒体叫作:“出丑”、“丢脸”。此外,动刀动枪的事也不少见。

第六,从社会矛盾的技术手段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六是智能化。矛盾的双方都在采用高新技术,在网上动员,在网上人肉搜索。有时虚拟世界同现实的物质世界相对立,比如湖北的邓玉娇事件,在如何量刑上的争论,截至2009年6月5日,网上的参与者多达380万人次。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近年的走向是:虚拟世界在推动物质世界蹒跚前进,盘旋而上。

第七,从社会矛盾的化解历程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七是具有持久性。“来得快,退得慢”。某些事件常常是看似退了,上报也说解决了,实际上是犹未了,旷日持久,留后遗症。有人说:长得像“松鼠尾巴”。这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第八,从社会矛盾的波及面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八是具有全球性。一个村、一个乡发生的事件几分钟后便搞得满城风雨,大事小事都会被境内、境外的一些人炒作得沸沸

扬扬,甚至传遍全世界,引发多方评论。

第九,从社会矛盾的后果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九是矛盾解决复杂化。转型期社会矛盾波及范围大,影响人员多,社会影响广,涉及的主体利益差别甚至超过很多人的心理承受度,形成稳定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转型期社会矛盾往往关系到某一群体或多个群体的共同利益,涉及的范围和人员较为广泛。一件偶发的社会矛盾事件,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出现“交叉感染”,引发多起社会矛盾事件。稍不留神,就会引发社会动荡。

第十,从社会矛盾的周期性上看,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之十是具有间歇性、阶段性、专题性。因某一工程出的事,工程结束了,事情过去了,矛盾也就暂告一段落了。再一个工程来了,矛盾又起来了。“矛盾—化解—前进—再矛盾—再化解—再前进„„”周期性源于矛盾的两重性,好事中有坏事,正功能中有负功能。这就要求公安工作中要防止负功能扩大化,努力把负功能缩小到最低限度,变坏事为好事,让周期性呈“下滑线”的路径。

公安工作,始终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面对当前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公安工作面临重大挑战,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怎么做?如何面对和破解打击犯罪和维护稳定的难题?又怎样使公安队伍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社会矛盾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社会和谐成分就越来越多、和谐面就越来越大,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就会越来越低。公安工作就会减轻在侦破案件上的沉重压力,公安机关、公安警察给公众的形象就变得更加可亲、可敬。

然而,反思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公安部门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家机关,有法律强制力作为后盾,公安工作人员在进行公安工作时往往容易犯以下两点错误:

一种是,人为地激化矛盾。比如,某些地方公安派驻城管处理与摊贩之间的管理冲突,某些地方公安频繁介入群众聚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群体事件。公安总习惯性地站到公众的对立面,全副武装在不适宜的公开场所出现,等于给社会矛盾火上浇油,把本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激化成群体事件。人为地激化矛盾,只能使社会矛盾恶性转化。

一种是,故意地掩盖矛盾。因为,公安工作的失责、失误,有意或无意地侵害了群众利益,已经造成了无辜伤害事件。在面对公众舆论的质疑时,又千方百计掩盖事实真相,欺骗舆论,搞愚民政策。掩盖社会矛盾的结果,只会激起社会公愤,把本来是某个点上的矛盾扩大成面上的矛盾,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应有的形象。故意地掩盖矛盾,也会使社会矛盾无限扩大。

以上这两种欲盖弥彰的行为,不仅不能有效的遏制社会矛盾的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相反的,它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夸大的催化剂,在当今媒体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只会使公安工作的进行更加举步维艰。

公安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信息来源,是对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施加压力最普遍、最直接、最及时的力量,人民群众在对付各种犯罪及治安问题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是公安工作取之不尽的社会资源。公安工作对待社会矛盾的正确做法,应该尽力地去做好专政机关的群众工作。公安工作的传统方法,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了群众,保护群众。

公安战线开展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就是把公安的专政职能和群众工作相结合,从形象设计上,站到了群众一边,群众自然地把公安人员当成“自家人”,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孤立和打击了极少数违法犯罪分子。因此,基层基础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警民关系”,就是要做到“警有为、民受益”。与群众的关系搞好了,群众就会支持配合,公安工作就会如鱼得水;与群众的关系搞僵了,群众就会唱反调,公安工作就会如履薄冰。事实证明,只有努力地化解矛盾,钝化矛盾,才会使社会矛盾逐渐减少。

对此,江西宜春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万秀奇做客新华网江西频道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考量一个地区公安工作的标准,不在于破了多少案,不在于抓了多少人,而在于增加

了多少社会和谐因素,化解了多少社会矛盾纠纷,看你的执法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如何。一句话,就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当今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对公安工作的启发: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性质,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

(一)从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上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公安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政治使命。在当前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社会构架下,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派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领域的问题与社会领域的问题相互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渠道,努力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序的法制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从公安机关的执法实践上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公安人员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强化治安调解已经成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管理的重要形式和广大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公安工作人员要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执法的关系”,对于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尽可能通过调解和化解来加以解决,最有效地处置因民间纠纷、经济利益纠纷引起的一般治安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以最低的管理成本换取最佳的执法成效。

(三)从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上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公安人员必须回应的,社会期盼公安人员既要履行法定职责“破大案”,也要情系群众“化小案”,真正满足老百姓的期待与心愿,努力构建更加和谐警民关系。

二、理性分析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实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转变

(一)针对社会矛盾高发性、多发性的特点,实现被动化解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再调整,大量利益诉求的增加,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增多。这要求公安机关要顺应“矛盾凸显期”的需要,改变过去以坐等报警、“坐堂问案”、事后查处、事后调解等为主的传统警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既要加强研判,掌握民意,找准源头,提前工作,也要主动协调党委政府,建立社会矛盾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民意调研,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加强不同层面的情报信息汇商分析。对有可能形成社会影响和危害的苗头,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早发现、早介入、早防范,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预知、预警、预防水平。

(二)针对社会矛盾扩散性、冲突群体化的特点,实现以慢为主到以快为主的转变。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不仅数量多,而且往往表现出一种连带性的、迅速扩张的特征,社会矛盾的演化空间很大,一些个案问题处置不当极易演化成整体矛盾。面对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矛盾更要讲究执法手段时效的高效化,要摒除过去传统的以拖为主、以慢为主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多种手段,尽可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未扩大、未激化、未成气候的萌芽和初始状态,获得最佳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在信息化时代,许多社会矛盾不是孤立的。

广东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停工事件发生后,在天津的丰田公司职工也因要求涨薪而出现停工事件。西青区内有与丰田公司关联企业28家,且都是日资企业。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关联性问题,分局迅速开展调查并向区委预警。区委连夜召开会议,派工作组到这些日资企业了解情况,说服日资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劳资双方的协商,向员工做好思想工作,最终维护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有效避免了停工事件在的出现。

(三)当前的社会矛盾成因复杂,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民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同自身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方面,如就业难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等。在这样的情形下,源自民生方面的社会矛盾必然会大量出现,而这些诉求靠公安机关单兵作战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因此,公安工作应该动员社会各个部门的力量,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内涵,齐心协力、地

开展群众工作,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群众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回应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三、探索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规律,推进做好群众工作的机制创新

(一)预防为主,建立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首先取决于情报预警水平。例如,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土地开发、房屋拆迁、医患、劳资纠纷等焦点问题,加大情报信息建设力度,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在不稳定地区积极物建了一批“堡垒户”和情报员,及时获取预警性、内幕性、深层次的情报信息。努力做到未雨绸缪、先知先觉,有效防范各类社会矛盾的发生。

(二)民生为先,建立完善社会矛盾利益诉求机制。由于各个方面利益诉求渠道不同程度的缺失,不同阶层利益和要求难以有效地表达和维护,已经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一个焦点问题。公安机关应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民警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将群众工作就是警务工作的理念,落实在工作和行动上。以公仆的身份、平等的心态对待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关心群众、联系群众、帮助群众。

(三)明确标准,建立完善群众工作激励机制。群众工作能力是公安民警一项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公安机关的基础工作、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功来抓。长期以来的公安实践证明,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效能和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安工作在贯彻群众路线上遇到了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使群众基础出现弱化,影响和制约了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因此,打牢群众基础,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新型警民关系,对于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四)履行职责,建立完善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各类社会矛盾的增多和激化,必然带来群体性事件的增多。公安机关既要从源头上重视做好社会矛盾的预防工作,也要完善预案,做好对各类重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要要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不能随意定性,要严格遵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等法规,坚持慎用武器、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三个慎用”原则,既要防止使用警力、武器警械、强制措施而激化矛盾,使事态扩大,又要快速反应,果断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依法采取措施,及时处置,尽快恢复秩序。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打击非法、保护合法,改变“法不责众”的传统观念,减少仿效性。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政府正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外,公安机关要在打击组织、策划、煽动群众闹事的为首分子和打砸抢烧违法犯罪分子的准确性上下功夫,提高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正面示范效果。

为应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 篇9

[摘要] 人口流动的合法化是一种社会趋势。人口的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对地区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由于其所附带的与个人利益的直接性,尤其受到公众的关注。当前,流动人口增加的速度已经远远大于警力增长的速度,为公安工作带来了挑战。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的派出所,应该从全局出发,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转变旧有观念,在打击和防范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同时,加强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外来人口归属感的形成,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治理因流动人口所引发的违法犯罪,达到治本的目的。

[关键词] 流动人口治安权益

从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看到中国大陆人口中心正逐步向沿海地区和城市移动,总的趋势是: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沿海地区成为人口流向的重心。大量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为发展中的沿海地区(近几年主要集中在继珠三角之后的长三角地区),在带来生机、动力和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迷茫与困惑,为这些地区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经济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一方经济带来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而由于流动人口的涌入所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当地地方政府的关注。中央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的派出所面对如此的治安问题将如何应对?如何保一方平安?如何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权益受到同等保护?

一、王江泾派出所辖区内流动人口现状

王江泾镇作为中国织造名镇,利用比邻上海和苏州的良好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传统的纺织技术优势,迅速发展纺织业等其他相关产业,成为嘉兴重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量的流动人口的涌入,根据镇派出所户籍统计数字,当前王江泾镇常住人口约为8万人,外来人口约为3万人,尤其是地处工业功能区的宇泗浜村、收藏、闻川等行政村出现人口数量的倒挂,外来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甚至高达5:1,而社会治安状况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区域内流动人口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警力增长速度,警力严重不足。

来自不同国籍、地区、文化背景、学历背景的流动人口,构成了王江泾镇经济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来源,为王江泾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案件的滋生。频繁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造成了社会公众普遍的心理恐慌,也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地区社会治安环境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防范和遏制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保一方平安,创造平稳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也成为当前基层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必须充分意识到,做好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也是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将防范、打击、遏制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与对流动人口进行道德、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二、流动人口具有的特点分析

流动人口已经成为部分地区人口组成的重要部分,由于来自不同的背景使他们具有了自身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成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也为基层公安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1.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经济发展初期,流动人口的来源还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趋势。由于我国短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相比较而言,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也成为发达地区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另外,流动人口还包括具有其他国籍的外商和技术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的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员。

2.流动人口各自所属的不同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冲突。

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地区,有自己不同的生长教育环境、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而流动人员来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无论是务工或者是工作,或者是投资经商,都需要一个渐进融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他们所带来的亚文化和所欲融入地区的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流动人口对文化冲突的不适应是导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而不良的亚文化的触发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直接原因。

3.流动人口所具备的教育层次、学历背景各不相同。

流动人口各自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学历层次上涵盖了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各个层次,甚至包括归国留学人员。由于所接受的教育的不同,也使他们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工作能力、思想意识、人格形态、心理状态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4.流动人口的生活、居住环境普遍较差。

流动人口大多离乡背井,来自五湖四海,除少数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的人可以生活的较为舒适外,大多数人生活的都比较简单、艰苦,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流动人口,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生活得尤为艰难,医疗无法得到保障,教育资源匮乏,与周边的人群相比,在内心深处比较容易形成强烈的落差,贫富差距以及所面对的各种物质诱惑也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诱因之一。

5.流动人口的创业、兴业入户门槛较多。

流动人口涌入发达地区,最原始的驱动力都是出自于经济上的目的,从事的也主要是经济活动。流动人口进入某个城市或者地区后,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去,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

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在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财富和缴纳税收的同时,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居民待遇,相比较当地居民而言,从政府到社会都为流动人口设置了层层障碍,虽然取消了对暂住证收费制度,但是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6.流动人口在居住地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流动人口,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投身到异地他乡,除了要饱尝思乡之苦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包括精神压力和物质压力,有的来自工作单位,有的来自自身的经济条件,有的来自周围的人群,甚至来自当地的政府。

7.流动人口自身所具有的较大的流动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之所以被称为流动人口,就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流动性决定的,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其不稳定性,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为了流动人员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四处走动,居住场所时刻处在变化中,自身也在各种文化风俗的撞击中不断的挣扎。

8.流动人口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三、社会对流动人口的关注

流动人口进入一个城市、一个地区,面临着生活、习惯上的不熟悉和不适应,相比较当地的居民而言,流动人口要承受的更多。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劳动技术,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之前,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利用违法犯罪手段获取生活资源成为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当然,并不排除恶意违法犯罪行为和好吃懒做情况的存在,并且还具有相当的传染性,可能影响到其他同乡和身边的人,从而扩大违法犯罪的范围或者形成团伙犯罪。

笔者认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个互动引导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管理与服务以及防范与引导的同步进行,才能更好的解决因为流动人口的涌入给地区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最近,有新闻报道,广州市将为维护城市治安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入户门槛,限制低素质流动人口的进入。笔者认为,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甚至也是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有目共睹的一个事实就是,流动人口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也曾为“外来人口”向“流动人口”的过渡而深深感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传统的压制和限制流动人口的进入不能解决因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何将流动人口真正吸纳进我们的城市和地区,建立起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归属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地区的关键。例如,面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体

系的完善、常住人口对流动人口的认同等等。

四、新时期基层公安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弱势和对策

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而对流动人口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基层公安派出所进行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公安机关面临着很多新课题、新挑战。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现阶段,许多基层公安机关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上,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形势都建立了基本的管理系统,包括申报、登记、发证、变更、管理、监督、服务等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人户一致”,开展“常口管理外口”,落实“谁雇佣、谁负责”、“谁租房、谁负责”①,确保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动向。但是,在共同营建和谐国际、和谐社会的总体背景下,作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我们应该走在前面,从更高的层次出发,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

1.深化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认识。

人口流动的合法化是一种趋势,是社会的进步,流动人口的集中存在也具有长期性。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我们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转变传统的观念,不能做到高瞻远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打击、重处罚、重防范,轻保护、轻教育、轻服务。民警在管理中经常以管理者自居,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亲和力和服务意识,甚至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先入为主的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有罪推定。二是日常的制度化管理薄弱。虽然普遍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中却依然存在种种障碍,甚至存在悬空状态,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据此,公安机关应该加强对干警的教育和宣传力度,转变旧有的理念,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真正树立起干警的服务意识,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寓于良好的服务当中。作为干警,既要看到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给社会治安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带来的重要活力;既要看到他们为社会治安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看到他们为经济带来的繁荣;既要看到流动人口自身流动的盲目性,也应看到其流动的必然性,从而从心灵深处接受他们,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

2.加强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力度,形成合力。

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部门较多,例如计生部门、房管部门、人事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在管理实践中,又会因为流动人口个人的特殊性,涉及到工商、税务等其他部门。而公安机关只是负责治安管理工作,这一工作的完善需要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以及信息的及时反馈。而现实的情况是,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无法形成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合力。曾有学者认为,需要设置统一的领导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统一管理。笔者认为不妥,首先,无论是计生部门,还是房管部门,或是公安部门,它们都有共同的上级机关就是当地的人民政府,对所属部门的工作,人民政府有协调的义

务和能力,而且另设一个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角色定位。其次,与我国精简政府机构的方针相违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不必要的财政投入。在现有的条件下,最为可行的就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府的统筹管理和协调作用,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将对流动人口的各方面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全面掌握外来流动人口信息,对其进行服务和管理。在这项工作中,公安机关应该能够首先挑起重担。

3.公安机关的管理活动应该建立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流动人口的最大特点是其流动性,但是流动中也不乏稳定。对于那些能够找到稳定工作、收入稳定、生活安定的部分流动人口,应该给予同其他居民相同的待遇。但现实的状况是,无论是公安机关还是其他部门,在对待流动人口上一概而论,无法建立流动人口对居住地的归属感,始终以一种陌生人的姿态出现,造成了娘家不管、婆家不要的状态。作为公安机关,应该走在前面,给予流动人口同其它常住居民同等待遇,避免另类待遇等不和谐现象,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4.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该注重长效机制。

当前,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一般采取的是限制、防范、打击和遏制的方式,短期内可以解决因流动人口的混乱而带来的一些社会治安问题,但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从根本上解决因为流动人口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从犯罪学角度讲,犯罪的一个成因是由于文化素质低下,欠缺基本法律常识,天生犯罪人毕竟只是少数。有些地区也进行了法制教育宣传,但是范围还不够广,多数是集中在某些企业和用工单位。事实上,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的多是那些无业者,由于社会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这也成为公安机关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盲点和真空地带,案发后,也恰恰是公安机关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地方。基层派出所应该和社区、村委会采取开办流动人口法制夜校,组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形式,加强与流动人口的联系和服务,利用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与其他配套福利措施(这些福利措施包含了技术培训和生活上的保障)相配合。平稳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各种有机体良性互动的结果。

5.公安机关在打击流动人口犯罪的同时加强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公安机关不应该只是把外来人口看作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应该区别对待。在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公安机关应当认真对待,迅速处置,不护短、不徇情,公正严肃地依法给予处理;派出所要开展经常性的调查走访,及时发现和解决涉及流动人口生活和就业中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以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取信于流动人口。对流动人口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行为要给予表扬,增加其荣誉感。让流动人口觉得自己也是和大家一样的,公安机关在打击防范违法犯罪的同时,对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样给予保护,使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同心同德,自觉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环

境。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保护,正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理念的体现。目前,流动人口的权利处于弱势状态,竞争和维权难度大,需要强化政府对流动人口的保护责任,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武装力量首当其冲。

五、流动人口管理的未来走向及其对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人口流动是社会要求,是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必然过程。而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达,也为人口流动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在经济物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流动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缺乏的是社会条件的支撑和制度条件的保障,而这有赖于政府的推动、全社会信任危机的逐步消除和诚信的重建。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公安机关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行政机关,面对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应该能够抛弃部门利益,勇于承担,勇于实践,以流动人口管理为切入口推动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进行。参考文献:

上一篇:文明节约倡议书下一篇: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