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2024-11-26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共8篇)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篇1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受国内需求弱、产量增,外贸出口弱、进口增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特别是6、7月份,更是急速大幅下跌。这波降价潮来势凶猛,降价幅度大,降价频率快,至今仍未见底,煤炭十年黄金期很快将宣告结束。分析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可以形成两个方面的基本判断:煤炭经济短期走弱状况难以扭转,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第一,煤炭过剩时代已经来临。一是煤炭需求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9.1亿吨,增长5.6%;煤炭消费19.7亿吨,增长2.8%,增速同比回落了6.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低。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增速回落了7.5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增速回落了1.1个百分点,建材行业增速回落了4个百分点。二是煤炭产能增加。过去的几年里,社会资金纷纷涌入煤炭行业,“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1.9万亿元,形成产能20亿吨/年,减去这期间淘汰的5亿吨产能,加上“十一五”开局时的23亿吨产能,目前全国煤炭产能在38亿吨左右,提前四年完成了“十二五”末的产能目标。这些产能目前正处集中释放期,上半年山西、内蒙两省区合计增产约1.3亿吨。加之今年上半年进口煤炭大幅增加达1.5亿吨,水电接近满发等多因素叠加冲击,导致煤炭过剩时代提前来临。

第二,单纯靠降价不能启动市场。一是煤炭市场库容爆满。目前全社会存煤接近3亿吨,全国每天耗煤约1000万吨,存煤可用一个月,用户、中转地和煤炭企业的存煤均为历史最高纪录,到处煤满为患,用户普遍抵制进煤,降价不能启动市场。1998年煤炭行业一蹶不振,导火索是某个大煤企“放水”,吨煤一次性降价25元,导致煤炭价格“一泻千里”。进入7月份又重现当年竞相降价倾销的景象。二是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随着十来年的快速发展,煤炭市场份额的划分相对比较稳定,降价竞争、争夺市场,带来的只能是恶性倾销、行业性灾难。三是煤企定价处于被动。煤炭销售的特点是,长线对短线、分散对垄断。所谓长线对短线,即煤炭运输离不开铁路,不管煤企如何争车皮,但铁路运量并没有增加;所谓分散对垄断,是指面对电力等高度垄断行业时,煤炭企业缺乏定价权、主动权。

第三,煤炭白银时期或将再现。这一轮调整,是煤炭行业经过十年高速增长后的理性回归,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多年高速增长后调整的必然结果。煤炭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在未来20-30年中依然占我国一次性能源的60%,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煤炭的另一个大市场,煤炭短期的价格盘整,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因煤炭需求高增长时代不会再来,煤炭“黄金期”也将成为历史,或将迎来一个“白银期”。从近期来看,煤炭量、价还会进一步下降。据中煤协会最新预测,下半年我国煤炭需求增幅继续回落,供应继续较快增长,净进口继续增加,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明显,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我们有些单位尤其是不与煤炭市场直接接触的单位,对形势严峻性感受不太强烈,对未来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复杂环境认识不足,简单用上半年数据推测下半年结果,存有盲目乐观情绪。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做好3—5年的过冬准备,山西、内蒙古、陕西、山东、安微等周边煤炭企业也都做好了2年的应对准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按照最坏的打算,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细致、更充分、更超前些,小心总比大意好,警觉总比麻痹好。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篇2

1 煤炭市场现状分析

1.1 产能过剩日益显现

“十一五”期间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489.7亿元, 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进入“十二五”, 对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延续上升势头, 2011年投资约4700亿元, 同比增长16%。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持续增加的背后是产能的扩张。按照每800元换算一吨产能来计算, 2006—2011年, 合计增加产能约21亿吨, 其中仅在“十二五”期间就要释放16亿吨, 有5亿吨转入“十三五”释放。煤炭产能的快速增加, 一方面可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市场风险。

1.2 需求增幅低位运行

从2012年开始, 煤炭需求增长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抑制, 将成为不争的事实。2012年, 四大行业耗煤约30.56亿吨左右, 以四大行业占全部耗煤的86%来推算, 2012年全国的煤炭消耗量将在35.2亿吨左右, 比2011年增加约1.5亿吨, 增长4%~5%, 其增幅要比2011年与2010年的8.5%回落4个百分点左右。因为我国现在尤其强调经济稳步增长, 据此可初步预计, “十二五”后几年煤炭需求量的年均增幅基本会在4%~6%波动。

1.3 新能源挤压煤炭市场空间

根据有关专项发展规划和能源相关发展预测研究, 到2020年, 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 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2020年, 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至少为2.9亿千瓦, 约占总装机的17%。届时, 这些装机容量的每年的发电规模约为7亿吨煤炭的发电量。即15年间, 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年均增速分别达93%、59%和2.6倍。

1.4 进口煤炭冲击国内市场

5月我国煤炭进口2617万吨, 当月同比增长62.3%。较4月增加66万吨, 环比上涨3.32%。2012年前5月我国累计煤炭进口11273万吨, 累计同比增长67.8%。煤炭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进口煤几乎支撑着这些地区海上煤炭调入量的1/3左右。进口煤的大量涌入, 缓解了煤炭运输紧张局面, 但也平抑了国内煤炭价格。

通过对煤炭市场现状的分析, 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时间内不会缓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是产量增长、进口增加、需求下降等因素叠加形成的问题。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二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对未来我国的煤炭消费量的预测方法有效, 也就是说, 9%的GDP增速是煤炭供求平衡的临界点, 当GDP增速低于8%时, 对煤炭市场来说就意味着“严冬”的到来。从煤炭企业最困难的1998年、1999年来看, 这两年的GDP增速分别只有7.8%、7.6%, 与之相对应的是, 两年煤炭消费量环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1997年为13.92亿吨, 1998年为12.95亿吨, 1999年为12.64亿吨) 。从目前形势看, 二季度我国GDP增幅为7.8%, 创下近三年来最低增幅, 这也预示着煤炭行业“严冬”的到来。

2 煤炭企业现状分析

2.1 煤炭价格下降

进入5月份以来, 重点地区市场动力煤炭价格一直跌跌不休, 主要煤炭产地山西焦煤集团部分矿点一次性下调煤价100元/吨;主要中转地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价比4月末下降45元/吨, 比2011年同期下降100元/吨。省内煤炭企业也多次下调价格, 5月份至今调价幅度最多的济宁地区气精煤已超过300元/吨, 煤价下滑速度之快历史少见。从集团情况看, 商品煤税后平均价格由年初的671元/吨, 下降到6月份的526元/吨, 降幅22%。同时, 全国煤炭库存激增, 迅速从用户、中转地和煤炭企业蔓延, 全社会库存达到3.2亿吨, 大体相当于一个月的消费总量。被称为国内煤炭市场“风向标”的秦皇岛港也因煤炭库存爆满而亮起“红灯”。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拼产量、拼成本、拼价格、拼市场已经成为各煤炭企业生存竞争的共同选择。

2.2 成本持续增长

根据对部分大型煤炭企业的统计, 前4个月累计原煤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上升9.93%, 其中财务费用增长49.48%, 其主要原因是, 大型企业参与资源整合, 煤矿基本建设和技改借款增加。有的煤炭企业为了减轻经营压力, 还降低了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前4个月, 全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实际利润水平同比全部下降。在这种形势下, 部分效率低、煤价低、煤质差、竞争优势不明显的煤炭企业开始陷入亏损, 而且今后几个月, 随着煤炭降价的滞后效应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煤炭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已成必然, 亏损企业和亏损面将越来越多。

2.3 资金异常紧张

效益下滑必然影响资金供给, 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4月末90家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净值1674亿元, 同比增长41%, 增幅比2011年同期提高18.4个百分点。货款回收中现金比例下降, 多数企业在50%以下, 特别是炼焦煤生产企业现汇比例大多在30%以下。一些发电企业开始拖欠货款, 导致部分煤炭企业现金流趋紧。随着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 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愈加突出, 煤炭企业开始步入困难时期。面对外围市场的不景气, 煤炭企业开始从内部降本探寻良策, 相继裁员减薪以压缩成本。据了解, 我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集团今年4月和5月连续降薪10%, 其他煤炭大省山西、河南、陕西等地煤炭企业也纷纷举起限产裁员降薪的大旗, 永煤集团、义马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郑煤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也都已经降薪达10%到20%, 同时中央企业也已提出准备过3~5年紧日子, 以抵御行业“寒冬”和市场风险。

通过对煤炭企业现状的分析, 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煤炭企业发展进入周期性低迷时期。一方面煤炭行业经过“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 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发展进入下行通道实属必然。另一方面国家主动调低GDP增速, 煤炭需求增长速度也会有所下降。可以说, 煤炭企业发展进入周期性低迷时期, 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也是我国煤炭行业无序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 煤炭市场继续下行的趋势仍然非常明显, 并且至今没有任何止跌回升的迹象, 预计煤炭价格下降的空间和时间还会持续较长时期, 质量较差的煤种价格甚至会完全低于成本。

3 对策与建议

3.1 营销策略的基础

要加强市场信息机构建设, 加强与相关行业机构、研究机构、煤炭用户、煤炭企业的交流沟通, 建立信息网络, 扩大信息来源, 认真分析研究。

3.2 加强煤质管理

在当前煤炭市场不好的情况下, 更要重视煤质的稳定和提高, 用高质量的煤炭增强市场竞争力。煤炭质量管理关键在井下、重点在采场。要增加“销售指导生产”的意识, 按照市场和用户对品种、质量的要求, 及时做出安排和调整, 合理组织煤炭生产, 确保煤质管理不脱节。

3.3 加强成本管理

坚持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 大力压缩各类非生产性开支和“两项资金”占用,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形成节支降耗的良好氛围。要牢记降成本不能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 不是靠降工资来降成本, 而是主要依靠压缩管理成本、优化生产设计、加强资金管理、推进科技创新等提高经济效益。

3.4 加强市场开拓

对煤炭企业而言, 在煤价和煤炭销售数量明显下滑的时候, 关键是抓好提量增户。提量, 就是提高老用户的销售量, 抢占其新增需求量;增户, 就是要加强市场开拓, 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增加新的煤炭用户。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承, 互相促进, 不可偏废。

3.5 加强价格管理

科学的定价机制是衡量营销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定价过高就会造成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定价过低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要在认真调研煤炭市场和周边企业行情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煤炭产品的品种、质量情况, 随行就市确定销售价格, 让利不让市场。

摘要:目前, 加强对煤炭经济形势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近期煤炭形势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炭形势,煤炭企业,分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224109.htm.

[2]牛克洪.煤炭产能迎来“剩”时代[N].中国能源报, 2012-05-17.

[3]张静.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的相关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 (9) .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篇3

一、当前严峻的煤炭形势下,煤矿工会工作开展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从煤炭“黄金十年”一路走来的企业职工,随着煤炭行业全面进入极度深寒煎熬期间,一些职工对企业发展盲目的丧失信心和希望,导致在煤炭工会工作开展呈现不利的局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煤炭经济形势的衰退,导致一些工会组织在职工思想工作开展中有所缺失,未能真正做到“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工会工作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工作开展为了职工,工作开展在职工中。由于工资水平的直线下降,部分工会思想鼓舞和促进团结。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受到经济形势影响,往往存在着忽视了工作对象的感受,未能做到“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需”。

(二)工会干部自身对工作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政治素质是灵魂,是方向,是工会干部素质中的关键。当前在众多企业管理层中,工会干部的职位虽不可或缺,但“一切为了职工,为了职工的一切”的工作理念未能真正的抓到实处,抓住重点。但是在广大基层工会组织中,存在着片面抓安全、抓生产,而忽视职工思想工作的开展。

(三)部分工会干部业务素质尚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工干部是开展维护职工权益,保障安全生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当前,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面临着新挑战,在我们企业中一些工会干部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守旧,特别是自己对某些政策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对新问题、新挑战应对不足等情况。

二、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如何做好工会工作助力企业脱困发展

工会组织做为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对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企业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工会组织优势,我们应该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打破固有思维,创新工会工作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各级工会干部要想突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要按照“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思路,让广大职工群众切实感到工会是自己的组织,从而激发工会工作的旺盛生命力。

(二)要切实将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工会是职工名副其实的“娘家人”。 要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既要热心、细心、用心,又要多才、多艺、多技,这样才能成为职工信赖的服务者。如果要想将广大职工团结起来,就必须首先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和诉求。特别是要发挥工会组织在建立群众保障机制、群众帮扶等方方面面。无论职工群众的事再细小繁杂,都要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而激发起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经营管控、降本增效方方面面的巨大热情。

三、做好职工的“娘家人”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工会工作,既承担着企业民主管理的职责,又肩负着组织培育广大职工行事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实现“依法治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企业生存、发展、壮大都将产生着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工会工作对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工会做为民主管理的基础,在解决职工切身利益,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的同时,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巩固党的基层的执政基础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通过激发职工主动参与支持、参与改革,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和健康发展,企业工会都能发挥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企业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党和职工群众关系的和谐。工会做为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企业工会将职工群众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反馈给企业党政领导,引起重视和督促其妥善解决和加快落实;同时企业工会又将企业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温暖,直接、及时地传递给广大职工群众,以便沟通顺畅,真正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建设和谐企业。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篇4

集团公司:

煤炭市场下行拐点已经显现,已经影响到珲矿煤炭销售,来势汹猛、形势严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应对措施。

一、全国总体形势

2014年全国煤炭市场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总量宽松、结构过利、需求不振、运行低迷”,下行发展已成必然。

1、煤炭生产增幅大于需求增幅

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37亿吨,2014年预计39亿吨,增幅5.4%。

2013年全国煤炭销耗量36.1亿吨,2014年预计37亿吨,增幅2.7%。

2、在全库存处于高位

2013年12月末,全国社会库存2.03亿吨,煤炭企业8400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重点发电企业8159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港口库存3443万吨,减少562万吨。

3、净进口增加

2013年全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3.2亿吨,比上年增加4000万吨,1月份进口3590万吨,3000×12=3.6亿,增加4000万吨。

4、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运行。39+3.6=42.6-37=5.6亿(库存2亿吨不变),2013年,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8.8%(亏损额405.54亿元,同比增涨80.7%)

大型企业利润下降37.03%(33家企业亏损,亏损面36.7%,增加16.7%)

二、吉林省煤炭供需情况

当前,供暖即将结束,需求明显减少,价格大幅下滑,3月份将形成煤炭销售下行拐点

销售公司节后对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用户情况调查如下。

(一)国电龙华

1、库存15万吨,场存煤炭已自然起火,减量降库存,是燃料部门的重点工作。

2、龙华已对地煤实施降价并严格控制地煤进场。

3、龙华2014年取暖期结束后,停6-7号机组,全年刚性减少烟煤30万吨。

4、目前龙华公司排定给珲矿公司每天10-20车量,实际每天请车发运30车,全月将超计划1万多吨。

5、铁路运费调价,国电东北公司通知,明确不承担铁路运费调价(包括自家煤矿铁路运费调价由矿方承担)。

6、原来老机组设计燃煤热值4600卡,现已全部停机,现运行烟煤机组设计燃煤热值4065卡,所以超过4100卡以上的煤炭价格也不上涨,全部执行4000卡/千克价格,0.105元/千卡。

(二)吉化公司

1、库存7-8万吨。

2、经营运行非常困难,成品油滞销,面临减产。3、3月份计划总量2万吨。

4、价格原4700大卡,从520元/吨下调到490元/吨。(三)冀东水泥 1、2013年末成立东北大区(东三省十蒙东)。

2、东北水泥协会联合运行紧密,停产保价(水泥),联合压价(煤炭)。3、2014年不签合同,一月一签,3月中旬恢复生产,现定价0.093元/大卡到厂,5300大卡原出矿530/吨,现430/吨,扣水后420元,价格环比降幅100元/吨。

4、龙煤、沈煤已住厂十天,协商进量,市场户报价更低。

(四)晨明纸业

1、签月份合同。

2、先报价,招标采购。

3、购销不规范。

4、目前掌握5000大卡出矿400元/吨。3600大卡出矿220元/吨。

(五)一汽

1、库存15万吨,日耗3000吨。2、3月份降库存,总进煤量2万吨。

3、龙煤主动降价30元/吨。

4、硫份超标限量。

(六)珲春电厂

库存7万吨,有需要,但英安热值偏低,无法燃用。

三、国内和临近煤炭企业运行情况

价格全线下行,包括市场价格无续竞争,个别企业和区域已经限产。

1、内蒙、山西、陕西、山东已经限产,价格下行在30-50元不等。

2、龙煤集团:①库存100万吨左右。②利用价格优势挤占吉林市场和策略,针对大企业、电厂主动降价。

3、沈煤限产,阜新限产。

四、应对措施:

1、继续进行广范围的市场调研摸底,从省外到省内,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镇,掌握实情,发现商机,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并为调整决策做好依据。

2、重点对目前发运及待发运的大企业,电厂进行攻关,力争多争取计划量,多实现发运量,达到保量增量的目的。

3、在长春、吉林建立销售点,增加市场影响力,扩大销售份额。目前现场考察过吉林地区煤炭集散地龙谷的增益物流公司,该公司一年吞吐量在80-100万吨。又经与康乃尔负责煤炭采购人员进行沟通,他们现每年采购蒙煤筛分出块煤后,在此集散地年销售3600-3800千卡/千克块煤5万吨以上,不含税售价380元/吨,主要以市场散户为主,并提出散户购买量也非常可观。因此建议先在吉林龙谷建立销售点,对散户进行零售,对用量较大用户进行矿到用户的直销。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在长春地区建立销售点。

4、与铁路部门联系,开通东边道运输。对运费价格进行减控,进军白山地区市场,占领部分份额。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篇5

一、2006年中国港口形势分析

2006年中国港口是历史上吞吐量增长最快,港口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深刻的一年。总的评价可概括为:港口生产已开始适应并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需求;港口建设的大量投入使得港口能力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港口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运需求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港口开始从制度竞争的层面参与国际竞争。在发展的大主题下,快速成长是2006年港口发展的关键词,生产增长的快速,港口建设的快速,呈现出六大亮点。

1.港口生产快速增长,世界注目

煤炭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2006年,我国石油及其制品进口量增速加快,全年原油进口1.45亿t,较上年增长14.5%;进口成品油3638万t,同比增长15.7%。我国已形成青岛、大连、舟山、宁波等大型石油码头和石油储备基地。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篇6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招商引资、择优选资,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截至2010年7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0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22%的税收、28%的工业增加值、55%的进出口、50%的技术引进、约4500万人的就业,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互利共赢的。对中国来说,通过持续吸引外资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以及众多国际化人才。对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则赢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不少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其母公司全球业务的增长亮点和利润中心。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

近年来,中国全面把握对外开放阶段性特点,按照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在境外设立企业1.3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已达2457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布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加强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缓解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内需不足的矛盾,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

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把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作为对内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外商在华投资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厚的回报。当前,中国正积极致力于为广大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篇7

1 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 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 产能、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已经投产的煤制油产能达到158万t/a, 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31.05亿m³/a, 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产能达到516万t/a, 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110万t/a, 煤制甲醇产能达到4 616万t/a, 煤制合成氨产能达到5 565万t/a, 电石产能达到4 183万t/a, 焦炭产能达到6.4亿t/a。具体列于表1。

1.1 煤制天然气

截止2014年, 我国煤制天然气共有3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实现投产运行, 产能达到31.05亿m3/a;在建项目2个, 产能60亿m3/a;开展前期工作项目8个, 总规模722亿m3。

1.1.1 投产项目运行状况

已经投产运行的项目是大唐克旗一期工程 (13.3亿m3) 、新疆庆华伊犁一期工程 (13.75亿m3) 和内蒙古汇能一期工程 (4亿m3) 。

大唐克旗项目一期工程于2013年底开始向北京供气。2014年生产天然气3.54亿m3。截止2014年底, 大唐克旗项目Ⅱ系列13.3亿m3/a工程已建设完成95%左右。

新疆庆华伊犁项目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进入试运行。2014年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现场鉴定, 装置运行稳定, 运行负荷60%~70%。截止2014年底, 累计向西气东输主管网输入约4亿m3合格天然气产品。

内蒙古汇能一期工程于2014年10月17日实现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 成为国内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开展了满负荷运行试验, 日产量达到122万m3, 超过120万m3的设计值。

1.1.2 在建项目状况

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于2010年开始建设, 原计划于2014年投产。然而, 受大唐发电公司煤化工板块业务重组的影响, 项目已停止建设。如果按照之前的进度, 该项目预计还需半年左右可完成全部建设工期, 达到投产条件。

浙能新天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于2010年开工建设, 截止2014年底, 工程进度约80%。

1.1.3 开展前期工作项目状况

2014年, 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7个煤制天然气项目稳步推进前期工作。截止2015年5月, 多数项目已落实大部分核准所需的地方性支持性文件, 通过了节能审查。北控、中电投、伊犁、苏新能源项目已完成了除环评以外的所有前期工作手续。截止2015年5月, 苏新能源、浙能新天、中海油大同、北控等煤制天然气项目均陆续向环保部递交了项目环评报告书。

1.2 煤制油

截止2014年, 我国煤制油共有4个项目投产运行, 产能合计158万t/a;在建项目3个, 产能合计600万t/a;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3个, 产能合计500万t/a。

1.2.1 投产项目运行状况

已投产项目包括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 (108万t/a) 、神华鄂尔多斯煤间接液化项目 (16万t/a) 、内蒙古伊泰煤间接液化项目 (16万t/a) 和山西潞安煤间接液化项目 (16万t/a) 。

神华鄂尔多斯项目是国内首套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该项目于2008年投产, 经过技术上不断整改优化, 2013年运转时间达到315 d, 生产油品88.8万t, 生产负荷率约82%。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第二、三条生产线已开展前期工作。

神华、伊泰、潞安3套16万吨级煤间接液化示范装置均已具备长周期稳定运行能力。2014年, 伊泰煤制油装置安全稳定运行330 d, 累计生产各类油品17.8万t,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 净利润1.74亿元。2015年3月, 伊泰煤制油装置创造了日产油品量最高达到600 t的好成绩, 超出480 t的平均设计日产量。

1.2.2 在建项目状况

2014年, 神华宁煤400万t/a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兖矿榆林100万t/a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潞安长治180万t/a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一期工程100万t/a均在建设过程中, 预计将在“十三五”期间投产。

神华宁夏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截至2014年12月底, 工艺设备采买已完成, 电气、仪表框架协议基本签订完毕, 大型长周期设备陆续到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00亿元, 占总投资的近50%。项目A线计划2016年投料试车。

兖矿榆林100万t/a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由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承建,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横工业园区北区。截止2015年1月, 该项目已经完成试压、调制、单体试车, 配套工程稳步推进, 已完成投资152.83亿元, 有望于2015年中期投料试车。

潞安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潞安油化电热一体化综合示范园区, 占地面积303.45 hm2, 建设总规模为180万t/a煤基液化产品, 总投资239亿元人民币, 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和山西省重大转型标杆项目。2014年底, 项目已进入大型设备安装阶段。

1.2.3 开展前期工作项目简况

2014年, 伊泰煤制油公司积极推进鄂尔多斯大路200万t/a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核准所需多项支持性文件已取得批复, 落实了原料煤、燃料煤供应煤矿及生产用水、用电指标, 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014年4月, 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贵州毕节200万t/a煤制清洁燃料项目开展实施, 项目建设地点为贵州省大方县。一期200万t/a计划投资340亿元。贵州渝富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0%股权, 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持有10%股权。

2014年7月, 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0万t/a煤制油示范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泰伊犁工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184亿元, 建设规模为102万t/a油品。截止2015年1月, 1台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2台费托反应器已经安装完毕, 5台气化炉基本安装到位。

2014年7月, 伊泰新疆能源有限公司伊泰—华电甘泉堡540万t/a煤制油气化装置一期200万t/a煤制油项目气化装置举行了开工仪式。项目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投资约326亿元, 采用中科合成油油品合成技术, 一期工程产品主要为柴油、石脑油及LPG。

1.3 煤制烯烃 (甲醇制烯烃)

2014年, 国内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产能快速增长, 全年新增烯烃产能248万t/a。截止2014年底, 国内已有7套煤制烯烃装置、3套甲醇制烯烃装置投入商业化运营, 烯烃产能合计516万t/a, 约占全国烯烃 (乙烯、丙烯) 总产能的6%。此外, 国内在建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焦炉气制烯烃项目还有13个, 产能合计734万t/a。

1.3.1 投产项目运行简况

煤制烯烃方面,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运行平稳。尽管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行, 神华包头项目仍然能够实现盈利。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经持续改进, 生产负荷可达到80%左右。神华宁煤52万t/a MTP项目全年生产聚丙烯52.06万t, 创4年来最高纪录。陕西4套煤制烯烃项目于2014年底前投产运行, 分别是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延安60万t/a项目和榆林60万t/a项目、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蒲城68万t/a项目、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榆林60万t/a项目, 合计产能248万t/a。

甲醇制烯烃方面, 中石化中原石化20万t/a甲醇制烯烃 (SMTO) 项目运行良好, 达到设计负荷的110%。中原石化于2014年4月实现了催化裂解 (OCC) 装置与SMTO装置的耦合, 大大提高了乙烯和丙烯的收率, 烯烃产能从20万t/a增加到22万t/a。宁波富德 (原宁波禾元) 60万t/a DMTO装置、惠生南京30万t/a MTO/OCP装置均运行良好。

1.3.2 在建项目简况

2014年, 在建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个, 烯烃产能合计338万t/a;在建的甲醇制烯烃项目有6个, 烯烃产能合计284万t/a;在建的焦炉气制烯烃项目有1个, 烯烃产能60万t/a。上述12个在建项目, 烯烃产能合计682万t/a。

2014年, 在建的煤制烯烃项目主要有:中石化中天合创130万t/a项目, 华亭煤业集团平凉20万t/a项目,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银川60万t/a项目, 中安联合煤业化工有限公司淮南60万t/a项目,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乌鲁木齐68万t/a项目。受油价大幅下跌影响, 其它部分煤制烯烃项目前期工作陷于停滞。

在建的甲醇制烯烃项目主要有: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8万t/a项目、富德 (常州) 能源化工发展有限公司33万t/a项目、山东神达化工有限公司枣庄33万t/a项目、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临沂30万t/a项目、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榆林60万t/a项目、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60万t/a项目, 6个项目合计烯烃产能284万t/a。

此外,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汾60万t/a焦炉气制烯烃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1.4 煤制乙二醇

2014年, 随着新疆天业、中石化湖北化肥、通辽金煤和河南永金等多套示范装置的运行, 我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可行性已经基本得到证明。苏浙煤制乙二醇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和下游用户对煤制乙二醇特性理解的加深, 煤制乙二醇开始逐步规模化应用于聚酯化纤行业。

2014年, 我国投产运行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已达10个, 乙二醇产能合计155万t/a。在建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有十余个, 乙二醇产能合计260万t/a, 分布在河南、新疆、内蒙古、湖北等多个地区。

1.4.1 已投产项目运行简况

2014年, 投产的煤制乙二醇项目主要有:通辽金煤20万t/a项目、河南煤化3套20万t/a项目 (新乡、濮阳、永城) , 山东华鲁恒升5万t/a项目、新疆天业电石炉尾气5万t/a和20万t/a项目, 中石化湖北枝江20万t/a项目。永金化工公司洛阳煤制乙二醇项目2015年1月投料试车成功, 永城项目已经建成, 待配套项目开启后试车。

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20万t/a煤制乙二醇项目从2009年12月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至今并未达产, 2013年因各类设备故障频繁, 多次停车检修, 开工率只有54%。2014年企业生产线平均负荷达到76.35%, 2014年生产乙二醇12.66万t, 草酸5.22万t, 乙二醇生产成本为4 500元/t左右, 2015年开工率力争达到85%以上, 优等品产出率达98%以上。

永金化工投资下属的新乡煤制乙二醇项目继续停车, 安阳、濮阳项目均降到过85%运行负荷。

1.4.2 在建项目进展简况

2014年, 在建的煤制乙二醇项目主要有:贵州黔西30万t/a项目、山西襄矿30万t/a项目、阳煤平定2套20万t/a项目、苏尼特碱业锡林郭勒20万t/a项目, 安徽淮化淮南10万t/a项目、西部新时代鄂尔多斯30万t/a项目、国电盛世双鸭山2套20万t/a项目, 内蒙古开滦化工鄂尔多斯2套20万t/a项目等。上述项目大多将在2015—2016年建成投产。

我国乙二醇消费需求旺盛, 即使在煤制乙二醇产品不断投放市场的情况下, 2014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仍创历史新高, 达到845万t;国内乙二醇产量约390万t, 近1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3.5%;表观消费量约1 234万t, 近10年年均增长率9.1%, 国内自给率约31.6%。

2014年下半年以来, 受油价大幅下跌影响, 国际市场乙二醇价格也屡创新低, 从2013年上半年均价7 300元/t, 下探至5 000元/t左右, 跌幅超过30%, 刷新6年以来的价格新低, 对国内煤制乙二醇行业形成了巨大压力。如果能够实现高负荷的稳定运行并保证产品质量, 煤制乙二醇仍然存在较好的利润空间。

1.5 煤制芳烃

2014年, 国内煤制芳烃仍处于打通技术路线的前期探索过程中。河南盛润控股集团宣布在河南濮阳建设60万t/a甲醇制芳烃项目, 采用清华的流化床工艺, 项目总投资30亿元, 2014年9月开工建设, 计划2016年6月投产。华电集团在陕西榆横万吨级煤制芳烃中试装置基础上开展了百万吨级煤制芳烃产业化预可行性研究工作, 但工程化进展缓慢。

1.6 煤制甲醇

2014年, 我国甲醇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多个新建项目投产, 产能、产量均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 我国甲醇产能达到约6 760万t/a, 同比增长近19%, 净增长1 165万t/a。甲醇产量达到4 628万t, 同比增长近21%;表观消费量达到近4 700万t, 同比增长17.5%。我国甲醇行业开工负荷率约为64%。

回顾2006—2014年, 我国甲醇消费量从856万t增长到近4 700万t, 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 远高于我国GDP增速和能源消费增速。

1.6.1 原料结构

我国甲醇生产原料路线分为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按2014年甲醇产能计, 煤的占比达68%, 天然气的占比达15%, 焦炉气的占比达17%。今后, 以煤为原料的甲醇产能将继续增长。目前以天然气、无烟块煤等为原料的约1 000万t/a产能已处于长期停工状态, 造成了甲醇表面开工率低甚至“停产”的失真表象。预计这些产能将逐步退出。

1.6.2 技术结构

随着近年新建的大型煤制甲醇项目均采用先进的加压气流床气化和大型甲醇合成技术, 我国煤制甲醇先进产能占比提高到50%左右。

1.6.3 企业结构

随着大型煤制甲醇逐步建成投产, 我国甲醇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但中小企业数量仍占绝大多数。目前, 国内甲醇装置产量规模在50万t/a以上甲醇生产企业约有15家, 产量合计约1 200万t, 约占总产能的40%。产量在10万t以下的企业约110家, 占企业总数的60%。

1.6.4 生产布局

我国甲醇产业呈现整体布局分散的态势。全国除了西藏和广东两省区没有甲醇生产企业外, 其余省区均有甲醇企业分布。甲醇产能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内蒙、山西、陕西等地。从地区分布看, 华北、中南、华东的甲醇产能占有较大的比重。2014年, 西北地区甲醇产能已达到3 096万t/a, 净增长965万t/a, 占全国的45%。

1.7 煤制合成氨、尿素

2014年, 我国氮肥生产增速显著放缓, 氮肥生产总量合计4 553万t (折纯N) , 同比下降0.72%;合成氨产量6 053万t, 同比下降2.34%;尿素产量 (折氮) 3 052万t, 实物量6 593万t, 同比减少114万t, 下降1.7%。

2014年, 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 616.7亿元, 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56.6亿元, 而2013年同期行业盈利59.2亿元。2014年, 氮肥企业开工长期低位, 氮肥产量连续下降;氮肥市场极度低迷, 价格跌至10年来最低, 行业大面积亏损;尿素出口问题较多, 我国成为全球价格洼地。

2014年, 全国合成氨总产能达到7 416万t/a, 2013年为7 400万t/a;年内新增产能313万t/a, 退出产能297万t/a。2014年, 尿素总产能约8 070万t/a, 与2013年基本持平;年内新增产能约500万t/a, 退出产能约500万t/a。

1.7.1 原料结构

2014年, 非无烟煤占比提高至24%;无烟煤占比降至51.6%;天然气仍占22.4%, 焦炉气占2.1%。

1.7.2 装置开工率

煤制合成氨开工率达80%以上, 天然气合成氨78.4%, 焦炉气合成氨不足50%。

1.7.3 行业集中度

以合成氨产量计, 50万t/a以上的企业数已达28.4%, 30万t/a以上的达52.5%, 8万t/a以下的降至10%。可以看出, 我国合成氨工业中大型化装置和大企业集团已经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 成为引领我国氮肥行业的主力军。

1.7.4 生产布局

我国合成氨产能仍以山东、河南、山西、四川、河北、湖北、江苏等省为主。近年来, 内蒙古、新疆、山西陆续建设一批大型氮肥生产装置。2014年三省合成氨产能已达到1 395万t/a, 尿素产能已达到2 170万t/a。未来合成氨产能仍将向煤炭资源地转移。

1.8 电石

2014年, 我国电石新增产能585万t/a, 淘汰落后产能192万t/a, 总产能为4 183万t/a, 同比增长10.4%;产量2 600万t, 同比增长13.0%;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62.2%, 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14年电石没有进口, 出口16.9万t, 同比增长18.2%;表观消费量2 583万t, 同比增长13.0%。总体上, 电石产能严重过剩态势没有改善。

1.8.1 原料结构

生产电石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含碳原料 (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 。我国电石原料主要是焦炭, 其次是半焦或兰炭, 各占约50%。密闭式电石炉对原料焦炭要求高, 一般不宜采用半焦。内燃式电石炉可以使用焦炭、兰炭、无烟煤、型煤、半焦、煅煤等多种原料。随着我国密闭式电石炉逐步推广应用, 半焦 (兰炭) 在电石原料中的比重将逐渐降低。

1.8.2 技术结构

尽管近年我国淘汰电石落后产能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我国电石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很低。主要表现在:炉型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废气中大量一氧化碳和高温余热未回收、电石废渣利用率低等方面。能耗低、目前污染排放量少的密闭式电石炉产能仅占总产能的约30%, 12 500 k VA以上的内燃式电石炉电石产能约占总能力的65%;12 500 k VA以下的内燃式电石炉和开放式电石炉将全部被淘汰。

1.8.3 企业结构

目前, 我国电石企业约有400户。其中, 约有100家电石企业采用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下游配套建设PVC、醋酸乙烯/聚乙烯醇、1, 4—丁二醇 (BDO) 、氰胺化钙等装置。其余没有下游配套的电石生产企业, 今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激烈竞争。

1.9 焦炭

2014年, 我国焦炭产能约6.4亿t/a, 产量达47 691万t, 同比增长0.12%, 全年产能利用率平均为73%。山西省焦炭产量最高, 达8 722.3万t, 占全国产量的18.3%, 其次是河北、山东、陕西和内蒙古。全年焦炭出口856.2万t, 占产量的1.8%, 同比增长83%。尽管产量增速出现下滑, 但焦化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依然严重。

1.9.1 生产布局

我国焦炭生产遍及除西藏和海南外的全国29个省区, 生产布局分散, 产能分布极不均衡。焦炭产量前十位省区是: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云南、江苏、四川、黑龙江, 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75%~80%。半焦 (兰炭) 生产能力约4 000万t/a, 主要集中在陕、蒙、晋、宁四省区交界地带, 陕西榆林神府地区和内蒙古伊旗、准旗产量最大。

1.9.2 企业结构

我国焦化企业约840家, 其中产能在100万t/a以下的企业数量约占87%。根据《焦化行业准入条件 (2014年修订) 》中“企业生产能力要达到100万t/a及以上”的规定, 未来提高产业集中度仍是焦化行业面临的严峻任务。

从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看, 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占焦炭总产量的87%左右, 而钢铁联合企业只占有1/3焦炭产能, 其余均为独立焦化企业。相比之下, 发达国家钢铁企业拥有95%的焦炭产能, 更加有利于利用焦炭生产副产的煤气、余热等。我国焦炭资源配置和企业结构仍需持续改进。

2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形势

2015年, 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环境面临诸多“新常态”:能源革命加速推进, 煤炭传统利用方式面临变革, 煤炭“原料”路线清洁高效转化成为突破口;国内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能源需求仍将提高, 而我国原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 能源安全保障仍需加强;大气治理行动落实, 中东部地区以天然气、清洁油品和油品添加剂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面临机遇;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拉动大宗化工产品需求较快增长, 而经济转型升级使高端化工产品需求比大宗产品更快增长;农业科技进步, 传统肥料利用方式面临变革, 有机肥、液体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面临发展机会;国际油价基本触低, 中东地区中东基础石化产品的低成本优势突出, 对我国石化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均提出挑战;环境约束加强, 全国石化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环保治理成本显著上升;产业升级技术和人才基础初步形成, 但自主化高端技术缺乏, 自主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工程技术创新不足。总体上, 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面临机遇, 也面临挑战。

2.1 现代煤化工产业政策趋于明朗

进入2015年以来, 国家能源局陆续发布了《煤炭深加工示范工程标定管理办法 (试行) 》和《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并以国能综科技[2015]69号文件书面征求了有关部门, 重点产煤省区, 重点能源企业等意见。2015年4月, 正式上网公示。

在2015年4月9日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有关领导提及正在推进煤炭清洁转化创新利用布局规划研究工作。研究提出, 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以增强石油安全保障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目标, 坚持集聚发展、生态发展、自主发展、协调发展, 实施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多联产发展战略,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淘汰落后、调整结构,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化工产业, 推动煤炭利用方式转变”。初步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 即加快现代煤化工示范, 布局煤化工产业基地, 富煤地区优势资源转化, 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大气污染治理支撑工程;推动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 发展产业间循环经济, 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支持煤化工产业“走出去”, 加强技术装备本地化。

总体上, 示范先行、从严管控、基地化布局、与相关产业共谋发展是主要导向。

2.2 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进入环评关键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工作, “十二五”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大多已临近最关键的环评阶段。2015年, 示范项目将陆续递交环评报告书, 接受环评质询和检验。现代煤化工的环境影响程度到底能不能被接受, 已经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关键时刻。

2.3 全面落实示范项目各项指标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路条”均已明确了各示范项目要承担的示范任务, 或技术示范, 或装备示范。示范项目要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 逐一落实。同时, 为达到国家要求的能效、煤耗、水耗三项指标, 承担设计任务的设计单位要大展身手, 为示范项目选择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节水技术, 同时还要满足项目经济性的要求。

2.4 大型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产业基地初现端倪

根据发改委产业司规划研究, 国家将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 水资源和其它基础条件较好地区, 集中打造煤炭清污高效转化产业基地。蒙西、蒙东、准东、伊犁、宁东、陕北、晋北将成为重点。这些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承接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 承接传统煤化工产业转移, 并承担国家石油应急储备替代任务, 具备“油、气、化、电”多联产能力。

2.5 传统煤化工继续化解产能过剩和推进产业升级

受产能扩张、下游市场需求维持缓慢增长或零增长态势影响, 我国传统煤化工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 化解过剩产能压力依然很大。

对于煤制氮肥:预计2015年我国合成氨、尿素产能将基本维持2014年的规模或稍有增长, 但随着农业控制过度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步伐加快, 化肥用量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在出口税改政策推动下, 预计氮肥出口量将进一步增加。总体上, 氮肥产能利用率小幅提高, 但过剩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对于焦炭: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 钢铁需求增速放缓, 我国焦炭生产已基本进入产量高峰弧顶区;同时, 随着国家环境治理行动加快, 以河北省为代表的环境敏感区域钢铁产业调整, 使得一些独立焦化企业面临寻求新用户的艰难择决。全行业必须积极应对化解产能过剩, 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电石:预计2015年将有200~300万t/a新建产能投产, 落后产能将继续退出;预计总产能比2014年略有增长, 达到4 300万t/a左右, 产量超过2 900万t, 平均产能利用率比2014年提高5个百分点至67%, 供大于求的矛盾出现积极变化。

2.6 甲醇前景相对乐观

随着甲醇制烯烃、甲醇制汽油、甲醇制芳烃等新兴消费领域对甲醇的需求持续增长, 预计2015年我国甲醇需求将超过5 100万t。近年我国煤制甲醇产能建设加快。预计2015年, 我国甲醇产能将超过7 000万t/a, 产量约4 760万t, 开工率提高到约68%, 供大于求的矛盾有所缓解。

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篇8

【关键词】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煤炭需求;煤矿建设

一、当前形势下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分析当前煤炭市场形势的急转直下,笔者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和黄金十年期间的产能建设超前、产能过剩是两大主因,其次还受环保政策、流通成本、进口煤炭、替代能源等因素的影响。

(一)需求方面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电力、钢铁、化工等煤炭主要下游行业普遍不景气,煤炭需求不足。今年第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加4.3%,增速较上年同期及第四季度均有所回落。其中受水电增发影响,火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减少95小时。

(二)供应方面

笔者认为造成当前煤价持续下跌、煤企大面积亏损的罪魁祸首就是产能过剩。受煤炭黄金十年期间市场繁荣的刺激,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煤炭产业,国内新建、扩建了一大批煤炭项目。不仅如此,随着前几年上马项目的陆续竣工,明后年国内还将迎来一轮投产高峰。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截止到2014年全国煤炭产能45.37亿吨,原煤消费量41.55亿吨,产能严重过剩。而同期有各状态(新建已开工、新建未开工、规划新增产能)未投产矿井的产能约7.5亿吨,这部分产能预计将在2020年前后得到释放。

(三)环保政策

近年来国内几大城市纷纷出现雾霾天气,PM2.5检测纷纷爆表。PM2.5被视作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雾霾天气形成是受污染源和季節性、地理性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在我国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火电、钢铁、水泥为代表的煤炭消费。据权威部门研究得出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和石油炼化五大行业的污染排放量占全国工业的90%,而前三者都与煤炭行业有所关联。雾霾导致煤炭及下游产业环保压力陡增,在环保部公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指出一定要加强节能减排,减少煤炭消耗,受此影响煤炭需求也将有所放缓。

(四)煤价与国际煤价出现倒挂现象

国内煤炭价格在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过高,这导致国内煤价与国际煤价出现倒挂现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里面有流通环节过多、不合理收费、腐败等诸多原因。笔者认为,煤炭的生产成本在交易价格中最多不超过50%,另外50%产生在流通环节,如果这个环节不能理顺,很难把煤炭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国内煤企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应对煤炭行业的困难局面的措施

(一)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执行“控产减产”,淘汰落后产能

各煤炭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号召,把化解煤炭产能过剩作为重要议题,避免企业之间的盲目恶性竞争,各煤企必须实行严格的控产限产责任制,并将控产限产成效作为考核目标。《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全国计划淘汰煤矿数量1254个,淘汰落后产能7779万吨。其中关闭退出煤矿数量1052个,共计产能6391万吨;改造升级煤矿数量202个,共计产能1388万吨。

其实自2014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对煤炭不合理产能的限制一直没有放松,期间出台了一系列限产政策来调节煤炭供需平衡,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但是,面对未来可能存在10亿吨级的过剩产能,单靠淘汰落后和关闭资源枯竭矿井还不够。

(二)降本增效

当前降本增效开始受到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在前一阶段的市场繁荣中,煤炭企业降本增效的愿望并不迫切。随着市场形势的恶化,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降本增效在一些企业已初见成效。笔者所在的开滦集团围绕“稳增长、降成本”,推行目标成本责任制、经营质量分析与监测,建立生产模型,强化现场调研督导,严控各项成本费用,挖潜增收。其中通过保开采成本低的矿井优先生产、规范企业管理、减少工程造价款等,促进企业增收节支。

(三)调整营销思路,在煤炭销售上做文章

煤炭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也促使煤炭企业调整营销思路、加强市场研究。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开滦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带领销售队伍,坚持多走访用户,第一时间掌握了客户需求。还在重点单位派驻销售人员,搜集需求信息,进行跟踪服务。第一季度,开滦集团销售团队紧跟市场,克难攻坚,在危机中赢得商机。

(四)逐步转型,延长产业链、科技创新

笔者认为作为大型煤炭集团,应该积极跟随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步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优势进行企业发展经营转型,以现代煤化工为转型目标,着力延长产业链,以煤为基,多元转化,走资源转化增值、企业循环发展的道路。

作为中小型民营煤炭企业,应该以市场供需为主导,及时调整煤炭产量。同时加快设备更新速度,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拓宽售煤渠道,加强与火电企业的联系合作,减少煤炭库存。

三、结语

总之,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煤炭企业已经进入行业的“两极”,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呼吁救市,但由于种种利益关系,各项政策几乎都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目前煤炭行业的调整更多的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困境之时,也正是煤炭企业积蓄能量与反思之时。谁利用好了危机,谁就会在未来赢得先机。煤炭企业必须站高望远,着力于打造未来的竞争力,才能在阵痛中前行。

参考文献

[1]牛克洪.煤炭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N].中国煤炭报,2015-05-12.

[2]陈玮英.煤炭企业不得不增加的环保成本[N].中国企业报,2015-05-19.

上一篇: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2下一篇:中央昆士兰大学工程与科技学院申请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