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2024-08-13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共9篇)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以在慈溪人才市场的调研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应聘情形的实地观察及对应聘人员的简短访问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慈溪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而深入了解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人才市场的影响,以及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自己能够明确发展方向,更加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就业 岗位 招聘 应聘

一、引言

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我国就业面临着巨大的供给压力: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城镇公开失业逐步攀升,企业富余职工转化为公开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大“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缓慢的就业需求:从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就是说,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就业,从来都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有多大?现今社会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应聘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招聘单位比较青睐哪些人才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在同学的帮助下,我展开了一次关于当前就业形势的调研活动。作为在读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趋势,使自己能够明确发展方向和自我定位,更加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二、调查时间 2009年2月7日,在慈溪市2009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收集了一些关于这次人才交流会的一些资料,实地观察了情形,对应聘人员和招聘者进行了简短的访问调查,作了简洁记录。

2009年2月8日——2009年2月14日,对于调查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完成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三、调查对象与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以2009年2月7日的慈溪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所设招聘摊位为总体,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偶遇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取得所有的摊位号的名单作为抽样框,再次使用摊位编号,采用抽签方式选取号码,对照总体规模,选取符合要求的数码20个,最后到抽样框去找它所对应的元素;询问偶然遇到的、又方便回答问题的应聘者。

本次调查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采用了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以收集资料。

四、结果与分析

1.人才交流会总体情况

慈溪市2009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在市人才交流中心拉开帷幕。200个招聘摊位、350余家用工单位、近3000个工作岗位向广大人才抛出绣球,应聘者纷至沓来,不到9点钟,大楼就被前来应聘的人员挤得水泄不通。

本次招聘会基本上是中小型企业招聘,符合慈溪乃至宁波经济发展结构的特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今年的用工需求稳中有增,一些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招聘需求迫切。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有1.5万人进场应聘,其中应届毕业生约占四成,达成初步意向3000余人次;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分别为机械电器类、企业管理类、营销类、财经类以及外经外贸类。

2.人才交流会的特点

(1)一推一拉积极促进人才就业。本次招聘会共推出近3000个岗位,其中有80家单位提供应届毕业生需求岗位1154个,占总需求的40%。“近3年来,我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超过6000人,今年更是超过7000人,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从总体上说,企业在普通岗位上用人出现紧缩态势,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余建孟表示,“我们在招聘会前,动员各个进场企业尽量多推出一些毕业生岗位,一方面是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对企业而言,现在也是吸纳储备人才的大好时机。”

在积极推出毕业生岗位的同时,人事部门还帮助企业向外地吸纳紧缺人才。“企业发展需要大量中高层次人才,但我市企业在部分高科技领域和紧缺专业岗位上,存在想招却招不到的尴尬局面。”余建孟表示,为了帮助企业招到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人事部门不但将招聘会打破地域限制,面向整个长三角,还出台提供交通费补助的优惠政策,以帮助企业吸引外地中高层次人才前来应聘。据了解,本次招聘会人事部门共向30余名来自上海、江苏、湖北、陕西和河南等地的中高层次人才发放了交通补助费。

(2)一升一降反映企业发展新动向

本次招聘会与去年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相比,岗位需求趋向分散化、多样化,同时营销类和外经外贸类两大岗位在需求和排名方面,出现了“一升一降”的明显变化,反应出我市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向。

据介绍,本次招聘会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分别为机械电器类、企业管理类、营销类、财经类以及外经外贸类,共涉及1222个岗位,占总需求的42.4%。而在去年举行的夏季大型交流会中,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在总需求中占比为63%。因此今年各大岗位需求出现了分散化和多样化趋势。

“与外经外贸类岗位需求减少、排名下降现象相反的是,营销类岗位需求增加,排名攀升,这很好地说明了我市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发展趋势。”余建孟分析,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众多企业纷纷转型发展,调整出口和内销的比例,因此在用人上也出现了升和降。宁波博一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林小姐表示,公司去年在内销市场收获颇丰,为继续扩大内销市场,本次招聘会公司对内销业务员的需求超过40名,但对外贸业务员的需求仅为2名。

3.招聘单位的要求

(1)学历要求。在调查样本中,所需人才最低学历是中专,最高学历是博研。其中要求大专及以上的占75%,本科及以上的占20%,硕研及以上的占5%。

(2)专业要求。各个岗位都要求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即能岗匹配。

(3)技能要求。除了所学专业要求的技能外,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的占100%,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办公室软件及一定的网络管理能力。具有驾驶执照也是部分招聘企业的要求。另外,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是被相当重视的。针对各个企业的发展情况,还有特殊的要求,如掌握ISO质量管理体系、文字组织能力等等。

(4)工作经历要求。大部分岗位要求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在调查样本中,有76.1%的岗位需要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5)户口要求。在调查样本中,85%优先录用本地户口的应聘者,外来人员需要拥有相对优势才被录取。

(6)其他要求。如政治面貌、性别、年龄等等,这些也作为部分企业的要求

五、思考与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人才供需不平衡,而且在不断扩大。企业在人才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对于应聘者的条件更为苛刻。尽管在金融危机下,慈溪的企业今年的用工需求稳中有增,一些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招聘需求迫切,但是从整体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在读大学生,我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为关注。近3年来,我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超过6000人,今年更是超过7000人。针对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和结合实际,我提出以下建议:

1、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中心,继续狠抓经济发展。从解决就业问题的角度看,应高度重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需要大学生的数量才会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

2、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扫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同时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促成就业的良性循环。

3、坚持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等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与引导,要宏扬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奉献青春的社会本位价值观,要宏扬主旋律,要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要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祖国的需要和民族振兴的责任仍然是当今青年知识分子人生职业选择的第一主题。

4、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关,转变观念天地宽。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树立市场就业观念,培养职业道德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互利精神、服务精神、学习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大学生应当从观念到实践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5、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实力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陈旧、特色不明显,缺少根据社会有效需求结构对学校予以合理的分工。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其能力素质和对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以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为此,要加强对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的技能教育、辅修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进一步重视各种体验性建设,切实把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以适应社会需要。

6、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引导。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配合学校和家庭形成良好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7、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指导大学生就业。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这个中心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Internet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充分发挥好就业“顾问”的作用。

8、大学毕业生要注意做到“四不”。调查中,几位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士提醒大学生:现在的就业不可能是“一次定终身”,一些前人身上发生过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参考,希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四不”,即不轻意放弃就业机会、工作中不轻易跳槽、不随意违约,不随便乱存放个人档案资料。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2

1 体制内就业形式分析

2014年, 中国毕业学生中, 截至5月底签约就业率仅为67.84%, 同去年相比下降至少4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现如今, 在国家收紧财政, 支出控制严格, 对过于臃肿的机关部门的工作岗位大量裁减。在这样减少政府“供养队伍”的环境下, 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 不要一味地追求企事业单位中有编制的工作岗位, 将多年前的“铁饭碗”看成自己就业的唯一选择。而是应该着眼于市场, 放眼于未来, 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 挖掘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 积极进取, 将自己打造成有含金量的职业人士。铁饭碗不是国家给的, 而是自己慢慢打造出来的, 只要自己有过硬的能力和素质, 我们将不愁没有金饭碗可端。据统计, 去年全国毕业生中, 进入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不足10%。也就是说, 我国90%多的毕业生都要选择民营企业、外企等去就业。如果毕业生至今还不能接受这一现实, 他们必将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

现实中, 有些家长和学生往往不能转变思想。部分学生毕业于211工程学校甚至更高的学府, 他们不能放下身段就业与一般的外企或民营企业, 固执己见, 追去有编制的工作岗位。有的家长也认为孩子毕业后应该从事有保障的工作, 今后的生活也就高枕无忧了, 可见, 父母那一辈人的思想至今也没有转变。有甚者说的:“养了孩子二十几年, 也不愁多养他们几年, 让他们专注于国考, 以后我们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思想的转变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国家、学校都要积极宣传自主就业的思想, 以免这种陈旧的就业理念耽误了大批毕业生。

2 北、上、广大城市就业形势分析

(1) 由于政治、科技等多种客观原因, 各种资源的过度集中导致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城市, 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提供了大量的工作职位, 因此大批的毕业生匆匆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希望在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多、薪资待遇高, 技术先进等, 这几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讲, 在这样的大城市就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城市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 从而造成了人才竞争激烈的现象。这些大城市本身就有很好的毕业生资源, 加之外地毕业生的大量加入, 造成了投出多份简历、经历多次面试才能获得一次实习的机会, 而好多大企业大量招进实习生, 在实习期实习生之间时时存在着竞争关系, 直到实习期结束, 表现优秀的实习生转正, 而剩余的实习生则面临着又一次失业。

(2)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虽然经济发展较快, 各类民生建设完善, 但是消费水平也是国内最高的城市, 例如房价, 面对高额的房价 (不仅仅是购房价格, 租房价格也是相当之高) , 毕业生到了这些城市由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或是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找到的工作薪资水准也不能让他们住得舒服, 因此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地下室、床位、或是极其偏远的地方居住。有的毕业生奋斗多年后, 虽然薪资水准上去了, 但是对于高额的房价, 仍然是望洋兴叹。这一现象让未来的毕业生多有芥蒂, 是否该去这些大城市就业成了毕业生心里的一大疑团, 从而使其心理压力倍增。

(3) 现如今自主就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思想, 但是客观现实中好多企业在人员求职中设置了强大的拦路虎,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 在招聘时打出“本地户口”的要求, 让大批外来毕业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 希望这些企业也能积极适应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 放弃这一招聘要求, 稍微缓解下外来毕业生就业的紧张氛围。

3 中小城市就业形势分析

相比较大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 现如今中小城市成了毕业生不错的选择, 相比大城市的拥挤, 宽松的生活环境成了不少毕业生回流至中小城市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 在中国的幸福感最强的10大城市中, 北上广无一入列, 究其原因, 工作压力过大, 交通太过拥堵等成为主因, 许多受访大学生为了相对较低生活成本, 住宿地至办公地点至少1个小时以上。一方面, 由于国家政策支持, 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公共服务力不断提高, 企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些都吸引着在大学生回乡就业, 另一方面, 亲人、朋友、孩子这些因素是大学生回乡的主因。

但中小城市就业也不是没有弊端, 一方面, 由于地域原因, 大部分中小城市往往存在紧密的人际网络, 办事情多是依靠人, 不是制度, 导致大学生很难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对个人发展不利, 另一方面, 由于资源有限, 大学生毕业后想再次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困难, 对于提升个人能力受到限制, 相信随着中小城市的发展, 这些制约因素会逐步消失。

4 乡镇企业及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分析

提起乡镇企业, 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感兴趣, 关键是放不下身段, 认为大学生去乡镇企业太没出息, 这种想法应该转变, 乡镇企业虽然规模小, 但是人才也少, 更容易受到企业重视, 只要大学生端正态度, 能吃苦耐劳, 利用自己所学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给企业发展带来新鲜活力, 照样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虽然国家一直鼓励大学生支援西部建设, 但是西部的客观条件仍是大学生所顾虑的, 收入不高、发展机会不如东部地区, 西部本地大学生留在西部的仅占50%左右, 就业情况不太乐观.

综上所述,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希望学校、家长、毕业生都将以上就业形势掌握于心, 根据自己的实景情况, 选择好就业方向。

参考文献

[1]褚福灵.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2 (3) .

[2]戴红兵.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3 (8) .

当前就业形势及全年形势预判 篇3

一、一季度就业形势

(一)一季度就业变动态势

1、城镇就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

人保部数据显示,2014年1—3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较上年同期(342万人)增加2万人,同比增幅0.6%,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34%。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低于上年同期登记失业率0.02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为1.11,环比和同比均上升了0.01,也说明了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稳定增长、总体平衡的良好态势。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低于上年同期登记失业率0.02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为1.11,环比和同比均上升了0.01,也说明了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平稳增长、总体平衡的良好态势。

2、非制造业带动就业动力相对较强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4%,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但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从业人员指数48.3%,与上月持平,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非制造业带动就业相对显著。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4.8%,环比和同比均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50.2%,环比和同比均下降1.2个百分点,仍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1%,环比下降1.3和0.7个百分点,下滑到临界点以下;非制造业19个行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的行业从上月的10个减少到9个。呈现波动增长状态。

3、就业结构性变动显著

一是在区域结构变动上,二三线城市增幅明显,中部地区领跑全国。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区域数据显示,虽然一线城市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二线城市(20%)和三线城市(19%)成为招聘主力军;东部地区(16%)招聘需求增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中部(25%)、西部(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城镇化推进和中部崛起战略等带来的产业区域性转移和增长及就业区域性格局的变动趋向。二是在行业结构变动上,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用人需求与传统行业相比增长较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以上行业一季度用人需求同比增速分别为33.3%、25.4%、24.7%和18.3%,而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增速则分别为9.5%、9.4%和3.3%。三是在不同性质企业就业结构变动上,民企强势增长,外企和国企增长相对乏力。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企业性质数据显示,一季度民企招聘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这和春节前后的返乡潮、用工荒后的补偿性批量用工有一定关系,尤其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都在一季度有大批量补充用工,而国企和外企的招聘却出现2%的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前注重市场调节、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推进效应。

(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化解过剩产能使局部地区和重点行业失业风险增大

目前,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不少企业关停并转,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我们在1月份对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地区的唐山市、邯郸市所做的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对钢铁、焦化、水泥、造纸等行业产能的大幅度压减,2010—2013年,两市已有数百家企业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并且基本都已关停,安置职工约数万人不等。据唐山市人社局调查估测,唐山市2014—2017年间,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分流人员将达到20万人左右。由于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安置人员往往是采取置换外包岗位等方式,将原先承包给其他企业的外协项目收回由企业分流人员自己经营,使得原合作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增加了失业风险。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目前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能基本到位,而民营企业受自身规模和能力所限,加之补偿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等,被裁减职工的安置还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压减产能的持续进行,所涉及的局部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失业风险存在逐步累积和更为显性化的可能。

2、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根据教育部发布信息,2014年将有727万高校毕业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比上年增加28万人,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求职潮”。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将比往年又有所增加。从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基本面来看,尽管职位供求在总量上更加趋于平衡,但“招聘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却愈加突出。集中表现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职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职位供大于求的大学生“假象过剩”上,这种需求和供给严重错位的局面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究其原因,既有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观非理性偏差,又有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体制性问题,加之近年来沉淀下来的未就业学生,使得这个矛盾愈发明显。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前不久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这无疑会在相当程度上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3、“缺工”愈发呈现常态化

年初各地人力资源市场总体求大于供的状态得到延续,缺工现象普遍。东莞市人才市场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年初来到东莞应聘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由于节后是异地务工人员转换岗位和企业补员的活跃期,制造业和服务业原本存在一定的用工缺口,加之节后回流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从而导致东莞企业在短期内用工需求缺口较大。其中,制造业中的电子、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较为明显,一些新兴行业也存在缺工问题。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岗位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已经呈持续稳定状态,“缺工”问题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表现更加突出,并已经向全国各地蔓延。

二、对2014年全年就业形势的预判

(一)当前就业形势背景

1、当前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有所弱化

我们通过对经济增速与就业增量关系变动研究发现,自2002年起,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显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超过1万亿元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就会不低于1000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一直能够保持平稳增加,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都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的表象提供了一种解释。当然,必须看到,在经济结构性调整中,经济与就业的存量关系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支撑一定规模城镇就业的经济增长率存在不确定性。我们通过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与城镇就业总量、城镇就业增量关系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6.5%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经济增速底线”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个判断将有助于在宏观调控中合理把握当前经济结构变动时期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及调整空间。

2、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在逐步趋降,就业总量压力将持续趋缓

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规模逐步下降。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已先于总人口达到峰值;2012年,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减少,比上年下降345万人。多项预测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参与率下降空间也在增大。16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79.2%下降到2010年的71.4%,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15—64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由84.2%下降到76.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我国劳动参与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劳动力供给压力将进一步降低,就业总量矛盾将持续趋缓。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们认为,短期内,在经济结构不发生重大变更、基本经济规模保持适度持续性增长的条件下,即使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城镇就业总量和城镇新增就业总量仍能保持基本稳定,而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二)2014年全年就业形势预判

从总体上看,2014年的就业将面临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考验。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2014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并有望与上年同期持平或好于上年同期。对实现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4.6%以下的就业工作目标可以持乐观态度。但是,增速放缓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出现的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集中失业的风险加大、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难”、进城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招工难”等就业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在加大。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有效的应对。

三、对下一步就业工作的建议

根据对当前就业形势走势和特点的判断,建议2014年政府就业政策和工作的重心应进一步加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向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注重技能型就业为主转变。

(一)强化就业培训,有效提升再就业能力

首先,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尤其应对基层相关部门的就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减少行政体制壁垒和掣肘,集中优质资源和力量提升当地劳动力就业技能。

其次,针对当前淘汰落后产能集中在部分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考虑支持典型地区建立全国性(或跨区域)行业培训中心,不仅为本地职工转岗提供就业培训,而且也可以满足全国其他地区同类行业职工的转岗培训需求。

再次,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城乡统筹、内外平等的就业培训机制,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服务,建立起农民工城镇就业与培训的连通机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的稳定就业。

(二)妥善处理淘汰过剩产能带来的职工就业问题

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做到有专人负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方落实职工安置资金,支持优势企业吸纳安置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企业的下岗职工,做好职工下岗再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避免出现大规模失业,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对落后过剩产能较集中、淘汰任务较重、转产难度较大的企业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人员安置规模,相应提高重点地区的就业专项资金,加大国家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补贴等特定政策的支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减缓职工集中下岗失业对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冲击。

(三)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扶持性细则,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吸纳就业的税收减免和经费补偿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制度环境;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市场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吸纳就业的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相关制度建设

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针对当前的问题,从就业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政府相关部门应着力做好指导、引导和帮扶工作。

明确政府对高校毕业生鼓励就业的方向和领域,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并完善相关配套激励政策,让毕业生在为国家利益做出奉献的同时获得个人建功立业的机会。

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服务水平,提供从高校课程设置的就业方向指导到毕业生个人个性化就业咨询服务的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完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就业信息服务质量。

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篇4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前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第二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概括着说,就是搞不成低不就,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比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首先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其次是学校,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毕业指导工作,不仅仅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5

08材料(2)韩洪波 0806032003

摘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普遍表明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越多,就越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现如今大学生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在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毕业即失业也显得极为平常。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普遍表明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越多,就越能促进其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现如今大学生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在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毕业即失业也显得极为平常。

但是,是不是因此就要悲观失望,进而对自己就业择业和人生发展失去信心,这显然是不需要回答的。那么,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判断,如何去把握,以至于如何去做出选择,值得大家认真思索。在你们即将踏上求职道路之际,我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未来的就业有所帮助,一是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二是就业主要症结分析;三是解读相关就业政策;四是提几点希望。

一、就业形势与现状分析

1、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还在加剧。我国每年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1500多万人,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将超过2400万人。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初步估算我国至少有超过1000余万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我们国家的就业压力是很大的。

2、大学生就业仍是就业的难点。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很有可能是经济不断复苏和各方面都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但是,大学生数量将超过65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预计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计将超过900万人,宏观就业形不

容乐观。大学生总量大,就业结构短期不会有明显改变,这意味着找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3、2012年大学生就业趋势预测: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2012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有利条件也不少,特别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效力将进一步显现,国家经济转型和调整结构将深入推进,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继续延续并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将使服务业获得较大发展,其中蕴含的许多岗位会比较适合大学生。今年我国还将在2010年基础上,继续启动大学生就业推进行动,包括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同时做实“三年百万”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对大学生就业会给予较大扶持。2010年,国家预拨就业专项资金超过460亿元。2011年预计国家将会加大资金预拨力度,体现了政府扩大就业的决心,也给劳动者更多信心。教育部出台措施力促大学生就业。

5、考研升学、公务员招考和国家项目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增长很快,竞争也很激烈。

②国家公务员因为相对高的待遇、稳定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几年来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③各类项目就业报名人数也在增长,广大毕业生参与热情很高。比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大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等,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

6、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和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分析

2010年,全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2%,将有近180万左右毕业生离校时找不到工作。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一般在85%左右,到年底有将近80万毕业生无法落实就业单位。当前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就业率统计和评价十分关注,普遍认

为单纯的就业率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就业状况,国家也在着手就业率统计方法改革。但是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就业压力有与学历层次成反比的趋向。二是大众化就业趋势很明显。

二、就业难的症结

1、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所学非所用,比如,专业不对口、技能和经验不足、人才培养滞后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高技能人才缺乏、地区差异、性别差异等等,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原因。结构性矛盾的实质是毕业生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我们国家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才却很匮乏,特别是高技能性人才十分匮乏,国家培养了这么多的毕业生却不能有所用,反映了我们毕业生的素质不适应社会要求,外语四级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招聘的条件,四级成绩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2、就业观念、就业制度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业观念有毕业生观念、有家长的观念、有用人单位观念、有政府的观念、有社会观念和时代特征等,不是唯一的、是综合的。就业制度包括国家的干部选拔制度、公务员考聘制度、人才使用和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大学生就业择业方面制度、档案户籍管理制度等内容也很广泛,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家要认识到观念是变革的先导,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当前毕业生观念存在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方面:一些学生一味追求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学生一味追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外企;一些学生一味追求薪酬标准和工作环境;一些学生一味追求安逸和享乐,不肯到艰苦的地方去;一些学生一味追求“打工族”的生存方式,缺乏“当老板”的意识等等。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个别毕业生以不愿离家太远或离父母太远,而放弃与用人单位签约或签了约之后违约,这是对自己的发展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要记住任何时候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是第一重要的。

3、求职择业技能和方法欠缺。有些学生不会写求职简历、有些学生不能掌握与用人单位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有些学生注意不到有关面试礼仪方面是否得体、有些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等等。

三、相关就业政策解读

1、普通大学生就业的方针和基本制度: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2、国家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1)基层就业及基层就业项目

基层就业是指到城乡基层工作。一般来讲,“基层”即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国家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

(2)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

①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大学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②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照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③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大学生,以及应征入伍附义务兵役的大学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④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3、国家大力引导普通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

(1)《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3)《国家鼓励普通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告》

①放宽市场准入条件;②享受资金扶持政策;③实行税费减免优惠; ④提供培训指导服务;

4、国家积极引导普通大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政策

(1)价值:大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强军和应对国家间军事竞争的重要战略和重大举措,也是锤炼当代青年意志品质和提升大学生本领重要途径。

(2)享受优惠政策:①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确定义务兵;②优先选拔使用;③考学升学优惠;④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⑤就业安置帮扶。

(3)有关报名条件、报名程序及手续办理和优惠政策具体内容等等,国家出台了制度和文件有具体规定,请大家注意专门阅读学习。

四、几点建议

1、要增强紧迫感、树立危机意识。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要消除等、靠等被动的思想,尽快提早准备、提早动手,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26日做客 网在线访谈时表示,当前就业形势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失业率还是处在较低水平,1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05%,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来看,变化幅度也不大。

第二,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来看基本平衡,大部分地区和城市求人倍率在1以上,就是岗位需求多于求职的`人数。第三,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等几项指标,我们都有月度统计,还是在稳定增长。所以总体来讲是平稳的。

信长星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表现是用工需求显得不旺,有点减少。二是结构性矛盾增多,这也是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部分企业要裁减人员,一部分企业要退出市场,包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阶段性的阵痛。同时从1—4月份的统计来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略有减少,我们还得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与思考 篇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整个就业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动,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更是如此。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天子骄子”的大学生精英教育到现在的大众化的大学生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上个世纪末, 我国开始大学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膨胀, 以往的计划就业逐步向毕业双选就业转变, 最终被完全推入市场, 以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据资料统计数据显示,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出现了高校不断扩招, 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毕业生就业率却没有增加, 并出现下滑的发展趋势。资料显示, 2005年-2009年, 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由338万猛增到611万, 五年里, 毕业生数量几乎翻一翻。相比之下, 同期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一直处于70%左右的水平。这一问题, 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可以说,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仍是今后高校就业管理工作者需面对的主要问题。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问题, 高校就业管理工作要积极开动脑筋, 研究分析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管理水平。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特点分析

1、客观条件方面,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1) 就业市场供给方面, 结构性矛盾突出

现实中,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无论是数量, 还是质量乃至结构上与企事业用人单位需求都存在一定程度错位, 即结构性矛盾。一方面, 数量上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但是, 与此同时, 对于高等院校人才的需求增长则相对缓慢, 其需求明显小于大学毕业生供给量, 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市场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 结构上的矛盾。面对我国社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结构变化, 由于教育体制结构等原因, 大学课程结构不合理, 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方法, 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导致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观念等培养与经济结构变化存有不适应, 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错位问题, 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 结构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2) 就业市场需求方面, 结构性矛盾突出

虽然, 我国经济近些年来经济实现了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经济增长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也就是说, 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但第三产业 (吸纳大学生就业人员的主要产业) 的占GDP的比重却没有实现同步增长, 反而略有下降。同时, 各地区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也存在差异化。贫困地区、中西部、中小城镇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经济发展没有特点, 缺乏高新科技产业, 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京津沪等发达地区对大学生需求较大, 一些大城市人才高消费现象较为严重存在, 这种结构性失衡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另外, 隐性就业的情况也日益显现。随着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需求较大, 这些已退休人员, 退二不休, 以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与大学生竞争, 挤占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岗位, 加重了就业难的问题。

2、主观条件方面, 大学生自身定位存有矛盾

从大学是就业观念上来看, 在我国社会, 由于大学生群体长期是优势群体, 这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平和地看待就业问题, 在很大一部分人潜意识里, 还沉浸在以往的精英意识里, 忽视了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实际身份。许多普通劳动者从事的工作, 在这些毕业生眼里, 就变成了不适合大学生干的工作, 就业观念有偏差。从大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上来看,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市场竞争加剧和导致企业对工作的性质和技能要求不断变化, 加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 在学习阶段没有受过专业职业规划指导, 对自身职业规划十分不够, 导致面对就业时, 出现难以抉择的问题, 进而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就业目的来看, 许多大学生面对工作选择, 缺乏社会责任感, 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得失, 导致在就业选择时, 往往选择北上广等先进地区, 对落后地区和待遇较差的企事业单位几乎无人问津, 放弃珍贵的就业机会, 主动失业。从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来讲, 大多数的毕业生, 在寻找工作中, 往往要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 大学生们往往缺乏成熟的心理状态, 自信和勇气不够, 把就业希望完全寄托在家人亲戚朋友身上, 失去主动择业的众多机会, 产生就业难。

三、结论

作为高学历人才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实现就业, 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也会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带来重要影响。可以说, 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管理问题, 更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 高校就业工作者要直面问题, 全面的、辩证地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 分析形势, 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琳:《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科技信息, 2010 (08) 。

[2]姬养洲:《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人才资源开发, 2010 (03) 。

[3]冯彩虹:《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榆林学院学报, 2010 (04) 。

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等 篇8

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

《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切实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促进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珠三角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目前,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职场仍呈现供求两旺的态势。

从2月到3月底,深圳市278场免费公益性招聘会预计将提供20余万个就业岗位,涵盖第三产业的商贸零售、物业管理、酒店餐饮、金融保险等高中低三类职位及部分制造业职位,其中低端职位占岗位总数的65%左右。

在东莞,非周期性行业,如日用品、快速消费品、医疗用品仍然需要大量人才加盟。从家具和鞋业两个行业的招聘来看,当前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普工和技工类。另外,各类工程师等中低端技术人才也十分抢手。

佛山目前缺工行业岗位主要有服装、制鞋生产工和各类技工,电子信息类、光学类和金融类人才也较缺。

在江门,技工、销售人才最受“热捧”,管理类、服务类、技工类以及销售类四类工种最为紧俏。生产类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技工、操作员、机修工、包装工等;管理类主要集中在车间主管、区域经理、生产经理、项目经理等;服务业中,由于星级酒店、中西餐厅的大量增加,这方面的用工需求缺口很大;销售类用工则集中在业务员、保险从业人员、营销员、外贸跟单等几个工种上。

深圳十措施广纳技能人才

近日,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十项举措,扩大招收可以入户深圳的技能型人才的范围。这十项举措分别是:新增年度招调工的职业工种数量和等级,增加17个职业资格证书类工种;新增紧缺急需工种数量,将等级范围扩大到高级工和中级工;在深圳缴纳工伤保险费满两年以上,且属于深圳市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中紧缺急需的中级工,增加“农转非”的新政策;符合条件,且在深圳缴纳工伤保险费两年以上的10类人员,可以个人身份通过代理机构办理招调工手续;没有纳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范围,但属于市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评价引进的人才,将按相当于中级工的水平,组织技能水平测试,测试成绩合格者,成绩两年内可用于办理招调入户手续;紧缺急需的高级工招工年龄放宽至40周岁;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大专毕业生免技术技能水平考试;在区一级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获奖者可以选拔入户;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餐厅服务员3个工种的申报单位由四星级以上酒店放宽至三星级以上酒店;2009年在办理税收确认等年审登记手续的企业,可以直接办理招调工业务。

据介绍,深圳劳动力市场上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10个职业为:治安保卫人员,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标准化、计量、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保险业务人员,运输车辆装配工,其他电力设备装运、检修及供电工,机械设备维修工,房地产业务人员,制版印刷人员。

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利好

在并不景气的就业大背景下,机车、道桥、自动化、测绘等交通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成了香饽饽。这是国家拉动内需、大规模投资交通基建的政策在眼下校园里的投射。

去年底,国家决定投入4万亿元扩大内需,其中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铁路更是提出在未来几年大力发展客运。这些政策直接刺激了相关单位在校园里的招聘计划。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9

就业竞争力,它是一个人的行业认知、市场判断、智力、专业背景、文凭、情商、职业眼光、定位,个性化经历、相关经验、业绩、综合素质、市场机遇的掌控力、就业思路、战技能和面试的表现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合力。

内外兼修。内,即本,也就是说我们大学生所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内在的东西;外,即表,也就是说一些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东西。现在我们的学生多是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九零后,这代人大都是独身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在父母的浇灌下爱依赖人,不独立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但是同时他们也有脑子灵活,自信心强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视他们的缺点,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提升我们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所谓对内修炼,其实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其道德观甚至可能会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观的导向,所以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人具有良好价值观的人即使他没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企业也愿意换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他,一个人再聪明却能卖国求荣那也没有企业会接受他。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求职案例:在众多的应聘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把地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或者是将楼梯上的一颗钉子捡了起来,结果这个人成为唯一被录取的人,是的,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不难从中看到企业挑选职工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好的人品,正确的道德观。欲树才先树人,这也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的所在。

对外修炼,其实就是做好自己的人生就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点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理念影响就业,现在的大学生在平时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加强,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就业态度不积极。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不重视社会实践,却对未来信心十足。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存在明显的误区:不想创业、继续读研,眼高手低,不愿实践。其结果缩小了就业范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大学生在各种实践当中要能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在学习期间应确定奋斗目标,为就业做好前期准备,也就是说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的就业规划。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中国的就业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就业人数来说是缺少的;

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大学教育的社会就业存在一定的脱轨现象,学生心态还未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导致很多学生不大愿意进入中小型企业工作。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在学校社会这种大方向,理应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学生树立内外兼修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也希望我们的当代大学生能不负所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的佼佼者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有站在一线的教学人员将为此而奋斗不息。在个人方向上,应该在学校里克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把自己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在社团组组织、活动中运用起来,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提升自己。另外就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也需要多接触社会,在大

一、大二的时候就用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参加招聘会、上招聘网站,从大

一、大二就开始准备,避免时间的浪费。最后就是结交一些高年级的朋友或一些已经工作了朋友,得到他们的一些指导对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一篇:感恩伟大祖国演讲稿下一篇:案例评析《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