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共4篇)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 篇1
猪圆环病毒 (PCV-2) 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 一般集中于断奶后2~3周和5~8周龄的仔猪。PCV分布很广, 猪群血清阳性率20%~80%。
目前知道与PCV感染有关的5种疾病: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间质性肺炎、繁殖障碍、传染性先天性震颤。患病仔猪多为新引进的青年种猪, 在怀孕期受PCV-2感染所致。
1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防制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多见发生在5~12周龄断奶猪和生长猪, 主要表现精神、食欲不振、进行性呼吸困难, 瘦、贫血、皮肤苍白、肌肉无力、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死后, 其全身器官组织表现炎症变化, 出现多灶性间质性肺炎、肝炎、肾炎、心肌炎、以及胃溃疡等病变。
1.1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特点:哺乳仔猪很少发病, 主要在断奶后2~3周发病。本病的主要病原是PCV-2 (猪圆环病毒) , 其在猪群血清阳性率达20%~80%, 多存在隐性感染。发病时病原还有PRRSV (猪呼吸综合症病毒) 、PPV (细小病毒) 、HP (副猪嗜血杆菌) 、MH (猪肺炎支原体) 、PRV (伪狂犬病毒) 、APP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以及PM (多杀性巴氏杆菌) 等, 大多为混合感染。PMWS的发病往往与饲养密度大、环境恶劣 (空气不新鲜、温度大、温度低、饲料营养差、管理不善有密切关联) 患病率3%~60%, 致死率80%~100%。 (2) 临床症状特征:病猪被毛粗乱, 怕冷, 皮肤苍白、消瘦、呼吸困难, 可视粘膜黄疸, 下痢, 嗜睡, 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由于细菌、病毒的二重感染而使病状复杂化与严重化。 (3) 剖检变化:皮肤苍白, 有20%的出现黄疸。淋巴异常肿胀, 切面呈均匀的苍白色, 肺呈弥散性间质性肺炎;肾脏严重损伤、肿大, 外观呈蜡样, 其皮质和髓质有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条状白色坏死状。肝脏外观呈浅黄到橘黄色;脾稍微肿大, 质地如肉。胃肠道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损伤, 结肠和盲肠粘膜充血或淤血。肠壁外覆盖一层厚的胶冻样黄色膜。胰损伤、坏死。 (4) 实验室诊断:主要是在病变部位检测到PCV-2抗原或核酸。应用于PCR检测方法和病毒的分离。
综合以上四点, 即可确诊。
1.2 防制方法
(1)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和疫苗, 使用抗生素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有助于控制二重感染, 对疑似混合感染猪肺炎支原体 (MH) 、多杀性巴氏杆菌 (PM) 等病原微生物, 用药2周后, 可使PMWS猪群死亡率从8%降到2%, 4周内即无新的呼吸器官疾病发生。可选用下列处方治疗: (1) 支原净125g、强力霉素125g和阿莫西林125g, 3种药加入1000kg饲料日粮中拌匀喂饲。连用1~2周。 (2) 支原净12.3mg/kg体重给病猪肌注2次/d, 连用3~5d。 (3) 按每1000kg饮水加入支原净120~180g, 供病猪饮水, 连用3~5d。 (4) 对病猪治疗可选用维生素B12、C, 肌酐、氨苄青霉素、金刚烷等药。 (2) 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3周, 此期间, 可选用以下措施: (1) 用优良的乳猪料或添加1.5%~3%柠檬酸, 适量酶制剂, 或用抗综合应激症的断奶安药拌服 (北京养无兽药厂产) 。 (2) 日粮中添加支原净50mg/kg体重、强力霉素50mg、阿莫西林50mg, 拌匀喂服。 (3) 饮服口服补液盐水, 并于其液每1000kg加入50g支, 原净和50g水溶性阿莫西林。 (4) 每公斤日粮中添加支原净50mg、金霉素150mg、哇乙醇80mg。 (3) 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 防止不同来源、年龄的猪混养, 减少各种应激, 降低饲养密度, 防止温差变化过大, 尤其后半夜保温, 防贼风和有害气体。 (4) 加强泌乳母猪的营养, 母猪采食量, 添加氧化锌, 丙酸, 防发生胃溃疡。
2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
此病英国于93年首次报道, 随后美国、欧洲和南非均有报道。
2.1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特点:通常只发生在8~18周龄的猪, 发病率为0.5%~2%, 有的可达7%, 通常病猪在3d内死亡, 有的出现在临床症状后2~3周方才死亡。 (2) 临床症状特征:与猪瘟症状相似。病猪食俗丧失, 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 有时这些板块相互融合, 不易消失。尤其在会阴部和四肢最明显, 体温有时升高。 (3) 病理变化:主要是出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 以及渗出性肾小球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因此出现皮下水肿, 胸水增多和心包积液。 (4) 病原检测:送检血清和病料时, 可查出PVC-2, 又能查出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 并且都存在相应的抗体。
3 猪间质性肺炎
本病主要危害6~14周龄的猪, 发病率在2%~30%, 死猪率在4%~10%之间。眼观察病变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呈灰红色。有时可见肺部存在PVC-2型病毒, 其存在于非细胞增生区和细支气管上皮坏死细胞碎片区域内, 肺泡腔内有时可见透明蛋白。
4 繁殖障碍
科技工作者发现有些繁殖障碍表现都可与PCV-2型病毒相联系, 比如发情率增加, 该病毒子宫内感染、木乃伊胎儿, 发生在各个不同怀孕期的流产, 以及死亡产和产弱仔等, 有些产下的仔猪中发现PCV-2型病毒血症。
在高健康猪群和有很高比例新母猪的猪群, 可见到非常严重的繁殖障碍。急性繁殖障碍衰竭综合征。用PCR技术队猪进行血清PCV-2型病毒检测, 结果表明母猪有延续数月时间的病毒血症。
现场观察结果表明。II型猪圆环毒血症母猪的比例可能与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法国对199窝仔猪研究表明, 断奶后系统衰竭综合征造成的死亡中51.6%发生在14.5%窝。繁殖障碍还会因并发PRRSV等而加重, 导致流产增多。
5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
多在仔猪出生后第1周内发生, 震颤由轻变重, 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 受外界刺激 (如突发的噪音或寒冷等) 时可以引发或是加重震颤, 严重的可影响吃奶, 以至死亡。每窝仔受病毒感染的发病数目不等。大多是新引入的头胎母猪所产的仔猪。在精心护理1周后, 病仔猪多数于3周内逐渐恢复。但是, 有的猪甚至肥育期仍然不断发生震颤。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 篇2
1 圆环病毒病的主要危害
圆环病毒病的主要危害是损伤淋巴结, 造成免疫抑制, 临床表现形式非常复杂, 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止, 延长出栏, 猪舍利用率下降, 饲料报酬低, 死淘率上升可高达35%以上。同时造成其他病原的激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使猪病呈现复杂化、非典型化的特征, 治疗费用上升, 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
2 圆环病毒相关病 (PCVAD) 主要临床症状
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PMWS)
消瘦、弓背、苍白、黄疸、被毛粗乱、生长不良。PCV感染心脏变形, 心肌松软, 冠状沟脂肪萎缩黄染。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大、苍白、切面多汁, 混合感染的肺出现肉样变。猪群整齐度差, 出栏时间推迟。
2.2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PRDC)
16~22周龄的生长肥育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嗜睡、厌食、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
2.3 皮炎肾病综合症 (PDNS)
病猪后躯密布圆形不规则丘疹, 可见中间呈黑色外周紫红色的病灶。肾脏肿大, 呈土黄色, 表面散步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色点。
2.4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
母猪出现死胎、流产、产后无奶、少奶、产后不发情等繁殖障碍疾病。
2.5 仔猪
仔猪先天性震颤及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腹泻、消瘦。
2.6 圆环病毒引起的相关性肠炎
持续腹泻、死亡率高。
3 圆环病毒病 (PCVAD) 的防控
对于圆环病毒相关病的防控,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基础, 科学的免疫是关键, 优良的全价饲料是保障。
3.1 产房执行
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 每批猪之间清洗粪沟并消毒, 母猪进产房前清洗并驱虫, 必要时限制饲养。
3.2 保育阶段
使用小栏 (<13头/栏) , 封闭的栏间挡墙, 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不同批次间不混群, 每批猪之间清洗粪沟并消毒, 用较低的饲养密度 (0.33㎡头) , 增减料槽的宽度 (>7cm/头) , 增加空气流动 (氨气<10mg/kg, 二氧化碳<0.15%) , 加强温度、湿度控制。
3.3 生长/肥育阶段
小栏, 封闭挡墙, 全进全出, 不同栏间的猪不混群, 每批猪之间清洗粪沟并消毒, 肥育栏间的猪不混群, 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 (0.75㎡/头) 保证空气清洁, 控制温湿度。
3.4 科学防疫
科学防疫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产前1个月母猪、母猪产后20d、仔猪28d防疫圆环病毒疫苗同时注射免疫性白细胞介导素-2, 白介素可活化在免疫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B细胞和T细胞, 提高免疫效果。
3.5 合理使用中药
中兽药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真气心虚”、“扶正即可祛邪”等说法, 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正邪相争有着密切关系, 正气得到补充恢复, 邪气就可以退却, 疾病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化。特别是母猪产后和仔猪保育阶段, 猪只抵抗力差,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党参、白术、黄芪之类的补气扶正药, 配合添加优质电解多维, 对防控猪圆环病毒相关病很有益处。
3.6 有条件的猪场可自制场苗
猪圆环病毒病 篇3
1. 病原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 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病毒。该病毒为20面对称体, 无囊膜, 单股环状DNA, 粒子直径14~25 nm。
根据猪圆环病毒的致病性、抗原性和核苷酸序列分为PCV1和PCV2两种基本基因型。其中PCV1对猪无致病性, 但能产生血清抗体, 在猪群中较普遍存在;PCV2对猪有较强的致病性, 可引起猪只发病,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和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DNS) 。
圆环病毒2型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在p H=3的环境中可存在较长时间, 对氯仿不敏感, 在56℃~70℃处理一段时间, 仍不失活。
2. 流行病学
圆环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常经消化道、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群, 但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 一般集中在6~12周龄的仔猪。发病率10%~80%不等, 但是病死率可高达10%~50%以上。病猪和隐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肮脏、脾和淋巴结中, 经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PCV2Y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及胎盘垂直传染, 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饲料、用具、人员等传播。
3. 临床症状
病猪发热, 体温高达40℃~41℃,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被毛粗乱, 皮肤苍白, 伴有黄疸, 有的在耳部、腹部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部分病猪有神经症状, 呈现肌肉震颤, 关节肿胀, 站立不稳, 四肢呈划水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猪眼圈发紫, 耳朵发青, 身体发绀, 最后窒息死亡。
4. 剖检变化
病程较长的猪解剖后可见全身淋巴结特别肿大, 呈白色、红色和紫色等, 切面硬度增大, 坏死, 有的出血;脾脏肿大、出血、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及丘状突起, 肉样变;肾脏肿大, 切面外翻, 条纹状出血, 表面颜色不一, 有土黄色、紫红色, 散布有出血点、坏死灶;肺肿大, 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有的呈纤维素性肺炎, 胸腔有淡黄色积液;肝脏质脆, 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心包积液, 有纤维素性心包炎。
5. 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和淋巴、肺、肾等组织病理变化, 可以初步诊断。确诊尚需作病毒分离和鉴定。判定本病的3个标准: (1) 土黄色肾、肾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2) 皮肤丘疹、变硬、裂口、冒油。 (3) 使用广谱驱虫药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无效。
6. 防治
此病的预防, 目前还有比较有效的方法, 大多强调加强卫生和饲养管理, 倡导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1) 预防基本原则 本病发生的特点是猪群一旦侵入PCV2就可能增加其他病原协同感染的概率, 并最终导致临床发病。因此, 对继发其他传染病的防控尤为重要, 及早发现、有效隔离和尽可能控制本病横向传染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 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概率;科学的饲养与管理, 保持舍内良好的环境卫生, 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2) 药物防治 制定群体药物预防方案, 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是目前规模化猪场的常规技术。对有临床症状的猪进行隔离治疗, 实行对症疗法: (1) 5%葡萄糖生理盐水、头孢、地塞咪松 (按说明书治疗剂量使用) 混合静注; (2) 抗病毒多肽,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7d; (3) 对于高热不退的猪应配合复方柴胡注射液,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3 d。采取以上措施后猪场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未增加新发病猪和死亡猪。
猪圆环病毒的诊断 篇4
1 临床症状诊断
对该猪场中的发病猪进行临床症状的检查, 检测其体温、呼吸和心率并与猪的正常生理指标做比较, 对猪群的精神状况、食欲、粪便等进行观察。
最急性猪突然死亡, 体温高达41.5℃, 倦怠, 不愿吃食, 有的短期腹泻和呕吐。早期没有明显的呼吸症状, 到晚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病猪在出现症状后24~36 h内死亡。急性型体温高达40.5~41.0℃, 精神沉郁, 严重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呼吸, 并有咳嗽。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表现间歇性咳嗽, 食欲减退。
2 病理解剖诊断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 检查肺、肾、肝、胃肠道及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肺脏肿胀, 间质增宽, 质地坚硬或似橡皮, 其上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全身淋巴结, 特别是腹股沟、纵隔肺门和肠系膜及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 切面为灰黄色。肾脏肿胀、灰白色。脾脏、肝脏轻度肿胀。胃粘膜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 肠道尤其是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 肠管内液体充盈。
3 猪圆环病毒Ⅱ型抗体检测ELISA诊断试剂盒诊断
在疑似感染圆环病毒的病猪中随机选取10头, 采集病猪血液, 以3 000r/min离心10 min制备被检血清10份。
然后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 主要的操作程序与结果判定方法如下:
(1) 取出抗原反应板, 在记录表上记录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样品的位置。
(2) 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阳性对照 (2孔) 和阴性对照 (2孔) 原液 (不用稀释) 、稀释好的待检猪血清各100 L。充分混匀后, 贴上封板膜, 置37℃孵育30 min。
(3) 揭掉封板膜, 弃去各孔中液体、拍净。每孔加满洗涤液, 静置约30 s, 重复洗涤5次, 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净。
(4) 每孔加入酶结合物液100μL, 贴上封板膜, 置37℃孵育30 min。
(5) 重复步骤三。
(6) 每孔加入底物液A 50μL, 再加入底物液B 50μL, 轻振混匀, 置37℃避光显色15 min。
(7) 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 轻振混匀, 置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测定各孔OD450值。
(8) 试验结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方为有效:A.两孔阴性对照OD450平均值应≤0.15;B.每孔阳性对照OD450平均值均≥0.60。
(9) 临界值的计算:临界值=阳性对照孔OD450均值×0.25。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推荐阅读:
猪圆环病毒06-29
Ⅱ型猪圆环病毒06-14
猪圆环病毒Ⅱ型06-28
猪圆环病毒检测方法09-12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10-03
猪圆环病毒Ⅱ型研究07-21
猪圆环病毒2型研究06-17
育肥猪圆环病毒病防治08-11
猪圆环病毒与猪瘟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07-12
猪圆环病毒感染的防制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