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共7篇)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 篇1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 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所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由于本病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我国发病也较多, 且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同时, 由于猪圆环病毒能干扰猪的免疫系统, 造成免疫抑制, 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 使猪只变得对多种感染十分敏感, 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成为普遍的发病规律, 导致猪群发病后临床症状更趋复杂, 病情加剧, 确诊困难, 防治效果差。临床上常见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或弓形体等混合感染, 以及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和 (或) 细菌等多重混感等。
1 发病情况
2011年6月23日, 漯河市郾城区一个规模猪场, 35日龄左右的仔猪95头, 免疫注射国产蓝耳病弱毒苗3~4d后开始陆续出现一些畏寒、喘气、发热症状的仔猪, 并出现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 一些患猪四肢肿大, 还有部分患猪顽固性腹泻, 同时在患猪的耳尖和腹下皮肤出现蓝点。用一般的抗生素 (青霉素、链霉素) 治疗无明显效果。2~3d后开始有患猪死亡, 到7月2日死亡和淘汰病情严重的患猪共46头。
2 诊断
2.1 血清学诊断
取5份病死猪血样进行猪瘟、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病、胸膜肺炎、伪狂犬病等病的抗体检测。结果3份血样猪瘟抗体不合格;4份血样蓝耳病抗体阴性;5份副猪嗜血杆菌病抗体均阳性;4份圆环病毒抗体阳性;5份胸膜肺炎抗体均阴性;4份血样伪狂犬抗体阴性。据了解该猪场母猪已免疫过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病的疫苗;仔猪20日龄时免疫了猪瘟疫苗, 30日龄免疫蓝耳病弱毒苗。由此可见, 该猪场可能存在猪圆环病毒病2型 (PCR2) 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隐性感染。
2.2 病原诊断
取病死猪的肝、脾、淋巴结、肺脏等组织进行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伪狂犬病的PCR检测。结果PCV2、猪瘟、副猪嗜血杆菌3个病均呈阳性, 而蓝耳病、伪狂犬病为阴性。说明病例中存在PCV2、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混合感染。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 我们分析认为这3种病原中应以PCV2为主, 而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均为并发或继发感染。
3 治疗措施
对患猪和假定健康仔猪进行分开处理。对症状较严重 (如四肢关节肿大、耳朵发紫) 的患猪进行淘汰, 对其余表面症状轻微的仔猪进行隔离治疗处理。对患病仔猪每头肌肉注射科特壮2ml和庆普生注射液3ml, 连用2~3d。同时每头仔猪免疫注射猪瘟脾淋苗1.5头份配合猪转移因子0.3ml, 此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和替米考星, 连用4~5d。经过上述处理5~6d后, 病仔猪恢复正常。
4 预防措施
针对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率高、影响面广的特点,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防治猪圆环病毒病。
4.1 加强饲养管理
包括在引种时需加强该病的检疫检验和隔离饲养工作, 不引进有圆环病毒隐性感染的种猪或猪苗, 母猪产前和产后可使用利高霉素或黄芪多糖、金丝桃素等进行药物预防保健。
4.2 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功能
可安排仔猪于3、25日龄各注射1次科特壮以增强仔猪的机体免疫机能。在免疫猪瘟疫苗和其他弱毒苗时配合使用转移因子, 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减少疫苗的不良反应。在有条件的猪场也可试用圆环病毒病疫苗来预防该病的发生。
4.3 防止并发症的感染
在该病例中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瘟都为隐性感染, 随着病情发展这两者都表现典型的临床病症。
所以, 针对猪圆环病毒病及其并发症我们在临床上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诊断, 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从而减少该病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 篇2
PCV感染的病猪, 其胸腺、脾、支气管等处的淋巴组织中均能发现有该病毒存在, 检测发现在肺脏及淋巴结中尤为高, 表明PCV严重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临床表现为:低致病性或减弱疫苗的微生物可致疾病;对疫苗接种不能充分免疫应答;猪群中同时有多种疾病综合症发生。
PCV感染可引发病猪的免疫缺陷, 这使得病猪更易感染其他的病原, 从而导致猪圆环病毒与其他许多疾病的混合感染。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伪狂犬病毒 (PRV) 、细小病毒 (PPV) 、猪流感病毒 (SIV) 、肺炎支原体、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 有时, 混合感染会呈现出多重感染现象。
1 常见的几个混合感染实例
1.1 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猪精神萎靡, 被毛粗乱, 皮肤苍白;咳嗽, 呼吸迫促, 眼结膜潮红;高热稽留, 体温在41℃左右;食欲减退, 渴欲增加。剖检变化为:肾肿大、淤血, 表面呈沟回状, 呈土黄色, 有点状出血;各肠段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 切面呈大理石样;扁桃体肿大;胃粘膜有的水肿, 肝脂肪变性而带黄色, 肺充血、水肿、淤血。
1.2 猪圆环病毒Ⅱ型、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 眼圈发紫, 四肢、会阴、背腹、耳朵等处有圆形或不规则的红色、黑色病灶, 乳头基部发紫;呼吸困难, 俯卧在地;腹股沟淋巴结出血, 个别拉稀。剖检变化为:皮下有出血点;淋巴结出血, 胃内积食且底部有溃疡灶;肝脏较硬且呈黄红色, 胆囊内有尘埃样物质;肺脏呈棕红色, 硬而且富有弹性;脾脏边缘呈锯齿状且背面有小血泡;肾脏呈弥漫性出血;心肌变软。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剖检变化为:皮下发现有小肿块;眼结膜潮红;心肌松软, 心冠脂肪沟有针尖大出血点, 心包积液, 血液黑红;肺脏充血、积水, 硬且富有弹性;肝脏黑红、肿胀, 边缘变钝, 胆汁外渗;脾呈现萎缩的迹象;全身淋巴结肿大;胃大弯部充血, 胃粘膜呈炎症表现;关节肿大, 关节有积液。
2 混合感染的防治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切实可行的疫苗可以用于预防PCV的感染, 也没有控制和消灭PCV感染的有效措施, 一些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上的进展, 还完全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 规模化猪场对混合感染主要采取以加强饲养管理为核心, 免疫预防, 选择性的预防性投药和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 对进入猪场的人员应提供完善的防护、消毒设备;从没有猪疫病发生的地方购进种猪或新猪, 而且必须持有有效检疫证明才能购进;改善卫生环境, 注意做好防暑和驱虫灭鼠工作;降低饲养密度, 并减少环境应激因素, 以控制并发感染, 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定期消毒, 专利消毒剂Virkon S能有效杀灭猪圆环病毒, 可作为新进猪群的终端消毒。
2.2 做好免疫工作
目前, 一致的控制本病是对共同感染源作适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因此, 关键是做好猪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等病症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确保胎儿和断奶前期仔猪的安全。免疫接种不要乱用疫苗, 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选择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应通过专业人员, 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正确使用疫苗, 并做好疫苗免疫后的效果监测, 对于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尽量不要使用疫苗。
2.3 注重药物预防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 篇3
1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42℃;结膜潮红、充血、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粪便先干硬便秘后腹泻,排脓性酱油色血粪。皮肤发紫、有出血斑点,可以看见耳朵、颈下、四肢、腹下及会阴部等被毛少的部位比较明显。病猪呼吸困难、咳嗽、贫血、四肢无力,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瘫痪卧地不起,最后慢慢消瘦、直至死亡。
2 病理变化
共剖检6头病猪。剖检可见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表面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呈暗褐色。肠系膜等处淋巴结切面湿润外翻,中间肉质呈坏死样渗出性浸润;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坏死,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其中有2头猪回盲肠有明显的钮扣状溃疡;脾脏肿大,颜色发黑,边缘出现梗死灶;肾脏肿大,有的呈褐色、有的呈土黄色,质地变软,有淤血现象,表面密布针尖状至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肝脏肿胀,颜色变深,呈深紫色,甚至有点发黑,有的肝脏表面有坏死灶或白斑;胆囊肿胀,胆汁浓稠呈渣样;心脏肿大变形,质地柔软;心室、心房内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喉头气管有出血点。
3 实验室诊断
取病猪的肝、脾、肾冰冻切片,荧光抗体试验,就可确诊。
4 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一些对症支持疗法。
4.1 抗生素
主要是防止生猪继发感染,出现并发症。
4.1.1
头孢噻呋呐0.1 g/ (kg体重) , 每日1次, 连用7 d。
4.1.2
70%阿莫西灵粉或20%氟苯尼考粉, 每100 kg饲料添加50 g。
4.2 抗病毒药
黄芪多糖针剂0.05 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7 d。或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粉剂,每100 kg饲料添加25 g。
4.3 补液
增强病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猪群给予干净充足的饮水,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素。每100 kg水加入口服补液盐1 000 g,电解多维素50 g。
经过上述治疗3个疗程病情得到有所缓解,后慢慢康复。
5 体会
防控猪传染性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依靠科学的免疫、严格规范的免疫程序和养成良好的饲养习惯。
5.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尽量不从外地购进生猪。
5.2
加强饲养管理, 供给干净充足的饮水, 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 尽量减少对猪的应激。
5.3
注意环境卫生, 平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的消毒, 可以杀灭病菌的繁殖。圈舍要通风, 饲养密度要适中。
5.4
饲喂优质的, 有一定知名度的饲料或全价自配料。饲料的品质要确保新鲜, 杜绝霉变饲料, 必要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脱霉剂。
5.5
科学饲养, 严格遵守执行合理的生猪免疫程序。规范的免疫程序是杜绝或减少生猪传染病发生的唯一途径。
相关链接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发展最大障碍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 篇4
1 发病过程和临床症状
2010年3月20日, 我县一养猪户反映, 有4窝断乳仔猪, 体重12.5~22.5 kg, 陆续出现皮肤长痘疹, 后肢站立不稳, 肿大, 血痢, 呼吸困难, 发病已有7 d, 共有8头猪发病, 现已死亡3头。经兽医站技术人员检查, 发现该猪场共饲养母猪15头, 断乳仔猪43头, 中、大猪93头, 养殖条件较差。此次是断乳仔猪发病, 目前还有5头断乳仔猪正在发病, 其中3头突然发病, 四肢不能站立, 有1头2只脚不能站立, 食欲废绝。主要表现为患猪采食量下降, 体温升高, 最高1头体温达到41.2℃。皮肤苍白, 消瘦, 精神不振, 扒在地上不愿站立, 赶起来发现患猪腕关节、跗关节肿大, 站立不稳, 走路东倒西歪, 没走几步就躺下, 其中有2头猪皮肤出现小手指大小的红色痘疹;有3头发病严重的猪腹下毛孔有蓝色出血点。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 发现患猪发生广泛性浆膜炎, 肠系膜、肝脏、脾表面的浆膜发生炎症, 发黄, 腹腔中有大量的粉红色液体;肠道呈现出血性炎症, 部分肠道有较大的黄色坏死灶, 剖开肠道, 发现有出血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切面外翻;心包增厚, 呈现胶冻状, 心包液增多, 胸膜炎, 肺肿大, 肺间质增宽, 肺与胸壁有丝状物粘连;肾脏表面有白色坏死斑, 脑膜充血、出血, 脑回变得扁平, 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 关节液增多、浑浊, 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
3 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 如皮肤出现痘疹, 部分腹下有蓝色出血点以及关节炎等, 再结合病理变化如广泛性腹膜炎、关节炎、脑膜炎、肾炎等, 可初步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2) 取胸腔积液及腹腔内液体, 划线接种于TSA培养基上, 37℃培养24 h, 见到长出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透明的菌落, 挑取菌落涂片镜检, 见单个细长的球杆菌, 无边毛, 无芽孢, 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同时挑取菌落水平划线于鲜血琼脂平板上, 再垂直于水平线划线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37℃培养24~48 h, 可见“卫星”生长现象, 不溶血。
3) 取病料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猪圆环病毒病, 结果呈阳性, 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4 防治
4.1 消毒
对病情严重的进行扑杀, 连同病死猪一起深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用具、走道等每天用0.1%消特灵消毒1次, 连续7 d。
4.2 隔离患猪
一旦发现栏中有异常患猪, 立即隔离治疗。
4.3 药物治疗
对出现症状病例, 及时用嗜血康 (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 每头猪5 mL、头孢噻呋钠每千克体重10 mg、黄芪多糖每头10 mL肌注, 连用3 d。
4.4 药物预防
每吨饲料添加强力霉素200 g (有效成分为强力霉素) , 替米考星500 g, 双感清 (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 1 000 g拌料, 连用7 d。
4.5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通风, 改善猪舍内环境。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 以缓解应激。
采取以上措施, 经过2~10 d, 病情有了好转, 患猪停止死亡, 逐渐恢复健康, 没有出现新的病例。
5 分析
1) 猪圆环病毒病主要引起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皮炎肾病综合征, 有些感染该病毒的猪不会降低采食量, 也不会引起死亡, 但是该病会降低猪体的免疫力, 继而引起支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 猪瘟等疫病, 大大增加了猪的死亡率。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有15个血清型, 笔者临床经验表明, 舍内高温潮湿、饲料改变等应激因素是诱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可危害猪体多个器官组织, 猪患副嗜血杆菌病后要尽早治疗 (一般在发病刚出现临床症状后7 h内治疗效果确切, 连用2~3 d, 治愈率可达99%) , 发生该病后如不及时治疗, 往往可造成重大的损失。
2) 猪圆环病毒病患猪可长期带毒, 并可造成猪体免疫力低下。在生产中, 应采取定期检测的方法, 及时淘汰阳性患猪;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主要是降低饲养密度, 减少转群、饲料转换、高温和高湿等应激, 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3) 目前市场上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西班牙海博莱、德国勃林格、武汉科前等厂家生产, 在生产中试验表明, 采用母猪产前5周、3周各免疫1次, 仔猪出生后15日龄免疫1次, 免疫效果较好。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 篇5
2011年9月26日, 行唐县一存栏60多头的养猪场, 有8头60 kg重的育肥猪发病, 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可视粘膜黄染、腹式呼吸。畜主给猪注射安乃近、头孢氨苄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病情未见好转, 并于28日死亡一头。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40.5~41℃, 消瘦,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被毛粗乱, 生长迟缓;喘气, 呼吸困难;贫血, 伴有黄疸;有的耳部、腹部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部分病猪肌肉震颤, 关节肿胀, 站立不稳, 四肢呈划水状;病重猪眼圈发紫, 耳朵发青。
3 剖检变化
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肺肿大, 有局灶性炎症, 并伴有充血、出血、淤血条纹, 切开有泡沫;心包积液, 内有大量的纤维蛋白, 心冠脂肪、心肌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 尤以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喉头、扁桃体充血、水肿;肝呈土黄色, 表面有许多散在、大小不一的白色坏死斑点, 胆囊充盈, 胆汁粥样浓稠;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脾肿大, 表面有出血点;胃幽门处有大面积的出血斑, 胃粘膜脱落。
4 实验室检查
用免疫胶体金检测卡检测猪血液中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抗体, 结果蓝耳病、伪狂犬抗体呈阴性, 圆环病毒抗体呈阳性。
无菌采取病猪耳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 加生理盐水稀释后, 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周围附着大量的虫体, 红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 呈齿轮、星芒等不规则的形状, 并在血浆中震颤或上下左右摆动。
细菌培养。无菌采集病死猪淋巴结、肺、肝、脾等病料, 将病料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 37℃ 恒温培养24h, 未见细菌生长。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猪圆环病毒病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5 治疗
病猪上午肌肉注射“混感速治” (主要成分:三氮眯) 和“抗毒全能” (主要成分:人参提取物、金银花、板蓝根、灵芝多糖) , 下午肌肉注射“重症一针康” (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 和黄芪多糖, 每天一次, 连用3 d。
全群猪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 同时饲料中拌入“圆环蓝耳散” (主要成分:板蓝根、黄芪、淫羊藿、水牛角、牛黄、斑蝥、蟾酥、黄连、浙贝母) , 每100 kg料加入100 g, 连用5 d。
病重猪注射植物血凝素, 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病毒灵、头孢噻呋钠、地塞米松。
贫血严重的猪只, 使用VB12和右旋糖酐铁等药物。
按上述措施治疗3 d后, 患病的7头猪, 痊愈6头, 一头因继发心肌炎死亡, 其余健康猪未出现新病例, 收到了良好效果。
6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交替使用氢氧化钠和聚维酮碘消毒液对圈舍进行消毒, 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
猪附红细胞体主要引起高热、贫血、黄疸, 日常饲料中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或土霉素, 同时做好驱虫工作, 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作用。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 篇6
关键词:猪瘟,猪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指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病, 通过猪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进行传播。同时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病例, 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病症。母猪和公猪都可能患此病, 但是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情况。一般情况下, 母猪感染混合病症后表现为繁殖力降低, 主要包括发情率降低、复配率增高和产死胎等。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显得至关重要。
1 临床症状
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发病猪大多是怀孕母猪, 并且大多数怀孕母猪都是在临产前和临产后患有这种混合病症。当母猪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后,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背脊毛根出血和病初体温升高等症状。经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后均表现为体温偏低, 少数病猪发生呕吐、眼睑肿胀和触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强行驱赶呈跋行、后肢无力和猪鼻发干等症状。
2 剖检病变
剖检可见病猪眼睑肿胀明显, 耳尖发红, 腹部中线呈现一条出血的红紫斑。同时猪的腹水呈淡红色且量多, 有白色絮状物, 味浓;肝脏和脾脏没有异常病变, 肾脏呈土黄色;膀胱内尿液呈茶色, 膀胱膜内充满血液;胸腔内有炎性渗出液, 其中有少量白色絮状物。
3 治疗措施
(1) 消毒灭源。为了防止疫情扩散, 要进行消毒灭源处理。对全场猪舍实施消毒处理, 发病猪与健康猪隔离, 并固定饲养员单独饲养发病舍的病猪, 避免交叉感染, 对病死猪深埋无害化处理。
(2) 对症治疗。对食欲不振的患猪应用阿佳氟和盐酸左旋脒唑治疗。注射时要选择较大的注射针头, 以保证药物达到要求的深度,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 改善饲养管理。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原因还可能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因而需要改善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每天必须投喂青绿饲料, 并且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 以保证每日维生素的均衡供给。
4 总结
总之, 防治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导致猪患有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防疫不彻底。病菌在猪场内的传播与饲养人员不定期消毒和场外人员进入带来病菌有关。其次饲养不科学。母猪患有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会出现停食等现象, 因而需要进行科学化的饲养, 以保证仔猪在母体内生长的需要, 从而提高怀孕母猪的抗病力。再次诊治不准确。在治疗初期, 经常会出现对病情的诊断出现失误和盲目投药等问题, 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 加重了猪肝脏的负担, 还会损伤发病猪的免疫系统。同时, 由于使用了退烧药物, 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猪体的免疫系统, 从而导致猪的体温下降而很难恢复, 甚至会引起猪的死亡。最后注重治疗的细节。在进行前期治疗时, 由于选择的针头较短而与发病猪的体型不相匹配, 从而影响了前期的治疗效果。因此, 现阶段研究猪瘟、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防治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远灿.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圆环病毒H型混合感染的诊治[J].基层论坛, 2013 (24) :36-37.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 篇7
1 发病情况
2009年10月2日, 我县某养猪场26头25日龄仔猪接连发病, 仔猪陆续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热、喘气、腹泻等症状, 后期衰竭死亡。畜主起初按感冒用药, 症状有所缓解, 一旦停药又复发, 病后第三天仔猪开始出现死亡。由于病情严重, 遂到我处就诊。该场先后共死亡6头。后经积极会诊治疗, 并经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圆环病毒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病猪食欲不振, 皮肤呈苍白色, 多数病猪有腹泻症状但个别猪拉干粪, 部分猪高度呼吸困难。临床检查发病猪在腹部、臀部以及后躯两侧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斑块状丘疹, 丘疹向中央凹陷, 已形成痂皮;也有个别猪在鼻端、四肢、下腹部和背部出现紫红色瘀斑。毛粗乱, 体质较差, 渐进性消瘦, 采食量明显下降, 喜欢饮水或吃异物, 后期废绝;病猪耳朵发紫, 多数体温升高到40.5~41.8℃;眼结膜苍白, 用手触摸消瘦猪颌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病猪前腔静脉采血, 可见血液稀薄似水。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猪2头, 可见多器官广泛性病理损伤, 病变程度差异大。皮下肌肉呈苍白状;全身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颌下、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 可达正常的2~3倍, 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出血斑点, 呈大理石状苍白色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胀。心包积液, 心冠脂肪出血, 心外膜和心内膜有大量出血点;肺脏高度水肿, 间质增宽, 个别猪肺尖叶和心叶实变, 胸腔内有较多胸水。肝脏轻微肿大, 胆囊充盈, 胆汁浓稠;脾脏严重萎缩, 肾脏严重肿胀、苍白, 在其被膜下有大量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点, 肾盂出血;膀胱粘膜呈弥漫性出血。胃粘膜形成大片溃疡且胃门淋巴结肿大, 小肠呈弥漫性出血, 肠粘膜大部分已脱落, 肠壁菲薄。
4 实验室检查
4.1 血涂片镜检
采病猪前腔静脉血, 经生理盐水稀释后均匀涂片, 其中一张进行瑞氏染色。不染色的血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着色为桔黄色, 多数红细胞边缘呈锯齿或星芒状凹凸不整, 红细胞表面和边缘有3~6个黑色颗粒;瑞氏染色的涂片可见红细胞着色为淡紫红色, 边缘不整齐。数量不等的淡天蓝色颗粒附着在红细胞表面。
4.2 细菌培养
无菌条件下, 用接种环分别钩取胸水、心包液、肝脏、脾脏、肺脏进行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24h后观察, 仅肺脏的血培养基上有个别菌落生长, 其它培养基几乎无肉眼可见的菌落。用接种环在菌落上钩取后, 进行革兰氏染色, 发现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根据菌落形态, 初步确认为巴氏杆菌。
4.3 显微病变
取肺脏、淋巴结、肝脏、脾脏等组织制备病理切片镜检。主要病变有:淋巴结、脾脏内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单核吞噬细胞浸润, 并形成合胞性多核巨细胞的高度浸润而显著扩大;腹股沟淋巴结内出现多灶性凝固性坏死, 坏死细胞内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肺脏呈现多灶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 肺泡中含有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细胞;肝脏门静脉周围有轻度至中度的炎症及肝细胞坏死。肾脏有不同程度的多灶性间质性肾炎, 主要在皮质部发生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的浸润;心肌呈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炎, 在小肠的固有层形成合胞体。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改进饲养管理, 对发病严重的病猪立即淘汰, 发病轻微的猪进行隔离治疗。用2%~3%的烧碱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保持猪舍饲养用具的清洁卫生;切断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给予全价饲料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减少不良应激的发生。改进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是控制继发感染的关键。特别是仔猪断奶后的3~4周是预防该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时期, 要降低饲养密度, 尽量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 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工作, 做好猪群平时药物预防工作。
5.2 药物治疗
对病猪使用圆环通灭 (远征公司生产) 进行肌肉注射, 用量为0.2 mL/kg。同时配合血康 (强力霉素) 及0.4%脱氧土霉素0.2 mg/kg。或肌肉注射红链速克 (石家庄丰强药业) , 主要成分为多西环素和免疫多糖, 每天1次, 连用3 d, 每0.1 mL/kg。
5.3 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强力霉素 (150 mg/kg) , 同时用多维葡萄糖饮水, 连用3 d。此法可减轻对自养猪的危害, 降低病猪的死亡率, 以减少该病在猪群中流行。
6 小结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免疫接种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强毒的感染和排毒, 但可以有效的减少病毒扩散, 降低病毒感染后排毒量及排毒时间, 减少被激活的潜伏病毒的排放, 从而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几种猪病混合感染在近几年临床较为常见, 给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和经济损失。对猪场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 定期监测猪群抗体水平, 对所有的饲养设备及环境彻底消毒。猪场出现大批发病时, 要及时隔离并进行实验室检验, 确诊后对症治疗, 以免疫情蔓延, 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韩慕俊, 张瑞峰.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4) :105
【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推荐阅读:
猪圆环病毒与猪瘟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07-12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11-07
猪感染圆环病毒11-08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10-03
育肥猪圆环病毒病防治08-11
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06-17
Ⅱ型猪圆环病毒病研究09-23
猪圆环病毒感染的防制06-15
猪病毒性感染防制08-17
42诺如病毒感染防控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