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通用8篇)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 篇1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猪病。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猛发展, 该病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流行呈上升趋势, 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 就对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综合防控作一综述。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防控
猪圆环病毒病 (PCVD) 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 (PCV2) 引起的以患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主要发病类型有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CT)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DNS)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 和母猪繁殖障碍 (SMEDC) 等[1]。1991年, 加拿大首次报道了该病, 随后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PCV2在我国猪群中阳性率较高, 而且该病感染可导致免疫抑制, 一旦发病, 常常因继发混合感染, 从而对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PCV的认识和重视该病的防控对于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流行病学
PCV可感染不同年龄阶段和品种的猪, 其中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易感。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 病毒可经口、呼吸道水平传播, 少数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也有报道种猪精液中检测出PCV, 说明精液也是一种传播途径。
PCVD发生常与规模化生产方式有关, 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大、应激等均可诱发本病。不同的发病类型表现在不同的猪群且发病率也不一样。PMWS常见于6~8周龄猪群, 发病率为3%~50%, 病死率为8%~35%。PDNS在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猪群呈散发。尽管我国猪场PCV2阳性率普遍很高, 但各个猪场的病死率差异很大, 主要归因于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及猪群与PCV2混合感染的病原种类不同。
2 临床表现
2.1 新生猪先天性震颤
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所产仔猪, 出生后表现为四肢震颤, 站立不稳, 共济失调, 难以吸食母乳而饿死。病猪耐过一周后逐渐康复, 有些猪表现为终生震颤。
2.2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此种类型主要发生于5~12周龄保育猪, 临床表现为患病猪多器官的进行性衰竭。初期出现发热、精神沉郁、厌食及体重减轻等一般症状。随后病情加重, 表现为呼吸困难、水样腹泻、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 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3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主要危害保育猪和育肥猪。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丘疹, 丘疹先后呈红色、紫红色, 破溃后融合形成条状结痂, 蔓延至全身, 一般情况下可自行恢复。发病严重的出现跛行, 发热, 耐过后生长迟缓成为架子猪。
2.4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该发病类型在育肥猪多见。临床表现为生长迟缓、嗜睡、发热及呼吸困难等。PCV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 诱发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侵蚀肺泡上皮细胞, 导致出现呼吸道症状。混合感染病原体主要有猪PCV2、蓝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
2.5 母猪繁殖障碍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 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 病后母猪受胎率低或不孕。流产胎儿和死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不同程度的肺炎, 心肌变性和坏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等。
3 诊断
由于PCV发病类型多且比较复杂,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 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毒分离与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IF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原位核酸杂交 (ISH) 、免疫组化法 (IHC) 和多聚酶链反应 (PCR) 等[2]。病毒分离与鉴定法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 但是费时费力, 不能用于临床的快速诊断。ELISA法主要用于检测PCV抗体, 单一的阳性抗体检测不能区别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 但对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猪群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PCR常用于该病的诊断, 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具有特异、确实的优点。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PCVD发病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加强猪群特别是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能有效改善PCV2发病的严重程度。全进全出, 提供适宜的猪舍环境, 定期消毒, 控制饲养密度, 减少应激, 给予营养充足的全价饲料,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
4.2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PCV2的主要危害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 常继发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避免从疫区引种和购买种猪精液, 对于早期疑似感染猪要进行隔离, 检查, 控制外来人员进入产区, 同时, 做好防鼠、防鸟工作。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猪群混合感染的几率。
4.3 疫苗接种
根据猪群的不同阶段、品种制定合适的疫苗接种计划。目前, 上市的疫苗有全病毒灭活苗、亚单位疫苗和嵌状病毒疫苗等, 数据显示这些疫苗接种后可有效防止该病。而且还能提高猪群饲料报酬和增重、提高猪群整齐度[3]。为提高免疫力, 疫苗接种后可饲料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由于PCV2多为混合感染, 因此也要做好猪瘟、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猪伪狂犬、猪气喘病等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总之, 科学合理地免疫接种猪圆环病毒疫苗, 配合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能够有效控制PCVD, 提高我国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春香, 肖啸, 李志敏.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5, 26 (1) :35-38.
[2]王鑫, 李文刚, 孟海江, 等.猪圆环病毒病诊断及防制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4) :84-86.
[3]陈莉萍, 张汀.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制措施[J].中国猪业, 2012, 5 (12) :24-27.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 篇2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病;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疾病隐患也呈上升趋势。要获得养猪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必须同时对感染范围大、损害高的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目前,猪圆环病毒病是对养猪业威胁较为突出的疾病之一,该病害存在连环感染的特性,一旦爆发将大幅提高猪的死亡率。因此,以实践为基础,查阅相关资料,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做出如下分析。
1 猪圆环病毒的病理概述
在猪传染病的实践历史经验中,猪圆环病毒属于死亡率极高、传染性水平极强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该传染性疾病的分布范围囊括全球,以欧亚为首发地,同时也在南北美洲的猪群产业中大面积流行。猪圆环病毒具有相对其他病毒较长的血症期,因此造就了其彻除性极低的特征,对病害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免疫抑制方面,猪圆环病毒同样具有其独特性,其能在自身繁殖的基础上变异感染,并继而引发其他类型的猪传染性疾病。在生命力方面,猪圆环病毒相对顽强,可在所有类型的猪群中寄生、繁殖并大范围感染。猪圆环病毒的感染能力不受地点、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可随时对母猪、幼猪等造成严重侵害,长期将导致猪群的大面积死亡。
从具体的病毒病理学层面上看,猪圆环病毒可在猪的胚胎期始进行侵害与感染,该时期攻毒的猪胎儿容易引发先天性心肌炎,且能在胚胎的肝细胞及心肌细胞、巨噬细胞3部分测出猪圆环病毒;待到猪胚胎成型并出生形成仔猪后,则仅仅在猪的巨噬细胞一部分中测出该病毒。另外,保育猪与育肥猪对猪圆环病毒的感染存在其特殊性,其中,保育猪的病毒性特征容易出现在肺脏及淋巴结中,而育肥猪则表现为肠道损伤。在猪圆环病毒的感染机理方面,当猪群遭受该病毒侵入后,猪圆环病毒则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复制,对B细胞形成致命抑制,并大幅减少T细胞,导致猪的免疫功能急剧下降。此外,猪圆环病毒还会引起淋巴细胞的减少和死亡,最终使其形成极高的免疫抑制功能。
2 猪圆环病毒临床表现
猪圆环病毒在我国的养猪业中同样普遍存在,且具有感染范围广、感染类型多样化等特征,给猪群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一般来说,感染猪圆环病毒的猪以及猪群容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感染猪圆环病毒的仔猪容易产生呼吸系统障碍,通常表现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统障碍的仔猪将继而诱发发育不良、异常消瘦且外表苍白的外症,严重者甚至发生腹泻、关节异常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现象,最终将由于身体衰竭引发死亡。二是感染猪圆环病毒的保育猪容易因细菌感染产生皮炎病害,在猪耳、猪背部及猪的四肢部位将不同程度对出现紫红色病变斑状,存在此种现象的保育猪还可能存在肾脏衰竭的综合症状。三是当猪群感染猪圆环病毒且出现部分猪群存在跛足、体温异常、猪眼部位水腫和生长出现停滞的情形时,则表现为大面积感染,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与防治,将使猪群陷入因衰竭而死亡的境地,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损失。
3 关于防治猪圆环病毒的具体策略
从以上关于猪圆环病毒的病理以及临床症状可知,要保证猪群的健康、顺利养殖,从而获取效益,必须从猪的胚胎期始进行病毒防治,并充分考虑病害感染的环境、饮食、养殖方式等方面,以全面、系统地保证猪群的无害养殖。笔者对猪圆环病毒的具体防治策略做出以下几方面论述。
第一,从猪群养殖环境出发,进行全方位消毒处理。猪圆环病毒具有较低的彻除性,极易在任何环境下繁殖生存,因此,要断绝病毒来源,必须首先对养殖场地以及猪任何可能的生存场地进行全方位的消毒防疫。一般来说,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的药剂应含有无机盐以及硫酸氢钾等成分,或含有一定浓度的氯制剂,例如卫康以及强力消毒灵等。消毒的对象应包括猪圈、养殖场地内外围、饲养用具、养殖用具等。
第二,做好养殖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对虫鼠等可能携带病毒的生物进行清除。引进无害生态系统,及时对养殖环境中的猪场排泄物以及其他污物进行清理,以尽可能地保证饲养条件的卫生性与有效性。
第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猪群因为气温变化造成大面积染病的情况,在暑期与寒冬可适当采取降温以及加温措施。若猪圈处于封闭状态,应定期对其进行换气通风,使猪圈内氨气浓度得以控制。
第四,采取药物 控制措施。首先,对已感染或疑似感染的猪群进行隔离,必要时应处理严重感染的猪只。其次,在猪的饮食中添加药物进行疾病防治。另外,在仔猪出生后,应与一周后立即注射排疫肽,且根据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畜禽生命宝的定期喂养。在仔猪断奶的前后2周内,进行适量的圆环灭饲养,断奶后3天内,应注射适量的转移因子,以帮助幼猪建立良好的免疫功能。当猪圆环病毒病发生且出现皮炎时,须立即对其喷洒适量的卫康,连续3天对感染的猪只进行甲砜霉素与干扰素的注射,可适当辅以肌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
第五,提高检疫以及免疫防治的工作力度。对猪养殖场地进行生态、环保的封闭式管理,对外来流动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检查与控制。工作人员应做好工作设施准备方可进入养殖场地,并严格遵循“全进全出”的饲养条例。
4 结语
猪圆环病毒具有高感染性、危害性,对养猪产业造成极大的经营与经济损失。因此,必须从该传染性疾病的病源着手,采取全方位防治策略,才能保证猪群的顺利、有效养殖。
参考文献
[1]宋长绪,梁鹏帅.猪圆环病毒病(PCVD)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9)
[2]赵东升,刘有昌,安福生,等.近年来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状况及分析[J].养猪,2009(1).
[3]徐逸飞,刘樱,邱春霞,等.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其防控[J].猪业科学,2015(2).
[4]刘建波,张辉,刘长明.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J].动物医学进展,2014(1).
[5]罗黛青.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对策[J].畜禽业,2015(1).
猪圆环病毒病防控策略 篇3
1 特点
(1) PCV2感染猪群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抑制) ; (2) PCV2感染猪群可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 (3) PCV-2经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等并发感染。
2 与PCV-2感染相关的疾病
2.1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猪, 一般于断奶后2~3 d开始发病, 急性发病猪群中, 发病率4%~25%, 病死率5%~10%。
2.2 繁殖障碍
PCV-2感染可致繁殖障碍, 主要危害初产的后备母猪和新建的种猪群, 感染猪群可表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升高。
2.3 呼吸道疾病
PCV-2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 的原发性病原, 可引起猪的肺炎, 猪只表现出呼吸道症状。
2.4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DNS)
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 呈散发, 死亡率很低, 是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损害皮肤和肾脏的血管疾病, 猪皮肤上形成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呈红色到紫色的病变, 病变中央呈黑色, 病变常融合成大的斑块。
3 综合防制
对圆环病毒病, PCV2疫苗问世之前, 主要通过管理手段减少感染, 包括改善卫生状况和减少应激等, 在控制PCVD的爆发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3.1 仔猪分群饲养
对于一栋猪舍内的各日龄的断奶仔猪要分群饲养。将同一日龄的或相差7天以内的仔猪放在一起饲养, 避免不同日龄仔猪混养, 尽可能做到全进全出。为防止断奶时给仔猪带来的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 应喂给优质全价饲料, 使仔猪顺利过好断奶关, 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3.2 重视母猪产前免疫
在母猪分娩前按计划完成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伪狂犬病、蓝耳病等接种工作, 使母猪处于高免状态, 为初生仔猪通过母乳提供母源抗体, 为仔猪形成天然的被动免疫打下坚实基础, 避免有些疾病通过胎盘传播。
3.3 注意疫苗和药物的使用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对策 篇4
1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理分析
1) 临床诊断的病症分析。在对猪的圆环病毒病进行临床诊断时, 猪龄大都在5~16周之间, 断奶前期的生长发育较为良好, 幼崽的呼吸道症状较为严重, 渐进性的消瘦, 出现腹泻和发育迟缓, 甚至出现黄疸和皮肤苍白的情况。初生发病的猪崽局部甚至全身出现哆嗦和痉挛, 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 治疗效果较差, 甚至没有效果。对病猪进行剖检之后, 可见全身的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为正常的5~10倍, 其切面为黄色, 肺部出现肿大, 且间质较宽, 其表面存在大小不一的褐色实变区。且脾和肾均出现肿大和出血情况, 皮层内存在黄色的斑块, 而在其他的脏器内也存在一定的损伤和病变。通过病理组织学的检查, 其全身的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在逐步减少。而单核吞噬细胞类的细胞浸润, 并形成多核巨细胞, 若在细胞中存在两性染色或者喜碱性的包涵体, 那么就能确定猪被圆环病毒感染。
2) 怀疑指标分析。若猪的皮肤出现苍白且发育迟缓, 其在保育期的死亡率较高时, 就会增高消化道水肿病以及溶血性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 亦或是猪出现了慢性猪瘟的症状。而病死猪的全身淋巴结呈现肿大的症状, 在肺部形成固化和致密性的病灶, 且淋巴结组织内的淋巴细胞也在减少, 当病猪的死亡率大于90%时, 那么就怀疑其很可能被圆环病毒感染。
3) 实验室的诊断分析。由于PCV-2病毒广泛存在猪群之中, 即便是在实验室诊断中能检测到PCV-2病毒, 但是又不能将其作为猪群是否被圆环病毒感染而发病的依据。所以在实验室诊断中, 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病毒进行分离与鉴定;二是开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三是开展原位核酸杂交试验;四是开展聚合酶链式反应;五是开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
2 防控对策
1) 猪圆环病毒病的治疗对策。防控工作的开展虽然是以预防为主, 但是也需要做好对猪圆环病毒病的治疗。所以就笔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 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当猪患圆环病毒病之后, 应内服抗病毒一号和黄氏多糖粉, 服用时间为2周。若猪的体温低于38℃, 就应肌注双胆黄注射液。而猪的体温大于等于38℃时, 则应注射黄金甲注射液, 肌注胺肽瑞注射液。只要及时治疗, 此类病猪均能治愈, 然而生长速度较为缓慢, 所以病猪在治疗过程中, 应强化对其的饲养管理, 切实做好对其的保温和圈舍清洁消毒工作, 才能更好地确保治疗效果, 进而更好地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2]。
2) 切实加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工作。在做好猪圆环病毒病治疗工作的同时, 还应切实注重以下防控工作的开展, 才能更好地降低因此带来的损失, 具体需要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1) 平衡猪的日常营养, 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为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在不同的阶段, 猪的日常营养应得到有效的平衡, 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免疫系统正常发育。具体来说, 应确保其营养全面, 尤其是应确保其蛋白质、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的均衡性, 以提高其营养水平, 促进其抗病能力的提升。
(2) 生物安全措施必须严格实施。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主要是将所有污物清除之后, 反复地对猪舍进行冲洗, 并将污物刮出之后进行冲洗和干燥, 再进行2次消毒。在进行具体的消毒工作时, 主要是结合实际需要, 对消毒药物进行合理地选择, 一般选用复合碘和氢氧化钠即可, 这样病原体就不会形成抗药性。并注重外源性病原的控制, 尤其是在引进种猪时应做好隔离和观察, 当确认种猪无病症之后才能使用。
(3) 切实注重猪的免疫工作。就当前情况来看, 对这一病毒尚无针对性的疫苗。所以这就需要紧密结合其他可能的病原与疫苗开展相应的免疫工作。一般而言, 采用疫苗只能减少这一病症的发生。所以针对仔猪而言, 主要是7~21日龄的猪, 应将其注射猪支原体灭活苗。也可以采取病死猪病变较为明显的器官, 将其加工为灭活疫苗, 并在母猪配种之前和怀孕期进行注射, 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此外, 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预防。例如对于哺乳期的仔猪, 可以注射氟苯尼考和土霉素等抗菌药物。而对断奶仔猪, 则应在饲料中加入一定的金霉素和强力霉素以及阿莫西林等。而对于妊娠期的母猪, 则应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阿莫西林、替米考星、黄芪多糖、免疫球蛋白、柠檬酸等, 从而提升仔猪成活率[3]。
3 结语
综上所述,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理分析必须结合临床诊断的病症、怀疑指标以及实验室的诊断等, 并切实注重上述防控对策的应用, 才能不断地提升防控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建波, 张辉, 刘长明.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J].动物医学进展, 2014 (1) :111-115.
[2]黎发金, 诸云本, 周剑敏, 等.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8) :259, 266.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控 篇5
该病毒分为PCV1和PCV2两型, PCV1是从多株连续传代的PK-15细胞中发现的, 是一种可以感染猪的常规病毒, 其无致病性;PCV2是从病猪及一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体内检测到的。感染PCV2后会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与猪圆环病毒病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猪繁殖障碍、肉芽肿性肠炎、急性肺水肿、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病最早于1991年发现于加拿大, 1997年首次分离到PCV2, 我国最早于1999年通过血清学方法证实了此病的存在。
PCV2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 可导致猪发生免疫抑制甚至免疫缺陷。
1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类型
1.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该综合征是由PCV2引起的, 患病断奶仔猪以呼吸急促或困难, 腹泻, 贫血, 有明显的淋巴组织病变和渐进性消瘦为特征。该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和保育期仔猪, 尤其是6~18周龄仔猪最易感, 其次为2~4月龄猪, 其发病率一般在10%~20% (有时可达50%~60%) , 发病死亡率4%~20%。
患猪下痢、呼吸困难、眼睑水肿、生长发育受阻。病理变化为有不明显的淋巴结病变, 出现间质性肺炎, 胸腺和肝脏萎缩, 肾脏浮肿, 呈半透明状, 脾脏呈肉色, 胃有溃疡。
1.2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该综合征是由PCV2引起的, 以猪皮肤出现病变、淋巴结肿大和肾脏出血、肿大、坏死等为特征。该病主要侵害仔猪、育成猪和成年猪, 尤其是10~16周龄猪最易感, 其发病率低于10%, 死亡率达50%。
病猪轻度发热, 步态僵硬, 后肢及会阴部皮肤出现红斑和丘疹, 特征性症状为有坏死性脉管炎。脏器病变包括淋巴结肿大, 皮质有点状坏死, 肺脏、肠道和胃有出血点。
1.3 其他相关疾病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是由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 有时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链球菌等也可引起发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6月龄猪, 发病率一般为30%~70%, 死亡率为10%以下。
猪繁殖障碍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或新引入的母猪。实验证实, 猪胚中心是PCV2增殖的主要场所。对640头母猪进行PCV2疫苗免疫, 统计免疫前后1年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 结果表明母猪接种PCV2疫苗能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实验还采用ELISA和PCR方法检测免疫母猪所产仔猪血清中的PCV2抗体和核酸, 结果显示免疫PCV2疫苗母猪所产仔猪的体内含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2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新特点
家猪和野猪是PCV2的自然宿主, PCV2各日龄的猪均易感, 而猪科以外的动物对PCV2不易感。研究表明, 用PCV2人工感染马、牛、羊、兔后, 被感染动物不产生抗体, 但病毒可在小鼠体内复制、传播, 因此小鼠常作为PCV2研究的动物模型。
PCV2主要经口腔、呼吸道感染猪, 病猪、带毒猪及患病公猪的精液等均是传染源, 病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 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 感染PCV2的公猪, 病毒通过精液引起垂直传播。感染PCV2的猪发生免疫抑制, 抵抗力下降。据报道, 2006~2009年与2002~2005年相比, 9周龄及以下猪的PCV2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而10~12周龄和12周龄以上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
对各地猪只的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 PCV2的抗体阳性率在65%以上, 由此可见, PCV2感染已较严重。该病毒分为5个亚型 (PCV2a-e) ,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流行的PCV2已从PCV2a亚型转化变PCV2b。
3 猪圆环病毒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1 对猪瘟免疫的影响
检测结果显示, 猪接种猪瘟疫苗前后感染PCV2会导致猪瘟特异性抗体水平低下、血清抗体阳转率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免疫前感染PCV2的猪在加强免疫猪瘟疫苗后, 其抗体水平和血清抗体转阳率更低。
对已感染PCV2的试验猪进行猪瘟疫苗免疫后, 在免疫第1、3、7、14、21、28和63 d收集血清进行猪瘟特异性抗体和PCV2抗体检测, 并采集淋巴结、内脏进行PCV2核酸和CSFV核酸检测, 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试验猪都未产生有效的猪瘟特异性抗体, 在其内脏组织中也未检测到CSFV核酸, 但在猪的淋巴结中检测到PCV2核酸。这表明PCV2会给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并抑制猪瘟抗体的产生。
3.2 对猪伪狂犬病免疫的影响
采集只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和人工感染PCV2后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的试验猪的血清, 对其PRVg B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PCV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体对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应答, PCV2在感染后期抑制了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用Real-time PCR检测仔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体外单接种和共接种PCV2、猪伪狂犬病毒后的调节性细胞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 PCV2能抑制猪伪狂犬病毒诱导的细胞因子m RNA表达上调, 其中对IFN-γm RNA的抑制最为显著, 由此推断PCV2会对猪伪狂犬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产生不利影响。
3.3 对猪口蹄疫免疫的影响
采用阻断ELISA对只接种口蹄疫疫苗和人工感染PCV2后4周接种口蹄疫疫苗的猪血清进行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 对前腔静脉血进行CD4/CD8流式细胞术及血常规分析, 结果表明, PCV2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对猪口蹄疫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 可导致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量降低, 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4 疫苗的研究及效果
4.1 病毒载体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是将PCV2基因组中编码Cap蛋白的片段克隆到不同的病毒载体中, 通过培养病毒, 快速、大量获得具备免疫原性的PCV2Cap蛋白后, 再将其制备成疫苗。
用昆虫杆状病毒作为病毒载体, 对猪圆环病毒2型的ORF2进行表达, 结果证实, 该种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但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对营养、氧气等因子的要求较为苛刻, 而为增加含氧量不停搅拌也会给细胞造成巨大压力, 故该系统无法形成连续性表达。
4.2 嵌合病毒疫苗
将PCV2的Cap基因克隆入无致病性的PCV1基因骨架中可构建具有感染性的减毒嵌合病毒PCV1-2。为分析嵌合猪圆环病毒 (PCV1-2) 对仔猪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观察接种PCV1-2后的健康仔猪的临床症状及检测组织病毒含量及血清学变化, 结果显示, 接种PCV1-2后, 猪体组织和血清中的病毒载量低, 大体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此可见PCV1-2的致病性明显低于PCV2, 接种仔猪快速产生了高水平的PCV2 ORF2抗体。PCV1-2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 该重组病毒有望成为圆环病毒的候选株。
4.3 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将PCV2野毒株或经标记改造的PCV2通过扩大培养、灭活剂灭活后, 与佐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研究表明:PCV2灭活疫苗安全性高, 免疫效果好, 可刺激机体产生很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被免猪产生的抗体效价高, 作用时间长。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免疫该疫苗后, 仔猪可通过初乳获得保护。断奶仔猪接种灭活疫苗能诱导免疫应答, 可有效抑制其他病菌引起的继发感染, 并提高饲料报酬。
利用悬浮培养的PK-15细胞繁殖病毒, 浓缩后β-内酰内酯 (BPL) 灭活, 油佐剂乳化后接种仔猪和母猪, 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猪圆环病毒病的治疗及防控措施 篇6
1发病情况
该猪场猪舍是由原办公设施改建而成, 没有后窗, 空气不能对流, 没有换气扇, 有毒、有害气体长期刺激猪呼吸道;免疫注射过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疫苗, 血清学检查, 三项抗体均已达标。此次发病猪群有1窝3周龄仔猪11头, 另一窝刚下床的保育猪10头, 出现腹泻后按仔猪痢疾治疗数日后无效, 共计死亡7头。
2临床症状
病猪生长不良、消瘦、呼吸困难;有的仔猪出现皮肤苍白、黄疸和腹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的仔猪后肢、腹部、体侧及耳部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色或紫红色病变, 病变中央呈黑色, 以会阴部和四肢最为明显;感染严重的3头仔猪四肢跛行, 体温升高至41℃, 皮下水肿, 体重减轻;病猪稀便为黄色;经测定, 14头仔猪平均体温均在39.2℃。
3剖检变化
解剖2头死亡仔猪, 可见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十几倍, 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 双侧肾脏肿大、苍白, 表面出现白色斑点, 皮质红色点状坏死, 肾盂水肿, 脾脏肿大并出现坏死等症状。疑似猪圆环病毒病引起的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及皮炎肾病综合征。
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圆环病毒病2型感染。
4治疗
4.1病猪隔离治疗, 无治疗价值的淘汰处理。
4.2全面彻底消毒, 使用卫康 (主要成分:过硫酸氢钾、有机酸、无机盐等) 或强力消毒灵 (主要成分:含氯制剂为主要原料的复合剂) , 每天消毒1次。
4.3立即改善饲养环境与条件, 加强管理, 尽可能减少损失。
4.4有针对性地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可有效地控制猪群细菌性继发感染, 增强抗病力, 以降低传播。
4.5药物控制方案如下
4.5.1仔猪:仔猪出生后1日龄、7日龄每头各肌肉注射1次排疫肽 (主要成分:多种免疫球蛋白) 0.2毫升, 同时1日龄、2日龄、3日龄每头仔猪每日口服1次畜禽生命宝 (主要成分:微生态制剂) 0.5毫升, 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力、防止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 于1000千克饲料中添加圆环灭 (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盐酸左旋咪唑等) 1500克, 连续饲喂14天;或于1吨饲料中添加枝原净100克, 强力霉素120克, 连续饲喂14天, 并且断奶时改饮电解质多维10天。
仔猪断奶前3天, 每头肌肉注射猪用转移因子 (主要成分:多核苷酸低分仔多肽复合物) 0.2毫升或倍康肽 (主要成分:猪白细胞介素-4) 0.2毫升, 可明显增强仔猪免疫功能, 降低应激反应, 提高抗病力, 避免由于断奶应激而诱发PCV2与PRRS的发生。
4.5.2育肥猪:转群前7天, 于1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1.2千克、阿莫西林180克, 连续饲喂12天。
4.5.3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 于1吨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120克、强力霉素150克, 连续饲喂12天。
4.5.4妊娠母猪:产前与产后各1周, 每吨饲料中添加加康400克, 连续饲喂14天;或于1吨料中添加5%爱乐新 (主要成分: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 800克、强力霉素150克, 连续饲喂14天。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控对策 篇7
1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
1.1 免疫抑制
猪2型圆环病毒具有免疫抑制特性, 感染猪群整体抵抗力下降, 对其他疾病的反应性下降, 从而容易造成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 给治疗造成很大困难。此外, 由于猪群免疫力降低, 对隐性感染的猪而言, 注射疫苗后往往收不到相应的效果。
1.2 相关疾病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断奶仔猪出现精神萎顿、体温升高、下痢、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黄疸等症状, 病猪生长发育缓慢, 体重与同龄猪相比差异显著。特征性的症状为皮肤湿疹、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肠系膜、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明显肿胀。该病发病率可达30%以上, 病死率最高达40%, 即使病猪康复也会成为僵猪, 严重危害猪群健康。剖检可见肝、肺、脾、肾、胃、肠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病变, 其中肝肾胰脏实质细胞变性,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 严重危害猪群健康。
(2) 皮炎和肾病综合征。该病多发于8~18周龄的猪, 发病率较低, 一般情况下为2%, 发病率高的可达7%, 患病猪通常在3 d内死亡, 偶尔出现病猪能维持2~3周。临诊特征为会阴和四肢皮肤出现红紫色隆起的不规则斑块, 患病猪皮下水肿, 食欲丧失, 剖检时发现主要病变为肾脏病变, 可见肾脏肿大, 有出血点,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肾小球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3) 其他病害。PCV-2感染也会造成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 眼观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颜色灰红。此外, PCV-2感染母猪会导致母猪返情率增加、产木乃伊胎、死胎及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会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其他危害
由于该病传播途径广泛, 可以经消化道、呼吸道、产道、交配、胎盘等途径传播, 因此一旦公猪感染该病通过交配传播给母猪, 母猪又通过胎盘、产道等其他途径传播该病, 可以认为只要猪场中出现了圆环病毒感染, 可在短期内迅速传遍全群, 危害非常严重[2]。
2 防控对策
2.1 加强环境消毒
调查表明, 猪厂圆环病毒的平均阳性率为60%, 当环境中存在其他病原引起猪群感染时, 猪群圆环病毒感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 应在平时加强对猪舍及其周围环境的消毒, 降低环境中各类病原菌浓度, 从而减少圆环病毒感染的诱因。同时, 在猪舍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通道, 对进入场区的人员、车辆进行消毒, 严防病原菌被带入场区, 威胁猪群健康。此外, 由于老鼠可以成为圆环病毒的宿主或传媒, 因此应加强猪舍及周围环境的灭鼠工作, 降低圆环病毒感染猪群的几率。
2.2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防治疾病最好的方法,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猪群应激, 提高抵抗力对防治猪圆环病毒有重要意义[3]。加强饲养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猪群营养, 饲喂营养物质全面的全价饲料, 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二是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避免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混养, 因易感性不同而造成猪群暴发疫病;三是在日常管理中注意细节, 尽量减少因转群、换料、气候变化等因素给猪群造成的应激;四是尽量实行自繁自养, 需要引进种猪时也要确保引进地无疫情时方可进行, 并在引进后隔离饲养一段时间后方可进舍。
2.3 减少诱因
研究表明, 多种疾病会成为猪圆环病毒病暴发的诱因, 因此应加强对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猪伪狂犬、猪细小、猪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等疾病的防控, 以减少圆环病毒感染的诱因。对于病毒性疾病应根据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细菌性疾病则通过在饲料中合理添加抗生素进行控制。有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等对控制猪圆环病毒, 降低其发病率有一定作用, 其机理是由于药物抑制了猪群中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 增强了猪群的抵抗力[4]。
2.4 做好防控
目前, 我国已有商品化的该病疫苗, 可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免疫, 使猪群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而对于采购疫苗不便的猪场也可采集含毒较多的脏器组织, 经研磨并添加佐剂和免疫增强剂后制成灭活疫苗进行防治, 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猪只一旦经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感染, 应立即将病猪进行隔离, 并使用抗病毒药物配合抗生素进行全群给药, 同时加强消毒。但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案, 加上该病预后多不好, 因此建议对发病猪进行淘汰。也有人使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配合中草药制剂进行控制, 效果较好, 但其确切疗效及治疗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代修福, 熊开明.浅谈猪圆环病毒的5种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J].畜禽业, 2014 (5) :4.
[2]赵鸿璋.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危害及防控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 (4) :56-57.
[3]陆江宁, 许贵新.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12) :106.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 篇8
1 流行现状
据报道, 2011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上海、江西及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猪场送检的健康成年猪只的血清480份样品进行检测, 检出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91.7%, 说明我国猪群中PCV2的感染率非常高, 而且呈现持续性感染, 长期带毒与排毒。2014年, 在本市内就有自繁自养的猪场发生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病例200余例, 总共死亡150多头猪。2015年, 因感染此病死亡的猪达85头。综合死亡猪的症状可知, 猪在死亡前大多伴有腹泻症状。根据不完全统计, 我市规模化养猪场的阳性率在50%左右。这一系列数字显示, 近年来猪圆环病的危害非常之大。
存在PCV2感染的猪场, 由于猪群的健康状况与饲养管理水平不同, 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别很大。当猪群受到应激因素刺激或是饲养管理条件差, 猪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即会下降, 也就容易发病。临床上多见PCV2与猪蓝耳病、猪瘟、猪流感、伪狂犬病及猪博卡病毒等混合感染的情况, 也常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及附红细胞体等细菌性疾病。使病原体多元化, 临床症状复杂化, 且死亡率增大。例如PCV2与蓝耳病或猪瘟混合感染又继发细菌性疾病时, 仔猪的死亡率可高达40%~50%。PCV2单一病原发病的很少见, 90%以上的病例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 可以将该病分为传染性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1)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PCV主要感染2~5周龄的仔猪, 震颤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 其震颤程度有轻有重。在出生后第1~2周, 震颤严重的可以引起仔猪不能吃奶而死亡。震颤为双侧性, 影响骨骼肌的机能, 当躺卧或睡觉时不表现震颤;当受到刺激时, 例如突发的噪声、低温等, 都可以引发或加重震颤。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母猪在怀孕阶段感染了病毒。
(2) 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感染5~12周龄的断奶仔猪, 很少影响哺乳仔猪。病猪的共同特征就是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弱, 生长发育变慢, 逐渐消瘦, 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 肌肉萎缩、衰弱无力, 呼吸困难, 腹泻。体表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有的病猪耳部、腹下、后臀等部位发红, 有的病猪还在这些部位上出现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红色突起, 突起的中心部位为黑色。
3 防控措施
目前, 对于此病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疗药物, 养殖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疏漏都可能促进感染猪圆环病毒病。
(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消毒工作。要全面做好猪场的饲养管理工作, 环境要清洁卫生、条件要良好, 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保温, 饲养密度要适宜, 不能太大。加强营养供给, 合理喂养。要特别注重猪群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严格消毒, 猪圆环病毒对苯酚、季胺盐类化合物、氢氧化钠、氧化剂等较敏感, 对有疫情的猪场可以用3%的氢氧化钠消毒。日常消毒可以用百毒杀、菌毒灭和速效碘等。
(2)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注射疫苗是控制猪圆环病毒病最好的办法。使用了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猪场, 猪群的健康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饲料的利用率升高, 生长周期缩短, 猪肉的品质也较好。
(3) 避免应激因素的刺激。气温的突然变换、寒冷、潮湿都可以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 因此, 要做好防暑保温工作。霉菌毒素可以诱发猪圆环病毒病, 所以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在梅雨季节, 最好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防止饲料霉变。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推荐阅读:
猪圆环病毒病诊治10-03
育肥猪圆环病毒病防治08-11
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06-17
Ⅱ型猪圆环病毒病研究09-23
猪圆环病毒06-29
圆环病毒病11-07
Ⅱ型猪圆环病毒06-14
猪圆环病毒Ⅱ型06-28
猪圆环病毒检测方法09-12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