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2024-10-04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精选7篇)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1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 精神沉郁, 眼结膜潮红, 流鼻涕, 咳嗽, 气喘, 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虽然传播快, 发病率高, 危害性较大, 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疗的传染病, 不必恐慌。本文就猪流感的防控技术谈点个人意见, 供同仁们参考。

1 病原体

甲型 (A型)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 有15个H亚型, 9个N亚型, 在猪群中常发生流行的血清型多为H1N1、H3N2、H1N2、H1N7、H3N6、H3N1和H2N3等。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较强, 对热敏感, 75℃即可杀死病毒。病毒对消毒药敏感, 常用消毒药即可杀灭病毒,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

现代研究发现, 禽流感病毒, 构成了人流感病毒的大基因来源, 是产生新的人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库。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能利用不同的受体进入猪体细胞, 并能在猪体内复制病毒, 所以认为猪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流感病毒株的“混合器”。

2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与流行, 但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气候多变的深秋和早春季节, 以及寒冷的冬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春季节;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 以元旦至春节之间为发病高峰。当阴雨、潮湿、闷热、拥挤、营养不良以及饲养条件突变时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各种猪只都可感染, 病猪和带毒猪为传染源, 经呼吸道感染, 通过空气传播。发病快, 传播迅速, 2~3天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低, 一般为4%。

3 症状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为2~7天, 病程约1周。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热, 体温升高达40℃~42℃, 精神高度沉郁, 眼结膜潮红, 卧地不起, 寒颤, 关节疼痛, 行走无力, 不食。流黏液性鼻涕, 咳嗽、气喘、腹式呼吸, 呼吸困难。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妊娠猪流产, 产弱仔, 流产率为10%左右, 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本病与蓝耳病病毒, 猪瘟病毒, 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 并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等, 使病情复杂化, 并发支气管炎, 肺炎、胸膜炎, 心包炎等。从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造成更大的损失。

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鼻、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 含有大量的带气泡的黏液。淋巴结肿大、充血;肺呈紫红色, 气肿区、心叶、尖叶、中间叶切面有大量白色、棕红色泡沫样液体, 肺间质增宽;脾脏肿大, 胸腔与腹腔积液, 含有纤维素性物质;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5 诊断技术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由于猪流感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不典型, 加之出现并发与继发感染而使其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 确诊本病必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5.1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取发病2~3天的急性病猪的鼻液、气管或支气管渗出液, 或者病死猪的脾脏、肝脏、肺脏及其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病料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 或MDCK细胞。37℃孵育3~4天, 收集尿囊液和羊膜腔液, 用血凝 (HA) 和血凝抑制实验 (HI) 鉴定病毒的血清亚型。

5.2 抗体检测

发病猪群的急性期采取血清1份, 发病后2~3周恢复期采取血清1份, 分别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 如果恢复期血清中的HI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效价高4倍, 即可诊断为猪流感。

5.3 猪流感病毒的检测

可采用RT-PCR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也可用ELISA、IFA、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

6 综合防控技术

6.1 隔离饲养, 科学管理

猪群要按照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开隔离饲养, 实行封闭式管理, 做到全进全出。管好饲养人员, 管好猪群, 管好饲养环境。猪舍要保证三度 (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适宜的饲养密度) , 保持二干 (猪舍内要保持干净与干燥) , 坚持一通 (坚持空气流动) , 同时防止与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 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6.2 建立健全猪场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清除猪舍的粪尿和污水、污物, 进行无害化处理。平常每周消毒1次, 疫病流行季节, 每周消毒2次, 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可选用1︰800德梵氏、1︰800消毒威、1︰400菌毒消、1%强力消毒灵、5%碘伏、1︰800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对流感病毒及其他病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人员与物品的进出均应消毒, 非生产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生产区内。猪场禁止饲养牛、羊、犬、猫及家禽类等动物。

6.3 搞好免疫预防

种猪群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蓝耳病疫苗和口蹄疫等疫苗;小猪除了接种上述四种疫苗外, 还应当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 喘气病活菌苗和链球菌双价灭活苗。使猪体具有坚强的特异性免疫力, 可有效的减少猪流感的发生与混合和继发感染的出现。

6.4 药物预防

平时可选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感染、抗应缴的药物进行预防, 每月预防1次, 每次12天;有疫情时, 每月预防2次, 中间间隔7天。药物预防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粉 (中药制剂) 2000~3000克, 转移肽 (微囊包被的转移因子, 基因工程产品) 1000~1500克, 干扰肽 (徽囊包被的干扰素) 1000~1500克, 溶菌酶 (水解酶, 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增强免疫力) 400~500克, 拌入1吨饲料中, 连续饲喂12天。

方案2:喘束治 (含有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干扰素、排疫肽) 500~600克, 板蓝根粉2000~3000克, 黄芪多糖粉2000~3000克, 甘草200~300克, 防风300~400克, 溶菌酶400~500克, 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3:氟康王 (含10%氟苯尼考、干扰素、转移因子) 400~500克, 抗菌肽200~300克, 板蓝根粉2000~3000克, 黄芪多糖粉2000~3000克, 甘草200~300克, 防风300~400克, 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4:1吨水中加双黄连粉 (含金银花、黄苓、连翘等) 400~500克, 西尔康 (含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 100克兑水200升, 口服排疫肽100克, 兑水300升, 连续饮水12天。

6.5 综合治疗

临床上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采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抗病毒、抗混合与继发感染, 抗应激及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 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 (小猪15毫升、中猪20毫升、大猪30毫升) 加干扰素 (4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 、加排疫肽 (5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5毫克, 每日1次, 连用3~4天, 也可使用头孢拉啶注射液或林可霉素注射液等。

病猪不食, 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 每日1次, 连用2天。同时饮用电解质多维 (200克兑水1000升) 加葡萄糖粉 (200克兑水1吨) 加板蓝根粉 (500克兑水1吨) 加溶菌酶 (400克兑水1吨) , 连饮7天。

方案2:板蓝根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加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 每25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加倍康肽 (猪用白细胞介素-4) , 每3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注瑞可新 (泰拉菌素) , 每40千克体重1毫升, 每2日1次, 连用2次。也可用泰乐菌素注射液。

不食者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 每天下午1次, 连用2天;同时饮用1吨水中加双黄连粉500克, 排疫肽100克, 兑水300升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粉, 混合饮用7天。

方案3:银黄注射液 (含金银花、黄芪、柴胡、连翘等) , 每千克体重0.2毫升, 加干扰素加转移因子或者加倍健加倍康肽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注施美芬 (第四代头孢类) , 每25千克体重2毫升, 每日1次, 连用3~4天。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 全天饮水参照前2个方案实施。

7 公共卫生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 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 具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的特征。经呼吸道感染, 人可传染给人, 人也可传染给猪, 但未发现猪传染给人。虽然新流感病毒在跨越物种传播, 但没有出现任何适应性变化, 食用猪肉食品不会有传播流感的危险。我国将甲型H1N1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 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同时将其列入检疫传染病。

猪流感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篇2

猪流感病毒是一种群发性的猪呼吸道疾病, 传染性极强, 发病急, 由正粘病毒科猪流感病毒引起, 以高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临床特征。猪流感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传染病, 目前已经发现的猪流感血清亚型有H1N1、H1N2、H1N7、H3N2、H3N6、H4N6、H9N2几种, 其中H1N1和H3N2是最容易引发猪流感的血清亚型。在1918年的美国, H1N1被首次报道。1968年由H3N2引发了“香港流感”, 后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存在。现在的H3N2基本不传染人。除了这两种引起猪流感的血清亚型, H1N2和H1N7及H3N6、H4N6也是较易引起猪流感的病毒亚型。猪流感就有很强传染人的能力, 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在人类发生流感的历史中, 几乎每次的重大流感史都与猪流感有关。

1 临床症状

感染了猪流感的猪一般会在1~2 d后发作, 群猪中同时出现厌食、衰竭、打堆等现象, 群猪还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 驱赶时, 它们不肯走动, 体温会迅速升高, 眼睑浮肿, 角膜潮红。4~5 d后, 猪会流出带血的鼻涕, 几乎没有食欲, 肌肉关节疼痛, 精神不振, 体温很高, 可能达到40.5~42.5℃, 病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后肢瘫痪的现象, 呼吸困难, 小便黄色, 大便硬结, 少数病猪到了后期, 大腿内侧出现发绀的症状, 病情一般来说时长为1周, 在此期间如果没有其他的并发感染症状, 一般会痊愈。

2 病原

生病的猪和带有病毒的猪是猪流感发病的主要传染源, 且病猪不分年龄段不分品种, 发病时无季节之分, 但有多发期, 一般多发于早春、初冬或是深秋。目前流行的H1N1和H3N2血清亚型病毒, 不发生感染的话, 死亡率不高。但是如果和其他病毒混合感染, 病情会恶化, 能导致猪死亡率升高。

3 流行现状及危害

H1N1、H3N2是广泛流行于猪群中的血清亚型, H1N1引起猪流感的历史比较悠久, 有着近百年的时间。H5N1是目前比较严重的禽流感, 具备传染人的能力, 能导致患者死亡, 而且死亡率比较高。除了常见的H1N1、H3N2引起的猪流感, 其他的血清亚型病毒, 如H1N2、H3N6、H1N7等引起的猪流感也时有报道。2005年印度尼西亚确认从猪体内分离出了H5N1病毒, 这说明猪体内可同时寄住不同的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 并在体内重组产生新的病毒。2004年柬埔寨报告了4例人死亡感染病例。2012年广东省爆发了严重的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 导致了数万只家禽被捕杀和处理。H9N2病毒是一种更具危害性的病毒, 它的寄主广泛, 对人类更具危险性。1998年我国在广东首次检出了9例H9N2引发的人类病例。同时在华南和华北等地的家禽养殖工人中检出了H9N2抗体, 提示还有没有被人类所识别的H9N2感染。H9N2在禽中症状表现不明显, 不容易被察觉, H9N2还在猪中被分离出来。猪流感在规模化的养猪场里发生时难以被根除, 其危害巨大, 在发病的过程中, 对养猪者的生产成本、药物费用等都有影响, 严重的还能引起猪的死亡, 对猪的健康和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且在发病的过程中, 极易与其他的病毒发生感染, 加重疫情, 使得死亡率增高。流感病毒的危害性极大, 不仅能感染禽类, 还能感染其他的畜类, 猪能为禽流感和人流感作为混合器, 能同时寄存人流感和禽流感, 为它们的交互传播提供便利。

4 防控措施

猪流感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 其他的疾病没有它这样来势汹汹、急剧恶化。在猪发病时, 可对其采血化验, 对鼻腔和喉部进行涂样, 然后在实验室中分离鉴定,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可靠度最高的方式。目前, 对于治疗猪流感尚无特异的药物, 只能用药物对其进行控制或减轻。免疫接种是预防猪流感的重要手段, 但受到血清亚型的限制。

防控措施:一是检疫制度必须要严格, 引种时避免从疫区引进, 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二是饲养管理的力度必须加强, 严格保证“全进全出”制度;三是卫生管理制度必须做好, 要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感染猪和易感猪要分离饲养, 猪舍要精心整理、收拾干净、经常保持通风, 保证猪舍干燥不潮湿, 保证养猪场的水源足够洁净, 不要让猪直接饮用河流、湖泊中的水。

摘要:猪流感病毒是由正粘病毒科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群发性的猪呼吸道疾病, 传染性极强, 发病急, 是一种常发性的传染病, 目前流行的H1N1和H3N2血清亚型病毒。防控上要强化预防, 避免从疫区引进猪, 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对于感染猪和易感猪要分离饲养。

关键词:猪流感,流行现状,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华, 郭万柱.猪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6 (28) :27-28.

[2]李海燕, 于康震, 辛晓光等.猪流感的世界流行及公共卫生.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2 (12) :45-46.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3

新城疫: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该病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 两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较低。

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 也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 也可经眼结膜、受伤的皮肤和泄殖腔黏膜侵入机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春秋季最多。

禽流感:禽流感曾给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进入禽病高发季节, 尤其注意禽流感的防控。有关禽流感的详细情况, 请参考本期专题。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4

1 流行现状

据报道, 2011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上海、江西及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猪场送检的健康成年猪只的血清480份样品进行检测, 检出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91.7%, 说明我国猪群中PCV2的感染率非常高, 而且呈现持续性感染, 长期带毒与排毒。2014年, 在本市内就有自繁自养的猪场发生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病例200余例, 总共死亡150多头猪。2015年, 因感染此病死亡的猪达85头。综合死亡猪的症状可知, 猪在死亡前大多伴有腹泻症状。根据不完全统计, 我市规模化养猪场的阳性率在50%左右。这一系列数字显示, 近年来猪圆环病的危害非常之大。

存在PCV2感染的猪场, 由于猪群的健康状况与饲养管理水平不同, 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别很大。当猪群受到应激因素刺激或是饲养管理条件差, 猪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即会下降, 也就容易发病。临床上多见PCV2与猪蓝耳病、猪瘟、猪流感、伪狂犬病及猪博卡病毒等混合感染的情况, 也常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及附红细胞体等细菌性疾病。使病原体多元化, 临床症状复杂化, 且死亡率增大。例如PCV2与蓝耳病或猪瘟混合感染又继发细菌性疾病时, 仔猪的死亡率可高达40%~50%。PCV2单一病原发病的很少见, 90%以上的病例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 可以将该病分为传染性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1)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PCV主要感染2~5周龄的仔猪, 震颤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 其震颤程度有轻有重。在出生后第1~2周, 震颤严重的可以引起仔猪不能吃奶而死亡。震颤为双侧性, 影响骨骼肌的机能, 当躺卧或睡觉时不表现震颤;当受到刺激时, 例如突发的噪声、低温等, 都可以引发或加重震颤。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母猪在怀孕阶段感染了病毒。

(2) 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感染5~12周龄的断奶仔猪, 很少影响哺乳仔猪。病猪的共同特征就是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弱, 生长发育变慢, 逐渐消瘦, 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 肌肉萎缩、衰弱无力, 呼吸困难, 腹泻。体表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有的病猪耳部、腹下、后臀等部位发红, 有的病猪还在这些部位上出现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红色突起, 突起的中心部位为黑色。

3 防控措施

目前, 对于此病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疗药物, 养殖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疏漏都可能促进感染猪圆环病毒病。

(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消毒工作。要全面做好猪场的饲养管理工作, 环境要清洁卫生、条件要良好, 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保温, 饲养密度要适宜, 不能太大。加强营养供给, 合理喂养。要特别注重猪群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严格消毒, 猪圆环病毒对苯酚、季胺盐类化合物、氢氧化钠、氧化剂等较敏感, 对有疫情的猪场可以用3%的氢氧化钠消毒。日常消毒可以用百毒杀、菌毒灭和速效碘等。

(2)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注射疫苗是控制猪圆环病毒病最好的办法。使用了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猪场, 猪群的健康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饲料的利用率升高, 生长周期缩短, 猪肉的品质也较好。

(3) 避免应激因素的刺激。气温的突然变换、寒冷、潮湿都可以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 因此, 要做好防暑保温工作。霉菌毒素可以诱发猪圆环病毒病, 所以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在梅雨季节, 最好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防止饲料霉变。

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篇5

番茄TY病毒病从2002年开始传入我国南部省份, 近年来逐步由南向北扩展, 发生蔓延速度极快, 目前已扩展到我国北方地区河南、陕西、北京、山东等13个省、市、自治区。2010年, 运城市局部番茄田出现了番茄TY病毒病的为害, 给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一、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特征

1.是一种植物双生病毒

番茄TY病毒病属于植物双生病毒的一种, 具有病毒的共性。其发病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病毒侵入后并不马上表现病症, 呈隐症状态, 待环境适宜时才表现出症状;二是全株侵染, 发病植株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被病毒侵染。

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单链DNA病毒。可以形象比喻它为一对孪生双胞胎, 大小相近, 但却各负其责, 联合起来共同造成作物受害。“他们”俩在一起像变形金刚一样, 变化、变异快, 重组频繁, 联合起来的“威力”要更大, 且被介体能持久、高效传播。因而, 生产中双生病毒造成的为害更重, 防治起来难度更大。

2.具有病毒的理化性质

植物病毒具备“钝化温度”、“稀释限点”及“体外保质期”等特殊的理化性质, 了解这些有助于认识植物病毒, 预防植物病毒病的发生。

钝化温度也叫失毒温度, 是指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后, 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大多数植物病毒钝化温度在55℃~70℃之间。因此, 温汤浸种对大多数植物病毒有抑制作用。

稀释限点也叫稀释终点, 即把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加水稀释, 使病毒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限度。故用流水洗手、洗器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体外存活期也叫体外保毒期, 即在室温条件下 (20℃~22℃) , 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大多数病毒在植物体外会很快失去毒性, 不能进行再侵染和致病。

此外, 病毒是专性寄生物, 常与寄主活体共存亡, 它只能在活的植物体内过寄生生活, 并复制自己, 随着寄生植物死亡、分解, 病毒也会随之钝化或死亡。故大多数病毒病不会由病残体传播。而表面张力小的肥皂、洗衣粉等能使大多数病毒被钝化而失去侵染能力。所以嫁接苗木、摘心除杈、处理种子、绑蔓打头时, 多次用肥皂洗手可减少人工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3.靠B型烟粉虱传播

番茄TY病毒的寄主广泛, 主要有戟叶鹅绒藤、曼陀罗、番茄、烟草、菜豆、苦苣菜、椒类等植物。在棚室换茬时, 番茄TY病毒可以寄生在辣椒、豆类以及部分杂草上, 待番茄定植后再重新传入发病。

番茄TY病毒同其他病毒一样, 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才能进行传播, 并大面积发病, 这与其自身病毒结构特点有关。研究表明, 番茄TY病毒可通过两种途径来相互传播, 一是B型烟粉虱, 为当前番茄TY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二是蔬菜嫁接。此外, 种苗是该病毒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手段, 蔬菜种子和机械磨擦不传毒。

资料表明, B型烟粉虱为害番茄主要是吸取叶片及茎秆中的汁液, 溶解于汁液中的病毒随之进入虫体, 并在其体内生存繁衍, 使虫体携带病毒。如果该虫再去为害其他的健壮植株, 其口器和唾液中的病毒就会传到健壮植株上, 使之发病。烟粉虱在感病植株上刺吸为害5~15 min就可染毒, 获毒30 min后具备传毒能力。B型烟粉虱可终生带毒, 并可以通过交配造成烟粉虱之间交叉传播, 但不能通过卵传给下一代。

普通的白粉虱不能传播番茄TY病毒。处于静止状态的B型烟粉虱成虫, 双翅盖在胸腹中间会有缝隙存在, 使胸腹部暴露一部分, 普通白粉虱则不会露出来。据调查, 运城市发生的粉虱80%以上属于B型烟粉虱, 白粉虱发生比较少。

二、发生规律

1.发病症状

番茄植株感染该病后, 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 节间变短, 植株明显矮化, 上部叶片变小、变厚, 质地脆硬, 叶片有褶皱并向上卷曲、变形, 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 后期有些叶脉变为紫色, 叶片变形焦枯, 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较典型, 下部叶片症状不明显;后期坐果困难, 坐果少, 果实僵化变小, 不膨大或膨大速度慢, 畸形果多, 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 失去商品价值, 也能导致减产或绝收。

2.传毒媒介

B型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 烟粉虱在作物上的危害十分普遍, 它可在茄果类、瓜类、豆类、十字花科类以及花卉苗木、果树等数十种植物上发生为害。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条件下, 该虫能顺利越冬和周年发生, 可导致该病害迅速流行蔓延。

3.发病条件

(1) 与烟粉虱发生有关带毒的烟粉虱成虫可将病毒传于健康番茄植株, 当虫口密度由每株1头增加至5头时, 植株的感病率便由10%上升到81%;虫口密度增加到每株20头时, 植株感病率达到97%以上。

(2) 与栽培季节有关不同的栽培季节番茄TY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高温季节栽培的夏秋番茄发病严重, 低温季节的越冬茬发病较轻。7月至8月播种的夏秋番茄发生重, 9月至10月播种的越冬茬番茄发病轻。一般从个别植株出现异常到大部分植株发病约要经过14~20 d。研究表明, 在25℃条件下番茄TY病毒病侵染至植株发病需20 d左右, 而在冬季低温季节则需1~2个月。高温干燥条件下不仅有利于其传毒, 也有利于病毒在寄主体内迅速增殖。

(3) 与品种抗性有关目前, 大面积栽培的番茄品种只抗TMV, 均不抗TY病毒病, 更不抗烟粉虱, 为该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适宜的寄生条件。

(4) 与毒源植物有关除为害番茄外, 易感染的寄主植物还有曼陀罗、烟草、苦苣菜、番木瓜等几十种, 众多的毒源植物与不同茬口的番茄生长季节重叠, 使TY病毒病得以周年为害。

(5) 与栽培措施有关播种过早, 晚秋不凉, 暖冬, 春天气温回升过快, 均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越冬繁殖及为害传毒;此外烟粉虱特别偏嗜番茄幼苗, 植株受害愈早, 发病愈重;氮肥施用太多, 播种过密, 株行间密闭, 植株长势过旺、过嫩和土壤干燥的田块发病重;多年重茬、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易发病;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 传毒能力强, 不搞统防统治的地区发病重。

三、防控措施

当前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很少, 防控的重点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1.选育抗病品种

由于该病毒属于双生病毒, 存在基因重组现象, 病毒变异频率高, 世界各地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虽名称一样, 但病毒的基因组成差异很大, 因此一个地区的抗病品种引进到另一个地区种植不一定抗病, 需要当地科研育种工作者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病毒基因组成情况重新选育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1) 培育无病虫秧苗育苗前彻底清除棚内外杂草和残留植株, 并闭棚熏杀残留虫源, 以防苗前带毒;严禁从病区引进种苗, 定购种苗时应选择无病毒病区且有防范能力的正规育苗厂。由于当前没有治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特效农药, 田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进行销毁。

(2) 采用遮阳网遮阴创造凉爽环境, 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降低B型烟粉虱活动频率和范围, 减少病毒传播和侵染蔓延的机会。

(3) 实行轮作倒茬发病严重的地块与茄科以外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茄科蔬菜连作, 以降低烟粉虱种群发生量。

(4) 使用生长促进剂配合使用病毒抑制剂和植物生长促进剂,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减少发病概率。生长促进剂可选云大120加含锌叶面肥, 与病毒抑制剂宁南霉素2%水剂500倍液配合使用, 效果较好。

(5) 植株整理适时整枝并摘除老叶和病叶, 清除田间和棚室四周杂草, 降低烟粉虱虫口密度, 切断传播途径。在整枝、打杈、摘果时应采用无毒操作, 即先处理健株, 后处理病株。注意手和工具要用高锰酸钾0.1%溶液充分消毒, 杜绝人为传播而造成反复感染。坐果后发病, 可将生长点及以下病叶摘除, 植株下部所结果实基本可正常红熟。

(6) 加强肥水管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控制氮肥施入量, 增加磷、钾肥、有机肥,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施肥灌水要少量多次, 均匀供水, 保持田间湿润, 做到不旱不涝, 同时适时放风, 避免棚内高温, 调节好田间温度、湿度,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减少病害损失。

3.防治烟粉虱

(1) 用防虫网阻隔育苗室和生产室门口、放风口处设40~60目防虫网, 阻断烟粉虱飞入温室内。

(2) 黄板诱杀利用烟粉虱趋黄的生理特性, 在设施内于植株上部20 cm处, 每0.067 hm2悬挂30~40块20 cm×40 cm黄色粘虫胶板, 引诱杀死烟粉虱成虫。

猪流感病的防控措施 篇6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猪突然发热,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呼吸困难, 咳嗽, 鼻腔、口中有黏液样分泌物, 四肢酸软, 不爱走动, 严重的病例出现卧地不起, 阵发性抽搐, 最后倒地昏迷而死亡。本病发病率高, 但病程短, 死亡率低, 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然耐过。猪流感也危害养猪业发展, 影响农民增收, 影响猪肉消费市场稳定。做好猪流感病防控工作, 不仅是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

1 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为搞好猪流行性感冒的防控工作, 一是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周密安排, 印发猪流行性感冒病防治技术资料到养殖场户, 广泛宣传防控知识, 增强防控意识, 做到群防群控。二是进一步宣传人间的甲型H1N1流感没有证据表明是由猪传播的, 不要引起老百姓的恐慌。

2 加强饲养管理

2.1 饲养管理到位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 又要注意通风。在高热季节, 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降低应激因素。

2.2 消毒到位

养猪场要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 生产人员进出要严格消毒, 严禁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 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做好环境杀虫灭鼠工作, 防止昆虫等媒介带入疫病。建立定期消毒制度, 对猪舍、饲养工具、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对进入养殖区的车辆等运输工具随时进行消毒, 限制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区。及时清理粪便, 搞好环境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每2周全场大消毒1次, 每周1~2次带猪消毒。使用复合醛类等消毒剂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农村散养户的猪栏圈舍可使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2.3 检疫和监督管理到位

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检疫人员要采取到场、到户检疫和指定地点检疫相结合的办法, 认真搞好出栏生猪的产地检疫。生猪在离开饲养地之前, 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监督管理所报检。动物监督管理所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派员到场、户实施检疫。检疫合格后, 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认真消毒, 出具消毒证明, 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2.4 隔离饲养到位

要从非疫区购猪, 严格检疫。新进猪隔离观察25d左右。经兽医人员确认健康后, 再混群饲养。一旦发现猪群有可疑病猪, 立即隔离, 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2.5 无害化处理到位

对病死猪采取“四不一处理”处置措施, 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 对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养猪场要及时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 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 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3 抓好药物预防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只能对症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对重症猪选择适当的抗菌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配合使用能量合剂, 同时给予祛痰止咳药物。

猪流感的基本知识及防控措施 篇7

1 流感的基本知识

1.1 流感及流感病毒的分类

按照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不同, 流感可分为人类流感、猪流感、马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类群。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液病毒科, 分为甲、乙、丙 (A、B、C) 三型。C型病毒只能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不引起流行。B型病毒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A型病毒只见于人、马、猪, 偶尔还见于水貂、海豹和鲸等其他哺乳动物及多种禽类的最普遍和最危险的病毒。A型流感病毒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不同宿主, 即人、禽、马、猪等动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传播。

在流感病毒的表面存在2种蛋白质, 一种能让血液中的红细胞凝聚在一起, 所以叫做血凝素 (简称HA或H) 。另一种蛋白质能把神经氨酸酶 (一种糖分子) 分解掉, 所以叫神经氨酸酶 (简称NA或N) 。这2种蛋白质因为暴露在流感病毒的外面, 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后, 它们就成了机体免疫系统的靶子。如果这2种蛋白质发生变异, 免疫系统识别不了它们, 流感病毒就能躲过去。因此病毒学家就根据这两种蛋白质的变异情况来对流感病毒进行分类, 编上不同的号码。H有1~16个亚型, N有1~9个亚型。由于H和N的组合不同, 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同。

1.2 为什么疫初叫猪流感

流感病毒感染的前提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上的结合位点 (受体) 特异性结合。人类与禽类细胞上的流感病毒结合位点存在很大差异, 而猪体内既存在人流感病毒的结合位点又存在禽流感病毒的结合位点, 故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均可感染猪。目前普遍认为, 禽类是天然的流感病毒基因储存库, 是A型流感病毒新亚型起源的重要物质基础。造成人间大流行的A型流感病毒新亚型毒株, 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组而产生的, 而猪是发生这种基因重组的重要场所。

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介绍, 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是重组病毒, 是过去从来未在猪体和人体上发现过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新病毒的细胞膜上的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基质蛋白M2来自猪流感, 而核心有来自人流感和禽流感的基因片段, 因此可以引起人际传播。由于H1N1流感病毒多见于猪流感, 因此疫情初期, 人们先称疫情为人类猪流感或猪流感, 后因没有证据证明猪身上有这种新病毒, 同时也没有传播给人的证据, 因而改称甲型H1N1流感。

1.3 流感病毒感染的后果

流感病毒感染能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 造成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 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喉咙疼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时, 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感染还会诱导干扰素的表达和细胞免疫调理, 造成一些自身免疫反应, 包括高热、头痛、腓肠肌及全身肌肉痛等。

2 猪流感

猪流感 (SI) 又称猪流行性感冒, 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不同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群发性传染性病。猪流感在美国被认为是地方性流行病。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和东亚部分地区都曾爆发过猪流感。关于本病的病程、病性及严重性因病毒的毒株、猪的年龄和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并发感染的不同而不同, 同时应该注意该病造成免疫抑制所带来的危害。虽然猪流感病毒 (SIV) 引起的死亡率很低 (1%~4%) , 但考虑其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故自1918年首次报道以来, 该病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2.1 猪流感特征

猪流感主要特征为突然发病, 并迅速蔓延全群, 病猪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烧、衰竭及迅速康复。除少数病例因为严重的病毒性肺炎可导致死亡外, 多数感染猪只呼吸道的损伤一般较轻, 且迅速康复。

2.2 猪流感的病原与流行病学

目前已发现的猪流感病毒至少有7种不同血清亚型。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该病毒都有易感性。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天气多变的晚秋、早春和寒冬易发生。病猪、隐性感染的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患病猪痊愈后可带毒6~8周。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黏膜, 随分泌物排出后,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侵入易感猪的体内, 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迅速繁殖, 很快致病, 又向外排出病毒, 导致迅速传播。本病传播速度极快, 通常2~3 d就可传遍整个猪群。单纯感染猪流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1%~4%) , 但由于猪流感病毒对呼吸道上皮具有高度特异亲嗜性而使呼吸道上皮受损, 导致胸膜肺炎放线菌、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猪链球菌2型、猪呼吸道冠状病毒 (PRCV) 、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 (PRRSV) 等其它呼吸道细菌和呼吸道病毒的继发或混合感染, 使病情变为复杂, 常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所以猪群一旦发生该病, 防止继发或混合感染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2.3 猪流感的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很短, 几小时到数天, 自然发病时间平均为4 d, 病程1周左右。同群猪在2~3 d同时发病, 初期病猪厌食或食欲废绝, 眼结膜潮红, 体温迅速升高至40.5~42.5℃, 精神萎靡, 从鼻中流出清水, 几天后变为浓稠鼻涕, 咳嗽, 呼吸和心跳次数增加, 大便干硬发展至便秘, 小便短少呈黄色, 四肢乏力, 不愿活动, 极度虚弱乃至虚脱, 常卧地。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 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 个别病猪关节疼痛, 触摸时敏感、尖叫, 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严重。阵发性咳嗽, 最后严重气喘。从眼和鼻子流出黏液, 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 难以移动, 如果有继发感染, 则病情加重, 发生肺炎而死亡。发生混合感染死亡的猪只往往可见腹部、臀部、耳尖皮肤发绀。怀孕母猪感染, 可出现流产, 产木乃伊胎、死胎或早产, 出生仔猪发育不良, 死亡率增高。

2.4 猪流感的病理变化

单纯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 剖检可见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充血、肿胀, 气管内有大量黏液状混血泡沫。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 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病变区呈紫红色, 质地硬。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水肿、充血, 切面外翻、多汁。混合感染时整个肺均有病变, 切面好似鲜牛肉状, 肺膨胀不全, 稍凹陷, 触之似皮革状。部分病死猪胸腔、心包蓄积纤维素性渗出物。

2.5 猪流感的诊断

根据猪群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可做出初步诊断。如果要确诊, 则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以便与猪的其它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在鉴别诊断时, 主要应与猪气喘病、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相区别。

2.6 猪流感的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对预防该病尚无有效疫苗, 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2.6.1 预防

(1) 加强消毒, 减少环境中可能潜在的病源污染。

(2)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猪场应远离养禽场, 并禁止饲养任何家禽, 特别是水禽。

(3) 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规模饲养场要实行封闭式的管理,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在疫病多发季节, 应尽量避免从外地引种, 引种时应加强隔离检疫工作, 确保未染疫后才能混群饲养, 防止外来疫源传入。

(4)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在气温多变的季节以及过热或过冷的恶劣天气, 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猪群的管理, 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 冬季做好保暖工作, 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集约化饲养的条件下, 饲养密度要合理, 防止猪群拥挤。

(5) 对死因不明的生猪一律焚烧深埋再做消毒处理。饲养管理员和直接接触生猪的人应做好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感染流感的病人与猪接触。

(6) 一旦发生疑似猪流感疫情, 要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并限制家畜流动, 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2.6.2 治疗

上一篇:采样频率下一篇:地方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