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

2024-10-02

偏远地区(精选12篇)

偏远地区 篇1

当前的教育教学日趋向城市生活靠近, 因此农村学生对写作比较苦恼, 再加上农村学生眼界不够开阔, 难以积累写作素材, 造成他们诸多的写作困难。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素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乡土生活是写作得天独厚的素材库, 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 如何运用乡土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是教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甚至不切实际, 没有融入真情实感。一方面因为农村环境和城市环境有很大差别。农村学生能够使用的资源并不多, 对于信息资源的敏感程度也较低, 这造成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的现象, 他们很少思考甚至不思考应该如何写好作文, 很多学生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 作文主题思想不明确, 结构混乱, 内容雷同等问题经常出现。另一方面, 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资源也相对缺乏。教学理念滞后,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水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理念没有跟随教育发展革新的脚步, 教学方法呆板。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先讲解范文再让学生模仿写作的教学方法, 导致作文内容雷同率高, 缺少创新。在日常教学中, 由于师生缺乏沟通交流, 学生无法从教师处了解写作方法, 写作存在的困难导致他们对写作失去信心和兴趣。此外, 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教学方法不恰当, 他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希望得到教师的点评和反馈, 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问题, 但是农村作文教学中恰恰缺少完善的教师评价。

二、农村学生写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教师方面

1.教师不重视写作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提高作文成绩困难, 只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和语句就能够应付考试, 因此不愿花费精力加强作文教学。还有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仅仅给予简单的点评, 将课堂教学时间放在课文和基础知识教学上。

2.教师只重视讲解课文知识, 不注重分析写作技巧。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都是中外名家的文章, 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写作技巧, 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但是很多教师都是只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不重视写作技巧教学, 最终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

3.教师不重视思想教育。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明显是胡编乱造的, 但是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知道教授理论知识, 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一些学校举办作文比赛或者一些报刊杂志举办征文活动, 会出现教师给学生找范文甚至亲自代笔的情况。

4.教师太过重视作文题材。很多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就规定了题材或者说中心思想, 学生还未开始写作就先规划好了框架, 然后煞费苦心的寻找素材填补框架, 这实际上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日常生活中那些值得写、可以使用的素材却没有利用。还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考试前就为学生总结了各种作文文体, 学生为了考试东拼西凑, 写作能力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 学生方面

一方面由于学生不重视积累阅读量。足够的阅读量是积累优美字词、语句等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但是农村学生课外时间基本都花费在干农活或者玩耍上。再加上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自己也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注重生活积累。一旦老师布置作文学生脑子便一片空白, 无从下手。

三、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写农村风光

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非常优美的田野风光, 例如小麦、水稻、菜地等, 它们各有特点和风韵, 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这些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生长过程, 组成了美丽的图画:闹春图、插秧图和收割图, 学生要善于就地取材。同时, 以田野风光为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此外, 乡村还有草地、山坡、湖泊和小河等优美的自然景观, 渔舟、古树、潺潺流水等都是好的写作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二) 收集农村故事和传说

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农业生产, 听到很多农村语言, 将这些具有乡土特色的语言运用在作文中, 能够让作文变得鲜活有趣。同时, 农村有很多传说、故事, 都是先辈经过长期的生活和斗争积累下来的, 反映了农村人民的智慧以及思想情感, 将这些乡村故事与每天都在发生的新鲜事结合起来, 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三) 写乡村民俗

农村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农村文化, 如小孩出生“打三朝”办满月酒、搬家造房时庆贺乔迁之喜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乡土民俗, 能让够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四) 写农村劳动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大的改善, 很多学生没有干过农活甚至没有去过田地, 学生想要写劳动但是苦于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农民一起下田地干农活, 种地浇水, 施肥锄草, 打谷子。学生只有通过真正的劳动才能体会到其价值, 有了对劳动的感悟才能组织语言, 丰富作文内容。

综上所述, 乡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它们是农村学生写作的素材库。作为农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农村独特的生活素材, 让乡土文化成就学生写作, 让学生习作传承乡土文化。

摘要:许多农村学生在写作文时都出现胡编乱造, 语言不通顺, 主题不明确, 结构不规范, 内容空洞, 缺少丰富的情感等现象。本文针对此情况, 笔者对农村学生的生活与写作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乡土作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偏远地区 篇2

董月辉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一个全球化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英语学习的地位早已经被人们所了解和确定。英语听力,作为信息输入的功能,在学生参与竞争,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学生应该必备的技能之一,而且,近几年来,中考分数比例也逐年加大,占总分数的20%.但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中学生由于存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所处环境的原因,所以多数学生出现了在听力能力方面远远低于其他能力,同时也暴露了他们语音辨别能力差,语流的连贯能力弱,词义的语境判断差等等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听力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养成听的习惯:虽然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外语学习环境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善,大家都知道没有语言环境想把语言学好,它的困难该有多大.所以要鼓励学生养成平时多听得习惯,我在平时就注意上网寻找适合我的学生听的英语材料,下载下来,然后再放到学生的MP3中,让他们只要有时间就听,听不懂没有关系,哪怕就是感受一下英语的语流,语速也好.最终的目的是创造语言环境,如果恰巧碰到他们喜爱的英文歌曲,他们就会更加喜欢听,喜欢学了.而且有的听力材料, 还可以补充他们的词汇和日常用语.2.加强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听力能力,减少听力障碍: 教师应抓住基础部分,主要是指识记大量的词汇、能够进行标准的发音以及懂得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这在英语的听力中是很有必要的。词汇量大,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避免或减少听的阻碍,标准的发音,可以让大家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含义,积累一定量的语法知识,就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造听力环境,做到节节有听力,堂堂有练习.3.探索听力创新教学: 听力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必须拥有丰富的词汇量,而且记单词时,必须边写边读出声,口笔并用,磨炼耳朵。由于英语是以重音之间的距离决定一句话的时间的,说的时候词与词之间产生了连续和失爆等变化,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在语流中的连续、失去爆破等现象。这样才能听懂流利自然的本色英语。

4.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最好的老师。

②减轻学生的焦急情绪。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包括诸多方面,其中动机、意志和焦虑是影响一个外语学习者的重要心理品质。动机是一种内部驱动力或发动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深刻影响着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动机高尚者,能闯鸡起舞;动机不端正者,易委靡不振。听力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只有那些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在崎岖小路上辛勤跋涉,排除一切险阻

③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能培育和发展学生自信心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教师是否悉心培育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是检验教师是否有一颗不变爱心的试金石。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的树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单单是学生的事,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学生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

4.培养学生掌握听力技巧:①明确训练目标:首先要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培养兴趣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识加工的心理语言。要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得让学生明白听懂英语有什么好处。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们不仅要阅读英语书刊、资料,也需要用英语口头交流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听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初一开始,就树立起一定要听懂的强烈愿望。

②学会预测 :⑴根据标题预测,标题是文章的主线,全文都是围绕它来展开叙述的,我们可以通过理解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内容可能涉及的范围⑵.根据题目预测,通过分析试题尸体选项来预测可能提到的问题,并充分利用其所含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从而缩小听力理解的目标范围,提高解题命中率⑶根据句子重音,语调及语气预测.巨资重音是指语流中落在某些词上的重音,他们大多都是实义词,当特别需要强调时,说话者会有意识的使用重音,音调是说话者说话时有意识的呻吟的升降,⑷根据句法结构预测⑸根据关键词和上下文进行预测⑹根据主题句进行预

③培养正确听的习惯。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看题干和选项,明确听力任务,带着任务去听材料,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快寻找到主要的语言信息。在听力训练起始阶段,可以边听边做一些笔录,记录下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信息,以便在答题时有所参考。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用脑去记忆。要注意进行听力微技能的训练,抓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句子,想方设法捕捉主题和关键语句。对于一些含蓄的问题,要利用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去理解、猜测、推理,并注意英语的背景知识与习惯用法。在必要时用排除法来剔除不可能成立的答案。

5.多媒体与听力训练的整合: 多媒体实现了图、文、声、像、影合一,它具有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的特点,有利于语言教学:它重点突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把听、说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总控制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供有声材料的服务而转向引导、督促和帮助的作用,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操练时间。教师把一字一句的理解的检查工作留给学生,而集中精力进行培养语感方面的检查.多媒体的综合训练的功能使学生自己也可以大规模地参与检查,通过检查别人的复述、对话和叙述来鉴别错误,进而提高自己对听力、口语训练材料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声音、影象等来传递信息,多媒体教学在提供逼真语言环境的同时,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训练的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优越设备。利用多媒体创造言语交际情景就能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使英语课变的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刺激性和竞争性,使学生在听力、口语的诸项训练中逐渐克服掉畏难情绪,使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相应地提高,逐渐趋于正常,最终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综上所述, 学习英语听力必须努力掌握基础知识, 多听多练, 并在勤练中寻找技巧。如此持之以恒,相信学生的英语听力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

偏远地区的物理教学现状及建议 篇3

巴塘中学物理组共有五位老师,在此次培训中,每位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第一次的公开课老师们都原汁原味的展示了他们的特色。通过听课、评课、交流,我发现大多数老师有强烈的获取知识的愿望,学习热情高昂、态度认真,但老师们都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与学生的沟通不够到位,当然,高原地区的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较窄,且汉语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而物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必然会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描述、物理规律的理解存在偏差。针对以上特点,我和老师们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达成了共识。以下是我们共同提出改进方法。

一、老师的教学目标应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因此,老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实验教学,巴塘中学的实验器材有限,那就应格外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以重现某些物理现象,便于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的示范,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对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器材简便、原理清楚、可见度大、效果显著。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实验发生了哪些现象,怎样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应有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而不应只顾采用新奇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造成喧宾夺主,脱离教学主题。其次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利的情景,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老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加强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探索的内容合理运动讲故事、做游戏、竞赛与表演、答记者问等方式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领会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自然界是按照简单、和谐、有序、合理的美学原则来创生和发展的,反映这些规律的科学当然是美的。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之一,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如物理规律的和谐统一、公式的简洁对称、实验的巧妙精湛等都放射着美的光辉。在教学中应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把物理学之美也传给学生,美感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是辅助教学,而不能取代传统的黑板板书、板画

巴塘中学的物理老师的第一次公开课上,一堂课结束后黑板上几乎没写任何板书。自17世纪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以来,粉笔和黑板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即使在教学媒体高科技化和多样化的今天,黑板板书仍是重要的课堂呈现方式。第一,它能同步配合教师的讲述,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内容的视觉信息,这种板书视觉信息与学生由听觉得来的信息相互印证, 相互结合, 能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第二,它能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和结构,是讲述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所在。好的板书设计是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模板。第三,它能为识记、保持、再现学习内容提供线索。第四,它为师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共同的学习内容提供了现实载体。而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是事先制作好的,再现时缺乏师生的互动性和现场性。虽说电子白板上也能书写,但毕竟时间短书写内容量有限,且书写时老师的一部分注意力会转到操控仪器上,这会减少对课堂情况的监控和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因此,在多媒体课件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尽量多发挥黑板板书板画的优势。

三、老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

从教学效果讲,只有严格规范的语言,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听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想像,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语言的修养,努力做到课堂语言准确(言必有衷)、简洁(言简意赅)、清晰(条理清楚)、通畅(通俗明白),并注意语调的高、低、快、慢、轻、重,讲究抑扬顿挫,音韵和谐,使课堂语言具有感人的魅力。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但作为课堂教学,应按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各类学校统一用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

四、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看重诊断性评价,更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即课堂评价

物理课堂评价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品质和动力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作出的一种质性评判。这里的认知品质是指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目的的明确程度,是否主动参与和感悟,能力训练是否能准确而又精要,掌握是否灵活而有实效。动力过程则是指在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学习毅力等启动、运转的呈现过程。客观、全面、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作用巨大。然而教学实践中,物理课堂评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恰恰相反,随意评价、有意或无意抑制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压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却较为普遍。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物理课堂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培训,对老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老师们说,教学思路更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坚定了老师们对巴塘教育事业信念,对自己今后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在巴塘县教育局、巴塘中学的领导和巴塘中学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巴塘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浅议偏远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发展 篇4

“文化大革命”之后, 中国开始恢复了高考制度, 职业技术学校也得到了新生。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等教育有计划地多举办各种门类的中等职业教育, 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方面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利于解决大量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许多在动乱时期受到严重破坏的学校开始得以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 我省的职业教育也得了恢复和发展。饶河县技工学校正是在那个时期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为本县以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在他们当中许多人如今都在一些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这一时期我省乃至全国的技工学校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喜人形势, 从学校数量上, 学校规模上, 在校学生人数上都算得上是空前的兴旺。

二、职业技术学校的低谷

20世纪90年代中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职业技术学校在办学体制、办学理念、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许多方面出现了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加之高等学校的不断扩大招生, 技工学校发展陷入了阶段性低谷, 出现了严重缺乏生源的现象。许多技工学校招生艰难, 偏远地区更是如此。在此期间, 从我县各类职业学校情况来看, 每年招生的数量都不过几十人, 甚至曾经达到过在校教师人数多于学生的现象。在此背景下, 1995年, 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是集原技工校、县电大、农职中学、农业技术高中、农民技术学校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建校之初, 为了使学校得以生存, 第一届学校领导们开始走出去, 汲取先进的办学经验, 开拓新思想, 走出“签订合同, 推荐工作”的新路, 利用当时现有的师资开设了农学、幼师、财会和计算机专业, 一度扩大学生的招收人数, 使在校人数达到了二百余人。为了教学需要, 许多专业教师不得不改行。在20世纪90年代末, 学校第二届领导班子又调整了办学方向, 走“普职并存, 以普为主”的路子, 把办学重点放在普通高中的办学上, 大量引进具有高中教学经验的各科教师, 又分批次派出年轻教师进修学习, 从而使我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至此职业教育似乎进入了低谷期, 学校要靠普通高中的带动才能得以维持。据了解, 周边的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情况都是类似, 走普职并存的路子。

三、职业技术学校的复苏

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 确立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指出了职业教育今后的服务方向, 以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重点内容, 特别是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决定》是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 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职业教育体制的确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家的重视使得职业学校又得以复苏, 尽管这时在百姓的心里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低谷时期的印象中, 但是在良好的国家政策和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学生人数开始攀升, 一度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以我校为例, 此时的第三届学校领导班子不失时机地采取了“请进来, 送出去”的办学措施。“请进来”就是利用我县与俄边贸易发展日益加深、俄语人才短缺的契机, 引进外教和俄语专业教师为我校俄语专业的开设注入新的血液;“送出去”就是分别与各大学院及院校采取联合办学的形式, 由联合学校负责学生的就业安置。然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不是联合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就是学生不能够学到所预期的技能, 使得他们毕业后不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使得家长的观念刚有所改变又受到了打击, 他们开始对职业教育产生了疑虑。

四、对职业教育的感触

我已在饶河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十余年, 面对如今的教育形势很有感触。

一方面, 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如此的重视, 而且给予了许多优惠的条件, 如投资建立校舍、购买教学设备、给学生每年发放助学金等。2007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出台。《就业促进法》围绕促进就业的目标, 对就业工作做出了全面规定, 是一部充分体现执政的理念, 充分体现广大群众意愿的民生之法。《就业促进法》还就职业教育和培训作出了明确规定, 确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就业促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了政府、培训机构、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职责和作用。《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将中国积极就业的政策, 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标志着中国就业工作从此进入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 使得职业教育的前景十分美好, 但是我们却不能借上这个东风繁荣职业教育。

另一方面, 经历低谷后的学校的确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师资短缺、管理水平较低、发展理念跟不上形势等。由于当年的师资流失以及老教师的离退休, 如今能胜任专业的教师远远的不足, 有些学生想学的专业学校无法开设, 有些学校能开设的专业又不能满足学生的意愿, 我们又一次面对着抉择。

我觉得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够平衡, 城市强于农村, 发达地区强于偏远地区。我省的情况也是如此, 哈市有许多职业技术的学校就办得很好, 而我们边区市县却步履维艰, 除了客观因素之外, 是不是我们主观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的办学是不是在为大众服务?联合办学中是不是存在着某些问题?大学毕业生如今就业成了问题, 是不是就一定给了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机会呢?这些问题我思考了许久, 也研究过, 但始终也没有找到适合的答案。不管怎样, 我珍惜我的工作岗位, 我的工作职责。我想总有一天职业教育会走向正轨, 会为百姓服务的。偏远地区的职业教育也会兴旺发达起来, 会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 我省的职业教育也得了恢复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职业技术学校出现了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技工学校发展陷入了阶段性低谷。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是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职业教育体制的确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偏远地区 篇5

我校所在地区是天津市的偏远山区——蓟县,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来自我县各个乡镇的村庄以及周边的省市区县,学校离家太远,因此,我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住宿,学生每天都要在学校生活、学习。作为一所新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下,多年来,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立足校情”的原则,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合作,摸索出了一套有利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子。”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问题,并把他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落后问题,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标;

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努力探索农村寄宿制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

一 建立寄宿制管理的管理制度集;

二 人力资源建设

1校长的专业发展

2教师队伍建设;

3后勤队伍建设

三 舍 务

1工作人员管理;

2住宿生管理

3安全管理

四 食堂管理;

五 交通管理。

措施

1更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寄宿

2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3跟踪检查,及时总结,调整实施方案。

4加强评价机制;

5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偏远地区 篇6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

中图分类号:F127.8;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94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发展农村经济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在新形势下,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长期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农村经济也成为了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同时,加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个举措为建设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带来的新思路。

1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农业信息化的实质就是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管理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沟通方式带来了巨变,这种变化也适用于农业领域。作为信息化的一部分,农业信息化更多的是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技术手段和终端提供给需求方,实现了农业市场信息的及时流通。当然,实现全面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所要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如通讯、微电子、物流等领域,所以,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在本质上盘活了整个农村经济,特别是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从层次上看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一次变革,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历史意义。

2 农业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2.1 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现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思路,特别是对于农业发展而言,信息化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与农业发展高度融合[1]。這一决定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纵观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瓶颈,预示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信息缺乏,是本地区农业的优势一直没有得到发挥,信息缺乏也一度成为脱贫的最大障碍。从国家层面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对长期存在的发展劣势进行的深入变革,打破信息流通的不畅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2.2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在我国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本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现代化水平是普遍不高的,同时在农民业务素质及农业知识获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本身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进行。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在于农业发展更多依赖于现代工业技术及其他相关管理方法,不仅如此,在农业信息的驱动下,全体农业发展参与者已经不但是农民这一传统范畴,相应地,在现代农业要求下,农业参与者更多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群,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是高度契合的。当然,要实现这一观念的转变,相关的农业知识宣讲与政策的落地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称谓的转变只是一个表象,其内涵实质在于在农业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逐步淘汰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展市场化、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现代农业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与传统农业单一的发展模式不同,现代农业与工业与市场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意味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都是遵守市场规则的,所以,市场信息的流畅性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在现代农业欠发达地区,通过一系列改革,市场信息的流通性仍然处于低水平,那么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也就不高。

总之,现代农业不但是农业技术的普遍推广及运用,更重要的是使农业能够参与到市场中来,无论是市场信息还是技术信息,都会影响本地区农业发展的规模。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民族特殊性,农业信息化会可能更加复杂一些,现代农业,信息化和技术既是推动其发展的引擎,也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无疑,结合到中国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现状,完全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有显而易见的,当然,这些地区也有者自己独有的发展机遇。现代农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农业发展生态,它的要求是符合地区实际和农业发展规律。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和形态有可能会和其他地区不太一致,因为注入了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发展特殊农业,能够拓展现代农业的外延。

2.3 农业信息化能够带来农民增收

长期以来,农业问题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这势必会降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与国家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在过去,农业生产也主要仰仗着天气的好坏,看天吃饭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显著问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农业耕种技能培训,人们的家庭收入只依赖于农田的耕种,非常单一,同时风险也非常高。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央不断加大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大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模式,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但在广大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是非常滞后的,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微薄,无法支撑起持续性的农业产出[2]。

前文提到的农业信息的闭塞是引起农民收入微薄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的多年来的特性,所采取的农业形式与内地相比是有所差别的,这就需要一套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业特色才能支撑起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较为薄弱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信息的闭塞,加之偏远地区往往路途遥远,本地的特色产品无法及时外销,外面的产品也无法销往本地,使本地区的需求信息无法及时与外界形成沟通,无法有效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冲破市场信息滞后的瓶颈,实现信息互通,为农民增收带来迅捷的市场信息。

2.4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

城乡发展,是有差距的,在曾经一段时间,这种差距甚至是在不断扩大的,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在发展的早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城市内部的信息流通带来大发展时期,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带来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社会现象,农村人口也在这次人口迁移中开始减少,那么从长远看来,农村人口减少及意味着农村劳动力也在向城市转移,慢慢地,留在农村的往往就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良后果。农民工现象,甚至是90后农民工也是这个现象的延续,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肯定会强过农村,究其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打破信息壁垒的同时,对城乡二元结构的修正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让偏远地区的农村生产力得到再一次解放,盘活整个农业生产的活力,增强农业信息服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缩小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使外出务工的生产力能够回家创业工作,这将是一次劳务的回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2.5 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于把先进的农业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让技能信息管理信息能够充分在的在农业生产领域进行流通。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地域的限制和专业农业专家的缺乏,没有能在当地实现创造性的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长时间内农业建设并没有取得长时间的突破,特别是在农业人才的引进方面,该类地区一直没有优势,不少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愿深入到特殊农业产区进行科研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基于该地区的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提供诸多服务,如产区农业基本概况,相关领域技术、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与仓促、农业就业等各方面的信息,能够為需求方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产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与最快时间覆盖到目标人群,特别是在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上,不少地区能够成为最佳的测试平台,为本地区布局相应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持。

3 关于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地域、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农业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城市周边地区,这也是脱贫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特殊农业或者农业旅游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信息化建设中,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就需要充分调动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1 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明确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那么在强调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本身的实际情况,需要实现自己的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合理化流通是实现此类地区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盘活农村经济,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最终才能实现地区脱贫,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3]。

3.2 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布局,打通最后一公里

农业信息化需要依托于基础布局,以农村电商经济为例,农村市场的消费力和农业产品供应之前的需求矛盾是决定农村电商规模的最终指标。事实证明,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村电商经济提供了一系列的契机。路网的改善,降低了商品运输的效率,仓储和物流板块的加强以及回溯机制的建立,能为健康安全的产品提供一个质量监测系统。此外,农村信息发布平台的上线并运用,使农业供给侧得到了更为精确的市场,更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3.3 提升农业生产参与者的素质

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农业参与者专业素质较高,在目前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所以,首先组织涉农专家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的农业概况,根据当地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其次,组织学习最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深入农村企业,提高和完善农产品加工、储存知识;同时,对于一些畜牧区的企业,强调动物疾病防控意识,提高防控的能力。

3.4 依托当地,建立农业信息大数据库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也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在环境保护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农业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需要依托强大的农业信息大数据的支持,通过合理调度,健全信息资源建设,保障农业信息化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欢.农业经营主体分化视角下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2]丁亮.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王云娣.政府农业信息网站影响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各省政府农业信息网站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16):102-109.

偏远地区 篇7

广义上讲, 网络教学是指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讲, 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 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以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1], 这是一个清晰的操作定义。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 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研究性学习又是一种目的, 通过研究学习, 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专家思路, 感悟科学方法 (包括人文艺术、社会历史、数学科技等领域的各类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接受学习也就是目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该学习模式让学习者接受现成结论, 其目的在于了解已有知识领域的概念和结论。当接受学习受到极端功利主义影响的时候, 对这些概念、结论的意义理解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考试、甄别的时候能够在测试卷上再现这些概念和结论的符号。因此接受学习也是我们现在最不提倡的。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 各地州人口密度差异悬殊。同时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共有54个民族, 其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 小聚居”的特点。这就给教育工作的展开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南疆许多地区的师资还很薄弱, 很多在岗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限, 甚至不具备任教资格, 但是由于偏远地区条件艰苦, 待遇差, 许多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并不愿意留在那里。因此, 在新疆偏远地区实施网络教学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数量不足, 素质偏低等难题。硬件设备上,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 国家对新疆的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州的农村学校均配发了现代化教学设备, 基本实现每所学校均有多媒体教室并接入互联网。技术上, 均使用现今非常成熟的各种开发工具, 保障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 在理论和技术上均有一定的先进性。

二新疆偏远地区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 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 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 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是传统教学模式强有力的补充, 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2]。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知识论观点。教师角色和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 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此外, 在新疆地区实施网络教学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 网络教学成本低, 效率高

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而且每位教师在一节课在时间内能够教授的学生是有限的。不止是新疆, 全国的教师都在做着重复性的劳动, 浪费人力物力。在新疆这种地域分布较广, 师资分配不均匀的地区实施网络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开支, 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平台一经形成则一劳永逸, 后期只需要一些简单的维护。课堂上一名教师可以兼顾多个班级甚至全校的学生 (一些小型学校) , 大大节省开支, 也缓解了偏远地区师资不足的情况。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 脱离了过去灌输式的学习方法, 能够主动开动脑筋思考, 这样更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网络教学表现形式丰富, 易于理解

我国幅员辽阔, 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约有80种以上, 现在全国有27个民族共使用或试行39种文字。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 全疆共有54个民族, 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自全国推广普通话以来, 双语教师在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地区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在双语人才培养以及双语教师的培训方面又增加了不小的投入。一部分教师虽完成了一年的双语师资培训, 进步也较大, 但回校后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一部分培训后的教师不仅没有得到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的机会, 而且回校后因学校师资紧缺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 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使用各种多媒体材料进行教学, 文字, 声音, 图片甚至视频, 这样少数民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以汉语为主体文字的知识。比如学习成语“亡羊补牢”的时候, 我们可以呈现一小段动画来讲解其中的含义, 这样比生硬地背它的文字解释更加容易理解。

(三) 网络教学更加灵活

网络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享有充分的灵活性,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上网学习, 并且还可以由自己安排学习进度。网络教学有利于自主化学习, 使得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课程进度等影响, 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 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而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创造了一个更为便捷的沟通平台。

三新疆偏远地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针对新疆偏远地区教育诸多特点以及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推行网络教育能够大大改善新疆偏远地区教育现状,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虽然国内外已经研发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软件, 但是从软件的功能与应用效果来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根据新疆地区的教育特点, 此教学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 具备双语转换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的大部分使用者是学生, 虽然每个网络教室都有进行维护的教师, 但是不可能同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需要一个直观、透明的用户界面, 显示形式和风格都尽量做到一目了然。其次由于新疆地区比较特殊, 南疆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都在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所以要求该平台提供双语转换功能。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以及汉语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这样学生和教师可以对比阅读, 方便理解。

(二) 方便的在线交流功能。

教学平台应该提供能够实时进行交流的在线论坛, 通过论坛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的交换和文件的共享, 形成交流群。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留言, 也可以对其他同学进行解答。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单独向老师提问题, 方便个别问题的解答。

(三) 具备在线检测功能。

课程讲解后, 最重要的还是要学生理解吸收, 那么课后练习必不可少。教师在线布置作业, 学生在线作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阅修改, 最后反馈给学生, 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仍然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论坛上提问。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实时对学生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将该网络教学平台分成管理、资源和应用三大模块, 登录用户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类。按登录角色不同拥有不同的权限来完成不同的操作。由此给出新疆偏远地区网络教学平台模块功能结构图, 如图1所示:

四新疆偏远地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

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先进性的要求, 考虑安全性和二次开发的需要, 以面向对象的思想实现系统设计具体要求即系统的实现。

(一) 使用工具与环境。

该教学平台运用B/S架构, 虽然C/S模式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 使客户端响应速度加快。但是安装工作量大和后期的问题维护对于偏远地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网络教学的所有任务, 因此应是首选体系结构。Microsoft SQL Server2005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 较以前的版本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它的异步处理能力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载, 提高了Web站点的伸缩性。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为开发平台, 其中的代码测试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开发人员。使用Ajax技术实现了无刷新更新界面。在以上工具基础上应用C#为主要开发语言, 以此保证教学平台的顺利工作。

(二) 编码标准与规范。

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统一的编码标准与规范, 增加代码的友好性与阅读性, 能够使不同阶层的开发人员在时间、效率以及质量上达到一定的收益。使用C#编程过程中应注意代码格式规范、代码注释规范、声明规范、命名规范、语句规范以及声明一些其他较常用的标准与规则。

(三) 系统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

1.双语转换功能模块。实现双语转换可以有很多方法, 比如使用翻译器进行逐字翻译, 缺点对是涉及专业词汇的复杂句子很难准确定位, 亦无法表达一些感情。也可以使用按钮进行连接预设好的整套网页, 但这样会增加服务器的开销, 使网页显得过于繁杂。这里可以使用国际化技术, 将每个控件预定义四种属性值, 根据所选语言不同进行显示。

2.在线交流功能模块。通过浏览器的Client Pull技术来实现11。Client Pull利用Html的meta标记, 结合使用“http-equiv=Refresh”属性控制页面自动刷新, 间隔时间由content的属性决定。其实现方法是在Html的<head>与</head>标签之间加上如下语句:

<meta http-equiv=”Refresh”content=”秒数”>

3. 在线检测功能模块。教师进入“作业管理”模块。可以实现以下三项功能:

*布置作业。教师按序号上传作业文件并输入提交作业截止日期。为了防止日期输入不规范, 调用文件Popu PCalendar.js。作业文件存放在Homework文件夹中, 为了便于区别以登录教师标识+日期信息进行命名。

*批阅作业。系统列出教师上传的所有作业, 并显示学生的提交及批阅状态。如果某项作业还没有学生提交, 则按钮的Enable属性为false。批阅作业时, 教师下载学生作业进行批阅, 包括评语和分值, 批阅完成后再上传至Homework文件夹中, 可供学生下载查看。

*查看作业。教师可以查看学生提交情况以及批阅是否完成。

五结语

论文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模型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特点设计了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在网上学习的工具, 解决了新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紧缺, 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提高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当然, 该模型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学生完成习题只能自己核对答案而无法做到智能评分, 所以教师就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此外, 不能针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是该平台有待完善的部分。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改进。

摘要:新疆许多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 普通话的推广使双语教师成为极为稀缺的人才。在这些地区实行网络教学, 利用互联网以及多媒体展示, 不但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难题, 而且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扎实地理解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论文阐述了网络教学的特点以及新疆偏远地区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提出一种适用于该地区的网络教学平台模型, 该模型针对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各中小学教育特点设计, 能够使新疆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得到改善。

偏远地区 篇8

由于大兴安岭供电公司办公网点分布在8.3 万km的地域上,管理的区域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特殊情况,且山路崎岖、交通不畅、路途遥远,致使办公效率低下,办公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大兴安岭供电公司积极与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和汇报,在黑龙江电力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 年在塔河建设了远程专线视频会议系统,解决了因地域因素导致的办公时间长、办公成本高以及交通安全等诸多问题,使得上级精神能够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迅速传达到基层,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1 建设背景

大兴安岭供电公司本部距离漠河、呼玛等偏远县公司约600 km,距离大兴安岭供电区域管理中心的塔河县公司约300 km。企业若想长足发展,必须利用较少的资源获取更高的价值。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特别适合大兴安岭偏远地区复杂的供电环境。

针对上述需求,大兴安岭供电公司提出了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该视频会议系统运行在企业专网上,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器架设在公司总部视频机房,在总部会议室和塔河会议室进行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外围设备的架设,公司总部和漠河、呼玛、呼中、新林等11 个偏远地区的基层单位可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内部会议召开、员工培训等,并可与地市公司同时收听和收看国家电网公司以及黑龙江电力的视频会议,随时接收会议指示以及培训内容,进行声音、图像、文档的传输。

2 系统设计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方式包括专线、IP网络组网[1]等。专线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大型企业高质量视频会议系统主要采用的组网方式,专线组网方式具有图像质量好、性能稳定、保密性好、成本较低等特点。随着IP网络的迅猛发展,通过IP网络开展视频和通信业务具有灵活便捷、廉价的特点,且H.323 技术在国内已经过大量的网络应用实践和检验,基于分组交换的H.323 视频会议系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级用户看好IP技术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其可以满足企业级用户内部会议的需要。

通过分析大兴安岭供电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要求,结合实际网络条件和建设需求,采用中兴通信已成熟商用、稳定性经过市场检验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组网,具体设备包括宽带全兼容视讯服务器(ZX-MVC8900)、群组式视频会议终端(ZXV10 T502)等。视频会议系统方案以ZXMVC8900 MCU为核心,支持H.323 技术、H.320 技术[2]、流媒体技术和视讯业务管理平台。目前,这种视讯业务的发展得到了电信运营商和电力企业、部队、政府机关等众多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全国各地已经广泛应用。为了实现大兴安岭供电公司视频会议系统的规划目标,建设一套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建设规模:应实现公司总部1 个主会场、下属3 个县级分会场共计不少于4 个会场同时开会的会议应用,网络带宽为4×2 M。

2)网络结构:大兴安岭供电公司SDH传输网络[3]覆盖了4 个会场,带宽为4×2 M,为进一步提高现有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需要在该网络上开通视频、语音业务,从而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3 系统实施

3.1 组网方案

利用4×E1 专线组建网络,E1 专线网络如图1所示。

在大兴安岭供电公司中心机房配置1 台中兴MCU ZXMVC8900 及中兴ZXMS80 会议管理平台;中兴ZXMS80 会议管理平台面向会议使用者的业务管理中心、视频会议管理员和网管中心系统提供服务[4];主会场配置1 台中兴ZXV10 T502,该终端是中兴公司推出的IP/E1 终端,CIF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分会场各配置1 台ZXV10 T502 ;传输网络采用E1 专线承载,组织召开会议。

3.2 设备配置

1)配置1台中兴ZXMVC8900 MCU设备;

2)配置2台E1模式ZXV10 T502终端;

3)配置中兴ZXMS80 会议管理平台[5],可以面向会议使用者的业务管理中心、视频会议管理员和网管中心系统提供服务。

4 系统应用

4.1 组织会议

利用此视频会议系统可同时召开多点会议,会议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该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以下几种会议方式:

1)全部终端都参加的会议;

2)部分终端参加的会议;

3)任何两点之间的会议;

4)多点会议同时进行。

中兴ZXMS80 会议管理平台用于管理视频会议,可实现会议预约、会议控制、会议统计自主管理、会议故障申请、会议评价等功能。如某一会议点掉线,故障恢复后可自动加入会议,也可通过呼叫会议号码的方式加入会议,通过软件自带的预约程序进行会议预约。

4.2 工作方式

任意会议点在任何时间都可申请成为主席会场(但主席会场同时只能存在一个)。主席会场主要实现:控制视频图像;批准分会场发言;从系统中切断分会场,结束会议;远程遥控摄像头等。会议控制方式可选择主席控制、语音控制、导演控制和演讲人控制等方式。

4.3 会议的组织方式

会议组织方式有“预定会议”和“即时会议”2 种。在“预定会议”模式下,设定某一时刻为会议的开始时间,当该时刻到达时会议自动开始;在“即时会议”模式下,会议从当前时刻马上开始。会议组织程序主要包含:选择公共能力集、选择主/ 从MCU、设置会议时间等内容。

1)图像显示方式。采用双监视器和“画中画”功能,各会场可同时显示本会场图像、某一其他会场的图像或静止图像,全部会场的画面可依次显示,由主会场进行操作。当主会场切换各会场画面进行轮换广播时,不中断发言会场的声音。

2)实时添加滚动字幕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输入字幕信息,并向各会场广播。字幕的字体、大小、颜色、滚动时间间隔等均可方便地进行设置及更改。

3)会场发言方式。当主会场与发言分会场对话时,其他会场可插话。任何分会场均可向主席会场请求发言,分会场申请发言的信号可在主席会场的显示屏上显示,由主会场主席决定是否允许其发言。

4)摄像机控制方式。主席会场可遥控操作其他参加会议会场的全部摄像机的动作,调整其画面内容和清晰度,控制摄像机摇摆、倾斜、变焦、聚焦等各项动作。

5)会场切换方式。当主会场主席允许某分会场发言或点名某分会场发言时,图像和声音将自动切换到该会场。

6)MCU主要功能。MCU功能包括线路状态监测、硬件状态监视、控制各分会场加入或退出会议、画面切换、会场静音、多画面显示以及各会场终端音视频状态监视等。

7)会议管理中心(中兴ZXMS80)。通过中兴ZXMS80 会议管理平台,提供面向会议使用者的客服中心和面向管理员的业务管理中心和网管中心。客服中心提供会议预约、会议控制、密码管理、意见反馈等功能。业务管理中心实现会议管理、资源管理、业务统计分析等功能。网管中心实现对视讯设备的网络管理功能。

8)自诊断功能。该系统具有自我诊断功能,通过加电时系统诊断、单板诊断、自环诊断等,可快速定位故障位置。

9)互通互控功能。该视频会议系统具备优良的设备互通互控能力,能够实现与各种设备的互通互控。

10)其他功能。在会议期间,任何会场静音(其他会场听不到该会场的声音)或哑音(听不到其他会场的声音)、任何会场加入或退出会议时,各会场管理控制系统均有提示音并有显示。

5 应用成效

1)减少了偏远地区基层单位往返公司总部的次数,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以及交通成本;

2)减少了公司总部员工到基层出差的开支,减少了出差时间,并降低了由于出差而可能带来的人身意外危险;

3)提高了公司总部与偏远地区基层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水平;

4)增强了企业的协作计划效率;

5)可更快捷地传达企业精神、企业决策、管理信息等;

6)扩大了会议的受众范围,增加了员工沟通学习的机会,为企业培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7)在提高了企业办公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公司的执行力。

该系统的应用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系统应用1 年来,已为大兴安岭供电公司节约误工费、差旅费、办公费、车辆使用费等近90 万元,成效显著。

6 结语

大兴安岭供电公司视频会议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可以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部署,针对大兴安岭供电公司管理区域点多、线长、面广的分布情况,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增强了各单位之间沟通的时效性。

摘要:大兴安岭供电公司管理区域点多、线长、面广,致使办公效率低下,成本较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终端控制器架设在总部机房,外围设备架设在各县级单位机房,利用企业专网、采用E1专线和IP网络组网方式进行互联。该方案解决了大兴安岭供电公司因地域因素导致的办公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等问题,可实现公司总部与3个县级单位以及周边8个偏远地区基层单位的远程视频会议,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视频会议,E1专线,终端

参考文献

[1]段军棋,蒋丹.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31(5):523-528.DUAN Jun-qi,JIANG Dan.Remote digital monitoring system[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2,31(5):523-528.

[2]毛京丽,张丽.现代通信网[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3]龙浩,黄宣泽.光通信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潘莹玉.电力通信设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偏远地区 篇9

1 偏远地区艾滋病的分布状态与流行特点

1.1 中国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艾滋病的分布状态

根据《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 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这六个省在报告中依次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最多的省, 总人数占全国75.8%。累计报告HIV感染和AIIDS的患者人数排名前20位的县 (区, 市) 主要分布在云南, 广西, 新疆, 河南和四川。

所有类型的艾滋病感染者的差异比较大, 艾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吸毒人群中的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感染较高的地点仍集中在云南, 新疆, 四川, 广西, 贵州, 广东和其他省份。红河州, 梧州市, 云南, 广西, 新疆伊犁地区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超过50%。大部分地区女性性工作者HIV抗体阳性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暗娼工作者的检出率超过1%的哨点主要集中在云南, 新疆, 广西, 四川, 贵州等省 (自治区部分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感染人数在总人数中的占比很大, 这说明了少数民族地区防艾工作迫在眉睫。

1.2 中国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1.2.1 疫情上升速度快、地区差异大、流行形势复杂化

少数民族地区呈灶状向片状的发展趋势, 疫情在云南, 广西, 新疆, 四川, 湖南, 贵州, 重庆等省增长比较快, 甘肃,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西藏增长比较慢。云南省129个县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毒;广西自2004年以来, 快速增长的疫情, 2006年在该地区的90个县和城市被发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情况下, 新疆疫情增长后, 2005年快比前两个季度报告4045案件近一倍, 在2005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感染者和患者数近一倍, 在过去三年中, 西藏感染率比低, 主要是西藏文化的影响下, 和宗教, 药物排除在西藏以外的地区, 以避免血源性, 但与性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藏族地区逐渐增加, 逐渐成为感染的主要途径。2011年艾滋病报告数据显示, 在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2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 32%的女性性工作者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87%在近期6个个月与多个同性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男男性接触者中, 只有44%坚持使用安全套。虽然注射毒品的使用已得到遏制, 但这种现象显着有效的新药物的使用普及, 多性伴现象仍在蔓延的同时, 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多元化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 50岁及以上年龄组, 报告数增加明显, 在50-64岁年龄组人口的数量总人数的报告, 报告的构成比增加7.5倍11年来, 从1.6%上升到13.6%, 65岁及以上年龄组, 报告的总报告数构成比11年增加了约20倍, 从0.34%上升至7.0%。

1.2.2 流动性越大的人群感染率越高

随着中国的改革和开放经济发达的城市,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群集中到大城市务工, 经商, 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湖南于2005年流动人口艾滋病感染者是34例, 在2006年增加到145例, 过去的总和的4.2倍。湖南省吉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6年对流动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检测, 在1000名接受检查人员中, 查出疑似病例2例。其中之一已被证实为阳性, 城市的农民工人的平均传染率的约1%。流动返乡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受感染的人。广西壮族自治区, 流动人口的规模, 超过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毗邻广东, 语言, 文化接近了主要流向广东, 广西等省区的人口涌入广西人口。凉山彝族自治州, 大多数年龄在35~40岁组具有经验丰富的流出, 主要分布在沿成昆铁路 (成都-峨眉山-西昌-攀枝花-昆明) , 一个特殊的优势, 在中国西南城市流动人口的城市大量的群体。云南沧源耿马, 孟连, 和县等药物, 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大多是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

1.2.3 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所占比例持续增高

2011年性传播感染艾滋病毒比例为63.9%, 比2009年的59.0%增加了4.9%, 其中异性传播从2009年的44.3%上升为2011年的46.5%, 同性传播由2009年的14.7%上升为2011年的17.4%, 2011年估计的4.8万新发感染中, 经性传播的构成比由2009年的75.7%上升到2011年的81.6%, 其中, 经异性传播占52.2%, 比2009年的42.2%多10%, 同性传播占29.4%, 比2009年的32.5%少3.1%, 在异性传播中, 约1/4为配偶间性传播, 3/4为非配偶间性传播, 历年报告病例中经同性和异性传播的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经性途径传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33.1%上升到2011年1月至9月的75.2%[2]。这一趋势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云南省整体上出现性传播比例升高的趋势, 从性别比例上看, 男女比例从早期的42∶1发展到目前的2∶1。2006年以前, 湖南省全省每年经性接触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约在10%~15%之间, 2006年则增至31%, 2007年上升到43.5%。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06例感染者中, 59例为性传播, 占总感染者的55.66%。在贺州监测艾滋病毒的传播, 从1997年到2005年, 排名第一, 艾滋病的传播的药物, 比例为47.9%, 排在第二位, 性途径的比例为24.8%, 2006年的监测数据显示, 性传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第一位, 比例为40.24%, 静脉注射毒品传播的比例下降为38.94%, 另有约19%的比例传播途径不洋。南宁市2007年1月至8月的艾滋病报告病例中, 有46%是经性途径传播的, 静脉吸毒传播占39.1%。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毒的数量逐年增长。

1.2.4 感染者被发现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致死率

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感染性腹泻、带状疱瘆和口腔真菌感染, 约1/3的患者到艾滋病晚期或机会性感染较重时才接受治疗, 影响疗效, 导致了较高的病死率。例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5年至2003年间累计发现1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其中死亡5例, 占50%;2004年新发现11例, 死亡7例, 占63.6%;2005年发现22例, 死亡4例, 约占18%;2006年发现30例, 约占37%。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显示, 2005年至2011年四次疫情估计AIDS患者数分别为7.5万、8.5万、10.5万和15.4万, 存活艾滋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艾滋病患者占当年估计总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11.5%、2007年的12.1%和2009年的14.2%上升为2011年的19.7%, 四次疫情估计结果分别为2005年2.5万, 2007年2万, 2009年2.6万和2011年2.8万, AIDS患者数不断增加, 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每年新发现的AIDS患者以及由HIV感染者转化为AIDS患者的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 2007年至2011年1月至9月每年发现的AIDS患者数分别为10742、14509、20056、34188和27695例, 每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死亡人数也逐年上升, 2007年至2011年1月至9月分别为5544、9748、12287、18987和14435例[3]。少数民族感染群体的艾滋病潜伏期短, 发病快, 病死率高, 除了没有及时获得抗病毒治疗外, 还因为吸毒或丧失劳动能力而使家庭生活陷入困窘, 同时为了治疗各种机会性感染疾病举债度日, 身体素质迅速下降, 抗病毒侵蚀能力减弱。

1.2.5 男性老龄人群感染者呈上升趋势[4]

目前,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8亿, 约占总人口的1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从2006年到2009年, 艾滋病毒感染者中, 5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7.8%, 这一比例上升到14.9%。老人是艾滋病高风险的易感人群, 在截至2011年9月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180人, 同比增长45.16%, 同比去年中, 60岁以上的人口占28.89%, 占67.22%的农民。蔓延到周围的农村地区, 主要是中老年人, 广西艾滋病传播在最近几年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而且全国各地的一个缩影。2010年11月, 广西桂林医院针对850位50~80岁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 97.76%不知道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 100%的受访者表示, 他们不使用避孕套。在50岁, 92%的老年男性性生活仍然活跃的对象探访长者的出发点, HIV感染男性多于女性, 一些老人的妻子过世, 或者更年期性功能衰退后会去桑拿浴室, 发廊, 按摩院和其他性服务场所, 这些因素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69感染18例, 占累计报告病例数的16.98%;70岁以上的7例, 占6.6%;亚麻布县在2006年发现了一个81岁的男性感染。老年男性感染的发现, 突出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艾滋病的传播。

1.3 国内性病门诊对艾滋病咨询检测情况

1 9 9 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Voluntary Counselling Testing, 简称VCT) , 并将其作为艾滋病预防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 近年来这一方法逐渐在我国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王壮业、曲文才 (2007) 对到性病门诊求诊性病者提供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有422例就诊者接受了检测前咨询, 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有性病症状和性接触。417例接受了检测, HIV抗体阳性4例, 阳性率0.96%, 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96%、0.9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 (5.41%) 低于女性 (11.65%) (P<0.05) ;接受检测后咨询比率男女分别为68.79%和75.73% (P>0.05) ;患有性病者的检测后咨询率 (77.83%) 高于未患性病者64.66% (P<0.05) 。表明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开展VCT服务, 对于提高HIV感染的发现率, 增强干预效果, 节约资源有重要意义。

张玲 (2011) 在1650名皮肤性病门诊患者检验中, 90%的受询者有不洁性行为史。通过对其高危人群进行咨询检测, 在咨询过程中使求询者得到有关的知识信息, 使高危行为的人改变危险行为, 从中获得预防性病及艾滋病的知识, 预防性病及艾滋病在社会上的传播。

周龙珠 (2008) 认为, 大多数性病门诊就诊者由于去过KTV、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娱乐场所, 接受了性服务而患病, 这些就诊者在得了性病之后, 担心他的隐私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就诊者在来院就诊前去私人诊所或自己去药房买药治疗, 不愿意主动检测性病艾滋病, 也不愿意通知性伴侣和配偶来院就诊。表明, 性病门诊患者进行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是十分有效的, 通过健康干预不仅使本人自身提高认识, 同时通过他还能影响到其家人、性伴侣等人群, 这有助于提高对性病艾滋病的防制能力。

孟庆联 (2008) 对2006年安徽省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VET) 项目进行评价和分析。在全省26个性病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 提供规范的VCT服务, 并对33708名求询者的主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1年内共为33708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 接受艾滋病病毒 (HIV) 抗体检测的28666人, 检出阳性者295例, 阳性率为1.03%;与我国成人总人口感染率水平0.1%比较, 经u检验, P<0.005。但也存在着VCT宣传效果不理想、性乱人群覆盖率较低等问题。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服务, 可以高效地发现HIV感染者, 为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应加强VCT网络建设和规范管理。

2 艾滋病在我国偏远地区流行的原因

在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的流行和特殊性能的基本特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高流行趋势和少数民族整体呈现出脆弱性和敏感性。二者互为因果, 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控形势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毒品泛滥成为艾滋病毒传播的重要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毒品活动的犯罪团伙在该国的外国接壤的毒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从而大幅增加由于静脉注射吸毒者艾滋病的比例;第二,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民, 通过血液注射毒品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流出的历史, 在云南, 四川, 新疆, 广西, 共用针头和注射器。维吾尔族, 彝族, 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艾滋病的高发期, 大部分的感染者是常年在外的流动人口, 处于弱势地位,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知识的缺乏, 高风险的行为, 如卖淫, 嫖娼, 滥用药物等, 频繁的流动性, 促进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第三, 缺乏防止婚前婚外性行为手段, 配偶之间, 只要一方是感染了艾滋病毒, 对方可以很容易地成为受害者。苗族赶边边场活动的每一个集市公平, 村八英里半径的未婚青年男女开始寻找合作伙伴, 由于缺乏措施和条件下使用避孕套, 容易受到感染艾滋病毒的传播;第四, 感染者和患者被驱逐出境地导致艾滋病迅速蔓延, 在我国还没有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管理的来源, 通常被发现, 以保证社会秩序的属地,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起源和遣返各地的执法机构。投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少数民族地区的薄弱环节, 通过药物和性别, 母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少数民族地区迅速蔓延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通道;第五, 没有得到及时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在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仍集中在城市社区, 即使在受灾最严重的县市, 宣传和教育, 行为干预和治疗救灾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 基层社区, 大部分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空白。监测的滞后性, 不能真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疫情, 疫情的潜伏性增加了艾滋病的防治难度。

3 偏远地区艾滋病防治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艾滋病感染途径比较特殊, 因为在偏远地区, 民族风情和中国其他区域差异大, 传统的应对艾滋病在该地区有针对性不强, 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学者从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侯远高 (2004) 提出, 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文字,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要注意在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中, 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当地的文化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同时, 他还主张,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氏族”, “氏族”辅助政府艾滋病预防, 利用农村社会资源关注艾滋病毒感染者和他们的家庭生活 (侯远高, 2004) 。

庄孔韶也指出,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要把重点放在一个地方, 运用少数宗教势力对艾滋病进行防预, 宗教的仪式为契机, 激活少数民族家庭组织, 道德, 信仰, 仪式, 习惯和其他方面的文化元素, 以提高少数戒毒成功率和艾滋病的反应能力 (庄孔韶, 2004) 。

杨清认为少数民族在防艾工作要从问题根源出发, 必须要做到与扶贫相结合 (杨清, 2004) 。

曹永文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调查, 发现,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 认为, 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地区, 投放更多的资源, 并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有效的、可推广的、持续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来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知, 从而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自我保护行为 (曹永文, 2012) 。

李光勇调查四川凉山彝族妇女和儿童发展中心少数民间组织, 民间社会组织的生活条件, 身体健康, 心理情感, 家庭环境, 社会一体化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彝族当地艾滋病患者的抗震救灾工作, 并指出,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易艾滋病患者的救济凭借主场优势, 民间的优势和专业优势 (李光勇, 2012) 。

郝必斯高娃认为,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是社会不平等的受害者, 艾滋病在生活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我国, 在现存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 持续贫困的弱势群体, 大量的人口无序流出之间的文化歧视, 社会不平等和高危行为和HIV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本质上是的联系, 甚至有因果关系。换句话说, 较低的贫困, 失业, 教育程度, 社会的歧视, 语言和文化障碍, 缺乏协商, 等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从长远来看,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郝必斯高娃, 2006) 。

柏建芸通过对天津市性病门诊艾滋病主动检测咨询结果分析, 认为, 要大力宣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了PICT工作的医师, 要特别关注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咨询, 通过检测结果, 提高辅导技巧, 提示MSM人群HIV筛查主动调查, 以防止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 (柏建芸, 2012) 。

任亚萍认为, 性病门诊在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干预中首先应该营造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氛围, 让患者坦然接受VCT服务;其次, VCT咨询员应该守则职业道德, 首先要尊重对方, 启发鼓励帮助咨询对象自我认知和确定其问题, 并且要帮助其保密;第三, 干预人员深入目标场所开展面对面的外展活动, 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 (任亚萍, 2012) 。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防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疫情,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少数民族与汉族有不同的习俗, HIV感染的主要途径, 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基本条件与其他地区的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在近几年, 随着政府投入少数民族艾滋病防治工作, 继续加大, 特别是在性病门诊开展VCT检测和干预, 艾滋病的蔓延的趋势已经放缓, 但传统的政府主导的艾滋病预防模式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根据少数民族人士的特殊情况, 理性的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发展, 一直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此研究检讨以往的研究进入分析的分布状态和流行的功能, 从偏远地区的艾滋病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会遇到的问题, 研究确定的艾滋病疫情在中国的偏远地区传播的原因, 并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作出相应的建议。

摘要:近些年来, 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像广西, 云南, 四川, 新疆已成为发病率高发区, 远远高于汉族人群。少数民族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的爆发, 渐呈趋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使这些民族地区的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国地域辽阔, 有许多民族, 文化间的差异性很大。并且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 不同阶层的人的行为表现的差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必须考虑到各种行动者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针对不同人群特征探索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偏远地区,少数民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R].2012:4-5.

[2]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1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R].2011:2-3.

偏远地区 篇10

1、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发展态势

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德、日等国家, 通过几十年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走过了广播通讯、计算机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技术应用等发展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系统化、专业化和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开发应用阶段。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巴西等都很重视农村信息化。韩国采用中央政府乡镇政府和社会团体结合投资的办法, 实施建设信息网络村工程。世界范围内重视农村信息化, 都是利用网络输送信息的特点, 创造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新的收益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 缩小与城市的差别。

我国农村信息化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各部委积极推进下, 从村村通广播、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 到现在90%以上乡镇通宽带, 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金农工程、村村通工程、数字农业技术等, 都在扎实向前推进。沿海地区起步较早, 广东、江苏、辽宁以及京津等地推广很快。广东建立示范信息村, 江苏光缆已全部通到行政村, 辽宁实现行政村全部电信网络覆盖。西部农村信息化的“宁夏模式”通过工信部验收, 成为首个省域农村信息化试点。全国很多农民已经从农村信息化中, 获得较好经济利益, 学习了文化知识, 远程教育使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提高了受教育水平。

2、宁夏农村信息化现状和做法

地处西部的宁夏, 农村信息化建设2002年从宁夏最偏远的固原市各县开始试点, 以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信息专项的名义实施。资金主要由政府投入为主, 第一期约400万元。实施头三年固原市直接或间接通过信息网站的农产品销售额1.5亿元, 效果不错。试点成功后,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一把手强力推动下, 决定在全自治区实施农村信息化, 2007年12月起步, 动用各方资源、人力物力全力推进。到2008年7月底, 全区现有行政村2362个全部接通信息网络, 接入方式为:ADSL宽带接入931个, 光纤接入545个, IPTV宽带上网286个, 无线上网544个, WIMAX无线宽带上网56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乡通宽带、村村有信息服务站、信息进村、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宁夏推动农村信息化, 由自治区党政一把手领导, 信息产业办公室协调各部门、市县乡镇、广播电视、电信通讯和信息技术企业等, 整合资源, 系统实施。系统上层主要是整合全国和宁夏各部门多种数据库, 建设宁夏农村综合信息网站, 推动“三网合一”, 开通直接面对农民的“三农呼叫中心”, 协调党员远程教育网和科技11 0, 制定推动信息化的有关政策。中层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软件、设备调试、提供信息源、联通村级信息站、分期分批全员培训信息员。基层市县负责建立各乡镇和行政村信息站、落实信息站硬件配置、配备各信息站的信息科技特派员、落实自治区各项政策。建立行政村信息站的标准是:有一个地点场所;有一套设备;有一名信息员;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套效果评估办法。各行政村信息站设备 (电脑、打印机、视频设备、电话等) 多渠道筹措,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农业产业大户, 农家店、科技特派员企业等提供一部分;确实困难的由政府补贴;各贫困村信息设备由对口扶贫单位提供。

目前, 除部分无线上网信息点不能正常接收信息外, ADSL宽带、光纤、IPTV宽带按入方式网络运行正常。“三农呼叫中心”运行进入常态化, 24小时有人值班, 每天都有专家通过网络视频讲课和解答农业生产技术问题, 中心还请外省市专家通过网络直接为信息点上农民讲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村民看电影等都可通过网络实现。农村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农村信息化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门类繁杂, 有传统的也有高新的, 有价廉的也有很“贵”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 一定要稳定可靠、简便实用和服务周到, 并且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导入应用, 特别对于西部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 主要靠政府投入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 应根据需求和现实情况, 慎重选择适用技术, 逐步向高层次发展。

信息技术在农村信息化中应用, 首先应考虑的关键是基础技术。

3.1 网络畅通有效

3.1.1 基于Windows的基础平台, 是目

前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操作平台, 它有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和开放性, 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和稳定的系统性能, 并且简便和易于管理, 实践证明能够在农村环境下充分发挥作用。

3.1.2 在此平台上开发的“三网合一”技术, 能够满足农村信息、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和文化娱乐的需求。

3.1.3 对于偏远农村和田间管理, 铺设光缆成本高, 不现实。

因此开发无线传输技术及设备很重要。宁夏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 544个无线上网的行政村信息站效果大都不好, 迫切需要高效无线上网技术。

3.1.4 网络和信息接收设备维护技术。

调查中发现部分信息点计算机网络不通, 操作系统感染病毒不能使用, 甚至瘫痪。负责维护的人员不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故障和维护一个正常的操作系统。

3.2 农村信息化数据库系统

农民打开网络要能够找到需要的信息。笔者在宁夏农村信息化调查中发现, 在信息化初期农民最关心两类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是解决生产中难题和取得收益的重要信息。选择性能强大, 价格便宜的数据库系统很重要。通过微软SQL Server搭建信息基础架构, 是不错的选择。信息管理数据库、市场流通物流数据库、农业生产技术数据库、中小学教育和党员远程教育、文化娱乐节目等, 以及专业一些的自然灾害、病虫害预报、农药化肥等都是农村信息化首先要具备的。要不断进行整合、不断加以完善, 才能发挥网络作用。

3.3 在打好技术基础的同时, 要开发使用更高层次的适用信息技术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以及支持精准农业必须使用的3S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4、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运行机制

农村信息化建设, 必须在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大发展、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大背景下, 才能顺利进行。但是发展不可能平衡, 在发达的沿海省市和欠发达的偏远地区, 也包括发达地区的偏僻农村, 推动农村信息化的措施和运行方式不可能一样。例如江苏南部的苏锡常地区, 据说农民家中30%有电脑。那么用政府的力量在每个行政村建立信息站可能就没有必要。政府主要是推动建设农村信息平台、整合开发完善涉农数据库等资源、建立信息村示范等。其它还有很多事情可以交给市场去做。

在不发达偏远地区推动农村信息化, 党和政府的协调、支持, 制定政策、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宁夏农村信息化, 党政一把手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统筹, 各部门、市县、企业密切配合, 各方协调一致是“宁夏模式”得以成功的主要条件。信息化的阶段目标、资源整合、技术方案、政策制度、投资渠道和可持续运行等, 在起步设计时就比较明确和科学。政府公共平台与信息企业利益协调、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协调、多元投入和资源整合机制、最贴近农民服务的“三农呼叫中心”运行制度、“三网合一”企业的利益协调、信息站和各村信息员职能待遇和创业政策等, 都在推动全区农村信息化为“三农”服务的前提下运转。

综合农村信息化的宁夏模式, 具有五个特点:党政强力协调和支持;构建农村综合信息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三农呼叫中心”提供为农民服务互动平台;以IPTV方式建设一体化信息站;设计运行方式和制度可持续发展。

例如“三农呼叫中心”的互动交流机制。农村各信息站提出要求, 中心提前一个月根据农时节气排定农业专家培训和互动交流课程, 24小时有人值班, 与农村110配合及时解决急需问题, 在网络上说不清的派专家到田间地头解答培训, 与全国联网请各地农业专家远程讲课等都有了制度。再如农村信息员, 自治区就制定了信息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从信息员来源、职责、待遇、考核、创业政策、培训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

5、国家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力度

分析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状态, 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需要改进和深入。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应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在偏远地区农村应用信息化技术要稳定、简单、实用、易维护。在运行机制方面要政府主导和投入更多一些, 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农村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是网络化, 各地应把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纳入农村基本建设规划, 加大投入;涉农数据库的开发和完善, 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 所需要的经费, 应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信息企业反哺农村信息化建设;降低农村上网费用;加强农村信息监管、加强网络维护和设备维修;对于不发达偏远地区, 现阶段要以政府投入和推动为主, 同时鼓励创业和市场介入;对信息站点、信息员以及承担农村信息工作的文化站、党员活动室、农技培训点给予适当补贴和支持;对涉及农村的统计调查、计生健康、农技推广和信息交流给信息员交任务并给支持;农村信息化需要农民有基本知识, 要加强培训, 让农民们见过电脑、摸过鼠标, 知道电脑网络能为他们做什么, 使信息化有群众基础。信息化过程中应避免大起大落, 浪费资源, 鼓励可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现代化农业和建设新农村, 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重要任务之一。偏远地区农村信息化有其本身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合当地的情况, 运行机制要以政府为主导, 各种政策要向偏远地区倾斜, 推动要更加有力。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技术,运行,机制,政策

参考文献

[1]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2]梅方权.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选择

[3]李广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总体架构凸显

偏远地区 篇11

【关键词】偏远地区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28-01

前言

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偏远地区农村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对于促进偏远地区教育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环境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多方面限制,程度较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对偏远地区教师提高关注程度,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一、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激励机制缺乏,发展动力低下

根据课题组调研,一些教师并不喜欢教师这一本职工作,仅仅是为了谋取生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价值。由此,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往往是被动的。而偏远地区的中学,受到落后的经济因素影响,并且地方政府教育投入有限,很大比例的经费用在学校的硬件建设方面,而教师绩效和农村乡镇津补贴等得不到落实,此方面也是教师待遇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偏远地区待遇不够完善,从而致使教师专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1.2 创新热情不高,发展受到限制

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镇学校,学科教学是主要教学工作,甚至存在这一个任课教师,长达十年时间一直教某一个年级,可以说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但是缺乏热情创新和教材研究。由于调换工作岗位的概率较低,长期的固定性工作,限制了教师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极为不利,从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1.3 教育理论知识落后,专业指导不足

农村偏远地区,尽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指示,广泛地开展了“国培”等各种教师培训,但是绝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教師追求的只是学分,并不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认真学习、反思,没有多大的实效。另外,教师培训需要一定量的资金,特别是一些非网络培训,会需要教师自己承担部分费用,从而影响了教师专业性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师专业技能无法及时完善和提升。

二、改善偏远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的几点建议

2.1 关注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社会地位

偏远地区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必须给与教师物质方面的帮助,以此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同时在精神方面理解教师工作,努力为教师创建和谐、良好、信任的氛围,降低教师存在的焦虑感,以此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此外,还需要继续提供更多的资金,以此来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关心教师的业务生活,帮助教师订阅教师感兴趣的杂志;建立和完善教师学习资源,为偏远地区教师提供更加充足、理想的学习平台。对于学校软件和硬件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育资源。

2.2 加大校本师资培训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因此,偏远地区需要改变以往的培训模式,针对本校教师提升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合适的培训,可以帮助教师完善和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以及课堂设计的研究者。通过专业培训,可以丰富和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针对课程知识加深理解,学习到更多的有效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通过培训,还有利于教师拓展自身知识视野,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提升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2.3 调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不具有良好的专业自主意识,一方面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提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所以,必须促进偏远乡镇教师专业自主性的提升。当地学校,需要努力为教师创建良好的环境,比如说人事编制、课程教材、授课时数、经费来源等等,以此使教师能够认真来提升自身专业性。

2.4 教师的自身发展

首先,需要教师经常性的总结反思,促进教学创新。反思也就是,教师对于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的分析和审视,以此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偏远地区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学创造性的提升,一方面还可以让教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和境界,感受到教师的存在价值。其次,教师需要找准职业定位,提升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能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以此实现专业化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偏远地区乡镇教师,对乡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必须对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给与肯定和赞扬。尽管他们也有自我提高的要求,但是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无法满足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性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为偏远地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以此来提升教师专业性,推动当地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荃.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93-94

偏远地区 篇12

一、主要做法

(一) 周密部署, 分工协调。

人行恩施中支、人民银行咸丰县支行 (以下简称“人行咸丰县支行”) 多次与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工委和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政府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 就鄂渝边区推广工作达成一致意见。人行恩施中支、人行咸丰县支行负责制定活动方案, 联系宣传地点, 制作宣传展板, 组织当地金融机构参加活动;人行黔江中支负责制作宣传横幅和PPT演示稿, 安排专人现场解说;咸丰县大路坝区工委、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政府负责宣传用品布放、组织宣传现场、维护现场治安等事项。

(二) 制定方案, 明确内容。

人行恩施中支制定了活动方案, 印制《金融IC卡使用手册》《金融IC卡办理流程》《金融IC卡应用指南》等相关资料图册, 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宣传核心内容, 采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工商银行重点介绍金融IC卡的意义、功能特点和优势;农业银行突出民生领域的重点应用, 以即将推广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为抓手, 对农村参保人员进行集中宣传;建设银行推广金融IC卡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联合医院搭建金融IC卡用卡平台, 提高老百姓对“一卡多用”的认知程度。

(三) 精心策划, 营造氛围。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参与机构按照方案要求布置现场, 两地相关领导做了重要讲话, 宣布启动仪式的开始。启动仪式后, 鄂渝两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针对各种金融IC卡的特点、优势, 结合PPT投影现场演示, 向两地老百姓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与宣传。

二、取得的成效

(一) “人行主导、边区联合”新模式效果显著。

活动现场共摆放宣传展板30块, 散发金融知识宣传折页、海报1 000余份, 各类图册300余份;通过现场有奖互动环节, 发放印有金融IC卡宣传资料奖品500余份, IC卡宣传环保袋300只, 接受群众咨询达800余人次, 在农村地区营造了良好的金融宣传氛围, 成功将金融IC卡知识灌输到了鄂渝边区的少数民族同胞脑中。当地老百姓初步了解了金融IC卡申办流程、相关政策、功能与应用等内容, 丰富了社会群众的视野, 拓展了金融IC卡知识的受众面, 树立了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良好公众形象。

(二) 有效提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启动仪式当天, 各金融机构现场办理金融IC卡65张, 为符合办理条件的150户农民进行了登记, 为19家农村商户预留联系电话, 以便随时开展业务。

(三) 获得政府、群众、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

上一篇:猪病毒病混合感染防控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