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精选12篇)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1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使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获得相关的及时、准确的信息, 对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 实现信息的功能和价值。
1 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概述
工程施工从原材料采购、施工, 到最终工程建设的完成, 涉及面广、协助关系复杂, 因此时刻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工程施工的信息涉及到政府部门、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部门, 信息的来源包括工程施工项目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即工程施工项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参与单位所产生的总信息。
工程施工信息是施工过程中实施进度、成本、质量和目标控制的基础和依据, 是为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控制协调施工信息, 提高信息的正确性、精确性和实效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各种活动。实现施工信息的效用和价值。为了实现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 信息管理首先分解信息管理工作的总目标, 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 制定各项分计划, 指导并协调施工活动, 实现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其次, 信息管理要组建、运做并维护信息系统, 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服务, 实现信息管理的组织职能。然后, 为了实现施工企业的目标, 施工管理人员指导和影响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员, 实现其领导职能。最后, 为了实施施工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计划和实现最终目标, 要对工作进行衡量、评估、纠偏等工作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
2 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平台
工程施工实践中常用的基于数据库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基础的项目信息门户和以空间建模与分析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三种信息平台。
2.1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CMIS) 是指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 收集、存储、传递和处理所需要的施工信息, 为施工组织设计、规划和决策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系统首先要建立其信息源, 也称中央数据库, 将整理好的基本公共数据如定额依据、资源单价和招标投标信息等和工程施工初始数据如预算数据、网络计划、外部信息、施工实时信息和投标依据等输入中央数据库。然后利用这些数据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 从而实现对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和合同的控制, 这四大控制作为系统的四个子系统, 与中央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和交换, 集成和共享收集到的数据。系统的开发经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主要目标和活动。
系统的开发设计主要是围绕以下三种功能系统:公共基础系统、维护安全系统和业务职能系统。公共基础系统是为项目的管理人员提供项目共性的信息。维护安全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 它通过各种条件的约束使使系统正常有序的运行并且不断的发展。业务职能系统由工程管理系统、技术质量系统、商务系统、物资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系统六个模块组成, 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2.2 施工项目信息门户
项目信息门户 (PIP) 是基于互联网技术, 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处理的基础上, 以项目为中心对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设置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和用户权限, 为项目各参与方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一个获取项目信息的安全、高效的信息单一入口和沟通环境。按照项目信息门户的运行模式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PSWS模式 (专用门户) 和ASP模式 (公用门户) 。
系统的实施工作采取自主开发和购买商业化信息平台相结合的模式, 综合考虑经济、管理、系统实施的目的、方法等因素。实施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应用系统需求分析产品选择, 调查项目情况并分析用户需求, 组织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实施阶段主要是设计与外部应用程序的接口, 采集数据, 购置所需设备, 分解项目结构、对项目的信息进行分类、收集组织信息、分析组织过程, 并组织系统总体的培训和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知识培训。安装配置阶段主要是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硬件的组装和配置、部门的确定、编写系统实施手册和信息管理制度, 并组织系统管理和用户操作的培训。试运行与二次开发阶段主要是确定试运行部门、修改和调整系统、编写实施手册, 并组织用户操作和工作专题的培训。全面实施阶段主要是软件和硬件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监控系统的实施情况, 贯彻信息管理制度, 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 最后全面评估和持续改进系统。
2.3 施工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综合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 是一种地学空间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的新型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多个领域迅速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施工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施工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地下管线的布局等空间地理数据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管径等空间信息所对应的属性数据。系统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数据输入、图层、文字和点样式的管理、查询分析、施工控制和系统维护。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如: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布局等, 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以有效、合理并快速的的解决这些问题。
摘要:工程施工信息管理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渐走向信息化管理, 目前已经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初探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信息技术 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化实施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期。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量的增大,对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自身的管理入手,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是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最优途径,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关键。
一、前言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加,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确立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出产业的地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愈演愈烈,通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收益,也是适应市场信息化需求的发展方向。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但提升整体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定位。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督促施工企业自身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信息整合。就信息化施行情况现状来看,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起步较早,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但在企业占有比例更高的中小型企业中,信息化开展较晚,甚至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招投标过程中,依赖手工操作,还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这也是造成国内施工企业整体水平两极分化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来看,信息化起步整体较晚,远远落后于其他技术行业,因此,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作用
3.1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将信息化管理的起步定位在满足企业的基础数据、文档管理、日常办公和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需求。其次,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目标是在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普及。通过对企业各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就是要将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向项目管理应用的更高层次,从而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转变,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
3.2实现多方协同作业与信息共享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借此来创建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为各企业间的协同作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集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对预算管理、设计管理、招标管理、施工管理等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合理规划,增进合作企业间的信任度,同时对项目工期、质量和成本做到信息互通,最大程度的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信息交互避免多方合作过程中各施工企业各自项目管理上的漏洞存在,从而保证多方协作的经济收益。 3.3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统一规划管理
建筑企业庞大的日常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是建筑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这些信息的集中和统一存储是施工企业决策数据的积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都要经过统一、细致的规划和管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发挥信息的真正意义。此外,除了在基础设计上考虑到数据体系的建立,更要在信息管理中融合统计与分析工具,通过智能化分析工具对项目投资、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经营利润等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在智能分析工具的作用下,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研究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的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资料,例如,项目名称、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信息。这部分信息的集中和整理,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和准确,目的是让相关人员了解工程的主体。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对招标工作中的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建立项目招标的结构体系,直观、准确的反映招标过程中的范围与内容,便于协调其中的各项相关因素。
4.3施工投资控制信息化管理
施工控制,包括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环节实施目标化管理,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同时,将以上因素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到约束的作用。特别是投资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从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合同造价、实际造价支出等涵盖了工程投资建设的全过程资金相关数据,因此,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实现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压缩成本支出使收益达到最大化。
五、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对项目管理实施信息资源整合,从而达到信息化的高度统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价值的体现。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的开展,为建筑行业的振兴和繁荣平添了新的契机,在推行科学化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宇宁。施工企业信息化初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霍国庆。建筑施工企业战略信息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目标
1.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可靠性原则: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加强数据的校正和审核,规范数据的采集流程,对数据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数据的更新,确保数据规划管理的可靠和及时;(2)安全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信息保密和安全要求比较高,需要采取多层防范和保密措施,不但要确保企业局域网内工作人员的分级要按照权限操作,还要防止企业局域网外的非法用户侵入;(3)先进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要选择主流的软件产品,系统的网络通信、硬件设备、系统架构等资源配置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和一定的超前性;(4)可扩展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建立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不但要确保系统体系结构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还要确保系统接口的灵活可变和可扩充性;(5)可移植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参与使用用户较多,并且每个用户的软硬件设备和环境也各不相同。 (6)实用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实际操作需要,要为企业领导和系统操作人员提供数据信息的分析、统计和管理。
2.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
(1)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能够准确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时处理影响建筑工程进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处理;(2)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能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加快建筑工施工进度,通过最小的施工成取得建筑工项目价值的最大化;(3)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建筑工程低成本、高效率的施工过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要具备完善的项目资料,对工程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及时调整耗材量大的、施工进度慢的工程项目,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耗材,加快工程施工进度;(4)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建立完善的耗材监控制度,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领导及时提供耗材数据,帮助企业领导及时掌握建筑工程的运营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达到协调工作、辅助决策的目的;(5)通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程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指导和统一的管理。
3.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Web/浏览器/服务器、大型数据库、中间件体系结构,主要由Web服务器-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共同组成。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具有跨平台应用、分布式应用、易维护管理等特点,系统采用B/S结构,实现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用户层的合理分布和集中化维护与管理。系统服务器的硬件包括一台网络服务器和一台数据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用的是IBM8673-15C(X306 PIv2.8G/512MDDR/O/24*CD/双10-100-1000M 1U);数据服务器IBM8670-L1c(X345 xeon2.8-512K(1/2)/PC2100 DDR/36.4GB*l/48CD/双千兆网卡/RAID 1/2U)。客户机硬件采用P2以上的CPU、1GHz的主频、128M以上的内存、2G以上的硬盘、800*600-256色显示器。
采用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数据SQI访问语言进行数据操纵。(1)Oracle数据库系统通过视图对表数据进行观察,如进行了误操作,也不会破坏数据库中的数据;(2)Oracle数据库系统通过建立用户使用角色、授予数据库用户访问权等方式确保数据库的安全;(3)Oracle数据库系统数据的恢复和备份,Oracle数据库保持着数据的备份恢复记录;(4)Oracle数据库系统数据的资源共享,任何服务器上的用户均能访问数据库内数据信息。Oracle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查询选件,并使用多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库的操作性能和系统的工作效率。
3.1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管理是对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对建筑企业的部门信息和系统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在系统中录入企业新招聘员工的工作信息和个人信息,给新员工在系统中赋予权限和角色。对有工资变动或者部门调动的企业员工的信息进行修改,对离职的员工,系统管理员可以直接删除员工信息;对建筑工程公告的发布信息和材料信息进行管理。系统管理员对系统中各部门的信息进行修改、查询、删除和添加,还可以企业的公告、施工材料和系统用户进行修改、查询、删除和添加。
3.2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公文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公文管理中将进一步体现出系统的分权限化管理,这部分功能只供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经理以及以上的职位使用。公文管理主要由进度审批历史、材料审批历史、待审批工程进度、待审批材料采购四部分共同组成。工程项目经理根据工程预算来填写工程施工进度表和工程材料采购表,然后交予工程项目总经理处审批签字。工程项目经理可以将填写好的材料采购单录入系统进行保存,还可以对已经审批签字的工程施工进度表和工程材料采购表进行管理。
3.3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工程管理主要指的是工程的各项目部对各自负责的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包括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工程的管理、项目人员的调度、工程材料的管理等。对于新审批的工程项目安排的人员,工程项目经理就要将该工程项目中安排的员工添加和保存到系统。并且新工程项目的运作需要工程项目负责人和工程项目经理,工程项目经理就要将这些人选定并划分角色保存在系统中。
3.4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个人办公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的个人办公部门充分体现出了系统统一的权限化管理,本系统用户共有的权限是修改密码,修改密码要在原密码输入后系统的内部会进行自动判断,并且只能修改本次登录用户的密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公告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经理需要填写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表和工程项目材料采购表,工程项目经理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来填写工程项目进度表,填写好之后交予工程项目总经理审批签字或者保留在草稿箱中需要的时候再交予工程项目总经理审批签字。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制定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消耗计划和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提高工程项目的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加快建筑企业资金周转周期,确保工程项目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及时供应,提升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并且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可靠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投资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著.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永光等著.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4
关键词:信息时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步入信息时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在向更加复杂的结构方向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更高层的建筑给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挑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对整个项目施工全周期的系统管理, 是从项目筹备阶段, 到项目施工阶段再到项目竣工阶段的全过程管理, 最终实现项目要求同时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由于项目的施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因此工程施工管理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是至关重要的。
近几十年来,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逐步向现代化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渡,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为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创新,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而努力。
1 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内容
工程施工管理以项目经理为指导核心, 以最高效率实现项目目标为管理宗旨, 实现对整个项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在考虑内部与外部的影响因素的前提下, 使项目施工高效率进行, 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案实现企业最大效益的获得。
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全周期的管理, 在项目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由于项目的实施是一次性的、动态的, 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项目所需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是项目管理的目标, 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 包含各个层面, 其中包括对项目进度的控制、项目质量的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的管理、项目合同的管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组织管理。项目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的管理, 项目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装备、技术以及资金是整个施工项目的重要的生产要素, 各个要素相互关联, 构成一个系统的项目管理, 如图1所示。
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适时适当地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要求;适当对各个要素进行协调搭配, 以保证要素使用的最大化;对各个要素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 合理的利用资源, 以实现项目管理的最大效益。
2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的施工系统
2.1 项目所涉及的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整个工程管理施工系统的核心,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在项目施工筹备阶段, 需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技术规范, 随着项目的进行, 需根据不同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确定项目图纸时需选择先进可行的技术方案,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在工程管理过程中, 合理科学的技术方案是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的世界金融中心大厦, 高达101层的摩天大厦, 其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楼的结构是否能承受住大风, 为了解决该问题, 建筑师们利用先进技术, 在楼顶加入一个四方形设计, 以此来减弱摇摆幅度。
2.2 项目所涉及的社会系统
一个项目的实施涉及整个部门以及所有的成员, 因此对于项目的管理也是对人员的管理。项目经理作为整个项目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必须具有全面的技术知识与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对人员的管理中, 项目经理需采取措施, 以此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对各个部门的管理中, 需使部门相互协作, 共同发挥作用。修建国家体育场--鸟巢时, 历时3年时间才完成这一工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工地人数最多达到了7000多人, 相关部门多达几百个甚至几千个, 在对这一巨大的工程管理而言, 所涉及的社会系统庞大, 人员的管理工作复杂, 必须进行有力有效的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顺利完成项目。
2.3 项目所涉及的经济系统
资金是决定整个项目是否能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对于资金的合理管理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工程施工不仅是一个生产活动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活动的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合理预测资金需求, 合理调度资金, 保证项目的资金正常运转。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旁的国家大剧院, 面积达490.485平方英尺, 该项目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 其中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149520平方米, 总投资为268838万元, 天安门官场西侧的环境改造以及地下提车长总投资25438万元, 其中60%即1.52亿为工程资本金, 同时北京市了承担工程前期费用8.9亿元。该项目总花费将近30亿人民币, 对于这一庞大的资金, 必须进行合理的管理, 否则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个项目的进程。
项目工程管理系统是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 每个环节都需慎重细致的进行管理, 以此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 对施工进度的管理
项目施工进度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 项目施工的进度易受项目内部以及外部各个因素的影响, 包括有关单位的工作影响以及项目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进行施工进度控制时需要合理的协调与控制。在项目的筹备阶段需首先确定项目的进度计划,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可能导致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相符, 因此需将项目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做比较, 及时调整进度计划, 同时协调与项目有关的相关单位以及部门。由于组织管理不力, 很容易影响项目进度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出现重大问题时, 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确保项目的完成。
3.2 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施工前, 需确定好项目的施工质量目标,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质量目标进行。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确保工作人员施工技术与方法的正确性, 合理调节机械设备, 保证设备工作在良好状态下, 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 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
进行有效的项目质量控制, 做好项目质量监测, 保证材料使用的合格性, 设立相关的质量监测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检查, 确保项目质量。贯彻科学公正的职业规范, 严格检查质量标准, 以数据检测项目指标, 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3.3 对施工成本的管理
施工成本的管理即是对项目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的管理, 物质资源 (包括材料、机械等) 的管理以及人员费用的管理。在施工前需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成本使用的计划,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资源浪费。图2为工期与造价的关系图, 在工期t内, 工程造价最低为c合, 若时间拖后或延长, 那么造价c会增大。因此在确保项目完成周期的基础上, 项目需按照进度计划进行, 以此保证项目高质量的完成。
4 结束语
建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而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全周期的管理, 涉及项目的整个阶段, 包括项目的筹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竣工阶段。工程施工的管理包括对项目进度的管理、项目质量的管理以及项目成本的管理。有效的进行工程施工管理, 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伊生.建筑工程进度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张伟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袁亚东.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 篇5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已经发展了将近30年的时间,建筑业政府管理机构及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均得到了可观的提升。近年来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管理效率、技术水平,施工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以及工程造价分析等单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较快。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施工中应用了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降低了工作强度,而且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使一些高难度的施工项目得以完成。
但是,从总体上讲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不容乐观,在施工全过程中系统应用计算机管理和应用信息技术还比较落后。比如国外建筑施工企业早已将在制造业获得成功的诸如MRP、ERP、MIS等先进理念和信息系统加以成功应用,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此方面的应用尽管已经起步,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案例却不多,使得信息化并未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带来预期中的促进。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至今日,国内外陆续涌现的成功案例说明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改善管理、增加效益的可行性已经毋庸置疑。那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率不高呢?
通过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及其识别
信息化建设指企业以增加效益为目标,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实现手段,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基础,以促进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为核心工作,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个过程。信息化建设过程可以由多个独立或相互联系的信息化项目所组成。
信息化建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条件及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的不确定性,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与企业的期望产生背离并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三个基本内容。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
通过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调研和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运用调查访谈法、专家系统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等风险识别方法,笔者认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主要有决策风险、管理风险、组织实施风险、推行风险、资金风险。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分析与评估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风险的存在和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认真进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更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战略和规划,使得信息化建设风险处于失控状态。
一个风险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原因引起,如果风险发生了,可能产生一个或多个后果。风险分析的任务就是分析风险的原因及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风险评估是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对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对预期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是对风险识别的细化和确认,是制定风险处理策略的基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处理
风险的处理方式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对于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风险不可避免和转移。但如果对信息化建设风险进行良好地处理,可以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因此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处理的内容就是运用风险控制技术,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的危害降至最低。
4.1 决策风险的控制
降低决策风险,减少决策失误,一直以来都是为人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化决策风险处理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提高决策者的信息化风险意识,理性决策;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决策机制。
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决策风险处理的关键并非决策者的决策水平,而是企业决策者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因此,处理好决策风险,首先需要企业决策者尤其是“一把手”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决策之前正确理解信息化的本质、目的、特点及实施要点,认真审视企业管理现状和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分析,并重视各种信息化风险。
其次,企业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决策机制。从决策权力上要融入企业管理决策机制中,但要摒除传统决策机制存在的弊端,改善管理信息“长途”传递的问题,增强信息化决策权限的横向传递。
4.2 管理风险的控制
通过对管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可以得知管理风险处理的关键就是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工作流程的梳理。
针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现状,企业必须排除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核心流程的关键节点设置部门,力争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使得业务交叉和管理缺失彻底消除,并保证业务流程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流转贯通。
由于企业员工自身所处的观察角度,尤其是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管理模式及组织机构设置息息相关,因此由企业自行进行管理流程优化和再造必然存在相当的难度,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一直在改革,却无法彻底改革的原因所在。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企业可以采取聘请外部咨询机构进行协助。
4.3 组织实施风险的控制
控制组织实施风险,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对于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现状,其信息化建设项目一般为技术获取型。即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其中的特定部分交给具有特殊技能优势的组织去完成,或者直接购买技术后加以运用。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获取型的操作方式,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本企业的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需求进行分析,并进行流程梳理和再造,建立起信息化建设的模型。然后根据此模型选择专业组织进行实施或者进行购买。显而易见,若前期的需求分析及流程梳理工作不到位,则后续的工作即使再顺利,也是无的放矢或者空中楼阁。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来说,如何顶住来自企业决策层对于信息化建设工程工期的压力,克服企业管理人员的消极抵触行为,而做到深刻挖掘企业管理需求,才是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能否将组织实施风险危害降为最低的关键之举。
4.4 推行风险的控制
要控制推行风险,应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推行策略和推行方案。对于自下而上的推行方
式,要使广大基层员工首先感觉到自己是信息化的受益者而非“受害人”,才可以顺利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对于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应首先使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从信息化管理中受益,使其由执行高层行政命令变为主动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加强员工培训的同时,应加强信息化管理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将信息化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将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也是控制推行风险的有效手段。
4.5 资金风险的处理
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前编辑尼古拉斯·卡尔在《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一文中认为,在美国当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通的资源,因此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获得优势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小,在信息技术上的超常规的投资难以获得巨额回报。对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投入。卡尔的论断可以这样理解,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有的信息化投资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落后,而非仅仅为了取得领先。因此继续信息化建设投资并保持一定力度是毋庸置疑的。
在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之后,资金风险处理的关键就是资金的使用。笔者认为资金的使用原则是长远规划,效益驱动,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总结
国内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成功的信息化建设必将会成为企业革新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机会大于风险,但必须考虑风险。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及其风险管理是一个深刻且不断变化的课题,随着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会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应用
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工程施工量大,施工技术环节繁琐等特征,为现代建筑施工的管理带来了相应的制约因素,因而也成为了建筑企业当下丞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信息化技术作为时代发展下的科技产物,其所具有的智能便捷化管理特点,恰恰符合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需,可以良好地就传统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诸类问题做到针对性的解决,因而将信息技术良性结合于施工项目管理中进行运用,也成为当下建筑企业的发展所趋。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1.1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管理
由于工程建筑具有固定性,其必须在建造的地方长时间使用,且与地基联系在一起,与土地连成一个整体。相对于工业产品,建筑产品具有不可动性。在建设设备与施工人员进行连续施工时,就要加强对工程建筑的及时管理,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则难以实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能将工程管理信息实时地传输给施工管理者,以实现实时管理。
1.2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多样化的管理
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施工规模比较大,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建筑的所处的地区及实际用途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即便是在建筑样式相同的情况下,而不同的建造地方的施工环境、条件及方法也会存在各异,从而导致工程建筑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大大增加管理的难度。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能对各个建筑地区的施工条件、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以采用相应、多样化的管理。
1.3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程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比较大,其工期比较长,工程要经历四季的变化,不仅会大大增加露天施工的难度,还会大大增加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难度。因此,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进行建筑施工管理,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的全过程管理,能有效缩短工程工期。
1.4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方位管理
由于现代工程项目的规模比较大,且施工现场的条件、环境比较复杂。错采取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必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管理水平比较低。因此,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将人力、物力及财力归纳到一个统一的整体中,通过工程的各个方面、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协调各种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工程建筑管理质量。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建筑单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缺乏了解
目前,由于一些建筑企业未能深刻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点,只是错误地认为只要可以上网及接发邮件就能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而对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实时监控、加强组织协调、工程变化的预测、工作流程的规范、资源的优化配置、工程成本的实测以及工程风险识别等方面的认识较浅,且认为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会额外增加工程工作量及投资成本。
2.2 相关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不协调
目前,虽然部分软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管理过程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经验进行部署。在建筑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而软件开发人员却不具备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导致所开发出来的软件无法和建筑管理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2.3 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落后阶段
目前,工程管理软件开发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各个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不一样,其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上也不一样,且所运用的途径也不相同,再加上信息软件的运用范围比较广,导致现代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还存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若引起国外先进的信息处理软件,必须要进行汉化才能方便使用。但大大增加了日常维护的难度及成本,导致一些企业难以承受。
3 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措施
3.1 增强信息系统的统一性
由于建筑行业工作流程比较特殊,在立项与招标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必须采取大量定额,导致管理系统相当复杂庞大,增加了大量的定额,因此,如何增强应用标准的灵活性,受到了各个建筑单位的高度重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可为单位进行工程成本测算提供充分的依据。在建筑单位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不同的管理内容,各项工程管理要素相互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明确数据中心,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从而有机结合各项内容科学,对各项业务模块形成全方位的监控,保持建筑工程部和各相关单位高效的工作进度,最终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3.2 促进管理平台的层次化
在建筑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单位的经济效益,各个管理环节环环相扣。因此,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中,应该结合各个参与方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网络信息平台和软件系统,进行有效的远程监控,落实全过程现场施工管理,掌握各项单位情报和知识等。同时,主动生成所需要的数据,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局面。在现代项目信息门户(PIP)的应用,PIP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能为项目参与方基于Internet平台上获得项目信息入口,从而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沟通与协同的工作环境。
图1 PIP工作示意图
3.3 增强工程管理适应性
在建筑工程中,公路、铁路工程受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是房建、市政工程后受到施工许可时间、天气变化、环境保护等要求的限制,需要投入大量的工程资源,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不利于提高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在建筑工程信息化系统中应该设置施工参数的多样化功能,为用户提供所处的环境信息,并进行自定义相关的参数,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全面收集处理所有的反馈信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重视,作为工程管理者应该合理减少工程成本,控制工程进度。在系统运用过程中,正确处理成本控制与工程进度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实际的工程量,正确估算工程管理成本,进行实时对比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从而采取可行性的成本控制措施,明确成本的发展趋势等。由于工程管理需要直接面对现场施工,因此,此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该更具有简单性、可操作性,尽量减少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增强数据输入功能,增加各类操作提示等,以确保成功的操作。
3.4 增强工作流程的数据化
图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集成架构图
工程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工程各个参与方之间相互传递数据,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大多都是采取传真、电话、书面通知等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其速度比较缓慢,还需要相关部门协作才能获取单个环节的信息,不利于提高传递信息的经济性、高效性,容易出现交叉和重复工作。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传递信息的速度,确保良好的传递信息质量,工程的信息化系统必须实现数据化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积极完成本分工作。同时,采取工程的信息化系统将可自动实现业务的流动,优化工作程序。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識集成架构图如图2所示。
3.5 增强工程数据库的时效性
图3 数据库的管理建立
现阶段,建筑市场大多是结合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公布的概算数据,进行编制投标报价的方式,但是实际上反应的却是建筑单位定额。在忽略市场需要和恶性竞争等因素的前提下,实质上标价格就是单位能够承受的最高成本数据库的建立模式如图3。但是,在实际的建筑管理中,需要承担着积累同类工程的实际成本,在长期的工程管理实践中,必须维持讲信誉的良好企业形象,同时,还需要承担承包商的考核等多项职能。因此,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系统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市场竞争情形,合理设置建筑单位定额的材料总库,提供有效的编制模板、数据库以及合同编制模板等。可让客户根据实际的现场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删减,提高各项工程的工作效率。
3.6 充分发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核心作用
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部分,采取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使确保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的根本前提。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可为工程项目管理,构建相互协同的工作软件平台,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对工程进度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确保实现安全的目标等。经过不断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实现集约型管理转变,加强生产要素、合同、信息等管理,不同类型企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理念,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推进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中,而其中仍然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人才引进、制度建设等诸方面要积极进行探索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工程管理上,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泽鋆.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4(04).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7
1、信息化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近年来顺应工程项目日趋扩大, 技术日趋复杂, 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日益严格的形势而发展起来。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引人现代信息技术, 是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本文拟将主要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在这一过程中, 整个社会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 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 使信息资源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创造环境, 鼓励竞争, 扩大开放, 以应用促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从而全面推动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信息化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革命, 是继人类社会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系统变革,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组织较低的信息能力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工程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指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及时准确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以便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 其本质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含了人才培训、咨询服务、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采购、网络建设、应用选型等相关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工具, 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方法, 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先进、可行的新方法,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 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沟通和数据采集的效率, 可以把大量纷杂的信息进行有序地组织。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化工程与一般建筑工程的中心任务都是科学地规划和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监理的基本方法都是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和合同管理;监理工作均贯穿策划、设计和施工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因此, 信息化工程监理可借鉴建筑工程监理的基本流程。建筑工程监理概括的“三控”、“两管”原则完全适用于信息工程监理, 即通过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
信息化工程建设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 信息化工程和建筑工程等其他行业的内涵完全不同, 因此, 监理工作的差别必然很大。一般来讲, 信息化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 技术含量不同。建筑工程是采用相对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建造”不同的建筑物, 而信息化工程则是采用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开发”不同的信息系统, 不同的企业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很难有一个尺度来衡量。
(2) 软件是维持和增强信息化工程项目竞争力的基础。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难点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监理, 是对无形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监理, 这是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绝对没有的, 也是信息化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监理最本质的区别所在。除了软件开发以外, 信息化工程中的综合布线、通信网络、智能建筑等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中机电工程的监理没有本质的不同, 都属于设备、材料及安装调试过程的监理。
(3) 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分开的, 一般由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 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 因此, 设计监理和工程监理也是分开的, 而且监理工作的重心在施工阶段。信息化工程的设计、开发和施工 (系统集成) 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 信息化工程监理应该实施设计、开发和施工全过程的监理。
(4) 信息化工程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发展快, 一体化程度高, 应用范围也比较广, 是智力、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信息化工程是处于发展中的高科技领域, 高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速;在技术继承程度上, 创新成分多, 新开发的工作量大;是多种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与交叉。
(5) 信息化工程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配套严格, 对环境 (温湿度、防静电、防雷、接地等) 有专门要求, 工程类型广泛, 所涉及的领域宽广, 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对实践经验要求高;由于牵涉的专业比较复杂、技术性比较强, 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 使得信息化工程不但有挑战, 而且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很多, 从而对监理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
(6) 信息化工程项目的不可预见成分高, 风险程度的责任重大;业主单位对新科学技术的要求一般都很高, 常派生出许多新课题亟待研究与开发;用户需求易随形势发展而发生急速变化, 甚至有许多要求超过新技术的发展。
三、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及方法
为了真正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 必须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中按数字化设计所有产品, 通过分享内容, 共同合作。通过协同作业, 改善信息的创建、管理和共享, 从而达到提高决策准确度、提高运营效率、提高项目质量和提高用户获利能力的目标。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是实现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途径。基于互联网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软件产品或信息系统, 而是国际上工程建设领域基于Internet技术标准的项目信息沟通系统或远程协同工作系统的总称。该系统可以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 通过共用的文档系统和共享的项目数据库, 对项目参与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管理, 主要是项目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而不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项目参与各方可以在其权限内, 通过互联网浏览、更新或创建统一存放于中央数据库的各种项目信息。因此, 它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 而不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其基本功能包括文档信息和数据信息的分类、存储、查询。该系统通过信息的集中管理和门户设置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开放、协同、个性化的信息沟通环境。
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包括构建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强调全员参与、采取合同措施、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采取经济措施、培育良好的项目文化及加强教育和培训等。在理顺组织的前提下, 科学和严谨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构建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制订规范的管理程序; (2) 强调全员参与; (3) 采取合同措施; (4)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5) 采取经济措施; (6) 培育良好的项目文化; (7) 加强教育和培训。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方法就是编制信息管理规划、程序与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规划、程序与管理制度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得以正常实施与运行的基础, 其内容包括信息分类、编码设计、信息分析、信息流程与信息制度等。具体手段包括建立项目信息中心和项目信息处理网络平台等。
参考文献
[1]唐建民:《基于优化视角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探析》, 《中国成人教育》, 2011, (04) :44-45。
[2]刘斌:《高校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特点及对策》, 《价值工程》, 2011, (13) :94-95。
[3]胡凯:《建设施工项目进度及成本管理中PROJECT2003的应用——以水利通信项目建设为例》, 《现代企业教育》, 2011, (04) :68-69。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8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
相较于传统的纸面文件, 信息化数据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其中即时性和准确性比较显著。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可以促使项目的参与单位在对文件进行处理时, 以适当的方式和时间来进行, 保证所有参与方面都能够对相关的建筑信息进行了解和沟通。
众所周知, 在建筑工程中, 施工各个阶段都有着大量的信息, 比如策划、拟定方案、决策以及勘察和设计等, 那么如果采用传统的模式来采集和存储分析这些数据, 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工作效率也不高, 如果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进来, 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管理的过程中, 如果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这样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部门和单位就可以实时掌握和控制工程质量, 对工程各方关系进行有效协调, 避免有争端出现于工程建设中。
另外, 对于一些经常出现于建筑工程中的问题,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专门的数据库, 分析以往质量事故数据,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 还可以以知识库的形式来设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 有效地提炼和整理施工企业以及监理部门等的管理经验, 来促使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更好地工作。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 应用不够普遍:我国目前施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些企业有着差异化的素质水平;一般来讲,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施工企业, 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 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施工企业, 还没有在施工管理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这样就没有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
2) 建筑行业信息应用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 在如今的建筑行业中, 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 往往采用的是单机操作模式, 无法有效地共享和传递网络信息;另外,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还没有渗透到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 对于材料采购以及信息交换和项目管理等, 还没有实现信息化。还有就是在施工管理中, 依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就无法全面完整地收集质量数据, 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3) 应用管理水平较低:通过调查发现, 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计划时, 将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加入了进去, 但是在具体的监督和控制中, 管理方法和体制还很不完善;编制深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1) 对于建筑工程单位管理者来讲, 需要转变传统观念,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足够的重视。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 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只是应用到了很狭窄的一个范围内, 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管理者需要对传统的观念进行转变, 结合具体的情况, 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 不断优化, 只有这样, 才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更好地发展和壮大。
2) 结合具体情况, 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 并且有效地落实这些规划内容。要想真正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 就需要保证能够自动收集和存储这些信息, 并且能够有效地检索和利用存储的信息。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结合信息化实现目标, 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 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 构建各类信息系统,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 在施工管理中, 还需要重视信息共享。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现代化建设项目往往有着较大的规模和较多的参与单位人员, 并且涉及到较多的建筑工程文件, 这样就有着较大的信息量。如果采用的是传统施工管理模式, 以纸来存储信息, 就比较复杂和困难, 有着较多的层次, 需要较高的费用, 并且工作效率不高, 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 还容易因为种种原因人为造成失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4) 要在因特网的基础上, 开发诸如电子商务等各种应用系统;我们需要重视的是,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行业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因特网的基础上, 来开发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专门的数据库, 实现网络联接, 这样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就可以在网上进行。通过网上虚拟组织的构建, 信息可以实现纵向和平行交流, 这样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也更加准确, 通过共享信息资源, 沟通和合作也可以更加协调。
5) 要充分重视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 也就是进度、质量以及成本, 开发相关的软件。其中, 在进度控制方面, 可以将网络技术利用起来, 将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等特性关系显示出来, 这样工程进度的控制工作就由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实现, 可以更好地适应施工现场。在质量控制方面, 尤其需要重视,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操作, 质量管理软件有着更好的效果, 不仅不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 还有着更加可靠的结果。在工艺控制方面, 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相关的计算, 比如深基坑计算、施工模板的设计等, 开发更多的应用软件, 如三维效果设计等。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开始将其付诸于行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继续努力, 革新传统观念, 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大力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 提高技术水平。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结合具体国情, 进行消化和吸收,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获得发展和进步, 就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崔惠钦.我国建筑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施工技术, 2013.
[2]齐张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篇9
一、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针对施工项目利用信息化方式, 来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 对于目前的建筑工程大环境来讲十分必要, 总体来讲有下面几个特点:
(1) 涉及面广:每一个施工项目都由众多的部门组成, 这其中还涉及到不同的专业, 管理工作需要覆盖的范围极广。管理工作不仅针对施工环节而言, 还需要关注到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还有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计划等, 除此之外, 还需要关注到合同内容以及工程安全。
(2) 工作量大:一项工程建筑在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中, 需要耗费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 并在强大的系统工作支撑下, 才能够使一幢建筑拔地而起[1]。整个过程中需要经历众多环节的施工, 面对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内容, 管理工作都要进行到位的关注和处理。
(3) 制约性强:在针对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需要兼顾多方面内容, 要兼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循序渐进, 并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进行管理, 不能够采用不合理的管理措施, 避免违背工程的客观科学规律。在这种情况下, 管理工作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 不仅要关注工程具体规范, 还需要能够将所有工作安排的秩序井然。
(4) 信息流量大:针对工程项目所开展的管理工作, 主要是通过收集相关信息来明确了解相关工程情况, 在此基础上作出处理, 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信息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 只有保证信息的交流畅通, 管理工作才能够取得成效。针对整个项目来讲, 各施工环节之间环环相扣, 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 在这种情况下, 管理工作就更加强调系统性, 使得信息能够在整个系统中顺利流通, 信息才能够像血液一样为工程各部位提供所需要的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工程信息管理过程中, 信息流通的规模十分巨大, 并且还十分的频繁和复杂。
在传统模式下对项目进行管理, 主要是通过书面形式来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记录和保存,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的形式来完成加工整理工作, 相关信息的必要交流还依赖于人人相传的形式来完成, 如果需要调阅相关资料室, 还是需要通过人工的形式进行翻阅和查找[2]。在这种模式的管理下, 信息的传递始终处于迟滞的状态, 整体的管理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下,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率, 并削弱了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推行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不仅仅是管理设备上的升级, 还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首先, 以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理念为基础, 能够围绕信息展开系统的工作, 不仅能够保证信息整理加工的效率, 还能够通过快速共享的方式达到信息高效传递的效果, 这样一来就极大程度上精简了信息传递环节中的工作。这样一来, 如果需要作出相关的管理以及决策工作, 就能够充分利用共享信息作为参照。其次, 这样一来能够使得相关的监督及检查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通过快速反馈的信息就能够对实际情况全面了解, 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状况作出判断, 并作出及时的控制措施, 保证整个工程的计划性与合理性。这样一来整个管理过程, 就能够在管理流程方面更加规范, 并且相关工作能够更加科学的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 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才能够得到科学的指导, 工程自我管理能力将能够快速提升。
二、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意义
利用信息化的方式针对施工项目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 首先能够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更加方便,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3]。不仅如此, 同时还建立起了正规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这样一来整个施工项目都能够保证运作过程的协调有序。具体来讲, 在整个工程运转过程中, 很多信息共享工作都能够通过常规化的方式来完成,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信息共享的自动化信息交流, 节省了很多时间, 精简了很多工作环节, 从而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
其次, 面对日渐高端的工程内容, 需要进行处理的相关信息急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利用信息化方式, 工程的正常信息交流工作才能够快速及时的开展。在这种技术帮助下, 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收集和整理, 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加工, 这样一来在应用环节就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简洁高效。这时相关的监督以及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方便, 并且能够进行的更加彻底和全面, 工作的规格也将会逐渐变的规范和标准, 这样一来整体的管理质量才能够满足现有工程规格的需要。
最后, 通过信息化技术将能够对信息更好的分门别类, 并能够按照工程分类标准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整理, 这样一来整个信息储存就将会变得更加系统和完善, 在针对相关信息进行具体使用的过程中, 才更加方便和高效[4]。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减少了对于信息管理在人力及物力方面的投入, 将信息资源做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将其中潜藏的价值全部开发出来, 其所能够产生的能量将对整个工程建设起到巨大推动效果, 从而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
三、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具体步骤
针对施工项目, ;利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管理, 尽管在我国工程建设中还没有全面的推广使用, 但是针对具体的实施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通过大量工程管理专家的研究, 已经基本研究和总结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在前期需要进行周密完备的准备工作, 具体来讲, 需要深入调研相关文献, 并能够在对现有管理系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明确其优缺点。
(2) 分析系统和系统建模:如果针对工程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 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系统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 就能够以我国的整体国情为基础进行具体的建模, 这一过程需要关注到工程的层次性和多面性, 并且能够对信息形成系统地管理和开发, 能够强化对工程施工的具体管理工作。
(3) 设计系统模型: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所得出的相关信息, 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设计, 这一过程中, 不仅要针对配置进行设计, 还要针对系统总体以及数据库进行设计, 同时还要关注到输入和输出。
(4) 系统实现:在这一环节通过策略性开发, 来进行具体的编程和测试, 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完备、更加全面, 从而能够将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囊括其中。通过在施工中具体的应用来验证这一系统的价值, 从而体现出这一工作的意义。
结语:针对施工项目开展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使得工程信息交流更加快速及时, 从而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更加高效和全面, 这样一来工程将会得到系统全面的优化, 从而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来讲较为庞杂, 所以工程信息量很大, 并且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能够做好信息管理, 使得工程管理能够有所优化, 引进信息化方式对工程展开管理, 效果将会十分显著。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的了解, 从管理方式上进行了系统探讨, 并针对信息化管理展开分析。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志良, 莫芳斌, 陈娟.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 2013, 2 (12) :10-18.
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探讨 篇10
1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建筑施工项目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被引入建筑施工中。这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但是, 目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大部分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以单机应用信息化软件为主, 建筑施工信息化网络平台没有构建成功, 没有能够实现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有效传输。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 项目合同的签订、设计的会审、设计的变更、进度的安排、工程的校验、投资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环节, 均需要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监理管理单位、建设方、联合设计方等单位及时地交换、传输、共享信息资源。这使得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交换、更新的信息量非常大, 如果没有对各方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就会导致信息管理不畅。传统的单机管理模式会极大地制约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显然不适应现代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
另一方面, 在建筑施工建设实践中, 信息化管理应用的覆盖面不广, 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支撑管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单位, 由于受到投资、成本的制约, 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 使得信息化管理设备难以完善, 不利于建筑施工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和应用等, 难以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应用中, 没有形成自动化应用效果, 大部分信息化管理手段只是用于日常数据收集管理层面, 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上, 没有能够建成和建筑施工企业有机融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 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支撑施工企业的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
2 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2.1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建筑施工项目动态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建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建筑施工信息资源, 对建筑施工的成本、安全、进度、质量、工序以及工艺等实施动态管理, 从而确保建筑施工管理高效化。通过综合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将建筑施工的物料采购、客户交互、成本费用管理、事故分析处理等纳入到数字信息化管理中来, 扩大信息化管理的覆盖面, 使得建筑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流通、共享。在具体的信息系统应用中, 应当以点带面、分步推行, 不断地巩固强化, 争取实现全面应用。信息化系统应用需要打破建筑施工各个单位或部门单独应用、各自作战的局面, 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项目多方协作、项目远程监控、施工现场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经过整合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需要包括以下内容:系统维护、流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分析、施工管理、机械管理、材料管理、合同预算以及计划统计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面, 需要做好数据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系统配置设计以及输入输出设计等, 保证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有效性。
2.2 建筑施工信息的收集、存储、交换与检索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有赖于对相关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自动化收集、电子化存储、网络化交换和工具化检索, 是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自动化信息收集方面, 应用IC卡技术、传感技术等能够实现自动录入、采集信息。例如, 对建筑施工设备运行情况、构建变形情况、混凝土温度等技术数据利用传感设备进行采集;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信息利用IC卡进行采集;对施工图纸信息利用CAD技术进行采集、修改、细化。采用电子记录人工收集的各项信息, 通过计算机录入、整理相关信息。在电子化信息存储方面, 可以利用光盘技术或磁介质实现海量信息存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施工信息。将建筑施工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 不但能够降低信息存储成本, 还能够增强信息的利用效率。在网络化信息交换方面, 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增强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通过网络数据库管理建筑施工信息, 不但能够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 还有利于建筑施工信息的公开透明, 有助于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例如, 当建筑工程设计出现变更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在成本、技术和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控制。在工具化信息检索方面, 高效的检索工具的基础是数据库技术。通过引入数据库技术, 使得广泛利用信息成为可能。随着数据库种类不断增加与规模的不断扩大, 建设施工单位可以检索到建设施工管理规定和各项技术资料, 能够及时地获取建设施工所需的相关信息。
2.3 建筑施工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各种信息随着工程进度不断变化。因此, 建筑施工信息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的收集、积累、录入、存储及交换等, 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例如, 工程施工资料、工程测量资料、施工图纸、工程管理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报告等一些纸质文档资料的保存量较大, 在检索、利用上存在着诸多不便, 文档利用效率较低。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就能够对这些文档资料进行动态管理, 提高信息传递共享的速度, 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动态管理的同时, 还能够对建筑施工进行远程监控。动态的信息管理为远程收集、分析、处理建筑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提供了便利的途径。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事后评估分析。充足的建筑施工信息还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开展事前控制, 通过分析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 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决策, 指导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2.4 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只有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生产实践中, 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在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 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系统出现故障、使用不当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 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就难以正常运行, 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因此, 建筑施工单位中必须具备信息化管理人才, 以解决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引进一些既懂软件开发又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也可以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在单位内部选拔一些素质较高的人员,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两种途径, 加快建成具有较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人才队伍。
3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 没有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没有实现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 信息化管理应用的覆盖面较窄, 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支撑管理的作用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建筑施工单位就应当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提高信息的收集、存储、交换与检索水平, 实行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加强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组织、运营、管理效率, 降低施工成本, 确保工程质量, 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 分析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探究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库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娟, 谢丽丽, 张娟.浅谈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信息, 2011, (8) .
[2]高毓轩, 李来朋, 范圣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城市建设, 2010, (26) .
[3]刘红生.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2007, (11) .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运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我国的传统行业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传递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其主要研究对象与重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十分重要的。随着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普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对于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着极大的优势。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企业的生产运作中的现代社会,建筑施工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在经济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求。其传统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口头、纸质等形式对信息进行传递与交流。在建筑项目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更为频繁、施工质量要求加大的前提下,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都大大增加。另外,使用纸质形式对信息进行传递或在进行书面通知时,时常会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而降低管理效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且以健康的势态发展就需要实施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与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实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能够像单位管理层提供丰富的市场资料与数据,能够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做出最优的选择。(2)信息技术能够在大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中实现对复杂数据与信息量的良好控制。(3)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构建合理的施工组织模式有效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施工不合理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就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处理有关问题,从而避免施工缺陷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或建筑材料浪费等现象。(4)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有效的缩短工程的建设施工期限。据有关数据显示,实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能够提高18%以上的施工速度。(5)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准,以便充分利用有限资源。
建筑施工实践技术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科学策略
融入信息技术, 促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施工单位的实践发展与成长离不开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的支持配合,因此人的因素不容忽视,在建筑工程全面开展施工之前,各层级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秉承科学发展观,永葆先进性,针对建筑项目工程的现实特征与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案措施,全面融入适宜的信息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可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开展施工管理人员综合培训,借助企业网站定期发布学习内容、讲座安排,结合网络分散学习、集中学习模式,双管齐下,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令其全面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科学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软件提升施工管理效率。2.2融入信息技术, 开展信息化合同管理与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令合同归档、建档、变更及分类更加全面细致,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合同模块,充分满足大规模日常管理实践工作需求。同时应科学配备制作、查询、监控合同与冲突检查各项功能,构建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掌握工程合同状况,令工程施工进度、建设安排科学有序,紧凑开展,高效进行。无论建筑工程规模大小,其均会包含较多关键信息,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倘若管理不善,将会令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中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设备清单、表格形式等主体材料及设备应借助信息技术制定科学采购方案。
伴随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充,施工项目涉及的管理环节越来越多,涵盖标准审核、进度安排、变更设计图纸等,包含了众多信息量。倘若建筑施工单位片面应用传输纸质文件方式,则会令项目信息的横向交流及实时纵向沟通增添较多冗余环节,进而令信息误差率全面提升,令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营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为杜绝该类不良现象,建筑单位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基于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化技术管理共享平台与自动化办公系统,令复杂的信息传递环节实现真正简化,并令纸质文件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实践管理进程中退出,令共享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优质的施工管理工具。再者建筑施工单位还应持续扩充应用网络职能,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网络采购、网上招标、网络视频会议与共享资料网络查询,全面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促进建筑施工单位真正实现信息化发展。
结语
伴随建筑施工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充,各工种交叉应用的日渐复杂,建筑项目施工技术迫切需要与信息技术良好融合。因此我们只有明晰信息技术科学重要性、现实应用状况,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科学融入信息技术,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建设质量,适应新时期需求,令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篇12
通常情况下, 建筑工程建设往往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工程建设的内容会非常复杂,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还会对建筑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高效率用, 其中包括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等。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体化系统,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 建筑企业的管理活动会逐渐向战略高度提升,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 对企业和工程情况也会进行全面考虑。而且,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 建筑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 使企业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等活动变得更加的科学规范。相对而言, 我国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时间较晚, 所以, 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随着信息技术在建设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企业逐渐实现了办公信息化、工程管理高效化等, 这也使得现代建筑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实现了整体性和系统性, 具体表现在, 建筑施工过程按照计算机系统设定的程序科学执行, 随时掌握建筑施工动态, 并根据施工进度, 对施工任务进行科学安排。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反馈, 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智能分析, 从而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进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2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2.1 信息技术应用的孤立性
通过实践调查, 了解到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和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 企业局域网以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不断的完善, 但是,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 会涉及到现场管理、施工进度控制、项目协调等内容, 因此会产生很多动态信息, 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针对这些动态信息的变化和其它相关建筑企业进行联系和沟通。
2.2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时间较多, 所以,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还比较小, 通常情况下, 信息系统的建立, 会在工程预算、工程设计、招标等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致使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 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3 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3.1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普及。为此,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 鼓励更多的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引进。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宣传教育, 让更多的建筑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为了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 政府部门可以选择特定的建筑企业作为专门扶持对象, 将信息技术全面运用于企业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 使其它建筑企业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进而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3.2 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应用过程中,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必须注意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 由于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环节的施工管理, 所以, 很多情况下不能按照预期设计进行施工, 因此会产生很多动态信息, 而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可以使建筑企业及时获取这些动态信息, 并对施工建设进行及时调整, 进而有效提高施工质量。而且根据信息反馈系统反馈的常见问题, 建筑企业之间也可以展开交流和讨论, 通过信息互通, 提出各自的意见, 最终, 针对问题的解决共同选择最好的方案, 进而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效果。
3.3 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必须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工程材料和设备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工程材料和设备是建筑施工的基础, 为此, 加强工程原材料和设备管理则显得意义重大,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使这一管理活动变得更加的科学高效。首先, 利用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 进而快速找到符合企业原料供应需求的供应商。建筑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工程材料网络计划图的编制, 于此同时, 根据网络计划图将材料商资料的管理、采购计划的行程以及资金使用的控制等各项工作完成。借助信息系统, 针对建筑施工中每一环节中材料以及设备的消耗情况进行科学预算, 并且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可以对每一个环节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进而有效提高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利用率。企业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然后在信息系统中做好相应的登记工作。 (2)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工期管理环节的应用。建筑企业利用信息系统编制工程总体工期计划, 制定详细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利用总系统支持和子网络与项目分解结构两种方式, 建立阶段性的任务计划。在项目结构分解的节点上合理分配资源, 并将其导入总系统中。总系统会根据整个工程建设情况, 通过智能分析和计算, 最终完成工期安排, 在实际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 如果出现了偏差, 系统会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找出问题所在, 并在后期工期管理中, 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 (3)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环节的应用。通常情况下,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会涉及到工程质检规范、项目划分等方面, 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可以根据项目质量标准, 建立多模块化管理, 进而实现建筑施工管理活动趋于规范化和条理化, 进而有效提高管理质量。而且, 以利用信息系统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分析, 进而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利用信息系统, 可以实现对工程信息的全面搜集, 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规划, 针对各类工程安全隐患制定相对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 进而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其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不断提高应用效果, 必须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推广, 而且要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对其应用价值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然后重点从技术推广以及信息技术的在多个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红祥.简析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3, (08) .
[2]任金涛.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01) .
[3]毕先锋, 仝欣, 徐光, 杨云峰.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3, (01) .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推荐阅读:
工程施工管理建筑工程05-29
工程施工建筑管理07-24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06-19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10-13
信息技术建筑施工管理10-13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07-17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07-2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05-25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05-30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