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病毒(精选8篇)
马立克氏病病毒 篇1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 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随着养鸡业的发展, 以前零星少量的饲养方式逐渐向规模、集中的饲养方式转变, 成批量的饲养状况, 造成在特定条件下, 容易引发该病。此病一般发生在2~5月龄, 死亡率很高, 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的威胁。
1 材料与方法
1.1 待检血清
血清来源于我县3个蛋鸡种鸡场, 9个批次鸡苗血清, 于2014年5月6日出壳当日进行免疫注射。免疫21日龄时采集小鸡心脏血液, 经离心分离提取的血清。样品共157份。
1.2 检测的试剂及方法
采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深圳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批号:201405, 生产日期:20140508, 有效期至:20150508) 。方法按照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上的间接ELISA法, 在酶标板微孔上预包被纯化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2 判定标准
以空白对照调零用酶标仪于450nm读取吸光度A值。实验成立的条件是阳性对照孔A450值大于或等于0.6, 阴性对照孔A450值必须小于0.15。样品A450值大于0.2+阴性对照孔均值, 判断为阳性, 样品A450值小于0.2+阴性对照孔均值, 判断为阴性。
2.1 实验结果
共检测157份血清样本, 检出阳性117份, 阴性40份, 见表1、表2、表3。
3 结果分析
3.1 检测结果, 1号养殖场共计检测血清样品53份, 阳性25份, 阴性28份, 合格率47.1%。2号养殖场共计检测血清样品60份, 阳性51份, 阴性9份。免疫抗体合格率85%。3号养殖场共计检测血清样品44份, 阳性41份, 阴性3份, 免疫抗体合格率93.2%。
3.2 三个养殖场的检测结果, 说明养殖场都全面开展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免疫注射工作。其中2号、3号两个养殖场每批次鸡苗的免疫效果均达到70%群体保护标准, 为受免鸡群提供了坚强的保护力;1号养殖场每批次鸡苗的免疫抗体均达不到70%群体保护标准, 一旦出现应急状况或者病毒侵入, 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风险较大。
3.3 免疫效价出现不均衡原因分析。 (1) 可能液氮苗不及时补充液氮, 疫苗在液氮上面, 使疫苗效力减弱或失效; (2) 未掌握好鸡苗注射疫苗的时限, 即出壳24h内注射疫苗达到抗体保护价, 24h后注射疫苗抗体保护价降低; (3) 注射时操作失误。如未等疫苗溶解, 未注意针头、胶管阻塞。 (4) 未按要求保存和运输、使用。如拿出液氮罐的疫苗必须1h用完, 资料表明, 稀释1h的疫苗, 其蚀斑数由原1500个降至700个, 2h后降低为450个, 因此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注射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 在采集、分离、运输血清时由于操作不当, 使血清受到污染, 影响检测效果。
4 结论
注意疫苗、血清的运输与保存。规范疫苗免疫注射、血清采集、分离操作规程。加强监测、检疫工作, 发现病鸡, 立即隔离淘汰, 以消除传染源, 严格养鸡环境的消毒工作。
马立克氏病病毒 篇2
安徽科技学院(邮编:239011,电话:0550-6732036)张训海副教授的科研成果“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诊断技术”标准,前不久通过了农业部审批,从今年2月1日开始执行,面向全国推广应用。
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与现代MDV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相一致的MDV琼扩抗原、抗体同步检测的MDV强毒污染的监测技术与方法,形成了“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诊断技术”标准(标准号:MY/T905-2004)。该检测技术操作简便快捷,12~16小时即可得出结果。(安徽 柳书节)
方便湿粉条加工技术通过鉴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邮编:100094,电话:010-62737434)廖小军副教授主持的“方便湿粉条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他们攻克了方便湿粉条加工中的酸洗、微波升温与蒸气保温杀菌和动态变温冷冻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加工中的粘连、韧度降低、变色、食用不便和保质期短等问题,开发了保质期长、食用安全和方便的湿粉条新产品。(北京 胡春明)
调节异育银鲫摄食行为通过验收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邮编:100081,电话:010-62136896)薛敏博士承担的“异育银鲫摄食行为及其化学感觉调节”项目,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验收。
他筛选出2个对异育银鲫诱食作用最为明显的诱食剂复合配方,这些诱食剂对改善异育银鲫早期替代蛋白饲料的适口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缩短鱼种上浮抢食时间7天以上,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养殖效益。(北京 任霞)
高山杜鹃育苗技术获突破
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邮编:310021,电话:0571-86404247)顾宏辉博士研发的高山杜鹃快繁育苗技术获重大突破,能在6个月内繁殖出大批量高山杜鹃组培苗。
他们成功摸索出组培苗出瓶后种苗的配套生产技术,使试管苗瓶外生根成活率达70%以上。(浙江 晓辉)
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通过鉴定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邮编:350013,电话:0591-87573907)何志刚副研究员承担的“亚热带特色水果枇杷、杨梅保鲜加工技术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鸡马立克氏病 篇3
1 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1.1 神经型
主要侵害鸡的外周神经, 最常侵害的就是坐骨神经, 当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受侵害时, 病鸡一条腿或两条腿麻痹, 另一条跨步时, 麻痹的腿跟不上来, 形成“大劈叉”的特殊姿势。臂神经受侵害时, 即翅膀下垂。颈神经受侵害时, 头颈下垂或歪斜。迷走神经受侵害时, 出现嗉囊扩张或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害时, 出现下痢。
1.2 内脏型
一种或多种器官及性腺发生肿瘤, 幼龄鸡多发, 死亡率高。主要表现鸡冠苍白, 萎缩, 下痢, 进行性消瘦, 最后衰竭死亡。
1.3 眼型
可发生一眼或双眼。主要表现为虹膜正常, 色素消失, 虹膜逐渐丧失对光的调节能力, 呈同心环状或半点状, 以至于弥漫性的灰白色, 故称“灰眼病”, 严重时失明。
1.4 皮肤型
在翅膀, 颈部, 背部, 尾部上形成肿瘤。
剖检:主要病变是神经肿大, 比正常的肿大2~3倍, 横纹消失。内脏病变主要是内脏器官弥漫性肿大, 组织器官颜色变淡, 或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块。常见于卵巢, 肝, 脾, 肺, 肾等, 腺胃肿厚, 出血。法氏囊多见萎缩。
2 诊断
2.1 一肢或两肢麻痹。呈“大劈叉”姿势。
2.2 坐骨神经肿大, 呈灰白色, 纹路消失。
2.3 4月龄以内的鸡各脏器易出现肿瘤。
3 预防
3.1 做好种蛋的消毒。
3.2 幼龄鸡对马立克氏病易感, 与成年鸡分开饲养。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治 篇4
2005年6月, 韶关市曲江区某鸡场的肉鸡陆续发生以渐进性消瘦, 衰竭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现将诊断与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场是种养结合的山地养鸡场, 占地面积约8亩, 种有果树、竹子等, 场内养鸡设施较为简陋, 鸡舍建设地势偏低, 没有铺设硬底排污渠, 地面坑洼较多, 易积污水污物, 卫生条件较差。据场主反映, 该批鸡大约1200只, 以公鸡为主, 鸡群在75日龄开始陆续出现病鸡。患病前12d曾对公鸡实施阉割手术, 患病前5d因瀑雨导致鸡舍遭水淹。出现病情后, 使用抗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均无效。鸡苗在出壳24h已注射过马立克氏病疫苗, 上年曾出现过类似病例。
2 临床诊断
2.1 临床症状
患鸡精神萎顿、眼眶凹陷、缩颈呆立、不喜活动, 食欲明显减退, 羽毛蓬乱, 鸡冠和肉髯苍白;部分患鸡拉白色或黄色稀粪。患鸡渐进性消瘦、贫血、到后期极度消瘦、衰竭死亡。
2.2 尸体剖检
心脏表面见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 稍突出于心脏表面;肝脏明显肿大, 表面有白色小结节;脾脏弥散性肿大;肾脏弥散性肿大并呈灰白色;腺胃壁增厚。
2.3 实验室诊断
采患鸡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琼扩试验, 结果呈阳性。根据临床症状、剖检情况和实验室诊断结果, 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
3 病因分析
该鸡场以前曾发生过类似病例, 已存在马立克氏病病毒, 因场内卫生条件差, 消毒灭源工作做得不好, 给马立克氏病病毒滋生繁殖提供了条件, 适逢公鸡阉割不久又遭水淹雨淋, 鸡群的身体和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产生应激反应, 免疫力降低, 在马立克氏病毒的攻击下, 导致免疫失败。
4 防治措施
4.1 及时扑杀病鸡, 对出现明显马立克氏病征的患
鸡一律扑杀深埋处理, 一方面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节省饲料成本, 另一方面可减少病鸡排泄物对鸡场的污染, 便于做好鸡场的消毒灭源工作。
4.2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 填平鸡场内凹凸不平易积水藏污的坑洼, 疏通排水排污沟渠, 清除污水污物, 避免鸡群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用3%的烧碱溶液对鸡舍墙壁、地面以及整个放养场地全面消毒一遍;加强饲料营养,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矿物质元素硒, 以进一步增强鸡群抵抗肿瘤疾病的能力。4.3暂停购入新鸡苗, 待健康鸡群长到适宜出栏时, 及时清栏销售, 在对鸡场进行卫生清理和全面消毒后再购进新鸡苗, 最好在清理消毒后, 休场15-20d购进新鸡苗。在购进鸡苗时, 一定要督查卖方做好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注射工作, 养至12-13日龄时再实施马立克氏病2次免疫, 确保鸡群的整体免疫水平。
5 防治效果
麻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篇5
1 发病经过
2008年5月10日, 柳河县一养猪场从附近的小孵化厂进麻鸡鸡雏2 300只, 该批鸡雏没有进行马立克氏疫苗免疫, 进雏后7日龄进行鸡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滴鼻、点眼免疫, 14日龄进行法氏囊饮水免疫, 30 d后将鸡群放于场外林地散养。60日龄时鸡群成活率为94%, 63日龄时鸡群开始发病并死亡, 90~100日龄时达发病死亡高峰, 经过采取隔离和扑杀等措施, 170日龄后鸡群死亡逐渐平息。在发病期间总共发病1 216只, 死亡1 186只,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3%和52%。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委顿, 羽毛松乱, 行动迟缓;有的病鸡瘫痪, 呈劈叉姿势;排绿色稀便, 表现饥饿, 贫血, 脱水, 极度消瘦, 最后衰竭。
3 病理变化
皮肤粗糙无光泽;肝明显肿大2~3倍, 几乎占据了整个腹腔, 色淡, 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 质地坚硬致密, 有的呈弥漫性增生, 切面平滑, 呈灰白色。脾肿大几倍, 质脆, 色淡, 切面可见灰白色油脂状肿瘤结节。肾肿胀, 充血, 有肿瘤结节。肺一侧或两侧有灰白色肿瘤结节。卵巢肿大或呈肿瘤样病变, 严重的呈菜花状。腺胃肿胀, 呈乒乓球状, 质地坚实, 浆膜下或切面上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心肌有单个或多发性的肿瘤结节, 隆突于心脏表面。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病变神经水肿、变粗、横纹消失, 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有的呈结节状。
4 诊断
4.1 根据临床症状, 病鸡瘫痪, 呈劈叉姿势, 解剖见内脏器官有肿瘤病变, 可做出初步诊断。
4.2 实验室检查:采取鸡羽髓20份, 又从鸡群中随机采羽髓20份, 分别做了马立克氏病羽髓琼扩试验, 检查结果表明, 被检羽髓与马立克氏病血清呈阳性反应。病鸡羽髓20份, 16份为阳性, 阳性率为80%, 随机采样羽髓20份, 6份为阳性, 阳性率为30%。因此可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
5 处理措施
5.1 确诊后及时淘汰病鸡, 对病死鸡集中焚烧并深埋。
5.2 鸡舍内外用3%火碱水喷洒消毒, 鸡舍用具用百毒杀清洗消毒, 控制病原的传播。
5.3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早晚在补饲日粮中添加维生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5.4 为防止继发感染, 用安普霉素和粘杆菌素饮水, 连饮3 d, 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6体会
6.1该批鸡是从农村散养户收集种蛋而孵化的鸡雏, 没有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接种, 是导致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6.2饲养过程中防疫消毒不严格, 自认为麻鸡的抗病力强, 长期不消毒, 另外, 经常有闲杂人员出入养殖区, 也是鸡群感染发病的原因之一。
6.3要想养好鸡, 必须加强以下综合性防治措施。
6.3.1鸡雏出壳后24 h内必须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接种越早, 免疫效果越好。同时要注意疫苗的运输、保管、稀释和免疫注射必须严格遵守疫苗操作规程。
6.3.2加强消毒, 对初生雏鸡, 在羽毛未干前, 在出雏器内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在育雏的前4周龄内要严格消毒和隔离制度, 使鸡雏接种疫苗后的疫苗毒在细胞内有增殖的时间, 尽量推迟雏鸡接触到MD病毒, 这是产生有效免疫的前提。
6.3.3同一鸡群必须饲养同一日龄的鸡雏, 由专一饲养员管理, 育成鸡和成鸡饲养员不得兼喂雏鸡, 防止交叉感染。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 篇6
1 发病情况
我区养鸡户宋某散养饲养三黄鸡3200只, 饲养至73日龄时突发疾病, 并发生零星死亡, 出现病情后户主曾先后使用恩诺沙星、禽菌灵、青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均无效。随着病情的发展死亡鸡只不断增加, 死亡率达到30%左右。据了解该户饲养场鸡舍设备简陋, 通风条件差, 地势低洼潮湿, 卫生条件比较差, 消毒措施不完善。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靡不振, 羽毛松乱, 食欲减退或废绝, 消瘦, 翅下垂, 病鸡站立不稳, 两腿前后伸展, 呈“劈叉式”, 有些走路看似“企鹅状”, 瞳孔缩小, 虹膜边缘不整齐, 个别鸡失明, 瘫痪, 羽毛松乱, 极度消瘦。有些鸡下痢, 开始排黄色病变, 以后排绿色粪便;颈部、翅下、腿部有结节。发病鸡消瘦, 最后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最常见的是外周神经, 尤其是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丛、臂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增粗, 呈黄白或灰白色, 横纹消失。内脏病变以卵巢最常见, 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肠系膜等, 其上有大小不一的肿瘤结节或肿块, 灰白色, 坚硬而致密。如肿瘤呈弥漫性增生, 受害组织呈大理石样斑纹。法氏囊萎缩。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典型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 对于临床上较难判断的可送实验室进行确诊。
4.1 琼脂扩散试验
用含8%氯化钠溶液配成1%琼脂倒板, 打孔, 中央孔及周围6个孔, 在中央孔内滴加定量的抗血清, 在周围孔置少量生理盐水, 然后从病鸡腋下拔下羽毛, 从根部尖端剪下2cm长的一段, 每个周围孔内只放一根羽毛的材料, 在保持湿润的平皿中于室温孵育2~3d后, 观察, 若放羽毛和血清的中央孔之间出现一条白不透明的沉淀线即为阳性反应。
4.2 细菌学检查
无菌取病死鸡的肝、脾病料接种在鲜血平板上进行细菌分离, 经37℃温箱培养24h后观察, 结果未见细菌生长。
根据病鸡群临床症状、解剖特点、实验室诊断综合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
5 防控措施
5.1 及时扑杀病鸡
对出现明显马立克氏病病征的患鸡一律扑杀深埋处理, 将鸡舍清洁消毒后, 空置数周再引进新雏鸡。一旦开始育雏, 中途不得补充新鸡。该措施一方面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节省饲料成本;另一方面可减少病鸡排泄物对鸡场的污染, 便于做好鸡场的消毒灭源工作。
5卫生.2, 生填消平加毒鸡强工场鸡作内群凹的保凸饲持不养鸡平管舍易理清, 积洁搞水藏卫好D︵重鸡除污水污污的坑洼, 物疏, 通排水排污沟渠避免鸡群饮用被病, 毒清OI:庆10.市长马污染的污水用3%的烧碱;对鸡舍墙壁做好消毒灭、地面以源工作, 396寿9/区双立强饲料营养及整个放养场, 地全面消毒一遍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加J.IS龙S镇克矿抵物抗质肿元瘤素疾硒病, 的以能进力一, 步并增在强饲鸡料群中N.1671畜牧兽游淑梅氏时严禁闲散人员出入鸡舍给添加多种维生素及电解多, 维严格。防同-60医27.站, 病范鼠少应激、猫。、01犬及野禽等进入鸡舍, 减2重庆的了明经显采的防取控上效述果防, 治患措病施鸡后只, 逐取渐得2.05.084012防在随减少, 并在后引进饲2养的鸡群中除有个周内基本得到控制。841︶治别发生本病外, 未出现群体发病现
象。
6 治疗体会
6.1 鸡马立克氏病属肿瘤疾病, 目
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 鸡群一旦感染此病, 将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制, 每批鸡出售后空舍7~10d, 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然后再饲养下一批鸡。建立生物安全防治体系, 严格消毒, 防止早期暴露, 将传染源杜绝于鸡场之外, 可以降低疾病的暴发, 是预防控制马立克氏病的最有效办法。
6.2 发现马立克氏病的鸡场或鸡群时,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
国动物防疫法》规定, 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 防止扩散。特别是种鸡场, 更要严格检疫, 对污染严重的种鸡群, 应全部淘汰更新。并对污染的场地、鸡舍、用具、粪便等严格消毒。并将鸡舍清洁消毒后, 空置数周再引进新雏鸡。一旦开始育雏, 中途不得补充新鸡。
6.3 免疫接种是防治马立克氏病的重要措施, 要选择优质、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与防治 篇7
1 发病情况
该蛋鸡场共存栏蛋鸡1552羽, 70日龄时开始零星发病死亡, 每天死亡10只左右;至110~120日龄时, 鸡群发病死亡数增加, 最高达到76羽/d, 出现病情后曾先后使用磺胺类药品 (SM Z) 、抗菌素 (青链霉素、麦白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 、大蒜、中草药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发病期间曾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免疫鸡群, 注射疫苗后的半月左右时间里, 发病死亡数比未注射前又有增加。遂将疫情报告我站。
2 临床症状
患鸡精神萎顿、眼眶凹陷、缩颈呆立、不喜活动, 食欲明显减退, 羽毛蓬乱, 鸡冠和肉髯苍白;部分患鸡拉白色或黄色稀粪。患鸡渐进性消瘦、贫血、到后期极度消瘦、衰竭死亡。部分病鸡精神尚好, 并有食欲, 但往往由于饮不到水而脱水, 吃不到饲料而衰竭, 或被其他鸡只践踏, 最后均以死亡而告终, 多数情况下病鸡被淘汰。
3 剖检变化
死鸡主要病变为:心、肝、脾、肾、卵巢肿大, 长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的、质地坚硬致密的肿瘤结节, 有的肿瘤结节生长在组织的表层, 有的则是弥漫性生长;少数发现皮肤病变, 拔毛后可见灰白色小结节;心包积液;腺胃有少量出血点, 肠道严重肿胀、出血;臂神经、坐骨神经两侧对比, 肉眼观察变化不显著。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初步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实验室诊断, 经琼脂扩散试验见白色沉淀线, 故此病得以确诊。
5 防控措施
5.1 及时扑杀病鸡
对出现明显马立克氏病病征的患鸡一律扑杀深埋处理, 一方面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节省饲料成本;另一方面可减少病鸡排泄物对鸡场的污染, 便于做好鸡场的消毒灭源工作。
5.2 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 对鸡场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消灭卫生死角, 疏通排水排污沟渠, 清除污水污物, 避免鸡群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污水;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用3%的烧碱对鸡舍墙壁、地面以及整个放养场地全面消毒一遍;加强饲料营养, 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矿物质元素硒, 以进一步增强鸡群抵抗肿瘤疾病的能力。
5.3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鸡群的生活条件, 增强鸡体的抵抗力, 对预防该病有很大作用。给鸡喂以全价配合饲料, 保证鸡群生长发育正常, 维持良好的体况。严格鸡舍内和全场的消毒制度, 严格进出人员的消毒, 严格免疫程序, 减少不必要的应激, 提高整个饲养管理水平。
5.4 坚持自繁自养
防止因购入鸡苗的同时将病毒带入鸡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防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防止应激因素, 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 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的感染。
经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 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 患病鸡只逐渐减少, 并在两周内基本得到控制。在随后引进饲养的鸡群中除有个别发生本病外, 未出现群体发病现象。
6 治疗体会
鸡马立克氏病属肿瘤疾病,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 鸡群一旦感染此病, 将给养殖户特别是养殖专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做好预防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6.1 饲养管理不善
环境条件差或某些传染病如球虫病等常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为预防该病的发生药加强饲养管理, 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疫苗, 防止可能带毒的飞鸟和野生动物侵入。进出鸡场的人员、车辆应该严格消毒, 饲料来源要安全, 新购进的鸡需接种新城疫疫苗, 并隔离观察2周以上, 证明健康后方可混群。
6.2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及防治 篇8
1 病原学
马立克氏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3种血清型,即血清l型、2型和3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
2 流行病学
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本病最易发生在2~5月龄的鸡。年龄大的鸡发生感染,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随脱落的羽囊皮屑排出体外,但大多不发病。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带毒的尘埃通过呼吸道感染,并可长距离传播。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多数以8~9周龄发病严重,种鸡和产蛋鸡常在16~20周龄出现临诊症状。
根据症状和病变的部位分为4种类型。
3.1 神经型
当坐骨神经收到侵害时,最早看到的症状为步态不稳,甚至是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地上,或一腿伸向前方,另一腿伸向后方,呈“大劈叉”的特征性姿势。翅膀神经受到侵害时,病侧翅下垂。控制颈肌的神经受到侵害可导致头下垂或头颈歪斜。迷走神经受到侵害可引起嗉囊扩张或喘息。
3.2 内脏型
病鸡精神萎靡,呆顿,食欲下降,明显消瘦,常缩颈蹲在墙角,羽毛松乱无光泽,皮肤苍白,排绿色稀便。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常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器官组织。
3.3 眼型
出现于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鱼眼”。瞳孔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瞳孔逐渐缩小,到严重阶段瞳孔只剩下一个针尖大小的孔,不能随光线强弱而调节大小,视力丧失。
3.4 皮肤型
肿瘤大多发生于翅膀、颈部、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皮肤,表现为羽毛囊肿大,并以羽毛囊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
4 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病毒分离与鉴定,采取病鸡肿瘤组织、血淋巴细胞接种敏感细胞,待出现蚀斑后采用荧光抗体染色作鉴定。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试验、直接或间接荧光实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 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