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电脑的发展之道

2024-10-01

长城电脑的发展之道(精选8篇)

长城电脑的发展之道 篇1

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深度老龄化挑战的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应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什么是“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因此,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优势

很久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这种 “医养分离”的结果,是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院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也造成许多老人将医院当成“养老院”,即使病治好了,也要占着床位不出院,形成严重的“压床”现象,使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发挥出最大效益。

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盟,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可以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可以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让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二、在国内,医养结合都有哪些模式

医养结合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丹麦、瑞典等国家,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已经运营多年。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也在医养结合方面有了一些探索,主要存在四种模式。

模式一,将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养老院。比如,上海在中心城区推行全科医生模式,通过巡诊制和签订协议,将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辐射辖区内的养老院,并通过阶梯医保报销比例,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模式二,公立医院外派由数名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小分队”,长期进驻养老院,这一模式一般只存在于公办养老机构。比如,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中心敬老院的内设医疗机构,通过政府协调,由宝塔区人民医院派驻医生和护士,定期轮换。

模式三,养老机构自行投资医院,由专业医疗团队运营。比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内设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运营,不仅对会员开放,也对外提供医疗服务。

模式四,医院团队直接经营养老院。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投资1.2亿元,建设君莲养老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建成后,将是全国第一家由医院投资、管理的公立养老机构。这一拥有500 个床位的养老院由医院专业护理团队提供服务,除了在医疗康复、慢性病防治上具备优势,还提供理疗、补牙、体检等个性服务。

三、医养结合做起来有多难

“未富先老”现象突出、人口结构老龄化形势严峻、“4-2-1”家庭结构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劳动人口抚养比较高、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独特的人口、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等多重矛盾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中呈现多重问题。

1.机构定位模糊阻碍发展

作为一种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准确定位是医养结合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定位上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为:具备公立、民营大型、专业化较高等特点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基于自身已有基础,能够顺利增设“医+ 养”业务,并且市场前景良好,而民营、小型、基层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往往受自身基础条件限制,很难再拓展“医+养”业务,但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必然会加大不同级别医疗、养老机构之间的分化,使有限的“医+ 养”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实现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不少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定位没有很好地契合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实际养老需求,往往定位高端市场、瞄准高端人群,难以满足普通收入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入住率。

2.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无法明晰

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推行医养结合面临的最大困难应该是所涉及的业务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无法明晰。按照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从医养结合的业务范围来看,养老保障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是民政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而医疗保障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除了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外,还有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从机构管理来看,各级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而医疗机构又隶属于卫生部门,涉及到医疗保险费用报销事宜又由人社部门主管。交叉重叠的部门管理直接导致襁褓中的医养结合就处于“多龙治水”的局面,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极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等现象,阻碍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

3.医院没动力,医保有阻力“,套保”隐患多

首先,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接纳现有的病人流量已经难以承担,农村基层的卫生所和乡村医生由于条件和能力所限承担不了护理职能,而有能力承接的基层医疗机构却又缺乏动力。

其次,医保对接“隐形门槛”多,出现“想进的进不了、政策放开的进不起”的现象。西安未央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主任刘晓燕说,西安对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对接医保的政策口径已经放开,中心内设的护理院、卫生所和康复院也符合条件,不对接医保的原因在于门诊医保的经济成本太高。“安装POS机和搭建医保的联网系统就需要1万多元,每刷一笔医保还要再付一笔费用,养老院承担不起。”

最后,在各地医养结合的实践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不良现象,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套保”风险隐患严重。某些已经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开设养老托老服务的民办医疗机构,把“养老床位”变相为“医疗床位”,套用医保资金支付养老床位费;把入住老人一般的康复护理服务变相为“医疗诊治”服务,用医保基金报销产生的费用;用医保名义给老人开营养液、中医调理等保健处方……变相套取医保基金。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造成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损失、浪费,损害了其他参保人员的权益,并人为增加了养老机构和医疗结构的合作难度。

4.养老理念亟需转变

预期寿命的延长并不等同于健康寿命的延长以及保障老年生活质量。老有所托、老有所养并不是老年保障的最终目标,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实现“健康老龄化”才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虽然社会舆论关注度较高,但在当前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医养结合形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规避可能存在的“套保”“逆向选择”等道德风险,还需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解释力度,转变人们的传统养老理念,培养全社会“健康老龄化”的思想共识,为医养结合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行业标准自缚手脚

民政部2013 年6 月征求意见的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过于专业,地方上面临执行难。

西安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张执兵说,西安老人的失能半失能等级评定采用的是自己上网搜索得出的“土办法”。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中有5项或者6项“做不了”算失能,3项或者4 项“做不了”算半失能。“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没有能力进行失能半失能的鉴定,基层民政干部少,鉴定人手也不够,不得不用‘土办法’。”

四、医养结合难题怎么破

总体来说,应从降低医保门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全环节监管以及建立强制性、统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上着手,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

第一,应放开政策,降低进入医保的制度和隐形门槛,实现“双向转诊”。上海医保办公室主任郑树忠说,2013年2月,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对养老机构中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有条件的全部纳入、有资质就审批的政策。对符合资质的机构,第一年开放账户段,一年之后开放剩下的自付段和共付段,以避免监管上的风险。

比如目前,上海100多家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中,85 家已经纳入医保定点,还有数家已经向医保部门提交了申请,未来将会实现全部覆盖。通过医保政策的整合,实现有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为老人提供负担合理的护理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中国癌症基金会秘书长赵平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目前云南等地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允许医师在一定条件下多点执业,这对促进医师人才流动、解决医养结合的医疗人才资源瓶颈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明确监管责任,多部门共同参与,实现全环节监管。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说,可以借鉴日本厚生省下设老健局的模式,设立高一级的统筹协调部门,统筹协调区内养老医疗资源,强制“吃不饱”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近和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结对子”兜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协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保障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等扶持政策,由卫生部门批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成为有医疗资质的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纳入医保。这样既解决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难题,又减轻了老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还能促进养老行业护理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医疗康复产业的发展。

第四,明确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全覆盖。杜鹏建议,应建立强制性、统一的老年人护理等级评价制度,兼顾可操作性和专业性,从使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人开始,未来实现健康档案和护理信息的全覆盖。

目前,包括上海和广州在内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由地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老年人护理等级评价体系。上海质监部门和民政部门2013年发布了国内首个老年照护等级评估标准,这一标准以国际通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量表) 以及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为评估依据,得出四个评估结论和三个照料等级,依托民政部门的近600名评估员,对有需求的老人进行评估并以此为据优先满足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第五,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应纳入社保管理体系。2012 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符合参保条件的失能老人发生的相关医疗护理费用,可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目前该中心正积极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将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因此,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这样可极大地缓解失能老人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优化医疗养老资源配置,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医养结合的养老形式本质上仍是养老产业延伸的一环,也可以说是关键的一环,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来讲,离开医疗和护理,就提不到养老,二者是融合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第六,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探索中遇到不少困难,而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则成为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是老年人获得高品质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当前专业照护人才的培养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时间周期,如果不能从当下就开始筹划,那么即使有了充足的资本投入、健全的法律保障,人力资源的短板依然会让健康养老事业成为一个“漏水的桶”。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不同专业层次、经过系统培养背景的专业人员。因此,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护理教育势在必行。

长城润滑油的品牌领先之道 篇2

品牌忠诚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品聛含金量最高的指标,是企业未来消费者不断重复购买以及支持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长城润滑油获此殊荣,不仅打破了国外润滑油品牌的品质神话,同时也表明,中国企业只要掌握适合自己的策略,同样能取得品牌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改变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产品创新:锻造核心竞争优势

产品创新是长城润滑油锻造核心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忠诚的首要因素。

长城润滑油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为目标,以研究成果必须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为宗旨,建立了市场的研发体系。研发人员必须亲自到市场,通过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发现自己的课题和研发方向,从而把握消費者需求,研究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长城润滑油原是军工企业。最早是配合中国航空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这使其在质量把控的传统和意识上超越了普通公司的严谨。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总经理宋云昌先生经常强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以牺牲质量而获取利润,谁要这么做,你就得离开!”在质量保障方面,长城润滑曲通过了IS09000、QS9000等认证,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三大汽车公司的联合认证。为了保证品质,长城润滑油在国内第一个建立起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和工艺流程,建立了全自动的罐装生产线,拥有全亚洲最大的调和系统。此外,为了研究油品在行车中的质量,还要进行实车实验。比如推出长城会吉星前,长城润滑油买了七辆奥迪车、征集了八位试车手进行实验,测试全吉星在中国普通路况的使用情况,经过实车实验得到信任后才推向广场并获得了消费者较高的忠诚。

春风服务:品牌忠诚度提升之本

品牌忠诚度也体现在维护现有客户群体所取得的成效上,而其核心手段就是服务。

先看看长城润滑油的VI系统,是由两个“C”组合起来的(原来是“长城”的拼音缩写,象征民族品牌),新时代赋予她新的品牌内涵:一个代表品质(character),另一个代表客户(customer),整体代表着长城润滑油以“客户”为核心、以卓越“品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品牌追求。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顾客满意”,长城润滑油启动了“春风服务”活动;使客户在与公司的互动中感受到春风般的体贴和关怀,增添产品的超值感,给予市场开拓有力的支持:通过免费电话咨询、网站回复、亲临现场等方式与客户进行沟通,为客户科学使用润滑油产品提供帮助,为客户提供从售前咨询到售后服务等全套流程的润滑技术全面解决方案,并建立了包括北京,上海、茂名、重庆、武汉的五大客户服务中心,既做到全国客户信息的集中管理,也确保了对各地用户服务需求的及时响应,确保用户对长城润滑油产品放心使用。“春风服务”的主要使命是赋予除润滑油产品以外更多的价值,它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客户服务范畴,已经由服务保障层次转向更高的服务享受层次,真正把服务品牌化。

现代融资租赁的发展之道 篇3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现代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业务除了目前的现代工程机械,还将拓展到飞机、船舶、汽车、医疗设备、通讯设备以及成套设施等。基于多年服务全球各类用户的成熟经验,丰富的人才资源,日臻完善的服务与支持体系,以及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短短3年时间,现代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就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融资租赁合同总金额达到了30亿元,预计2010年可以达到45亿~50亿元的规模。

在bauma China 2010上,现代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朴湧焕向记者介绍了现代融资租赁的成功经验。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的进出口产业,为了保增长、保就业,中国政府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这些计划同时造成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贷款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到2009年,信贷规模一度达到了9.59万亿元。为了防止通胀出现,2010年国家开始对信贷投放规模进行限制,直接造成用户贷款难的问题。

“别人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机遇。”朴湧焕说道。与国外银行保持的长期良好关系,让现代融资租赁并没有受到国家银根紧缩政策的影响,反而通过国外银行得到了更广泛的资金支持,并逐渐完善自身信贷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全面促进国内信贷市场的运作,利用市场良机成为更加专业的综台性金融服务企业。朴湧焕提到,除了为现代工程机械提供融资业务以外,现代融资租赁已经开始为京城重工、移山重工等品牌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希望凭借现代融资租赁的优势,短期内将企业数量拓展至10家以上。

不管何种行业,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对于融资租赁行业更是这样。朴湧焕介绍说现代融资租赁对控制风险有着合理的管控措施。首先是针对性管理,即针对每一位客户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通过制造商或者代理商来了解客户信息,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其次是针对还款情况,对用户进行随时跟进,把拖欠款消灭在萌芽状态,绝不做亡羊补牢的事,有效遏制恶意拖欠的发生。

在风险管控方面,现代融资租赁的网络系统也是其致胜法宝之一。通过网络对融资租赁公司、代理商和制造商实行一站式服务,共同管理。三方皆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跟进每个用户的审核、收款以及预期情况,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

与其他融资租赁公司收取1%手续费不同,现代融资租赁的手续费仅0.5%~0.8%。对客户实行分级制度,却是现代融资租赁的另一个优势所在。对于不同级别的客户,现代融资租赁提供了1 5%~30%不等的首付额度。为了提高融资业务的效率,现代融资租赁会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对应的审核方式。在还款环节,现代融资租赁会制定符合客户需求的灵活还款方式,增加客户的自由度,提高还款效率。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便捷、高效的融资租赁销售模式将成为设备投资的重要手段,现代融资租赁的做法或许能成为一种市场启迪,促进行业更加良好健康的发展。

多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之道 篇4

随着电视媒体的发达、网络媒体的兴起、手机媒体的异军突起, 广播是否会就此销声匿迹, 退出历史舞台呢?事实证明, 无论是在突发事件的快速报道中, 还是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广播依然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21世纪是多媒体的时代, 各种媒体逐鹿市场, 瓜分份额。电视媒体拥有形象化的优势, 网络媒体的“快速、互动”也撼动了广播的长处, 而手机媒体的出现更突显了便携性的优势。广播曾经引以为傲的诸多特点如今都已不再独有, 可以说, 在媒体林立的今天, 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必须全力突出自身优势, 进而发挥广播的独特作用。

一、时效性

从广播诞生之日起, 便凭借其快速反应力迅速坐上了媒体的第一把交椅。如今, “快速”依然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把这一特点最大化, 以此抢夺第一手的新闻资讯。随着通讯手段的发达, 往往一名记者, 一个电话, 就可以第一时间将最新情况进行报道。相比于电视需要复杂的直播设备和团队式的人员投入, 广播的简便灵巧是不言自明的。而相对于报纸的从撰写到刊发印刷的漫长过程相比, 广播的时效性更是不言自明的。尤其在突发事件面前, 广播的这一特点显得尤其突出。

2008年南方遭遇特大冰雪灾害, 由于路面结冰, 大量的车辆无法前行, 在国道和高速公路上排着长龙, 堵了几天几夜。在这段时间里, 被困在车阵中的人们几乎与外界隔绝, 此时此刻, 广播就成了他们获取资讯的最主要途径。有关灾情的最新报道、被困人员急需解决的困难, 全国人民鼓励的话语都在第一时间源源不断的传送到一线, 为受困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也树立了信心。而在汶川地震发生后, 广播也充分发挥出其快速灵巧的特点, 在电视和纸媒之前播发了第一手新闻。

二、便携性

广播的便携性, 主要体现在收听装置的便捷上。和电视、网络相比, 广播具备很大的优势, 无需使用者携带沉重而复杂的装置。如收音机就十分小巧轻便, 可以随身携带。另外, 目前, 大多数的手机也都集成了收音机的功能, 使收音机的普及率随着手机的普及而大幅上升。另外, 私家车数量的暴增, 也为广播带来了大量的流动收听人群。

许多人说, 汽车行业的发展, 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第二春。确实, 现代社会, 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 而作为汽车的必备配置的收音机, 就成了许多司机了解实时资讯的首选。随着汽车的增多, 路况等因素都会使得人们待在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而人们在车上就能知晓国家大事、掌握路况信息、收听歌曲的愿望也就越发强烈。同时, 在汽车内部, 并无其他的媒体途径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某种意义上来说, 广播也就成了车载人群最好的选择。

三、参与性

广播具有高度的参与性, 非常便于听众与节目的互动。广播已经实现了电话、短信、网络的充分融合。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QQ群、论坛跟帖等多种多样的参与方式使得听众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节目。

目前, 汽车广播中的一些节目, 整档节目都是由听众的参与和互动组成的, 有的打进热线询问问题, 有的通过短信回答问题, 还有的通过网络发帖推荐生活心得等等, 在这样的节目中, 听众取代主持人, 成为节目的灵魂和主人公。

又比如在新闻节目中, 观众实时通过互动方式点评新闻, 主持人进行随时播出, 不仅使得听众从被动的接收转换为主动的评析, 也使得主持人摆脱了一味的简单播报, 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听众的回馈, 并进行舆论导向的指引。这也使得节目具备了非常好的交互性与交流感。

与广播相比, 电视也在尝试引入互动, 但始终不能达到如广播般的大规模和高密度。而纯粹的网络互动, 也因缺乏语言的生动性和系统性而显得单薄。

四、隐私性

广播的交流是通过声音进行的, 与网络上的文字交流相比, 它有更充分的表情和感情。与电视画面相比, 它又拥有更好的隐私性。没有人知道热线电话的另一端是什么人。目前, 在全国范围内, 情感节目都是很热的节目形式, 就是充分利用了广播的隐私性。听众通过热线电话, 可以完整、真实的将自己的感受与主持人进行沟通, 获得实时的回复, 同时又不用担心隐私会曝光。这就是广播的隐私性带来的好处。

五、音响的丰富性

电视, 是一种画面上的艺术, 而网络和手机, 则主要依靠图片和文字实现沟通。唯有广播是声音的艺术, 主要调动听觉的感受。广播能将声音的各种可能调动起来, 发挥到极致, 这其中包括人声的语气、语调, 音乐的调配, 以及各种现场音响的使用, 用这些手段, 能使广播呈现的手段呈现多样的丰富性。这些由声音带给人的深刻感触, 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总之, 在新媒体林立的21世纪, 广播需要进一步深挖自身特点, 进一步发扬自身优势, 进一步加固自身竞争力, 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脱颖而出, 出奇制胜。■

参考文献

[1].《广播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新闻战线》2008年第4期。

[2].《美国广播业的启示与思考》, 《新闻战线》2008年第1期。

浅谈行业广播栏目的发展之道 篇5

一、坚守媒体责任, 唱响主旋律, 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随着新媒体介入广播, 听众收听方式和场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 有必要将“听众”这一观念调整为“媒体使用者”, 因为他们不仅是接受信息的听众, 还是制作与发放资讯的传播人。人人都有麦克风,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整合者、编辑者、传播者, 所以应该转变观念, 将“媒体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听众为中心”。

广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 就要根据受众的特点, 满足他们求新求知求互动参与的心理, 做到重点事件及时传递, 新鲜事物及时接轨, 社会问题及时跟进挖掘, 民生问题及时评论, 来引导舆论导向。近年来卫生计生委组建后, 及时地把党和国家关于卫生计生政策、卫生计生事业成就、典型和经验宣传出去, 提高社会各界对卫生计生工作的认同感和点赞率, 把卫生计生故事越讲越精彩, 让卫生计生声音越来越响亮。既是宣传工作的重点, 也是行业广播栏目必须承载的任务和责任。

卫生计生广播节目有着较强的政策宣传的使命, 聚焦卫生计生民生和热点, 做好政策解读。第一时间向听众传播客观、公正、真实的行业信息,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进而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 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2014年我省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节点, 在省人大通过生育政策调整第二天我们制作播出了辽宁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新闻专题, 在第一时间准确地传播了生育政策调整信息。在新的政策实行100天时, 我们又结合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制作了专题节目, 详细讲述了生育政策调整的前因后果及执行过程中的便民利民措施。9月28日省条例修改颁布后, 又制作了一期节目, 重点解读了群众关心的办理“单独二孩”生育条件以及福利待遇、法律保障等热点问题。这四期节目为我省顺利实施调整生育政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很好地发挥了权威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我们开展的“医疗战线先进人物宣传季”活动, 挖掘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典型, 先后采访了一批优秀医务工作者, 制作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杏林天使》《微笑天使》一系列节目, 特别注重从人性的方面挖掘感人的小故事, 用质朴的语言体现行业精神, 用平民的视角成就典型高度, 让群众爱听, 产生共鸣。弘扬了主旋律, 传播了正能量, 展现了我省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增进了群众对医护人员的理解, 向社会传递卫生计生好声音, 用科学、理性的声音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

二、顺应时代的变化, 找准结合点, 突出服务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 做事就能事半功倍。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 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打造健康中国的要求。在卫生计生系统, 健康梦, 是当前卫生计生部门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的最大公约数。

目前, 人们对自身发展、身心健康更为关注, 渴望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加迫切。要办好卫生计生广播节目, 关键是找准结合点, 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政策、家庭、健康等热点问题, 都可以作为我们节目宣传报道的内容。即积极围绕“人”的健康需求来做文章。加大向全社会进行健康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更多的现代医学发展水平和现代医学技术。努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解决公众关心的科学就医、烟草危害等问题, 进行集中宣传, 形成宣传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例如,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 并结合重大活动和卫生主题日宣传安排时段播出, 内容包括“艾滋病”预防、白内障治疗、糖尿病、结核病防治、禁烟控烟宣传等系列节目, 提高了传播效果, 扩大了节目的影响。

由此可见, 卫生计生广播栏目并不是没有文章可做, 而是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 说老百姓想听的事, 积极寻找政府与百姓关注的契合点, 我们的节目就会如润物无声的春雨, 伴随听众, 引导听众, 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三、准确定位, 凸显行业特色, 创立品牌栏目

行业自办的广播栏目, 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和优势条件, 那就是对本行业情况的熟知和发展趋势的把握, 从节目的内容安排、形式等方面打“特色牌”, 卫生计生广播节目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普及性和针对性。群众要了解的是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 有益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 所以在节目的选题和策划方面, 可以做到政策引导更具体化, 知识传播更针对性, 典型宣传可以使他们看得到、学得来。突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 特别是在节目的内容上, 既要做好新闻宣传, 更要加大信息服务的分量;既要发挥导向作用, 又要为群众提高健康素养搭好桥。

同时, 积极利用自身的影响, 认真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尽量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高质量的服务, 逐步形成了广播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只有通过各种公益活动逐步推广广播节目好品牌, 并形成一个逐渐积累的具体过程。工作做细了, 持续的时间久了, 那么广播节目及品牌就会逐渐深入人心。

浅谈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之道 篇6

档案, 是社会历史的真实、全面的反映, 随着政府管理活动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 档案管理工作在每一次的社会变革中都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为社会互动和政府决策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档案服务, 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众所周知, 档案局既是党的机构, 也是国家机关, 无论是从法律规定上看, 还是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看, 档案服务都应该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

档案服务虽然具有公共服务的共性, 但不同于图书馆服务或者其他公共服务, 档案服务还涉及到了档案保密、档案所有权等比较特殊的问题, 因此, 对于档案服务社会化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基于不同项目提供不同的服务, 同时还应鼓励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档案服务格局。

二、国内外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

国外档案服务社会化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 1970年颁布的“国家档案馆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档案馆每周向公众开放三天”。90年代以后, 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在线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服务水平, 进一步促进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在美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等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 一些档案馆的网上利用己成为主要方式。

在我国, 档案服务“社会化”形态萌芽于二十世纪末, 1996年, 徐文光发表于《档案与建设》上的《档案服务工作的社会化——从创办挡案事务所谈起》一文正式使用了档案服务的社会化这一提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档案服务也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档案服务社会化趋势正在逐步彰显, 逐步让渡微观管理职能, 这为多种市场主体与创新力量的“自由发挥”提供了空间。在此背景下, 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为新型档案服务主体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三、档案服务社会化的生存环境

纵观国内外的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档案服务社会化是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但是, 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某些不适合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档案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1. 法之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档案法》的兼容问题

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我们可以到第三章的相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信息提供便利”,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同时查阅《档案法》的第二十二条规定, 我们看到:“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 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档案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项规定:“利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单位和个人, 未经档案馆、档案保存单位同意或者前两项所列主管机关的授权或者批准, 均无权公布档案”。通过以上的对比, 我们得到的信息是, 对于国家政府相关信息的归档, 除非档案馆、有关机关主动公布, 要不然公众无权要求公开。《条例》和《档案法》的规定存在很明显冲突。

另外, 《档案法》还做了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利用的目的应该是以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 “利用者必须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或身份证、工作证等合法证明, 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 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才可进行查阅、摘录和复制档案。”虽然规定是从保护档案的角度出发, 但同时也限制了公民个人由于对某些档案信息的需求而利用档案信息的合法权利。这与政府信息公开应遵循的“公正、公平和便民“的原则相违背。

2. 用之殇:政府信息随文件归档后利用率骤减

文件从行政机关部门到移交档案馆之间, 客观存在一个在机关内部档案机构保存的阶段, 在此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任务, 既不完全属于机关单位, 也不属于档案馆, 急需一套有效公开政府信息的制度保障。此外, 我国文档的管理工作在不同部门的管理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 文书部门管理着大部分文件, 档案部门则主要对档案进行管理, 文档不能进行集成化管理, 档案部门从档案接受开始便难以保证其完整性, 不能利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增值管理, 更不用说三十年之后的开放利用。

3. 心之殇:档案服务缺乏以利用者为核心的理念

现阶段, 我国绝大多数的公共档案馆和档案管理局都已建立了相关的档案信息网站, 网站上也提供了检索路径, 只是还存在少数档案馆仍以手工目录为主要检索工具的现象。不过, 在现有的已开通的档案信息网站中, 存在着一些缺陷, 例如专业化平台甚少、服务特色化的平台几乎没有, 网站上的板块设置不够全面, 有些板块却形同虚设, 这就对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带来了障碍。档案服务需要坚持以利用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根据环境、需求的变化及时完善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 确保所提供的档案资源能与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如上所述,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信息公开不完全、档案资源利用率低等障碍, 影响着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 只有在完善法律、开发资源、营造氛围等方面下功夫, 才能促进档案服务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之道

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众所周知, 档案管理和开放的相关工作制度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推行及其与《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修订、修改和衔接可谓迫在眉睫。针对现行的规章、制度与《档案法》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需要抓紧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化建设, 尽量避免相互抵触的法律条款, 增加相互补充的法律条款。同时, 还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严格工作标准, 强化制度监管, 督促相关档案人员照章行事, 使档案服务遵循以法规为主体, 以规章为补充, 各级档案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为, 正确处理个体职、责、权、利的关系。

2. 加快网络资源建设

虽然目前已有很多档案部门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网站, 但这些网站往往只有简单的主页和空泛的内容, 除了该档案部门的联系电话、办公地址、工作简介和要情通知等基本信息之外, 基本无法从这些网页上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针对这种情况, 要加快档案服务社会化进程, 须完善档案的网络资源建设。

首先是制作新颖网页形式吸引公众, 给予利用者大气、庄重、有文化内涵的感受, 并具一定的观赏性, 区别于一般的政府网站和娱乐网站。其次是及时更新、充实网站信息内容, 并统计一些出公众较感兴趣的政府档案信息栏目, 放置在网页的醒目位置, 便于今后利用者点击查阅, 网站还可以建立与其他公共档案部门、公共图书馆等资源单位的网站链接,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再者是设计简单便捷的检索工具, 比如, 检索格式应区分高级查询和基本查询, 检索字段的设置应尽量宽泛, 除了提供“关键字查询”之外, “年份查询”、“载体类别查询”、“信息类别查询”等各种检索字段都应提供给利用者选择。最后是建立人性化的网上服务, 比如, 通过常见问题答疑、留言信箱、电子邮件、在线服务等方式与网络用户进行交流, 了解其关注的焦点, 对公众的查询问题进行分析, 并接受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 强化“大服务”的档案工作理念

档案属于公共资源, 档案服务的根本是面向大众, 面向全社会的, 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建立为普通的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 只有向社会提供广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才能体现执政为民的根本。所以, 除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增强档案业务能力之外, 档案工作人员还应注重服务理念的培养。同时, 档案工作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 才能使有限的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最大价值。

结语

档案服务社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我们坚持以服务为目的, 以利用者为导向,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档案服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提供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恒.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凤楼等.世界档案史简编[M].档案出版社, 1983.

[4]陈振明.公共服务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李财富, 杨晓晴.档案服务社会化的伦理解读[J].档案学通讯, 2010 (1) .

[6]赵屹, 陈晓晖, 朱久兰.美国的档案工作与信息服务社会化兼谈对我国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 2001 (2) .

[7]饶圆.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J].载于《档案学通讯》, 2009 (6) .

[8]李薇.档案开放法律制度探微[J].载于《探求》, 2005 (4) .

新媒体发展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之道 篇7

而现实生活中,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传播介质,不断地更换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功能,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途径,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对党的组织工作、党内生活模式、党同群众的联系等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来加强党的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社会课题。

一、迅速发展的新媒体为党建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条件

所谓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以网站、即时聊天工具、手机报、论坛、微博、客户端、微信等为传播手段的媒体。它与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传播速度的快捷及传播内容的海量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类信息的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党的建设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新媒体让广大党员的信息接收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民众的主要信息消费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报告》同时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①另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4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从中国用户平均每日接触互联网的时长来看,每日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用户为79.5%。②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极大地占据了包括中共党员在内的中国公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渠道。

第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党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工具。新媒体构建了新的党群沟通方式,促进了党对社会领导方式的变革。与传统的自上而下、单向度沟通形式相比,新媒体前所未有地拓宽了普通党员、群众的表达渠道,形成了双向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并存的沟通方式。其实,早在2010年1月5日,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就已经正式开通。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通过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平台,向全国100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发了一封问候短信。可以说,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③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近年来,云南昭通市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将支部建在手机上。该市以基层党(总)支部为单位,利用微信、手机QQ建立党(总)支部工作群,在广泛调研与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一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乡镇、流动党员党组织中先行试点,逐步向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推进。二是管理盲区全覆盖。针对流动党员联系难,企业党员管理难,毕业生党员、退伍军人党员、失业党员等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经常与党组织联系等问题,通过建立手机党支部,方便快捷地联系党员并组织党员及时开展网上“三会一课”等活动。④

第三,新媒体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方法与路径。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新媒体在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作用上。近年来,各级纪委纷纷开通网站、微博、微信,第一时间把党的有关要求、新的规定传递给广大党员,极大地提升了对全体党员信息传递的效率。比如中纪委网站开通之后,已经成为广大网民获取反腐倡廉权威信息的重要平台,不少媒体都安排专人监控转发中纪委网站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便捷的新媒体让更多不同身份的网民走进了同一个虚拟空间,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各抒己见,平常一些不便或者不能直接反映有关党员党组织的问题,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说出来,这大大增加了社会的透明度,成为各级党员干部有效接受群众监督的新途径,也从另一个维度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

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对党建工作产生了一些影响。

首先,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广泛而复杂,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难以保证。这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年轻党员的影响更大更深。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的渗透一刻也没有停息过。美国情报部门收买和培养一部分人,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败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声,挑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的关系,挑拨我国与周边邻国的和睦关系,甚至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成果和国家建设成就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在国外的网络上,到处充斥着针对中国的反对现实社会、反对国家体制、反对政府的奇谈怪论,妄图唱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降低中国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

从国内来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问题集中出现的重要时段,更是容易引发人们思想波动的敏感阶段,方便快捷聚人气的新媒体给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新的空间。近段时间,一些歪曲党史、国史、革命史的言论不时出现在网络上,一些对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质疑声也在网络上开始传播,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随手转发,造成广大网民思想的混乱,其中不乏一些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长此以往,他们很容易信念动摇,丧失判断力和应有的政治立场。

国际国内的舆论杂音,通过新媒体这一便捷渠道,传递到不少党员干部电脑里、手机上,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模糊了他们的是非标准,动摇了一部分人的政治信念,侵蚀了党的队伍的肌体,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对党建工作的“减分”功能日趋明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时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带领人民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但是,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诉求十分复杂,发展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少数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注意方式方法,一言不慎就被传播到网上,带来轩然大波,给党建工作带来减分因素。另一方面,新媒体使用方便,传播速度快,各级党组织、党员发布在论坛、微博、微信上的言论,一旦产生错误,即使主动删除,也很难完全平复事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党的形象。

再次,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的党员学习方式。从现实来看,党建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纸媒这一阵地,厚厚的学习材料和洋洋洒洒数千字的理论文章,对很多读者来说本身就难以吸收,再加上纸媒几乎没有交流互动功能,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新媒体一改纸媒呆板严肃的面孔,能给人以交流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的手机即时通信更是切合了移动社交的特点,应用中植入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交互元素以及地理位置定位、二维码扫描等功能,使沟通变得更加顺畅,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与朋友们进行沟通。但与此同时,一些青年党员过于迷恋网络,对民主生活会、学习辅导报告、书面学习资料等传统学习方式的兴趣不大甚至心中抵触拒绝,有的还在参加支部会议等党员活动时心不在焉,边开会边玩手机,极大地影响了党员活动和教育的效果。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其在党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引领社会主流舆论,占领社会思想高地,特别是针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做出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三、用好新媒体助力党建的主要路径

既然新媒体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就必须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党建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各级党组织都要秉承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正确导向引导正确舆论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向作用,从源头上、从根本上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为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服务,让“指尖上的党建”更出彩更高效。

第一,整合各级党委、组织和宣传部门的力量,在巩固传统媒体党建阵地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好新媒体党建阵地,发挥新媒体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引领作用。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党建工作是组织部门的事情,主要靠组织部门来进行。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传播速度的提高对党建传播的内容、质量、效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整合组织和宣传部门的力量,在丰富传播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创新传播形式,以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建宣传通过新媒体打包传播出去。

2014年8月,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暑期实践锻炼河南行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179名来自全国重点院校的大学生们,分别走进济源、林州、新县和兰考,亲身感受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学员们通过新媒体发表所见、所闻、所感,新闻媒体随团报道现场花絮。同时,活动组织方还通过学员演讲、嘉宾讲解、专家点评、现场提问等形式,把党建和宣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取得了党性教育和新闻宣传的双丰收。⑤

另外,近两年越来越受欢迎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小组”微信公共平台、“学习中国”APP等新媒体产品,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以网民和广大党员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理论学习热情,增强了全民族的理论自信,也占领了网上思想高地,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拓宽了道路。

第二,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党建工作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和水平。新媒体的传播有着自己独特的模式和规律,其互动性和兼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传播要素,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能力才能把这些特点的功能发挥好,从而起到最佳的宣传教育效果。因此,培养广大党建工作者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提高其使用新媒体的技术,十分重要。这一培训工作,既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从网络媒体、新闻机构的新媒体部门、高校等单位邀请业内人士来讲课,也可以组织一个单位或一个行业、一个行政区域的党建工作者组团集中到互联网公司等单位挂职锻炼进行实训,以求学到实际的操作技巧,提升运用新媒体的技能水平,从而引导党员干部关注党建热点,提高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的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打造新的党建平台。比如,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流动党员联系难,企业党员管理难,毕业生党员、退伍党员、失业党员等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经常与党组织联系等问题,通过建立手机党支部,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联系到这些党员,从而有效地组织党员及时参加网上“三会一课”等活动。通过新媒体,基层党支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上级党组织也可以及时掌握基层的工作动态。同时,党支部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信息,也可以教育和引导党员自觉按时交纳党费,遇到党员外出等特殊情况无法亲自交纳的,可通过手机支付宝转账或微信支付等方式交纳,这既能提高党费收缴效率,也能很好地增强每个党员的党员意识。⑥

第四,整合发挥新媒体在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在宣传上的特殊优势,在弘扬真善美的基础上,通过互动等形式推广廉政文化,宣传正面人物和事迹,普及民主法律知识,营造出全党上下廉洁奉公的工作氛围,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依法办事意识、党员身份意识。同时要批判假恶丑,开展警示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我约束,提高为民廉政意识。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河南省纪委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官方微博“清风中原”,它除了宣传廉政文化之外,还及时公开反腐结果,成为极受网友关注的指尖党建平台。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适应新的媒体传播形势,扬长避短利用新媒体为党的建设服务,既是一个解决现实需要的方法,也是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研究新媒体传播与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实践中有效运用,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共产党,党建,宣传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22日,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4月8日,《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3曹艳:《做好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的思考》.《求实》,2010年6期。

4云南昭通市,《“新媒体”开辟党建“新阵地”》,党建网,http:/www.dangjian.cn/djcxzjc/201601/t20160119_3095770.shtml.

5大河网,《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七期暑期实践锻炼河南行结束》,http://news.dahe.cn/2014/08-14/103340005.html.

经济新常态下集团公司的发展之道 篇8

“新”字在新常态中代表着不同以往, “常”字表现的即为相对稳定, 基本表现为经济增速上合理, 结构调整获得优化, 社会整体更加和谐;社会转入新常态, 表现为国内的经济市场大环境下处于变革转型期, 经济增速上也将会减缓增长速度, 趋于平稳, 告别10%的高速发展, 打破传统中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不稳定, 平衡欠缺, 不协调, 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1.就消费看, 相对于传统的大众化, 现代消费取向个性化, 差异化, 多样化, 在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推出中, 需将创新元素加入, 在针对消费发展的方向, 制定有效的政策, 坚定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2.就投资看, 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加强了我国在新产品, 新技术, 以及创新化商业领域的发展, 大大促进了投资机会的出现, 在融资渠道中加以创新, 有效的把握市场中投资的资金流向, 铲除了投资中的障碍, 加快我国投资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3.就出口交易看, 国际市场中需求活性不高, 出口产品的低价优势发生变化, 出口竞争的优势依存, 不断引进高质量产品, 规模化走出国门, 这就要求对于新的增长优势的不断激活, 不断的促进出口型经济的发挥稳定的作用。

4.就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 就我国的产业结构上需注重优化升级, 企业间加快兼并重组的脚步, 产业化发展迅速, 新行业的出现, 小型, 微型企业的存在, 产业生产的智能化, 专业化特色显著。

5.就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 当前人口趋向老龄化, 农村劳动力日渐减少, 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 经济不断的增长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整体质量和技术性的投入, 促进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成为新的引擎。

6.就市场竞争特点看, 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成为主流。

7.就资源环境约束看, 资源的消费与环境的发展必须相辅相成, 保障健康的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形成低碳环保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模式。

8.就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 高杠杆和泡沫化的风险存在下, 需要针对其风险的本质特征, 做到标本兼治, 药到病除, 更好的建设起我国的风险预防和化解的有效机制。

9.就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 全方位的刺激性政策的边际效应减弱, 需在解决产能过剩的前提下, 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 不断的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把握供求关系新发展下, 对经济进行多范围, 多角度的经济调控。

综上所述, 以上方面的变化, 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正以结构合理化, 分工复杂化的阶段发展, 促进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必须转型升级, 具体到转型升级分三个层次:经济的、产业结构的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件值升级, 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终极途径。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具有方向性和决定性的重要举措。很多集团公司通过新建、并购、增资扩股、委托经营等方式将原来单一的业务板块发展到拥有矿业板块、生物医药板块、新能源板块等多元化的公司, 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尽管如此, 在宏观环境影响下, 公司发展依然面临诸如集团多元化管控意识和能力跟不上、多元化人才储备缺乏、权属单位治理结构权责不清、权属单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据此笔者建议如下:

1.在公司管理上

(1) 明晰权属单位治理结构的权利责任, 避免经营层受多头领导, 无所适从。一些集团公司通过并购或参股民营公司来谋求发展, 原民营公司往往是老板亲自抓管理, 并购后惯性使然, 虽然有专门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新并购的公司, 依然存在股东干预管理的事情, 所以在并购初期必须签订协议明晰公司治理机构。

(2) 根据权属单位股权结构的差异, 区分母子公司集权、分权管控类别, 制定母子公司管控制度汇编。既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下股东加职业经理人的优势, 调动其积极性, 同时通过文化整合、制度整合等将权属单位纳入到公司管理轨道上。

(3) 注重各职能部门集团化管控能力提升, 强集团化管控意识, 提升集团化管控能力, 加强公司各职能部门间协同。首先, 进行相关产业行业研究, 虚心学习相关产业的专业术语、管理模式, 了解工艺流程;其次, 广泛关注公司相关业务板块经济发展动态。再次, 认真学习法律事务、内控管理、质量管理、招投标管理、母子公司管控等相关业务板块。

(4) 提升公司风险防控意识, 认真梳理公司在多元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 建立风险案例库及风险防控应对措施, 将风险管理与公司效益提升有机结合。

(5) 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要更加关注环保、民生, 提升公司对外形象及影响力;按法律规定解决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这即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 也是法律风险防控的需要。

2.在公司战略方向上

(1) 充分分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资源优势, 找准公司发展定位, 培育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更好的应对市场中外部竞争的基石, 成为战胜竞争对手的能量的主要元素。当前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核心技术, 知识, 以及创新性的核心能源相结合, 成就了公司对于关键性技术的掌控和自如应用,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转型升级”。

(2) 细分公司相关行业领域, 研究行业发展前景

如对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等进行分析。在对于服务业的调查过程显示, 其就业比例远远高于制造业, 数据表明, 2012年, 每亿元GDP在第二产业中980人可以就业, 第三产业中1200人获得就业机会。第三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的完善, 对于当前的就业状况有较好的帮助。以国家经济转型为契机, 公司应整合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现金流稳定的特点, 如孕婴童服务、养老医疗大健康产业、培训咨询业、休闲娱乐业、特色旅游业、物流运输业等。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 很多集团公司谋求“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 笔者就此提出公司管理及战略方向上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集团公司,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羽洁.浅析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10) :233, 235.

上一篇: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下一篇:农机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