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服务组织

2024-10-01

农机服务组织(共11篇)

农机服务组织 篇1

农机服务组织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伴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的, 是由农民机手互利互惠、自愿联合组成, 是以农机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近年来, 仪征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在合作的基础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利益联结为纽带, 进行科学分工, 拓展服务范围, 有效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增加了农机户的收入, 为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仪征市现有农机服务组织84个, 其中农机服务合作社23个, 农机行业协会8个, 农机服务松散联合体53个。

1.1 农机服务合作社

农机服务合作社由多个农机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参与、共同所有、民主管理的原则, 联合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机服务合作社有固定的场所、自己的名称和明确的法人, 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 在农工办进行了备案。目前, 仪征市农机服务合作社有专业性服务合作社和综合性服务合作社两种类型。专业性服务合作社入社机具品种比较单一整齐, 开展的作业服务比较单项专一。如仪征市丰谷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 入社机具都是插秧机, 主要进行机插秧服务;仪征市仪丰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 入社机具都是机动植保机, 主要进行机植保服务。目前, 仪征市农机专业性服务合作社有13家, 占农机服务合作社总数的56.50%。综合性农机服务合作社入社机具品种比较繁多, 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机动植保机等, 形成不同类型机械的联合, 使农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变单一的作业服务为提供耕种、植保、收、供、修等系列化一条龙服务, 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如仪征市乐田农机专业合作社, 拥有担架式高效弥雾机3台, 背负式弥雾机32部, 大型排灌机械3台套, 高性能久保田联合收割机15台, 大、中型拖拉机25台套, 配套机具50套, 农机供应点3户, 农机维修点3户, 会员人数达88人, 固定资产达375万元, 2009年服务农户800户, 作业服务面积达0.201万hm2, 作业收入达169万元。仪征市农机综合性服务合作社目前有10家, 占农机服务合作社总数的43.50%。农机服务合作社在仪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2009年增加了12个, 增幅达109%。

1.2 农机行业协会

农机行业协会是由政府或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机经营者专业合作性的中介组织。仪征市农机行业协会有市级和镇级农机协会, 市级农机协会由市农机办牵头, 镇级农机协会由乡镇农服中心牵头, 以有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机户作为骨干力量组成。此外市农机监理所还成立了由多数机手参加的农机安全互济协会。协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定,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 统一发布作业信息, 对农业机械实行统一调度, 统一作业标准, 统一收费价格, 并协助会员收取作业费和提供配件供应、机具维修、纠纷与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服务。这些综合性的协会组织可以有效整合农机推广、培训、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整体优势, 为农机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1.3农机松散联合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农机经营主体按协议或契约组成的临时性的松散联合体。农忙季节或有作业项目时, 利用联合体的优势进行联合作战, 充分发挥所有机械的作用, 农闲时各自为战, 灵活经营。目前我市农机松散联合体主要是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和机耕作业队。农机松散联合体是农机服务组织的初级形式, 将逐步向农机服务合作社转变。如仪征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由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发展转变而来。

2 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

近年来, 虽然我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速度很快, 但总的来说规模还是较小, 成员少, 市场占有率不高。以谢集乡为例, 全乡1 866.67 hm2水稻, 2009年谢集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防治面积在333.33 hm2左右, 占1/5;全乡拥有130多台弥雾机, 参加合作社的只有35台, 占1/4左右。

2.2 服务功能单一

仪征市现有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主要提供机耕、机播、机插、机植保、机收和机械维修等服务, 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麦稻生产的产中, 产前、产后的服务较为薄弱, 服务于设施农业、林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领域的农机服务组织还是空白。

2.3 机具配置结构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五多五少”:动力机械多, 配套机具少;小型农机具多, 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少;小麦、水稻生产机械多, 其它作物机械少;粮食作物机具多, 经济作物机具少;产中机具多, 产前、产后机具少。

2.4 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机服务组织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市场开发意识、服务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合作经营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接受和利用新知识、新机具以及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信息化处理能力有待培养。

2.5 经费匮乏, 手段单一

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不长, 还缺乏行业有效的运作手段, 很多成员意识上仍然停留在政府部门无偿服务的模式上, 因经费来源不足, 很多农机服务合作组织运营不畅。

3 加快发展仪征市农机服务组织的对策

3.1 统一规划, 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地位

依托资源优势, 搞好统筹规划, 确立主导项目, 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形成规模。把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各乡镇政府有关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 政府担负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减免税等服务工作, 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 努力抓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培育, 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真正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 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增长点。

3.2 坚持市场引导, 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切实理解领会“民办、民管、民受益”这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原则, 注意搜寻和发现顺应市场需求而发起, 有了一定发展基础, 初具雏形的农机服务组织, 然后及时跟进服务, 引导、扶持、规范和壮大其发展。在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过程中, 农机管理部门应切实做到“搭台而不登台, 参与而不干预, 指导而不领导”, 放手让农机服务组织独立经营, 谋求创新与发展。就农机服务组织而言, 要强化“经营合作经济组织”的理念, 像经营企业一样去经营农机服务组织。搞好经营的核心是农机服务组织要选配具有市场开拓意识, 热心为机手服务的农机经济人队伍, 为农机服务组织联系到更多的作业项目, 拓展服务组织成员的作业空间, 提高农机户的经营效益。有稳定作业项目的服务组织, 要尽快实现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转变, 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取得法人主体资格, 合法开展经营活动。3.3各方合力, 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农机管理部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实施国家和省、市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时, 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 优先安排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农机户, 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优越性, 从而调动其他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积极性。二是把创建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安排各类农机化项目时, 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给予重点扶持,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出台扶持政策, 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大型、新型农机具给予低息、贴息贷款和担保政策, 提供农机具库房、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条件。四是帮助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搞好登记备案, 建立健全合作服务章程, 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 拓展作业服务的范围和领域, 尽力提高合作服务组织成员的经营效益,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活力。五是在农闲季节, 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成员特别是合作组织的领头人, 组织开展多批次的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管理能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机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服务组织人员的素质, 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后劲。六是对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上门服务, 上门发放“跨区作业证”, 上门开展农机年度检审和农机安全驾驶操作以及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七是构建农机服务信息平台, 及时收集发布各类市场信息。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形成合力, 支持和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3.4 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 充分调动基

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服务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积极性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是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改革的滞后, 导致一些乡镇农机工作裹足不前,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缓慢, 对广大农机手的服务经营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应根据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 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 明确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 保障基层队伍的工资待遇。改革用人机制, 制定激励政策, 充分调动基层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对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服务功能。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途径分析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农机服务社会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77-02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机化经营的主力军。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在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土地流转速度日趋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增强的新常态下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阳县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在规范中培育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使农机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1 本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自愿互利、民办民营、兴机富民”的原则,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辽阳县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将农机服务管理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纳入重点议事议程,不断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以培育壮大农村经营主体为主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自愿互利、民办民营、兴机富民”的原则,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辽阳县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54家,入社农户255户,从业人员520人。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引导具有一定条件的合作组织适度承包土地及开展经营活动,从单项作业向联合作业发展,从主要农作物向高效农业方向拓展,倡导“订单作业”模式,以规模化服务促进合作社不断发展。同时,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辽阳县农机局开展了“访社、帮社”活动。通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走访活动,倾听合作社心声,摸清合作社底细,征求合作社建议,扶持合作社发展。通过搭建“帮社”平台,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等惠农政策更多地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展规模,51家合作社共有各类农机具3 500台(套),固定资产1.05亿元,服务农户17 350户,自身实力和服务能力均得到了新提升。

2 探索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化

一是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推广“五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签订农机作业合同、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机车调度、统一机车作业、统一农产品销售,开展整地、育秧、插秧、机收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了"放心在外挣大钱,不愁家里承包田"的愿望。二是在重点农时季节积极开展跨区作业。着力解决作业分散、信息不畅、技术单一等问题,不断拓展作业范围与服务领域,引导合作社机械有序流动作业,让农机跑得欢、吃得饱,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数量多、技术力量强、生产规模大等优势,形成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以农机推广、技术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农机经销、投诉监督、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集中连片和一条龙作业模式,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 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原则,规范农机服务组织

辽阳县农机管理部门转变作风和思路,注重服务指导,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一是重点抓好先期组建工作。引导那些思路清、头脑活、联系广、创造力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农机大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带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政府部门不能强推,也不能不推,要做到指导不决策,引导不干预,支持不包办,走多样化创建、规范化管理、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加强政策培训和宣传,让他们了解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发展政策,激发他们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重点抓好规范管理工作。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与指导过程中,要尽量帮助其完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规程,实行统一调度机具、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等规范化服务,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总结和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示范效益,引导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科技水平、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4 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向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倾斜,提升农机合作组织服务能力

近年来,辽阳县农机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发放农机购机补贴,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执行“阳光操作”,保证补贴工作公开、公正、及时、有效。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使用上,逐步向农机合作组织倾斜,提升其作业服务能力,并在购置更新大型农业机械、建设农机具库房、机耕地建设、贷款需求等方面,适度向农机合作组织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扶持,着力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此外,把国家及省安排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全程农机化项目区建设、农机新技术推广、科技入户、优质粮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水稻机械化育秧、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农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给农机服务组织,给予重点扶持。辽阳县柳壕镇嘉诚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从水稻育苗、插秧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服务,2014年为周边村镇实施水稻机械化作业面积466.7 hm2,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140万元。辽阳县富民菜业有限公司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50万元,购置农机具20台(套),在蔬菜产业发展中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辽阳县农机合作社主要采取订单服务、土地托管服务、土地自主经营3种形式,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调配服务组织、统一存放粮食、统一销售,运用传统精耕细作和现代技术装备相结合的理念指导生产,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生产、技术、营销等服务。农机合作社集中购买农机具,根据农户签订的订单服务选择使用不同的农机具,既解决了农户使用农机具问题,又弥补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使每家农户都能完成耕地农活,并产出优质农作物。

nlc202309041051

5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打造农机合作社示范典型,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辽阳县以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实施合作社带动战略,主动上门为农机合作社排忧解难,帮助其解决技术难题和跨区作业问题,及时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社带头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扩大种植规模范围,当好农民致富的引路人。为发挥农业机械的最大功效,引导扶持辖区内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农机管理部门及时总结土地流转经验,让农机合作社集中更多的土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真正发挥农机合作社配套先进农机具的作用。双赢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实现土地流转680 hm2,这些土地用于种植玉米,由合作社统一购种子、化肥、农药,各生产环节由机械化来完成,年利润近8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人,实现本地务工或外地打工增加收入24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民的双赢,还实现了整村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参考文献

[1] 邸焕双.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道路研究[D].吉林: 吉林农业大学,2003.

[2] 张国利.基于土地规模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8):79-80.

[3] 阮建雯,李健,陈立畅,等. 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74-77.

[4] 张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9):86-87.

Abstract: Liaoyang is developing in norm, is standardized graduall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guidance, policy support, voluntary mutual benefit, private run, making people rich", "Mature one, developing one, consolidating one, standardizing one", "Supporting excellent ones". It raised the servic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optimized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equipment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provided a new path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socialization; path

农机服务组织 篇3

1 基本情况

南江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县, 有48个乡镇, 农业人口14万余户54万余人, 耕地面积3.07万公顷, 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薯类等农作物为主, 正在全力推进翡翠米、南江黄羊、金银花等农业产业化项目。2008年底, 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22万余千瓦, 农机服务组织5个, 农机大户3 150户。全县5个农机服务组织, 包括南江县抗旱服务队、南江县绿田农业开发公司农机作业队、南江县八庙乡农机助耕队、南江县高塔乡农机助耕队、南江县燕山乡农机助耕队。县抗旱服务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 拥有排灌设备13台套108千瓦、抽水管道800米、机动插秧机1台、耕整机1台, 资产总值15万元, 主要以开展农机抗旱救灾工作为主, 年提水灌田166.67公顷、机耕10公顷、机械插秧1.33公顷。县绿田公司农机作业队是2007年成立的, 主要为该公司优质翡翠米生产基地开展机耕、机插、机收、机械植保、机械运输, 机具总值38万元, 年作业量2 200亩次、运输4万吨公里, 作业收入45万元。3个乡镇农机助耕队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 于2008年组建, 主要为当地开展机耕作业, 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每个助耕队装备耕整机7台, 年机耕5 000余亩次, 作业收入30余万元。

2 主要特点

2.1 作业规模化

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的农业机械的主机配套率较高, 一般在1∶3~1∶5。在农机加工作业方面, 从服务范围上看, 可承担一个社或一个自然村的加工业务;从服务类型上看, 既能进行粗加工, 也能进行深加工服务;从服务效率上看, 既能满足农民要求, 也能充分发挥机具的效能, 获取良好的经营效益。在进行农田作业时, 特别是在耕作、植保、收获方面, 能够系统地服务于农民,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在进行农机作业时, 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服务对象, 由于服务质量优化, 深受农民欢迎, 实现了规模化作业。如南江县绿田农业开发公司, 租赁土地200公顷, 种植优质水稻, 2007年购买拖拉机2台, 微耕机8台, 插秧机2台, 联合收割机2台, 植保机械5台, 组成农机作业队, 开展农机化作业, 实现了耕作、栽种、植保、收获、灌溉、运输等生产过程机械化。

2.2 设备先进化

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所购置的机器设备, 90%以上都是经农机部门推荐、通过试验性能先进的农机具, 这些机具动力可靠, 质量稳定, 操作简便, 工作效率高, 给农机大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近几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后, 他们购买 (或更新) 的农机产品都是享受了购置补贴的农机先进设备。如养羊大户购买的秸秆揉搓机, 机耕户购买的微型耕整机, 机收大户购买的联合收割机等, 都是近几年研制的先进农机具。为配合南江黄羊产业发展, 南江县农机局引进先进高效的青饲料揉搓机, 为养羊户提供了先进的机器设备, 有效解决了青饲料的加工问题, 使养羊大户变成了“双料”大户。

2.2 使用科学化

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农机手90%都是经过农机部门进行技术培训, 掌握了技术的知识型农民, 能够按要求保养维护和使用农机具, 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能,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南江县农机校把课堂前移, 送技术到田头院户, 每年为农机大户培训农机手500人次以上, 2009年为配合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 集中为农机大户培训微耕机手120人次。

2.3 经营高效化

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由于设备先进, 使用科学, 管理细致, 服务优良, 其经营效益非常高。南江县燕山乡九君村岳险峰承包土地15公顷, 种植果树、茶叶, 2008年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差价购买2台微耕机, 植保机械5台, 提灌机械1台套, 开展机械化作业, 不但自己的生产效益大幅度上升, 还促使该村劳动力向外输出56人。据不完全统计, 南江县因使用农业机械替代的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2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近亿元。

3 发展措施

3.1 加大政策扶持

利用现行的惠农政策向农机大户倾斜, 农机大户购置农机新产品, 可享受购机补贴, 并适当提高补贴比例。改革农机行业税收政策, 对农机大户直接从事农机作业所开展的有偿服务, 实行全免税费, 支持其发展;对农机经营大户经营的农机产品, 继续提高税收优惠比例, 扶持其发展。本级财政应安排适当经费, 用于组织农机大户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

3.2 强化技术服务

农机部门要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对农机大户进行技术指导, 切实服务于农机大户, 推动农机大户健康快速发展。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 传授农机技术知识;送技术下乡, 解决农机经营大户的技术难题;全力示范农机新机具, 宣传农机新技术, 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机具;组织农机经营协会, 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农机大户的发展。

3.3 加强行业监管

农机服务组织 篇4

随着农村经济、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服务、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其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将被分开,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现对南京乡镇农机服务组织的现状作一次调查,并对乡镇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作如下思考:

一、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市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辖区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农机推广和服务、抗旱排涝及部分骨干固定排灌站的使用和维护。1997年后,经过乡镇区划调整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从当初的119个,减少到79个,存在形式变为农机站、水利农机站、农综站等多种形式。独立建制后的农机站大多定为自收自支或以自收自支为主、财政适当补助的事业单位。农机站的管理服务人员由改革前的1543人减少到229人,其中原“两长三员”80人,农机站固定资产总值为1.7亿元左右。

全市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农机服务组织能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自身实际,在改革中寻对策,在服务中找出路,涌现了高淳阳江、江宁铜山、淳化等一批经营项目多,服务领域宽,经济效益好的典型。同时,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机服务的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初步建立了50个以机手协会、农机站办服务队等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补充、农机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引导和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供服务、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市有三分之二的农机服务组织面临着若干问题,严重影响基层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组织的稳定和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机服务组织工作手段不理想。从已改革调整农机站的运作情况看,不少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工作力量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农机管理工作松懈,少数地方存在工作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对农机投入落不到实处,在一些地方,农机站就连每年1000-3000元的地方财政补助款都难以保证。

二是农机服务组织人员结构不理想。从97年开始到目前已进行了几轮的改革,管理人员一减再减,一变再变,尤其是农机站长的频繁变动,给基层农机工作开展带来了影响,同时人员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学历低、岁数大、层次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农机站的撤并,分流人员的出口成为一个较突出的问题,许多从事农机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离岗分流,甚至下岗,且不能落实相应的待遇。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经济效益不理想。农机站原有的经营性站办实体的固定资产在改革过程中或被出售,或被挤占、平调。目前,全市农机工作能正常开展、勉强维持和运转不正常的农机站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不少农机站经济相当困难,甚至难以为继。“网破、线断、站关门”在我市的一些地方已成为现实,已严重影响到基层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农机站则是负担过重,一名现职人员负担3-4名的退休人员的工资,有的农机站甚至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实际已名存实亡。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乡镇农机服务组织体制不顺。乡镇农机管理站在行政上隶属乡镇政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出发点是条块结合,但实际形成了管理站要同时对两个上级机关负责的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加上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利益主体多元化,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乡镇企业滑坡以及权力寻租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农机站的发展环境很差

二是乡镇农机服务组织职能不清。为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农民对农机服务的需求,对农机站曾提出管理、服务、经营一体化的要求,这在改革过程中确有积极的一面,但组织运行体制不科学规范,模糊了农机管理与公益性服务职能,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人们对农机体制改革目标和体制、功能的认识误区,把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当作农机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这两个方面对农机体制的改革与农机化的发展都十分不利。三是乡镇农机服务组织改革不到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农机服务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屡屡首当其冲,一方面运行体制和运作方式的改革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另一方面改革又带来一些新问题:首先是部门改动频繁,市场经济条件下必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强化;其次是政事不分,行政单位事业化;再有是公益性服务事业与非公益性服务不分,公益性事业发展缓慢,功能不足,地位不明确,队伍不稳定,非公益性服务事业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乡镇农机服务组织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改革与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和《省政府批转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提高县(区)一级、巩固强化乡村一级,大力发展农机专业户(服务组织)的总体要求,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理顺乡镇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明确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界限,依法稳定和加强公益性农机管理推广服务机构和队伍,采取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办法,转变机制、激发活力、提高效益,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

公益性的农机服务组织是地方农机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 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工作手段主要是政策指导、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公益性农机服务组织人员要按照《江苏省农业机械推广办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省政府批转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站定编,新录用人员原则上从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中录用,以保证农机化公益性职能的发挥。经营性农机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服务组织的运作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充分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服务性公司、农机手协会等形式整合现有的农机化资源,发挥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对经营性农机服务组织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机化发展投融资渠道上取得新的突破。国家在加快建立、健全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的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入到农机化发展中来,农机服务组织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类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如2002六合区富晒米公司和六合区机插秧服务队共同出资购置了30台步进式插秧机,为富晒米生产基地服务,降低了富晒米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机插秧服务队也有不错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南京地区的龙头企业较多,像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的雨花茶集团,从事肉制品加工的雨润集团,从事奶制品生产的卫岗奶业和从事种子生产的红太阳集团,农机服务组织应主动与他们联系,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共同引进、开发、研制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为企业提供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保鲜方面的服务。

(二)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在提升农机服务增收能力上取得新的突破。一是服务旅游农业。开展收割机等农机具发展轨迹的展示、机收机插现场观摩等活动,为城市居民了解农业机械化做好服务。二是服务城市流通。组织好蔬菜等农副产品的运输,为农副产品进入城市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服务。三是服务“农改超”工作。紧紧围绕目前南京城市中农贸市场改超市的发展方向,加快农产品的清洗、分级、包装、贮藏、初加工、豆荚类剥壳等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不断满足市民菜篮子的需要。同时,选择有条件的乡镇,运用农业设施机械,建立起供应超市型农贸市场需要的生产基地。

(三)加快农机装备的结构调整,在提高农机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农业功能性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的结构调整,促进农机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由单项作业机具向多功能复合型机具发展,如大力发展粮食烘干、精米加工和分级包装机械,加快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围绕绿色南京建设,大力推广打洞机、起树机、苗木植保机、园林修剪机和林木加工机械,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使用田园管理机械、移动喷灌和微喷(滴)灌机械和清选包装机械等,努力提高设施农业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机械化生产能力。发展牛、羊等食草畜养殖机械,使用秸秆收获青贮和秸秆氨化处理机械化技术,稳步提高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四)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可持续性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通过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换代的力度,逐步提高农机具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农机具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的矛盾。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全过程的农业机械化服务。

关于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重庆市农机管理局 吕永 杨培成 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加入WTO,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任务显得日益紧迫。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看,农业现代化与市场竞争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服务组织体系的发达水平。因此,乡镇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业服务业的主导部分其组织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农机服务组织体制创新势在必行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参与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平均不足0.4公顷耕地的小农户与几百、几千公顷规模的现代化大农场竞争,其劣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也是我国农业比较优势低的关键所在。在现行农业经营体制下,要确保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的社会化服务。1991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也陆续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建设的通知》。然而,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原因,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致使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的政策,都将乡镇农机站定格为“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但事实上,乡镇农机站却很难得到人头经费和事业费投入。乡镇农机站长期以来都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机制运行,实行自收自支、自找饭吃。由于思路本身的限制,乡镇站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农机服务工作开展不力,发展很艰难。二是体制不顺。90年代中期,各地在县乡机构改革中,将乡镇农机站人、财、物“三权”下放到当地政府管理,县级农机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由于受农机服务直接经济效益不显著等客观事实的影响,乡镇政府并未将农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而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由于缺少了必要的管理手段,出现了县级农机部门对乡镇站工作想管而管不了的局面。导致了乡镇农机站的发展环境很差。三是改革误区。按理说,长期以来都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机制运行的乡镇农机站,本不应属于机构改革的对象。但各地都对其机构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被削弱,资产被平调,使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所承担的农机管理、安全监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农机抗灾救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得不到落实,特别是农机安全工作得不到保证。总之,由于历史与国情等种种原因,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农机服务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屡屡首当其冲。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人们观念上的种种误区,导致传统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运行体制和运作方式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改革目标不明确,国家投入不足,以及思想观念落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和运行制度距离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难于履行职能、缺乏发展后劲。因此,加大乡镇农机服务体系体制改革与创新力度势在必行。

二、要对乡镇农机服务组织的职能合理定位

入世对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出了必然要求,无论从保护农民利益还是从提高市场效率的角度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农业服务业的主导部分,作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和载体的乡镇农机服务组织,要做和可做的文章很多,必须自成体系,实行“集团式”服务,才能真正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以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

(一)不能取代的管理职能。主要是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承担本乡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组织农机抗灾救灾及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

(二)亟待强化的服务职能。一是要健全完善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兴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服务组织,积极为农业生产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来促进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二是增强乡镇农机服务组织的社会化服务能力,解决农民群众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了的事,增强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三是通过加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增大农业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三、关于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制度创新以及创新所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稳定、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但创新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农机系统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必要的政策和国家财政的支持。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在国家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加大对事业单位改革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更新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认识,对确保乡镇农机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乡镇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提高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否则,如果我们一直拘泥于计划经济的观念不转变,只能坐失大好的发展机遇。对于历次改革都首当其冲的农机人来说,这更是至关重要。同时,一支不懂或不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队伍,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二)认清发展形势,确定发展思路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较低,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弱,入世后对国内农产品形成较大的压力,农产品价格将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农产品经营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和冲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空间受到限制和约束。因此,要改变我国农业的弱势地位,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必将转移到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完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上来。由此,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在确保完成管理职能的同时,工作重心要重点转移到组织开展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上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开展服务来寻求发展的空间,来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

(三)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机服务前景广阔 一方面当前我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极低,抗灾救灾能力十分脆弱,急需发展农业服务业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农业的比较优势差,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多地少,合理转移农业劳动力,提高集约化经营和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必须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生产力作保障。重庆市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十分低下,农业各生产环节基本上都处于原始的“刀耕火种”,不但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也十分脆弱。加强机械化耕地、提灌、植保、收获、节水灌溉、加工及其运输等社会化服务,减轻农业的生产成本,是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因此,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大有可为。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增强我国农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虽然城乡壁垒已经消除,但是由于城市(城镇)的容纳能力、就业岗位的限制,要妥善解决4亿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十分困难。因此,利用乡镇农机服务组织点多面广的优势,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大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必将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

农机服务组织 篇5

关键词:农机;跨区;作业

中图分类号:S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54-1

1 农机跨区作业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东丰县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在农机管理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3年按照农业部和省农委有关文件要求,农机管理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为做好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先后在吉林省农机化信息网上及时发布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信息40多条,为参加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和农机户适时提供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化服务,针对全市水稻插秧机、水稻、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较多,适宜机械作业期较短的实际,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积极组织水稻插秧机80多台,玉米、水稻收获机130多台开展跨村、跨乡、跨县、跨省机械作业。据统计,全年共组织完成跨区作业面积180万亩,实现作业收入1.2亿元。

2 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东丰县农机跨区作业主要是以农民自发松散型为主,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农机跨区作业认识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宣传工作不到位;行政和法律约束力不够;缺乏宏观调控和指导;参加农机跨区作业的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人员素质较差,作业市场不规范,供需矛盾突出。

3 抓好农机跨区作业采取的措施

面对迅速发展的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工作,是提高农机综合使用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农机化进程后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坚定信心,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及早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统筹各方力量,把农机跨区作业抓实抓好。加大市场引导和监管力度,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能。

3.2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拓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领域,提高现有机具使用效率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力争使东丰县农机跨区作业在规模、秩序、效益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3.3 完善管理,强化服务

要严格按照农业部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农机跨区《作业证》发放管理工作;要坚持免费发放的原则,严禁以培训费、服务费、中介费等各种名义搭车收费、变相收费。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不能跨行政区域发证;三是坚持有明确作业地点的原则,对于没有明确作业地点和作业任务,盲目外出的机具,要做好服务,帮助机手做好供需协调,明确作业地点和任务后,再发放《作业证》;四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在发放《作业证》后10个工作日内,必须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登记《作业证》发放信息。要成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点),组织农民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专门协调解决农民在参加农机跨区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组织农机协会等方法,加强管理,做好服务,帮助机手做好供需协调,不断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水平。

3.4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农机跨区作业与一般农机作业相比无论是对机械的技术状态,还是对机手的驾驶操作技术,以及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农机跨区作业开始前,要结合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和驾驶操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党和国家对农机跨区作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农机跨区作业的基本常识,提高驾驶操作技术水平,增强参加农机跨区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5 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要强化安全生产和检查监督,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全面做好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6 加大新闻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农机化信息网站、农机化信息简报和其他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报道农机跨区作业的工作动态、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宣传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宣传农机跨区作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宣传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新突破、新亮点、新成就,为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论坛召开 篇6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巡视员关锐捷作了题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报告。报告指出, “如何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如何在切实保障农民合法财产权益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如何在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服务能力的同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是新时期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副书记国彩同在报告中对我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特点作了详细阐述, 并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她指出, 目前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壮大、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经营效益突出、收入稳步提高;具有创办模式多元化、产权结构集中、服务模式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特点。农机化形势越来越好、农机专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农机手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政策环境越来越好, 这些利好条件都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融资渠道少, 机具停放难, 整体实力较弱;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够科学规范;农机合作社治理结构不健全、不规范还具有一定普遍性;农民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较低, 缺乏经营管理合作社的专业人才等问题, 国彩同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大扶持力度, 抓好落实现有政策, 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强合作社知识的普及、培训, 提高农机合作社人才素质, 构筑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坚持市场主体地位, 依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四是加强研究, 深化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五是选树典型, 宣传引导各类农机社规范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杨敏丽、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王勇、福田雷沃重工农装事业部总经理王玉荣、黑龙江省仁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山东明清农机维修服务站经理阮建军分别就创新经营机制, 推动农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做了主题发言。

抢抓新机遇,发展农机服务组织 篇7

2015 年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中指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章程和活动场所, 从事各种农机化作业服务的单位和实体。包括国家、集体、个人兴办的以及股份制合作经营的农机服务站 ( 队) 、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以及归口管理的排灌站、植保站、航空站。本文研究的农机服务组织是基于群体合作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1我国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小规模和兼业化是农业主要经营模式, 小规模经营难与市场有效对接。随着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投入品的逐渐上涨, 劳动者的工资上涨, 大量的农民工, 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 出现了“种地不挣钱, 土地无人种”的局面, 撂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农机服务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效地化解了“小生产”和“大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有效地缓解了“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1,2,3]。

近几年, 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 促使中国农民群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专业化趋势的农户大量出现,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大放光彩, 推动了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初步统计, 截至2015 年底, 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5. 4 万个[4]。但由于资金短缺、分散独立经营、资源配置失衡、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市场意识淡薄等问题, 导致我国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放缓。

2农机服务组织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 2015 年12 月31日发布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 自2014 年以来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标题, 连续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高度重视培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导向作用, 通过政策倾斜、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重点扶持运行规范的农机服务组织。

据中国三农网上统计2003 年到2010 年,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过18 亿元, 主要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增强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2014 年, 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规模达到了20 亿元, 并在北京、吉林、浙江、湖北、重庆五省市开展合作社贷款担保保费补助试点。

2015 年中央财政安排8 亿元资金, 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还田秸秆, 加强绿肥种植, 增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升耕地质量。

2015 年, 除继续落实现行的扶持政策外, 将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启动国家示范社动态监测, 把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尤其是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和国家“三农”建设项目的重要承担主体。

2016 年政府报告中指出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 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 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国家也注重农业装备的科技创新, 政府报告指出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助推农机服务组织发家致富。

国内农机融资租赁试点已初见成效。国务院提出开展农机具融资租赁业务, 多地已推出农机融资租赁试点, 有效地缓解农机服务组织融资难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也高度关注农业机械化, 代表左绪文建议, 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促进农机互助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预见, 随着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将农机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势在必行, 为广大农机服务组织安心作业保驾护航。

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要方向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扭转粮食安全对产量、数量的片面强调, 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走出一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将有效地推动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

3 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对策及建议

“十三五”时期, 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资金上的大力帮助, 技术上的大力倾斜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面对历史赋予的重任, 农机服务组织要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洞悉新常态、抢抓新机遇, 积极探索,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步伐, 促进现代化农业水平跨越式发展。

( 1) 发展土地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服务组织以此为契机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打造优质粮源基地,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经营模式, 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 2)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有知识, 有文化, 懂科技, 会经营”的职业农机服务组织经理人, 培育合作理念,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要积极探索新渠道、多层次, 多区域的联合与合作, 解决单个农机服务组织面临的融资难、用工难, 组织化程度低,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困难、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诸多发展难题, 实现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民的“双赢”。

( 3) 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转向农业“全链条”。从单纯提供农机服务到提供农资、特色农产品销售、农机作业, 植保、租赁业务, 发展经营农业发展一体化服务, 扩大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领域及辐射面。

( 4) 以“互联网+ 现代农业”为突破口, 搭建网络销售平台, 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电商公司+ 基地+ 农民电商”模式, 开展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网上营销活动, 促进本地特色农业产品与全国市场有机对接,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达到农机服务组织增收增效的目的。

( 5) 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本,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破解资金难题。农机服务组织应逐步建立以集体、民营和个人投资为主体, 国家资金扶持为导向, 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共同推进农机服务组织的持续良性发展[5]。

( 6)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农机服务组织登记制度, 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 鼓励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兴办农机服务组织。

4 结论

农机服务组织要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抢抓国家全面深化改革, 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新机遇, 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式发展, 培育成为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 发挥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摘要:“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 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 必须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注重提高竞争力, 注重可持续集约式发展。由此可以预见,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 农机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农机服务组织将迎来发展的春天。针对我国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十三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下, 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机遇,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农机观察编辑部.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思考[J].农机观察, 2013 (6) :14-15.

[2]孙丽丽.关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 2013 (16) .

[3]孙爱军, 黄海, 李有宝, 等.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 (5) :309-313.

[4]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2015年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综述[J/OL].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2016-1-05].

农机服务组织路径选择约束因子 篇8

路径依赖 (Path dependence) 原是用以描述技术变迁过程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的, 即是指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收益递增性质, 由于某种原因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常常可以凭借先占有的优势地位, 利用巨大规模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 利用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和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调效应, 指使它在市场上越来越流行, 人民也就越来越相信它会更加流行, 从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相反的, 一种只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为优良的品质的技术却也可能由于晚人一步, 没有获得足够的跟随者, 而陷入恶性循环, 甚至“闭锁” (lock-in) 在某种被动状态, 无从解脱。

制度非均衡意味着诱致制度变迁的外部利润存在, 具备制度变迁的可能性。但是从认知制度非均衡、发现外部利润到实际发生制度变迁之间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和过程。

在影响路径变迁时滞的诸多因素中, 影响时间间隔长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存法律和制度安排的状态。时滞现象还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成本、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约束有关。

1 相关法律缺失制度供给不足

从国外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历程来看, 农机服务组织所节约的交易费用, 往往包括组织内生的交易费用和组织外部的交易费用两类。内生的交易费用需要有效的治理结构, 外部的交易费用则需要相应的法律、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制度安排发挥作用。目前, 由于相关的外部环境制度供给不足, 导致农机服务组织在市场交易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 农机服务的交易费用过高。

农机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农机服务组织的法律法规, 法律的缺位严重制约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由于法律的缺位, 难以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性质等加以明确规定, 导致农机服务组织在法人登记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农机服务组织在工商、民政、农机等部门组成注册登记的都有, 这给农机服务组织在经营活动方面带来了一定不便。而且, 法律法规的缺位致使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与保护, 农机服务组织为了政治的合法性和经济的可行性, 往往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庇护, 不利于农机服务组织独立地规范化发展。相关法律的缺失及制度供给的不足使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无力突破路径依赖, 相应地延长了其变迁的时间。

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农机服务组织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根据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 建立起来的农民经济组织。有别于西方国家以宽松的政策环境来支持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我国一些政府部门更多的采取行政介入的方式, 一般表现为政府部门在扶持过程中介入过多, 忽视了农民的意愿, 或为了追求政绩, 大力推行, 对农机服务组织自身发展规律重视不够。

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 政府对农机服务组织的管理主体不清, 农机、民政、工商等部门参与农机服务组织的管理, 每个部门都有审批权, 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法律的缺失还导致农机服务组织的性质不够明确, 在实践中难以界定, 降低了政府扶持的可操作性。在我国, 农机服务组织还很难享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优惠政策, 即使个别地方给农机服务组织以优惠, 但仍缺乏法制保障, 短期行为较多。

但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增加, 地方政府对农机服务组织的财政支持也开始加大力度。日前, 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追加2008年农机合作组织专项扶持资金1 500万元, 计划再扶持发展300个农机合作社。8月29日,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机局联合发布通知, 针对追加资金的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项目组织好申报落实工作。

据悉, 河南省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项目将重点扶持部分农机合作社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扩大组织规模、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开拓作业领域, 从而增强农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形成示范效果, 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农机场院、库棚建设和购置维修、信息服务设备。每个合作社扶持5万元左右。

河南省予以专项扶持资金的农机合作组织作出了严格规定。除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并依法注册, 组织和管理制度健全;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存放机具的场院和社员人数5人以上、大中型动力农机总数在10台以上;合作社成立以来, 无重大责任事故和欺诈行为等条件外, 还要求农机合作组织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积极开拓农机作业市场, 为社员搞好服务和后勤保障。并热心参与并配合农机部门完成农业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热心公益事业, 服从农机部门的统一组织调配, 积极参加农业应急生产、抗灾救灾活动, 关键农时季节主动参与农机帮扶工作。

3 传统文化形成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农机服务组织变迁

文化是制度选择偏好的反映和基础, 制度安排是人们在社会中实际采取的行动或行为方式。文化影响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取向, 进而对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宪法秩序、制度安排及行为准则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 会影响制度变迁的进程、方向与性质。由于文化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正式约束普遍地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中庸、保守、家庭本位的价值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选择, 而且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农民对权力和权威具有较强的依附性, 农村社会组织资源匮乏, 农民缺乏组织的习惯和能力。

4 资源禀赋的限制

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形式, 并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 而是受到选择者实际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制约。在经济组织的选择中, “实际拥有的资源”主要是生产要素, 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和领导者才能。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拥有者所处的经济地位, 该地位决定了其面临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 这些问题决定了制度选择时的特定动机和借助于农机服务组织所要实现的特定目的, 而这些都导致对特定制度形式的选择。简单地说, 人们所拥有的资源不同, 可能选择不同的制度安排。

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民和农机手的联合, 具有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特点, 在政府和社会扶持力量薄弱的情况下, 资金短缺及资本筹措渠道狭窄, 已成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最主要的资源“瓶颈”。目前, 我国农机服务组织通过政府支持和信贷方式获取资金十分困难, 虽然国家最近几年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但重点还是向农户购机倾斜, 各种模式农机服务组织获取资金的途径主要有:成员自筹、外部股金和自我资本积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 为其服务的农机也不可能成为强势的产业, 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能力不足, 成员由于经济能力有限, 其自筹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发展资金不足, 不但限制了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 而且影响到农机服务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发展资金不足, 融资渠道狭窄是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除了资金不足, 缺少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办者是造成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障碍的又一重要因素。

5 农机服务网络的不健全影响农机服务组织形成

从农机管理部门到农机服务组织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结构。农机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开展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指导、培训等管理服务, 下级农机服务组织也缺乏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问题和建议的渠道, 农机管理部门和作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由于缺乏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情况和发展动态的掌握, 农机管理部门很难制定对农机服务组织的资金支持以及培训指导计划;而农机服务组织也很难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优惠等支持措施, 也不能及时了解农机化新技术, 得不到使用新技术带来的效益。

虽然各个服务组织之间是市场竞争对手, 但是从提供农机服务的角度和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来看, 各个竞争对手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节省资金和减少机械设备的重复投入, 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及时更新机械设备、采用新技术, 提高行业内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 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这种联系机制基本不存在, 在一定区域内农机服务组织重复发展, 竞争激烈, 狭义的作业市场空间狭窄, 广义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不利于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 农机管理部门、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信息网络体系。农机管理部门难以掌握农机服务组织对农机化新技术及新机具的需求, 也不了解农机服务组织的作业人员需要何种农机化技术培训;农机服务组织难以了解消费市场, 不知道哪个地方、哪个农户需求什么样的服务;农户不了解哪个服务组织能够提供何种服务。尤其是农机作业受到时间和季节的限制, 及时有效的信息对各方都非常重要, 而目前农机服务组织之间还缺乏这种有效的信息网络沟通渠道, 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 使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受到制约。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农机服务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法律的缺失、政府支持力度的不到位、传统观念、资源禀赋的限制、服务网络的不健全等都是影响农机服务组织路径选择的约束因子。

农机服务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在利益机制的诱导下, 通过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演进, 逐步形成不同契约组织的农业生产及服务组织制度变迁的过程, 即“以一定的技术状态、产权体系、交易成本为约束条件, 个人将寻求导致他们联合起来的价值最大化的契约安排”的过程。

农机服务组织 篇9

1 作业服务公司建设情况

1.1 股份制改革, 实现管理公司化

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 进行股份制改革, 按照股份制公司要求注册成立, 注册资金和参股资金均按照股份比例由股东现金入股和农机具评估后入股组成, 股权清晰。3家公司还分别出资金对原社员拥有的闲置农机具进行评估和收购, 盘活了闲置农机具。3家公司改革了运营机制, 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均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并下设机械耕作、机械栽植、机械收割、农机维修等作业服务组, 总务或财务部门。在管理上实行“五统一”, 即统一安排作业、统一调度机械、统一供应油料、统一机具维修保养、统一作业标准。制定了生产管理、维修管理、配件管理、油料管理、员工岗位职责、对外作业服务标准等制度。在经营上统一作业服务品牌、作业服务价格, 以规模降成本, 以管理促效益。农机作业服务公司职责明确, 服务规范、收费合理。

鄞州与时、余姚田螺山和奉化宁绍等3家农机作业公司股份制建设基本情况见表1。

万元

1.2 资源要素有效整合, 实现作业效率倍增

作业公司拥有的农机具以大中型高性能机械为主, 农机装备“高、新、全、专”, 同时公司将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有效整合, 既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 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同农户、自我服务型合作社相比, 农机具使用时间从每年一季提高到每年三季, 年使用率提高2倍, 单季作业量比平均水平提高1倍。如鄞州与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具作业量, 大中型拖拉机达到了53.3 hm2/ (台·季) , 插秧机达到了40 hm2/ (台·季) , 收割机达到了73.3 hm2/ (台·季) , 比鄞州区同类机型平均作业量高1倍左右, 该公司的作业服务量与鄞州区洞桥镇全镇的作业量相当, 由于农机具的使用率提高, 作业机械数量仅需该镇的一半。余姚市田螺山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在成立前 (合作社期间) 平均单机作业量为14.3 hm2, 公司成立后, 对原社员机具进行收购、盘活, 拥有机械73台, 服务面积5 000hm2, 平均单机服务面积68.5 hm2, 是成立前的4.8倍。详见图1。

1.3 项目服务区域化拓展,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3家公司服务模式多样化, 提供菜单式、全程式等一系列农机社会化服务, 其经营服务范围区域化特点明显, 具有拓展迅速、作业半径大、辐射能力强等优势。如宁绍公司2014年8月成立后作业服务范围已延伸到江口、西坞、岳林3个乡镇, 到12月服务面积达到1 666.7 hm2;田螺山公司2014年8月成立, 到12月作业服务面积达到5 000 hm2, 作业区域包括三七市、河姆渡、陆埠、大隐、丈亭5个乡镇;与时公司2014年6月成立, 到12月作业服务区域包括洞桥、鄞江、集士港、横街和高桥5个乡镇, 作业服务面积达3 666.7 hm2:3家公司作业服务面积是合作社平均作业面积的3~9倍, 如图2所示。

规模化的作业服务也为宁绍、田螺山、与时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半年不到时间3家公司经营服务收入分别达到240万元、585万元、380万元, 净利润分别达到25万元、69万元、58万元, 大大高于合作组织平均经营服务收入38.9万元、利润7.8万元的水平, 如图3所示。同时社会效益显著, 3家公司作业服务收费比当地收费低20%~30%。田螺山公司将机耕和机收收费标准从1 500元/hm2降低到1 050元/hm2, 开沟从900元/hm2降低到675元/hm2, 既为广大农户省本增效, 又为公司争取到了大量作业订单。由专业作业服务公司、专业作业服务人员开展专业作业服务, 是解决宁波市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有地不会种、有地无人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有利于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2 进一步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的建议

2015年宁波市又新成立了4家作业服务公司, 全市7家作业服务公司经营服务范围快速拓展, 作业半径快速扩大, 截至4月30日7家公司已作业3 333.3 hm2, 成为区域内农机作业服务主要力量。但在作业服务公司组建和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因而提出以下建议。

2.1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指出, 今后主要任务是“积极推动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 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股份制作业公司、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租赁公司等”, 在政策扶持上强调“积极推动已有扶持政策的落实, 同时创设新的政策扶持措施”。发展作业服务公司是宁波市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有效举措, 根据作业服务公司机具多、资金占用大的实际情况, 建议专门创设新的政策扶持措施, 对作业服务公司实施购机补贴累加补助政策。

2.2 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农机作业服务公司需交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如鄞州与时公司房土两税支出约1.5万元, 余姚田螺山公司约需2万元, 虽然额度较少, 但公司利润低, 按纯利150元/hm2左右来计算, 需分别作业100hm2和133 hm2, 对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来说有一定压力, 建议予以免征。此外作业服务公司虽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 但实施先征税后退税政策。由于作业服务公司作业服务面积大, 预征税金比较多, 而不少农户是秋后支付作业费, 作业公司垫付压力大, 且退税时间一般在第二年二三月份以后, 造成公司平时大量资金被占用, 春备耕期间资金周转不及时。建议作业公司享受合作社政策, 不予征税。

2.3 进一步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农机服务组织 篇10

关键词:制度创新;合作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48-1

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是进行制度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加快农业二次飞跑,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为加快农村建设,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农村发展中为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从2004年起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给予补贴。同时国家补贴资金逐年加大,体现了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机械化作业的信心,但是由于农村现行的体制和经营模式,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土地被分割成小块土地,机械作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独户经营受到土地面积和投资模式的限制,国家补贴资金很难更好的发挥作用。大型机械很难施展开,制约了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经过各地实践表明,在农村创立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未来新农村建设中新的选择。因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通过个体经营,实现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经济地位的成员,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共同进入市场,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以新形的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深入开展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直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引导农民发展、生产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力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苏州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解析 篇11

1 苏州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现状

1.1 数量增长较快

由于有农机作业市场的内在需求, 近两年来, 苏州市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相继涌现。苏州市农办、农委、国土和财政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见》, 农机部门抓住时机, 积极引导, 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上助推农机服务组织更好地发展。2008年苏州市级政府除了正常购机财政补贴外, 另增20%的购机补贴给农机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引导, 各类农机作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为龙头, 以农机作业联合体、农机大户联户经营为骨干的农机服务组织新体系。2009全年新增各类农机化专业服务组织30个, 农机化专业服务组织总数达到123个。全市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总收入9.8亿元, 其中投入跨区作业服务的联合收割机达1 600台, 跨区作业服务收入达8 60O万元。

1.2 运作日趋规范

苏州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均注重运作机制创新。全市123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其组建运作比较规范, 组织形式有合作社、农机联户经营、农机大户雇员经营等。各类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章程, 明确工作职责、利益分配制度。其中已有76个组织在市农办、民政以及工商等部门注册登记。如吴江横扇镇农机合作社是由农机大户曹尚书发起、17个村51个农机户以自愿互利为宗旨成立的股份制农机合作社, 合作社建有董事会、监事会, 定期召开股东大会, 制定了合作社章程, 农机户带机、带资入股, 年终分配按股分红。

1.3 致富效应逐步形成

苏州市各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在农机作业量、作业项目、客户信誉度、机具维护管理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农机作业效益明显提高。例如, 吴江市同里镇北联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9月, 注册资金93.5万元, 经过三年的大力发展, 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270多万元, 社员人数由5人发展到30人, 机库面积520 m2, 拥有各类农机具32台套, 2009年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750 hm2, 作业毛收入达132万元, 纯收入57万元。太仓市璜泾新海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 合作社拥有总资产达235万元, 现有各类农机具64台套, 机库面积1 300 m2, 2009年全年实现经营收入90多万元, 创造利润21万多元。

2 新形势下苏州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特点

(1) 农机投资经营主体由国家、集体投入经营为主转向以农民投入为主, 农机化发展呈现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局面。

(2) 农机服务范围逐渐拓宽, 由单一作业为主向耕作、育秧、田间管理、收获等机械化作业一条龙方向发展;由区域化作业发展到跨县、跨市和跨省作业向全国范围的“跨区作业”发展;由种植业渗透到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烘干等领域, 并且由单纯的田间服务, 开始转向面对市场开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服务。

(3) 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从最初的农机户、农机大户向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 如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公司等。

3 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苏州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

(1) 部分农机服务组织形式松散。由于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文化素质较低, 把握市场能力相对较弱, 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没有完善的合作章程和制度, 有的至今还没有正式注册登记。

(2) 部分农机服务组织覆盖面小、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农机户的能力不强。

(3) 部分农机服务组织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完善, 规章制度不健全, 经营分配制度不合理。

(4) 部分农机服务组织实力不强, 存在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等困难。

4 发展苏州农机服务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4.1 科学制定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规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总体思路是:以农机大户为骨干、股份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手段, 按照“资源配置科学、机具结构优化, 装备水平提升, 服务标准规范, 服务模式创新, 作业水平提高”的要求,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指导。要科学制定苏州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战略规划, 在符合农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3~5年的时间内, 建立起功能完善、机制灵活、制度规范、配置合理的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300个以上。

4.2 落实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保障措施

(1) 完善配套政策, 加强业务指导。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 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依法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业务指导, 规范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范围、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发展。

(2) 强化示范引导。积极探索农机合作与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新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农机服务组织适度承包土地及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努力增加作业服务项目, 扩大作业服务规模, 鼓励和支持农机服务组织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持续发展的基础,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创立自身服务特色, 不断增强经营能力和发展活力, 努力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示范服务组织, 以点带面, 示范带动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在享受购机补贴政策、资金项目以及农机存放场库用地等方面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同等条件下, 购机补贴应优先满足农机服务组织的需要, 先进适用农机具应优先在服务组织中推广应用, 应优先安排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资金, 将专项扶持资金列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范围;协商解决农机服务组织机具库房用地问题等。

(4) 加快人才培养。政府部门要通过远程教育, 短期进修、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 强化对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等业务骨干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培育造就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机服务组织专门人才, 从而提高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

4.3 农机服务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 坚持制度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应注重自身制度创新, 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 完善决策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 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 鼓励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带头创办各种农机服务 (合作) 组织, 努力推进有较多机具、有服务规模、有良好机制、有综合效益的“四有”农机服务合作组织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 进一步开拓作业市场。农机服务组织要充分利用各地农作物的收种时差, 扩大规模, 建立起相对稳定、范围较大的跨区作业市场, 满足广大农村迫切需要的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全方位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4 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信息网络

上一篇:长城电脑的发展之道下一篇:释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