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通用12篇)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1
近年来,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截止3月底, 全省经工商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20多家。
一、强化扶持引导, 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实行政策倾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并且放开机具台套补贴限制。不少市县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累加补贴, 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能够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 优先予以安排。二是强化资金扶持。自今年起, 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技术服务手段。三是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 设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绿色通道”, 优先提供小额贷款或优惠贷款。四是搞好指导服务。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 与乡村两级沟通协调, 帮助解决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库房建设用地问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先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和技术服务车证;建立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制度, 积极开展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服务。
二、多种形式创办, 因地制宜发展
在创办类型上, 主要有四种:一是农机专业大户联合型。主要是由具有丰富农机作业、市场经营、技术维修等经验的农机专业大户强强联合, 形成集团优势。或由农机专业大户发起, 联合种粮大户、农机手等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原则入社。二是村农机作业队改制型。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 将村农机作业队改制, 村集体机械折价入股, 联合农机大户带机或带资组建合作社, 主要为本村组服务, 也进行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三是乡镇农机站所属服务实体改制型。乡镇农机站所属服务实体把用于经营的农机装备折价入股, 吸收本单位职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者的资金入股, 组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四是农机龙头企业创办型。主要是农机加工、维修、流通企业利用他们生产、加工、维修、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 吸收农机户、农户参加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发挥经营管理优势, 形成“龙头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机服务产业化链条。
在运作模式上,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松散联合模式。由农机专业大户牵头, 农机大户带机入社, 入社机械的所有权归个人所有, 大部分由社员自己存放。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 实行单机核算, 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一种是股份合作模式。这种合作社产权明晰, 运作规范, 利益联结比较紧密, 是我省重点引导的运作模式。合作社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 财产共同拥有, 自主经营, 自我约束,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 统一组织作业, 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核算, 统一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 社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在社会化服务模式上, 一是开展跨区作业。全省目前跨区作业的范围正由小麦机收向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拓展, 跨区作业模式不断扩大, 农机跨区作业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开展订单作业。订单作业是目前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方式。合作社通过提前考察作业市场, 与用机户签订作业协议或达成口头协议, 按照协议开展机械作业服务;三是开展“一条龙”作业。合作社通过签订协议承包农民土地的耕、播、收、运等各个生产环节, 对农田进行统一作业、统一供种、统一标准服务, 深受农民欢迎;四是开展农机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通过提前签订作业合同并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作业、统一管理服务, 把分散的地块集中起来, 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三、合作催生活力, 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合理配置了机械设备, 优化了存量机械装备结构, 而且通过联合增强了融资、团购能力, 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使集成配套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三是推动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机械数量多、机具集成配套、生产规模大等优势, 通过推行“订单作业”、耕、种、收、运的“一条龙”、“土地托管”作业服务模式, 能够有效地实现土地家庭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有机对接, 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五是增加了农民收益。
本栏责任编辑张洪芹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2
高青县地处鲁北平原,辖9个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767个行政村,人口36.1015万人。面积831平方公里,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加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293 元。到2009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58.62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993 台,联合收割机1308台,各种拖拉机配套农具4731台套;农用排灌机械31981台;田间管理机械9263台;农用运输机械11704台。
近年来,高青县农机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大,维修服务任务重。为使农业机械安全、优质、高效运转,及时为农业机械服上务、服好务,针对我县维修点小量多、技术薄弱、设备落后的现状,为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通过市场调研,适应农民需求,县农机局牵头成立了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下面,就我县农机维修服务协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高青县农机维修服务协会成立于2008年7月,现有管理人员3人,协会会员170个,理事47个,常务理事14个,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协会在业务部门县农机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农机维修社会化公共服务工作。是一个以政府管理、业务部门指导、具有法
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主要涉及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专项修理、机具加工、产品经销等服务,属行业性、地方性、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服务范围面向全县各行各业,并协助、配合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为会员提供科普、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会员之间、会员与有关单位之间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协作;组织召开农业机械维修研讨会,搭建会员之间交流与服务的平台。协会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通过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农机节能产品的宣传推广、组织会员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技公共等服务。目前,全县拥有农机维修网点170个,其中:三级综合农机维修61个,专项点109个,各种农机修理人员213人,全部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机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协会为非赢利性组织,其经费来源主要为:会员缴纳会员费;单位和个人捐赠;政府机构资助;协会资金的银行利息;协会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等。经费的使用范围为:协会的办公用品和日常办公费用;协会主办的各类经济、技术、信息交流和技术研讨活动费用;各次会员大会、协会办公会议的相关费用。财务支出在1000元以内的由会长决定,超出1000元的由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决定。直接用于协会公共服务的资金占整个协会经费的60%,基层一线农机化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均建立了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以“立足农村、服务机手”为宗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耕、耙、播、收等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等工作。
1、服务春季农业生产。协会根据农时要求,及时组织各乡镇、村维修网点开展农业机械检修服务等活动,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多个农机服务小分队,开展送件到村、送修到田间地头、送技术到农民家中的“送件、送修、送技术”三下乡服务活动,指导农机户检修,帮助农机户大修,对全县大型、重点机具做到台台见面,不留死角,使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2、服务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庄社区开展农机维修上门服务,实行农机“110”式服务,协会公开统一的农机维修服务电话,机手只要拨通服务电话,农机维修人员就会按照划分区域、立即赶到维修地点,开展维修服务。根据全县维修网点分布情况和维修服务类型、维修设施条件和维修技术水平,划分若干维修区域,本着大修不出镇、小修不出村的原则,实行就近维修,方便群众。同时,在三夏、三秋大忙季节,组织协会会员组成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结合全县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开展以镇、管理区、村为单位集中进行农机具检修和保养。
3、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在高青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联合收割机的数量由最初的6台,发展到目
前的1308台,而且不断更新机型,由小型到大型,由背负到自走,农民购买大型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热情空前高涨。机械的逐步增多,也给农机维修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每年农机协会都会结合农机跨区作业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一是开展作业前的机具检修保养;二是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三是聘请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技术指导;四是跨区作业期间带领厂家技术人员和抽调技术全面过硬的会员随队跟踪服务,以便及时解决机械故障和突发事件。此项服务深受广大机农的欢迎,此举不仅使参加统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伍逐年增多,而且也确保了农机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4、冬季农机维修服务。以开展冬季农机具检修保养入库,开展农机具大检修活动为主要内容,并组织协会会员进村入户帮助机手进行机具检修和保养,并开展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活动。
5、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机维修服务。农机维修不仅对从事农机作业和运输的机械进行维修和服务,而且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水利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设施机械、运输机械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机械都在服务中,据调查,协会会员每年从事其他维修服务占全年维修业务的30%以上,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和环保意识,提倡使用农机维修节能新机术。
6、开展农机维修宣传。每年协会都会组织会员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广播、录音、设立咨询台、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
等形式开展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法规和维修知识的宣传。一是结合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进行农民维权知识的宣传;二是结合每年开展的3月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和6月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农机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机农的农机法律意识;三是向协会会员大力宣传低碳环保意识,大力推行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和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协会数量少,全部为个体会员,没有团体会员,仅收取会员费,很难维持协会的正常业务开展,经费严重不足。
2、参加协会的各维修点工作条件差,工作场所简陋,设备、设施落后。
3、协会会员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知识老化。
四、发展思路
以农机维修服务协会为龙头,以乡镇为单位,以生产厂家“三包”服务为依托,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农机区域性维修中心,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
五、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出台扶持农机维修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购置设备、设施、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补贴;二是建议生产厂家在产品销售重点区县设立技术维修服务站,在重要农时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技术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3
关键词:农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2
1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实行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很多的农机管理工作还不是特别的完善,而且农机管理的整体服务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目前,我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机构不健全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是乡(镇)对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部门是存在的,但是却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还有的乡(镇)甚至取消了农机管理这一机构,使得农机管理服务机构的基层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一些新出现的农业机械设备也得不到很好的推广。还有由于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管理机构不健全,使得大部分的技术人员选择了退出,这就造成了农机服务管理人员的流失。
1.2 缺少资金支持
任何一个部门的建立和开展工作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机管理也不例外,而且所需要的资金量更大,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农机推广所需经费政府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也没有派专业的农机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这样会严重影响农业机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导致整个基层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1.3 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强大的发展势头的,但是从各个层次的发展角度来说,基层的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中年轻的有学历的工作人员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年纪大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新出现的管理服务知识了解非常少,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不一,缺乏系统的培训,知识不能更新,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机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有就是农机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试想这些老员工在最早都是熟悉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的,那时的生产力比较低,而且新的农机设备还没有出现,这些老员工就会认为他们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到了现代,他们的心中还是有这样的想法,再加上年轻的工作人员又少,使得这些老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低下,而且态度还不好,导致了农机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2 解决对策
2.1 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
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不断增加,相应地对农机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会逐渐地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农机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的农机管理体系,确保农机管理工作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此外,还要设置专门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农机管理工作中设备的维护及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人员对农机推广以及农机维护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今后的农机管理中要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不是特别的均衡,有些地区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已经开设了很多专门维护维修农业机械设备的门市,这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农业新机械设备的推广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但是有的地区并不是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所以这些地区的农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普遍偏低的,这会严重影响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要对当地的农机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农机维护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基层的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农机服务,所以要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对农业机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加强对新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农机技术水平,为以后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政府要加强对基层服务工作的支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所以政府部门要做好对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在政策上的支持工作,通过政府的支持来提高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水平,对于那些有名无实的农机管理部门要坚决予以改革整顿,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继续加大对大型农机具的资金补贴,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些大型的农机具价格高,光靠农户购买是很困难的,要靠政府部门的补贴,政府出钱,农户出力,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让一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业机械设备有所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不足的问题,有了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基层农机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由于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体制不健全,再加上部分农机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机械水平的提高。所以,今后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的农机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推广农机设备,确保农业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4
1 现状分析
近年来, 邗江区抢抓省政府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创建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示范区等政策机遇, 不断加快镇级农机合作组织建设, 农机保有量稳步增加,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但从总体情况来看, 邗江区农机具配备结构还不合理, 总装备量仍有一定差距, 农机作业效益偏低、收费标准不够规范、作业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也相当突出。为此, 适时地推进农机服务合作化扩面提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既十分必要又切实可行。
1.1 农机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 为推进农机服务合作化夯实了基础
至2010年6月, 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30万k W,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4.3%;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普遍增加, 大中型拖拉机达746台, 联合收割机783台, 插秧机377台 (其中高速机16台) , 秸秆还田机617台;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夏收的机收水平达100%, 机插秧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3%。
1.2 农机合作社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为推进农机服务合作化积累了经验
农机合作社的服务领域由成立初期的以跨区机收和机插水稻为主的单项作业, 逐步向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发展。截至目前, 全区已拥有镇级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 拥有社员1 244人, 服务农户近5万户, 作业服务面积达1.04万hm2, 服务总收入达3 000多万元。同时, 通过有序组织引导, 农机服务实现了市场化运作, 2009年实现跨区作业收入3 520万元。
1.3 宏观扶持政策不断完善, 为推进农机服务合作化提供了机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了部署;2009年, 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意见,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2010年召开的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对加快农机合作组织建设, 探索组建农机合作联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是邗江区农机化水平继续保持快速提高的关键时期和农机服务合作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时期。
2 推进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全区农机服务合作化推进的总体思路是:各镇 (街道) 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联社, 全面推行统一持证上岗、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调配服务, 着力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 创新农机服务体系, 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大组建力度, 进一步扩大农机合作社覆盖范围
坚持以区水利农机部门为技术依托, 以专业服务队、机手、大户为基础, 进一步加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创建力度, 力争至2010年11月底, 镇镇建有农机专业合作社, 年底前组建区农机专业合作联社, 入社机手农机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 有1~2个镇实现合作社农机服务全覆盖;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努力, 全区合作社农机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 基本构成组织健全、服务规范、运作高效的农机专业服务体系。同时, 立足基层实际和干群意愿, 按照“新建和整合相结合”的思路, 发挥各类优势, 调动各方力量, 注重资源整合,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2.2 创新运行机制, 进一步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
按照四个统一的模式, 推进合作社规范运行。统一持证上岗, 由区水利农机部门牵头组织, 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手进行专业培训, 在通过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书;机手在作业时一律持证上岗, 实行规范服务。统一技术规范, 依据邗江区主要农作物适用配套技术体系, 明确各类农机具体统一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 确保作业质量和效果。统一收费标准, 实行区域性相对统一的作业收费参照标准, 并有效规范农机合作组织的内部收益分配。统一调配服务, 由区农机合作联社根据各镇 (街道) 的机具配置情况和作业量, 统筹调度跨镇、跨区作业, 尽可能地满足机收、机插等作业需求。同时, 要求各镇级农机合作社及时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规范运作。
2.3 把握关键环节, 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农民自主经营相结合。将政府扶持作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有力支撑,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扶持、指导和服务,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以农民、机手为主体, 以服务社员为宗旨, 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管理,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最大程度地实现和维护社员利益, 不断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坚持突出重点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 鼓励合作形式多样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 积极推动服务方式市场化, 增强发展活力;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搞好农机服务的基础上, 根据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 拓宽服务领域, 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3 相关建议
3.1 加强宣传引导
广泛宣传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基层干群对农机专业服务的认可度, 提高广大机手参与农机专业服务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区水利农机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经验和做法, 不断放大公道大众机插秧合作社等典型的示范效应,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深入开展。
3.2 加强政策扶持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机化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镇 (街道) 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出台扶持农机合作组织的具体政策, 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落实相关扶持措施。区水利农机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 对具有一定服务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在购机补贴上优先满足, 先进适用农机具优先推广应用, 重点作业项目优先补贴, 农机化相关项目和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 切实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
3.3 加强组织协调
桐乡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方便农民 篇5
走进桐乡石门镇春丽桥村附近的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看到一派繁忙景象。这里社员有的忙着晾晒育秧的床土,有的忙着整修育秧设备,有的则忙着给“等米下锅”的村民用“米票”兑换大米。春丽桥村委会主任兼兴农粮油合作社社长张卫兴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现在有收割机、大型拖拉机、插秧机等各类农机设备60多台(套),可以为农民提供机耕、育秧、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粮食加工等‘套餐’式作业服务。农民现在家里也不用存谷子,没米时就用我们发的‘米票’来合作社换新鲜大米就行了。”
近年来,桐乡市不断创新农机社会服务模式,方便农民,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享受合作社带给他们的“星级”服务。
解决了今后谁来种田的问题
桐乡市农业经济局副局长冯建明说:“近年来,桐乡市紧紧抓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展,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全市农机作业水平有明显提高。去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8%,其中机收率96%,机耕率达到了100%。”
目前,桐乡市已注册成立农机(粮食)专业合作社18家,其中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超过10亩的有6家,均具备从种子机械催芽、播种、插秧、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其中3家还具备粮食加工能力。合作社共拥有各类农机设备535台套,其中插秧机82台、大中型拖拉机78台、烘干机44台、收割机35台,已建或在建配套生产管理设施面积5.3万平方米。合作社服务面积近8万亩,作业面积20余万亩,服务农户近4万人,作业收入1200多万元。
桐乡市农机推广站刘炳浩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有效整合了农村资源、合理搭配了生产要素、很好解决了大机械与农户小规模生产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总产,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明显作用。也很好地回答了一部分人的忧虑——今后农村谁来种田?现在我们这里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简单:农机专业合作社。”
行政推动使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春丽桥村、陆家庄村两个村级集体力量牵头,联合当地农机大户及农民组建,组织结构紧密,运作规范。理事长张卫兴说:“这种模式能较好地利用村、组在农机作业服务中的协调作用,突出了‘统一农机作业’的特色,有利于发挥大型农机装备的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各项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桐乡市农机部门因势利导、顺应时势,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来谋划和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他们十分注重村级行政力量,突出其在农机作业服务中的协调作用。这些蓬勃发展的合作社用事实证明,由村级行政力量参与建设,可实现合作社组织结构更加紧密、运作更加规范、发展规模更大、生产管理设施更为齐全,不仅能为本村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还可以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的机械化服务,有利于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桐乡市目前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超过3000亩。
市农机部门还不断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机具购置、服务模式、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着力培育适应全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逐步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促进工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积极引导合作社购置水稻育插秧机械、粮食烘干机、大型拖拉机、收割机及粮食加工设备,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兴建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机库棚建设,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进行奖励。桐乡市农机推广站副站长徐东海说:“去年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金额和补贴金额分别占全市总额度的69.9%和76.9%。”
不拘一格 创新模式
龙翔街道办事处吕国震副主任说:“龙翔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所在的龙翔街道,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农户聚居程度高。农户聚居后,由于离土地较远,且新居条件不适合开展传统农业生产,因此各村把农户的土地流转集中,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开展规模化种粮。”
龙翔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耀辉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合作社承接流转土地3600亩,今年又新增流转土地2100亩。”据介绍,当地农户土地流转费用发放方式有三种,由农户自由选择:分别是350公斤鲜稻谷、750-800元现金、375斤大米,如果选择大米,则由合作社发“米票”,农户需要时到合作社来领取就行了。
近来,桐乡市农机部门在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上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种是村级组织牵头创办。主要是发挥村级组织的行政力量,由村级组织投资兴建公共设施和购置机械设备,根据本村的生产条件和经营习惯,把原本松散的农机户、村级农机作业队组织起来,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此类合作社在全市最多,目前已有8家,服务能力和规模占全市所有农机合作社的70%以上。
第二种是“农机能人”发动创办。发挥农机技术人员的一技之长,和农机专业大户的辐射作用,联合相关农户成立农机合作社,通过能人或大户牵线搭桥,实行订单作业、联谊作业、代耕代种代收服务等措施,实现农机作业市场的大整合。
第三种是“母”带“子”共同发展。目前桐乡市合作社大致分为规模较大的农机合作社——和周边规模较小的“子”社。全市目前已有8家“母”社,分布在全市重点产粮镇。此类合作社基础设施面积10亩以上,都建设有一定规模的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或粮食加工中心,核心服务面积3000亩以上,可为种粮大户提供育秧播种、粮食烘干等作业服务和技术指导。而“子”社则主要以服务本村为主,服务面积在1000-2000亩之间,合作社具备机耕、机插、植保、粮食烘干等服务功能,但育秧、粮食加工等投入较大的服务项目由当地的“母”社来完成,在“母”社的带动下迅速发展。
个性化服务赢得人心
站在干净整洁的合作社大院内,陈耀辉告诉记者:“我们在流转土地上开展规模化种粮,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为周边农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或者是他们需要的某一单项农机作业服务。同时我们还通过开展粮食加工、经营业务、注册大米商标等多种形式提高种粮效益。”
桐乡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各自乡(镇、街道)农业结构特点,以发展“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为思路,以水稻机插为突破口,为农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人性化服务。主要模式有:
全程托管服务——在不改变经营权的前提下,农户将农田交由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向农户支付一定数量的稻谷、大米、留转费等。
全程机械化服务——由合作社负责农田作业最繁重的环节,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农户付作业费。
菜单式机械化服务——合作社把耕、育、种、植保、收割、烘干等作业环节制成多种“套餐”,由农户自由选择。
以农机作业换取季节性粮田经营权——合作社以免费机耕或机插等服务向农户换取冬闲田的种植权。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建议与对策 篇6
关键词: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37
1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正在不断调整,其生产方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由于农村建设及教育事业的推进,许多农村青年走向城镇,不满足于在农村田地干活,而留守在农村内的老年村民由于身体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影响,无法从事大规模粮食种植,许多农村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程各不相同。同时,随着近几年来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被推广到了更多的农村地区,其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现代农业越来越偏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对农机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难以迅速发展,进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2 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统一规划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而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以及建设经验,大部分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缺乏统一的组织以及技术服务,导致农机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为农民提供完善服务的基础功能,其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缺乏系统规范,对于农机服务的收费问题以及服务问题缺乏标准,导致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作业质量高低不一,影响了农机服务体系的发展。
2.2 产业化程度低问题
由于农机服务组织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覆盖面极为有限,同时由于其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为农民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粮食收获等作业服务。此外,农机服务体系的组织化程度低,其管理模式简单,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3 服务水平不高问题
由于我国的农机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同时缺乏系统培训,对农业生产和农机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高,无法为农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服务体系从业人员的要求。由于农机行业的特殊性,一部分人员在思想意识、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虽然有足够的热情,但限于能力的不足,很难在农机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学历高的一些人多数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所以高水平的农机服务人员不足,导致农机服务水平不高。
2.4 经费不足和服务面窄问题
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服务质量,要做好维修、服务、数据库建立、技术更新、信息传递等各个方面的细节工作,在资金的需求方面,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效完成,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地方的农机服务组织都面临资金不足的现状,这就导致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出现短缺,资金的不足是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水平提高的瓶颈。经费不足加上意识上的不重视,直接产生的后果是农机服务组织服务的范围十分狭窄,只能解决简单性、基础性的农机工作,缺少专业性、高端性的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也没有形成农业机械网络管理体系,在农村地区的活跃度不强,难以引起重视。
3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3.1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针对农机服务组织缺乏系统规划而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提供资金帮助,使农机组织有一定的资金用来采购电子信息设备,并及时通过互联网将各地区散乱的农机服务组织联系起来,利用互联网在网站上发布有效的技术、市场等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3.2 完善现代化服务体系
通过各地区农机服务组织的上下联动,从最基本的村级开始向市级、省级跨越,及时建立起完善的联动机制,由市级或省级单位协调,为县级农机服务组织提供管理、信息发布、农机产品及其维修等多种服务,逐步完善促进农机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利用市级或省级服务组织的资源以及资金较为丰富的特点,可以及时协调各基础组织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科学知识的教导等内容,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3.3 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市场环境是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县级或市级农机服务单位可以设置举报投诉电话或举报邮箱,让农民能够及时反馈或投诉或举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使得农机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以及国家资金的投入和政策帮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达到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目标。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7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合作社农机手文化偏低, 应用能力差, 维修力量不足。合作社的大型农机 (具) 科技含量比较高, 部分农机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较低, 机械维护常识、操作技能、维修技术等方面能力不足, 直接影响机具功能和使用效率地发挥。
2.农机具的检测调修设备不全, 机具配套不尽合理, 机械的维修保养, 拖拉机的技术状态不能及时恢复;农业机械的存放条件差, 保养不到位, 部分农机具长期搁置于露天之中, 受日晒雨淋之苦锈蚀严重, 使机器的使用寿命缩短。
3.运行管理不规范。目前, 大多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边发展、边规范, 先发展、后规范的初级阶段。一些农机合作社重组建、轻管理, 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经济效益低, 无专业的农机管理维修人员, 对农机配件储备、日常保养、维修管理重视不足;一些合作社成员合作意识不强, 只愿利益共享, 不愿风险共担;一些合作社急功近利, 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谋划长期发展的目标等等。
4.维修成本高, 耽误生产。农机具整天跟土地打交道, 受损率很高, 所需更换的配件种类多、数量大。比如一台小麦收割机, 从链条到割刀, 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修理或者更换, 其他类的农具也是如此。面对众多的农机具, 配件供应的准确性、及时性成为合作社最伤脑筋的事, 合作社不知该储备哪种配件, 如何储备保管配件, “量少了不够用, 量多了买不起, 买的没有用, 坏的又没买”, 而且农机市场配件假冒伪劣多、又价格昂贵, 往往造成维修成本高还耽误生产。
二、常发农装公司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1.在全国各地有16个省级驻外配件中心库和省级服务中心, 常年储备配件资金在1000万元左右, 为各地常发用户、农机合作社提供配件、人员保障和技术支持。
2.有专职培训讲师10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人, 高级技师5人, 技师4人) , 1000 m2的实训场地, 300 m2的理论培训室, 6台专用培训整机, 20台套培训总成, 20套专用培训工具、量具等, 专门负责对用户、社会化服务站、经销商服务人员进行维修技能、使用维护保养技能培训。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常发维修服务人员, 为用户提供服务, 必须经过服务部严格的培训、考评, 并进行技能等级评定, 维修人员技能等级分为四级:初级技师、中 (1) 级技师、中 (2) 级技师、高级技师, 培训、考评内容以市场实际需求为依据, 突出实践操作技能、故障排除能力, 同时重视基础理论知识, 采取上机操作、实践拆装、集中考评、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设立专人统计农机产品使用信息、故障信息, 并进行汇总分析, 以统计数据对市场维修服务、配件供应提供技术支持及指导性意见。例如常发农装连续8年统计的轮拖各系统质量问题分布比例如下表。
4.拥有310多名经过严格训练的专职服务人员和1200多名兼职服务人员负责全国各地的服务工作。
5.拥有20辆三包流动服务车, 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迅捷的服务和配件供应。
6.拥有完善的常发售后服务体系, 在全国各主要经销区域, 拥有400多个专业服务网点, 500多个县级配件服务网点, 为服务提供可靠的保障。
7.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4008878228, 采用社会化服务网站、经销商服务网站、公司本部派驻服务人员相结合、服务车快速机动突击的服务方式, 农忙时增派服务力量, 由客服中心统一调度指挥, 接到客户信息后及时安排、及时向客户回复、及时到达服务现场。
三、企社共建带来了企社双赢
1.农机合作社购买的农机数量大, 入户农民多, 厂家可以此为载体, 进行农机具配件的供给、开展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农忙前的维护保养、农忙作业时的维修服务、农忙作业后的季后保养等服务工作, 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维修资本, 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常发公司已在农机大户集中的地方建立了综合型的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农户们在当地就可以买到合格正宗的零配件, 并能够得到厂家维修、保养等方面“一条龙”式的服务, 深受用户欢迎。
2.企社共建使得农机合作社在经营管理、维修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 从以前的力不从心变为如今有了农机生产企业的鼎力支持, 农机维修服务更加及时, 而且质量有保障, 农机合作社的底气更足了, 心里更踏实了, 无后顾之忧了。
3.农机企业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的措施包括:免费培训固定的专业维修人员、农机操作人员;免费提供机具配套技术指导;免费提供农机具规划;优先建立特约维修服务点;实行优先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对部分机械延长“三包”服务期;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及技术咨询服务;在农忙作业期间, 为合作社提供农机、农业、气象、交通信息服务等。
4.通过“企社共建”, 农机生产企业拓展了销售渠道, 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生产企业更全面的维修培训和“三包”服务, 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生产企业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对策与建议
1.生产企业应成为农机社会化培训、维修服务的带头人
企业加大投入, 国家扶持, 企社共同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大中型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中心, 生产企业应成为农机社会化培训、维修服务的带头人。由于农机维修业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 收费标准低, 建设大中型农机维修中心成本回收期长, 因此建立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中型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中心刻不容缓。除企业投资外, 国家公共财政应予以支持, 并在各项优惠政策上给予倾斜, 各级政府财政也要在农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 支持维修服务中心建设, 为大中型农机具特别是高、新农机具修理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解决维修网点修不好、修不了的难题, 提高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和使用效率, 促进新农村建设。
2.加强规范管理
要健全制度, 规范运作, 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 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3.加大培训力度, 强化农机维修专业技术培训
随着现代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具投入生产, 对农机维修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从根本上讲, 提高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 只有提高农机维修网点的业务素质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农机维修质量才能得以保证。为此, 要重点规范维修行业从业标准和农机维修人员技术等级, 搞好农机维修网点资格认证, 强化技术培训工作, 并将培训纳入公益性培训范畴, 由国家实施培训补贴, 逐步更新维修知识, 聘请农机维修权威和专家讲课, 边学边操作, 切实提高农机维修及操作人员维护、保养、修理等实用技术水平。
4.在农机维修服务人员培训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 维修技能定级结果须与维修服务人员薪酬待遇及岗位晋升挂钩
将维修服务人员技能鉴定结果与维修人员的薪酬待遇、岗位晋升等紧密相连, 作为维修服务人员晋级及薪酬发放的主要依据, 是提高维修服务人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技能越高, 年薪标准越高, 常发高级技师年薪达8万余元。
(2) 注重培训内容和方式, 加强案例教学培训, 调动维修服务人员学习兴趣
对比其他教学培训方式, 服务人员更喜欢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可通过案例分析把知识和原理呈现给服务人员, 让服务人员在案例中寻找知识。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不会出现像其他教学方式那样的空谈, 避免了抽象, 使整个知识既形象化又具体化, 更重要的是容易理解, 在教知识的同时还传授了学知识的方法, 从而可以培养服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是一种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没有案例分析的课堂会很沉寂, 课堂气氛不好, 服务人员没有兴趣, 而案例教学就可以调动服务人员的兴趣, 充分挖掘服务人员的学习潜力, 学到知识, 学会了学习, 还能做到学以致用。
(3) 创新培训激励方式, 加强服务人员间学习比赛互动组织, 提高服务人员学习积极性
“听课大帮哄, 考试一起抄, 最后啥也没学到”是一些培训班的常见情况, 培训班学习最忌课堂沉闷、服务人员无兴趣、无积极性。企业要创新培训过程中的激励方式, 充分用好每个服务人员都有的上进心、不服输精神、团队精神, 每日组织服务人员间学习比赛互动, 对获奖服务人员口头表扬, 颁发有意义的奖品, 对未获奖服务人员进行鼓励, 充分调动服务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 可有效提高服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4) 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侧重实践动手能力培训
服务人员更喜欢接受动手实践学习, 更喜欢上午理论, 下午实践的培训方式安排。培训中如能对照实物讲解工作原理、构造、安装方法、主要出现的故障及排除, 效果会更好, 因为这样比较直观, 更好理解, 更有影响, 更易懂, 服务人员回去后更容易在实践中操作。要以实际农机应用、农业生产和市场为导向, 合理安排好培训教具及实践教员, 让服务人员多做实践学习, 多动手, 多做比赛, 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让每个服务人员都有兴趣参与实践动手, 做到学以致用, 保证培训质量, 而不是学以为考。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培训老师素质
鼓励教师深造学习、更新知识, 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理论基础, 又有市场服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对现有专职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培训, 补充新知识、新技术, 逐步使培训教师一专多能, 进一步提高胜任培训工作所需的素质。积极开展培训交流, 不固步自封, 学习各地先进培训经验, 增强自身学习能力。
(6) 增加资金投入,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增加对培训的资金投入, 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改善培训条件, 增强培训的发展后劲。同时研发培训模拟器材、器具和软件, 更新教学设备, 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
(7) 加强行业间企业培训交流, 互相观摩学习, 共同提升农机行业培训水平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8
1农机维修主体类型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江苏省农机维修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
(1)农机企业维修点。以销售农机为主,配备服务车辆,储备必要的零部件,落实农机“三包”规定和提升用户满意度,免费对“三包”有效期内、有偿对超过“三包”有效期的农机进行维修。农忙时优先对“三包”期内农机进行抢修。此类维修点的业务量占农机维修市场总业务量的50%以上,起主导作用。
(2)农机合作社维修点。农机合作社添置必要的维修工具和设备,主要负责农机合作社内农机具日常保养和维修。大部分农机合作社只有少量零部件库存,农忙时难以开展对外维修服务, 对高性能农机具维修能力较弱。此类维修点的业务量占农机维修市场总业务量的30%左右,起重要作用。
(3)社会维修点。储备少部分零部件,以维修业务带动零部件销售。农忙时抢修收费较高, 农闲时维修收费较低。此类维修点的业务量占农机维修市场总业务量的20%左右,起补充作用。
2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省农机局在举办全省农机合作社维修和机务管理培训班期间,专门就当前农机维修遇到的最大困难及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注:共有115份有效问卷。
2.1配件价格高,可靠性差
(1)配件市场管理缺失。对价格、质量缺乏监管,相同农机零部件售价不一,随意性大。
(2)国产和进口农机零部件价格和质量差距较大。国产零部件使用量大,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独资、合资企业生产的零部件有垄断性,质量可靠但价格高。经销商层级多,零部件利润空间小。为了增加盈利,部分经销商擅自提高零部件售价,有的甚至用国产件替代进口件。由于整机销售享受购机补贴和免税政策,而零部件销售没有补贴也不免税,因而,维修用户深感配件贵,修不起。
(3)机具更新变化快。农机具品牌和种类多、更新快,通用零部件少,加大了保障换件的难度。
2.2抢修难度大
(1)农机具使用时间短而集中。一般农机具在夏、秋两季使用时间约两个月,而插秧机使用时间更短。农机具使用分散,发生故障的时间集中,抢修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有的维修点实行24小时抢修,仍难以化解农机故障频发的矛盾。
(2)农机具种类多而分散。据调查,2014年溧阳市新增了12个大中拖、6个插秧机、7个联合收割机、12个烘干机品牌。品牌越多,零部件库存的压力和风险也越大。有些品牌的农机具分布范围达80~100 km,而维修网点基本上都设在县城或乡镇,离村庄较远。
(3)维修人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维修能力差。据调查,全省农机维修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的超过8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5%以上,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跟不上机具变化发展的需要。多数维修点为家庭门店式、作坊式经营资金有限,设备简单,修理种类单一,零部件不齐,业务能力差,效益低,经营者不愿加大设施、设备投入。
2.3维修效益低
(1)维修条件差。农机抢修工作经常需要头顶烈日、脚踩泥水,工作环境艰苦。如解决插秧机“拉缸”故障,需在水田抢修1~2小时,还时常会浸湿衣服。
(2)劳动强度大。农机作业时间紧,季节性强。如插秧机每年仅有10多天作业时间。农忙时报修电话不分昼夜,许多修理工每天只能睡2~3小时,有时要连续工作十几天,十分辛苦。
(3)经济效益低。农机整机销售免税,而零部件销售和维修须交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另外, 近年来维修人员工资上涨快,店面租金高,库存零部件占用资金大,导致维修成本高、效益低。
2.4机手忽视机具维修和保养
大部分农机手对补贴机具爱惜程度不够,重视个人投入成本,忽视财政补贴成本。因整机购买有补贴,维修更换零部件无补贴,有的机手就靠拆卸整机零部件搞修理。有的机手在保修期内超强度使用机具,过了保修期就转手卖掉。国家规定家用汽车保修期限不低于3年,而财政补贴购买的农机具保修期才1年。农机大多数在夏秋农忙季节使用,年均使用时间短。如果出现较大故障,耽搁使用,作业时间更短。由于保修期过后维修农机费用由用户承担,用户宁可买有补贴的整机,也不愿更换无补贴的零部件。
3提升农机维修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3.1改善零部件供应
零部件价格和质量是影响农机维修质量的重要因素。
(1)积极鼓励企业对农机常用零部件实行标准化生产,让更多的零部件能通用,禁止享受补贴机具的农机制造企业垄断经营零部件。
(2)建立和完善农机零部件质量价格监督机制,网上公示常用零部件价格,引导农机手索取维修票据,建立维修质量与价格投诉和纠错机制,实行价格监管和零部件质量抽查制度。
(3)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开展“互联网+”农机维修服务,让用户利用互联网直接订货,快递送达,化解常用零部件配送不及时和质量不可靠等矛盾。
(4)探索对农机维修服务外包和购买配件给予补贴,聘请相关维修人员对重点时节、关键环节所使用的主要农机具提供检查调试、 故障维修、保养入库等服务。根据机具保有量和分布状况,选择综合能力强的维修点,对使用量大、易损、通用的零部件给予适量存储补贴,降低零部件成本和库存风险。
(5)免除或降低零部件销售和维修税收。
3.2增强抢修能力
农机是七分保养三分维修。
(1)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和经销商必须指导机手正确使用农机具。要对初学者进行操作和保养培训(包括使用前注意什么、如何规范使用操作、使用后怎样保养等),教会他们做好农忙前后的机具保养检修。
(2)加强维修点硬件(设施设备、配件供给)和软件(维修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建设。 引导合作社集中购买同品牌农机具,便于企业做好机具使用和调试保养、检修维修工作。鼓励作业量大的合作社及抢修量大的维修点,储备农忙抢修替换农机具(备用机),增强应急能力。
(3)扶持维修点购置农机抢修服务车辆。对既能检查又能修理农机的车辆,参照扶持农机监理检验车辆的办法给予购置补贴;对农机售后服务车辆参照农机跨区作业的做法,免收过路过桥费。
3.3提高培训质量
依托农机制造企业、销售商以及农机职业技能院校和部分业务能力强的维修点,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调试、保养等知识培训,使农业机械像汽车一样得到定期(时)保养。利用光盘、视频、模型等开展教学,采取现场帮带、以老带新等办法,少讲课、多动手、勤拆装,提高维修人员实际操作本领。加大农机维修人才培训资金扶持力度,增加维修培训(包含农机经销商的维修人员培训)费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3.4加大扶持力度
对群众反映维修质量好、服务能力强的维修点给予奖励。重视对维修点尤其是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点的建设扶持及合理布局;坚持农机销售、维修和使用保养相结合,农机维修与其它维修、租赁相结合,拓宽维修可持续发展渠道。从农机购置补贴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机维修能力建设,鼓励农机合作社和社会维修点增强维修能力。
3.5积极化解矛盾
(1)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农机售后维修服务情况纳入购机补贴绩效考核,将售后服务不及时、群众投诉多、用户意见大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暂时取消其补贴资格。
(2)延长机具保修期。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农机产品使用特点,征求制造、销售、使用、管理等有关方面意见,参照汽车“三包”规定,按农机发动机工作小时,将保修期限延长为整机包修2年,主要零部件包修3年。
(3)加大农机维修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农机维修从业人员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支持开展农机维修信用、服务能力评价,加强农机维修信用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9
国家实施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农机具如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已走入农家, 柴油机、电动机、动力喷雾器等更是普及。而作为农机化生产重要环节的农机维修服务, 与迅速提高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相比, 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不能满足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1 农机维修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维修网点结构不合理
三级农机综合维修点多, 二级综合维修点少, 一级维修点更少;小规模维修网点多, 较大规模的少, 且多数维修网点以个体经营为主。
1.2 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
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差, 接受系统培训的人员少, 接受系统教育的人更少, 专业学历低, 理论知识缺乏, 与目前我国农机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
1.3 维修点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是小作坊式的, 设备陈旧不全, 只有电焊机、切割机、电砂轮和一些补胎、充气等简单的维修设备, 缺少必要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
1.4 没有继续培训的条件
农机技术的发展, 先进技术的运用, 需要维修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农机技术水平, 但现在大部分维修人员再培训渠道不畅, 缺乏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2 建立农机4S店, 提高农机维修水平
要实现农机维修行业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建立农机4S店。4S的含义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 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建立一定规模的维修车间, 配备齐全的工具, 拥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建立完整的用户档案, 由厂家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并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4S店为农机用户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 把用户的问题反馈到厂家。建立农机4S店可不断提高农机维修水平。
2.1 技术设备先进
农机4S店一般为特许经营, 经农机厂家授权, 按照厂家的要求建立。农机4S店建有一定规模的维修车间, 配备齐全的检测、维修工具以及完整的技术资料。
2.2 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
从业人员由厂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包括检测、检验方法, 故障判断方法, 维修方法与技巧等, 以提高4S店的维修能力。农机厂家推出新产品的同时, 就会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以保证新产品的正常运行。
2.3 专业维修能力强
由于农机厂家对4S店的技术支持, 可快速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机产品的维修能力。目前水稻插秧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机具, 已经运用了无级变速、电子监控、电液控制、柴油机高压共轨等先进技术, 一般的农机维修点不能很好地完成对这些先进农机具的维修, 而4S店由于有厂家的技术支持和专用的维修工具就可很好地完成对这些机具的维修保养。
2.4 为用户建立农机具档案
4S店在销售农机产品的同时, 为用户建立农机具档案, 记录相关的信息, 如产品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等, 以便今后为用户改进产品和维修保养机具提供准确的信息, 也为4S店的零件管理提供依据。
2.5 延伸服务
4S店根据农机产品的出厂要求, 对农机产品进行保养, 延伸服务,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农机用户在农闲时, 将农机具送到4S店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保养, 以提高农机具的可靠性。
2.6 形成农机维修行业的竞争机制
农机具及新农机具的推广工作只有正常运行、满足用户的要求, 才能得到认可, 这一点和产品的售后服务是分不开的。4S店售后服务好, 可提高厂家的信誉。农机4S店的建立方便了农机用户, 农机用户则根据各厂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选择购买不同厂家的产品。这就促使厂家自觉作好三包期及三包期后的农机维修工作, 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竞争环境。
3 结束语
4S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机维修网点少和农机维修设备落后、维修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更为农机生产企业与有机户搭建了沟通桥梁, 为实现农民、农机4S店与企业三方共赢提供了保证, 将有效带动农机维修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目前, 农机维修水平落后, 与当前农机具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为完善维修设备, 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 带动农机维修业发展, 经农机厂家特许, 建立农机4S店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10
1 抓更新, 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
随着垦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为适应牧场种植业结构的调高调优, 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牧场加大了农机更新力度, 提高了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牧场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 并出台购置农机具补贴配套政策, 加大个人购买农机具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调动职工更新农机具的积极性。自2009年起, 淘汰了原有东方红-75/1002等履带式拖拉机、E512/514等联合收获机。更新购置73.5kW以上轮式拖拉机6台, 玉米4行联合收获机4台, 并按动力配套农具。特别是玉米收获机的更新, 解决了牧场因玉米面积大、收获不及时影响秋整地进度等问题, 并实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的更新, 使巨浪牧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使玉米及青贮平均产量提高了10%以上, 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通过不断探索, 建立起“加快更新、集中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效益”的垦区小型农牧场农机管理模式。
2 强管理, 提高现代农机管理水平
巨浪牧场根据农机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设备不断更新的情况, 成立了现代农机服务中心, 坚持实行“六统一”管理, 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了农机管理水平。牧场利用原有4个作业区的土地连片、地势较为平坦、相对比较集中的优势, 在原有场机械化队的基础上扩建了机务区的“一场三库”, 牧场农机服务中心配齐配强了农机技术指导和服务人员。将全场的动力机械都纳入农机服务中心管理, 实现了“统一停放、统一调配、统一维护保养、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作业收费标准、统一结算作业费”的“六统一”管理。产权清晰, 农机服务中心基本建设由牧场投入、管理;农机设备归职工所有, 统一停放在农机服务中心, 按使用面积交纳管理费。2012年, 在牧场相关部门指导下, 由各车主自愿组合、制定章程, 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为农户代耕作业, 实行“种、管、收”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的机车实行单车核算, 车组机具更新是自主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营主体。经农机服务中心调配的机车到作业区作业, 由种植户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作业完成后, 由农机服务中心牵头, 农业中心、有机户、种植户在作业质量验收单上签字后, 方能到牧场计财科结算作业费。
牧场对农机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实行农机管理目标责任制, 做到人人有专责, 事事有人管, 办事有标准, 工作有检查、有考核、有结果。牧场对农机管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能者上, 庸者下, 平者让, 工作政绩与农机管理各项目标挂勾, 兑现奖罚。由于农机服务中心管理规范, 机具检修标准高, 技术状态完好, 没出现一例作业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的现象, 为农业增产、职工增收、企业增效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障。
3 上标准, 提高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
为了发挥机械化优势,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在农机田间作业各环节上, 坚持“标准、合格、安全、优质、高效”10字管理方针, 加强田间作业管理, 提高作业标准化水平。“标准”就是春播、中耕、秋整地等每项作业前召开作业现场定标会, 确立标准, 强化意识, 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合格”就是在每项作业前, 对参加作业的机具逐台、逐项进行验收, 不合格者严禁作业。“安全”就是安全教育到地头、到岗位、到参加作业的每一个人员, 并做到安全教育签字率为100%, 不得代签、漏签。“优质”就是按照农机作业质量验收标准对作业地号进行检查验收, 随时抽查质量, 结束后农机服务中心、农业中心、有机户及种植户共同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经全部签字后方可兑现作业费, 对达不到作业标准要求的, 不能兑现机车作业费, 并责令返工, 赔偿损失。“高效”就是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推广大机械作业, 严禁小型拖拉机从事深松、整地、播种作业。由于严格管理, 实现了深松、耙地、起垄100%大机械作业, 使田间标准化作业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在农机田间作业安全管理上, 首先, 增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 使参加作业人员安全受教育面达100%, 作业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完好、齐全。其次参加作业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 牧场农机部门进行严格检查, 对检验合格的发给合格证, 准予作业, 检验不合格的严禁作业。再次, 严格执行田间作业规程, 实现了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4 增科技, 提高农机培训和技术服务水平
牧场坚持集中培训学习与现场实际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加强对机务人员进行科技培训, 增强机务人员对现代农机知识的了解、掌握。每年农闲时节, 牧场农机部门借助阳光培训、职工致富培训等组织培训班, 聘请农机专家进行授课。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传送农机技术, 每年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 提高了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农场在引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中, 聘请厂家技术人员来场对驾驶员及机务管理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技术服务, 讲解使用与保养技术知识, 注重抓好新机具、新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近年来, 农场农机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紧紧抓住时令, 针对播种、插秧等农忙季节, 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 提供维护保养、故障排除、技术指导服务, 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做出较大贡献, 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好评。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11
关键词:农业;农机;社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43-1
1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正在不断调整,其生产方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由于农村建设及教育事业的推进,许多农村青年走向城镇,不满足于在农村种地干活,而留守在农村内的中老年村民由于身体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影响,无法从事大规模粮食种植,许多农村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各不相同。同时,随着近几年来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被推广到了更多的农村地区,其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现代农业越来越偏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对农机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难以迅速发展,进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规划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而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以及建设经验,大部分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缺乏统一的组织以及技术服务,导致农机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为农民提供完善服务的基础功能,其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缺乏系统规范,对于农机服务的收费问题以及服务问题缺乏标准,导致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作业质量高低不一,影响了农机服务体系的发展。
2.2产业化及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农机服务组织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覆盖面极为有限,同时由于其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为农民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粮食收获等作业服务。此外,农机服务体系的组织化的程度低,其管理模式简单,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3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的农机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同时缺乏系统培训,对农业生产和农机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高,无法为农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服务体系的从业人员要求。
3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的对策
3.1建设信息网络体系
针对农机服务组织缺乏系统规划而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提供资金帮助,使农机组织有一定的资金用来采购电子信息设备,并及时通过互联网将各地区散乱的农机服务组织联系起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在网站上发布有效的技术、市场等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3.2完善现代化服务体系
通过各地区农机服务组织的上下联动,从最基础的村级开始向市级、省级跨越,及时建立起完善的联动机制,由市级或省级单位协调,为县级农机服务组织提供管理、信息发布、农机产品及其维修等多种服务,而县级组织则为基础地区提供产品以及专业的技术服务,逐步完善促进农机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利用市级或省级服务组织的资源以及资金较为丰富的特点,可以及时协调各基础组织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科学知识的教导等内容,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3.3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环境是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县级或市级农机服务单位可以设置举报投诉电话,或是举报邮箱,让农民能够及时反馈或投诉或举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使得农机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以及国家资金的投入和政策帮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达到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调范,舒云飞,等.加强农村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机科技推广,2008,(11):28-29.
[2]闰磊.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启示.现代农业科技,2008,(18):366.
[3]张晓辛,唐国华.江苏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趋势.农机化研究,2009,(3):234-238.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篇12
1 作业服务公司建设情况
1.1 股份制改革, 实现管理公司化
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 进行股份制改革, 按照股份制公司要求注册成立, 注册资金和参股资金均按照股份比例由股东现金入股和农机具评估后入股组成, 股权清晰。3家公司还分别出资金对原社员拥有的闲置农机具进行评估和收购, 盘活了闲置农机具。3家公司改革了运营机制, 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均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并下设机械耕作、机械栽植、机械收割、农机维修等作业服务组, 总务或财务部门。在管理上实行“五统一”, 即统一安排作业、统一调度机械、统一供应油料、统一机具维修保养、统一作业标准。制定了生产管理、维修管理、配件管理、油料管理、员工岗位职责、对外作业服务标准等制度。在经营上统一作业服务品牌、作业服务价格, 以规模降成本, 以管理促效益。农机作业服务公司职责明确, 服务规范、收费合理。
鄞州与时、余姚田螺山和奉化宁绍等3家农机作业公司股份制建设基本情况见表1。
万元
1.2 资源要素有效整合, 实现作业效率倍增
作业公司拥有的农机具以大中型高性能机械为主, 农机装备“高、新、全、专”, 同时公司将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有效整合, 既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 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同农户、自我服务型合作社相比, 农机具使用时间从每年一季提高到每年三季, 年使用率提高2倍, 单季作业量比平均水平提高1倍。如鄞州与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具作业量, 大中型拖拉机达到了53.3 hm2/ (台·季) , 插秧机达到了40 hm2/ (台·季) , 收割机达到了73.3 hm2/ (台·季) , 比鄞州区同类机型平均作业量高1倍左右, 该公司的作业服务量与鄞州区洞桥镇全镇的作业量相当, 由于农机具的使用率提高, 作业机械数量仅需该镇的一半。余姚市田螺山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在成立前 (合作社期间) 平均单机作业量为14.3 hm2, 公司成立后, 对原社员机具进行收购、盘活, 拥有机械73台, 服务面积5 000hm2, 平均单机服务面积68.5 hm2, 是成立前的4.8倍。详见图1。
1.3 项目服务区域化拓展,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3家公司服务模式多样化, 提供菜单式、全程式等一系列农机社会化服务, 其经营服务范围区域化特点明显, 具有拓展迅速、作业半径大、辐射能力强等优势。如宁绍公司2014年8月成立后作业服务范围已延伸到江口、西坞、岳林3个乡镇, 到12月服务面积达到1 666.7 hm2;田螺山公司2014年8月成立, 到12月作业服务面积达到5 000 hm2, 作业区域包括三七市、河姆渡、陆埠、大隐、丈亭5个乡镇;与时公司2014年6月成立, 到12月作业服务区域包括洞桥、鄞江、集士港、横街和高桥5个乡镇, 作业服务面积达3 666.7 hm2:3家公司作业服务面积是合作社平均作业面积的3~9倍, 如图2所示。
规模化的作业服务也为宁绍、田螺山、与时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半年不到时间3家公司经营服务收入分别达到240万元、585万元、380万元, 净利润分别达到25万元、69万元、58万元, 大大高于合作组织平均经营服务收入38.9万元、利润7.8万元的水平, 如图3所示。同时社会效益显著, 3家公司作业服务收费比当地收费低20%~30%。田螺山公司将机耕和机收收费标准从1 500元/hm2降低到1 050元/hm2, 开沟从900元/hm2降低到675元/hm2, 既为广大农户省本增效, 又为公司争取到了大量作业订单。由专业作业服务公司、专业作业服务人员开展专业作业服务, 是解决宁波市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有地不会种、有地无人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有利于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2 进一步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的建议
2015年宁波市又新成立了4家作业服务公司, 全市7家作业服务公司经营服务范围快速拓展, 作业半径快速扩大, 截至4月30日7家公司已作业3 333.3 hm2, 成为区域内农机作业服务主要力量。但在作业服务公司组建和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因而提出以下建议。
2.1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指出, 今后主要任务是“积极推动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 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股份制作业公司、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租赁公司等”, 在政策扶持上强调“积极推动已有扶持政策的落实, 同时创设新的政策扶持措施”。发展作业服务公司是宁波市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有效举措, 根据作业服务公司机具多、资金占用大的实际情况, 建议专门创设新的政策扶持措施, 对作业服务公司实施购机补贴累加补助政策。
2.2 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农机作业服务公司需交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如鄞州与时公司房土两税支出约1.5万元, 余姚田螺山公司约需2万元, 虽然额度较少, 但公司利润低, 按纯利150元/hm2左右来计算, 需分别作业100hm2和133 hm2, 对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来说有一定压力, 建议予以免征。此外作业服务公司虽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 但实施先征税后退税政策。由于作业服务公司作业服务面积大, 预征税金比较多, 而不少农户是秋后支付作业费, 作业公司垫付压力大, 且退税时间一般在第二年二三月份以后, 造成公司平时大量资金被占用, 春备耕期间资金周转不及时。建议作业公司享受合作社政策, 不予征税。
2.3 进一步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