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2024-10-06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精选12篇)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1

近些年, 我国各地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快, 据统计, 2012年安徽省各类农机合作社已达到1600多个, 由于农机合作社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的客观需求, 将广大的农机拥有者与使用者有机地联结起来, 实现了农机服务的规模化经营, 提高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上, 有着明显的优势和作用。同时也因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快, 其维修服务体系普遍滞后, 这将影响合作社整体作用的发挥和发展, 所以加强农机合作社的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一、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落后的根源

1.开始政府未能较早地把农机合作社的维修服务功能列为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连续九年的购机补贴政策、连续多年的农机合作社发展奖励政策等, 虽然在购机入社方面, 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但在农机维修服务功能建设方面, 因没有相应的投入和政策拉动, 无形当中被忽视, 因而导致了维修功能的滞后。

2.有些入社社员的初衷, 未把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项目摆上应有位置。多数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社员是带机入社, 且其入社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跨区作业所遇到的诸多困难。这类作业组织相对来说比较松散, 加之建社时他们往往更注重场地库房建设, 因而维修服务功能被轻视了。

3.有关部门争取的力度不够, 未能引起上级机关对农机合作社维修服务功能的重视。作为以提供机具作业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服务组织, 其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而且更多地反映到机具技术状况的发挥。假设没有平时对机具的维护、维修作保障, 如果机具出了故障不能及时地排除和修复, 就会直接影响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这是农机合作社内部相互依赖关系决定的。一方面, 对维修服务功能认识上有差异;另一方面, 由于有关部门争取上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 致使农机合作社及社会性的农机维修服务功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协调发展。

4.过分依赖产销商对售后服务的宣传, 使农机合作社自身忽视了维修服务功能的建设。购机前至购机后的“三包”服务期内, 由于听到更多的是三包服务的宣传和承诺, 对于维修是否方便, 并没有具体的概念。而事实上靠三包维修往往远水不解近渴, 出了三包服务期的维修更麻烦。而依靠社会上的维修网点, 又往往难以满足维修服务需要。

二、具体措施

为了在农机合作社原有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功能, 根据实际情况, 本着少投入、见效快的原则, 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功能与提升技能素质结合起来。

作为拥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农机合作社, 一方面, 应设法建立和加强自身的维修服务功能, 确保自身农机维修的及时性和整体效益;另一方面, 也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做好社内的规范管理, 大力提高机手的责任心和使用维修技能, 及时对作业机具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 消除隐患, 减少故障率。

2.建立严格的维修保养制度。

一方面, 机具有了故障要及时修复;另一方面, 平时也要按规定的维修保养制度, 按计划、按厂方提供的说明书对机具进行保养。

3.开展自身维修服务与开展对外承修业务相结合。

在重视维修服务功能、满足社内自身维修服务的同时, 可以借助自己维修能力、配件供应等有利条件, 延伸自己的服务链条, 使之成为社会上农机维修的医院和配件供应点。这样, 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就不再受作业季节所制约。

4.壮大维修服务功能与壮大合作社的整体服务水平相结合。

作为农机维修服务为主的农机合作社, 可以吸纳社会上的有机户或作业合作社, 建立更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合作组织;农机维修服务功能暂时还不够强的农机合作社, 也可以吸纳有维修能力的维修网点, 建立服务功能更齐全的合作组织。而且, 他们都可以通过政府出面, 搭建“政企社联动”的服务平台, 特别要调动农机生产企业在农机维修功能建设方面, 发挥配件、维修技术及培训乃至专用维修设备方面的积极性, 使之既整合社会维修资源, 又通过市场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生产企业也可以把信得过的合作社作为自己产品的定点维修单位。

三、 结束语

经过几年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分析, 农机合作社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我们已对农机合作社总体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只要农机合作社和有关部门, 真正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维修服务功能重视起来, 形成共识, 改进不足, 讲求实效, 维修服务体系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同时也要求政府在组建农机合作社的同时, 要考虑机具的维修问题, 并相应的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这样才会推动农机合作社不断地得以健康发展。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2

文/guijiuli桂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要素,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要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发展多种经济结构、经营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促进机具、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中介服务公司,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合作组织,既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在组建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机户的意愿和选择,不能强迫命令,要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机管理部门要正确引导,有效扶持,协调服务,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无所作为;既要主动介入,又要摆正位置,引导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值得强调的是,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必须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争取将农机服务组织纳入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范畴,对于争取优惠政策、寻求支持非常关键。

二是强化培训指导。在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下,一方面要强化对现有农机服务组织的指导,在“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其建立健 1

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合作理念培养、安全生产教育等活动,树立农民的合作意识,激发群众的合作热情,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农机户特别是农机大户的培训,造就一批有实力、懂农机、会经营的农机服务组织领头人。

三是培育典型示范。选择一批发育成熟、机制健全、具有活力的农机服务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努力培育典型、打造亮点,并由点带面,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信息平台。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以省级农机化信息网为龙头,各市县信息网为骨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通过设立农机服务电话和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信息,沟通交流情况,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强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预测,及时向农机服务组织及广大农机户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的信息,做好信息引导,提高农机信息化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增强信息收集、分析和运用能力。

五是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促进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农业机械,引导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投入,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

对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综述;服务体系;建设

1.为“造农机”出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县农机装备水平近些年虽有很大提高,但与现代化要求比相距甚远。特别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加速流入二三产业,既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危机,也是加速机械化发展的良机。如何化危为机?一是要谋未来。不谋一时不足以谋一世,不谋一域不足以谋全局。根据我县水稻面积大、机插秧水平仍然偏低的实际,在引进推广插秧机上求突破,力争3年内达到拥有量1千台规模。二是要攀亲戚。鉴于我县农机工业的技术差距和市场短板,在用户、企业和高等院校或研发机构之间牵线搭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化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发挥农机部门的行业优势,主动与周边县区及省市农机部门衔接,通过召开发布会、展示会、培训会等方式,协助企业推广产品,抢占市场,发展壮大。三是要优化环境。在办证、收费、检查等方面松绑减负,为企业撑腰壮胆、保驾护航,真正做到围墙内的事政府不干预,围墙外的事企业不操心,使企业轻装上阵,茁壮成长。

2.为“用农机”给力

农机的使用者是农民。虽然普九学历教育成绩斐然,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有所改善,学用新技术的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近年青壮年农民大多从事二三产业,因而农民“用农机”的能力依然十分欠缺。据4个乡镇20个村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业生产者中,50岁以上的占87%,60岁以上的占59%,初中以下的占81%,小学以下的占53%。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大有用武之地。一是要配套餐。利用自身技术密集优势,为农民提供通俗教材,让农民听得懂、记得牢、用得好。除农机化学校培训机手外,县乡农机推广站要把课堂设到田间地头,搬到专业大户,搞好上门指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展示会、现场会等机遇,把课堂做大,把功课备细,把学员教会。二是要当保姆。农机具的精密程度、作业环境、保养水平相对较差,故障率高,而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又比较强。抽样调查显示,牌证管理的农机具,有43%的机手遇到过自己无法修理的故障。经销商提供的“三包”服务,虽然可以基本解决维修问题,但少到耽误1天,多则2天;而且还会以更换零件等理由,收取不明不白的费用。因此,县乡农机推广人员都应该成为农机修理保养的行家里手,农民召之即来,来之能修,不误农时,农忙修理,农闲保养。三是要保安全。县乡农机推广部门要同交警、农机监理、农机校密切配合,对机手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宣传,做到病机不作业,酒后不驾车。农机监理部门应当主力军,不仅要搞好年检年审,而且要加大日常巡查执法力度,查处违章作业,减少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

3.为“管农机”造势

虽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县乡农机管理部门仍然有一定的行政职能,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否则就是失职。一是要补合规。一方面尽力争取更多的购机补贴份额,做到应补尽补,不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做到该补才补。当前要特别防止农机具外流,不让投机者得利。一旦发现套取补贴,应立即启动纠错程序,确保补贴资金安全运行。二是要保运转。一方面,纳税人的钱养活行政部门,我们要恪守本份,勤俭清廉。但另一方面,基层农机部门仍很弱势,尤其是乡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环境艰苦,待遇偏低,应该为他们鼓与呼。当前要突出解决公共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积极汇报争取、增加购机补贴和机插秧推广工作经费,保障基本生存和工作需要。三是要扬清风。在全县农机系统大力倡导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爱岗敬业、治乱治懒、治奢治庸,激励年轻干部职工自学成才,及时向县委推荐使用,彰显农机系统人才辈出的良好形象。

4.人要瘦身

人员臃肿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通病。因为人多相碍,只谋人不谋事,不见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情况屡见不鲜。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思路实行满负荷工作,尽量减少行政人员。但人事改革分流又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难事,必须放到国家大政策的背景下才能有所动作,否则非捅篓子不可。终极目标达到人员能进能出、人人奋勇当先、能者上庸者让的良性循环。初步设计,划分行政职能、事业职能、服务职能。行政职能是农机监理、购机补贴,现有站办予以维持。乡镇农机员只承担行政职能,村级农机核查员(安全员)配合承担行政职能。事业职能是农机推广、农机驾驶员培训,设立推广培训中心。其余为服务职能,负责为农机工业、农民使用和维修农机提供服务。目前的服务职能还很弱,可以考虑由县农机局(站)设立服务中心,每3-4个乡镇设立一个服务站,每站安排3-5名熟练的维修人员,指导、督促和配合农机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为农民提供使用和维修服务,全县服务骨干队伍控制在20人左右。退休减员后核减编制。目前的问题有2个,一是县农机局(站)自身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真正学农机、懂农机的专业技术人员太少,而近6年来又一直没有招录补充,致使青黄不接,人才断层。二是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当公务员,吃财政饭,甚至搞一个“参管”都会有一种优越感,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要建立人才竞争上岗、合理流动的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他人员比学赶超。

5.事要搞活

农机监理、购机补贴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注意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内外勾结套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失职渎职、贪赃枉法的工作人员,要付出高昂的政治和经济代价。让工作人员时刻如履薄冰,警钟长鸣。要畅通行政工作人员的晋升通道。按照德能勤绩,提职加薪。推广培训中心要引入竞争机制。将工作人员姓名、专业特长、技术职称、培训业绩等资料挂牌公示,服务对象可要求享受“点菜式”服务。工作人员的业绩能量化的一律量化,根据事业业绩,给予经济上的奖罚。服务中心现阶段可引入激励机制。确定每个服务站、服务人员的基本工作范围和基本工作任务,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

6.结束语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4

但是从青冈县农机维修体系的实际情况看, 发展明显滞后,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 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维修网点的升级改造, 提高维修能力, 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青冈县现有农机销售网点75个, 农机维修网点89个。三级网点16个, 其他均是四级点或专业维修点。全县仅有5家能够承担中小型农机的售后服务。从维修人员素质上看, 工程师3人, 助理工程师8人, 维修技术员174人, 其从业人员均为初高中文化水平, 技术等级以初、中级为主。从维修设备上看, 全县农机维修网点共有大型设备31台, 其他维修设备480台。全年可以维修大型农业机械304台 (套) , 小型农机具2385台 (套) , 纯收入400万元。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 维修方式以换件为主, 手工维修、露天维修占85%以上。

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1年县级农机各公司, 农机一、二、三修造厂, 各乡镇农机供应部和修理厂相继解体以后, 企业技术人员逐渐外流, 设备变卖, 导致农机维修、销售行业一蹶不振, 步入低谷, 销售能力和维修能力急剧下降。近年来, 在中小型农机具的维修技术上, 虽然有所突破, 但是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主要原因是:

一是农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文化素质低。尤其是乡镇级农机维修网点, 专业毕业人员较少, 有的仅有初中文化, 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过程缓慢, 所以在农机具维修上主要以更换零部件为主。

二是农机维修设备简陋。所有的大型农业机械维修设备均是20世纪80年代购置的, 技术落后, 状态极差。如老式车床、刨床、燃油试验台等。小型设备非常简陋如:电焊机、气泵、台钻、吊车、油压机、铰刀等。在农机修理过程中, 由于缺少必要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 农机具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农机维修行业数量少, 还没有形成规模, 技术人员素质低, 维修能力差, 同时缺少大型修理设备, 难以承担大型农业机械的保养和维修。农民机具出现故障, 只能等待厂家技术人员或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修理, 不但浪费大, 而且影响机械正常作业, 减少收入。所以, 在各农忙季节出现农机户“修车难”的问题。

三、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实施的载体, 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则是农业机械正常进行生产作业的关键, 为此, 各级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 加大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投入资金, 扶持农机维修行业升级改造, 提升维修能力, 解决农民修车难的问题, 为农机化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财政部门应当考虑从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中划拨出部分资金投放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上, 用于大型修理设备补贴, 促进维修行业设备的更新换代, 升级改造,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重点扶持县级, 逐步健全乡级。优化发展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规模较大、信誉良好、有一定修理能力, 并自愿接受农机部门管理的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中心, 使之成为当前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强基层农机维修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机维修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大型农业机械的选型购置过程中, 应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入厂或各大经销公司参加观摩学习, 了解引进的大型农业机械结构原理、使用性能、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等技术。厂商应当减免一定的费用, 提供最好的技术培训。这样才能让基层农机维修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农民修车难的问题。同时, 也可节省厂商在售后服务上设立维修站或派出技术人员等车船往返费用,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可谓一举两得, 互利双赢。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5

摘要:本文以农机服务组织定义入手,介绍了发展和完善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就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发现了目前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部分组织不规范、内部机械构成不合理、县区间发展不平衡等一些问题,并对此作了进一步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引导、规范服务组织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等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机服务组织体系调查分析

农机服务组织主要指以从事农机作业经营服务为主的各类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农机中介组织和农机经纪人,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将分散的有机户组织起来,开展社会化服务,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实现了小生产经营与服务大市场的对接。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机手收入,维护农机服务行业利益、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而且对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也有着重要意义。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地区,拥有开展农机化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几年来,菏泽市高度重视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对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总结分析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初步的参考和理论依据,将会对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一、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菏泽市现有农机服务组织总量为407个,其中,县级农机服务组织11个,乡镇级200个,村级196个。主要类型包括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管理站、村集体作业队等,其中农机协会132个,占全市农机服务组织总量的32.4%;农机专业合作社156个,占38.3%;农机管理站70个,占17.2%;村集体作业队49个,占12.0%。服务组织多以农户带机入会、共同经营、共担责任、收益按资金、人力、作业效率等综合因素分配的经营方式,90%以上的农机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农机总值都在50万元以上。服务组织内机械作业效益较好,单机收入相对较高,以2008年三夏期间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为例,散机由于作业的盲目性等其他原因,单机收入一般在2.5万元左右,隶属服务组织的收割机在农机服务组织的统一组织下,单机作业平均收入在3.5万元左右,约为散机作业收入的1.4倍。

二、主要特点

(一)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多、种类全。菏泽市共计158个乡镇,农机服务组织总量407个,农机大户4083个,农机服务组织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全市农机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但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区、乡镇,农机大户基本遍布全市各个乡村。服务组织种类包含农机作业综合服务类、单项专业服务类和中介服务类等。各类服务组织能够根据农民群众不同的实际需要,开展优质、高效的农机服务,满足当地单项作业、订单作业、土地代耕制等农业机械化作业需求。

(二)农机服务组织结构合理、联动性好。县、乡、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数量比约为1:19:19,三级服务组织结构合理,既能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密切联系群众、能够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的优势,又能通过不同级层的服务组织加强政府、农机部门与农机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政府对农民购机、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引导与调控,保持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收益高,示范带动效果突出。农机服务组织在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中,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示范带动效果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开展跨区作业。2007年,菏泽市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和骨干,全年共派出农机跨区作业队300多个,带动90%以上农机专业户2.4万台套机械辗转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1200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5亿元。二是组织协议订单作业。在三夏三秋前,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考察作业市场,与周边地区签订作业协议,开展农机订单作业,有效减少了机械的盲目流动,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机手效益。三是开展一条龙作业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由于机械数量多,配套结构合理,可有效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服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作业收益。据有关部门统计,相同条件下,服务组织成员相对一般散机户一年可多收入0.8-2.2万元。

(四)地方政府部门重视程度高,发展势头良好。一是市农机局在认真调查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和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二是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列为全年农机化工作重点,纳入全年考核办法,对相关科室实行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不达标一票否决制。三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省份、地区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快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步伐。2007年9月,市农机局在组织专门人员到东北学习考察后,召开专门会议,深入分析学习东北三省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四是召开农机服务组织专题座谈会,对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进行全面部署。2008年4月,菏泽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牡丹区召开,会议要求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引导,充分发挥服务组织协调、组织和纽带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在积极争取和创造有利条件的基础上,运用

市场手段,推进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运行规范、结构均衡、分布合理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到今年年底,全市力争50%以上的乡镇建立农机协会,到十一五末,农机服务组织总数不少于1000个,基本形成适合全市农机化生产的农机服务新体系。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基层服务组织内部机械结构配置不合理。部分基层服务组织远期规划不清晰,加盟要求低,带机即可入户,没有考虑服务组织内部机械合理配套比,尽管机械数量和农机总值很高,常常是某些大型机械过多,配套小型机械不足,或小型机械过多,大型机械缺乏,机械配套比不合理,开展“一条龙”作业和土地代耕制等综合作业的能力受限,机械利用率低,机手收益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组织建设不规范。全市407个农机服务组织中,在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共计30个,注册率仅为7.4%,情况最好的东明县也只注册了12个,占全县农机服务组织的24%,部分县区只有1-2处注册,有的县区如曹县、郓城甚至全部没有注册。多数农机服务组织保持在自发组合、自由经营状态,农机经营收益相对不高,有的服务组织虽然暂时取得较好收益,但下一步发展前景不清晰,急需进一步规范与引导。

(三)县区间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不平衡。全市共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407个,其中,牡丹区、巨野、东明、单县拥有285个,占全市农机服务组织总量的70%以上,农机服务组织最多的单县,拥有量高达116个,占28.5%,农机服务组织数量最小的县区定陶只有14个,约占3%,各县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严重不平衡。

(四)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资金缺口大。农机服务组织多由农民自发组建,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需求,资金缺口较大。同时,由于受文化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农民自发组织的服务组织都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服务组织进行规范与引导,使农机服务体系发展步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也需求一定量资金的投入。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引导。农机管理部门要在对全市农机服务组织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服务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政策与详尽的分类引导方案,帮助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和完善组建模式、运营方式,使其逐步走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联合工商、民政部门根据农机化发展实际需求,控制农机服务组织各类型数量比,优化服务组织构成结构,增加服务组织整体作业效益。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及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业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走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路子。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较差的县区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和带动落后县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实现新的突破,推进各县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均衡发展。

(四)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对服务组织的宏观调控与引导,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为最终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建设现代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顾吾浩.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农村经济,2005年第7期

[2]白冬艳.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农业经济[j].2003第10期.[3] 杨锋 杨敏丽.我国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4] 姜明伦,于敏,郭红东.农民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3期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6

关键词: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机的有效使用和推广对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也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机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农机的有效推广、农产品的增产、农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强度的降低、劳动成本的减少具有突出的作用。

1 我国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包括,国家、省、县、乡四级。这个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和政府机构的调整,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得到不断的变革与健全,促使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到快速的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是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属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机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的权力使用主要由政府来掌控,农机推广机构在经费使用、活动开展、农业设备引进等方面没有完全的行使权力,削弱了农机推广机构部分人员的业务工作和执行能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对农机推广的不重视和激励机制的缺乏,造成农机新技术推广受到阻碍。

1.2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区域设置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机推广服务体系虽然形成了国家、省、县、乡四级架构,但部分地区仍不健全。一些交通不便和发展较落后的乡(镇)还缺少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设置或者是缺乏专业的农机推广服务人员。这些地方在农机推广服务工作中只能依靠抽调人员或者临时聘请专业人员来完成,这些人员对推广区域缺乏足够的了解,势必会造成农机推广工作的落实不到位。而交通便利和发展较好的乡(镇),一般都设立了农机推广站,且有3人以上的工作人员。农机推广服务的设置存在着区域设置不平衡的现状。

1.3 农机推广经费不足

农机推广机构属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机构的经费拨付均是由政府进行财政拨款,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有效发展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撑。可是现阶段政府对农机推广服务投入的资金有限,造成农机推广工作受到阻碍。而且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比较低,机构的配套基础设施落后或者缺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

1.4 农机推广服务机构队伍素质低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机推广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始精简,一些留任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偏低,导致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低。

2 我国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2.1 健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管理机制

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农机推广管理队伍和基层工作人员,分配好每个人的职责,提升农机推广的工作效率。另外政府要推出相关政策对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扶持,提升对于农机推广服务的重视力度,财政局和人社局要积极配合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各个部门协同运作,保证农机推广工作充足的物力、财力、人力资源的支撑。

2.2 优化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区域配置

对现阶段各地区农机推广机构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进行逐步完善,充分开发已经建立的农机站的效能。在交通不便利和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配备农机站,并安排适当的工作人员进行农机推广工作。保障全国农机推广体系中各级农机站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

2.3 加大经费支持

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服务部门,机构的经费都是由政府进行拨付。要提升区域农机化水平、增加新型农机设备的利用、提升农业劳动力工作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出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就需要保障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这离不开政府足够的经费支持。另外,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来进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保证政府的拨付资金都能落到实处。

2.4 引入新生力量.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7

截至目前,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46.1万k W, 拥有拖拉机41.1万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44台, 拖拉机配套农具7.5万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620台, 秸秆还田机1797台, 玉米收获机662台, 免耕播种机达到2250台, 深松机92台, 农用运输车36 375台, 农业机械原值达到9.87亿。这些大型、新型、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迅速普及, 为加快农机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农机维修行业是农机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优化产业布局, 以适应农机化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 现状和做法

河北省沧县目前共有农机维修厂点120个, 从业人员207人, 其中, 绝大多数为三级维修点, 基本满足农机维修的需求。2014年共维修拖拉机1.25万台次, 维修其他农机具1.6万台次。

1.1 健全维修服务网络,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乡、村建立起维修各类农机的维修厂点和专项修配点, 并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1.2 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 提高维修人员业务水平

(1) 认真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严格按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发。

(2) 组织农机维修工人培训, 重点培训法律法规和维修技术知识。

(3) 与工商部门密切配合, 对农机维修厂点进行全面检查, 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 维护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1.3 落实亲民惠农政策, 实施免费维修减负

一些维修站每年对机手的农业机械实施两次免费 (工时费) 维修服务, 切实为农机手解决后顾之忧。

1.4 创新农机维修思路, 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发展

(1) 在“三夏”、“三秋”季节, 组织农机技术人员, 建立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 深入乡村开展农机维修服务。加强宣传, 让农机户认识到农机维修的意义, 做好自我检修工作, 保证机具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解决维修疑难问题, 使机具顺利得到维修, 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2) 鼓励机手参加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目前, 全县基层农机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5家, 有的合作社为社员和机手提供维修服务。例如, 沧县建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坐落于沧县李天木乡北阁村, 于2010年7月正式成立, 并进行了注册。目前合作社从事维修服务生产设备50台套, 维修配件原值53万元, 并有生产车间、维修车间各一处, 共400 m2。合作社配备专业农机维修服务人员22人、农业技术人员16人, 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农业机械的生产、改造与维修。每年维修改造播种机2400台, 维修大中拖拉机400台, 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600多台, 年配件收入21万元, 维修收入38万元, 受到了当地机手的欢迎。

2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近几年,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全县农机总动力和农机保有量增长迅速, 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保障了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 促进了农业生产各个阶段农机作业的顺利开展, 为农业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维修人员业务水平低

农机维修厂点的农机维修人员文化不高, 技术水平较低。部分维修技术人员仅凭眼看手摸来进行农机维修, 没有经过系统的维修技术培训, 维修水平低, 维修方法比较落后, 成为农机维修行业的突出问题。

3.2 缺少农机维修设备, 维修技术手段较落后

农机维修厂点普遍缺乏农机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 设备配备不全, 发现农机故障, 一般采用更换零配件的方式维修机械。部分配件质量差、性能差, 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3 农机手对农机的日常维护保养不重视

活多时, 驾驶员怕耽误赚钱, 有了小故障不及时维修, 严重威胁着农机安全生产。

3.4 农机维修效率不高

虽然部分生产厂家提供了三包维修点, 但由于维修服务点少, 影响了农机故障的正常维修和农民农田作业的经济收入。现有的维修点没有配备专用维修工具, 维修质量差, 效率低。

3.5 农机维修管理经费不足

农机维修服务点申请开业, 农机管理部门只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不收任何费用, 而且财政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 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

4 加强体系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的常规监管

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 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核发条件, 给农机维修厂点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保障市场规范运作。

4.2 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综合素质

构建一支优良的基层农机维修队伍, 对基层农机维修厂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不断提高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4.3 加强对机手的安全教育

使机手重视日常维护保养, 发现机车故障及时维修, 防止机车带病作业, 造成农机安全事故。

4.4 构建农机维修网点监管机制

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配合, 加强对维修网点的管理。

4.5 督促厂家搞好农机三包服务

生产企业要建立更多的售后服务站点, 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及时提供维修技术服务。企业要充实三包人员, 备足零配件, 出现故障及时排除, 以免贻误农时。

4.6 对规模较大的维修厂点进行重点扶持

国家要不断完善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 帮助农机维修网点实现设备的更新, 改扩建维修厂房, 引进先进科学的维修检测设备及技术,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2004年以来,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热情空前高涨, 大型、复式、高技术含量农机大量增加。河北省沧县农机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呈现出新的特点, 以往的农机修配布局、设施和技术已明显滞后于农机快速更新换代的形势要求。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8

1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农机发展进程迫切需求

第一,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农机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特别是大型机械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农机化的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

第二, 行业规则对农机购置的补贴规模逐渐增加, 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大大激发了农业生产者进行购买使用的积极性, 并促进了农机化的普及进程。

第三,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壮大,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延伸, 大量的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精细播种机等高性能农业机械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 由于农业产业的结构的不断调整, 粮食生产的方向也在向优势经济作物靠拢, 并且农业种植业也在向副产品进行进军, 社会的生产需求促使农机技术的需求有产中向产前、及产后扩展, 也大大促进了农机化给农业生产提供的技术支撑。

第五, 国家政策的转变是农机化发展建设的最大推动力,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适度流转的政策大大促进农机设备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作物的集中生产及管理可以使大型农机具发挥用武之地, 并且这种成套技术设备的推广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及时间资源。

1.2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变农村现状的迫切要求

目前, 农村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转移到二、三产业, 而滞留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加上不少农民购置农业机械成为新的农机手, 一时半载难全面懂得农机技术知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农机一旦出现故障, 需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作后盾, 及时帮助修复, 让农民购农机放心, 用农机舒心,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起到了后勤及保障作用。

1.3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节能增效的需要

农机维修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良好技术状态和较高利用率。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必然造成机件自然磨损、配合间隙变化等现象, 使机具的性能下降、油耗增加、故障产生。据有关实践证实:维修一台拖拉机的能源消耗仅为制造一台拖拉机能源消耗量的7.9%。可见农机维修业是最经济的二次开发产业。农机的旧件修复代替更换新件, 会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从而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因此, 农机维修业具有节能、节材、提高使用效益的作用、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节能增效的需要。

2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使用群体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不够重视

农机维修及服务体系的建设, 不单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 更加关系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所以只有不断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高效快速发展, 并发挥农业机械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的优势作用。现阶段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普遍缺乏重视, 农民自身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认识也不够专业, 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和农机维修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特别是大型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需要维修服务。

2.2 基层农机维修服务站的管理方式不够严格

由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及资金能力有限, 就导致了农村基层农机维系服务点的工作管理不够严格,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团队。农机维修体系的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维修人才, 目前我国相关人才储备, 特别是大型机器维修的人才储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且服务站点的规模也没有形成专业化、集中化的统一管理。

2.3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生产和维修进行约束

特别是在三包期间的农机设备, 农民由于缺乏相关权益意识和法律常识。很多厂家和部门疏于自身责任的实现, 导致农民农机使用难、保养难、维修难的现状。现阶段农民在要求进行保修维护时往往遭遇的门槛过高, 一些列繁复的手续导致农民没有了维权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法律法规的匮乏让很多生产商及维修站点钻了空子, 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4 政府没有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

政府及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既没有政策扶持, 又没有资金投入, 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很难促进农机维修业进一步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但政府没有给出明确的调整方向, 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技术支撑, 给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完善带来了很大困扰。

3 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扶持政策

政策扶持及资金补贴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维修服务企业的内部竞争力, 能够提供相应的先进的维修器械, 并且培养一部分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人员, 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了维修服务的质量, 而且保证了工作过程的安全性。

具有先进维修设备, 具有掌握先进维修技能维修人员的维修服务体系。这样能够促进整个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发展建设, 并且有助于提升行业的带动力, 吸引人才流向农机维修服务行业。

3.2 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按照“重点扶持, 逐步健全, 积极扩大, 区域优化”的发展思路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有一定维修能力的高新农机具维修体系, 以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为目标, 使农机维修服务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3.3 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由于农机的维修服务属于高技术要求产业, 所以对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样要求很高, 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使用及维修更加需要能力技术过关的人来进行操作及维修, 才能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及机械的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要保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首先要保证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3.4 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体系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农机维修体系的监督管理,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及要求进行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 特别是大型的农机维修站点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包括制定相应的规则对技术修理人员进行考核、对维修质量服务体系进行监管等等。并且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要不断根据新的理念进行工作观念及工作态度的转变, 加大技术工作人员的法律宣传及教育。以及根据实际工作的状态及效果, 进行工作审核,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人员工作及绩效评定机制, 从而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热情的工作态度。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机化进程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为农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技术支持, 但大型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并没有像农机化发展的那么快速, 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 跟不上农机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主要分析了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找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总结出提升大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维修服务体系,大型机械,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关盛富.新时期农机维修工作的探讨[J]湖南农机, 2010.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9

关键词:农机推广制度,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随着农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农业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农业经济也有了大幅度的增涨, 农机推广因其贴近农民和农村的推广机构模式, 使得大范围的农户更够更加有效的凝聚和联系。因此, 从我国国情出发, 大力推广农机及其技术就具有实时性和迫切性, 而以责任农机推广制度来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研究, 自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化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笔者通过本文首先总结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而后提出如何以责任农机推广制度, 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1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近年来, 我国的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农业生产中, 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 这是人类深刻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仅是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 先进的农业机械操作也突破了传统的人力、畜力所不能承受的农业生产规模, 在农业生产规模上有了量的突破。同时在农业生产技艺上, 也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及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保证农业技术专业性的同时, 还可以大批量的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为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

2 如何以责任农机推广制度来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展开

农机推广是农机化工作的重点, 关乎农机化整体工作大局, 所以有必要落实农机推广相关制度, 保证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面对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善的农机组织和保障体系;二是要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力度;三是对农机推广程序和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管理;四是加强农机推广工作者培训力度, 培养农机推广工作者以身作则, 甘于奉献的精神。

2.1 建立完善的农机组织和保障体系

县级政府部门要加强落实农机在基层的管理工作, 要让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从事专业的农机推广技术工作, 并将技术性人员的办公金额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为落实责任制度构建工作, 单位部门还要加强对农机及其技术的改革工作, 让农机推广工作在制度健全、设备人员配备完善、资金有力保障的情况下有序进行。

2.2 要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力度

政府部门应建立多元化农机管理体系, 在农机购置以及用油方面要给予补贴, 要对农机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要将农机推广中的重点有效突出, 并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特别是在资金补贴管理方面的工作, 力求农机在主要粮食播收工作上高效率化, 同时农村信用社要做好对农户信贷的工作支持, 要优先向种植或者农机大户提高低利息的贷款服务项目。

2.3 对农机推广程序和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管理

用于农机推广的资金拨款, 必须对其加强监管确保必须用于农机推广工作, 同时更新农机使用设备和操作技术, 并定时对农机从事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 要加强农机教育宣传力度, 在保证农机使用安全的情况下, 开场农机发展新局面。

2.4 加强农机推广工作者培训力度, 培养农机推广工作者以身作则, 甘于奉献的精神

为了夯实和促进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开展和实施, 建议农机化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培训, 学习和提升业务能力是一个方面, 同时也要培养大家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的精神, 把认真完成农机推广工作任务当成自己的光荣任务和使命, 而不是被动的工作, 只要大家变被动为主动, 就是责任农机推广制度的最好见证, 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的开展。所以定期培训意义重大, 不仅有利于提升业务能力, 还可以帮助大家在思想上有所转变, 再者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 对于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开展也是意义重大。

3 结束语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10

1 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当前现状

无论任何机械设备, 在长期的运转使用过程中都难免会出现磨损、失灵等技术问题, 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修复与检查,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 这对于农业机械设备同样也是如此。当下较多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区为了能够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 都在就近区域建立起了一些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维修服务站点。但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 由于农村基层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的维修水平并不是很高, 所以站点在更多情况下一般也只是从事对于设备的简单维护, 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机械问题便束手无策, 这很难满足农业设备日益精密化的发展势头。

2 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现如今的人们还是没能从过去的错误观念中转变过来, 所以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依旧没能重视起来, 而很多地区的农村生产基地中建立的农业机械设备不但维修站点数量相对较少, 而且分布也较为分散, 使得管理十分困难。再加上对于设备维护的投资经费欠缺, 就使得很多基层的农业机械维修站点难以维持日常的运营, 对损坏设备的维修也是进度缓慢, 这些问题对于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 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较差和文化素质较低

在我国农村基层的农业机械维修站工作的从业人员中, 很多都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专职专科或当地技术人员, 这些人虽对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习能力不足使得他们对于农业机械的维修水平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且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提高, 维修人员的整体维修能力偏低, 极大地限制了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2.3 维修设备较为落后

受到投资经费与相关技术的制约, 才得很多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点所配备的维修工具与设备都已经跟不上机械维修的要求。并且很多维修站点缺少高精度的检测仪器, 使得维修人员在面对问题设备时一味的通过更换零件来寻求解决故障的方法, 而从未想过通过检测的手段来诊断问题的原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零件浪费。对于一些较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 在小型的维修站点根本难以得到实现。

2.4 管理经费不到位

目前我国在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 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只能对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站点提交的开业申请做出行政许可, 而不得私自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但是在服务站点提交申请后, 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想做出批示就需要对申请对象进行调查认证, 在这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由于没有政府的扶持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自行承担, 这种极大的经济压力大大阻碍了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审评进程, 也对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的快速建设带来的阻碍。

3 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网点的监管

尽快督促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站点的从业人员通过技能鉴定取得技术等级证, 从而在源头上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网点的经营资质;通过整顿维修质量, 来推进维修双方农业机械维修合同制, 从而保证即使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 也能严格依照合同及国家相关律法规予以裁决;为了保证维修之初的质量, 必须要诉请维修网点的假冒伪劣零配件;与质监部门和工商形成良好的监管合作, 综合提高维修网点的监管水平。

3.2 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能力

对于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队伍的建设问题, 要认识到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能力对于整个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良好的维修技艺与技术水平, 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维修站点的维修效率。于是就需要按照“科教兴农”的发展方针, 对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 极力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 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服务的工作可以进入到一个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3.3 提高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设备性能

尽快制订并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设备购置的相关补贴政策, 并着重对一些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补贴, 大力扶持维修企业来提高维修质量, 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3.4 加强经费补贴与管理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经费花销也要做到科学的补贴, 杜绝审查费用自行承担的怪病, 大力促进管理部门对于维修网点的审批力度, 提高他们的整体工作效率。

4 结语

农业生产加工设备的机械化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极具意义的未来发展策略, 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 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投入的支持力度, 积极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使“三农”问题得到最为有效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玉美.搞好农机维修服务保障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5) :75-77.

[2]张晓燕.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237-237.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篇11

关键词: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2-1

1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1农机化生产发展现状

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为74.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37500台,配套农机具135000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2540台,水稻插秧机590台,水稻收割机420台,玉米收获机70台。年完成机械耕地面积185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以上。

1.2农机化体系建设情况

舒兰市设立农业机械化管理总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和农机校,17个乡(镇)街均设了农机技术推广站、是隶属市农业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市现有在职职工145人。高级工程师22人,工程师56人,助理工程师54人。全系统基层农机站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无电脑、无交通车辆。资金投入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拨付少量的办公经费;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

1.3农机化体系主要工作职责

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指标;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各项服务工作;负责对全市农机市场、销售和修理网点的质量监督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二是负责组织实施农业机械科研项目的论证、申报和负责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引导农业机械产品结构调整与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普及和应用水平,为养机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三是指导农机化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及农业机械统计和信息发布。

2工作成效与经验

2.1农机化综合水平明显提高

由于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调动全市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了舒兰市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

2.2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18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10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公顷以下,1000亩以上的50户。这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新生力量和新型的农民代表,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3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近几年来,为抓好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工作,市农机推广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着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主要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水稻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的检修、调试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解决农民在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2.4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利用冬春有利时机,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到全市各乡(镇)街,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水稻机育机插机收”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培训。同时对全市17个水稻产区所需的农机技术和机具使用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市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2.5加强农机信息宣传工作

近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惠农政策,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营造了领导和社会关注、了解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

3存在的問题

乡(镇)街农机站工作条件差,办公场所简陋,无设备,无场地,信息网络匮乏,有些农机技术信息无法传递,无法进行网络办公,制约农机化的发展;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低,专业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工作无交通工具,农机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急需更新;农机推广部门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无试验基地,无科研推广资金,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跟不上农机发展步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难度大,无培训场所、无经费;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的大力发展。

4对策建议

农机信息服务综合体系建设探索 篇12

关键词:农机,信息,体系,建设

仪征市农林局坚持“服务为先, 全心为民”的理念开展农机信息化工作, 在建设农机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工作中, 充分发挥综合服务网络的优势, 坚持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手段相结合, 走多策并举、立体开发的道路, 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市农机呈现出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农机信息促发展, 综合服务惠三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 农机信息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仪征市地处长江三角洲顶端, 宁镇扬腹地。地域面积901 km2, 下辖9个镇2个乡, 总人口60万, 耕地面积4.97万km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以及“一免四补”政策的落实, 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 对农机信息的需求达到新的阶段。当今社会, 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能产生生产力的社会。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 正在加紧实施“金农工程”,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必需重视发展信息化, 以便更有效、更全面地为“三农”服务。

2 农机信息综合体系建设

为加快农机信息入户工程, 提高农机信息服务质量, 结合具体情况, 仪征市先后完成“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点建设”、“农业一线通”电话语音热线、农业信息服务“四电一站”等项目建设, 建立了农机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新模式。即:电脑网络服务、电视节目服务、电话语言服务、手机短信服务、技能培训服务以及书刊板报服务等六大服务体系与方式。

2.1 利用电脑网络, 拓宽产品市场

近年来, 仪征市的农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光纤主干网已架设至各乡镇村, 为该市的农机信息进村入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早在2000年3月已开通了“仪征农业信息网” (http://www.yzagri.gov.cn) 。网站经过三次改版后, 在内容充实度、版块合理性、技术先进性、更新快捷度、服务全面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2009年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电脑网络服务系统, 与该市的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相结合, 把电脑网络配置到全市的148个行政村, 让村村都能用上电脑网络, 宽带用户达2万多户, 通过网站向广大农民、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提供技术、农业农机、跨区作业、购机补贴政策等信息的服务。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全球性, 为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布产品信息, 拓宽产品市场。农机新政策、机具补贴、新技术培训、平安农机创建等信息搭上了网络快车, 很受农民欢迎。

2.2 利用电视节目, 指导农机生产

通过看电视来获取农机信息, 是农民最乐意接受的服务方式。电视广播是推进农机科学技术普及的最有效、最节省的资源, 是当前农民获取农机信息和生产技术的重要渠道。仪征市广播电视有线用户达4万多户, 电视覆盖率达92%, 是“四电一站”中唯一最容易将农机信息送至全市每家每户的传播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电视对农机信息的传播作用, 2009年仪征市农机局与仪征电视台合作, 共同投资20多万元, 推出了《和谐大地》专题电视栏目, 每周安排在节目的黄金时段播出3次, 每次15分钟。节目分为:《聚焦三农》、《专家指导》、《农机信息》三大内容, 专门播放与该市“三农”密切相关的生产环节和市场信息, 并对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农机热点问题进行电视解答。

2.3 利用语音电话, 解答技术难点

该市有线电信网基础较好, 电话用户13万户以上, 农村入户率达98%, 为建设农机电话语音服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6年3月该局建设开通了12316农业语音热线, 具备信息查寻、人工服务、在线留言、信息发布、短信发送等多项功能, 有较强的互动性, 全天24小时服务。农机生产、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有问题, 只要通过电话、手机或小灵通拨打12316就可得到详尽的指导和帮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获得专家“上门”指导效果。

2.4 利用手机短信, 传播及时信息

该市的移动通讯实力排名全省第二, 手机的拥有量已超过电话拥有量。移动客户总数突破23万户, 联通、网通、铁通在仪征发展也达到一定规模。该局开通了政府OA系统, 对农技服务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机户、养殖户、种植大户等人群进行个人短信群发服务, 并开展个性化服务, 使他们在经营、流通领域中掌握及时信息, 运筹帷幄, 畅游商海。

2.5 利用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新建设的教育培训服务系统将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农机科技展示、村级农民图书室建设、音像放映队等多种培训教育形式和多种手段相结合, 使之相辅相成, 互相辉映, 加深培训工作的深度和力度。“致福工程”农民信息化培训, “瑞博佳音”农民上网培训, 科技入户培训等等, 做到每个乡镇有培训基地和农民课堂, 每个行政村有“农民书屋”, 市级有电教制作中心和农业科技展示厅。开展针对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户、示范村的农机信息员的理论和操作培训。

2.6 利用信息快报, 发布农机信息

传统的刊物发行是目前农村最有效、最方便的信息传播手段之一, 该市农林局的《农林简报》已有多年的历史, 每年向该市各乡镇、农机户、龙头企业及相关单位发行达30期以上, 深受农民欢迎。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上一篇: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下一篇:旅游翻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