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万里长城

2024-07-19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精选15篇)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 篇1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作文700字

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万里,既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图片上宛如蜿蜒腾飞的巨龙一般的长城,便给我的心中留下一抹神秘的色彩。

说起埃及,人们自然想到金字塔;谈起美国,大家的思绪又会跨越海峡,来到自由女神脚下;想到法国,给人印象最深的不过凯旋门;走进意大利,最让人们眼前一亮的一定是比萨斜塔……而根在中国,令我魂牵梦萦的便是长城。

长城的冬天是雪白的。雪花一片一片轻轻飘落下来,万物沉寂。唯有腊梅迎寒绽放,不禁让人想起王安石赞美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历史的风轻轻拂过,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和平年代,长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难道他真的只是被历史遗弃的残存吗?

不,决不可能。长城不仅仅是古代用来抵御外敌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巧夺天工的设计,更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长城,他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有人会说,万里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多少的财力和物力。又使多少人民的家庭破碎,即使孟姜女没有真的哭倒长城,但是,她不正是无数受苦受难的人的代表吗?是的,修筑长城,确实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但是,若没有那些人的付出,没有筑长城,那么,当匈奴的铁蹄踏入中原,人民还能安居乐业的生活吗?当我们伟大的祖国被侵占,还会有存在华夏文明吗?还会有今天新中国的成立、七子的回归吗?所以长城不可或缺。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 篇2

一、为人师表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 学生打扫卫生时, 认真打扫的少, 打打闹闹的居多。于是, 我就和他们一起值日, 边干边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觉打扫卫生, 不再需要教师安排和监督。课间休息时, 我会到教室里走一圈, 看见地上有纸屑, 我就弯腰捡到纸篓里;看见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 我就自己动手。时间长了, 学生耳濡目染, 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室里总是很清洁。

二、爱岗敬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我总以自己能成为教师中的一员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学校, 热爱自己的学生, 做到教书又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人,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尊重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儿童。”我为取得成绩的孩子感到高兴, 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热爱教育

师德的重要体现在于奉献。一个教师在对待学校工作时, 不光是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教师很少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 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成长、成才, 我觉得很骄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也是艰苦的,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 受得住挫折,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四、关心学生

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 做到及时调查、发现, 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 不打骂、体罚学生, 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 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教师是可以接近的, 是值得敬重、佩服的, 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具有爱心和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关爱学生时要严字当头, 爱字包容, 循循善诱, 去启发、去教育他们。

用岁月垒起心中的长城 篇3

33年前。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在炮火中诞生。作为村民兵营副营长和支前模范,陆兰军的父亲陆之方临危受命,成为哨所第一任哨长。3年后,患上严重风湿病的父亲走不动了。陆兰军刚从部队退伍的二哥陆兰廷,接过父亲手中的枪,成为尖峰岭哨所第二任哨长。这一干就是14年。1996年,陆兰廷工作调动,镇人武部考虑到尖峰岭哨所责任大,条件艰苦。决定把在围胆国防民兵哨所守边6年的陆兰军调到尖峰岭哨所。任第三任哨长。上任那天,腿脚不便的老父亲坚持将他送到哨所,看着他从二哥手中接过防务图和钢枪,说了一段让他铭记一生的话:“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和你二哥在山上守了17年,传到你手里。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人在哨所在!”多年来,哨兵们换了一批又一批,陆兰军却用铮铮誓言把自己铆在了哨卡上。长年累月不知疲倦地奔波在人迹罕至的边境线上,精心呵护界碑。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2003年,他的侄子陆永兴来到哨所,成为他们家的第三代哨兵。陆兰军说:“只要走得动,我还要守下去。我和副哨长韦胜才约定了。死了就埋在尖峰岭上。与哨所做伴。”

质朴中的伟大

子承父业是个老命题。最近,这个老命题被陆兰军一家赋予7新的意义,它不再是“业”的传承、光大,而是信念的坚守和发扬。今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峥国防民兵哨所哨长陆兰军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爱国戍边楷模”,他常年巡逻、执勤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中越边境线上,一家三代人,年坚守边防哨所,传承着一个坚定信念——“绝不能把祖辈留下的基业守丢了”!

陆兰军是追随着父兄的足迹来到边防哨所的,他至夸记得自己上任那天,腿脚不便的老父亲坚特将他送到哨所,看着他从二哥手中接过防务图和钢枪,说了一段让他铭记一生的话:“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和你二哥在山上守了17年,传到你手里,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普普通通的一家人,这一辈子没吃过好的,没穿过责的,没用过稀罕的,甚至连北京都没有去过,所有时髦、时尚、奢华,更是跟他们沾不上边儿,一切的荣耀、幸福和享受就是守护着咱的边境线!不许他人有丝毫的越界!防区内24.5公里的边境线他走了不知多少遍,26块国界碑他量了又量,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他记了再记。

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两个词汇:质朴、伟大。

2003年,陆兰军的侄子陆水兴来到哨所,成为他们家的第三代哨兵。据介绍,这个哨所设立33年来,陆兰军所在的尚义村400户人家中,已有350人来当过哨兵,其中坚守5年以上的就有220人,坚守10年以上的有15人。

我想,奢谈吃苦、付出、奉献却不肯为了公德、膺益、公家而弯一下腰、伸一把手、加一个班儿的人们从此可以闭嘴了。我还想起了两句老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创业易,守业难而当我们不能打江山、不能创业的时候,我们再变守家为败家,变守业为毁业,那还能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呢?

夯石

传承和集成的责任

“有一天我死后,请把我埋在尖峰岭上界碑旁,伴随着战友继续站岗,让自己的灵魂永远守护在界碑旁。”这是陆兰军与战友的约定,也是他与自己后代晚辈的约定,因为他们也是自己的战友继承与传承在中国人的思想中也是一种责任,所以子承父业成为众多为人父母的心愿,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

我心中的长城作文 篇4

万里长城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人们说:长城弯弯曲曲,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看不到头,望不到尾。所以我想见长城的真面貌。

到了长城,我往上一看,哇!长城果然象人们说的那样,我想,这么高的长城我能爬上去吗?妈妈看出了我的胆怯,鼓励我说: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听后,我鼓起勇气向上爬。长城非常陡,我的身体向前倾,只好把着两边的扶手向上爬,根本不敢往下看。爬到峰火台时,妈妈告诉我,这些都是过去打仗的堡垒,在这个地方,敌人不容易打到里面。我想中国历史真的很伟大,站在上面,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尽管天气很热,心很燥,也没有力气,但看到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心情开朗了很多,那些树不就像保卫长城的士兵吗?看到这,我又有了信心,爬到顶峰时,我感觉自己像打过仗的“胜利的将军”。

《长城在我心中》说课 篇5

一、说教材:

《长城在我心中》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出版社A版第九册的一篇散文。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让读者心潮澎湃。极富感染力。全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来到长城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长城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那份民族自豪感足以深深打动学生。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长城的伟大。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教具学具准备:师生收集长城的录像和文字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三、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长城相关资料,初步培养

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长城是世界最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长城在我心中》”板书课题后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然后,我将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长城的伟大壮观,了解长城是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象征。领悟作者热爱长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准备采用老师示范朗读法、指名个读法、想象感悟法、练读和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解决这个教学重点。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仍然以学生自主质疑、释疑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结合文章的重点内容每个小组给其他小组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同时教师出示教学提示:

(1)请分组讨论。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2)按照课文内容设计问题。问题从学生中来,是学生关心的,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这样的问题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战性。

3、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问题,组内合作研讨,组间争辩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的引导。

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如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不懂的,重要的,特别是有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方面的。再如,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同样也有选择的权利,尤其在学生的提问有偏颇时,更要发挥示范作用,也要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商讨——“作者来到长城后的所见所感。”另外在学生研讨时,教师又补充长城的相关资料。进而使学生的崇敬和自豪之情得以升华。教师这样的点拨引导,把积极的接受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发挥了师生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4、让学生选择令自己感动的内容进行感情朗读。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内容。在读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读的目的性;读的层次性;读的个性化;读的指导性。读的形式也让学生自己选择:可自己读,同座对读,小组交流读,可找学习伙伴比赛读,可向全班展示读。通过精读深刻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你认为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根据课文内容,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附:

雄伟壮观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我的说课完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我登上了万里长城作文 篇6

今天,我到了八达岭长城。

我一到目的地兴奋的不得了。然后我们开始登长城了,我爸爸说:登长城前,先要补充体力。登上了长城不能乱跑,这样浪费体力。说完,我们吃了一些东西就上路了。因为我是小孩子,跑得快,所以我轻松的爬上了第三个烽火台。可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同学还在下面慢慢爬呢!等到他们到了以后,我才继续前进,在这段路程我发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而且有许多台阶是垂直的,非常陡。当我走到最高的烽火台好汉坡,在哪里我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我还在好汉坡看到了长城的全景:地形非常陡峭,长城也随着地型的变化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好壮观!最后我们开始下山了,爸爸提出了一个主意:我们比赛,谁先说累谁就少玩三十分钟电脑。好我和同学一口同声地答应。在这段时间里,我闷声不响地走着,我听到同学说:好累啊突然,他像想起什么似的,又加了一句话反义词可惜不行啊,唉!直到下了长城,我才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

今天,我爬了长城,知道了古时候的士兵是非常艰难,因为他们的食物、水都要从山下运上来,他们还要在烽火台底下那冰冷的山洞休息。但是我不明白,那么高的山,那么陡的坡,那么危险的悬崖峭壁,没有水和食物,也没有休息的地方,建造长城的人是怎样把一块块石头运上去的,是怎样修建长城的。想到这里,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感到敬佩!上海浦东

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篇7

黄先生是一位对我一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师长。我在读大学本科时,他为我们班开设了老解放区教育、毛泽东教育思想等专题研究课。1964年我毕业留系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曾在一起劳动改造(我始终尊他为“黄老师”)。1979年我又有幸被调到了黄先生所在的教育学教研组,从此便有了进一步向黄先生讨教的机会,开始与黄先生结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不解之缘。他给予了我慈父般的关爱、教诲和指导。

一、启发我如何为人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两次面临专业方向的再选择。一次是1982年,系领导决定推荐我去美国专攻教育哲学。当时我一方面很想得到这个出国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我的教学论研究方向而去开拓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十分犹豫。第二次是两年后,系领导鉴于当时教育系从事教学论研究工作的已有多位教师,再次动员我转专业研究方向。我请教了黄老师,他认真听了我的述说,了解我的困惑后,没有直白告诉我取此舍彼,而是启示我如何去寻找思考问题定位的坐标而不至于为眼下短暂利益迷住了双眼,影响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系里评职称时,我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条件,申报副教授职称应该没有问题,我也当仁不让。但因为指标紧张,有人劝我从全局考虑能否放弃这次职称申报,让给他人,当时我想不通,还给系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信。黄先生拿着我的那封信找我做工作,他语重心长的促膝谈心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会宽容、学会谦让,懂得了“为人正、为人真”的内涵,懂得了应如何真诚地去关爱他人而在群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尽管这一“让”影响了后来我解决正高职称的时间,但我无怨无悔,是黄先生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一个楷模!

1992年,基于“人缘关系好”,我这个没有任何干部经历的副教授,突然被推上了北师大教育系系主任岗位。当时,领导班子中另三位副系主任劳凯声、史静寰和冯晓霞都是讲师,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2岁(我那年49岁)。说实在话,当时接这个活底气很不足。黄先生鼓励我们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碗水见底”,大胆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很认真很敢干,也有很多新思路,常常几分钟就可以拍定一件大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工作粗漏不细,尤其是不会做人的工作。以黄先生为首的系里一批老教师成为我们的依靠,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摆平诸多难事,使得系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黄先生带头参加系里组织的所有集体活动,比如那年红五月歌咏比赛,他和许多老先生积极参与,结果教育系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四年多的系主任经历,我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磨炼。当我遇到难处、受了委屈时,我常会找黄先生倾诉,向黄先生求教,他总是耐心为我排解,给我安慰。正是黄先生和一批老先生的激励和支持,我们将工作做得还算有声有色,这一点被广为传扬。记得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陆有铨教授笑着对时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的施良方教授说:“您和裴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有黄济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的支持。”学习黄先生崇高的人品和境界,这是我逢年过节均带领我的学生去看望黄先生的根本理由。

二、引导我确立并开拓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业方向

学会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每一个年青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早在1987年,黄先生要我围绕教育研究方法写文章并参加在北师大召开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年会,我遵嘱写成“谈谈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文,他亲自和我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此文后来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基于方法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黄先生提示我将教育研究方法作为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年多访学的两个研究议题之一(另一议题是研究美国的教学理论流派),我出国临行前他还亲自写条幅赠我。学成回国后他又亲自为我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继后,他又让我承担了《现代教育论》一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共3章的撰写。正是黄济先生睿智的思想成就了我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向。

在教育研究方向这一领域,鉴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的现实,黄先生要我站在高位总体关注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教育科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关于教育对象——人的研究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问题,对历史遗产和外国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等。我们曾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以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黄先生指出,不站在哲学方法论的视角思考问题,就会就事论事,就不能很好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及中外古今的关系等当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

黄先生总是与时俱进,站在学术前沿。他提醒我要关注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的发展特征,关注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影响和有关研究方法的移植。正是黄先生的点拨,以及他的教育哲学观,助我在教育研究方法这条路上一步步前行。

三、对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帮扶

始于1992年的我所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得到了黄先生的倾力指导。他多次亲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及北京的几所实验项目学校进行指导。他的报告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为节省科研经费(仅2万元的项目科研经费要维系三年的研究),黄先生和我们一起坐火车挤地铁乘大巴,住简陋屋子。一次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调研,黄先生坚持要随我一起骑自行车去,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对他说“不”。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这样一位泰斗级人物朴素的衣着、谦和的话语而深受感动。只要他在场,我们也就感到有了主心骨。

黄先生得知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常高兴,亲自出席了2002年5月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有王策三、王道俊、韩庆祥、腾纯、文喆、谢维和、连秀云、赖德胜、许燕、郝京华等众多专家学者,10所高校、3所科研单位及91所中小学代表参会。黄济先生为大会做了“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坚持辩证思维”的重要报告。他首先表明了他反对纯自然主义和绝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重申对“什么是教育”的理解,强调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围绕课程的分科和综合、怎样认识和评价班级授课制以及师生关系问题,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黄先生的报告充满了辩证法。他认为,小学的学科,是一定能综合的,到了高中就需要以分科为主,以后到了大学,学科又是一种高级的整合,恩格斯讲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希望不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此即彼。就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问题,黄先生告诫要重视历史,好好判断分析,做到改革要适宜要稳妥。要弘扬学生主体性,但这个过程不是任意的,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最后,黄先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重视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三是搞主体教育实验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黄先生分析,我国的地区差异很大,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教师的水平也有不少的反差。因此,虽然我们有了上位的高层的指导思想,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稳做好。

我们的主体教育实验正是在黄济、王策三、王道俊先生等前辈倾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八月家人转告,黄济先生几次打电话找我。我出差回来后立即去他家。原来他急于想了解关于学派的建构问题,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学派。我认为中国是到该出学派的时候了,否则不会带来理论研究的繁荣。黄先生听后又进一步追问了主体教育实验的情况。当听我介绍到一个大的团队,近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所做的研究,研究成果扎根在土地上,尝试从主体性发展到“三力”模型(即决策力、领导力、学习力)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时,他非常感兴趣,希望我们在扎根实践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形成和提炼新思想新观点,他希望我抽时间多给他聊聊研究的进展,离开他家时他还将他的一份手稿送给了我。从这次深谈后我立即开始着手一方面继续向下扎根,另一方面加大对研究的向上系统总结梳理。遗憾的是以后再也不能得到黄先生的指点。

我心中的珍宝 篇8

平凡的泪孕育着人生的真谛,它在默默地洗涤着我的心灵。

失败的泪让我感受到成功来之不易,在时间的流逝中,它将化为我前进的动力。在失落的时候,是它扬起了我信心的风帆,架起了我成功的桥梁。它是心灵射出的一束希望,它是心灵给予的一份力量。

同情的泪让心灵升华,让爱心的种子在它的滋润下默默地萌芽、开花、结果。它是爱的心声,能为别人而伤心,能同情别人的苦痛,是关爱他人的前奏。它为培养我助人为乐的品格打下基石,希望爱的种子能开出艳丽的花,结出硕大的果实,为他人造福。

委屈的泪并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那是一种伟大的心境,那是一种宽容,一种忍耐,不会将一切都归罪于他人,只会由自己默默地忍受这种痛苦。这种心境是许多人所缺乏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成功的泪是甜蜜的,但它是用牺牲的血雨与奋斗的泪泉酿出来的。它是值得我珍藏的,值得我纪念的,它鼓励我奋进,告诉我更美丽的风光还在后头。成功的泪好似浓香的咖啡,挫折的苦涩让它更有品位;成功的泪又如芳香四溢的茶,在它的清香中蕴藏着人生哲理;成功的泪还像浓烈的酒,它的辣劲不断地提醒着自己……

泪交织出我人生的彩虹,泪勾勒出我人生的画卷,泪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泪是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驰骋。

我心中的珍宝——泪,虽然没有钻石的剔透,珍珠的璀璨,但它令我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缤纷。

我心中的我心中的老师 篇9

中等的身材,慈祥的面貌,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当他笑时额上出现一些深深的皱纹,这就是我的好爸爸。

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好像有多了一些皱纹似的,我是一棵幼小的树苗至今成了一棵大树,“爸”你为了我,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没有勇气对你说:“爸”我爱您,我敬佩您,我从心底赞美您。

每当我放学回家之前,他总是把饭煮熟了耐心地等着我回家吃饭,那温柔的目光和慈祥的面容不直一次的关心我,这让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前年的除夕夜晚,全家正在一起吃饭,突然我晕到在地上,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了,爸在我晕到以后就立刻来到我的身边,把我送到医院,那时我家到医院的交通不便,从我家到街上步行要四十分钟,在我晕到的这天恰好是冬季,积雪覆盖大路,路面十分光滑,爸用坚强的毅力,摔倒了在站起来……仅用二十分钟就到达医院。当我苏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怎么会在医院呢?我睁开眼睛一看,“爸”正用那充满关怀的眼神看着我。爸的眼睛怎么是肿的呢?这难道不是他的关怀吗?当我痊愈,出院的时候,爸在回家的路上,用他那柔和的声音对我说:你这次生病的原因是感冒而造成的……,我听父亲讲完话,我的眼泪又一次感动的流下来了,我在心里大声对父亲说:爸,都怪我这个不争气的女儿,实在太劳累了—父亲。爸,我真的对不起您啊!

爸爸是您教我怎样做人,是您教我这样学走路,是您从A、B、C、D、E,教我怎样认字的……。在我的心目中,您永远都是我的好“老师”。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 篇10

作为一名80年女警,任婷和其她女孩一样,喜欢打扮,追求时尚。历经四年社区工作磨砺,现如今的任婷在同事眼中已经没有一丝丝80后女孩的“痕迹”,他们甚至调侃她巧妙地避一了“娇羞、内敛、柔弱”这几个80后女孩共有特征词汇,俨然成了大家公认的“铁娘子”。

工作有闯劲,是单位领导对任婷的第一印象。上班第一天,任婷和几位高个男生一同去射阳湖派出所报到,所长定岗的时候,上面安排男生参加值班、案件办理,让她从事户籍窗口和文秘工作。她没想到竟然考虑周到的安排,却引来了任婷的不满,她当场就和所长“理论”了起来:“所长,为什么他们都处警、办案,就我没有?”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一刹那,现场立刻鸦雀无声,个个都很尴尬起来,所长向她解释:“小任,你的工作值得赞扬,但处警、办案这些工作还是男警干比较合适,你就做内勤工作吧!”所长的这番话,任婷还是不服气:“所长,女的怎么了,你不让我试试,怎么知道我不合适!”见任婷如此坚持,最终他同意让任婷如此坚持,最终他同意让任婷做值班值勤。这就样,任婷成了县公安局18个派出所唯一参加所里的值勤女警。任婷单独处置的第一个警情是一起债务纠纷,来到警场,见她是个女的,别人对她另眼相看,当事人直接翻了个大白眼“怎么来的是个小丫头啊,派出所里没有人啦!”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小丫头”一点也没慌张:“小丫头怎么了,只要把事做好,管他是男是女!”为了给别人一个交待,她小心谨慎地把第一个警情给圆满处置好了,双方都十分满意。当事人说:“刚才真是错怪你了,你一点不比男同志逊色。”

她工作也很有爱心,有个老爷爷,自己孤身一人,已经60岁了,身体又不了,干不了活没办法生活下去了。望着老人无助的神情,任婷就帮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任婷和其她人的帮助下,老人的生活终于能够有着落了。从那以后,任婷帮助过很多人。她还说:“人口多了,面积也大了,意味着工作繁重,但还会迎难而上。谁让咱是男子汉呢。”

我心中的《老友》 篇11

《老友》立足于老年朋友,服务于老年朋友,也影响着老年朋友。每篇文章我都慢慢看,细细品。10多年来,我坚持每天津津有味地读她,一天不读,就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好像缺了点什么。我不喜欢用打麻将的方式消磨时光,而喜欢读点书,尤其喜欢读《老友》。读着她的文章,与她那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同行,使我走入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她的陪伴,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幸福,更给了我进步,她成了我离不开的良师益友。

她开启了我的心智,丰富了我的知识;她使我晚年生活充满活力;她使我了解国事、天下事,知晓古今历史文化,懂得了新的政策法规,有了一种健康的人生观念;她还帮我治好了多年的神经衰弱症、冠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让我“年高不服老,有病心不躁”。

我常想,《老友》就是一面镜子,她能教育人、警示人、启发人、鼓舞人。她有时会让我热泪盈眶,让我精神振奋,甚至让我手舞足蹈。读《老友》时的温馨和惬意,更加激励我学习的劲头,使我真有一种“老来好读心自乐”的感觉。

如今,我过得悠闲潇洒,无比幸福,这都缘于《老友》。此生,我有《老友》做伴,足矣!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篇12

一、教研组长的个人素养

1. 教研组长应是有“担当”之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在数学课上, 在教授新知识时, 教师不再“掐头去尾烧中段”, 而是注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增强知识的现实感与情境感, 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然而, 课堂上有时就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评优课上, 评委们就教师的课堂表现给出各项量化评估指标, 常常就有一项“创设生活情境得分”。值得注意的是, 数学中有的内容可以创设出恰当的生活情境, 而有的内容纯粹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如二项式定理、复数等, 生活情境就难以创设, 硬要创设生活情境只能是生拉硬扯、离题万里。

再如, 评优课常把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姑且不论是否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单就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来说, 至少有一点缺憾, 即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课堂上教师要按课件的预设流程教学, 它容易使课堂教学程序化, 而少了课堂的灵动与精彩的生成。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 教研组长, 应该有对这种伪科学认识说“不”、对长官意志说“不”的勇气与见识。教研组长身上应该多一些学究气与社会责任感, 多一些勇于担当的骨气, 少一些功名利禄之心, 不唯官、不唯财, 只唯学问、只唯教育, 对教学中的一些病态行为, 能够时刻保持警觉与旺盛的批判力。

2. 教研组长应是有“权威”之人

一名教研组长, 在精神与专业领域, 理应比普通教师拥有更高远的境界。其胸中要有一种“别才”, 眉下要有一双“别眼”, 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上要比组内其他教师棋高一招。教研组长在组内的作用, 不应像肖川教授所批驳的那样, 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

教研组长要具备上述特质, 除了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 别无选择。古人说得好, “一天不读书, 心源如废井”。其道理很简单, 找律师打官司, 谁都愿意找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通晓国家最新法律条文的律师;患者到医院看病, 如果医生告诉患者, 其看家本领全靠十年前大学课本所赐, 毕业后从来没订阅过任何医学杂志、没进行过任何后续学习, 恐怕患者是不太可能愿意把百十来斤的身体交给这位医生的。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 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汲取营养, 如, 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有什么研究成果, 最新教学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 如何将教材把握得更加到位, 对题目如何讲解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专家有什么理论, 同行有什么见解, 等等。北京数学名师孙维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那样好?因为他的格调高致, 他追求“把数学上出数学味、上出哲学味、上出文化味来”, 追求“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而“水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谁能有他这样“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洞察其隐”的本领?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一个现代的人, 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 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愿望, 那么, 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对教学大纲的熟知与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 只是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的领域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梁实秋在文章《穷》一文中描述穷人道:“人穷则颈易短, 头易垂, 肩易耸, 须发许是长得特别快, 擦着墙边逡巡而过, 不是贼也像是贼。”这段话用来形容不读书的教师也再合适不过。所以常言说得好, “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 其视野可以“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其思维可以“有左右逢源之佳, 具融会贯通之妙”;其语言可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效;其神韵自然如幽谷之兰, 自内而外散发出从容之态、王者之气。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痴迷于书本的教师。作为组内学术带头人的教研组长, 更是要“三更有梦书当枕, 半床明月半床书”。只有读书,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不断打开广阔的精神天地, 才能为组内教师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 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年轻教师传授求知的方法与路径, 才能既传业务更传精神。称职的教研组长一定是始终把精神上的高远追求和自我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

3. 教研组长应是有“梦想”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任何一个心智正常之人, 当他解决了温饱, 有爱、有安全感的时候, 无一例外地都将追求一种需要——“自我实现”, 这是人的本能。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也说:“鼎鼎百年内, 技此欲何成”。意思是说, 人们要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完成自己, 在品格、情操、技能等各方面要真正地尽心尽力, 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贾岛要“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爱美、求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 尤其是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与行为追求。教研组长应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品性, 应该一直追求这样的地位, 即在专业技能上 (包括上课、备课、命题、评课等诸方面) 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奇·格拉泽与法尔曾列举了如下7个“专家工作的关键特征”, 教研组长在行为上、在行动的效果上, 应该尽量体现下述7个特质, 即使“身不能至”, 也要“心向往之”, 毕生追求, 刻意、主动地完善自己。

(1) 专家主要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出色。

(2) 专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知觉大量有意义的模型。

(3) 专家的反映敏捷, 专家能更快地操作该领域技能, 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专家表现出非凡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

(5) 在专业领域内洞悉和表征问题时, 专家比新手更具原则性。

(6) 专家把更多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的质的方面。

(7) 专家具有高度的自控力。

4. 教研组长应是有“大爱”之人

教研组长在完成“独善其身”的同时, 必须时刻用另一只眼关注组内成员的职业生存状况。教研组长对学校的本门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对本教研组年轻教师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通过示范课、评课、督导检查, 通过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让年轻教师跟踪听课,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 教研组长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当年轻教师在为公开课、研讨课做准备时, 当年轻教师精心写论文准备参加省市级评比时, 如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征询的是教研组长的意见与建议, 那就说明教研组长的权威得到了认可, 说明教研组长的人格得到了认同。这样的时候, 应该是教研组长最具成就感、最感欣慰的时刻。当然, 只有当教研组长能思精识卓, 其建议每每能予人以醍醐灌顶的作用, 其对组内教师能无条件地去关爱时, 教师们才愿意去亲近、去尊重他。

若有年轻教师工作中处于低潮, 其教学效果不被领导、同事、学生认可时, 教研组长要有一副慈悲心肠, 尽量尽快地帮助年轻教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提出妥善的改进意见, 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二、教研组长的个人作为

1. 成为校长的“显微镜”

校长管理着偌大一所学校, 中学仅文化课就有9门之多, 校长不可能门门精通。教研组长理应成为本门学科的“掌门人”。哪位教师教学有什么风格, 各备课组的团队风格是什么, 一体化教学方案是否把握住了核心知识……凡此种种, 教研组长都应该了如指掌, 积极为校长建言献策, 成为校长观察这门学科的“显微镜”。

2. 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教研组长要力争成为本门学科的专家型教师, 能带领本组教师把握所教学段的核心知识。凭借自身的学识涵养, 教研组长影响、带动本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 促使教师们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 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学识涵养与理论水平。

3. 研究行动的促进者

同行间的观课与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行为模式。在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组长要有所作为, 要始终抓住研究课与评课不动摇。教研组长要对各种类型的研究课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安排, 要针对本组教师的特点和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研究课, 如“同课异构”的比较, “微型课堂录像观察”,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等等, 教师们通过“俯而读, 仰而思”, 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课题研究是“催化剂”。课题研究对于摆脱升学竞争的困扰、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营造团队系统学习与思考的氛围, 培养有思想、有反思批判力的教师, 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研组长要积极带领组内成员搞好课题研究。

4. 做好教研组的首席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13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登上了长城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1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北京游玩,妈妈带我去攀登了世界闻名的八达岭长城。

8月6日那天早上,我们起了个大早,妈妈带着我和姨妈家的哥哥姐姐一行四人来到德胜门汽车站,我们准备乘坐877路专线直达长城脚下。因为是暑假,来北京的外地游人特别多,排队等车的人排成了几里路的长龙,等了半个小时,我们才坐上车。

来到长城脚下,本来我们打算徒步登长城的,但是妈妈担心我们体力不够,于是买了包含滑车的套票。这样,我们乘坐滑车直达第四个烽火台。我们找了一个荫凉的地方吃了一些东西补充能量,准备出发。那天天气不太热,还有微风吹来,我的心情非常好,我们一下来到了第五个烽火台。从烽火台向下望去,景色真美呀!我们拍了许多照片,因为登长城的人很多,照片基本都是大合影。我们不知不觉又到了第六个烽火台,路越来越陡,城墙两侧有供游人扶着的栏杆,这样就安全多了。我们的目标是海拔888米的第八烽火台,那里有举世闻名的好汉碑,碑上有毛主席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当我们攀登到好汗坡时,已经口干舌燥、满头大汗。好汉坡的路很难走,忽高忽低,有台阶有陡坡,我们互相搀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停下来留影,几乎所有的游人都拍照纪念,其中还有不少的外国游客呢。休息了一会,我们就往回走了,很快就到达了位于第四烽火台的滑车站。乘滑车回到长城脚下,我回头眺望刚刚登过的长城,真的好像一条巨龙蜿蜒在重重的山脉间,太雄伟壮观了。

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好汉!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2

星期天,我们鲁中晨刊小记者来到原山森林公园游玩。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原山游乐场。我们玩转椅,坐跷跷板,走钢丝,过独木桥,每一项都是勇敢者的游戏,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特别是走钢丝,我和同学们个个心惊胆战,但都很开心。

沿着蜿蜒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名胜古迹——— 齐长城。齐长城非常雄伟,站在高处往下看,所有的景色一览无余。站在古老的城墙上,让我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的辛勤汗水,甚至有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如果没有他们的智慧,怎会有这古老而又闻名的遗迹呢?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保护好它!

我们又来到望海楼,旁边有许多历史名人的塑像,如孔子、李清照、诸葛亮、孙武、管仲、王羲之等。这些历史名人,为望海楼增添了文化底蕴。

我们参观了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是那么难忘,我们还了解了许多科技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3

听说要登长城,我兴奋地一晚都没睡好,早晨很早就起床了。北京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居庸关长城等,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居庸关。大家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坐上大巴出发了。车上,我和刚认识的朋友——潘剑兴奋地聊着,我们都是第一次来首都北京,都是第一次去长城。透过车窗就能看见连绵的群山,车上就有同学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了,或许是第一次去登长城的缘故吧!

窗外,天气晴朗,白云悠悠,一个小时过去了,车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那蜿蜒在群山之间的城墙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了,我开始心潮澎湃。近了,更近了,终于,“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就在眼前了。啊!长城,我来了——带着中华民族的骄傲,带着炎黄子孙的自豪向你飞奔而来!

眼前的关城建在高达十米的台基上,大约有六、七层楼那么高,坚固厚实、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悬挂在高高的城门上,让人一看就心情激动。心动不如行动。一路上,我和潘剑冲在前面,两人结伴而行。登长城可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长城上并不都有台阶,大部分是斜坡,有些地段坡度较大,而且地砖被人们长年累月地踩着,已经变得很平滑。没走多久我们就有点气喘吁吁了,可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暗暗地给自己鼓劲,咬咬牙继续前进。

大概是假期,游客可真不少。一个个气喘吁吁的攀登者摩肩接踵,说着海内海外的语言,操着东南西北的口音,都向往这古老神奇、雄伟壮观的.“中华巨龙”吧!大约用了20分钟,我们来到一座烽火台下。潘剑问我“要不要进去看看”,“当然要去了”。我俩走进门洞,沿着狭窄的台阶依次登上了烽火台顶,山风吹来,刺骨的冷。从垛口往下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城墙外侧就是悬崖峭壁,我吓得两腿发软。真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啊!站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么浩大的工程,这么雄伟的气势,不愧是世界奇迹啊!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赶紧给妈妈发个信息,告诉她“我已经成为好汉啦”!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4

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去首都北京看天安门、逛故宫、登长城。今年暑假,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登上了万里长城。

那一天,我们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在山脚下,人山人海,许多外国友人也来这里参观,热闹非凡。远眺,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蜿蜒盘旋着,两旁的树木簇拥着,让长城显得格外有灵气。近看,一座座烽火台像一顶顶金光闪烁的大皇冠。我和弟弟赶快加入了“拥挤大军”的队伍里,不好,我们受到了“拥挤大军”的“攻击”。我发起口号:冲啊!我和弟弟一马当先,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太棒了,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

我们接着往上爬,我很兴奋,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可没过多久,我渐渐地没有了力气,整个人都软了下来。我突然想起长城都是古代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筑成的,我要坚持下去!我才爬一小段,就喊累。这时,又想到了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对,我要当“好汉”。

我铆足了劲往上爬,不管太阳光有多强烈,路面愈来愈陡峭,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继续前进。不一会儿,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八个烽火台—好汉坡。我是好汉了!我感觉小鸟在为我歌唱,花儿在为我鼓掌,蝴蝶在为我舞蹈,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感觉好凉爽舒服。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因为我的祖国有如此壮观宏伟的长城。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5

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暑假,我们全家就一起乘飞机去北京,准备攀登八达岭长城,一睹长城的风姿。

啊,长城果然是名不虚传!这里的山很美,满山都是绿树、红花;这里的山险峻挺拔,山与山重叠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十分壮美的图画。

而更美的还是长城,它像一条巨龙一般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长龙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走上了马道,脚下是一色青砖铺成,十分平坦,它有三四米宽,可以让四匹马齐头并进。我们的左右边是城墙,它们都是用一块块巨大的方形石块垒建而成,墙上有整齐的垛口,还有瞭望口、射击口,就是它们,抵挡了多少次来自于北方匈奴的进攻。

我们继续前行,前面的是一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宽大、方正,四周有瞭望口、射击口等,随时可以向敌人射击。它的下面是城池,可以屯兵几百人。看着这些烽火台,我的脑海中闪现的是一场场激烈的战斗。

我站在烽火台上,手摸着那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向前眺望,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样,消失在山峦之间;向后看,又是一条长龙盘旋于山峰之间。而今,这条长城距今已经有20xx年的历史了,依然坚固、壮观,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辛勤和智慧。

我爱我们的长城。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6

今天天空中没有一丝白云,太阳用自己的光芒灼焦着大地,地面滚烫滚烫的,就连小狗都在使劲吐舌头,我依然登上了历史有名的居庸关长城。

一到居庸关,映入眼帘的就是牌匾上天下第一雄关几个大字,我和朋友们都兴奋不已,都情不自禁地在此合影留念。远处是悠长悠长的长城,带领我们走进遥远的历史。登上了长城以后,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年代久远的砖瓦,回忆起曾经在此发生的战役。同伴的一声呼唤,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到了好汉坡,两旁赫然可见的雪松,令我联想起了冬天的长城:山上白雪皑皑,长城的砖瓦上铺上了一层雪白的大衣,房顶、砖瓦、雪松,处处都是皑皑白雪,长城和山峰似乎融为一体,那又会是多美的景象呀!好汉坡中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显眼的几个大字,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心中暗暗地想:我也登上长城了,我也是好汉了。我走进了好汉坡旁边的烽火台,发现旁边有着一个铜闸门,里面原来是用来关奴隶的,我再次回忆起了电视里曾看过的历史:一个接着一个的奴隶背上背着砖头,将长城一点一点垒起来,晚上还要被鞭子抽,生活非常艰苦。朋友突然告诉我:时间到了,该回去了。我只好带着依恋回到了旅馆。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14

今天,我们吃完午餐,擦了擦嘴巴,接着老师带我们上了车。

老师说:“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全

长有12700多里,我们就要去登长城了”。

时间过的真快,我们一下子就来到了雄伟壮观的长城,第一层

我们自己爬自己的,我和老师紧追不舍,我们沿着抖峭的山坡往下

一看,有蓝天,有白云,真美。

爬到上面我兴高采烈的.往下一看,到处都有一些野花,一些野

草,高大的树,一座座高山,长河。

然后,我们又跟几个哥哥,姐姐,还有一个弟弟。我和弟弟可

勇敢了,哥哥姐姐们还跑不过我们,我们一股作气,一下子爬上了

山顶。

我很激动,因为我爬上了最高最雄伟的长城。它在我眼就是一

座小山路,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

你们来过吗?如果没来一定得来。我登上了长城作文250字

我心中的语文“巴学园” 篇15

一、语文课堂要读一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他引领你走进语文的天堂,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的“读”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1)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思想深刻、词质优美的范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我们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引领学生去品味词语、鉴赏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读,就是将客观的文字信息通过眼、耳、嘴、手、脑的有效配合,转化为有声的画面,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朗读除了正确和流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把学生与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韩军老师的“读”,一直是我奋斗的方向。播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韩老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他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时高时低,忽短忽长,时急时缓,忽悲忽喜,如入无人之境,又似在重演着文中的往事。不一会儿,就有人红了双眼,有人擦眼泪。全诗读完,全场掌声雷动。师:(微笑)我读得好吗?生:好!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韩军老师的“读”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的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要让学生读得有情,想读;读得自由,乐读。

(2)读经典。语文课堂不仅要读课文还要借助经典美文,举三反一,让学生在相同的作者或相似的作品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典的美文也是对学生一种情感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阅读,爱上阅读经典。

二、语文课堂要争一争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将隐性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适当地“挑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双方的不同思想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凸显真理,将隐性的答案化为显性。这种充满“火药味”的课堂争论能激发思索、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它不但给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更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奋发的精神、充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之中。成功的课堂争论,可以使教学流程跌宕起伏、剪裁纷呈,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语文课堂要笑一笑

有人用“欢‘生’笑‘语’”来概括愉快的语文课堂。有笑声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努力,有努力就有收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吧。怎样才能做到“笑”,做好“笑”呢?

(1)笑要师生共笑。这种笑是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无间的、发自内心的。她是融化师生、生生之间坚冰的熔炉,她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平和、愉悦。

(2)笑要抓住课堂资源。引起的笑料要结合课堂资源。它可以是文本中的字词、句段,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要素。

(3)笑要适时,要适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10分钟~20分钟(具体的特性有差异),而后就会开小差,偏离认真听讲的轨道。这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有意注意,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笑就是很好的有意注意媒介。同时,笑不是讥笑,不是乱笑,不是俗笑,不能喧宾夺主。

四、语文课堂要演一演

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编排的。这些文章中既有鲜活的语言又有形象的动作,可以更加直观鲜明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师生配合,将语言或动作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中演,在演中学,在表演中去理解和巩固文本信息,在表演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狐假虎威》中的表演教学,是我常常不能忘怀的。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朗读第二节,伸长脖子表演“扯着嗓子说”,教室内一片沸腾。)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靠一些想法是不可能完全洞察它的真谛的。我们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去完善和创新,打造自己心中的语文“巴学园”,让我们的学生流连忘返,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使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名家的教学实践又让我耳目一新。我心中的语文课堂“巴学园”应该是“读一读、争一争、笑一笑、演一演”的,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争中化疑,在笑中培趣,在演中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堂,巴学园

参考文献

[1]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

上一篇:汽车工程求职简历自荐信下一篇:运动 运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