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作文

2024-05-25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作文(精选14篇)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作文 篇1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作文700字

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万里,既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图片上宛如蜿蜒腾飞的巨龙一般的长城,便给我的心中留下一抹神秘的色彩。

说起埃及,人们自然想到金字塔;谈起美国,大家的思绪又会跨越海峡,来到自由女神脚下;想到法国,给人印象最深的不过凯旋门;走进意大利,最让人们眼前一亮的一定是比萨斜塔……而根在中国,令我魂牵梦萦的便是长城。

长城的冬天是雪白的。雪花一片一片轻轻飘落下来,万物沉寂。唯有腊梅迎寒绽放,不禁让人想起王安石赞美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历史的风轻轻拂过,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和平年代,长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难道他真的只是被历史遗弃的残存吗?

不,决不可能。长城不仅仅是古代用来抵御外敌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巧夺天工的设计,更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长城,他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有人会说,万里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多少的财力和物力。又使多少人民的家庭破碎,即使孟姜女没有真的哭倒长城,但是,她不正是无数受苦受难的人的代表吗?是的,修筑长城,确实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但是,若没有那些人的付出,没有筑长城,那么,当匈奴的铁蹄踏入中原,人民还能安居乐业的生活吗?当我们伟大的祖国被侵占,还会有存在华夏文明吗?还会有今天新中国的成立、七子的回归吗?所以长城不可或缺。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作文 篇2

一、为人师表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 学生打扫卫生时, 认真打扫的少, 打打闹闹的居多。于是, 我就和他们一起值日, 边干边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觉打扫卫生, 不再需要教师安排和监督。课间休息时, 我会到教室里走一圈, 看见地上有纸屑, 我就弯腰捡到纸篓里;看见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 我就自己动手。时间长了, 学生耳濡目染, 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室里总是很清洁。

二、爱岗敬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我总以自己能成为教师中的一员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学校, 热爱自己的学生, 做到教书又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人,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尊重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儿童。”我为取得成绩的孩子感到高兴, 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热爱教育

师德的重要体现在于奉献。一个教师在对待学校工作时, 不光是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教师很少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 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成长、成才, 我觉得很骄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也是艰苦的,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 受得住挫折,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四、关心学生

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 做到及时调查、发现, 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 不打骂、体罚学生, 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 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教师是可以接近的, 是值得敬重、佩服的, 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具有爱心和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关爱学生时要严字当头, 爱字包容, 循循善诱, 去启发、去教育他们。

用岁月垒起心中的长城 篇3

33年前。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在炮火中诞生。作为村民兵营副营长和支前模范,陆兰军的父亲陆之方临危受命,成为哨所第一任哨长。3年后,患上严重风湿病的父亲走不动了。陆兰军刚从部队退伍的二哥陆兰廷,接过父亲手中的枪,成为尖峰岭哨所第二任哨长。这一干就是14年。1996年,陆兰廷工作调动,镇人武部考虑到尖峰岭哨所责任大,条件艰苦。决定把在围胆国防民兵哨所守边6年的陆兰军调到尖峰岭哨所。任第三任哨长。上任那天,腿脚不便的老父亲坚持将他送到哨所,看着他从二哥手中接过防务图和钢枪,说了一段让他铭记一生的话:“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和你二哥在山上守了17年,传到你手里。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人在哨所在!”多年来,哨兵们换了一批又一批,陆兰军却用铮铮誓言把自己铆在了哨卡上。长年累月不知疲倦地奔波在人迹罕至的边境线上,精心呵护界碑。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2003年,他的侄子陆永兴来到哨所,成为他们家的第三代哨兵。陆兰军说:“只要走得动,我还要守下去。我和副哨长韦胜才约定了。死了就埋在尖峰岭上。与哨所做伴。”

质朴中的伟大

子承父业是个老命题。最近,这个老命题被陆兰军一家赋予7新的意义,它不再是“业”的传承、光大,而是信念的坚守和发扬。今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峥国防民兵哨所哨长陆兰军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爱国戍边楷模”,他常年巡逻、执勤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中越边境线上,一家三代人,年坚守边防哨所,传承着一个坚定信念——“绝不能把祖辈留下的基业守丢了”!

陆兰军是追随着父兄的足迹来到边防哨所的,他至夸记得自己上任那天,腿脚不便的老父亲坚特将他送到哨所,看着他从二哥手中接过防务图和钢枪,说了一段让他铭记一生的话:“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和你二哥在山上守了17年,传到你手里,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普普通通的一家人,这一辈子没吃过好的,没穿过责的,没用过稀罕的,甚至连北京都没有去过,所有时髦、时尚、奢华,更是跟他们沾不上边儿,一切的荣耀、幸福和享受就是守护着咱的边境线!不许他人有丝毫的越界!防区内24.5公里的边境线他走了不知多少遍,26块国界碑他量了又量,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他记了再记。

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两个词汇:质朴、伟大。

2003年,陆兰军的侄子陆水兴来到哨所,成为他们家的第三代哨兵。据介绍,这个哨所设立33年来,陆兰军所在的尚义村400户人家中,已有350人来当过哨兵,其中坚守5年以上的就有220人,坚守10年以上的有15人。

我想,奢谈吃苦、付出、奉献却不肯为了公德、膺益、公家而弯一下腰、伸一把手、加一个班儿的人们从此可以闭嘴了。我还想起了两句老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创业易,守业难而当我们不能打江山、不能创业的时候,我们再变守家为败家,变守业为毁业,那还能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呢?

夯石

传承和集成的责任

“有一天我死后,请把我埋在尖峰岭上界碑旁,伴随着战友继续站岗,让自己的灵魂永远守护在界碑旁。”这是陆兰军与战友的约定,也是他与自己后代晚辈的约定,因为他们也是自己的战友继承与传承在中国人的思想中也是一种责任,所以子承父业成为众多为人父母的心愿,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

我心中的长城作文 篇4

孩提时代,我总喜欢听奶奶讲故事。感受那战火纷飞岁月的泪水与辛酸、壮志与豪情。每每讲到长城,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感叹那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壮,感叹我们祖先的智慧与伟大……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情感,不由对他们肃然起敬。我常幻想着长城的模样:蜿蜒曲折、延袤万里。

上学了,随着知识面的扩大,我心中的那个长城渐渐清晰。课本上的一幅幅图片,总能引起我的深思。在老师的熏陶下,我心中萌发出一个强烈的念头:登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

寒假,我如愿来到了北京,登上了日思夜想的长城。放眼望去,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跃于群山之上,气势磅礴,我的心为之震撼。脚下的每一块砖,是多少古代劳动人民用生命铺就的。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狼烟直上云霄,将士们身披铠甲,手握长矛,监视着敌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孟姜女望见夫君的尸骨,惊天动地的哀鸣……历史的风起云涌顿时在眼前浮现。风,飒飒地歌唱,吹乱了我的头发。心中,似乎充实了许多。

《长城在我心中》说课 篇5

一、说教材:

《长城在我心中》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出版社A版第九册的一篇散文。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让读者心潮澎湃。极富感染力。全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来到长城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长城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那份民族自豪感足以深深打动学生。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长城的伟大。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教具学具准备:师生收集长城的录像和文字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三、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长城相关资料,初步培养

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长城是世界最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长城在我心中》”板书课题后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然后,我将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长城的伟大壮观,了解长城是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象征。领悟作者热爱长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准备采用老师示范朗读法、指名个读法、想象感悟法、练读和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解决这个教学重点。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仍然以学生自主质疑、释疑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结合文章的重点内容每个小组给其他小组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同时教师出示教学提示:

(1)请分组讨论。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2)按照课文内容设计问题。问题从学生中来,是学生关心的,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这样的问题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战性。

3、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问题,组内合作研讨,组间争辩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的引导。

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如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不懂的,重要的,特别是有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方面的。再如,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同样也有选择的权利,尤其在学生的提问有偏颇时,更要发挥示范作用,也要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商讨——“作者来到长城后的所见所感。”另外在学生研讨时,教师又补充长城的相关资料。进而使学生的崇敬和自豪之情得以升华。教师这样的点拨引导,把积极的接受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发挥了师生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4、让学生选择令自己感动的内容进行感情朗读。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内容。在读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读的目的性;读的层次性;读的个性化;读的指导性。读的形式也让学生自己选择:可自己读,同座对读,小组交流读,可找学习伙伴比赛读,可向全班展示读。通过精读深刻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你认为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根据课文内容,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附:

雄伟壮观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我的说课完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我登上了万里长城作文 篇6

今天,我到了八达岭长城。

我一到目的地兴奋的不得了。然后我们开始登长城了,我爸爸说:登长城前,先要补充体力。登上了长城不能乱跑,这样浪费体力。说完,我们吃了一些东西就上路了。因为我是小孩子,跑得快,所以我轻松的爬上了第三个烽火台。可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同学还在下面慢慢爬呢!等到他们到了以后,我才继续前进,在这段路程我发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而且有许多台阶是垂直的,非常陡。当我走到最高的烽火台好汉坡,在哪里我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我还在好汉坡看到了长城的全景:地形非常陡峭,长城也随着地型的变化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好壮观!最后我们开始下山了,爸爸提出了一个主意:我们比赛,谁先说累谁就少玩三十分钟电脑。好我和同学一口同声地答应。在这段时间里,我闷声不响地走着,我听到同学说:好累啊突然,他像想起什么似的,又加了一句话反义词可惜不行啊,唉!直到下了长城,我才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

今天,我爬了长城,知道了古时候的士兵是非常艰难,因为他们的食物、水都要从山下运上来,他们还要在烽火台底下那冰冷的山洞休息。但是我不明白,那么高的山,那么陡的坡,那么危险的悬崖峭壁,没有水和食物,也没有休息的地方,建造长城的人是怎样把一块块石头运上去的,是怎样修建长城的。想到这里,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感到敬佩!上海浦东

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篇7

黄先生是一位对我一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师长。我在读大学本科时,他为我们班开设了老解放区教育、毛泽东教育思想等专题研究课。1964年我毕业留系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曾在一起劳动改造(我始终尊他为“黄老师”)。1979年我又有幸被调到了黄先生所在的教育学教研组,从此便有了进一步向黄先生讨教的机会,开始与黄先生结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不解之缘。他给予了我慈父般的关爱、教诲和指导。

一、启发我如何为人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两次面临专业方向的再选择。一次是1982年,系领导决定推荐我去美国专攻教育哲学。当时我一方面很想得到这个出国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我的教学论研究方向而去开拓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十分犹豫。第二次是两年后,系领导鉴于当时教育系从事教学论研究工作的已有多位教师,再次动员我转专业研究方向。我请教了黄老师,他认真听了我的述说,了解我的困惑后,没有直白告诉我取此舍彼,而是启示我如何去寻找思考问题定位的坐标而不至于为眼下短暂利益迷住了双眼,影响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系里评职称时,我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条件,申报副教授职称应该没有问题,我也当仁不让。但因为指标紧张,有人劝我从全局考虑能否放弃这次职称申报,让给他人,当时我想不通,还给系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信。黄先生拿着我的那封信找我做工作,他语重心长的促膝谈心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会宽容、学会谦让,懂得了“为人正、为人真”的内涵,懂得了应如何真诚地去关爱他人而在群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尽管这一“让”影响了后来我解决正高职称的时间,但我无怨无悔,是黄先生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一个楷模!

1992年,基于“人缘关系好”,我这个没有任何干部经历的副教授,突然被推上了北师大教育系系主任岗位。当时,领导班子中另三位副系主任劳凯声、史静寰和冯晓霞都是讲师,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2岁(我那年49岁)。说实在话,当时接这个活底气很不足。黄先生鼓励我们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碗水见底”,大胆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很认真很敢干,也有很多新思路,常常几分钟就可以拍定一件大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工作粗漏不细,尤其是不会做人的工作。以黄先生为首的系里一批老教师成为我们的依靠,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摆平诸多难事,使得系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黄先生带头参加系里组织的所有集体活动,比如那年红五月歌咏比赛,他和许多老先生积极参与,结果教育系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四年多的系主任经历,我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磨炼。当我遇到难处、受了委屈时,我常会找黄先生倾诉,向黄先生求教,他总是耐心为我排解,给我安慰。正是黄先生和一批老先生的激励和支持,我们将工作做得还算有声有色,这一点被广为传扬。记得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陆有铨教授笑着对时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的施良方教授说:“您和裴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有黄济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的支持。”学习黄先生崇高的人品和境界,这是我逢年过节均带领我的学生去看望黄先生的根本理由。

二、引导我确立并开拓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业方向

学会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每一个年青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早在1987年,黄先生要我围绕教育研究方法写文章并参加在北师大召开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年会,我遵嘱写成“谈谈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文,他亲自和我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此文后来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基于方法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黄先生提示我将教育研究方法作为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年多访学的两个研究议题之一(另一议题是研究美国的教学理论流派),我出国临行前他还亲自写条幅赠我。学成回国后他又亲自为我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继后,他又让我承担了《现代教育论》一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共3章的撰写。正是黄济先生睿智的思想成就了我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向。

在教育研究方向这一领域,鉴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的现实,黄先生要我站在高位总体关注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教育科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关于教育对象——人的研究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问题,对历史遗产和外国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等。我们曾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以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黄先生指出,不站在哲学方法论的视角思考问题,就会就事论事,就不能很好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及中外古今的关系等当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

黄先生总是与时俱进,站在学术前沿。他提醒我要关注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的发展特征,关注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影响和有关研究方法的移植。正是黄先生的点拨,以及他的教育哲学观,助我在教育研究方法这条路上一步步前行。

三、对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帮扶

始于1992年的我所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得到了黄先生的倾力指导。他多次亲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及北京的几所实验项目学校进行指导。他的报告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为节省科研经费(仅2万元的项目科研经费要维系三年的研究),黄先生和我们一起坐火车挤地铁乘大巴,住简陋屋子。一次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调研,黄先生坚持要随我一起骑自行车去,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对他说“不”。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这样一位泰斗级人物朴素的衣着、谦和的话语而深受感动。只要他在场,我们也就感到有了主心骨。

黄先生得知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常高兴,亲自出席了2002年5月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有王策三、王道俊、韩庆祥、腾纯、文喆、谢维和、连秀云、赖德胜、许燕、郝京华等众多专家学者,10所高校、3所科研单位及91所中小学代表参会。黄济先生为大会做了“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坚持辩证思维”的重要报告。他首先表明了他反对纯自然主义和绝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重申对“什么是教育”的理解,强调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围绕课程的分科和综合、怎样认识和评价班级授课制以及师生关系问题,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黄先生的报告充满了辩证法。他认为,小学的学科,是一定能综合的,到了高中就需要以分科为主,以后到了大学,学科又是一种高级的整合,恩格斯讲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希望不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此即彼。就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问题,黄先生告诫要重视历史,好好判断分析,做到改革要适宜要稳妥。要弘扬学生主体性,但这个过程不是任意的,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最后,黄先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重视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三是搞主体教育实验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黄先生分析,我国的地区差异很大,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教师的水平也有不少的反差。因此,虽然我们有了上位的高层的指导思想,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稳做好。

我们的主体教育实验正是在黄济、王策三、王道俊先生等前辈倾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八月家人转告,黄济先生几次打电话找我。我出差回来后立即去他家。原来他急于想了解关于学派的建构问题,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学派。我认为中国是到该出学派的时候了,否则不会带来理论研究的繁荣。黄先生听后又进一步追问了主体教育实验的情况。当听我介绍到一个大的团队,近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所做的研究,研究成果扎根在土地上,尝试从主体性发展到“三力”模型(即决策力、领导力、学习力)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时,他非常感兴趣,希望我们在扎根实践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形成和提炼新思想新观点,他希望我抽时间多给他聊聊研究的进展,离开他家时他还将他的一份手稿送给了我。从这次深谈后我立即开始着手一方面继续向下扎根,另一方面加大对研究的向上系统总结梳理。遗憾的是以后再也不能得到黄先生的指点。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8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登上了长城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1

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去首都北京看天安门、逛故宫、登长城。今年暑假,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登上了万里长城。

那一天,我们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在山脚下,人山人海,许多外国友人也来这里参观,热闹非凡。远眺,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蜿蜒盘旋着,两旁的树木簇拥着,让长城显得格外有灵气。近看,一座座烽火台像一顶顶金光闪烁的大皇冠。我和弟弟赶快加入了“拥挤大军”的队伍里,不好,我们受到了“拥挤大军”的“攻击”。我发起口号:冲啊!我和弟弟一马当先,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太棒了,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

我们接着往上爬,我很兴奋,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可没过多久,我渐渐地没有了力气,整个人都软了下来。我突然想起长城都是古代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筑成的,我要坚持下去!我才爬一小段,就喊累。这时,又想到了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对,我要当“好汉”。

我铆足了劲往上爬,不管太阳光有多强烈,路面愈来愈陡峭,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继续前进。不一会儿,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八个烽火台—好汉坡。我是好汉了!我感觉小鸟在为我歌唱,花儿在为我鼓掌,蝴蝶在为我舞蹈,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感觉好凉爽舒服。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因为我的祖国有如此壮观宏伟的长城。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2

今年暑假,爸爸说为了奖励我一直以来的努力,决定全家到北京去游玩。我高兴极了,我终于可以见识一下首都的风采,终于可以攀登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到了北京的第三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从王府井乘坐旅游公司的大巴前往八达岭长城景区。车子起动了,我的心也激动起来,因为到北京来,我最想的就是登长城。一路上,车厢里的人个个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听着导游神采飞扬的讲解。原来八达岭长城是沿着群山山脊而建,四通八达。车子沿着高速公路渐渐进入景区了,导游指着不远处树林里隐约可见的断垣残壁,说这也是长城,不过它不是用砖石砌成的,而是用土和草砌成的,因为很多很多年了,风吹雨淋,便成了这样,但这也是长城的历史遗迹。

突然,车里一阵欢呼,我们要攀登的长城跃入眼帘,长城就象一条条银灰色的飘带蜿蜒盘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上,越来越近了,长城真的就象一条巨龙在腾飞。

车终于停在了长城的脚下,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争先恐后地迅速排好队。从山脚下往山上看去,群山苍翠,巍峨险峻,长城更是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她居然稳稳地骑在山上。

开始攀登了,我拧起全身的劲,一个劲地往上蹿,爸爸则是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追我,要我慢点,如果不是人山人海,容易走散,我才不会放慢我的脚步。不过也好,我可以趁此机会回头看看,真是陡峭险峻,我的脚快踩在爸爸的头上,再往上看,原来别人的脚也几乎落在我的头上;倚墙侧望,原来长城外边就是悬崖峭壁,一时间,我感觉自己就象悬在半空,确实惊险,难怪爸爸再三叮嘱我要注意安全。

很快,我们都已汗流浃背,一些人开始喊累,但每个人的脸上还是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导游让我们在一个烽火台处稍作停留休息,并给我们讲解了修建长城主要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以及修建过程、每个部分的作用等知识情况。没多长时间,一些人按奈不住兴奋的心情急切地往上冲,我当然不甘落后,一马当先,上边的台阶越来越陡了,爸爸说感觉腿有些不听话了,我便给他鼓劲打气地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爸爸果然来了劲,要和我比赛,看谁先上去。我哪肯服输,这点困难算什么,况且越往上,风景一定越好看。我们一路比着,帮着,很是畅快,再也没听见爸爸喊累了。不知不觉,长城的最高点近在眼前,我拉着爸爸快步飞奔冲刺。一幅“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纪念碑跃入眼帘,我终于成了一个“好汉”,爸爸一个劲地给我拍照,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站在这888米的高处,我好不得意,小小的我也能登上长城之巅。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如果没有勇敢和毅力一定登不上长城,也不能欣赏到这壮丽的景观,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顶上的人渐渐多起来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往回走。没想到,“上山容易下山难”,所有的人都是小心翼翼地扶着墙壁一步一步地低头而下,有的人还战战兢兢,而我总是忍不住地看看山脚下和对面山上的风光,总想把这美丽的景色全部印进脑海,带回上海,细细品味。

下山了,导游给我们讲了一首挺有趣味的打油诗: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长城冒大汗,下了长城腿发颤,游了长城好好干。

长城真不愧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因有长城而骄傲,我为登上长城而自豪。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3

长城雄伟壮观,是中国的一大奇迹,去北京爬长城是我一身中的心愿,暑假里,我终于登上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的郊外,早有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想:“今天我既然到了长城,就一定要当一次好汉。”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登长城,长城的路非常陡峭,一块块地砖都凹了进去,我想:“应该是登长城的人太多了吧!”城墙上到处都是人们刻的字,上面刻着某某人到此一游,我想:“这些人怎么都把字刻到城墙上,难道就没有人来劝止吗?”我忽然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几年来,人们不停地在城墙上刻字,让城墙失去了以前的面貌,我们应该保护城墙,而不是在城墙上乱刻字。”爬着爬着,我感觉有点儿累,不过我还是坚持爬到了好汉坡,当了一次好汉。

登上长城的顶部,我看到了长城的全景。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缠绕在山上,一个个烽火台就像巨龙背上的鳞,真壮观啊!我不禁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想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啊!长城真长啊!不愧是万里长城,游长城这件事让我永生难忘!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4

20xx年7月1日,北京下了六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场雨。7月22日,雨过天晴,按照旅程的安排,我们去了居庸关爬长城。

到了居庸关长城,北京的炎热被远远地抛到了脑后,迎面送来了凉爽的风,会使你感像进入了深秋似的。蓝蓝的天空衬着几朵白云,在明亮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地清新,好像明朝的青花瓷一样壮观。

经过一天一夜的雨水冲洗,长城的台阶上都是干干净净的,走在上面特舒服。台阶两边的小沟中,还有很多小青蛙,一蹦一跳的,好看极了。

远处的长城,绵绵不断,像一条大蛇盘旋在半空中。周围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一棵棵大树拔地而起,互相连接,枝繁叶茂,树上的叶子被头一天的雨水冲洗的油光发亮。

顺着台阶向前望去,人流涌动。映衬着远处的绿树、山峰。这样的人流围绕着这样的长城,这样的长城衬托着这样的绿树,再加上空中的“青花瓷”,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人间仙境!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5

这两天,我去了北京旅游,登上了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八达岭长城。这是一座明朝建造的长城,沿着山脊四通八达,东到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守护着北京。

我们是从中间插进长城的,一上长城,无限风光景象尽收眼底,山峰夹攻上来,呼呼大作,犹如千军万马在厮杀,无不壮观,令人叹为观止。越往前走越陡峭,一会儿斜斜地通往山上,一会儿又坐滑道似的通往上下,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一点也不假,长城也是如此,跑着上山,就得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敛气屏息的往下退着下山。

长城真是名副其实的长,从那座山的山顶,到那座山的山底,从那座山的山底,到这座山的山顶……时高时低,时起时落。

长城历史悠久,秦始皇下令建造万里长城,但因为年代久远,不少地方已经风化,到了明朝,又重新建造了万里长城,八达岭长城就是其中一座,到了现在,又重新整修了一遍,使它变得焕然一新,吸引着众多游人,成为我国的一颗掌上明珠。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9

我登上了长城

在四年级的时候,我曾学过一篇课文名叫《长城》里面讲述了万里长城的历史悠久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学了这篇课文,长城在我心中便有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梦想,我一定要登上长城。机会来了,这次暑假里,我参加了北京夏令营,在这途中,我如愿登上了长城。

那天,天刚蒙蒙亮,我们便起了床,在去长城的路上,大家似乎都没有精神,开始了梦中做战,可我却兴奋不已,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车子大约开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长城脚下。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从东头的山海关一直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听了导游的介绍,大家都大起精神,开始爬长城。

一路上,导游给我们介绍,长城建于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乘飞船到月球的航天员说,遥望地球,什么也看不清,唯一只能看见犹如长龙的万里长城。从这一点,就可证明,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登上长城,我上下打量着它,城墙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都能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t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每隔几百米便有一个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我仔仔细细地观察长城,感受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踩着脚下的方砖,抚摸着城墙上的`石条,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石条,一块就两三千斤重小学作文 ,那时又没有汽车,起重机。只能靠无数的肩膀和手一步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长城的筑造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到了好汉碑前,导游说今天就此结束,我们得往回走了。最后,大家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长城。在回去的路上,我想了很多,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靠智慧去创造奇迹!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篇10

一、教研组长的个人素养

1. 教研组长应是有“担当”之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在数学课上, 在教授新知识时, 教师不再“掐头去尾烧中段”, 而是注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增强知识的现实感与情境感, 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然而, 课堂上有时就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评优课上, 评委们就教师的课堂表现给出各项量化评估指标, 常常就有一项“创设生活情境得分”。值得注意的是, 数学中有的内容可以创设出恰当的生活情境, 而有的内容纯粹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如二项式定理、复数等, 生活情境就难以创设, 硬要创设生活情境只能是生拉硬扯、离题万里。

再如, 评优课常把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姑且不论是否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单就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来说, 至少有一点缺憾, 即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课堂上教师要按课件的预设流程教学, 它容易使课堂教学程序化, 而少了课堂的灵动与精彩的生成。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 教研组长, 应该有对这种伪科学认识说“不”、对长官意志说“不”的勇气与见识。教研组长身上应该多一些学究气与社会责任感, 多一些勇于担当的骨气, 少一些功名利禄之心, 不唯官、不唯财, 只唯学问、只唯教育, 对教学中的一些病态行为, 能够时刻保持警觉与旺盛的批判力。

2. 教研组长应是有“权威”之人

一名教研组长, 在精神与专业领域, 理应比普通教师拥有更高远的境界。其胸中要有一种“别才”, 眉下要有一双“别眼”, 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上要比组内其他教师棋高一招。教研组长在组内的作用, 不应像肖川教授所批驳的那样, 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

教研组长要具备上述特质, 除了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 别无选择。古人说得好, “一天不读书, 心源如废井”。其道理很简单, 找律师打官司, 谁都愿意找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通晓国家最新法律条文的律师;患者到医院看病, 如果医生告诉患者, 其看家本领全靠十年前大学课本所赐, 毕业后从来没订阅过任何医学杂志、没进行过任何后续学习, 恐怕患者是不太可能愿意把百十来斤的身体交给这位医生的。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 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汲取营养, 如, 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有什么研究成果, 最新教学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 如何将教材把握得更加到位, 对题目如何讲解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专家有什么理论, 同行有什么见解, 等等。北京数学名师孙维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那样好?因为他的格调高致, 他追求“把数学上出数学味、上出哲学味、上出文化味来”, 追求“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而“水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谁能有他这样“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洞察其隐”的本领?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一个现代的人, 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 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愿望, 那么, 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对教学大纲的熟知与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 只是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的领域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梁实秋在文章《穷》一文中描述穷人道:“人穷则颈易短, 头易垂, 肩易耸, 须发许是长得特别快, 擦着墙边逡巡而过, 不是贼也像是贼。”这段话用来形容不读书的教师也再合适不过。所以常言说得好, “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 其视野可以“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其思维可以“有左右逢源之佳, 具融会贯通之妙”;其语言可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效;其神韵自然如幽谷之兰, 自内而外散发出从容之态、王者之气。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痴迷于书本的教师。作为组内学术带头人的教研组长, 更是要“三更有梦书当枕, 半床明月半床书”。只有读书,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不断打开广阔的精神天地, 才能为组内教师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 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年轻教师传授求知的方法与路径, 才能既传业务更传精神。称职的教研组长一定是始终把精神上的高远追求和自我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

3. 教研组长应是有“梦想”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任何一个心智正常之人, 当他解决了温饱, 有爱、有安全感的时候, 无一例外地都将追求一种需要——“自我实现”, 这是人的本能。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也说:“鼎鼎百年内, 技此欲何成”。意思是说, 人们要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完成自己, 在品格、情操、技能等各方面要真正地尽心尽力, 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贾岛要“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爱美、求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 尤其是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与行为追求。教研组长应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品性, 应该一直追求这样的地位, 即在专业技能上 (包括上课、备课、命题、评课等诸方面) 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奇·格拉泽与法尔曾列举了如下7个“专家工作的关键特征”, 教研组长在行为上、在行动的效果上, 应该尽量体现下述7个特质, 即使“身不能至”, 也要“心向往之”, 毕生追求, 刻意、主动地完善自己。

(1) 专家主要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出色。

(2) 专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知觉大量有意义的模型。

(3) 专家的反映敏捷, 专家能更快地操作该领域技能, 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专家表现出非凡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

(5) 在专业领域内洞悉和表征问题时, 专家比新手更具原则性。

(6) 专家把更多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的质的方面。

(7) 专家具有高度的自控力。

4. 教研组长应是有“大爱”之人

教研组长在完成“独善其身”的同时, 必须时刻用另一只眼关注组内成员的职业生存状况。教研组长对学校的本门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对本教研组年轻教师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通过示范课、评课、督导检查, 通过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让年轻教师跟踪听课,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 教研组长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当年轻教师在为公开课、研讨课做准备时, 当年轻教师精心写论文准备参加省市级评比时, 如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征询的是教研组长的意见与建议, 那就说明教研组长的权威得到了认可, 说明教研组长的人格得到了认同。这样的时候, 应该是教研组长最具成就感、最感欣慰的时刻。当然, 只有当教研组长能思精识卓, 其建议每每能予人以醍醐灌顶的作用, 其对组内教师能无条件地去关爱时, 教师们才愿意去亲近、去尊重他。

若有年轻教师工作中处于低潮, 其教学效果不被领导、同事、学生认可时, 教研组长要有一副慈悲心肠, 尽量尽快地帮助年轻教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提出妥善的改进意见, 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二、教研组长的个人作为

1. 成为校长的“显微镜”

校长管理着偌大一所学校, 中学仅文化课就有9门之多, 校长不可能门门精通。教研组长理应成为本门学科的“掌门人”。哪位教师教学有什么风格, 各备课组的团队风格是什么, 一体化教学方案是否把握住了核心知识……凡此种种, 教研组长都应该了如指掌, 积极为校长建言献策, 成为校长观察这门学科的“显微镜”。

2. 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教研组长要力争成为本门学科的专家型教师, 能带领本组教师把握所教学段的核心知识。凭借自身的学识涵养, 教研组长影响、带动本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 促使教师们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 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学识涵养与理论水平。

3. 研究行动的促进者

同行间的观课与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行为模式。在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组长要有所作为, 要始终抓住研究课与评课不动摇。教研组长要对各种类型的研究课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安排, 要针对本组教师的特点和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研究课, 如“同课异构”的比较, “微型课堂录像观察”,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等等, 教师们通过“俯而读, 仰而思”, 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课题研究是“催化剂”。课题研究对于摆脱升学竞争的困扰、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营造团队系统学习与思考的氛围, 培养有思想、有反思批判力的教师, 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研组长要积极带领组内成员搞好课题研究。

4. 做好教研组的首席

我登上了长城作文 篇11

到了长城,我们顺着长城的台阶往上爬,我才爬了一点点呢,就累了。妈妈对我说:只要你坚持,就会爬到最顶层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继续往上爬,爬了一半,我累得实在不行了,就休息了一会儿。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继续向最顶峰前进。爬呀爬呀,终于到了最顶峰,那时候,我虽然很累,可我却非常开心。顶峰就是一个烽火台,大约有10层楼那么高,从上面往下看,见一群人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砌成长城,多么不容易啊!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作文 篇12

我的家乡------庐山,地处江西北部,是世界级名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是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和著名的避暑盛地。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千百年来,无数人文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锋大口瀑布……。

我爱我的家乡,每年我都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外婆家,再去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去感受那里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后来,匡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庐山牯岭是一个终年云雾缭绕的百年老镇,记得几年前,走在这个小镇上,看到四处留影的观光客、拎着小菜悠闲行走的原住民比比皆是。山水清凌凌的,闪着金光,缓缓地流着,孩子们在水中嬉戏,一片安乐祥和的景象,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然而,去年当我再次看到那条山泉时,不禁吓了一跳,水已经不清澈见底了,水是浑浊的,如今的景区也越来越不堪重负,庐山上盖起不少房子,也建造了许多别墅。此外,每年游客在给庐山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制造出很多生活垃圾和废水。一些人不保护环境反而破坏我们美好家园,一碧千里的蒙古大草原变成了一片荒漠;一座座翠绿的大山,由于过度砍伐变成了光秃秃的大山……,这些破坏令大自然愤怒了,同时大自然也给了人们一些警告:的洪水,的地震、雪灾等等都是在告诉人们要爱护大自然。不过多数人们是爱护大自然的,有些保护得很好,如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等都保护的很好。我的家乡庐山也提出了居民搬迁下山的想法,以便更好的维护我心中美丽的家园。

我心中的语文“巴学园” 篇13

一、语文课堂要读一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他引领你走进语文的天堂,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的“读”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1)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思想深刻、词质优美的范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我们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引领学生去品味词语、鉴赏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读,就是将客观的文字信息通过眼、耳、嘴、手、脑的有效配合,转化为有声的画面,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朗读除了正确和流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把学生与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韩军老师的“读”,一直是我奋斗的方向。播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韩老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他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时高时低,忽短忽长,时急时缓,忽悲忽喜,如入无人之境,又似在重演着文中的往事。不一会儿,就有人红了双眼,有人擦眼泪。全诗读完,全场掌声雷动。师:(微笑)我读得好吗?生:好!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韩军老师的“读”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的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要让学生读得有情,想读;读得自由,乐读。

(2)读经典。语文课堂不仅要读课文还要借助经典美文,举三反一,让学生在相同的作者或相似的作品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典的美文也是对学生一种情感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阅读,爱上阅读经典。

二、语文课堂要争一争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将隐性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适当地“挑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双方的不同思想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凸显真理,将隐性的答案化为显性。这种充满“火药味”的课堂争论能激发思索、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它不但给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更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奋发的精神、充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之中。成功的课堂争论,可以使教学流程跌宕起伏、剪裁纷呈,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语文课堂要笑一笑

有人用“欢‘生’笑‘语’”来概括愉快的语文课堂。有笑声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努力,有努力就有收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吧。怎样才能做到“笑”,做好“笑”呢?

(1)笑要师生共笑。这种笑是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无间的、发自内心的。她是融化师生、生生之间坚冰的熔炉,她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平和、愉悦。

(2)笑要抓住课堂资源。引起的笑料要结合课堂资源。它可以是文本中的字词、句段,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要素。

(3)笑要适时,要适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10分钟~20分钟(具体的特性有差异),而后就会开小差,偏离认真听讲的轨道。这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有意注意,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笑就是很好的有意注意媒介。同时,笑不是讥笑,不是乱笑,不是俗笑,不能喧宾夺主。

四、语文课堂要演一演

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编排的。这些文章中既有鲜活的语言又有形象的动作,可以更加直观鲜明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师生配合,将语言或动作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中演,在演中学,在表演中去理解和巩固文本信息,在表演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狐假虎威》中的表演教学,是我常常不能忘怀的。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朗读第二节,伸长脖子表演“扯着嗓子说”,教室内一片沸腾。)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靠一些想法是不可能完全洞察它的真谛的。我们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去完善和创新,打造自己心中的语文“巴学园”,让我们的学生流连忘返,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使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名家的教学实践又让我耳目一新。我心中的语文课堂“巴学园”应该是“读一读、争一争、笑一笑、演一演”的,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争中化疑,在笑中培趣,在演中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堂,巴学园

参考文献

[1]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

党在我心中:寻找心中的亮点作文 篇14

在我们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九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让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让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民大众在党的带领下,前仆后继地奋起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成立,千百万被奴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昂首阔步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上一篇:《——的自述》教案下一篇:感恩爸爸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