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基地

2024-06-29

创新实践基地(精选12篇)

创新实践基地 篇1

0 引言

随着“卓越计划”的展开, 人才培养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与理论思考、逻辑演绎和思维活动相比, 这种培养方式更为突出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延伸学习自由度的主要平台, 创新实践基地也必须打破闭门造车的观念, 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主线, 建立校企联合共建机制, 引导企业从设备、技术、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深度介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以培养创新务实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以创新思维、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训练为目标的科技文化活动平台, 形成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 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异质组织之间的合作, 是为了实现各自的资源优势互补。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推动这一合作形式得以长期保持的关键。管理机制应坚持:1) 互利原则:企业得到优质的学生服务和后备人才, 学校按“卓越计划”培养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形成良性循环, 使各方有动力继续合作, 实现校企课程对接、校企共育人才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2) 耦合原则:校企双方重视彼此间的联系与协作, 通过互动产生彼此间的亲和力;3) 利于人才培养原则: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方案具体细则具体包括:仪器设备管理、经费使用、项目审查、成果评价及激励机制等。学校每年对创新实践基地进行一次考核, 并根据考核情况酌情拨付下一年建设经费。综合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 (成员规模、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指导教师知识交叉与技能互补性、团体协作精神及职业素养) 、利用率 (开放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建设成果 (组织或参与各类竞赛获奖、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技术革新、撰写培训教材、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开展企业讲座及培训情况等) [1,2]。

2 立足产业背景, 开设培训项目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产品研发到运行作为训练周期, 涉及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运作 (Operate) 四个环节, 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性项目训练, 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专业知识、个人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以CDIO理念为基础, 创新实践基地培训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1) 与共建企业合作,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以专题讲座及技术培训的形式,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讲解产业人才需求及产业动向, 介绍当前在国际标准化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技巧、设计方法和质量管理流程。2) 采用源自企业一线的课题, 经过分解、提炼后, 成为适合进行学生培养的课题, 使学生与产品研发、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实现“零距离”对接。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学生自由组成3~5人的团队。项目负责人负责“C”环节, 并协调各环节工作;硬件和软件制作者负责“D”和“I”环节;技术文档的撰写和整理者负责“O”环节, 并将需要改进或创新之处反馈到“C”环节, 实现项目研发的闭环控制, 更加贴近实际产品的更新过程[3]。在实现方式上, 专题讲座及技术培训以统一组织形式进行;课题实训采用开放式实验形式, 创新实践基地提供设备、场地和技术支持, 要求项目组发挥学习自主性, 在规定时间限度内完成。

3 依托企业资源, 开展科技竞赛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考察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科技活动, 是增强学生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4,5]。创新实践基地承担全校大多数科技竞赛的组织、培训、作品培育工作, 是学校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基地。企业合作可采取提供竞赛经费、提供器件设备、提供技术支持或引入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由企业工程师参与出题等多种形式, 使竞赛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 锻炼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施能力。在试题难度的安排上, 注意涵盖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 指导队伍的培养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很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效果的关键。第一, 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顶岗、访问、轮训、研修、担任技术兼职、参与教学改革、参加企业培训和专业会议等多种形式, 提高面向工程实际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第二, 修订《专家讲学办法》, 设立校企合作指导机制, 由合作企业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和培训工作。第三, 设立“导学”岗位, 引入“传帮带”机制建设指导梯队, 指导教师主要指导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性项目, 而低年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则主要由高年级“导学”负责, 形成“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3]。第四, 以激励促动力, 对承担培训工作的企业员工给予薪酬补贴, 还可聘为兼职教师, 给予学历提升机会;对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指导教师, 在工作量计算、教学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年终创新实践基地考核中, 将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列入考核指标。

摘要: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内涵要求, 以构建符合产业背景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平台为建设目标, 针对校企共建环境下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培训体系、竞赛组织、指导队伍建设等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校企联合,创新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永丽.产学研结合与创新教育[J].科技信息, 2013 (04) :127.

[2]张庆英.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3 (04) :611-614.

[3]蒋学斌, 丁伟.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5) :90-91.

[4]尹仕, 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05) :121-124.

[5]蒋西明, 邓明, 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02) :130-132.

创新实践基地 篇2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基地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参与”为原则[5],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区别于面向实验教学为主的实验室管理,创新实践基地的顶层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从平台环境、实践内容、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规划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基地管理、组织、设计、实施、运行的主体,教师宏观指导和专家顾问,成为隐性参与者。

2.2突出自主创新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自我管理、自主创新、鼓励探索”为指导,突出学生的创新自主性。引入项目制、团队制等企业运作模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各学生团队在基地统一协调管理下独立运行,有序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全过程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自主运作,为学生提供激发和释放创新激情的广阔空间。创新实践内容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探索,在某个特定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形成创新性解决方案和应用成果。

2.3突出多元化培养

创新实践基地 篇3

1.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为要求,以应用为目的,技能培训为本位,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市场经济总体发展方向来进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路,基本建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框架体系、实现途径及实现平台,建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要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2.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无法脱离理论教学这一基础的,因此,若想创新地实现实践教学便要先一步优化理论教学的完整性。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加强硬件的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提高师资力量与管理水平,依照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来调整办学内容;教师方面应当通过学术研讨、教学检查、总结评议等方面获取信息,从而及时反馈到教学之中,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课堂中应当积极鼓励引导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做实验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设备和仪器等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的性能,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实验类型也可以是多变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认识原理和教育规律、注意到各门课程的独立性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性,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解决设计方案和解决途径,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实践教學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的转变、体制的改变、机制的创新等诸多环节。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目标上,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大方面。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在各个教育阶段,根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大模块构建学生能力结构,开设不同的实验、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指导性课程,这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不止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综合技能,即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使其具体承担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

3.加强教学基地的建设

教学基地的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作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校内教学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教学基地建设就要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在争取学校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来基金,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努力把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教学实践园、科学实验园和高新技术示范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通过校外基地的实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接受企业的氛围熏陶,为学生由校园成功过渡到社会,搭建一架桥梁。在教学基地中,可以向学生无偿提供教学认识、间隙、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场地;提供设计题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生产设计、开发项目;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无偿或低偿提供教学设备及实训材料等。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习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既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得到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锻炼,产、教、学结合,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电子创新实践基地的运行管理 篇4

电子创新实践基地作为电子类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载体。它为培养学生真正从理论到实践, 系统地掌握电子理论、电子设计、电子制作等知识, 提供进行科学研究、制作和举办科技活动的软硬件环境。它已成为培养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提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能力的重要平台[3,4]。本文在我校电子创新实践基地几年运行实践的基础上,就其运行管理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创新实践基地组成

1.1 指导教师队伍。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基地构建了较为合理的指导教师队伍。选拔了部分专业功底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富有奉献精神的教师, 组成了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学生的选拔和日常指导。除集训时期外,每个教师负责3~9位学生的日常指导。基地现有专职管理教师1人, 指导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

1.2 硬件设施。

学校专门安排了3间合计200平方米的实验室作为基地的专门实验场地。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购买相关设备仪器,包括电脑、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仿真器、PCB热转印机及腐蚀池等设备。基地能同时容纳近100名学生进行相关电子创新实践活动。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基地由实验室耗材专项经费购买常用的低值电子元件, 如电阻系列、电容系列、常用接插件等, 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对于高值电子元器件可由实验室代购,经费由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支出。

2. 创新实验基地的运作管理

2.1 递进式培训原则。

良好的培训方案是基地实施创新实践教育的灵魂, 整个培训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同时结合电子设计竞赛和电子专业技能竞赛要求,经过指导教师团队的讨论后共同制定的。由于指导教师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 所以培训方案所涉及的内容也基本涵盖了电子类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逐步形成了递进式创新实践培训体系。以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等专业报名的一年级新生为主要对象,开展电子焊接工艺、制图制板工艺、小功能电路等基础性培训,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经过第一阶段选拔,在选修的二年级学生中开设《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以功能电路、单元电路、小系统设计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化的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电路设计能力;经过选拔,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综合性培训,以综合性功能电路、大型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电子设计竞赛之前,以三年级学生为主力军,利用暑期开展赛前强化性培训。同时,安排一、二年级为储备军参加强化性培训,让他们提前感受竞赛氛围,储备后续力量,实现滚动式可持续发展。

2.2 项目化创新训练。

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实验耗材的消耗,使原来有限的实验经费更趋紧张。充分依托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校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课题,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项目的申报, 以项目经费来维持基地学生日常的创新实践训练,缓解实验经费紧张的局面。

通过参加创新项目的研究, 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深入到项目研究中, 查阅国内外最新科技文献资料, 接触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 扩展了视野和拓宽了知识面, 从而加大了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的兴趣。同时还使学生的洞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锻炼, 使学生逐步具备“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通过在项目小组的共同研究, 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培养。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 这却有利于学生百折不挠、顽强进取的意志以及实事求是作风的培养。

2.3 依托社团自主管理。

创新基地由学生自主管理,既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又可确保创新场所全天候开放。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学习氛围。同时基地为社团提供了场地和技术支持,也解决了社团的活动和发展问题。

2.4 网络化管理。

由于创新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实行完全自主和全面开放的运行方式,为了便于协调管理,宜采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网站,公布创新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各类创新项目申报情况、学术研讨活动、仪器设备现状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基地门口安置刷卡机, 学生进出实验室时需刷卡, 然后刷卡数据存储到基地的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 便于进行查询、统计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5 激励制度。

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激励政策。学生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申请各级创新项目经学校认定后,都能获取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对于指导学生取得科技成果和获得竞赛奖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将指导工作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

3. 成效

在学校的有力支持和指导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对电子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实践研究, 初步摸索到培养学生进行电子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方面的可行方法, 并已初见成效。

近五年,学生在基地的支持下申请完成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4项,资助经费20.7万元,校级各类创新项目144项,资助金额14万元,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篇。基地承办了省首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每年一届的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项,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其他省级以上奖项88项。

4. 结束语

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可促进学风的好转,推动创新型校园环境的建设。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推进这项工作,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摘要:电子创新实践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就基地建设内容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创新实践基地,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盖国强.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4, (12)

[2]杨瑞军.抓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促工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07)

[3]陈达银.创新实验室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 (1)

创新实践基地 篇5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确保学生实习落到实处,制定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包括校外实习各个教学环节、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实训基地建设与绩效管理办法等。

1.运行目标与定位

1.1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基地建设、管理、运行中,双方的总体规划要合乎互惠互利、合理体制、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

1.2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定位:最大限度适应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的开展,能满足研究生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的实践内容紧密相关,管理、生产、实习有机组合,相互促进。

1.3不同年级的学生实习,按时间、批次、分类合理分开,提高实习基地资源的利用率。

1.4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对管理部门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保证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

1.5创新实践基地确立一套研究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评估系统,按周、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登记、打分和评估。

2.职责

2.1校企合作共建办公室职责

2.1.1根据学校对在校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负责制订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总体计划,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光源三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专业模块设计、创新计划、研究生技能竞赛、研究项目的创新实践、毕业论文等工作进行合理调整及方案、任务和进度的制定。

2.1.2根据培养方案,向具体系部下达具体实践教学任务,并督促系主任、各研究所提供专业对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向企业落实技术人员参与实习基地的教学活动,列出教学时间表;协助学系作好有关创新实践基地聘用校企以外指导教师方面的工作。

2.1.3协助学系对创新实践基地的使用情况及创新实践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评估与绩效汇总、反馈。

2.2学校工作职责

2.2.1负责与创新实践基地的日常联系,并协助创新实践基地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2.2.2负责推荐创新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

2.2.3协助创新实践基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组织编写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指导书,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研究生创新实践技能要求,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并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需求的变化,开发新的创新项目与实践内容。

2.2.4做好产学研工作,定期组织项目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探讨,加强校企合作。

2.2.5负责理论教学的正常进行,并结合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对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总结与提高,与实际创新应用接轨

2.2.6负责将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的有关情况报校企合作中心审批,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归档。

2.2.7为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学生动员、任务分类、指导书印刷和进度安排。

3.合作企业职责

3:1为学生提供包括创新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现场环境下进行实习甚至生产实践,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取得创新实践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3.2负责创新实践基地基地的正常运转,保证学生所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实践项目利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使学生能真刀真枪进行创新实践训练。

3.3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在创新实践期间的一系列考核等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曰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在创新实践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并负责对实践教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4指定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管理创新实践教学工作,协助校方一起考察选派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3.5与校方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共同组成考评小组,对实践教学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定,对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创新实践基地 篇6

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会起重要作用,且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具备综合性、立体化的特点,对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基地 创新创业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僵化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创业就业前的指导,照本宣科,学校在资金、技术方面没有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学实施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成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所以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体系性、科学性,创新性。

(二)师资缺乏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基本都没有创新创业经验,师资安排也是辅导员或基础课教师兼职,没有创业教育专业化,而且学校没有统一配置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弊端就是知识传授过程比较死板,不生动,学生兴趣不大,接受效果不佳。更加没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三)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

部分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虽然关于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精神,管理等等的课程均开设,但是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没有挖掘所学专业中,可以进行创新创业的部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以及对本专业的兴趣。没有把本专业的学习和创新创业教育很好的结合,形成体系。

(四)缺乏具体实践

创新创业其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实践要求,而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起步较晚,本身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就少,而且,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基本以课堂教授为主。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知识结构表明,其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有种抗拒的心理。而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太多的讲授为主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知识接受程度低。

二、高职实践教学基地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向学生提供技能实践的场所,这里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目前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定位主要是为了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目的。但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专业技能培训场所势必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内,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整体中。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实践教学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促进技术创新及创新技术应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专业技能培训的场所,专业技能训练是其主要功能。而作为专业技能训练,其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达到教学标准要求。通过深入挖掘和反思,我们认为,实践教学基地不仅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在现有的技能水平上,教师通过探索研究技能新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个体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现有的技能水平上,有更加创新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二)实践教学基地引进培养富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在实践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通过两种途径,即“迎进来”和“送出去”。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而高职院校特色就是职业性,因此在实践教学基地引进一批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主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接触当前企业在一线创新创业的经验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一线创新创业技能,积累经验,成为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人的行为往往由意识决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培养应该不仅仅在校园宣传和授课,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其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职业性,其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时间明显比普通高校来得长,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就必须贯彻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理念,而且,要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个宣传的口号,通过落实到实践教学基地,真正培养具有高职实践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教师角度出发,学生进步应该成为教师的责任,必须认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将专业技能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实践项目。

(二)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教师梯队建设。

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由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所决定的,因此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当前由于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过程中,缺乏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方式强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如果具备一定教育师资队伍的院校,则可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师保持学习当前最近的创新创业理念,保持与业界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自我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在行业企业一线具备先进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吸纳其为师生进行讲解授课,纳入到师资梯队建设里面,提高师资创新创业的实用性。

(三)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场教学改革的实践,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理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保障,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其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纳入到专业实践教育中,建立多方参与、立体化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完善的教学标准,在专业课程标准里面增加创新创业要求,使得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专业技能知识训练的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丰富知识结构。

四、总结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涉及到学校、学生、行业企业、政府、家庭等各利益相关方,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高职院校遵循高职生的特色,深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学校、行业和企业有机结合的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培养高职学生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目标与梦想。

参考文献:

[1] 王勇 高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成人教育 2014.10

创新实践基地 篇7

1. 基于过程的实训教学考核机制

构建基于过程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是将以前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能力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实践内容等零碎的部分,按照三部分进行分解(输入、输出和活动),对实践中的零碎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以控制教学过程来提升整个实践、实训教学质量,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实训教学中的输入是指的多方的需求,例如:包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需求。学生获得的技能可以说是输出,实践、实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实践教学资料、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是辅助内容。学生所得到的技能是实践教学的过程输出,而教学经验、教学成果、过程文件记录等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附属输出。目前,社会需求变化不断加快、不同专业培养方向不一、不同学生差异等等,实践、实训教学的考核还得根据培养方向,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实践教学过程,使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2. 实践教学考核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教学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分层级建立考核的组织机构

学院分级制定具体政策和方向,实施实践、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估。二级系直接对实训课程内容、教师进行安排,由主管教师、助教、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实训教学组。学院设立了主管教师岗位,聘任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保证主管教师保质保量带领团队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2.2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过程管理

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教师管理、实训设备、课程内容等几个部分,支持实训教学教案、日志等的实时录入;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反复查看课件和视频、进行在线联系及提交报告等。

2.3 重视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指导性标准,而实践教学的三个环节监控的对象不同,参考标准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学院相关部门通过历史统计数据、调研等方式不断完善。

3.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法

我院实践、实训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由评价内容、方法、评价过程与实施、教学结果评价等内容组成。

3.1 评价内容、方法

全院各专业不同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的实训教学均为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由教学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评价分占55%,教学督导评价分占45%;评价体系见附表1和2。

3.2 评价过程与实施

具体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全院教师进行听课,作为教学督导评价的依据;在教学过半的时间,组织对本学期实践课进行随机评价。

3.3 教学结果评价

学院对教学结果进行统一分析后,评价结果反馈给各专业教师。

为了使测评过程公平、公正,要求在测评前,被测评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手段影响测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M].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13(2).

创新实践基地 篇8

本刊讯8月17日,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向四川电信授牌“中国电信翼支付创新实践基地”, 标志着中国电信在移动支付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从去年开始, 四川电信高度重视以翼支付为代表的创新业务。截至目前, 已发展翼支付 (翼机通) 用户50余万, 翼支付账户充值与消费额均实现全国领先。在翼支付应用领域, 四川电信也走在全国前列。其中, 翼支付加油业务已在四川实现规模推广, 目前四川全省有近200余家加油站开通相关业务, 年内有望达到600余家。此外, 翼支付乘公交也在四川15个市州开通。

四川电信还与成都市相关部门加强合作, 在出租车、地铁、公交等展开合作, 全面打造翼支付使用环境;同时, 四川电信与成都移动共同打造成都锦里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示范街区项目, 被成都市政府授予“成都市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中国电信翼支付示范基地”, 该示范街区项目为移动支付的应用提供了试点示范。

创新实践基地 篇9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需要确保学生实习落到实处, 制定一定的规范和制度, 包括校外实习各个教学环节、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实训基地建设与绩效管理办法等。

1.运行目标与定位

1.1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基地建设、管理、运行中, 双方的总体规划要合乎互惠互利、合理体制、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

1.2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定位:最大限度适应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的开展, 能满足研究生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专业的实践内容紧密相关, 管理、生产、实习有机组合, 相互促进。

1.3不同年级的学生实习, 按时间、 批次、 分类合理分开, 提高实习基地资源的利用率。

1.4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并对管理部门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保证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

1.5 创新实践基地确立一套研究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评估系统, 按周、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登记、打分和评估。

2.职责

2.1校企合作共建办公室职责

2.1.1根据学校对在校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 负责制订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总体计划,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光源三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专业模块设计、创新计划、研究生技能竞赛、研究项目的创新实践、毕业论文等工作进行合理调整及方案、任务和进度的制定。

2.1.2根据培养方案, 向具体系部下达具体实践教学任务, 并督促系主任、各研究所提供专业对口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向企业落实技术人员参与实习基地的教学活动, 列出教学时间表; 协助学系作好有关创新实践基地聘用校企以外指导教师方面的工作。

2.1.3协助学系对创新实践基地的使用情况及创新实践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评估与绩效汇总、反馈。

2.2学校工作职责

2.2.1负责与创新实践基地的日常联系, 并协助创新实践基地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2.2.2负责推荐创新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 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

2.2.3协助创新实践基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 组织编写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指导书,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研究生创新实践技能要求, 制订教学实施方案, 并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 企业需求的变化, 开发新的创新项目与实践内容。

2.2.4做好产学研工作, 定期组织项目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探讨, 加强校企合作。

2.2.5负责理论教学的正常进行, 并结合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 对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总结与提高, 与实际创新应用接轨。

2.2.6负责将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的有关情况报校企合作中心审批, 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归档。

2.2.7为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学生动员、任务分类、指导书印刷和进度安排。

3.合作企业职责

3.1 为学生提供包括创新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 使学生在现场环境下进行实习甚至生产实践, 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 取得创新实践工作经验,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 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3.2负责创新实践基地基地的正常运转, 保证学生所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 实践项目利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使学生能真刀真枪进行创新实践训练。

3.3 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在创新实践期间的一系列考核等工作, 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使学生在创新实践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并负责对实践教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4指定有关职能部门组织、 管理创新实践教学工作, 协助校方一起考察选派政治素质好, 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并保持相对稳定。

3.5与校方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共同组成考评小组, 对实践教学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定, 对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3.6为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 承担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月秀, 谭仕林, 钟强, 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90-92.

[2]方祯云, 赵郁松.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重庆大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5) :37-39.

[3]王悦, 冯秀娟.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113-115.

[4]任佳, 王杰, 梁勇.北京高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分析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8) :222-224.

创新实践基地 篇10

关键词:校企联合,创新实践基地,CDIO,培训体系

0 引言

近年来, 教育界和工业界逐渐认识到由于严重脱离实践, 高校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现实工业生产的需要。为此, 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 (学) 会, 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也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当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 该模式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多所高校共同开发, 其显著特征就是实现了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的重构———在继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向关注生产实践回归。CDIO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涉及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运作 (Operate) 四个环节,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2]。

作为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主要平台, 校企联合共建创新实践基地拥有企业的资金、设备或技术支持等有利的产业资源, 同时又由于其选拔机制而拥有为数众多的学有余力、实践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非常适合将CDIO模式引入其培训体系中, 实现“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 形成课内学时的有益补充, 培养具备优良工程素质、工程思维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1 CDIO培训体系的构成

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的CDIO培训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 (1) 与共建企业合作,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以专题讲座、企业论坛及技术培训的形式,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讲解产业人才需求及产业动向, 介绍当前在国际标准化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技巧、设计方法、测试标准和质量管理流程, 进行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器件的使用培训及设计样例讲解。 (2) 采用源自企业一线的课题, 经过分解、提炼后, 成为适合进行学生培养的课题。我校各创新实践基地先后开设了《中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设计与提高》、《FPGA实践与应用》、《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设计调试》、《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培训课程, 使学生与产品研发、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实现紧密衔接, 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 培训项目设置

结合产品的工程设计周期, 从产品研发的过程出发来设置训练项目。为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项目设置多层次难度选择:

(1) 基础层次:面向低年级学生, 分别针对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DSP、EDA、ASP.NET、CSS、HHML等核心内容设计课题, 培养动手能力和对工程项目的兴趣, 项目组成员学会分工合作, 度过项目组磨合期。

(2) 综合层次:其内容是基础层次多个模块的综合, 这个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分解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懂得如何用基本模块来组成复杂的系统。项目组分工逐渐明确、优势互补, 实现有效合作。

(3) 跨学科集成层次:面向高年级学生, 根据企业需求及产业发展趋势, 题目涉及自动化、机械、计算机、光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 鼓励学科交叉, 内容包括:信号检测、电源电路、无线搜救、资源管理、舆情监控、虚拟社区旅游、社区养老服务管理等。鼓励采用多种方案实现设计目标, 鼓励引入新知识、新技术, 优先采用合作企业提供的新器件、新设备[3]。

3 项目开展形式

在实现方式上, 专题讲座及技术培训由创新基地统一组织,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项目训练采用开放式实验形式, 指导教师布置设计任务, 给出参数要求和大致参考方案, 具体的设计和实施则由项目组发挥学习自主性, 在规定时间限度内, 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答疑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创新实践基地负责提供设备、场地和技术支持。项目完成后, 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 给出评价意见。

项目训练过程中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学生自由组成3~5人的团队。项目负责人负责“C”环节, 包括需求分析、技术设计、技术程序计划制订, 并协调各环节工作。硬件和软件制作者负责“D”和“I”环节, 其中“D”主要包括工程计划、图纸设计以及实施方案设计等;“I”包括制造、解码、测试以及设计方案的确认, 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技术文档的撰写和整理者负责“O”环节, 主要是对前期程序进行评估, 包括对系统的修订、改进和淘汰等, 并将需要改进或创新之处反馈到“C”环节, 实现项目研发的闭环控制, 更加贴近实际产品的更新过程[2,4,5]。通过完整的项目训练过程, 使学生得到资料搜集、任务统筹、综合分析、设计调试、说明书撰写、团体协作方面的锻炼, 零距离体验现代工程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S

参考文献

[1]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0) :164-166.

[2]王硕旺, 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28 (4) :116-119.

[3]高原, 王土央.依托电子竞赛构建电子信息实践活动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8) :154-156.

[4]The CDIO TM Standards:2[EB/OL]. (2008-06-30) [2009-04-13].http://www.cdio.org/tools/cdio_standards.html.

创新实践基地 篇11

摘要:本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经济建设新常态和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背景,分析了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结合翻译专业特点、翻译实践流程和翻译技术设备的发展,以翻译工作坊为主要实践创新平台,从硬件设施、实践创新方式等多方面对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力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翻译实践创新环境和条件,为国家的建筑市场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高层次翻译人才。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

1. 研究背景

创新是个人或团体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新事物、新成果的活动或过程,它是是2l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李克强总理最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本文以高校学生中的高层次人才硕士生为对象,着力研究如何有效地建设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校内实践创新基地,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 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离开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没有创新思维,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产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创新思维在创新活动中起核心作用,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创新思维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1】。创新实践是不可或缺的,要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展创新活动、参与实践与自主发展的平台。而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是一种专业学位教育,是翻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翻译硕士教育更应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活动与翻译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翻译职业技能,注重翻译硕士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以具体实施翻译硕士教育的思想理念,实现应用型、实践性、创新性、职业化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2】。

另外目前我国建设类翻译领域高层次紧俏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建设行业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建筑企业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外部市场环境更为宽松,有更多承揽国际工程项目的机会,入选ENR225强排名的中国公司已有四十余家,有实力的私人企业也开始在国外进行房地产等建设项目投资。但是,与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相比较,国内建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自身不足非常明显,如获取工程项目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投标能力较弱,导致中标机会较少;缺乏熟悉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同时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3】。

3. 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是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创新的活动场所,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硕士项目的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即翻译语言实验室是能够模拟口笔译的实践环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翻译训练的实践基地。翻译硕士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需按照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翻译专业特点、翻译实践流程和翻译技术设备的发展,统筹兼顾,从硬件设施、实践创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力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翻译实践创新环境和条件,提高实践创新的质量与效果【4】。

校内实践创新基地主要从硬件设施和实习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建设。校内实践创新基地需要在多媒体语言翻译实验室安装相应的翻译软件及多种专业语料库;配备投影仪视频设备、发言讨论会议系统、互联网接人等。这些硬件设施保证了学生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的创新实践方式以翻译工作坊的方式进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强度的翻译实训平台,实施翻译项目管理运作,以帮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学习翻译,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为其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翻译工作坊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的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调,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5】。翻译工作坊按照翻译市场笔译任务的形式进行。学校聘请翻译公司的业务人员通过讲座和参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翻译业务培训和指导,使学生熟悉掌握翻译公司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和标准。

4. 结束语

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实践创新基地,以其为创新教育和创新活动的载体,强化其孵化功能,以翻译工作坊为实训平台开展多层次的翻译硕士实践创新活动,为国家的建筑市场发展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外语翻译高层次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吉明. 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1478-1481.

[2] 苗菊,王少爽. 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教育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63-67.

[3] 戴明元. 建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J]. 职业教育研究,2008(4):134-135.

[4] 董洪学,张晴.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思考[J]. 外语研究,2015(3):30-34.

[5] 李明,仲伟合.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 中国翻译,2010(4):32-36.

创新实践基地 篇12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动脑筋, 勇于实践, 大胆思维的科研训练场所, 本科生提前接触科学研究, 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更能营造一种浓郁的科学创造氛围, 使本科生热爱并积极参与到科研训练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展露自己的科研能力。

一构建多元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当前, 由于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一般高校的教师数量及资源条件受到了一定限制, 本科生基本接触不到科学研究训练, 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制约。此外, 由于第一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科研训练不能作为主渠道, 课堂教学与课外科研训练缺乏有机的组合, 科研创新活动并没有纳入常规的教学管理之中, 即使部分高校开展了科学研究训练活动, 也局限于少数学生, 并且停滞于浅层形式[3]。因此, 高校需紧紧围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宗旨, 关注本科生早期科学研究的能力与素质培养, 构建适合多元模式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研究能力, 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大学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素质、理论学习与创新性科研知识相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只依赖于开设某些课程, 而是要体现一种精神的培养, 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本科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随着年级增长, 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具有差异性的, 为全面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 高校应构建多元的科研创新培养体系, 对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平台。根据教学体系、科研现状、学生个人学习情况等, 我们应设计基于学科平台、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训练平台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具备这些平台条件, 不仅会将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条件进行整合, 还会在建设中加大投入进行完善。基地将会提供基础知识学习、实验验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及应用科学研究等多项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多元的培养模式教育系统, 增强了对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前沿的了解, 开阔了科研视野, 提高了科研兴趣, 从而受到启发, 提高创新能力。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

早期的科研训练可以为本科生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在科研训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无疑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当前本科生学习主要是由教师引导“被动式”的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 我们会发现学生一般都是在飞快的记着笔记, 他们的大脑已经不再思考, 只是盲目的记着书本的重点内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主要途径是科研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再受课堂的教学模式制约, 他们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自己遇到的科研问题。另外, 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项目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 是具有有很大差异的, 有些学生擅长理论知识, 有些学生擅长动手操作, 有些学生富有极强的创新思维, 这些可能是天生的, 很难由教师来改变, 也不应该改变它[4]。教师要负责挖掘人才, 并给他们提供场地、资金和一定的专业指导, 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理念和能力[4]。

此外, 大学里独生子女的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从小在家庭的宠爱下长大, 习惯了唯我独尊的生活环境, 都比较自我, 在与人交流和相处时都不会先考虑他人, 缺乏团队意识。而科研训练基本是以几个学生为团队开展的, 他们需要一起探讨、学习、钻研进行科学研究, 这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为今后走向社会, 学会团队协作精神打下基础。

实践基地能够为本科生提供多元的训练场所, 锻炼他们的文献查阅、写作与表达等基本技能, 更提供了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 训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营造科研氛围, 启发创新能力

目前, 提倡和强化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 已成为教育发达国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采用的基本对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能充分发挥识别人才的优势, 利于开展各类各项科学研究、创新训练活动, 保障了科研训练的设备、仪器等软硬件设施, 提供了科学研究的良好环境, 吸引本科生也参与到科学研究队伍中。

不仅如此, 基地定期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博士做一些学术研究报告, 让本科生提前接触当今社会热门的科学研究项目, 掌握学术发展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当代知识前沿。这种浓厚的科研氛围, 可以激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当中, 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突破书本、课堂及专业知识的禁锢, 逐步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对于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善合理, 有利于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长期观察, 改变传统评价体系

本科生在校期间, 往往具有潜在性和复杂性, 因此学校应该多视角、长期观察、全面分析的识别科研创新人才。本科教育阶段对大学生的评价, 依然是考试成绩、老师的评语, 现行的考试方法很难检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各个层面。虽然也有对大学生的综合测评与考核, 但也只是对文体特长、社交能力、表达能力、政治表现等进行评价, 注重了学生的才艺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潜质, 心理素质的评价等[5]。如果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或者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但到最终的评价时, 仍然是成绩或才艺, 这样既不能区分学生个体的差异, 也不能描述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5]。从各高校实际情况来看, 本科生在校期间对于科学研究并不了解, 比如文献的检索、实验的方法确定、动手操作等, 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也不规范, 只有通过科研方面的训练, 才能弥补他们缺乏的基本科研常识。

对于一个学生的评价, 我们也要摒弃传统模式, 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一般一个科研项目都需要长期的研究与探索, 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 在实践基地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过程是需要老师长期观察的, 从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创新性及论文书写等多方面角度, 全面分析, 进行正确的评价。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 所以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 有利于学校挖掘科研创新人才, 也利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

五培养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

在本科生参与科研学习、训练过程中, 指导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设计师、引路人、推进者”转变, 也就是说科学研究训练过程中必须得有一个复合型的指导教师。

学校鼓励年轻教师、博士生或者硕士生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间与本科生一同进行科学研究, 指导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适当的本科生也可以参与有科研课题的教师的课题组。本科生尽早的接触科学研究实验, 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增强了动手能力, 也可为科学研究队伍输送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生, 亦可锻炼年轻教师, 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高质量的指导教师明白教育观念创新最大的问题, 是对学生宽容, 允许科学研究失败, 客服认识上的误区。在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指导时, 指导教师要有足够的指导时间对学生的科研训练、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 并耐心的纠正他们的错误。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训练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学术水平进行提高的过程, 遇到不熟悉的专业知识, 他们也要查资料进行学习, 自己真正掌握吸收了,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另外通过参加各类的科研训练、竞赛等活动, 与专业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本科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基地会聘任那些责任心强, 有热情并且积极向上的指导教师, 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拟定科研选题与步骤后, 着重培养本科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推进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之,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研究氛围, 开展各类科研训练活动, 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 培养他们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高校提供了激发学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肖敏“.基地班”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9 (4) :100-102.

[2]申天恩, 邓长辉, 桑田成.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26 (8) :65-66.

[3]彭文博, 尹新明.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的形式、内涵及地方高校的创新性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12 (4) :78-80.

[4]万剑峰, 刘俊利, 刘秀芳.指导大学生科研活动探索[J].大学教育, 2012, 1 (8) :123.

上一篇: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下一篇: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