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2024-10-06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精选12篇)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1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 (2012) 1号文件) 中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正是为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兼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所进行的创造性实验。

“中心”创建于2008年5月。2009年, 以中心为平台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被“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列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的情况并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机会较少的状况, “中心”目前设有学生超市、学生书店、广告艺术设计部、电子服务部、物流部、传媒DV工作社、宣传部、财务部8个部门。学院明确定位中心是教务处主管的实践教学单位, 先后专门颁布多个文件以加强中心的管理、规范运行。教务处委派专任教师担任中心的主任和各部的指导教师, 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 使中心管理规范、部门合理运转、信息及时反馈, 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得到有效指导。中心各部的负责人 (或责任小组) 从相关专业的学生中考核招聘, 实行任期制, 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期分批进入中心参加实践锻炼。创业实践中心的运行采用各部的骨干保持相对稳定, 其余同学定期轮换的方式, 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又保证中心运行的连续性。

“中心”模拟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 采用“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指导监管、学院硬件支持、部门独立核算、中心财务统管”的运作模式。中心主任专职负责中心的具体事务, 维持日常运转。指导教师负责各部经营服务目标的确立、创业实践过程的指导、阶段性实践结果的评点。“中心”下属的实体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即每学期由各部主任或管理小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提出本学期的经营服务目标、经营方针、具体措施, 以及人员安排的打算, 经审定后付诸实施。经营性项目产生的经济收支来往账目由各实体单独核算、财务部负责监管并统一做帐。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 教师注意将学生始终置于主体位置,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目的是尽可能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 让更多学生具备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独立发展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中心”建立四年, “中心”各部门先后锻炼培训学生950多人, 还有更多学生在等待进岗的机会。参与实践同学来自全院20个不同的专业 (全院截至2012年新生入学前共有专业24个) , 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一、二年级时申请加入。

经过初创期的尝试, “中心”目前正处在蓬勃的成长期阶段, 上述运行方式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并日趋成熟, 中心“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队协作、敬业奉献、创新创业”的组织文化正在形成, 成为皖江学院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创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是学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学院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 我国300多所独立学院, 以及大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纷纷将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在应用型。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形成的发展趋势。“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能胜任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的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能否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学院作为应用性本科高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为:“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 努力方向是以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在奠定专业知识的坚实基础上, 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是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建构的重要一环。“中心”的名称是由两个核心概念构成——创业和实践, 这一名称既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 也表现出“中心”成立之初学校在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理论游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思考, 学校对这一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创业教育曾经是远离我国高等教育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 创业教育很快成为我国高教研究的迫切课题, 许多高校进行了研究和尝试。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大体上有三种形式:

1.让创业教育走进课堂。

一些学校把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 诸如“创业学”、“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或作为“就业指导课”的部分内容。这是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的尝试。

2.让创业教育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

主要是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开设的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社团活动等形式展开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尤其是创业计划大赛在我国高校参与面很广、影响深远。

上述创业教育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又存在明显不足:前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 还很难从实质上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后者也只是模拟运作, 免不了纸上谈兵。总之, 多少与实践脱节。创业, 说到底是一种实践活动, 不亲身体验难以获得切身感受, 学生创业能力的养成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

3.设立校内创业园区, 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这是将创业教育推向市场化操作, 一些兄弟院校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浙江某工商学院将学生直接引入商海搏击, 其中创业最成功者走出校门时已经腰缠千万。

本文分析认为, 这种在校学习期间开始的创业实践有模拟创业行为无法相比的长处、成效明显, 但也有不足:参与面有限, 不可能有很多学生同时得到实际的锻炼;更重要的是, 这类投入过多精力的创业行为势必占用大量专业课程学习时间 (腰缠千万的创业成功者也是挂科6门的毕业生是为一例) , 影响本科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与学院“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不相吻合。正在高校之林中寻求生存之路与错位发展的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应当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希望能走出一条新路。我们认为, 创业教育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大学生去开办企业、创造工作岗位——事实上具有这一意愿和能力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率不会太大, 而是尽可能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让更多学生具备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创业教育的角度说, 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实践的平台, 是为了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来看, “中心”开展的活动是有别于课堂教学和传统实验室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 其具体内容是创业教育。学院确定“中心”由教务处主管, 就是将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的范畴, 将“中心”视为形式特殊的实验室。

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在课堂以外完成的, 即使在课堂内进行的实践教学也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做”和“干”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特征, 就是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以检验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欧美高校历来注重实践培养的作用, 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合作教育”、“学工交替”的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虽然由于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的不同, 还无法移植欧美的模式, 但其精神值得借鉴。“中心”就是因地制宜在校内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 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实践机会。“中心”采用的是市场化和模拟市场化经营管理的模式, 开展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活动。下设的几个部是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的特点, 开展的活动都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

电子服务部:主要开展电脑软硬件维修, 计算机系统优化及美化, 为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媒体技术等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动手机会, 同时为广大师生解决电脑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广告艺术设计部:开展的业务从复印、打印、图片处理到写真、海报、室内设计、文化装饰、高精雕刻等, 为艺术设计、美术学、动画、广告学等专业学生提供参与实际操作的机会, 也为学院的校园美化亮化工程增添色彩。

传媒DV工作室:主要工作是制作DV短片, 拍摄校园新闻视频 (如主办皖江新闻联播、皖江奋斗者栏目) , 并在校园内外开展相关的社会服务, 为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技术等专业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学生超市:学生独立自主管理经营的小型生活用品超市, 为经济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也为学生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被同学们誉为“我们自己的超市”。

学生书店:通过主要提供学生文化用品、课外书籍杂志, 以及教辅用书代购代销等业务为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也为创建“书香校园”贡献了一份力量。

物流部:主要承接各类快递业务的派发和寄送, 为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为广大师生网络购物、寄发物品提供了“一站式”的贴心服务。

财务部:通过对“中心”各部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和成本核算, 保障“中心”资金的安全运营, 是整个“中心”的“经济警察”, 为财务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提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的机会。

宣传部:以文字或视频形式负责“中心”对外的宣传介绍工作, 也为中文、新闻学等专业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综上所述, 学生在“中心”接受的锻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围绕专业领域选择一个方向开始创业实践, 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实践中进行运用、检验或发展, 这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有助于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以“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在自主创业上, 更在于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不同的是, 这一通过实践活动开展的创业教育不只是灌输面向创业的专业知识或培养操作能力, 而是一个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心理意志、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多领域的素质“系统整合性”教育活动。其基本特点是:

1.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心”开展的实践活动遵循“能力的提高主要不是教出来的, 是而是练出来的, 在实践中悟出来的”理念将学生置于实践教学的主体位置, 教师只是起指导点评的作用。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实践环境中, 成为实际操作者和创造者, 通过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不断获得真正的感悟, 从而改革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2.“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这一平台是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在校期间参与以创业活动为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

3.在校学生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 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有助于专业兴趣的培养和巩固, 有助于培养其献身专业的敬业精神, 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 进入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4.对学院而言,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通过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依照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促进学院相关各系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年多来, “中心”在探索中奋力前进, 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已初步进入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心”及各部门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经过最初阶段的摸索、尝试, 各部门的操作运行规范也得以确立, 创业实践活动开始取得最初的成果。

四年中, “中心”经营性项目的经济规模经过初创时期的逐步扩张, 很快已经达到每学期的营业收入总额11万元左右, 营业利润约3万元, 除去一些必要的成本开支和开展集体活动的费用, 净利润2万元左右。截至2012年6月底“中心”营业收入总额82万元, 营业利润18万元, 净利润10万元。有了这些积累“中心”已经具有可以周转的流动资金, 为“中心”下一步的扩张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中心”开展的创业活动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收益, 但对于经营性项目而言, 经济上的得与失也是衡量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上述经济总量和收益也许微不足道, 但考虑到纳入中心经营范围内的都是小商品、小制作, 同时校园内的经营强调服务至上、有意限制了盈利空间, 取得这些实绩应该说记载了同学们的努力和成功。

非经营项目是“中心”活动的又一重要内容。传媒DV工作社成立之初就立足于用摄像机繁荣校园原创影视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该部门活跃在以下三个方面:

1.拍摄电影和DV短片。

先后拍摄皖江学院首部校园剧情电影《寻梦》;纪录片《成长》;微电影和校园原创MTV《后会无期》《因为有梦》等10多部;校园访谈系列节目《橙子曰》8期等。这些短片的拍摄充分发挥了广大成员的聪明才智, 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在校园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在2011年、2012年举行的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上, 传媒DV工作社的作品接连获得大奖。其中, 微电影《谁在青春里对你微笑》获得首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微电影《最美的记忆》获第二届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该片在今年4月所创建的皖江DV微博上传十多天来点击量达到16.2万, 评论4000余条, 赢得诸多好评。

2.负责拍摄制作校园文化节目。

摄制了大型文艺晚会、十佳歌手大赛、服装秀大赛、运动会等一系列的校园节目。现在学院的各项文化、体育、教学和学术活动的视频都是由传媒DV工作社拍摄制作的。

3.负责视频新闻的拍摄。

学院校园网2010年开通视频节目以来, 创业传媒DV工作社包办了所有上网视频新闻的拍摄和制作, 共约100余条。今年上半年新开办的《皖江新闻联播》和《皖江奋斗者》两档栏目, 开创了安徽省高校以联播方式报道校园新闻的先河, 一经开播便得到了学院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除了传媒DV工作社之外, 其他部也开展了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电子部曾多次开展校园电脑义诊活动。他们还曾走进芜湖市凤凰城小区, 在那里举办电脑义诊活动, 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从此该部门坚持走进社区, 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 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本领。学生书店通过开展多次图书展销会, 与兄弟院校联谊, 为同学代购图书等活动, 既拓展了业务范围, 也增进了交流、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提升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情, 为构建学院“书香校园”作出了较大贡献。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取得的最大成功是中心四年来锻炼培训过的950多位学生的收获。依托“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这个平台,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 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中心锻炼的学生大多思想积极、富有激情、勇于挑战、学习成绩优异、能力突出, 是各系、各专业的佼佼者。从这里走出很多优秀的毕业生, 其中涌现出一批创业之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走上了创业之路, 近一两年里创办了芜湖惠博广告有限公司、芜湖青弋广告影视有限公司、芜湖鲲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芙兰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冰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枫痕电脑科技公司等近十家公司。经过“中心”锻炼的更多毕业生并没有去创业, 但在竞聘工作岗位时表现出让招聘单位感兴趣的专业经历和实际操作能力, 进入工作岗位后很多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人才。如担任过DV工作社主任的某同学因为在DV制作和校园电影拍摄中表现突出, 在校期间就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毕业后在铜陵市宣传部门工作, 工作表现突出, 他和DV工作社其他同学合作的原创MTV作品《筑梦铜陵》, 得到铜陵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 并决定作为主题曲在铜陵电视台连续播放两年。

四年的艰难探索, 四年的辛勤汗水, 四年的跌宕坎坷, 四年的丰收喜悦。我们感到欣慰的是, 以“中心”为平台, 以创业教育为内容的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取得了许多看得见的成效, 而更多的成效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进入950多位学生的成长历程中, 我们相信, 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当然, 为创业教育构建的平台毕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 实践教学方式创新还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 在平台的运行、管理方面还需要总结提高。但不管如何发展, 创业教育的平台已经成型,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成熟的运行规范,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必须继续探索实践, 力争有所提高, 让更多的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得到更好的锻炼。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 (项目编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09-36) 的研究成果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2

201330280112 自动化3班梁宇发

我来分享一下认识的朋友创新创业的想法和做法吧。在大学校园附近经营快餐餐厅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创新创业课程普遍被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并有明确的学分要求。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收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形式比较单一,创新创业教育停留于表面,学生热情不高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巨大意义。

二、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经贸学院一向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年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机制保障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已建立一个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施展空间的实验基地——“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1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之后于2014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

1.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创新创业活动为辅,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将培养创业精神和提升创业能力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着眼于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增强专业素养、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造性人格为主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设计、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且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研,形成就业和创业调查分析报告,为学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利依据。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了抓好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院探索出创业课程、创业实训、创业培训、创业赛事和创业实践等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每年投入大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举办微企培训以及SYB、GYB创业培训等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参加学生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10%以上。近3年来,共有5000余人次参与“挑战杯”等各类、各级创新创业比赛,并多次荣获市级、区级“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参赛团队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3.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学院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2175.75平方米,以公益性为主,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服务平台。孵化基地通过整合资源、解读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指导等的支持,致力于打造集“创业思维集聚基地、创业项目研发基地、创业梦想起航摇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年来,该基地共入驻130多个创业团队,成功孵化企业42家,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4.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学校已形成由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优秀创业者和创业指导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开拓进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其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加快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步伐。此外,通过引进优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服务。优秀的师资团队保障学生能够接触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动态,获取最科学的创新创业知识。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对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3-14(011).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4

实际上, 大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门类组成和各门课程具体内容, 这是相关领域专家长期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创新的立足之本和出发点, 所以, 它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大学生创新的源泉。对新建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首要目标的高校而言尤其如此, 这类高校往往不具备完善的科研条件, 因此, 深入挖掘本科课程的创新创业资源, 对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本科课程教学的本质而言, 它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掌握, 也就是使大学生从不知到知, 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 现代教学不能满足于此, 更重要的是发展大学生的智力, 发展大学生内在创造潜能,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对理工类大学生而言, 有效教学可以使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但现实存在的困难是: (1) 本科专业课程的大纲已经经过千锤百炼, 是由教委确定下来的, 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 缺失后会导致专业知识结构缺失, 对未来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 经过历年的教改、课改, 课程学时数已经减少到极限值, 当前课程时长甚至无法支撑大纲设定内容。如果强行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可能会导致基础没学好, 创新也没搞好。但是, 创新创业教育又不能等, 应从基础课开始融入每一门课。 (3) 我校作为成立只有十余年的新设二批本科院校, 根据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发展需要, 从原先以本科有效教学见长为特色, 提出教学与科研并举, 以达到“提升办学层次,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也使得原先以承担教学任务为主的专任教师不得不转换角色, 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能不能充分发挥我校原有的教学优势, 以创新教育和科研成果充实有效教学的内涵, 关系到专任教师能否在教学任务已相对饱满的条件下顺利适应学校的新要求, 相关探索和实践对其他具有类似背景的高校也有借鉴意义。

2 解决问题的思考和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依靠几门课程的开设, 而应该融入已有的课程体系中, 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可能自动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而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才可以传承。但是,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与创新又如何结合, 创新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又如何结合, 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需要不断探索。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 有效教学是师生之间以某种特定方式所进行的交往, 而最好的交往应当建立在师生合作的理念上。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不应只把学生当作受体, 而应达到学生主动参与, 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和发展能力的根本目的。以布鲁纳的思想为指导, 树立师生合作理念, 以重要知识点的深入拓展为途径, 在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提升的同时, 实现学生内在转变,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此过程中可涌现多种成果, 比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勤学好问和能做会写的人才。同时, 对于教师而言, 真正的有效教学能让他们轻松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 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助力学校发展。

下面举几个实例说明深入挖掘已有知识点进行知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笔者任教的《环境科学导论》课程中, 第五章一节主要介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比如当前的缺水现状、缺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人口日益增长, 对城市的资源——特别是城市的水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窘境。在学生充分认识了缺水现状后——即从大处着眼后, 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 以我校为一个集雨区计算了雨水资源化回收潜力, 并正式发表在CSCD权威期刊上。同样, 在《环境监测》课程相关章节中, 针对近年来我国突发性污染事故较多的现实状况, 引导同学们查找突发污染事故的相关文献, 了解到我国每年通过公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约有2亿多吨。这么庞大数量的危化品运输, 不可避免会发生事故, 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 找到原因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就显得相当重要, 从而以此为主题进行研究, 并正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结合延安“8.26”特大车祸案, 提出“如何预防道路运输危化品事故”的开放性题目, 引导同学们查找文献并讨论, 聚焦于重特大危化品事故、相关部门的政策利弊分析发表了研究论文。在《水处理》课程相关章节介绍了混凝沉淀处理法, 并引导学生研制新型混凝剂, 组建团队等, 撰写《新纤维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 参加2014年第八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并获得金奖。

从以上典型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 以本科教学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为先导, 以重要知识点的深入拓展为途径, 学生是可以完成较高水平创造性工作的, 相关经验值得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一项历史使命, 在国外, 有的大学甚至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转型的重要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和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能让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 结束语

教师承担的本科课程门类往往是教师最擅长的领域, 强化在本科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师生合作进行创新创业对培养市场所需的能做能说能写的“三能”人才, 实现学生内在转变。这对教师在教学任务相对饱满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看到, 在实践中, 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喜欢动手操作, 不喜欢学习理论的想法。以往对学生创新实验理论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所以, 一定要认识到理论成果的总结、提升对培养能做会写人才和教师科研产出的重要意义。因此,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心血指导学生,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陆一、史静寰 (2015) 也认为,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 学术志趣与师生互动高度相关。

本科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已在我校理工学生中形成示范效应, 身边的同学取得成果是最生动的事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并对学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参加的学生普遍具有勤学好问、积极主动、对学科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的特点,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深化发展了有效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林念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J].行政管理改革, 2015 (10) :21-25.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 2015 (5) :4-7.

[3]陈文娟, 姚冠新, 任泽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2) :44-45.

[4]和学新, 陈晖.论有效教学交往的实现机制[J].教育科学研究, 2011 (5) :26-31.

[5]林建荣, 陈瑜.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J].水资源保护, 2014, 30 (6) :83-87.

[6]巫文晗, 林建荣.近十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百例运输事故分析[J].物流技术, 2015, 34 (9) :54-57.

[7]马进, 林建荣.危险品运输事故后应急政策利弊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 2015 (3) :52-56.

[8]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第八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获奖院校及作品名单[DB/OL].http://tzb.xujc.com/notice/2014060901.html.

[9]段俊霞, 沈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 2015 (6) :21-27.

创新创业实践总结 篇5

20XX年11月3日下午五点,泰语152班全班同学在团支书向思频的带领下在凌云楼北503教室进行了这个月的团日活动。

首先由团支书介绍了我们的活动主题“创业创新”。此次活动目的在于让我们认识到创业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意义,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创业创新的知识。接下来全班分为了6个小组,分别展示了他们自己的创意以及对创业的认知!他们有完美的ppt展示和精彩的阐述,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点子想法,他们拿出了有自己组的手工作品展示。

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最后团支书还对此次活动做出了总结,为此次“创业创新”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希望今后的团日活动办的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改革实践教学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篇6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在转变教育理念和观念、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优势、明确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模块化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条件、配齐配强教学团队、建立协同培养的有效机制等对策,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挑战;对策;实践教学

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已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完善政策保障体系。2015年6月2日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提出要修订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资源建设和共享,推进协同实践育人机制的形成,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这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面l临的新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如何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的智力支撑,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理念和观念转变的挑战。目前,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理念和观念滞后,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引导,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挑战。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创业要素的教学课程,缺少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缺乏“大数据”技术教育方法的运用,是制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点问题。三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挑战。在社会需求及政府倡导下,已唤起部分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但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不明确、能力和水平不足、实战经验缺乏,急需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培养培训。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1.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优势

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已构建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平台基础。该平台建立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6个,与科研院所共建科研训练基地4个,与政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个,初步形成优质资源共享、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良好环境。二是具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经验。目前,已建立了产学研结合实践教育体系,并将“课外培养计划”6学分和“研究创新实验”2学分列入教学计划。同时,组织开展了校、省级技能、创新、创业三项学科竞赛,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三是具有一支潜心教学研究、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通过聘任校内外科研教师、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做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该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2.明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作为一所大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观、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社会需求观的办学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着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搭建产学研高度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保障,以组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为关键,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为引导,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条件平台、指导团队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从而建立起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3.构建模块化分类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第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架构适合创新型、创业型和高层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学习,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第二,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引入学科前沿、科技成果、生产结合的实验项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第三,增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和经营管理课程,如开设学科前沿、科技论文撰写、创业基础、职业规划、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课程,建立起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课程群,将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第四,通过开发与应用M00c、微课、网络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加快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第五,要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通过采取师生反馈、专家评价、社会调查等途径,建立适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4.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作支撑。首先,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对校内外开放,吸引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完善校内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实训平台。其次,促进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着力建立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孵化园、小微企业基地等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实践孵化提供资金和优越环境条件。最后,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引领,通过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宣讲、成果展示、竞赛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校园文化氛围。

5.配齐配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队伍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根本在教师。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明确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建立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培训制度,提升现有实践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再次,通过聘任科研院所、企业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完善实践教学队伍结构,带动教师整体队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理念与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关键。第一,要建立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进一步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路径,完善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第二,要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共同营造支持和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良好环境。第三,打通学科与专业界限,开设跨学科跨专业交叉的实践课程,建立跨院系、跨校际、跨地区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第四,通过吸引政府、行业、企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种基金、奖学金等,鼓励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保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已在我国高校中形成广泛共识。然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有效的培养体制机制,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氛围,创建高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开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篇7

一、实践教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是创新创业者锤炼的最好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1],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等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要能够付诸于创新创业实践才能折射出其价值和意义, 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也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锤炼和固化。

实践是创新创业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的载体。创新创业者既是实践者, 又是宣传者, 创业离不开创建或运营经济实体, 具有极强实践性, 客观上要求创新创业者通过实践整合和修正概念性的认识和思维, 完善素质结构, 积累初始经验。而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个人经验积累的同时, 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逐渐培养,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 向学生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启迪思维, 发展兴趣,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就业观念的转变。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就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 教育宗旨是“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训练创业技能、提升创业能力”。根据这一教育宗旨,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活动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实现学生创业理念的全面形成。

(二)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2], 根据以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 我们构建“四阶段、四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四阶段:即创新创业认知实验阶段、创业素质实训阶段、创业实践模拟阶段和自主创业实战阶段。创新创业认知实验阶段主要集中于大一进行, 创业素质实训阶段集中于大二开展, 创业实践模拟阶段集中于大三展开, 自主创业实战阶段在大四开始并可持续至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四层次:即创新创业知识认知层次、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层次、创新创业模拟实习层次和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层次。创新创业知识认知层次将采取课程实验的形式展开, 主要通过开设创业素质测试、职业生涯规划等实验项目对学生创新创业天赋予以评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层次采取素质实训的方式, 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展开素质养成实训;创新创业模拟实习层次则借助于创业实训软件。进行创业全程的仿真模拟, 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创业各阶段工作的模拟运作, 通过团队合作, 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技能。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层次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最高层次, 学生将通过注册公司, 开展实际生产管理运作等系列活动, 真实运作企业, 全面实现创业的实际运营。具体构成见图1。

综上所述, 基于四位一体理念的“四阶段、四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 形成了理论认知→专项素质形成→综合能力模拟→实际运营操作的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链条,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缺一不可, 充分体现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能力培养的诉求。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体系

要确保以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作, 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必须建立配套保障体系。配套保障体系由五部分构成, 即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

(一) 制度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 但卓有成效地全面实施的院校并不多见, 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是影响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 而且要确保师生的积极参与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政策的保障, 因此,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学校层面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和统一管理。为此, 学校必须从系统管理的层面、从师生利益诉求出发, 建立系列制度体系, 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 从教学层面, 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学分管理制度;从创新创业管理层面建立创新创业成果激励制度、创新创业指导成果评价制度;从物质保障层面,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和管理制度。

(二) 组织保障体系

为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需组建相应的组织体系, 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可建立校、系两级实践教学督导委员会, 对日常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对于创新创业成果的评价和奖励则应建立校、系两级创新创业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 完成对成果级别鉴定、成果奖励认定等事宜。通过以上组织机构的构建, 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监督和积极的激励, 在确保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同时, 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创业质量。

(三) 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体系

“四阶段、四层次”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各具特色, 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进入第三、第四层次的实践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方能实施。为此, 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根据各阶段、各层次特点, 我们设计如下实践教学平台, 具体构成见图2。

课程实验平台主要开展创业认知和创业素质训练的课程实验, 需要建立课程实验室, 配备创业素质测试系统软件。主要通过开展创业素质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等实验项目实施教学。其中创业素质测试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测试完成, 创业素质拓展训练则通过实践教学教师的组织在课程实验室开展实训游戏和项目。

创新创业仿真实训平台主要开展创意的产生和创业全程的仿真模拟。创意工作室主要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创意的征集和产生, 尽可能多地汇集最新创意, 为创业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创业全程仿真模拟实训则主要通过创业模拟软件的模拟操作开展创业各阶段业务的模拟运作。这需要购置创业实训软件并建立独立的实训实验室。科技创新教育实训则主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训练。利用创意工作室产生的创意, 应用在创业全程仿真模拟训练平台中,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三创赛、职业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 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提供仿真的创业体验和训练, 促进学生创业技能的形成。

创新创业基地主要开展创新企业的实际运作, 是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在基地内, 将创业模拟实训阶段的成果进行实际应用, 按照工商管理相关规定注册企业, 组织生产、营销等系列活动, 真实运作企业, 创造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 带动相关项目创办新企业, 孵化出更多的创业企业, 吸纳更多的学生投入创业实践, 真正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基地在发挥主要功能的同时, 同时可以作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桥梁, 通过开展业界专业人士的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业经验交流、创业案例点评等活动, 建立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平台, 积极开展课题合作、校企工作人员交流互动, 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培训。借助于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吸纳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创新实验、创业实践, 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实现创业的双赢效果。

(四) 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

在创业教育中, 教师团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成效[3]。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指引, 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创新的理念、开拓的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品质。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注重对创业各阶段实务操作的娴熟性。因此, 对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 主要活动于高校内部, 缺乏实践经验的现有高校师资队伍而言很难满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有鉴于此,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高校内部具有创业教育实践和实际操作经验的校内师资, 一是来自于业界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校内师资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创业认知实验、第二阶段创业素质实训、第三阶段的创业实践模拟的教学活动。第四阶段的自主创业实践则需要外部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发挥主导作用, 校内指导老师可发挥辅助管理作用, 同时开展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 师资保障体系要求院系建立外聘实践指导教师激励管理机制, 以确保师资队伍规范、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各项工作, 确保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 资金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购置设备、配备实验场所, 进入自主创办企业阶段更需要启动资金投入开展实际运作。因此,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作首先取决于是否有充裕的资金保障。此外, 要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需要建立激励制度, 也需要资金的投入。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也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 因此, 应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 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 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创新科技竞赛, 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 奖励优秀学生的科技学术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的工作付出。同时, 为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有条件创办企业的实际运作提供资金支持。为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资金保障体系包括专项资金划拨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等主要内容。

摘要: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 特别是2012年8月1日,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再次提出在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更为突出。虽然, 创新创业教育已在高等教育中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 但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未形成是当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运用系统论理论, 结合教育实践探索经验, 针对创业认知实验阶段、创业素质实训阶段、创业实践模拟阶段和自主创业实战阶段的教育特点和需求, 构建了“四阶段、四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从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设计了保障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飞标, 徐志玲.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6) :119-121

[2]周建华, 赵义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 2012 (3) :104-106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8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然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关键。对此, 国家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战略决策。安阳师范学院作为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以创业教育为引领, 重构教育教学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 逐步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研究和探索合适的路子, 成效明显。本期"聚焦"特别刊发该校关于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系列文章, 以飨读者。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9

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积极倡导创新与创业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化教育。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在内容和结构上的高度融合,是将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教育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此举措有利于塑造与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难”、“就业难”与“毕业即失业”等难题。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在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意识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衔接与支持服务平台不完善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讨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问题

随着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熟,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呈现向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趋势,但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强化意识,系统思考与注重经验为主。相比而言,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起步晚、模式雷同与经验不足等特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全不能满足国家人才战略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创业意识匮乏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精英教育或业余教育,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学习。因此,高等学校师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倍感陌生,不知从何处着手,使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意识匮乏,学校缺乏创新创效教育氛围。即使有些高校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然而由于受限于薄弱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成功的创新创业经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仅仅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创新程度低,创业成果与专业知识相背离,创新创业形式往往过于单一。

(二)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将近三成的高校认为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我国高校为了保证学校的师资力量,大量招聘具有高学历的学术型教职人员。然而,具有高学历的学术型教职人员大都是应届毕业生,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与管理知之甚少,缺乏丰富的投资与创业经验,不具备指导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高校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师资匹配不协调,高校创新创业的专职教师远远少于兼职教师,从而致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难以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衔接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比较流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分为创业型大学模式、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素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教育体系和知识框架,以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面临严峻的考验。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衔接,高校仅仅针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设了选修课程,但尚未把其看成主流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缺乏学科化与体系化,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大高等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许多高校只是简单的将经济、法律和财务等学科与创业理论、案例进行量的叠加,没有充分发挥各个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互补作用。

(四)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平台不完善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我国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服务平台还不完善,有效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和扶持体系尚未建立,具体表现为政府、高校和社会等主体职能的缺失。国家及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尚未有效具体地落实与实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与市场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组织与管理部门,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口头倡导与纸质提议阶段,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仍存在偏见。政府、高校和社会等主体对于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服务平台远远不能支持。

三、实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路径

(一)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与提供智力支持的两大功能,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满足国家、社会、企业等主体的需要为目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宣传,转变教师传道授业与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全面塑造与培养全校师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高等学校还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主体合作,举办具有高水平的创新与创业活动,改变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学与求学观念,积极参加各类高质量的创新与创业活动,努力塑造与培养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主体合作,聘请具有高学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专业人才,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与智力支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应立足长远,建立与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开展高校教师校内培训学习、校外访问、进修等再教育活动,促使高校教师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向更高层面学习与发展。高等学校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与考核机制,积极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线教师给予政策、晋升与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切实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使其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事业。

(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应该以培养创新创业者而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对创新创业者的特质、创新创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知识进行教育。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设计应该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以高校大学生群体特征和发展兴趣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高校在建立实践课程体系时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进行紧密联系与合作,构建校内与校外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接触实实在在的一线创新创业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搭建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平台

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该颁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与相关法律支持,大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的政策与法律环境,适当给予资金与项目等方面的支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高等学校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主体通力合作,争取雄厚的资金与高质量的前沿项目,充分发挥高校的能动作用,提供资金、项目与智力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界主体应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活动平台,从精神、经验、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与帮助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从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姬惠惠.高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培养的研究[J].创新创业,2013(6):50-54

[2]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44-246

[3]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6-49

[4]白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2015(21):168

[5]李珍晖.高校需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J].大学生就业,2010:28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10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

近年来,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正逐步走进我国各高校的课堂。创业与实践是一门跨专业的实践型课程, 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挖掘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新思维的教育实践活动, 是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成功创业和避免创业的失败, 更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 锻造他们越挫越勇的坚强意志与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强烈使命感。

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走向富强, 需要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种大众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重点体现在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独创性、开拓性、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实践性。创业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活动, 要取得创业的成功, 创业者必须具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体现在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 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创业的实践中去, 不断增加自己的创业经验, 这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非常关键。

创新创业教育第三个特点是具有主体性。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鼓励他们发扬自己的个性,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 包括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创新创业教育第四个特点是具有互动性。创新创业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在一个多方位的人际互动的环境中, 教师和企业家侧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业思维;学生与伙伴之间的关系则相对平等, 因而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与想法。

二、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

创新创业实践侧重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改变课堂教学的授课模式为研究式、探索式、启发式、互动式, 使课堂传授式教学变成课堂训练式教学。创业与实践课程教学按照阅、观、思、评、练、试、做七大环节展开。

1.“阅”:阅览企业家案例, 体会企业家精神, 观察创业经营的成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家案例, 这些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经验与教训, 有助于他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学生通过阅览精心选择的案例, 探究企业的成长规律, 总结企业家的经营之道, 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新与创业思维。同时, 也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艰难与曲折, 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风险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2.“观”:实地勘察企业, 观察认识创业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

除了阅读大量创业案例, 还应引导学生直观认知企业的现实情况, 使其在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两三个当地富有特色的企业, 实地感受企业的整体运行过程, 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各种变化。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市场调研并提交报告, 各个小组分享调研结果, 强化对企业运营的理解。

3.“思”:写出有关企业界创业的纪实心得, 总结归纳创业起步阶段的基本经验

学生在“阅”和“观”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案例与直观的感受, 结合对企业作出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撰写“生产——市场——资本运作”三个阶段的纪实心得。例如, 对“学生配餐”项目进行考察, 进行创业机会分析、组织可行性分析、财务可行性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创业是一种涉及面较广的社会实践, 除了强烈的创业意识、科学的理论思维、深厚的文化基础, 还要懂得企业组建运作的相关知识, 并注重这些知识的积累。

4.“评”:参与小组讨论, 交流创业认识,

“评说”企业的成败得失及其影响

“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而且在群体讨论活动中可以一定程度地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在评论案例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期间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学生企业家、社会上知名的企业家进行现身说法, 谈创业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体验, 在实际创业和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以及未来创业活动在哪些方面要所做的准备等, 引导学生具有意识地锻炼自我。

5.“练”:模仿企业的案例进行运营, 培养商机意识, 掌握识别与捕捉商机的方法

创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作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 其分析市场、捕捉商机的能力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商机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中, 对于创业的驱动是特定而有选择的, 它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强大动力与时空条件。学生运用“五力模型”、“S W O T”等分析工具, 制定有关经营策略, 然后与实际对比, 学会分析思考及策略选择。在“练”的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作出以下思考:可行性分析对经营成败的重要性;区别直接竞争者、间接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什么是进入障碍、企业用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所在产业的主要进入障碍等。

6.“试”:着手策一个项目或企业, 进行“试策划”

创业策划书是对新企业的蓝图、战略、资源和人的需求等的构想, 包括了公司介绍、管理者及其组织、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市场概貌、营销策略、销售计划、生产管理计划、财务计划、风险分析等。模拟创业团队一般由6-8位成员构成, 每个成员都在团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在教学中, 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头脑风景法”、“调查”等技术, 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酝酿创业点子;进行各团队的产品、服务的概念测试;制定创业项目的营销策略、融资计划, 做好财务分析;完成组织结构设计, 制定人员的激励策略;完成创业项目的内部运作设计等。学生不仅要主动学习和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 进行市场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而且还要进行合理分工与团队协作, 从而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

7.“做”:实际操作项目

“做”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培养途径, 不仅应贯穿于课堂, 还应延伸到课外。创业是在真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开展与进行的, 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实战演练, 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创业活动, 并向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在实际操作中, 应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与企业家建立合作关系, 多种渠道筹积创业基金。同时聘请一些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定期指导学生进行创业。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改进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挖掘他们的创业潜能, 使他们具备独到的眼光, 过人的胆识, 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换为“启发式”教学。教师从台上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台下的“导演”, 以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科学设计学习的环境、正确引导学习的方向、合理利用学习的资源、不断启发学生的灵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主。同时, 教师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尊重他们的独到见解, 鼓励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

2. 学生角色的转变

创新创业实践倡导自主式学习, 让学生从沉重的被动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 拥有自由的创新与想象空间, 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究者。例如,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调查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可以自主地安排组员的分工合作, 制定工作计划;也可以根据团队自身的优势, 自主地选择创业策划项目,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教师,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信息, 也可以从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获益。

3. 考核方式的改进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首先, 从单纯考核学生个人表现转变为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体现团队协作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 从单一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核学习过程与考核学习结果并重, 允许学生犯错误, 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最后, 从传统的由教师考核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考核, 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 实现师生关系的互动。

四、结束语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在创业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中可利用的资源, 选择和确定具体的创业方向;培养较强的商机意识, 掌握识别并捕捉商机的多种方法, 做好详细的创业策划;掌握管理新创企业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有效控制创业风险等。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做好思想、理论、实践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贺旭.关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7, 6

[3]陈加林, 范登峰.“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

[4]谭菊华, 韩桥生, 邱东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3

[5]陈震红, 董俊武.大学创业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8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11

关键词:创业教育;面点教学;烹饪专业

一、烹饪专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课改背景

本校烹饪专业是“省示范专业”,是“省课改试验专业”。本校课改设计思路是以双基为基础,以工作岗位能力设计项目,以原料为切入口,以岗位所需要的素养培养、知识、技能为模块,以宴席制作为项目教学成果展示平台,高一中餐、面点两条线,以双基训练为主,重在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高二分为中餐、面点两个方向,以特长训练为主,重在提高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实习、就业、创业的对接做好业务上重点培训。项目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学生职业技能由会到精,职业养成逐渐转化为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优质就业与成功创业。

2.行业背景

餐饮行业有着其独特的特点:餐饮的规模可大可小,大到五星,小到简单的推车便餐。餐饮形式也多种多样,从快餐、西餐、中餐到烧烤、粥吧、火锅、家常、小吃、自助等等。餐饮这些独特的特点为烹饪专业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也给我们专业课堂的创业教学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3.创业背景

本校烹饪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贫穷家庭,有的孩子学费一拖就是几年,更不用说是实习费的支出。作为专业老师,有责任为学生寻找解决途径。寻找各种可以减少原料开支的办法,帮助学生勤工俭学,在课余时间带动学生运用掌握的技能叩开创业之路,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聪明的才智创造财富,同时培养孩子自力更生的良好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寻求多条发展之路。

二、烹饪面点教学中创业教育的实践

1.职校面点专业创业教育可行性论证

长期以来,本校烹饪专业一直在践行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

(1)为降低实习耗损,将面点、加工训练原料结合,反复使用。

(2)以成本价处理实习成品来保证原料成本的回收。

(3)在不增大实习材料费的前提下,寻求加大训练量的途径。

比如,安排学生利用假日到饭店加工节日点心,低劳务费帮饭店制作早点等等。

2.职校面点专业创业教育创新实践

在大力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在面点课程教学中,我们已努力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融合到专业课程项目设计中,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融合到每一个任务中。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烹饪行业的创业意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品质,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实施:

(1)在课程项目框架设计上体现创业教育

例如,“宴会点心的设计与销售”“主题点心设计与制作”“传统小吃制作与创新”“节日点心的设计与制作”“美食节活动方案设计”“小师傅点心房的布置”等创业教学项目。

(2)在项目模块设计上体现创业教育

例如,“国庆点心设计与销售”“儿童节点心的制作”“炫动美食节”“中秋美食”等创业教学模块。

(3)在课堂任务环节设计中体现创业教育

例如,产品调研、原料的采购、策划、产品销售、成本核算、广告推销、财务做账等培养创业能力的环节设计。

三、以“炫动美食节”为例成功探究创业教育新模式

1.“炫动美食节”设计目的、理念、思路

“炫动美食节”是属于面点课程综合技能项目下的点心房模块。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面点班学生的创业能力、技能水平,是一次综合能力的大考验。

“炫动美食节”设计理念是:基于生本育人理念,探索创业教育之路。

“炫动美食节”的执行思路是:扩大就业的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之路。

2.设计创新点

这次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在专业老师的全程跟踪下,所有的点心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定、制作;所有的费用由学生自助筹集;所有的策划、核算、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完成。0717面点班学生四个学习小组在此次美食节中俨然是四个极具竞争力的创业团队,他们全程设计并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获得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3.具体方案

烹饪专业面点创业教育

“校园美食节”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

“炫动美食节”。

(2)活动目的:

①检验烹饪课改学习效果。

②践行就业与创业的教学理念。

③学会感恩,回馈社会。

(3)活动时间:

2011年4月10号下午第二节课放学前。

(4)活动地点:

福州旅游学校操作厅及学生广场。

(5)活动策划、主持:

产品制作销售总监:***

产品制作销售组长:************

(6)活动安排:

①动员阶段。

②前期准备阶段。

A.对准备的作品进行成本核算

B.调查消费行情

C.确定成品售价

D.设计广告

E.学习感悟

③原料采购阶段。

④呈现广告。

⑤作品制作阶段。

⑥成品展示、营销阶段。

(7)营销产品:

淮扬点心:1.三色拉糕2.如意凉卷3.花式点心4.香葱糍粑5.葱油酥排6.南瓜饼

广式点心:7.香芒雪媚娘8.草莓月饼9.老婆饼10.港式桃酥11.广式油条12.香芋包13.葡式蛋挞

西式点心:14.果酱蛋糕15.巧克力瑞士卷16.香蕉蛋糕杯17.什锦水果塔18.曲奇饼干19.双色饼干20.裱花蛋糕21.马芬蛋糕

(8)营销策略:

①凡4月10号过生日的师生当日凭身份证到体育馆一楼领取生日蛋糕一份。

(为便于蛋糕份数的统计,请4月10日过生日的师生带身份证于4月8日下午三、四两节课到0717班登记,如未登记届时不予受理。)

②凡买到馅心里有红枣的点心,赠送点心一份。

(现场赠送,赠送点心品种随机,送完为止)

(9)营销人员:

面点方向所有同学。

(10)营销对象:

学校全体师生。

(11)活动具体安排:

①面点方向21位同学,每人具体负责一道点心的制作。

②位同学分成“泡泡点心房”“卡布点心屋”“甜蜜约定”“奇诺甜心屋”四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安排协调产品制作、营销策略、具体产品销售。

③活动场地设有产品展销点、赠品发放点。产品展销点设有点单处、收银台、产品提货处。

④展销场地环境布置:

A.横幅: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2013烹饪专业“炫动美食节”

B.彩旗准备

C.展台及销售台布置

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烹饪班

2015-4-30

4.方案实施效果

在活动的所有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保证成品的质量,以保证销售信誉,还要保证成本的控制。为保证完美达到要求,整个环节他们都在力求尽善尽美。

(1)意外赢利,超出预想

活动当天所有点心全部售完,所有的进货单据、售货单据经过每组汇总整理。当天的营业额是3565元,成本2625元,赢利940元,超出预想效果。

(2)高度认可、赢得成功

“美食节”活动的过程中。面点班同学注意细节的销售方式,活泼、大胆的销售形式,得到全校老师的赞许。“美食节”中销售产品的质量和学生的服务意识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认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

5.活动反思

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我们的学生都去创业、都去开饭店、点心房,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通过活动我们的学生:

(1)认识到技能的重要性,练就技能的热情更加高涨。

(2)提高了创业的灵敏度。

目前在外实习的2013级的学生已经初露创业的锋芒了,现在素菜馆实习的学生对素菜的原料开发和素菜的推广已经开始有创业的意识。

(3)增强了创业成本意识。

(4)创业热情更加高涨。

不足之处:

(1)学生的预设能力有待提高。

(2)对市场的定位还不够准确。

(3)成品制作存在返工现象。

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工作,这种实践极需要理论的支持与行家指导,我们希望在学生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的时候,我们的创业教育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论性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勇敢前进,获得收获。我们希望通过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学生改变当前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把握创业机会,理性地创业,成功地创业。

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篇12

1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反思

高校, 作为肩负知识构建与传播的重要场所, 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虽然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逐渐受到了教育部、各层次高校的重视, 并持续推动相关政策。但是, 在实施上却碰到了一些质疑。下面是笔者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的两个问题:

第一, 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实用性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 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特征, 因其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性教育。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大学生, 尤其是非商科专业的大学生, 认为创新跟自己无关, 创业更是靠运气, 创新与创业不是被认为难以捉摸, 就是被视为太容易上手。这种思考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作用的发挥。此外, 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比较多, 但其课程内容跟不同行业职场的接轨似乎并不明显, 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跟学生的“实用技能”没有显著关联性。虽然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创意特质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 但创意特质与创新精神绝非补习可得。

基于此, 笔者认为, 在中国传统思维下, 创新创业课程的重点不在于传导创业知识, 更在于创新创业观念的启发, 培养出面对两难问题不按常理脉络思考, 遇到困难却能勇于拥抱, 迎接环境变化, 更敏于观察机会、资源制约下能转化心念等行为特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第二, 创新与创业课程的持续性问题。

创新创业课程, 是否也会像某些流行一时的现象, 风潮过了就褪流行了呢?创新创业课程在众多高等院校陆续开设, 是否都是以“你有我也要有, 大家都有”的心态而开设呢?笔者认为, 不管什么时候, 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必须的。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进入大学的学生, 更有必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此外, 现有大部分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 相互复制课程架构, 教材与教法, 而不思考不同专业领域的差异与整合, 对学生而言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感了。当学生对课程价值感缺失时,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因此, 创业课程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特色, 设计出切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帮助不同专业学生创造价值, 让学生“被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到“主动学习”本课程。

2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规划建议

笔者根据现有教材缺陷, 参考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大学创业教育, 结合实践教学经验,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规划上提出以书本教材为主, 以影音型教材为辅, 并结合使用“体验型”和“开放型”教材。

2.1 书本教材为主

从2002年开始我国8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 到目前高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各种创业教育的教材纷纷进入大学课堂, 但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总感这些教材有一丝遗憾。一方面, 目前通用类的创业教材很多, 但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且基本上均侧重于创业理论的诠释, 另一方面, 缺失行业性的创业教材。虽然现在有许多优良的创新创业案例素材, 令人津津乐道, 但笔者认为这些案例素材不一定全然适应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比如医药行业环境不同于其他行业, 医药创业教育必有其行业性和独特性。基于此, 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实践创新与创业教育, 在教材上要考虑行业有别, 教材案例的选取应从本专业中寻找, 邀请成功创业校友提供教材案例, 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激发其创新与创业欲望。

2.2 影音教材为辅

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国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没有创业经验, 所授知识点缺乏实践支撑, 因此, 可以从电影与影音演讲中挑选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素材, 如《微软英雄》、《实习大叔》等, 通过电影丰富剧性与演员魅力, 以此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永不放弃》描述了创新如何对抗机构, 是理解相关概念活生生的教材。

2.3 结合“体验式”和“开放式”教材

“体验式”教材, 即某些创业场所或企业生产基地, 如带领或课后要求学生去参观大学生创业园, 或某个企业。通过参观创业实践, 观察创业人员的工作情形, 与创业人员座谈或互动等, 达到学习效果。“开放式”教材, 即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资讯渠道, 要求学生自行寻找的创业案例或资料, 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播报与评价。

3 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设计

3.1 课程内容设计

从一个创意 (好的Idea) 到创业, 需要经历很多过程。因此大学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创新与创业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创新, 一般是指内含新颖性, 即代表与现状的显著不同, 其涵盖面很广, 从有形到无形, 从科技到人文, 只要有新颖性 (即与过去、传统不同) 并且能产生价值就是创新。例如, 能显著提高用户价值的新模式, 相较于速度慢、价格高邮政, 层出不穷的快递公司、相较于仅具通话功能手机的智能手机、缔造全新消费情境体验的参与式蛋糕店及具有教育价值的展览会等等。创新可能会以新产品、新技能或新服务形式出现 (Thshman and Nadler, 1998) 。而创业来自于创意、创新在组织层面上的实践与执行, 即为使用者产生价值并实现价值的过程。

基于这些概念的区别, 以及创业过程发展,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架构可以设计成三个部分:“创业零点”、“创业起步”、“创业发展与管理”。第一部分“创业零点”, 即通过大量的现实大学生创业案例,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知创意、创新与创业的区别、了解创业种类、理解企业家的创业动力, 提高大学生捕捉创新创业机会的能力。第二部分“创业起步”, 以创业机会与资源两个内容为主线, 从市场机会捕捉、新产品开发、商业计划和团队建设等角度, 帮助大学生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利用创业资源, 将创业机会有效转化为创业实体。第三部分“创业发展与管理”, 主要从初创企业的创立、商业模式的构建, 创业企业管理等方面, 为大学生展现了现实企业从创立到成长的全貌和全过程。

对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 其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不同。比如, 对于非商科专业的大学生, 重点教学内容为第一、二部分, 即创业意识的唤起、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利用等;对于商科类专业的大学生, 因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机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教学内容可重点放在创业发展与管理等内容上。

3.2 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基本上走多元化路线, 除了老师课堂讲述外, 还设计了个案研讨、小组讨论、模拟创业竞赛、创业演讲等方式, 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 参与各教学活动, 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从而自行建构出完整的创业技能。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与借鉴。然而中国大学生每学期选课多、中国人不注重表达与自我展示的文化传统等原因, 致使西方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 因此, 有必要构建符合中国大学背景的课堂教学模式。

3.2.1 课堂教师讲授

教师讲授的目标在于介绍一些重要概念或新知、讲述原理原则, 因此在课时上, 教师讲述规划为整体创业基础课程的1/3—1/2。在教授过程中, 需要适当设计与创新、创业有关“小练习”、“小考验”, 适时停留确认学生的理解以及教学内容上的互动。在教学进程上, 通常安排在课程单元主题开始时, 作为后续活动的基础。

3.2.2 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上, 尽可能取自真实生活情境, 比如, 校友成功创业的案例故事。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 校友成功创业的故事因能引起共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有简单的案例故事的描述, 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素材应该包括精心设计的案例故事, 同时附上讨论提纲以及教学指导, 提示本案例内的理论概念与教学重点。

3.2.3 隔堂小组合作讨论

为了克服课堂教学模式只利于“教”, 而不利于学生主动“学”, 且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弊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隔堂讨论”的安排, 使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上更加优化。把一半时间给教师讲授新课, 一半时间给学生运用小组方式对前次教师所讲内容进行讨论。隔堂小组合作讨论, 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自主性, 发挥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可以让小组各成员学习到不同观点, 学习如何沟通、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 而这些正是创业团队所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要把握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与评价, 避免小组成员“搭便车”的情况。

3.2.4 创新与创业竞赛

在校园内, 积极引导学生组织或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各种创新创业竞赛。

3.2.5 实务讲座

借助校企合作、学校产学研平台, 结合课程内容需要, 邀请创业经验者 (尤其是成功的校友) 到学校跟学生零距离分享创业心得, 进行创业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高晓杰, 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91-93.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 27 (5) :64-67.

[3]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0) :34-36.

[4]马永斌, 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 (6) :99-103.

[5]刘伟, 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 2014, 30 (6) :79-84.

上一篇:丙烯酸酯冲击改性剂下一篇:情绪人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