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人格论文

2024-10-06

情绪人格论文(精选6篇)

情绪人格论文 篇1

哮喘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因素是导致重症哮喘患者致命的最大的风险因子。但对哮喘患者情绪状况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较少。人格作为心理、生理动力系统,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有决定作用,它通过处理压力的方式来影响心理健康,或者说人格本身就含有心理健康的因素[1,2]。我们从哮喘患者的人格角度探讨其心理社会因素对哮喘情绪状况的影响,为制定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3—1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无精神障碍和其他严重疾病既往史;(2)年龄>16岁;(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共入组120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EPQ人格问卷共48个题目,包括内-外向性、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4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12道题,每1题都对应着“是”或“否”2个备选答案,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POMS为测查心境状态的标准工具,由30个形容词组成,包含6个分量表:紧张-焦虑(TA)、抑郁-沮丧(DD)、愤怒-敌意(AH)、疲乏(FI)、迷惑-混乱(CB)、精力(VA),总分为前5分量表总分-第6个分量表分。前5个分量表和总分越高表明心情越不好,第6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精力越充沛。

1.2.2 调查方法

所有量表均由被试在心理学专业人员指导下独立完成,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统一评分。并与全国常模和王建平等[3]研究的正常组常模进行比较。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Pearsc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哮喘患者EPQ-RSC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表1显示,EPQ-RSC评分,哮喘患者的神经质和掩饰性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表明哮喘患者在人格特质上更加敏感和更倾向于掩饰自己的问题。

2.2 哮喘患者POMS-SF评分与常模比较

表2显示,哮喘患者在POMS-SF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哮喘患者的人格特征与情绪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哮喘患者的精神质与抑郁、愤怒、疲乏、混乱和POMS-SF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精力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向和掩饰性均与精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精力以外的其他因子和POMS-SF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精力呈显著负相关,与精力以外的其他因子和POM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注:EPQ-RSC为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

注:POMS-SF为简式简明心境问卷。

注:aP<0.05,bP<0.01。

2.4 哮喘患者人格特征与POMS-SF总分的回归分析

表4显示,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把人格特征中与POMS-SF总分显著相关的4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使用Stepwise法对POMS-SF总分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POMS-SF总分回归方程的为神经质和内外向,能解释情绪总体状况变异率的30.0%。

注:POMS-SF为简式简明心境问卷,aP<0.01。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情绪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绪障碍为哮喘发作的诱因,而哮喘的发作又可引起患者的情绪障碍,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反馈环,致使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哮喘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显示,哮喘患者的POMS-SF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哮喘患者中存在着普遍的情绪障碍,与既往研究一致[4]。

人格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已得到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5]。本结果显示,哮喘患者的神经质和掩饰性高于全国常模,表明哮喘患者在人格特质上更加敏感和更倾向于掩饰自己的问题。敏感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易感因素,而这正是神经质性人格的典型表现[6]。神经质被认为是容易产生慢性疾病的4种人格因素当中的1种,神经质个体在压力环境下常常出现2种反应:一是无法排解心中的不满情绪,各种负性情绪长期处在被压抑的状态下;二是心中的不满情绪会定期得到排解,但常常是通过激烈的、非正常的方式加以排解的,如毫无理由的争吵和他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等。这2种处理方式都会导致在压力情境下出现更多的负性情绪。在面对哮喘这一应激源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比较悲观,容易对疾病作出负性的认知评价,因此常常由于自己的疾病闷闷不乐、忧心忡忡,从而更加重了哮喘症状,同时对由哮喘引起的气促、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主观体验更强烈,从而导致更差的情绪状况。另外,高神经质的哮喘患者,其客观支持往往较低,因而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引发患者产生负性情绪[7]。

掩饰性高的患者则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状况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及更少的情绪问题,这可能有2种可能:第1种可能是具有掩饰性人格特征的哮喘患者在生活质量部分维度上确实更好,也更少出现情绪问题,掩饰性人格特征是阻止情绪问题发生的保护因子;第2种可能是因为掩饰性人格特征的人倾向于掩饰自己在情绪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答题的时候会选答没有或更少症状的选项,因此在最后的结果中掩饰性高的患者表现出较好的情绪状况。

人格与情绪的相关分析显示,内外向和掩饰性与负性情绪及POMS总分负相关显著,与正性情绪精力维度正相关显著;神经质和精神质则正好相反。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和内外向进入情绪状况的回归方程,说明哮喘患者神经质性的敏感、易怒和敌意是其产生负性情绪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质。在内外向方面,越外向的哮喘患者情绪状况越好。外向性高的人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外向性低的人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朋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同样面对哮喘疾病,内向的患者更加不适应因哮喘发作、频繁入院而造成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总之,人格是影响哮喘患者情绪状况的重要因素。提示我们在对哮喘患者的综合干预中,应考虑从多个环节、多条途径入手,既要关注其临床方面的原因,又要从培养健康的人格出发,以加大对负性情绪的干预力度,从而到达管理和控制哮喘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人格特征对哮喘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哮喘患者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正常组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和掩饰性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简式简明心境问卷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分显著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的总体情绪状况与人格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哮喘患者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进入总体情绪状况的回归方程。结论 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是影响哮喘患者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干预,从而到达管理和控制哮喘的目的。

关键词:心身疾病,哮喘,人格特征,情绪障碍,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简明心境问卷

参考文献

[1]Kolbe J,Fergusson W,Vanos M,et al.Case-control study of severe lifethreatening asthma(SLTA)in adults:psychological factors[J].Thorax,2002,57:317.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63-489.

[3]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等.简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国的试用报告[J].心理学报,2000,32(10):110.

[4]张岚,徐大华.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135.

[5]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90.

[6]姚远,陈立新.老年人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05,8(4);10.

[7]孙宏伟,宋玉萍,王艳郁.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与人格、应对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8,29(3):69.

情绪人格论文 篇2

目:班

级:学

号:姓

名: 心理课论文

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情绪、恋爱和人格

工商管理10104

44010434

夏菲菲

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情绪、恋爱和人格

班级:工商管理10104

学号:44010434

姓名:夏菲

[论文提要]: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大学校园里恶性事件的增多,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人格,情绪,恋爱与生命方面阐述,提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关键词]:

大学生、人格、情绪、恋爱、生命、心理健康、正确、积极、恋爱观、生命观。

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非正确的良知标尺,能够有良好的在自控能力,正确的 恋爱观和生命价值观,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一方面能自我认可,接受属于自己的一切,从而形成对自己较积极的看法;另一方面能自我客体化,对自己的所有及所缺有较清楚,明确的认识。2.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和想象力,没有认知障碍,各种认识能力有机结合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能和谐处理好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

4.乐于为社会服务,富有较强的事业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5.良好的情绪和意志,情感包含适度。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不怕挫折有毅力。(《心理咨询治疗与测试》,张小乔主编)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缺陷表现为:(1)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信念(2)自我中心主义(3)懒惰浮躁,缺乏求真务实,严禁执着的精神(4)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5)诚心的缺失和偏激消费观。

怎样做到健全的人格呢?所以要做到调试。1.认识自我,接受自我。2.以人为镜,找出症结。3.循序渐进,自我奖励。4.增进交流,完善人格。

5.选择环境,适应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健全完美的人格需要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磨练,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发挥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才能逐步完善。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身心变化,是由某种偏激引起的,是主观体验,有外在的行为表现,伴随着生理变化,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负面情绪会损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面对情绪挑战,大学生要提高情绪管理能力:(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2)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3)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就是觉察自己的情绪,记录,反思。接纳自己的情绪,克服完美主义,要认识人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学会满足于实现目标。并且处理好他人的情绪,认真倾听别人的诉说,选择积极情绪,修炼乐观思维。

关于大学生的恋爱,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恋爱是一对相互倾慕的男女共同追求,培育及发展爱情的过程,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按进程来讲,一般分为初恋期,热恋期和恋爱变质期(爱情成熟或失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恋爱的发展阶段分为同构型阶段,和谐阶段,承诺阶段和实际阶段。

大学生恋爱中的不良倾向:

1.功利色彩渐浓。人们常说,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真,最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但曾几何时,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主义之风让这一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

2.虚荣心理膨胀。真正的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相悦。但在谈及为什么谈恋爱时,一些大学生们却认为能交上朋友是自身能力和魅力的体现,“没人爱”,是让人瞧不起的。3.对“性”的轻视。

这些不良倾向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造成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引发心理问题,致使大学生恋爱道德意识和发纪意识淡薄。

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首先要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交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然后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还得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性”,理智的对待“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爱情是人生价值的重要部分但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体现。学习是学生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更应该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大学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他们对待自己生命态度对他们之后的人生路产生巨大影响。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或漠视自己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引起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 1.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关系可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的大学生,即使生活出现挫折,也能正确对待。反之,家庭成员关系淡薄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极端行为。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学生系统的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对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然而现在学校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3.社会环境 在我国,近年来国内外某些报刊影视媒体中对悲观厌世情绪的大肆渲染,对自杀行为的细致描述等,都不同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4.大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路晓军《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大学生生命教育途径:

(一)树立生命意识:高校要彻底的改变教育的僵化老套,推行关注大学生个体生命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二)加强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了,才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成功的与他人交往。

(三)培养情感体验:学校要把丰富的生命教育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教育实践,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并在领悟中提升。

(四)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力量共同营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

张小乔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版.[2]《情绪管理》

蔡秀玲、杨智馨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3]《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

蔡宜旦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4).[4]《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蔡宜旦

情绪人格论文 篇3

[关键词] 大一新生 负性情绪 人格

情绪是人们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内在反应在身体部分发生变化而来的一种复杂状态[1]。情绪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一直被心理学家们认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弗洛伊德认为“害怕及罪恶感是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根源。”斯托曼指出:“情绪在变态行为或精神障碍中起着核心的作用。”[2]有学者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有利于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往往会给人带来消极的心理体验,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3]

情绪的研究一直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研究中发现情绪与人格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情绪是个性特征的关键成分之一,是人格的核心内容,在社会文化系统影响下形成的人格结构也卷入了情绪,使情绪作为人格特性而体现在个体发展和人的生活活动之中。其次,人格特质也影响着个体对情绪事件的感受性和行为表现[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模型是与情绪有关的重要人格理论之一,该模型提出人格的基本维度包括外倾性和神经质,认为外倾性与正性情绪有关,神经质与负性情绪有关。本研究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验,研究人格特征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焦虑、抑郁与内外向、社会掩饰性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神经质与精神质呈正相关。见表3。

4.焦虑、抑郁所得总分对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

焦虑、抑郁总分对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探明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和社会掩饰性四种人格特征对焦虑系所得总分的预测程度, 以被试在焦虑综合诊断上的总得分作为因变量, 以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和社会掩饰性四种人格特征为预测变量, 运用Enter 法进行一般线性回归( Linear Regression) 分析。其结果是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对焦虑、抑郁所得总分的预测作用最大, 模型解释总变异24.4%, 而内外向、精神质、社会掩饰性对焦虑的总预测系数为13.7%。

表4 焦虑、抑郁所得总分对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

总结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相对稳定的、持久的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本文初步探讨了大一新生情绪状况及其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在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对情绪的作用最大,还有内外向的程度,情绪稳定性强的学生,性格越外向的学生,负性情绪的体验越少,这就需要在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形成健康人格,调节情绪。

本研究仅对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作了一些分析,不良的人格特征不仅会增加焦虑、抑郁水平,而且恼火、激动、发怒、不耐烦等神经质和精神质状态还是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9]。这些研究可能会给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点启示,但如何发展大学生的良性人格特征,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应激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影响大一新生情绪以及人格特质的因素还很多,比如所处环境,应对方式,情绪调节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地作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宗鲁.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

[2]自李志,陶宇平.大学生心理及其调适[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43.

[3]骆正.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4]丁妮.高低神经质个体对情绪刺激反应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5.

[5]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

[6]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2.

[7]任华能.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 中国学校卫生,2005,11月26卷第11期,953.

[8]杨贤菊,虞俊.性格是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吗[J].医学与哲学,2003,24(2):53-55.

情绪人格论文 篇4

关键词:学业情绪,典型分析,艾森克人格问卷

人格是一系列复杂的, 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特点的, 对个体特征行为模式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大学阶段是个体学业学习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合肥市抽取三所本科院校, 在每所院校中随机抽取八个专业, 共计400人。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符合研究条件者372份, 有效率93%。

2. 工具。

大学生学业情绪问卷:问卷由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四个分问卷组成, 共计72个项目。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方式, 从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清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编制, 由龚耀先教授修订, 青年版共有81个项目, 三个维度:分别为内-外向 (E) 、神经质 (N) 、精神质 (P) , 另外还有一个掩饰倾向性分量表。

3. 研究过程。

采用现场调查法, 在学院配合的情况下, 向选定辅导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由辅导员组织学生, 以考试的形式发放问卷, 按问卷指导语填写, 依据学生的学号进行问卷编号。

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 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检验、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艾森克人格特征与学业情绪的典型相关分析。

从艾森克人格的三维度和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四维度之间的相关矩阵可以看出, 神经质 (N) 同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精神质 (P) 同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其他各项之间相关性很低。提取出的四个典型相关系数, 分别为0.760, 0.724, 0.637, 0.087;各典型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表明, 四个典型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

2. 大学生学业情绪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学业情绪各维度作为因变量, 以艾森克人格的三维度:内-外向 (E) 、神经质 (N) 、精神质 (P) 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 内-外向 (E) 对学业情绪四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353, 0.027, 0.024, 0.029;神经质 (N) 对学业情绪四个维度的回归系数为0.457, 0.228, 0.247, 0.352;精神质 (P) 对学业情绪四个维度的回归系数为0.254, 0.351, 0.537, 0.321。内-外向 (E) 对学业情绪没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神经质 (N) 、精神质 (P) 对学业情绪的四个维度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艾森克人格三维度在学业情绪的四个维度上均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对艾森克人格与学业情绪的典型相关分析, 提取出了四对典型相关变量, 计算出这四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 并进行了统计学检验, 结果表明这四对典型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依据艾森克人格理论界定的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学业情绪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 分别以学业情绪的四个维度作为因变量, 以艾森克人格的三维度:内-外向 (E) 、神经质 (N) 、精神质 (P) 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 内-外向 (E) 对学业情绪没有明显预测作用;神经质 (N) 、精神质 (P) 对学业情绪的四个维度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依据艾森克人格理论, 个体的内-外向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人格外向, 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 情感易于冲动;人格内向, 可能是好静, 富于内省, 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 对一般人缄默冷淡, 不喜欢刺激, 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 情绪比较稳定。不同的内外倾向性的人格特征对个体的情绪是有影响的, 但本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人格的内外倾向性对其学业情绪基本是不具有预测性, 也就是说, 不能通过大学生的人格的内外倾向性去预测该生的学业情绪高或低。个体的神经质 (N) 、精神质 (P) 两个维度的人格特征是可以预测该学生的学业情绪高或低的。结果提示我们,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期, 人格对学业情绪有影响, 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有影响, 我们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 不可独立于学生的学业发展, 在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调节学生的学业情绪达到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提升学生学业成就。

参考文献

情绪人格论文 篇5

关键词:大一新生,负性情绪,人格

情绪是人们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内在反应在身体部分发生变化而来的一种复杂状态[1]。情绪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 一直被心理学家们认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弗洛伊德认为“害怕及罪恶感是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根源。”斯托曼指出:“情绪在变态行为或精神障碍中起着核心的作用。”[2]有学者研究发现,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 有利于身心健康, 而负性情绪往往会给人带来消极的心理体验, 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3]

情绪的研究一直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在研究中发现情绪与人格是相互联系的。首先, 情绪是个性特征的关键成分之一, 是人格的核心内容, 在社会文化系统影响下形成的人格结构也卷入了情绪, 使情绪作为人格特性而体现在个体发展和人的生活活动之中。其次, 人格特质也影响着个体对情绪事件的感受性和行为表现[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模型是与情绪有关的重要人格理论之一, 该模型提出人格的基本维度包括外倾性和神经质, 认为外倾性与正性情绪有关, 神经质与负性情绪有关。本研究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验, 研究人格特征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陕西科技大学2008级在校大一新生, 经随机抽样、统一编号确定研究对象。分别进行EPQ, SAS, SDS的团体测验。发放量表500份, 收回有效量表467份, 回收率为93.4%。其中女生286人 (61.2%) , 男生181人 (38.8%) ;

2.测验工具采用吴文源等编译的SAS和SDS[5], 艾森克人格问卷 (成人) 由龚耀先[6]主持修订。所有被试的数据均录入“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 进行粗分计算和均数显著性检验, 用SPSS 11.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大一新生焦虑、抑郁检出情况

2. 学生EPQ人格调查结果

性格外向的学生127人 (e>=15) , 占27%;性格内向的学生133人 (e分<=8) , 占29%;情绪不稳定的学生172人 (n>=14) , 占37%;情绪稳定的学生162人 (n<=9) , 占35%;常常孤独、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学生89人 (p>=8) , 占19%;有掩饰倾向的学生2人, 占0.43%。见表2。

3. 焦虑、抑郁程度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

焦虑、抑郁与内外向、社会掩饰性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神经质与精神质呈正相关。见表3。

4. 焦虑、抑郁所得总分对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

焦虑、抑郁总分对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探明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和社会掩饰性四种人格特征对焦虑系所得总分的预测程度, 以被试在焦虑综合诊断上的总得分作为因变量, 以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和社会掩饰性四种人格特征为预测变量, 运用Enter法进行一般线性回归 (Linear Regression) 分析。其结果是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对焦虑、抑郁所得总分的预测作用最大, 模型解释总变异24.4%, 而内外向、精神质、社会掩饰性对焦虑的总预测系数为13.7%。

总结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相对稳定的、持久的组织, 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本文初步探讨了大一新生情绪状况及其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 在人格特质中, 神经质对情绪的作用最大, 还有内外向的程度, 情绪稳定性强的学生, 性格越外向的学生, 负性情绪的体验越少, 这就需要在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 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 形成健康人格, 调节情绪。

本研究仅对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作了一些分析, 不良的人格特征不仅会增加焦虑、抑郁水平, 而且恼火、激动、发怒、不耐烦等神经质和精神质状态还是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9]。这些研究可能会给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点启示, 但如何发展大学生的良性人格特征, 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应激水平, 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 影响大一新生情绪以及人格特质的因素还很多, 比如所处环境, 应对方式, 情绪调节方式等, 都需要进一步地作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宗鲁.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8.

[2]自李志, 陶宇平.大学生心理及其调适[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43.

[3]骆正.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4]丁妮.高低神经质个体对情绪刺激反应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汪向东, 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235.

[6]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 1986, 2.

[7]任华能.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11月26卷第11期, 953.

情绪人格论文 篇6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良好的情绪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 而情绪的失调易导致焦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焦虑症和抑郁症作为情绪障碍, 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 焦虑和抑郁是通过负向情绪为传导机制, 而且人格特质和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焦虑症等心理问题、情绪控制、大学生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值得深一步的研究。学者赵燕平、陈灿锐指出, 大学生焦虑感随神经质倾向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随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增加而减弱。学者肖晶发现大学生神经质得分越高, 越有抑郁症的倾向。在对人格和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中, 王玉洁、窦凯认为神经质得分越高, 表达积极情绪和抑制消极情绪的能力就越差。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总是与负面情绪相关, 但人格没有好坏之分, 因此它并不会直接产生心理问题, 它只是在特定的情景和心理环境下对负向情绪起到助推的作用, 正如学者戴琴、冯正直所示, 具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人本身就比较关注负向情绪。

我国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是以药物为主, 心理疗法为辅。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药物治疗虽见效快, 但若患者心理障碍没有消除, 复发率是比较高的。因此对其最佳治疗思路还是从患者心理障碍开始。在对大学生健康心理模式的探索中, 有学者认为女性人格善于表达焦虑、抑郁、苦闷情绪, 能够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但有学者认为男性比较坚毅, 抗压力强。外国学者贝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性化理论, 这种人格整合了男性和女性的优点和长处, 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并且对应激事件的承受力更强, 更具有灵活性。

高神经质人格的大学生倾向于关注负向情绪, 对焦虑和抑郁的感知敏感, 而双性化人格集男女生性格优点于一体, 弥补了神经质人格单一性别特点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可以根据大学生焦虑抑郁感产生的具体原因从其情绪的控制、双性化人格的培养来避免此情绪障碍的产生。

二、大学生焦虑抑郁感产生的原因

本文将大学生焦虑感抑郁感产生的原因归纳为负向情绪和神经质人格特质本身特点。其中负向情绪主要来自于环境的改变, 述情困难, 应激事件的刺激。

(一) 环境的改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

相比较高中学习而言, 大学学习时间更自主, 学习方式更加开放。对于高神经质的学生来说, 本身就缺乏自信, 消极悲观, 人际交往能力差, 而大学学习缺乏教师指导, 教学更倾向于课堂发言, 这使得原本高神经质的人更加焦虑彷徨。同时考试模式的改变也增进了学生的焦虑感, 比如一些大学课程的考试不再是整个学期努力奋斗而是考前的临时突击。学者肖晶在对大学生的相关研究中曾指出, 高神经质学生感知到的学业压力要高于低神经质学生感知到的学业压力。

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压力, 最突出的表现是不断的考证增加自我资本, 考证学习加上经济困难无疑加大了大学生内心的焦虑感。研究表明,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于城镇学生, 这可能是经济环境不同造成。同时受传统思想压力, 全家人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 更增加了其心理负担。

2. 人际交往环境的改变。

学者吕颖指出大学生人际交往易带来窘迫感和焦虑感, 其中人际交往受人格特性影响较明显。大学生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环境, 熟悉的朋友不在身边, 平时与老师接触较少, 增加了其不安和焦虑感。对外倾性和开放性人格同学来说, 他们社交能力强, 善于表达, 容易排解心中的苦闷。但是神经质类型的同学天生比较悲观消极, 交际能力较差。特别是贫困生群体, 学者孙崇勇曾发现, 我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贫困生情绪波动越大, 心理问题就越突出。可能这类学生属于易感性人群, 不仅学业压力大, 还忍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 外施内压使得他们心力交瘁。而且贫困生存在一个倾向, 即自尊心强、争强好胜, 总是把别人的帮助误认为是施舍或怜悯, 不愿推心置腹的和别人交流, 性格变得冷漠、孤僻, 情绪不稳定。

(二) 述情障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述情障碍是指个体不能很好的表达内心对事物的感知, 由此产生焦虑紧张感。它主要发生在精神病患者身上, 但最近研究发现, 有10%的正常人也有此倾向。其中大学生的述情困难主要表现在课堂发言和感情表达。随着大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增加, 但许多学生害怕当众发言, 有时候即使准备很充分但只要演讲就面红耳赤甚至结巴, 出现述情障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对爱情充满向往, 但在与异性交往时不能很好的辨别是爱情还是友情, 即使面对心仪的异性时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表达感情比较含蓄, 更多是压抑感情。同时大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 不自觉的将是否谈恋爱或是男女朋友的条件如何作为自己的谈资, 这无疑增加了其他同学心理的焦虑感。国内外学者都曾指出述情障碍的发生与神经质人格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神经质得分越高, 述情障碍就越严重。学者吴彦敏、刘明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 高神经质倾向的大学生情感辨别力低, 且不能很好的描述自我情感。

(三) 应激事件的发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应激事件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心理产生重创的突发事件, 比如重大交通事故、亲人的离开等。医学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曾在近期受到应激事件的刺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人格和心理正不断完善和成熟, 应激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增加其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对此何旖旎、肖晶对其进行了探索, 发现应激事件、人格都能够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 他们指出神经质程度越高, 就越焦虑抑郁。高神经质和低神经质的大学生随着日常应激的不断升高, 其抑郁和激励感也会不断增加, 只不过高神经质的学生焦虑抑郁感增加更快。可见神经质人格以日常应激为中介作用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四) 神经质人格特性本身特点

高神经质人格的特点是缺乏自信、疑心重、人际关系差, 消极悲观、幸福感满意度低、焦虑紧张等情绪体验。在对神经质人格、焦虑抑郁感体验、情绪体验的研究中, 学者们倾向于用点探测范式, 即通过计算机操控来观察个体在受情绪词汇刺激时对屏幕区域呈现的词汇的注意倾向。学者戴琴、冯正直曾指出高神经倾向的个体对负性词汇的关注度比较高。同时林楠在对焦虑个体注意力的研究中也发现类似的反应, 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类的词汇优先关注。其实这里也隐藏着一个信息, 即神经质特质的大学生有自我暗示优先接受负向情绪的倾向。神经质人格的另一个特点是性别取向的单一性, 即具有神经质人格的大学生要么是男性化性格倾向, 要么是女性化性格倾向, 且这些倾向大部分都是消极情绪。双性化人格倾向, 是同一个学生身上既有男性化倾向又有女性化倾向, 对男女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单一性的神经质人格随着大学生神经质程度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对负向情绪的体验。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的研究有很多, 传统的策略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建设校园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对学生长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这些措施缺乏针对性, 不能引起大学生的重视且见效慢。有的学者还建议从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入手, 同时开设心理咨询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情绪失调, 再加上神经质人格的推动而引起的。但情绪的变化是随时随地的, 而且中国人本身比较内敛, 心理问题具有私密性, 不愿与别人谈论。本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双性化个性来弥补单一的神经质人格的缺点, 弱化其本身的负向情绪。对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负向情绪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来减弱或消除。

(一) 培养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特质

在以往对男生的性格描述上, 总是赋予其坚强, 有毅力, 勇敢等词汇;女生的性格一般是温柔, 细腻, 严谨, 仔细等词汇, 人们往往认为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女生强, 那么男生的心理问题较女生少, 其实不然, 在熊建练、熊燕等人的研究中发现, 男生的心理问题要比女生严重。可能正是男生那种坚毅的性格使得其不愿别人发现自己心中的焦虑或不安, 长久以来这些焦虑不安变成了心理问题。在对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探索中, 湖南大学的马莹和王红瑞发现, 双性化人格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强, 双性化人格的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最低, 它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双性化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神经质人格对大学生情绪的助推作用, 在负面情绪发生时起到减缓的作用, 对双性化人格的培养以人际交往为桥梁自我培养激励为主, 学校教学培养为辅, 具体措施如下。

1. 自我暗示。

在中国社会男尊女卑, 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过几千年的沉淀, 男性就应该顶天立地, 女性就该贤良淑德。大学生要学会自我暗示, 打破性别角色认知, 弱化性别在学习和工作等活动中的影响, 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 女生可以和男生一起打篮球、排球等激烈运动, 摆脱自我身心束缚;男生可以选择健美操舞蹈等, 在活动中释放身心的压力, 在与舞伴的配合中更能发现慢节奏的美, 是使自己变得沉稳、冷静, 性别角色的改变有助于双性人人格的培养。

2. 自我激励。

在众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中, 女生的焦虑或抑郁主要是面对挫折时缺乏勇气、害怕、恐惧、孤独等, 而男性主要是不够冷静、执着、细心等。双性化的人格就是此时能够果敢睿智、细腻灵活。大学生首先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 鼓励自己走出去, 放下心理包袱与异性接触, 在人际交往或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 发现异性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以别人的优势作为自己的榜样。人格特质是比较稳定的, 但不是不可改变的, 只要自己不断激励自己就能避免或减弱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伤害。

3. 团队训练。

在教学特别是体育教学中团队合作更有利于双性人人格的培养。可以把性格互补男女同学分为一组, 在长期的共事过程中各自的性格特征就会暴露出来, 经过不断地磨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潜移默化改变性格。

(二) 情绪压力管理

不是所有的焦虑和抑郁都能够成为心理障碍, 而是当焦虑和抑郁使得个人出现述情障碍, 情绪失控或崩溃时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所有的焦虑和抑郁感都以负向情绪作为传递机制, 那么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从情绪的调节和管理入手。本文对大学生由于环境变化和情感问题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通过根据Gross的情绪调节来进行排解。

Gross认为个体情绪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 情绪的调节应根据情绪发生时间的先后选择不同的调节策略。他将情景的选择、情景修订、注意分配和认知的改变称为情绪发生前的调节策略;情绪发生后的调节方法主要是表达抑制, 包括表情抑制、表情宣泄。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时可以选择情景鼓励自己勇敢面对, 也可以采用情景修正, 改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模式, 使自己摆脱当前的困境。同时注意分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面对当前无法克服的困境时, 适当转移注意力, 比如参加聚会, 体育运动等让大脑充分放松, 在自由的环境下容易找到解决方法。认知的改变对大学心理问题的解决帮助最大, 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事件对自我的意义来调节情绪。有学者认为认知能够很好的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而且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人或事认知的失衡。为了更好的应对心理问题, Gross等进行不断地研究, 最终发现在情绪发生前的认知改变法中的认知重评和情绪发生后的表情抑制能够更好的降低负面情绪体验。

1. 运用认知重评来预防情绪失控。

认知重评是指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重新评估原来的情绪事件, 减弱此类事件对自我心理的刺激, 认知重评包括评价忽视和重视。评价忽视是暗示自己减少对情绪事件的关注以减弱负向情绪对心灵的冲击, 降低情绪事件对自身的价值;评价重视是提前设想情景带来的情绪体验, 增加心理防备它强调情绪事件对自身的意义。大学生可根据个人偏好采用评价忽视, 比如忽视表白失败给自身带来的影响, 凡事向积极乐观的方向看起, 表白失败至少能够让自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增加下次表白的成功率, 或认为表白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少自己有更多的学生和交际时间。也可采用重视评价, 比如重视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情绪事件, 强调此类事件对自身的意义督促自己积极投身进来。

2. 运用表达抑制来预防情绪失控。

表达抑制是指在情绪发生后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如何控制情绪对心灵的影响, 表达抑制主要分为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于内心的焦虑和抑郁, 表情的抑制只会增加心理负担, 加重心理障碍, 本文主要选择表情宣泄的方式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大学生可以将在应激事件中的焦虑感和抑郁感讲给同学朋友, 甚至可以去抱怨, 内向或不善于表达的同学可以选择做剧烈运动, 研究发现大笑或是大哭是情绪发泄的很好方式, 那么大学生在情绪极其压抑时可在隐蔽的场所尽情释放。

四、结语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 焦虑抑郁感、情绪控制与大学生人格特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现有的研究更加注重探索单一的焦虑症或是抑郁症与大学生人格之间的关系, 或是情绪控制与人格特性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之间关系的研究, 此类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 研究成果也比较少。本文虽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指出了方向但只是对理论研究的梳理缺乏更多的实证依据。希望以后的学者能够对此展开深层次的实证研究, 并从新的角度提出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摘要:以大五人格模型中的神经质人格为线索, 发现它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显著相关性, 易诱导焦虑和抑郁症的产生, 就大学生所处环境分析病症产生主要来自情绪的失调, 且发现双性人格能很好的弥补神经质人格的不足减低焦虑、抑郁感。因此, 从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特性和情绪管理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预防和疏导。

上一篇: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下一篇:经济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