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状态论文(共10篇)
不良情绪状态论文 篇1
眼睛是人在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器官, 一旦眼部发生疾病, 会直接为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患者除了疾病产生的身体不适, 还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 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1]。而现代护理理念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高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要求护理工作者从患者身心两个角度出发, 给予其全面的护理。我院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 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患者140例为实验对象。入选标准:患者有阅读能力, 无认知功能障碍, 无精神病和精神病家族史, 无严重器质性病变, 自愿参与到本次实验中, 符合伦理学原则。
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 其中男36例, 女34例, 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21岁, 平均年龄为 (56.55±7.18) 岁;疾病类型为:白内障29例, 青光眼21例, 玻璃体积血出血17例, 玻璃体脱离3例。患者疾病病程在4d~11个月之间, 平均为 (5.21±1.02) 个月。实验组70例, 其中男38例, 女32例, 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为22岁, 平均年龄为 (56.78±7.42) 岁;疾病类型为:白内障26例, 青光眼24例, 玻璃体积血出血16例, 玻璃体脱离4例。患者疾病病程在6d~12个月之间, 平均为 (5.43±1.13) 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病程等差异均不明显,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 护士的护理工作包括:完成治疗性操作,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辅助做好基础护理, 安抚患者情绪, 回答其疑问。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1) 重视沟通: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抽出整块的时间, 与患者彼此交流和沟通。护士将自己作为患者的家属和亲人, 询问其生活习惯、兴趣喜好, 并耐心地讲解病室的环境、治疗医师等[1], 使其能够消除住院的恐惧心理, 建立更高的信任度。 (2) 个性化地给予心理护理: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随后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有孤独和焦虑的患者, 要耐心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的有效性, 并关心其日常生活, 理解其各种需要, 并鼓励患者与病友沟通, 让家属多鼓励和支持。对有恐惧和紧张的患者, 护士要对疾病的预后进行讲解, 尤其要提供治愈的案例, 并在用药时告诉患者药物会起到的作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 最大程度地降低痛苦感。对有失望和悲观的患者, 要用热情的语言进行鼓励和开导[3], 并多介绍现代医疗科技的先进性, 帮助患者寻找各种爱好, 以分散其注意力。 (3) 声音:由于眼科患者的视力降低, 加之治疗性的影响等, 患者对听觉十分敏感。因此, 护士的各种治疗性操作要尽量动作轻柔, 以降低治疗性操作的声音, 消除恐惧。与患者沟通时, 要态度和蔼可亲, 用亲切的语言, 温柔的语调。多告知治疗性进程,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让让患者感觉到被重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7d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其中焦虑评价采用SAS量表, 量表最高分为100分, 最低分为0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感越高;抑郁评价采用SDS量表, 评分在0~100分之间,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疾病不确定感采用MUIS量表, 量表得分最高为125分, 对疾病不确定感越高的患者, 其评分越高。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 检验水准α为0.05, 以95%为可信区间, 计算结果中P<0.05时, 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为计量资料, 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 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抑郁状态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58.96±7.98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眼科患者由于有较为严重的视力障碍, 对视力恢复有较大的期望, 恐惧治疗效果不佳和失明, 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 使心理负担加重。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改善其心理状态。我院实验组从三个方面对心理护理给予改革, 分别为沟通、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声音。利用大块的时间沟通, 可以让患者感觉到放松, 更好地诱导患者说出自己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让患者与护士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体现出心理照顾的重要性[4]。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则能够将心理护理更符合患者的心理状态, 避免心理护理工作浮于表面, 以逐步地减轻其不良情绪。同时, 声音方面的护理干预, 还可以让护士更加重视眼科患者的特殊性, 通过声音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受, 使其得到更优质的护理。
从实验结果看, 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后, 其焦虑、抑郁感受降低, 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使用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眼科患者的不良情绪, 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心理护理对眼科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为眼科护理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患者140例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 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抑郁状态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 (58.96±7.98) 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眼科患者的不良情绪, 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眼科,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
参考文献
[1]张平云.心理护理对改善眼科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1) :10-12.
[2]张淑琴, 汤秀容, 刘肖霞, 等.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z2) :126.
[3]刘艳.老年眼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3) :51-52.
[4]史东东.眼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0) :40-41.
不良情绪状态论文 篇2
你的老板是个愚材,所以你最终向他说了句“拜拜”,然后就像电影里的情节一样,摔门而出。愤怒,让你失去了理智。
处方:
请切记,你这样的走,留给人家的印象永远是负面的。你的老板握有你职业升迁的钥匙。在发脾气之前,多想想。
你的新工作将给你带来250万美元的期权。当你递交了辞呈后,就被怂恿着开一个盛大的庆祝舞会。你被狂喜浸泡着,轻飘飘地浮在半空中。
2.狂喜
你的新工作将给你带来250万美元的期权。当你递交了辞呈后,就被怂恿着开一个盛大的庆祝舞会。你被狂喜浸泡着,轻飘飘地浮在半空中。
处方:
将你的过度兴奋加封盖子,以免满溢出来,而“乐极生悲”。记住,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也没有白掉的“馅饼”:甚至一个“梦幻”工作也会带着问题来。
3.忧愁
你知道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辞职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但是你发现,自己还在十分怀念前任公司的工作氛围,
处方:
你只需记得自己辞职的理由。在离开之前,你已经考虑成熟了,你会熬过这一关的。
4.内疚
当你移交了你自认为做得不够杰出的工作时,你恨不得能让时光倒流。你想承担更多的工作,但已经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你被内疚感折磨着。
处方:
在你离开的最后期限,你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你肯定会有犯罪感。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把剩余的移交,然后走人。
5.患得患失
你已经上交了辞呈,但你总在患得患失。你总是试图拿起电话,想问问是否能收回辞呈。
处方:
这种变换工作前的“神经过敏症”太自然不过了。提醒自己为什么会选择一份新的工作,当你想清楚之后,你就回到了原来的你。
6.妒忌
当你找到一份新工作的消息散播出去后,你办公室里最亲密的朋友开始给你“冷肩膀”。
处方:
删除不良情绪 篇3
谁都曾有过这样的不满,但是最终伤害你的,不是这些毒,而是无法与木满相对。
当你开始抱怨“办公室政治”
当你开始在内心独自,把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结为办公室政治。你要意识到,你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局外人的位置上,并且有点脱离组织的政治了。政治的灵活性——也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对事业有利的特质。如果你觉得自己成为了公司办公室政治的受害者,就应该问自己这样—个问题:你馓了什么——或没有馓什么——限制了你在公司里扩大影响力的能力?不管你是否喜欢,你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找出自己必须做哪些改变,才能在下次变得更成功。最好的领导者是那些无需依靠职务赋予的权力就能领导的人。
“办公室政治”的念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对职场中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束手无策。我们都有良好的意图去善待他人,但就好像所有父母虽然都爱孩子,方式也存在着高下之矜。好的意图并不能让团队和谐运转,再加上各种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以及繁重的工作和压力,处理不好关系非常正常,有两个原则需要把握:
不要从人品或能力角度去分析冲突
我们总是把问题归咎为对方的品质、性格或者意图——而且,我们很少会认为自己这些方面有问题。虽然我们没有直接说他是“混蛋”,但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方式来描述“浑”:傲慢、专横、不合作、自私、不遵守承诺、不关心他人、不值得信任。还有一种同样不幸的解读方式,认为对方虽然不是混蛋,但是“无能”,缺乏做好工作所必需的智力、能力或训练。当两个怀有这样想法的人聚在一起,你指望他们怎么解决冲突呢?但事实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这样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
关注良好用意与行动出现偏差的地方
没有一位管理者起床后这样想:我今天怎么做才能破坏我部门的工作呢?我如何破坏士气,让人们愤恨?知道了!我要分配给他们工作时显得含糊其辞。然后,他们问我问题后我要显得很生气!这样应该可以,今天有好戏看了。
也没有一位同事上班时这么想:我们部门最近也太顺利了。我得制造点麻烦。比如先跟别人说好要怎么干,然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如果他们抱怨,我就尽力使谈话变得让每个人都难受。
在职业生涯中,几乎没什么本意恶毒的人。自我意识缺乏是根源,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盲区。不要归结为对方的意图有问题,他们只是行为和意图可能不一致。比如习惯性的面部表情可能会让他显得冷漠、不友好或者生气,但实际上他只是考虑如何解决你的部门和客户打交道时的一个复杂问题。如果提供适当的信息,让他们更能清楚地看待自己和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大部分人是愿意在与人共事的方式上作出具体改变的。
如何处理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丝?
作为韩国最受尊敬和推崇的佛学大师,智光大师的作品《工作禅》《家庭禅》在韩国影响了一大批普通上班族。遇到工作中的不快如何自我减压,智光大师给出了一些建议:
如果你总是惴惴不安
一名35岁的女性自由职业者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觉得自己没有目标,没有职业规划,虽然可以在心中劝慰自己,没关系,人都是活在当下。但即便如此仍然忍不住怀疑‘真的可以不在乎自己爱或不爱,心怀感激地做好当前的事情就可以吗?”’
不是没有目标,是舍不得贪念:智光认为这位女士不是当真没有规划和目标,而是“贪念”太大。“奢望生活能顺坦自由,随心所欲,这本就是一己贪念。大概所谓的‘没有目标’,也不是真的‘没有’,而是尚不明确是该将富可敌国作为目标,将权势显赫作为追求,还是将成为上层名流定为梦想。”
不要与“未发生”较真:心之所以会变得惴惴不安,是因为总是追问自己:“如果我以后的光景很艰辛很不堪该怎么办?”太过于担忧自己的未来,频繁思考这个问题,就容易跌入一个不真实的梦境,就像离开家后拼命去想“我是不是没关好煤气就出来了?房子岂不是要着起火?”——房子着火是没影儿的事,问题在于你顺着自己的一个猜想不断走向极端。举个例子看吧。有人在梦中遭强盗追杀。情急之下冷汗涔涔。但在床边的人看来。没有理由担心受怕。因为在醒着的人看来,他不过是沉沉入梦而已。入梦太深,对梦境信以为真,才会如此焦虑忧惧。
提醒自己恿绪不要大太执着:静坐冥想,如果能心清脑静、全无杂念当然最好。但往往是听着听着,就顺着佛经中的某个词语开始联想自己的旧时经历,对耳边的佛音听而不闻。所以如此,是因为对这些思绪太过专注。
没有自律意识,总是自我约定的爽约者
达观冷静地接受烦恼:如果与自己约好“之后的一千个早晨,我要在5点钟起来做一个小时的祷告”,那么就守住这个承诺,不要去想是不是太难。
这一千日里,什么可能性都有:悲痛丧事,开始一段新旅行,家里迎来客人,身体突生病恙……遭遇不顺心之事使你没有什么心思再坚持下去,你会想:“今天就偷一次懒,明天做两遍补上不行吗?”甚至还渐生疑惑:“这样做祈祷,我就能大彻大悟了么?”“活到现在我一直都过得不错,干吗非得做祷告?”坚持不住的时候,想得也特别多,这就成了烦恼。烦恼的产生无人能挡,请烦恼远一些的想法太过天真。相反,要达观、冷静、诚实地承认烦恼已经找上你。
洒脱大气地看待烦恼:如果你是辛勤务农的农夫,一定期盼老天隔个几天就下一场好雨,但雨又岂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尽管它如此变化无常,但悠长岁月里积下的经验还是让人们慢慢摸准了它的脾气,灵活利用着它。人们挖地下水,修筑堤堰,都是为了不受这无常天气的限制。
像这样洒脱大气地看待烦恼,诸位就能在修行中逐步精进,任那烦恼扑来,或是业识嚣张,都能绰绰有余地应对。
修行之人没有“挫折”一词:现在只要漏了一餐,你都会受不住那胃中的空虚,那不妨尝试断食一个月看看。有了饿肚子一个月的经历后,一两天不吃饭根本不成问题。因为你心里明白,饿一两天不会饿死人。
如果总想投机取巧、寻觅蹊径,就难免遭受挫折。因缘果报一说中绝不会有“挫折”一词。努力十次仍不见效,那一定是有缘故的。找出问题所在,下一次就会成功。
3不得意时,如何转换思维?
作者酒井英之从日本庆应义塾太学经济学院毕业后,进入信息机器制造厂工作,目前担任三菱UFJR Research&Consulting(股份有限公司)咨询事业本部经营战略部长兼主要负责人。
当你觉得“和付出的劳动相比,薪水实在是太少了”
你原本应该获得更多的薪金,但是却没有实现。这样的话,相当于将这笔钱借给了公司,你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态势,这样想,你便不会再固执下去了。
比如我任销售员时,有一次请客户娱乐。在涩谷变换场地喝了几次酒,花费了4万日元。虽然原则上公司一直禁止这种经费申请,但我还是向上司递交了申请。不久,上司便盖章答应了我的请求:“没办法啊,酒井君的销售业绩一直很好,所以这次就准许了。”
当成为企业经营管理顾问后,我依旧一直成功实现销售目标。因此,当我希望有位助理从旁协助时,公司很快便为我配备了一位;当我向公司反映“如果有移动电话的话,就帮我大忙了”时,我就成为部门内最早拥有移动电话的员工;还有成功申请了出国视察研修等。
原Duskin(乐清)公司的总经理驹井茂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在公司做了十成的工作,他只获得了七成的报酬,那么那三成的报酬便相当于借给了公司。在我看来,将这笔钱借给公司,比存到日本银行更安全可靠。我也希望大家有这样的气魄。因为,它会在你的紧要关头,出乎意料地连本带利返还给你。”
当你发现自己的见解总是得不到器重
通常,在研讨会上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读完技术专业书籍后,也会获得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那一瞬间,你会感到自己好像可以尝试完成这件事了,但即使你已经满腹经纶,如果只是对他人加以评论和批评的话,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明白”与“能完成”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能完成”才是绝对有价值的。
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变“明白”为“能完成”的顺序:
①了解:通过书籍和研讨会了解大量有益的信息。
②模仿: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正在进行的课题中吧。
③实践:你也会发现事实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顺利地进行。
④传达:上司或师傅等人都是可以对你的工作进行评价的人,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概括性地传达给他们。“我试着做了做,但是……”
⑤顿悟:从上司或师傅那里得到反馈,比如被告知哪些方面不错、哪些地方不足。虽然可能会觉得建议简单,但你获得的是很多原本没有留意、现在却“茅塞顿开”的意识觉醒。
⑥思考:思考能够实现更大成功的方法。当你达到这一阶段时,仅仅依靠书中所写的信息是万万不够的,应该将一直以来的经验和所获得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思考。
⑦再次实践:将在第⑥步中得到的独特创意再次运用到实践中尝试,反复尝试,直到能够顺利完成。
⑧再次传达:再次回顾实践结果,并以一种简单扼要的形式,概括性地传达给上司或师傅。继续以“⑤顿悟→⑥思考→⑦实践→⑧传达”这样的循环方式,反复进行,不断进步。
当你过于在意别人对你工作的评价
在公司工作时。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在意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如果你对此感到苦恼,那么我建议你一定要由自己掌握评价自身的“出色工作标准”。
作为参考。我们一起看一下三位银行职员填写的内容吧,他们的工作年限为5-8年。
①T君(高兴)你真是令人感到亲切,谢谢。
(愤懑)你一开始就应该告诉我的,你实在是太过分了。
②M君(高兴)你发传单时都是笑脸相迎。工作真是认真啊。
(愤懑)“如果上一任担当负责这次工作,那就好了”等诸如此类认为上一任负责人更好的话语。
③S女士(高兴)想不想来我们公司工作呢?
(愤懑)喂,那里的那个女孩子。
通过阅读三位银行职员填写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白,他们的“出色工作标准”是这样的:
①T君:通过自己按部就班、踏实地开展工作,令客户对自己放心,并认可自己的工作方式。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便是出色的工作。
②M君:无论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还是盈盈的笑意,都将自身的特色、自己的创意融入到当时的工作中。做到了这一点,便达到了出色工作的标准。
③S女士:比客户自己更理解客户、对客户的事情比客户自己更负责。倘若做到了这一点,便实现了出色的工作。
运动员经常说:“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比赛。”与此相同,如果你拥有了自己的出色工作标准,那么工作就变成了一场你与自身的斗争。而且,渐渐地,你也不会再过度在意上司对你如何评价了。
4当你被突发的事件毁掉一切
大卫·霍夫曼(DavidHoffman)是数一数二的纪录片制片人,而一次大火毁掉了他的制片厂和家,包括43年来所累积的原始影片、8座艾美奖和其他影片奖状和奖章、工作文件、跟着他经过12次搬迁的38000磅资料,必须留给妻子和3名子女唯一与财务相关的资产也随之顷刻间化为灰烬。
起初,大卫无法承受打击,坐在焖烧的瓦砾堆中哭泣,但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我从未制作出令人沮丧或负面的影片。我所制作的影片都是关于生命光辉、关于胜利、关于人的伟大,不论我从这场悲剧中创作出什么,那都会是定义我自己的创新诠释。我必须作出选择:我可以选择完全停止,或是继续前进。我选择继续前进。”
不良情绪状态论文 篇4
关键词:PDCA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良情绪状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因疾病状态的存在及对预后的担忧等原因,多存在明显的心理情绪较差的情况,因此对此类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应尤其重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的改善,而这也是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中我们即就PDCA护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本院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的33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3.0±8.0)岁,分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9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4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24例,初中以上9例。观察组的3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3.3±7.9)岁,分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20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3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25例,初中以上8例。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上述基本情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故认为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以常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进行常规的疾病知识宣教,并积极进行症状体征护理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则以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将常规护理措施依次进行实施后,将每个护理步骤的效果进行分别评估,主要为评估其中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再分别实施各个护理步骤,其中宣教知识及心理疏导方面应做到针对性,针对每位患者存在的个性化疑问及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然后将干预后的结果再次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再加以改进,即实现对护理措施的循环改进。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本量表共包括9个情绪评估指标,本研究中将其中的8个指标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别为抑郁、焦虑、恐惧、偏执、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及敌对情况,每个方面均以分值越高表示不良情绪状态越为明显[1]。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方面选用软件SPSS16.0,统计的年龄与情绪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抑郁、焦虑、恐惧、偏执、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及敌对情况评分分别为(2.12±0.24)分、(1.95±0.20)分、(2.08±0.18)分、(2.15±0.22)分、(2.23±0.17)分、(2.05±0.19)分、(1.87±0.18)分及(1.99±0.22)分;观察组的评分分别为(2.13±0.22)分、(1.97±0.19)分、(2.10±0.17)分、(2.18±0.20)分、(2.24±0.18)分、(2.07±0.17)分、(1.90±0.17)分及(2.02±0.21)分。
护理后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1.90±0.20)分、(1.81±0.17)分、(1.80±0.15)分、(1.91±0.19)分、(1.87±0.14)分、(1.80±0.15)分、(1.62±0.14)分及(1.72±0.19)分;观察组的评分分别为(1.45±0.14)分、(1.33±0.12)分、(1.40±0.11)分、(1.48±0.15)分、(1.36±0.10)分、(1.41±0.10)分、(1.20±0.13)分及(1.38±0.16)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个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的评分,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并不少见,且患者对其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增多,而关于此类患者护理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关于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影响的效果研究也并不少见,且临床对于此方面的要求程度也不断提升,因此在选取护理模式时,此方面的改善幅度成为护理选取的重要参考依据[2,3]。本文中我们就PDCA护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DCA护理模式在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情绪状态作用更为积极,表现为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综上所述,我们认为PDCA护理可显著地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因此本护理模式适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参考文献
[1]陈娇,徐艳国,赵仁亮,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2):117-119.
[2]张圆圆,梅晓,张艳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288-289.
有损健康的不良情绪 篇5
女人生性就是多疑的,而多疑总是会让你坐立不安,从而影响心情、甚至影响食欲、影响身体健康。研究表明,人体如果缺锌则会导致情绪不良,并且多疑,因此,建议女性朋友们应该多吃一些含锌量较多的食物,例如金针菇、肉类等等,以缓解多疑的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维持身体健康。
2、告别悲伤
女性朋友们的情感总是非常丰富的,偶尔的情绪低潮总是难免的,但是经常被悲伤的情绪所困扰会有害身体健康。而身体中缺少镁元素也是产生悲伤情绪的原因之一,因此,补充镁元素可以帮助女性朋友们抵制悲伤的情绪,每日都多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可以帮助舒适心情,告别不良情绪。
3、告别情绪失控
情绪失控即为自己完全没有控制住的情绪低落,多半情况下是自己并不想发生,但仍然失控伤害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女性朋友情绪失控的诱因有很多,例如环境改变、天气改变等,都会造成情绪低落,做事提不起兴趣,因而情绪失控、大喊、大哭、大闹。如何自控情绪很重要,建议女性朋友们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同时,选择去户外活动活动,放松一下心情,都会帮你赶走不良情绪,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与健康。
4、告别抑郁
医学上的抑郁症并不是空穴来潮的,人体中血糖不足很可能导致精神抑郁、郁郁寡欢,建议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应多补充蛋白质以及膳食纤维,促进血糖含量的平稳,生活中要尽量处事平和,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有益身体健康。
5、告别愤怒
面对不良情绪学会调节 篇6
现代科学也进一步证明, 情绪可以通过大脑而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乐观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 也有利于促进人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国内外许多科学研究都表明:长寿老人的最大特点之一, 就是具有乐观情绪。对不良情绪的调整, 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能量排泄法
对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可用各种办法加以调整。例如, 当生气和愤怒时, 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大喊几声, 或者去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 跑两圈, 把心理的能量变为体力上的能力释放出去, 气也就顺些了。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告诫人们:当你暴怒的时候, 在开口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十圈, 怒气也就减了一半。
在过度痛苦和悲伤时, 哭也不失为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哭也可以释放能量, 调整机体平衡。在亲人和挚友面前痛哭, 是一种真实感情的爆发, 大哭一场, 痛苦和悲伤的情绪就减少了许多, 心情就会痛快多了。
现代科学证明, 流眼泪并非懦弱的表示。研究发现, 情绪性的眼泪和别的眼泪不同, 它会有一种有毒的生物化学物质, 会引起血压升高, 心跳加快和消化不良, 通过流泪, 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 对身体自然有利。据观察, 长期压抑, 不流眼泪的人, 患病要比常流泪的人多一倍。据调查, 有些人哭过以后, 心里好受多了。所以有人主张该哭当哭, 该笑当笑, 但要把握好一个度, 特别是作为糖友, 情绪不宜过于激动, 以免引起血糖的波动。
语言暗示法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 语言暗示对人的心理乃至行为都有着奇妙的作用。当不良情绪要爆发或感到心中十分压抑的时候, 可以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 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 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糖友们可能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 想要发怒, 当即将要发怒的时候, 可以用语言来暗示自己:“别做蠢事, 发怒是无能的表现。发怒既伤自己, 又伤别人, 还于事无补。”这样的自我提醒, 就会使心情平静一些。当发怒的想法少了以后, 再想想自己的血糖水平, 何必要跟健康的血糖过不去呢?
环境调节法
大自然的景色, 能扩大胸怀, 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 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心绪不好或感到心理压力大, 郁闷不乐时, 千万不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生闷气, 苦恼自己。而应该走出去, 到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的花园、郊外, 甚至是农村的田园小路上去走一走, 舒缓一下心绪, 去除一些烦恼。而且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 定期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 对于保持身体健康, 调解身心紧张大有益处。糖友殷大爷, 70多岁的高龄, 心态很好, 经常报团出去游玩, 在游山玩水的时候, 心情豁然开朗, 当然血糖也就比较稳定了。
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动力之一, 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在遇到困难、挫折、打击、逆境、不幸而痛苦时, 善于用坚定的信念、伟人的言行、生活中榜样、生活的哲理来安慰自己, 使自己产生同痛苦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发现糖尿病, 可能是人生中的一点挫折, 可是反过来想, 糖尿病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 但是只要保持地好, 就跟正常人一样。张阿姨得糖尿病已经15年了, 但是她没有被糖尿病打倒, 积极乐观的生活, 还不断地学习糖尿病知识, 让自己懂的多一些, 能很好的自我管理。
寻求倾诉法
人的情绪受到压抑时, 应把心中的苦恼倾诉出来, 如果长时间地强行压抑不良情绪的外露, 就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 光靠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还远远不够, 可以找一个亲人、好友或可以信赖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 求得别人的帮助和指点。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像当事者想得那么严重, 然而一旦钻进牛角尖, 就越急越生气, 如果请旁观者指导一下, 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还有一些时候是这种情况, 对于你来说, 是耿耿于怀, 难以气平的事, 而在别人却完全不了解, 不体会。即便是这样, 你把苦恼倒出来后, 也会感到舒服和轻松。这时人家即使不发表意见, 仅是静静地听你说, 也会使你得到很大的满足。别人的理解、关怀、同情和鼓励, 更是心理上的极大安慰, 尤其是遇到人生的不幸或严重的疾病, 更需要别人的开导和安慰。糖友们可以多结交一些周围的糖友朋友, 多去医院听听讲座, 在控制病情上遇到问题时, 可以跟糖友们交流心得,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 可以去医院咨询医生, 千万不要把事情都憋在自己的心里。
创造欢乐法
心绪不佳, 烦恼苦闷的人, 看周围一切都是暗淡的, 看到高兴的事, 也笑不起来。这时候如果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 笑起来, 一切烦恼就会丢到九霄云外了。笑不仅能去掉烦恼, 而且可以调解精神, 促进身体健康。糖友们可以在生活中保持好的心态, 对待任何事情都向积极地方面去想。
把烦恼写出来
体育教师不良情绪调节“八法” 篇7
一、体育教师不良情绪对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师带着不良情绪进行教学,主要会产生以下负面影响。其一,无心授课,组织教学马虎,动作示范随意,教学语言缺乏生动性。其二,由于人的情绪具有“传染性”,教师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则会影响学生心理,从而使得本应生趣盎然的体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受到抑制。其三,教师带着不良情绪授课,一旦出现学生不守纪律等情况,教师会误认为学生在挑战自己,通常会冷落、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从而引发师生之间的冲突。
二、调节方法
1. 直面现实法。
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体育教师切忌把自己封闭起来,应正视现实,把积压在心头的不满和痛苦坦率地向领导、同事、朋友进行陈述,并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忠告、劝解、批评、帮助来实现不良情绪矫正,从而达到疏通思想,化解矛盾,减轻心理负担的目的。
2. 转移注意力法。
体育教师在要发怒或情绪不佳时,应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通过思考其他问题或进行其他活动来暂时忘却不愉快的事,从而使自己的怒气尽快消除,不良情绪得到调节。
3. 运动调节法。
实践证明,大量吸氧可增强教师的自信心,能有效调节教师的不良情绪。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坚持体育运动,有助于获得成功的心理感受,进而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4. 环境调节法。
当遇到不良情绪刺激时,教师也可采用换一个环境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如,到安静、环境优美的地方去欣赏自然之美,这可消除内心的不快和压抑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5. 宣泄调节法。
对愤怒、痛苦等不良情绪,体育教师可通过合理宣泄加以调节。合理宣泄是指在不妨碍或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情绪宣泄方式主要有哭、喊、诉等。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释放体内积聚能量、排出毒素、调节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感到委屈、悲痛时,哭泣是一种有利的宣泄方式;当有不满情绪积压内心时,教师也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大喊几声,或者采用大声唱歌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当遇到心理困扰时,教师还可以找一个能够信任且善于倾听的人进行倾诉。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间接地把“愤懑之气”发泄出去。
6. 换位思考法。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难免会和家人、朋友、学生、同事、领导等产生矛盾。人际间的矛盾、冲突会使教师感到伤心、气愤,若不良情绪无法得到及时化解,则会使人际关系日趋恶化。调节这种不良情绪的最理智的方式就是进行换位思考,即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双方间矛盾。
7. 改变认知评价法。
教师的情绪体验并不完全由事物本身引起,而主要取决于如何看待它。体育教师多种不良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身不合理的认知所引起的,而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则会对他人与自身作出合理的评价,进而会主动地去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
8. 暗示调节法。
媒体,别做不良社会情绪的推手 篇8
可以说, 在这个崇尚“吸引眼球获利”的新旧媒体厮杀惨烈的时代, 很多媒体, 特别是不少新媒体, 对新闻的运作模式已不愿或者淡忘所谓的媒体操守, 他们习惯从民众最关注的热点切入;漠视规则和权利秩序, 往往以一当十或以偏概全, 制造冲突、制造情绪, 碎片化的表达不求逻辑性。面对恶性、突发事件, 墙倒媒体推, 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一边是谄媚, 一边是刻薄。
翻开报纸和杂志, 可以发现, 铺天盖地的社会版面, 简直可以成为一部犯罪百科全书。记者们细致入微的故事描写, 几乎是为潜在犯罪者量身定做。
到了现在的新媒体时代, 由于传播扩散更快更广, 犯罪模本有了极佳的流传平台。2010年, 福建南平校园砍杀事件, 带动全国五省发生模仿潮流, 其中的时间间隔甚至还不足一个月。
同样是校园杀人, 2012年12月14日, 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遭一名20岁枪手疯狂扫射, 致20名学童6名成年人死亡, 成为历史上第二大校园枪击案。该案再次引起人们对美国枪支泛滥的质疑。事件发生后, 美国舆论的重点总是离不开枪械管理, 因为人民是否享有拥枪的权利一直是美国社会的热门议题。相反, “社会怨气”却不一定贯穿在他们对每一桩校园血案的议论之中。
2013年6月7日, 厦门BRT公交车纵火案, 被警方定性为“因自感生活不如意, 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 陈水总用一把大火把内心当中近乎扭曲的对于自身或世界的不满发泄出来, 46条无辜的生命就这么轻易地被他的怨毒所葬送。事件发生后, 不少媒体对纵火犯的描述都会用到“矛盾”、“厌世”、“迁怒社会”这样的字眼。似乎这个成了罪犯报复社会的正当理由。
悲剧不会停止, 只会再次发生。每一次对恶性事件的报道过后, 不出几个月一定会有效仿者出现。厦门BRT纵火案后, 在网络上做了简单的检索, 发现今年已有三起公交车纵火案。贵阳、宜宾、杭州先后三起公交车人为纵火, 而原因分析往往离不开“迁怒社会”这样的字眼。
可以说, 媒体对罪案的描述如果处理不当, 很可能使潜在有犯罪心态的人更加确认犯罪的合理性,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暴力内容肆无忌惮地出现在报道中时。按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说法:“传媒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 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 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
不难看出, 在某种程度上, 新闻报道中提供的大量反面教材, 强化了罪犯的犯罪心理, 提供了犯罪模板。当然, 我们并不是要把一切责任都归结于媒体, 但在这样的事实面前,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好好思考。面对灾难、面对恶性事件, 是否该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而将纵火犯作为报道的主人公, 去浓墨重彩描述纵火犯所谓的种种“不得已”?
纵使媒体没有恶意, 但媒体却在客观上成了这种疯狂情绪传播的渠道,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去挖掘恶性事件的原因, 探究背后的故事, 甚至会让一些恶性事件开始出现暧昧不清的倾向。而这一切, 真的是从读者的需要出发?还是我们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做出了过度反应?
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转向太平洋的另外一侧。2013年4月15日, 就在厦门BRT事件发生前的两个月, 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日发生了一起爆炸案, 造成3人死亡, 183人受伤。整个城市进入宵禁, 4月16日, 嫌疑人尚未确定, 一些美国媒体, 如《纽约邮报》, 贴出了一位背着大书包的黑皮肤摩纳哥人的照片, 马上遭到了舆论猛烈批评, 认为它不负责任地以肤色和种族作猜疑依据, 是极不负责任的歧视和分裂行为。任何判断都变得必须谨慎。而像《纽约客》这样的媒体, 已经开始讨论和反思对恐怖主义的过度恐惧将会对个人自由造成的不必要伤害。
后来, 当嫌疑人身份确定后, 美国主流媒体也并未一拥而上指责他的车臣移民身份和伊斯兰宗教信仰, 而是立即反省, 对身份和信仰的过度强调, 是否会造成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分裂?在联邦调查局的最终结论出来前, 媒体对嫌疑人的谈论是克制的。
直到4月19日, 联邦调查局最终确定了两个嫌疑人的身份正式确认后, 美国媒体对于描述他们的背景较为谨慎, 任何有倾向性的描述都会带有以恐怖主义分子的身份审视他们的危险。虽然有痛苦和愤怒, 但关于法律程序的理性讨论仍然占据着主流公共话语空间。
结语:现在社会普遍面临的是“真相困境”, 大家选择性相信, 习惯于用道德判断代替事实判断, 以价值批判取代真相追求。而媒体追求情绪释放, 比追求真相更易赢得掌声。但是, 媒体要有自己的坚持, 别做不良社会情绪的推手。
媒体应该是极端情绪的冷却剂。社会哭, 不能哭得更伤心;社会怒, 不能怒得无节制。最后依旧用以《南风窗》中所述来结语, “大众传媒 (包括新闻媒体和影视作品) 怎样表达死亡暴力、行凶杀人, 这不仅仅是美学问题, 而且是思想取向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面对灾难、恶性事件, 在践行自己的职业抱负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之间, 我们该选择哪个?答案值得我们每一个媒体从业人员认真权衡。
参考文献
[1]石破, 《偏见盛行的时代》, 《南风窗》, 2014年第19期, 2014年9月10日, P11
[2]蒲实, 《波士顿爆炸案始末》, 《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14期, 2013年4月29日, P84
不同情绪状态下动作稳定性的研究 篇9
关键词:情绪,动作,稳定性
一、前言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动作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技术完成的效果, 在比赛过程中, 技术动作完成不顺畅, 进而影响整体战术的发挥和比赛结果, 故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在实际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的体育运动项目中, 大部分项目都需要上肢动作完成, 而手臂动作的稳定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当前对手臂动作稳定性的研究较少, 现有研究表明, 手动作稳定性与许多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尝试研究在不同情绪状态下, 被试大学生的手臂动作稳定性, 揭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手臂动作稳定性的特点及规律, 丰富情绪心理学的理论内容, 为体育运动实践提供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动作技能的内在规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温州大学体育学院11体本30名大学生, 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悲伤组、愉快组和平静组, 每组10人, 年龄21.06±1.86, 学生均为身体指标合格、心理健康。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情绪诱导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不同情绪状态下动作稳定性进行研究。
3. 情绪诱导材料。
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学者在相关情绪诱导研究中的情绪诱导视频材料, 经过问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 最终选取《暖春》电影中能够引起让人悲伤的片段;选取《倒霉熊》动画片能够让人引起愉快的片段;平静组最终选取一个风景欣赏的视频材料;以上视频诱导材料时间都控制在4分30秒以内, 以避免时间过长引起被试的反感和不适。上述情绪诱导视频在本研究的预实验中, 证实情绪诱导效果较好, 故可以作为本研究的情绪诱导材料。
4. 情绪自评量表。
本研究在大量查阅国内外使用有关情绪自评量表的研究, 结合课题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 自行设计了情绪自评量表, 本量表包括常用的7个方面的情绪, 即悲伤、愉快、恐惧、愤怒、惊奇、厌恶和平静情绪, 被试自评等级为5个等级, 用数字1、2、3、4、5分别代表“几乎没有”、“有一些”、“比较强烈”、“强烈”、“非常强烈”。
5. 手动作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手动作稳定性采用华东师范大学生产的九洞仪仪器进行测试, 主试记录被试最后通过的洞号, 以被试通过的最后洞号的直径倒数乘以2作为手动作稳定性的评定指标。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情绪诱导前后的情绪自评情况对比分析。
情绪诱导前被试情绪自评情况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 将情绪诱导前三个级别的情绪自评情况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三组被试的情绪等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当被试观看完情绪诱导视频后, 情绪自评量情况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得出, 愉快组被试平均愉悦程度为4.51, 处于较高程度的愉悦情况;悲伤组被试平均悲伤程度为4.62, 也处于较高程度的哀伤情况;平静组被试平均平静程度是2.89, 处于平静状态。悲伤组的被试全部选的都是悲伤情绪体验, 愉快组的被试全部选的都是愉快情绪体验, 而平静组的被试全部选的都是平静情绪体验。
分别对三组被试的情绪自评情况的情绪诱导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 悲伤组被试情绪诱导后的情绪等级显著高于情绪诱导前, t (9) =-7.86, P<0.001;愉快组被试情绪诱导后的情绪等级显著高于前t (9) =-6.54, P<0.001;平静组被试的情绪诱导前测和后测情绪等级差异不显著t (9) =0.75, 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情绪诱导的结果是非常有效的。
2. 情绪诱导前后的手动作稳定性异分析。
情绪诱导前被试手动作稳定性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3, 以手动作稳定性为因变量, 情绪组为自变量, 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三组被试的手动作稳定性不存在显著差, P>0.05。
看完情绪诱导视频后, 三组被试情绪诱导后手动作稳定性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4, 分别对三组被试的手动作稳定性的情绪诱导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 悲伤组被试情绪诱导前后的手动作稳定性呈非常显著性差 (P<0.001) 且情绪诱导后的手动作稳定性显著低于情绪诱导前, 表明悲伤情绪对被试的手动作稳定性起到的是负面的消极影响。愉快组被试情绪诱导前后的手动作稳定性呈显著性差 (P<0.01) 且情绪诱导后的手动作稳定性高于情绪诱导前, 表明愉快情绪对被试的手动作稳定性起到的是正面的积极影响。平静组被试情绪诱导前后的手动作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 (P>0.05) , 表明平静情绪对被试的手动作稳定性没有影响。
四、结论
1.情绪诱导前后情绪差异对比, 悲伤组情绪和愉快组情绪都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悲伤组情绪较情绪诱导前悲伤程度增加, 愉快组情绪较情绪诱导前愉快程度增加;而平静组情绪较情绪诱导前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2.情绪诱导前后手动作稳定性差异对比, 悲伤组和愉快组手动作稳定性都呈现显著性差异, 悲伤组手动作稳定性较情绪诱导前降低, 愉快组手动作稳定性较情绪诱导前提高, 表明悲伤情绪使人手动作稳定性降低而愉快情绪使人手动作稳定性提高;平静组情绪诱导前后手动作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王深.手臂动作稳定性与唤醒水平、特质焦虑等关系的再探[J].福建体育科技, 2003, (8) :8-26.
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个案分析 篇10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琪 (化名) , 女, 11岁, 小学五年级学生, 性格孤僻, 行为古怪。上课期间常无故号啕大哭, 或蹲在地上玩口水鼻涕, 这种情况有时一天出现两三次。老师和同学关心她、询问她, 她通常都不理不睬;体育课和功能室的课, 她通常不去上, 而在校园里四处游荡;课间时独自一人在花基处, 躲在僻静处, 让老师和同学四处寻找, 而她见老师和同学寻找她, 愈找愈躲, 越追越跑;有时无病装病, 博取同情。有几次痉挛发作, 呼之不应, 在送去医院就诊的途中, 号啕大哭、叫喊, 并伴有肢体乱动及冲动行为, 有时狂笑不止, 情绪变化迅速。有一次, 竟在课室突然趴倒在地上, 老师和同学把她抬去办公室, 一坐下, 她又笑了。跟她家长通完电话后, 她又大哭着冲出办公室, 在校园里奔跑。
她与同学沟通有困难, 与人交往能力极差;她不愿接受班上的同学对她的关心和帮助, 总疑心别人议论她, 常因此而把他人的书桌推倒, 把书到处乱扔, 严重影响他人的学习。在学生规定离开学校的时间, 她经常不愿离开学校, 也不说明原因, 不听他人劝说, 拒绝与他人沟通等。
小琪的家长也了解自己女儿的情况, 心急如焚, 曾带着小琪跑了几家医院就诊, 但都无功而返。
二、基本情况分析
小琪同学是典型的忧郁性格, 具有分裂型和癔病型的心理特征。在社会行为、人际交往上存在严重的障碍,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 却不懂得通过正确的方式, 而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小琪同学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总想别人把她当做婴儿一样来爱抚, 总是要求别人注意她、称赞她, 而不是要求别人把她当做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需要的不断成长的孩子。她表现出过分地依赖父母、姐妹, 缺乏独立性,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更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在家里, 家长以她为中心, 她的要求从来就是有求必应。家长的这种过分宠爱, 逐步导致了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对家庭只有索取, 不承担义务和责任。而在集体中, 她也不肯承担义务, 只愿享受权利。在和同学相处中, 希望别人关心她、对她好, 可她从来不肯主动跟别人交流, 对他人冷漠, 久而久之, 她就从集体中脱离出来了。
三、主要教育方法
1. 营造温馨环境, 融入集体生活。
由于小琪同学的行为比较古怪, 一开始有些学生不理解, 觉得她为班级抹了黑, 还有个别调皮的男生因此而开她的玩笑。我就她的这件事情在班上做了思想动员:“小琪同学是一个比较特殊一点的学生, 她比较敏感, 也比较脆弱, 性格稍微内向一点, 我们大家应该帮助她, 多主动跟她交流, 让她早日回到我们的班集体中来, 帮她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不能因为她不主动跟我们交流, 不主动参加班集体活动, 我们就不理她, 让她徘徊在班集体门外。更不能因为这些事去跟她开玩笑, 即使善意的也不能。”
我在班上挑选了一名开朗随和、心地善良的女生, 让她去主动接近小琪同学, 让她成为小琪同学的第一个好朋友。在班上有什么活动时, 我又让别的学生慢慢地在生活中与小琪成为朋友, 逐步给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周围环境。
2. 创设激励机制, 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小琪同学一直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父母、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内, 以致在父母、家庭以外的人面前不自信, 最终产生了孤独封闭心理, 形成了自卑、多疑、敏感的性格。她总觉得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 自身能力欠缺, 一方面自己看不起自己, 害怕失败、挫折;另一方面, 又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 敏感猜疑, 设想别人对她的不满, 甚至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强加给别人, 歪曲别人的善意。
针对她的这种心理, 首先我们让她做到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认识, 尊重自我, 接受自我, 帮她寻找她的闪光点。如上课时挑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她, 而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鼓励她, 让她觉得自己能行的;她去参加班上的劳动, 我也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有进步了;在写字比赛中, 她获得了三等奖, 我们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颁奖仪式, 号召班上的学生向她学习, 当她走向颁奖台时, 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就这样, 通过一步步的激励, 她慢慢地有了自信, 克服了自我封闭心理, 也肯主动跟别的同学交往了, 慢慢地回到了集体中。有了集体这个大家庭, 找到了归属感, 跟部分同学相处得融洽了, 她自然也不会用过激的行为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3. 养成自理习惯, 提高生活能力。
首先, 让她学会生活自理, 对她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要求。以前, 她在班级一遇到小问题, 就去找她高年级的姐姐帮忙。通过跟其家长交流, 达成共识, 不管她遇到多难的生活问题, 她姐姐也是在旁边起引导和督促作用, 而不能包办。回到家中之后, 她父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溺爱她, 而要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要让她知道“权利和义务”是共存的。其次, 培养她克服困难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 给她安排一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 让她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让她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 并在克服困难之后体会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通过学校和家长联手, 让小琪同学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碰到难题自己思考”, “做事有计划、有目的, 办事要果断、要利索”, 让她逐步摆脱依赖。
4. 制订前景目标, 激发成功欲望。
在帮助她克服障碍的同时, 制订适合她的“前景目标”。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以“快乐的明天”来吸引她, 帮助她确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还帮她选择最佳学习方案, 指导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另一方面, 我们也很敏锐地对她指出来, 在人生中, 少年阶段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她的心态能不能完全矫正过来, 就看她这一阶段的意志力和决心了, 能坚持, 就会有灿烂的明天, 不能坚持, 可能又会回到自己狭隘的圈子里去。
5. 直击心灵弱点, 力求对症下药。
小琪同学内心非常渴望别人的关心, 但却不会通过正常的交流来实现, 于是经常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刚入学时, 老师对小琪同学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 但由于不完全了解她的这种内心世界, 一直采取温和婉转的方法, 老师和同学在她身上花了大量的精力, 但小琪同学却越发变本加厉。谁关心她, 她就缠上谁, 尤其是男教师, 被她缠上的教师如果没去安慰她, 她就不肯回教室, 搞得许多人谈“琪”色变。
五年级时, 我了解了她的这些情况, 研究了她的内心世界, 找出了她的心灵弱点, 直截了当地对她指出:她这种行为浪费了老师和同学的大量精力和心血, 而且“缠”只会使原本关心她的人越来越害怕她, 越来越远离她。如果同学们都疏远她, 都不喜欢她, 那么她在班集体中将会越来越孤独。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喜爱, 必须调整好心态, 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来获得。
四、教育效果
由于我们击中了她心灵的弱点, 再加上多种方法的施用, 小琪同学的表现比起以前来, 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人变得平静多了, 癔病也没发作过, 也不会大吵大闹, 再也没跟同学发生冲突, 也没有再出现过“缠人”的现象。有同学愿意跟她做朋友了, 课间时她跟别的同学有说有笑。周记中, 她也常常写到她回到家里会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许多科任老师都对她平静的表现感到吃惊, 一度还不习惯, 开玩笑说:“怎么最近没有‘新闻’了”, 惊讶她的进步。她的家长高兴地说:“老师, 您救了我的女儿, 您比医生还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