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触情绪

2024-08-13

抵触情绪(共7篇)

抵触情绪 篇1

宝宝就要上小班了, 每天早上哭闹着不要上学, 相信有很多家长这时候都会不知所措, 苦恼不已。针对小班幼儿入学初的抵触情绪, 提前做足准备的家长, 完全可以让宝宝减少焦虑和抵触情绪, 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入学前, 家长应该这样帮助幼儿

1. 熟悉幼儿园。

(1) 如果有条件, 先上小小班, 让幼儿提前体验集体生活, 熟悉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和日常要求, 这样可以使幼儿了解在幼儿园里的规则, 有助于幼儿对以后入园时的适应。

(2) 如果没上过小小班, 应该带幼儿先去参观幼儿园, 熟悉将就读的环境:自己以后的教室在哪里;看看哥哥姐姐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学习、玩游戏的;看看盥洗室、寝室、餐厅;玩一玩滑滑梯之类的大型玩具等, 让幼儿从心里感觉到幼儿园是个快乐而有趣的地方, 打心眼里喜欢上幼儿园。如果能认识即将带班的老师而经常能与老师取得联系、认识与自己即将同班的同学, 那对幼儿来说, 上幼儿园将是个美好的期待。

2. 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没提前给幼儿做好心理准备, 在即将分离的时刻, 幼儿肯定会受不了而哭闹, 即使第一天因有新鲜感不哭闹, 第二天开始也会哭闹的, 所以提前做工作很有必要。

(1) 树立起上幼儿园的意识

您可以这样说:宝宝长大了, 要上幼儿园了, 每个小朋友这么大的时候都要上幼儿园。然后和他回忆起去参观幼儿园时候的所见所闻, 唤起他对上幼儿园的向往。还可以通过表扬他认识的在上幼儿园的一些哥哥姐姐, 夸他们“真能干, 在幼儿园里学了这么多新本领。以后宝宝上幼儿园了, 也可以像哥哥姐姐这样能干的”。

(2) 适当体验分离

如果宝宝从来没有和你们分开过, 那在送他上幼儿园之前, 偶尔可以把他送到爷爷奶奶家或您可以信任的、孩子又熟悉的好朋友家, 托他们帮带半天或一天, 让幼儿适时体验一下分离, 这对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是有帮助的。

(3) 切记不要恐吓孩子

有些家长为了想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老师的威严形象, 会说“你再不听话, 把你送幼儿园去, 让老师来收拾你”等类似的话, 孰不知, 这样做是在丑化老师的形象, 从而让幼儿惧怕老师, 不相信老师, 不利于他以后和老师的相处。

3.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 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然而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 家长的一切包办使得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 也让幼儿从心理有了错误的意识:“我什么都不用做, 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他们会帮我做的。”但是在上幼儿园之后, 他会发现别人都会做自己的事情而自己则什么都不会做, 虽然有老师帮助, 但幼儿心理已经形成了无能、自卑的阴影。所以, 在入园以前, 家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 对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己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 培养良好的作息制度。

在选择好幼儿园之后, 家长应该详细地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早上入园时间、早中餐时间、午睡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等, 然后在入园前两到三个月, 尽量调整家里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接近或一致, 以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1) 早睡早起

幼儿园一般规定幼儿在晚上9点钟前入睡, 这将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和发育, 也保证幼儿的充足睡眠, 让次日的在园一日生活精力充沛。老师最不愿意看到在吃早餐或上课时就打瞌睡的宝宝。早起也是要培养的一个好习惯, 可以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刷牙洗脸、着装, 保证你从容不迫, 大人上班、幼儿上学都不迟到。老师经常会看到这方面做得欠缺的家长, 像拎小鸡一样拎着孩子上楼, 匆匆忙忙地把孩子扔给老师, 撂下一句“快, 我要迟到了”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完全无视于孩子的感受。

(2) 午睡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 这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 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在家里从来没有养成午睡习惯的孩子, 家长最好在他上幼儿园之前帮助他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从而让他不影响到别人的休息也让他自己得到休息。

二、入学时, 家长应该这样做

1. 提前起床, 给宝宝一些宽松的时间。

早上, 您应该提前一点时间起床做好准备, 然后把孩子叫醒, 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做事情动作比较慢的孩子有足够的耐性, 而不是因为时间仓促而大声喝斥孩子, 这样会“两败俱伤”, 谁都不开心。有了充足的时间, 在上学路上就会有适当的交谈、欣赏风景的心情, 这样, 幼儿会觉得这是一个愉快的早晨, 带着美好的心情, 他会开心一整天。

2. 带上一个他心爱的物件。

孩子上幼儿园, 就意味着要和家人分开一整天, 心中不免有焦虑情绪。和老师商量一下, 如果能够带上他自己一个心爱的物件 (像小玩具或布娃娃之类的) , 作为孩子的精神依托, 幼儿会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会变得镇定。很多小班的宝宝一般会在早上刚入园和午睡时抱着布娃娃。

3. 分别时要干脆, 相信老师。

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抱着孩子说了一次又一次再见, 抱了又抱, 亲了又亲, 还是舍不得走, 受不了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声。岂不知, 这样会让幼儿的焦虑骤增, 希望一次次地破灭, 分离变成了恐惧和绝望。所以请你在说完一次再见后就干脆地转身就走, 孩子的哭声也只会持续几分钟, 要相信老师, 因为有着专业知识的老师知道怎样开导他, 怎样引导他融入在老师组织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当中, 让他在幼儿园度过愉快的一天。

4. 按时来接幼儿。

孩子在幼儿园一整天, 对初入园幼儿的耐力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在看着同班的幼儿一个个被接走, 看到别人的家长也会让他想起自己的家长, 心里免不了有孤独感。所以请你一定要按时去接你的孩子,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 天黑得比较早。

对初入园的小班幼儿, 一般适应期在10天左右, 家长不能操之过急。你在密切关注孩子适应变化的同时, 一定要经常和带班老师进行沟通, 及时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 以进而调整教育方向,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抵触情绪 篇2

(本文由 廊坊 柏成家教网http://langfang.bcjy123.com整理)

当您的孩子对学习有抵触情绪,甚至逃避学习时,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是抱怨、愤怒还是指责?其实,这个时候孩子也是很无助的,作为孩子父母,需要学会用理智和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厌学的孩子,分析原因,发现孩子所处的困境,和孩子一起来克服困难。

很多家长都会问一个很相似的问题——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呢?许多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痛苦的过程,根本没有乐趣,也谈不上什么享受。然而那些学习好的孩子,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进而转换成学习的乐趣。您的孩子对学习有享受的感觉吗?如果有,祝贺您。如果没有,那么请多去肯定他、鼓励他吧。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是否常会有如下的疑问呢?

孩子认为是为了家长在学习;孩子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一提到学习就产生抵触情绪;孩子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却往往是事倍功半;孩子必须要家长不断提醒,成绩才会稍微有点起色。

其实,如果孩子认识到他好好学习并得到好成绩,能换取爸妈的好心情,他会愿意用好好学习的方式给父母亲带来欢乐。所以,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管多微小,父母都应表现出自豪,使孩子感到他的努力是值得的。

有一些心急的家长在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后,总是拿其他小孩和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甚至猛烈批评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受到打击。这样做,使孩子毫无努力学习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严重时还会使孩子产生没有出路的想法。

很多家长谈起孩子成绩差,就会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不如人,是个差生。其实家长应该懂得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孩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成绩差。家长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一个孩子能很轻松地拿到A,而另外一个孩子能得到C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所以,不要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死,孩子有一点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

孩子不爱学习不一定是智力差所致,而主要是在非智力因素上面,比如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正确、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不当、孩子早年养成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等。一般而言,磨蹭、依赖和缺乏毅力等都是不良的习惯,家长都应加以重视。

另外,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成绩不好,特别是在经历了连续几次失败后,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及兴趣。为此,家长首要的任务是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有三种需要,包括兴趣、成就感及受到赞赏。当孩子具备这三种需求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好感,然后逐渐爱上学习。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最忌操之过急,诸如责骂、鞭打孩子等,会弄巧成拙,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感

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怎么办 篇3

孩子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反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作用甚微,于是不满情绪就转移到老师身上,一股脑发泄给老师。

孩子通过抵触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在学校里,除了学业优秀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如果上课时老师不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或者他觉得老师对他漠不关心,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过抵触老师的方式来实现让人们注意他的愿望。

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

有些老师习惯给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听话的学生一好百好,逆反的学生做什么都是错;有些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甚至打骂孩子,这些行为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那么,一旦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减轻甚至化解孩子的抵触情绪呢?

◆倾听孩子的想法

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地发表意见的氛围,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受到批评时的心情。家长要认真倾听,并采取适宜的方法解决。如果属于孩子认识偏激或行为错误,家长要积极引导;如果属于老师处理问题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误,家长要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以化解孩子的抵触心理。

◆尊重接纳孩子的情绪

无论孩子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横加指责。其实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想法,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老师的批评。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家长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还增加了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柔化”抵触心理 篇4

笔者认为, 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 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

首先, 企业应全面推进员工参与的安全管理协同合作机制建设。很多时候,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工作内容安排并没考虑到员工的意愿和建议, 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极易使员工形成抗拒感, 从而导致部分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消极态度, 甚至是蓄意的抵触情绪。因此, 应使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全过程中, 这样不仅有助于其深刻理解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 而且也有利于企业安全健康文化体系的形成, 并反过来限制和削弱员工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消极抵触情绪。

其次, 企业应积极构建以员工为本的、突出人文关怀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很多时候, 部分员工因无法体验到来自企业的温暖关怀, 所以才抗拒配合安全生产工作, 这与企业不完善的、欠缺“人情味”的安全文化有着莫大关联。安全管理者应积极构建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安全文化氛围, 真正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自我价值实现作为企业的根本诉求, 同时积极满足每一位员工合情合理的安全生产需要乃至生活需求, 没有后顾之忧的员工将能更加专心积极地从事生产工作, 从而促使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和谐地开展。

最后, 企业应将机械而单调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转变为形象活泼的互动交流。笔者认为, 消除员工对安全知识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是消除其对安全生产工作抵触心理的关键。安全管理者不仅要努力阐述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效益, 而且要根据实际生产工况来举例说明安全知识技术的重要性。负责安全培训的讲师应努力将传统的严肃且单调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共同探索的知识经验发现模式, 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鲜活形象对安全生产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与多元化的互动, 同时, 可以让亲身经历过事故的老员工现身说法, 从而切实提升大家的安全警惕意识和安全文化修养。

抵触情绪 篇5

关键词:儿童 抵触情绪 信心 兴趣

在学习钢琴马拉松式的成长中,中途退出的琴童最大原因是没有养成练琴的习惯,进而产生抵触学琴的情绪。凡事习惯成自然,只要能养成每天练琴的生活规律,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质的飞跃,然后对练习提升到要求质量的高度后,很多孩子都可以很好地学习下去,我们的目的是要让信心和兴趣交相辉映产生共鸣,使钢琴成为这些孩子一生的伙伴。

一、找到演奏的信心

在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转变抵触情绪的同时,要逐渐培养他们的演奏信心。

(一)克服技术难点

每首曲子都有相对比较困难的地方,无法克服这些难点部分,就会使曲子的演奏不完整,家长和老师要帮忙孩子们跨过这个坎。

1.重复练习。“重复是学习之母,知识是在重复中积累的,记忆是在重复中巩固的,运动技巧的肌肉习惯是在重复中走向自动化的……”。这里指的重复练习是专门针对技术难点的练习,需要在不断重复练习中慢慢养成肌肉习惯,解决技术难点。

2.慢速练习。小时候和其他琴童一样就想加快弹奏,殊不知这样的危害极大,笔者是有切身体会的,首先,儿童在专注度和判断力上还欠缺成熟,由于快速练习会造成来不及看乐谱规定的正确音符和节奏关系,来不及提前准备好乐谱要求的指法和奏法,不能根据视觉和听觉调整及修改问题所在,更不能完成预定的设想要求和解决难点。其次,忽视慢速练习会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误,不管是识谱的准确还是技术动作的规范,以至于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正错误。一段时间里,这种不好的练习习惯让学习进度放慢很多,正所谓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要避免让孩子演奏出粗制滥造的音乐,从开始学琴就强调慢速练习。

3.分解练习。学生在回课时普遍出现演奏到某个地方卡住了会从头开始,再卡住又从头来的现象,这时一定要制止,把难点找出来分析解决。钢琴的演奏是双手协调性的习惯和体现,乐曲中大多需要双手或两个以上手指做完全不一致的演奏动作,尤其是学习新曲子时,音响是陌生的,技术动作没有协调,如果一开始就双手练习不利于形成音响和动作的正确记忆,结果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分手练习可以把不同奏法、不同节奏关系、不同强弱关系、音色处理等很多问题一一解决。老师要明确指出分手练习的进程中难点的解决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只有分手练习才是让音响和动作从陌生到熟悉的唯一捷径。让学生慢慢习惯分手练习,特别是解决了难点后,他们就会接受,要养成习惯贵在老师和家长的坚持。

(二)训练完整演奏

随着练习时间的推移,已经能熟练地弹奏乐曲,但这不是练习的终点,老师应该适时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准确无误地演奏,目的是完善演奏的技术;第二,演奏中能明确地表现出强弱力度关系,乐句、乐段的划分,以及情感表达,目的是完善演奏的表现力。第三,需要训练适应表演环境的心理状态,目的是训练演奏时的心理素质。

所谓完整性练习,首先,在思想上让孩子知道演奏只有一次机会,需要一次就成功。其次,要针对这次的成功展开有目的性的练习,包括音乐开始后即使弹错也不允许重弹或停下来;锻炼应变能力,出现失误时要么直接接下去要么跳过接下去,乐曲的总体完整性特别重要。完整的演奏是以牢靠的背谱为基础,而大多学生都是开头和结尾比较容易记牢,中间部分都是模糊记忆,在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演奏的曲子都是很长篇幅的,如何才能牢记这么多内容,笔者采用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分段记忆。把一首曲子按乐段或段落拆分,然后从每段的开头记谱,这样练习的好处之一是当演奏失误时能抓住最近的段落开头立即往下接,保证演奏的完整。在认真的分段练习后会发现其好处之二,是整首乐曲已经记得很牢,出现失误的几率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有时,学生在演奏时笔者会故意打断,然后挑一个地方让其接下去,训练他的应变能力和分段记忆的效果,降低学生在台上失误的几率。

(三)自我肯定和欣赏

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是自娱自乐,是要在别人面前表演。回课是给老师表演,但很多孩子在家弹得不错,一到老师那里弹奏时就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里紧张造成的。所以要让孩子能自我肯定,必须要通过训练演奏性的练习,在人前的演奏和在家一样完美,才能在得到大家表扬的同时形成自我肯定和欣赏。

二、重拾学琴的兴趣

在做好了前面这些要求后,已经进入了成熟的演奏阶段。音乐是瞬间消失的艺术,孩子在弹奏时未必能清楚知道自己实际的演奏效果,可以用录音或摄像的方式把演奏的乐曲保留下来,一方面可以让他聆听自己的演奏查找错误或获得信心;另一方面在录音或摄像时可以制造紧张气氛进行模拟锻炼。在经过多次这样的锻炼后,当有亲朋好友来访或家人团聚时,孩子就会有信心表演一下,上台演出和比赛时也会充满自信,当获得了殊荣与表扬体会到钢琴带给他的快乐时,就会越来越主动的学习钢琴,形成良性循环与发展。

三、结语

在谈论转变抵触情绪这个问题上,笔者结合学习钢琴过程中产生的兴趣与获得的信心,直到成长为高校专业钢琴教师的历程,分析梳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力图让兴趣与信心交相辉映,对遇到此类问题的家长和老师有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抵触情绪 篇6

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但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对安全生产工作不理解或者企业采取的方法不当等原因, 仍有部分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例如, 不配合安全检查、不落实整改, 甚至故意违章等, 给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很大阻力。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抵触”情绪, 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抵触”。

近期话题征稿

如何让开发区成为“安全发展示范区”

8月18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在专题听取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检查组暗查暗访情况汇报时指出:“开发区不能成为安全生产的盲区, 而要成为安全发展的示范区。”那么, 应如何解决目前部分开发区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顺、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足、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问题, 促进开发区安全生产水平提升, 让各类开发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成为“安全发展的示范区”?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截稿日期:2014年12月25日)

如何让班组安全活动更有效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 是从事生产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场所。开展好班组安全活动, 对于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提升班组安全水平, 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班组安全活动的方式十分单一、枯燥, 有的仅仅是组织班组成员读一读报刊, 或者轮流讲一讲对安全的认识, 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 如何才能避免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如何才能丰富班组安全活动的形式, 使班组安全活动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让班组安全活动更有效?希望大家积极讨论。

(截稿日期:2015年1月23日)

节日过后应如何“收心”

每当节假日过后, 尤其是春节过后, 员工的精神通常会处于比较“松懈”的状态, 在工作中对于风险的警惕程度以及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往往会随之降低, 容易因此引发各种安全生产事故。那么, 在节假日过后, 尤其是春节过后, 企业应如何使员工尽快“收心”, 在工作中提高警惕, 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确保安全生产?希望大家未雨绸缪, 积极讨论。 (截稿日期:2015年2月17日)

抵触情绪 篇7

一、抵触申请抗辩成立是因为其破坏专利技术的新颖性

最高人民法院之所以承认抵触申请抗辩,是因为抵触申请和现有技术都可以破坏涉案专利的新颖性。抵触申请不同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而抵触申请所载技术方案是在申请日之后才公开,才为公众所知。但是,根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三条第一款,抵触申请和现有技术一样可以破坏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在“乐雪儿提审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由于抵触申请能够破坏对比专利技术方案的新颖性,故在被诉侵权人以实施抵触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主张其不构成专利侵权时,应该被允许,并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抗辩的审查判断标准予以评判”。

本案表明,现有技术抗辩本质上是赋予法院审理专利技术新颖性的权力。根据我国专利法,只有专利复审委员会可以宣告专利无效;没有一个法院有权宣告专利无效。这种制度安排容易导致侵权诉讼冗长。一旦被控侵权人向专利复审委员提起专利无效请求,法院往往需要中止审理侵权诉讼,使得被告长期处于侵权嫌疑的不堪状态之中。不可否认,专利权效力评判需要相当的技术知识背景,由专利复审委员会统一行使专利无效宣告权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但是,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判断和相同侵权判断的法律标准相同。既然法院有权审理专利侵权,也理应有权审查专利技术的新颖性。这样,被告只要证明使用现有技术,就不需要大费周章的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等待若干年才能证明自己不侵权。

由此观之,抵触申请抗辩显著区别于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在先使用抗辩。在先使用抗辩是指“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构成专利侵权。可见,被告援引在先使用抗辩须要证明自己在原告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使用或做好准备使用涉案专利技术,而且被告的技术来源须要合法,或自己研发之技术,或他人技术而自己经许可使用。然而,被告援引抵触申请抗辩,法院并不关心被告是否就是抵触申请的申请人,或者被告使用之技术是否经过抵触申请的申请人的许可。于抵触申请抗辩而言,被告只是找到一个可以破坏涉案专利新颖性的参考文献而已,法院可以据此认定涉案专利不具有新颖性,本应被宣告无效,故而不应裁判被告侵权。假如被告据其援引的抵触申请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就会宣告涉案专利无效。于是,法院承认抵触申请抗辩就可以免除被告经历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证明自己清白的制度成本,而同时又不会损害原告专利权人任何正当的法律利益。

二、境外在先专利申请不可比照抵触申请抗辩

“郭其伟案”中,原告专利申请日为2007年1月20日,授权公告口为2008年4月30日,而被告不侵权抗辩的依据是我国台湾地区专利(简称“台湾专利”),其申请日为2006年9月6日,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8月11日。法院比对被控侵权产品设计与原告专利设计,认为二者近似,被控侵权产品落入原告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法院又比对被控侵权产品设计与台湾专利,认为二者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实质性差异,并因此提出“被控侵权产品使用了申请在先的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利设计,被告不侵权抗辩成立。”让人震惊的是,法院对此创新居然没有论证!

本案看似抵触申请抗辩的简单延伸,实则不是。本案被告所援引的台湾专利并不是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抵触申请,而只是貌似,应称之为“假抵触申请”。此专利的申请目的确在原告专利之前,但经我国台湾智慧财产局公告于原告专利申请日之后。因其并不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专利申请,依照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不可以援引来破坏原告外观设计专利的新颖性。为此,“郭其伟案”关于涉外在先专利申请可比照抵触申请而适用抵触申请抗辩的判决意见并没有“乐雪儿提审案”的法律基础。

被告援引在先申请的台湾专利设计抗辩不侵权,不是主张原告专利效力缺陷,而是主张自己所使用的技术虽然不是现有技术,但具有“合法来源”,毕竟台湾专利公布于原告专利授权公告日之前。这无疑深深地打动了本案的审理法院。然而,“技术合法来源”并不是专利不侵权的抗辩事由。实际上,即便本案被告在申请日前自己研发出同原告完全相同的产品外观设计,其使用行为仍然构成侵权。专利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被告最多可以主张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在先使用抗辩”。但本案被告无法证明在原告专利申请目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或者已经做好准备制造相同产品,故不能成立在先使用抗辩。

专利法之所以否认技术合法来源可以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这是因为专利权取得奉行申请在先原则,而非发明在先原则或者发明使用在先原则。为了鼓励公众尽早公开新技术知识,避免科技研发无谓的重复劳动和投入,浪费社会整体资源,我国专利法对先发明人不仅不给予任何财产权利,而且不给予其实施自己发明创造的自由。赋予先发明人以任何法律保护都可使得先发明人对抗先申请人,均可能妨碍技术及早公开,激励先发明人将新技术知识秘而不宣。对于先使用人,我国专利法只给予有限的保护,即承认在先使用抗辩。先使用人和先发明人一样,都没有及早公开新技术,导致科技研发无谓重复劳动和投入,对整个社会而言造成严重浪费。但是,先使用人比先发明人对社会贡献要略大,先使用人通过使用新技术使公众享受到新技术成果的福利。故而,在先使用抗辩只是保护先使用人在原有范围内的实施自由。为鼓励新技术及早公开,我国专利法对在先申请人予以全面保护。一方面,专利法使其可以对抗在后申请人,排除在后申请人而自己取得专利授权,并依专利权排除任何人未经许可使用其专利技术。另一方面,专利法使其可以自由实施自己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即便其申请公开的时间比在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晚,不构成现有技术,也可以构成抵触申请而破坏在后专利申请的新颖性,维护先申请人实施自己专利申请所载技术方案的行动自由。可见,虽然先发明人或先使用人均能证明技术来源合法,但他们选择压制新技术知识,这不符合专利制度鼓励新技术知识传播的宏旨,故专利法不承认他们可以自由实施合法来源的技术。

上一篇:浪漫主义创作下一篇:价值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