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情绪

2024-05-30

新生的情绪(共7篇)

新生的情绪 篇1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和焦虑与大学生学业适应(学业成就低、辍学等)存在联系。大学新生在进入校园脱离原有环境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而这些事件通常会使新生产生情绪不适应,而情绪不适应正是引起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因此,如何应对入学后面对的困难与挫折,使大学新生情绪适应良好,促进大学新生健康成长。本研究拟以大学新生为对象,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提高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从工科、理科、文科新生中招募被试,从中随机选取80名被试(男40,女40)。随机选取40名为实验组参加团体辅导,另40名为控制组不参加团体辅导,年龄均在18~19岁之间。

1.2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

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是以团体为单位,以体育运动的素质拓展活动为载体,以自我体验为途径,引导团体成员通过平等沟通交流,认识自我潜力,解构自我认知体系,从而改变行为动机的过程。团体辅导方案有心理咨询中心设计,整个团体辅导方案共8次,在室内篮球馆进行相关活动,活动主题包括“成长路上结伴而行”“悦纳自我”“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准备”“职业生涯”“时间管理”“价值观”。每周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5小时,每次都按照“热身—活动—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

1.3测量工具

1.3.1抑郁量表

本研究对抑郁的测量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该工具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其适用于青少年。

1.3.2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本研究对焦虑的测量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该工具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其适用于青少年。

1.3.3评估方法

CES-D量表、STAI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分别在团体辅导前、后进行测评,在第6周进行前侧,第15周进行后测。

1.3.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主要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改善抑郁症状的分析

2.1.1实验组、控制组前测CES-D的分析

本次研究中,大学新生的平均分为9.025,大学新生抑郁程度较低。在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

大学新生抑郁得分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控制组大学生在抑郁得分的四个维度及总分上都无显著差异(P>0.05)。

2.1.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CES-D的分析

由表1可见,经过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大学生,在抑郁得分的四个维度及总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抑郁总分值降低,且非常显著(P<0.001);而控制组在前后测中抑郁分数变化不大,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运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用好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有利于促进新生情绪适应良好。

2.2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改善焦虑的有效性分析

2.2.1实验组、控制组前测STAI的分析

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前将新生男生、女生的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与正常人群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比较发现,新生男女生的S-AI(状态焦虑)都高于正常人群,且非常显著(P<0.001),新生男女生T-AI(特质焦虑)与正常人群相比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前,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的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成绩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无明显差异(P>0.05)。

2.2.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STAI的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男生S-AI(状态焦虑)分数下降,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组男生前后测S-AI(状态焦虑)分数变化不大,与常模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非常显著(P<0.001)。这表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男生的状态焦虑是有明显促进作用,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的男生状态焦虑良好,无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而控制组未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的男生仍然存在状态焦虑不良,情绪紧张等问题。在T-AI(特质焦虑)项目上,实验组、控制组、常模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得分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导还需要更深入的开展才能更好地改变自身的T-AI(特质焦虑)。

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女生S-AI(状态焦虑)分数下降,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组女生前后测S-AI(状态焦虑)分数变化不大,与常模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非常显著(P<0.001)。这表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女生的状态焦虑是有明显促进作用,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的女生状态焦虑良好,无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而控制组未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的男生仍然存在状态焦虑不良,情绪紧张等问题。在T-AI(特质焦虑)项目上,实验组、控制组、常模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运动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得分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还需要更深入的开展才能更好地改变自身的T-AI(特质焦虑)。

3讨论

近年来,高校新生情绪适应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本研究显示,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高高校新生的情绪适应水平。情绪适应包括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根据情绪适应的具体内容,运动团体辅导设计了“成长路上结伴而行”“悦纳自我”“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准备”“职业生涯”“时间管理”“价值观”等活动,利用素质拓展中的“盲人摸象”“穿越生死线”“无敌风火轮”等素质拓展项目,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积极性,更好的达到了团体辅导的效果,促进了高校新生的情绪适应,改善了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实验组的新生在第一次团体辅导后指出“我知道自己需要成长,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我需要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当周围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也会伸出援手”。在第二次“悦纳自我”的团体辅导后,有同学在完成优缺点的填写后,认为自己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接受缺点,缺点是可以改变的。也让同学们在了解自身优点后,知道在适当的场合展示自己的优点。在第三次“情绪与压力管理”的团体辅导后,有同学指出,“外部的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导致我们情绪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改变我们的态度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我们会更快乐”。“人际交往”“恋爱准备”“职业生涯”“时间管理”“价值观”等活动促进高校新生情绪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了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Duchesne,S.,Larose,S.,Guay,F.,Vitaro,F.,&Tremblay,R.E.(2005).The transition from elementary to high school:The pivotal role of family and child characteristics in explaining trajectories of academic functio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5,29:409-417.

[2]项爱斋,张云婷,张权,等.音乐刺激激活人脑情感系统的FMRI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215-217.

[3]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03).

新生的情绪 篇2

焦虑障碍是一种疾病,经过专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痊愈

本报讯 (记者冯冯)即将过去的9月,对于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来说,是一个“开始”的季节。初入社会,面对全新的环境,接踵而来的各种不适应,使得一些新生、新人倍感压力,心理问题频发。数据显示,80%~90%的焦虑障碍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其中,又以10~2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其中59.1%的大学新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18~29岁青年的平均水平。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呼吁,一定要重视青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高校新生、职场新人处于焦虑障碍的高发期,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出现症状尽早识别,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以减少焦虑障碍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35岁以前发病率高

“自身角色的转换和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常常会让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感到压力和紧张,出现偶尔的焦虑情绪无伤大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张晋碚教授指出,“但是,如果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在大多数人不会紧张的情况或场所突然感到担心,害怕自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以上的情况经过自我调适仍然存在,就可能是焦虑障碍的征兆了,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数据显示,80%~90%的焦虑障碍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其中,又以10~2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国内研究显示,59.1%的大学新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18~29岁青年的平均水平。高校新生既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又要学会独立应付日常起居,甚至还要面临情感上的困扰,焦虑抑郁时有发生。此外,刚刚结束校园生活,曾经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步入职场,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接踵而至,职场新人也常常感到应接不暇。可见,高校新生和职场新人正处于焦虑障碍的高发时期,应该格外受到关注。

焦虑障碍是疾病需治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介绍,焦虑障碍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精神障碍,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分为多个亚型,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强迫症 (OCD)、惊恐障碍(PD)、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社交焦虑障碍 (SAD),尽管每一种焦虑障碍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症状表现各异,但是它们都会引起极度的恐慌或担忧,从而干扰正常的生活方式。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惶惶不可终日可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社会功能;而社交焦虑障碍的平均病程更是达到20年,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育、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导致社会隔离。

“焦虑障碍是一种真实、客观存在的疾病,但也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潘小平教授强调,“目前国际上对该病的共识是,尽早发现并求诊专科医生,经过专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

早识别早治疗很关键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更有回顾性研究显示,2002年度的焦虑患者已是1992年度的4倍左右。贾福军教授指出:“控制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是全社会面临的紧急问题。”然而,日前发布的京、湘、沪三地公众知晓度调查显示,90%的公众对于焦虑障碍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焦虑抑郁障碍是由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共同导致大脑内化学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一组精神疾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焦虑患者常常就各种情绪相关的躯体症状反复求诊于临床各科室,在获得正确诊断前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医疗资源浪费。

新生的情绪 篇3

开学两周了, 又是流失率统计的时刻。耳边不时传来班主任们烦躁的声音, “我班有四个没回来”, “我班更可悲, 八个不读了”。我暗自庆幸, 我班全部到齐。但是, 我心里明白, 这并非侥幸, 防流失工作是有迹可寻的。在社会、学校等大环境相同的情况下, 我们作为班主任, 若能营造一个令学生留恋的班集体, 做一位学生敬爱的班主任, 相信流失现象可防可控。

一、努力营造一个令学生留恋的班集体

1. 强化“我进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意识。

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新生们或多或少心理有些忐忑, 究竟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就需要班主任适当的引导, 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 在新生注册时, 就寻机进行摸底, 了解新生的家庭状况以及来本校就读的情况, 特别是他们认识学校的渠道。对于新生的兄长、姐姐或亲戚、朋友在本校毕业的, 做好相应的记录, 以便做进一步的了解。若是本校老师或认识本校老师的, 也要具体了解。掌握这些资料, 目的是在班级里让他们跟班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一起分析, 使学生最终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从而在学生的思想中确立“我进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意识。当然, 班主任还要善于抓住契机, 大肆宣传。记得开学第二、第三周我们班还陆续有学生从其他班转来, 最后两位因课室坐不下而搁置。我当然得这样告诉学生:“我们班的吸引力太强了”使他们安下心来。

入学后还要求学生告诉家长, 我们的班级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要求新生尽可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父母。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增加新生与父母的交流, 让家长尽早放心;另一方面可以与家长形成合力, 共同教育学生。通过不断强化、暗示我们班是优秀班集体, 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保证学生不流失的第一步。

2. 启发“我该作点什么”制定个人的计划。

学生一进学校, 对一切均不熟悉, 思想波动大, 对事物均采取挑剔的眼光对待, 稍有不顺心、不如意就采取过激行为。因此应该让他们尽快熟悉校园, 并同时让他看到希望, 定下目标, 否则, 新奇过了以后很快就恢复平淡的学习、生活, 他们最初的希望也随之变成失望, 或随波逐流、或“重操旧业”把初中的陋习继续发扬光大。倘若受到批评或者有点成绩得不到肯定, 也将会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 或干脆退学。所以, 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 特别是第一个月稳定人心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首先向学生介绍学校情况, 包括学生会的各部门、协会的情况。鼓励学生加入各部门或协会, 可以提升个人的能力, 结交更多的朋友。另外告诉学生每学期学校将开展的活动、赛事;告诉学生每学期评优、评三好等先进的条件, 每个同学机会是相等的, 但需要我们去努力创造, 需要我们不断争取。接着认真、细致地与学生分析、学习本校的学生手册。特别是纪律、卫生、请假等操行要求一定要清楚。最后提出班的目标、要求。

至此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目标、计划。学生制定目标也有据可依、有事可陈了。计划定好以后, 要求学生尽快与初中的不良个体告别。在全新的环境里, 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优秀的中职学生。

3. 布置一个优美的环境。

有了计划, 要想学生安心学习, 还必须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心灵家园, 教室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因此, 班主任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美观地布置教室, 教室的布置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和布置教室, 能让他们觉得有亲切感, 好像布置自己的家。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更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室布置的不易, 让每位学生为美化自己的教室出一份力, 让教室充满人情味。同时,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不但能减少师生间的嫌隙, 而且能融洽学生间的气氛, 更能提升班级的向心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在墙壁上张贴学生自己设计书写的名人名言, 谚语格言;开辟艺术角, 张贴学生自己优秀的手工、书法作品, 来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讲台上摆放一盆鲜花。用环境来熏陶人, 感召人, 使教室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成长的沃土。学生随之热爱课室、眷恋课室。

4. 培养一批模范的班干。

班干部是班主任搞好班工作的得力助手, 是管理班集体的重要成员, 更是直接联系同学的纽带。要建立优秀的班集体, 必须培养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优秀学生干部。首先要抓好班干部的思想教育, 并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要经常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班级情况, 指导他们制定工作计划, 选择工作方法, 要教育班干部无论是老师交给的任务, 还是班里的日常事务以及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班干部都应该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及时和班主任沟通汇报, 力争做到全心全意, 尽职尽责。还要提醒班干部注意说话的技巧,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班主任除了要求班干部事事带头, 以身作则外, 还要加强对班干部学习目的的教育, 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同时, 班主任还要加强培养班干部的自学能力和辅导学困生的能力, 使他们不仅是好学生, 而且是好“老师”。我班的陈小欣在学期中段跟我说要退学, 原因是学不下去, 特别对专业课学习没信心, 于是我先稳住她, 再安排了两位学习优秀的班干部坐在旁边帮助她。一个月后, 陈小欣主动跟我道谢, 并保证不会退学。我让她别忘了感谢班干部。这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以好带差, 携手共进, 营造了班级互爱互助的学习风气, 同时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5. 上好每节主题班会。

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层单位, 我们每一位班主任, 都想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好, 除了平时采取各种措施之外, 上好主题班会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班集体, 几十名性格各异的学生, 组合在一起, 出现各种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作为班主任, 一定要悉心观察, 时刻掌握班级情况, 准确把握学生动向。针对班级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及时召开班会, 尽早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 把将要发生的问题, 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召开班会之前, 要充分准备, 精心设计, 使班会有一定的趣味, 让学生乐于参与。

记得在第七周的星期一, 得知黄佩同学返家未回, 我连忙打她电话, 没人接, 拨她家长电话, 通过向舍友了解, 得知她平日里有很多电话, 应该是拍拖了, 还说要退学。我只好留了信息给她, 让她无论如何给我回复。第二天, 接到她表姐电话, 也证实了舍友的话。得知她没接我电话是因为怕我批评, 因为学校禁止谈恋爱。我叫她别急于作决定, 先回校。第八周我的班会课主题是:说说他人的优点, 并观看了针对恋爱问题的《长大未成人》专题片, 还进行了热烈讨论。课后我随机问了学生的感想, 并打听到黄佩宿舍的反响极大。我想效果是有了。最终, 她没退学, 她说是家长不同意。总之, 无论如何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班会课这个平台, 使学生从班会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悟出道理, 扬长避短。

6. 办火每个班级活动。

中职生已经彻底摆脱了应试教育, 他们课余时间多、他们充满活力, 所以应当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 通过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长学生的才干, 培养学生学文化、学技术的兴趣。我们班第一学期参加学校技能竞赛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二, 其中获奖的超过三分之一。参赛项目有写作、手抄报、演讲、会记、计算机组装等。另外本班还开展了才艺秀、象棋赛、名言警句设计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 并对优秀同学进行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爱班的感情。黄宇是一位读过一年高中的男生, 长得高大又懂事, 开学时, 大家选他当班长。可是, 半学期过后, 他像换了个人似的, 懒懒散散的, 做事没劲、学习没心。经过仔细了解, 才知道他根本就没打算再读下去, 只是碍于父母的压力留下来的。时间一长, 缺点全暴露出来。在校, 他唯一的兴趣是打篮球。于是我让他在本班组织男女篮球队, 准备参加校的比赛, 这下他可忙开了。精神有了寄托, 做事也勤快了, 不读书的念头也得以抛开了。

二、用心做一位学生敬爱的班主任

1. 展现多才多艺的教师风采。

一个好的班集体当然少不了一位可敬的班主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好老师被定格为所教学生考试成绩高。但中职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要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学业扎实、兴趣广泛、身心健康、多才多艺的新一代, 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职的教师, 仅有良好的师德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展现多才多艺的教师风采, 要有文化积淀, 应该多方面发展, 使自己尽量具备多方面的才能。作为语文教师, 我懂得辅导学生参加征文、手抄报、书法演讲、板报等比赛。我的兴趣广泛, 读书时就爱琴棋书画, 工作后喜欢打乒乓球球、羽毛球, 虽然都只懂点皮毛, 但对于门外汉的部分学生的入门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就这一点可以征服部分学生, 赢得学生的喜爱。

2. 坚持公平公正的处事风格。

坚持公平公正的处事风格也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魅力。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 不能把问题简单化, 光想图省事, 而应该在每一件大小事情上, 都考虑周全,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让大家心服口服, 心情舒畅。这样才能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才能促进和谐文明班风的建设。因为, 如果对这个同学的袒护, 就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公平。不管学生中发生什么问题, 都要保持冷静的态度, 清醒的头脑, 公正处理,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你是一个可信懒的老师, 这样他才能有话找你说, 有难找你帮, 有事找你处理。记得, 开学没几天, 因为学校有困难补助款, 但名额有限。于是, 我首先让学生报名并把家庭的困难情况列出来, 然后挑选单亲、父母有重大疾病的几名同学谈心确定下来, 在班上公示, 征求同学意见。开始还有个别同学有异议, 还放风说没钱读书了, 经过认真核实、再对照, 最终问题得以完满解决。班主任遇事冷静, 处事公正, 才能赢得学生信任和尊重。

3. 常用善听善导的交谈方式。

了解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聆听学生的倾诉。因此, 要善听。从学生的倾诉中, 你可以了解到他在想什么, 在关心什么, 特别需要什么, 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帮助。陈小娣在清明节放假后没及时回校, 她在电话里说是看到初中的同学都去打工了, 而且能赚两千多块钱, 自己读完书还不知道能否比得上他们。我心暗想:真是目光短浅。但还是耐心听完她的诉说。进而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胜劣汰的竞争现实, 知识贫乏、综合素质差就难有立足之地等方面对她进行分析, 让她珍惜学习机会, 想好了再回来。不想第二天她就回来了。另外, 班主任还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挽救流失生的合力。只要教师“善导”, 引导家长多分析, 定能取得他们的支持。

营造一个可爱的班集体, 善做一位可敬的班主任, 能稳定新生的情绪, 让学生留恋学校, 流失现象自然可防可控。

摘要:学生流失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 已成为影响学校形象、制约学校招生的重要因素, 受到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营造一个令学生留恋的班集体以及做一位学生敬爱的班主任两方面谈稳定新生情绪工作, 从而降低流失率。

新生的情绪 篇4

一、幼儿园与家庭在缓解新生“入园焦虑”行为上的差异

虽然幼儿园和家庭都相当地重视缓解新生“入园焦虑”, 但在行为上却存在着差异和不同步。

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行动。例如:开学前的新生家访;积极创设温馨的园所及班级环境;亲子活动日;丰富、有趣的活动及适当的小礼物等。

作为非教育专业的家长, 他们在孩子产生“入园焦虑”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相应的“分离焦虑”。其表现为心神不宁, 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更加关注孩子, 有时为了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安慰, 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的这些表现常常事与愿违地加重、强化了幼儿的“入园焦虑”。

二、家庭情绪干预在缓解新生“入园焦虑”中的必要性

家庭、幼儿园、社区、社会的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教育环境。在改善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中, 家庭有参与的需要。家长的需求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相吻合的, 因此, 让家庭参与到改善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活动中来是积极、有益、可行的。

三、有效整合家园资源, 共促新生平稳过渡

1. 科学引导, 认识新生“入园焦虑”

家长有参与幼儿园教育行为的需要和行动, 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他们受到专业知识技能较缺乏和与孩子间角色关系的干扰, 空有良好的愿望却没有科学的教育行为支持, 最后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教育目的。只有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 掌握一定的科学教育技巧和行为, 才能真正在改善新生“入园焦虑”中发挥其作用。例如:开学前举办新生“入园焦虑”讲座, 介绍新生入园焦虑成因、行为表现、教育策略;介绍幼儿园在该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策略;发放新生入园家长指引;及时解答家长疑虑, 减轻家长的分离性焦虑, 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相关工作。

2. 亲子教学, 介入新生在园活动

利用开学初的三至五天开展半日制的亲子教学活动, 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熟悉幼儿园里的人、事、物。在孩子对新环境及新生活有了认识和好感后, 家长淡出幼儿的在园生活。这种家园合作, 由陪伴到独立, 由陌生到熟悉, 由排斥到接纳的缓冲过程就像儿童自行车上的两个辅助轮帮扶着孩子们自然、快乐地“走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3. 沟通无间, 巩固家庭信任合作

孩子在园的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状况。作为新生班级的教师, 要细致观察记录新生在园的各种表现:要加油的方面, 有进步的方面, 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等。通过面谈、电访、书面交流等多渠道的沟通让家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各方各面, 巩固家庭信任, 统一教育行为, 保障新生的平稳过渡。

4. 个案跟进, 确保新生平稳过渡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和个性, 在对环境的适应性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个别新生对新环境会适应得比较慢。对于这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 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在生活照顾上给予倾斜, 通过安慰的话语和抱一抱、亲一亲等肢体动作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放下家长心里的包袱, 解开孩子心里的焦虑, 尽快摆脱“入园焦虑”的困扰。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将“身心和谐”放在首要位置,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家庭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整合多种资源, 把家庭纳入到教育者的行列中, 全方位地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 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 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 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 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 幼儿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摘要:每年的新学期, 入园的新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种种不适应极易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面对孩子的“入园焦虑”情况, 幼儿园和家庭该怎样理解并给予干预?整合家庭资源缓解新生“入园焦虑”是否可行?幼儿园可以从哪几方面整合家庭资源、有效缓解新生“入园焦虑”, 本文将重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整合,干预,新生,“入园焦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240—269.

新生的情绪 篇5

一、给幼儿妈妈似的温暖怀抱

(一)妈妈的微笑。

幼儿一整夜都在妈妈的呵护下幸福安详地熟睡,早上起床妈妈依然照顾着他,心里一直延续着从懂事起就知道的爱和安全感,突然间要离开妈妈和亲人的怀抱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陌生的环境也让他感到不安和恐惧,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竭力反抗。晨检老师作为幼儿早上入园时间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其情绪将直接影响幼儿入园的情绪,因此给幼儿创造一个温暖、安全的怀抱尤为重要,让他在妈妈那里得到的安全感得以延续。晨检教师真诚的笑容是迎接幼儿的第一个礼物,是接触幼儿的工具。甜美、慈爱的笑容,爱怜的眼神会拉近和幼儿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你知道他所面临的困境,你是诚心要帮助他的,你会给他妈妈一样宽厚的爱,从而对你产生信任。

(二)妈妈的怀抱。

很多新生幼儿在晨检时都还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对父母十分依恋,这时候如果晨检教师伸出双手接过孩子,亲亲他的小脸蛋,给她足够的怀抱和温暖,就会使幼儿进行情感转移,把对父母的依恋、依赖转向幼儿园的老师。

(三)妈妈的爱抚。

爱抚是一种让幼儿能真实感受爱意的传达方式,通过爱抚动作表现出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晨检时轻柔地摸摸幼儿的头、脸蛋,拉拉幼儿的小手,捏捏幼儿的小鼻子等,都会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得到心理满足。

二、蹲下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蹲下身子和幼儿交流,让幼儿与你平视,一方面你能看清幼儿的表情,从她的眼神里读懂她在想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和他交流的话题,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另一方面幼儿不再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具有无上的权威,能够逐渐放松。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体现的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是相互信任氛围中的心灵启发。“蹲下身来”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职业道德。

三、亲切的语言交流

(一)晨检接待是幼儿礼仪礼貌培养的重要时刻,当我面带笑容对每位孩子说“小朋友好”、“宝贝好”“宝宝好”“XX早上好”的时候,部分孩子能在家长的鼓励下回应,部分家长以点头示意,还有部分家长和幼儿绯红着脸无任何表示,尽管如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是教育的基础,需要坚持。新生一般会在入园一个多月后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时情绪积极快乐,主动问好或积极回应问候,甚至还会跑过来与我拥抱亲吻以表示对我的喜欢。

(二)保持激励性语言鼓励幼儿。给孩子一个亲切的问候、热切的鼓励、由衷的赞扬,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能使他们从入园始就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产生愉快喜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更对帮助幼儿树立面对陌生环境的勇气有很大作用。如对边走边哭的幼儿,可以说:“你昨天表现可好了,今天也会表现好,是吗?”“昨天老师奖励你小红花了,今天也能得一朵,加油!”“男子汉,自己走,不哭!”“你今天可真帅,不哭就更帅了。”“小美女,流眼泪就不漂亮了,不哭,要坚强!”对父母抱在怀里的幼儿,可以说:“今天早上宝宝要自己进教室,才是爸爸妈妈的乖宝宝。”“我昨天就告诉妈妈你在幼儿园表现可好了,今天也一定表现得好,对不对?”“昨天妈妈说你上幼儿园学到好多本领,可棒了,今天也很棒,可以自己进教室了。”“老师昨天都表扬你很棒的,不让爸爸妈妈抱,给你发红花了,今天自己走,再争取一朵。”“老师都在教室等你呢。”对那些自己走进院子的小朋友要多加表扬,用他们的行为和老师的语言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可以说:“哇,你走路的样像小解放军,真有劲!”“今天自己走的样子很可爱哦!”“不让妈妈抱的孩子可真棒!”“你是个坚强,勇敢的小宝宝!”“今天自己走的,我会告诉你的老师,下午奖励你小红花!”“你看这几个小朋友都向你学习呢!”……语言的交流是建立在对幼儿在园表现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的,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有的放矢。

四、情绪安抚的教育技巧

其实晨检中不免会遇到号啕大哭、连蹦带跳撒泼的幼儿,即便想尽办法,哭声也不断。针对这些情况可尝试以下办法。

(一)注意力转移法。

让幼儿做喜欢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比如告诉他:“活动室里的小朋友在看动画片、做游戏、玩玩具。”“你的好朋友在等你。”“娃娃家的布娃娃在等你抱抱。”“你的爷爷好像在教室。”“你今天的衣服上面有只小猪真漂亮”,等等。

(二)真诚劝诫法。

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让他接受爸爸妈妈已经离开幼儿园了,下午下班来接你这一事实,而且要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他如果他用哭作为表达方式,别人就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需要,也就没办法帮助他,然后等他慢慢地平静下来。这样有时能有效稳定幼儿焦虑的情绪,遏制他哭闹,即利用外部环境使幼儿接受必须入园这一事实,从自我强迫行为逐渐形成行为定式,最后成为习惯。

(三)合理宣泄法。

哭是孩子宣泄消极情绪常用的一种方法。哭泣降低了大脑中引起悲伤情绪的生化物质的含量,减轻了孩子心中的不快和痛苦,是孩子的一道心理安全阀,所以该哭时就让孩子哭。

(四)情感诉说法。

教师装出难过哭泣的神情和幼儿的情绪产生共鸣,让幼儿顿时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也会因为你的举动感到惊讶,停下哭闹,进而趁机向他诉说不高兴和难过的原因,让他当你的倾听者,然后让他告诉你他为什么哭,进行引导。

五、善于和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情绪。

幼儿入园后家长和班级教师交流较多,而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在晨间接待中发挥幼儿情绪安抚的作用,就必须和教师交流每位幼儿的适应状况,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对其家庭情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家长的交流主要是放在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喜好,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家长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实现家园教育引导的密切连接。也使自己在接待中更好地把握方式方法,促进幼儿入园快乐情绪的建立。

新生的情绪 篇6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四川医科大学2015级医学新生, 共计97例。纳入标准: (1) 医学专业新生; (2) 无接触解剖尸体的经历; (3) 同意参与此研究。

2.方法。

(1) 问卷设置。本实验问卷为接触解剖尸体标本时医学生主观心理感受和自觉症状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好奇、恐惧、焦虑、厌恶、激动不安、想要离开、声音变调、肌肉紧张、胸闷腹胀、紧张性头痛、突然产生尿意、手心发冷出汗、身体不自主颤抖、头晕恶心、呕吐、胃疼、晕倒等项目, 每个项目设轻、中、重三种程度, 在观察尸体标本后立即填写。

(2) 实验过程。将学生随机分为5人一组, 分批依次进入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尸体标本的观察, 观察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讲解。观毕, 立即填写调查表。实验过程中小组间不得进行任何交流, 避免对后续小组产生心理影响。问卷共发放97份, 回收97份, 回收率100%。

(3) 统计方法。将问卷结果每项逐一进行统计, 计算各项指标发生比例及程度比例。

二、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97例调查对象中, 产生恐惧、焦虑、厌恶、想要离开消极情绪的分别占29.9%、12.3%、16.5%、40.2%;产生自觉激动不安、肌肉紧张、腹胀胸闷、头晕恶心等症状的分别占17.5%、13.4%、13.4%、15.5%;其余消极情绪及症状较少者 (少于5%为小概率事件) 未予显示。

2.程度分析。如表2的程度分析结果显示, 大部分消极情绪及症状表现集中在轻度和中度, 表明这种消极情绪的程度尚在可调节、控制范围。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 大多数 (88.7%) 医学新生对解剖标本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理, 有研究者认为, 好奇是一种本能和人格特征, 也是学习的内部动力[4]。但在好奇的同时, 仍有部分学生对解剖学尸体存在轻度或中度的消极情绪及自觉症状, 如恐惧、焦虑、厌恶等, 甚至个别学生出现严重的腹胀胸闷、头晕恶心等症状而迫切想要离开, 说明仍有部分医学新生对解剖标本存在消极情绪并为之困扰。值得一提的是, 问卷结束后本小组成员与受试者进行简单交流后, 部分受试者提出解剖标本室存储解剖标本的化学试剂气味难闻, 导致学生出现头晕恶心、胸闷腹胀的生理反应。由此说明, 某些心理、生理反应不仅仅是因为解剖标本的视觉冲击, 同样也可能是解剖标本室所处的大环境所导致。

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 对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黄帝内经》有曰:“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消极情绪会使人做出悲观判断, 表现出较高的风险规避偏好[5]。从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可见, 激动不安和想要离开的人数达到17人和39人, 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7.5%和40.2%。“想要离开”就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心理, 随后往往会让人做出消极的决策, 如逃避和退缩, 进而使得学生在对人体解剖学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仅限于课本教学的图画、文字描述水平上, 缺乏立体感知, 不能掌握人体完整的结构, 难以学好解剖学这门医学生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次, 由于不愿对尸体进行解剖, 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下降, 影响后续的临床实践技能水平, 由此带来新的学习和工作压力, 造成恶性循环。

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情绪调节以及情绪管理的方式得到减轻,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其对决策的干扰影响, 因此, 消除医学新生对解剖标本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有必要的。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 (ABC情绪理论) 。A (activating events) 即诱发性事件;B (beliefs) 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看法、解释;C (consequences) 即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此理论说明情绪并非由某一外部事件本身诱发, 而是由个体本身对外部事件的解释、评价、看法所引起的[6]。应用到本研究中我们能得出这一结论:医学新生对解剖标本产生消极情绪不是受解剖标本的影响, 而是源于医学新生对解剖标本这一事物的看法与评价所导致。因此, 改变医学新生对解剖标本的不正确看法与评价, 可消除其产生的消极情绪。如通过高年级医学生与新生交流解剖学习经验, 讲述解剖标本对学习解剖学课程的重要性, 分享自己曾经在面对解剖标本的一些有趣经历等, 利用此类交流减轻新生对解剖标本的畏惧, 改变不正确看法。还可以通过对遗体捐献者生前故事, 特别是捐献遗体时的心路历程的了解, 使新生面对尸体心怀崇敬和感激, 从而对解剖标本产生积极看法和评价, 进而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苏涛.积极、消极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9) :66-67.

[2]黄艳萍, 李玲.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估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5) :366-370.

[3]李硕, 丛征途.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学生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7) :7-8.

[4]胡克祖.好奇心的理论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8 (6) :49-52.

[5]庄锦英, 陈明燕.论消极情绪对决策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9 (5) :7-10.

新生的情绪 篇7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问题,自我调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及信息多元化, 中国的家庭也由多生发展为单生。当代大学生多数为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学生, 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压力大, 生活觉得单调与孤独, 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 比如与父母的沟通, 与老师的沟通, 与同学的沟通, 另外, 还存在外来文化对自己接受的传统文化袭击、不能正确树立恋爱观、对对前途感到迷茫等一些列的问题, 好过学生觉得读书无用的观念。当然, 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里和情绪问题, 而且会伴随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大一的新生, 觉得大学生生活很美好, 但多数的他们进入大学以后与他们的想法相反, 会感到大学仍然是学习竞争十分激烈的地方, 另外, 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还会给他们灌输一些不良的信息, 比如, 上大学无用、毕业后就业难、不好好学习会留级或者退学等。再加上他们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 选择新的同学, 选择新的环境, 选择新的朋友, 在一个陌生地方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这样就会给他们的心理、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之, 一些列的不适应就会发生。

1 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1.1 难以入眠。刚进入一个新环境, 思想乱遭, 躺倒床上久久不能入眠。

1.2 饮食的不适应。习惯的老家的饮食和口味, 进入一个新环境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 厌烦食物等。

1.3 气候的不适应。南北东西气候差异较大, 南方的学生到北方上学会造成身体的不适应, 可能会出现感冒、肠胃等方面的疾病。

1.4 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刚进入大学, 会出现积极热情或者退缩被动的人际交往方式。

1.5 学习环境和方式的不适应。因在高中可能是被动式的学习, 是为高考而学习, 但进入大学以后, 更多的需要自主性学习, 学生方式比较放松, 可能会出现逃课、旷课等现象。

1.6 恋爱的不适应。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有感情寄托, 上了大学, 离开自己恋人, 会造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1.7 抑郁、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想家、想父母、爱发怒、烦躁、对自己的未来和生活感到担心等。

作为大一的新生, 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表现还有很多, 以上举出的几种, 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表现。如果有了以上行为表现该如何解决调试, 其实, 不用担心,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就像我们心理患了感冒一样, 不过即便是小小的感冒, 我们也不能忽视, 需要我们对症下药, 避免发生一些并发症, 造成大的问题, 因此, 我们要寻找一些好的方法进行治疗,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 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让他们的大学生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留下人生美好的回忆。

2 自我调试的方法

2.1 加强自我认知的锻炼

要明白自己已经长大, 要开始独立的生活和学习, 自己的父母、师长都是这样过来的, 很多事情要学会去面对, 人生的经历犹如一根链条, 每一个阶段就是链条的一个环, 缺少哪一个环我们的人生都会有缺憾。

2.2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具有能动性的交换, 富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 体现认得主动选择。在活动过程中, 人与环境、他人实现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转换, 使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显现, 人的才干、意志和智慧得以发展, 实现精神时间的丰富与提升。大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包括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文体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活动, 丰富自己的知识, 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修养性格、释放生理能量、休闲娱乐、消除疲劳、保持生理与心理的平衡, 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3

在男女同学交往的时候要客观理智, 要自尊自爱, 要知道, 每个人的初恋都是人生最美好的记忆, 一定不可以轻率对待, 以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缺憾。同时, 也要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

2.4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

从小孩到成人, 人人都有惰性的一面责任心、对父母的爱心、上进心、集体观念等自我意识都可以帮助加强自控力的提高, 成功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成为成功的人, 都是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锻炼才有了自己的理想人生。

2.5 防止和杜绝无效的消极的情绪应对方式

一些大学生遇到情绪问题不善于使用合理的、科学的的应对方式, 而是采取消极的、不科学、无效乃至副效果的应对方式, 这种方式是需要杜绝的。

2.6 自卑心理对于很多来说都不陌生, 如果老师抓住自己的弱点和缺点怎么能自信, 人生就像万花筒, 选择自己喜欢的和力所能及的色彩去描绘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喜欢并且适应绿色就不要去羡慕红色, 如果你是一块砖就不要遗憾自己不是钢, 如果你是一块铜就不要被金子光彩遮盖, 社会这个大厦也需要优质的砖、优质的铜,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做好自己, 发挥自己的特长, 就是最棒的, 独一无二的, 一定要相信自己。

2.7 多与父母沟通, 运用合适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告诉父母自己很爱他们, 关心他们, 希望他们快乐, 也告诉父母自己的烦恼, 取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取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也就谈不上理解了。

但是, 要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 目的是畅通双方的思想, 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

2.8 广泛参与各类活动, 陶冶高级情操

大学生要投入地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和发展理智, 体验思考与探索中的焦虑感、疑问感、紧迫感、灵感和领悟发现时的兴奋, 创新时的激情与自信等。也要投入地学习预防一切不必要的忧虑。大学生还要参与到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中, 人际交往中体验道德感, 增强责任感、义务感。同时, 要广泛接触生活, 去发现体验、追求、创造和表现自然美、社会美、文学艺术美以及自己的身心健康美。

2.9 无论选择了怎样的学校, 都必须明白要想成功, 只有积极努力。

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别人能学好, 而自己不行, 原因一定要先从自己身上找。

上一篇:历史味下一篇:容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