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管理的游戏

2024-10-04

幼儿情绪管理的游戏(精选9篇)

幼儿情绪管理的游戏 篇1

基于幼儿体验分享的角色游戏重构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

我们幼儿园非常注重体验分享的理念,而对于小班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主要体验分享些什么呢?“积极的快乐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如何来帮助幼儿获得呢?主要是通过各种感官,如:看、摸、闻、尝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情绪情感体验。

角色游戏做为幼儿一日活动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尤为重要,其实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角色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

那么角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呢?如何带领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朝着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方向去研究呢?我们的老师是不清晰、也没有方向的。于是前期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想,以下是我对本课题研究的一个汇报。

一、前期的思考和准备 1.确立研究重点和方向(1)组建课题核心组:成员

(2)学习总课题报告,确立研究参考书籍

我们课题核心组的成员先对总课题报告进行全面的学习,然后确定以下资料做为此课题研究的参考书籍《儿童游戏通论》、《幼儿园角色游戏指

导手册》、陈善娥培训讲座《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朱幼课程目标——游戏目标》、《课程实施方案——体验分享目标》、《创造性游戏指导手册》。

2.确定子课题的研究名称与内容

(1)子课题名称:《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2)研究线索:确立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娃娃家、美食店等)——分析该主题下幼儿体验分享的目标——研究达成目标的策略和方法(环境、材料、交流分享、老师观察与指导)

(3)研究内容:

 小班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的目标  优秀角色游戏案例

 促进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积极情绪情感的策略和方法(环境、材料、指导、交流)

3.确立子课题的研究形式(1)理论学习

教师要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必然需要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征、教育目标及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和感悟,才能够在角色游戏的实践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所以我们进行了以下学习:

 朱幼课程目标中游戏目标的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体验分享目标的学习。通过这些大方向目标的学习让老师们清晰我们朱家角幼儿园体验分享的理念,使教师们将体验分享的理念渗透于角色游戏中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年龄特征、教育目标的学习。帮助教师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从而有效的开展角色游戏。

 什么是情绪情感、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游戏对幼儿

情绪情感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这些也都必须通过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清晰,让老师们在有一定的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去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实践观摩

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班级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班角色游戏展示,重点从幼儿的游戏状态、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策略及分享交流的内容进行认真观摩,并通过交流研讨分析材料、指导策略及分享交流内容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作用。

(3)专家指导

有时组长的组织学习可能视角不够广,讲述不够生动和详细,所以为了提高我们研究教师在角色游戏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还聘请了区教研室的陈善娥老师进行角色游戏的专项讲座,让我们老师从理论、实例中进一步感受如何去指导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二、研究过程

1.调整游戏时段,确保游戏的顺利研究

 原先:我们班级的角色游戏是放在早上来园时间段的,一段时间角色游戏组织下来,发现幼儿陆续的来园,老师又要接待来园的幼儿,根本无法集中的去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而且游戏前也没有集中的交流,因此孩子们的游戏中比较随意、游戏水平提升较慢,游戏的情节也没有进一步的拓展。

 调整: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将角色游戏的时间与下午个别化学习的时间进行了对调,角色游戏放在下午之后,游戏前老师可以先和孩子们进行一个集中的交流,让孩子们带着一定的游戏主题去进入角色游戏,这样一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更强了,游戏也有了一个主题,班级的角色游戏一下子变生动了,孩子们角色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角色游戏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自学相关角色游戏书籍,明确角色游戏阶段目标和指导要点 自学《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创造性游戏指导手册》,通过自学,让老师明确小班不同阶段可开展的主题有哪些?梳理:各主题下的价值取向,指导要点,形成一份学习资料,也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

3.自拟本班各角色游戏主题下体验分享目标,了解教师对相关的内容的内化程度

每个主题下到底发展幼儿什么?(目标)教师是模糊的,所以我提供了自学的平台(《朱幼课程目标——游戏目标》、《课程实施方案——体验分享目标》),效果怎么检验,怎么内化,所以输出,设计了一张表格,让老师尝试自拟。

4.核心组分析教师梳理的内容,调整并确立典型游戏主题区域的体验分享目标

组长怎么判断教师梳理的目标是否适宜,最终梳理出适宜小班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目标,由于组长自身能力的有限,需要借助核心组的共同商讨,于是核心组通过几次思维碰撞,最终梳理出娃娃家及服务类游戏主题下的体验分享目标。

5.组织学习梳理后的体验分享目标、以实践观摩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研究

(1)思想上储备好了,实践中要进一步验证,于是指导教师围绕体验分享的目标进行材料的调整、指导方法的调整及分享交流内容的调整,并通过实践观摩共同研讨进一步分析、改进。

(2)实践观摩中的问题:

有目标、有话题,但是教师在研讨中不聚焦目标和研讨话题,研讨的过程往往一盘散沙,研讨的点很多,没有办法聚焦。

(3)自我反思:没有给老师观察的方向和方法  观察方式的调整

原先观摩班级角色游戏时老师们可以随意看、扫描法、定点法都可以,虽然观察全面了,但深入性不够,个体对问题的分析是流于表面的——定点,有针对性、要求更加明确,让教师记录孩子的实录,有了观察的指标,但由于观察指标比较笼统,老师的分析也是流于表面——不但定点、还根据观摩人员的特长进行分角度观摩,这个人可以观摩材料的研究,另一个是对情绪情感的研究。 观察工具的调整

从原有只有研讨话题——有过程性提示,比较笼统——把观察中的要点和方式方法都写进去了。

(4)表格用了之后的好处:

观察的点更聚焦了,分析的角度更明确、更深入了,更关注孩子的游戏、他们的情绪体验,我们的指导策略是让孩子更多的关注生活,迁移生活中的点滴经验,为孩子获得游戏的快乐,积极情感服务的,而不是让孩子玩我们的游戏,教会孩子怎么玩?怎么扮演更像?评价幼儿游戏的角度不断发生转变,以前总是找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找的是“快乐一刻”,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快乐的缘由,即使是问题,也更多的让孩子帮助孩子,而不是老师帮助或教给孩子。

实施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游戏有了很大的改观: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都盼望着角色游戏时刻;游戏中幼儿更会关心、爱护他人了;孩子们开始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出现了更多的文明用语;游戏中看到的是每一个孩子忙碌的身影,开心的笑脸。

三、实践研究

(一)我们的收获 1.教师和幼儿的转变

观念和行动上的改变:原来,孩子的游戏状态不佳,我们会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孩子玩不来是孩子小,没有经验不会玩,孩子笨,教了半天不

会玩,也会在学校层面找原因,提供的材料太少,教室空间太小了,甚至会认为家长不配合。

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其实都会玩,他们在游戏中总能找到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源泉,只是我们不懂得去欣赏和分享,对小班孩子游戏的要求太高,以至于让孩子玩我们设定的,和生活实际完全契合的游戏(仿真度很高),如小医院的游戏,我们总是教孩子有病人来看病,他今天咳嗽,我们应该先要请病人挂号、再请医生给病人看病,咳嗽的病人必须用听诊器听一听、再量体温、再看喉咙、再配药打针或挂盐水,让孩子们玩程式化的游戏。

现在我们了解到:当我们更多的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积极情绪情感,并通过我们的分享交流与之放大,我们发现孩子越来越爱游戏;当我们不再纠结于结果和规则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其实孩子很会玩游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当我们把游戏中的问题抛给孩子去互相解决的时候,孩子的游戏会更独立,更有创造性;当我们学会适当的等待,不急于扩充游戏情节,而是让幼儿慢慢积累生活经验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游戏情节自然而然会丰富起来的。

2.目标的梳理

通过核心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实践观摩的不断调整,我们梳理出了娃娃爱及服务类游戏主题下的体验分享的目标:

 娃娃家主题下体验分享的目标:培养幼儿爱家人的情感;学做爸爸、妈妈,体验做大人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 服务类主题下体验分享的目标:喜欢所扮演的角色,积极模仿老板收银、服务员招待客人的行为,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能够与同伴友好互动,有买卖交往的愿望和意识,体验参与买卖游戏的快乐。3.组织的策略方法

根据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的目标在组织的策略上我们也进行了调整,幼

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多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不过多少介入幼儿的游戏。

当幼儿的游戏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我们老师更多的会以角色的身分介入,以减少对幼儿游戏的破坏性,使幼儿的游戏能自然的发展。

每次游戏结束我们都会抓住幼儿游戏中积极、快乐的点进行分享交流,让所有孩子共同体验游戏中快乐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为幼儿后续的游戏提供支持,对于游戏中的问题我们也会在交流分享中通过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想出进一步解决的办法,同时根据幼儿的交流及时的跟进和调整材料以支持幼儿的进一步游戏。

4.教师的案例收集

通过一次次的观摩、交流、研讨,老师们对于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老师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也有各自的收获和想法,并撰写了生动的角色游戏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提供的、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讲评的、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指导方法的,但都是紧紧围绕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展开的。以下是收集的教师撰写的各类案例:  案例一:我很忙

实录:四个孩子,他们分别当了一个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妈妈在为宝宝穿衣服,然后把宝宝放在了推车里。爸爸说:“我来烧菜,你去买点菜。”妈妈推着宝宝走了。爷爷坐在桌前玩电脑和玩具。奶奶就在洗衣服,折叠衣服。爸爸叫奶奶帮忙洗菜,奶奶说:“你去叫爷爷,我忙着呢。”爷爷没有反应,我对爷爷说:“我今天来你们家做客吧。”爷爷就马上去倒茶给我喝,然后帮爸爸洗菜了。而奶奶开始为另外一个宝宝洗澡换衣服了,直到妈妈回来,爸爸和爷爷烧好菜了,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了。

皮皮家 暖暖家 分析:娃娃家中的孩子渐渐有了角色意识,他们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而且愿意做这些事情。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对一切都很好奇,想自己尝试。他们想自己吃饭、穿衣,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游戏中角色的意识,并享受到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他们在娃娃家中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自我服务中的洗手、吃饭、拿茶杯取水、挂衣服等。游戏活动中自己取放玩具、整理活动用品等,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完成一些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产生。 案例二:能干的理发师

实录:诗颖走进了理发店,因为还没有客人,她就对着“娃娃头像”,仔细端详了一番,“妹妹,我给你卷个头发吧。”然后拿起一条卡纸将两头粘住,贴在了娃娃的头上,随后又拿起了一条卡纸重复刚才的动作,一会娃娃头上装满了彩色的卷头发。一旁的“理发师”孙新乐则将剪好的长条形的卡纸撕成一段一段的,我好奇的走过去问:“你在做什么发型啊?”乐乐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这个娃娃是弟弟,头发是短短的。”

分析:由于前期开展过“漂亮妈妈”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尝试为妈妈设计过不同的发型,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几种简单的发型的做法,比如用毛线、卡纸既可以做直发也可以做卷发。我们在理发店中投放了“卡纸、毛线”等半成品材料,没想到孩子们很快派上了用场,从游戏过程来看,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漂亮的头发,但是这个游戏中最让我惊喜的是乐乐的创意,其他几位小朋友做的发型都是我们以前尝试过的,而且都是长长的、适合妹妹的发型。而乐乐能抓住弟弟头发的特征,将卡纸变短然后粘贴,做成一个帅帅的短发。简单的半成品材料的投放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方式、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见,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的种类、投放的时机等都会给幼儿的游戏行为带来影响,我们应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并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地跟进、调整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能不断地获得新的游戏体验,从而不断激发出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案例三:娃娃家的好妈妈

实录:一天在娃娃家游戏中,娃娃家的妈妈先是在家中为娃娃洗澡、抹香香,穿衣服,衣服穿好后,妈妈将娃娃抱进童车,又叫来娃娃家的爸爸给娃娃的奶瓶里装满水,然后爸爸妈妈推着娃娃车去了大舞台,让宝宝看表演,在看表演的过程中妈妈时不时的有拍拍哄哄娃娃、喂娃娃喝水的行为;接下来几天的游戏中妈妈又出现了带着娃娃去看病,并将配的药带回家喂给娃娃吃;带着娃娃来到肯德基吃东西,妈妈除了自己吃,还伴有喂娃娃吃薯条、汉堡等行为。

分析:近段时间一直围绕娃娃家的好爸爸、好妈妈在进行交流分享,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游戏的情节也越来越生动,孩子们开始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在游戏中再现。因此做为老师我们应认真地观察幼儿的游戏,及时地将幼儿游戏中精彩的片断记录或拍摄下来,并通过交流分享把幼儿的游戏情节再现,把个体的游戏经验变为集体的经验,并通过讨论、交流,不断拓展幼儿游戏的内容,让全体幼儿通过一次次的交流分享不断地拓展游戏经验,这样不仅提升了班级幼儿整体的游戏水平,也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了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做到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

从老师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从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去实践的思路是正确的,对于幼儿的游戏我们不在追求结果,而是更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后续研究的方向

对于“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我们才实践了一学期,我们实践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尝试指导观念的改变、讲评方式的改变,但观念的真正转变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只有每一位老师将新的观念转变为自己的行动,我们的研究才会进一步深入,对于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才能真正做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

1.大量积累实践的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积累交流分享的案例,特别是一些好的交流分享的案例,通过好的交流分享案例的交流研讨,为教师们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提供支持,使教师们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指导水平。

2.围绕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角色游戏材料推进的策略是很重要的,如何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调整和跟进材料,何时跟进材料、怎样跟进来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3.围绕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教师的交流分享尤为重要,每个角色游戏主题我们可以抓哪些交流分享的点,如何去交流分享才能有效地围绕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分享目标,这些也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大家都说“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个好老师”,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引领小班幼儿走进角色游戏世界,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进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幼儿情绪管理的游戏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潮州市某小学4年级243名学生筛查,筛选出阳性人数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年龄组10~11岁。然后依据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样本量的要求[10,11,12,13],并结合该研究预实验的样本量结果分析,按性别分层采用CCMD-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诊断标准对筛选出的阳性学生进行随机面谈,至同诊的第8位男生和同诊的第8位女生时停止面谈,将筛选出16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人,男女各半。

1.2 方法

1.2.1 心理评估工具

该研究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量表作为测评工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14]:该量表于1997年由Birmaher制定,1999年修订为41个条目,分为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5个因子。2002年王凯、苏林雁,等制定了该量表的中国常模,检验以SCARED总分第80百分位作划分界对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进行诊断,灵敏度为0.74,特异度为0.79,诊断一致性为0.67,信度效度良好。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量表(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程灶火等[15]编制,该量表由3个水平(总体水平、成分水平、维度水平),2个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8个维度(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情感)共52项条目组成。该量表有全国常模,是国内目前较好的用于评价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化量表。

1.2.2 疗效评估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儿童在治疗前前1 d、治疗结束后1 d进行SCARED、ISLQ疗效评估。评估工作均由心理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原则进行操作。

1.2.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接受16次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约50 min。每次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分为4个模块:(1)游戏引导;(2)主题游戏的进行;(3)游戏后的感悟(心理行为矫正);(4)治疗效果巩固(作业的布置)。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主要针对焦虑障碍儿童的3个错误认知及行为方式即:(1)消极地自我预言;(2)过低地自我评价;(3)过高地自我要求进行设计。整套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方案共分5个阶段:第1阶段目标为建立治疗关系;第2阶段目标为培养积极思维和主动行为;第3阶段目标为接纳自己,善待别人;第4阶段目标为改善紧张的躯体体验;第5阶段目标为巩固矫正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每个阶段都围绕制定的目标由2~4个游戏和1个作业来完成。对照组儿童不予结构式游戏治疗。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当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Test)。自身对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 CARED评估结果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注: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SCARED焦虑总分差异没有显著性,说明两组同质,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SCARED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显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SCARED总分差异没有显著性,而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SCARED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IS LQ评估结果比较

表3表明: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ISLQ得分具有同质性(P>0.05),除生活环境与躯体情感2个维度外,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表4显示: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ISLQ得分在自我认知、同伴交往、焦虑体验3个维度、情感成分、认知成分两个成分及总体满意度的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

注: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注: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幼儿情绪管理的游戏 篇3

一、注重多元化,加强幼儿情绪缓冲,充分展现幼儿的想象力

沙盘游戏的非言语的心理治疗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使得他们的“自我自愈力”得以充分发挥,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通常,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无助的父母都会用批评、压制、否定、责备,甚至呵斥等“粗暴”手段简单地遏制这些负面情绪。其实,负面情绪也不完全是负性的,这取决于教师如何处理孩子的这类情绪。如今沙盘游戏所用材料种类极其丰富,而其来源往往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品。如瓶盖印画、蔬菜印章、种子贴花、纸盒创意等废旧的自然材料。因而,沙盘游戏材料又有了它独特的丰富性、开放性。于是,从本土材料出发的沙盘游戏课程让孩子不仅体验了沙盘游戏载体的多样,也感受到了表现形式的多彩。

在主题沙盘游戏中,幼儿们在欣赏中国年画“年年有余”的基础上,便开始独创带着海味的“年年有鱼”。我们大胆地让孩子用海里的鱼的模型来拓印,着实让孩子惊喜了一回。他们让小鱼躺到沙堆里,在小鱼身上堆上沙子,有的让两条小鱼头靠头,有的让三条小鱼嘴亲嘴,有的让四条小鱼组成两分队,有的干脆拓印了一群鱼儿围了圈。当鱼画拓印后,他们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了贝壳、螺壳,拓印出别致的边框,最后又建议老师帮助写下福字。瞧,喜庆的沙滩画诞生了。在这里,没有年画的描摹,没有“复制”这种“技术”的训练与习得,但却扩展了孩子的创作空间,丰富了孩子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虽然他们的作品不够精致,有的甚至有点四不像,但这种以表现形式为主线、以材料为中心、以自主创新为目标来进行的美术课程就是游戏的课程,因为它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多变化、多自由、多创造的游戏本质。

二、注重生活化,增强幼儿情感体验,充分提升幼儿的创造性

孩子常常把沙盘游戏当成一种游戏,这种游戏体验式的活动都是基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沙盘游戏能更好的进入孩子的世界,促进孩子发挥想象力,一个放松自由的世界能更好的发挥和促进孩子的创造能力。

游戏中,孩子们习惯用已有的生活认知来选取沙具架上的物件,“说”出自己的心声,例如,团体沙盘游戏中,有一个小朋友开始取了“消防员”的物件摆好后,一系列的生活圈子都开始呈现了,有“消防局”、有人、有动物、有医院、有警察、有医生……孩子们在这个摆放沙具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和同伴们有了各种情感体验,有与同伴产生情感共鸣的愉悦,也有对摆放的沙具觉得不好的难受体验,不论是哪种情感体验,在共同的沙盘游戏中,最终要进行自我的情绪调整。

三、注重个性化,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心理沙盘治疗过程中,教师不进行干预,而是在幼儿旁边观察给予默默的保护与爱的支持。幼儿会大胆去探索与自我表达,不良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宣泄。通过心理沙盘沙具,幼儿与教师之间进行了非语言和语言的双重沟通,幼儿可以在深层修复受到创伤的早期人格结构。教师通过对沙盘游戏的管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作的乐趣,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在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的表现和创造,自信的交流与展示,从而获得更大的尊重与满足,体会到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于1999年10月颁布的第一部分第6点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沙盘游戏要从因材施教入手,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准备活动材料,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了”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因此,在创设沙盘游戏环境时,我们本着凡是孩子能想、能说、能做的,就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不干预限制,只是给与适当的提示。

我园的沙盘游戏室里投放的沙具大部分都是直接购买回来的、成套的沙具,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就逐渐失去兴趣,特别是在小班里,会出现一个团体沙盘找不到一个中心意思的情况。所以我们考虑,在既定的沙盘游戏课程环节里增添一些“主题沙盘游戏”,比如说在设定一个“公园”的主题,让孩子们专门收集关于公园的一系列沙具进行摆放,小班的孩子对于这类主题沙盘特别感兴趣,回到家后会喋喋不休地与父母分享,对于缓解初入园的分离焦虑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做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给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

不断借助沙盘游戏加强幼儿情绪管理的能力,通过一沙一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觉的途径,从而启发他们的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做好“情绪管理”,进而让孩子从小就能拥有优质的情商。

幼儿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篇4

情绪管理一直都是我们从小到大所需要去钻研和学习的东西,也是我们老师不能很好地帮助和教给他们的,是只能去引导他们,然后慢慢的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的不同,所以他们的情绪也会有所不能,有的比较粗心胆大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就没有那么容易遭受到影响,对于那些率真的学生,他们的情绪的变化就会随着自己面部的表情而展现出来,所以对于旁人来说,这些学生的情绪是最为容易被察觉的,但是对于那些害羞腼腆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情绪是最为容易失控的,也是最需要管理与调节自己的情绪的一类,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也有责任去引导他们更好的将自己的情绪进行管控。

管理情绪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了解与懂得自己的情绪,懂得自己在什么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情绪的变化,也要清楚自己的情感和心情产生了变化,在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需要去学会更好的调节我们的情绪,有时候自己所在的场合或是面对的人是不适合产生这样的情绪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管理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情绪,懂得自己在什么样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情,怎样的情绪是不能在哪一个场合上出现的,自己的情绪的产生是不可控的,但是我们是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我也知道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可能会有点难,但是我们依旧需要在他们启蒙的时候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去更好的帮助他们的成长,这也是我这次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我以后也会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更好的去教导他们如何更好的将自己的情绪管理妥当。

小游戏 了解孩子的情绪 篇5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不仅让孩子认识自己情绪,也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

情绪筒

道具:便条纸、两个筒子、数颗球

方法:

1.当孩子开心的时候,让他把开心的事情写下或画出来,贴在球上,投入开心的桶子里;相反的,当他不开心的时候,将不开心的事情写下贴在球上,投入不开心的桶子。

2.父母可以让孩子讨论,为什么开心?为什么不开心?

3.“玲玲,今天为什么不开心呢?可以跟妈妈说吗?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意义:从孩子的画或文字中了解他的情绪。

情绪月历表

道具:月历表一个、贴纸数个

方法:

1.一格格的月历表,让孩子贴贴纸。

2.当孩子想生气时,就去拿一个贴纸贴上去。

3.家长观察,看看日历上孩子有几个贴纸,了解孩子每天的情绪。

4.如果一个星期孩子都没有贴不高兴贴纸时,可给予鼓励和赞美。

意义:了解孩子每天的情绪,并提供当他生气时一个发泄的方法。

情绪图卡或故事

道具:故事书或图卡

方法:

1.家长与孩子一起读故事书。

2.“小强和小明两个在抢东西,结果小强抢输了,还踢小明一脚„„”“文文你觉得小强这样对不对,如果是文文被小强踢了,会怎么处理呢?”

意义:藉由情绪故事书或图卡,家长的口述引导,让孩子表达遇到情绪问题时,该如何

处理。

情绪大风吹

道具:数张椅子(或垫子)

A.在家里,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玩。

B.在学校,可以小朋友一起玩,然后由老板带领。

方法:

1.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由其中一人发号施令。

2.大风吹,吹什么?吹今天想要发脾气的人;吹今天有发脾气的人;吹生气时会坐在地

上耍赖的人;吹生气时会哭的人。

3.没有坐到椅子的小孩(或小朋友),可以跟妈妈(或其他小朋友、老师)分享快乐与不快

乐的一件事情。

意义:透过游戏可以让孩子讲出内心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不仅可以抒发情绪,也可以

让家长或老师知道孩子的想法。

情绪观测站

道具:8开图画纸三张、色笔

方法:

1.三张图画纸分别标示出早上、中午、晚上。

2.每张图画纸上,横向画七个区域,分别写出星期一~星期日;纵向分别画出喜怒哀乐四个区域或开心、不开心、生气三个区域(最好以图画来表示)。

3今天星期一我很开心,点一个记号;中午开心点一个记号;晚上不开心点一个记号„„

4.一个星期到了,将做记号的点连起来。

5.然后观察宝宝什么时间较开心?什么时候会较生气、不开心?

意义:

1.藉由情绪观测站,家长可以观察到孩子开心与不开心的时间常是在什么时段,了解

孩子情绪状况。

2.从图表的曲线图中,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沟通情绪及解决方法。

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

让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开朗的心情,不仅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长大之后对事情保持乐观也容易与人相处;而经常发脾气的人,性情暴躁或乖戾,不仅影响自己身心健康,也不

会受到大家欢迎。

因此要培养一个好脾气的孩子需要:

1.一个温暖、和睦欢乐的家庭环境。

2.养成孩子规律的生活和良好习惯。

3.教育孩子让他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4.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个人见人爱、有教养的人。

5.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则要一致,彼此在孩子面前不要吵闹、矛盾。

幼师教育笔记-幼儿的情绪处理 篇6

2016年4月14日星期三下午,这天我担任我们幼儿园小鱼儿美术兴趣班的配教老师,刚好我们班孩子萌萌也是这个兴趣班的。今天下午从吃饭的时候她闷闷不乐,她好像很不开心。当我凑过去的时候,她眼角还有泪水,我悄悄地跟她说:“先吃饭,吃完饭到颜老师这里来。”萌萌默默的吃了两口饭就停了下来,坐着不动了。我知道她是已经吃不下了,我对她说:“你先别吃了,到老师这里来”。

我带萌萌到寝室的一边,蹲下来擦掉她的眼泪,抱一抱,可是她似乎哭的更厉害了,然后摸摸她说:“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难过,老师能够理解你。”萌萌她并没有理会我,只是哭自己的,我又抱抱她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她突然哭的更凶了,我有点不知所措,你可以给老师说说你的不开心,说不定老师可以帮帮你。她对我摇了摇头,我心暗喜有了回应就好,你可以讲话吗?可以跟老师说说为什么不开心吗?她说我不想上美术课。你不想上美术课是吗?我重复她的话反问她。她说:“是的”。你为什么不想上美术课呢?我不喜欢上美术课,她说道。原来你不喜欢上美术课,对吗?美术课是妈妈给你报的吧?她点了点头。我似乎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我反问她,你不喜欢上美术课,可是你妈妈已经帮你报名了美术课,现在你自己想怎么办呢?她说:“老师你发微信给妈妈要她来接我,我不上美术课了,我想回家”。我点点头说:“嗯,好的,不过老师正在上班不能玩手机啊。”她说:“那我自己跟她说”。我说:“要不你下午回去可以跟妈妈说一说你的想法好吗?”她说:“可以”。我说:“那今天呢?去上美术课吗?”她点点头说:“好”。眼泪擦干了,情绪缓了很多然后跟我说,我今天回去就跟妈妈说。我说:“现在你不哭了并且还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很不错,你真的好棒!”然后萌萌心情舒畅蹦蹦跳跳的回教室去了。

论“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 篇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发生的体验。情绪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一种反映。

同时,情绪对幼儿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组织、个性形成和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对幼儿情绪进行合理的调动与梳理,有利于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论“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从新的角度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使幼儿的情绪得到正向引导,帮助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物”与幼儿情绪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而言,“物”是客观存在的代表,而情绪则是人类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则反作用于物质。

因此,“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幼儿看到可怕的动物时会升起恐惧的情绪,看到美丽的事物时会产生向往之情等等。

反之,幼儿的情绪又反作用于“物”。具体地说,幼儿情绪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看待“物”的看法与观点,影响到幼儿的认知,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将对“物”造成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力。

由此可以看出“,物”与幼儿情绪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理应受到教师的认真对待,促使教师通过“物”来引导幼儿情绪的发展。

三、“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

(一)“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正面影响

“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主要分为正反两个方面,正面的影响能够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被教师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具体地说,当幼儿面对美好的事物时,幼儿的情绪将会变得振奋、激昂,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

更进一步说,在美好事物的影响下,幼儿的情绪始终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帮助幼儿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物”的形态一般指事物的颜色、形状、亮度、声音等特性。幼儿已经具备对事物初步区分的能力。幼儿通常将“好看的”“美丽的”“有趣的”等语言与所接触的玩具、衣服、书画、花草等事物或现象结合在一起,并表示出喜悦的、愉快的状态。由此可见,美的“物”丰富着幼儿的生活,引起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使幼儿精神丰满,心情舒畅,消除疲劳,促进健康。

(二)“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物”对幼儿情绪的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美好事物相对的是丑陋的事物,是无法带给幼儿美好感触,会让幼儿产生负面抵触情绪。在接触这类事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将变得低落、消沉,通常会表现为不愉快、烦躁等现象。

例如,幼儿在面对杂乱无章的教室、不干净的地面、散落一地的玩具时,其情绪容易失控,会表现得较为敏感,甚至直接哭出声来。当幼儿面对丑陋的事物时,其往往会产生不高兴的情绪,在幼儿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一旦面对丑陋的事物,幼儿通常会表现出不耐烦、失去兴趣等神态。

由此可以看出,不美好的事物将会对幼儿情绪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容易让幼儿产生负面意识和心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看到“物”对于幼儿情绪发展的正面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物”对于幼儿情绪发展的负面作用,只有立足于此,才能够发挥“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作用,引导幼儿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四、如何利用“物”对幼儿情绪进行正面引导

(一)尽力给幼儿展示美好的事物

教师要利用“物”对幼儿的情绪发展进行正面的引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力给幼儿展示美好的事物。具体地说,教师需要让幼儿面对美好的事物,从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质等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事物的美好,并由此产生正面的情绪。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美好的事物,要尽量让幼儿不去接触丑陋的事物。例如,在每天的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室进行清洁,保证桌椅、玩教具等道具和工具的整洁与干净。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在进入教室后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就能够在正面情绪的引导下进行更主动积极的学习。

(二)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幼儿在看待事物时,不仅仅是看待事物的表面,同时也会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较为复杂,超出幼儿认知能力的事物将会被幼儿划分为不美好的事物,将会对幼儿的情绪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这就极大的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得幼儿无法获得正确认知,也就会让幼儿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资料和事物,并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究,否则将使幼儿丧失探究的主动性。

换言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人生经历给幼儿准备事物,使幼儿能够在观察与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收获,使幼儿产生美好的感触,进而对幼儿的情绪进行积极的推动。

总的来说,“物”与幼儿的情绪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物”决定了幼儿的情绪,而幼儿的情绪也反过来作用于“物”。根据分析,“物”对幼儿情绪的发展有正反两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物”去推动幼儿情绪的发展,进而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展,完善相关的教学方法,发挥“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正面导向作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摘要:情绪是人类意识的有力表现形式之一,情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判断与思考。在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众多专家及学者已经意识到要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就必须重视对幼儿情绪的培养。通过对“物”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幼儿教学的发展,引导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能力 篇8

教师的情绪能力是指教师觉察、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表达与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处理情绪事件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情绪能力强的教师更加关心幼儿的情绪反应,会安慰幼儿,鼓励幼儿讨论引发他们消极情绪的问题,并聚焦问题的解决,引导他们学习适当地表达、调控自己的情绪。而缺乏情绪能力的教师则更多地指向幼儿由消极情绪引发的行为反应,往往通过控制幼儿外部行为或对幼儿进行惩罚的方式给予回应,而忽略幼儿本身的消极情绪。另外,与缺乏情绪能力的教师相比,情绪能力强的教师更愿意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的情感世界,而不是与幼儿保持一定距离或只是站在幼儿的旁边。情绪能力强的教师常常会创设假装游戏的情境,以微笑、拥抱等方式来鼓励幼儿表达积极的情绪。而教师的这些表现会成为幼儿模仿的重要榜样,从而影响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的情绪能力也会影响自身的生活与健康,缺乏情绪能力的教师容易造成与家长、同事关系紧张。因此,教师要设法提高自身的情绪能力。

一、学习识别情绪状态和表达方式

学会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是教师情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特别要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的情绪状态,这有助于教师调控情绪和排解消极情绪,提高情绪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识别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二是识别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

(一)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

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情绪从性质、强度、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自己当时或在一段时间内主要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教师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一,使用情绪词汇帮助自己明确情绪的性质。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把各类情绪词汇罗列出来,再把那些程度不同、角度不同但基本属于同一性质的词汇归为一类,如将高兴、快乐、愉快、喜悦等归为“喜”,将不安、紧张、心慌、害怕、恐惧等归为“恐”,等等。教师可以仔细体验自己最近刚经历的情绪事件,也可以充分回顾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情绪状态,再在情绪词汇列表中找到最合适的词汇,从而判断自己情绪的性质,明白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分析这种情绪对自己处理各种问题是否有利,是否需要调控等。

第二,教师也可以用画圆饼图的方式标出一天或一周中被各种情绪困扰的时间及其比例,以辨识自己主要处于什么情绪状态。

第三,教师在明了自己当时或在一段时间里主要处于什么情绪状态后,还需对这种情绪进行强度辨识,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对情绪进行调控以及如何调控。在情绪强度确认中,教师可将大小不一的圆点、气球图等整齐有序地排列出来,用来象征情绪强度,情绪强度越大,对应的点或气球越大。教师可以将此圆点或气球图涂上颜色以建立对应关系,从而明确自己的情绪强度。比如,教师因一幼儿老是告状而生气,她体味自己的情绪状态,发现在十个从弱到强有序排列的圆点中,自己的生气情绪大约可与第二个圆点对应,从而确定自己生气的强度并不高。

第四,教师要想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及强度,还可以主动收集他人的反馈意见。教师可以真诚地与同事交流,请同事评价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

(二)识别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

教师在了解自身情绪状态的同时,还要学习分析自己情绪表达的类型和方式。人们的情绪表达方式通常有理智型、平稳型、冲动型等,个体的性格不同,表达情绪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倾向。但总体来说,人的情绪表达方式有恰当和不恰当之分,所谓恰当表达就是既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又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表达方式。反之就是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情绪表达既可以向自己表达,也可以向他人表达甚至向环境表达等。向自己表达,就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来源及自我体验。比如,取得成功时,自己会很高兴,因而手舞足蹈;一件事没做好时会沮丧、懊恼,因而垂头丧气,等等。指向自己的情绪表达也有恰当与不恰当之分。比如,有的教师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持续不快乐甚至恨自己。这就是不恰当的表达。向他人的表达,通常是指向亲人、朋友等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样也有恰当与不恰当之分。有的教师会把在幼儿园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消极情绪向家人发泄,有的教师会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这都是不恰当的。向环境表达,主要是指借助环境来释放或排解自己的情绪。比如,不开心时可以去旅游,可以到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可以把沙袋痛打一顿等。有的教师生气时会乱扔乱砸东西,这是不恰当地向环境表达情绪的表现。教师要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加以分析,以确定哪些表达方式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而且要明白如果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不恰当会对幼儿造成什么不利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改变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教师要特别注意避免在自己有消极情绪时出现神经质反应,导致自己行为失控,给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伤害。

总之,教师了解自己的情绪性质、强度与情绪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情绪意识,增强处理自己和他人情绪事件的能力。

二、运用情绪聚焦的方法提高情续觉察力与调控力

情绪觉察力和调控力是情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用情绪聚焦的方法来训练和提高这两方面能力。在运用情绪聚焦法时,教师可以选择最近体验较深刻的一个事件,由激活已发生的情绪开始,通过回溯的方式进行。例如,集体教学活动快开始了,其他幼儿都已坐下了,兵兵才慢吞吞地去搬小椅子。活动中,兵兵与邻座的小朋友不停地打闹,教师提醒他,他也只能安静片刻。随后幼儿在区角操作,兵兵又冲过去把小朋友推倒了。教师忍不住生气了,把兵兵一把拉到旁边,大声训斥道:“你看你,刚才拖拖拉拉,还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现在又把小朋友推倒在地,没有一件事做得好的。你说你该怎么办?”兵兵面对发怒的教师低头哭了起来。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可进行深层次回溯。慢慢回味自己所曾体验到的情绪。在回溯过程中,教师要同时对这些情绪的适应性进行评估,设法转换适应不良的情绪,获得新的认知和情绪体验。如教师可这样分析:兵兵在集体教学活动时讲话,在区角活动时与小朋友冲撞,教师对这种违反活动规则的行为感到生气是正常的。但把兵兵拉到一旁大声训斥,是否反应过度?是否会使兵兵感到恐惧?如果是这样,不仅不利于兵兵改变行为,还会影响兵兵的情绪。经过冷静分析,教师会形成新的认识: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幼儿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发脾气更不可行,得慢慢来。兵兵的规则意识较弱,对他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而是要一点一点提高要求。通过事件及情绪回溯、理性思考,教师可平复不良情绪并获得新的认知,从而增强情绪觉察力与调控力。

另外,情绪聚焦训练还可通过书写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教师通过写教养日记、微博等进行情绪回溯,使零散的记忆连贯起来,并直面自己的消极情绪。叙述的过程可使人释放压抑的情绪,增进反思能力与领悟能力。

通过情绪聚焦的训练,一旦出现对幼儿不利的消极情绪,教师自身马上会有意识,同时可以对产生消极情绪的事件及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理性分析,接纳自己的适应性情绪,转换自己的不适应情绪,如此,可以提高对自身及幼儿情绪的敏感性与调控能力。

三、身心调适技术的学习与使用

幼儿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需要学习一些身心调适技术来隔离消极情绪,增强积极情绪的复原能力,以良好的状态、愉快的心情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释放消极情绪。消极情绪长久被压抑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从而更具破坏性。因此,教师在意识到自己具有较强的消极情绪时,就要想办法给消极情绪找到一个突破口,将之释放出来。

倾诉是比较好的宣泄方式,教师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如园长、同事、朋友或心理指导师等,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矛盾甚至是难以启齿的秘密,以舒缓自己的消极情绪;教师也可以投入地哭一次,关起门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写写日记、利用工具或设备等来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

其次,可学习和使用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比如:第一,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并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面对工作压力时,教师可安慰自己“不要急,越急越糟糕”“没事儿,辛苦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当面对家长的质疑时,教师可以这样想“家长会理解我的,只是时间问题。我只要真诚就行了”,等等。第二,利用情绪转移法。当意识到自己有消极情绪时,教师可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比如逛街、看电影、听音乐、散步、参加体育运动等,转移自己的注意,使自己放松,以消解消极情绪。第三,使用换位思考法。在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很多教师总想把所有幼儿都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于是便会郁闷。这时,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想法,承认幼儿之间存在差异,这样才能客观平和地看待幼儿,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第四,采用放松技术。幼儿园教师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此时可采

用放松技术进行自我调节,来抵制伴随紧张、焦虑情绪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焦虑的情绪。比如,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慢慢地放松自己的肌肉,细心体会肌肉的松弛程度,最终达到缓解紧张与焦虑情绪的目的;在自己异常激动、亢奋的情况下,可用深呼吸使自己冷静下来;还可通过想象来放松自己,比如可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大海边,躺在柔软的沙滩上,感受温暖的阳光,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5~1O分钟后慢慢睁开眼睛,舒展全身,会觉得轻松不少。第五,多看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书籍和影视片,以从中得到启发。

幼儿情绪调节教案 篇9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通过表情的图片感受情绪的不同变化。

2、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通过表情的`图片感受情绪的不同变化。

难点: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4种表情的图片(高兴、难过、愤怒、害怕)。

2、PPT

3、表情游戏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表情游戏

师:还记得倩倩老师带你们玩的音乐情绪游戏吗?那我们现在再来玩一次,看一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

幼:······(全体幼儿)

师:你们在游戏中都表演了哪些情绪?幼:······(个别幼儿)

师:原来高兴、难过、愤怒、害怕都是我们人的情绪。

二、故事:《壮壮公园记》

1、教师讲述故事

师:前几天倩倩老师在动物园遇到了一个小朋友,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他都有哪些情绪变化?(教师说到情绪的地方,点开PPT表情图片)(故事内容:星期天,妈妈带丁丁到动物园去玩。到了动物园,他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非常的高兴、开心(点击开心的表情图片)。丁丁完全忘记了和他一起来的妈妈,一个劲的往前跑。突然,迎面跑来了一个大哥哥,不小心把他撞摔倒了。丁丁从地上爬了起来,很愤怒(点击愤怒的表情图片)的看着眼前的大哥哥。大哥哥连忙向丁丁道歉,丁丁原谅了他。大哥哥走了,丁丁这才发现妈妈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妈妈,丁丁难过(点击难过的表情图片)的哭了起来。他这才觉得害怕(点击害怕的表情图片),后悔自己不该跑那么快。当他正在伤心难过的时候,听到身后有人在喊他的名字,那是妈妈的声音。原来妈妈也一直在找他,丁丁飞快的朝妈妈跑去,和妈妈抱在一起,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PPT。)

2、回忆故事内容

师:丁丁在动物园里遇到了什么事情?他一开始是什么样的情绪?被大哥哥撞摔倒了以后,他爬起来是什么情绪?发现妈妈不在的时候,他的情绪先是怎么样?后来是怎么样呢?(幼儿说一个,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表情图标,但是要按顺序排列出现)

幼:······

师总结:原来我们人在遇到不同事情时会有不同的情绪,脸上也会有不同的表情。那丁丁有没有找到妈妈啊?

幼:······

师:对了,找到妈妈了。之后妈妈带丁丁离开了动物园,来到了游乐场。游乐场里的小朋友们都在玩表情大闯关的游戏,丁丁也想邀请你们一起去玩,我们来看看游戏是怎么玩的?

(教师示范,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做出与图片上一样的表情)

三、闯关游戏:

1、第一关:木头人

(1)教师示范游戏

师:三三三,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我们一起变变变(点击PPT)。你们看我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图片的表情是一样的吗?幼:······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师:好!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脸上要做出和图片上的表情要一样,我来看一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

幼······

(3)开始游戏

师总结:你们都非常的棒!反应很快,给自己鼓鼓掌!下面我们要来接受更难的挑战啦,有没有信心?

幼:······(全体幼儿)

2、第二关:表情猜猜猜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师:第一关你们和丁丁都闯关成功啦!那你们看到小朋友脸上的表情,能猜出

他们的情绪吗?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我要将你们分成4组,每一组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表情图片,你们看到图片上小朋友的表情后,立马将和他表情一样的表情牌举起来,看谁反应的快,有信心吗?

幼:······

师:好!(教师点击PPT)

(2)开始游戏

四、讨论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你喜欢哪一种情绪,哪些情绪你不喜欢?

2、如果你生气、害怕、难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3、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每个人遇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好的,而愉快、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人的身体健康的。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或找别人谈谈自己的心情、感受,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们小朋友快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小朋友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老师希望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能够天天高高兴、快快乐乐。

上一篇:晨会激励员工励志语录下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方案